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享式教育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切实做好“减负增效”的根本。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有用之才。有的教师一听说要“减负增效”,认为这是矛盾之想: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行吗?我说:这想法不正确。我们是要让马儿吃好草,而不是不吃草。“好草”从哪里来?当然从教师那里来。要教改,首先要在教学思想上转变过来。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也就是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譬如:教师把课堂物理实验仅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看待,这样的思想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到了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如果转变一下教学思想,把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真正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则通过实验得到的是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观察方法,分析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等,可以起到触类旁通,减负增效的作用,真正实施和推进了素质教育。
所以,面对教改新形势,我们应该及时地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地探索追求,让学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收,健康成长!
二、教师给自己加压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减负增效”的教改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所以,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
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是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化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我认为,备好课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认真的实施。
1、备教材。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2、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例如针对不同班级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问题等。
3、备教法。教法应是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是在结合考虑教材、学生、设备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基础上,再以教学法的体系中优选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教育界有个说法:教无定法,但教有法。教师确实要全面考虑,恰当选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学法,提高素质的教学境界。教师在考虑利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是积极的,多种形式并进的,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思路,目的是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懂得怎样才能学好物理的学法。如多做实验,多用投影片、板画、示教板等。当然,要准备好这些内容需化一定量的精力去实施安排。如要做演示实验,教师首先要预先做一遍,看看仪器的好坏,现象清晰程度,同时考虑到可能要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意外,做到课堂上演示效果良好,不出差错。如果学校里暂时没有你所要的仪器,教师尽量得自制,可能时间化费了些,但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减负增效。一位苏大教授也曾说过:瓶瓶罐罐做实验乃不可少。如果投影仪来辅助教学,投影片的制作要精心准备好,达到最好的效果。
4、备练习。在以前,教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摆出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现在要减负,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自编自拟也必不可少,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减负增效更明显。准备好了的习题可早作准备,或写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片上。一部分可作课堂练习之用,另一部分作课后作业。
三、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课如演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备课本是剧本。有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这出戏才演得好。若光有好剧本,导演平庸,演员散慢不用心,这戏肯定演砸。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几点是关键。
第一是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学生注意力。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试想,教师上得很认真,学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有何效率可言?
第二是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和综合利用。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所以,我们要综合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必须注意到:
1、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必须目的明确,计划周到。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运用辅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少而精,绝不能搞花架子。运用好教学手段,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智力,而不能把它们变成课堂上的娱乐,或分散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注意力。
2、要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凡是能通过挂图、标本、模型、实验或教师叙述讲授清楚的内容,就不一定要用电化教育工具。电教工具应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便如电子计算机模拟实验,故然有其直观、形象、省时间、省费用等优点,但它毕竟不能代替真正的实验,特别是对无一定感性认识的初中生来说,容易认为它和电子游戏机一样是假的。因此,要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实物实验和微机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是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物理,更要让学生会学物理。“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生学习物理方法也就是说教学生用物理的方法学习物理(如观察、实验、形象演示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教师点拨……),并长期成为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思路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地应用物理,这是减负增效所需要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第四是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很必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很多,可提问一些中差生,可面向整体学生发问,可让学生上黑板练习,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知识点、某一练习后让学生举手示意获取反馈。根据反馈信息教师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第五是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做到了上面课堂教学的几点,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学生的心理和课务负担减轻,对学习感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能力明显增强了。因此,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四、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
课后做作业,学生虽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学生是抄抄了事。教师批改后不能所馈到真实信息,学生也没有起到巩固练习作用,课后作业成了一道虚设的工程,费时费力无效果,且形成恶性循环,逃学、厌学者应运而生。现在为了真正地能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教师可以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一般5~10分钟)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教师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课堂上作业后,课外可以少布置或布置一些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没有那种课业负担的心理,反到有一种意有未尽的感觉,激发他们再学习,再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物理、用物理之心永久扎根。
五、认真批改作业和及时评讲、辅导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现状;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319-02
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和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焦点,是教师管理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行风建设和治理教育乱收费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教师有偿家教现象不仅有损教师形象,而且可能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基本现状
1.学生参加有偿家教情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对家教的需求已形成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城区中小学。通过调查发现,因为面临升学的沉重压力和上重点学校的强烈竞争,无论是起始年级还是毕业年级,都表现出对家教的极大需求:城区中小学有近乎一半的学生参加有偿家教,乡镇中小学也有近1/3的高年级学生参加。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参加家教的学生比例也随之增大。
2.中小学教师参加有偿家教的情况。通过各种媒体公布的信息和自己的走访调查发现,从事有偿家教的教师多为在职教师。从地域分布看,经济发达地区多于贫困地区,城市多于农村。从年级的特点看,多为高中阶段和初中九年级教师。从学科分布看,多属于升学考试中的主要科目和理科类的学科教师,主要是语、数、外等三门学科的教师,且名校名教师更受社会亲睐,授课报酬奇高。
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原因分析
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现象的存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主导经济运行模式后的必然产物,其存在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体制中的应试模式、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和教师的主观意愿都催生了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现象的产生。
1.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有偿家教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我市为例,建阳市高中一级达标校仅有1所,三级达标校1所,没有级别的3所。学生都希望进入好的学校就读,一些薄弱学校的学生希望得到名校教师的家庭辅导,抑或进入城区好的学校,一个班级也多达60~70多人,即使老师有责任心也可能力不从心,无法面面俱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也导致一些学生功课因此拉下而需通过家教单一辅导。再者,师资队伍的结构性短缺,特别是名师总量不足,力量分散且多在重点学校,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和群众期望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同时,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的差别,也制约了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教育的覆盖面。
2.升学的压力与竞争。尽管目前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高考指挥棒客观存在,导致应试教育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学生进入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的比例十分有限,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和学生希望进入重点学校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十分强烈,为了获得好的成绩而进入心目中的理想学校,聘请教师进行辅导就成为一种必然。在某种程度上说,升学比例和应试模式的存在决定着教师有偿家教市场的存在。应试的压力必然导致有偿家教市场出现。鉴于在职教师熟悉教材和应试模式,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其效果整体上好于其他家教老师,聘请在职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就成为家长和学生的首选。
3.家长难以辅导。家庭作为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家教市场的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一,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不同,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就不同。大部分家长认为学生考试成绩是衡量其未来发展优劣的唯一尺度。仅有极少数的家长会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由发展。第二,现在绝大部分的学生家长的生活工作压力都比较大,根本无暇监督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普遍都只关注考试结果。此外,知识的更新、更替加快,家长们的知识储备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可以说是力不从心,甚至有时由于家长知识的缺乏,反而误导了学生。于是迫切需要给孩子找一个较为满意的家庭教师,在职教师就成为其首选。可以说“教师有偿家教”的兴旺发达,主要由学生家长的需求所决定,且这种需求又是社会性的,因而教师有偿家教的行为就成为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下的一种必然产物。
4.经济利益驱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空前的市场浪潮冲击和经济环境作用下,教师和教育本身自然受到市场化观念的影响和侵袭。目前昂贵的房价、偏高的消费与在职教师的收入具有较大的落差,有偿家教却是一笔可观收入,比如一周分二批(每批10个学生)开课二节,每个学生收费50元,收入就达1 000元,一个月就达4 000元,远超工资收入。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状况,一些教师就进入有偿家教的行列,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就成为了很多教师兼职做家教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教师有偿家教管理的有关建议
教师有偿家教的规范管理既涉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又牵涉教师、学生的切身利益。既不能简单地禁止,又不能有悖市场规律。理性的选择在于用良好的政策和制度予以引导、规范其运行。
1.从制度和管理上着手,制定有偿家教的申报制度和相关的指引(规定)细则等,既保障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防止不合规的有偿家教。黑格尔曾说过:“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家教市场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家教市场的运行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处于无序状态。其主要表现是:家教老师的从业资格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导致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有偿家教的收费标准不统一,也没有相关行业标准做依据,更没有得到物价部门的核准。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由于缺少安全教育和保卫工作,未对学生进行安全防护,学生在上下课途中遭遇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对有偿家教建立相关的监督机构、评估机构;向社会公开监督举报、投诉电话。对于违反规定的家教行为予以严厉的处罚,对于那些在校工作散漫、得过且过,下班做家教却“精神抖擞”的教师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严厉查处,严重的给予处分直至解聘。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崇高的师德和精湛的业务,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学生的美好心灵和优良个性正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形式塑造的。首先,要求教师树立“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职业观,必须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这一基本的教师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业务素质。在教育教学中,用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水平去感染学生、训练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康成长。其次,学校要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观,建立科学的、有效的导向机制、制约机制和评估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质量”进行达标监测。这种机制将引导教师按目标体系钻研教学方法和教学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的放矢地辅导学生,注重训练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3.实施名师义教、网上家教抵制有偿家教。通过正面的导向效应,实施“名师义教”行动,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优秀教师参与网络助学活动,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大力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延伸课堂、拓展知识、提升能力的高质量的平台。进一步落实让更多的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教育新理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改革现有的中考、会考制度,改革升学考试的内容与办法,改革目前以分数为本的人才选拔机制,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引导学生多元化学习,通过网络、同学相互辅导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素质。
总之,要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行为,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依靠和调动各职能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政府在加大整治有偿家教力度的同时,应出台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学校也应加强教师的管理工作,规范教师的行为;社会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只有如此,有偿家教才会有所收敛,直至销声匿迹。
参考文献:
[1] 赵雁鸿.有偿家教的成因、危害及对策思考[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 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 董苾芬,刘新玲.有偿家教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综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4).
[4] 何宏伟.教师有偿家教的治理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5)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的素质参差不齐,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我国高校将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而作为编程语言中的常青树,C语言成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使学生从计算机的应用者转变成计算机的设计者,但是这一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一个不足”和“两个差异”。
1.一个不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这门课程的开设对象主要是大一的学生,他们大都是第一次接触到编程语言,所以部分学生反映这门课很难。C语言的知识点比较多,且复杂难记,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特别是到了数组、指针这些难度大的章节,往往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久而久之,便会对这门课程有惧怕的心理,产生厌学的情绪。
2.两个差异:第一,学生文化课水平的差异。计算机基础课的授课对象是全校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入学分数存在差异,说明他们的文化课水平是存在差异的,甚至是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这种水平不平衡的情况。第二,生源地区差异。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范围也扩展到国内的大部分省市,由于各省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对计算机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存在南北地区、省市与省市、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如果沿用传统的“大锅饭”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二、分类式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
传统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设定和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开发过程当中来,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调试等阶段,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中获得满足感,进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也广泛应用于各科的教学过程中。
然而,传统的项目教学法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专业的知识背景差异,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设计相同的项目和任务,这样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1)项目难度设定困难。学生的技术水平是不一样的,如果让他们做同一个项目,难度设定偏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太过困难,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难度设定偏小,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又太过简单,会有吃不饱的感觉,这样也不利于对拔尖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和教育目标相违背的。
(2)项目专业背景选择困难。计算机基础课面对的是全校的学生,他们专业背景各异,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也不同,如果只设定一个项目,那么项目的专业背景的选择便成为了一个难题,比如选择金融背景的项目实例,那么机械系的学生做的时候会无从下手。因此,传统的项目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专业众多、特色各异的实际情况了。
2.分类式项目教学法
分类式项目教学法是对传统的项目教学法的补充和改进,在选择项目时,以传统的项目教学法为基础,还要扩充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依据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类别数量设定项目的难度等级数量,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既使得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得到提高,也照顾到了基础薄弱的学生,各层次各取所需,共同进步。
(2)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分类。在教学过程中项目的选取上,选择和学生专业背景、后续课程相关的项目,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3)分组式项目实践。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开发,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三、分类式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
1.教学准备与学生动员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分析教学任务和目的,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进行一次计算机水平的摸底考试,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掌握学生所学的背景知识,必要时可专门组织一次讨论会,让学生谈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希望参与的项目背景等,为后续的分类教学的实施打下基础,而且学生往往能够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方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类式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学生分类。根据摸底考试的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为成绩85分以上的学生,B类为60-84分的学生,C类为60分以下的学生,在实际的分类结果中发现,A类学生大约占25%,B类学生大约占50%,C类学生大约占25%。
(2)项目设计。项目的选取和设计上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要考虑要和学生的专业背景相关联。比如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可以选择“XX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作为实施的项目,这样的好处在于学生具有本项目的专业背景知识,对财务的管理流程了如指掌,那么这个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他们也会有所了解,需求分析阶段对于他们就容易的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财务管理流程在计算机中去实现,不会有无处下手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项目的设计必须有层次性。所谓层次是指难度要具有层次,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设置不同层次难度的项目任务,并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使他们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同学能够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同学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任务,实现共同进步,提高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项目的规模要适中。项目规模太大,一方面可能会使项目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影响的项目的完整性,也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项目规模大,难度也相应会增大,涉及面太广,给人以琐碎的感觉,降低整个项目的内聚性。反之,项目规模太小,难以运用于实践,而且可能不能完全覆盖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降低了项目的效率和功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项目的选取和设计是整个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既要覆盖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又要难度、规模适宜,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能影响学生的自信心。通过选择这些实用性较强的项目,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有更大的热情和动力投入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来。
(3)项目实施。项目的具体实施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类别进行分组,以每班30个学生为例,可以划分6组,每个小组5人,并且5个人中必须要覆盖所有类别的学生,比如可以参照ABBBC、AABBC或ABBCC的分组方式。分组完成后,每个小组3个类别的学生分别完成项目3个层次的任务,A类学生完成难度最大的部分,B类学生完成难度适中的部分,C类学生完成最容易的任务。以经济管理类学生完成的“XX公司财务管理系统”项目为例,具体实施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实施情况图
(4)项目结果评价和总结。教师对项目结果的评价要灵活多样。第一,要对阶段性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参与项目各环节的表现以及阶段性成果等。第二,对项目的最终结果进行 总体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的完成情况,项目的总结报告等。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定等。
3.在教学中应用分类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围绕教学大纲与讲授法相结合。分类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要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项目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的基础上,所以在课堂上应当与讲授法相结合,把教学大纲包含的,以及项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讲授给学生。
(2)精心设计项目。分类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项目的选择,所以在准备阶段。应当深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背景,这样才能精选出与学生专业、生活息息相关的优秀的项目。
论文关键词;教材 教师 教学策略
论文摘要:尝试从学理上探讨教材影响教师教学策略的含义和本质,审视教材影响教师角色意识转换的具体形态,并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了新课标英语教材影响教师教学策略的3个墓本维度。
一、教材影响教师教学策略的含义和本质
(一)教材影响教师教学策略的含义
教材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影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增删加工,也不仅是教材如何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手段上对教材所进行的调整、改造或二次开发,而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某个班、某个组或某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对英语课程的一种情境重建的过程。这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在保持个性化的同时,必须灵活而有创意;二是强调教师必须主观上愿意且客观上有能力对其它教学备用素材或资源进行选择、整合和优化;三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境自主设计或编制新的教学资源。
(二)教材影响教师教学策略的本质
1.教师借助教材实现课程情景化
教材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景,也就失去了其作为课程载体的价值。任何教材在编制开发之初,设计者都总是预设了适用于该教材的典型情景、使用对象和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地域、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同一套教材的具体使用情景却可能差别很大。因此,没有一套教材是完美的教材,最好的教材仅仅是教材的内容和预设情景与实际使用环境或学生的学习需要之间匹配度最高的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兴趣、爱好和惯用学习模式,应该最为了解。因此,在如何高效而准确地按教材编制者的意图处理教材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之间达成平衡问题上,他们的意见往往最有参考价值.也最具建设意义。只要他们才能根据实际情境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二次开发,帮助教材适应具体教育情景,协调教材与教育情景之间的不对称。
2.教师基于教材重构课程
课程实施与教材的使用过程一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因为教材的使用情景繁杂,且每种情境都有其某种意义上的独特性。而且,在教材使用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都会将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带入教材的解读过程,从而使教材的使用具有很大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在课堂上凭借教材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总是会根据自己所认同的课程教学理论,和以往读书、教书的直接或间接经验.而对既定的教材进行恰当地筛选、补充或删减.从而赋予教材新的意义。但是,这种改变或创造并不是教师本人主观上的随性而为.而是以既定教材为蓝本的个性化解读.是在照顾到既定教材的原有各种要素、单元主题设计和展开路径的基础上。而对教材进行的情景化改造,因而是对课程的一种重新建构。
3.教师藉由教材解读实现专业发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主要体现在素材和练习数量的增减或局部内容的替换。新课程倡导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协调者.从教材的使用上来说,就是要求教师摆脱对教材和教参的过多依赖和附和,针对具体教学过程的突景和不期事件。合理地对教材的各种元素进行组合、整合和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素材组织和编排知识及技能。而且这类知识和技能不能仅仅是理论和观念层次的抽象术语,而是来自于教师教学实践中所接触或使用过的各种各类教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众多其他教材的参照背景下,通过对现有教材的适切运用,不断丰富自己的课程教学知识和教材分析解读能力,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二、新课标英语教材影响教师角色意识的具体形态
每一轮课程改革都有新的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背景。对于已经适应了既有教育思想和实践手段的一线教师而言,这些新的理念所带来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的挑战和冲击都是巨大的。这不仅意味着他们以前的经验的无效或失效.而且还要求他们必须放弃已经驾轻就熟的各种策略,重新掌握新的教学行为.接受新的角色定位。
新课标教材在编制理念和实践上都改变了以知识堆积和储存为目标的教学,从理念、内容选择、习得模式和评价方式等各方面都强调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个体。为此.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己的既定角色.放弃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技能的操练控制,通过教材培训和学习,结合具体教育情景和教学对象.在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和情感需求之间进行协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逐渐影响直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促进者的转变。 三、新课标英语教材影响教师教学策略的维度
(一)宏观教育理念
l.语言学习观念的更新
由于根据新课标所编制的各种英语教材采用了新的教学法理论,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会逐渐发生变化。比如,要求教师要有整体教学观念,即“使学生获得综合英语语言技能”。其实,任何一种语言教学课程,都绝不可能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的转移或传授。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一种语言时,那种语言背后的生活方式、社会阶层、态度和价值观都会透过不同语体、重音和语调、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现象得以传播或强化。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标教材时.通过组织、实施和评价新教材所设计的各种学习任务,教师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教师对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刺激和诱导也会有不同的侧重。
2由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
新教材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用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将各种学习策略纳入教材,力求语言教学、交际教学与学习策略的掌握互相渗透。要求教师把教学目的、语言素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在分析学生的需求和程度的基础上。教师作为目标语的掌握者,虽然依然必须提供大量语言示范,但更多的注意力不是放在语言知识和结构的分析上,而是转移到组织和领导学生的小组活动、配对学习、个别辅导上,设计话题和任务,与学生一起构思会话、开展讨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适时评价。提供反馈,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归纳、习得,直至内化语言规则。”
3语言与文化的联系
文化和语言不可分割。语言是一个群体使用和理解的一套词语和赋予这些词语以意义的规则系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相同的现象也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打喷嚏是一种不同语言的人都会遇到的生理现象。但不同文化对于打喷嚏后该说什么,怎么说却有不同的规矩或习俗。断以,学习一门语言不可能不了解说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教一门语言也必须同时传授相关国家的文化习俗。新课标英语教材为了追求语言素材的真实、地道和生动,采用了大量异国文化的语言素材.教师在使用这些语言素材的同时,不仅向学生传授了语言的文化功能.也在无形中拓宽了自己的文化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
(二)微观教学手段
1.从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法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长期采用语法翻译法。这种方法不要求互动,不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对教师和教学环境的要求都很低。教师只需要手上有一本教科书,就可以上课。各大出版社新出版的英语教材大多根据交际法的原则。强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另外,新教材提倡的的语言学习方式是运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在真实语境中完成真实的任务。所谓“做中学”、“用中学”。同时,新教材注重学生在教学的每个阶段结束时有一个自我评估,引导学生重视中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监控。
2.从“知识”型到“任务”型
使用新教材进行英语教学。教师的的主要角色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指导者。具体来讲。在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交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交际过程起促进作用.观察监控活动过程,提供个别帮助指导,在适当时机参与活动;活动后检测活动结果,搜集反馈信息,必要时给活动以后续扩展与强化。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1教学能力
新课标的各种教材除了专用术语和书末词表,绝大多数都没有中文注释,这意味着翻译法的必然失效。这实际上首先挑战的就是英语教师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要求教师的语言在符合目标语语法的同时,还要将这种语言以学生的少量词汇积累所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新教材没有语法现象的详细解释和海量操练,而各地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依然存在,教师往往不可能只用一套教材,而必须采取多套教材相互参照、补缺,以一套为主,一套或几套为辅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在无形中锤炼了教师对教材的评价、选择能力和补充、修改技巧。另外.由于科技和信息工具的迅猛发展.新教材大多配有现代化的音频和视频节目。为了课堂操作的得心应手,教师在使用这些教材之前,往往要先花时间学习设备的使用。这无异于帮助教师提高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力.确保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关键词】高等教育 服务视角 大学生逃课 原因 对策
【基金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辅导员专项)。项目编号:XS2012008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51-01
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现代大学生造成了严峻的就业压力,也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这种形势下,在高校中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隐性或者是显性的逃课现象,而且屡禁不止,这不得不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这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所引起的,同时也与学校的管理体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关系。
一、大学生出现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
关于逃课的原因,大学生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有的是出于自身的原因,有的则是迫于无奈,笔者对这些理由进行了归纳,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校管理体制的原因
有很多学生认为,学校在安排上课时间以及教学班的安排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欠缺的地方,有的课程被安排在学生的休息时间;在很多高校中有并班上课的安排,由于小小的教室内几个班级的学生同时上课,空气混浊;有的学校宿舍在管理方面较为滞后,学生无法得到很好的休息,所以导致白天的课程无法按时完成。另外,有的学校由于不断的扩招而造成宿舍的紧张,很多学生不得不到校外去居住,距离学校较远,这也是导致一部分学生上课迟到、逃课的原因。有的学校对于学生逃课现象,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甚至对于逃课的学生都无从知晓,这也从另一个方面纵容了逃课现象的发生。在很多高校的周围,都有网吧等娱乐场所,由于距离学校较近,有的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为了游戏和娱乐而选择逃课。
2.教师的原因
在笔者的调查中,有一部分大学生反应,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存在着欠缺,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反感,进而产生厌课的情绪。有的教师在讲课时,缺乏自己的观点,照本宣科,而有的教师则对学生保持一副敬而远之的态度,使学生对于课堂缺乏吸引力。另外,部分高校的教师往往缺乏对大学生课堂的纪律和出勤等方面的管理,很多任课教师认为与自身无关,所以对学生的逃课现象视而不见,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不良风气。在一部分高校中,有的学科往往只在学期末进行一次综合考评,与平时的成绩不挂钩,因此很多学生都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平时的课程无关紧要。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个人的一些想法、生活状态也容易引起他们不想上课。①大学生认为,有些课程不重要,不听也没什么关系,甚至根本就不值得花时间去学,比如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②大学生认为,有些课程理论性太强、很枯燥,听起来没兴趣,所以缺课的较多,比如大学物理、生物技术等课程。③有些大学生上课听不懂,对教师的讲解不知所云,干脆就不去。④懒惰,贪玩,厌学。这样的学生得过且过,生活懒散,贪睡贪玩,即便是有意思的课他们也不愿意去上。⑤课程时间有冲突,或忙于社团工作,是少数大学生给出的又一些逃课的理由。
二、高等教育服务视角下避免大学生逃课的对策
1.正确认识高校的服务定位,维护大学生权益
在新时期,高校应当明确其服务角色的定位,充分保护大学生的权益,转变以往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力求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时,要尊重高等教育的规律,将大学生的消费权益的保障视为提高高校服务质量的主要体现。只有学校树立了服务意识,才能够与学生形成一种提品与消费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为学生提供服务,正确处理管理与管制、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充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学生作为高文化素质的消费者,应该有意识、有能力通过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等的行使维护自己的利益。当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消费者身份时,就会积极争取自己需求的高等教育服务,而不是主动放弃受教育的机会,即会要求学校对专业课程、教师等进行改革、改进,而不是消极地选择逃课。
3.针对高等教育服务特点,规避消费风险
(1)高校提供高质量服务。虽然高等教育服务的非标准性、无形性、同步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风险,但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可以减少这些风险。因为不管教育服务具有怎样的特点,教育服务的要求都体现在教育质量上,这是高等教育服务的关键。只要质量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必然提升,消费风险也会降低。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软件资源,积极争取政府、社会的办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开发教师人力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高质量的教学与管理。
(2)制订市场导向型的培养计划。高等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既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能不能提高自己在社会上就业和发展的能力是大学生消费教育服务的一个现实性原因。按照学校的安排,大学生消费者可以实现自己的消费目的,他们就没必要消极对待高校服务,采取逃课等行动。当然,市场导向的培养计划也要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并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
4.加强双向沟通,建立双方良性互动关系
高等教育服务的是高校与大学生双方参与的过程,高校最终服务社会的责任是通过大学生消费服务并得到发展而体现出来的。在高校不断了解消费者对教育服务的需求和疑虑,并根据反馈不断地调整高等教育服务的供给的过程中,大学生消费者根据自身发展要求争取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这样,高校和消费者就可以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协调发展,通过高等教育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实现高校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的双重目的。
结束语:
大学生逃课现象,是当前高校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现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既有来自于社会和学校的外部因素,也有来自于大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坚持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应当不断的加强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管理,在不断完善相关管理体制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素质建设,以此来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庄玮,阳荣威.高等教育服务视角下大学生逃课行为分析[J].江苏高教,2008(06)
[2]郑新夷,管晶晶.大学生逃课行为和心理控制点的归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9)
[3]陈刚.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动力分析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08)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先进群体,不仅会受到社会负面情绪的影响和感染,在生活中甚至还会受到社会阴暗面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该树立全面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观,转变传统教学中只使用正面素材和案例教学的方式,一方面坚持正面引导,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开展并适当增加阴暗面教育的内容,两方面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转变思想认识
在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很多人包括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课理应坚持正面引导,更多地宣扬社会中那些积极正面的东西,认为开展社会主义阴暗面教育会打击学生对社会的信心,会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已经认识到或接触到了社会阴暗面,他们产生了疑惑,甚至对社会产生了怀疑,希望教师们能够“释疑解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现实社会生活。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首要的是转变思想,全面认识阴暗面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
1.阴暗面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阴暗面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实际出发,社会阴暗面是一种客观存在,任何人都无法逃避,大学生包括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无法拒绝和回避阴暗面教育,只有接受它、正视它才能解决问题。大学生的心智已经成熟,不应只局限于学校单纯的“象牙塔”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阴暗面教育,一方面可以把一个真实的社会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社会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接受并正视社会阴暗面,在此基础上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阴暗面,排除主观随意性,避免形成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2.阴暗面教育可以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缺乏思想准备,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一定会不知所措,很容易出现焦躁、悲观等负面情绪。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由于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等原因,对于社会阴暗面以及踏入社会后可能遭遇到的问题都缺乏心理准备,一旦发现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或遭遇到不公正的对待,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甚至引发极端行为。由此可见,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提前对大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3.阴暗面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感
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感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仍是核心原因。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一贯倡导内容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实际,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主要关注社会主流价值和利益,而在关注和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方面,尤其是在社会急剧变化中学生所普遍感受到和关心的各种社会阴暗面问题上,不能很好地进行结合并加以“释疑解惑”和引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阴暗面教育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他们在人生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能够为其适应并走向社会奠定基础,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认同感。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阴暗面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阴暗面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即教师要明确阴暗面教育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这一目标对实现思想政治课总目标的意义,这样才会有利于阴暗面教育的顺利开展。阴暗面教育的主要目标应与思想政治课正面教育的总体目标一致,实质还是要通过反面教育来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2.真实性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阴暗面教育的实施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就是做到既不掩饰,也不夸大。一方面不掩饰,如实告诉学生社会存在的阴暗面。社会阴暗面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和社会制度没有关系,社会阴暗面可以减少但绝不可能消失,要正确地对待社会阴暗面,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社会阴暗面问题的增多而放大社会的阴暗面,把社会描绘得一片黑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态度和思维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3.适度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阴暗面教育的实施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光明面始终是主要方面,阴暗面只是很小的部分,否则就解释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进行阴暗面教育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把握好阴暗面教育的度。
4.疏导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阴暗面教育的实施要坚持疏导原则。对于社会阴暗面怎么看,客观是一方面,主观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学生在认识和接触社会阴暗面问题时,肯定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因对有些问题形成“先入为主”的片面认识而“愤世嫉俗”,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进行阴暗面教育时,就不能在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前提下强行对学生进行“灌输”,而是先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对社会阴暗面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情绪有一个宣泄的渠道,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正确的认识加以支持和鼓励。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阴暗面教育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的运用
唯物辩证法不仅能让人科学思维,也能指导实践。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阴暗面教育运用唯物辩证法,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看社会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认识和接触到社会阴暗面时,难免会产生消极低落情绪,这时教师若能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遇到的问题,使学生不把这种困难当作人生的挫败来看,而是将其看作是成长的历练和契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调节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开展阴暗面教育时,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照本宣科,泛泛地讲一些大道理,对社会阴暗面教育浅尝辄止,这样很难让学生记忆深刻。另一方面要进行实践教学,把课堂实践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可以开展针对社会阴暗面问题的讨论、辩论,观看视频资料等,课外可以让学生开展相关社会调查等,指导学生主动认识和接触社会。
关键词:分析项目教学法;管理学;分组;协调;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47-02收稿日期:2016-08-15
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这一课程需要进一步突出其知识的应用性,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其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例如,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等若运用通常的教学方法,会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管理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原理和方法以及具体的应用。分析项目教学法属于应用性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突出知识的应用,从一个企业管理的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其蕴含的相关管理学基础原理和一般方法,这种具有实践应用性的教学方式,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性,可以有效提升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分析项目教学法对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意义1化解教学内容中的抽象知识
抽象知识的掌握难点就是在于这些内容难以被学生理解,因为一些相对抽象的问题已经超出了高职学生的理解范围。这一类抽象知识在管理学基础课堂中相对较多,多个章节中的知识点都具有这一特点,例如,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七个学派就是典型的抽象知识点,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分析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中蕴含了抽象的管理学知识点,可以实现这些抽象知识点的有效应用,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管理学知识。
2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等应用能力
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将成为今后一些单位基础的管理人员,他们需要在对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突出自己的管理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在学校历练。管理学基础课程就是现代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相关的理念和方法都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需要应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和内容的灵活掌握就需要学生进一步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项目教学法多元化的教学案例为学生分析管理问题、探讨管理思想、提出管理方法等给出了直接的机会,在这些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生运用管理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实施分析项目教学法的时候,在分析管理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组队开展案例的分析,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工作,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最后分享成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整个项目案例的有效解决,这种团队意识也是今后在工作岗位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因为在任何企业或者单位里,一项工作或者任务都需要员工进行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二、分析项目教学法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具体的实施措施1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建项目研究小组
学生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上是存在差异性的。教师需要进一步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将学生根据其学习能力进行分层,主要可以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类;在学习能力分层确定好之后,可以进一步实施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小组的组建工作,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机组合成一个项目研究小组,这样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共同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这种分层式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在管理学基础知识上共同进步。
2布置项目任务
在开展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有一个知识的整体性掌握,再布置相关的项目案例,设置相关的问题分析,给定学生探讨分析的时间。这些项目任务的确定需要进一步突出对已学过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只有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和认知,学生才能进一步开展相关问题的分析探讨工作。可安排一个企业让学生进行调研,在对企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可以布置学生相关的管理学项目任务。例如:该企业在进行自我管理中使用了什么样的智能,企业领导层是怎样开展管理日常工作的,根据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最终提出一个调研报告。在这一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有的学生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咨询企业,有的学生需要负责查找相关资料和理论依据等,还有的学生需要进行最终调研报告的起草工作,学生在分工协作之后,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经过多次修订,最终形成他们的调研报告。还可以假设学生自己经营一个小型的餐饮企业,让他们思考一下怎样开展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首先需要进行企业内部员工的分工,有人负责买菜,有人负责后厨,有人负责前台服务,有人服务收银,等等。对这些员工的管理需要怎样做到制度化和人性化的兼容,如何使员工工作积极性持续激发等都是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在项目问题布置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这也是今后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素养。管理某项企业具体工作之后,领导需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具体实施内容,就需要他们起草相关的企划案等。在进行调研和学生组织报告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时提醒,不断调整学生的调查方向及报告撰写方向。
3项目成果汇报及点评工作
学生在分组提交相关的项目完成的报告之后,教师首先需要仔细阅读他们的报告,组织一场项目成果汇报会,模拟企业管理层听取基础管理者的汇报,这种形式可以进一步使学生适应今后岗位需要,不断构建他们成熟的心理。在汇报会上,不同研究小组汇报各自的报告,在完成汇报之后,其他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汇报小组需要给予相关的回答,最终教师再根据事前阅读过的报告内容,结合管理学基础知识理论,进行引导式的点评,给报告小组更多的启示。这种形式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主动运用管理学知识的意识,提升他们在管理能力上的水平,同时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点评可能对学生是一个更好的启发,因为多人的思考更加全面、系统。在点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鼓励为主,因为学生组织出这样一份报告,是经过多个合作、多次讨论而最终形成的,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应用没有经验,需要多多磨炼,这就需要教师在最终点评的时候给予更多的鼓励,在鼓励的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分析项目教学法属于现代职业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可以实现学生在管理学基础知识上的具体应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有助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企业基层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冯伟明项目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5).
[2]董常亮,周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3,(11).
首先,分组教学模式有利于系统化落实中学生各项运动技能的标准化锻炼指标。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进行中学体育知识科学化讲解过程中,经常依照课本内容进行“填鸭式”教学,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在无法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就会滋生出强烈懈怠厌倦情绪,最终导致所学课程内容掌握质量和身体锻炼状况都不够理想。而应用分组教学方式过后,学生便可以结合自身身体素质状况进行适当强度的锻炼,在训练难度递增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最终掌握不同类型运动技能,为推动课程进度和素质化教育方针覆盖及落实提供了坚实保障。
其次,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健康发展。我国自从实施新课改政策后,中学身心素质发展结果便引起了广大教师领导关注,而在中学开展体育分组教学改革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倍增,体育项目挑战恐惧感逐渐消除,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固的支撑动力。
最后,激活学生思维创新潜能。我国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针的出现,便是中学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体育分组教学模式作用下,学生的思维、实践技能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同时,在小组合作环节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会与人相处,愿意虚心向别的同学或是教师学习,这一系列内容都可被认定是新时代下中学生思维创新的表现。
二、开展中学体育课程分组教学引导模式策略
笔者结合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经验,想要增强中学生体育锻炼欲望和改善身心素质,第一要务便是指导他们进行自身学习实际状况鉴定,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教师联系日常教学工作实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而进行有层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运用分组教学模式。如引进自我竞赛机制,令每个学生在运动中都获得满意的成绩,依照不同阶段个人进步状况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依照兴趣特征灵活划分训练小组。主要就是通过不同方法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教学引导方案尽量迎合分组教学规范指标和学生个性健康成长需求。如在球类运动项目布置过程中,令学生自主选择个人倾向的球类项目并进行反复练习,此时大多数女生都会选择排球,教师便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精英、基础、初学等小组划分。其中,精英组旨在发挥个人无限潜能,自觉探索出不同创新式练习动作;基础组和初学组, 则是依照预设基础性训练内容,在组长指导作用下进行反复练习,在此期间,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情感交流,将该类群体经常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修正,并提供科学的奖励措施,避免训练活动日渐频繁令学生产生不良的消极抵抗心态。
基于以下理由,我们将Scratch导入高一信息课程:①易于学习程序设计,引发学生兴趣。它提供图形化的接口,用户无需使用键盘来逐个输入指令,只用鼠标拖曳程序区块到脚本区,以组合积木的方式来撰写程序代码即可。使用者可以使用Scratch来创造故事、动画、游戏或音乐等。②易于创作互动游戏,延伸创意思维。玩游戏是孩子天生的本能,且面对现代的学生而言,计算机游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能将计算机游戏创作和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结合,让学生能在学习的同时发挥创意游戏设计,必定能增加学习时的乐趣及热忱,相信一定能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效果。通过简易的鼠标的拖拉,将指令从程序指令区移进程序脚本区即可进行程序代码的撰写。而利用逻辑判断、变量值与侦测改变等来互相配合,即可创作出具有互动性的游戏。③易于取得自由软件,创造无国界的学习。Scratch可在网络上免费下载。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可以使用,也可以免费安装在家里的计算机,以供课后练习使用。Scratch官网亦提供来自全世界爱好者的创意,让学生身处在一个无国界的学习环境。
我们从游戏案例研究开始带领学生进入程序设计学习领域,先讲解程序逻辑观念,然后提供互动游戏让学生试玩,接着提供游戏解题操作步骤,让学生能够实做出简单的游戏案例。在实做过程中,除了教师讲解说明之外,亦透过配对程序设计的模式,让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合作学习。在经历游戏案例研究后,我们设计了游戏创作挑战题目,教师可以藉由挑战题目,澄清程序逻辑观念,学生可藉由试玩互动游戏成品,与配对程序设计的讨论,思考游戏解题的逻辑,完成创作挑战。
学生对于使用Scratch进行计算机游戏设计觉得很有趣并具有成就感,他们对学习如何创造自己的游戏保持着高度动机,对于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控制、变量)也觉得很实用,认为程序设计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也乐于创作游戏给家人或朋友分享。藉由计算机游戏设计,学生有很明确要达成的目标,也很明确知道游戏可以改进的功能。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运用程序逻辑思考的能力,来组合出可以玩的游戏,而Scratch使用拖曳程序积木的方式来撰写程序代码,有效地克服了语法的障碍,让学生可以将专注力集中在程序的逻辑与解题的思维上。玩计算机游戏很简单,但是设计计算机游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计算机游戏是一种复杂的设计,学生必须思考如何使用现有的积木来组合出游戏的各项功能,考虑游戏如何与玩家产生互动,这些都必须用到程序逻辑的思维。
除了用Scratch来设计互动游戏之外,我们也引入了Arduino硬件及S4A(Scratch for Arduino)软件来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软硬件的整合。学生可以将程序执行的结果输出到LED、蜂鸣器与马达等外接装置,也可以使用按钮、光敏电阻、滑杆与游戏杆等设备来输入。在台湾我们参与了由佛光大学许惠美教授与苗栗县蟠桃小学范运平老师共同发起的S4A社群,其成员是由一群热爱自由软件的中小学教师所组成,藉由定期的聚会,互相交流Scratch的教学经验与创意,开发更多元的教材。社群成员共同的目标是希望透过彼此分享机器人教材的运用,一同研究未来将硬件机器人导入教材的具体做法,藉由社群讨论的力量助力教学发展。
Scratch的推出让更多年龄更小的学生能够进入程序设计的殿堂,在台湾有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也陆陆续续地将Scratch引入他们的课堂中,各地区也兴起办理Scratch竞赛的风气。就我们所在的台北市为例,在台北市自由软件桌面应用推动与发展小组的推动之下,台北市自2011年开始举办全市小学和初中Scratch竞赛,由南港高中与玉成小学共同承办互动游戏创作竞赛及动画短片创作竞赛。在动画短片创作方面,主要评测学生的脚本策划、美工、声音处理能力,采用投稿式的做法,学生必须针对该年度指定的主题进行创作,作品长度为60~120秒。2012年小学组的题目是“日行一善”,中学组的题目是“世大运在台北”。评分标准为创意20%、视觉效果15%、听觉效果15%、主题表达50%,初赛由承办单位聘请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团进行评选,评选各组参赛作品15件进入决赛,获决赛资格的学生须参与创作历程发表决赛,针对其创作的作品进行5分钟的阐述,发表内容包括如何构思、选用数据源及创作历程说明,并接受3分钟的评审问答。
在互动游戏创作方面,主要评测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采用现场上机的方式,学生必须在三个小时内完成指定题目4题与自由创作1题。指定题的部分会提供游戏的执行档让学生试玩以了解游戏的规则与运作,也会提供游戏所需的图片给学生使用,还会提供游戏制作的文字指引,作为评分的准则。自由创作题的部分,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规划组织能力,能否将设计的游戏运用简短文字提供游戏说明,并期待学生能发挥想象力创造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