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技术作为平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和处理,并将商贸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相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财务管理的工作模式。随着商贸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贸易量逐渐增加,实现商贸企业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运用现状
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改善当前商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商贸企业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并不十分完善,导致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商贸企业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
(一)集团化财务管理理念不健全
在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是注重对企业资金收入的核算工作,但是实施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和预先的分析和规划,保障其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目前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还难以适应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落实。商贸企业现有的工作人员对于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商贸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组织不健全
商贸企业实现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不仅仅需要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理念,同时还需要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组织。随着商贸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对于财务管理组织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但是目前商贸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组织的协调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下需要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组织既能够涵盖企业的整个财务组织部门,同时还需要能够具有相对独立的财务组织结构,这样才能确保商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商贸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不完善
商贸企业实行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需要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传统的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仅仅是涉及企业的财务收支工作,但是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要求企业需要改变原有的财务管理流程,加强整个财务工作的管理。目前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难以实现企业其他部门与财务管理的连接,也未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条理化的管理,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缺少相对良好的环境。
二、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商贸企业中的运用建议
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当前商贸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选择,随着商贸企业的发展,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也逐渐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受到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商贸企业中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完善商贸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商贸企业实现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对原有的财务管理机构进行调整,改善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一方面企业需要对分公司的财务进行详细地了解和调整。随着商贸企业规模的逐渐增加,实行商贸企业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掌握比较全面和详细的财务信息,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避免财务管理中出现严重的问题。商贸企业通过网络管理对子公司进行一系列的财务信息监督工作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工作中的风险,保障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需要对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由于商贸企业财务工作逐渐复杂,通过实施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规范子公司的投资。商贸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核以及投资过程的监督工作,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商贸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商贸企业集团化投资管理模式的提高,对于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所提高。一方面在今后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中需要对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企业需要对子公司委派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对总公司进行负责,加强对子公司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随着商贸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财务工作逐渐复杂,这给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商贸企业实现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与原因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逐渐增加对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认同,及时适应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商贸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于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意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另外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增加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机制,对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核,避免财务信息不真实的现象。在财务监督中需要定期对子公司的账目进行审查,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工作,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合理控制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子公司财务管理漏洞,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结语
随着商贸企业的发展,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商贸企业关注的对象,一些商贸企业已经逐渐运用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商贸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地分配,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的监督和管理,通过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网络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商贸企业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发展时间比较短,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完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促进商贸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雪.论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商贸企业中的运用[J].时代金融,2012(11).
【关键词】商贸流通农业经济指标选取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整体农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商贸流通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针对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能有效为政府和国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发展山东农业经济奠定良好基础。
一、目前山东省农业经济与商贸流通的发展状况
2018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为61452.60亿元,同比下降0.43%,其中山东省的农业生产增加值为4950.5亿元,同比增长2.6%,粮食总产量1063.9亿斤,同时也是连续五年过千亿斤,产地总面积457.1万公顷,增长22.0%。虽然数据呈上升趋势,但是相对于全国范围内来说,山东省的农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商贸流通总额与农业生产总值对比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可知,目前两者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且农业经济发展已经跟不上商业流通的发展速度,而商贸流通能起到推进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必须加强商贸流通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对推动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二、山东省在农业方面发展商贸流通业存在的问题
商贸流通業的实质就是进行商品流通以及为商品流通提供有效服务的产业,能有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转变产业结构,而目前山东省在农业方面发展商贸流通业中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第一,没有符合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商贸市场体系。由于山东省商贸流通业起步比较晚,仍处于发展中阶段,导致总体的商贸市场体系建设缓慢,具体表现为山东省省内城市与乡村之间商贸体系分割严重,与此同时城区内部商贸市场也没有与企业之间形成连续纵向的构成体系,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商贸理念和相关市场流通设施,从而出现较为严重的农业发展滞后现象。
第二,缺乏相关理论依据,同时山东省政府没有对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政策、经济投资、产业规划以及扶持力度等方面进行高度重视,导致了相关执法监管影响力与群众的认知程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没有有效的理论依据支持,导致整体商贸流通行业的根基不稳,不利于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布局的建立以及合理分配,对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三、商贸流通业对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
针对商贸流通业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对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想要切实有效的对其进行论证分析,则需要通过模型建立的方法,通过运用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常被称为C-D生产函数,得出商贸流通与农业经济在坐标系中相对应的数值,从而得出其对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而这种方式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和认可,其基本函数形式是:Q=AKαLβ,其中,Q代表的是总产出量,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则是用A代表,K和L分别代表的是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α与β则代表的是不同参数值,在此情况下,还需满足0<α,β<1的条件。
由于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种类较多,所以在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建立的同时,不断加入可能导致商贸流通业发展变化的解释变量,改变相关参数,取得方程两边的对数,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入与农业的资本与劳动投入的相关控制变量,才能有效建立商贸流通与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最终模型。而在对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问题进行分析时,设定AGDP为农业总产出,则相应的可以得出生产函数:AGDP=AKαLβ,而其中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机械化水平、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因此需将其作为模型中的控制变量,最终得出的函数方程式为:lnAGDPt=lnA+αlnKt+
βlnLt+φlnMDDt+xlnAMEt+εt,其中AME代表农业机械化水平,RHC为农村人力资本,ε为误差项。
通过对计量模型的建立与分析,通过商贸流通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对比,根据对各种数据可行性因素的影响分析,实证检验出其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与此同时考虑到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农业经济增长指标存在重复性计算等问题,因此选取了农业的增加值作为衡量指标与标准,以近些年的统计数据为依照,方便对商贸流通与经济增长之间数据的收集。
(二)变量描述统计性分析
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能有效对其的发展水平、特征及状况进行精细认识和了解,以此获得解释与控制变量的样本容量、最大值与最小值、平均值以及标准偏差等统计特征具体的参数数据。根据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稳定性以及可控性,针对各种变量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影响,建立相应的、且具备描述性统计特征的变量参数表,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对比。
在此基础上,为了对商贸流通业与农业经济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同时明确商贸流通业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的关键作用和影响,须通过有效手段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表达。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绘制总产值与现代流通商贸发展之间关系的散点图,展现出其相关性的特质,从而进行有效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在图表中,横轴与纵轴分别表示商业贸易流通与农业增加值,由散点走势可以看出双方之间存在的明显联系,依据散点图的表示,可以对相应数据进行表格归置,对相应系数与标准误差的不同解释变量进行综合比对,从而可以直观的发现山东省省内商贸流通业与农业经济增加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增长关系。
(三)实证结果分析
以总结商贸流通对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为目的,充分利用模型、指标等板面数据,对农业经济增长趋势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下进行实证检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豪斯曼检验方式,选择适宜的模型,具体分为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两种模型方式。通过相应计量软件对山东省的人力与劳动投入、机械化水平、农业增加值与商贸流通业等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多种元素与农业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商贸流通的二次方还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进一步促使商贸流通增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促进农产业向外省运输流通,提升农产品的流通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出农产品的真正价值。与此同时,实证结果还显示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与农业增加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分别通过1%、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切实体现出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全面性,但是其中人力资本与农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从散点分布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发展动向走势幅度较小,因此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没有明显效果。
四、商贸流通业对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协调发展战略,积极培育产业主导
山东省想要切实发展农业经济,就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产业,积极培育集约化农业产业,运用合理有效科技手段构筑商贸流通集聚的新平台,通过联合企业、市场,开拓农业发展渠道,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体制机制进行有效创新,在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农产品的动态高效率流向,解决了农户运输难、推广难的问题,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流通成本,还能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企业与市场的需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农业的扩散作用发挥出最大效能。
(二)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想要有效推进商贸流通业对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必须建立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发展战略,并充分发挥政府积极引导与能动作用,重视对商贸流通产业的合理规划,并保障其时效性、适用性以及权威性,对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农产品进行严格检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促使形成一定程度的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积极主动的增强对农产品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市场氛围。推动企业创新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推进农业需求为出发点,运用科学技术不断拓展商贸流通运输方式,加快农副企业的市场转型,促进企业与农业之间构成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三)推进电子流通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针对商贸流通的方式需要紧跟时展步伐,对流通方式需不断创新发展,融入科学技术,实现商贸流通产业科学化、现代化发展。加快商贸流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不仅能对提高流通质量和水平,还能在拓宽流通渠道的基础上,降低流通成本,切实提高農副生产企业的实际利润,从而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份额中占据较大比重,起到稳固地位的作用。比如:在农副企业在进行农产品运输管理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适当对相关管理系统或运输系统进行引进或研发,提高商贸流通的运输效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金融问题
一、关于国际间贸易融资理论的概述
(一)国际间贸易融资定义简介
国际贸易的融资就是指银行对一切进出口企业提供的所有融资行动,说的具体点就是指银行将贸易活动的先进流量作为资金来源,将计算中金融的单据或者商业单据当做双方履行合约的有效证明。从现今国际贸易的发展角度看,国际间的贸易融资囊括了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短期性贸易融资和中长期的贸易融资;进口贸易融资和出口贸易融资;一般性的贸易融资和政策性的贸易融资。
(二)国际间贸易互相融资的重要性
第一,国际间的贸易融资可以说是银行进行发展不可缺少的业务之一。在银行进行发展的过程中,贸易融资可以给银行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一是国际贸易融资可以确保银行有效的将资金利用起来,收益较大并且风险较小,可以为银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利益;二是对于银行产业来说,国际贸易融资性业务能够获取较大的利润,有利于银行产业的发展,并且对我国在世界金融领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国际贸易融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银行营运的能力提升上来。
第二,国际贸易融资可以确保进出口企业顺利的开发对外贸易。一是国际贸易融资可以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帮助进出口企业解决资金方面的困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想要让企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支持是基础和前提。如果企业缺乏运转资金的话,企业就无法在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市场中发展乃至生存下去。而国际贸易融资渠道可以给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帮助,有利于为企业解决困难,这样企业就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且通过一定的资金管理手段使企业可以更快更好的发展下去;二是国际贸易融资可以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付款方式,这样就可以使企业在商贸谈判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优势,有利于提高进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国际贸易融资可以增长对外贸易。一是国际贸易融资可以将进出口运营模式进行优化,将进出口商贸的次数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进出口商贸不断的增长,有利于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可持续目标;二是国际贸易融资是政府激励出口贸易的一种必要手段,可以增加我国产品出口量,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三是国际贸易融资可以使我国融入国际经济的大舞台内,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合作共赢的局面,促使我国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二、我国创新国际间经济贸易融资的措施
(一)强化防范风险的意识
对于银行单位来说,承担国际间商贸融资业务有着较大风险。相比与国内的贸易融资来说,银行在承担个人没有能力偿还的经济风险的同时还要考虑汇率、利率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所造成的经济风险。因此,在国际间商贸融资过程中,必须要将防范风险的意识提升上来,积极将防范风险的措施制定出来,保证银行抗风险的能力。为了可以更好的将风险问题应对好,我国应采用对风险进行计量的措施,通过具体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出企业贷款违约和出现坏账等情况的几率有多少,然后积极的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将这些问题处理好,从而确保融资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融资评审制度
在国际间商贸融资过程中,要想确保融资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就必须应将融资评审制度建立健全,融资评审制度是保证融资工作顺利开展和维护成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由于风险程度并不是完全相同,因此对各种各样的进出口商贸融资也应在等级上对其进行划分,这样就可以从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二是对于风险较低的业务能够进行直接的操作,而对于风险较高的业务就应该让相关的评审代表签字才可以进行操作;三是商贸融资评审协会应负责商贸融资的新产品控制风险、流程操作以及文本法律工作,在审核通过以后才可以确认归属的风险,并进入到操作阶段,只有如此,才可以将国际间商贸融资审批的效率科学有效的提高上来,确保国际间商贸融资工作能够稳定快速的运行。
(三)提升银行员工的综合能力
由于国际贸易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化等特点,因此,国际间的商贸融资工作就要求从事该工作的员工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银行员工不仅仅应具备业务能力、结算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与此同时,还应该具备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的能力以及掌握金融法律法规等。在国际间的商贸融资评估阶段,银行员工只有将系统的知识和信息充分掌握,才可以更好的为国际间商贸往来提供合适的项目需要以及周到的融资服务等,同时其也可以是企业的运营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国际间商贸融资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另外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将熟悉国际间商贸融资的产品,了解有关法规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培育出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住企业从金融市场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增强企业风险抵抗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良性运营,使企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去。
(四)加强机构性贸易融资创新
第一,在国际间商贸进行融资过程中,应不断的创新融资产品,并且应实施实货交易商贸模式,根据国际间商品需求周期的变化过程,使贸易方式加快转变的速度,使贸易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第二,加快期货市场上的融资创新。一是应该提出合理的定价机制,为银行在商品贸易的贷款定价工作中提供准确基础价格的信号;二是对于风险抵押品的管理工作。为银行的套期保值工作提供优质的流动场所;三是大力发展电子仓单业务,推动仓单金融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对期货市场和实货市场的融资管理和创新,将利润增长点进一步的扩展,从而确保融资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五)综合建议
第一,化解和防范金融危机是将贸易融资发展好的核心工作。应建立出完善的防范金融风险的体系,用以化解和规避金融风险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损失。一是要改变传统的规划理念,将防范风险的意识树立起来;二是应该强化对消费群体的资信管理与调查;三是要将完善的进出口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出来;四是要充分的将信用保险以及替他风险规避的政策性途径利用起来;五要加强对账款回收的防范风险意识;六是要重视库存风险。
第二,尽快将我国出口的信贷体系建立健,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对于出口卖房的信贷应实施差别利率的政策;二是积极创造有力出口通商的条件,大力的发展出口商贷业务;三是将出口的信用保险机制改革和创新,促进我国进出口商贸的信用保险体系的完善,为我国出口信贷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四是努力解决多渠道资金来源的问题。通过以上四方面解决措施,就可以充分的将我国国际商贸融资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压力缓解。
第三,应大力开发多渠道融资的方式,使国际商贸融资的形式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促进我国商贸融资在国际中的主导地位。应逐渐将保理业务的范围扩大,融资产品和保险公司出口的信用风险应做到共同使用的原则,银行打包放款的业务以及押汇业务办理应不必局限在出口信用证的业务上。
第四,应加快对国际间商贸融资的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商贸融资业务的人员管理综合素质。一是有关部门应大量引进素质过硬、水平过高的专业人才;二是应该对商贸融资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教育;三是应不断的增强员工服务的质量以及道德素质内涵;四是要强化抵抗风险的意识,提高员工的防伪、识伪能力,努力化解和防范国际间商贸融资出现的风险。
第五,充分完善贸易融资的政策,强化国际商贸容易立法的力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相关立法组织一定要认真对现行的融资法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修复现有法律中存在的漏洞,确保我国法律与国际法之间不会存在较大的矛盾,为以后的科学立法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制定出切实地可行性高地操作方法,并和国际间的法律法规进行接轨,从而使我国与国际的融资发展更好更快。
总而言之,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是我们同样不可以忽略存在的威胁,金融问题关系到国家和国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与创新一刻也不能够停止。
参考文献:
1.祝维亮,周胤.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有效防范潜在风险之对策[J].中国商贸,2012(9).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
9月10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动员会,传达学习9月9日全县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精神,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认真开展商贸流通领域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切实为我县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消费环境。
为党的“十”胜利召开创造稳定的环境。同时,我局还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细化了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
二、加大检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
(一)基本情况
自9月11日开始,我局安全检查小组开展了为期4日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对阳光盛源购物中心、洋洋百货、伍城大酒店、凯瑞酒店、美好家园、太平洋服饰、神龙医药、花园饭店及白果乡等我县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和部分乡镇进行全面深入的安全生产检查,本次检点在排查安全隐患,检查消防设备是否齐全,安全通道是否通畅等方面。
在被检查的这些重点商贸企业中,总体情况良好,有专职人员负责企业安全自查,不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职能变革 商贸流通产业 关键点
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短板
(一)商贸流通产业粗放扩张发展的短板
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由于受粗放扩张发展短板的限制,使得我国的商贸流通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商业流动资本的年周转,比起日本或是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使得我国的商贸流通产业处于一个流通效率低的阶段。第二,从物流成本上来看,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例超出了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可以看出我国的商贸流通产业中的物流成本较高。第三,商贸流通作为一个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说,在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贡献来说并不大。第四,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对数量的追求大于对质量和效益的追求,而企业在发展流通产业的过程中,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价格和广告促销上,从而忽视了品牌和产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导致重末轻本现象的产生,这些现象造成了我国流通产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例同样不高的现状,因此,商贸流通产业的粗放扩张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商贸流通转变发展的首要短板。
(二)商贸流通产业结构尚不合理的短板
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总量巨大,但是,在结构上还有缺欠合理的地方,这种缺欠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总消费中,商品销售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了生活业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同时这一比重还低于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水平。第二,商贸流通产业在分配零售商品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根据县市以及县以下的居民需要提供相应的产品及服务,只能是在城市里进行零售商品的供应,这就造成了城大乡小的商贸流通产业格局,不利于我国消费品商贸流通产业的总体发展,所以,商贸流通产业的现有结构尚不合理,形成了制约商贸流通产业转变的地域结构短板。
(三)商贸流通产业活力竞争力弱的短板
首先,我国的一些大型商贸流通产业由于企业分布散乱、流通产业市场的集中度不高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竞争力和活力,使得我国的商贸流通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次,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上效仿国外的企业模式,缺乏对我国自己品牌的创新,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逐渐减弱。除此之外,我国的一些连锁超市之间竞争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最高效益,往往效仿发达国家的超市管理模式,也开始自创企业品牌,但是这种模仿不仅很难使市场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还不利于突出企业特色。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在商贸流通的改革过程中,更多的是对就业问题和企业生存问题的思考,缺乏长远的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战略思考;没有一个宏观的政策来支持企业的横向联合,以及对资源进行整合的有力措施。第二,在发展连锁企业的过程中,有些流通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但是,政府没有为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因此,缺乏竞争力和活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必然成为了商贸流通产业转变的短板。
(四)商贸流通产业城镇化抑制消费的短板
改革开放36年以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城镇化的发展快慢是评价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虽然,我国的城镇化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但是就目前现状来说,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高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其次,我国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第三产业所吸引的农民工城镇就业人数还略显不足。最后,虽然我国的城镇化达到了一定的比率,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这就表明还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的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待遇。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国城镇化的建设还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不完善的城镇化,无法将城镇化的建设与人口转移更好的结合起来,因此严重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无力推动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制约商贸流通产业转变的标志性短板。
(五)商贸流通产业改革深化不足的短板
在我国现行的商贸流通体制下,政府主管部门对一些流通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适当解决,但是还有很多流通企业的市场需求并没有政府部门去管理,这就造成了政府管理的错位和缺位。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根据“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实施以城带乡、以工辅农以及城乡一体的发展模式,来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的结构优化,并提供政策环境。要做到这些,我国的政府部门还应该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是城镇的商贸流通也要与农村的市场、专业合作社,以及农场、农业大户加强合作,帮助他们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使得城乡之间进行交叉供应。第二是要想优化城乡结构,就要形成一种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才能有利于解决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而产销一体化则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商品企业为龙头,通过与农业合作社、农业大户之间订立合同来收购产品,从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有利于生产、加工、销售这三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有利于为农民节约成本、扩大规模,并带动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第三是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促进结构的优化。我国的农村生产合作社是生产领域的创新组织,同时也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所以,商贸流通产业要提高效益,促进结构的优化。除此之外,还要对一些自愿加入流通合作组织的小型组织给予鼓励和帮助,促进其发展壮大。第四是在进行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投入方面,要注意调节城乡之间的比例,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尽可能的为农村流通产业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在横向一体化以及纵向一体化的发展发面、货物的配送方面、电子商务市场和社区商业的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短板,这都需要现行的商贸流通产业体制进一步的深化和改革,所以,我国现行的商贸流通产业改革不足,已经成为商贸流通产业转变的滞后性短板。
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关键点
(一)我国政府职能界定的关键点
第一,我国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明确区分市场和政府的不同功能,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并且将政府的职能同市场的规律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将管理、价格制定和信息提供等相关咨询服务工作做好,为我国流通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和生存空间。不仅如此,政府还应该着力做好以下三点:其一,政府应该大力发挥在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将政府的宏观职能进一步完善,同时放开市场的微观职能。其二,政府应该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以营造良好的流通发展环境,便于流通企业的长效发展,并为其提供发展导向和政策支持。其三,政府更应该在企业出现问题或市场失衡的情况下,给予迅速的纠偏。
第二,我国政府在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制定适应流通企业发展的政策,并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其一,流通行业在我国的市场中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并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且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微利行业,是以中小微,以及个体商户为主的一个行业,其扩大了我国的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逐渐降低我国流通企业的上缴税费比例,尽快完善流通产业的发展政策。其二,要求国家放宽对流通产业经营范围的管理,对一些没有明文规定不可以流通的领域有条件、有限制的进行放开。其三,政府还应该完善土地、收费、金融、财税、价格、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其四,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服务措施以方便流通企业。
第三,我国政府应该持续加强流通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加强流通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还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而形成我国特有的渠道畅通、布局合理的流通网络。另外,我国政府还应该持续加强网络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原有网络建设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流通网络专用设施的建设,从而为我国流通产业的电商互动发展打造崭新的交易平台和奠定物质基础。
第四,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制定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措施,同时,在城镇化的逐步完善过程中,还应该对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而且,政府的政策应该向民生工程倾斜,加大菜市场的管理和调节工作,以弥补市场自身调节中的不足。
(二)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关键点
对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有序发展来说,要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现在的市场经济越来越注重质量和效益,因此,我国政府应着力培养大中型流通企业,并逐步提升我国流通企业的民族品牌影响力,发展和创新我国流通企业,同时,应该从中央政府到各级政府都给予流通产业支持。当然,我国流通企业在逐步做大做强后,应该逐渐加强自身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建设,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流通企业能够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应该鼓励和倡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流通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承包、参股等多种形式,扩大流通企业的规模,使流通产业可以持续的做大做强。
第二,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我国流通产业也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流通产业的发展中去。其一,要求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第三方电商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电商平台的交易规则。并且,应该依托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推动网络销售的发展,加大社区电商和移动电商等新模式的发展。其二,我国政府应以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管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的发展,以此提高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其三,应将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传统产业和现代物流相结合,以建立符合我国需要的流通企业信息化,同时,逐步完善网络交易,促进资金流、物流、商流同信息流的结合。其四,我国政府应该鼓励流通企业逐步完善服务机构,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
第三,在流通的过程中,我国要将销售终端延伸到整个流通环节中去,中小流通企业之间应相互联系、共同配送,同时还要做好对农产品的冷链建设、运输、保鲜等工作,并在一些比较重要的集散地区,规划和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现代商贸流通园区。
(三)政府与市场共监管的关键点
要想使流通行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就要求政府部门不仅要加强对消费者市场的监督还要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监督的局面。
首先,从市场监管角度而言,消费者市场的成熟与否,其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要看监管机构对于市场的监管是否完善,这是一个持续监督、不断投诉、坚持解决的过程,是消费者市场监管的主要职责所在。然而,现阶段,我国政府的市场监管,还普遍存在监督不到位、责任人问责不及时和管理职能缺位等突出问题。
其次,从协会监管角度而言,只有加强我国政府对流通行业协会的严格监督,才能使流通产业健康发展。流通行业协会应该及时对不诚信的企业提出整改,并强制此类企业进行改正,同时,要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严重警告,以此来保证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而且,我国的行业协会还应该将重要的市场和行业信息,以及价格、质量等垄断信息,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和消费者通报。
深化政府改革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与转变
(一)深化我国政府的体制机制改革
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全局以及战略目标来看,应该认识到我国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经济活力起到重要作用,要以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市场的规律为指导,创造一个法制环境和德治环境的大环境,以搞活流通产业,促进市场发展,解决制约我国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短板问题。
我国在进行商贸流通产业体制机制的改革中,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要保障产品质量,方便群众日常生活所需,以此引导和促进居民的消费。第二是要在发展流通产业的同时,争取促进城镇的就业和现代化发展,并不断提升我国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第三是要提升流通产业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水平。第四,政府主管部门要将管理职能转为服务,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对一些市场不能完成配置的情况下,则要法律和政策支持,以纠正市场的失灵。只有如此,通过深化我国政府的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消除商贸流通产业存在的粗放扩张发展的短板问题。
(二)深化职能转变与产业改革
首先,我国的商贸流通产业要为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做好先导服务,这也是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在新时期下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只有政府主管部门深化职能转变与产业改革,才能使商贸流通产业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其次,我国的商贸流通产业要得到长期的发展,就必须依靠自身的规模与实力、品牌与服务、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以使流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变为高水平的品牌和服务竞争。再次,在此过程中要将城乡经营作为改革发展的关键,提升流通产业的整体素质,使之转变经营理念。最后,政府管理部门要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良好、便捷的服务和保护,使其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唯有职能的转变和产业的改革,才能解决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存在的结构尚不合理的短板问题。
(三)深化商贸流通产业的活力改革
为了使得我国的城乡之间相互结合密切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模式,深化商贸流通产业的活力改革。因为,产销一体化模式有利于帮助政府建立新的调控机制,并能够有效地抑制市场波动,从而保证市场的供应以及稳定市场物价,进一步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产品的供应。所以,产销一体化模式的实质就是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最终使企业获得利益。因此,拓宽商贸流通产业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发展,是有力解决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缺乏竞争力和活力短板的最优选择。
(四)深化城镇就业和创业的改革
首先,要通过产业的发展来增加就业。我国要将第二产业与商贸流通产业做强做大,尤其是要搞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才能在同样的条件下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就业。而且还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将那些有特色的产业,以及有优势的产业凸现出来,将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农业与金融业有机的统一起来,并且还要积极的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并以此来增加就业规模。
其次,要通过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来增加就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迫切的是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规模,以及在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而且还要及时的解决非公有制经济以及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融资难、信息的采集难、技术的提高难,以及对人才的需要旺盛等,并通过发展服务业和政府给予帮助来促进其发展。
再次,要扶持大学生以及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大,政府部门要特别重视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问题。第一,大学生的就业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农民工的就业也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第二,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创业的可能性很大,随着创业门槛的降低以及创业力度的提高,大学生创业也越来越普遍。而且,在创业的同时还要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工作,政府部门应做好福利工作,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对于农民工来说,政府部门则要在鼓励他们自谋职业的同时,还应加大对他们进行培训的力度,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以此来更好的为我国城镇化的建设,以及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服务。
最后,政府还要对一些困难群体进行援助。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扩大保障范围,以使这些困难群体应对金融危机以及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影响。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特殊性的就业岗位,以及提供培训班,以使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对那些自主创业的人员还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并相应的减免一些税务,使这些困难群体尽快的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因此,加大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使农民工市民化,不但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我国消费需求,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加快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同时,还能够彻底解决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城镇化抑制消费需求的短板问题。
(五)深化市场资源配置的改革
要想进行深化市场资源配置的改革,首先要优化投资结构,在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提高对第二、第三产业的投资来优化投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以及中小企业在投资与生产中的比重,增加就业机会,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更有活力。而且,还要在我国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逐渐转变管理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求扩大消费,并要得到政策的全力支持,改善投资环境,以此来吸引更强的合作伙伴。除此之外,还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此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彻底消除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改革深化不足短板。
参考文献
1.韩芳.商贸流通领域信息化技术改造应用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4.4(12)
2.任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研究[J].金融经济,2013.12
3.崔晓迪.区域物流供需耦合系统的SD模型构建与仿真[J].物流技术,2014.3
4.王德章,张平.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4.5
在互联网+ 的大趋势下,在个性化信息化时代,在供应链横行全球的今天,再谈商贸物流,又该谈什么?《物流》杂志特约良程吉运董事长林斌凯,与你一解乾坤。
商贸物流的核心根本是什么?
《物流》:对于商贸物流来说,传统物流企业,比如仅做仓储、配送的企业,就是只涉及到其中一环的传统物流企业,可能Hold 不住商贸物流的大需求,反而供应链公司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它的一条龙服务,恰恰和商贸物流门当户对,请问林总,您认为商贸物流的核心根本是什么?
林斌凯:任何行业的经营都存在着标准化产品和满足个性化需求两种模式,当然也有可能是两种模式兼而有之。物流行业也不例外,像德邦、新邦他们提供的就是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产品可以满足中小型商贸客户的物流需求,但是大型和超大型的商贸客户,他们的需求往往是个性化的,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在多方面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供应链管理就产生了。如果说标准化产品只能满足客户某一个点的需求,那么供应链则是在一个面上或者一条链上为客户服务。所以我想你的问题,其实应该是:供应链物流的核心是什么?
一个优秀的供应链物流公司面对的是众多的大型和巨大型的商贸企业,众多的大型企业个性化需求尽管不同,但其背后却有共同的本质。因此,供应链物流就要很好地区分客户的个性需求和共,在保证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增加服务项目和不断地降低成本,最终形成服务黏性。我想这就是供应链物流的核心。
良程吉运是如何帮客户解决问题的?
《物流》:中国的物流成本太高,利用率低,因物流供应链问题,国内的批发零售业库存占到7%( 发达国家一般为1%—2%),良程吉运是如何帮客户解决这个问题的?
林斌凯:无论是生产制造企业还是商贸企业,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物流管理部门在企业中没有地位,不受重视。企业的重心往往放在研发和销售,对物流部门极少关注,刚才你说的数据,就是这种状况的数字表现。要降低企业的物流费用,绝对不是物流管理部门自己能完成的工作。
这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恰恰是我们的商机所在。很多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是不完整的,脱节的。于是我们帮他们梳理;他们没有物流系统,我们就把我们的物流系统终端给他们使用;他们没有仓储和物流管理人才,我们就把他们的物流管理业务接过来,告诉他们怎么样用KPI 考核我们。我们还跟他们的研发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的同事成为朋友,在吃饭的时候,谈谈如何相互配合,渐渐地大家就有了共性和配合,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就形成了,物流成本也下降了。
信息系统是我们运行和管理的核心
《物流》:良程吉运斥巨资建设IT 系统,能否详细聊聊其中缘由?
林斌凯: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运行和管理的核心,就好比人的神经系统。信息系统在企业内起到协调各个部门的运作、连接客户和供应商的作用,也是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在我们创业的初期就很重视系统的研发,无论我们做航空、货运包机、第三方物流,还是现在的供应链管理,我们都很重视对信息系统的投入,信息系统对整个企业的运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作为一个供应连管理公司,一套好的信息系统更能很好地助力企业发展。
首先,面对多个客户、复杂的个性化需求,有了一套好的系统,并在系统里不断地沉淀完善了操作流程,就能很好地规范员工的操作习惯,使员工很快地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大大降低差错率。
其次, 通过与客户系统的对接,对客户的需求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刻的理解,所有的客户需求,都转化为系统功能的延伸,在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增加价值的同时,也增强了服务黏性和提高了竞争对手的进入门槛。
第三,信息流的无缝对接,降低了企业的服务成本,增加了客户的信任度和美誉度。良程的信息系统架构,从下往上,分为业务层面、管理层面和决策层面。功能模块可分为:进出港管理、仓储与配送、车辆运行管理、供应商的储备与考核、财务核算和数据分析、人才复制系统、流程节点控制、员工KPI 考核等等。
我们的信息系统拥有十几项研发专利,并在去年公司获得国家级高新企业认证。
无论物流模式如何变化,其本质都是整合与合作
《物流》: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冲击,制造企业也受到一定的波及,传统的采购、加工、配送形式有所改变,因此商贸物流同样面临链条变革,请您谈谈以前和现在的商贸物流的不同之处?您认为商贸物流的未来发展会是怎么样?
林斌凯:互联网的特性之一是信息透明,但其引发的竞争本质,则是淘汰中间环节,这个过程也是各行业洗牌的过程。物流行业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电商的发展,物流分工越来越细:专做商超配送的,专做宅配的,专做家具配送和安装的,专做珠宝物流的,等等。很多十年前我们未曾听闻的物流方式,在今天已经屡见不鲜。
第二,信息越来越透明,效率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革命,养成了人们了解信息和掌握信息的习惯,也可以说是形成一种需求或者欲望,看着自己的货物不断靠近目的地,似乎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享受,这也是一种购物体验。当人们掌握物流信息以后,便不再习惯等待,总希望越快越好。
关键词:物流外包 必然性 风险 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
当前,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分配与重新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物流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物流外包已成为商贸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
一、物流业务外包的必然性
物流业务外包,简称物流外包,是指企业为了突出发展其核心业务、集中资源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而将其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运作。这种业务委托和业务运作方式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相互渗透性和互利互惠性,与商贸企业自营物流业务相比拥有显著的优势,这主要表现为:
1.可降低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
因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具有丰富的物流业务运作经验、拥有专业化的物流策划与操作队伍、以及较健全的物流服务信息系统和丰富而广泛的客户群体,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根据各商贸企业物流业务的不同需求特点制定最适合的物流服务方案,并充分发挥规模效益的优势,以保证最高效最经济合理地完成各商贸企业的物流业务需求。
通过物流业务外包合作,商贸企业可以充分享受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在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使商贸企业总的运营成本也随之降低。
2.可突出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
对于商贸企业来说,沟通产需、促进商品交换的完成是其核心业务,而物流业务是其非核心业务。如果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将使商贸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来保证其核心业务的发展壮大。对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来说,提供物流服务是其核心业务,在完成物流业务方面,其具有商贸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商贸企业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有助于商贸企业集中优势资源突出发展其核心业务,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可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商贸企业通过物流业务外包,可以将其促进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一部分业务流程转移到本企业外部进行操作,从而转移、分散了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的风险,可以使商贸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的物流环节与其它环节之间建立起一种较连续的平衡关系,从而增加了商贸企业的柔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当前商贸企业的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价格、服务质量和交货时间等方面,这其中尤其是在交货时间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商贸企业往往做得不够理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贸企业的市场形象和顾客满意度。因此,商贸企业若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就可以使其客户得到优质的物流服务,有效地满足了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使商贸企业的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都得到了全面提升,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了商贸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5.有利于企业开辟新的业务领域
在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商贸企业通过物流业务外包,可以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建立起优良而稳固的战略联盟合作关系,使商贸企业能够将战略伙伴的优势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使商贸企业在不断巩固和提高现有业务市场地位的同时,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项目的开发与运作方面,从而大大地缩短了新项目的开发周期,提高了新项目开发的成功率,并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
正是由于物流业务外包具有这些明显的优势,所以它已逐渐成为商贸企业运作物流业务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物流业务外包存在的主要风险
商贸企业物流业务外包虽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给商贸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着诸多风险。由于商贸企业物流业务外包过程中的业务流程操作环节较多、参与操作的单位组合复杂、各环节间的相互影响较大,对准时化的要求较高、某一个局部微小的偏差就可能直接影响到商贸企业整个营销体系的正常运转。因此,商贸企业必须加强对物流业务外包的风险管理,其风险防范十分重要。
所谓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预期结果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发生差异所带来的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所谓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过程。风险是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它具有客观性、突发性、多变性、无形性等特征。在商贸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商贸企业通过签订合约的方式来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实现企业间的协调,由于合作双方在资源配备、企业文化、信息支持等方面的差异、以及部分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信誉等原因,将导致各种风险的发生。如果对物流外包风险缺乏必要的预测和防范,将使商贸企业物流外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彻底失败,进而直接影响到商贸企业的正常运转。物流业务外包所隐含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企业经营战略构成风险
物流业务是商贸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贸企业实施其经营战略的载体。在实施物流外包的过程中,大多是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与商贸企业的相关客户们直接接触,因此,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自然对与其合作的商贸企业的经营战略有很深入的了解,从商贸企业营销网络的布局到营销策略的改变,以及商贸企业的发展状况等等,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都可能得到较详实的信息,这就难免增加了商贸企业的经营战略或商业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2.降低了企业对其经营活动的调控力度
将物流业务外包,商贸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的同时,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也自然会介入到商贸企业经营活动的诸多环节,成为商贸企业物流业务的管理者,从而导致商贸企业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依赖度增大,对其物流业务的控制力降低。当由于社会经济等不可预见的环境因素、或者物流行业以及商贸行业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物流服务供应商或者商贸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出现问题时,由于其对物流业务控制力的降低,将使商贸企业对物流业务形成的新的需求难以迅速得到满足,从而大大降低了商贸企业对其经营活动的调控力度,进而会影响到整个贸易链的正常运转。
3.阻碍了企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商贸企业长期的实施物流业务外包,将造成商贸企业内部对物流业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降低,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依赖度越来越大;尤其突出的是,由于长期的实施物流业务外包,使得商贸企业内部在物流业务专门人才的培养与配备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人员短缺、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的不良局面,从而导致商贸企业员工队伍的人才配备不够完善,阻碍了企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4.阻碍了企业供应链各环节间的协调有序运行
不同的企业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由于商贸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之间的企业文化差异,使得他们对于供应链的认同程度、配合程度也难免出现不足之处,这将导致合作双方针对相同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与处理方式,出现意见分歧,从而影响了商贸企业经营活动各环节间、尤其是那些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有业务接口的各环节间的协调一致性,进而会影响到商贸企业整个供应链的稳定和有序运行。
三、物流外包风险的防范
随着物流业务外包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商贸企业在高度重视物流外包优势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其潜在的风险;商贸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物流外包决策,并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来加强风险管理,防范潜在的各种风险发生。
商贸企业如何防范物流业务外包风险?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对企业物流外包进行分析论证
物流业务本身就是商贸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商贸企业应深入分析本企业的物流业务状况,深入探讨本企业从事物流业务的能力,分析物流业务与本企业获取综合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商贸企业内部决策层对物流外包的必要性得到普遍认同、而且确定了物流外包的切实可行性以后,才能实施商贸企业的物流外包。
2.对企业外部的物流行业进行周密的分析考察
物流业务外包决策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商贸企业首先要结合本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物流需求特点,对外部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行业来源、现有客户和财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认真分析其管理水平、企业市场定位、企业运营网络建设情况、企业自身运营的弹性、行业运营经验、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信誉等等。在充分调研评价的基础上,对潜在的多个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最适合本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来作为物流外包伙伴。
3.制定严密的企业物流外包业务规程
物流外包是商贸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但任何物流职能的外包都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计划、实施与管理。商贸企业必须与外包伙伴签订严密的物流外包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的责、权、利,并由合作双方共同制定物流外包的业务操作流程、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与此同时,商贸企业还要针对物流服务供应商制定严格的、切实可行的物流外包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在物流外包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对外包活动进行严密的监控,对外包伙伴的绩效进行定期检查,以全面掌控企业的整个物流操作过程,从而保证物流外包战略的顺利贯彻实施。
4.保证企业内外信息渠道的畅通,以期巩固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发展
物流业务外包的实质是商贸企业与物流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而合作的关键是双方的相互协调、相互信任;合作双方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使双方受益。为此,双方应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保持相互的理解与支持,合作双方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规划与设置自己的组织结构,建立高效顺畅的交流机制,以便于双方的相互沟通,保证及时准确的为双方的合作提供必须的各方面信息,从而达到和忠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
商贸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同时又要考虑到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商贸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应该在寻找优质外包伙伴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原则的合作关系,同时针对外包业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结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创新,在风险和机遇并存的环境中,认真研究物流业务外包风险的来源,因地制宜地制定防范对策,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优化企业的市场形象、增加企业的柔性,捉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物流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关系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对一的个性化的协作关系。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供应商时,要改变仅着眼于企业内部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而置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利益于不顾的观点,应该以长远的战略思想来对待物流外包,通过外包既能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又有利于物流供应商持续稳定的发展,达到供需双赢的局面。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是为了实现各自的经济目的,只有合同及时有效履行才能实现双方的目的。因此,在合同签订后,企业要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企业法律顾问部门则要全面监督。通过监督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排除阻碍,防止违约的发生。在监督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风险,都应该和物流供应商及时沟通、协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刘清军. 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比较分析. [J]. 中国市场. 2008.6.
[2]张孟强, 马丽丽. 中国物流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J]. 科技创新导报.2008.2.
[3]丁俊发, 蔡进, 郭国荣, 王继祥, 何辉. 中国制造企业物流现状及政策建议. [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6.
关键词:兵团;商贸流通;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1-0019-03
商贸流通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被人们所认知。它不仅能够多方面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而且以其特有的服务职能,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一、兵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兵团国内贸易快速发展。2000年,兵团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到“十五”末的2005年,兵团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4亿元,增长73%,年均增长11.5%。“十一五”的前3年,兵团国内贸易继续稳步增长。2006年,兵团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38亿元,比2005年增长19.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2%,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78.48亿元,比2005年增长2.5%。2007年,兵团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6亿元,比2006年增长16.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2%,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59.93亿元,增长21.5%。2008年,兵团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88亿元,比2007年增长22.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2%,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17.02亿元,增长12.4%。
“十五”期间,兵团外贸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长达到32.8%。2005年,兵团实现进出口总值31.05亿美元,比“九五”末增长3.5倍。“十一五”的前3年,兵团外贸保持了高增长势头。2006年,兵团实现进出口总额35.0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8%。2007年,兵团实现进出口总额55.6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62.1%,占自治区进出口总额的40.5%。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下半年开始,兵团进出口增势逐月回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8.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4%,占自治区进出口总额的39.7%,下降3.7个百分点。
二、兵团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商贸流通业观念陈旧
当前,全国都在强调扩大内需以及经济转型,但是政府部门主要决策层和主流经济学界并没有认识到“流通革命”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此次经济危机最该引起人们反思的是长期轻视流通业(包括轻视对国外市场的流通渠道体系和具有自力的经销体系)导致的“产品销售危机”,最该重视的是流通业滞后导致的财富流失、流通秩序混乱(垄断导致财富分配不公)以及最终消费受阻等“流通问题”。然而,似乎政府出台的对策体系以及现行的主要决策最终还是回到了重视生产、重视投资的老路上。如果流通革命没有完成,建成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最终实现工业化都将是空话。
(二)缺乏影响广的自主品牌企业
“十五”期间,兵团实施品牌推广初见成效。推出了“新天”、“伊力”牌系列酒类制品,“天业”牌节水器材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兵团品牌。但是,计划经济的惯势和“官商”思想的影响,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农副产品贸易、民营经济、药品经营、盐业经营等分属于多个部门、多套班子、多套人马,各吹各号,各唱各调,部门利益至上,诸候割据称雄,批零分离,内外贸脱节,国内外市场分割等因素制约着兵团形成影响更广的品牌企业。
(三)市场机制不完善
由于兵团长期以来计划经济色彩较浓,导致兵团缺乏宏观功能强大、体系健全的市场网络,存在开放程度不够、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等问题。以农资批发为例,兵团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发,但由于配发环节繁琐,导致本该低成本的农资配发到职工时反而高出市场价格的现象。以石河子地区为例,统一采购的农资要经过师、团、连三级配发,繁琐的环节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而且使得成本逐级提高,最终的价格居然比市场价格还要高出大约0.5元/公斤。此外,兵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信息、技术、咨询等所占比重较小。
三、兵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需求分析与前景预测
(一)收入增加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
从“十五”开始,兵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速,恩格尔系数呈逐年递减态势。2007年,兵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521元,比上年增长1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6193元,增长2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7%。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6.94亿元,增长17.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272元,增长17.0%。可以预见,消费动力将对兵团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城市化水平是发展商贸流通业的环境条件。以兵团4个城市为例,2007年,兵团4个城市――石河子、阿拉尔、图木舒克和五家渠共完成生产总值138.5亿元,占兵团经济总量的31.4%;四市人口达到74.11万人,占兵团总人口的28.7%;四市人均生产总值18842元,比兵团平均水平高出1754元。其中,石河子市经济总量占到八师垦区的71.8%。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体制、政策因素逐渐弱化和消除,城市集聚效应的扩大,城镇人口进一步相对集中,从而将大大加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三)外向型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发挥着桥头堡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中亚五国相继独立后的近10年来,经过经济转轨、复苏与发展,中亚五国的经济实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中国新疆依托其地缘、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中国与中亚五国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使得新疆与中亚五国的经济贸易联系更加密切。新疆与中亚地区紧密的贸易关系为兵团商贸流通业拓展了新的空间。
(四)兵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点
一是以主城商圈带动商贸。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以兵团4个城市为中心,集现代商业、新型商贸和商务办公、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和区域性商务中心。二是以物流发展提升商贸。以“信息化”为基础,“集约化”、“标准化”为重点,建设配套完善、功能强大、服务一流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园区,健全物流运输与信息系统平台,大力发展多种运输方式互补的联合运输形态和综合运输配送体系,建立优质、高效、周到、快捷、安全的现代流通产业。三是以市场发展推动商贸。围绕兵团4个城市和中心团场公路交通沿线,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大中型商品交易市场和出口基地,进一步增强聚合幅射能力。四是以产业联动壮大商贸。加速与一、二产业的渗透、融合,促进生产、批发、零售、运输、仓储、金融、信息服务产业链条一体化,拓展流通产业发展空间,壮大流通规模,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发展。
四、兵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对策与保障措施
(一)转变两个观念
一是转变“重农工、轻服务”的观念。兵团是靠农业发展起来的,兵团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已是全国最高,但是服务业发展滞后,根本原因是对服务业发展重视不够。要想改变兵团服务业滞后的现状,就必须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具体说来:一是从上到下转变观念,重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二是从上到下成立专门的服务业领导办公室,专门负责服务业发展;三要编制兵团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兵团有农业规划和工业规划,但是没有服务业发展规划,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服务业的重视不够。
二是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商贸流通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产业,对繁荣区域经济,拉动消费需求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以商兴工,工商联动”,没有流通就无法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利润,第三产业就会失去支撑力。因此,要提高商贸流通业的地位,就要切实加强领导。
(二)调整人员结构,引进和培育商贸人才
如前所述,兵团服务业人才匮乏,今后一段时间,要加快培养亟需的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服务业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采取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等形式,加强对商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造就一批既精通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抓住机遇,招聘引进一批年轻化人才,补充新鲜血液。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使兵团的人员结构得到改变。
(三)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培育商业龙头企业
一方面,加快对大中型国有商业企业改制的步伐,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成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对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流通企业,要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的界限,通过资产重组、兼并、破产、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以现有流通骨干企业为重点,引导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市直商业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载体,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优化配置县区商业资源,使有限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同时,以做大做强为目的,主动与国内大型商业企业嫁接,实施大集团发展战略,尽快形成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大型商贸龙头企业集团。
(四)加强“三个结合”,促进产业相互带动
一是坚持商贸流通业与工业相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工商联手,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实施本地化战略、走出去战略,共同组建分销网点或委托商业企业总经销,提高兵团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坚持商贸流通业与农业相结合。围绕兵团农产品出口,开拓新的经营服务领域,组建一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基地,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三是坚持商贸流通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加大兵团旅游景点区的商业服务网点建设和扶持力度,完善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加大旅游产品和旅游食品的开发力度,达到商贸服务业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洪颖.谈兵团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及改革思路[J].新疆农垦经济,1996,(03):30-31.
[2] 韩江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01):75-77.
[3] 孙卫青.入世对兵团商业流通业的影响及对策[J].兵团党校学报,2004,(04):25-26.
企业媒体化与媒体实业化之大势
互联网是基于信息传播技术的变革,使曾经中心化的传播土崩瓦解,分散化传播成为主流。与此同时,技术的进步使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技能在社会上得到普及,更多的社会个体和组织拥有了信息传播的自,而作为社会主体的企业,也拥有了自媒体化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企业媒体化的必然结果是媒体独立存在的价值出现了贬值,企业对于媒体的需求日趋减少。媒体将逐渐失去企业的商业支持,其曾经根植于服务企业的商业价值实现模式将面临变革,研发出区别于媒体产品的新业务和新的盈利模式,介入其他商业领域就成为一种必然。电商业务也好,房地产业务也好,都是媒体实业化趋势的集中体现。
媒体电商从哪里来
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一种中介性质的组织,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为用户提供新闻信息,促进包括政府、商业信息的有效传播和互通,并通过这种信息传播过程,为用户以及商家创造出额外的价值来彰显自己的存在价值。
1.媒体电商是传统广告商业模式的升级。媒体存在的基础根基是促成企业广告信息的传播,并客观上促成商品交易的实现。媒体要实现盈利,大多依赖广告收入。
而对于广告客户的服务,本质上是要促进商品或服务的销售,这种促成的过程曾经是通过广告这种中间介质来实现。在互联网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浪潮的影响下,一方面,由于更多的泛媒体存在,传统广告的实际价值含金量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去中介化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电商交易成本降低和体验流程优化,使得广告营销与销售实现的过程越发一体化,广告作为实现交易的中介角色变得不再重要,使媒体演变出直接以销售实现为结果的电商模式,内容即广告,内容电商化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显。
2.媒体电商是媒体本源的一次回归。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份报纸接近于如今的分类广告,是欧洲码头的渔船出海之前张贴在码头上的出海信息的集合,其出现的本源是服务商业交易的实现。换句话说,世界上第一份报纸的所有内容都是广告,而没有当下意义上的内容。
随着印刷技术以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曾经布满广告的报纸逐渐增加了服务社会大众的新闻信息,甚至一些政党建立了表达政见的媒体,逐渐将媒体只有单一的服务对象延伸为媒体服务商业、社会、政治三个对象,而服务社会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盖过了其服务商业的根本属性,让更多的从业者忘记了媒体的本源以及支撑媒体存在的核心动力来自服务商业经济,也使得当媒体从事商贸活动的时候,包括从业者在内的众多人士发出了从事商贸活动的媒体还是不是媒体的疑问。
回头分析媒体的起源,以及真正支撑媒体存在的根基,或者最终为媒体埋单的真正主力,就应该对媒体的内涵有更清晰的了解。就如我们只有分析了腾讯公司的财务报表,才会明白腾讯本质上是一家游戏公司,而非一个新闻门户网站。
媒体电商到哪里去
媒体从事电商业务,是对其本源的一次回归,也是对其服务大众、服务商业、服务政治三种服务属性关系的重新理顺,使得其服务商业或者自我商业价值实现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但并不意味着对于其余服务对象的忽略或者放弃。
是原有商业模式的补充也好,抑或是其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也好,媒体电商业务的开展不可避免地面临媒体的媒体属性与商业属性的平衡问题,诸如采编独立性与商业价值实现的关系处理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服务对象的差异,媒体本身就具备多重属性,而媒体电商业务的拓展,其本质上是多重属性权重的变化,并无法达到属性之间的替代关系。媒体属性,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是媒体品牌和公信力确立的根基,这一根基也是其实现商贸业务多元拓展的重要前提,而政治属性又是其存在合理性的基本保障。
在实际操作中,媒体属性与商业属性的关系,就如报纸版面上采编内容生产与广告经营业务各自独立又共同呈现在同一个媒体介质上一样,共同的目标追求决定了其统一性,各自的特征又决定了其互相独立。
媒体商贸业务的拓展,以及收入规模的扩大,势必使媒体业务所占份额不断地减少,往往给人以商业属性将取代媒体属性的假象。然而,媒体属性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特别是当下,媒体所提供的新闻信息服务,其单一的信息售卖收入无法弥补巨大的成本投入,更需要有效的经济收益以支撑媒体属性的保持。
以浙报传媒的整体收入结构为例,当下,浙报传媒的利润结构中,来自互联网新业务的利润规模已经占总体利润的50%,而基础的媒体广告实现的利润只占20%,基于传统媒体业务延伸而来的增值业务贡献的利润占比30%。从严格意义上说,浙报传媒的企业属性已经是一个互联网企业,而非一个媒体,但是其媒体业务依然存在。
过客的媒体业务,永存的企业属性
广告商业模式与媒体电商模式,是媒体不同发展阶段的体现,是支撑媒体作为一个企业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选择,而非存在于企业中的永远不变的元素。
企业属性才是媒体存在的基本根基,媒体属性是其实现商业价值的辅助手段。或许有朝一日,媒体属性无法再为作为社会企业存在的媒体创造价值,或者为其创造价值提供有力的支撑,媒体的媒体属性将消逝,而企业属性将继续保持。
企业的业务模式是支撑企业永续发展、实现盈利的变量,变量意味着不确定性,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变化而生的变革、产品的升级和改造、业务的优化和创新,以至于产业领域的跨界,都是服从于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