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安全风险防范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风险防范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风险防范方案

第1篇: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关键词】 电力调度 风险防范 管理与控制

1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的基本特征

1.1 资源充分利用

电力调度的安全风险防范管理是从宏观上对整调度过程进行安全性规范,打破了原有的不同系统独立操作的模式,整合了多个系统优势资源,使得多个系统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与统一调度,最大程度的实现管理的集中。

1.2 实现监控与管理的数据化

电力调度的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借助的是计算机系统,并实现程序化管理,系统针对操作流程进行了功能预置,实现了监控制度的电子化和数据化,将调度操作所涉及的典型流程进行了梳理,并针对危险点进行了强化审核,可以很好的预防电力调度中的错误和异常,提高调度操作的安全水平。

1.3 实时化操作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电力安全风险规范管理在调度票操作中,可以对调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可以实现调度值班人员的多人同时监控与操作,可以实现监控与操作的同步进行,预防了监控不利的情况。

1.4 实现了闭环管理

电力调度的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多数可以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操作过程的闭环化管理,针对调度操作的全过程可以进行全过程的是实时化监督与管理,利用规范管理实现了相对完整而全面的调度管理模式,提高了调度的安全性。

2 电力调度中的安全风险因素

2.1系统性因素

电力网络的运行依靠的是多个管理系统的共同协作,但是电力自动化系统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其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设计或者施工中都会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而导致系统存在风险,同时装置的老化对系统的安全性影响也不能忽视,这些都是导致调度安全风险的系统因素。

2.2 管理因素

在调度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较为复杂,因为新设备和技术的进入,管理的模式不断的发生改变,管理方式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调度员水平、管理沟通、检修操作等等都会给电网调度带来安全隐患;在实际的电网调度过程中需要多个角度协调调度工作,也就容易出现风险。

3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管理要点

3.1 检修申请票的管理

在检修过程中需要对部分设备进行停电操作,此时,需要对停役的供电设备进行准确描述,但是一旦出误差就会导致审核人员对检修批复造成错误,而直接的后果就是停电的范围扩大或者缩小,容易形成安全隐患。就设备停电检修申请书编制与各审批环节来看,其必须包含准确而清晰的信息描述,明确停复电设备满足现场检修的工作需求;相关停役的设备必须有时间上的描述,批复停役设备必须满足相关规范需求,如N-1原则;最后停电检修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本地区的供电平衡。调度员必须按照上述的要求进行批复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风险最低。

3.2 调度操作指令票的管理

指令票的拟写、审核、预发是调度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中所面临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在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时候,如果对当时电网运行的情况不够清晰,尤其是对检修设备的工况不清楚就容易导致危险,所以应进行多次审核,并保证拟写指令票的准确。其次,如果有多个单位申请对同一个区域进行停役检修或者操作,而在调度指令票中没有多个单位的报告内容,就会造成遗漏,如果在调度中某一个单位没有提交完成报告而送电,则会导致安全事故,所以必须针对这个环节进行审核,必须逐一核对申请单位和一对一的开工许可和完成报告等。还有,审核调度票和预发过程,在这过程中除了应对基本要求进行审核外,还应对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避免出现停役后电网出现潮流超限的情况,而出现供电故障。最后,应审核指令票,充分考虑停役后是否会对网络内的高危和重要供电客户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则应进行备用方案的启动,保证重要客户的正常供电。

3.3 调度指令票执行管理

调度指令票的执行中也应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主要控制的要点是:(1)停役操作前必须由监控调度人员对网络进行分析,判断停电对相关设备的影响情况,如对停役设备的设备检修是否恢复,是否设备维修延期的情况,并对本次操作是否产生影响;(2)对调度的自动化信息应进行现场的核对与审查,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3)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使之与调度指令的状态保持一致,如果存在差异则应审核其对调度指令票的影响范围,安全性;(4)同上级调度人员进行联系,主要是针对合解环申请和下令的合解环操作必须获得监护调度员的认可方能进行操作执行;(5)恢复操作中必须先判定申请单位的数量,并保证所有检修和维护单位全部完工,方能恢复送电;(6)送电完成后,还应对下级的网络影响进行评估,并保证已经通知下级调度部门恢复送电等。

3.4 做好交接班管理

在工作中还应对交接班进行安全防范管理,调度交接时必须避免有漏、错误等情况出现,这样的状况遗漏的问题往往不易发现而对电网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在交接班的过程中应制定详尽的交接卡,将电网的运行状况和重要的操作变更、设备故障等进行记录,特别是在一些复杂调度过程完成后,必须进行详尽的记录,并进行问题交接。同时还应与相关单位核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只有调度员与相关单位完成核对后,才能完成正常的交接班,保证交接中没有遗漏和失误。

4 结语

电力调度风险的防范管理主要是根据实际的供电情况制定相应完整的调度规范与操作流程,在这期间可以帮助电网的资源优化并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因此,必须重视细节把握,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强化,才能保证安全防范有效。

参考文献:

[1]邓岩,王勇,孙硕乾等.浅谈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的危险点[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4).

第2篇: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关键词】地铁 盾构 施工 安全风险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盾构法施工因可在较大范围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使用,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安全、无噪音,在我国城市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我国城市地铁建设中的主要施工方法,然而由于盾构法施工在我国应用时间不长,加上盾构技术复杂,施工工序多,使得盾构在施工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一、盾构施工的风险源

要保证盾构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务必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管理工作:地质、设备和人。这三方面是盾构施工的三大风险源,某一方面出现问题都极易引起事故的发生。地质是基础:在进行隧道施工时,对于地质情况的掌握与分析是确定施工方案、设备型号选取及施工技术人员配备是进行盾构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评估、防范的基本出发点。设备是关键:通过对地质资料的分析与评估,选择合适的设备,与地质匹配的刀具等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首要条件,同时,在盾构施工过程中,技术员的操作不当、保养不当也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人是根本:通常情况下,地质情况和盾构设备的选择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此时人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由于地质情况的分析、设备的选择等都是依赖人来完成。因此,人也是盾构施工过程中最根本的风险源。

二、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隧道与地下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相比, 由于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突出的特点, 风险大, 无论是设计、施工、决策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尤其是在城市繁华或周围环境复杂的地带, 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施工和运营要涉及到过多的拆迁、对周围环境及管线的影响, 如果决策考虑不周, 在其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均会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必要的重大的损失和不可估量的社会负面影响。

例如: 在上海地铁四号线2003年7月1日发生的重大工程事故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 规避盾构施工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然要借助风险评估和决策理论。风险评估可以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 将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转化为定量的指标, 并通过计算风险效益来选择风险控制措施, 降低各种工程风险, 以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建设目标。风险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工程建设领导层的决策提供依据, 从领导层的角度来说, 其价值可以体现在领导层决策时信心的增强、对工程进展情况的掌控以及对资金流向的有效控制上。而工程风险研究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实现“工程精算”, 即所有的风险子项均可由费用损失来表示。图1为盾构隧道工程风险发生机理分析图。

图1 盾构隧道工程风险发生机理分析图

三、盾构施工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盾构掘进

土压平衡盾构正面阻力过大; 土压平衡盾构螺旋机出土不畅; 盾构掘进轴线偏差; 盾构过量自转;盾构后退; 盾尾密封装置泄漏; 盾构切口前方超量沉降或隆起; 盾构推进系统无法动作; 液压系统漏油;盾构刀盘轴承失效; 盾构推进压力低,这些都是盾构机施工中积极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容易产生风险的步骤。

2、管片拼装

运输过程中管片受损; 圆环管片环面不平整; 管片环片与隧道设计轴线不垂直; 纵缝质量不符合要求; 圆环整环旋转; 连接螺栓拧紧程度未达到标准要求; 管片拼装过程中碎裂; 管片环高差过大; 管片椭圆度过大; 管片压浆孔渗漏; 管片接缝渗漏。盾构管片预制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的外观质量。

3、穿越重要建筑

地面沉降量过大; 建筑基础下沉; 建筑倾斜量过大; 建筑结构裂缝过大; 建筑倒塌。

4、穿越重要管线

地下管线水平位移过大; 地下水管破损; 地下煤气管破裂; 地下通讯电缆被切断; 地下输变电管线沉降量过大。

5、联络通道

地面沉降量过大; 土体加固措施不恰当; 盲区地基加固处理欠妥; 大量涌水、冒砂、冒顶; 开挖过程中临时支护强度不够, 变形过大; 地面重要构筑物下沉、倾斜。

6、其它常见风险源

(1)始发方向失控、掌子面土体失控。

(2)盾尾卡死,衬砌质量下降。

(3)地表下沉或隆起, 造成建筑物损坏。

(4)刀具、刀盘损坏, 根据掘进地层的稳定区段情况, 有计划地对刀盘进行检查和刀具更换。

(5)机械系统故障和损坏, 需安排人员对盾构机施工状态过程检测。

四、盾构隧道施工常见事故的规避措施

1、盾构进出洞施工风险的规避措施

国内盾构施工经验表明,盾构进出洞过程中,最大的风险为洞口土体的稳定,目前国内多起盾构法隧道施工事故均发生在盾构进出洞上。端头加固效果不好,会造成洞口面流水,甚至导致盾构出洞时工作面出现大面积塌方,更严重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危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为此,应制定有效措施,保证盾构顺利地通过进出口地段。

(1) 认真研究盾构进出洞端头的地层条件,保证盾机进出洞端头地层加固长度不小于盾构机的长度,对土体开挖面稳定性不是很好的地段,还要采取降水的措施进行加固。

(2) 洞口打开前,必须对地层的加固效果进行检验,保证符合规定后方可打开。

(3) 在始发阶段,由于盾构机推力较小、地层较软,要注意防止盾构机叩头。

(4) 由于盾构与地层间无摩擦力,盾构易侧滚,因此始发掘进速度宜缓慢。

2、开挖面失稳风险的规避措施

在有微承压水的地段,一旦土压力设置不合理,容易引起开挖面失稳、流砂现象,更严重会直接危害到地面安全,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开挖面失稳。

(1) 可在正式掘进之前,采集区间地层碴土进行改良实验,以取得第一手较为合理的参数,使开挖下来的渣土具有塑性流动性、止水性,并使渣土充满压力舱。

(2) 控制好土仓压力,防止开挖面失稳。

(3) 控制推进速度和渣土排土量,维持排土量和开挖量的平衡。

3、地表发生过大沉降风险的规避措施

地铁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对土体产生扰动,引起隧道周围地表发生位移和变形,如果发生过大的沉降,就会危及周围地面建筑设施、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盾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地表的监测,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沉降。

(1)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应加强对周围道路、管线和临近建( 构) 筑物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处理并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盾构推进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2)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若发生沉降或沉陷,应派专人巡视,严密观察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变化。

(3) 通过同步注浆以及二次注浆及时充填盾尾建筑空隙和因原有浆液固结收缩所产生的空隙,注浆时应严格控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减少施工过程土体变形。

(4) 如果沉降过大,可在沉陷区域内用钻机进行地表注浆加固来增加地基的强度,防止沉降扩大化。

4、洞内塌方事故风险的规避措施

掘进过程中如果发生塌方事故,应该立刻分析事故原因,果断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地表沉降扩大化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确保盾构机安全通过沉陷区域。

(1) 事故发生后应尽快拦截塌陷四周的地表水,防止地下水渗入坍塌范围内,并对塌孔进行回填压实,使填土形成一个相对的隔水层。

(2) 加大注浆量,控制好注浆压力及注浆的质量,防止地面沉降范围进一步地扩大。

(3) 控制好盾构的掘进速度和出土速度,控制好土压,保证土压平衡,减少地表沉降量。

(4) 工程技术人员应注意地质水文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优化掘进参数。

结论

盾构施工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应该贯穿工程建设土建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其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具有普遍性,也可供采用泥水平衡盾构和敞开式盾构等开挖的区间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参考。盾构法隧道施工,掘进速度快、质量优、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性相对较高,但盾构施工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只有适应盾构施工的特点,才能利用盾构的优势、克服传统隧道施工的劣势,真正做好轨道交通的安全工作。辅之以信息化监控技术和第三方监测制度能极大地发挥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确保轨道交通建设又好又快地推进。以上风险的控制,在上海、天津、苏州、成都的盾构施工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成功的规避了风险。文中不足之处,恳请给予指正为盼。

【参考文献】

[1]肖广良.盾构在软土地层穿越既有铁路施工技术[J].隧道建设,2008(3).

[2]李文新.双护盾.TBM 选型及技术配置[J].铁道建筑技术,2010(10).

[3]周文波. 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应用[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第3篇: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关键字】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行业自从它诞生起就有着不可改变的特性。与其他行业相比,它的工作时间和范围具有流通性较大,临时性强,可变因素存在较多的特点,同时该行业对从业人员水平和素质要求较低,从业人员的组成一般比较复杂,工作任务交叉性强。这种种的特性决定着建筑行业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行业,这也是这些年来建筑业一直都“戴着”安全事故高发行业的帽子的原因,因此要想在预期的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任务,使各个参与者、投资人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预期收益,就必要提前考虑好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作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控制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减少因为事故的发生给施工企业单位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建筑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风险及导致的原因

一是整个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监督及管理组织不完善,机构不健全。虽然每个施工单位在开始施工之前就已经成立了相关的管理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大多是随随便便拼凑而成的,就算是有认真组成的机构,其中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的。纵观整个施工队,占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临时上岗的农民工。管理队伍只有区区几名技术人员,分管安全风险的专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安全问题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人员来进行管理。

二是专门的施工人员的技术及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到位。一方面是施工人员队伍本身的素质不过关,他们大多数都是才离开相依为命的土地来到城市的农民工,由于建筑行业的特点,他们的流通性非常大,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十分缺乏,对建筑工地的情况通常都是不十分清楚的,很容易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或疏忽就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十分不到位,十分滞后,虽然有些建筑工地现场有一些流于形式的所谓的安全教育,但是那也仅仅只是形式而已,农民工们很少有人会认真的听,教育人员也只是匆匆的跑马场似的讲讲而已,没有真正的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三是施工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盲目的陷入到同行间的恶意竞争中。由于市场经济,建筑行业本身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施工企业为了求得生存,获取较高的收益,忽视施工人员的安全,很少考虑投入安全风险支出,购买的生产设备器材不过关,更有甚者,还会使用伪劣的产品,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想通过此种手段来减少成本投入,但往往却造成了让人痛心的安全事故。

四是建筑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的意识过于淡薄。由于负责人或者说经营者远离施工现场,所以很少会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因为,对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投入与公司的收益没有根本的联系,是一种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投资,所以,经营者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就更加的不在乎。尤其是根据目前建筑市场上流行的经营方式,很多工程项目的负责人都只是在施工队挂牌而已,真正的权力在“老板”那里。而老板们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大多不愿意在安全上多加投入,他们根本不理解“ 预防为主”的真正内涵。对安全的轻视,导致对安全投入的减少,带来的是事故隐患的剧增。

三.安全风险的防范控制手段

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手段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最基本的手段,见图一:安全风险的防范控制手段。

图一:安全风险防范控制示意图

而在具体的安全风险防范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风险检查表(图二)来判断当前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风险指数,从而根据工程项目和施工工地的实际情况,系统、有序地识别施工现场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的存在和分布。从而及时的做出正确有效的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图二:施工现场风险检查表

同时,我们在进行是进行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检查时不能随心所欲,杂乱无章,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具体来说,一是要在找到安全风险的存在后及时的想办法做决定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甚至达到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目的。二是在发现了在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条件下有不可承受的风险并且很难预防和控制时,要立刻禁止作业。对已经存在的重大风险要立即的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进行整改,对程度较轻的中度风险则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整改,对轻度的风险则要派专员在适当的时间段内进行有效的监测和保护。

四.预防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方法

一是要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做好精心的组织安排。施工单位在夺标之后在具体的开始进行施工生产之前,要全面的综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以及自身单位的情况,通过科学的合理的运算,制定出完整的,形成书面材料的规划书和安排书,并具体的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同时,对在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由于自然条件所导致的施工暂停,施工人员的快速流通,操作设备的故障和维修等等问题进行提前的思考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是要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合理的安排监管时间,一定程度上加大监管的力度,消除以前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监管盲区。在施工的同时,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来了解施工过程中物品,人,机械等其他与施工相关的东西的不安全状态所存在的环节和部位,通过合作探索出这些物品存在安全风险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对其的控制能力。严格的控制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工作状态,不允许有存在安全风险却仍然参与到施工过程的现象发生。在监管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安全风险和隐患要及时的报告给安全部门,并协助其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找到正确的纠正和防范措施。

三是要依据建筑施工的内容积极的制订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作业或操作方案。为了避免施工现场因为人多物杂所导致的混乱现象,减少因为施工的盲目无序,施工人员的错乱节奏所导致的安全风险或者安全事故,使建筑施工的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工作安全有序,就要制定出具体的切实的可行的操作方案,让施工人员能够充分的理解方案的全部内容,减少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盲目所导致的失误,避免操作时的事故伤害。为了达到这一目地,就要把方案的设计思想、内容与要求,向作业人员进行充分的交底。充分的交底既是安全知识教育的过程,同时,也确定了安全技能训练的时机和目标。

四是要积极建立健全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系统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建筑从业人员培训网络,完善和落实公司、施工队和班组三级培训机制。大型建筑企业内部应建立员工培训学校,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培训,规范人的行为,使操作者获得完善的、自动化的操作行为,减少操作中的人为失误。

五是要实行全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具体做法是:每月按在职员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安全风险抵押金。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的,年底一次性返还。发生轻伤事故一起,扣除当月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全年发生两起以上轻伤事故的,扣除全年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发生重伤事故的,扣除全年的安全风险抵押金。

六是要强化明火作业管理,严把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关。在建筑现场的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动用明火作业,需要提前对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说明时间和使用的范围,工作的内容,在具体的动火作业时要派专人监护,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焊接时需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的同时清理干净其周围可燃物。

五.结语

建筑施工在长期以来一直是一项复杂,变化多端的高回报同时也是高风险的作业,施工现场属于事故多发现场,只有运用高效准确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同时配合采用全面的风险源辨识手段、正确的风险评价、有效的风险控制,才可以深刻地认识和控制各种隐患,降低风险,消除风险,真正贯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产安全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曾文伟 建筑施工现场常见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2期

[2]陈树公 建筑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用4次) [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 2008年2期

[3]蔡佳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 2007年22期

[4]胡鑫磊 浅析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管理的应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5]丁懿 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监理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 《科技致富向导》 2010年13期

第4篇: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056-01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防火墙的局限性

在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过程中,网络防火墙虽然能在安全性上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对网络安全起作用,很多时候对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的侵入方面不能起到有效的安全防护作用。计算机网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相应的系统与软件支持,以保证信息的存储、传送和接收。各种软件的设计不同,针对的作用也不同,在使用过程中不可能以同一种方式去进行网络安全保护,每一种软件也都存在着不同的系统漏洞,网络黑客就是利用了这些漏洞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或侵入。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的破坏促使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并使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网络的多重性

计算机网络是全球网络,在对网络进行攻击的敌人不光来自于本地区用户,它包括全球每一个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网络面对全体用户开放,这就使我们无法预测到网络受到的攻击来自何方,进行何种类型的破坏;网络的使用具有很大的自由度,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结点自由上网,并进行和获取各类信息。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种类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使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得到了不断的改善。

(一)虚拟专用网技术

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 ,简称VPN)指的是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的技术。其之所以称为虚拟网,主要是因为整个VPN网络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架构在公用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网络平台,如Internet、ATM(异步传输模式)、Frame Relay (帧中继)等之上的逻辑网络,用户数据在逻辑链路中传输。虚拟专用网技术是对行业内部局域网络的改善,它可以帮助用户进行远程访问,行业内部各机构构建局域内专用网络安全连接,并可以保证传递的信息的安全性。

(二)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指由一个有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在内网和外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隔离控制技术,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网络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网关,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也可以使用防火墙阻止重要信息从企业的网络上被非法输出,以达到保护网络信息不受到非法用户的侵害。防火墙技术从原理上可分为包过滤型防火墙、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和规则检查防火墙四种,它们之间防范方式各不相同,根据具体需要可采用其中一种或混合使用。

(三)安全扫描技术

安全扫描是采用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测,以便对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和数据库等各种对象进行安全漏洞检测。通过安全扫描可以有效的检测网络和主机中存在的薄弱点,防止攻击者利用已知的漏洞实施入侵。虽然安全扫描器不能实时监视网络上的入侵,但是能够测试和评价系统的安全性,并及时发现安全漏洞。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近年来,网络黑客活对网络攻击的事件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的网络安全技术更加完善,以应对各种侵入事件的发生,达到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目的。

(一)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帮助计算机系统应对网络攻击,提高了系统管理员的对网络安全的管理能力,以确保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各关键点收集传递的信息,并对传递过程中的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达到检查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技术是在不影响计算机网络各项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完成对内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入侵检测系统可以使系统管理员随时了解程序、文件和硬件设备等网络系统的任何变化,还可以为网络安全策略的制订给予一定的帮助。使用的过程比较简单,可以使工作人员很容易地获得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的规模是根据对网络产生的威胁和对安全的需求的不同而设置,在入侵检测系统在发现被入侵后,能够及时作出响应,确保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主动性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侵入之前进行拦截。从国外市场入侵检测产品的快速发展可以看出,入侵检测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内入侵检测产品发展较慢,急需具有自主版权的入侵检测产品的迅速发展,入侵检测产品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防范IP地址欺骗技术攻击

IP欺骗技术也就是伪造某台主机的IP地址的技术。通过IP地址的伪装使得某台主机能够伪装另外一台主机,而这台主机往往具有某种特权或被另外的主机所信任。网络黑客在进行攻击时都是先对我们的主机信息进行侦察,以获取主机在网络中的IP地址,有取具体的IP地址,就可以使这个IP地址成为他的攻击目标,并向这个IP发动攻击。在防止IP地址被欺骗攻击可以在连接到网络时采用服务器的方法,从而保证网络安全。服务器的就是在客户机和远程服务器之间架设一个“中转站”,当客户机向远程服务器提出服务要求后,服务器首先获取用户的请求,然后服务器将服务请求转交远程服务器,从而实现客户机和远程服务器之间的联系。在使用服务器后,其它用户只能探测到服务器的IP地址而不是用户的IP地址,这就实现了隐藏用户IP地址的目的,保障了用户上网安全。

四、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优势

第5篇: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监理,风险识别,防范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出现的危险,是对某项决策方案实施所遭受的损失、伤害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度量。风险构成的二要素;一是负面性,即风险必然导致不良后果;二是不确定性,即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大小的不确定。随着时间的进程,对风险的认识,预测和防范水平的变化,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也会发生变化。某些风险因素可能会消除,新的风险因素又会产生。安全监理风险是指监理人员在其安全监理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判断失误及监督不力等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程度与可能性。为了有效控制可能面对的安全监理风险,首先要对安全监理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

2、安全监理风险的识别

风险因素识别是进行风险防范过程的首要步骤。从监理单位角度看,虽然风险因素

种类繁多,成因复杂,但较普遍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来自业主的风险

①工期不合理:电力工程,由于其特殊性,会带有某些社会责任;在当前电力仍然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应对每年的迎峰度夏等情况,工程投资方有时会违背客观规律,一味地追求不合理的工期;施工单位为赶工期而违规作业,使工程质量降低,不安全因素增加;有时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赶形象进度,不遗余力安排突击会战。从而造成施工混乱,管理失效,监理工作很难按正常秩序展开,安全监理风险增大。

②施工队伍选择不当:电力工程专业性强,对承建单位的要求相对较高。但在项目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建设方往往会放松对施工队伍的选择;甚至容忍低资质施工企业挂靠高资质施工企业参与工程施工;挂靠的施工队伍,因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差,很难或根本不能胜任所承揽的工程,客观上将安全风险转嫁给了监理单位。

③“问题”工程:有的项目缺乏严肃性。前期工作没有完成,就匆匆要求开工;施工合同、安全协议均未签好,甚至尚未办好施工许可证就开工;有的设计图纸不到位,边施工,边设计;有的工程开开停停,一拖几年;使监理单位入不敷出,安全风险极大。

2.2 来自施工单位的风险

①施工企业整体实力下降:由于管理机制问题和受市场无序竞争的影响,很多施工企业整体实力下滑。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老师傅退休后,后继无人;安全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严重缺失,安全生产约束机制弱化;有时为突击任务,不得不从市场上临时雇工,很难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②挂靠施工,安全主体缺失:小型的电力配套工程,往往由挂靠的施工企业参与施工。他们打着大施工企业的招牌,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施工中使用质次价低的建筑材料,简陋破旧的施工机械,素质低下的作业人员。施工现场各类安全防护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作业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安全技能培训。导致监理难以监控与协调。在安全主体缺失的环境下,往往会引发各类施工安全事故。

③不良竞争,低价中标:施工单位为了承揽工程,以较低价格参加竞标,一旦中标后,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工程变更,制造施工索赔;偷工减料,以次充优;不按规范要求的程序施工,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不负责,使监理企业承受着较大的安全风险。

2.3 监理单位内部的风险

①管理模式老化:目前大部分电力监理企业属于国企,基本还依附于国企内部工程管理模式上,任务以上级分配为主,缺乏市场竞争机制,风险意识不强。这样的监理队伍大都缺乏独立的管理能力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②承揽监理业务的风险:由于电力供应紧张情况的存在,行业壁垒和区域保护观念的存在,使部分电力监理企业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一旦上述局面发生变化,这些监理企业就会无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承揽到监理业务,监理企业间压低价中标,在实施监理过程中投入相对不足,产生承揽监理业务的风险。

③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很多监理人员都是从咨询,设计,施工等行业转职而来,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对工程建设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既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又懂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的综合人才极少,监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很多监理企业只能适应常规监理业务,对于较大型,较重要的施工方法,方案,技术措施等缺乏了解,对工程前沿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了解甚少,监理能力欠缺;也有一些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对施工安全规范,标准了解不深,对施工现场安全条件疏于检查,加大了监理企业的责任风险。

3、电力工程监理安全风险的防范对策

对于电力工程监理安全风险的防范要充分考虑监理风险的特点,重点是如何做到在监理的责任范围内尽可能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或者风险事件发生以后,力求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在监理方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理方在风险事件中的责任。

3.1 防范业主引起的风险

签订监理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尽量避免合同实施时可能产生的被动或不利情况。监理过程中,要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从业主的利益出发,主动给业主提一些合理化建议,取得业主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加强合同管理,对业主违反合同的行为要及时提醒和制止,业主涉及监理的变更,应及时补充到监理合同中,这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3.2 防范施工过程的风险

对于施工过程的风险,监理通过有效管理一般是可以控制的,如对进场材料,设备,购配件的质量严格把关;对于工程质量、安全影响较大的部位、部件重点跟踪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方,并且要有收件人签字,以降低或规避风险责任。对于某些具有偶然性的风险,较难控制,监理人员可通过风险识别,主动出击,采取措施,尽可能规避或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造成的损失。

3.3 加强监理单位自身的建设

加强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教育,牢固树立监理人员的安全责任防范意识,提高法

制观念和合同管理意识;加强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培训,强化质量与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减少受市场不规范行为的影响。作为监理单位,不仅要具备工程施工的监理能力,而且应当具备设计监理以及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咨询能力,以适应全过程监理和咨询的需要。在监理过程中,会使用技术手段,也会熟练地使用经济与合同控制手段和法律法规控制手段,以适应全方位监理的需要。

3.4 认真落实总监负责制

建立总监理工程师动态管理数据库信息系统,择优选择项目总监;因为能力和素质

较高的总监往往可以大大降低公司在管理、经营等方面的风险。其次是建立项目总监,专业监理,安全监理的岗位责任制,以及相应的考核奖罚制度,奖优罚劣。

结语

总之,风险因素无处不在,伴随着某些风险因素的消除,新的风险因素又会产生。监理工程师要担负起安全监理的责任,就必须具备识别风险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采取不同的针对措施,规避各类安全风险;同时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学习,熟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掌握安全监理应该具备的各类专业基础知识;不断经历风险防范实践的锻炼,不断提高自身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和素质,使安全监理的水平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第6篇: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关键词:安全监理;风险管理;防范

0.引言

多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一直都是重大安全类事故的高发行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频发也给相应施工企业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经济性损失以及人员损失,这种问题不但最终导致建筑工程不能够按时完工,还将会严重地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外界信誉。随着目前建筑工程现场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没备等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也给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工艺和安全管理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那么现阶段需要采取措施,显著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以及安全管理效果,促使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性。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常见安全风险及其原因

1.1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限

通常情况下导致安全性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以及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同时安全管理机构尚不够健全。即使现阶段每个施工单位已经在开始施工前就成立了有关的安全管理部门,但这些安全管理部门大多数均是随随便便地拼凑成的,因此就算是具有比较认真组成的部门以及安全管理规章,其中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的。

1.2落实工作人员技术以及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

造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另一大原因是,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技术以及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不够到位。通常而言,安全事故发生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施工人员团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过关,他们其中大多数均是才离开相依为命的生活圈子来到城市的农民工朋友,但是因为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农民工团队的流通性相当大,由于农民工的自我保护以及安全意识非常缺乏,因此有可能对建筑工地现场的情况都不是非常清楚的,因此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由于一个小小的隐患、问题或者疏忽就造成安全类事故的发生。

1.3建筑工程施工器材质量不达标

另一方面,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通常过于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盲目的陷入到了同行之间的恶意竞争中。实践中因为市场经济以及体制改革的原因,建筑行业内部一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相关工程的施工企业为了谋其生存,并且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很容易忽视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必要保障,很少考虑其投入安全风险的支出,施工人员购买的生产设备器材经常不达标,更有甚者,还有可能会使用一些质量伪劣的生产产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甚至会偷工减料,并且想通这种手段显著减少经济成本投入,但是通常却最终导致让人痛心的安全事故。

1.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总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由于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因为施工总负责人或者施工经营者远离工程的施工现场,因此很少有人会真正意识到现场安全生产的关键性、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这是由于,对于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成本投入和公司的最终收益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联系,仅仅是一种只有投入而没有任何产出的投资,因此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经营者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投入就更为的忽视。特别是依据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中广泛流行的经营方式,许多施工项目的总负责人都仅仅是在施工队挂牌,而其背后真正的权力均在工程施工的“老板”那里。

2.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防治措施以及控制手段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防治搓手以及控制手段具有很多种,但是归纳起来仍不外乎下面的两种基本手段,详情见图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防治措施及控制手段。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的建筑工程中安全风险防治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简单地运用风险要素检查表(图二)来分析和判断目前施工现场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危险指数,并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以及施工工地的实际状况,系统、有序、全面地识别与分析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及其风险指数,最终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存在位置以及分布情况。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分析与检查时不能够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地进行,一定是要严格遵循着一定的排查原则的,具体而言,首先是需要在找到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存在之后及时的想出办法并且做决定从而显著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甚至还可以达到转移其安全风险以及控制风险的良好目的。其次,应该在发现了在施工单位现有的施工技术条件之下具有不可能承受的风险而且较难预防以及控制时,管理人员需要立刻禁止施工作业。

3.预防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

3.1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首先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科学以及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应该做好精心的组织与安排。相关施工单位在夺标后需要在实际的开始进行施工和生产前,严格、全面地掌握综合项目的实际状况以及要求,并且针对自身施工单位的个体情况,通过有效、科学、合理地运算,制定出完善、有效地的管理办法,最终还需要形成书面材料的计划书以及工作安排书,并且能够最终落实到施工的具体负责人。与此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对在施工期间有可能发生的因为自然因素而导致的施工进度暂停,施工现场人员的快速流通问题,以及操作设备发生故障与维修等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事先的思考并且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管理措施。

3.2成立专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小组

在实践中的建筑工程中,需要首先成立专业的现场安全监管小组,能够合理、科学的安排好工程安全检查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安全监管的工作力度,消除之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管理盲区。并且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可行的实践操作手段来了解与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使用的物品,人,机械设备等其他和施工有关的东西的不安全情况存在的具体环节以及部位,最终可以通过合作探索与得出这些物品实际存在的安全风险规律以及管理方法,有效地提高对于施工现场风险要素的控制能力。

3.3依据建筑施工内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作业或者操作方案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避免工程施工现场由于人多物杂而所导致的混乱问题,需要显著减少由于现场施工的盲目无序情况,降低施工人员的错乱节奏而导致的安全风险系数或者是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就需要确保建筑施工的操作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施工工作的安全有序。

3.4积极建立并健全现场施工人员的培训体制

在建筑工程进行中,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培训网络以及培训制度,完善与落实施工单位、建筑公司、施工队伍以及管理班组的三级培训系统。在一些大型建筑企业的内部还应该建立施工人员的培训学校,对其从业人员要进行全面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指挥、教育与培训,规范工作人员的施工行为和技术规范,使操作人员能够获得更为完善的、自动化的操作规则,从而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失误。

4.结束语

现阶段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除了应当对相关施工单位加强安全风险的管理以外,同时还应当对相关的建筑、勘察、、审核、设计、材料设备的供应商等工程参与者履行和安全责任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沟通与协调.调动与协调好起工程各参与方的工作积极性,齐心协力,最终确保能够实现施工的安全生产,保证建筑工程总体质量、工期完成情况以及总体投资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林辉.浅淡工程监理在工程安全监理工作中的责任.中国科技信息,2005.

[2].熊丽芳.建设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安全管理责任探讨.学院学报.2004.7.

第7篇: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关键词]安全监理;风险识别;电力工程;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157-01

引言

因为电力工程的特点,导致了电力工程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电力工程建设在施工的过程中管理非常困难。现在,我国电力工程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所以说,为了提升安全监理的整体水平,需要重视电力工程安全监理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一、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工作的内容

在电力建设工程中,安全监理对减少安全事故,保证安全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任务是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督促施工单位按相关法规和标准来组织施工,使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以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减少并试图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的安全。安全监理是指评价、监督工程建设中的人、机、环境以及电力建设的全过程,采用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手段,确保建设行为遵循国家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严厉制止施工建设中盲目性、冒险性和随意性的行为出现。电力工程安全监理不仅受建设方的委托来监督和控制工程质量,主要负责审查机械设备和安全设施,监督、控制安全技术措施的费用;而且受上级部门的安全管理委托,主要负责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比一般工程监理更具有风险性、复杂性和责任性。

二、安全监理对电力建设工程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按消耗资源的类型分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本文主要以水力发电为主进行其安全监理的分析。水力水电工程具有工程规模大,工期长,工作程序复杂等特点,所以,电力建设工程的各种施工程序之间往往需要交叉进行。同时,水力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一般地势险要,施工条件比较恶劣。这些情况共同作用下,导致水力水电工程施工中安全监理难度很大。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对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①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监理是确保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监理是至关重要的。②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监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的效益保障。没有安全做基石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要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去抓质量、抓投资、抓进度,然后才是要效益,而效益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以说安全监理对电力工程建设工作尤为重要。

三、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监理风险识别

3.1 客观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电力投资的金额高达四万亿元,同时,我国电力建设任务非常繁重,事故发生的频率逐渐提升,安全生产压力逐渐提升。同时还因为我国极端天气和其现在还时有发生,同时,电力保障能力不足,因为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的风险也明显提升。

3.2 主观风险

首先,有的领导对于安全监理的重视度不够、思想认识不高,因此,导致安全建立责任落实不到位,权责不统一;其次,部分地区安全监理机构不健全、监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教育不深入、不普及、不专业;再次,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工作较为薄弱,对基层、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管存在层层衰减现象;第四,部分工程项目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整改不认真、不全面、不彻底;最后,部分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贫乏,甚至不顾生命危险进行违章作业。

3.3 重大危险源

大型起重设备起重作业;大型高排架(脚手架)、平台的搭设、使用和拆除;隧洞、地下工程作业;高边坡(一、二级危岩边坡)作业;临时用电、防中毒、防卫生病疫、防汛防旱、防台风;汛期大坝基坑、厂房施工;爆破作业;水上和大坝等高处作业;大坝围堰填筑和拆除;大型设备设施安装与拆除等。

四、电力工程安全监理风险防范

4.1 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在电力工程项目实践中,安监责任第一人为总监理人员,在安全监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建设实施之前,就应当组织不同专业监理人员、安全监理工程师,通过相互协调与合作,编制针对性的安全监理实施方案和落实细则,严格按照要求对其进行审批,以确保具体方案的实际可操作性。

4.1.1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实际工程特点,完善规章制度,如《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现场车辆管理办法》,《现场施工电源管理制度》、《现场施工水源管理制度》、《交叉作业管理办法》、《工程施工现场成品保护制度》、《大型起重机械专项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汇编》等。

4.1.2 建立例会制度

监理单位应组织建立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加强对安全问题的学习,对安全问题的总结,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的安规学习及上级有关的安全文件学习,使各参建单位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4.2 制定安全检查制度

为了不断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条例,不断地进行细化与补充,针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批评教育以及经济处罚,让员工记住安全第一。因此,首先,我们应该先做好施工前的安全检查工作,对电力施工单位的资质、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设备进行详细检查,逐条落实安全规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许开工。其次,做好施工阶段的安全检查工作,在施工阶段检查中,监管人员要做好安全巡视工作,定期到工程现场实施检查,尤其是对于关键环节和事故多发环节要进行重点监管,排查安全隐患,在检查时要做好相关记录,尽可能仔细全面地找出隐藏的安全隐患,然后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消除解决的办法 。表1中即列出了监理职责与处罚办法。

4.3 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

首先,培训人员的范围不仅要有驾驶人员、作业人员、临时工、农民工、单位正式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同时,项目经理、工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对于那些从事特殊工作、特殊危险工种的人员,必须要严格学习和培训,而且还要予以严格的考核,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其次,对于电力工程建设安全教育的频率和次数,除了开工前的周期培训以外,还要在施工期间每一个月举行一次安全碰头或者安全交心讨论会议,极特殊情况下,还要召开安全紧急会议和培训会议。总之,只有从上至下地抓好的安全生产培训,才能确保安全监理和安全生产工作顺利有序进行,从而充分保障电力建设工程事业的和谐有序发展。

五、结语

总之,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安全风险已渗透到施工的各个环节,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监理的风险识别与防范工作。电力工程建设的监理工程师应该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及时的了解安全生产监管的主要情况,并对资料进行收集,做好电力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控制工作,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安全以及生产安全,为电力实业的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熙明.对工程安全监理责任和风险的讨论[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374.

第8篇: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由存款金融机构统一组建一个保险机构,各成员金融机构按其吸收的存款数额的一定比例向保险机构交纳保费,当金融机构面临危机或经营破产时,保险机构向其提供流动性资助或代替破产机构在一定限度内对存款人给予补偿的制度。其核心就在于为金融体系提供一张安全网,防止存款人因个别金融机构倒闭而对其他金融机构失去信心,导致挤兑,引发银行恐慌和金融危机,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提高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及中央银行的最后代款人三者,被公认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基本要素。当然,同其他任何一种制度安排一样,存款保险制度在发挥其重要功能的同时,也存地缺陷。它的最大缺陷是容易导致道德风险问题,即存款者由于利益受到保护而弱化了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和监督。

二、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我国银行业历经二十多年的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潜在风险较高。事实上,我国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甚至超过东南亚国家银行在爆发金融危机时期的坏账比例。

尽管近几年我国通过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债转股等途径,商业银行已剥离不良资产14000亿,但目前银行不良贷款仍占20%1~i。而且随着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具有吸收存款能力的金融机构日趋增多,既包括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有100多家股份制、住房储蓄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此外还有近200家外资银行以及数以万计农村信用社等等。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在所难免。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已陆续发生一些金融机构破产事件,如“中农信”、“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等事件,严重影响了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些严重的问题金融机构时也是困难重重、处处被动。鉴此,为了保护存款人,特别是小额存款人利益,为了对破产后的银行进行善后处理,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防止因个别银行倒闭造成的体系性金融危机,也为了给我国银行创造一种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减轻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压力,我国应尽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三、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

1、组织形式选择。存款保险机构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由政府建立的存款保险机构,如美国和英国;二是由民间建立的以协会形式存在的保险机构,如德国、法国、意大利;三是由政府和民间共同建立的存款保险机构,如日本、比利时。从我国情况来看,以第一种形式为宜,可由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与投保银行共同出资,共同组建存款保险机构。

2、职能定位。世界各国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可分为单一职能和复合职能两种类型。单一职能只具有保险职能,复合职能还包括金融监管和破产处理职能。从世界各国存款保险机构职能演变的过程来看,复合职能正逐步取代单一职能。各国存款保险机构除了保护存款人利益外,还承担了金融管理、金融援助和破产处理等业务,对投资机构的业务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经营不善的勒令停业或取消保险资格。如美国法律规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有权取消它认为经营不好的银行的保险资格;对发生清偿困难的银行,保险当局(美国和比利时)可以通过提供购买其资产或将自己的资金存人该机构的方式进行紧急清偿;对那些不能采取挽救措施的银行,让经营完善、管理得法的银行吸收兼并,并且给那些愿意兼并或收购破产金融机构的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如美国和日本)。我国存款保险机构应采取复合职能模式,具体包括:(1)保险职能。这是存款保险的基本职能;(2)监管职能。(3)破产清算职能。

3、投保方式选择。世界各.国现行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投保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强制性参加方式,如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二是自愿参加方式,如德国和瑞土基本上是自愿保险;三是自愿和强制相结合方式,如美国法律规定所有联邦储备体系成员的银行必须参加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存款保险,非联邦储备体系的州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可自愿参加。鉴于自愿保险方案的弊端,我国宜采取强制保险方式,所有符合条件的存款机构都必须参加。

第9篇: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关键词】 财务安全; 预警; 风险; 防范

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所有制结构趋向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快速变化与不可准确预见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预警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市场的快速变化与不可准确预见性,加之决策者素质水平的影响,使得风险成为客观存在。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当各种不测风险发生后,最易遭受侵害的显然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枢-财务。因此,建立财务安全预警系统,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方法

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定量指标的计算和定性问题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类指标分析:

(一)资产变现能力

资产变现能力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现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血液”。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不能转化为现金,或变现能力低,企业不仅无法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更无法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企业资产变现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其中,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有多少流动资产可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以便用来偿还流动负债。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大。但由于流动资产包括了存货,存货的积压会使流动比率增大,而实际上存货的积压降低了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可用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偿还流动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二)负债状况

企业的总资产是由负债、国家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三部分组成的。企业的债务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一般可用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来衡量。其中:资产负债率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状况和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指标值越小,说明用资产保障债权的程度越高;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企业当期获得的收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期利息费用的开支需要。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有较大的支付利息能力;反之,则说明其负债过度或盈利能力太低,企业可能面临着财务危机。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净收益+所得税

+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三)资产使用状况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越好,企业的财务状况就越好。资产使用状况可主要考核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存货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综合反映了企业产品滞销问题。该指标值越大,存货变现能力越强,企业产品的销售状况越好。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四)盈利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长年亏损,那么不但无法向国家缴纳利税,而且终究会耗竭国家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丧失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常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大。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利用以上几类财务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破产风险的大小。另外,还可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以上指标得出一个具体的企业财务状况值,从而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是由长期因素造成的。进行财务分析时,企业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进行比率分析,即利用财务报表中的常用比率对这些比率进行长期跟踪并特别注意这些比率的变化趋势。二是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是预测企业生存风险的一种补充。预防与避免企业财务危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一)盈利能力

预测盈利能力的常用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1.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综合评价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应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开始。对于企业来讲,如果该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则表明企业在商品劳务市场的竞争中客观上业已处于劣势地位,会导致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生危机的连锁反应。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走势与企业的风险危机息息相关,是监测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2.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受销售收入和成本两因素影响;销售收入越大,成本越低,则企业的获利水平-销售利润率越高。在此要特别关注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营业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净额。因为只有当应计现金流入量成为实际的现金流入量时,才表明销售收入的真正实现。因此,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

(二)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反映这个基础是否牢固主要是看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合理则财务风险低,从而就有较强的偿债能力;一般在稳定性预测时常用的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营运资金对流动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权益比率以及负债权益比率等。

(三)财务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使企业拥有大于其产权的资产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借款和其他方式增加资本。只要债务成本低于这些资本投入的收益,财务杠杆就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但是,财务杠杆也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与企业的权益不同,企业借债事先就已约定了付款条件,如果企业到期无法履行偿债义务,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下列比率可以用来评估企业财务杠杆所产生的风险程度,在评估企业本期债务风险时很有用。这些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四)活力性

活力性指的是企业的经营效率。活力越高,企业各项资产的新陈代谢也就越快,企业的经营效能就越好。预测活力性的常用指标为:营运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所有者权益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另外,通过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可揭示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

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非付现营业成本/营业现金净流量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基础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因此,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讯号,以便企业对当前与以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做出深刻的检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三、企业财务安全运营监测

由于企业的现金能反映市场因素变化及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不同阶段的财务报表,特别是现金流量表,随时揭示出企业现金运转的状况。因此,企业在其经营期内是否面临着生存风险可以通过比较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而直接观测和度量。在企业内部,应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为基础建立财务风险的监测系统。

具体企业可建立如下指标,以对其财务运转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进行监测:

(一)现金流量指数

现金流量指数=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主要用于分析或估测企业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在这里,现金流入既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也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此外,还有其他来源的现金流入;同样,现金流出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即包括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以及其他方面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一般而言,如果现金流量指数大于1,即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表明从整体上讲,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要是有保障的。

(二)营业现金流量指数

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入量/营业现金流出量

营业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整体现金流量的构成主体,营业现金流入对相关流出的保障程度,是整个现金流量结构稳健的前提。因此,在从整体上对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分析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对其中的营业现金流量状况做出更加深入的分析评价。如果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有着良好的现金支付保障能力基础;反之,当该指数小于1时,就意味着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甚至处于过度经营的危险状态。倘若企业营业现金流量长期性地处于短缺状态,必然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境地。

(三)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

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增值税)/(增值税

+所得税)

对企业而言,纳税现金流出呈现为一种“刚性”特征,几乎没有任何弹性可言。亦即企业一旦取得了账面收入与账面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保障,都必须严格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如果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比率小于1,企业就不得不通过借款甚至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的现金支出进行弥补。这不仅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势必将会对其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企业应尽可能使该比率大于1。

(四)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

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必需的维持性资本支出额

随着使用或时间的推移,作为创造营业现金流量的物质基础,如机器设备等的功能效率会随之损耗,如果不及时加以维修或技术改造,必将危害企业集团的营运能力基础,以致未来无法维持当前水平的营业现金流量能力。因此,当企业取得了营业现金净流量后,必须拿出其中一部分现金,作为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所必需的资本性支出,包括大修理与技术改造等。除了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外,因存货积压和不良债权等项原因,也会导致有效的营运资本出现短缺情形,这同样也需要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中加以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再生产顺利进行,并确保未来现金流量能力至少能维持在当前的水平上。该比率小于1,表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水平不足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当该比率大于1时,表明所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不仅能够为简单再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而且有剩余能力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对其他方面的现金需要发挥贡献作用。

(五)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

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营业现金净流量-维持性资本支出)/到期债务本息

该比率意味着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在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并满足了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要的追加性现金支出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水平,亦即剩余营业现金净流量对偿债的贡献能力。该比率大于1,表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该比率小于1,则表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假设比率为0.55,到期债务200万元,表明企业拥有110万元的剩余营业现金净流量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贡献程度为55%,其余90万元,即45%的到期债务只得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六)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自由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指企业营业现金净流量(总额)中,能够用来支付额外债务、普通股利或进行其他工程甚至高风险项目投资的那部分现金流量。用公式可表示为: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必要追加资本性支出-到期债务利息

×(1-所得税率)-到期债务本金-优先股利-优先股票赎回额

由于企业实现的营业现金流入量业已满足了纳税、维持性资本支出、偿付到期债务本息以及优先股利等,即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基础等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对所剩余部分,即自由营业现金流量,企业便有了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多大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七)现金流量均衡匹配率

现金流量均衡匹配率是考察企业现金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辅分析指标。在总量上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只是表明企业对包括偿债在内的各项现金支付需要,在总体意义上的现金流入保障能力,但这并不等于不存在结构性的现金支付能力短缺。因此,在对现金流量总量水平考察的基础上,还应当从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期限结构上予以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宜的财务对策。具体可设置如下两个指标:

现金短缺率=现金短缺额/现金流出总额

现金余裕率=现金余裕额/现金流出总额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经营者必须立足市场,强化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制定出适合本企业情况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从我国国情出发,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必将导致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二)避免盲目举债扩张

国家鼓励优势企业兼并或收购劣势企业,也鼓励企业发展多元产业,这无疑是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消化安置企业富余人员的有效途径。但是,切忌为了扩张将现有资产特别是变现速度较慢的固定资产(如土地、建筑物)采取评估升值的方式,人为降低负债水平,去进行力不从心的举债扩张。那么,企业应该在什么样的负债水平下才可以举债扩张呢?从经济理论上讲,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以50%为界。但是,由于我国企业负债水平受经济周期、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影响,要使企业资产负债总水平低于50%,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出发,企业举债扩张以后总体资产负债水平以不超过70%为宜。只要企业经营者牢牢把握住这个负债比率,就能从总体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三)提高投资回报水平和加速投资本金回收速度

企业为了发展壮大或者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在负债总水平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技术改造投资或投资新的经营项目,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企业经营者在进行技改和新项目投资的时候,首先应该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项目论证,切忌主观臆断甚至赶时髦;其次是确保新项目产生的资产利润率高于该项目负债利息率,使企业不因新项目的经营而降低原有项目的利润水平;再次是新项目的投资本金一定要在预期内(甚至提前)收回。唯有如此,企业才不会因技改或新项目的投入而增加负债,产生不良资产。

(四)有效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提高资产变现能力

要使举债经营的企业能够按期还本,企业经营者就必须使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2:1。因为流动资产是一年内或一个经营周期内能够变现的资产,流动负债是一年内或一个经营周期内到期应该归还的债务。这两项相比较,流动比率的数值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强。此外,企业经营者还要把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和待摊费用之后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由此可见,治理的资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举债经营的企业按期还本、降低举债风险的必控指标。因此,企业经营者应随时加强对必控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合理处置不良资产,有效控制存贷结构,加速企业变现能力。

(五)提高资金运行速度,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企业经营者除了控制资金投量,减少资金占用外,还应注意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甚至杜绝坏账损失。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加速存货和应收款周转,对于税大利小或者负债水平临近警界线的企业尤为重要。这类企业,一旦不能在预期内销出存货、回笼账款,或者回笼的账款不足以支付当期成本费用、税金、利息时,企业只有增加举债来交纳税金和偿还到期债务。这样,企业不但增加财务成本,还会因负债增加而步入财务危机的恶性循环之中。

(六)谨慎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企业损失和财务风险

企业经营者在向有隶属关系、有投资关系或业务关联单位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到胸中有数,且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方可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适度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担保。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是在自身不具备到期偿还债务本息能力的情况下,才向外寻求担保。这些企业一旦经营不善或者不能到期偿还债务本息时,担保人必须承担连带责任,负责偿还被担保人的债务本息,给担保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而增加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82-320.

[2]廖力平.企业经济决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