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级钳工培训范文

初级钳工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级钳工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级钳工培训

第1篇:初级钳工培训范文

【关键词】职业培训 电工基础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30-02

在铁路职业技术培训中,《电工基础》是铁道信号等电类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员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学习后续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但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较多,理论性又强,而笔者所面对的学员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基础薄弱,给教学和培训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怎样扭转教师难教,学员难学的不利局面,使学员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将来操作电工设备的实作技能,从而尽快适应铁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本人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和培训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见解。

1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随着铁路大面积提速及各项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对职工的技能水平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全面提高职工素质的核心任务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教育要创新机制,教师要创新教学。笔者认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是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引导学员在主体活动中发展创新个性,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潜心探索教学内容的独特之处,让每位学员都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发展创新能力。

(1)变学员由被动的客体为主动的学习主体,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在进行电路组成部分的分析概述中,我紧密结合信号专业学员的特点,联系现场实践中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让学员自己归类并总结得出:所有的电路,不论其结构多么复杂,功能多么强大,归根结底都是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三部分组成的结论,不但加深了学员对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还极大的调动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营造了氛围。

(2)作为创新教育的操作者和实践者,我体会到在教学和培训环节,必须要把电工基础的教学活动与学员将要从事的工作实践联系起来,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要让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体现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源于教材,又要不囿于教材,强化教学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就拿“谐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来说,笔者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接受能力而适当地删除了串并联谐振条件及相关特征的理论推导,反之则把串并联谐振在铁路信号中对“抵抗不平衡牵引脉冲电流”的应用花了相当的笔墨作出详尽的分析讲述,因为与现场的作业实践有了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激发了学员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花费心力去探求对该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电工基础》课的教学注重直观性、实践性,笔者认为如果对课程中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便于创造情景,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会使教学效果更趋显著。比如在“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教学中,电动势的形成是学生最难接受的知识点,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学员普遍感到难以理解。非静电力移动正电荷这一难点,通过一个程序控制正电点荷在电源两极间移动的速度和数目,运用电路动画的手段,逼真地模仿出电源两极建立电场的全过程,正电荷运动的立体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员对微观世界的创新认识和真实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物质宏观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从而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员的创新认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电压这节内容时,其教学难点就是怎样说清“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比拟的方法将水流比作电流,水压比作电压,以抽水机比作电源进行描述的。但笔者所面对的学员普遍缺乏想象力,无法将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模拟出正电荷从正极向负极的运动,这样将电流转换成电荷的流动,将课本中不动的图形变为电荷不断流动的动画,遵循对事物的认识有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从而容易得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的创新还应体现在教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践证明,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培训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1)类比教学。《电工基础》中许多的事物都与生活中的事物相类似,而且前面所学的内容和后面的新内容又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相似的联系,便于学员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同时,强调其相互间的区别,加深学员对该知识的理解。

譬如,电容元件的串并联关系与电阻元件的联结有着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但不同联结形式的特点既迥然不同且刚好相反,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并总结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实物教学。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利用实物感知的直观性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就拿“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这一讲来说,利用教具中的小型发电机实物,先引导学员认清发电机的结构,使他们对发电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讲述正弦电动势的产生。正因为发电机三相绕组空间位置上的关系,决定了对称三相电源间互差120°的相位关系,从而有效地化解了教学难度。

(3)实验教学。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实验,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变“要他们学为他们要学”,努力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程度质的飞跃。有计划、有组织的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体会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学习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动手能力,掌握知识。

2 培养问题意识,致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对学员学好相关专业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尽可能地调动他们得学习积极性呢?笔者认为课堂提问的作用不容忽视。传统的提问模式都是教师发问而学员作答,时间久了,学员会感到乏味,失去了回答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不是八股似的教学环节,而应该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能力。因此,教师无论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的任何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1)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巧妙设疑,重在一个“巧”字,问题的提出,既要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积极探索。譬如在进行三相电路的教学中,笔者曾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各位在参与家庭装修中,注意到家中的各种用电器怎样连接?”小小的一个问题,因为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引起了学生的广泛讨论,接下来教师进行Y型与型连接及相电压、线电压的关系教学自然能引起学员的自主参与、积极思考。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着眼于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员特点,认真组织,通过不同问题情境的创设,启发学员运用实验法、讨论法等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帮助学员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应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重要性。根据课堂内容的要求,适时安排课时练习,是《电工基础》课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教师在习题的组织上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精心挑选,分析例题时一定要让学员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要让学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第2篇:初级钳工培训范文

【关键词】钳工实训;教学观念;探讨;重要课题

钳工技能训练是培训中心对机械类专业人员进行技能实训的一门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训课程之一,它的内容包括平面划线、钳工、锉销、锯割、钻孔、攻丝、套丝、刮削及复合作业,另外还包括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等,由于钳工技能训练主要以手工加工为主,内容枯燥陈旧,动作单调练习中消耗体力较大,身体容易劳累,导致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员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如何在新形势下改变钳工技能的实训教学,提高机械类技术工人综合素质,是摆在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和课题。

1 钳工实操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钳工实操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都比较简单,如:钻床、砂轮机、锉刀、手锯、锤子等,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具简单学员没有什么好奇心,缺乏求知欲望,还有的学员认为钳工技术与当前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设备相比已经很落伍了,即使掌握了也没有用武之地。

(2)钳工实操时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高,学员在实操过程中感到比较疲劳。

(3)钳工实操时噪音大,实操环境差。培训中心共有钳台32个,如果赶上人多有可能有50余人共同在车间里进行实操作业,这么多学员同时进行锯割、锉削、敲击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会让人们产生心烦意乱的感觉。

(4)钳工效率低,进度慢,学员实操无兴趣。钳工制作时,要挫销好一个平面需要反复多次进行,有时一个上午也挫不平一个平面,会让学员感到枯燥乏味。

2 钳工实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培训机构或院校的钳工实训都是围绕着锯割、锉削等内容进行教学,多数是加工六方体或三角和六方的镶配制作,只要钳工实操,教师采用的课题内容几乎一样,学员们往往经过一周的培训,绝大部分人都会感到厌倦,不愿意动手;有的学员干脆不来上课,认为在机械化和自动化时代的今天,这种手工加工技术已经过时,对今后不会有用,抱着这种心态的学员在培训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懈怠心里,这样就给培训老师和管理人员在培训期间的管理和授课都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3 针对提升钳工教学质量的研究与思考

在钳工实操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如果按过去填鸭式教学方法去教学,就会缺乏新意,学员很到乏味,疲劳厌学,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员学习兴趣的金钥匙,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可行的教学方法。

3.1 参观工厂,感受钳工的重要性

储备人员大多刚从院校毕业,他们对钳工的重要性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概念,那么让他们在实操前去感受一下工厂的零件制作、设备的装配等钳工工艺,让他们更能直观的感受到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3.2 进行视频教学,增强感性认识

在每个教学模块实训前,有计划的组织学员观看演示视频光盘,让学员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如观看刃磨扁铲的视频时,会让学员从中学到刃磨前砂轮机的检查、刃磨角度的掌握、什么样的刃磨姿势是正确的、刃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等等,通过视频的观看,让学员更能直观的感知刃磨的操作知识,为日后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3.3 感觉技能,培养反应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在钳工技能操作中,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操作技能水平。对初级钳工考核而言,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丝米级。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以锉削为例,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油光锉时,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轻重,开始尺寸超出,忍不住用力连锉几下,就把工件尺寸锉小了。这就要求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操作,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一般情况下,熟练的钳工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将余量减少到约0.1mm,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十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油光锉修整。

3.4 实操中穿插着理论教学

在实操过程中会让学员根据图纸要求来进行制作,那么图纸上的各种制图和公差配合就可以通过在实操前穿插的就进行讲解了,避免在上理论课时学员对其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例如,在实操培训中一道实操题目《套螺纹》,如图

通过掌握实操前学员必须读懂图的想法,很自然的就把机械制图和公差配合的相关知识在实操前一并就介绍给学员了,这样无形中就把理论知识进行了温故而知新。

3.5 采取措施培养学生对钳工实训课的兴趣

要培养学员对钳工实训课的兴趣,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将钳工实训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从中寻找可以引起学员学习兴趣的生活例子,加强对钳工的学习。例如在实操过程中本人会让学员去制作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制作如,制作小榔头、扳手或者45°角尺与90°角尺等。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钳工实训课中教学内容的束缚,而且增添了课堂教学的乐趣。

3.6 角色互换,体验成功

本人在钳工实操授课过程中,会把表现突出人员,也就是在实操过程中工件制作非常好的学员请上台来,把他制作中好的方法及窍门和大家进行分享,我也会把动作不标准的学员请到台上来,让他们到台上实际操作,让台下的学员来给他指正错误,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4 引入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竞争使人进步,基于职工动手能力较弱等特点,在保证学员每个动作都规范和正确后,对学员进行竞赛性质的实操,例如,适机举行锯割比赛,比赛期间由老师作为裁判员,每个人统一时间,独立完成锯割,锯割下来的料不允许打磨,由老师按统一回收进行打分,这样一来无形中提高了钳工课程的互动性,带动了大家的训练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竞争训练氛围。

5 结束语

在各企业岗位竞争非常激烈的大背景下,加强对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学员对钳工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帮助学员掌握有关钳工的技能与知识,通过系统规范的培训,为企业输送更全面、更优秀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初级钳工培训范文

钳工实习教学 钳工技能 专业技能 实践问题

钳工主要从事工件的划线与加工、机器的装配与调试、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及工具的制造与修理等工作的工种,应用在以机械加工方法不方便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其特点是以手工为主,灵活性强、技术要求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按工作性质可分为普通钳工、装配维修钳工、工具钳工等。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钳工技能,使钳工生产实习教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是摆在每个钳工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钳工实习训练普遍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等问题,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劳动强度较大,不少学生望钳工实习而却步,缺少参加实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训练方法,优化训练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钳工实习的教学质量,是值得钳工实习指导老师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

不少学生认为,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现代机械化加工完全可以代替手工操作,手工操作费时间、耗体力。于是,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刻苦训练、应付了事的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怎么引导?教师要告诉学生: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至今尚无合适的机械设备可以完全代替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作业;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仍需依靠钳工的手艺进行精密加工;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或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某些精密修配、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更是离不开钳工,可见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仍具有其他先进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掌握了钳工技能,对进一步学习其它机械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极其有益的。只要学生真正认识到钳工的重要性,就能激发出他们学习钳工的兴趣,配合老师积极参与实习训练。

二、转变传统理念分阶段进行基础技能培训、企业培训、考试

第一阶段,包括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学期,主要进行基础技能培训、基础技能培训在第一学年进行,要引导学生进入职业化理念、启发学生实习技能的积极性,传授本工种基本技能和多工种基本技能。基础培训目标包括基础培训和专业技能。基础培训是对学生的操作基本功训练,在这一阶段中,应十分强调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打好基础。(1)按培训教程大纲,学生将学习钳工专业的划线,锉削、锯割、錾削、钻孔、攻丝、铰孔、铆接、套丝等,以及简单的锉配、装配专业技能培训(16周);(2)引导学生进入职业世界,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3)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初步形成职业道德观念;(4)多工种培训,学生除钳工基础培训外还要进行电气焊(2周)、车工(3周)、数控编程(2周)的学习;(5)与生产相关的培训;(6)专业技能与知识;(7)中间考试。企业培训和中间考试在第二学年上学期进行,企业培训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工作方法的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等。(1)积累职业经验,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加强对学生工作方法的能力的培养;(2)扩大、应用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加强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3)参加生产,并在生产中了解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4)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初步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过渡。在这期间,实习教师要进行全程的跟随式教学。到期末,为了检查学生及老师在基础培训和初级专业技能培训后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教学和学习中加以弥补。中间考试的成绩占最后实习成绩的30%。

第二阶段,是第三学年主要是顶岗实习即到企业实习。实习教学最终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为企业服务做准备。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掌握专业本领的基本手段,将技能培训分为校内培训和企业实习两大块进行。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指导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技能,更应该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根据以往的经验,好多学生在进入工厂后,虽然也掌握基本技能,但不知道该怎么干,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必须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接触生产,在生产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而且钳工的许多技能要在生产中才能完成,如刀具的热处理、工件的立体划线、机床床身的刮削、零件的组装与机器的总装配、机床的维修与保养等。因此,在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强化生产与实习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适应生产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都属于校内实习阶段,都能在第一阶段里面有所体现。而第二阶段的顶岗实习,即是到企业实习。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企业培训计划和目标,要求学生在此期间要了解机械装配的工艺过程及从单件加工到装配调试的方法;了解各种型号钻床的加工制造特点及各种刀具的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在师傅指导下独立完成较简单的零件制作及装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个人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及识图、工艺理解能力。企业为学生安排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品质优秀的实习指导师傅和合理实习岗位,并和学生签订企业实习协议书;学生在企业培训期间,学校坚持安排教师每周2~3次到企业巡回检查,及时了解企业培训的进展轻情况,听取企业和实习生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生下厂期间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在企业培训中态度端正、遵守纪律、勤学苦练、技术掌握扎实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就业推荐给以优先,对不认真对待企业培训的学生将给予通报批评,不推荐就业等。

三、结束语

技能训练的改革,使学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也促进了校企文化的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不断调整优化。经过几年的探索,钳工技能训练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培训质量提高,受到企业欢迎。教学改革的道路艰辛而漫长,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企业的合作、校领导的支持、教师思想观念的改变等,教学改革的步伐还要加大加快。随着社会实践范围不断扩大,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能力。在现代的教育和技能开发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和实践问题结合,只有这样,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才能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培养出更多、更好地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雷.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姜波.钳工工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4篇:初级钳工培训范文

[关键词] 技校 理论 实习 课程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人们的就业意识和企业的用工意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劳动部门有关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的规定,国发[35]号文件关于发展技工教育的政策指引,大大促进了技工学校的发展,不但在校生人数年年大幅增加,而且各种形式的培训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近年来,虽然招生和就业都呈现良好的势头,但是无论是学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反映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实操技能水平不高,特别是机械、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等专业的情况尤其突出。这种情况的出现,将会影响技工教育的发展。

一、现状

(一)快速增加的学生人数与缓慢增长的实习岗位

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模具、数控、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技术工人成为争抢的人才,技工学校就读这些专业的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如某技校,02年就读该三个专业的新生共三个班,03年共五个班,04年共八个班,05年共十三个班,06年计划有二十个班。而在实习岗位上,只是在04年增加了钳工工位50个,车床8台,铣床5台,数车2台,数铣2台。这和学生人数的大幅增加是不成比例的。

(二)每况愈下的学生素质及理论和实习脱节的课程安排

众所周知,就读技校的学生普遍是中考或高考的落榜者。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失落感强,前路茫茫看不见目标。纪律散漫,上网成瘾,打架闹事等是技校常见的现象。因而,技校工作的重点首先是学生纪律管理,其次才是教学。班主任常用“学生到教室已很难,专心听课是难上加难”来调侃学生的工作难做。

现在技校里普遍采用先上理论然后实习的课程安排模式。这样的排课模式造成理论和实习严重脱节。上理论课时,学生先是不懂,然后是不想学,最后是不学;上实习课时,学生先是不会做,然后是不想做,最后是不做。

(三)理论+技能型的学生和不合理的师资结构

企业要求技校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进入企业后即能上机操作,这样的学生本应由双师型教师来培养。但是,现在技校里理论授课教师普遍是没有实操经验的大学生,实习指导老师是理论欠缺的企业工人。这样的师资结构与技工教育模式相背离,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对策

如何利用学校现有资源,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技校都需解决的问题。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一)改变观念,适应学生水平

1.以培养初级技术工人为目标。我们应正视技校生源的现实,承认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抛弃培养技能精英的美好幻想。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初级操作技能的学生,并顺利就业才是技工教育的主要目标。

2.树立“够用就好”的教学理念。我们培养的是技术工人,不是研究人才。理论授课时注意联系实习操作,围绕实习讲理论。技校学生对理论普遍兴趣不高,因此理论切忌深奥,更不宜贪多,也无须面面俱到。例如,在《车工工艺学》中,车圆锥面的方法主要有四种:转动小滑板法、偏移尾座法、仿形法和宽刃车刀法,我们着重讲授转动小滑板法,其它方法让学生课后揣摩。实习用什么就讲什么,能理解多少就讲多少,重结论轻推理。实习内容的设计着重在机床操作、典型零件的加工等,最好能与企业需要相适应。

(二)合理安排实习课程,解决人数与岗位不足矛盾

1.实行实习倒班制,提高设备利用率。每天三班,每班五小时,这样每天可安排三个实习班级。

2.合理安排二年的实习课程,利用低成本的实习岗位缓解设备岗位的压力。如模具专业二年里需实习的课程有:钳工、车工、铣磨工、数控车床、数控铣和电火花、模具制造与维修。安排如下:

将钳工实习安排一年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首先,钳工是模具专业的重要技能,而且加工费时;其次,钳工实习岗位易得,增加虎钳即可,建设成本低;再次,在机床少的情况下,能满足两人一台的需要。如一个班60人,则最少只需10台车床和40个钳台,即20人实习车床,40人实习钳工,每两天轮换。

(三)合理安排理论和实习时间,解决理论和实习脱节的矛盾

理论教学与实习采用轮流制。不再采用上完理论然后连续实习的方式,而是理论、实习、理论、实习……交替进行的方式。如05年有八个模具班,安排如下:

(四)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安排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模块化。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成几个模块。例如《车工工艺学》,由以下模块构成:外圆与端面加工、锥面与成形面加工、孔加工、槽及螺纹加工、较复杂零件加工、中级技能加工。每一模块内均包含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相关知识链接等内容。如《车工工艺学》中的外圆与端面加工模块,专业知识有:车刀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工艺的确定;操作技能知识有:车刀刃磨、车床简介、车削外圆与端面的步骤、常用量具和测量方法;相关知识链接有:常用夹具和工件安装、加工误差分析。

2.实习教学任务驱动式。根据理论教学的模块来安排实习内容,如车工实习的任务一是外圆轴的加工,任务二是操作手柄的加工等等。实习内容与理论内容相适应。

3.实习内容循序渐进。将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能操作机床、粗加工工件、精度加工和复杂工件加工。实习过程中,工件的技术要求是逐步提高的,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学生的技能在不经意中提高。

(五)采取措施,缓解师资结构的矛盾。

理论教师欠技能,实习指导教师欠理论,是技校师资的结构性矛盾,很难在短期内解决,但可采取措施缓解。

1.将每次实习内容录像,制作成多媒体,实习前在教室播放、讲解,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知道本次实习做什么,怎么做,应用什么理论,有哪些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等。这样,理论教师无须实操演示,实习指导教师不必理论讲解。

2.校内教师培训,鼓励教师考取技能证书,选派有潜质的教师到企业实习等,都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手段。如我校在近年利用假期,组织各专业的理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操训练,授课安排时采用以旧带新、实习理论交替的方式,使很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结论

第5篇:初级钳工培训范文

关键词:钳工技能;汽车修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U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半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到现在的各种高精度数控机床,大大提高了加工的速度和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有些技能型繁重的手工操作作业已被智能型数字控制的机械所代替。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机械加工设备冲击着传统的手工操作,不断发展的新知识、新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钳工专业的基本操作大部分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也是最受冲击的工种。所谓钳工,简单理解就是用手工方法在台虎钳上进行操作的一个工种。其内容主要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丝、套丝、矫正、弯曲、铆接、刮削、研磨和简单的热处理等。随着机械加工业的发展,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钳工的技术也日趋复杂,于是钳工产生了专业性的分工,如出现了普通钳工、模具钳工、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等,以适应不同工作的需要。尽管钳工专业分工不同,但主要任务是加工零件和装配,而且还担负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修理等。因此它的任务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技术性很强的工种之一。

二、钳工各种基本技能在汽车维修中的作用

1、划线

划线是指根据图样或实物尺寸,准确地在工件表面划出加工界线。首先要清理工件,精准的画出孔中心位置的十字线,并打上中心样冲眼。划线需要用到V形架、平板、角尺等,这些工具在汽车修理中广泛使用。如检测气缸体和气缸盖结合平面的翘曲,可用平板作接触检查。若想提高划线的准确性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画针锋利;2)刻度要微调,动作要轻,力度要小;3)高度尺零件间要保持合适的配合性质;4)划线针头与划线平面呈45°-75°夹角;5)想要划线准确、清晰就必须一次完成划线,为后续加工打好良好的基础。

2、錾削

錾削是指用锤子打击錾子对金属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属于粗加工,平面度误差可以控制在0.5mm之内。錾削操作与汽车修理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錾削操作需要用到錾子、锤子。通过錾削可以训练掌握锤子的握法和挥锤方法。由于錾削时应目视錾刃,錾削可以训练人的手、眼的动作协调能力,还可以掌握锤的力度,这些都是汽车修理中总成拆卸和装配应具备的能力。

3、锯削

锯削是指用锯条对材料或工件进行切断或切槽等的加工方法。在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汽车修理工初级操作技能考核试卷)中曾出现一个锯削操作试题:要求按正确的操作规程,在40mmx40mm角钢上锯割900直角口并折成直角。通过考核能掌握钳工划线方法和锯割的基本操作要领,涉及到的工具就有钢板尺、直角尺、台钳、画线工具、钢锯、粗平锉等。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锯削操作是汽车修理工应具备的能力。

4、锉削

锉削是钳工操作技能中的重中之重,锉削同其他加工方法的切削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切削刀具的形状不同于其他加工工具,因为锉削的切削工具是由很多个细小的刀刃组成的锉刀,切削的过程是由操作者手持切削工具完成的。锉削可以使加工工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都达到很高的精度要求。甚至高到一些机床都无法比拟的程度。在对汽车活塞环的选配过程中,若发现活塞环端隙太小,可能造成活塞环受热膨胀而卡死,此时可采用锉削活塞端头的方法加以修正。另外在技校的汽修钳工实训中要完成一个錾口锤体加工的综合技能训练,其加工内容就涉及锤体四个侧面的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的反复测量和加工,通过錾口锤体加工的操作训练,要熟练掌握了平板、刀口尺、塞尺、角尺、游标卡尺、百分表的使用及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的测量方法。这些技能同样是汽车修理中要求具备的能力。

5、钻孔、攻螺纹、套螺纹

钻孔是指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孔的方法;攻螺纹是指用丝锥在工件内圆柱面上加工出螺纹的方法;套螺纹是指用板牙在圆杆上加工出外螺纹的方法。我们知道气缸体、气缸盖之间连接紧固螺栓由于拆装不当或螺纹在工作中遭受损伤,会造成螺纹孔损坏,这时一般可采用镶套法修理,即将损坏的螺纹孔扩大,并按规定攻出螺纹,然后装入具有相应外螺纹的螺栓套,其内螺纹与原螺纹孔相同的方法进行修复。又如火花塞是在正常使用和保养过程中拆装最为频繁的零件之一,在装配火花塞时如果未按规定的拧紧力矩而用力过大,将造成螺纹拉伸损伤连接滑扣而造成火花塞螺孔损伤,这时对螺纹孔的修复就可以采用上述镶套法修复。螺纹孔损坏的另一种修理方法就是采用台阶形螺栓。这两种修理方法均涉及钻孔、攻螺纹,套螺纹的钳工基本技能。更何况在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汽车修理工中级操作技能考核试卷)中也曾出现一个气缸体上攻螺纹的操作试题:要求能够按正确的操作规程用钻孔攻丝的方法修复缸体(解放CAl091型载货汽车发动机气缸体)上水泵螺纹孔。

6、铰孔

铰孔是指用铰刀从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属,以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的一种加工方法。汽车上的连杆铜套(衬套)与活塞销要能正确安装须进行铰削工艺。在更换汽车配气机构的气门导管时,要用铰刀铰削导管的内径使气门导管与气门杆的配合间隙符合要求。另外配气机构的气门座圈由于受到气门的高速频繁冲击而产生磨损,使工作带宽度变大。同时座圈还会受到高温气体和酸性物质的腐蚀,使工作面产生磨点。这些损伤将降低密封性能,影响发动机动力,这时就需要用气门铰刀对气门密封工作面进行铰削。

7、刮削和研磨

刮削是指用刮刀在工件表面刮去一层很薄的金属层的加工方法。汽车连杆铜套铰削后,需对其进行磨点刮削。刮削能提高已加工平面的平面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值,人为形成存油空隙,减少摩擦阻力,提高耐磨性,增加配合的接触面积,还可以获得合适的配合,使工件达到要求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因此汽车发动机曲轴主轴颈与主轴承,连杆轴颈与连杆轴承的配合常采用手工刮配方式修刮轴承。研磨是指使用研磨工具和研磨剂,利用研具和被研磨零件之间的相对滑动,从零件表面上研磨去一层极薄金属层,以提高零件的尺寸、形状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值的精加工方法。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是我们从事技能培训教师的一项任务。每一个加工工种都有其自身所固有的特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因此,钳工基本技能能为学生在后续学习和生产中进行工艺分析与创新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钳工技能训练能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对提高学生的汽车修理技能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炳伟.刘志明.浅谈如何提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钳工实习教学质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12期

第6篇:初级钳工培训范文

摘?要:近年来装备制造、机电类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需求愈加迫切,但相关从业人员并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做好职业教育引导,笔者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并分析,以便为机电一体化及机电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调研?分析

一、机电行业就业情况分析

近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达到每年25%的增长速度,2009年中国装备制造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中国还远不是装备制造和机电产业的强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一线技术人员方面的数量少、层次低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各类装备设备、应用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与电子电气这两大技术从生产到应用都变得密不可分,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等工作需要大量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企业对现有职工的工作经验、专业素质、技术水平情况并不满意。新招员工中普遍存在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脱节、不能独立开展工作等问题,逼迫企业只能采取高薪聘用的方式从同类企业挖人,但存在年龄结构偏大、企业认同感低等情况再次让企业倍感无奈。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走访调查了中原经济区域内的几十家企业,对其生产一线的电气、机电等工作岗位加以分析。

1.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

机电一体化专业适合的职业岗位主要有: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安装、调试及使用维保;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及使用维保;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控制;机床维护、维修;机电设备装配;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管理;机电产品营销等。

以上职业岗位,基本涵盖这么四类:设备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生产技术管理;市场营销。

2.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从业人员现状

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取得的对应岗位职业技能等级主要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共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比例见表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中级工比例最高,达到36.16%,在企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装配;高级工比例为26.38%,在企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维护和维修;技师比例为16.94%,在企业主要从事机电设计、安装调试和生产技术管理。

从事机电类职业岗位的人员在年龄结构上跨度较大,从20岁到50岁以上均有分布,各年龄段的分布比例见表2。

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见表3所示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岗位就业人员中学历层次普遍不高,中职(高中)学历占了相当的比例,调查中企业对这些岗位从业人员的学历及能力现状均表示不满意。

3.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资格取证类别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被调查者认为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加强。同时大部分企业要求其应具备机电技术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持有维修电工、机修钳工双证者的认可度较高即是一个佐证。

4.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目前用人企业对机电类专业人才的招聘有多种渠道,包括:学校招聘、人才市场招聘、劳务派遣、人才中介、熟人推荐、网上招聘、自我推荐等。通过对大多数企业的调查分析得出,现今企业倾向于以学校招聘形式为主,并逐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5.机电一体化专业在职人员进修需求分析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机电或电气维修专业毕业的学生,持有的大多是维修电工或机修钳工、钳工等单一工种证书,单项技能较强,其他方面技能欠缺,造成其综合技能水平远不能满足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的情况,所以部分有实力的企业为了提高员工技能,还要对这些机电专业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见为企业用人服务的职业学校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上还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现场的结合。

三、小结

第7篇:初级钳工培训范文

关键词 企业;员工;培训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一、前言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集团)前身为南京钢铁厂,始建于1958年,1996年7月,南京钢铁厂进行公司制改革,成立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并以其为核心组建了南钢集团。2003年4月,南钢集团有限公司实施了整体改制并进行资产重组,从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非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了体制机制的重大转变。自此,南钢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2008年金融危机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内的一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的单位面临着淘汰的境地。南钢集团及时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发展,重点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随着南钢实施“做精、做强、做大”的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先进设备、高新技术的持续引进,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为了让习惯了手工劳动的员工迅速了解并掌握新设备、新技术,公司对员工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领导重视,身体力行参加培训

一个单位里事情能否做好,与领导的重视程度呈高度正相关性。自从2003年南钢转型发展开始,公司的领导们确确实实感觉到人才的重要性,高技能人才可以通过引进、招聘,普通员工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提高操作技能和水平,因此对员工的培训非常重视,在公司内不仅对普通员工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外,对公司的中高层领导也进行相应的管理培训,以提高公司的整体水平。例如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公司中高层领导都参加了相关的培训,并通过学习、考试,取得了《安全资格证书》。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管理水平,公司从事质量管理的科级干部都要参加“质量经理人”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以取得资格证书后才能继续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

三、通过宣传教育,从基础培训开始,渐进式对员工开展培训,让员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2003年以后,南钢集团加快了发展速度,引进了大量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并建成了宽厚板等新生产线,这些对于那些拿惯了大锤、扳手等工具,从事了多年手工劳动的生产一线的普通员工来说,坐在电脑前面点击鼠标就能进行生产操作而言,那是一个“高难度”工作。

为了让普通员工能适应公司发展,掌握新形势下生产的需要,公司首先通过公司内部电视台、广播站、厂内报纸等多种形式对员工必须参加培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发动,让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学习、培训的必要性,同时让员工知道培训也是企业提供的一种福利,是不同于工资、奖金那种货币形式的福利,它可以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工作能力,帮助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然后,公司要求员工必须通过培训、考试取得所从事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上岗证、操作证等作为继续从事原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年龄大,文化水平不高的员工给予补考的机会。不能通过考试的员工则要待岗学习,再经过培训学习、考试,取得证书,否则进行转岗处理,且要接受扣除部分工资的处罚。而通过考试取得证书的员工除了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外,在工资中还会额外增加一点收入,证书等级越高,这部分收入加幅也越大。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在当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改制后的头两年,公司的员工基本上都取得了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中级证、上岗证以及操作证。并且,自觉接受继续培训的员工们人数不断增加,很多员工在取得中级证书以后,又考取了高级证,还有些员工又上了技师班、高级技师班。相当一部分员工在学习了本工种的培训以后,还参加了自己感兴趣的其它工种的培训。之后的那几年,公司的培训中心是除了生产现场以外最热闹的地方。此时公司的员工们真正感觉到学和不学就是一样,因此也有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动力。

四、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完善公司培训工作

员工有了自觉参加培训教材的意识,对培训的了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此时,培训的组织者似乎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员工所能参加的培训还仅限于那么几个证书而已,或者只是简单地根据领导的要求开办一些培训。公司原有的职业资格证、上岗证、操作证的培训已经不能满足员工对培训日益高涨的需要。

为了公司生产规格的不断扩大,也为了员工对培训不断上升的期望值,公司的培训中心每年下半年都会给二级单位心发放“培训需求表”,对员工希望参加的培训项目进行摸底调查,并以南钢发展战略为指导方针,结合公司内部员工知识结构水平,以及与公司未来发展差距进行了分析,制定出第二年所要进行的培训科目。并以此形成了自己培训计划。这种情况下的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当然也受到广大员工的欢迎。

为了适应公司一人多岗的、增产增岗不添人的要求,很多员工除了取得所在岗位的相关证书之外,还考取了第二工种,第三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上岗证、操作证。2009年公司在新4.7米线投产的需要,进行了“千人大移岗”,即从原生产厂中抽调千余名员工到新的生产线去工作,由于准备充分、宣传到位、措施得力,再加上先期培训工作保证,这次的“千人大移岗”非常成功,既保证了新生产线开工生产的需要,又没有影响到原来生产厂的正常生产秩序。

五、培训时间安排人性化

以前,为了不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公司把培训时间安排工作在员工工作之余。由于钢铁行业属于重工业,并且生产具有连续性,很多员工需要通勤工作。有时候,员工刚刚经过一个夜班8小时的繁重体力劳动以后,还没有好好休息,精神和体力还没有得到恢复,又要参加培训学习,这一点让员工很难接受,还有些员工因为个人或家庭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样的时间安排会让员工产生不满,甚至有抵触情绪。可想而知,这样的培训效果是得不到保证的。

为了让培训达到理想的效果,公司为此做过多种尝试,如开设夜校、晚班、业余班、双休日班等多种时间段进行培训。例如:行车工在钢铁行业是很关键的特殊辅助工种,在生产中不可或缺。由于需要,大部分行车工都要跟班作业,也就是要经常上夜班。但是对这特殊工种的培训必不可少,为了做好这一工种的培训,又不影响到员工的正常休息从而保证安全,公司对行车培训时采用AB班的形式,即对同一内容在不同时间在两个班分别授课的方式,让员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上课时间,既能满足培训需要,又不影响员工的正常休息。

六、培训更注重实效,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刚开始时,公司对员工的培训由于没有适合的教材,大多采用理论基础性很强的高职甚至是专业高等院校的教材,不仅知识深奥、枯燥,还与实际生产联系不够紧密,培训形式也只是简单地请老师在台上讲,员工们在下面听的模式。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因此,员工对这种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都维持不了多久。时间一长,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员工对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失去耐心,缺课、迟到、早退现象越来越普遍。

为了让培训既能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又能更加符合南钢的实际生产情况,公司对某些培训的课程设置、培训方式、教学方法等做了一些改变。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对某些培训项目,公司采用自编的教材。这些尝试都受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随着南钢的发展,钳工这个工种实际工作中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从原来单纯的维修制作转变为对设备的点检和维护,以及对故障判断上来。因此,对钳工技师培训课程也做了相应改变,减少了原先课程中的《钳工工艺》、《公差配合》、《机械制图》、《测绘与测量》等课程,增加了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的课程,如《设备点检技术》、《液压传动模拟操作与故障判断》、《机械设备故障理论与规律》等。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单纯用老师讲学员听的教学形式,采用自学加辅导的教学方法,在培训过程中增加了用讨论法分析实际案例的学习方法,彻底改变了从前培训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员是客体的模式,学员成了培训过程中的主体,调动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这种改变效果非常明显,对2012年33名钳工技师培训的学员的教学评估调查显示,有95%的学员认为培训内容对工作启发和指导达到非常满意和满意,5%的学员认为培训内容可以接受,没有学员对培训内容不满意。培训结束后,有15%学员用90分以上的成绩通过考核,85%的学员成绩在80分以上。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从2009年以后,对新进员工培训班所采用的教材――《加盟南钢》,由于是根据南钢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每年修订,并且增加了“员工的福利、岗薪”等内容,对帮助新进员工充分地了解南钢概况作用非常明显。

南钢集团的培训在注重实效性的同时也努力让培训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实际工作中,不仅只有课堂教学,还采取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研讨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总之,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的都可以尝试使用。比如,以往安全教育时,管理部门会把公司内外一段时期内发生事故以案例的形式汇编成册,发放到每个班组,由班组长组织学习,当时,组员也是象征性地传看而已。这种情况下,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对大家没有多大的触动。自从,南钢“10.5”事故发生后,公司高层对安全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安全培训也变得复杂多样,除了用PPT形式举办讲座,全员参加安全学习、考试以外,对员工触动最大的还是观看相关视频和录像。公司会不定期地集中员工观看安全警示片,而且,经常变换主题,包括交通安全事故、违章操作事故、安全事故等等。那些血淋淋的真实画面给员工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深处的震撼是巨大的,比平时对违章员工批评、罚款更能解决问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觉性明显提高,安全事故也大幅下降。

七、进一步完完善培训的激励机制

目前公司正在着手进一步从制度上完善培训对员工的激励机制,真正让员工体会到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多与学少不一样。不仅要体现在员工的收入上,还要体现在员工晋升、评定职称等职业生涯的其它各个方面。让员工从学习、培训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八、结束语

经过十年的努力和发展,南钢的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12年,已经有3000名初级工,2818名中级工,540名技师,10名高级技师。成绩不仅只表现在这几个简单的数字上,重要的是现在企业内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终身学习正在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员工的工作能力、操作技能都有了明显进步,企业的升级发展也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在上升,离职率在降低,企业的凝聚力在不断加强,真正实现了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陈源.对南钢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南钢科技与管理,2009.4

[2]周士平,陈萍.浅谈培训质量的提高[J],南钢科技与管理,2010.2

[3]周士平.南钢钳工技师培训的探索[J],南钢科技与管理,2013.2

[4]赖伙珠.论做好企业员工培训的要素[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

第8篇:初级钳工培训范文

【关键词】 农民工培训 管理体制 模式创新

一、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浙江省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授牌的“浙江省农民工学校”,2005年授牌至今,学校根据本校现有教育资源对在杭务工的农民工开展了各类中、长期及短期培训。培训有三个层次:一是技能培训需2-4个月(晚上学习),有上岗证、初级证、中级证、高级证,工种涉及(电工、钳工、车工、管道工、铣工、磨工、冷作工等);二是大专学历教育,学制二年半至三年(晚上学习),专业有(机电一体化、财会、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三是适应性培训,有初级计算机应用,下工地给农民工上法律维权知识课等,已累计培训5000多人。目前,各类各级农民工学校对农民工的培训主要有适应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大致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另一类是转移后的培训。本文主要针对后者,即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培训进行分析,其特点是:一是培训市场初具规模。农民工培训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各地、各级政府均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指定一批技工学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作为农民工技能培训定点单位,杭州市还鼓励各行业或大型企业开设农民工学校。这些农民工学校除了对农民工进行适应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外还给农民工送文化、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等。农民工培训从最初的岗位适应性培训和技能培训扩大到文化基础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法律知识教育、交通法规宣传等等。二是培训对象逐步扩大。培训对象自原来从事家政服务、餐饮、建筑、制造等行业的农民工,扩大到各行各业不同工种及以完成一定工作量为目标的临时工。

二、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1、归口管理的问题。农民工培训在机构设置及管理方面目前关系还没有理顺。农民工培训机构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管理体制。政府对农民工学校的培训缺乏相应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农民工培训基本还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状态,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管理。

2、经费不足的问题。农民工培训机构目前尚未明确资金来源,如浙江省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农民工技能培训,是农民工拿到证书后凭发票和劳动合同到杭州市劳动局职业指导中心报销,中华全国总工会授牌时一次性投入了10万余元,其他短期培训主管工会宣教部门每年拿出5万元对我校农民工培训进行补贴。政府对培训机构没有较为稳定的资金支助,培训资金缺乏保障。社会培训机构不看好农民工培训市场,培训积极性不高。

3、农民工自身思想认识的问题。从农民工整体来看,文化程度比较底,看问题的视野较窄,工作带有盲目性,对岗位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安全意识差,对工作的安全性和技术性要求不高,主动参与培训的人少,积极性不高。

三、改进和创新农民工培训模式的建议

1、理顺农民工培训的管理体制。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应系统制定培训计划,分门别类进行管理。一是对从事职业技术等级培训和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的机构,按现有管理体制定点培训;二是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用工多的单位,像建筑行业,可由行业主管局规定直接由用工单位开设民工学校,进行适应性培训;三是对分散在各个企业和不同行业的农民工,由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开办民工学校,由行业根据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项目。所有经过培训的农民工都要经考核发证,持证上岗;四是对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教育,可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教育资源,鼓励农民工进具有成人业余初中、高中、成人高校教育资质的学校进行系统学习,既能保证教育质量,又能参加学历教育考试,取得相应的文凭。

2、解决农民工培训的经费问题。农民工培训政府已花了大量财力、物力,调动了各种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各级政府、各个行业创办了许多农民工培训学校。但政府直接投入农民工学校的经费很少,政府财力不足以制约了农民工培训的有效开展,有必要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机制。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并明文规定各类农民工培训经费的支出渠道和分担比例,进一步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

3、建立农民工培训的激励机制。(1)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工树立培训是积累人力资本的理念,营造重视农民工培训的良好社会环境,鼓励农民工主动参加培训。(2)把农民工培训作为就业准入制度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招收农民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应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3)制定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政策,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用工单位实行职业技术等级与工资挂钩。(4)鼓励用人单位主动组织农民工参加培训,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用人单位开展农民工培训所需经费从职工培训经费中列支,职工培训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2.5%比例提取,计入成本在税前列支。

4、鼓励培训机构创新培训方式。农民工培训要按需施教,注重实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田玉敏、陈兆红、谢曼:改进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方法与对策[J].中国培训,2008(2).

第9篇:初级钳工培训范文

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两年来,我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不足和问题。本文就此作些分析,供参考。一、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

20__年是我市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第二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各项培训任务。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1.51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30.77(完成省计划的270.76)。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2.48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24.82(完成省计划的580.56);农民转移技能培训4.49万人,完成省、市年度计划的128.5(省、市计划相同);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98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49.09(完成省计划的159.45);后备劳动力培训1.56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64.47(完成省计划的367.65)。转移培训就业率达到了75.75。总结各地的工作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加强领导与落实责任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领导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落实责任是搞好培训工作的保障。市委、市政府把农民素质培训纳入了今年的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市委专门下发了丽委〔20__〕1文件,对今年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市政府把它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个方面实事之一,分解给相关市领导。20__年上半年,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市里及时调整了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成人员。县(市、区)也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及时调整了领导和办公机构。八月份市委、市政府在云和县召开了培训转移工作现场会,各县(市、区)分管书记、县长、素质培训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陈荣高,副市长肖建中分别进行了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多次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行调研和检查指导。12月27日又召开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协调小组会议,就20__年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对20__年的培训工作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还把素质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丽委〔20__〕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把农民素质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部门。为了鼓励和调动各县(市、区)的工作积极性,市里专门拿出资金,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进行单独考核,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各县(市、区)也把这一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对乡镇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云和县召开乡(镇)和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并与乡镇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各乡镇又将任务分解到各行政村和驻村干部,明确了奖罚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落实。莲都区除了把素质培训纳入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外,还与农业局、劳动局、教育局、经贸局等部门签订目标责任制,对乡镇进行考核评比,给予一定奖励。缙云县为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多次召开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领导小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出台了《缙云县职业技能培训券管理实施办法》、《缙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缙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乡镇考核办法》等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培训内容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做到“五个针对,五个突出”。

我市属欠发达地区,财政实力不强,二、三产业相对落后,山多地少,人员居住分散,农村外出劳动力多,家中妇女、老人、小孩多,但拥有生态、侨乡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因此,各地立足__实际,发挥__优势,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呈现出明显的“五个针对,五个突出”的特征。

1、针对务农劳动力素质提高,突出__特色农业产业培育的实用技术培训。__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林产品等产业和产品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把这些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做大做强,各地围绕这些产业,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庆元县是中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地和 销售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香菇城”和世界“香菇之源”。全县有2万多劳动力从事食用菌产业。为了提升这一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该县除了对农户进行面上良种和原辅材料选用、制菇场地要求、规范管理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外,还聘请省、市专家对骨干农户按出口卫生标准等要求,进行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目前该县50以上的产品出口日本、欧洲等国和地区。茶叶是松阳的支柱产业,农业部门就邀请专家对农户进行茶叶种植和制作前沿技术培训,使松阳茶叶上了一个档次,并建起了10万亩的名茶基地;同时,这些经过系统培训的种植和经营大户,以松阳茶叶市场为依托,在县外建立基地和承包经营,做大了松阳茶叶产业,促进了松阳农村经济的发展。

2、针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突出以来料加工为重点的就地就业转移培训。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的58从事一产,为实现农闲季节的充分就业、解决妇女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各地突出抓了来料加工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业。目前全市有近5万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如庆元县针对农村和社区闲散妇女劳动力多的情况,以政府埋单方式邀请外地优秀经纪人、工商和法律等部门的专家对经纪人进行培训,然后由经纪人再对这些妇女进行加工技术培训。同时,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扶持意见》,制定了发展规划,目前该县已有1.3万多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务,加工费达1400多万元。缙云、云和、松阳、遂昌等地也以政府埋单的方式开展来料加工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业。

3、针对增强农民外出开发创业能力,突出__传统优势产业的技能培训。我市农民历史上就有外出创业的传统,龙(泉)庆(元)景(宁)菇农、缙云的鸭农等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各地围绕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云和县聘请省农科院和本地知名专家,不间断地对各乡镇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并对各乡镇推荐的有5年以上实际操作经验的农民进行重点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全国统一的技术职称证书和技术合格证书。同时,把这些获得证书的农民冠以“云和师傅”,极力加以宣传,把他们的信息资料制作成网页,为“云和师傅”走向全国搭建信息平台。异地开发的领域已从最初的单一的食用菌延伸到了茶叶、玩具、水电、运输等行业,有6000多人,足迹遍布全国25个省的135个县。

4、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低的现状,突出职业技能培训。从我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看,大多属简单的体力型劳动,劳动报酬低,转移稳定性差,而劳务市场上技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工人十分紧缺。为此,我市各地努力克服资金紧、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档次。全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1.79万人,占农民转移技能培训的41.01,比去年底提高近3个百分点。如遂昌县以“电工、车工、钳工、焊工”四大特色工种为培训重点,着力打造“遂昌技工”品牌。对参加电工、车工、钳工、焊工等技工类培训的农民,允许其参加再次培训,即“取得初级资格证书的,可参加中级培训;取得中级资格证书,可参加高级培训”,不受职业技能培训券1人只能享受1次的规定限制。同时,调整并提高了对“遂昌技工”品牌培训项目的政府补贴标准。由原来每人最高补贴600元,调整提高为:电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700元;电焊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1200元;车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800元;钳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700元。

5、针对__侨乡优势的发挥,突出以跨国就业为重点的劳务输出技能培训。青田县依托华侨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出国务工,全面实行国际劳务免费培训,县财政对经培训达到初级职业技能标准的每人补贴300元,属欠发达乡镇的,每人补贴400元。加强技能培训机构建设,对县职业技术学校、总工会、县劳动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的师资进行全面摸底、充实、登记和造册,鼓励社会兴办了18家英语、厨师等国际劳务技能培训机构。根据农民出国就业需求,通过定向、委托等培训形式,着力抓好基础外语、厨师和服装等国际劳务培训,发放了5889本职业技能证书,为农民出国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培训模式与转移就业相结合,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自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围绕如何有效地开展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进行了探索,摸索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

1、培训券制度。遂昌、缙云县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实行培训券制度。他们的具体做法:由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劳务办)统一制作“职业技能培训券”发放到各乡镇,再由乡镇政府在组织村、社区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培训券发放给需要培训的农民,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学习时间、培训学校。各培训机构凭培训券向县财政兑现培训经费。由于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学校,各培训机构之间为争取更多的培训券,增加了培训设施,聘请好的师资,开设适应农民需要的专业,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提高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政企联合。近年来,我市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各地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政府在人员组织发动方面的优势,企业有良好的设施、师资等优势,实施政企业合作搞培训。青田县工业重镇温溪,制鞋业发展较快,他们就委托意尔康、格瑞斯等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企业,招收本地劳动力,实行车间授课,岗位实习,定期考核鉴定,并根据合格人数给企业支付必要的培训费。培训合格的人员,去留自由,愿意留在企业务工的,企业优先安排岗位。今年已培训387名学员, 经统一考核后,384名合格人员被代培企业聘用,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深受企业和农民的欢迎。青田县飞鹤度假山庄以前经常招不到员工,自从设立了餐饮服务技能委培点后,已有20多位学员结业后直接留在山庄工作。企业负责人说,举办培训班不仅能创收,而且成了招收员工的最佳途径,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定点招收学员、定点培训、定点就业“一条龙”。云和县云丰乡与本县最大的玩具企业建立长期的政企合作关系,实行“五个定”的方式(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岗位、定技能)开展培训。缙云、遂昌、莲都等地也与本地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政企培训就业合作关系。

3、定向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转移,为此我市各地加强了市场需求调研,围绕企业需要,进行定向培训。缙云县今年初专门组织人员,对18家不同产业的代表性企业进行员工素质情况和用工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到本地企业有大量的用工空间,为此,他们召集了县内100多家上规模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的用工方向和标准要求,与企业商谈合作定向培训,今年为这些企业定向培训电子电工、服装车工、焊工、保安、超市管理人员、宾馆服务等人员20__多人。

4、订单培训。各县(市、区)充分利用职业高中、就业中心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就业渠道开展订单培训。如松阳县与省火电公司、省送变电公司、新安江电力公司订有长期合同,是三家公司的经济协警培训基地,每年为他们培训上百名保安员。这种方式有利解决农村劳动力怕培训后就业难的后顾之忧。

5、来料加工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培训、就业都在家门口,上可敬老下可顾小,方便群众,文化程度要求又不高,比较符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失为解决当前“招生难”的一种良好方法。

由于我市的培训模式比较贴近市场、贴近农民、贴近实际,深受群众欢迎。

(四)监督管理与跟踪服务相结合,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农民就业转移。

自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各地始终把提升培训质量、优化培训效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

1、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按照“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方便农民”的原则,各地整合教育、劳动力、经贸等部门及社会上的各种培训资源,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主,以乡村成校或其他社会办学渠道为教学培训点,以相关企业为技能培训实习依托的培训网络。同时各地还制定了考核培训机构绩效的评价标准,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达不到要求的及时取缔,考核不合格员不予发放相关证书。对培训项目实行招标,根据专业、费用、培训后就业率等条件在定点培训机构中进行招标,招标书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公布,由素质培训办公室进行评标,确定中标单位,签订有关协议,明确双方义务、责任。通过规范培训基地行为,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2、加强监督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为了促进各地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市时加大了对各地培训情况的核查力度,今年下半年(机构调整后)组织人员以电话随机抽查、到学员就业地召开座谈会、培训现场等方式向学员了解学习、就业、费用,以及学习、就业过程中有那些困难等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各地共同搞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各地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力求做到训前有计划、训中有检查、训后有核查。云和县对定点培训基地不仅认真抓好每期培训班的训前计划审核,而且做到训中跟踪检查,坚持普遍督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公开明查与临时暗访相结合,对培训机构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有力地推动了培训质量的提升。同时,对技能培训,除了来料加工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无等级的专业外,鼓励其考取等级证书,财政按取得等级证书的人数与培训机构结算培训经费,这样就迫使培训机构注重提高培训质量。

3、创新培训服务,促进农民就业。茅临生副省长在全省“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开展农民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使农民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而做好培训服务工作,是实现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的关键。我市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和经验。如云和县组建了63个各类服务组织,其中异地联络服务机构就有49个,为外出创业农民提供维权、信息、帮助协调经营过程中的困难等服务;成立了14个县乡(镇)两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援助服务中心,为滞留在农村的老人、小孩提供帮助,以解决外出创业农民的后顾之忧;组建了一支170人的村级转移工作联络员队伍。一年来为农民解决了各种纠纷120多件次,该县领导还先后八次120多名各级领导前往河南、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市慰问外出转移开发的农民,做了大量的改善开发环境、维护合法权益的工作。遂昌县强化了培训后的服务网络建设,把工作网络向乡镇、企业延伸,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乡镇配合、企业参与”的服务工作体系;通过乡镇建劳动保护站,加强了劳动力市场建设,举办大型劳务招聘会等方式促进农民转移。缙云县今年拿出50万元资金奖励给介绍农民就业成绩突出的中介组织。巾帼公司是坐落在青田县海口镇的一家缝纫工培训基地,每年培训缝纫工在600人以上,周边乡镇的农民都慕名而来,除了该基地与外地服装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就业不成问题外,巾帼公司在向企业输送工人时,会代替企业和工人签订用工合同,明确企业在工人上班一个月后,将工人全年工资总额的70打入巾帼公司的工人专用账户,由巾帼公司,合同还规定了用工企业和缝纫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劳资双方的权益。农民缝纫工认为,通过巾帼公司介绍出去打工,在工资上有保障,他们也放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素质培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培训档次还较低;培训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宣传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加强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建议

1、突出培训重点。一是要围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抓好实用技术培训。以农村合作社社员、经营大户为重点,加大标准化和新技术推广培训力度。二是围绕异地开发,开展创业能力提高培训。进行农业异地开发是我市的传统,也是__的优势,加大对经营户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实用技能提高的培训。三是围绕就地就业开展技能培训。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加强合作力度,根据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针对农村妇女多、外出难的问题,开展来料加工培训,使农村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四是围绕特色劳务输出,开展有针对性的转移技能培训,如出国务工培训,工业园区用工[文秘站:]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