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背景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各种市场都已逐渐形成并且逐步完善,随之而来的还有市场经济的风险,而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也从原来的安全风险转到了,生产风险,运输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多领域风险。而我国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的,当然在市场经济中的多种风险管理方面还很欠缺经验。市场经济的环境比计划经济复杂的多,这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大,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对于这种不确定性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况且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的。而煤炭企业投资周期比较长,规模比较大并且效益回收的慢。这些特征就更增加了煤炭企业财务的不确定性,当然也就更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当前煤炭企业对煤炭资源抢占,同行业间的兼并和重组的趋势中,国有煤炭企业面临的更大金额的重组兼并资金的需求,融资规模增大,从而财务风险就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考虑到煤炭企业占据着重要的基础能源的地位并且在行业中有较大的影响,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很可能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状况。因此我们现在加强对大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微观的经济风险,会计界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认为财务风险是财务状况存在的不确定性;另一种理解为企业筹资的不确定。前一种可以认为是广义的理解,后一种则是狭义的理解。而企业财务风险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下列举几项阐述:
(一)战略风险
由于企业没有制定合适的战略决策以及不能很好的执行决策,从而影响了计划的目标,使之偏离了原有目标的风险。
(二)融资管理风险
其一股份制改造使金融机构更加健全了公司整治结构,加强了控制力度,规范了运作细节,上收了贷款权限的权利。项目融资难度被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二 提高违约的风险,同时增加融资所需的工作量。
(三)向外进行投资的风险
由于选择不正确的投资方向、松懈的管理投资、投资股权模糊等给企业造成的风险。还有会计对长期的股权投资核算的不规范从而导致的财务信息错误。当前煤炭企业向外进行投资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收益的效率低下、没有明确的分工、工作流程不清、信息途径不顺畅,投资后监管不力。
(四)回收账款风险
煤炭销量日益增加,企业只注重销量不重视贷款的回收,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企业财务风险还可以按照其他方法分类,在这里就不做太多的赘述了。
三、战略重组后财务的管理模式
(一)集中管理
这种模式母公司可以决定子公司所有重要的财务决定。母公司把子公司的所有业务,无论是财务上的还是非财务的都看做是自己的业务延伸及扩大。子公司的所有经营控制权、决策都有母公司决定。各个子公司没有财务决策权,只能具体实施母公司的财务决策。这样可以规范子公司的财务活动,使母公司的决策在子公司得到彻底的实施贯彻,是集团的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分权管理
子公司有独立的财政决策权,母公司不会干预子公司的财政决策,母公司只对子公司承担的责任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考核。子公司只需按照母公司的战略方向进行经营即可。这种管理可以灵活的作出改变,作出更适应市场的决策。还可以培养子公司独立的财政决策意识,还可以增强子公司的风险意识。
四、重组后财政风险分析
煤炭企业重组,由兼并收购、重组等活动引起的财务变动可能会造成财务恶化甚至经济损失。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兼并方需要支付给被兼并方包含资源价款的资产价款。还要对被兼并方进行改造、升级,因此兼并方面临很大的资金问题。
偿债风险以及融资风险也是财政风险里的两种。内部、外部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两种主要渠道。在融资时企业应首先考虑内部资金积累,其次考虑从外部获得资金。并且通过各种分析法,以降低资金成本为前提,建立最优资金结构。假如兼并方采用外部融资的话将会产生偿债风险。兼并方从外部获得融资就会出现负债融资,万一运营不顺利,经营恶化。兼并方就会陷入到无法偿还债务的可怕局面中。负债金额越大,债务产生的利息越大,就很有可能由于收益变动而无法偿还债务,因为偿还债务还最终来源于公司的收益。而公司收益的不确定性就增大了偿债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五、战略重组中财务风险防范
(一)进行收购前财务评价
为了避免产生并购风险减少支付过高价格的情况出现,并购方应该对并购前的情况做详细的调查和评价。对目标公司进行财务审查,收集更多信息。分析目标公司制造利润的能力,可以通过对比销售毛利确定其在同类企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资产结构的调查,了解目标公司短期负债,以及长期负债与该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这可以反映出企业是否可以长期发展。并购方还可以通过目标公司的资本结构判断其融资能力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防范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23.13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事业单位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资金的来源、单位的性质和规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工作变得愈加复杂,由此暴露的财务问题也逐渐增多。对于气象部门而言,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财务管理上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当前,气象部门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预算约束力不强、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针对气象部门日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进行有效的事前防范与监督,从而尽早地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对于规范气象部门的财务管理,促进部门内部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以气象部门为例,通过归纳、总结当前气象部门所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进而分析造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对财务风险重视度不够
从单位领导到财务核算部门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到位,对财务风险重视度不够,普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财务人员把财务管理简单地当做财务收支,没有将财务管理与自身业务紧密结合,从而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在资金的使用和报销上较为随意,常常忽略了财务报销工作应有的程序和要求。由于对财务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财务部门也没有对业务部门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对于单位取得的科研项目,往往只是注重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对于财务预算和财务风险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在科研合同的签订上,尽管有内容变更却未能及时签订合同的补充协议,从而导致合同在日后地履行中存在着极大的法律风险。此外,单位在决策和执行一些重大事项时,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常常靠经验来替代风险控制,这也为今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1.2 预算管理不到位,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当前事业单位大都对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单位领导和各业务部门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到预算编制中,导致预算编制未能与单位整体的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很好的契合。在具体的预算编制上,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程序,大都采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即以当前已知的或近期的发展计划再结合上年度的预算为基数,加上一定的增长率,没有体现出便得出了预算数。这种预算编制不仅没有考虑到单位未来的规划和业务的发展,也缺乏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的所应采取的预测和控制措施,以至于预算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使得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也非常薄弱。此外,在预算执行上存在执行与预算脱节的问题,由此而导致的项目间经费相互挪用的情况也经常出现,一些专项资金成了维持单位的正常运转的“常态化”资金,有的单位为了完成预算要求执行的进度而超前使用经费,从而给财务资金上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1.3 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
事业单位大都对内控制度的建设不够重视,一些基层单位甚至没有成文的内控制度,出现问题了也没有可参照处理的操作流程。对于建立了内控制度的单位,由于未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而存在内控制度实用性较弱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方法不当,管理不严,并缺乏有效的监督等问题。随着事业单位业务的不断发展,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在逐渐加大,但每个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是固定的,这就导致每个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不断提升,因而出现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财务技能的提高。另外,在财会人员绩效考核上,存在相同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的财会人员薪资差别较大、缺乏科学的岗位和职位评估等问题。由于财务人员和业务部门相分离,财务部门对于业务单位提供数据的真实性程度难以判断,导致难以形成有效的财务监督。
2 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的防控策略
通过分析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笔者认为,应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财务风险重视程度
首先,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必须从领导层面就开始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并对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从而为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定下扎实的基调;其次,要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目标,做好各种风险管理的应急措施,通过对资金、资产、日常收支以及重大项目投入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早期识别,从而控制和分散风险;再次,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务必使其建立任何工作失误都会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的思想,并通过开展各种财务管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财务人员熟悉并掌握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自觉提高其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最后,要建立财务部门的监督控制机制,通过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并引入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和设备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监督机制。
2.2 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要明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预算管理与单位未来的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单位领导、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到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加强统筹集约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财务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提高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编制预算要具有可操作性并符合实际,应根据单位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年度预算收支水平,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算分析和预测,提高财务决策的合理性,并为全年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要强化预算执行,确保预算执行进度,要求财务人员对于每个科目的预算执行进度情况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预算管理责任制度,规范项目管理和项目预算,严格把握项目的审核、督导和验收,切实按照预算计划进行合理支出,从而降低财政资金的支付风险。
2.3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单位内控系统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财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加强单位内控系统建设,可以由本单位各业务部门骨干成立专门的内部监督小组,定期对财务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对出入资金的审批记录进行核查,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财务工作各环节的工作程序,加强对财务运行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模式。在资产管理方面应建立科学、详细的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并结合预算编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证资产安全。重视并加大对现金流的监督力度,坚决杜绝财务人员,切实执行钱账分管、印鉴分管的制度,加强对现金的会计核算,并按规定设置经费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以达到及时、准确、全面、客观真实反映本单位财务经费状况的目的。此外,还要善于发现并推广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先进典型,加强单位之间的财务管理经验交流,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积极性。
2.4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升风险防控质量
气象部门从201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并针对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科研项目等重点领域进行防控。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主要着眼于风险点,明确单位重点的防控业务事项,将廉政风险防范的重点放在重要环节和重要岗位。财务风险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将各种常见的财务风险纳入到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进行重点监控,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控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控,制定财务风险防控操作流程,完善风险防控图,确定各风险事项的责任主体、监督主体,进一步细化各部门风险防控责任,并将每个潜在的财务风险所在环节、风险等级、防控措施等进行明确,同时将各流程的控制过程反映在整个廉政风险防单中,从而完善了针对财务风险的“一图、一表、一单、一规程、一制度”的“五个一”防控体系。依托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而建立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是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风险类型;防空能力
财务风险防控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财务风险防控管理能够分析出财务的实际情况,从而为经济主体提供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经营方案。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数为财政资金,但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处置和筹资活动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风险性也随之增大。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并不等同于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事业单位从事于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否发挥出其社会职能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效能。因此,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风险不仅会导致经济上受到损失,同时还会造成自身的职能受到制约,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类型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违规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要遵守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注重执行效果,而未对财务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腐败现象容易产生[1]。另外,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存在不完善之处,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出监管存在较大的漏洞。第二种是财务核算风险,当下事业单位已经采取了新的会计核算方式,但是相关的配套制度还未完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具有差异性也容易导致风险的产生。第三种是道德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是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中饱私囊、假账和坏账等情况都会直接损害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会造成公众对事业单位的信任度下降[2]。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风险防控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的意识不强是影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不断被凸显,而尽管事业单位已经具有一定的经营性质,但是在经营上却不以盈利为目的,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事业单位的运营资金多依靠于财政拨款,即便事业单位出现了资金损耗的情况,而个人却不需要对此进行负责,全由国家进行“买单”。这种错误的思想是导致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的主要因素。另外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涉及项目过多,对于会计收入只是简单进行记录,并没有联系内外部环境,没有为行政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会计数据上的支持,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增大[3]。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事业单位的监管缺失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尤其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对于财务风险防控主要是由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负责,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相关的管理工作难以有效的落实,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岗位设置,在风险的防控和处理方面,目前尚未纳入到管理制度中,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断扩大。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来说,制度是落实工作的唯一保障,管理制度必须要根据外部形势不断变化以及事业单位自身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制度修订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不仅修订机制未建立,意识不强和内容不全面也是导致管理制度未能发挥出实际作用的主要因素[4]。
(三)岗位缺乏专业人才
尽管财务风险防控可以通过会计数据进行反映,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多数工作还需要依靠人予以完成,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后,在会计核算方法及项目上的变动较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素质较差,专业能力不强,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转变,无法满足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需求[5]。另外,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及早对风险予以识别,就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事业单位所造成的损失,这就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人员缺乏问题严重,不仅专业能力不强,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缺失。所以,我国事业单位必须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在选拔和聘用机制方面不断调整,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6]。
三、事业单位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公众对其的监督力度也愈来愈强,事业单位要想进一步扩大社会事务的管理效果,就必须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结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方面,首先事业单位必须要提高风险的防控意识,单位领导要发挥出带头作用,加强对于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安排,同时强化检查力度和范围;其次在管理人员方面,要提升执行力度,要采用责任制度将工作落到实处,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效果;最后,在会计人员方面,要注重培养职业道德素养,防止监守自盗,同时还要注重优化风险防控环境,要定期举办工作会议,强调事业单位财务的安全性。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保证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顺利落实,必须要从制度层面予以完善,因此,事业单位要注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在制度的完善方面,需要注重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注重内容的有效性,制度是保证工作落实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的制度内容中,应当将外部风险因素予以明确,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注重将管理和监督有效的联系起来,使得各部门的工作能够有效衔接,从而充分利用制度上的优势,对财务风险予以排查,同时也能避免人为的操作对风险防控工作的影响,避免权力的集中化;其二,要注重将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纳入到管理体系中,通过明确岗位职责与权限,赋予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力,在风险排查方面发挥人的作用,引入奖惩机制还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强化风险防控效果。
(三)加强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且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在实际的人员招聘和选拔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注重考核人员的专业素质,要采用竞争上岗的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事业单位应当注重职业道德建设,要注重培养工作人员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避免道德风险。另外,事业单位应当定期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从而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会产生社会负面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注重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意识和能力,同时注重制度的完善,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先余,孟轩,周鹏.强化过程监管严格考核评价――关于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08(04):50-54.
[2]秦浩.海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实证研究――基于海南海事局财务风险的个案调查[J].中国内部审计,2015,08(04):100-103.
[3]李加兵,赵斌,潘正海.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2012,08(05):103-105.
[4]宗文龙,魏紫,于长春.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改革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2,08(05):106-112.
[5]李加兵,张红,赵斌,魏长生.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5(10):31-33.
关键词:财务风险 防控 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跟财务目标有所偏差,使企业遭受经济效益受损的一种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企业的筹资风险(企业借入资金但丧失偿还能力)、投资风险(由于各种因素使得投资没有获得相应回报)、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商品销售出去,所获资金时间跟资金数目不确定)、资金回收(企业将收益分配而使得之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等等活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风险管理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发生变化,使得原本就相对落后的财务风险管理面临着重重压力。
一、财务风险管理原则和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因素
1.外部大环境的变化提高了企业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也跟着变化,包括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各项制度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概率。
2.企业债务过高影响着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资产结构中,债务过高,使得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之中。过高的债务使得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背负着巨大的运行压力,若是企业经营状况不好,很有可能会让企业面临着破产的绝境。
3.企业资金流动性太差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风险性
企业在借入比较高额的债务融资之后,必须有足够的现金保证可以及时偿还,企业资金流动性比较差,便加大了企业运行的风险度,很有可能会使企业陷入无法正常运转的商业流程中,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4.企业财务决策失误也提高了企业管理的风险性
不科学、不合理的财务决策对企业而言具有致命性的威胁。财务管理的失误造成企业的投资效益达不到预期收益效果,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性。
(二)企业风险防控管理的原则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多方面的原因,客观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但是过高的债务、资金流动性差以及决策的失误更是影响着财务风险管理。这些因素都增大了企业产生风险的可能,因此需要制定如下的风险防控管理原则:
1.收益、风险相平衡的原则
企业应该全面分析企业收益跟风险各自所占比例,不能完全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产生这些效益所面临的风险,将风险跟收益相互平衡之后,再对企业内部做出决策。主要是需要遵循企业的收益跟风险相互平衡的原则,二者兼顾,将企业的运行带到安全有效的轨道上。
2.有限度的承担风险
企业对自身能够承担的财务风险应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过高的承担风险,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者损失。
3.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包括有效的辨别风险系统、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对财务风险可以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降低企业风险。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尤其资本负债部分不适宜过高
企业财务方面若是债务过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尽量降低或者减少负债,避免因为债务过高,企业运转效益太差使企业失去偿还债务的能力。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期融资环境,保证企业后期各项程序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制度
我国目前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承担着生产制造、营销方面、乃至风险的主要责任。不科学的企业制度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制造当中,避免将所有的资金用于某一项产品的生产、经营上,而是将企业所筹资金用于多种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上,这样就能避免因为单一的投资,加大了盈利跟亏损风险性。同时企业应该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企业财务人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上的培训、风险意识的培训,加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企业还应该完善企业法治建设,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健全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的企业职责,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系统化以及有效性。
(三)建立预警系统,完善企业财务风险体系
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企业财务预警等方面的体系建设,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财务风险管理是对财务风险发生的一个简单预测。对于财务风险的提前预测,全面考虑企业隐藏的风险,有效降低企业在运行中的风险问题,是企业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比如在企业进行扩大生产等过程时,由于成本比较高、资金周转时间比较长,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固然是好,但是由于资金流动速度比较缓慢,对整个企业的运转都有威胁,若是经营效益不佳,会对整个企业生产流程产生威胁,不利于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按时对财务状况进行检测,在发现风险性比较高的项目时,要做到及时停止,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以大局为重,针对不同职能部门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首先财务部门应该对企业成本的投资方面进行细致研究,通过市场部门对投资、成本控制方面的分析,优化财务管理行为。而财务管理中应该运用先进的科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加快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建设的实施,优化企业各项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以燕山石化企业为例对化解其财务风险措施进行分析
燕山石化公司成立于1970年,是中国大型的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它的业务,主要是汽柴油的生产以及相关化学品的生产。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受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一些影响,燕山石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经营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为进一步探究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并做出及时预警,笔者提出如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企业通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测出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小。主要有财务风险识别跟财务风险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识别是对企业财务没有出现的问题进行识别,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了解和掌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对企业的生产、制造以及经营活动进行了解,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还有就是企业财务管理者根据企业报表的内容对财务风险进行掌控。财务风险预警是对正要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掌控,从而及时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以免财务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燕山石化首先完善了自身财务管理制度。燕山石化的财政部门把制定好的财务预算交由燕山石化的领导部门审批,审批通过之后再交由下面部门的员工执行。其次是燕山石化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也善于运用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燕山石化财务人员的素质,同时燕山石化在资产管理方面,合理管理公司内部的流动资金跟固定资金,因为流动资金的特点是,流动性比较大、周转周期较短,比如现金或者承兑汇票的应收、应付款项、库存物资等方面,燕山石化善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燕山石化会定期盘查,以保证账目清楚,及时发现一些死账、烂账、坏账,减少这些固定资金的浪费情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燕山石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预算机制,它自觉按照市场机制跟市场规律,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分配资源,保证产品质量,在提高资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公司的声誉。
(三)建立、健全内部的财务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务体系是化解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财务风险管理应该在财务预算机制的基础上,完善企业资金结构,有效的控制企业风险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对企业财务风险及时做出预测跟规避,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了企业集团财务目标的实现。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严雅茜.浅谈财务风险的防控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2014,(20):115-116.
[2]王冬青.浅谈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3,(7):143-144.
[3]高娃.浅谈精细管理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1):336-337.
关键词:国有能源化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5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能源化工企业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理念及运作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将精细管理理念纳入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笔者认为将精细管理应用于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遵循"以国有能源化工企业总体运行战略为中心;以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为切入点;以严密合理的精细管理为支撑点;以有效促进企业运营为增长点;以落实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为落脚点"的原则,成为能否有效助推企业运营管理,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目标服务,促进企业绩效目标实现的基础。
一、精细管理的内涵是精细化管理与六西格玛管理的结合
(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二)六西格玛管理是建立在测量、试验和统计学基础之上,以全面满足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的现代管理模式,是将工作作为流程,采用数据量化、流程分析、减少偏差、改进缺陷的方法进行管理的哲学。
(三)精细管理是将精细化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通过优势互补进行有机整合,协调运用精细化与六西格玛两套管理工具,实现消除过程浪费、减少过程波动、加快过程速度,提高质量水平、实现价值最大化和顾客满意度最大化的管理模式。
二、国有能源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基本类型
财务风险是国有能源化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包括筹资、融资、投资和资金使用等资金运用中,受内外部环境及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一定时期内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蒙受损失的各种风险。风险贯穿于企业的所有财务环节中,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和收益与损失共存性的特征。将精细管理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有助于达到弱化和消除风险的目的。财务风险基本类型主要有:一是资金运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主要包括生产经营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二是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主要是企业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发生的风险。三是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四是投资风险。主要是投资风险评估和决策方面,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三、将精细管理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策略
精细管理在企业财务领域的应用应从管理理念、管理人才、信息管理体系、财务分析管理等方面入手,以实施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作为切入点,以落实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作为落脚点,将精细管理贯穿于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作为整个工作的有效支撑。
(一)树观念抓队伍
没有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就没有先进的财务管理,观念落后是管理落后的重要根源。实施精细管理,一是要树立第一次将事情做对和创造价值最大化的理念,消除做错事的根源,在源头降低成本;二是要树立注重业务过程的理念,通过过程控制PDCA循环法则和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业务流程改进等科学方法,促进风险防控工作流程标准化、量化和持续改进,点滴积累,夯实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基础。三是要培养企业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风险意识培训机制,形成由上而下的全员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和强化,由纵向的有效管理到横向的有效控制,使企业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让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得以体现。
没有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理财经营结果。实施精细管理,一是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依靠集体智慧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二是要强化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工作人员一专多能,能一人多岗位操作,有能力参与管理工作;三是健全财务监管体制,明确制定和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实现财务风险防控工作运作的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
(二)建系统重落实
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系统,强化落实铸就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平台。实施精细管理,一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提供准确、真实、充分的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高效的决策依据,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二是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数据指标对比,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等各项财务指标及现金流量动态,设置、量化各类短期数据,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提高短期预警的灵敏度,提出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能力;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实时精细管理模式,建立以消除隐患、堵漏洞、防范风险、审慎经营的全方位内控体系,形成多元的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保安防线;四是开展衍生和辅助业务等多元化经营,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投资,分散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在国有能源化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实施精细管理,是企业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寻求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能够促进国有能源化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促进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二是促使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动态控制的转变;三是促使企业财务工作的作风从工作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哈佛商学院MBA教程》第一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1次印刷出版65页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广州出版社2005年第1次印刷出版
[3]曾仕强《中道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次印刷出版
[4]陈明坤《精益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次印刷出版
[5]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年第2次印刷出版
关键词:高校财务 风险管理 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69-01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愈演愈烈。高校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也应注重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能够及时地进行防控
高校的财务风险是影响高校运营的因素之一,如果高校的财务部门以及财务体系不完善,对财务风险的评估认识不足,很容易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虽然高校的财务风险容易发生,但它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防控,只要加强监督管理,并从完善管理体系入手,能够使财务风险几率大大降低。财务风险的可防控性为高校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可能。
(二)评价管理困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促使了高校必须扩大规模,扩大规模带来的后果表现为财政紧张和财政危机。同时,高校对于借贷的偿还能力只能以它的支付能力进行衡量,不能对高校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潜伏期长
高校财务风险具有一定隐蔽性,且潜伏期较长。这是由于我国高校资金投入的评价不完善,且存在对银行的负债现象。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监控就容易对财务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使高校财务风险的潜伏期延长。
(四)频发性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高校需要扩大规模、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因此,增加了高校向银行借贷的力度。高校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它伴随着高校筹资的整个过程,需要高校财务部门加强管理,使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
二、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结构不完善
财务管理结构是合理进行财务规划、保持财务收入平衡的保障。它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各个利益群体。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通常是由校党委进行决策,它是政府意识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财务进行了隐蔽,其他相关利益群体并未真正地参与其中。这种财务管理结构主要对利益主体进行维护,而造成一定的不公平现象。
(二)财务运作规划不合理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高等院校之间普遍存在资源竞争的现象,因此,高校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对财务运作进行合理的规划,使教育投入与支出相平衡。我国大多数高校相对重视财务风险评估工作,但由于忽视高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因而造成了资金短缺、利用率低、周转阻滞等问题。
(三)缺乏责任意识
高校与企业的财政管理具有本质性的差别,高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也在国家的管辖范围内。以学校的角度来说,高校属于财务主体,具有支配资金的权力,如果在国家层面上,高校则属于财政主体,它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单位。国家将财产权直接交由高校负责,而高校领导是财务的人。高校中的制度会容易导致债务的责任不明,不能将责任追究到个人。
(四)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高校风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风险控制体系的不健全是最为主要的因素。首先,高校对于预算管理的约束力不高,高校财务的增加使预算体系出现漏洞,从而导致了严重的支出支入不平衡等问题。其次,高校的监督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在执行监督时并没有以公平为原则。最后,财务信息过于保密,不公开的财务信息容易形成虚假的表象,会使高校的财务漏洞逐渐扩大。
三、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形成科学的决策体制
高校的决策体制应该科学、具体,才会对财务管理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的决策体制应该首先保证行政权力主体的规范行为,并成立相应的决策机构,杜绝个人主义,保证高校财务的灵活、平衡性。同时,还要建立二次审核机构,防止直接决策机构的失误而引发高校财务危机。
(二)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的缺乏是造成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强财务部门的管理。在进行领导原则时,应采取公平竞争的选择,同时落实高校财务部门的财政工作,将资金风险落实到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应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增强财杖嗽钡脑鹑我馐丁
(三)加强高校的预算管理和监督体系
合理的预算是保证高校正常运行的基础。高校应加强预算管理,合理调配财务人力资源,注重预算的及时性、精确性。此外,还要将预算合理地分配给学校的各个部门,严格按需分配。同时,还要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杜绝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会使得高校陷入财务危机中,也会阻碍高校的健康发展。加强高校的风险管理是一种改善风险问题的高效措施。只有不断完善高校财务体系,才能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翼凌.政府化债后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240-241.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增速,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并得到较好的发展,就需要承揽更多的施工业务,与此同时它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施工企业只有增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存在的经营环节,从根源上做好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1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按照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划分,可将财务风险分为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外部财务风险一般为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宏观政策性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内部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说一般为可控风险,按施工企业的经营过程划分主要有施工前的项目投标风险和合同风险;施工中的执行合同风险和资金运营风险和项目竣工后的工程决算风险。
1.1项目投标风险
公开投标是目前施工单位获取施工项目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施工企业获得营业收入的主要途径。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因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在不了解业主的资信状况和项目资金落实的情况下,盲目投标,甚至不惜低价中标,完全不顾自身单位承担项目的设备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忽略投标成本与投标回报以及盈利空间的不确定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如收益实现风险、物资采购风险、存货变现风险等财务风险。
1.2执行合同风险
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都会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合同规定了合同主体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当一方失信造成另一方损失时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例如,由于工程项目作业周期较长,占用资金多,且受自然环境影响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业主要求变更合同的状况。合同变更不仅会延误工程项目的工期,还会影响施工单位整个项目的计划与组织管理,造成不能及时竣工验收,收取工程款。在主材料市场价格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还会引发施工企业增加合同执行成本的种种事项,致使施工企业独立承担合同执行中潜在的财务风险。
1.3资金运营风险
资金运营风险是施工企业在资金的投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对资金的监控或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导致资金周转不灵或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受建筑市场“僧多粥少”供求失衡、我国法制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施工企业无法及时回收工程进度款和各类垫资款,质保金不能按时收回,致使该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其他项目的推进受到影响,从而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在资金周转不灵和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双重影响下,施工企业只能采用进行银行借贷的方式来解决经营资金的不足,从而致使企业负债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1.4工程决算风险
施工项目竣工后,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已完工程项目得不到业主的认可,或者由于结算材料不完整与送审不及时,造成了项目不能办理验收手续,无法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并收回工程款给施工企业带来的风险。例如工程竣工后不断出现修补情况,有时还出现已超过了保修期还须提供免费保修的状况,这样增加了工程项目保修费用和工程项目成本,耗费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财务风险随之而来。
2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2.1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绝大多数原因是由于相关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管理观念或者是由于财务管理的手段相对滞后。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把这种风险意识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构建财务风险有效防控体系。施工企业应设置专门风险管理机构负责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职责分工及制衡机制。在对业主单位资金来源与信用情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预测项目的施工成本,评估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并对自己的履约能力提出评估意见,确定可以接受的最低报价水平,从而把项目投标与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2.2详细分析招标信息,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施工单位应在投标前做好调研准备工作,详细了解工程项目的技术与商务要求等信息,包括项目所在地人力与物资市场调查、业主方资信调查、施工场地实况调查以及可能的竞争对手调查等情况,并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对投标工程整体情况进行风险评审。对于项目资金不落实、技术条件苛刻的项目主动放弃;对于标价过低、风险过大的投标项目坚决放弃,以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2.3强化合同风险的管理
施工企业合同签订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合同签订前,详细研究合同条款内容,除了招标公告规定的格式条款外,对涉及计价及工程结算的条款应详细写明按何种标准执行,避免由于项目合同内容不清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例如营改增政策实行后,对于一般纳税人,订立合同必须明确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发票提供的时间、付款方式以及违约的责任。如提供违约的专用发票对纳税人造成不能抵扣,给企业造成损失应明确赔偿责任。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督促各方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对于合同实施中的工程质量与工程成本等具体情况实时进行监控,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为顺利收回工程款降低财务风险创造良好条件。
2.4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减少项目运作风险
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全程掌控施工过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制定现场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保证施工项目在预算成本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强化安全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加强施工材料物资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领用消耗等环节的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各种施工机械,充分做好机械设备租赁与购买方案的选优工作。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2.5及时结算工程价款
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施工单位应指定财务专业人员负责资金结算的全部工作。在施工中按照合同条款的规定,每月及时与甲方办理工程进度款的收取,尽量做到资金流入和流出相匹配,避免入不敷出的财务风险;工程接近完工时,及早与建设方相关部门洽谈竣工结算事宜,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工程项目完工后应尽快督促业主办理结算手续,避免由于结算材料不及时造成项目工程款结算不及时。积极催收项目工程款,竭力追讨长期拖欠的款项,减少单位坏账损失,以确保工程项目资金及时得到回收。综上所述,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施工企业应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对客观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积极的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强化自己的抗风险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娟娟.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
高校的财务风险即高校在经济活动中,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产生偏差,最终使得高校出现损失。其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客观性。首先高校的财务风险属于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难以消除、避免,只有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来防控风险的发生,降低高校的经济损失;二是高校的财务风险可以转嫁。由于高等院校属于事业单位,其财政支出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没有独立的民事责任。高等院校出现破产情况,其财务风险就会转嫁到政府身上,将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大;三是相对具有隐蔽性。高校的财务风险不易被发现,所以,必须整体考量财务风险,及时化解风险,保证学校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高校的财务风险可变性强,即具有不确定性;五是高破坏性。高校若发生财务风险,则影响的不仅是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六是全面性,即高校的财务风险发生在整个管理环节中,比如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环节。
二、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信息安全风险
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为技术基础进行理财。通过网络财务管理,进行远程财务事务处理,在线报告实时概况,可以进行在线管理,促进了高校的资源整合。同时风险有:对于财务管理系统如果没有正确操作、一些操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技术理论知识欠缺,资料随意下载,可能导致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导致使用网络受阻等问题;财务信息出现泄露、篡改、删除等问题,引发财务网络系统瘫痪等问题;财务系统受到黑客入侵,网络设备被损坏,从而产生资金缺损现象。
(二)投资风险
高校在逐步建设过程中,不断投资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证券、校办产业等。实际上,校办产业的实际收益很少,还经常出现亏损,证券市场的盈利也是非常有限的。后勤经营性资产获得也只是少量的现金流量。因此,高校的长期投资风险存在,盲目建设,具有资金短期流动的风险。
(三)筹资风险
高校的负债筹资模式,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实现基本的发展目标,增强师资力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相反,一些学校并没有将贷款资金进行科学安排,引发贷款资金使用不当、资金利用率低的问题,以至于学校的财务负担增加,筹资风险加剧。
(四)资本预算风险
资本预算即充分筹划资本项目,做好财务的总体规划。高校对于新建校舍、建筑物翻修、设施更换、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等现实问题,不是全部都能尽善尽美的做好规划,往往发生现金净流量骤减、专项经费被挪用等问题,可能引发资产的不良配置等资本预算风险。
(五)内部控制风险
一些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建立的制度不能对外部环境有预见,反应滞后,财务风险增加。还有些高校将自身的财务风险隐匿,盲目增加借款资金,套取银行的信用,这就导致财务风险隐患的存在。同时,一些高校的内部牵制体制不够完善,会计工作缺乏系统性和有序性,这就容易发生公款私存、帐外账等,引发国有资产的流失。
(六)学生欠债风险
高校在不断扩招后,学费标准也逐渐提升,高校的贫困生人数增多,导致欠费的学生人数扩大,一些学生恶意欠费,欠费问题更加严重,众多的欠费,会造成资金的短缺,可能引发财务风险。
三、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高校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很多的高校开展举债建设,纷纷扩大规模,建设的合理规划不足,没有按照自身的实际承受能力进行投资,引发负债投资成本和实际收益不相匹配的状况。作为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对网络财务管理系统操作的技术不过关,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导致信息安全风险发生。贷款资金的成本理念不强,习惯于按照国家的法定预算获取和使用资金,风险意识不高。
(二)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预算控制的刚性不足
高校具有资产自由支配权,管理者具有独立行使权,没必要对委托人负责,使得高校的资源少有监督体系的维护。一些高校的财务内部监控体系不健全,成本核算不到位等。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内容是预算控制。实际的风险管理中,一些高校没有进行精细的预算编制,按照当年财务状况、上年收支状况、实际收支状况开展编制,项目不够精细,预算支出的核算局限性不强,全面性不足,部门预算的领域受限,预算外的项目随意增加,缺乏固定性。预算的权威性、约束力不足,结果是预算失控。
(三)重点监控不足
高校财务风险核心范围在对外投资、贷款、基本建设、校办产业等领域。对于这些问题,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事前重点监控工作不够,使得财务问题增多,尤其是对办公费、会议费、车辆使用费等的监督,导致一些人利用管理漏洞,将国家资金骗走。专项资金被挪用、挤占,资金的实际效益并没有发挥。一些单位没有根据要求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资产入账不及时,固定资产明细登记不及时等,导致账实不符。一些高校不断扩招,举债建设,对建设资金没有进行合理安排,导致筹资负担加大,贷款危机频现。
四、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高校的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的日常财务活动,通过网络进行内外部的联系,作为财务管理和系统操作人员要逐步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正确操作财务系统。加强对自身的准确定位,避免盲目发展。加强对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的准确理解,合理安排贷款规模,减少负债投资成本,降低财务风险。高校必须逐渐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国家拨付资金的无偿使用习惯,提升对贷款资金的认知度,增强资金的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在贷款前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和资金的潜在风险,同时要考虑利息支付和到期归还本金等问题,摒弃传统的政府买单思想,增强偿还意识。健全高校的经费筹划体制,不断改善筹资结构。在基本的贷款融资基础上,提升校际、校企之间的相互合作,有机结合自身的人才和技术力量,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增加社会捐赠资金、教育资金,加大教育资金的来源。还可以通过成人、网络教育的模式,开办培训班等来教学,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时还扩大自身的资金来源,使得资金的来源渠道逐渐多样化;不断实现合理理性的融资。高校应该按照其具备的偿债水平,科学地安排贷款规模、贷款结构,有效控制财务成本,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率,正确使用贷款资金,降低财务风险,增强投融资风险防控意识。
(二)加强预算管理约束力、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通过健全预算控制系统,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风险防范。对于支出的预算,要科学测算、严格控制,按照高校的财力情况将其列入年度的预算中。高校开展经费使用范围、开支标准等的审核、监督,主要依据“经费包干、专款专用、超支核减下年度指标”等方法来进行。定期总结校内各单位的经费使用状况,考核单位负责人,加强源头的风险防控。同时要逐步健全财务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及时掌握财务运行情况、挖掘运行中的潜在风险,为高校的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的根据,并且可以及时采取相关应对之策避免财务风险。通过基础信息系统,将基本的内外部财务信息资料收集起来,然后传递到分析监测系统,由其开展财务风险指标(比如偿债能力、学生欠款率、收益能力、负债率等)评价,利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评价高校的财务风险,若超过预警线,要及时进行预报预警。要定期监督和检查运行效果,及时修改财务风险信息,最终真正实现财务风险的预警功能。
(三)提升风险重点监控效率
对于对外投资、贷款、基本建设、校办产业等领域的重点监控要在事前采取一定的防范之策,避免财务风险发生,高校要注意避免盲目扩张。高校要开展有效地业务控制活动,健全实物资产保全制度。认真核实投入资金的使用渠道、用途,避免财政资源浪费。对于校办产业等经济效益审计等问题,高校要积极促进教育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将浪费降低到最低,并尽可能杜绝浪费。同时要明确财政运作的主体,其权责明确。同时高校要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内部资产固定性,增强外部资产的流动性,提升资金结构的规范化,使风险和收益优化组合。此外,还要严格审核并筛选合资人,将各种责任关系明确化,最好选择的是业绩好、信誉度高的投资人、合伙人。管理好基建设备的采购,控制投资规模,招标制度规范化,专项经费比如道路维修、修缮、批量仪器设备购置、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等开展项目式管理,给予可行性论证。
五、结语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防控;应急处理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内周期性结构的调整使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防范、化解好处置企业财务风险,保证资金链安全好现金流畅通,已是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而企业集团因成员单位多、产业跨度大、产业链长、管理层级多,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着手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一、提高控制财务风险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多变,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认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好制约机制,提高风险敏感度,做到及时分析,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促进企业树立现金至上意识,正确分析,科学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增加收入,节支降耗,压缩应收财款与存货资金占用,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以保障现金循环顺畅,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加强对控制财务风险的组织领导
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由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牵头,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参加。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团型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二)及早预警,及时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
(三)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调,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
(四)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监控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日常管理
(一)强化现金管理
规范资金预算网络化申报及审批流程,加强付款审批和资金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并实现良性运转。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坚持一切经营活动受控于预算管理,扩大预算控制范围,健全预算预警机制,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完善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凡预算外资金一律不准支出。
(三)强化两金占用管理
除正常长期战略用户滚动结算外,其他用户一律不得赊销。严禁为确保开工组织生产,为确保销售进行赊销,对客户信用品质进行评价并建立信用档案,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与司法机关配合开展法律清欠工作,主动采取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工作。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分析存货结构,分清正常储备及非正常储备。实行市场决定生产原则,以销定产,避免产品积压;严格追究产品残次责任人责任。
(四)严格成本费用控制
全面实施成本费用定额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成本费用监控,以单耗管理为总抓手,做好主要产品成本控制工作。
四、做好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对所属公司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形成过程,采用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启动、早处理。
(一)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
根据盈亏和现金流情况,集团型企业可将所属公司分为一般风险单位、较大风险单位、重大风险单位、特大风险单位四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对较大、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对于较大风险单位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月度报告制度,对于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每周报告制度。
(二)预警信息收集和传递
企业应以信息化系统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平台,及时掌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的各类资料,资料的来源应是开放式的。预警信息系统不仅包括预警资料的收集,还要包括对收集资料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和防范、处置措施等信息诊断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危机的专家咨询系统。对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后的资料和措施建议等信息,要及时逐级汇总和上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对需企业批准的事项应逐级进行上报和批复。
(三)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警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采用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和部分定量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定量预警主要指标包括:限定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等。各单位可结合单位实际,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定量预警指标,提高预警质量。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分和量化,以满足财务风险预警的质量要求,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人员首先通过预警分析快速排除影响小的财务风险,将分析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财务风险成因,针对性的制订处置财务风险的应当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出现重大异常之一的,企业应立即进行财务风险应急处理。
五、控制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
在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防止财务风险扩大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推迟或减少付款、加速货款回收、扩大关联贸易、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寻求获得新的投资、售后回租资产、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情况,企业应对部分特大风险单位施行关、停、并、转。不能关停的按最经济产能安排生产和其他有利于增加现金流入和减少现金流出的措施。
六、财务风险应急处理的自我完善
对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要建立自我完善功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造成后果、处理经过、化解和处置风险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对应急处理进行修改完善,以备处理类似重大财务风险事项参考。
在危机面前,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任务,既艰巨又严峻。通过对财务风险的百效控制,及时预警找规律,精心预案谋对策,把风险变成机会,挑战变成机遇,确保企业顺利渡过危机,实现企业安全、健康、和谐、有序、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