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空间体验;重要性;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051-0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精神享受。无一例外,环境艺术设计也不可避免地要向情感化和人性化的方面改变,而这其中空间体验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者来说,将空间体验融入到设计的理念和创意中,可以帮助设计者以更加热爱环境和生活的态度去进行创作,从而展现出其人性化的一面。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日趋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空间体验的含义及特征为切入点,强调了空间体验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密切关系,最后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本文希望能够呼吁更多的设计者们重视空间体验,努力创造出和谐平安的空间。
一、空间体验的含义及特征
空间是设计界一直都在讨论的经典话题,人们长久以来所追求的就是空间的和谐和个性化,即使是一间小小的房间,通过不同的设计也会产生出不同的体验。因此,空间体验指的就是设计者对于室内外环境的整体把握和认真感悟,这不仅仅是对材料、结构或是功能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了解建筑物与其场所、环境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求设计者们必要身心投入,用心完成。一般来说,空间体验主要有四个特征。第一是亲身性。顾名思义这就要求体验着必须亲自参与,调动自身所有的感官身临其境地去完成这项活动,从而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第二是主观能动性。对同一空间不同人会有不同的体验,它强调的是个性和独特性,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学识阅历等的不同,空间体验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第三是综合性。空间体验要求人们全身心的去体验,因此它是集合了视觉、触觉、听觉等的综合体验。第四是延展性。空间体验是在有限的时空内完成,但是这个有限的体会带给人们是无限的想象。因此,空间体验因其重要的特性,使其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二、空间体验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1.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对于设计师而言,想要创造出好的作品一定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阅历做基础的,没有一个作品是可以通过闭门造车而设计出来,离开了现实的作品无异于空中阁楼。所以,设计师们只有通过不断地空间体验,去学习优秀的作品和积累时间素材,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设计出满意的作品。同时,空间体验还可以摆脱单纯想象的桎梏,使得设计理念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空间体验使设计更加情感化和人性化。现如今,“以人为本”的观点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一定要人性化,这就要求设计师们一定要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和感受。所以,通过空间体验,设计师们可以获得真是的感受,从而易地而处的探索和认识人们的内心世界与真实想法,了解人们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感知和期许,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从而创造优秀的作品,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三、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一种必要的学习方法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仅仅靠翻阅书籍和图片来学习是非常不够,这些都是间接体验,远不如直接体验来的淋漓尽致。因此,通过空间体验人们的感觉更加直观和生动,很容易将体验的内容变化成自己的东西,使之印象深刻且记忆长久。再者,只有通过切身的体验才能创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而且体验和积累的素材越多,人们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学习。此外,空间体验还能够锻炼人们独立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体验了许多不同的东西,肯定会有与自身想法矛盾的地方,这个时候能够促使人们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成长。
(二)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一种有效的设计途径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空间体验,可以帮助设计者们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首先,空间体验可以营造空间结构关系。这不仅局限于对建筑物本身结构的体验,而是要求设计者们将建筑物与人、环境看成一个整体,使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空间结构布局不再单一、重复,而是从生活体验中创作出更具特色及观赏价值的建筑设计。其次,空间体验可以建立场所感,这是空间体验的升华,设计师们根据自己对该地区历史文化的理解,来体会出不同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空间体验有其自己独有的特性,使得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分量。尤其是在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现在,设计师们一定要重视和关注空间体验,认真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空间环境事物,努力将空间设计往情感化、人性化的道路上迈进,用可持续化发展的观点来创造出和谐的空间,提高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迟,.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刍议[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7).
关键词:小区建设;园林景观;提前介入
1 景观设计提前介入的重要性
作为小区住宅,环境是不可再生资源,住宅的开发空间也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在高规模的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巨大功能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景观既可以打通各个功能区的连接,使大型中央绿地服务住宅区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使楼盘的商业价值得到最大提升,又能促进周围住宅的发展,进而产生巨大价值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个好的住区,它的品牌声誉和知名度就是价值,就是带给消费者的终极价值。
2 我国小区住宅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2.1 景观设计人才不足
由于我国景观设计起步晚,在培养景观设计人才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从而使我国景观设计人才奇缺,能够做出优秀景观设计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2.2 景观设计滞后
在国内,仍有不少开发商不注重景观设计工作,对于小区住宅的景观设计缺乏认识,导致许多楼盘因为外立面破烂,或环境差而影响销售。直到这时,开发商才着急找方案设计,进行建筑外观改建,进行环境景观设计,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2.3 景观设计与建筑施工脱节
优秀的景观设计需要和建筑施工同步进行。而在我国的小区住宅建设中,一些开发商只顾建筑施工,而不注重景观设计的提前介入,有的甚至等小区住宅完工了,才想起来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从而导致了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不协调、不一致。再者,景观设计人员不能介入到建筑施工中,就不能很好地对景观设计和施工进行把关。
3 景观设计提前介入的思考和建议
3.1 景观设计师的选择
开发商选择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师,比什么都重要,优秀的设计师可以给开发商带来数目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好的设计师事务所或设计师是不愿花时间去招投标,因为他们的任务多、时间紧,所以说开发商不要指望招标来选择设计师。再者,很多招投标时间短,很难满足正常景观设计的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从外部到内部的所有比较详尽的设计资料,根本就不可能作到。所以说,开发商要在项目前期就着手寻找优秀的景观设计师,不能完全依赖于招标。寻找和培养适应于开发商自己的高素质的景观设计师显得尤为重要。
3.2 项目策划阶段的介入
在项目策划阶段,需要景观设计师提前介入其中,从建筑物的朝向、坡度、地形等方面对地块合理的设计和利用。由于景观设计提前介入了项目的策划,对项目了如指掌,所以就能够根据开发商和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景观的初步设计。从而直接节约了项目开发的成本,提高项目推进的效率。
3.3 规划草案阶段的介入
实质上在做草案的时候,应该是通过现场的操作来实践完成的。景观设计师一般在现场勾勒出草图来解决主要问题。在这一阶段,景观设计提前介入,与开发商进行沟通和交流,清楚地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和需要达到的意图,划分好各地块之间各功能部门的关系,并使之趋于明晰化,并在现场快速地获取很多人的智慧和理念火花,用最精良的设计速度快速设计出多个草案,并与开发商相互商讨切磋,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
3.4 方案阶段的介入
从建筑的要求和景观的要求两个层面规划出项目用地的属性,占地的规模和面积的大小,交通的布局,建筑基本的规模和尺度、容积率、占地、车位等。等这些完成后,景观设计师针对停车场、旋转车道等建筑周边环境和景观进行细化处理。
3.5 住宅小区建设过程的介入
一切设计方案完成后,景观设计师要深入到开发商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与他们进行沟通,听取他们对景观设计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方案改造和整理。特别要与施工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沟通,监督他们严格按照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达到两份图纸叠到一起看,按两份图纸施工。避免那种景观施工与建筑施工脱节的现象,更不能等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景观设计和施工,从而导致两张皮和不协调的现象。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在住宅小区建设中,景观设计提前介入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景观设计不仅要提前介入项目的策划、项目方案的制订,还要介入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达到景观设计与项目施工同步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以优秀的设计扮靓小区商品房,提高商品房的价值的品味,为城市的绿化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关键词】 精神药物; 急性中毒; 抢救; 护理
精神药物是指能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1],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抗狂躁药、镇静催眠类药物等。有报道在过量服用精神药的患者中,68%系服药自杀,32%系误服。过量服药,导致延脑中枢麻痹,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昏迷、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对精神患者服药中毒的抢救和护理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精神类药物急性中毒的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5~60岁。服单种药物中毒者14例,多种药物混合急性中毒9例;服药距抢救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24小时。
1.2 精神类药物急性中毒的原因 过量服药原因:自杀16例,受精神症状支配6例,误服1例。
1.3 中毒症状与体征 入院时意识模糊、兴奋躁动、发热、呕吐、头晕乏力、心跳呼吸加快、坐立不安、步态不稳、口齿不清、抽搐、瞳孔散大(≥5 mm)、对光反射迟钝等症状,少数患者意识清楚。
1.4 抢救及治疗措施
1.4.1 迅速评估病情,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及时询问患者及家属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必要时留取标本检验。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是否规则、脉搏、心率的强弱、有无心率失常、血压的变化、癫痫发作等。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保证静脉有效用药,并备好下一步的急救药品和器械。
1.4.2 减少毒物吸收 (1)洗胃:所有患者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清水5~10 L彻底洗胃。(2)导泄和吸附:洗胃后均从胃管注入硫酸钠、活性炭20~50 g,以促进药物的排泄及吸附胃内残余的药物。
1.4.3 促进药物排泄 补液与利尿剂,以促进药物的排泄。以渗透性利尿剂和甘露醇的作用持久,性质稳定,无毒性反应,效果较好。
1.4.4 中枢兴奋剂的应用 若昏迷较深可用中枢兴奋剂催醒,如美解眠、利他林,肌注或静推[2]。若伴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可用咖啡因0.25 g,尼克刹米0.375 g,根据病情每1~2 h交替使用一次。
1.4.5 解毒和保肝 肝泰乐和维生素C解毒保肝作用[3]。
1.4.6 消除脑水仲 可静滴20%甘露醇、氟美松,或给氢化可的松。
1.4.7 对症处理 纠正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使用促进脑代谢的药物,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随时吸痰,防止窒息发生。预防感染;若合并癫痫发作可肌注地西泮或静推苯妥英纳 [4]。
2 结果
死亡1例,痊愈22例。
3 护理
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用心电监护仪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角膜反射,及时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本组患者有3例在意识恢复,血压回升,中毒症状改善后出现回跳现象,而重新陷入休克和昏迷,可能是由于药物排泄不全和残留药物被重新吸收的缘故。因此,在症状缓解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2~3 d。
3.2 做好生活护理 加强支持治疗,可静脉补充营养,如氨基酸,高糖等。大小便失禁者可留置导尿,保持病床的整洁、干净、舒适,并及时为患者更换衣物。昏迷、消瘦患者应定时翻身,预防褥疮。
3.3 保持留置静脉通道的通畅 精神药物中毒患者会发生谵妄、昏迷,有时惊厥、躁动,要注意保护好静脉穿刺部位,以防针管脱出,避免甘露醇、碳酸氢钠等液体外渗,造成组织坏死,并且反复静脉穿刺既耽误抢救时机,也增加患者痛苦。
3.4 安全护理 发生癫痫抽搐时,首要的是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服和领口,头偏向一侧,备好牙垫、舌钳、开口器等物品,防止舌咬伤,注意加床档,防止意外发生。对服药自杀的患者抢救清醒后,应给安全防范措施,专人陪护,加强心理疏导,确保无自杀风险。
3.5 精神患者的特殊护理 防止患者自伤或再度自杀、外出走失等行为,是其护理的重点。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病房巡视,做好床前交接班、病房安全检查,危险物品不能带入病房。患者服药应认真检查口腔,避免患者积存药物一次吞服,造成急性中毒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等。
3.6 做好心理护理 以关心、诚恳、温和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听其叙述,了解内心的痛苦,针对其遇到的困难,帮助其分析,鼓励其树立起生活的信息,珍爱自己的生命。
3.7 家庭监管 加强家属对病情变化和服药情况的监管,将药物放在安全的地方锁好,由家属每日按时按量给患者服用,不要让小孩或患者随意接触,防止意外发生。
4 体会
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吞服大量精神药物,抑郁症患者,受抑郁情绪影响企图自杀,心里社会因素压力过大想一死了之,加之药品管理不规范导致误服或者过量服用该类药物[5]。在患者服药前就向患者及时交待清楚服药注意事项。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量服药,及时就医。精神药物中毒患者病情变化较快,部分患者经抢救后,可能再次出现意识障碍,要注意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1.
[2] 郭莲舫,刘福根.利他林在精神药物过量中毒抢救中的应用.上海精神病学,1994,2:35.
[3]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4] 徐文娟,杨忠,叶芳.大量镇静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抢救成功的体会.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10:604.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与感召下,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被重视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尤其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导下,学校体育在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以及目标上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对于完善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及应用价值。
二、 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征
1.隐性课程的概念
隐性课程的概念是由美国教育理论学家杰克逊,于1968年在《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源自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意指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环境影响而学习到的计划外的知识,包括价值观念、规范意识以及学习态度等。我国在1998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对隐性课程的概念解释为: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2.隐性课程的基本特征
(1)从存在形式来讲,隐性课程集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于一体;
(2)从影响角度来讲,隐性课程具有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两重性;
(3)从内容构成来讲,隐性课程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有机融合;
(4)从作用机理来讲,隐性课程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5)从行为目标来讲,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
3.隐性课程开发的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得以日益凸显,而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全面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开始全面推广与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念所彰显的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目标,仅靠单一的显性课程是无法完成的,由此引发了对隐性课程开发与运用的思考与研究。隐性课程包含着构成非教学主体内容的各种相关要素,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意识、动机以及态度等心理活动的规范与导向,是人的文化底蕴、道德修养、精神境界、意识品质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隐性课程的开发,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与引导下,以培养全面型人才的目标为依据而开展的,是实现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发隐性课程的必要性
1.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与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是对社会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提取、整合与优化,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化功能的社会文化活动,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功能与文化精髓伴随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进程,而得到有机的传承。学校体育的文化功能是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重要内驱,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必需的原动力。而隐性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的实质决定了对于学生体育文化修养、学校体育环境的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基于内在的影响与熏陶基础上的“唤醒效应”与教育功能,能够有效地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2.为实现学生健康自主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由于隐性课程不具备统一规范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其作用的发挥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显现出的自我意识由自觉接受与自主抵触两方面构成。自主抵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极态度的具体体现,是制约学生正确学习动机建立的主要诱因。而隐性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意识与道德等相关因素的培养与促进的功能,是有效消除学生自主抵触意识的重要手段。因而,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功能的完善,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3.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显性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而隐性课程则注重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自主意识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与引导。只有将两者有机地融合,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通过隐性课程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增强自主参与意识,是终身体育思想形成与确立的重要基础。
4.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隐性课程通过自身所蕴含的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以及体育价值观念,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以及体育理念的培养,使之形成与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体育学习的价值取向,并在其促进与引导下,激发体育学习的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5.有效地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与缺陷
由于显性课程过于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在思想、意志以及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效能则存有一定的偏失。而隐性课程能够从各种角度、不同途径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引导,使得在显性课程中无法实施的内容,得到有机的补充,进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功能趋于完整性、一统性和实效性。
四、 隐性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途径
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构建积极健康的体育环境
体育隐性课程重视体育环境潜在作用,强调对学生生理潜力与心理潜力的开发,进而在体育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下,实现自我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其认知水平,而且,还能够为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地资源。
2.加强学校体育教学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作为内容主体的显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决定着对隐性课程的开发,这是因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两者间所具有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就存在形式而言,隐性课程依附于显性课程,并通过显性课程的开展来发挥其影响与熏陶的作用。因而,实现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势必会对隐性课程的进一步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由于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所显现出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征,也决定了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对于隐性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机顺延,是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对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巩固性练习,还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求,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这对于维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参与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形成情感与兴趣的互动。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这对于学生实现自我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体育运动所具有的重要内涵,提高其认知水平,进而促进其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与确立。因此,应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与管理,使之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机的呼应,进而构建起具有同步发展功能、相互促进作用的课堂与课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强化体育教师队伍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具有优秀品德与高度责任感的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品德以及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缺乏必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行为,势必会对学生学习动机、价值取向以及学习热情形成严重的误导与制约。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道德规范体系,才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与引导。同时,由于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隐性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素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感召下,本着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康发展的目的,加强对体育师资的建设,是实现隐性课程有效开发,育人效应切实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姚蕾.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毛振明,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摘要:本文从体育场地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剖析了我国原有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展示了未来场地管理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只有改变观念、重新调整投资结构,运用经济管理原则加强对场地的管理和使用,积极满足社会需求,依托自身优势,扩大合法的经营管理范围,才能使体育场地管理得到良性发展。
1、体育场地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如何,与体育场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直接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影响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对体育场地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场地是对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体育场地管理部门要搞好场地管理工作,以场养场、以场建场,提高体育场所的使用效益,保护体育场地不被非法侵占;其次体育场地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在体育事业兴旺发展,国民身体素质提高过程中,体育场地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长期以来,也曾有人对体育场地的管理存在着片面的观点。
—有的业务领导忽视了场地与成绩的关系,片面地抓体育成绩,忽视了场地的管理,使体育事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客观环境。
—长期以来,体育管理工作也曾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体育是社会福利事业,不算经济帐。没有在少投人多收益上做文章,没有充分发挥出体育场地应有的功能。
—长期以来,体育场地只供运动训练或比赛之用,而没有考虑为国民素质提高提供必要的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体育场地管理也由供给型转向经营型,一批懂管理,热爱体育事业的新型管理人才正在逐步成长。他们在保证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同时,努力挖掘潜力,组织场馆向社会开放。在获得广泛的社会效益下,经济效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又促进了场馆的建设和发展。目前,体育场地管理工作的地位及重要性在整个体育系统中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体育场所管理必将进人一个新的阶段。
2、体育场地管理的经营理念及发展前景
2. 1基本思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与日俱增,尽管现在的体育设施有较大的改善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学校里扩招人数的日益增多,场地与学生人数已不能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比例要求,因而体育场地的建设和管理已成为不容忽视和觅待解决的问题。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曾指出:“体育作为上层建筑大文化中的一员,在当前国家经济条件下,要投人很多钱去建场馆设施,购买体育用品,可能性不大,所以就要走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子”。因此,体育部门应依靠自身优势,拓宽筹集资金的路子,广开财源,激励社会办体育,同时要挖掘潜力,加强场地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坚定走提高经济效益之路。另外,我国的体育经费来源是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体育部门应利用体育本身的众多优势搞产业化,把国家办和社会办有机结合起来,从各种渠道挖掘资金,大大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提高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又减轻了国家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为体育社会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益生菌;人类健康;应用前景
1.益生菌的概念
益生菌是指可与宿主互利共生的微生物,由希腊语“对生命有益”而得来,是能在人体肠道定殖,并产生有益功效的微生物的总称[2]。
常见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两大类。其中乳酸菌包括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等;双歧杆菌包括短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等[1]。
2.益生菌的功能
2.1调节肠道菌落平衡
益生菌对人体肠道菌落有着调节其优势组合,增强机体防御免疫能力,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的功能。主要机制如下:
①通过产生代谢产物及其他生理化学物质,杀死病原菌或阻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益生菌在生长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和抗菌肽等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②益生菌的生长会与其他菌落产生竞争,通过竞争性抑制和粘附性生长的方式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防止病原菌的吸附和生长。
③通过生物夺氧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一些需氧类杆菌以活菌形式进入人体肠道,在生长中消耗氧气造成局部缺氧。而益生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多为厌氧型微生物,因而有利于其在肠道定殖;病原微生物多为需氧型微生物,因此生长受到抑制[3]。
2.2降低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确实对降低胆固醇有功效,但对于其原理还没有确定的解释,目前对于其降低胆固醇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一些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可产生胆碱水解酶。该酶可特异性对胆盐进行水解,并释放得到游离胆盐和氨基酸。同时由于胆固醇与游离胆盐可发生共沉淀现象,因此可将胆固醇分离出来,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②菌体本身对胆固醇有吸附作用,包括:1.细胞壁吸附;2.细胞膜吸附3.细胞质积累胆固醇4.上述方式结合[8]。
③由于醋酸盐有增加血清胆固醇作用,而丙酸盐有抑制肝脏对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的作用。一些研究表明,在体外某些益生菌可降低醋酸含量,增加丙酸含量。因而猜测若此过程在人体内也发生,则可对血液中胆固醇有适当的降低[8]。
2.3刺激机体增强免疫力
人体肠道的免疫系统十分发达,而益生菌在免疫调节的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同时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目前观点为,益生菌主要依靠增强抗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激活巨噬细胞以及增强免疫球蛋白的活性来实现免疫调节的[4]。
3.作为益生菌广泛应用的基本要求
益生菌在食品和医药方面的应用已有二十多年,在应用中人们对于益生菌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像乳酸菌这种人类掌握较透彻的菌株,应用更是更为广泛。然而人类对于益生菌的安全性研究尚且不充分,且在一些感染部位也分离出过一些益生菌,因此在使用益生菌时也要注意使用的安全性,尤其是对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要慎重使用。因此在评估益生菌安全性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侵染性
人体肠道在发育不完全、有炎症或免疫力低下时益生菌会突破肠壁进入机体,引发一系列的炎症,这种现象称为易位[3]。目前已有心内膜炎由酵母乳杆菌易位引发而产生的情况出现。而益生菌吸附于有炎症肠膜上是否会对粘膜进行降解进而引发感染,这一点有待研究。
从理论上来讲,这些能在宿主体内定殖的微生物,都可能会导致宿主被感染,因此也算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3.2致病性
用于食品和医药方面的菌株不能为治病菌株,尤其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要注意。对于婴儿来说,由于其倡导发育尚未完全,因此益生菌对婴儿的肠道影响尚未确定。
3.3耐药性
益生菌中不能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因为益生菌一旦定植人体肠道,其内部的基因可能会发生飘移,进而使肠道中其他菌落拥有抗性基因,使病原菌也携带抗性基因,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4毒性
益生菌能产生细菌素,而细菌素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因此益生菌的使用也需要慎重。
4.展望
目前,随着人们对益生菌的原来越深入的研究,益生菌的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关于益生菌的应用研究也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益生菌不仅被应用于食品行业,更被应用于人类医学以及畜牧业等领域[9]。虽然益生菌的发展时间还不到一个世纪,但其发展速度却不容忽视。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益生菌一定会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尚婧晔.肠道菌群代谢作用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
[2]张家超.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中国食品学报 ,2011.
[3]陈思.人体肠道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和安全性研究现状, 2007.
[4]李军训.益生菌的分类、生理功能与有效性评价研究进展, 2010.
[5]张利娟.益生菌的生理作用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6]高侃.益生菌调节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及作用机制,2013.
[7]杨远志.益生菌与益生元对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的调节作用,2009.
(一)小学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
小学的体育教学具有基础新,也具有普及性。学校的体育教学是为竞技体育培养重要的人才,也是社会体育与国民体育的基础。根据相关的教育政策、教学调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体育教学必须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小学生在的数量大、规模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群体,这个社会群体的规模其他社会群体无法企及,因此,小学体育教学的延展性与普及率都非常的高。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开始,其基础性有利于对学生的医生产生重要的而影响,有利于学生树立健身理念、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引导下学生形成锻炼的好习惯、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与良好的运动健身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运动水平,因此说,小学体育教学是社区教学的基础。
(二)社区体育是小学体育的延伸
社区体育对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体育没有学校体育教育那种系统性与整体性的优势,但是社区教育具有新颖性、灵活性与自主习,没有学校体育教学中那种无形的束缚与约束,主要是人们资源的参加、主动地锻炼。在社区体育中,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自主的进行选择。社区体育的另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它在时间上没有硬性的规定,可以任何一天的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进行,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自由的进行组合,其中下五六岁的小孩,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可以组合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社区体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他不像学校体育教学在固定的时间内固定的场所固定的全体学习一定的知识,社区体育包括学生、学生父母、还有其他社会成员,只要是能够参与到锻炼中的人,都可以是社区体育的重要的成员。在社区体育中,学生占有重要的位置,对社区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学生逐渐的走出学校的大门,走入社会,他们在社区体育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最终实现全面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目标。因此社区体育是小学体育的延伸。
(三)小学体育为社区体育提供支持与保障
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比较长,国家对体育教学的发展比较重视,在体育教学的器材与场地上给与极大的支持。从相关的调查研究数据上显示,体育教学人数少,场地充足,在上课的时候使用,在学生放假期间基本是闲置。但是社区体育的发展比较晚,历史比较短,,场地非常少,设施不够完善。因此,在小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综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设施与平台。在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具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强硬的师资队伍、专业的体育训练与科学的培训方法等等。社区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只能够依靠社区成员自己的摸索,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综合的、专业的训练。因此,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除了在硬件上提供支持,在软件商也可以提供帮助。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小学体育教学占整体教学的45%,,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小学体育教学的设施,有利于促进社区体育的长远发展。
(四)社区体育可以扩大小学体育的影响
小学体育具有强硬的硬件设施与雄厚的师资力量,但是他的影响范围比较小。学校体育在教学中的影响仅仅局限于教育系统的内部,不能够在大范围上进行广泛的传播,不能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以学校体育我中心的体育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育环境封闭,不不与外界进行联系。学校体育与社会上的体育活动各自为政,体育教师与外界的联系比较少。因此,小学体育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就比较小。社区体育的对象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利于体育的传播,小学体育在社区体育这个平台上,能够将自己的体育文化向外传播,扩到体育教学的影响力。
二、社区体育与小学体育合作发展的前景探析
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相互融合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实际上,社区体育与小学体育融合的道路并不好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首先,相关的部门在两者相互融合的道路上没有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两者在缺乏相关的工作意识。其次,学校教育自身带有的封闭性的特点,使得他们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外界联系,不能发挥自身体育教学优势带来的促进作用。从整体来看,学校体育是点,社区体育是片,全面体育是面,以点带片,以片带面,学校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中心。因此,政府部门要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进行相关的调控,学校的体育设施在学生上课期间归学校使用,在空闲时间归社区使用,促进一系列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社区体育的良好发展。
三、社区体育活动缺乏与小学体育的合作
在社区体育的开展中,缺乏主动地与小学体育的合作。这种现象出现主要原因就是社区体育组织与学校部门缺乏联系。社区体育在自身的开展过程中,经费缺乏,大部分的经费都是居民自己组织的,缺乏专门的体育机构,只是一些体育爱好者自发形成的组织,自己出钱、自己娱乐,政府体育教学没有发挥出自身的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社区体育必须与学校体育积极的产生联系,促进社区体育长期的、稳定的、良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全面健身理念深入发展的今天,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需要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二者要主动的向对方靠近,促进二者综合的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肌松药;顺阿曲库铵;哌库溴铵;维库溴铵;中性粒细胞;CD11b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b)-025-03
Effects of three muscle relaxants on the CD11b expression of human neutrophil in venous blood in vitro
LIU Zunyuan1, ZHANG Yan2, XUE Feng3
(1.Department of Anaesthesiology,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261041, China; 2.Department of Anaesthesi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eifang City, Weifang 261041, China; 3.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eifang City, Weifang 261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ree muscle relaxants on the CD11b expression of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 of healthy human in vitro. Methods: Peripheral venous whol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0 middle-aged healthy donors. Each blood sample was divided into 14 groups: blank group; static groups, which included six groups only add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uscle relaxants [Cisatracurium(0.5/0.1 μg/ml), Pipecuronium (0.5/0.1 μg/ml), vecuronium(0.5/0.1 μg/ml)]; LPS group; stimulated groups,which included six groups add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uscle relaxants and LPS [three muscle relaxants with tw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bove (0.5/0.1 μg/ml) added with LPS]. 12 treated group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uscle relaxants were incubated for 1.5 h at 37℃ in the dark, while the blank group and LPS with normal saline(NS) instead. Then, LPS group and stimulated groups were added LPS, the concentration of LPS reached 1 μg/ml, other groups were incubated for 2 h at 37℃ in the dark. Finally, CD11b expression of all groups was determined using flow cytometr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blank group, low concentration of Pipecuronium and Vecuronium groups all could suppress the CD11b expression of PMN in static state. Two concentration of Cisatracurium had no effect on the CD11b expression of PMN in static state. Three muscle relaxants had no effect on the CD11b expression of LPS-activated venous blood in vitro. Conclus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Vecuronium and Pipecuronium that approximates clinical maintenance dose has effect of inhibiting the CD11b expression of LPS-activated venous blood in vitro.
[Key words] Muscle relaxants; Cisatracurium; Pipecuronium; Vecuronium; CD11b
围术期机体在创伤刺激下可引起免疫功能的变化,中性粒细胞(PMN)是机体免疫反应的第一道防线,CD11b在PMN表面的大量表达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有关对CD11b表达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关于肌松药的免疫学方面研究报道甚少,本文通过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三种中长效肌松药对成人离体静脉血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的影响,进而为肌松药的免疫学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批号:10030713,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哌库溴铵(批号:A78048A,匈牙利吉利大药厂,匈牙利),维库溴铵(批号:100302.1,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脂多糖(LPS,批号:029k4023,Sigma公司,美国),FITC标记Mouse Anti-Human CD11b 抗体(批号:4AH110912F,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温箱(上海医用恒温设备厂),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Becton Dicknson公司,美国),可调定量加液器(上海求精玻璃仪器厂),XW-80A涡旋混合器(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LD5-2A型低速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一次性使用负压采血器(山东永康公司)。
1.2 受试对象
年龄20~40岁,体重55~75 kg,ASA Ⅰ级、无吸烟史、无感染及免疫系统疾病、近期(1周内)未服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男性和女性各5例。
1.3 实验分组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实验分为14组,空白组[K];静息无刺激下药物各组[J]{顺阿曲库铵1,2浓度组;哌库溴铵1,2浓度组;维库溴铵1,2浓度组};脂多糖(LPS)组[L];刺激下药物各组[C]{三种1,2浓度肌松药分别添加脂多糖组}。
1.4 实验步骤与检测
取上述抗凝全血,每份血样均同时分配于上述各处理组,各组每例加入100 μl全血;而后,空白组[K]及LPS组[L]添加生理盐水100 μl对照,其余各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药物100 μl达到对应终浓度;把上述各组样品放入37℃恒温箱避光孵育1.5 h。[L]和[C]下各组加入终浓度为1 μg/ml的脂多糖100 μl,[K]和[J]下各组添加生理盐水100 μl对照;各样品继续入37℃恒温箱避光孵育2 h;随后,取上述样品加入10 μl FITC标记 CD11b 抗体,室温避光孵育20 min,加入2 ml红细胞裂解液(BD公司,美国)混匀后避光放置10 min,样品离心5 min弃上清,沉淀用PBS洗2次,0.5 ml PBS重悬细胞后,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1-2]。用PMN上CD11b平均荧光强度来表示CD11b的表达水平,用CELLQuest 软件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秩和检验,Friedman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静息组(前7组)与激活组(后7组)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组与激活组二者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显示:哌库溴铵低浓度组和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哌库溴铵高浓度组与维库溴铵低浓度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哌库溴铵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库溴铵低浓度组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维库溴铵低浓度组与顺阿曲库铵低浓度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表明,与空白组比较,低浓度维库溴铵和低浓度哌库溴铵均可下调静息状态CD11b的表达。哌库溴铵高低浓度间表达有差别,但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顺阿曲库铵低浓度组与维库溴铵低浓度组有差别,但顺阿曲库铵两浓度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三种肌松药对LPS激活状态下的PMN表面CD11b表达均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CD11b/CD18是白细胞整合素亚家族中的一员,CD11b/CD18是α,β异二聚体, 以非共价键连接,CD11a、b、c均共用CD18这条β链,而CD11b/CD18是中性粒细胞最主要的整合素局限在白细胞上表达,主要分布于PMN、单核-吞噬细胞和某些淋巴细胞表面,可参与补体结合和吞噬调理,并在PMN和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参与免疫炎症反应[3]。有报道,CD11b表达上调还可抑制PMN凋亡[4]。本实验研究证实CD11b主要表达于PMN表面,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表面仅有少量表达,进一步表明CD11b与中性粒细胞联系密切。
本实验采用文献报道的微量全血流式细胞技术测定PMN表面 CD11b 的表达,尽可能接近生理全血环境[1-2],实验设定的三种肌松药物的两浓度也基本接近麻醉诱导和维持浓度[5]。本实验研究发现低浓度哌库溴铵和维库溴铵在静息状态下可抑制CD11b表达,但对LPS激活状态下的CD11b表达无影响,可能与实验中LPS激活作用过强、时间过长有关。同时发现静息无LPS刺激状态下包括空白组在内各组整体均数普遍较文献报道有所抬高,可能是实验进程中采用振荡器摇匀机械刺激所致,这与文献报道机械刺激可加速CD11b表达一致[6]。本研究进一步表明:对CD11b表达的抑制与PMN 所处的状态、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时机有关[1-2],但药物与抑制效应间无剂量相关性,即增加药量抑制效应不会相应增强[7]。本实验研究的三种肌松药是当今临床应用最为普遍的三种中长效非去极化肌松药,本次小样本资料研究结果发现前两种甾体类肌松药可抑制静息状态的PMN表面CD11b的表达,这是否与肌松药过敏反应有关,文献多数报道维库溴铵、哌库溴铵、顺阿曲库铵组胺释放作用很少[8-9]。也有报道高浓度的顺阿曲库铵皮内实验可引起风团反应和轻中度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10]。近来研究发现肌松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与CD63、CCR3、CD11b的表达呈现相关性[11-12]。CD63不仅表达于嗜碱粒细胞,还表达于PMN表面并参与PMN活化和内皮黏附功能。肌松药导致的过敏反应推测可能与围术期创伤激活炎症反应导致外周血中细胞因子释放增加[13-14],进而影响CD11b、CD63的表达和激活有关,但在肌松药未导致过敏现象时CD11b和CD63的表达有何种相关尚不清楚,可能有多种中间机制调节其免疫稳定性。另外,本研究哌库溴铵和维库溴铵均属于甾体类肌松药,顺阿曲库铵为卞异喹啉类,这是否与两类药物的分子结构基团和化学特性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综上所述,接近临床肌松维持浓度的维库溴铵和哌库溴铵可下调静息状态离体人静脉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顺阿曲库铵对离体人静脉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无影响。三种肌松药对LPS强刺激下的离体静脉全血中的CD11b表达均无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新友,屠伟峰,郄文斌,等.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健康成人静脉血中性粒细胞CD1lb表达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9):785-789.
[2]Inada T, Taniuchi S, Shingu K, et al. Propofol depressed neutrophil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more than midazolam, whereas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was minima1ly affected by both anesthetics in rats with abdominal sepsis [J]. Anesth Ana1g,2001,92(2):437-441.
[3]龚非力.医学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0-114.
[4]Simon HU. Neutrophil apoptosis pathways and their modifications in inflammation [J]. Immunol Rev,2003,193(1):101-110.
[5]Miller R.D.米勒麻醉学[M].曾因明,邓小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494-558.
[6]程卫平,张海涛,吴安石.一氧化氮对人离体中性粒细胞C11b表达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10):601-603.
[7]Szekely A, Heindl B, Zahler S, et al. Nonuniform behavior of intravenous anesthetics on postischemic adhesion of neutrophils in the guinea pig heart [J]. Anesthesia & Analgesia,2000,90(6):1293-1300.
[8]Naguib M, Samarkandi AH, Bakhamees HS, et al. Histamine-release haemodynamic changes produced by rocuronium, vecuronium, mivacurium, atracurium and tubocurarine [J]. Br J Anaesth,1995,75(5):588-592.
[9]刘威,闻大翔,杭燕南,等.四种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组胺释放作用的研究[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3,23(5):445-448.
[10]Levy JH, Gottge M, Szlam F, et al. Weal and flare responses to intradermal rocuronium and cisatracurium in humans[J]. Br J Anaesth,2000,85(6):844-849.
[11]Monneret G, Benoit Y, Debard AL, et al. Monitoring of basophil activation using CD63 and CCR3 in allergy to muscle relaxant drugs [J]. Clinical Immunology, 2002,102(2):192-199.
[12]Kinhult J, Egesten A, Uddman R, et al. PACAP enhances the expression of CD11b, CD66b and CD63 in human neutrophils [J]. Peptides,2002,23(10):1735-1739.
[13]Pillay J, Hietbrink F, Koenderman L, et al.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uced by trauma is reflected by multiple phenotypes of blood neutrophils [J]. Injury,2007,38(12):1365-1372.
关键词:对标管理;水电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一、对标管理对水电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水电企业的绩效
有效的对标管理能够让世界上发展好的企业被辨识出来,水电企业通过向这些类似的大企业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改善自身内部存在的一些不足,学企业的先进实践经验,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独特的特点做出相适应的发展计划,提高本企业的绩效。
2.有利于提升水电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水电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具备了可比较的数据,才能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非常清楚的了解,而对标管理能够有效地得到这一个可以用来比较的参照值,通过进行比较,企业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身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并分析产生这个差距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来改善自己的管理策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1]。
3.有利于增强水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效的对标管理可以将水电企业的一些指标与先进企业进行对比,并且将这些数据分成经营业绩、生产以及经济运行等几个方面,可以分别就这几个方面与先进企业进行对比,发现本企业的优势和不足,并加以改善,形成本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二、水电企业实施对标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水电企业开展对标管理的工作程序
在水电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试试对标管理,以下五个方面是必须要进行的工作。
(1)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其要建立的对标指标体系也有所不同。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其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产技术管理、安全以及运营管理。对于指标体系的描述,需要从指标结构与指标统计两个方面进行,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将对标管理的一些阶段成果清楚地反映出来,还能够将对标管理实施的过程反映出来[2]。通过建立起的指标体系,各个部门通过分析能够清楚了解自身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来对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管理标准进行调整,再次明确对标管理的内容和方面,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
(2)选择标杆值和对比参考值。建立好指标体系之后,就必须要选择有效的标杆值和对比参考值。对于水电企业来说,其有效的标杆值与对比参考值最好的选取来源就是近几年的历史最好值以及平均值等等实际数据,为对标管理设定标杆值。为了保证对标管理的有效性,需要从国内或者是企业内部来选择和确定指标标杆值和对比参考值。企业内部各部门根据已经确定的标杆值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展开相应的对标管理工作。
(3)指标分析。标杆值和对比参考值确定之后,需要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分析。各部门通过分析生产技术、安全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指标,能够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制定整改措施。分析出自己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之后,要找出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市场环境所造成的,还是自身管理问题,根据这些原因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到实处。
(5)持续改进。通过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总结对标管理的经验,根据在实际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对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调整,或者是改变对比参考值与标杆值,使得对标管理工作的实施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完善。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持续改进,才能实现对标管理的最终目的。
2.开展对标工作的组织管理
(1)建立健全对标工作的组织机构。要有效实施对标管理,首先必须要有组织机构的支撑。要设定专门的负责人来负责生产运营管理方面的对标管理工作,并且还要成立对标管理工作小组,使其对对标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面负责。各部门也应该响应企业的号召,分别成立本部门的工作小组,使得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开展对标管理工作。
(2)完善对标制度。完善对标制度对开展对标管理工作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电企业需要制定具体的制度来作为对标管理的支撑,包括指标体系建立制定、对标工作实施办法以及对标管理规定等等,使得对标管理工作的展开能够有章可循,促进对标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在制度上支撑对标管理工作的开展[3]。
(3)加强监督管理。除了健全对标管理组织与完善对标管理制度之外,加强监督管理也是确保对标管理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各部门要成立对标工作小组,最好有技术人员参加,负责每一项指标的管理与技术方面的分析工作,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与监督对标工作的开展。为了能够加强对标工作的监督管理,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对指标进行排序,并定期对对标工作进行考核,使得各部门能够根据考核结果来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确保对标管理工作能够不断改进。
(4)强化对标的过程管理和闭环管理。为了能够在根本上提高水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得生产运营的各项指标能够有显著的提升,就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对标工作落实到实处,还需要由审计部门来审核对标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使得各部门能够根据审核结果来针对一些关键项目制定详细的对标管理工作计划。各部门需要将对标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分解,将对标管理改进措施落实到个人,并设专人负责对标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控制,使得对标管理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管理,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标管理是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种产物,也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对标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方法不同,它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实施对标管理,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善于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并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战略。因此,有效的对标管理,对推动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郝烨,,夏文俊.开展对标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05):85-86.
[2]潘忠.通过对标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12):278-279.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