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角的初步认识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校园生活情境中引出并抽象出角,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对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基于学情分析的设计理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本节课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活动,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在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看一看、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摸一摸、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如果把三角形抹去一条边,你还认识它吗?(角)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感知角。
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请同学们看看角在哪里?
(课件出示:剪刀、带吸管的易拉罐、弯曲的水管、钟。)
2.找角。
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找一找教室里的角!找到的同学说给同桌听一听。
3.指角。
学生一般都能找到三角板上的角。教师示范指角:先指角的顶点,再指角边。画一个角,同桌互指,教师请同学指角,共同订正。
学生看课件,指一指、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回答: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4.判断角。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2页第1题。全班读题后按要求做、指名订正。
接着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订正。
5.画角。
怎么画角呢?看书第39页例2。画角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指名回答)说明为什么要先画顶点,再用直尺画两条边。学生各自画一个角。
6.比较角的大小。
活动一:观察做角。
课件出示做角情景,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小淘气是怎么做出这个角的?把分针拉动了几格?
小淘气为我们做了三个角,它们都有1个顶点和2条边。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同桌商量,请学生说说这3个角有什么不同。)
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活动二:动手做角。
老师为学生准备了活动角。请同学自己做角。看一看,谁做的角大谁做的角小,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教师和学生同做角,并有意将角边做长。(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活动三:找角。
课件出示一些在图上交叉出现的角。
这图里有几个角,并分别指指它们的顶点和边。说一说这些角一样大吗?哪个大?哪个小?
(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以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是学生在初步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学中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
①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画角。
②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直接出示三角尺,问这是什么?你知道他为什么叫三角尺吗?你能找到其中一个角吗?(学生找角).了不起的孩子们.接着出示长方形纸张,钟面,剪刀等让孩子们找角.引出课题.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唤起学生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让学生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观察实践,引导探究
1、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剪刀、钟面、三角尺。
这些物品中都有角,你能找到角吗?指一指角在哪?
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2)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2、初步感知,指角
(1)师:说起角,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角就在我们的身边,瞧,就连我们学习用的三角板里也藏着不少角呢!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三角板,观察上面的角,找出其中的一个角,像这样(教师示范摸角的顶点)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再把自己找到的一个角,指给同桌看看。学生找角,同桌互相指)
(2)同学们做的可真带劲。可见,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和两条直直的线。数学家们给角的每部分都起了名字,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边说边板书)反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4)判断角
(5)创造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从触觉中感知角构造,进行自主探索知识,明白角的顶点是尖尖的,角的边是直直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1、老师也创造了两个角,你能比较他们的大小吗?
2、游戏互动发现角的大小。
同学们可真聪明!做出了这么棒的角.
那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听老师的要求:你能用活动角摆出一个较大的角吗?怎么使它变小呢?(生随教师要求活动变换角的大小)
同桌游戏:偷偷摆出一个角,然后拿出来比较,谁大谁就赢。
师生游戏: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角,它的边很长,你们谁敢来和我比?
(
师生互动游戏
)
教师小结(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说):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而是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叉开的口大,角就大,叉开的口小,角就小。
师;(课件出示)猜一猜,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
小?
(书42页3题)
学生各抒己见,交流想法。(电脑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创造角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孩子们对角的本质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轻松攻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体验感悟,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
(2)微课学习画角。
(3)追问:应该怎样画角呢?
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4)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生画,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设计意图: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三个练习题:
第1题
判断角。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学生判断再抽生说理由。(课件出示书第42页的第1题。)
第2题
看看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第3题
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
【设计意图:素质教育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机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知识内化
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
微课小结。
(六)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大家好,我是棠树小学教师,黄爱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一、说教材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以后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中通过直观的描述已经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又通过系统的学习知道了角有大小,那么角究竟有多大也是学生急于想解决的问题。我想:他们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很快学会使用量角器。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以及课标的要求,我在这节课中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直观认识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量角。
(2)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让同桌两人每人画一个角,再说说谁画的大?当两人争论不休时,我说:角的大小是可以通过量角器进行测量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为学习新课的内容作好铺垫。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测量工具――量角器。我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角的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
(2)正确量角。在量角时我也是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大屏幕演示正确的量角方法:用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所指向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学生掌握方法后,我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量角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合作交流。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我利用课件演示“两个不同角的动态比较”和“角的两边是能无限长的”从而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形象的演示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拓展延伸
(1)由学生独立量角,再集体校对。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判断对错,强化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认识。
(3)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这样设计练习,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
4.全课总结
问学生:你这节课表现怎样?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在回答中对自己的学习态度作评价、对学的知识进行整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的自主探究、同伴合作的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程序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在指导时利用资源,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建立角的表象结合起来,同时达到学习目的。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一部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为以后深入学习角的含义、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和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简单地比较角的大小。第二部分是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学生分析: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角”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并且知道一些图形中有角。
2、知道生活中存在着的“角”: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也有把角误认为是那个尖尖的点。
3、不能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以直观思维为主,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对角的认识还处于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阶段,学生必须通过亲自操作和感知获得直接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索发现角的特征,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角的共同特征,能够正确画角,知道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为角的度量打好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角、长方形)、学生学具、学习单
教学流程:
猜图形导入研究角的特征根据角的特征画角找生活中的角角的大小比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猜图形导入:
1、猜图形,教学法:
出示图形①:遮挡了一部分的三角形
请学生说清猜图形的方法。
提炼学法:抓特征,猜图形
2、用学法,猜图形:
出示图形②、③、④
请学生回答图形特征及所猜图形
3、找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入手,先教学法,再放手让学生用所学方法,继续猜图形,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自然导出新知识。)
二、研究角的特征:
1、课件出示:
问题:这些角有哪些共同特征?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
2、学生反馈,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3、教师点拨:明确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4、变式练习: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是的打√,
不是打X。并说明原因。
(讨论:你为什么这么判断?)
指名讲解。
(设计意图:从图形特征到角的特征,学生认识到“特征”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角的共同特征,尊重学生的认识,再给予数学规范性的语言。通过变式练习,巩固学生建立的角的表象)
三、根据角的特征画角:
1、明确用具
纸、笔、尺子(再次强调角的特征)
2、学习画角
电脑动画指名汇报教师示范动手画角展示评价儿歌牢记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指名说、教师示范等强化画角的步骤,让学生牢记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四、生活中的角
1、找一找,身边藏着哪些角。
2、教师指导指角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认识数学书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理性地找角,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五、角的大小比较
1、“谁的眼力好”
信封里的东西倒出来:缺一角的长方形,三个角
找一找合适的角,向同桌解释为什么不选择另外两个角。
全班交流(请同学到黑板上演示)。
2、三个角的大小比较
独立思考,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突破角的大小比较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补一补”的方法,判断长方形原来的角,并能够通过动作明确角有大有小。之后进行三个角的大小比较,学生的比较方法多样,要尊重孩子有价值的想法。)
六、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师的三种滑梯草图,请同学们利用角的大小的知识,看看哪个设计又安全又有趣?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生活中常见的滑梯中的角引发思考,里面蕴含着角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学生能说清楚选择哪一种滑梯的原因,也就明白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意义。)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特征:
共同特征:
3个角
1、尖尖的一个顶点
5个角
2、两条直的线两条直的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例如,当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当这节课已近尾声时,学生们普遍比较疲惫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在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片刻后,老师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地,一只小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看到小猴子被车颠的一上一下,学生开怀哈哈大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老师再问:“难道坐在车轮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吗?”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屏幕出现小猴子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着音乐声向前进的画面,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 。“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了正确的回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中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教师抓住教学内部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运用课件对学生认识心理具有定向聚集思维的优势,确立形成表象思维的强化点,通过三次演示,反复刺激,启迪思维,既加深了对圆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趋于降低的兴趣又被激发起来,学习欲望又被调动起来。
二、利用直观演示 掌握学习内容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视、听、说、写、画、做等活动,教师要通过运用多种教具、教学手段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这也正显示了多媒体课件区别与传统教具无可比拟的优点。例如,在方向感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在屏幕上出现一字排开的9种学生较熟悉的动物;鼠标单击任何一种动物,动物都会发出叫声;并设计两个热键,一个热键按下会出现一个方向朝左的提示箭头,另一个按下则会出现一个方向朝右的提示箭头。教学步骤是:(1)闭上眼睛,听一听是什么动物的叫声。(2)按热键出示朝左箭头,理解“左”是朝哪个方向,然后说一说左边起第几个是什么动物,或什么动物是左边起第几个。(3)同理,进行右边起的序数训练。(4)结合学生课堂实际,进行左右、前后的序数训练。这节课,使学生既学会了认识左右的关系,又较好地感知了什么是序数,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感知,突破学生思维障碍
一、直观呈现,突破难点
小学课堂教学应遵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规律。在处理难点时,教师可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直观演示图形的变化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认识障碍。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既要求学生认识元、角、分,又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掌握元角分的关系,是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先通过卡通形象在数钱并加以录音,告诉学生"1角=10分","1元=10角"。屏幕上出现这些画面,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即1角=10分,1元=10角。然后再通过屏幕出现1元=10角的画面,接着,把1个1角变成10个1分,以此类推,最后把10个1角变成了10个10分。这样,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了1元=100分。多媒练习了1张1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个2分的人民币,1张1角有人民币可以换几个5分的人民币,1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人民币,1张5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人民币,1 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2角的人民币,1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人民币……。教师还通过多媒体课件购物的游戏,使练习不仅仅是枯燥乏味的做题。教师在整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直观明了及富有趣味的特点,使"难点"不再"难"。学生在做课堂练习时,正确率达100%。
二、及时反馈,促进迁移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界面友好的特点,强化反馈效果。如,在讲授《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在课件中除了通过录像、图片、字幕等帮助学生认识爬山虎的脚,还在课件中设计了一些辨析题、选择题、填空题,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设计的课件中,反馈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比如,符号、声音、文字等等。每当学生答对时,计算机屏幕上就会出现笑脸并同时发出掌声或发生"你真棒"的声音,并及时显示答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学生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同学们答错了,这时电脑屏幕上会出现提示信息或会出现一些鼓励学生的话。如"继续努力"、"不要泄气"、"再想想"、"再试试"等等,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同学们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显得很轻松愉快。挖掘多媒体课件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学法迁移。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只要重点讲"春",提示学法。"夏、秋、冬"则可以利用计算机屏幕上的画面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己学习。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次幻觉。《桂林山水》中山的"奇、险、秀",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火烧云》中火烧云各种不同的形状变化等等都可以在计算机屏幕的画面上呈现。有利于教师"举一"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反三"落实学法迁移。
三、操作简便,效率提高
【关键词】几何 小学生 多媒体
一、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1.直观性的优势
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几何初步知识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从新知识的导入到新概念的建立;从新概念的建立到新知识的巩固,均借助计算机的直观演示,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感知。如在教学三角形意义时,学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三角形物体后,计算机将红领巾、三角板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其外框,教师指着这些外框让学生数一数这些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围成,这样抽象出三角形的特征。随后计算机屏幕上三条 边依然闪动并发出声音,对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这一意义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对新概念建立起到了教师用语言描述而达不到的作用。
2.趣味性优势
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改过去课堂上尽是静态信息辐射的局面,使原本呆板的东西动起来。如在三角形意义这一概念建立时,在屏幕上出现三条线段,然后通过画面移动三条线段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再如,在建立三角形高这一概念时,屏幕中的三角形一个顶点及它的对边闪过后,由这个顶点慢慢下来一条垂线,垂足落在它的对边上,并且随着打出“高”、“底”的字。这样通过对屏幕上图形移动的变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意义和高的意义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而且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形象性优势
在教学时有些概念的建立只靠教师语言传递,学生往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弥补这一缺陷。如三角形的特性是“不变形,稳定性",当问及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三角形这一特性时,学生一下就能说出电线杆、凳子及自行车等,但是,当具体问及这些物体的哪个部位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时,学生则露出无奈的神情。可见,三角形稳定性特性在学生头脑中仍然是非常抽象的。现在计算机只要在其有关部位闪示几下,学生就会一目了然,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应用三角形这一特性,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4.深刻性优势
三角形的作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笔者通过课件设计,让计算机演示在锐角三角形内作高,显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高及直角所对斜边的高,演示作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其中两条在外)。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作高的过程和方法,了解了每一种三角形都有三条高,而且加深了对高的概念的深刻理解。
5.艺术性优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心态结合到一块。它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
二、及时有效的把握应用时机
1.辅助于建立清晰表象
表象是思维想象的依据,能否在学生的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几何形体知识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作图的方法,常规教学中,教师常用三角板、圆规等教具在黑板上的板演,由于受到教师的手、粉笔或视角的不同而形成视觉阻碍。笔者在制作课件时,将这部分内容均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使模拟作图过程或其它知识点的讲授,既不受视觉阻碍,又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为教学过程的进一步深入埋下伏笔。
2.辅助于渗透数学思想及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及其方法”,在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导往往涉及到一些中学才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只可让学生意会,不可言传,这在常规教学中往往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化难为易。课件《圆的周长》中,周长公式C=2∏r的推导涉及到不完全归纳法,笔者在课件中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直径分别为8cm、12cm、14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出现记号,滚完后显示其滚过路程的距离。演示完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圆滚过的路程既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学生有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很容易归纳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
3.辅助于概念阐明
在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中,涉及周长、面积、体积、高、棱等概念,由于这些概念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以接触感性知识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往往易混淆圆的周长及面积的概念,弄不清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不能正确理解高与底的对应关系等,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课件《圆的面积》的复习模块中,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周长与面积的概念,笔者设计了两幅动画,第一幅是一只小猫绕圆一圈,跑过的地方同步改变颜色;第二幅是将圆的平面部分从上到下涂上黄颜色。配合师生的问答,学生很快理清了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4.辅助于知识向技能转化
1.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部分是一位小数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具有整数、自然数、小数等概念,能正确读写一位小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学会讨论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把十分之几的分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2.初步体会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商场里的一些商品,引入小数。(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会看物品的价格吗?请看屏幕。)
(设计理念:创设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情境,带着学生从课堂中回到生活,引出小数,初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
二、新知探索
1.教学“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课件演示)
(1)师生共同探究1角=( )元,2角=( )元,教会学生把几角改成零点几元的方法。
得出结论: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例1.1元有10角。
[}][{][}][1角][1元][元=0.1元][元=0.2元][1角就是()元,还可以写成(0.1)元;
2角就是(),还可以写成(0.2)元。][}]
(2)即时练习。
把8角、1元2角、2元5角、12元2角改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正确的答案。
(设计理念:把几元几角的数量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上面例题的不同之处是,这道例题写成的小数的整数部分不是“0”,改写时的思考稍复杂一点。教学时指导学生把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是几点几元。避免了今后出现类似于“小数总比整数小”的认识误区。)
(3)教学一位小数的读法。
刚才我们一起遇到了这么多的小数,那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教师讲解,指名学生读一读,教师呈现读作。
(设计理念:通过以上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小数,经历小数的认识过程,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2.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小数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相伴,就是在数学测量中也时刻存在。呈现课本插图,图上的李明和王芳在干什么?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了?你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吗?通过探索进一步巩固: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例2.把1米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1分米。
[{][}][1分米][1米][米=0.5米][米=0.4米][5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5)米;
4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4)米。][}][}]
(设计理念:教学这部分内容不必在测量课桌面的长、宽各是多少分米上花费过多时间。课件直接呈现课桌长5分米、宽4分米,接着要求学生把它们用分数表示出来。把十分之五米、十分之四米分别写成0.5米、0.4米是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在教师讲解时学生边听边看,知道还可以这样改写。这例教学结束时组织一次即时小结,让学生说说0.5米、0.4米是什么样的分数写成的,在说的时候要抓住“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十分之几还可以写成零点几”这个关键点不放,加强对一位小数的再次感知。)
3.了解小数的各部分组成
介绍自然数、整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和小数的区分。今天学的这些数,像0.4、0.5、0.1、2.4、17.6等都是小数。介绍小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师生说明0.4、2.4、17.6的整、小数部分是什么?
4.分类游戏(课件呈现)
目的:让学生把整数、小数、分数区分开来,以达到对小数认识的进一步加深。
三、拓展巩固
1.把下面的数量改写成小数。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师巡视,给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表扬先进。
2.读出下面的小数,要求同位学生互相读一读,然后指名读。
(设计理念:通过即时练习,加强巩固学生所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联系实际,应用小数
1.实际上,小数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处处可见,处处可以用到,只要你有双数学的眼睛就可以发现。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身边的小数。
2.师: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小数了,你想了解有关小数的历史吗?
3.游戏:每位同学准备一套0到9及小数点的数字卡片,同桌开展摆小数游戏。
【教后反思】
课堂上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商场情境,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数的存在,超市里,商场里,饮料瓶,书,自动铅笔的标价等,再借助形象的纸币,让学生说出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建立起小数的概念。在认识整数部分是0和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时,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对难点的突破也比较到位。
然后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学生已经理解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再借助于多媒体演示的效果,学生也能够比较容易掌握。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发现理解了“十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升到理解、掌握、运用的高度。
【关 键 词】: 数学课堂 多媒体 优势 时机
几何初步知识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学生很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几何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1、直观性的优势。我在教学中根据几何初步知识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从新知识的导入到新概念的建立;从新概念的建立到新知识的巩固,均借助计算机的直观演示,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感知。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意义时,学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三角形物体后,计算机将红领巾、三角板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其外框,教师指着这些外框让学生数一数这些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围成,这样抽象出三角形的特征。随后计算机屏幕上三条边依然闪动并发出声音,对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这一意义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对新概念建立起到了教师用语言描述而达不到的作用。
2、趣味性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改过去课堂上尽是静态信息辐射的局面,使原本呆板的东西动起来。例如,在三角形意义这一概念建立时,在屏幕上出现三条线段,然后通过画面移动三条线段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再如,在建立三角形高这一概念时,屏幕中的三角形一个顶点及它的对边闪过后,由这个顶点慢慢下来一条垂线,垂足落在它的对边上,并且随着打出“高”、“底”的字。这样通过对屏幕上图形移动的变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意义和高的意义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而且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形象性优势。在教学时有些概念的建立只靠教师语言传递,学生往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弥补这一缺陷。如三角形的特性是“不变形,稳定性”,当问及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三角形这一特性时,学生一下就能说出电线杆、凳子及自行车等,但是,当具体问及这些物体的哪个部位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时,学生则露出无奈的神情。可见,三角形稳定性特性在学生头脑中仍然是非常抽象的。现在计算机只要在其有关部位闪示几下,学生就会一目了然,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应用三角形这一特性,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及时有效的把握时机
虽然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环节,严格及时的把握好应用的时机。
1、辅助于建立清晰表象之时。表象是思维想象的依据,能否在学生的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几何形体知识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作图的方法,常规教学中,教师常用三角板、圆规等教具在黑板上的板演,但由于受到教师的手、粉笔或视角的不同而形成视觉阻碍。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将这部分内容均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使模拟作图过程或其它知识点的讲授,既不受视觉阻碍,又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为教学过程的进一步深入埋下伏笔。
2、辅助于渗透数学思想及方法之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及其方法”,在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导往往涉及到一些中学才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只可让学生意会,不可言传,这在常规教学中往往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化难为易。课件《圆的周长》中,周长公式C=2πr的推导涉及到不完全归纳法,我在课件中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直径分别为8cm、12cm、14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出现记号,滚完后显示其滚过路程的距离。演示完后,老师让学生观察圆滚过的路程既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学生有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很容易归纳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