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媒体通信技术范文

多媒体通信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通信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多媒体通信技术

第1篇:多媒体通信技术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多媒体通信 技术应用

1 引言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中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高新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按通讯网来分,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在电话网(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网)、广电网、计算机网上。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多媒体通信综合了多种媒体信息间的通信,它是通过现有的各种通讯网来传输、转储和接收多媒体信息的通信方式,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领域的所有范畴,包括数据、音频和视频的综合处理和应用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多媒体信息的高效传输和交互处理。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未来世界的通信网络必将覆盖整个天上地下。天上众多的卫星系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地面不仅可以实现光纤到户,用户还能够拥有高速的多媒体移动通信业务。而这一体系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且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平滑的连接性。

2 “三网合一”技术

随着数字技术的大力发展和全面推广,有线电视、电信和计算机等传统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相应的数字处理、数字压缩技术以及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各种媒体信息的传送提供了必要的带宽;而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更是为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提供了共同的语言。这一切都为“三网合一”创造了技术条件。

“三网合一”正是指将计算机网、电视网和电信网在传输、接收和处理等方面合而为一,并全面实现数字化。如此便可以使三大行业在技术上逐步趋向一致,在业务上相互交叉渗透,在网络上互连互通,在经营上相互合作竞争,从而更好的、更全面的为人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通信服务。

但“三网合一”并不是简单的三网相加,为了很好的传递音频、视频和数据信息必须同时在传输、交换和接入等各层具备宽带化,较好的QOS以及统一的信息表示方式才能构筑其赖以生存的技术前提。而目前此项技术并不是很成熟,所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三网仍将并存。但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已成为今后网络建设的潮流,基于光纤的宽带IP网代表着网络发展的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三网合一终将实现。

2.1 向IP融合

IP技术是未来数据网络中的核心技术,是承载各种应用业务的平台,而在IP网上实现多媒体通信更是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因为公众电话网(PSTN)无论怎样发展,其资源利用率低、带宽窄、线路质量不稳定等缺点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有线电视网(CATV)则相对缺乏在通信领域运营的经验,研究工作也相对比较滞后;只有数据网因为有了Internet网络技术的成功开发而迅速进入到开放的、分布式的发展环境,并飞快地向前推进。

随着这样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人们更是期待着能够在一个统一的网络上开展各种业务,传输各种信息以保障高效率地利用网络资源和更好地开展业务。因此三大网络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且这种融合不仅是业务上的融合,更是网络上的融合。而IP就是能够实现这种融合最好的统一的协议,所以无论未来的基础网络会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宽带多媒体业务都必将会统一到IP网上。

2.2 走向宽带

有这样一种说法,有了宽带,就有了高速度,就有了多媒体的传送。在通信领域中,只有拥有了充足的带宽,才能够快速传输音频、视频和数据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好像只有在够宽够平整的高速公路上才能够整齐有序且快速地通行各种车辆一样。因此,带宽引起了各层次人们的关注,投资商纷纷追加投资,运营商大举进攻,各企业家也跃跃欲试,而用户和媒体更是望穿秋水、翘首以盼。在现有的N-ISDN上开展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已经基本完善,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宽带多媒体通信。快速发展的光通信技术为未来的宽带多媒体应用描绘了美好的前景,光纤通信的速率每10年可增长100倍,而这种增长速度还可以持续10年左右。宽带速率的持续增长更是为宽带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与移动技术结合

手机自问世以来,历经了1G、2G、2.5G和3G的发展过程。其中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只能进行语音通话。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相对第一代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收电子邮件或网页。即完成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从而可以提供数字化的语音业务和低速的数据业务,但由于采用不同的制式(GPRS、CDMA等)导致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则定位于实时视频,高速多媒体和移动Internet访问业务,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在投入运行初期便可实现共享式2M带宽的数据业务,并在逐步提高中,从而为多媒体通信与移动通信的结合提供可能。

3G可以让全球用户通过手机实现从陆地至海洋到卫星的全球立体通信联网,从而轻松实现“5W”,即任何漫游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与任何人进行通话或数据的传送(宽带非话音业务),并能提供等同于有线电话的话音质量和等同于计算机联网的传输速度。因此,众多专家均认为未来多媒体通信的主要特征就是可移动的多媒体通信业务,而利用先进的空中接口技术、核心包分组技术以及对频谱的高效利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4 与卫星技术结合

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广大用户的需求,建立多媒体大型网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可是现有的电话线由于频宽较小,根本无法满足多媒体系统的要求,且利用地面网络来实现接入不仅需要巨大的投资,往往还难以实现全球每个角落的全覆盖和满足普遍接入的要求。

近年来,卫星系统在通信、广播、导航定位、遥感遥测、地球资源、环境监测、军事侦察、气象服务等方面逐渐体现出其重要的价值。卫星技术已进入到数字化发展的阶段,它可以直接对用户提供高带宽,轻易地将宽频信号传送给用户而无需中间节点。可想而知,将多媒体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结合在一起,建立一套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多媒体网络是完全可能的。且由于投资代价要比在地面铺设光纤低廉得多,因此市场前景是非常被看好的。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全球计算机拥有量的增加、多媒体通信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将会有更多的计算机用户成为多媒体通信网的用户。尤其是在未来的多媒体通信网上,当业务种类极大丰富、高速的用户数据传输、安全的数据保密、骨干网交换能力极大提高之后,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而这也正要求着多媒体通信技术向多种方向发展,多种结合以最好的方式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2篇:多媒体通信技术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通信 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当今社会乃至世界科技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内容之一,其具有较高的活力,且发展速度较快,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多媒体通信技术综合采用了多种类型的媒体信息间,属于一种数据资料、音频文件以及视频文件等形式的综合处理系统技术,其核心在于实现多媒体信息的高效传输和交互性处理的目的。通过本文对多媒体通信技术具体应用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为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相关内容

所谓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集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复合性以及通信网络的分布性等功能于一身,具备着广播电视所存在的真实性价值,旨在为人们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多媒体通信技术在现今世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促使人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时刻影响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多媒体通信技术应用广泛,涉及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型技术,范围广泛,且应用领域较多,现今已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人与机之间的目的实现,通过使用多个设备之间相互作用的特征,从而将信息资源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综合性的处理工作,并最终展现给人们;其二是机与机之间的目的实现,以网络协议为基础,将多媒体信息资源在通信网络上实现处理和传输,进而实现最终的目的。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系统结构具备三个显著特性:第一是集成性,也就是说多媒体通信技术许需要同时具备处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件编码以及图片编码等媒体形式的功能,或者能够展现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的声音、图片以及音像等媒体信息的功能。第二是交互性,也就是说媒体通信的终端使用用户可以针对通信的全过程逐渐掌握交互的全部控制能力,为此,需要为多媒体终端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交互控制形式。第三是同步性,就是将图片、声音、文字以及文本等媒体形式得以在同一时间实现工作的功能和价值,另外,还可以最终将所涉及的媒体信息以同步的方法将其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渠道,将其全面地展现在客户面前。多媒体通信技术系统结构所具备的三个特性,都对媒体通信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三个特性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了其中一个,那么多媒体通信技术也就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多媒体通信技术。三个特性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交互性,在整个多媒体通信技术系统中时刻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以用户自身需求为基础,为其提供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以便进一步加强信息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另外,交互性也是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实现多媒体通信技术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

现今社会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同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以通讯网络为基础进行划分,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于电话网、广电网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等方面。以电话网为核心的通讯网络,其自身终端到话局之间存在的物理介质主要采用双绞线为其制作材料,其特点在于以语言通信为主要特征,进而实现设计的目的。所以,以这种网络状态为基础实现多媒体业务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由此产生了可视电话这一优秀成果。可视电话完全在PSTN上进行设计,而无需依靠任何设备实现多媒体通信的目的,进而达到了与交流者彼此看见和听见的效果,有助于促进交流者之间在情感上的交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有线电视得到了飞速进步,广电网自身具备较高的覆盖使用范围,其传输的信道带比较宽,布线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为此可通过广电网可实现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可采用适当的压缩方法和传输体系,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这一渠道实现多媒体的通信技术。比如可以利用视频点播VOD或者电视购物等已经存在的有线电视达到预期的多媒体通信目标。另外,大多数地区的广电网络已经实现了公用数据信息的服务系统、数据以及话音通信系统,且通过富裕频来予以实现。与现今社会使用单纯的电视信号帧的逆程扫描相比,具备更大的优势和价值,无论是在信息量方面,还是在收视效果方面,都可以产生更为良好的效果。

计算机网络是近几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技术之一,其主要就是以电话网或者其他介质为基础物理介质实现的,将计算机作为交流性的终端网络而构成的一种新兴网络形式。计算机网络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影响,将地理位置较为分散的且独立存在的几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并以某种协议为基础实现资源共享的功能和目的,属于一种有效的多媒体网络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主要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以及广域网、国际互连网四种形式,现今社会Internet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主要存在普通电话,就可以使用Internet网络,其主要使用了TCP/IP协议,属于一种开放性互连结构的标准协议模式。比如现今社会中的IP电话、计算机可视电话以及远程监控设备等先进技术都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成果,民营航空公司、铁路运输公司、交通公司以及银行、国家企事业单位等组织都更加深入地使用计算机网络,其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其中也包括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现实性应用。现今所使用的多媒体会议视频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以及银行工作中的票据交换系统等多媒体通信应用系统,都是极为普遍且广泛的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经渗透于各个领域的工作程序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三、多媒体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建立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大型系统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多媒体通信大型网络系统可解决现今电话线存在的缺陷和问题,通过地面上的网络系统来实现接入工作,这项工程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无法将全球的各角落包含其中,难以实现普遍接入的实际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其中包括卫星系统针对通信、导航、定位、广播、遥感、监测、地球资源以及气象服务等方面所展现的巨大价值,卫星技术已经迈向了数字化的发展时期,可以为用户直接提供高宽带的服务,并将宽带频的信号轻松地传输给每一个用户,而不需要中间节点。所以,实现卫星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实现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顺利发展,可以为用户构建一个区域性的或者全球性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实现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长期有效。多媒体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集中表现在多媒体移动通信的发展。

3.1多媒体移动通信应当实现三网合一,保证三网得以协调发展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环境下,为应对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以及经济利益的冲突,有效避免彼此之间的竞争,进一步缓解矛盾,三大网络应当实现融合发展,三者也正在根据自身的传统业务进行划分,并朝着融合的方向进步。三大网络实现融合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彼此保护着各自的现有网络资源投资,并在主营当前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宽带化、个性化以及智能化、全能化的统一性网络资源数据平台。实现三网合一,可以促使三大网络之间同时得到提升,进而强化我国的网络实力,实现我国多媒体通信技术技术的良好发展。

3.2多媒体移动通信技术有利于促进通信领域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移动通信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对通信领域水平的整体提高是有利的,不仅改变了传统通信行业面临的局势和环境,同时也逐步提高了通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质量和水平,促使通信领域技术水平的提升,让通信行业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高水平化的方向进步。可想而知,多媒体移动通信技术对通信领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性作用,保证多媒体移动技术和通信领域的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

3.3多媒体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进而保证技术的提高

多媒体移动通信技术自身具备着强大的优势和价值,可以促使传统化的通信技术发生适当的改变,深化通信领域的发展形式,同时也可以实现与网络技术二者的有机融合,凭借网络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目的。从当前具体情况来看,多媒体移动通信技术将会与网络技术实现融合,并以此为基础保证二者的深度整合,从而实现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满足现今社会对技术水平的需求,未来的多媒体通信技术将会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

结语:综上所述,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当今社会必须研究的话题之一,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多媒体通信技术不仅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同时也可促进其他领域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总结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及时掌握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提高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理解和认知,进而采取适当的先进技术,为多媒体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多媒体通信技术是现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必须充分发扬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优势和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参 考 文 献

[1]陈学锋.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J].通讯世界,2016,(02):9-10.

[2]田苍.互联网时代下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9):51.

[3]朱秋海.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7):124-125.

[4]王英波.浅谈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95.

[5]马岚,于进才.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电子技术应用,2001,(09):6-9.

第3篇:多媒体通信技术范文

【 关键词 】 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应用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已逐渐成为信息处理领域中主要的信息媒体形式。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相互渗透和发展的产物,它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 多媒体通信的概念和特征

2.1 多媒体通信的概念

“多媒体通信”一词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即“多媒体”和“通信”。这说明多媒体内容和通信承载能力是“多媒体通信”的两个核心组成部分。我们一般可以这么理解,多媒体通信是包括音频、视频和数据等多种媒体并存的通信方式。在多媒体通信过程中所传输和交换的是一个既有声音, 又有图像,也可能还有文字、符号等多种信息类型的综合体,而且这些不同的媒体信息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

2.2 多媒体通信的特征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通信的单一媒体、单一电信业务的通信系统格局,反映了通信向高层次发展的一种趋势。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种涉及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技术。多媒体通信系统必须同时兼有集成性、交互性、同步性三个主要特征。

(1)集成性 集成性是指将原来独立的电话、电报、传真、广播、电视、音像等技术与计算机融合为一体。从信息组成角度看,集成性不仅指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在内的多格式的、大量内容数据信息,还包括一些附加的控制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显示的能力,它表现为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的集成。

(2)交互性 交互性指的是在通信系统中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控制能力。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交互性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机交互界面,也就是系统的终端向用户提供的操作界面;二是用户终端与系统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多媒体通信终端的用户对通信的全过程有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这是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也是区别多媒体通信系统与非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准则。

(3)同步性 同步性指的是在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现的图像、声音和文字均以同步方式工作,它是多媒体通信系统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也是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最为困难的技术问题之一。如要呈现一个包含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的信息,多媒体通信终端需要通过不同传输途径将所需要的信息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并将这些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同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信息的同步与否,决定了系统是多媒体系统还是非多媒体系统。

3 多媒体通信的主要关键技术

3.1 压缩编码技术

数据压缩技术是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ISO、IEC、ITU制定了一系列的压缩编码标准。

(1)音频编码标准

国际上,对语音信号压缩编码的审议在CCITT下设的第十五研究组进行,相应的建议为G系列,多由ITU发表,已的相关系列的标准有G.711、G.721、G.722、G.723、G.728、G.729等。另外在目前应用的标准中还包括MPEG 系列中的音频编码和DOLBY 实验室推出的AC系列。

(2)JPEG 标准

JPEG 是联合图像专家组的英文缩写。其中“联合”意指CCITT和ISO 联合组成的一个图像专家小组。他们开发研制出连续色调、多级灰度、静止图像的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称为JPEG算法,并被确定为国际标准。

(3)H.261和H.263标准

在多媒体通信标准中,电视图像的编码标准都采用H.261 和H.263。H.261主要用来支持电视会议和可视电话,并于1992 年开始应用于ISDN。该标准采用帧内压缩和帧间压缩技术,可使用硬件或者软件来执行。H.263是在H.261的基础上开发的电视图像编码标准,用于低位速率通信的电视图像编码,目标是改善在调制解调器上传输的图像质量,并增加了对电视图像格式的支持。

(4)MPEG 标准(系列)

MPEG-Ⅰ处理的是标准图像交换格式(SIF)或者称为源输入格式(SIF)的电视,压缩的输出速率定义在1.5Mbps以下。这个标准主要是针对当时具有这种数据传输率的CD-ROM和网络而开发的。

MPEG-Ⅱ标准是一个直接与数字电视广播有关的高质量图像和声音编码标准,主要适用于数字存储媒体、数字电视、视频点播和数字视频广播系统。

MPEG-Ⅳ是基于内容的压缩编码方法,突破了MPEG-Ⅰ和MPEG-Ⅱ以矩形/方形块处理图像的方法。MPEG-Ⅳ具有高效压缩、基于内容交互(操作、编辑、访问等)以及基于内容分级扩展等特点,具有基于内容方式表示的视频数据。

MPEG-Ⅶ的正式名称为“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它为各种类型的多媒体信息规定一种标准化的描述,这种描述与多媒体信息的内容一起支持用户对其感兴趣的各种“资料”进行快速、有效的检索。

3.2 同步技术

同步就是保持和维护各个媒体对象之间和各个媒体对象内部存在的时态关系,组织多种媒体序列以实现某种特定的表现任务。媒体间同步通信方案可分为四类。

3.2.1多路复用同步技术

多路复用同步技术是将多个媒体流的数据复用到一个数据流或一个报文中,从而使它们在传输中自然保持着媒体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媒体间同步的目的。多路复用的同步方法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同步比特开销较少;但它的灵活性较差,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同步要求。

3.2.2同步标记同步技术

发送者在每个媒体流中插入“同步标记”,每个媒体流通过不同的通信信道传输,接收方缓存数据直到所有信道中的“同步标记”都达到时,才将已同步化的数据提交给用户。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其简单性, 以及能与现有协议体系良好地兼容,但它不适合媒体流来源于不同结点的情况。

3.2.3同步信道同步技术

将不同的媒体在分离的信道中传输,同步信息并不包含在媒体流中而是通过附加同步信道来单独传输的。该技术能较好地适应各种媒体通信要求之不同;能支持较复杂的同步关系;不改变数据流,可用于直连设备;不需要时钟同步。它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同步信道中的同步信息可能丢失或比要同步的媒体数据迟到。在数据传输速率化频繁的情况下,需要传输大量的报文分组作为同步信息,开销将会很大。

3.2.4时间戳同步技术

不同的媒体流通过分离的信道传输,媒体间同步是通过所有媒体流的数据单元都达到一样的端端延迟这一间接的方法而完成的。数据分组在发送端打上时间戳,接收方在从发送时计起的一个固定延迟后,才将数据分组提交给用户。时间戳同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接收方基于时间戳实现媒体间同步,同步信息(即时间戳)装入数据分组中一起传输,不要附加信道,不需另外的同步信息,不改变数据流。

3.3 终端技术

终端设备是组成通信网的要素之一,它的功能与业务类型有密切的关系,也与通信网的性能直接相关。多媒体通信终端是挂在多媒体网络上的一个个支点,是各种媒体信息交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多媒体通信终端一般由搜索、解码、同步、准备和执行等部分组成。

搜索部分:指人机交互过程中的输入交互部分,如各种输入方法、选单选取等输入方式。

解码部分:对多种信息表示媒体进行解码, 并按要求的表现形式呈现给用户。

同步部分:处理多种表示媒体间的同步问题。多媒体终端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多种表示媒体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终端,由同步处理部分完成同步处理,再送到用户面前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声、文、图、像一体化的信息。

准备部分:其功能体现了多媒体终端所具有的再编辑功能。

执行部分:完成对系统的接口。它主要由网络和各种接口组成。

3.4 多媒体数据库

由于多媒体信息的特点,多媒体数据库具有下列区别于传统数据库的特点:占用存贮空间大,数据源广泛;大量的非格式化数据信息,即多媒体信息,种类多,结构复杂;由于大多数多媒体应用都主要基于通信技术,因此数据库系统必须是完全分布式的。

4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如视频会议系统、现代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系统等,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视频会议系统是通过视、音频压缩和多媒体通信技术实现,支持人们远距离进行实时信息交流与共享,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视频会议通过传送协作成员的视、音频信息,方便了协作成员之间真实、直观的交流;同时,视频会议还利用多媒体支持协同工作中各种信息的处理,从而可营造一个多人共享的工作空间。视频会议系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网络介质从PSTN、ISDN、ATM、LAN 发展到因特网。ITU- T了一系列的视频会议标准, 主要有H.320、H.323、H.324、H.310。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教育网络,它借助先进的通讯技术传递信息,可以实现不同地点实时地、交互地或者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利用Web 强有力的交互性,创建一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远程医疗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信息技术来传输医学信息以进行诊断、治疗和教育的一门应用学科,这里所描述的医学信息包括医学图像、实时的音频和视频、患者的病历、医学设备输出的数据等。

视频点播系统(VOD)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融合交叉的产物,是可对视频节目内容进行自由选择的交互式电视点播系统。VOD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如服务、教育、金融等)的应用十分广泛,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5 结束语

多媒体通信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它将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通信的分布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向人们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悦,李永全,刘元超.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科技,2006.5:91-92.

[2] 余林.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应用[J].山西科技,2006.6:29-31.

[3] 庾志成.论多媒体通信[J].现代电信科技,2006.11:1.

[4] 高宇,王建平,张若庚.多媒体通信技术[J].邮电设计技术,2003.8:28-32.

[5] 刘勇.多媒体通信技术及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1:36-37.

[6] 王英波.浅谈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95.

[7] 李云芳.浅谈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8:23-24.

项目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LGQN201304)。

第4篇:多媒体通信技术范文

一、设计原则

(一)先进性和成熟性

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技术发展迅速,新理念、新体系、新技术迭相推出,这造成了新的、先进的技术与成熟的技术之间的矛盾。而大规模、全局性的应用系统,其功能和性能要求具有综合性。因此,在设计理念、技术体系、产品选用等方面要求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以满足系统在很长的生命周期内持续的可维护和可扩展。

(二)开放性和标准性

系统将建立统一的先进的平台标准,符合国家关于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标准,并将与现有的一些单位局域网络系统平台兼容,使这些系统能够方便的接入到本系统中。

系统建成后,其他系统可以经过一定的改造接入到本系统的平台上,从而使外事门户平台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

(三)实效性和共享性

系统将建立直观易用的信息采集平台和设定权限的信息平台。确保全校多媒体教室资源库的实效性和共享性。

(四)安全性

安全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所以要充分重视系统的安全,包括整个网络环境、基础工作平台、应用系统和数据信息的综合安全体系。

(五)可操作性和易用性

系统建设将结合实际需求,以可操作性为重点,避免追求大而全。并且保证系统的易用性,使各类用户(领导查询,普通工作人员,学生助理,普通公众)都能方便的使用本系统。

二、网络系统拓扑结构

为使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管理性、扩展性、以及优良的性能,建议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附之以VLAN、三层交换、MPLS、VPN及ACL技术,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性。

分层设计的思路使得网络具有层次化、网络结构清晰,便于进行网络的实施与部署,在网络纠错上可以迅速将网络故障范围最小化,便于管理。而且由于广播得以良好控制,也便于网络扩充。

各办公计算机通过接入校园网实现与高校网络中心的互联互通。

接入层: 基于校园网各个终端计算机。接入设备由华为MSR 50-60多业务开放路由器配置E1接口模块实现。

核心层:位于高校网络中心,由核心路由器NE16 155M CPOS接口统一汇聚各个办公计算机网络的接入,然后接入核心交换机,实现集中的数据交换、访问。

三、网站技术架构

应用支撑平台采用三(多)层技术体系架构,分别为: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存储层。

用户界面层:通过用户权限和信息权限过滤后,统一用户界面显示,接收用户界面操作和查询请求,将业务逻辑处理后的数据生成用户界面。

业务逻辑层:负责按照用户界面层提交的请求,并按照业务逻辑提取、过滤和处理数据,并将处理完的数据包返回给用户界面层,进行显示。整个系统会有很多的应用子系统,用户通过SERVLET调用应用子系统的功能。

数据存储层:负责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存储、检索、优化、自我故障诊断/恢复,以及业务数据。

采用三层应用体系架构的优势在于:

1.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中间层(业务逻辑层)隔离了客户(用户界面层)直接对数据库系统的访问,保护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2.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三层分布式体系保证了网站系统更可靠的稳定性,满足7*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业务逻辑层缓冲了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实际连接,使数据库系统的实际连接数量远小于应用数量。

3.系统易于维护:由于业务逻辑在中间服务器上,并且采用构件化方式设计,当业务规则变化后,用户界面层不做任何改动,就能立即适应。

4.快速响应:通过负载均衡以及业务逻辑层缓存数据能力,可以提高对客户端的响应速度。

四、网站开发环境

(一)系统开发所涉及的语言

1.开发语言:c#

简介:C# (C sharp) 是微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C#是一种最新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使得程序员可以快速地编写各种基于Microsoft .NET平台的应用程序,Microsoft .NET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服务来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计算与通讯领域。

正是由于C#面向对象的卓越设计,使它成为构建各类组件的理想之选——无论是高级的商业对象还是系统级的应用程序。使用简单的C#语言结构,这些组件可以方便的转化为XML 网络服务,从而使它们可以由任何语言在任何操作系统上通过Internet进行调用。

最重要的是,C#使得C++程序员可以高效的开发程序,而绝不损失C/C++原有的强大的功能。因为这种继承关系,C#与C/C++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熟悉类似语言的开发者可以很快的转向C#。

2.javascript简介

JavaScript语言的前身叫作Livescript。自从Sun公司推出著名的Java语言之后,Netscape公司引进了Sun公司有关Java的程序概念,将自己原有的Livescript 重新进行设计,并改名为JavaScript。

JavaScript是一种基于对象和事件驱动并具有安全性能的脚本语言,有了JavaScript,可使网页变得生动。使用它的目的是与HTML超文本标识语言、Java 脚本语言一起实现在一个网页中链接多个对象,与网络客户交互作用,从而可以开发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它是通过嵌入或调入在标准的HTML语言中实现的。

JavaScript具有很多优点:

简单性。JavaScript是一种脚本编写语言,它采用小程序段的方式实现编程,像其它脚本语言一样,JavaScript同样已是一种解释性语言,它提供了一个简易的开发过程。它的基本结构形式与C、C++、VB、Delphi十分类似。但它不像这些语言一样,需要先编译,而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被逐行地解释。它与HTML标识结合在一起,从而方便用户的使用操作。

动态性。JavaScript是动态的,它可以直接对用户或客户输入做出响应,无须经过Web服务程序。它对用户的反映响应,是采用以事件驱动的方式进行的。所谓事件驱动,就是指在主页中执行了某种操作所产生的动作,就称为“事件”。比如按下鼠标、移动窗口、选择菜单等都可以视为事件。当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引起相应的事件响应。

跨平台性。JavaScript是依赖于浏览器本身,与操作环境无关,只要能运行浏览器的计算机,并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就可以正确执行。

节省CGI的交互时间。随着WWW的迅速发展有许WWW服务器提供的服务要与浏览者进行交流,确浏览的身份、需服务的内等等,这项工作通常由CGI/PERL编写相应的接口程序与用户进行交互来完成。很显然,通过网络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一方面增大了网络的通信量,另一方面影响了服务器的服务性能。服务器为一个用户运行一个CGI时,需要一个进程为它服务,它要占用服务器的资源(如CPU服务、内存耗费等),如果用户填表出现错误,交互服务占用的时间就会相应增加。被访问的热点主机与用户交互越多,服务器的性能影响就越大。

(二)数据库

采用安全性更为保障的Sqlserver2005:

Sqlsever2005简介:当今组织机构面临着多项前所未有的数据技术挑战:在整个系统范围内实现数据与系统的高度分布;为内部工作人员、目标客户与合作伙伴提供针对相关数据的持续访问调用能力;以切实有效的信息资料武装信息工作者,促进科学决策;在不必牺牲应用程序可用性、安全性或可靠性的前提下控制成本费用水平。

新一版SQL Server的设计目标正是帮助企业单位应对上述挑战。作为Microsoft公司的下一代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SQL Server 2005有助于简化企业数据与分析应用的创建、部署和管理,并在解决方案伸缩性、可用性和安全性方面实现重大改进。

基于SQL Server 2000技术优势构建的SQL Server 2005将提供集成化信息管理解决方案,可帮助任何规模的组织机构:

创建并部署更具伸缩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企业级应用。

降低数据库应用创建、部署与管理的复杂程度,进而实现IT效率最大化。

凭借可供创建更具安全保障之数据库应用的丰富、灵活、现代化开发环境增强开发人员工作效能。

跨越多种平台、应用和设备实现数据共享,进而简化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连接。

实现功能强劲的集成化商务智能解决方案,从而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推进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在不必牺牲性能表现、可用性或伸缩性的前提下控制成本费用水平。

(三)系统页面技术

系统整体界面采用当前流行的Ajax技术,将大量的应用DIV+CSS+Javascript,结合XML进行界面制作,按照w3c标准来搭建系统的界面。

Ajax简介:术语Ajax用来描述一组技术,它使浏览器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自然的浏览体验。在Ajax之前,Web站点强制用户进入提交/等待/重新显示范例,用户的动作总是与服务器的“思考时间”同步。Ajax提供与服务器异步通信的能力,从而使用户从请求/响应的循环中解脱出来。借助于Ajax,可以在用户单击按钮时,使用JavaScript和DHTML立即更新UI,并向服务器发出异步请求,以执行更新或查询数据库。当请求返回时,就可以使用JavaScript和CSS来相应地更新UI,而不是刷新整个页面。最重要的是,用户甚至不知道浏览器正在与服务器通信:Web站点看起来是即时响应的。

虽然Ajax所需的基础架构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但直到最近异步请求的真正威力才得到利用。能够拥有一个响应极其灵敏的Web站点确实激动人心,因为它最终允许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使用标准的HTML/CSS/JavaScript堆栈创建“桌面风格的(Desktop-like)”可用性。

按以上技术体系实行工程完成后,将有效的提高多媒体技术信息化的的管理能力,优化工作流程,使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切实提高服务于教学的质和量,提高部门工作竞争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倩.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41).

[2]李康.网络教学模式构成要素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3,(3).

[3]张巧棉.谈网络数学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8,(8).

第5篇:多媒体通信技术范文

关键词:构件技术;多媒体;短信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2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MS System based on Component Technology

Lan Weiwen

(Caijiaguan Campus of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550001,China)

Abstract:The component-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multiplexing technique can decompose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blem,reduce development,support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development,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quality and maintainability,and can reuse previous work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accumul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eusable the software component.Based on the smart phones MMS client software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proposed MMS design solutions based on component technology.

Keywords:Component technology;Multimedia;Messaging system

MMS是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的缩写,中文译为多媒体信息服务,也称“多媒体短信”或“彩信”。是按照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的伙伴项目)的标准(3GPP TS 23.140)和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论坛有关多媒体信息的标准(WAP-206和WAP-209)开发的业务。

MMS在WAP协议上运行,因此它对传输格式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既支持CSD格式(Circuit-Switched Data,电路交换数据格式),也支持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格式。其工作原理为利用高速传输技术EDGE(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和GPRS的支持,以WAP为载体传送视频、图片、声音和文字,实现即时的手机端到端、手机终端到互联网或互联网到手机终端的多媒体信息传送。

一、MMS系统的网络结构

MMS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它能够和其他的消息系统进行互操作,比如和SMS的互连、和EMAIL服务器的互连,甚至包括如传真、语音邮件等消息系统等。MMS终端(客户端)以及实际网络环境组成如图1所示:

1.MMS Client:多媒体短信客户端,是用户的终端设备上的一个应用,它和用户进行交互,即本文开发的系统;

2.MMS Proxy-Relay:多媒体短信分发,MMS客户端就是与其进行通信,同时,它还负责与其他的消息系统进行通信,并且负责访问MMS服务器,有时MMS Proxy-Relay与MMS Server合而为一;

3.MMS Server:提供多媒体短信实体的存储功能;

4.Email Server:电子邮件服务器;

5.Legacy Wireless Messaging System:目前存在的各种无线消息系统,例如SMS、传真等等。

二、MMS运行平台及功能需求

(一)MMS运行平台

MMS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系统需要智能手机平台为其提供GSM/GPRS硬件、SMS网络接口支持,文件、内存管理支持,多线程的支持,以及消息机制,图形界面、基本控件的支持和实时性的保证。

本文设计的MMS系统使用的智能手机平台采用mLinux作为系统核心,mFone作为应用平台。该系统为MMS提供了所有必需的软硬件支持。该平台按照层次的结构设计,各层相对独立,通过对外接口进行层间通信,这样可在产品开发中按各层的功能和接口并行开发,然后将各个子系统组装集成,进行系统测试和验收,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整个平台由HardWare、mLinux OS、mGUI及应用部分组成。在设计上采用分层结构,明确各层的功能及接口,尽量降低各模块直接的依赖性,以便于系统整体或者部分的升级。

(二)MMS功能需求

MMS客户端软件系统需要实现如下功能:

1.编辑MM:创建新的MMS信息,对MMS信息的任意部分进行修改,增加或删除背景音乐,增加或删除帧,修改所有帧,增加或删除文本,改变文本内容,增加或删除图片;

2.发送MM:发送MMS到手机或者邮件地址,具备发送、转发、回复功能;

3.接收MM:将储存在MMSC上的MMS信息接收到移动终端;

4.查看MM:预览、播放MMS信息,支持SMIL的多帧显示;

5.管理MM:划分收件箱、发送箱、未发箱、草稿箱、收藏箱的方式管理在移动终端上的所有MMS信息;对新彩信通知、下载未读、已读、已发、未发信息进行标记,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删除和编辑操作。

三、基于构件技术的MMS系统设计

(一)体系结构设计

设计MMS的体系结构时,采用基于构件技术的设计,对MMS进行功能模块的提取、划分。在划分功能模块,设计构件时,并不是将功能分得越细越好,大粒度、完整的功能构件更有机会得到复用。MMS与WAP网关的网络交互需要MMS编解码功能的支持,因此,综合考虑后,将MMS的编解码、SMIL文件的解析以及与WAP网关的网络交互功能放在一个功能构件MMS核心库libmms.so中实现。系统采用层次的体系结构:上层通过下层对外提供的接口,直接调用下层的服务;下层通过上层注册的回调函数向上层传递消息;libmms.so的解码模块将彩信解码后,将图片、音频、文本保存到彩信应用的一个临时文件夹下,MMS中的显示模块直接到该临时文件夹下获取当前彩信的图片、音频、文本,并根据解码获得的SMIL文件中的彩信播放控制内容播放彩信。

(二)基于构件技术的MMS系统详细设计

1.MMS核心库总体设计。MMS核心库设计时也按照功能对其进行了模块的划分,MMS核心库的总体设计如下图3所示:

其中,MMS Editor模块负责彩信的编辑,提供接口供彩信应用调用实现MM中帧的添加、删除,帧中内容(图片、音频、文本)的添加、删除及相关播放控制信息(播放时间,图片、文本显示位置)的设置,彩信的主题、收件人、日期等的设置;SMIL Composer模块在彩信编辑完后,完成彩信播放控制信息的编码工作:将彩信的播放控制信息按SMIL语法编码到一个smil格式文件中;最后,MMS Composer模块完成彩信的编码:将编辑的多媒体消息按彩信相关协议编码到一个MMS PDU中,相比构件间的关系,MMS核心库中的各模块除了提供对外的接口供其它模块调用外,各模块间还共享数据结构的定义、能够对其他模块中结构体的成员变量值直接进行读取和设置,以提高核心库的效率。

2.文件管理的构件化设计。File Manager用于管理消息,分为收件箱、已发箱、未发箱、草稿箱、收藏箱,分别用来保存接收的消息,发送成功的消息,发送失败的消息,草稿消息,个人收藏消息。实现对MMS、SMS、EMAIL消息的统一管理。该模块定义了管理器manager,manager里面包含文件夹folder,folder里面包含文件message。

3.图片显示的构件化设计。Picture Viewer构件实现对bmp、gif、jpeg、png格式图片文件的显示。该构件主要的对外接口设计如下:

CMS_S32 InitPicViewerPlugin();

功能:PicViewer的初始化;

4.PUSH消息处理的构件化设计。MMS的新彩信通知、送达报告和阅读报告是以PUSH消息的形式到达手机的,PUSH消息由MCS统一处理。MCS与MMS相关的功能包括:MMS通知处理、彩信通知读取、彩信删除、彩信状态修改,通知用户彩信送达,通知用户彩信已阅读。MCS彩信模块(负责彩信相关PUSH消息的处理的模块)负责提取短信方式的新彩信通知。彩信应用将读取这些通知,并供用户下载、阅读。在此过程中,MCS彩信模块负责彩信状态的维护,具体包括彩信存储状态的维护和彩信状态的维护。

参考文献:

[1]杨杰.基于MM7API的多媒体短信增值服务平台的构建[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21

[2]王茂祥,吴振海,徐若龙.MMS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浅析[J].江苏通信技术,2003,19,1:1-4

第6篇:多媒体通信技术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区域分析,数据模型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科技论文: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 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 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 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 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

关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 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 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 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有些G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 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 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 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 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 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2.2 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 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参考文献

1 张祖勋.时态GIS数据结构的研讨.测绘通报,1996, (1): 19~21

2 杨学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38~139

第7篇:多媒体通信技术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 J611. 1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育的所有方面受到革命性的挑战。从上个世纪初的无声电影、唱片应用于教育开始,现代教学媒体就成了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种新颖的教学媒体承载了大量的视听信息。它不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使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在欣赏视听资料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教学内容,而不需要教师用如何形象的语言去描述――即便在某种程度上它会有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可能。传统教师的知识垄断被网上无限资源打破,传统教材及其静态、单向的灌输方式被超文本的互联和互动交流方式取代――e教育大潮已不可逆转。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是积极的。音乐教室的数字化进程迅速,电脑音乐工作站、多媒体和大屏幕显示、远程学习、便携式音乐系统、互动式个体化音乐学习软件、在线的互动音乐创作、演奏和学习等技术正在普及。信息技术开始实现以往因技术限制难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它将对现有的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一次围绕信息技术而展开的教育改革悄然兴起。

一、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必要性、现实性

音乐欣赏课程是学科牵涉面很广、知识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音乐欣赏课的讲授方式,往往牵涉到多种学科内容(如各类音乐表现方式、乐器与人声的分类、东西方音乐史、各类音乐体裁等等),但因课时的限制而无法深入讲解。因此,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常常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以前对音乐作品接触较少,欣赏作品时的茫然感更甚。再则,现阶段的音乐欣赏授课过于陈旧,相当多的院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依然延用古老、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众多学生,一只粉笔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几盘磁带或CD,教师讲,学生听,没有交流的课堂里枯燥呆板的旋律带不起激情的涟漪。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授课方式和相对较少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开展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组成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能够使音乐欣赏课程通过综合性大学校园网,创设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为大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声形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启迪学生去想象音乐与创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对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必要性,现实性,我们认识到:

第一,从信息论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触觉信道带宽为1,听觉为100,视觉为10000,所以要交换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视觉信息。它的实施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方向。信息时代中教育改革是以推行多媒体教学为其本质标志,它综合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实施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促进音乐欣赏教育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它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扩大对音乐欣赏知识的传输量,增大音乐欣赏教学容量和密度,可用声、光、形、色多种信号使这一世界上最普及的文化得以再现。

第二,多媒体设备的高度的可变性,可控性的特点,可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开发大脑的认识功能,发展形象和抽象思维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它的必要性更加凸现出来。发展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教学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现代化、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教育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向广大音乐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不抓紧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方法,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人们常说计算机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掌握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能力才算是拿到21世纪的免签证,“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将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网络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网络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音乐教师如果没有学会在网络海洋中冲浪,那么他们将会很快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

第三,信息时代的知识结构不再是单纯的线性联接,而是呈综合网状性。未来的教育将是,无“网”而不胜。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也如此,随着青年学生的品位和对音乐欣赏文化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他们决不会再仅仅满足于老套的、陈旧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和手段,他们期望通过对音乐欣赏的参与而获得健康、积极的审美心理,塑造个性。因此,他们需要多种音乐欣赏和其它学科交叉而获得的知识,听音乐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欣赏文化现象了,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社会性、文化性、历史性等,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欣赏文化有重新的认识,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他们参与到音乐欣赏实践中。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的多媒体音乐欣赏课教学课件运用动态展示,情景创设,启发剖析等手段,并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进行集成,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字幕的工整美观、声像结合的融洽、构图布局的和谐等,充分体现交互性。它还可以特别设置音乐欣赏知识,帮助一部分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使其增加欣赏音乐作品的深度,从而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

1、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容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在应用时形象逼真,临场感强,使得传统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法得以简化,也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完美,更动听。它可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化的音乐语言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 极性。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多功能性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鲜活的动画和逼真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给学生介绍西洋乐器分类这课时,每个学校既没有那么多的乐器展示给学生看,教师也不可能演奏所有的乐器,要上好这一内容,想让学生感受多种乐器的音色,还要欣赏这些乐器的演奏片段,如果制作了相关课件,这个课件中不仅有各种乐器的形状资料还有音色资料,以及由它们演奏的名曲片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想看的乐器、想听的乐曲,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仅可以认识所有的西洋乐器,而且“巴松、竖琴、乐器皇后、乐器中的花腔女高音”等特色乐器还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极深的印象。

2、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的音乐类书籍、音像资料非常匮乏,但是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世界各个著名音乐家、著名的音乐作品的相关资料,还可以聆听欣赏或下载各种各样音乐欣赏课程内容,使得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课件完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网上流行的MP3音乐是一种经过压缩的音频作品,音源丰富,来源广泛,既可以从共享免费资源网络上下载,也可以从世界各大网站或专业音乐教育网络上有偿获取最新资讯,学生可根据需要下载或在线欣赏,扩展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另外,校区分散是很多高校合并办学后所面临的一大现实,而利用网络平台,增加了音乐欣赏的渠道,不仅能够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而且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网自学音乐欣赏课程,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方便,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多媒体网络教学交互性强

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多媒体网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可以达到协同学习和共同探索的目的。而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则表现在由教师在网上亲自辅导,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体现出一种教学的极大灵活性。

4、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1)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这种模式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角色,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的导航者,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和指挥学生学习,协调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水平、爱好以及自学能力的强弱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通过自己的认识将所学的信息重新编排,变成自己的知识,通过检索、学习、构思将有关音乐信息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音乐欣赏观点。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明显优于教师的丰富信息资源进行自学,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①。

2)多媒体音乐欣赏课教学能完善教学手段

传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工具主要是传统乐器和模拟音像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连接和切换设备,复杂的机械在操作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进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经常需要对音乐作品的某一部分反复聆听分析,而传统音像设备只有常用选曲功能,教师不能进行现场改编,同时寻找播放起速度慢,定点不精确。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电脑上随意设置播放方式,作品的播放可以从作品的任意一拍和任意时间段开始,使作品的每一个音乐元素能细腻、逼真地表现,提高效果。

三、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原则

1、辅原则

多媒体课间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这样才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音乐课堂的授课效果。课件制作应制作得简洁美观,操作简单可行,内容选择得当,点到为止,电脑多用于解决一些语言无法说清的问题即可。不能把音乐欣赏课上成美术欣赏课,课件制作的画面不宜过于繁多,实际操作不宜过于复杂,不能因为课件的使用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心灵体会。

2、视听统一原则

课件制作中采用声画结合和动画演示的方式一定要遵循视听统一原则,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音乐要协调统一,这样才能通过调动欣赏者的感受来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扼杀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音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但不能通过课件过于具体地表述音乐一切内容,这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情感想象和艺术联想②。

3、适当信息原则

适度信息原则是指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让教师自主地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目前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件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矫枉过正了。因为在短时间内接收超量信息,会使学生大脑处于停滞状态,结果是变传统的“人灌”变为“机灌”,不但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要适度,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一定要注意把时间和空间留一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理解、想象和思考,还可以让他们去交流,让他们去提问③。

总之,音乐欣赏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综合素质,无论是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还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指导的创新教学模式,都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修养和人文精神为前提,都应做到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为宗旨。要达到和实现这样的目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需要更多人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①参见吴芸、王红主著《基于资源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探讨――〈外国音乐欣赏〉网络课程的学与教》,载于《电化教育研究》, 2002年第3期,第52页。

第8篇:多媒体通信技术范文

网络多媒体技术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两种技术的结合起来的新型产物,它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通信等多项技术于一体,采用计算机的数字记录和传输传送方式对各种媒体进行处理,具有广泛的用途,甚至可代替目前的各种家用电器,集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VCD机、DVD机、电话机、传真机等各种电器为一体。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电脑技术把各种信息媒体综合一体化,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联系,并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研究涉及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电子出版等,其产业涉及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广播电视、出版业和通讯业等。媒体在电脑领域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另一种是指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即指信息载体,如文本、声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

2多媒体通信技术

2.1多媒体网络的发展1989年由欧洲物理实验室CERN开发了万维网,它是一个以共享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的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万维网通过超级链接,将所有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连成一个网络,用户可以从一个站点轻易的转接到另一个站点,非常方便于地获取网络上的丰富信息。由于万维网(www)上提供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信息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很快万维网就发展起来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成本的降低及多媒体应用需求的增加,出现了以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为主要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和以IP技术为主的宽带IP网,多媒体通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高速局域网,宽带ISDN光纤网络提供了ATM、图像、声音和静止图像传输。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和宽带IP网的发展,为实现多媒体通信提供了理想环境,在以宽带光缆为基础的骨干网上,多媒体网络已成为现实,为多媒体通信的实用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2.2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形成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形成是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和宽带IP网的发展,为实现多媒体通信提供了理想环境,为多媒体通信的实用化奠定了技术基础。此外,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等一大批大中信息传播媒介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数据化的信息交换方式,使得信息交换的速度更加迅速,共享程序度更高,产生了一大批如电子邮政,信息查询一类更层次的应用,也产生了一批种类不同,用途各异的通信网和通信新业务。

3多媒体网络

3.1多媒体通信网络多媒体通信网分类多媒体通信网络是实现多媒体网络通信的基本环境,它是在现有通信网络的基出上发展而成的。目前的通信网络可为四大类:⑴电信业务网:是由电信运营商投资建设的公用电信网,业务类型包括公有电话网(PSTN)、电报网、分组交换网(PSPDN)、数字数据网(DDN)、窄带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和B-ISDN)等,为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如电话,传真,电视会议以及数据通信等等。⑵计算机网络:是由相关机构建立的计算机网,如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如光纤分布式数据接通口(FDDI)、分布队列双总线(DQDB)等。计算机网实现了计算机互连,为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资源共享提供服务。一个部门,几台计算机就可以构成一个局域网,但构成城域网和广域网需要通过电信网以专线或拨号形式互联。随着高速宽带光纤网和宽带IP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高性能的光纤令牌环网FDDI和FDDIII、快速以太网(100Mb/s)和千兆以太网(1000Mb/s),以及电信网和计算机网融合的ATM网络,使计算机网具备了实时处理声音和传送动态图像的能力。技术上的进步为在网络上传送多媒体信息奠定了基础。⑶电视传播网络:是由广播电视部门建设的电视网,如有线电视网(CATV)、混乱合光纤同轴网(HFC)、卫星电视网等。有线电视网提供广播业务,包括电视,图文电视等,有线电视网一般覆盖一个城市范围,各城市之后间通过光纤、微波或卫星转发。有线电视网采用树形拓布结构,网络中采用大量的分支器,将信号从信号源分配到网络中的各个端口的用户,网络中的用户是平等的,只要打开电视就可以收到节目。有线电视网是三种种网络中宽带化程度最高的,但它是单向的,如需用作双向传输,还必须完成数字化工作,并要兼容目前的模拟广播电视。针对有线电视网开发的机顶盒STB及交互式视频点播系统(VOD),为有线电视提供交互能力,实现有线电视网与计算机网融合,极大地增添了有线电视网的活力。⑷移动网:是由移运通信公司建设的PLMN(publiclandmobilenetwork)网,如GSM、3G(WCDMA,CDMA,TD-SCDMA)4G(TD-LET)等等。

3.2多媒体通信网络模型多媒体通信网络是一个端到端的、能够提供多性能服务的网络。多媒体通信网络由多媒体的接入网、主干传输网、交换网、多媒体终端设备以及能够满足多媒体网络化应用的网络软件等组成。多媒体通信网络模型系统功能示意图如下所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网络环境由多媒体终端、多媒体接入网络、多媒体传输骨干网络以及能够满足多媒体网络化应用的网络软件等组成。事实上,多媒体通信网并不是一种新建立的通信网络,而是按照多媒体通信的要求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和重组而成,多媒体通信网络系统如图所示。多媒体通信对网络的要求相当高。要求实现一点对一点、多点对多点的实时不间断的信息传输。在多媒体通信技术中,通信网络技术是非常得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通信技术才能把各地不同用户的大量的多媒体系通过高速网络连成一体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多的信息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因采用了传输、交换和接入技术不同,可构造不同的多媒体网络环境。另外,多媒体终端通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直接提供网络多媒体应用环境。

3.3广域网多媒体环境广域网的基本特点是传输距离长,广域网的重点是如何提供综合多媒体业务传输和保证服务质量(QoS)问题。目前的广域网环境有X.25网络、帧中继网络、ISDN网络以及宽带IP网络等。⑴X.25网络。它的符合ITU的x.25协议的一种分组交换方式的数据通信网,所提供的网络功能相当于ISO/OSI参考模型的底三层功能。X.25是较早的数据通信网络,存在着传输速率低,网络延时大,吞吐量小以及通信费用高等缺陷。X.25网络主要由分组交换机,传线路和用户接入设备组成。分组交换机是网络核心,分组交换机之间以全互联方式连接。根据分组交换机网格中所处的地位,可分为中转交换机和本地交换机。⑵帧中继网络。它是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广域网技术,由X.25分组技术派生而来,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帧对数据进行封装,使之在网络中传输,并提供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条线路的支持能力。从而大幅提高线路及宽带的利用率,其网络时延与数据传送速率可与高质量的专线线路相比。用户接入率可在56kb/s-1.54mb/s及64kb/s-2.048mb/s的范围内,而上限速率实际可达到50mb/s。帧中继网络由三部分组成:帧中继接入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帧中继服务。帧中继接入设备可在是具有帧中继接口的任何类型的接入设备,如主机,桥接器或路由器,分组交换机及特殊的帧中继PAD等,通常采用56bk/s,64kb/s链路入网,两端的传输设备速率可能不同。⑶ISDN网络。ISDN(integratedservicedigital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是一种以传输数字信号为目的的综合数字网,由数籽交换机和数字信道组成,主要依靠数字电话网的义务和接续功能提供语音,数据传真,可视电话等多种业务,传输速率一般为64kb/s。⑷宽带IP网络。随着Internet的发展,大量的语音和视频信息需要在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网上传输,对广域用的网络带宽和QoS支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网络基础结构上解决数据,语音和视频流的综全传输和资源协调问题,实现各种应用的有机集成,使整个广域网肯有高度的适应性,开放性和可伸缩性。近些年相继推出了一些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广域网,如同步光纤网(SONET)、同小数字序列(SDH)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等,其传输速率已达到10GB/s大大提高了广域网的网络带宽,明显改善了广域网的拥挤状况。

4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4.1多媒体网络提供的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要求的提高,通信业务将具备多媒体通信的特点,特别是宽带通信业务将全部是多媒体业务。多媒体业务种类繁多,根据ITU-T的定义工分为六种:会议业务:具有多点通信、双向信息交换的特点。如:视听会议、声像会议等。谈话业务:实现点对点,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如:多媒体可视电话、数据交换等。分配业务:实现点对多点,机器对人的通信。如:广播式视听会议。检索业务:实现点对点,人与机器的通信。如:多媒体图书馆、数据库。采集业务:实现多点对一点,机器与机器之间或机器与人之间的通信。如:远程监控、投票。消息业务:实现点对点,人转发到机器,机器存储后转发到人的过程。如:如多媒体文件传送。

4.2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主要包括视频服务、信息检索、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娱乐、办公自动化等。⑴点播电视。点播电视(videoondemand,VOD)的意思是各取所需电视,即观众想看什么节目,就可以通过网络点播什么节目,并可以控制节目的播放。VOD系统是一种用于家庭娱乐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由VOD视频服务中心和许多VOD用户组成。在视频服务中心,将所有的节目以压缩后的数形式存入由高速计算机控制的庞大的多媒体数据库。在VOD的电视上有一个机顶盒装置。通过机顶盒子可安照片指令菜单调取任何一套节目,或调取任何一套节目中的任何一段。与打电话一样,VOD服务中心通过计算机对用户实行自动计费。⑵电视电话。电视电话由电话机、摄像设备、电视接收显示设备及控制器组成的。目前国内几大网络运营商均推出电视电话业务,采用了腾讯QQ视频同样的通道和通信协议。⑶有线电视。它是一种基于铜轴电缆或光纤为传输介质传输信息的电视系统,现在有线电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融合在一起,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电视节目。⑷远程教学。远程教学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方式,打破了常规的上课只有在教室里完成的方式。老师,学生都可以不在教室里,在能相互通信的计算机上就能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⑸远程医疗。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利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⑹数据库信息资询服务。通过收集得到的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组建成一个大型的数据中心站,为各类用户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5叙结

第9篇:多媒体通信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发展;实用技术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计算机技术分支, 是计算机技术的边界不断拓展的结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融合所产生的重要产物。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通信,文件的传输, 乃至气象预报,军队指挥和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支持,所以,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一门及其重要的技术, 其应用领域,发展前景也尤为广阔 。

2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及特点

2.1 计算机信息技术概念

计算机通信技术同时兼顾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以计算机作为信息传输的平台, 能实现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其他硬件终端的连接以及信息交换。计算机通信支持的通信形式包括纸质文件和声像文件。数据通讯设备、通信软件、终端设备以及传输通道都是组成完整的计算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计算机信息技术特点

( 1 ) 兼容性强。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有信件、电话,电话比信件具有更直接,更方便的特点, 但只能传输声音。 而计算机通信除了能实现信件、电话的功能外,还能实现传输电影, 音乐等多媒体文件, 以及传输图片、图像等 。

( 2 ) 传输效率高。以前所用的语言模拟信息状态下,传输速率往往只有2400bit/s。而在数字信息传输状态下,传输速率已经达到了64kb/s,随着现在光线技术的迅猛发展, 数字传输的速率还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 3 ) 呼叫等待时间短, 通信质量高。 以前的基于电话传输的通信时间一般在3 ~4 分钟, 而在计算机通信基础上的通信时间大部分被缩短到5 秒以下, 由于计算机通信抗干扰能力强, 通信质量也优于基于电话的通信质量。

2.3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通信技术并不只应用于传输文件。通过结合网络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微电子, 光纤和光子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微电子技术很早就应用在通信领域,我们熟知的数字电话等就是这种技术的成果,多媒体通信技术也是基于这种技术并且良好发展。 现代技术主要发展更高速的分组交换设备以及更简化的通信方式。光纤技术极大提高了传输的速率和性能,它具有传输距离远,高带宽,高速率和高可靠性等众多优点。现在,许多家庭都用上了光纤网络。计算机通信技术并不是单纯的传输数据, 虽然以传输数据为基础, 但它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包括数据传输,数据交换以及传输前后数据处理的全部过程。

3 计算机通信的实用技术

3.1 实时远程通信技术

实时远程通信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最基本的应用。 在互联网融合的应用环境下, 主机与主机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 远程通信能得到有效保障,而且方式还能更加多样化。例如MSN, e-mail等实时通讯工具,可以支持文字, 视频,声音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输,而且还能进行大容量的信息交换。

3.2 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集语音、数据和视频于一体的功能,由其生成的语音流、数据流和视频流在宽带网络技术的支持之下可以实现质量高、速率快、可靠性好和实时的传输。在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的日渐成熟的今天,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然演变成了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随着这一技术的出现,同时又在市场的推动之下,“三网融合” 已经成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主流。

3.3 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

实现随时随地的无障碍通信是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初衷, 而且现在已经实现了这一功能。 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用户的快速增长, 在任意时间、 任何地点的通信传输必然成为技术演进的趋势。 在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支持下的无线局域网、广域网、卫星通信技术等为便携式计算机实现有线通信状态下的同样功能提供的可能。

3.4 F B 技术

F B 技术即现场总线技术,通常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系统, 它是应用于生产现场的, 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的数字通信系统。 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技术。

3.5 光纤通信网技术

光纤通信主要适用于主站与子站之间、中心城区以及重要负荷等方面。它能够很好地解决电网分散多点和远距离通信的问题。早期的光纤通信网技术(FCN)作为一种高速率的数据传输网, 拥有较大的传输容量,能够传输大容量数据,为通信提供技术保证; 光纤通信网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外界干扰性,其误码率极小,而且配置扩展系统方便。而后期,又有一种更加全面, 更加优化性能的全光纤技术(AON) 。AON在FCN 基础上发展起来。AON对信息内容不做任何的处理, 以此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对业务透明的网络。AON具有的开放性, 使其从本质上做到了完全透明。AON能够做到同时兼容不同的速率、 不同的协议、 不同的调制频率和不同制式的信号,而且还能够使PDH、ATM 和SDH在同一光纤设施中存在。AON有十分灵活的结构, 能够随时增加如无源分路合成器和短光纤等新的节点。AON能够对大容量文件实现更快速的传输,使其具有较高的传输质量和较大的传输容量,为实现配电通信系统大容量数据的高速传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AON采用了虚波长通道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网络的可扩展性,从而节约了网络资源。AON还采用了光时复用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原来使用高速电子元器件和半导体激光器直接调制能力限制的问题,实现了数据信息传输的高速化。

4 小结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效率更高,交流也更加顺畅,相信通过努力,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再有突破,在更多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