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

会计学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学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学培养方案

第1篇: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

一、会计学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传统的本科会计学专业培养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一系列的问题;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忽略学生的自身特点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依托专业建设、深化会计教学改革和创新;形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一定特色;完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满足社会需求、发挥相对优势、培养会计人才的道路。

根据上述要求,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确定会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会计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要任务,改革和创新会计教学方法、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学专业建设三大原则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会计学专业建设本着“目标导向、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原则,抓住时机、顺应社会需求,明确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方向,形成会计学专业的特色。

(一)目标导向

目前,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普遍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的同质性问题。高校如何合理定位,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至关重要。综合以上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根据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办学目标,通过走访企业、毕业生回访等调查,相关专家的指导,该校确定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并以此推进会计学专业建设和改革。

(二)突出特色

在追求特色的时代,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如何建设自身的专业特色,是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会计学专业建设应当本着突出特色、发展特色的原则,及时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依托同济的办学特色和资源积累这些相对优势,充分挖掘会计学的专业优势。

(三)服务社会

一所高校的发展、一个专业的成长不仅需要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也需要重视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贡献。独立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地方社会培育经济发展所需的会计人才,因此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需求是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原则。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中,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充分考虑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规划。

三、会计学专业建设六大要素

会计学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会计知识体系和教学管理程序。通过对会计学专业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该校梳理和架构出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基本框架(如下页图1)。在此框架下展开会计学专业建设的6大要素:即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评价与反馈。

(一)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在制定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一是以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为纲领性指南,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二是紧扣培养目标,制定和修订了培养方案,该方案注重科学性、适用性,充分考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突出会计人才培养的特色,从素质基础课程、专业核心竞争力课程、职业岗位特色技能课程三个模块改革会计专业计划内容,体现培养方案中会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四是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加大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的比重,由会计系主导制定动态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改革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积极梳理与建设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与修订会计学类教材;积极推进会计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1.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核心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职业素质;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等得以养成。会计学核心课程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会计岗位能力入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课程;二是会计业务核算能力的培养课程;三是税务能力的培养课程;四是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课程。

2.专业教材改革。该校围绕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教材改革,结合学生特色编写特色教材。例如会计岗位进入能力的基础理论课程教材《会计学基础》由系主任带领会计学任课教师进行改版修订,并已配套编写完成《会计学实践》《会计学案例》《会计英语》和《财务管理》等教材,使用以来得到学生的良好反馈。

3.教学方法改革。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输入式的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会计学专业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需求为动因,探索式的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专题讲座、团队作业、口诀、手势、模拟教学、考核方式探索等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效果评价。为了有效地评价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该校推行“一听一评”制度,即督导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聘请资深教授作为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予以指导。每学期全校听课达到300―400门次数,其中听取本专业教师课程的覆盖率达50%左右。同时每学期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根据学生成绩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接受程度,评估教师教学质量,鼓励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师资培养

会计学专业由系主任作为专业负责人,带领会计教研室团队成员,根据专业特点,针对专业基础课程、特色课程,逐步建成以名师或老教师为带头人,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学梯队。专业教师每人均熟悉3―4门专业核心课程并至少承担2门核心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以“培养+引进+外聘”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专业教师队伍。该校先后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培训、邀请企业人员进校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会计系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一方面,派出专业教师通过各种专题汇报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参观考察、外出培训、学术访问等活动,与企业、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每次培训或实践之后,直接参与的教师在定期的教研室会议上汇报,供其他教师学习并讨论。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引导会计学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挂职锻炼等。并且,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通过比赛发挥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

在专业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教学教改项目。目前共有12项校级教改项目立项,1项浙江省厅会计学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并发表多篇教改论文。会计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

(四)实验室建设

根据培养需要建立会计综合实验室,主要拥有会计手工模拟做账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虚拟实习平台、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平台、财务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ERP沙盘、营销之道等实验室,以上实验资源贯穿会计岗位进入能力、会计职业业务核算能力、报税能力和会计岗位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过程,主要满足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中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

(五)校企合作

为了实现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除了分散在各地的企业、银行实习基地以外,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专门与上海、嘉兴的9家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为学校提供认知培训、技能培训等实训机会和实训场地,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生产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为毕业生就业、教师挂职锻炼提供机会。仅2014―2015学年,上述实习基地就为2011级150名毕业生提供了实习机会。若企业需要,学校也可为企业员工短期或中长期培训、在职培训提供学校的教学场地、设备资源、教师资源等教学资源。

(六)评价与反馈

为了有效推进会计学专业的建设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学专业建设的控制制度,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会计专业的建设活动。定期进行会计学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内容、活动的信息反馈与沟通,收集学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监督会计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及时修正培养模式或培养措施。

第2篇: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IFRS;会计学专业教育;发展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和一切资本游戏的起点,其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而日益增强。为消除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信息壁垒,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良好的国际合作,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会计准则国际化,当前基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FinancialReportingStandards,简称IFRS)的“全球会计准则构想”已获得众多国际组织的公开支持。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也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会计准则改革,并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持续趋同。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制定过程中,2005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签署了联合声明,承认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一、IFRS教育的必要性

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随之而来的是企业“走出去”的热潮。这就意味着以后越来越需要的是既精通财会业务又熟悉国外其他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财税法律制度和掌握IFRS的会计人才。在培养熟悉和掌握IFRS的会计专业人才方面,学校对于IFRS的教育负有特殊的、重要的责任。高校的教育状况是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会计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会计发展水平与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教育几乎都具有内向性,偏重于传授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因此,对现行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把IFRS融入现行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是会计学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并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和调查结果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问卷设计

为了调查青岛理工大学会计、财管专业学生对IFRS的学习情况,选取了青岛理工大学中瑞合作办学学生20名,本科会计专业学生20名,研究生会计专业20名,共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所以选择这60名学生进行调查是因为他们都有一定的会计学知识,也有一定的途径接触、学习IFRS。调查问卷于2016年7月6日以电子文档形式发放,并于2016年7月16日全部收回。60份问卷填写完整,有效问卷达100%。

1.统计分析。据调查可知,对于IFRS整体的了解,研究生占50%,比例最高,中瑞合作办学占30%,本科生占20%。原因在于研究生接触的知识更广,学习的知识更深,可以在了解我国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来深入理解IFRS。我校对于中瑞合作办学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财务交流及管理,实践技能突出;熟悉国际法规与国际惯例,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理财、投资分析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依据上述培养目标,中瑞合作办学的学生要想出国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就必须了解IFRS。对于本科生来说由于主要精力在于了解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所以对于IFRS的了解不多。

2.调查结果分析。分析上述调查结果,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并没有将IFRS的学习纳入教学目标。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可见并没有涉及到对IFRS的学习。

(2)课程设置中并没有明确的与IFRS相关的课程设置。通过调查可以得知,有60%的学生认为IFRS基本没有融入本校课程体系,也没有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学科相联系。在课程设置上,大部分高校基本都遵循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的设置模式,每一个层次具体包括哪些课程虽然各有特色,但基本上还是比较接近的。通过对相关学校教务处或相关部门网站上公开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没有明确的与IFRS相关的课程设置,也鲜有涉及系统、全面介绍IFRS的课程设置。

(3)学生了解IFRS的途径多依赖于教师,大多数高校普遍缺乏IFRS专业教师。调查显示:50%的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来了解IFRS,30%的学生是通过上网查阅,只有10%的学生是通过翻阅准则。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大多数的学生都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自己真正自主了解IFRS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大多数教师都只是讲授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教学过程过于依赖课本,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创造性的学习。而且对于IFRS的讲解甚少,更不用说对于IFRS有深入的认识。

(4)学生对于常用的IFRS准则较为了解,但缺乏对IFRS整体的认识。调查显示,53%的学生对于常用的IFRS的准则比较了解,65%的学生对于IFRS9最了解,其中有75%的学生对于IFRS9中的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最为了解,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工具规定的区别也能有很好的认识;33%的学生对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中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区别有所了解,只有23%的学生对于收入准则的新变化有所了解。学生只是对于IFRS有部分的了解,缺乏整体、系统的认识。

(5)我国企业基本上实行的是企业会计准则,因此导致学生为了求职也只关心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不关注IFRS。但是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如果企业能够仔细研究IFRS,那么就有可能提前预知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生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三、对策

(一)确立IFRS融入我国高校会计学教育的目标

转变会计人才培养中只重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做法,把IFRS有机地融入到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使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既能熟练掌握国内会计准则,又熟悉IFRS,将两种不同的会计准则结合起来,高效地处理企业中的会计业务,为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跨国经济贸易活动以及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培养基础性专业人才,是IFRS融入我国会计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

(二)加大IFRS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力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系统讲述IFRS知识的教材尚比较鲜见,课程教材的开发是当务之急。一方面,要详细研究IFRS体系,对IFRS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结构形式和具体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异同,寻求原因,为把IFRS融入现行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可以开设有关IFRS理论与实务方面的课程,使之与介绍国内会计准则的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平行设置,并在国内准则授课之后再开课;可以采用基于概念框架的IFRS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及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还能提升学生的评估判断能力,使其拥有处理未来不熟悉事项的能力。也可以借鉴国外高校会计学专业在IFRS教育方面的经验,设计、开发出适用于国内会计学专业教学用的IFRS教材。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对IFRS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

学生的学习过多依赖于教师,致使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日益衰退。学生应该改变那种固有陈旧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并自寻答案。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目前,高校中系统熟悉IFRS的专业教师较少,能够胜任IFRS教学的教师更是稀缺。为在高校会计学专业教育中开设IFRS课程,必须对现行的会计专业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培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理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IFRS概念框架、IFRS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异同、IFRS准则与解释体系、IFRS理论基础、IFRS案例教学等相关内容。

(四)企业培训中加强对IFRS的学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渐深入,不少企业都开展了跨国业务或者在国外开设公司,客观上促使企业必须了解IFRS,所以企业在培训中应要求员工加强对IFRS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开展国外的业务。这样也会促使学生加强对IFRS的学习,以获得未来求职的机会。实施会计IFRS教育,积极融入全球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化解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IFRS之间的差异,使我国会计工作者和会计受教育者能够直面国际主流会计准则并尽早地预知会计准则变化发展的趋势,紧跟全球会计变革步伐,有利于我国会计教育和会计服务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胡成.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融入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3,(6).

[2]李雅,杨成文.IFRS融入我国会计学专业教育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6,(23).

第3篇: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健词】ERP;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英文简写,它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随着ERP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欢迎并被大多数企业接受和采用,可以预见,ERP信息技术将是现今会计教育与教学中的必要元素,因此也要求高校会计专业确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力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会计学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我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我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为华东地质学院成教培训部实验室。1999年建设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2004年又增建投资模拟实验室。2008年将国际贸易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会计模拟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投资模拟实验室合并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下设: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投资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中心面积270平方米,设备金额230万元,设备套数为231件。根据我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的实验显示,会计学专业开设校内实验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手工环境的会计实验

会计模拟实验室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模拟实习》的教学实习基地。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要运用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管理会计等课程的知识,依据一套工业企业模拟资料,完成一整套模拟财务科的手工核算工作。主要实习内容包括:建帐、填制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登记明细帐、日记帐并结帐、编三张基本报表、编制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装订记帐凭证及报表归档。在这个实习中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感受到准会计工作状态。

2.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实验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实习》的教学实习基地。学生运用ERP-U8.5演示版财务软件在计算机中实现企业会计财务一体化的处理。主要实习内容包括:建立帐套、手工填制凭证、计算机完成凭证审核、记账、银行对账、结账、编制报表。同时组织学生报考“江西省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和“江西省初级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学生在毕业时获取“两证”,使得学生能很快地适应会计工作。

(二)我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会计实践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不合理,缺乏综合性

实验系列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不合理,在会计学专业中,课程实验以及实验课程应形成一套完善的内容体系,对于实验内容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基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全面设计。设计还应该建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通过完善教学大纲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并通过教学大纲统领课堂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我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来安排,只强调会计核算能力,仅仅是作为会计理论学习的辅助手段,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和流程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训练。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各个部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学生难以快速融入工作岗位。

2.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陈旧单一,忽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关系

我校会计实验课程是按会计专业学科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实验项目以相关理论知识为主线进行设计,会计实验课程的这种项目设计方式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实验课程的操作技能,但忽视了对学生建立财务与业务间协同关系观念的训练。然而,企业的经营环境极为复杂,会计核算不可能孤立存在,学生对会计工作中涉及的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库存管理和外部的税收、审计、保险等知识的了解十分缺乏,这就可能使得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力不从心,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业务的分析与处理技术本身,更要了解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协同运作,认识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一个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协调统一的过程。

3.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行会计实验课程一般是验证式和演示式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因此学生在实验中消极被动完成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ERP环境下我校会计学专业实验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一)会计学专业实验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我校会计学专业实验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基于ERP理念开展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变革,使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课程的训练感受到会计信息在整个管理链中的形成过程。因此,根据这个思路将会计学专业实验系列课程划分为课内实验、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并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整合:

(1)对课内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在会计理论课教学中适当安排一定比例学时的实验内容。该环节的实验从最基本的手工会计核算业务入手,以培养学生参与企业预测决策和财务管理为目的,通过验证实际业务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电算化会计应用能力及参与企业管理和财务运作的能力。

(2)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设计,实验课程应涵盖会计综合实验、会计岗位计算机应用实验、ERP综合实验等三方面内容。会计综合实验就是同步采用手工实验与ERP实验,对传统的会计手工综合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进行整合,选择一套完整真实的上市公司信息资料作为主要案例,并要求该案例要具有代表性。通过对案例的逐项操作,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对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以及服务业均能有粗线条的整体感知,并具备对会计报表的分析能力。

(3)岗位实践与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毕业设计是实现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要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选定毕业设计题目后,在教师指导下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岗位力求多元化,最好以一个大中型企业为主要实习单位。除此之外,还要深入到银行、税务局、海关等系统参加社会实践,熟知相关岗位的经济活动,进一步掌握经济领域的相关社会知识。

(二)构建ERP环境下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具体方案

根据ERP环境下会计学专业实验系列课程内容整合的总体思路,将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框架分为三个层次,四各模块,具体方案见表1。

基于ERPP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企业不同部门业务和不同工作岗位有机联系起来,使参与实习的学生体会自己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达到实习目的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更好适应ERP环境下企业整体业务流程。

三、会计学专业实验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具体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教师制定实验课程的实纲,编写实践课程的教材

实纲的内容完整全面,要符合教学要求;实习计划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完全吻合,实习内容和要求明确;编写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完整、有针对性、启发性、联系实际、符合专业教学要求;加强实践课程的教材建设,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及特点,组织合作编写出版高质量、实用性强的实践性教学资料,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加强校企合作,达到学校和企业互通有无,共享教学、科研、实践条件、生产设备,提高设施利用率,弥补相互不足,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三)加大会计实验室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力度

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既需要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又需要必要的软件支持。为此,一是要加大校内实验室投入的力度,采购先进的教学软件,为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提供校内保障;二是可通过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聘请企业财务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造就一支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制度和根源上保证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实现形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魏祥健.ERP环境下会计信息一体化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7).

[2]胡丽蓉.基于ERP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分析[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3]池昭梅.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注意的问题[J].财务与会计,2010(10).

[4]高云,杨隽萍.基于ERP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1(12).

[5]胡燕鸿,刘媛媛.基于ERP平台的会计学实验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

[6]刘树玲.谈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0(5).

[7]许淑琴.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设计[J].会计之友,2008(3).

作者简介:

第4篇: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当前,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快速发展,会计学专业招生规模急剧膨胀,但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却日益严峻,这凸显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可能存在许多不适应的环节。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以及对高校科技成果的关注使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种必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党的十报告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划和指导,这体现了创新性人才对国家和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拟从高校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出发,就完善构建会计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体系、实践体系等问题进行浅探,以努力寻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对策。

一、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主要特点是实践性与主体性,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注重会计实践教学特点,在通过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感性认识与经验积累。因此,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可界定为: 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性个性会计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手段,训练学生基本的创业技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二、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一)重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思路

教育理念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综合体,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总方法。会计工作实际上集战略管理、业务协调、文化营销与风险控制于一体的系统性控制活动,适应此岗位的人员应具备一定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才会将会计工作做“通”和做“活”,让企业融资有行、投资有方和经营有道。为此,高校应将创业理念、创业教育纳入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将创业精神融入学生的人格培养之中。重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就是有效地将会计专业教育理念要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为一体,将创业思想整合到大学的课程之中,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增加实践性强的教育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具体思路:一是高校会计学专业在本着“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突特色”的原则上修订培养方案,构建课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开设全校性的创业教育内容的选修课课程《大学创业指导》(确定2个学分)和必修课《创新与创业管理》确定2个学分)课程。二是结合会计学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在一定的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的学时比例,依托高校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去完成较多学时的实践性教学(确定为1个学分)。三是在统筹课内外计划的基础上,建立第二课堂,如通过组织相关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和科研型活动等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确定相应学分认定办法,让学生进一步激发自主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职管理机构

早在2010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相关文件中就提到要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而笔者认为,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实处,就必须要专门成立相关机构,配置专门人员来办好此项人才培养工程。目前除上规模的部属院校已有效开展此项工作外,其他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基于节省高校运行成本角度考虑,许多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普遍存在“踢皮球”现象。当然会计学专业不例外,具体表现有些高校就要求教务处、科研处、学工处、团委、就业等部门每年出台一些文件,要求会计教学单位投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如要求会计学专业学生选修创新创业课程( 多为选修课程), 参与学工部门组织的相关创新创业项目比赛活动,而科研部门与就业部门就是开展一些象征性评审与指导活动。这种分散式的教育管理活动只能永远将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停留在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上,缺乏专业相关性、系统性。因此,高校会计学专业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首要基础是高校独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机构,然后结合会计学专业特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架构与会计学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基地,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等教学环节。只有做到明确分工,切实加大人员、场地、经费投入,才有可能将会计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三)建立和稳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校可向全社会公开纳贤,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保障高校具备创新创业的师资。当然不同的高校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组建这支队伍,如可以考虑从校内教师资源和校外教师资源两方面进行平行建设,只是当前只能是以校内师资为主、校外师资为辅的形式。其次教师是创业教育直接的、主要的引导者和执行者,创新创业教育推行的质量和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因此高校要做好对教师队伍稳定工作,就必须考虑要向高校主管单位和高校本身给予创新创业师资的提升空间。提升空间包括学历提升、职务提升、职称提升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只有保证这支师资队伍几个方面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才有可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其他教学条件保障建设

会计学专业实践性和技能型都比较强,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教育。而创业又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事业,有实力的高校可以建立创业教育基地,在资金、场地、设备、设施等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扶持、优惠等。当资金不够时,高校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优势,与当地政府和工业园区管委会达成协议,进行会计模拟或其他创业试点,也可以进行真实创业。其次,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在会计学专业建设和会计学科建设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采取灵活的学分制计划,为学生创业行为提供充分场所、环境、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保证;然后,建立创新创业基金,重点支持适合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

三、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建设

(一)努力搭建平台,多环节促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独立于理论教学又与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校需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通过平台共享,实践教学的开展,可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才能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

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搭建分校内平台搭建和校外平台搭建。校外实践平台的搭建,主要是依靠社会资源,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指导会计学专业学生更多地接触财务实践、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增长专业技能与才干。同时,高校鼓励和帮助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尝试参与或设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创业项目,让学生在尝试中成长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不同于一般的常规课程教学,其更加需要延伸到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在校外实践平台搭建后,结合社会的需要,高校需搭建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这一平台是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与专业实验、实习、见习和专业教师科研活动等相结合,多环节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体系是一项复杂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高校可能在资金、场地、基础设施以及政策等方面需要为此提供大力扶持。

(二)开展专业教育活动,多层次促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在校内外实践平台搭建后,高校要结合会计学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专业教育活动,并以相关科技活动载体,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多层次促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1、分阶段开展专业教育活动

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大一阶段,主要通过专业思想教育来指导学生认知专业,了解和理解专业的特点;大二阶段,会计类专业课开始大量开设,结合各班导师、开展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学习活动、竞赛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如“成功会计人”系列文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力的引导。大三、大四阶段,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学习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引导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个人专业知识理论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另外推荐“中国会计学会网”、“中国注册会计师网”、“中国会计视野”、“中华会计网”等专业网站给学生浏览,培养学生关注财经信息、专业理论学习的习惯。大四另外,在大学四年当中,高校应重视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2、分类别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科技实践活动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创新与技能活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湖南商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每年4月至11月,全年有近8个月的时间,由所在的会计学院和兄弟财经院校、分类别联合组织开展大型的“成功会计人”文化节,其系列活动包含创业计划大赛、财会类科研论文大赛、财经案例分析大赛、财经技能接力大赛、建模大赛、ERP 沙盘模拟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全程都有专业的骨干教师的带队,目的是科学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帮助他们创业。目前“成功会计人”文化节活动已成功举办八年,活动的性质与内容旨在有意识地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突出竞赛活动的创新性、创造性和专业实用性,在为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选拔优秀队员、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造就了一支学生科技创新骨干队伍,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

3、分方向开展创新、研究性实科研项目活动

以湖南商学院、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为例,这些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了相关综合性、研究性科研项目的申报管理制度和活动组织方案,鼓励本科2 年级(含以上)的学生可以3至8 人的团队形式,分研究方向申报科研项目,立项项目原则上要在一年内完成,学校将给予500至2000 元的经费资助,并配备2名指导教师,由师生共同完成相关科研项目。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研究性科研项目的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学校对于阶段性开展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学考环节、如暑期社会调研、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也安排了专业教师和社会实践校外工作人员联合完成,这从实践环节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结语:高校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专业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和师资队伍及相关保障措施协同运作,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会计人才。本文从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会计学专业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体系的完善以及构建有效的考核体系等方面对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究,分享了一些具体有效经验,旨在抛砖引玉,共同为会计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 Hills GE, Morris MH.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conceptual model and review[M]. Ashgate Publishing,1998.

[2]杨永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的选择与构建[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102-105

[3]关晓辉,吴维仲,王建元,马志和,杨永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4):181-182

第5篇: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041 文献标识码:A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该准则是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和现行会计实务发展需要以及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的协同和趋同而制定的。新会计准则目前仅在上市公司中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但占企业总数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然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新形势下,新会计准则的执行不仅给实务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样给高校会计教学带来了重大影响。如何应对新会计准则对高校会计教学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给会计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新准则的实施要求变革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新准则的颁布实行改变了以前会计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必然改变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新准则实施前会计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企业会计制度》而制订的,会计专业课程一般开设《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等主干课程,还会开设《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等选修课。新准则的执行带给会计教学的挑战就是继续沿袭原会计制度设置课程体系和制定培养方案,还是完全按照新准则设置课程和制定培养方案。目前处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无论是采用前者或者是后者,我们培养的学生并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为采用前者,虽然教学省心,但是学生不知道会计学科最新变化,也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若盲目推陈出新,以新准则为本则大部分企业仍然未采用新准则核算,学生到了这些企业对原会计制度一无所知,也难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上,应该找到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平衡点,做到两面兼顾。

(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素质。每一次会计制度的变革、会计学科的更新,都会对会计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会计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这次新会计准则出台后,由于新旧准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会计教师必须更新知识体系,将新会计准则的内容、精神学懂吃透,掌握好后再传授给学生。由于新准则内容多、观念新、难度大,对会计教师来说学习新准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在短时间内对新准则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非易事。会计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只有在会计教师掌握好新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将相关知识通俗易懂地讲解出来。因此,新准则的实施,对于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素质来说是一个契机。

(三)新准则的实施要求在会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那就是在会计工作中要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不能说等到工作后培养,而是学生阶段就应当树立起这种意识,从学生阶段就有意识的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在面对不同会计政策时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从业人员只有从接触会计知识开始就树立起职业判断意识和思维,才能在以后的实务工作中较好的适应工作需要。在新形势下会计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如何在会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则更值得教师去探讨和深思。

二、应对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影响的措施

(一)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无论是企业会计制度还是新企业会计准则都是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企业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同时讲,以免学生将制度和准则的相关知识弄混淆。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构建《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在逻辑,合理安排上述课程的开设,按照新会计准则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修订,每门课程的讲解内容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遵循“理论够用、适度”为原则,以介绍会计基础理论及方法为主,由于新准则内容太多,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可以选择企业常用、必备的知识进行讲解,而不是每个准则都要讲到。在学生学习完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应开设《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概述》、《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专题》等课程。通过这样安排,使学生既能掌握好新准则知识,又能够对企业会计制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既能掌握会计最前沿的知识适应施行新会计准则企业工作的需要,又能满足继续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的工作需要。第二,在教学上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上完理论课后,应该带领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企业具体的账务处理,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会计实务操作,使学生能真正理解相关知识;同时参观不同类型企业,也可以使学生掌握新旧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差异,避免对新旧准则的掌握是纸上谈兵。在寒暑假,要求学生去企业实习。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各门课程知识的掌握,同时又能及早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为毕业以后能迅速适应工作需要打下基础。

(二)加大对会计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力度。第一,对教师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使教师熟悉和掌握好新会计准则。统一安排针对新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实务和理论新问题的业务培训班和研讨会,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对新会计准则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和骨干教师针对会计前沿问题举办讲座,并有计划的安排会计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第二,要求会计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参观、调研。这种调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情况,深刻理解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和新准则的不足之处;二是要求会计教师到企业会计岗位亲自实践,避免授课时只懂理论不懂实务的纸上谈兵。此外,会计教师还应积极申请有关教学改革课题,从事有关新准则的科研活动,以便对新会计准则进行深度研究,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第6篇: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共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会计学专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定位已经渗透到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之中,改变着以往人们认识中的高校只有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的责任,而没有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义务的传统观念。在会计学专业建设发展中,应本着立足地方经济、服务基层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想,确立培养“品德好、专业精、上手快、技能强、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品牌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探讨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会计学专业是具有多年办学历史的传统专业,从办学层次上看。目前有大学本科、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高、中级层次,研究生硕士、博士层次等多种办学层次;从专业覆盖面和招生人数上看,有资料显示,在全国综合类大学中。几乎十分之一的高等院校都办有会计学专业。仅黑龙江省属25所本科院校中,就有13所院校开办会计学本科专业。且招生总人数仍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把会计学本科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那么,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如何呢?

多数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已经形成固有的定势,建立了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等核心理论课程的架构。设置了课程实验、专业综合模拟实验、电算化会计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立足于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但由于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根植于施教者的思想之中,理论教学主宰着教育教学的阵地。实践教学的空间有限。在被调研走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90%的人认为,在校会计专业课学了不少,但如果直接到岗位上从事会计工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高校中,要么实践学时满足不了要求,要么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二)实验教程内容单一

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系统的教材或教程,实践指导教师往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或自编或收集一些资料供教学和学生使用。有些未及时修改和补充的内容只好删减掉,有些新的实践资料及时补充一部分,但不完整,实践内容单一陈旧。

(三)实践教师缺少指导经验

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理论型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的教师不到10%,经常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的教师不足20%。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些院校因近几年突击进人,使教师出现了年轻化态势。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增多,但他们缺少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验;而老教师又忙于评职晋级,教师社会实践缺少系统的参与和研究。多数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由理论授课教师兼任。教师实践指导意识不强,缺乏指导经验的积累。

(四)实验、实习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

在走访高校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花了很大力气。增加了投入,使实验实习环境有了全面改善,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由于缺少人力、财力的进一步投入,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使大量的实验、实习资源处于初级开发利用阶段,有的院校干脆把好端端的实验室和应用软件闲置起来。使优质资源形同虚设。

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学校财力因素等。除此之外,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仍然是主要原因。

为了使实践教学建立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真正达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缩短校企之间供需的差距,哈尔滨学院以会计学本科专业为试点,进行了实践教学校企共建设计。

二、哈尔滨学院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设计

(一)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解析

从哲学意义上讲,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把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特性。方法论认为,认识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理论,验证、运用并创新理论,使学生具备岗位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为此,实践教学应放在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地位上统筹设计。

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即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搭建一个实践平台,建立学校与企业两个阵地,共用学校与企业两部分资源;共同设计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实践比例、实践环节等,共同完成高校实践教学任务。一句话,高校的实践教学应该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

(二)成立实践教学组织机构

成立本专业实践教学组织机构,由学校与企业双方人员组成,签订协议,本着互惠互利原则,落实责任制,建立一整套实践教学共建办法和严格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有方案、有制度、有考核,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求得行政管理部门政策导向的支持。取得学校资金支持。加大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共建模式。

(三)校企共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以校企共建思想为指导。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即主要环节。具体为:

道德操守教育――观摩实验――课程实验――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专业编程实验――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实践、学年论文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共同组成实践教学体系。

1.道德操守教育:制作专业教育专题片,通过组织观看财务会计从业人员遵守操行和违纪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诚信和操守教育,并结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坚持准则是本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2.观摩实验:此实验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看专题片和实际观摩实习等方式完成。专题片的制作要纵观企业财务资金活动全貌,注重会计核算细节,反映规范、现代、直观的财务运行活动;观摩实习即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使学生在熟知财会业务知识之前,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概貌、财务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会计应用特点等。便于安排学习进程。

3.课程实验:此实验是专业基础理论的操作和应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理论。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验证学生对理论掌握的程度。该实验要取得现代企业真实(应作技术处理)、完整、现实的资料,在学校实训室内即可完成。

4.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此实验分为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和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两个步骤。一般来讲,手工与电算模拟实验应使用同一套资料,便于理解会计学理论,掌握实际工作的技能要求。该实验应以不同类型企业完整的会计活动为基础。对实习基地所提供的完整的会计资料进行再加工,在校内为学生创设企业模拟环境,使学生掌握不同会计岗位手工记账和电算化记账工作,检验与岗位需求的差距。

5.专业编程实验:此实验是模拟应用与创新实验,即利用Excel、Access的工具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计算机和财务方面的知识,自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管理系统,为将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奠定实践基础。

6.ERP实训:此实验是模拟应用与创新性训练,在完成以上实践教学环节后,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进行生产、经营、预测、决策和评价。通过手工环境下的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灵活运用专业理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实验(训)需要企业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在校内实训室内模拟完成。

7.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实际应用与创新实验,该环节要求学生深入基地进行实战。实战前,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需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包括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考核等,合格后方可进驻企业。学生进驻企业前要与院方签订协议,承担违约责任。学生进驻企业后,将参与企业财务运营活动,办理对外业务,接受真正的考验。毕业实习后。举行实习经验交流会,同学之间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8.毕业论文:在理论学习和各环节实践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践教师指导,选择具有实用价值的课题,充分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论文要体现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特点,经过校内教师认真指导后,请企业教师参加答辩评审,把好质量关。

(四)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两部分组成,实行规范的教师管理机制,制定校内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制度,在资金保障的情况下使教师完成技能指导水平提高和对企业会计理论指导双重任务。教师每年要拿出实践成果,递交实践报告。学校组织座谈交流、评议和考核。考核结果要作为对教师全面考核的指标之一,成为评职晋级的一个依据。

聘请企业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把聘任教师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体制中,规定固定的工资补助标准,签订互惠互利的合作协议,制订合作计划,落实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企业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考核的一项指标。真正建立起长期校企合作关系。

(五)实践指导教程的完善

学校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每年必须集中修改实验资料,对企业实际资料进行全面的加工整理,编写实验教程。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适度、全新的实验资料,提供企业财务活动设计方案。

第7篇: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 中澳高校; 会计学本科教育; 财务会计系列课程; 中外合作办学

在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会计学专业因其就业面广,岗位适用性强,“进口旺出口畅”成为其特有的现象,使得国内众多高校,不仅财经类院校,很多综合类院校甚至师范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纷纷设立会计学本科专业。目前在澳大利亚,受其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影响,会计学专业也是该国众多高校十分重要的本科专业之一。多年来,这些高校培养了数量众多的优秀会计人才,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我国和澳大利亚的会计学本科教育,由于受到两国文化理念、社会体制等诸多影响,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国际文化教育广泛交流、互通有无的时代背景下,分析研究中澳高校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差异,并深入分析研究其差异产生的实质原因,这对于有的放矢,避免盲从十分重要;同时,这也对目前在我国蓬勃发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别是中外高校在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上的合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澳高校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简介

(一)南京审计学院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

南京审计学院是一所典型的财经类高校,其会计学专业设立于1983年,是该校设立最早的专业之一。该校的会计学专业,设置了《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等三门财务会计系列课程,这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对财务会计模块比较典型的划分方式。各高校在课程名称或开设形式上可能有所区别,如将《初级财务会计》称为《会计学原理》或《基础会计学》,将《中级财务会计》分上、下两部分在两个学期开设,但在结构及内容上少有差异。南京审计学院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内容具体安排见表1。

(二)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

科廷科技大学商学院以丰富灵活的双学位和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著称,其会计学专业在澳大利亚西澳地区具有很高的社会声誉。该校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由三门课程所组成,即《会计学》(Accounting100)、《财务会计》(Accounting(Financial)250)和《对外报表》(Accounting(External Reporting)260)。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内容具体安排见表2。

二、中澳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差异分析

(一)主要课程比较

我国财务会计模块按《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层次梯级结构设置。《初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会计核算对象,核算前提、会计方法,会计循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以及一些基本的业务处理;《中级财务会计》重点解决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主要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以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技术问题;《高级财务会计》以会计假设的松动和会计原则的延伸为前提,介绍财务会计领域中的新事项和特殊问题,是对《中级财务会计》的突破和扩展。

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中的《会计学》课程同时是会计学专业管理会计方向和财务会计方向的基础课程,《会计学》课程的财务会计部分从财务会计的性质和财务会计报告开始,重点介绍会计循环,最后介绍财务报告分析和创造性会计;《财务会计》课程以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为起点,会计循环仍是介绍的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对《会计学》课程的强化和深化。该课程在重点介绍会计循环的基础上,介绍存货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和所得税业务,最后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对外报表》课程的重点是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同时介绍所有者权益业务、企业合并业务、资产减值业务和租赁业务。

(二)知识覆盖面

南京审计学院财务会计课程模块中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具有递进性,强调其系统性、完整性,讲授难度由浅入深。我国各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在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基本达成共识,且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开发就其内容而言已相当成型,各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依据教材进行讲授,并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一般来讲,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占教材内容的80%以上。从吸收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角度来看,我国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内容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覆盖面也比较高,如南京审计学院三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38项具体准则中的25项,覆盖率达到65.8%(见表1)。

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从教学内容的难易度看,也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来安排教学内容,即先介绍基本的方法、理论和简单业务,再过渡到复杂业务的处理和合并报表的编制。不过从形式上看,不太强调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每门课程涉及的主题较少,如《财务会计》课程只涉及五个主题,分别是IASB概念框架、会计循环、存货、固定资产、所得税会计和现金流量表,《对外报表》课程也只涉及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所有者权益业务、企业合并业务、资产减值业务和租赁业务等五个主题,且这两门课程共用一本教材,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别涉及教材中的五个章节内容和八个章节内容,占选用教材内容⑤(共二十六章)的19.2%和30.8%。从会计准则的覆盖面来看,三门课程的内容只涉及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有49项准则(包括41个IAS系列和2001年及以后的8个IFRS系列)中的9项准则,覆盖面为18.4%⑥。

(三)教学顺序安排

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在教学内容顺序安排上符合我国教学一贯的逻辑定式:从原理到实务,由浅入深,由一般业务到特殊业务。《初级财务会计》各章节的内容均按照会计循环的先后顺序设置,从凭证到账簿,再从账簿到报表;《中级财务会计》各章节的内容基本是按照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列示的先后顺序设置,最后介绍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高级财务会计》则按专题设置章节,分别讲解几个复杂会计事项与业务处理范式,内在逻辑性不如前两门课程。

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在内容安排上虽然总体是由易入难,但与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内容安排有明显不同。如《会计学》课程,介绍会计循环内容是从财务会计报告开始的,且会计循环的部分内容穿插在其他内容的介绍过程中,并且同时出现在两门课程中,《财务会计》和《对外报表》两门课程介绍会计事项与业务时找不到明显的逻辑关系,似乎逻辑关系不够严密。

三、中澳高校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差异原因探究

(一)教学目标――实务操作型还是管理型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指南和灵魂所在。由于教学目标的差异,直接导致我国高校和澳大利亚高校在会计学本科教育中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差异。

南京审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和会计理论基础,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类组织机构从事会计实务和会计鉴证、咨询等工作”,这表明该校会计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实务操作型的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工作、审计工作或与会计相关的咨询工作。这也决定了该校的会计学课程内容必须丰富、详实,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快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迅速适应会计工作氛围,胜任本职工作。

科廷科技大学对于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的描述是“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应用多种会计学专业技能和知识在企业中进行关键性的管理活动(pivotal management of many organizations)”,“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可以担任公司财务总监、项目会计、财务部门负责人,公司秘书,税务咨询和财务咨询”,它的落脚点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管理活动。这说明该校会计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掌握会计知识与技能的管理型人才。据此,除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该校更注重对学生各种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理念――传授知识与技术还是培养能力

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标准一直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影响,传授知识与技术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点,然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却是我国本科教育的薄弱环节,所谓“填鸭式”教学、“保姆式”教学、“喂食式”教学都是重传授知识与技术,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和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虽然几千年形成的教育理念的完全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入议事日程标志着我国教育正不断与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接轨。就目前状况来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体现在文化素质课,以及课外活动中,如学生社团活动,校级、省级乃至全国的各种大学生竞赛,较少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这就决定了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丰富性、详实性仍是关注点。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安排,很少明确各门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本科教学方案中有一个总体上的体现,但这种能力培养目标比较空泛,可操作性很有限。

澳大利亚的本科教育非常注重能力的培养,甚至认为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据此,在澳大利亚高校各专业的教学方案中,均注重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渗透进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在科廷科技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只设有专业课,并不包括任何的文化素质课,学生的社团活动或是各级竞赛相对较少。这也使得该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能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科廷科技大学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除了设定教学内容外,还明确规定本门课程希望学生培养如下方面的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团队协作能力(teamwork),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等,最主要的是自我学习能力(self-study)。这些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本科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如课程考核,学生最终成绩不是一卷定终身,一般会由个人作业、小组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课堂汇报(Presentation)、案例研究报告(case-study report)等多项内容组成。每门课程的课堂时间在33小时左右,各章不管难易,一般只有3小时的课堂时间,而每章规定的学生课后学习时间非常长,在3-9小时不等,具体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作业多少而相应变动。学校各门课程的考核难度不会考虑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每学期难度基本一致,50%的不及格率也很多见。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

(三)教学路径――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作为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归纳法和演绎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归纳法是通过个案、特例推导出一般结论、一般原则的思维过程,而演绎法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思维过程。

在我国传统的高校专业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使用演绎法,即从已知最抽象、最高深的原则、定理、概念入手,详细分析讲解后,再举例说明,以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感性认识,即原理式教学。这种教学路径的选择,体现在我国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编排和每章节内容的讲授过程中。我国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第一门课程《初级会计学》的第一章首先介绍会计核算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抽象的概念;然后按照会计循环过程,依次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进行介绍。在每章节内容的讲授中,也基本上采用这种先讲解定义、原理,再举例具体说明的教学模式。

国外很多国家高校的教学路径则采用归纳法,澳大利亚也是如此。教师通过一系列带有典型意义个案的介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归纳推理过程,得出结论。这是一种通过启发,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主动完成的推理过程,得出与自己理解相吻合的结论,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推理方法,而且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领会概念、原理。这种教学方式通常称之为个案教学法。按此教学路径,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第一门课程《会计学》在介绍财务会计内容时,是将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放在一起介绍,试图让学生先知道我们需要什么,然后再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即会计循环部分。在每章节的内容介绍时,教师一般也会从选择案例开始,让学生对研究对象有一定的影像、了解后,再介绍概念、原理。

四、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

自1995年国务院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特别是200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来,国内很多高等院校纷纷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一个热点就是中国大陆高校与澳大利亚高校在会计学专业教育上的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仅是两国高校之间的教学合作,更是两种文化、两种教育体制、两种教学理念的相互理解与融合。有些方面存在差异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不利,反而还会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教师可以选择演绎法或归纳法等不同教学路径来授课,由于它们各有所长,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路径引导下,拥有更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拥有更丰富的学习体会。但有些方面的差异,比如教学理念,如果不能将其很好地融合,那么在冲突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会成为不同教学理念的牺牲品。为了真正实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主旨,笔者认为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设定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整个教学活动而言,是中心和灵魂,它对一切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路径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出于各自的考虑,中外合作办学的双方院校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通常不会相同。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双方学校在实施合作项目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适用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统一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人才的层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架构,以及毕业生应培养的能力构成等。在教学目标统一设定的前提下,协商教学方案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才会合理、有效。

(二)深入研究教学内容

关于学生学分的获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通行的做法是互认学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一部分在国内完成,一部分在国外完成,各自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差异度较大。例如,管理会计系列课程,由于合作双方往往对课程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故对课程内容的涵盖范围也有差异。如国外高校通常将管理会计内容和成本会计内容揉合在一起,冠名为《成本与管理会计》,而我国高校一般会安排《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两门课程来讲授。因此,合作双方必须就承认对方课程教学内容达成一致,各自深入研究对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各门课程的知识架构,共同对双方原有课程的内容进行协调,拟定调整方案,划定各门课程的基本架构,力求双方课程知识点的有机对接,尽可能避免国内课程和国外课程基本内容的不符甚至脱节现象。这也说明对课程名称的正确把握十分重要,应以各门课程的基本架构和知识点作为学分互认的主要依据,不能仅凭课程名称来进行学分互认。

(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从以上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外合作办学双方都有着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既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我们自己的成功教学成果,也不能一概肯定合作方所有的教学手段,应辩证地看待中外合作办学双方的教学成果,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和借鉴合作方的成功教学经验。如个案式教学法,由于教学路径选择的合理性,基于这种教学路径的个案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比较容易达到教学目的。相比较而言,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比我国现行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简洁而实用。只要学生掌握了个案式的学习方法、真正理解了归纳推理法的过程,通过培养形成了良好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那么学习起来,一般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通过上述对南京审计学院和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两校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路径、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特别是教学路径的选择、个案式教学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借鉴。实际上,个案式教学与我们所倡导的“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长期以来我们的思维定势受到传统的原理式教学方式的约束,“深入浅出”只是作为教师个体自发的讲授行为,未能上升到教学路径这个高度来认识。

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需要合作双方拿出诚意,抱有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相互学习与借鉴,真正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路径、教学方法等方面多学习,多理解,多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丰硕成果,达到预期目标,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

【主要参考文献】

[1] 贺欣.澳大利亚本科教学模式探讨-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8(7):289~290.

[2] 梁爽.澳大利亚会计学位教育的启示与借鉴-从科廷科技大学会计教育引起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3):85~86.

[3] 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学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4(6):66~70.

第8篇: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会计学;教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97-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融合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在建设中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1]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置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但是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不同,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也有千差万别。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成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主要的流向是软件开发;有一些具有财经背景的学校,则把该专业办得和会计类、经济类专业差不多。该专业的学生也存在很多的困惑,由于是交叉学科,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不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好,又不如其它管理类专业的专业知识牢固,所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定位模糊的情况。

为了很好解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学方向不清晰的现象,首先得明确一个原则:由于该专业隶属于管理学,所以专业建设必须植根于“管理”。脱离了这个原则,专业建设的定位不准,就业方向就不明确,由此导致的就业率低,又会直接影响该专业的发展。会计学是管理学中的“科学”,有一整套成型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它是管理学课程当中最为具体的一门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设置会计学课程,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学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管理侧重于决策,研究如何利用管理知识提高正确决策的有效程度,取决于支持决策所需的信息。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更是辅助管理决策的有效手段,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管理的形式和组织结构,向管理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元素,也决定了信息处理的质量。虽然不同的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同,但是最终计算机技术还是要为管理服务的,背离了这个层面的意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方向就会出现偏差。

因此,会计学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就凸显了出来。作为管理学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会计学在设置过程中没有前导性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之前不需要特别多的知识储备。但是,会计学的后续课程如财务管理等,却需要会计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作为铺垫。从课程的内容体系上来说,会计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借贷记账法不仅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也是一种“管理思维”,这种方法所涉及的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理解企业的基本构成和经济的来龙去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虽然很多管理类专业都会讲授会计学课程,还有的高校把会计学安排到通识教育的位置上,但是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说,会计学的设置要与其它的会计类专业区别开来。

1.教学内容要有主次之分

会计学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符合专业建设的需要,课程内容要有主次之分。一般的会计类专业都会从基础会计到财务会计来进行讲授。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说,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侧重于会计知识的普及,对于该专业来说已经足够,其中最主要涉及的是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教材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制造业企业的生命周期,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分配的各个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构造了企业的主要经济命脉,展现了一个企业完整的价值链条,而在这个链条上所涉及的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该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应该重点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而对于一些会计实务所用到的会计账簿分类方法以及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和处理,则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只要让学生掌握总账和明细账的区别和作用即可。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掌握课程最核心的内容。

2.实践教学改革

传统的会计学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如何编制会计分录以及登记总账和明细分类帐,最终出具会计报表。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说,计算机信息处理是专业的特色,用计算机这个强有力的工具来辅助会计处理的过程,不仅可以减少差错,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该专业会计学除了理论课程之外,最好是能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入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掌握了核心知识,另一方面能将该知识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用友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软件来作为实践教学的辅软件,教师在培训资料的基础上,添加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会计处理综合实例,最终通过软件得到总账、明细账和会计报表。

3.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困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将不同类型的课程体系进行融合,其中包括计算机类课程体系与管理类课程体系的融合。[2]课程体系改革见下图:

在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和管理类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和融合,找到相应的融合点以后,专业特色才能显现出来。会计学课程因为没有前导课程,所以建议在大一下学期开设。

三、教学效果

在会计学课程教改之前,很多学生对于这门课程设置的原因和重要程度认识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放松对本门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还有的学生认为,计算机技术比较重要,而放松了对管理类课程知识的掌握,最终不能成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管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教改之后,学生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增加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文是对会计学课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凸显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练习,增加不同课程体系间的融合,找到专业建设的突破口,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第9篇:会计学培养方案范文

1.学历教育方面。虽然从表面上看目前国内法务会计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实际上我国法务会计学历教育刚刚起步,各高校对于法务会计的学科归属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不同的学校对于在法学专业还是会计学专业开设法务会计方向有不同的见解。而且,高校在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上各自为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以课程体系为例,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大多是法学课程和会计、审计课程的简单相加,在法务会计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上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而且大部分高校不重视法务会计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极大地影响了法会会计学历教育的发展。

2.非学历教育方面。目前我国法务会计非学历教育仅有中国政法大学面向法务会计人员提供的培训课程以及与国际注册法务会计师资格考试有关的培训,数量少、规模小、影响力不足,很难适应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我国法务会计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法务会计理论研究

在法务会计的发展中,理论研究举足轻重,不仅可以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而且可以给法务会计的实践做出理论指引,推动法务会计实践的发展。当前,应当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成立研究组织。就全国范围而言,可以成立全国性的法务会计学会,积极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形成相对固定和不断扩大的法务会计学术研究队伍,提高法务会计的影响力。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中,设立法务会计研究中心或研究小组,增加法务会计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第二,深化研究内容。在法务会计的研究内容上,必须改变目前大量研究浮于表面的情况,全面深入地对法务会计的内涵、外延及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充分借鉴国外法务会计研究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法务会计理论体系和规范体系。

(二)发展法务会计教育

培养法务会计专门人才是推动法务会计发展的基本途径。发展法务会计教育应当从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两方面入手。

1.学历教育。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话题,带来了新的挑战。应借鉴国际法务会计教育的经验,瞄准国际法务会计的前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的法务会计人才。

(1)本科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主要是培养精通法务会计理论知识、熟悉法务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他们将成为法务会计的生力军。科学可行的本科生教育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设置法务会计专业。目前,法务会计专业并未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国民教育专业目录,这一方面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影响其对未来职业发展前景的判断,另一方面,不利于形成相对统一的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也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模式。因此,囿于法学和会计学的单纯学科局限性,亟待开辟由法学与会计学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的专业来培养法务会计专门人才,设置法务会计专业乃大势所趋。二是法务会计创新实验班。目前法学本科(法务会计方向)模式和会计学本科或财务管理本科(法务会计方向)模式进行专业招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往往在法律、会计两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但都只学到皮毛,难以深入掌握法务会计的精髓,不能胜任法务会计职业的要求。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未设置法务会计专业的背景下,较为可行的是开设法务会计创新实验班,法务会计创新实验班是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区,是学校开展教学改革和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径,应当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试点,开发法务会计特色课程,加强师资力量及教材、实践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法务会计人才。三是双学位教育。学生主修法学或者会计学专业的同时,辅修第二专业(辅修会计学或法学),毕业时授予法学和管理学两个学位。

(2)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他们将来主要从事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当本科教育达到一定规模,法务会计学科体系、课程设置等较为完善时,应当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

2.在职教育。由于法务会计应用的广泛性,单靠学历教育培养法务会计人才是不够的,还应当通过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来培养法务会计人才。我国可以大力开展面向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法官、检察官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等在职人员的法务会计培训,根据不同职业现有知识结构的特点,选取其他不为他们所熟悉的领域作为培训重点,以形成符合法务会计职业需求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提高他们法务会计方面的职业能力。

(三)完善制度建设

推动法务会计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作为保障。虽然我国目前有《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审计准则》等,但是有关法务会计的专门制度仍是空白。为了促进法务会计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完善相关立法,并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如法务会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法务会计行业管理制度、法务会计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标准制度、法务会计人员参与诉讼的制度等。

(四)推进法务会计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