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校园监管范文

智慧校园监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校园监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校园监管

第1篇:智慧校园监管范文

关键词: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064-03

Research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Campus

YAN Si-jing

(School of Nursing, Xiangtan Med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gtan 411104, China)

Abstract: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includ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big data technology,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s and other technology, through researching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y which is applied in campus life, student manage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research management,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intelligent campus fully operational, providing better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ers.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typical application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开展,在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数字化校园平台、校园资源管理系统等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和突破。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发展理念相继提出和实践应用。2010年,浙江大学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和应用框架,从而促使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向智慧校园建设迈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智慧校园关键技术简介

智慧校园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数字化校园技术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平台等技术,其中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RFID、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技术的应用,应用物联网技术能智能感知物体,将各物体连通起来,实现物物相连;云计算技术是通过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等技术应用,将不同城市、不同校区、不同系统资源整合起来,通过网络连接访问资源;大数据技术是一种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专门用于处理结构复杂海量数据,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数据结构展现技术等;移动互联技术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互联网访问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移动网络数据、语音、媒体及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社交网络平台包括校园BBS、腾讯、人人网、开心网等,学生等用户群体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可以获取各种社交信息,展现自我以及进行营销推广等,也可以作为学习交流的场所。

2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平台等关键技术可以应用到智慧校园校园管理各个方面,主要应用见下图所示。

2.1 智慧校园生活

智慧校园智能卡、家校通、虚拟校园等能够为师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2.1.1 智能一卡通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服务商融合3G与物联网等技术,提供智能一卡通服务,将门禁、食堂就餐、银行支付、借书、职工考勤等功能集于一体。学生可以使用智能卡到食堂、校园超市刷卡消费、凭智能卡进入宿舍、到图书馆借书等,教师可以使用智能卡刷卡考勤,到食堂刷卡就餐、银行卡支付等。智能一卡通设施及数据库中心与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平台数据中心进行连接,可以通过访问校园数字化平台,调取一卡通数据,并将学生考勤、借书、宿舍就寝、食堂消费等数据信息呈现给用户及管理层。

2.1.2 家校通

在智慧校园数字化平台中使用信息系统、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构建家校通平台,使人、物、事之间联系更加紧密,通过网页平台、短信、微信等信息传输渠道,实现学生、家长及老师之间信息互通互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可以随时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可以在家校通平台上查询教师信息、教师对学生评价及批语、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等。

2.1.3 虚拟校园

在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平台中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数据建模等技术构建虚拟模拟校园,将校园环境面貌、风格特点等生动呈现用户面前,并提供服务导航。师生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终端进行连接访问,进入虚拟校园,根据服务导航,迅速了解掌握校园动态,享受快捷的信息服务。

2.2 智慧教学、智慧图书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能实现智能教学管理,为师生提供智慧学习环境,师生能够智能感知学习环境、识别用户特征、整合呈现各种学习资源、智慧课堂教学、自动记录用户各种学习记录等。

2.2.1 智慧课堂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数据建模、物联网等技术构造智慧学习课堂,利用智能卡或者GPS定位等感知设备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师生身份,经过身份认证进行智能连接,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资源服务,智慧课堂以模拟教室形式进行智能课堂考勤、智能课堂举手提问、智能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智能课堂考勤使任课教师对缺课的学生一览无余,极大方便了任课教师教学,同时也给学生以极大的自由学习空间。

2.2.2 智慧图书馆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设备技术等打造智能图书馆,为师生用户提供智慧化图书管理服务。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高端应用,它充分利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技术,能够对用户身份进行智能识别,为用户提供座位预约、图书资料查阅等服务,具有知识共享、服务高效、使用便利等特性,智慧图书馆大大拓展了图书管理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2.3 智慧学生管理

智慧校园利用二维码、RFID射频、无线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以及GPS、GSM等移动通信技术,为学生制作智能学生证,并实现智能学生宿舍管理。

2.3.1 智能学生证

智慧校园智能学生证一般由GPS模块、RFID模块、GSM模块、主控制器、读卡器构成。学生拥有智能学生证可无障碍进入校园,门禁设备采用非接触式,可以远程读取学生证信息并自动识别,能自动判断学生进出校状态,系统能自动识别和采集信息,并自动将进出校门信息发送到系统指定的手机上,并且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可以调取系统采集的学生进出校园等活动情况信息。

2.3.2 智能宿舍管理

智能宿舍管理除了采用传统的信息系统技术外,还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学生身份智能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利用移动互联、GPS等技术实现系统智能访问连接及身份认证。智能宿舍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智能学生证、智能卡等采集到学生身份信息,并进行智能识别定位,从而实现学生归寝、缺寝等方面智能统计和管理。

2.4 智慧科研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等为教师提供功能强大的科研管理服务及创新协作平台。通过采集建立规范合理的单位、部门及个人知识数据库,为学校科研人员提供知识资源服务。通过创新协作平台,课题参与者可以查询、申请国家、省、市以及校级科研项目,可以提交科研结题等资料,同时还可以查询课题组成员信息,能给项目成员发送有关课题任务通知等,项目组成员可以查询自己参与的课题进度、取得的课题成果等,从而提高科研协作创新水平以及管理效率。

2.5 校园安全智能监控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建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在信息采集方面采用智能卡、无线传感器、二维码、视频监控等设备和技术,能够全面、准确的感应、识别、收集校园所有人、物、事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网、有线网、移动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同时系统使用先进的数字模拟及建模技术,形成清晰的监控视频图像;系统还可以对收集到的信息、模拟图像及校园情景,进行初步判断,对异常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报警,从而降低校园安全风险。

2.6 智慧门户及社交网络平台

智慧校园拥有智慧化的门户网站和数字化校园平台,且门户网站、数字化校园平台与各资源信息系统相连通,消除信息孤岛,能够根据用户个性需求提炼有价值的信息,生动呈现给用户参考使用。另外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增加校园BBS社交网络平台,平台模块包括校园社团、院系交流、电脑科技、休闲娱乐、谈天说地、实习就业、勤工俭学等,师生可以进行注册登录访问和浏览平台各模块,并根据自身需求有关信息等,校园BBS为师生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学习交流场所。

3 可能遇到的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能提升学校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服务,能促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对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提升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智慧校园中使用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属于前沿技术,采用到的设备可能会比较贵,技术创新性很强,服务费用又高,使得智慧校园建设投入较大,部分高校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目前,智慧校园还处于应用尝试探索阶段,存在建设周期长、重全局性等问题;另外,智慧校园各种感知设备技术的全面应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如何安全保存、传输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4 结束语

在智慧校园中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对校园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管理服务进行全面提升改善,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促使学校改革创新发展。不过,目前智慧校园建设也存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重全局性、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白丽媛.智高等学校智慧校园架构与应用研[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4).

第2篇:智慧校园监管范文

【关键词】高校 智慧型校园 构建

随着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信息服务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教育信息化“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的重要方针,探索完善现有校园建设思路迫在眉睫。本研究针对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几所高水平大学展开充分调研,尝试在现有校园信息化基础上的智慧型校园建设思路之探索,以期达到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

1.河北省高校校园建设现状调查

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实质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通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优化、协调教育和校务管理的过程,一方面,达到师生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良性互通,另一方面,提高校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据实地调研,总结河北省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基础条件如下:

第一,几所省内重点高校已经或正在着手建设基于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面向各业务主题的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初步形成校园信息化基础硬件设施平台和较完善的网络环境运行保障体系,从不同角度为师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提供服务,为校园学习生活有序高效的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拥有早期建设的独立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图书应用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办公自动化 OA 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网络用户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邮件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等,且诸多系统为各业务部门自行开发建设,尚未实现与其他系统有效集成;

第三、网络基础设施接入手段单一,缺乏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所带来的低程度的自动化水平,系统安全性能不完善。

2.河北省高校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以上河北省高校校园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河北省高校校园建设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现有应用系统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求,由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利用网络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应用系统覆盖面低,现有网上教学、管理服务的功能需要完善、拓展和性能提升。

其次,各应用系统之间基本是相互独立运行,信息数据缺乏共用性、唯一性、可靠性。应用系统数据分散存储,同一数据编码标准不统一,不能互通互用。一方面存在同一数据重复录入、重复存储的现象,数据产生后缺乏对业务优化的指导作用,产生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分散的数据无法提供全校的综合信息报表和数据综合分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安全控制,特别是教务系统、学工系统、财务系统和人事系统尤为突出。

再次,各个应用系统需要记忆大量的用户名、密码和访问地址,不停的在不同系统间切换登录,带来工作的重复和不便,也难以保证系统安全和管理;权限分配缺乏科学化的规划和管理,权限分配复杂、方式和操作不统一,不能灵活对应学校特殊业务的突况

第四,学校的数据资产积累存在各种问题,不能得到方便快捷的历史数据服务。

3.智慧校园构建的若干思考

为了充分解决现有校园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可考虑以物联网为基础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旨在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构建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基于数字环境的应用体系,使得人们能快速、准确的获取校园中人、财、物和学、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同时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

3.1智慧的校园一定是科学地、保证学校安全运转、绿色环保、和谐统一的

因此,可以尝试从科学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四个方面对智慧校园模式进行构建。

3.2完善信息化建设体制,加强协调

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内容庞大,而且各项业务牵涉太多部门,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的职责,同时加强纵向和横向的交流沟通协调。笔者认为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明确信息化建设的主导者和使用者的职责;第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主导者协同和管控力度;第三制定学校信息化前瞻性的建设目标;第四建立完善的运作协调体制;最后是加强和整合信息建设队伍。

3.3制定信息化建设的远期规划,设定近期执行目标

信息化建设目标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明确的信息化战略

规划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实施的成功性。笔者认为第一要确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第二要制定总体建设策略;第三是制定三年建设规划;第四要分阶段目标和项目计划;第五确定建设的计划表和具体的业务需求与目标;最后要建设工作的具体细化。只有这样“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分布实施,层层递进”,才能将信息化建设实施成功。

3.4建立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范和标准,逐步整合现有的应用

信息化规范和标准是解决“信息孤岛”的根本途径,也是不同信息管理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互操作的基础。笔者认为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第一制定学校信息建设标准;第二建立学校信息建设的统一技术规范;第三完善信息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规章制定;第四对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通过“渐进式”的变革方法,逐步的归纳到统一的信息建设体系中;第五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稳妥的计划,逐步升级、迁移。

3.5急用先行,易施先行

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应根据业务需求的紧迫度和实现的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分步实施。具体措施如下:对于信息建设项目的选择第一是学校的总体需求高于部门需求;第二是容易实现的需求优先;第三是分析设定需求在全校层面的优先级;第四是制定三年建设规划;第五是设定分阶段目标和项目计划;最后则是一个1年期的短期计划。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201121。

参考文献:

[1]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计算机科学》[J].2011(10):18-21

第3篇:智慧校园监管范文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志愿服务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31

Abstract Art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need of art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also is the need of times development.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th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arts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activities necessary factors, put forwar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rts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more ways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volunteer service development.

Keywords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volunteer service;practice;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高校大W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他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发扬志愿者精神,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教育和引导意义。而在艺术类院校,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体是艺术类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他们想象丰富、创新能力强,也接受过较高的专业技能培训,但政治意识相对薄弱,忽视自身文化思想修养的提升。在参与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往往显现出比较明显的情绪化、个性化、自由化特点。因此,艺术院校在开展志愿者服务时应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者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动指南,将自己的个性和专业融入志愿者服务工作当中,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持续发展。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因素

1.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者队伍不断增大,志愿服务精神也不断增强。志愿服务精神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践行到实际中。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打造有创意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精神既是不断完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也是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以此激发广大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

1.2 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

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激起广大人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度与感知度,提高广大人群的价值观与社会观念。志愿服务活动连接着生活与学习,扩大广大人群的交际范围,令广大人群深深体会到志愿精神的魅力。同样志愿服务活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分析

对于艺术院校大学生来说,专业的特殊性使其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这种艺术素质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具有特有的优势。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有着与其他高校不一样的特色体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志愿者服务的认知

志愿者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属于新兴事业,发展的时间也不长,社会各界的人对于志愿者服务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是一项以自觉自愿奉献个人的精力、时间、智慧的行为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为弱势群体等提供服务及支持的行为,而通过对志愿者认知的调查,会有一部分同学将志愿服务理解成为慈善,有的同学会把志愿服务理解为像雷锋一样做好事。这种认知的偏差在艺术院校里还是非常普遍的,艺术院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一般以学校统一组织,有很强的任务性,目的性、功利性,使得学生丢失了志愿者服务无私的慷慨的特质,使得志愿服务精神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与普及,这些问题对于志愿服务在艺术院校的发展有非常大的阻碍作用。

2.2 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在西方国家,志愿服务组织具有独立的机构和地位,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但是我们中国,志愿服务往往依附于国内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也往往由学校团委组织开展,自上而下地执行,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任务性。

艺术院校里对于志愿服务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和部门,在团委的领导下,从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发展,行政化的组织和志愿服务是相违背的,很多参与者是在组织的影响下参与,但是自身是不认同的。而且大学生们做着相差无几的志愿活动,干的数量和质量如何都不影响结果,他们得到的都是相同的志愿者证书。这势必造成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逐渐消减,会扼杀志愿服务的精神,打击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

2.3 志愿者个人素质

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志愿活动还是积极参加的,然而当大学生志愿者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时候,他们总会会产生焦躁的心理,不想参加专业技能不强的志愿服务活动,而在问及在参加志愿活动时间长短时,多数学生并不能坚持下来。

不论是提供服务、宣传社会、一切活动开展的成功大多都取决于志愿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而艺术类大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了解有限,经常出现不善于沟通交流,不能很快的融入志愿服务团队中,甚至于为人处事都有问题,在志愿服务的主动性上过于欠缺,影响志愿服务活动质量。

3 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艺术类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有效途径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艺术院校大学生一定要把握好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活动方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下,对于传统志愿服务活动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志愿者的活优嘌狄约袄砺垩习,加强学生们关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来创新艺术院校志愿者活动内容。运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志愿服务新方向,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精神相结合。使广大青年对志愿者队伍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自愿主动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着全社会的思想潮流,规范着全社会的道德和信念。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及活动具有引领和导向的作用。

3.2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体系。

在培训机制方面,可以建立院校志愿服务组织、各院系志愿服务分队等统一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服务质量,亦可根据志愿者的专业、技能、爱好等特长,进行志愿服务内容的区分,完善志愿服务的各个方面。在志愿服务培训之后,可让志愿者结组讨论这次活动的优缺点,写下各自的心得与活动总结,从而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

在奖励机制方面,坚持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相互配合的原则,通过制订“志愿者星级评选制度”、“志愿者工作考核办法”等,建立“优秀志愿者”、“杰出志愿者”等评选表彰制度,而不是单一的志愿者证。亦可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团员推优体系,表彰先进、推动后进,以此来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服务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加强学习管理,思想教育的同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志愿服务活动新内容

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差异,还未能完全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因此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工作领导者要加强学习管理,思想教育的同时,开拓思想、勇于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领导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将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创新基本活动内容。把艺术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引向免费设计改造衣物、举行公益画室、关注老人群体、学龄前儿童课余艺术生活等新形式。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在参与志愿者行业中应完善自我修养,同时学校应健全培养体系,在活动中完善保障和激励制度,坚持高校志愿者以大学生为主,确保志愿者活动的行动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渗入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引起艺术类大学生志愿者的高度重视,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行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志愿活动具有文化价值。

3.4 精心组织,完善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艺术类大学生对生活有着追求和热爱,对公益活动有着积极性与热情,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例举本校,对有艺术追求、艺术欣赏的在校学生,学院的“公益画室”免费进行绘画教学、工艺制作、设计指导、软件教学等培训,进一步拓展到对学校内外学龄前儿童培训、小学艺术培训、社区服务、暑假社会实践义务支教、扶贫。学院以传承、创新的理念,把学院坚持多年的公益活动进行凝练与提升,探索建立具有艺术学院特色的“以师生志愿者为活动主体,以志愿服务为宗旨,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学校重视、学院助推、自我管理”的公益模式,让“艺路随行”引领志愿服务新面貌,以志愿服务为基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从而推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这体现出并且要求我们将志愿服务活动的范围遍及到各个社会阶层,志愿服务活动紧密联系实际情况,把志愿精神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4 结语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要时刻领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理论层面为基础,引领思想、精神、实践各个层面的科学观念。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学习,使广大青年学生对志愿者服务有正确的认识,对提高青年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思想觉悟的培养有极大的引领作用。艺术院校青年学开展志愿者活动中生应以专业特长为抓手,社会志愿服务为载体,大力组织团员青年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下基层等实践活动,推动志愿者活动品牌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武汉科技大学2015-2016学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编号15SHA180)

参考文献

[1] 隋笑飞.雷锋精神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N].人民日报,2012.2.

[2] 杨军.志愿者活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突破口[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第4篇:智慧校园监管范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统领、引导、规范各族人民的行为和思想的精神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最终体现,在各行各业中都闪耀着精神光芒,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必然会起到引导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确保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

高校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应该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要求和内容完全统一、完全一致。文化建设在于长期规划和持续发展,高校校园集中了优秀知识分子、专家、学者、管理人才和数以万计的青年学子,是我国先进文化的发源地、体验地,也是先进文化的实践者,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的整体成效。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桥头堡,就需要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作为我国先进文化根本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引领,也是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确保高校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从广义上讲,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这其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都不难理解,校园文化中的行为文化,指的就是高校的教学行为和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具备理论素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在任何时期都不容置疑。故此,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接受的指导,在大学生心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行为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的精神产物,这种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就可以发挥出重要的精神效果,可以确保我国高校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从实践效果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优秀人才的层出不穷,就得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抵御不良风气对校园的侵袭

当前社会形态中,不可否认的是各种不正之风、腐朽的价值观念、西方和平演变的思潮,正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进程,也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效果。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高校扩招的持续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内容,远远滞后于制度文化和形象文化的进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现状,每所院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都应正视这个问题,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来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特别是西方自由文化价值观的侵袭。这种客观任务就需要我国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接受先进文化精神的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向导和行动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容来武装在校师生的头脑,提升每位教师和学生的道德水准,为师生员工塑造正确向上的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实践者。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校园文化的建设准则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系的中进行开展,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进而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成效。

(一)方向性准则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有一个方向指导,还应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中,指导方向就是一面旗帜,是前进的动力,是行动的指南,更是团结全体师生员工的核心要素。偏离了指导方向的文化建设注定会失败的,这也被历史经验所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武装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食粮,是规范、引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方向,自然就应成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方向,每所院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都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方向,发挥党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堡垒作用,将理论、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之中,为每位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整体性准则

前文所述,高校校园文化是由各个部分整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辅相成,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故此,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应从整体入手,在整体上确定建设方向和实施准则,按照整体规划来推进每个组成部分的建设进度。不容置疑,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上就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要求,确保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效果,在具体实践进程中,各个环节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建设校园形象文化,学校的、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要适合师生的学习和心理规律,使每位师生员工都能在校园环境中产生轻松、愉悦的感觉;制度文化建设重要摈弃不合理的要素,按照人性化的原则来制定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学习环境;积极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全体师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

(三)长期性准则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长期的持续、深入建设,才能发挥出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坚持长期性准则,应长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建设,我国高校校园才能在整体规划、校训校风、精品校园等方面体现出成熟的文化效果,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加学生对所在院校的归宿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校对的学生凝聚力、向心力和感染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特的校园文化深入到每位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者和执行者,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内容传播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最终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程度,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效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措施

当前和今后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的指导,这种价值观的精神内容应完全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用这种先进的文化内容来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指导制度文化建设

我国高校党委和相关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容,领悟这种价值观的真实内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容来指导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尤其是制度文化建设。高校党委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要求,把握校园文化发展规律,加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建立在校党委领导下、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和团委等主要部门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确定年度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和重大活动主题,解决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校园文化建设中所涉及的资源进行统一配置,避免出现多头管理,资源浪费的现象,切实提升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效果,用科学系统的制度文化来带动整体校园文化的建设步伐。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统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为第一要务,将的最新理论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刻苦学习的坚强意志,将校园精神文化紧密与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相结合;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创新能力,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注入民族因素和时代因素,在传承和创新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之中,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进行具体化落实,以此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辱感和健全的道德人格。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指导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党建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网络技术的引导,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内容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增强学生网络法制意识,帮助学生过滤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最终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第5篇:智慧校园监管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 教学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全国中、高等职业院校掀起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作为学校思政教育主阵地的政治课该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学生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成为每一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职业院校出现了重技能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职校生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大量压缩、减少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不少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么选择改教市场营销等比较热门的课程,要么干脆离开教学岗位。这种错误倾向忽视了思想政治课在职校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实践证明,职校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因此,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特殊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

第一,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提供明确、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这些内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职校生来说,不啻一场“及时雨”,保证了他们在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第二,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对于不断提高职校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职校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在职业院校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职校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职校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职校生必须在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途径

1.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真正遵循职校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假、大、空”的说教,降低单纯理论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明确党和国家对职校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及成长成才的途径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

以往职业院校的政治课堂教学都是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政治课堂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要力求贴近职校生的实际,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另一方面要走出课堂,走进寝室,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3.注重学以致用

第6篇:智慧校园监管范文

一、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1、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我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内涵提升的共同需要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而诞生的新型专业,在我省高职层次办学仅有10年历程,与会计、市场营销等老牌专业相比较,其专业建设内涵如教材开发、课件开发、教学研究、职业标准、教学素材、精品课程等积累相对薄弱。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我省高职物流同仁们普遍认为,建设综合性教学资源库是快速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内涵的有效途径,因此,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我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内涵提升的共同需要。

2、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我省物流专业教学相济的共同需要

教学资源匮乏是目前我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暴露出的最突出矛盾。一方面,全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师资队伍中90%以上教师不具有正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背景,大多数一线教师是从相关专业转移到物流管理专业方向从事教学工作,其本身即缺乏知识积累和资源积累;其次,一线教师普遍感觉缺乏备课资源,缺乏教学素材,尤其缺乏与行业紧密结合的教学素材,从而导致课堂内容不够丰富;最后,学生也缺乏课外在线学习的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库是解决教与学这一现实矛盾的有效手段,因此,建设教学资源库是物流专业教与学的共同需要。

3、建设教学资源库是物流管理专业产与学无缝衔接的共同需要

产与学不能有效衔接是当前高职教育的突出矛盾之一,产业与教学相脱离是其主要原因。教学内容的更新始终滞后于产业的发展,更有甚者则是教学内容与产业的实际情况相悖,从而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产业的实际发展不匹配。开展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所有合作企业均是各高职院校的长期固定合作伙伴,学生对口就业比例很大。包括视频、图片、案例库、业务流程等在内的教学资源均取自于这些合作企业,通过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平台,将产业与教学有效融合,一方面,教学资源来自于合作企业,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之后对口到企业工作,以此弥合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落差。因此,建设教学资源库是物流管理专业产与学无缝衔接的共同需要。

4、建设教学资源库是物流管理专业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的共同需要

根据对我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省级质量工程建设的调查现实,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均有数量不等的省级质量工程立项,包括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实习实训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研究课题等在内的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均需要加快推进,以迎接省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的验收。从各院校目前的已经获得立项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推进情况来看并不了理想,很多院校获得项目资助后并没有开展建设工作,因此,联合各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迎合了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最重要的动力和资金保障。

二、项目建设内容

1、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及其PPT课件

建设《物流概论》、《仓储管理》、《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物流信息技术》、《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法规》、《运筹学》、《物流英语》、《物流客户服务》、《采购管理》、《单证管理》、《承运商管理》、《国际物流》等课程教材,并高标准制作各门课程的配套PPT课件。

2、经典案例库

按照核心课程分类建设配套案例库,包括综合性的企业案例和各类小型的基于工作环节案例,要求所有案例与教学内容有配套联系。所有案例均采取学校和合作企业联合开发的方式完成,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校其间即对毕业后的工作流程有所了解。

3、实训教学视频库

围绕核心专业课的核心知识点,由合作企业提供工作现场教学支持,由校企双方依据岗位需求编写视频脚本,将脚本在企业工作现场实施,进行视频拍摄,每门核心课程制作30个左右的工作流程视频。

4、图片库

拍摄各类物流专业教学所需的图片,具体包括物流人物、物流企业、物流设施设配、物流作业现场等。

5、培训包

主要包括物流师培训视频、物流师考证试题库、各类社会培训教学视频、学生大赛指导视频等。

6、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能力标准、课程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条件配置标准。

7、职业信息库建设。主要包括行业信息、企业信息、职业岗位信息、行业技术信息、职业资格标准等。

8、教学资源库网站建设。建设教学资源库专题网站,将所有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果通过网站共享。

三、项目建设思路

1、成立组织机构。组建“安徽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组,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协调、服务、统筹等工作。总项目组下设子项目组(各子项目规划及参与人员见下表)和秘书处,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行知管理学院,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和协调。

2、加强外部联系。项目组负责与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商科联盟、A联盟及教育厅相关部门协商,争取将本次教学资源库纳入相关部门立项,获得官方支持,此举既可扩大项目建设的影响力,有利于争取各学校的支持,形成多方共赢的合作局面,为合作最终取得实质性成果打下基础。

3、搭建校企交流平台。一线教师将与企业专家联合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保障教学资源与产业要求无缝对接。中海物流集团公司、中外运安徽分公司、顺丰速运集团公司、安徽天为集团公司等为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或实训教学支持。

4、知名专家把关。项目组拟邀请知名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与建议,保障项目建设成果切实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并对建设成果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进行审定把关。

5、广泛成果推介。项目组负责协同各子项目组利用各类研讨会、培训班等机会,推广宣传建设成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更广范围的共享,从而提高成果影响力。

6、组织申报成果奖。项目组负责组织将成果包装并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的各类项目资助及评奖,所有项目申报均严格按照“谁参与,谁挂名”的原则进行。

7、权威专家鉴定。项目组将按期组织行业专家对项目建设成果进行评审,并提出完善修改建议,同时,组织出版社对成果统一包装,统一出版。

8、资金筹措。一是企业资助;二是各学校自筹;三是各院校物流专业已立项的项目资助。

四、项目建设创新与突破

1、突出地方特色

一是所有参与院校均为安徽省所属高职院校,建设资源库所基于的问题和矛盾均为我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一线教师日常教学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二是资源库建设素材均来自于参与院校的合作企业,以此保证产与学的有效衔接。

2、校企合作共建

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将与企业深度合作,即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所有合作企业均为参与此次教学资源库建设院校的合作企业,视频、图片及案例等大多数将来自于这些合作企业,从而形成“从取材到教学,从教学到就业”一体化合作形态。

五、项目建设预期成果

1、校企合作编写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程教材13本,配套精致PPT课件13套;

2、发表教学资源库相关研究论文10篇以上;围绕教学资源库建设申报省级以上课题研究3项以上。

3、图片库收纳各类图片1万张;企业原创视频总计50小时以上;合作企业真实案例150个,建设专题网站1个;

4、拟申报省级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5、培养一批青年教师,提升业务能力。

六、项目建设成果应用

1、将所有建设成果整合并建设专题网站,面向全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一线教师推介并共享;

2、广泛开展省际间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横向交流,以此促进教学资源库的丰富和更新,使之保持持续的先进性;

3、面向全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放,打造物流管理专业在线学习平台。

第7篇:智慧校园监管范文

一、各市、县建委和房地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县主管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国家和省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设部、国家工商局《关于印发〈商品房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建房〔1995〕386号)、建设部《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建房〔1995〕517号)、《广东省商品房预售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并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销(预)售商品房时,将商品房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和建房〔1995〕51号文等文件编印成手册,供购房者查阅。使广大购房者了解商品房面积计算的规定、规则,能够识别和抵制不按规定、规则计算商品房面积的行为,尽可能减少商品房购销活动中的纠纷。

二、各市、县主管部门近期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的商品房购销合同进行一次检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要使用建设部和国家工商局印发的商品房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各市、县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加有关内容)。购销双方要按照《广东省商品房预售管理条例》的规定,在合同中明确商品房“套”或“单元”的建筑面积、实得(套内)建筑面积、公共部分与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以及商品房交付使用时实际面积(或房地产产权登记机关实际测定面积,下同)与暂测面积(或预售合同标定面积,下同)有差异的处理方式。违反规定的,市、县主管部门应通过新闻媒介对其违规行为公布于众,并不予办理商品房交易鉴证等手续。

三、各市、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销(预)售商品房面积计算的管理监督,发现有违反规定、规则计算商品房“套”或“单元”建筑面积、实得(套内)建筑面积、公共部分与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的,要责令其改正。并通过新闻媒介公布于众。在未改正之前,停止其销(预)售商品房业务。

四、各市、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商品房购销纠纷投诉处理协调的制度和程序。应指定有关科室负责,设立专门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对投诉的问题认真负责进行协调处理和及时将有关情况答复投诉人。

五、市、县主管部门收到商品房购销面积纠纷投诉,按如下原则进行协调处理。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规定计算商品房面积的,由市、县建委责令其停止销(预)售业务,限期整改。

(二)商品房购销合同未明确“套”或“单元”建筑面积、实得(套内)建筑面积和公共部分与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但房地产管理局给予办理了交易鉴证手续后引起纠纷的,由房地产管理局协调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三)房地产测绘机构工作疏忽造成测绘错误的,由房地产管理局责成测绘机构重新测绘,及时纠正,重测不得收取测绘费。

第8篇:智慧校园监管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高中生思想品德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对于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一高中的校园文化

我们通常所指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所具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的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自成立起就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这是一个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一高中的校园文化可以用“和谐和美,明德正道”来概括。这样的校园文化强化了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社会奋斗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后备力量的高中生,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和谐校园教育为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其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锻造人生梦想。

2.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健康成长

战国时期的荀况在《荀子劝学》中说过:“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不仅仅靠知识的培养,更需要在环境中不断地熏陶和适应。高中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积极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不断建设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有效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逐步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切实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多角度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1.打造高雅环境文化,让核心价值观融入一高的物质文化建设中

切实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标志性文化建筑建设中,在校园建筑和景观中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一高中校园建设中,我们在校园的建筑上做好了文章。给校园各建筑楼的命名都体现了我们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如明正楼和学思楼主体教学楼,明正楼取义“明德正道、明德修身行正道”;学思楼取义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诫我们学习与思考要紧密结合。如实验楼和学生社团活动楼――知行楼,取义为“知行合一”思想。如男、女生寝室楼――鼎信楼和秀蕙楼,鼎信取义为一言九鼎讲信誉;秀蕙取义为秀外慧中、心地纯洁与性格高雅,弘扬优秀女子的品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每一处都在提醒他们做一个明德正道的有为青年,强化了爱国意识。

2.孕育鲜明的理念文化,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一高的精神文化建设中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具体体现在办学观念和走廊文化之中。一高中的办学观念中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校训是“思敏行一,德馨才高”;校风是和谐和美,悦己悦人,大爱无痕,大教化一;学风是合作探究,自主感悟;育人观念是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未来比现在更重要;办学方略是明德正道,以德立校,以道育人。又如走廊文化中的标语: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学好靠信心,求教靠虚心,探求靠专心,长进靠恒心;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让一高中的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形成科学的管理文化,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一高的制度建设中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学校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既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职能,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高中在制度建设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使之成为校园师生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如教师百字誓词――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将永存幸福从教之心,振兴民族之志,用智慧启迪学生,用情感滋养学生,用人格陶冶学生。我要始终具备与工作相称的能力,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超越自我。让价值体现在学生华硕的成长里,让成就熔铸在学生辉煌的人生中。又如学生百字誓词――学做“有些人”,健体魄,树信心;学做“文明人”,端仪表,正言行;学做“知识人”,阅百卷,道文理;学做“职业人”,尽职责,敢创新;学做“家庭人”,知孝悌,重亲情;学做“社会人”,讲诚信,施友善;学做“国家人”,明使命,强信念;学做“世界人”,展气节,纳百川。青春为证:我要做真正“一高人”。这里明确了一高的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准则,增强教师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师生思想的坐标和心灵的归宿。

以“和谐和美”为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教育中理解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长远而至关重要的作用。今日的一高校园文化建设也已经发挥了它的育人功能,它使学生形成了对学习、追求上进的动力和对家庭、母校、社会和祖国的责任感,相信我们培育的学生一定会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

第9篇:智慧校园监管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32-02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行业,特别是最近几年建筑业一直持续稳定发展,在专业技术人才招聘数量上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人才一直稳居前10位,这在给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高校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一大批精通工程管理业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2004年国家教育部、建设部联合确定我院为“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11年我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发展产业发展能力”的建设专业,经过为期两年的建设,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完善产学研机制等方面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示范引领作用,在业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为皖江城市带及安徽省乃至长江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笔者通过我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所取得一些成效,分析如何提升该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成效显著

1.“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主体”四方联动、协作办学,共同构建和实施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社会服务平台。我院与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产学研、人才培训、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以芜湖市住建委主导,芜湖市建筑业协会、芜湖市建筑工程管理处、芜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指导,建筑企业参与,创新校企深度合作的互动机制和长效机制。

2.依托行业,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形式,创新产学研合作的双融机制,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我院与芜湖市建昌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建筑节能与能效测评中心,并成功申报获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取得安徽省省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资质;与芜湖市建筑业协会签署“芜湖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培训合作协议”,重新修订职业能力培养标准,面向企业在职专业人员开展施工员、资料员、监理员等建筑专业人员岗位资格培训,每年面向社会培训2000余人;协助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承办“徽匠技能大赛”――芜湖市建筑业技能大赛;与安徽省建设干部学校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协助该校组织制定“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岗培训试题库”,推荐培训教师加入师资库;与芜湖市门窗协会合作,开展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培训,为芜湖市建筑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此外,我们还广泛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监理、造价咨询等服务,积极参与企业的应用技术推广与研发等工作,扩大专业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3.整合行业、企业资源,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确保专业实践教学的系统有序实施。按照“校内实训基地产学研结合,校外实训基地长期稳定”的要求,通过自建、校企合作共建、企业捐赠等形式建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在合作企业内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三十多处。2010年,我院与安徽宝翔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署了双方合作协议,形成了校企双方合作的产学研技术研发中心,并与2012年共建了建材实验室,已正式投入运营中,并且运行效果良好。另外,在建筑工程施工工法研制、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合作,已完成两项工法研制(正申报省级工法)。

二、提升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

1.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构建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已成功举办两届校企合作恳谈会,成立了由芜湖市建筑行业协会、建筑企业资深专家和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与几十家建筑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展实质性合作。为实现“安徽省向建筑业大省、强省转变”,以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跨江发展为契机,由学校牵头,联合芜湖市住建委、芜湖市建筑业协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材料企业、社会咨询机构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研讨,最终形成了一套紧密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组建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业联合理事会,共同研讨如何将专业建设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服务。在学院建筑业联合理事会的领导下,由行业专家和专业课教师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进行大量毕业生工作趋向分析,确定以懂施工、会管理作为建筑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构建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工学结合、分层递进、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建筑工程施工的阶段产品作为任务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构建。在企业的支持配合下,按照“贴近项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在对岗位(群)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岗位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和阶段产品特点,确定课程及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2.实行项目化教学,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改革方法上,构建由《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施工组织与设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专业核心课程组成的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群,实现理论教学系统和实践教学系统交叉融通对接。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校内教育期间主要采取模拟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仿真和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历练,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实现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方法有:①通过现场教学由专门的技师在实训车间内直观演示动态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施工技术质量要点、工种操作过程等;②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典型建筑工程的构造、组成、施工程序与方法、安装运输、质量检验等;③在实训室和实训车间内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在建筑材料实训室,学生可以真刀实枪地按照规范检测材料性能;在专业微机实训室借助预算软件进行工程计量与计价,编制工程造价文件;在实训车间,学生可以动手进行钢筋绑扎、模版安拆、墙面抹灰等多项工种操作等。

3.依托行业,联合企业,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引进与稳定并举,培养与补充并重。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重点,通过参加行业培训、外地考察、深入企业学习、技术服务以及科研活动等方式,将教师培养成理、实能够融合贯通的双师型队伍。截至2012年底,我院该专业中级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中双师型达到85%。依托行业,联合企业,进一步建设好教师校外实践基地,为专任教师能“真刀实枪”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实践平台;鼓励教师在完成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参与企业实际工程建设,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和技术服务能力;并聘请一批在建筑类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建成了15人以上的兼职教师库,形成稳定的校内外兼职教师队伍。

4.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工学结合环境。我院已与40多家芜湖市地方施工企业、监理公司、造价事务所、建材公司、建筑设计公司开展实质性合作,建立了几十个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

这些实训基地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我院还与多家合作签约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了学校和企业双方各自的责任,待学生毕业之时,这些企业可以优先选择录用优秀毕业生的权利。这样有效的保障了学生能顺利参与企业的生产实习任务。

5.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服务。高职院校能够依托企业进行办学的保障机制就是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是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能够长期、稳定、深入发展合作关系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我院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服务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

构建行业、企业、业内教育专家、毕业生、专业教师等“多方论证”的“多方合作、多元建设”的办学体制,创新和完善校企合作、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专兼职教学团队专业能力;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任玲华.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45-46.

[2]张雪武,方从严.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