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挂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利用寒假与暑假进行旅行社挂职锻炼工作,不仅能完善强化基本业务技能,而且能参与到行业发展最前沿领域,捕捉行业动态。在返回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后,教师便能能够根据旅游行业实际工作内容、行业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仅如此,挂职教师还可以带领在挂职工作中积累的行业专家人脉,共同参与建设到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而建立实习生、毕业生的顶岗实习与就业渠道,形成成熟、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旅行社业务能力与工作技能的提高
进行外发或出境组团计调岗位挂职锻炼时,挂职教师经过参与一段时间的旅游咨询与营销工作,能够通过有效的咨询,及时准确地把握各旅游线路的卖点、接待标准的亮点,并且能够根据各类旅游者不同的职业阶层、学历背景、经济实力等进行符合其接受能力的介绍与宣传,使教师的基本业务知识得到了夯实。
二、职场适应性的提升
由于学校的行政架构、晋升等体制有别于社会其他企业,竞争较小,人际关系氛围简单,所以不少教师在从教多年后有“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的感慨。因此在旅行社的挂职锻炼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自身的职场适应能力进行提升。第一,工作中与上级的沟通汇报。在与上级沟通时,要选择准确的沟通方式在短时间内让上级对旅游线路有全面的认知,并准确领会该旅游线路的核心特点。除此之外,还要从上级的角度与视野来对所设计旅游线路的经济收益、品牌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指标进行评价与把握。第二,工作中与导游的沟通对接。在进行旅游团队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与导游对接、安排线路的各项接待细节,做到“计调所理解的团队重要性与细节可以让导游也深有体会,并且做得更好。”第三,同事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旅行社同部门员工的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在业绩上你争我赶,但是在工作中有时也需要相互帮助。教师在旅行社同事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中,要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积极健康、氛围和谐的同事关系。第四,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理解配合。财务部门是旅行社中工作最为细致、程序规章最为严谨以及业务量较大的部门。因此其他部门在走账、报账、汇款以及开具发票时,要充分理解财务的工作,积极配合,履行相应规章制度,及时、按时进行报账汇款,保证旅行社日常运营顺畅。
三、多平台个人价值的实现与高知学历优势的发挥
与旅行社从业人员相比,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与扎实的外语基础,在长期教学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了办公自动化技能,具有出色的沟通表达能力。这些优势与能力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旅行社行业中,并不是每位员工都具备的。而随着国际旅行社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储备高知高学历的人才也成为了旅行社向高层次发展的途径之一。
四、对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建设的帮助
挂职教师在经历每个旅游业务高峰期的工作以后,都应该对该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并将工作心得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尝试将工作中积累的行业最常见、最典型的案例、环节设计融入在教学中,将行业实际与理论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体会理论知识的价值与实用意义。
一、工作情况
(一)加强业务学习,迅速实现角色转换。一个合格的挂职锻炼干部,必须注重学习,尤其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因此,无论工作多忙多累,我都比较注重学习,做到自加压力,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并根据工作需要,坚持学习相关交通业务知识。同时办公室领导给了我许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他们安排我参加了各种会议,接触到了省交通厅的领导,接触了市直交通单位的领导,接触了市直有关部门相关科室领导,这些接触对于开拓我的视野、增长知识面、结识新的领导和朋友起了极好的作用。学习不仅增强了理论素质,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党性修养,使自己在第一时间实现了角色转换。
(二)深入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分析实际问题、处理矛盾和破解工作难题的能力。一是完成了局机关房产情况调查、交通大院户口清理、交通大院停放车辆摸底、机关房屋产权证办理、编写《办公室业务工作手册》、__年交通系统办公室工作考核等工作,特别是全省交管站改革情况调查工作受到省厅肯定。二是搞好配合工作,积极参与、按时完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市交通局机关及市直交通单位卫生单位创建、__年度《中交报》、《湖交报》征订发行等工作分配的任务。三是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对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如筹备大型工作会议,整理领导讲话录音稿,起草文件和通知,撰写简报及会议纪要等材料,都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
(三)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一年来,我严格遵守挂职锻炼单位的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有事请假,尊敬领导、团结同志,注重搞好同各科室同事们的关系,没有做违纪违规的事情,没有向挂职单位提条件,严格遵守了挂职锻炼干部行为规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挂职锻炼干部的优良素质和良好形象。
二、 工作体会
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使我加深了对交通工作重要性和办公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搞好办公室工作,促进单位整体工作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启示。我深深体会到,办公室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和统揽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紧扣中心围绕大局,不断创新思维,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提高效能,才能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才能展示出自身的作用和旺盛的活力,办公室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必须提高工作效率。办公室是局机关工作的综合部和联络部,办公室开展的信息调研,督促检查,文秘政务,后勤保障等工作都属于服务工作。关键就是要注重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能。就是要严要求,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因此,在参谋决策上,要统筹兼顾,提早谋划,想领导之未想,谋领导之未谋,及时准确的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信息,为局领导决策搞好超前谋划,在文字材料上简洁明了,抓主抓重,提倡“短、平、快”,杜绝“假、大、空”,在督查落实上,突出重点,找准薄环节,果断迅速,讲求实效。在综合协调上,立足大局,兼顾各方,多商量,重推理,既努力体现上级要求,又要兼顾各方利益,在后勤保障上,要未雨绸缪,后勤先行,确保工作正常高效运转。
(二)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办公室是“窗口”部门,办公室的作风关系到局机关的形象。好的作风,就是一个巨大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必须坚持不断改进办公室的工作作风,强化勤政为民的意识,以良好的作风展示办公室的精神风貌,不论是办事,办公,办文,还是开展调查研究,督促检查,都要从实际出发,防止搞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要坚决克服会议多,文件多,事务性应酬多的“三多”问题,切实做好协调安排,把好关口,保证领导集中精力谋大局,抓大事。要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切实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始终心系群众,心系基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以良好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必须强化管理。办公室犹如一部机器,文稿起草、文件核校、公文处理、会议安排、机要交通、安全保卫、后勤接待等各项工作,都是这部机器上的零部件。要使办公室工作的这部机器上的所有零部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保证整个机器的最佳运转,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手段,进行规范化运作,要严格制度约束,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做到人人责任分明,处处有章可循,事事一办到底。要理顺工作关系,合理、科学地确定内部工作分工和任务衔接,缩短办事流程,简化中间环节,加快工作节奏。每一项工作都要从全局出发,确保办公室日常运转的灵敏、高效和有序。
三、存在不足
挂职锻炼的一年,我在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上提高较大,但是和领导、同志们对我们挂职干部的要求与期望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多,实践少。虽说原来在县市工作时也接触了一些交通方面的业务知识,但都不精通。因此在市交通局挂职锻炼的工作期间,我有意识的、积极主动地向周围同志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端正、丰富了对交通工作的认识,各项能力提高较快,但是做的工作还不够多,特别是能将自己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去,打开工作新局面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
(二)思考多,总结少。姚局长叮嘱我,在工作中,既要勤于思考,更要善于总结,同时要到其他科室学习基建投资政策、
财务管理制度、运输行业管理等交通业务知识,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进步成长更快。遗憾的是,虽然我在工作中基本做到了在实践中勤于思考,但是对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并没做到及时总结,腿勤脑勤手不勤,而且也不够深刻和全面。
加强学习是解放思想的前提,也是推进改革创新的前提。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与推进改革创新结合起来,重要的结合点就是要加强学习。各级审计机关和干部要把加强学习摆在首位,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及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依法审计的能力,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不断推进我区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学习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审计部门要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必须以科学、规范的制度作保证。通过创新学习机制,把学习的收获和成果转化为创新审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加强教育引导,创新学习培训机制。各级审计机关要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提倡多方式、多渠道学习,促进审计实践和学习培训紧密结合,努力培养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问题的高手和计算机应用的强手,提高审计干部依法审计的实践能力。坚持党组中心组、党支部和单位学习制度,把党内学习与机关学习融为一体。创新在职自学机制。运用网络、电化教育学习,推动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使学习、工作、生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创新学习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审计系统内部和外部资源,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干部学习培训新机制,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派下去炼”的方法,提高学习培训的质量。“走出去学”,就是积极探索到名牌大学办班、到外省培训基地培训、到上级审计机关挂职或跟班学习培训。“请进来教”就是开办审计专业和财务专业函授本科学历班,请名牌大学的专家教授授课,让非审计、财经类审计干部通过函授学习,取得审计相关专业学历,成长为审计业务骨干。同时,有针对性组织好各类专业学习培训,重点加强财政、投资、效益、经济责任和计算机审计的学习培训,提高审计干部的业务素质。“派下去炼”就是选派一些优秀审计干部到县、乡(镇)、村挂职培训,参加实践锻炼,不断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落实机制。各级审计机关要切实加强对学习工作的领导,振奋精神,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一要强化责任抓落实。实行厅领导、市(县)局领导、处室领导、审计组长抓落实的责任制,把学习任务落实到组、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工作机制。二要突出重点抓落实。每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确定学习的重点,并把学习重点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单位和部门,落实到责任人。三要定期督查抓落实。要建立领导牵头、逐项分解、定期汇报、督促检查、经费保障、公开通报等一整套制度,加大督查工作力度,推进各项学习任务的落实。四要严格奖惩抓落实。要严格实行总结考评、重大责任追究和表彰激励等制度,使目标、权利、责任相统一,以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和“五型”审计机关、“四好”审计干部评选活动为契机,激发审计干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
教学内容主要从内容设计思路、组织方式与目的等方面介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内容基本都是以会计基础模拟实训为主,而财务会计的有关实训相对较为匮乏,有的设置了财务会计实训,但内容基本与会计基础模拟实训内容相差不大,只是其经济业务相对复杂些《。财务会计实务实训》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进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自主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在进行实训时,引入企业实际案例,根据实际账务的具体情况,以作业流程为导向,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会计岗位的设置以及会计核算的要求,突出会计核算实际业务操作。由于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包括出纳、核算、审计等,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的设置模式,团队之间相互合作和监督。因此,财务会计教学在组织上需要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出纳、制单、审核等多个岗位,组成实训小组,轮流担任,满足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财务会计实训的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综合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独立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财务报表,提高其动手能力。
2《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实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实训项目设计有待完善实训设计的主要问题是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没有落实到实处,教学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设置一些财务会计实训,比如每学期安排10-20学时的实训课程,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财务会计实训贯彻落实,导致会计实训形同虚设。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单位没有对实训的具体内容、实训方式以及实训标准制定详细的准则和规划。解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实训的具体教学内容、要求以及目标,制定一套有机嵌入《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系列“企业典型经济业务核算单项仿真实训”项目(。2)对会计实训课程科学合理安排,采取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深入的模式,提高会计实训的覆盖面积以及其仿真性,利用先进的手段严格要求,设计好每一个实训项目的具体环节。(3)任职教师需要根据会计实训的要求和标准,开展单项仿真实训,在进行嵌入式企业典型经济业务单项仿真实训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
2.2师资队伍实务能力有待加强目前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任职教师基本都是专业的会计教师,实训教师都具备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却相对缺乏实训经验,实务知识比较欠缺,对企业实际的业务操作程序不熟悉。针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学校需要加强对会计教师的实训培训,鼓励会计教师利用放假时间去相关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定岗培训,熟悉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的背景,增强教师自身实际业务能力,实现会计专业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从而保障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际会计业务操作能力的提高。
2.3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有待建设许多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课程的实训场地仅限于实训室,并且只有在进行建账实训时采取相关企业参观。在参观过程中,由于耗费经济成本较高,所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高职院校可以尝试成立一个记账公司,主要进行会计咨询、记账、报账等业务活动。在进行财务会计实训时,教师可以领导学生参与企业记账业务,以“做”代“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接触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可以尝试建立现代物流学院,成立物流企业,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会计实务实训》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参与物流企业的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总结语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会计教学; 职业能力
我国会计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几乎每个综合性大学都设有会计学等相关专业,但是,面对新的经济形式,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许多新建的地方高校的会计教育,与企业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地方高校必须深化会计教学改革,在保持会计教育“量”的增长的同时,更要加速会计教育“质”的飞跃,科学认识当前会计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调查样本的选取
为更好地研究地方高校中会计教学管理问题,笔者进行了“地方高校会计教学质量管理问题调查”,选取了山东省孚日家纺集团等50家企事业单位、滨州学院等7所新建地方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包括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学)152名毕业学生、地方高校的30名会计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32份,收回有效答卷205份,在统计出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地方高校会计教学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企事业单位对会计学专业学生能力要求
1.调查结果(见表1)
2.对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56%的企事业单位中愿意或视学生情况接受会计应届毕业生,但大多要求学生能在3个月之内适应会计工作,44%的用人单位希望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是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成本计算等基本技能;认为地方高校会计毕业生在适应社会能力方面欠缺,表现为心态不正,不会为人处事,此外,会计专业技术能力不强,但有接受事物快、素质较高等优点;认为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并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社会对会计人员能力的需求情况,说明了地方高校会计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问题。
(二)地方高校会计教师对会计教学问题意见调查
1.调查结果(见表2)
2.对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地方高校一线会计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出,认为我国当前地方高校会计教育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仅为3.3%,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地方高校会计教育有些地方不适应社会需要,主要原因是有些地方高校会计教育目标不切实际、教学技术方法落后、教材设置不切合实际,此外地方高校扩招所造成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对会计教育产生了影响,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适应社会和会计实务操作方面能力欠缺,认为应该加强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的培养。而要实现此目标,则需要在明确会计学习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教材结构等方面努力。
(三)地方高校会计毕业生对会计教学问题意见调查
1.调查结果(见表3)
2.对调查结果分析
绝大多数毕业生对会计理论教学效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但对会计实践能力培养不满意;由于会计专业很多毕业生在老师指导下参加自学考试、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考试,因此对自学能力方面有自信,而对适应社会能力培养方面则满意度较低;对学校会计教学环境,毕业生不满意的依次是会计专业教学技术与方法、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素质、教材情况、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这说明会计教学技术与方法的更新迫在眉睫。另外,会计师资队伍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会计教材也要因时而变。可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得毕业生较多的反思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是否有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学校会计教学的欠缺,这对地方高校的会计教学改革是一种借鉴。
(四)地方高校会计毕业生认为影响会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调查结果(见表4)
2.对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会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较多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与学习成绩关系不大,同学没有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和“会计教育目标不切实际”是两个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就业形势的严峻和一些不公平现象,使学生曾经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此外,会计教育目标“培养高层次的高级会计人才”与就业现实差距过大,也对会计专业学生产生了较大冲击;处于就业压力和工作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希望会计专业教学技术与方法更有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更切合实际,也希望会计专业教师素质能更高。当然,学生也承认地方高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习有影响。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的总结,可以对我国地方高校会计教学管理的现状有所认识。据此,笔者对我国地方高校今后会计教学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一)重新定位会计教育目标
当前多数地方高校仍然将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高层次的高级会计人才”,这对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评价有所误导,使得学生认为自己受过会计教育就是高级会计人才了,心态浮躁、眼高手低,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实际上,在我国会计只是一种在社会经济中起重要作用的职业而已,地方高校应将会计教育目标重新定位,即培养具有财会理论知识与素养,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从一入学开始,就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会计只是一种职业,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今后谋生的手段,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其积极性。所以,地方高校会计教育应走职业化教育的道路,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并教育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改革会计教学内容
1.优化课程设置和课时分布
会计职业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即必须改革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课时分布。加大会计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的课时数,尤其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可在完成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8-16周的实践课时,通过会计实务的模拟训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提高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增加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数目,会计法规、会计理论、财务理论等专业理论课程可作为专业选修课,由学生选择学习。
2.按企业实际情况修订教材
当前地方高校会计教学所用专业课教材与企业实际有较大区别,导致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之后,却不能进行基本的会计实务操作。因此,高校应派遣会计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并聘请企业会计人员与高校教师合作,结合企业实际,对当前会计专业所用教材尤其是专业技能课程教材《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纳税会计》、《成本会计》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写。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可按企业一般业务所涉及的过程,从企业资金的筹集开始,到购入生产资料和各类长期资产、使用各种物资、资源在使用中的耗费、产品形成与销售、收入实现和款项收回、利润形成与分配等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在具体内容编写上,应以一个经济业务相对完整的企业的实际业务为例,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会计核算,并在核算中贯穿会计理论和方法,突出会计工作技能。
(三)进行会计教学技术与方法的创新
1.课堂理论教学时引入案例教学法
会计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仅靠注入式的教师课堂面授法不能培养出技能熟练的会计人才,因此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尤其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税会计等课程,教师应到会计实践中去调查研究、搜集案例素材,并需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将两者结合起来,掌握第一手资料,组织高水准的案例,应用于课堂理论教学,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入会计工作“现场”,充当一个“角色”,通过“实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到会计实务操作技能。
2.大量采用会计模拟训练教学
当前地方高校一般仅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采用模拟手工记账和上级实习。这种教学方法重理论掌握而轻技能实践,培养出的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差。因此,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操作,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筹划建立自己的“虚拟企业”,在完成《会计基础》理论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账户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技能的模拟训练;《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在完成理论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出纳核算、往来账款核算、财务物资核算、资金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的模拟训练;《成本会计》课程应进行各种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模拟训练;《纳税会计》课程应进行纳税申报、出口退税等业务的模拟训练。此外,在大学会计教育最后一年,还应对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即设置出纳、会计核算、税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岗位,按照各个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会计岗位奠定基础。
(四)提高会计教师素质
会计教师是会计知识的传授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教育质量。地方高校会计教师同名校名师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理论深度不够、教学经验不多、会计实践能力不强等方面。因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会计教师素质:第一,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增强知识积累,提高理论水平;第二,积极开展教学比赛与交流,有条件的可组织教师去名校听会计名师授课,学习名校名师的授课技术与方法;第三,鼓励会计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岗位挂职锻炼,高校会计教师除具有教师证外,还应考取会计师、税务师、审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并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熟悉会计岗位,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传授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戴尔蒙德.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研究与实务[J].会计研究,2005(12):26-30.
[2] 张凤英,等.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9):103-105.
关键词:财务报告解读与分析,开发目标,开发策略
一、高职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1、承载性。从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看,高职课程开发既是“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的承载平台,又是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的展示平台。
2、识别性。高职教育既有普通教育的一般性,也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突出市场就业与职业的应用性。由此而指导下的课程开发,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与普通高教课程开发无论在操作程序上与产生的成果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3、创新性。在高职领域内,由于所处行业、地域、经济与文化的差异及办学的理念、师资构成、教学软硬件、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评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相互作用,课程开发的创新性便由此而“凸现”出来。
二、《财务报告解读与分析》课程现状分析
《财务报告解读与分析》是我院近年开设的投资与理财专业必修课,目前采用崔钢编著的、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解读与案例分析》一书作为教材开发目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授课教师单一,只有专职教师,缺乏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二是教材缺乏,市场上高职高专类《财务报告解读与分析》课程教材难觅,原教材针对性不强,与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因课时所限,“教做学”教学模式尚难以在本课程教学中得到真正体现;四是课程标准、习题集、题库、案例集、课外阅读资料等课程教学资源及课程网站尚在建设之中。
三、《财务报告解读与分析》课程开发目标
1、课程开发的基本目标。经过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要达到以下5个基本目标:(1)课程开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生产服务;(2)课程开发为社会发展服务;(3)课程开发为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服务;(4)课程开发为学生的就业服务;(5)课程开发为打造本院办学特色与品牌服务。
2、课程开发的突破点。(1)根据工作任务调查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财务分析岗位工作目标,以财务分析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设计课程能力目标;(2)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财务分析岗位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计课程内容,根据职业标准确定课程标准;(3)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结果,设计课程考核方案。
3、课程特色。(1)教学内容贴近社会实际。选取最新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案例进行讲授和讨论,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看报表”,如何“用会计”。(2)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合一。专兼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3)填补本课程教材空白。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与本课程名称和内容完全一致的高职教材。以遵守课程结构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专职教师将与校外专家共同编制并出版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特色教材论文格式模板。
四、《财务报告解读与分析》课程开发的策略
1、教学团队建设。构建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本课程团队有5名教师组成,其中开发目标,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2人。3位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2人、中级职称教师1人、硕士3人,2/3教师具有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经历。2位兼职教师分别来自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所属行业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证券投资分析师资格。通过主讲教师下企业调研、挂职锻炼、外出培训和进修;专兼职教师联合授课、座谈交流总结等形式逐步提高团队项目导向教学能力。
2、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建设。本课程以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为指导,基于读懂和运用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而把握公司行为真谛和公司投资价值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财务报告解读能力、分析能力的课程目标要求,设置以下8个项目的教学内容(表1)。
表1 《财务报告解读与分析》课程教学内容
序号
项目
任务
1
财务报告分析与解读理论基础
任务一:财务报告的含义、目标、体系、作用
任务二:财务报告分析方法
2
资产负债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一:资产负债表结构、内容、作用
任务二:资产负债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三:资产负债表项目解读与分析
3
利润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一:利润表结构、内容、作用
任务二:利润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三:利润表项目解读与分析
4
现金流量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一:现金流量表结构、内容、作用
任务二:现金流量表解读与分析
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结构、内容、作用
任务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解读与分析
6
财务报告附注解读与分析
任务一:财务报告附注内容解读
任务二:分部报告解读与分析
7
财务指标分析
任务一:盈利能力分析
任务二:营运能力分析
任务三:偿债能力分析
任务四:发展能力分析
8
综合绩效评价
企业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实施主体,同样肩负着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重任。人才培养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上海电气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公众公司,十分注重包括管理会计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培养。本文联系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气”或“集团”)实际,探讨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后续教育提升财会人员管理会计技能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目前,企业财会人员多数是来自财经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在校学习管理会计时对其实施主体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在实际运用中会遇到什么问题。通过后续教育,一方面可以使财会人员带着问题学,对管理会计的理念和工具运用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使财务人员学到管理会计发展的新内容,更新知识技能。1.组织企业内训。国外大公司一般都设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如施乐公司、GE公司、西门子公司都设有自己的大学或培训中心,对公司内部经理人员等骨干员工进行培训。上海电气也设有自己的教育培训中心,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列入教育培训中心的培训计划。每年对财会人员进行不低于24学时的培训,对财会干部进行不低于48学时的培训,培训内容按不同层次设定。对新入公司财会人员进行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内部经营流程等培训,不但让他们了解企业状况,并植入管理会计必须围绕企业战略、适应企业文化和经营流程的理念;对一般财会人员每年进行新财税政策和管理会计技能的培训,使他们与时俱进,提升知识技能;对各级财务总监和财务部门负责人除了更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知识外,进行工商管理、国际金融、信息化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每年的具体课程根据外部形势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同时开设选修课程,进行个性化的培训,使财会干部不断提升参与企业决策的能力。在培训方法上,采取“三个结合”:一是师资力量由院校教授、外部专家与培训中心讲师、企业资深财会干部相结合;二是专题授课与集团专项管理会计工作相结合;三是集中授课与集团内企业实践经验交流相结合。通过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提高了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效果,促进了管理会计在上海电气的实施。2.选送院校深造。上海电气在组织公司内部培训的同时,有计划地选送财会干部到财经院校、商学院深造。近年来集团内有多名财会干部或与管理会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职专业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研修;有多名财会干部参加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职工商管理硕士研修;另有一些财会骨干参加了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在职研修,均相应获得了MPAcc或MBA学位。由于是有了企业工作实践再接受院校的系统教育,使得他们对会计和管理知识具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3.派往国外公司培训。为了培养国际化的管理会计人才,吸取跨国公司的管理会计经验,上海电气还安排管理会计相关人员到国外公司学习培训。如由集团总公司财务总监带队组织集团财务部、战略规划部、信息化部等相关负责人员,到与上海电气有紧密合作关系的西门子公司学习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和投资管理。西门子公司总部和相关产业集团作了充分准备,详尽介绍了西门子以战略为导向,每年编制三年滚动规划,根据三年规划编制年度预算和绩效目标,并开展过程控制、绩效评价考核的经验;介绍了对1000多家投资企业进行“飞行检查”,并不断整合投资单位的经验;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框架和细节。学习人员开扩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形成了借鉴西门子经验,改进集团相关管理的共识。回来后不仅由集团财务总监与各级管理干部分享了西门子经验,并分批安排相应岗位人员到西门子公司进行对口学习培训。上海电气还利用在“走出去”过程中购并的海外公司作实训平台,陆续安排管理会计人员到海外公司任职、挂职、见习,使其了解管理会计在海外公司的运用,并熟悉国际惯例和提高外语口语水平及国际交流能力。
三、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跨度大的学科,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贯彻财务与业务融合的原则,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应用效率。因此非常需要既精通财务又熟悉业务、产品、经营流程、信息化技术并具有良好组织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实行财会岗位交流。以前在一些大型企业财会岗位分工非常细致,有的财会人员“一辈子”就管一个科目的核算;有的财会负责人“一辈子”就在一个单位工作,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财务人员知识面狭窄的现象。上海电气实行财会人员轮岗制度:一是企业内不同财会岗位的轮岗,使财会人员全面熟悉企业的核算体系,熟悉企业价值链的运行过程,熟悉“外部报告会计”和“内部报告会计”的区别和联系,促进财会人员对财务会计知识和管理会计知识的全面掌握。二是集团总部财会人员与下属企业财会人员的轮岗(或挂职锻炼),使总部财会人员熟悉下属企业特别是生产经营型企业的业务和财务情况,下属企业财务人员更熟悉集团的战略规划和从集团整体经济效益出发对下单位的管理要求,促进财会人员既理解集团管理会计的顶层设计又懂得符合下属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会计应用。三是各企业财务总监的轮岗,集团委派到二级企业的财务总监或二级单位委派到三级企业的财务总监任期一般不超过四年,通过轮岗使财务总监熟悉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特点,促进财务总监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全面掌握管理会计技能。2.从业务干部中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为了提高财务和业务的融合度,上海电气从工程技术、经营管理、信息化队伍中选拔人员,经过财会知识培训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后加入到财会队伍,并对他们进一步培养。有工程技术背景的财会人员熟悉产品工艺,在目标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等管理会计应用中具有优势;有经营管理背景的财会人员熟悉业务和经营流程,在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价值链分析等管理会计应用中具有优势;有信息技术背景的财会人员熟悉信息系统建设,在建立运用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和开发专项管理子系统中具有优势。这类复合型的人才,在管理会计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多年坚持开展目标成本管理取得实效,在管理会计团队中复合型财会人员起到了重要作用。上海汽轮机厂现任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就是由技术队伍转向财会队伍,逐步走上财务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总经理的岗位,在他的带领下汽轮机厂的管理会计工作搞得有声有色。3.让财会干部担任行政领导或政工领导后再回到财会岗位。上海电气有意识地安排优秀财会干部担任下属企业的总经理或党委书记,锻炼一段时间后再回到财会领导岗位。在总经理的岗位上,需要把握所在企业的全局,不但要执行集团战略决策也还要从本企业实际出发作出不断提高本企业经济效益的各项决策,能切身感受到需要有怎样的财务业务信息来支持决策;在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需要围绕经济业务加强党建工作,要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各方面力量提升企业价值。因此,财会干部在企业领导岗位上锻炼了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这正是较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所必备的能力。当他们重新回到财会领导岗位,就能有力地推动管理会计的实施。如现任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就是从企业财会领导岗位调任企业总经理,再回到集团股份公司财会领导岗位。上海电气重工集团财务总监,就是从企业财会领导岗位调任企业党委书记,再回到产业集团的财会领导岗位。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推行管理会计,取得了明显的业绩。因此,上海电气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复合型的各个层面的管理会计人才。
四、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实战型管理会计人才
企业实践永远比书本来得丰富、精彩。管理会计人才不但要掌握管理会计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工具,而且要在实践中提升才能、创造成功案例。企业必须给财会人员提供实践机会,注重培养实战型的管理会计人才。1.设置管理会计岗位,提供岗位实践。美国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设有管理会计岗位,90%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75%的工作时间用于决策支持。我国企业虽然尚未达到这样高的比例,但需要向这样的方向努力。上海电气的各级财会部门都设置了管理会计的岗位,如全面预算管理岗位、分析研究岗位、成本管理岗位、资金管控岗位等等,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在不同的级次,可以是一岗多人、一岗一人或多岗一人,在电站集团等较大的产业集团还专门设立了成本管理处。这样使相当部分财会人员能参与管理会计实践,再加上述岗位轮换,使大部分财会人员能接触管理会计。上海电气还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让企业财会部门有更多人员从会计核算中解放出来参与管理会计,逐步实现财会部门工作重心的转变。2.建立“虚拟团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上海电气将各企业的管理会计骨干组成“虚拟团队”,团队成员平时在各企业工作,集团随时可以召集起来参与集团层面的管理会计项目。使其不但可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而且有机会参与集团层面管理会计方案的顶层设计和集团产业结构调整的决策支持。如在新常态下集团为引导企业从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转向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制定新的全面预算和绩效指标体系,总部财会人员和“虚拟团队”成员,共同研究制定以自由现金流、新接订单、销售收入、净利润为核心指标的新指标体系。又如上海电气受“产能过剩”影响,风电业务和重工业务的经济效益明显下滑,总部财会人员和“虚拟团队”成员,分别对这两个行业进行了产业前景分析,选取了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对比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方法设计分析模型,从市场、产品、技术、行业上下游、商业模式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同时运用管理会计工具,计算集团这两项业务中各类产品的边际贡献和各类费用对效益影响的敏感性程度,揭示这两项业务经济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决策建议,形成专项管理会计报告。集团管理层依据专项管理会计报告,对风电业务调整资源配置,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品,实行差异化战略,并扩大业内配套,降低产品成本;对重工业务削减产能、“瘦身减负”,使这两项业务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通过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上海电气逐步形成了一支实战型的管理会计队伍。
五、加强绩效考核激励优秀管理会计人才
1.1个体生活工作经验对学习活动具有较大影响个体生活经验的差异就使得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活动与开放教学学员的学习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个体经验都是来自于成人的间接考验,因此也相对不全面,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影响的直接经验也就相对较少。对于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更多地是借助于自己的经验和工作需要来掌握和理解知识,并不是借助教师的传授。
1.2学习任务与其社会角色和责任密切相关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任务就是由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以身心发展和知识累积为主转变为以完成特定的社会责任、达到一定的社会期望和完成工作的要求为主。对开放教育的学员而言,学习任务就是促使其有效完成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此提高社会威望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学习成为他们职业生涯或生活状态的一个转折点。因此,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且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并且很希望有速成效果。
1.4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开放教育学员在学习方式方面具有自己的倾向和爱好,常见的学习方式有如下四种:①行动型。有些开放教育的学员倾向于“从做中学”,他们对教师详细的讲授往往会感到不耐烦,所以当教师提问的时候就会不经过思考就会给予答案。他们热心于新事物,喜欢新的体验。在集体学习活动中表现的也很积极、主动,很多情况下都处于领导者的地位。②深思型。这类学员主要表现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需要很长的考虑时间,经常犹豫不决,很难做出肯定的回答,在回答问题之前需要更多地信息。这类学员还喜欢和他人一起学习,因为这样便于收集更多的观点和信息。③理论型。这类学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喜欢先了解基本原理,然后提出假设,并采用循环渐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他们常常用客观的、公正的和逻辑性较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还不接受他人的主观判断和众多的不同观点,往往只看重自己的理解。④试验型。这类的学员喜欢尝试和应用新的观点。对于学习内容,一定要经过尝试后才会相信,而且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善于用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充满信息、精力充沛,因此就会觉得教师讲的太多,他们认为只有在新的情景下才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他们喜欢显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机会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失望。
1.4学习需要的类型多样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需要和内部需要。内部需要如个人发展与进步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以及得到认同与尊重的需要;外部需要包括社会威望、群体活动等引起的外部期望以及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等。可以概括外:职业提高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刺激的需要、外部期望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等。还有一些学员是为了培养素质、陶冶情操、满足自己的认知需求和兴趣。这类学员以学习充实精神生活,认为学习即享受。
2开放教育《财务管理》(省开)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建设的普教化,忽视开放教育学员特色长时间以来,开放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普通教育的延伸或者补充,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上与普通教育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国家层面对开放教育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基本与普通教育相似,而忽视开放教育条件下的学员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诉求。二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似。基于开放教育的补充或从属地位,在教师聘任、课程内容、教材征订等方面也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似。随着学习型社会观点的提倡和深入,开放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广泛多样,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绝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讲授的方法,学员在下面听,教师在上面讲,依然是开放教育教学的主导形式,没有的做到真正意义上开放教学。
2.2《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结构不够合理合理的结构是促进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结构不合理,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事物的发展就会偏离原来的目标。目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编排基本还是注重基础的财务理论,这种编排方式强调课程的学科性和理论的系统性,求全、求广、求深,但对符合开放教育需求的实践性、职业性、技能性和参与性的课程内容呈现则比较少,甚至是没有。课程教学大纲等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环节被相应的忽视,甚至实践环节只是理论上的存在,在实际实施活动中,根本没有开设,这种课堂学习与实际运用脱节,理论学习不能指导社会生产实践,使《财务管理》课程的效用将大大地打了折扣,导致学员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使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变成了应付考试和混文凭,真正到了企业财务管理一线,还是不能完成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
2.3《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学员学习兴趣不高开放教育的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满足不了学员在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开放教育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现在不少教育管理机构对开放教育不重视,不少的人对开放不了解,有部分人甚至把开放教育当作是不正规教育形式,是在糊弄学员。由于不重视,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力量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根本无法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在我国,由于开放教育发展时间比短,理论指导实践的不足,与开放教育相关教材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在现有《财务管理》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很少有体现开放教育学习特点的开放教育教材,内容相对来陈旧,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涉及很少,学生不能从《财务管理》课程中得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财务管理》课程缺失应有的感召力,再加上《财务管理》课程又有一定的难度,公式较多,计算较为复杂,而开放教育学员的基础又不是太好,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对《财务管理》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完全是为了应付毕业学分。
2.4《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单一,考核方式不够灵活,适应不了学员的多方位学习需求当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源还主要是文字教材为主,主要是主教材、导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和期末复习资料等,充分利用网络和微信等多种媒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还几乎没有。《财务管理》的仿真虚拟实践软件也比较缺乏,学员的真正实践机会很少。考核方式还是以期末的纸质试卷为主和平时形成的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理论考试组成,学员技能的考核和实践方面的考核非常少,考核只注重了死记硬背,对财务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核不多。
3基于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模式构建
3.1根据专业需求设计财务管理课程资源财务管理是开放教育工商管理学科中所有专业学生都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但是不同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就需要对财务管理课程分层次建设,以此满足不同专业学员的需求。目前,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很多使用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的财务管理学教材,部分学校在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业、物流等省管课程的财务管理课程也是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财务管理教材,在课程难度上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明显偏大,而不同专业学员采用同一标准的教材,也不符合学员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开放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可以分为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和其他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对于会计专业要采用国家开放大学的统一财务管理教材,统一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的考试,而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财务管理是省设课课程,要结合学员实际和需求尽量去自建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在省设课的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对工商管理、市场销售、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等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了解基本的理财方法和必要的理财技术即可,财务管理基础作为财务管理的入门课程就可满足需要,同时减少较深理论知识,增加好学易懂的经典案例和理财技能指导的内容,这样学员学习也较为容易,因此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加。
3.2实现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财务管理课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而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即使做案例教学也无法将理论基础及应用解释得清楚明白,而开放教育的学员大多都有实际企业工作与管理经历,可能也接触过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因此对教师理论教学感到和企业管理实际不一样,因此学习的动力就会不足,教师也缺乏感染力。此外,单纯由教师讲授的知识往往只会让学员被动接受,不去主动思考所学知识如何使用以及用于企业管理何处,只有将所学财务知识直接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加以应用。本人经过多年的开放教育财务管理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从以下方面实现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与实践的对接是较为可行的方法,并且效果显著。
①ERP沙盘模拟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ERP沙盘的财务管理模块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平台,作为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是非常有效的。ERP沙盘是模拟企业供、产、销实际中遇到的财务行为,促使学员去思考,怎样顺利完成相应的财务活动,这样结合企业实际的教学,学员容易接受,财务技能也相应的掌握。开发财务管理网上模拟实训平台,也是强化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手段,通过模拟设计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利润的分配、财务分析等财务活动,使学员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并且能够独立完成相应财务管理活动。每学期都组织学员进行ERP实训比赛,学员通过实训,使实践技能得到提高。
②企业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由于财务管理实训教学软件较少,并且真正到企业实际实践的机会更少,这给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主设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资料。做法就是将一个教学班模拟成为一个公司或者企业,然后根据公司的组织机构将学生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扮演,通过模拟操作,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③深入企业财务部门调研考查,撰写调查报告。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有实际工作岗位,教师可以动员学员到自己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调研和考查,和企业的一线财务人员进行交流、取经,体会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探索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并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
④在岗实践。开放教育的学员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的,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并且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投资、统筹、利润分配以及流动资产管理等具体方案,通过这种方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有效结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学员还可以在网上教学时相互交流,有时也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讨论解决。
⑤邀请企业一线财务人员或财务专家到学校进行具体财务管理的实践讲座,以此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每个学期可以邀请一些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或财务主管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录用会计和财务人员的标准,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这样学生也会有针对性的去提高自己的应聘能力和应对实际财务工作的能力。
⑥加强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开放教育的多数教师都是一直从事课堂教学和研究的,很少有机会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缺少企业实际财务工作的经验,对于财务管理课程案例的理解多来源于文献资料,因此就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学科的现象,很难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事业单位的课题研究等方式锻炼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并且丰富教师的财务管理经验。
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会计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并将这些企业作为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此增加学员的财务管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资金运作的方方面面,就需要学员从资金筹集、资金储备再到资金投放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此从财务管理实务中去了解和体会,增加对财务活动的感性认识。
3.3基于开放教育学员特点建设有适应性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是有工作在身,有的还有家庭,大多是在工作之余,家务完成后才有时间学习,因此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做到去听面授课和圆满完成书面作业。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把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网络化,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利用电脑、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利用点滴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完成作业。在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把考核融入学习过程之中,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就算考核合格,不再采用传统的期末集中纸质的考核方式,做到随学随考,学完考过。在课程网络资源中要有学员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4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总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组织人事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台”战略,紧紧围绕服务发展这一主题,突出素质提升、绩效考核、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等重点,在集团(总台)党委的领导下,创新思路、认真谋划、积极探索、多措并举、真抓实干,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明确目标抓重点,突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次性。
2009年,根据《湖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和《湖州市文化人才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湖州广电实际,集团(总台)党委及时制定了2009年-2020年的《湖州广播电视总台人才队伍发展纲要》,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为集团(总台)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明确了以促发展为出发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以健全完善政策为保障,全面把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环节,尽快建立起适应广电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引进一批紧缺型、急需性和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出党政管理、专业技术和媒体经营等方面人才队伍。
2010年,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的基础上,专门针对人才人事工作分别在基层员工、人事干部、中层领导等三个层面召开专题人才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近年来集团(总台)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各项工作,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研究部署今后人才工作任务,这在湖州广电系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落实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每年50万元,将人才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和党建目标责任制中,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不断加强各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细化工作措施,实行专人负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从制度上保障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各项任务的落实。
这样,有了明确的目标、培养的重点、经费的保障和有力的执行,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努力,广电的人才总量得到明显增加,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截至目前,集团(总台)职工中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就有560余人,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就有149人。
二、强化措施抓难点,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动性。
引进人才和职工培训是优化人才结构、提升职工素质的最佳途径,但是引进紧缺型人才和创新培训方式却一直是困扰人才队伍建设的两大难点。近几年,集团(总台)也在这两个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努力,通过专题调研、制定措施,使人才结构和职工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一是创新培养方式,培训渠道不断拓展。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除通过选派业务骨干到中央台、省级媒体、高校、党校学习培训外,还组织人员到市委办、市委宣传部、兄弟新闻单位、乡镇挂职学习锻炼。2008年至今,共安排到相关媒体挂职29名,到高等院校学习培训21名,下派挂职17人。在2010年6月,还开拓境外培训渠道,选派10名新闻一线骨干,去香港凤凰台学习考察,通过寻找差距,学以致用,推动新闻宣传再上新台阶。同时,先后与湖师院、浙大城市学院等院校建立培训实习基地合作关系,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吴延熊等10多位教授前来上课,提高培训层次,扩大知识普及面。
二是注重平台建设,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创设了“周三讲坛”,邀请总台外派挂职骨干讲课,现场指导讲解,延伸外派上挂培训效果,促进总台学习业务、钻研业务氛围日趋浓厚。2008年至今,共组织各类培训班、专题讲座近百次,参加4000余人次,新闻一线的培训力度达到90%以上。在“周三讲坛”的带动下,以部门单位为主建立的业务交流平台不断涌现,如:新闻综合频道的“周四课堂”、文化娱乐频道的“周一研讨会”、公共民生频道的“业务学习月月谈”、科技事业部的“技术论坛”、发展总公司的“产业半月谈”以及两区广播电视中心组织的技能比武活动,为广大干部职工拓宽了交流的渠道,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三是优化引人机制,人才结构得到改善。近几年,集团(总台)在引进人才方面坚持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原则,使人才工作较好地适应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实际。从2008年开始,根据紧缺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招聘计划,采取“带薪实习、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办法,开展对外招聘工作。同时,通过设置“门坎”,逐步将招聘的学历条件提高到了大学本科,不断吸引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到集团(总台)来工作,陆续招聘播音、采编、灯光、财务和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近50人,其中研究生2人,使从业队伍人员素质稳步提高,逐步走向年龄更轻、学历更高、专业更对口,人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大胆创新抓亮点,体现人才队伍建设的创造性。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组织人事工作由于其讲究原则和独特的工作性质,就成了“循规守旧、一成不变”的代名词,既要遵循原有的人事制度,又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就必须在制度创新和措施出台等方面上多下工夫,多做文章,在平常平淡中找到人事工作的闪光点。
“重形象,塑品牌”,打造荧屏专业团队。屏幕形象直接代表广电的社会形象,近年来,集团(总台)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按照“紧缺人才抓紧培养”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新打造广电主持人新形象。从2008年开始,先后组织开展了6次理论加实践的主持人专题培训,通过培训加深了主持人的理论功底,开拓了眼界,提点了不足。2010年又出台了《主持人(播音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细化方案》,加强对主持人(播音员)队伍的重点培训、推介和岗位保障工作,重点打造良好的荧幕形象和优秀主持人团队。并通过首席、导师等方式,推荐确定了由叶晓红等10多人组成的专业播音主持团队,对以后总台开展的“我喜爱的播音员主持人”评选活动、成立“五心团队”、“荧屏五虎将”等活动,奠定了扎实基础。
“重能力、促转型”,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了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广电传媒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新闻宣传人才,集团(总台)这些年重点在培养全媒体记者方面下了大力气,制定了全媒体记者实施方案,选拔金恒、王璐、胡蕾蕾3人为初步人选,通过全媒体记者这一新的身份和新的运行模式,逐步实现声、屏、报、网各栏目、各版块各自为阵的小竞争理念,向人员广泛合作、新闻资源整合的大竞争理念转变,实现节目生产从版块型向流水型转变,实现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上的突破,以此来提高传统媒体记者全时发稿、多媒体发稿的意识和能力,以拓展集团(总台)各媒体间互动、共融后新的发展空间。
四、统筹推进抓全面,保持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性。
近年来,集团(总台)狠抓各项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特别是员工择优晋级制、专业技术首席制、业务帮带导师制和优秀员工明星制等“四制”在全台的实行,既大大激发了广大职工“比、学、赶、超”,展现个人能力的热情,充分挖掘了现有人员的业务潜能,又发挥了业务尖子的引领和帮带作用,推动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