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范文

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

第1篇: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历史;积极作用;措施

在社会竞争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重点,而人才素质的高低则归因于教育质量的好坏。因此,在积极实行新课改的形势下,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任务[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发展。

1探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历史知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详细了解历史背景、掌握历史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2]。同时,历史知识具有丰富性、阶级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2.1充分认识探究式教学模式: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许多高中历史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学效率较低,所以,子啊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2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中历史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灌输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3]。例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然后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举出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讲解知识点,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以缓解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讨论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参战国家的武器、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以及国内形势等,找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2.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互相学习,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4]。例如,在学习近代史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安排总结不平等条约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整理、第二次、、八国联军侵华时签订的条约,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总结总而言之,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作者:余洪波 单位:常德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朝阳.浅析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3:86.

[2]梁海霞.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极光,2015,09:186.

第2篇: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有效性教学;方法策略

高中历史教材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由原本的一纲一本,转变为一标多本,教材内容编写也由过去的通史体变为模块专题式,这种转变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回顾起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寻找历史事件的发展变革更容易理清线索,历史知识涉及的记忆内容较多,教材的转变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但是这种改革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所谓的历史并不是某一个面或是某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它指的是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情,注重时序性和整体性,而历史教材的多种版本及教材内容的变化,恰好淡化了这两点,这也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一、根据不同版本的教材做好初中和高中历史的衔接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是对初中阶段的历史延伸,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自己在高中时学习的许多内容,在初中时也曾学习过。但是相比于初中的学习,高中时,学生会发现学习内容的难度较大,广度和深度也有所扩展。目前不同地区的初中历史教材版本各不相同,但是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历史学习的难度会明显加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做好初中与高中的历史衔接,否则学生在初中学习的知识过于简单,进入高中之后,他们学习知识的难度较大,学生无法适应,不能将历史知识点完全地消化,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历史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在深圳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区域,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当地初中是将历史、政治、法律等学科的知识整合成为一门课程历史与社会,初中阶段历史课程开设得本来就相对较少,将几门科目整合在一起之后,留给历史的内容就更少了,学生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十分零碎,这种教学方式,必然会使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感到吃力。所以教师要想在教学时取得较大的突破――有效性的教学,就必须做好衔接。如,在高一新生刚刚入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花5~6节课的时间,将学生初中时学过的知识梳理一下,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加强认识,这样学生在正式学习高中阶段的知识时,也会更加顺畅。

二、不同模块之间的整合和教材内外知识的整合

专题式模块教学的弊端就在于它破坏了教材的完整性,比如说同一个历史事件在这一模块里有提及,到了下一个模块也会有与其相关的知识出现,学生在记忆的时候,稍不留神就会将事件的性质、意义和原因等重要的知识点记混。如关于重要历史事件“世界贸易组织”的介绍,在同一个版本的几本教材中就都有介绍,有的将其安排在经济全球化的专题中,有的又将其安排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标志性事件里。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不仅使学生需要多次记忆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而且还会浪费教师的教学时间。

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充分地了解不同教材的编写方式,可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情况下将一些重复的内容整理出来,做好教材整合,这样学生在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时,也可以更加明确清晰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提升历史的学习能力。

三、在讲解某一版本的教材时,参考其他教材

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他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有的版本的教材在介绍历史知识点的时候比较详细,有的版本则比较笼统,但是既然有多个版本的教材诞生,也必然有其原因,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故步自封,认为自己讲解的教材版本就是最好的,骄傲自大,不愿意去接受新的知识,学习其他版本教材的长处。

如,以人教版必修一的教材为例,这本教材主要讲的是政治历史,第一模块的内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而第二模块的内容则是“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很明显人教版的教材编写目的是为了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而人民版必修一的教材也是讲政治历史的,但是这个版本的单元内容则是先讲完中国的政治历史,再来讲西方的,与人教版相比这样知识结构更加连贯。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历史教材版本的多样化是大势所趋,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历史版本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有多种方法,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学会创新,不能将自己的目光拘泥于课本,而是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历史教材,求新求变,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成绩。

参考文献:

[1]何成刚,高思超.努力提升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史学水平: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读后的一点感想[J].历史教学,2006(2).

第3篇: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命题趋势;高中历史;历史材料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经过对全国高考历史卷大量试题的分析与研究,高考历史题目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历史发散性思维的考查,要求学生以高中教材陈述的理论知识点为根基进行独立自主的综合分析与问题解答,具体表现为“虽然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包含在教材中,但题目的形式、内容、题材却与学生频繁接触的教材大不相同(也就是所谓的‘观点在书中,题目在书外’)”。

在此情形下,我们高中教师在展开具体的历史教学活动时,应当改变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等陈旧的教育方式,及时摒弃单纯要求学生背诵所谓教材历史知识点的落后理念,改为积极创造条件,尽量多地促进学生进行高中历史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真正理解历史教材的基础之上,学会独立自主思考、解决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此,方能在发展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自身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教学“新航路的开辟”时,教材只简单讲述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国家经济、贸易中心、生产关系等的影响,却并未详细讲解新航路开辟对其他一些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为此,在教学了本节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后,我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新航路的开辟在一定成程度上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封闭及孤立状态,这同样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请结合已学的历史知识,从经济、外交、文化三个方面尝试分析新航路开辟带给中国的巨大影响。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收集整理资料、发挥集体的聪明与才智实现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性学习。

如此,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独立自主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透过教材的表面挖掘出更多教材之外的实质性历史内容。

新航路开辟之后,交通带来的便利使得一些原本不属于我国的农作物不断传入,在丰富了我国粮食品种及产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从而为当时中国人口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客观前提。

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强国开始了对我国长时期的侵略。面对侵略,中国人民顽强抵抗,誓死捍卫国家完整;但也致使眼界狭窄的封建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错误外交政策,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文化、经济的长远性发展。

……

上述都是学生独立自主分析、总结的看法,虽不十分切贴,但却表明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创造性学习思维以及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等都获得了很好的锻炼与发展,而这些都将为他们日后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发散性较强的历史试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引进大量丰富的史料素材

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另一大命题特点就是:给出一定的历史材料,要求学生在对该材料进行阅读与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该材料下的特定历史题目。高考的这一命题趋势实质上对高中学生获取、解读历史材料、信息的相关能力。

鉴于此,我们高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适应命题的这一变化趋势,即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尽可能地将丰富且科学的历史材料运用到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来。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向学生输入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历史材料。如,在教学“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一整体时,针对不同的层面我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社会领域人士对该体制的看法:在讲到“英国君王不掌握实权,权利真正掌握在议会手中”这一知识点时,我向学生展示了某一英国宪法权威人士的言论:“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在讲到英国议会拥有无限权力时,又引用了“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一个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一略带夸张的表述。此外,更是引用了伏尔泰关于英国政体的评价“谁相信从这个可怕的深渊里,从这个不睦、残酷、愚昧、狂信纠缠不清的混沌里,居然会产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

随后,便鼓励学生尝试结合这些历史材料对英国政体的先进性进行分析与论证。如此,既借助这些史料的补充极大地扩充了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范围,使得“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形式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实现对其的更深刻认识、理解与灵活掌握,从而为其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应对材料性题目做足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时刻紧盯试卷命题趋势,并在明确其特点的基础之上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契合高考特点的教学模式。如此,方能在改善历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同时,为他们日后更好地应对历史高考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范文

一、要重视

即便没有兴趣也要把它当成一项政治任务似的学科来加以重视。历史的学习是一个知识沉淀的过程,绝对不可以存有“临阵磨刀快三分”的侥幸心理。如果时间充裕,就能够详细地了解历史的整个过程,而不至于将历史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看不清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错误,造成不能掌握历史的真正内涵。一旦遇到能力考查题,学生就会出现堆砌材料的现象,而影响到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引起重视,且越早越好。

二、抓基础

建高楼离不开坚实的地基。同理,要把历史学好,首先我们也要学好基础。

1.精度掌握巩固基础知识

首先是要熟悉教材,精读课文,然后是要背诵每一个知识点。背诵是记忆的基础。我有几种记忆方法介绍给学生:

(1)初识记忆法:在记忆的时候先把知识点看一遍,做到整体了解。

(2)理解记忆法:记理论性的知识时,要注重理解性的记,通常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或是引出具体的实例,即使不行也要“在记忆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

(3)情景记忆法:如记忆过程性的知识时,可以将自己置于当时的环境中,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员。

(4)归纳记忆法:对于章节的安排,可以按照教材顺序去记忆,然后再分成各个小专题来记忆,以时间为顺序,古今中外结合在一起来记忆。

(5)关键词语记忆法;对于一些知识点我们也可以简单地用关键词来帮助记忆。如:对于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借助“粉碎了”“打击了”“显示了”等关键词来提示。

(6)放电影记忆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建立在对知识的掌握之上,让知识在自己的大脑中自放电影来查漏补缺。可适用于一个知识点、一节、一章、一本书甚至高中所有历史知识的放映。

2.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1)把握概念。包括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完整归纳概念内容、区别概念的异同。

(2)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历史学习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学习历史的真谛。

三、成体系

历史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并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过程。因而学习历史还要求我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形成知识体系。有以下几步来构建体系:

1.抓点。如科举制问题,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A.隋朝时期如何?B.唐朝时期怎么发展?C.宋朝时期如何完善?D.明清时期如何走向僵化?弄清这几个问题对科举制就有了明确的认识。

2.穿线。分散的知识点并不是孤立的,我们掌握的知识点,如果能用线索穿起来会更好,如珍珠一样,只有穿成项链,才会更

美丽。

3.铺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如雅尔塔体系下有两条线,一是资本主义世界,一是社会主义世界,两者总体对峙。

4.对比构建立体知识网络: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系列的对比,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特征对比……要善于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在纵横向对比中掌握这些事件的实质,这样可以以一个知识带动整个知识网络,如蜘蛛网一般,用一个节带动多个线索。

把握了以上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历史将如鱼得水,轻松无比。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是一门富有人文色彩的学科,其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能力与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情感、价值观、积极态度、人文觉悟的使命。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借助恰当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制定科学的人文精神培养目标

新课标倡导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注重以学生为本,制定科学的人文精神培养目标,以明确的目标指导教学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将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三观的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使其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最终成为有机整体。同时,教师应结合教材中和人文精神有关的内容,积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林则徐的事件时,教师就可制定出尊重学生观点与想法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达需求鼓励他们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与《》相关的故事分享给老师、同学,通过让学生在自由讲述与有关的民族英雄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增强其爱国热情,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人文性。

二、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

在高中教育阶段,历史学科是人文知识最丰富的学科之一。人教版高中历史中收录的内容涵盖了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有经济与政治内容,而且还有艺术与思想内容,因此历史教材就是一种价值很高的人文知识载体,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有很高价值。为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深度挖掘教材中与人文精神有关的素材,缩小现实与历史的距离,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人文精神知识,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与待人接物水平,最终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感与素养。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与北宋变法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从教材中节选出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思想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学生,并让他们讨论这种思想的深刻意义,为学生传播正能量,使他们都能树立远大理想,逐渐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充分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创新教学手段以高效培养人文精神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有悖于新课改理念,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提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将先进的、高效的、新兴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最终高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情境教学培养人文精神。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中,每一个历史知识点都是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再现历史情境,使得学生在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中,真切感受历史事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高尚情操等人文知识。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用情境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将其改编成情景剧,使得学生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更加真切地体会角色身份,揣摩角色心理,感受历史环境,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故事中的人文知识,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二是可将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以专题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专题讨论与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加深刻了解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从而更加全面地获得事件中与人物身上的人文气息。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课时,教师就可将其与《“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为一个主题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搜集“百家争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比结局与过程。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气息浓厚的学科,其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李萍.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2).

第6篇: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范文

一、高中历史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主要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块,围绕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学、思想,从古代到近现代层层递进,不断变化发展,以此展开客观叙述,这是高中历史的主要内容。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主要根据课本抓重点内容讲解,所谓的重点是考试中经常考到或必考的知识点,淡化历史知识的拓展,忽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验,更不会通过古往今来相应的历史素材和参考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讲解,让学生有更丰富形象的历史认识,呈现教师为教学任务而教,学生为学习历史而学习的功利尴尬局面,现存问题难以走进历史、看见历史、体会历史,历史感的培养成为空谈,不切实际。

三、学生历史感的培养

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种举措,从而扭转局面,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历史感[1]。

(一)注重课程教学中的针对性

从人谈的引经据典、火热的历史剧播放并广受观众欢迎中可以看出,历史素材到处都有,随处可见。因此,学生应有深厚的历史感,目前绝大多数在应试教育框架中只喜欢历史,但对历史课程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趣,要改变这种矛盾的局面,高中历史老师应该将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历史观念相互融合、合二为一。怎么做呢?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通过图书、网络收集相关资料,接着从学生熟悉、经常交流的社会热点或热播讨论的影视题材切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后对所讲课程进行延伸,布置并安排相关任务让学生主动完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话题的讨论,这样既可以增强学习效果,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例如,时下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叫《甄?执?》,讲述清朝雍正年间,美丽善良的甄?执右桓霾悔鲜朗碌牡ゴ可倥?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老师可以把这部电视剧融入清朝历史讲解中,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导环节

在升学历史感培养中,老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导环节,这种手段可以达到实质性效果。在目前历史教学环境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及讲解的很多概念都是抽象的,难以捉摸,没有深度捕捉历史上的相关细节,不通过举例方法让学生掌握历史更充分详细,没有真正的历史知识底蕴。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不但要选取一定数量的相应历史题材,还要兼顾实际课堂教学需求,创设具体可行的教学气氛。例如:讲解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时,怎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种不同思想、培养历史感呢?可以模拟春秋战国的场景,一个人模拟儒家规范说话、做事,有条不紊、彬彬有礼、谦虚谨慎,一个则是模拟道家规范说话做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做什么。通过这样的场景模拟就深刻理解,原来儒家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而道家则是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思想,这种引导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历史老师在培养学生历史感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体验,把历史学得更透彻。教师不需要讲得太满,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合作、讨论、学习、探究,学生可以直抒己见、主动思考,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领悟会更深刻,还会得到不一样的启发和收获,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问、困惑进行引导、开发、小结,让学生豁然开朗。主动性发挥会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自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分辨[2]对与错,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四)融入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老师和学生。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而这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这就需要教学老师适当融入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利用课下时间或其他空闲时间展开问题讨论,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学得更牢,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要是还有更充足的时间,还可以开展跟历史教学相关的活动,组织这样的活动会全面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热情,提高历史教学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例如: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面貌、地位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关于改革开放是不是百利而无一害呢?通过讨论,最后肯定会有各种不同答案,其实答案的对错无关紧要,当然没有真正的对错之分,但是它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感,这就足够了。

第7篇: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材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史学理论也实现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是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指导之下进行的,通过改革高中历史教材出现了一标多本的局面。这给改革中历史教学在教材使用方面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又对教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高中历史教材,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可读性不太强

新课本简化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强化了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影响的分析,增强了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增加了图画、材料和思考题,旨在提高能力上的目标要求,其用意是很好的。但是,可以看到:新课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过程叙述过于简化,有些过程的叙述就相当于纲要提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本的可读性,给教学中实现教学目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离开了对历史发展过程生动形象的叙述,历史结论、历史规律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叙述过于简单,历史背景、意义和影响便显得枯燥乏味。这种情况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两种后果:一是课本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违背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理解历史理论、掌握规律性的历史知识带来了困难。

二、能力要求偏高

与旧课本相比,新课本能力要求高是个明显的特点。在能力上高要求,这对于学科功能的发挥,对于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智能的人才,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就青少年的学习生涯来说,他们要经历小学、中学、大学三个主要阶段,有的还要读研究生,因此,能力培养要分阶段,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进行[2]。对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应当讲究适度。历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它所涉及的理论之高深、知识之广博、逻辑之严密,是其他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所无法比拟的。历史科学要人们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要真正做到“究”与“通”,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深透的理论,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是不可能的。为什么社会上有二十几岁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但却很少有二十几岁的史学家?根源就在这里。高中学生仅仅是一些十六七岁青少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但知识还不宽广、不扎实;他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思维能力还较弱;他们接触过一些理论,但只是一些简单的理论;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但阅历还比较浮浅。严格说来,在历史老人面前,高中生还只不过是个充满好奇而带稚气的孩子。根据高中生的以上特征,根据高中生的学业负担和高中历史的课时安排,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真正实现新课本中所提出的各种能力目标,这既为难了学生,也为难了教师。谁不希望祖国的青少年早日成才呢?但心急不能喝热汤,欲速则不达。能力要求偏高,会使学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及,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只求高深、不求扎实,囫囵吞枣、拔苗助长,这是教学之大忌。

三、人物形象不太鲜明

人类历史是由人类共同创造的,但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杰出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对青少年的成长又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重要的、杰出的历史人物活动的讲述,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新课本中,一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非常有利的历史人物,如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等,内容显得比较单薄,因而,人物形象也就比较苍白。由于材料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采用以人带事的方法,或是采用以事带人的方法,教学活动都不便展开,致使人物个性、人物思想、人物形象都不太鲜明,人物评价也难以全面。在重要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中,他们的经历、思想、行为往往有许多动人之处,课本应予以叙述;有些堪称千古绝唱的情节,课本应当浓笔重墨地描述,因为,青少年从历史人物活动中受到的启发教育,比单纯的理论教育要生动得多、深刻得多。

总之,何一次教材的革新,必然伴随着美丽与痛苦。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优点,也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和选择空间。但是新教材对许多编写者来说,毕竟是第一次,她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面对新教材时,少一些抱怨,多一点扬长避短的精神,多一些对教材处理方法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袁金华等主编.课堂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第8篇: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每名学生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变革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录播系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实现历史教学活动网络化,助推历史教研活动远程化,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智能录播系统;高中历史;校园网

1前言

高中历史课程涵盖知识容量大,理解难度大,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变革教学方式,利用智能录播系统来辅助教学,对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意义深远。通过重塑历史情境、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来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设计与创新,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通过有效运用智能录播系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在动态、详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源材料冲击下,学生或是展开联系,或是进行具体操作,或是发表自己见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从参与中获得自我成就感,以激励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形成持续稳定的历史学习热情,发挥历史教学的特色作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使用录播系统优化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教手段成为课堂教学的工具,也可以说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是利用录播系统服务课堂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这是因为:一是许多教师从事教学多年,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安于现状,不愿意尝试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二是教师的教学压力大,课后又忙于生活上的琐事,没有空闲研究教学方式的创新;三是有不少教师平时较少研究电教设备,对智能录播系统的使用操作步骤不了解,不会操作;四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教学就应该在课堂上进行,不应当延伸到网络。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要利用录播系统服务于高中历史课堂,需要克服重重压力。但为了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促进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推动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和全面发展,历史教师应披荆斩棘。

3充分了解录播系统,变革课堂教学

录播系统是根据中学教师实际操作习惯,为我国课堂教学和远程教育专门定制开发的一款录制课堂(培训内容)的录播工具,集课件录制、编辑、内容控制、学习进度、精品课件加工等于一体的智能化课件制作系统。录制的课件具有质量高、文件容量小、音质好、画面清晰等特点,能够轻松地将教学中的场景、电脑屏幕内容等录制为一体化的课件。录制课件完整地记录了历史教师在授课中的活动,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还包含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任何课件和板书场景,并可成支持移动终端播放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可以开放式地在网络上直播授课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终端用户只需要使用浏览器,输入指定IP地址,即可接收远端授课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

4录播系统让资源数字化,打造精品课程

校园网应用的主要障碍在于缺乏丰富的资源,智能录播系统将变革校园网建设的传统模式。在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支撑下,就可以系统性地对视频课程进行加工和分类整理,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推进历史学科发展和历史教研组建设。一方面,这些特色课程的视频可以让青年教师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可以极大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学生课后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的课后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进行自主学习和有选择性的学习。高中生的课后学习很重要,传统的课后学习,除了做课后作业,就是翻看课堂笔记,而课堂笔记一般是提纲式的,不可能将教师的授课内容全部记录下来,也达不到课堂再现的效果。如果教师采用智能录播系统,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下载或在线点播等方式,通过观看视频文件进行学习[1]。这种复习效果与翻看课堂笔记相比,就好比观看电视和阅读书籍的区别,比较适合当代学生的时代特征,能有效弥补高中生课堂学习的不足。并且,高中生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巩固所学知识,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点,做到温故而知新。

5重现课堂教学,实现历史教学活动网络化

传统课堂受教学时间和设备的限制,很难实现让每位学生都达到完全掌握所学内容,一堂课之后,学生存在疑惑,教师也有遗憾。录播系统可以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录制生成课件,可以为支持移动终端播放的课件,课件容量小,可以在片头片尾中添加任何支持浏览器播放的格式文件,还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替换或去掉已录制好的片头片尾。可对课件内容进行快速精准检索定位,学生快速找到要学习的内容。在每个知识点之间插入测试题,随机设定测试时间、自动计分;跟踪学习进度,反馈测试结果并生成测试报告。让学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学习和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6录播系统助推历史教研活动远程化,提高教研效率

教学质量的提高单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挥团队精神,实现团结合作、共同协作、共创共享。传统的历史教研活动主要为中心发言人说课,集体讨论下周的教学内容,对教学中的疑难解疑,布置近期的主要活动或会议精神,命制单元练习或检测题。这种教研活动形式过于固定,内容空洞,对教学的帮助不大,导致许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通过录播系统可以改变传统的教研活动。录播系统能将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成符合AICC认证准则和SCORM标准的课件,成常见的HTML文件和.exe文件。在教研活动中就可以集体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或者集体学习高考改革精神,明确考试方向,及时掌握高考动向。在教研活动时还可以与其他中学的历史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共创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共同分析教学疑惑,一起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作者:廖良剑 蔡蓉芳 单位:江西省龙南中学

第9篇:高中历史详细知识点范文

一、当前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合理

科技的进步给教师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多媒体等教育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历史教学的一大特色。但是部分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是为了追求活跃课堂,对历史课程内容缺乏思考,生搬硬套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加以重视,没有切实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缺乏历史情感教育

大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只重视课堂上历史课程内容的讲授和学生知识掌握多少的考察,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只注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并没有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导致学生的历史情感淡薄,不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养成。

二、高中教学中对进行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对历史教学内容的学习,将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环境所产生的情感,转化成学生对党、对社会、对人民的热爱,转化为对祖国、对社会的奉献,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上进、以集体为核心的个体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寓于历史学习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感教育的情境教学

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利于学生体会历史大事件并产生积极的情感投射。比如利用视频影像重现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相关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还可以用遗留下的图片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荣辱,以便于形成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二)利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事件导入教学。

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已有的社会事件引起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好奇,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人士对某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否认侵华历史行为的谴责,展现国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国际友人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正视这段历史,并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2.启发式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历史事件对于当下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提到端午节时,就可以启发学生“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然后进行战国时代的历史知识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并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除此以外,还可以用归纳总结、分析判断、讨论探究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历史情感教育教学,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给历史教学带来的便利,拓宽历史学习视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增加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而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深入学习历史事件,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形成

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在于课堂的四十分钟,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也不能只浮于表面,而是应该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还要深入地学习历史事件以及其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接受新的历史观念,从而培养学生情感的自我形成。比如学习时,应深入了解爆发的原因,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这场打开中国大门的战争,深入挖掘该事件的历史因素,并加深学生对于战争的正确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四)以情动情,进行熏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