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校园培训范文

数字校园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校园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校园培训

第1篇:数字校园培训范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强调,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就是要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随着农民教育培训、农业远程教育信息化不断提升,网络将成为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和传播共享将是非常关键的工作。由于农广校各级办学机构在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平台、沟通渠道和运行机制,资源难以整合和共享,特别是优质资源还不能及时畅通地送到基层,导致优质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经费、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因此,拓展数字化媒体资源传播途径,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共享,建设农广校数字化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农业远程教育提供数字化媒体资源支持,对于农广校的发展、农民教育培训远程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推进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适应数字化需要,促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共享普及,中央农广校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 建设媒体资源库,推进媒体资源数字化

中央农广校对制作的视频节目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建设了100Tb存储容量的媒体资源库,实现音视频资源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和网络化调用,提升了资源科学存储管理的能力,为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新媒体应用提供了数字化资源保障。

2. 建设“农广在线”网站,提高互联网网络资源服务能力

网站建有音视频点播和在线培训系统,大量中央农广校制作的农业实用技术音视频节目、网络大讲堂培训资源以及多媒体网络课件,供在线点播收听收看。网站数字化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农技服务人员、农广校教师和学员可随时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学习、培训。网站已被农业部选定承担为农民办实事的任务,为农民免费提供网上音视频培训资源。

3. 开发移动多媒体资源库,加快向基层共享数字化资源

中央农广校组织开发了专门用于农民教育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的移动多媒体资源库,以解决基层教育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移动多媒体资源库集媒体资源播放和存储功能为一体,配载中央农广校制作的文本、音频、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可直接连接电视、投影仪等显示设备播放资源开展培训。基层能够自行收集存储培训资源,利用移动多媒体资源库播放;能够通过卫星网接收中央农广校新制作的培训资源,及时扩充、更新资源内容。不仅为基层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教育培训资源,也为开展教育培训、技术推广提供了操作简单、移动方便的数字化工作终端。

通过这几方面的实践探索,利用农广校已建设的网络条件,初步形成以中央农广校数字化媒体资源库为中心,卫星网、互联网作为传输通道,联网计算机、卫星远端接收站、移动多媒体资源库为覆盖终端,实现向全国传播共享中央农广校数字化媒体资源的基础平台。今后卫星远端接收站可作为“信息资源加油站”,及时共享到中央农广校数字化教育培训资源,不断为移动多媒体资源库扩充资源。基层可发挥移动多媒体资源库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教育培训、技术推广。

建设数字化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目的是要有效整合优化教育培训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为农民教育培训、农业远程教育提供资源支持和服务。从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看,数字化资源内容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资源共享技术、资源整合优化等对平台建设和运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推进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理清思路、统筹规划,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适应需求、不断探索完善。

1. 数字化资源建设

要加快建设国家级农民教育培训数字化资源中心,提升数字化媒体资源制作能力,加强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发挥中央农广校的优势,有效整合多个方面、多种媒体的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农民教育培训数字化全媒体资源库,融合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移动终端等传播渠道,协调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与综合利用,为农业职业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农业行业继续教育提供数字化资源支持和服务,为农民教育培训远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2. 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要加快推进互联网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直播分中心、数字化资源分中心的建设,提高省校区域性资源建设和传播能力,统一平台实现农广校各级办学机构之间资源交流共享,共同建设、丰富数字化信息资源。加强农广校全体系各级校的沟通和协作,加强体系外资源合作和服务拓展,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资源建设和共享,逐步建立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形成资源建设和共享的良性循环。

3. 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共享规范

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数字化资源标准化建设的研究,逐步建立数字化资源分类、属性元数据标注的规范,制定资源入库、编目规范以及资源整合、共享的规范等,保证数字化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科学规范、可持续进行建设和共享。

第2篇:数字校园培训范文

万州区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属西部典型贫困山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45所,其中农村中小学284所。近年来,万州区针对农村中小学量大、面广、点多、质弱的实际,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积极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为全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 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规划科学实用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万州区委、区政府于2010年3月召开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启动会。成立了以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为组长,政府相关部分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基础建设、民心工程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万州区教委结合把万州建设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要求,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万州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总目标。

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编制的万州区教育技术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万州区教育信息化与装备工作“十二五”规划》。着力用五年时间,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数字化校园”,使万州区教育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达到库区领先,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目标。

2 建立机制,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序推进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学校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万州区从2010年全面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以来,建立了规划、建设、培训、管理、应用和科研等运行保障机制。一是成立了“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建设专家指导组”,加强统筹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二是按照“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了《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三是对全区学校的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解读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统一了全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模式和建设要求;四是设立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资金,采取政府投入,学校自筹等形式多方筹集、落实建设资金;五是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分校制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了领导负责制;六是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设专人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建设工程,扎实有效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七是把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八是建立了教育教学科研体系。

3 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科学规划,重在建设,而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钱”。为保证建设顺利进行,万州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证建设经费。区教委和区财政局共同下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长效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落实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20%,统筹用于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两年来,万州区累计投入4174万元用于数字化校园建设。

目前,全区已建成数字化校园17所,达到13%;全区学校“校校通”已达到100%;建有校园网学校68所,74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372间,教师电子阅览室26间;建有中小学计算机教室125间,计算机14328台,生机比达到14∶1(义务教育阶段生机比)。

通过两年的努力,实现了万州区教育四张网(教育城域网、学校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网、行政审批网、农远工程天网)的平稳运行和应用;搭建了OA办公、万州教育、万州教育技术、农远工程管理、教育资源、学生学籍管理、教育装备管理、校园监控管理、财务管理、校舍管理十大平台。

4 强化培训,数字化校园管理措施有力

加强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采取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积极组织教师、技术人员参加重庆市级教育技术培训,并按年度计划完成区级培训工作。同时,还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数字化校园应用奠定基础。

在管理中,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加强对建设学校的指导、管理、检查和督导。我们按重庆市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了设备管理、应用考核、科研推广等制度。出台了《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应用考核细则》,对数字化校园的应用评估做了详细的规定。并率先在重庆市将教育督导引入数字化校园应用的考核之中。

5 注重普及,数字化校园应用逐步深化

万州区坚持“应用引领发展”和“宁可用坏、不能闲置”的理念,围绕教育资源的推广和应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应用,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成立了万州区教育资源建设办公室和万州区教育资源库平台开发小组,成功搭建起了具有万州特色的教育资源库平台,并逐步上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起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实现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全区开展“数字化校园”专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活动,经过区教育规划办的评审,有2校的30项课题获得立项。组织万二中、响水初中申报了《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重庆市级课题,并立项。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还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区(县)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引领教师加强对数字校园的应用。

第3篇:数字校园培训范文

全面建设二星级数字校园

教育部推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及措施。沈阳市也曾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和教学深度融合,其中重点就是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据了解,数字校园即是宽带网络覆盖全部学校,接入带宽达到千兆以上,骨干网到二级站带宽达到万兆以上,所有学校建成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所有教室和有需要的实验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数字资源全覆盖。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去年和今年沈阳市均完成300多所数字校园建设。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全市公办中小学和各区县职教中心完成一星级数字校园建设,部分学校达到二星级;市属10所中职学校(含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部分达到数字校园二星级标准。

到2016年,全市50%以上的公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和全部市属学校完成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部分学校达到三星级;自有校舍的民办学校完成20所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

2017年,全市中小学(含自有校舍的民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区县职教中心,全面完成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不少于100所学校建成三星级数字校园,启动普惠性幼儿园(自有园舍)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今年,沈阳市正式推出“公益学堂”项目,通过教育网络本年度完成8大类2000节网络课程。至2016年,将丰富“公益学堂”课程,打造“沈阳公益学堂”品牌;推出网上家长学校。2017年,还将开发离线学习课程资源,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资源全覆盖;推出沈阳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教育公共服务。

此外,还将重点建设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系统,统筹规划电子学生证融合平台、终端建设,建好教育信息化评估系统、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等。今年已完成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系统市级层面的基本架构;建立电子学生证市级融合平台;区域建成功能齐全的教育门户网站;建立电子学生证区域中心,发放电子学生证,构建基础应用等。

至2016年,将实现覆盖全市各区县的教育远程跟踪管理;完成教育信息化评估系统二期建设;完善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实现市、区两级应用。2017年,普及一生一号一证,完善成长轨迹、综合素质评价等拓展应用;形成较完善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的评价机制等。

建名师空间

利用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加快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今年,推行网络培训、校本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完成全市20%的教师培训任务;全部教师和城区初中以上学生开通网上个人学习空间;启动“一师一优课”活动,完成2万名教师网上晒课;创建30个“名师空间”;评选30个优秀专题教育社区;建立10个智慧课堂试点。

至2016年,将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完成全市60%的教师培训任务;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累计完成3万名教师网上晒课;总结网络教研的创新模式和优秀成果;累计创建50个“名师空间”;评选60个优秀专题教育社区;扩大智慧课堂的试点数量;全部初中以上学生开通网上学习空间。

2017年,将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师生利用个人学习空间开展各种教与学活动;“一师一优课”活动累计完成全部教师的网上晒课;累计建成100个名师空间;优秀专题教育社区数量累计达到100个;累计建成50个智慧课堂。

打造特色数字校园品牌工程

PAD课堂实现“一对一”教学、数字化展示板实时全区教育信息、远程网络资源实现微课程特色建设……沈阳大东区数字校园应用巡展呈现了“数字化”、“互联网+”这些时下热词在教育中的应用成果。灵活多变的各式数字化应用技术,令课堂、校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大东区依托数字校园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宗旨,以“班班通”全面升级和有效应用为重点,以区域特色资源和微课程建设应用为突破口,以大东区教育网为传播平台,以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为支撑,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领域。深入研究探索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翻转课堂和“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创新、远程网络培训及资源建设等领域的问题。

大东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对基础硬件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提升和建设,区内所有41所学校实施了高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并将原有1252个教室“班班通”,全部由原来的“三机一幕”模式升级改造成大屏幕液晶触摸一体机模式。录播教室、IPAD教室、数字化实验室以及数字电视台走入学校,实现了有线与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在数字高清视频监控、信息系统、无线AP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区域平台的统一管控,呈现了区域数字校园建设的亮点。

例如数字高清监控系统,在区域统一平台上可以监控到学校每个点位的情况,实现了区域统一控制;信息系统,可以将区内信息实时到学校的LED、触控终端上,实现信息的点对点;无线网络方面,实现网络全覆盖,数字广播方面,学校教师在操场通过手机即可实现对广播播放内容及节目设定的控制。到目前为止,全区完成了2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二星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四所高中三星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总计投入资金6900余万元。今年底,预计投入2200万元,完成8所二星数字校园建设及14所二星升级三星的数字校园建设。

第4篇:数字校园培训范文

对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仅仅是针对校园网展开管理,也不仅仅是针对网络教学管理,还包括了行政管理和技术性管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从各个方面着手,要着力于突破原有的校园管理体制和模式,自上而下彻底地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去。除了要加强校园网络硬件建设以外,在校园网络使用管理等方面也要下功夫探索和研究。

专业人才的培养。小学校园数字化与高校校园数字化相比,难度更大,这是受限于学校十分有限的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小学校园网建设经费也十分有限,依靠校园内部力量,重视内部人才的作用发挥,自力更生才是主要的发展模式。因此,小学校园的数字化要格外注意培养、培训专业的技术人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些有计算机基础的青年教师,有组织有指导地开展网络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针对工作中主要的问题,展开系统的培训,定时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网络常识、网络平台软件的维护、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注重校园网的实用性,突出数字资源的共享性。随着校园网的建设和完善,每个教室都可以随时展开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办公和通信、师生交流都可以依托便捷的网络媒介,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小学校园网的应用范围与高校校园网相比有显著不同,更多侧重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侧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必着意建设标准高范围大的复杂网络系统,要更多地参考教学实际,注重实用性。首先,突破过去教师各自备课封闭备课的方式,要求教师通过网络获取即时新鲜的动态的信息,并共享这些备课信息,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有利于教师对资源的合理有效的二次开发整合,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意义深远;其次,教学资源数据库全面开放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身份识别功能,既给予每个教师访问共享数据库的权限,也要对访问者的身份进行识别,资源库要提供教师随意剪辑、重组和快速整合的功能,要有利于实现教学课件之间的,课件与素材之间的非线性链接。第三,利用网络平台,展开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利用数字化环境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及科技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或知识上的弱项来选择和提取需要的信息,实现了教学的网络化、全方位立体化,为学生实现个性化、交互化的学习提供了网络基础,锻炼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学校在数字化的建设中,应重视基础教学与道德法制教学的整合,在将校园的心理辅导栏目加进网络服务中可以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5篇:数字校园培训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素质教育;小学;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131-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信息的获取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反映至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同样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可以说,信息技术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于教育管理之中,能够有效促进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对于校园建设与管理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离不开科技与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偏向于视觉化和移动化,这就对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即如何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将数字化建设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学习方式的丰富性相结合,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智慧成长。因此,校园建设应该跟上数字化的脚步,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校园管理,借助技术的力量,增强教育效果。

一、教学数字化,有效转变教学方式

数字化的发展打破了曾经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让学生与教师身处一样的信息环境之中,教学不再是知识传播的唯一途径,教师也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垄断者。可以说,数字化建设对学校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需要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用技术力量带动“教”与“学”的进步,在转变自身教学方式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整体能力;另一方面,数字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兴技术,既能够利用科技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够在科技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素质。

然而,在当前的教学数字化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①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比较缺乏,且对信息技术存在畏难心理,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育的积极性,更不要说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工作中,这一问题在老教师身上尤为常见;②基于各种现实原因,当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领域时,教师培训往往跟不上数字化的脚步,同时由于培训时间久,教师很难有精力投入训练之中,加剧了落后于数字化建设的情况;③部分学校已实施数字化建设,也对教师技能有所重视,但固有的教学观念导致信息技术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学生的被动地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仍然没有改变。

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芦荻西小学在具体实践中展开了探讨,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学校在数字化建设之初就意识到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能够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进行教学的结构重组与调整,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通过每周二的科研日和每周五的培训日,不断对教师进行理论与技术的学习、指导,并结合菜单式培训、在线培训、实践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在理论培训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积极探究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与技术设备,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培养一批与数字化校园相适应的科研型骨干教师。

学校还为教师提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教师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在网络上实时传送课件、动画等资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讨论,还能够让学生在线接收教师的课件,从而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提供平台。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特色的课件,并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络教学资源库,让其他教师、学生甚至家长都能够共享教学资源。通过全新的数字化建设,配合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技能的掌握,方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数字化技能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中,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现代智能设备及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科技使人进步,可以用于知识的获取。教师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应该深入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能力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重点,一方面要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应有效选择教学重点。教师应从庞杂的知识系统当中选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不断突破教学思维与障碍,让素质教育随着数字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学习数字化,切实提高学生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学习者只需要借助多样的网络技术与手段即可快速、方便地获取所需知识。加入技术因素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曾经的被动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学习的状态。可以说,“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此情况下,教师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着技术的进步,学生的潜能极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对信息的利用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在很多学校配备了相应的数字技术设备,网络也成为唾手可得的工具。但是,如果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难以通过数字化设备提高综合能力,那么网络的价值也就难以体现。现在的问题是,学生知道如何搜索信息,却不懂如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和有用性。因此,将数字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与能力,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数字化建设中,这方面已经有了设想并积极投入实践,如建设移动课堂。移动课堂作为数字化建设的重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说,移动课堂体现的不仅仅是学习工具的变革,更是学习方式的突破。所谓移动课堂,是指以多样的智能终端为载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个性化学习环境。其主要特点体现为教学媒介多、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结合好。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移动设备的利用,将个人学习、学校资源与外部资料有效整合并通过课程与项目的开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视觉技术,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开发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的目的。

“玩”与“学”结合的新型学习方式之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这里所提到的“玩”,主要是指充满趣味的探究式学习,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好奇心转为具体目标,然后在探究与实践中实现这一目标。对于玩乐式教学,主要通过开设各具特色的选修课来实现。例如,在二年级教学中提供3D黏土课、iPad基础课等,在三年级教学中提供APP软件应用、植物辨认课程等,旨在提供专业的知识讲解与学习环境之时,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和学习探究的权力,让课堂活起来,学习生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能力。

三、管理数字化,加强校园管理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的管理与建设越来越繁杂,这就对校园信息的系统性管理和即时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够使大量的信息得到及时、准确地处理,使教学管理与校园管理同步。

在数字化建设中,可以用网络建设校务管理平台,通过校园网的建设,将学校的各类资源进行综合管理,推动资料的传输与共享,实现校园各方面的网络化、便捷化管理。例如,建设学校资源库的过程中,可将教学管理平台、学生信息系统等资源集中于一处,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系统分析,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与远程教育内容。同时,在资源库当中涵盖了各个学科的资料与习题,既为教师教学提供资源,也为学生下载资料与自主学习打好基础。随着资料的完善,资源共享不再成为难事。同时,数据的集中有助于教师以宽广的视角做出教学判断,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并借助丰富的资源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与教学效率。可以说,数据所改变的不仅是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方式,改变的更是思维的方式。当数字化校园建设展开之时,教师的负担能够得以减轻,学校的行政、教学、后勤等各方面的建设也会趋于完善。

学校在数字化管理之中,还可以借助网络建立相应的校园论坛、家校合作网站等手段,一方面促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有利于远程教学的展开;另一方面,家长也能够获得与教师、学校沟通的平台,及时了解校园建设信息与教学情况,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教师与学生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制作个人网站或栏目,让个性飞扬的同时,与世界取得更为实际的联系。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还要求学校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调整与引导,从而实现校园建设与时俱进,让数字化建设带动学生的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第6篇:数字校园培训范文

[关键词]数字校园 教育信息化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教育行业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化变革,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指出:“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键因素。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就可以打开通向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化之门”。的确,信息化在构建现代教育体系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有效地运用以计算机、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教育模式的全面改革,使之与时俱进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数字校园”的概念应运而生。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信息化工程,期间会遭遇很多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加以认真的分析和论证,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一、数字校园建设的理解和认识问题

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是要让学校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为学校师生提供一站式、全立体的信息化服务。然而,通过研究诸多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案例,可以发现不少人对数字校园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

1.数字校园建设是个别职能部门的事

许多高职院校对信息化工作很重视,但对数字校园的知识普及和建设动员工作做得不够,以至于学校师生不知数字校园为何物,更认为这只是学校个别信息化职能部门的工作。事实上,数字校园建设的成功与否是与每位师生分不开的,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若仅靠个别领导意志、一两个部门协作和三四个人力投入显然是难以支撑实现的。试想,学校需要引进一套教务管理系统,是教务部门最熟悉业务需求还是信息网络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是由学校办公室推广应用适合还是由信息网络中心来承担?

2.数字校园一到两年时间即可建设完成

数字校园既是一系列网络硬件设施和软件信息资源的综合体,更是一种教育信息化理念,其建设过程不仅有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问题,相关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问题,还会涉及到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办公、管理办方式的变更,这一切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大量的工作去分解处理;此外,随着学校自身的发展,教学、科研、管理需求的变化,数字校园的功能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升级更新。显然,这一切都不可能只用一年半载的时间即能彻底解决的;

二、数字校园建设的实施步骤问题

要坚持 “立足现状、面向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扩展灵活、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方针来指导数字校园的建设。

1.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的重点完成网络铺设,使网络的接入线路覆盖整个校园,完成全校信息主干网与外部网络接入任务。

2.信息系统和网站建设。引进人事、学工、教务等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们是数字校园的功能核心。同时还要建立完整的全校信息网站体系,为数字校园提供丰富的新闻办公信息。

3.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任务。在此阶段,要制定跨操作系统跨业务系统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实现各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同步;建立统一信息门户,为师生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4.运维体系建设。必须在建设数字校园平台的同时,同步建立起一套相应的运维体系,包括规章制度以及技术人才队伍等。保证数字校园持续有序、规范、稳定和安全的运行,不断的建设完善。

三、构建项目管理组织机构问题

为了保证数字校园建设能按照规划方案有序的推进,除了学校高层领导的坚强意志推动外,还应构建一个职责明确、运行高效的专职机构从及沟通协调机制,如图所示:

1.管理层面:成立以学校高层领导为组长的“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决策。

2.技术层面:成立 “数字校园建设专家组”,由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为数字校园的建设提供技术指导、评估和论证等。

3.常务层面:跨部门抽调专业人才,成立建设办公室,外理数字校园建设的日常事务,如:整体建设规划方案拟定、配套管理规章制度的设计等事宜。

四、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问题

我们除了建好数字校园,最终还是在于如何用好、管理好数字校园?这就凸显出了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性,“事在人为”,可以说专业人才是数字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要重视人才培养人问题:

1.师生应用培训。为促进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配合信息化应用项目的推广和改善信息化应用环境,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需开展对师生、行政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2.技术运维护队伍。能全面掌握数字校园的各子平台的管理、应用和推广,为教学、办公、管理和科研等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定期开展内部技术交流及研讨班;开展各种管理规范、项目管理等培训等。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但是有一个信念我们必须坚定不动摇:一旦实施数字校园成功,它必将对学校的教学、办公、科研等带来空前的利益和快速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中一些常见问题的探讨,旨在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能在高职院校中更好、更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数字校园培训范文

一、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1.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设置

北京语言大学于2008年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组长由学校主管教育信息化的党委副书记霍明杰同志担任,副组长单位是党政办公室和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成员单位有: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部、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留学生处、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2.信息化参与的部门、机构及人员编制

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的正处级机构,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参与部门,下设8个部室,具体为:中心办公室、网络运行室、应用软件研发室、数据中心、校园卡管理中心、教学软件开发部、声像保障部、计算机教室管理部。目前正式编制为21人。

3.信息化建设的业务层次

我校信息化建设业务据其性质及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且此三个层次长期并存,互促发展:

(1)信息化基础环境(硬件环境)

该层次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具体是指网络、多媒体等硬件环境以及为保证其正常运转而建构其上的基础软件管理环境。具体可理解为:

①校园网基础环境建设。关键词:核心机房、服务器、网络设备(核心层、汇聚层、)、网络布线、无线网等以及相应的管理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域名解析服务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

②教学基础环境建设。关键词:数字语言实验室、全自动录播教室、多媒体教室建设、同声传译教室等业务及相应的管理软件(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语音教室管理软件等)。

(2)信息化应用环境(软件环境)

该层次主要是将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具体业务信息化,即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使用者是管理人员。目前在这方面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基于数字校园的数据交换平台以及各类应用系统:校园一卡通、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学教务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又被分为三个层次:统一身份认证——应用系统——共享数据库。

(3)信息化学习环境(软件环境)

为有效促进学习者学习而建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用者是学生、教师以及学习的组织者。包括学习支撑平台,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组织及教学策略,学习支持服务等。该层次的业务关键点在于信息化与学习的深度融合。也是今后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校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具体负责的主要工作:(1)校园网及网站的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2)数字化教学环境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3)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4)数字化学习平台及自主学习资源的规划、建设、部署及维护;(5)基于校园网环境的“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库”研究、规划、建设及维护;(6)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数字校园基础平台”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7)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规划、研发及维护;(8)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校信息查询系统” 研究、规划、研发及维护;(9)“校园一卡通系统” 研究、规划、建设及维护;(10)学校的教育技术培训;(11)教育部技教司立项“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络高校驻地建设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驻地网建设子项目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12)教育部技教司立项“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北京语言大学ipv6技术升级子项目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13)教育部技教司立项“新一代可信任互联网试验网”北京语言大学子项目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等。

此外,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的工作还有:学校的校园网基础设施构建;校园网网站、ftp、邮件、dns、vpn、部分职能部门业务数据、共享数据库、数字校园业务、一卡通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教学资源库;承载重要应用的服务器、磁盘存储、备份设备和策略等;职能部门的服务器和应用托管。

4.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

2008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积极争取下,财政部拨款1000万用于学校数字校园支撑环境建设工程;财政部拨款1700万用于“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与改造;教育部技教司立项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络高校驻地建设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驻地网建设资子项目获40万经费;“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北京语言大学ipv6技术升级子项目获200万经费;“新一代可信任互联网试验网”北京语言大学子项目,获19.6万经费;学校筹集资金约1000万。2011年财政部拨款740万用于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随后,2012年又追加了260万。2012年,我校信息化建设再次获得财政支持资金1495万,其中,同声传译系统75万,网络化考试系统40万,新机房建设工程1380万。与此同时,学校每年用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资金年均在200万左右。

5.教育信息化规章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规定:北京语言大学校园网用户管理规定;北京语言大学校园网管理规定;北京语言大学校园网网站建设及维护的规定;北京语言大学网络与信息应预案;校园网设备机房管理规定;校园网设备机房值班人员职责等。

6.教育信息化效果评估

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着眼于建立我校高性能和高水平的“数字校园”支撑平台,充分发挥了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为方便科研服务,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服务的作用,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基础建设

转贴于

“校园网第三期升级改造”以及“北京语言大学驻地网建设”子项目、“北京语言大学ipv6技术升级”子项目和“新一代可信任互联网试验网”北京语言大学子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校园网重要设施的无单点故障保障方案和安全策略部署方案的实施,在继续发挥旧设备作用的基础上,使其与新设备搭成双链路,构建互为保障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网内重要链路、承载重要应用的服务器以及磁盘阵列等设备,不因某个设备或某段链路出现故障而中断运行。提升了校园网在学校建设中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为方便科研服务,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服务的保障效果。校园网安全防御系统的部署,有效抵御了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对校园网的恶意攻击和挑战,为学校构建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实施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我校已基本建成了结构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善的,能够与学校当前应用需求相配套的、运行稳定、速度快捷、应用广泛、服务及时、安全可靠的千兆快速以太交换网。学校磁盘存储达到了50t、服务器台数超过100台,教学区校园网出口带宽400m,学生宿舍区出口带宽600m。实现了校园无线网在教学区的全覆盖。

为了有效抵御日益复杂、频繁的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对校园网的攻击,我校制定了校园网安全保障防护体系,引进了功能先进且成熟的产品,保障校园网安全运行。我们目前已经部署的安全产品有:网络防火墙、应用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上网行为审计系统、流控系统、网页防篡改系统等,并制定了应急预案、统一身份认证和上网准入机制。校园网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支撑着数字化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数字图书馆等数字化音视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基本实现数字化教学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支持和保障。构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利于教师备课、授课、交流、作业、考试和评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有效支撑了学校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2.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共享及信息化标准应用

目前在校园网上运行的管理信息资源有:校人力资源共享库、职工工资库、中外国学生信息资源共享库、中外国学生的住宿资源共享库、数字校园用户登录身份认证库等;目前在校园网上运行的教学科研信息资源有:语料库、课件库、视频学习资源库、学校系列学术讲座资源库等;还有其各职能部门业务数据库。

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度和共享度,我校启动了“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建设项目,利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规范了全校师生上网的身份认证和一号登录的机制;利用“统一门户”,整合了学校的各级各类资源;利用“数据交换系统”,将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各个时期建立的业务数据库共享程度高的字段提取出来,转换成符合国标或部标标准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共享平台上,供数字校园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共享与调用。

目前校园网上运行的系统如下:

职能部门引进的c/s或b/s技术架构系统有:财务系统(财务处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务处用),人文社科管理系统(科研处用),医疗管理信息系统(校医院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档案馆用),体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体育教学部用)。

采用c/s技术架构自主研发且目前投入运行的子系统有:外国留学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留学生处招生部门用),外国留学生长期生管理信息系统(留学生处学生管理部门用),外国留学生短期生管理信息系统(汉语速成学院用),外国留学生收费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处用),财务处聘用流动人员报税系统(财务处用),外国留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档案馆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档案馆用),人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人事处用),中外学生住宿管理信息系统(后勤服务集团用),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管理信息系统(教务处用)。

采用b/s技术架构自主研发且目前投入运行的网上查询系统有:外国留学生长期生信息查询系统,外国留学生短期生信息查询系统,人事信息查询系统,职工个人信息维护、查询系统,职工工资查询系统,职工体检结果查询系统,以上系统链接到校园网网站上,供相关人员调用;外国留学生网上报名系统(留学生处用),学生住宿网上预定系统(后勤服务集团用,正在研发过程中),英语四、六级考试查询系统(教务处用),校园网网站内容上传身份认证系统,校园网网站二级网站链接安全审计系统,校园网公文签收系统。

采用b/s技术架构自主研发且目前投入运行的教学管理系统有:汉语学院的学生网上选课系统,汉语速成学院的学生网上排课系统, 外国留学生教务信息查询系统(汉语学院、汉语进修学院用) 。

其他校园网资源包括:视频会议系统,北语教育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资源),北京语言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支撑平台(校园网资源),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校园网资源),计算机技能视频学习系统(校园网资源),数字网络电视直播,职业规划评测系统,职前教育网络课堂,超星名师讲坛,校内学术讲座课件点播,声像资料,英语在线,雅信达英语,新概念英语,新视野英语,北语精品课点播等。

3.典型信息化应用

近年来我校对校园网站实时扩充,目前已有60多个部门的二级网站和栏目链接在校园网网站上,学校绝大部分部门的工作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如干部选拔、职称晋升、工程招标和设施招标等都能够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

我校校园网站对学校概况、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领导、学校教授、学校校徽及喻义、学校校歌、学校方位及交通、校园导游、学校行政机构图和校教学科研机构图等都做了系统详细的介绍,为报考学生及时了解并熟悉学校情况,尽快适应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我校校园网网站的“人才培养”、“招生与培训信息”、“北语招生网”、“北语研究部”等栏目,对我校招生专业目录、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内容进行了内容详实的介绍。有关留学生、本科生、研究生、港澳台学生、国际合作办学、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学院招生信息,以及汉语教师进修学院、派特森英语、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雅思培训中心、商务(英语)培训、 北语培训部等培训信息和校历等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网站获取。转贴于

为使广大师生及时准确了解学校发生的事情,校园网网站的“北语新闻网”、“校园新闻”、“信息公告”、“招标公告”、“招聘信息”等栏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数字化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多媒体视频点播学习系统”、“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计算机技能视频学习系统”、“校内学术讲座课件点播”、数字网络电视直播、职业规划评测系统、职前教育网络课堂、超星名师讲坛、校内学术讲座课件点播、声像资料、英语在线、雅信达英语、新概念英语、新视野英语、北语精品课点播等,都是广受学生欢迎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数字化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北语就业信息网”、“北语职业规划测评系统”和“职前教育网络课堂”等栏目可以协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各种准备。

校园网网站上还链接很多为学生服务的栏目如:学生选课、学生考勤查询、考试成绩查询、录取结果查询、留学生课堂教学评估、网上报名、学生分班信息、教师任课信息等,为学生提供了多项方便、快捷的网络应用。

4.信息化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

为了使教师跟上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技术素养和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我校重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注重根据教学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培训理念、目标及方法;注重每期培训内容的精心设计。本着贴近教学、贴近使用的原则,将教师真正感兴趣的、教学迫切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融入培训当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三、未来五年的教育信息化改革初步设想

今后,我校教育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注重实效、形成特色”为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应用需求,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过去、谋划未来,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密切注视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向,积极引进先进理念和经验,指导并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全力构建能够方便教师教学、能够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完整统一、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应用全面、管理规范”的网络教学环境。将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我校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

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总体规划力度,努力协调好学校建设需求与各单位建设需求之间的关系,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需求之间的关系,发展专业技术队伍与培养兼职技术队伍之间的关系等。坚持“整体性原则”,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工作需求,紧扣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先进性和实效性。既要紧密结合学校目前的实际需求,又要为可持续发展预留充分的空间。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更具有整体性、前瞻性和可扩充性。

1.继续深化四个方面的工作

(1)搭建一个平台

通过构建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基础环境和基于校园网应用,构建以资源为中心的、融教学和自学为一体的、兼顾管理与应用的、涵盖丰富数字化专用设备的网络化教学系统;为学校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包括各类管理数据库、教学资源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搭建实施平台。

(2)强化两个中心的作用

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是由原网络中心、电教中心合并而成,通过这两个中心,进一步整合我校硬件和软件资源,完善学校基于校园网环境的公共数据库共建、共享工作、基于校园网环境的应用整合工作和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校园服务体系建设,为我校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技术支持、服务和保障。

(3)构建三大系统

构建全面的e-learning系统,使校园网在教学方面得到充分利用;构建全面的e-service系统,使校园网为师生员工提供全面服务;构建全面的e-management系统,进一步提高我校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

(4)统一四个体系

统一的校园网身份认证体系;统一的校园网计费体系;统一的校园网管理体系;统一的校园网安全体系

2.我校信息化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1)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

完成新建综合楼核心机房建设工程,建立异楼容灾与备份机房,实现核心系统数据的实时容灾备份。大力提升和完善网络接入服务,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上网环境;加快建设覆盖全校范围内的无线网络,使师生可在校园任何区域通过认证接入互联网。制定立足信息化大局的it基础设施统一管理规定,提高it基础设施管理与运行水平。继续推进我校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建设和应用;筹建万兆校园网工程,完成“主干汇聚万兆,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基础环境建设。

(2)信息化应用环境建设

促进学校核心管理业务信息化的深化,逐步推广电子校务,使办公自动化成为基本办学支撑条件。尽快建设学校网站集群管理及信息平台,实现学校主网站、二级网站的集中管理,统一部署。以数字校园为平台,进一步研发和整合相关信息系统,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互通、共享。推动数字移动校园平台建设,拓展校园一卡通的应用。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建立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建设机制与运行机制。

(3)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

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为核心,以创新和融合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体制的全面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改革和发展水平。

第8篇:数字校园培训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 高校财务管理 一卡通

1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随着高校数字化建设日益完善,尤其是校园网络的高速发展,为财务数字化管理创造了稳定的信息平台。而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高校已经较为普遍。通过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校园一卡通、实现对于财务管理的数字化。所谓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指利用IC卡实现数据采集而建成的校园个人数据管理应用平台,它集身份认证、校内金融服务、收费管理、证件管理、教务管理、师生考勤、食堂管理、机房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将学校各个系统连成一体,动态掌握每一持卡人情况,满足了学校不同管理层次的需要,为校园数字化建设、学校财务管理提供了一个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已经成为校园管理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1 促进了与财务管理相关信息的规范化,加大了学校财务的监管力度。高校由于涉及财务部门比较多,学校在处理财务信息时主要依靠各部门上报的数据,这样就不可避免出现数据上报信息质量出现问题,不能保证学校的财务报表符合学生财务管理的真实性。而通过校园一卡通可以统一学校的财务信息,减少财务信息输入次数,避免出现人为失误导致的财务信息漏输入或者各种原因的财务信息数据不准确。

2.2 加强学校的收费管理,规范学校的经济秩序。在实行校园一卡通之后,校内的相关部门在提供与财务有关的活动时不再收取现金,而是通过校园卡实现资金的划拨,避免有关部门的现金收费现象,通过一卡通收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利于高职院校对于有经营活动或者学校的科研经费项目的收支情况的监督,有效提高了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的透明度,避免一些财务部门或者系校出现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2.3 促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财务管理手段,增强了学校对资金的调控能力。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对促进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以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校园一卡通可查询个人的消费支出情况、个人的收入情况、学生收费情况等。并利用校园一卡通为学生交纳电费、水费、杂费等,提高了财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由于校园一卡通的卡部管理中心挂靠学校财务部门,所有校内有偿服务的部门单位的消费资金的往来均在卡部管理中心设立资金结算账户。因此,对这部分资金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学校统一调度,增强了学校对资金的监控能力。

3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1 财务管理者意识到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但重视程度仍存在不足。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数字化财务管理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数字化建设实践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高校的数字化财务管理工作进展不顺利,分析原因主要就是财务管理者缺乏对于数字化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管理意识还停留在“重核算,轻管理”的阶段,不太愿意花大力气加强财务信息数字化建设,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校园一卡通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同时财务管理者也害怕依托数字化进行财务管理会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安全等。

3.1.2 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数字化财务管理依靠的就是校园的网络实现财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对于高校来说就有好处也有坏处,实现财务信息化就可能会为高校的财务信息带来网络的不安全影响,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网络控制高校的财务信息,擅自篡改高校的财务信息,结果给高校的财务造成巨大的损失。

3.1.3 财务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校园数字化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具备既懂财务管理又懂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但是高校现在的现状就是相关人才的短缺,他们不是没有相关的计算机能力就是没有较强的财务能力,同时高校把数字化财务管理仅仅看做计算机管理系统,因此高职院校在培训数字化财务人员更多的集中在计算机使用能力方面,而忽视财务管理与计算机的整合知识培训。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高校财务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大大降低,影响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发展。

3.2 完善校园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校园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入手,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①提前高校管理者的信息化建设意识,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拓展校园一卡通的应用范围,以及一卡通与校外银行等金融系统的融合程度。②要加强高校的信息专业技术力量,保证网络安全与稳定。构建财务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依托校园网络,因此需要保证网络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做到校园数字化建设设施的完善,尤其是对待网络安全方面要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提高高校的网络防御能力,避免黑客、病毒等侵犯高校网络。③加强财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建立健全数字化体系下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财务专网,结合财务系统的通用功能与现代信息化财务需求,不断开发新软件,实现财务系统整体化,推动现代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工作的制度、理念、技术和管理的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1]毛良玉.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体系结构浅析[J].科技信息,2010.3.

第9篇:数字校园培训范文

数字校园就是学校能通过网络以数字信息的方式显示、运行、管理教学及其他一切工作。换言之,数字校园就是学校所有的工作和业务内容都经过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网络沟通协作办公的一种方法手段。数字校园通过网络化的方式交流传递消息;把教学管理工具和手段数字化了。

数字化校园以网络作为载体,通过应用系统的紧密联结,提高学校内部的信息传递效率和信息服务的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并以此促进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诸方面的全方位提升—营造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和主体性的学习化环境。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通信、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个性化、多元化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建设自己的校园网并开展网络教学。一个完整的校园网一般包括硬件、软件、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四个层面。

数字校园的数字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校园内部的网络,包括校园内部的广播、教室的闭路电视,都是学校实施数字化的系统。第二,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数字化,如各类管理软件、文档资料的数字化等。第三,课堂教学手段的数字化,如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师课件软件工具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对多种应用系统的改造、丰富、统一协调和应用。

在数字校园中,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数字校园网建设的核心内容。而教师群体是教学资源的核心要素,是资源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主体,所以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的视角应该重点关注教师的需求。教师的需求就是教育资源建设、数字校园建设的导向,如初级教师最需要有效的培训资源;发展期的教师最需要自我展示;资深教师最需要对教育历程的梳理;老教师最需要承认与认同;有较大压力下教师最需要人文关怀;所有在职的教师都需要获得参与学校发展的民利。教师群体有着对常态教育深刻的反思,看似职业倦怠的教师其实也在不断追逐着教育的理想境界。

数字校园建设应该是一条龙信息化服务的建设,只有一切以人为本,才能更高效、更便捷地为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教师、职员、学生等)服务。

二、主要成绩

多年来,我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断投入,在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数字校园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学校共有3栋教学楼,其中一栋就是现代化的信息楼,信息楼中建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我校有一支业务精湛、工作负责的电教队伍,这支队伍在学校的网络及多媒体建设和维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电教组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人员编制到工作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全区其他学校的电教组相比,我校电教组从人员规模和电教设备的精良程度上也不处于劣势。

在学校电教信息中心教师的努力下,学校建设了自己的网站交流平台,从网站的服务器管理到软件系统的管理,都由信息中心人员独立维护运行。多年来,学校的网站交流平台实现了学校内部通知的“无纸化”,网站设有多个交流频道和制作精良的论坛,为学校的宣传和对外交流工作搭建了安全可靠的信息平台。

学校教务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如学生学籍电子管理,教师课表电子管理等。其中,学校CMS电子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必备的软件应用系统,多年来区教委信息中心不断加强CMS系统在各中小学的使用,逐年加大对学校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还在各中小学设立了CMS管理员岗位。这些对实现教育教学、学校日常教务办公、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学生学籍档案电子管理、毕业升学、科研成果、后勤服务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数字化都有推动作用。

以上诸多方面是我校数字校园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学校几年来数字校园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三、存在的问题

1.硬件不匹配、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园网的功能应用受阻

虽然学校经历过几次大的网络改造工程,可是还有部分网络设备比较老旧,故障频发,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正常使用。濒临淘汰的设备已经成为网络速度的瓶颈。部分重要的服务器已经十分老旧,给学校重要资料的储存带来了安全隐患,因为部分的缺失导致了整体的不稳定。

作为拥有大量计算机的校园网,缺少更科学、可操作、被认可的有效管理手段,校园网时常成为计算机病毒泛滥的温床,还曾出现病毒发作大量占用网络有效带宽导致网络瘫痪、崩溃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个体的工作,而且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工作。

2.硬件资源建设有偏颇,软件资源建设存缺失

计算机网络是数字校园的基础。网络建设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地位,就像人体的血管。但是网络建设不等同于数字校园建设。网络应该是数字校园的载体和平台。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普遍现象,在软件应用方面关注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完善、配套的软件资源建设方案和措施,忽视了数字校园中应用系统、网上资源和信息系统维护人员队伍的建设。

学校多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得比较完备,但利用率不高,效果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软件建设没有跟上,缺少数字化校园管理软件,造成了硬件设备资源的闲置浪费。学校很多高级别的硬件架构做的是普通网吧级别的应用,很难实现创建面向广大师生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协同工作环境。软件系统运行的性能和安全也捉襟见肘,学校在信息安全、统一流程、权限管理、标准规范等的实施举步维艰;学校信息教师团队不够稳定且缺少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一线教师队伍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也不够贴切实用。

3.资源建设人员与应用人员缺少沟通

资源建设人员与应用人员缺少沟通,资源建设者不了解应用者的需求,应用者认为资源库是拿来用的,建设方面与自己无关。

长期以来,学校的校园网资源库建设、更新工作大多是由网管人员来完成的。由于他们长期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对教学工作了解很少,通常只是为了建库而建库,从而导致了资源可应用性的不足。

4.教师因对数字校园认识不到位、技术不到位、导向不到位,导致其运用资源能力差

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而许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很模糊,积极性不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也不熟练,甚至有部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部分年长的教师因为受年龄和身体等因素制约,接受信息化教学方式较慢,教学观念难以转变,不习惯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有的教师宁愿用挂图、小黑板,也不愿用课件和多媒体设备。教师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即使有再多再好的资源也是形同摆设。

学校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缺少必要的奖励机制。培训虽有,但实效性需要提高。

5.资源共享不够、分享不足

许多教师往往是需要某个资源的时候才努力寻找,用完随即抛弃,然后需要时又来寻找,未能较好地保存和管理好这些资源,也没有共享这些资源。这就极大地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