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治理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资料信息存储功能和分享功能,学生利用它,可以自行搜索、查阅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能够凸显自身的学习主体性,使自己处于一种“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学习状态,从而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模式。比如,在学习《能量守恒定律》这节内容时,我就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并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有关本节内容的信息资料,如能量的形式、能量转化的例子,以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的问题和所应采取的对策等,并让他们把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记录归纳,课堂上,各个小组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享、交流,然后对“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消灭,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和“永动机为什么不能实现”这两个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如此,我们便使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变,凸显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同时也为这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运用信息技术,攻破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物理学科教材中,有很多物理现象和物力原理,仅靠口头语言的描述难以表达清楚,加上中职学校学生接受能力差、认知水平低,对于这些重难点知识他们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得以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具有极大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教学优势,它可以把抽象的、复杂的、不可见的物理内容以具体的、简单的、可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达到攻破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原子结构原子核的组成》这节内容中有关“α粒子散射实验”这部分知识时,单纯的语言描述,难以使学生对此实验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这时,我们就可利用信息技术的Flash课件形式对此试验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这样,学生就能对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过程、现象以及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理论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帮助我们攻破了教学重难点,降低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难度。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时期;监察;环境;执法理念
中图分类号:S7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186-01
前言: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政府重视。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需依靠环境行政执法,而环境监察执法则是一种具体、直接的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则是最直接解决小城市经济与环境矛盾的有力手段。但由于传统执法理念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环境监察要求,所以新时期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应先从执法理念开始转变。本文探讨了环境监察执法从传统执法理念向新执法理念转变为基础,探讨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转变,旨在为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奠定基础。
1 传统环境监察执法
我国环境监察执法经历了四个阶段:1986年之前,我国环境监察始于排污费征收;1986-1996年,环境监察执法范围由过去单一征收排污费扩展为“三查两调一收费”;1997-2001年,以征收排污费为手段,主要任务是促进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调解污染纠纷;2002-2008年,环境监察执法落实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建设完备的环境监察执法监督体系。
1.1 传统环境监察执法职责
在《环境监理工作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环境监察执法主要负责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超标排污费和排污水费征收;贯彻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等;对工业企业,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辖区内排污单位或个人各污染物排放、污染治理设施运转进行巡查、监督;环境污染事故、纠纷现场调查;超标排污费、排污水费以及与排污费有关经济处罚款项征收与催缴。
1.2 传统环境监察执法理念
传统环境监察执法理念主要是“命令―控制”理念,即主要依靠环境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权威,通过各种行政强制措施,如:行政禁令、行政罚款和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达到环境执法目标。长期以来,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多以环境违法事后监督为主,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为目的。认为执法与服务是相互对立的,执法部门要有威信才能让监管对象信服,要树立威信就须强硬执法,不能服务;经济与环境也是对立的,二者存在不可缓和的矛盾。
2 环境监察执法理念转变
环境问题目前面临企业生产的造成的污染,其治理对于基层环境监察执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通过调查部分地区监管情况表明,目前的监管理念跟不上新时期的环境污染问题。向新思想的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的转变势在必行。
2.1 从接受执法新思想上转变
2.1.1 明晰执法与服务的关系
鉴于环境损害的严重后果很难逆转,环境行政执法必须带有一定的超前性,即可以在环境损害后果发生之前,提前对环境风险进行干预和防范。因此,根据“预防为主”的原则,环境监察执法第一线执法人员不能等到污染事故发生后才对工业企业处以罚款,而是要在企业污染事故发生之前,通过日常环境监管,采取积极手段加强监督,在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前遏制因环境风险带来的环境破坏。过去,认为执法与服务是相互对立的,而新时期环境监察执法不仅需要行政性执法,更需要服务性执法。
2.1.2 执法队伍素质的转变
基层环境监察主要工作内容是提高检查队伍的整体素质。由于目前我国环境监察面临工作压力大,整体素质低以及专业知识差的形式,新时期的基层环境监察中专业团队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开展培训课程、课题讨论的方式进行执法人员素质的提升。将创新性思想渗透到执法队伍当中,激发执法人员自觉性及学习性。将执法队伍能力全面提升,保证执法人员满足基层环境监察的需求,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监察。
2.2 从接受执法新事物上转变
从落后的办公时代向信息化环境管理转变需要执法人员有接受新事物的理念,有新理念才能更快接受新执法技术和运用新执法装备,适应新时期的环境监察执法。近几年,国家对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办公条件及执法装备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执法装备已从过去的人力时代过渡到信息化时代,电脑、传真、照相机(摄像机)、声级计及各种精密仪器等已普及,如何将该类设备熟练运用于12369环境热线投诉、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排污费管理系统、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及环境日常巡查等环境监察执法中,如何运用重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平台监控重点污染源,需要基层环境监察执法人员有接受新事物的理念,将现代科技运用于环境监察执法上,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的能力。环境管理工作信息化必然促进环境监察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在科技进步、信息发达的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必须实现执法科学化、网络化、客观化和规范化,才能实现环境监察执法管理高效、规范和快速。
2.3 从接受执法新手段上转变
在手段上的转变主要通过政府具有法律依据的力量进行控制,但目前,紧紧靠政府控制已经跟不上新时期的监察制度。一些企业缺乏环保、环境监测意识,缺乏专业监测手段。在新时期的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中需要新手段的应用,根据依法规范下采取监察及控制环境污染的新手段。
2.3.1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是环境监察执法的有效手段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是指导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制度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组织架构,制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在环境保护总负责人领导下,由企业环保监督员(环保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污染防治、监督、检查等环境管理,并按照国家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协助和完善企业环保工作计划,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企业污染产生和污染防治设施设备运行状况,做好环境管理台账和资料收集,提高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增加企业监督员业务能力,规范企业监督员监管行为。
2.3.2 污染源在线监控是环境监察执法新手段污染源在线监控是环境监察部门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监控的新手段。在线数据将在环境执法、总量减排、排污收费领域大量运用,要求各企业在线现场端设备运行正常、数据传输稳定。
2.4 从接受执法新范围上转变
在范围上转变,需要扩大执法范围。目前基层环境监察主要监察范围是针对各工业企业、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监察。新范围主要将范围扩大到各项娱乐产业、餐饮、观光、农村水源、养殖业、自然保护区等范围。将各地区、各项产业进行大规模环境监察,彻底改善环境问题。
2.5 从接受执法新模式上转
在模式上的转变中,执法人员会受到一些阻碍,仅仅靠自身能力不能转变目前的监察模式。在新时期检查模式改革中,首先要与其它执法部门合作,通过政府法律力量进行控制。执法部门与其它部门相协调,在其它部门积极配合下进行新模式的展开。尊重群众意见,将有助于新模式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新模式中。通过多方面的协调保证新时期环境监测的新模式的进行。
3 结语
环境的监察对于环境保护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在转变过程中应该利用现代新科技、新手段、新模式、新范围等方面进行监察。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环境监察工作。使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发展,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技进步;信息技术环境;现代教育发展;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
所谓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案例,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设置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并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这种案例教学既能够保证学生对具体知识和技术方法的掌握,又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打破了原有传统模式中纯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模式,课堂中也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案例教学不仅在教学形式上与原有的教学模式有所差别,更是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案
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的创新能力,重在解决学习会计中的实际问题,利用最高效的方式去理解和领会所学的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会计案例教学需注意的因素
首先,在中职院校实现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并不是指教师仅仅依靠案例来进行授课,从而完全忽视了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授课相结合,对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之后才能够更加顺利地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因此,学好课本中的会计理论知识是保障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和
关键。
其次,案例教学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中的具体运用,并不代表案例教学就是会计教学的全部,从而忽视了其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不代表所有的会计课的教学都必须使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因为不同的教学模式是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充分发挥各教学模式的长处,多种教学法和教学模式配合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二、中职会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的教学要求具有极高的技术性和可操作性,需要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活动的双重结合,中职会计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有道德、有素质、有文化、有内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从而适应当今市场经济下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使中职院校的学生既能够掌握会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又能够保障学生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精神。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仅仅停留在教师的教上,并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教学模式更不利于学生投入会计工作之中。案例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中的运用是根据就业市场对当今社会会计人才的需要为导向,培养面向社会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企业会计人才。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会计案例的教学模式
第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会计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在授课前精心选择案例,案例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授课质量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好的教学案例能够提高会计教学的效果。因此,案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要将案例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相结合,更不能脱离理论知识而空谈实践。同时,案例的选择还要具有相应的实践性,根据实际的信息和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基础,让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学习控制在特定的情景模式之中,培养学生自我运用案例分析的能力。
第二,案例教学模式的运用还要抓典型,使典型的案例能反映出典型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作出有代表性的教学,从而适应学生不同学习的需要。同时,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还要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保障案例教学的正确有序进行,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学的各项要求。
第三,案例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运用,可以采用课堂研讨的模式,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问题交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进行案例演示文稿,保障学生紧跟时代的潮流,适应就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学要想更加适应当今经济和企业就业市场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临床护理;宫颈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心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b)-0130-0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液循环功能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麻木、疼痛[1]。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宫颈癌术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有利于缩短患者的病程,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和生存质量,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发生[2-3]。现将本院42例经积极性临床护理的宫颈癌术后患者与42例经常规临床护理的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探讨积极性临床护理对宫颈癌术后下肢DVT和心理状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全部患者经手术和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宫颈癌[4]。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年龄46~68岁,平均(57.03±6.37)岁,体质量52~68 kg,平均(59.67±5.27)kg,其中Ⅰa期18例,Ⅰb期7例,Ⅱa期12例,Ⅱb期3例,Ⅲa期2例,鳞癌37例,腺癌5例;对照组:年龄47~68岁,平均(57.11±6.41)岁,体质量51~69 kg,平均(59.69±5.37)kg,其中Ⅰa期17例,Ⅰb期8例,Ⅱa期11例,Ⅱb期3例,Ⅲa期3例,鳞癌36例,腺癌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5 d后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子宫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
1.3 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饮食、用药、口腔清洁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积极性临床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3.1 术前护理 术前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形成、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前训练患者深呼吸,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术后肺不张和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3.2 术后护理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深呼吸,减少卧位或半卧位时间,术后24 h泡热水脚15 min,1次/d,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1.3.3 用药护理 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DVT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降低肺梗死发生率。术前2 h应用5000 U皮下注射,术后12 h应用5000 U皮下注射,疾病高危人群可适当增加药物的应用剂量。减少止血药的应用,避免促发脑梗死发生,避免行下肢静脉穿刺操作,应用腹带时松紧度适宜,避免影响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
1.3.4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多饮水,给予高蛋白易消化、低盐低脂饮食,促进血液循环和保持大便通畅。
1.3.5 心理护理 宫颈癌患者因心理负担导致了情绪紧张、焦虑。根据患者的具有情况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降低负面情绪、心理压力导致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DVT疾病治愈的信心,必要时,家属和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鼓励。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下肢DVT的病因、风险和结局,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针对合并高危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的患者行健康宣教,对于患者出现下肢肿胀、发冷、疼痛和麻木等不适症状的患者及时告知医生,禁止吸烟,避免尼古丁刺激作用导致静脉收缩导致的血液循环异常。
1.4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术前、术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提示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分提示抑郁状态)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
1.4.1 SAS评分标准 SAS共20项内容:①1周内没有或很少时间;②1周内小部分时间;③1周内较多时间这样;④全部时间;根据量表计分要求进行1~2~3~4分评分或4~3~2~1分评分。总分乘以1.25为分值,分值为50分为临界值,分值越小,心理状况越好。
1.4.2 SDS评分标准 SDS量表共20项内容:①1周内没有或很少时间;②1周内小部分时间;③1周内较多时间这样;④全部时间;根据量表计分要求进行1~2~3~4分评分或4~3~2~1分评分。总分乘以1.25为分值,分值为53分为临界值,分值越小,心理状况越好。其中53~62分为抑郁程度轻;63~72分为抑郁程度中;72分以上为抑郁程度重。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术前、术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两组术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下肢DVT的主要病因为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液流动速度异常。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是并发DVT形成的高危人群,手术性创伤是DVT形成的主要病因[5]。在全身麻醉作用下,癌症刺激因子和术后下床活动减少等不良因素促进静脉血栓形成。DVT发作将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血栓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6-7]。近期研究表明,宫颈癌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肺栓塞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明显上升[8],因此,术后早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DVT形成。药物、饮食、心理、血管、皮肤等护理有效控制术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积极性临床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降低SAS、SDS评分,改善患者的术后心理状况,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说明积极性临床护理措施在降低下肢DVT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积极性临床护理措施具有促进患者术后血液循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
综上所述,积极性临床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宫颈癌术后下肢DVT风险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1] 王大齐,林乐娟.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05-206.
[2] 聂微,哈颖.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华西医学 2014,29(3):539-542.
[3] 廖丽明.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0):65-66.
[4] 蔡娇霞,郑静云,周利.宫颈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8,12,22(2):1-2.
[5] 杨,王新玲,范玉珍.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新疆药学,2006,36(3):15.
[6] 蒋庆华,黄敏,张仕碧,等.肺癌病人深静脉置管致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82-1683.
[7] 张爱清.老年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376-377.
[8] 李芳.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247-249.
[9] 曹漪.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3,(7):83-84.
关键词 智障儿童;康复设备;注意缺陷;信息技术;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63-04
1 前言
“注意”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认知功能之一,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某种特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1]。众所周知,注意缺陷是阻碍智障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适应社会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之一[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康复设备已经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成为智障儿童康复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何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康复设备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改善智障儿童学习认知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
小苏(化名),男,2006年6月出生,脑瘫,智商61,能自理。他在上课时坐不住,经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做作业时,边做边玩,常有漏题漏字等现象;在开火车游戏中经常出现卡壳;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丢三落四,爱打岔或抢话;有自卑情绪,存在注意缺陷。
3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A―B―A实验设计:基线期1(A1)、处理期(B)和基线期2(A2)[3]。四项测验指标为:舒尔特方格(16格)测试用时,用以评估注意力的广度[4];数字划消测验一、二、三的净分值,用以评估注意的稳定性、分配和转移[5]。舒尔特方格(16格)测评时通过智能手机下载手机软件“舒尔特方格1.0(手机版)”进行。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基线期1数据采集在第1~4周内进行,每周2次;处理期数据采集在第5~12周内进行,每周1次;基线期2数据采集在第13~16周内进行,每周2次。在两个基线期均未对该生进行注意力康复训练。
仪器设备及软件 实验所采用的评估康复训练设备为“Dr.Brain-1 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等;采用的评估康复训练软件为“注意力训练软件V1.06”和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的免费软件“脑力训练程序v3.0 Beta绿色免费版”“舒尔特V2.1.4手机版免费游戏软件”等。
4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训练内容和过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舒尔特方格训练 舒尔特方格训练通过笔记本电脑安装的“脑力训练程序v3.0 Beta绿色版”进行康复训练。训练时要求小苏在“9格、16格、25格、36格”4个难度级别中选择“16格”,点击“随机排列”按钮,使用鼠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点击1~16的数字,同时诵读出声,错点或漏点都不能结束游戏,以此反复。训练结束后,程序会自动以统计图表的形式记录小苏的训练结果,以便教师做好监控和评估。康复训练不但可以提高注意力,还可以提高视觉的稳定性、辨别力和定向搜索能力。家庭训练通过智能手机下载手机软件“舒尔特方格1.0”进行康复训练。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划消训练 划消训练通过笔记本电脑安装的“注意力训练软件V1.06”进行康复训练。软件中的“视觉分辨―划消”分为“图标划消”“数字划消”“汉字划消”。“图标划消”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乐器、交通工具、食物等作为划消材料;“数字划消”以数字0~9和汉字“一~十”作为划消材料;“汉字划消”以一些简单易混淆的汉字作为划消材料,适用于认知水平不同的孩子。根据小苏的情况,选择从“图标划消”开始。训练时让小苏点击相应的图片,找完后点击“确定”按钮,系统会自动出示成绩“用时XX秒”;如果出现错点或漏点,系统会提示“错误重新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升级到“数字划消”和“汉字划消”训练,以此来提高小苏注意力的各项品质。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视觉追踪训练 视觉追踪训练通过笔记本电脑安装的“Flash注意力训练软件”进行康复训练。软件中的视觉追踪游戏有“看图连线”和“走迷宫”。“看图连线”训练时,让小苏点击“级别”选择难度,点击“开始”按钮,找出左边的数字通过曲线与右边的那个字母相连,并点击相应的数字和字母,用时越短越好。游戏完成后,软件会根据成绩出示“yeah!你真棒!用时XX秒”等激励性的评价。通过视觉追踪游戏训练锻炼其追视、检视物体的能力,培养视觉敏捷性和专注性,提高视觉注意力水平。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听觉注意力康复训练 听觉注意力的康复训练通过笔记本电脑安装的“注意力训练系统”中“听觉分辨”“听觉排序”“听觉记忆”进行康复训练。“听觉分辨”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小苏选择正确的答案。如播放“狗的叫声”,同时出现“狗、羊、牛”的图案,让其选择听到了哪种声音。“听觉排序”通过播放3种不同的声音,让其按照先后顺序依次选择正确答案。“听觉记忆”通过播放儿童故事,让其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选择答案。通过对听觉注意力游戏训练,发展有意注意,提高听觉注意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注意力晋级游戏训练 注意力晋级游戏训练通过“Dr.Brain-1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进行康复训练。训练时选择“注意力训练”,在“自定义模式”中选择从第一级到第五级的训练,每一级的训练内容包括走迷宫、听声音找物体等10个小游戏,进入每个游戏后会有语音和文字提示。如“找一找红色的水果有哪些”,提交答案后系统会出示“对了!你真棒”等激励的话语。训练时让小苏从第一级开始,如果能够顺利通关,则进入下一级,否则继续进行该级别的训练。通过训练锻炼视觉注意、听觉注意及视听结合三方面等能力,提高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能力。
5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利用专门的单一被试实验数据分析软件对舒尔特方格、数字划消测验设计的四项测验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4所示。该生四项测验的三期观察值Br比值的绝对值均小于1,说明各组数据是非自我相关,属于有效数据。经过康复训练,四项测验成绩的三期数据均有变化,处理期、基线期2比基线期1的成绩均有明显提高。
图1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基线期1与处理期有极显著差(P
0.01);处理期和基线期2无显著差异。说明康复训练对其注意的广度的改善有显著效果,且有一定的延时效应。
图2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基线期1与处理期有极显著差异(P
0.01);处理期和基线期2无显著差异。说明康复训练对其注意稳定性的改善有显著效果,且有一定的延时效应。
图3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基线期1与处理期有极显著差异(P
0.01);处理期和基线期2显著差异。说明康复训练对其注意的分配的改善有显著效果,且延时效应显著。
图4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基线期1与处理期有极显著差异(P
0.01);处理期和基线期2无显著差异。说明康复训练对其注意的转移的改善有显著效果,且有一定的延时效应。
6 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在康复训练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提高训练兴趣,保证训练效果。先进的软件系统、仪器设备在测评中让数据变得更为客观有效;现代化的多媒体动画、音效、Flas在训练中能有效刺激智障儿童的感官,提高兴趣;专门的分析软件可以帮助教师随时了解监控康复训练效果。
分析注意力康复训练的过程和结果,注意力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智障儿童的注意力。仔细察看实验数据,该生的四项注意品质测验数据在基线期2波动较大,并均有所回落,说明训练虽然有一定的延迟效应,但效果不够稳定,若能适当延长训练时间,调整一下康复训练内容,有可能将其注意的各项品质保持在一个理想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0.
[2]刘全礼,邢同渊,马积德.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心理学[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76.
[3]杜晓新,宋永宁.特殊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0-125.
摘 要:当前,基于职业教育人才在信息技术工作环境下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01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 职业教育中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解决能力评估:欧洲的做法及其启示 试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项目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合理处理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选考疑难问题解决探究 论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欧洲“教育机构中的虚拟教室”项目及其启示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做法及其启示 “基于订单式培养”模式下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运用和研究 信息技术课问题解决模式运用的实践研究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欧洲高等林业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欧洲运动员义务教育阶段文化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分析问题解决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众包模式下问题解决者的创造力激励措施研究 论信息技术能力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重视问题解决的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03-04/2016-07-28.
[9]OECD . Technical Report of the Survey of Adult Skills (PIAAC).[EB/OL].,2008-03-20/2016-08-03.
[20]黄日强,刘建生.丹麦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职教论坛,2006(10):58-61.
[21]唐云富,吴学超.改革中的丹麦VET体制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48-49.
关键词 环境检测 环境治理 促进性
一、前言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行业能源消耗大大增加,工业废渣、废水、废气排放量随之变大,导致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如果环境长期遭到严重破坏,不仅会带来诸多问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后人的生存堪忧。在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背景之下,通过环境检测实施环境治理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二、环境治理中环境检测的必要性
温室效应、酸雨、土地荒漠化、水域富营养化、泥石流等现象都是由环境污染所导致的,而环境污染则与人类活动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变得越来越重要。环境检测,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生物学科、环境学科、地质学科、化学学科等多种学科知识与常识,对环境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的一个过程。[1]检测的对象包括水质、土质、气体、声音等各种介质,通过取样、实验、计算得出被检测对象污染物的组成成分及各种污染物质的比例。根据检测结果所得数据资料科学性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实现对环境当前破坏程度的准确评估,并为治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实际上,在环境治理中,很多地方都需要依靠环境检测,也必须进行环境检测。因为只有通过环境检测才能了解污染物的成分及比例,进而才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才能保证环境治理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最终实现环境保护目的。因而,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环境治理、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中的促进性作用
(一)促进治理设备科学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一个时生了实质性的变革,将传统以人工为主的生产运作模式转变为以科技、先进设备运作为主的生产模式,将21世纪发展成为科技时代,高新技术时代。在这一时代中,环境检测设备作为高新技术产品,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断向着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不断促进环境治理设备趋于科学化,大大提高了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化与高效化。[2]环境检测依托于各种检测技术与相关实验器材,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行为规范性,提高检测数据精度,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不断对环境检测与治理设备进行改良创新,在继承传统设备优势基础上积极研发新的功能,克服传统设备局限。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与悉心钻研,环境检测与环境治理设备的科学化水平取得了实质性提高,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促进检测系统智能化
环境检测系统是环境治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所有环境治理设备正常稳定工作的保障,环境检测系统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检测效率与检测精度。近几年,我国在环境检测方面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形成了一套标准规范的环境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对环境治理设备的实时监控与实时检测,实现对设备的智能化操作与控制,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3]而环境检测系统的形成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和环境治理工作效率的提高,都得益于环境检测工作的开展与进行。
(三)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与治理方案的制定,需要有真实、可靠、有效的数据做支撑和引导。这样才能避免治理工作开展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切实提高环境治理工作效率与治理决策的科学性。而环境检测通过对环境中各种对象污染物的检测,可以为环境治理方案制定与治理计划提供决策依据,提供所需数据支持。[4]环境检测与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当前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历史检测数据和治理方法、治理成果为基础,通过分析、对比历史数据与新生数据,了解环境污染变化趋势、污染物及其比例变化情况与污染程度,从而依据这一变化情况对环境污染进行预测评估,制定长期有效的环境治理对策,为环境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四)为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治理工作离不开技术的投入与使用,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环境治理工作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才有可能实现环境保护。而以开展技术性检测为核心的环境检测,无疑可以为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如监测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5]这些技术在环境治理中,在为环境治理决策提供所需信息的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为环境治理决策有效性、实用性的提高和检测精度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中所起到了巨大的促进性作用。
四、结语
当前,环境的严峻形势与继续恶化趋势,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质量的提升,使得环境治理工作日益紧迫,治理任务日益繁重。为降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充分做好环境检测工作,推动环境检测促进性作用全面发挥,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为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徐海妹.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4):177.
[2] 程仁福,刘光辉.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3):144-145.
[3] 庄小青.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4(11):5-6.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淋洗剂;研究进展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源应用率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社会发展的关注焦点,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社会自然环境,土壤淋洗技术是一种新型环境治理技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上环境污染全面治理的实施,结合我国环境治理的发展实际,对土壤淋洗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促进我国环境治理水平得到提高。
1 土壤淋洗技术概述
土壤淋洗技术是现代环境治理中经常应用的一种先进技术,从我国环境治理的技术应用实际来看,土壤淋洗技术能够从实现单一污染土壤、复合土壤等多种形式的污染土壤还原,为应对环境污染带来的重金属土壤污染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土壤淋洗技术在现代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可以对重金属污染中产生的多种污染进行还原处理,其中包括还原气体、固体、液体等形式的重金属污染源技术,为促进我国社会环境治理与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土壤淋洗技术是新技术手段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结合土壤淋洗技术在实际中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土壤淋洗技术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清洁性高,污染小等特点,对我国社会环境的治理提供了完善的发展空间,土壤淋洗技术在我国社会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是我国社会发展实现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2 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流程
土壤淋洗技术在社会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实现环境治理的实际效果,对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流程进行分析。其一,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中原位复位清洗技术实行初步清洗,原位复位技术结合超分子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相关土壤进行初步清理,这一阶段结合淋洗液重力或在外力的作用下,对重金属造成的污染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保障环境清理的作用,土壤淋洗技术在初级清洗中应用的主要原料采用复原技术为技术的清洗液,实现了重金属土壤淋洗中,淋洗液对土壤的伤害性较低;其二,土壤淋洗技术应用中采取现场淋洗技术,现场淋洗技术的实际应用作用性较高,可以对重金属土壤污染中掩埋重金属土壤,受到重金属侵蚀的土壤进行金属处理,实现土壤淋洗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采用重金属土壤污泥脱水处理后,采用高分子技术吸附污染中的重金属原料,最终将经过处理的土壤进行土壤回收环境处理,完成土壤淋洗技术处理的过程。
3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
3.1 无水淋洗剂的应用
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形式之一,土壤淋洗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从土壤污染源产生的原因,实现重金属土壤污染的合理性治理。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中,无水淋洗剂的应用,是采用酸解或者络合离子交换的形式处理被污染的重金属土壤,这种淋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通过离子置换的将土壤污染源置换出来,同时又在发生置换反应的同时产生水和氧气,从而避免了土壤治理带来的副作用。应用无水淋洗剂进行重金属处理中,要注意控制酸解的应用比重,一般情况下,酸解溶液的配备比重为0.1%为最佳,避免强酸对土壤的营养成分造成破坏,实现土壤淋洗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科学应用。
3.2 表面活性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清洗技术的应用中,表面活性技术也是常见的一种污染治理技术,表面活性技术的应用是通过增加表面活性剂,提高土壤的层次之间的柔和性和亲水性,达到提高表面土壤的度扩张,而活性吸附技术可以在土壤表层技术的作用,将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包含的中金属离子实现离子之间的吸附作用,达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作用。表面活性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吸附水污染中的污染金属,另一方面活性剂可以实现对土壤环境湿度调节,从而实现环境治理中,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调节,大大提高了污染土壤的环境治理的作用,提高环境治理在实际中取得的成效性。
3.3 氧化剂
重金属土壤淋洗技术中,氧化剂应用也是常用的淋洗技术之一。氧化剂作用是结合自然光合作用,对自然环境中的中金属污染物进行污染处理,而氧化剂仅仅作为氧化作用实现的催化部分,主要利用自然光对重金属土壤淋洗进行处理,达到提高土壤中重金属处理作用。例如:氧化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采用活性剂作为重金属土壤淋洗技术实施的主要催化技术,受到自然阳光的光合作用,实现重金属土壤中污染金属的光合分解,达到对污染土壤治理的作用。
4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应用原则
4.1 整体性原则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土壤的污染程度,技术在实际实施中,要注重遵守整体性原则,土壤净化处理的技术应用必须从环境治理的整体出发,积极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与实际土壤情况相适应;另一方面,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开展不能以破坏其他自然资源为前提,例如:水资源,植物资源等,善于分析整体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效果,把握环境治理大方向,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
4.2 可持续性原则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实施开展遵守可持续性原则,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阶段,环境治理是社会经济优化发展的主要分支,我们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实施中,善于把握和运用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在环境治理中持续性开展。例如: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实施人员,对即将净化的土壤进行全面的土壤分析,制定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实施的持续性计划,降低后期镜湖对土壤的损坏,从而为现代土壤堵塞治理提供新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治理;环境保护
1 环境检测类型
1.1 研究性环境检测
研究性环境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研究某个科学项目所做的检测。例如某个地方需要确认是否适合某种生物制度生存,或者确认某个地方的环境气候对于动植物生长是否会产生影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对该地区进行环境检测,然后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以上问题的答案。研究性环境检测基本上都是环境科研单位进行,这些单位都会有国家认证资格,会出于自身的目的进行研究,还可能是受到了委托进行研究性环境检测。
1.2 监视性环境检测
监视性环境检测主要目的是为环境治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因此监视性环境检测是定期和长期性质的。监视性环境检测通过对环境中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进行检测分析,确定污染物的成分含量,从而推断污染物的增长趋势,并且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环境治理方案。监视性环境检测使环境污染治理更有针对性,通常由环境监测站进行。
1.3 带有特殊目的的环境检测
带有特殊目的的环境检测主要指的是环境检测的目的较为特殊,例如需要对污染事故进行及时治理,就需要立刻对污染现场进行检测,从而确定污染源和扩散范围,并且采取治理措施。这种环境检测不是长期的,也不是处于研究目的,因此环境检测的方式和技术等都比较特殊。环境检测之后,还需要根据事故严重性进行事故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责任划分,并且对个人和部门进行考核,政府部门也可以据此实施咨询。以上的评估、考核咨询等都是环境检测的特殊目的,针对这些目的采取的环境检测就属于特殊的环境检测。
2 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分析
2.1 智能化检测系统得到推广使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复杂,无论是污染物还是污染源以及污染的危害等情况都比较复杂,传统的环境检测方法已经逐渐不能适用于当前的环境污染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发出智能化监测系统,这种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动态化以及即时性的环境监控,对于所在地区的水质、土壤以及空气等污染情况都能够进行监测。并且能够通过智能化系统将监测数据结果及时进行分享,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数据信息制定科学的环境治理方案[1]。
2.2 实施区域化环境治理
环境检测工作基本上都是具有区域性质,也就是都是针对某一区域的环境进行检测。针对某个区域采取一定时间的环境检测,能够对该区域环境污染的类型进行确认,并且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同时还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环境污染的源头。这种区域化的环境检测能够为该区域的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系统性和可行性的治理方案,并且还能够据此对后续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防治[2]。
2.3 提高环境治理的技术含量
环境治理实际上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如果治理技术落后基本上很难改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现代环境污染情况更加复杂,治理难度更高,传统的环境治理技术的治疗效果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环境检测确定污染源以及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通过分析污染物成分类型以及含量等信息,就能够判定何种治理技术能够对污染进行治理。如果传统的治理技术无法进行有效治理,就需要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这就提高了环境质量的技术含量。而且环境治理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也会使我国整体的环境治理水平得到提升。
2.4 为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治理工作离不开技术的投入与使用,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环境治理工作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才有可能实现环境保护。而以开展技术性检测为核心的环境检测,无疑可以为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如监测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环境治理中,在为环境治理决策提供所需信息的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为环境治理决策有效性、实用性的提高和检测精度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中所起到了巨大的促进性作用[3]。
3 应用环境监测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对策探讨
3.1 提升环境监测的针对性
提升环境监测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提升环境治理效果的基础。在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区域环境污染状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所使用的环境监测方法也不尽相同,必须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的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以及环境治理方案,才能使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
3.2 遵循区域对待性原则
众所周知,各个地区污染源不同,环境污染类型也不同。因此在开展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遵循区域对待性原则来展开各项工作。通过准确全面分析监测区域的实际污染状况,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合理选择应用监测方法以及环境污染治理对策,促进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环境监测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监测人员必须要明确检测重点、难点以及主次检测内容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做好对严重污染区的监测工作,制定健全完善的环境治理方案和环保对策,有效控制污染源,避免环境污染。
3.3 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合理开展
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开展至关重要,能够加快环境治理进程。在环境监测之前,首先要对监测区域的污染状况形成一定的认知,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监测方案,并严格遵循该方案展开布置各项监测工作,在确保其合理有序开展的同时,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
3.4 针对人为污染进行重点监测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部分人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导致在生活中存在乱排乱放行为,其中主要以工业、生活废物为主,这些废物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甚至会影响生态平衡。部分企业受到经济利益、资金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乱排乱放行为,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不仅如此,在农业发展中,很多农户过度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给水源及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环境监测部门要重点做好对人为污染行为的监测工作,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有效控制人为污染。通过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对所发现的乱排乱放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使更多企业及个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升环保水平。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对此,就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提高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通过采取合理的环境检测措施,为环境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问题,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贞宇,路伟,李静,严彦.浅谈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 (10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