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教研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研活动 引入课堂
记得鲁迅先生的所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我们国家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民俗文化,那么地方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具有特色地方音乐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生活在鄂温克族自治旗,主要以鄂温克族为主体民族,是全区“三少”民族自治旗之一。鄂温克族人口约3万人,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要把散落在生活中带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民族音乐开发出来,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要为音乐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使音乐课堂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鄂温克歌声回荡在美丽的校园,那么如何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就成了根本。
一、 多方收集,挖掘乡土音乐文化资源
1、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文化传承”,并将“弘扬民族音乐”作为重要的音乐理念,考虑音乐的文化延伸性,利用节假日里开展寻访家乡的民间音乐文化采风活动,同时发动本组音乐教师、学生、家长等收集了相关的鄂温克族民族民间音乐、音像、歌、舞、器乐等资料。并走访了一些鄂温克族民间老艺人和本旗的文艺界人士,收集到了珍贵的鄂温克旗民族民俗文化及音乐作品和民间音乐艺术的发源,提高了自身的民间艺术素质,并有选择地将这些地方民族歌曲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摇曳多姿,瑰丽神奇,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在我校掀起了一股“爱我民族,唱我民歌”的热潮。
2、为了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把鄂温克乡土音乐引入课堂,我把收集、整理好的鄂温克歌曲进行分类引用在教学中,如在讲授《鄂温克祝酒歌》的教学中,我把这首原有的民族歌曲进行了改编,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把具有鄂温克族民间民俗特征的三种不同服饰(通古斯鄂温克旗、索伦鄂温克、使鹿部落鄂温克服饰)图片展示给学生,还出示了鄂温克人从前居住的“撮罗子”,介绍了传统运动项目“抢枢运动”、重要节日“瑟宾节”,鄂温克人的饮食文化,及信仰的“萨满教”等等,并做了详细的讲解,学生看后不仅加深了对鄂温克族的印象,对本地区的主体民族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为更好的学习做了铺垫,使收集的资料起到了实质性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讲授《鄂温克祝酒歌》一课的导入时,我采用了带有神秘色彩的语句。如:我们大家非常荣幸地生活在“敖包相会”的地方,吉祥三宝的故乡,也是一个被世界传唱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鄂温克。随后又介绍了鄂温克人主要居住地及民族民俗文化等,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鄂温克民歌的热爱
1、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兴趣教学法,提高学生对“鄂温克”民族歌曲的兴趣。“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说明了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学”,因此,教师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例如在教授鄂温克创作歌曲《美丽的家乡莫河尔图》时,我给学生欣赏了鄂温克歌曲《天鹅的故乡》让学生了解了鄂温克辉河湿地“天鹅”自然保护区优美的风景,展现了湿地“天鹅”自然保护区的景美、地美和迷人的天鹅,在欣赏中,了解了鄂温克民歌的魅力,从而领略了鄂温克民歌的魅力,领略了鄂温克民族音乐的特点、风格,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利用舞蹈形式,促进鄂温克民歌教学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民族舞蹈种类繁多,利用舞蹈让学生来理解,因此,我在讲授鄂温克歌曲《鄂呼兰,德呼兰》一课时,采用了舞蹈的形式来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曲调,然后学唱歌曲时边唱边跳,鄂温克舞蹈动作主要是以“垫步”动作为主,其次是模仿各种动物如“驯鹿”的动作,并欣赏了舞蹈“彩虹舞”、“鲁日格勒舞”等,并让学生欣赏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舞蹈,对比这些舞蹈的基本动作,用肢体表现情感,培养了学生民族的自豪感。
3、我把精心收集到的鄂温克歌曲渗透到了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如有《祝福你,鄂温克》、《山野里的鄂温克》、《敖鲁古雅》、《鄂温克小夜曲》等等音乐作品,培养了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四、传承民族文化,用民族语言抒感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建一个欢乐的师生互动平台,让学生能享受音乐课堂,爱上音乐课堂。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从而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情怀等多个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21世纪以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加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小学音乐的教学也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而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学生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学习获得进步和发展。在新环境的影响下,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判断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不是依据老师的教学水平,而是以学生是否有所进步和发展作为标准。缺乏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只能陷入“老师教得幸苦,学生学得辛苦”的困境。所以,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增强小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的高尚情感。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提升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创立新颖的教学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采用简单的解说方式来进行教学,那么就难以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独特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通过倾听、观看、感受等多种途径,来进行音乐的学习。当学生们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去了解一个特定的对象,就会产生一种新奇的、强烈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所以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创立新颖的教学情景。例如,在学习《小树快长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绚丽多彩的光影效果,动态地表现小树年复一年,经历春夏秋冬,慢慢长大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也体会到树木成长的不易,达到教育学生热爱树木、热爱自然的目的;在学习歌曲《我怎样长大》时,可以让学生来说自己成长过程中有趣的事情或者烦恼的事情,通过这种分享式的教学来加强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这种多媒体教学和生活情景代入教学的情景设定教学,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师进一步的引导下,学生就能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进行学习。
(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升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生歌唱技巧和乐理知识,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可以是游戏、舞蹈,也可以是手工艺展示,或者是情景剧等等。比如说可以开展《老鹰捉小鸡》的音乐专题游戏,在音乐的律动中开展游戏,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学习《放牦牛的小卓玛》时,可以让学生去学习几个藏族的舞蹈动作,在歌唱时配合藏族舞蹈的伴舞,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到藏族人民的豪迈;在《老师就像我妈妈》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制作卡片,来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在学习到《铃声》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们排一出表现自己校园生活的情景剧。通过这些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而每个学生的对歌曲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这种集体活动在提升小学生音乐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对歌曲的理解,从而加深了解歌曲所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
(三)正确地加以引导,促进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指教师脱离课堂教学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安排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去获取相关知识、积累经验、学习技能、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水平、特长,来自主决定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所以老师要全程进行指导,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探索、思考、决策的能力,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学习歌曲《走进》时,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了解的历史发展、物产资源、风俗习惯、人文情怀等,然后让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在此之后,再进行歌曲的学习,这个时候学生们就更能体会到的辽阔美丽,感受人民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学习,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只有在老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形式,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真正开始阶段,也是极为重要的阶段。一开始确定了正确的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新颖的教学情景和丰富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在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享受音乐,深入理解音乐中蕴含的真谛,在发现美、欣赏美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爱萍.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4,(04).
[2]李春勇.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J].新教育时代,2015,(02).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 分析 研究
音乐教师可以说是艺术美的诠释者,是教育美的指引者,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直接会影响到所教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各大高校正在逐渐的完善当中,艺术院校、师范类院校等其他综合类高校当中的音乐教师所承担的任务就显得非常重要。他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而从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教育思想上还很保守,缺乏一定的创新,没有跟上时展的需求,因此我们要通过多个方面促进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
(一)思维方式的更新
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对教育的思想进行大胆的更新。最开始出现教育思想的时候也是为了适应社会才出现的,所以说任何一个模式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在音乐教育专业,我们要确定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来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而且为了能够真正用于实际,我们所创新出来的新思维要具备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这样新的思维方式才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大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当中,以此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在实践教育中的发展。
新思维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这是最基础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在改革的同时要考虑音乐教育培养的目的,要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要与其他的教学课程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着重体现出新思维的系统性、实践性结合的特点。此外新思维的改革思路还体现在教材的编制这一方面。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教材,我们不建议直接全部都换掉,要适当的保留一部分内容,在保留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补充一些现今社会的新知识、新理念,只有这样我们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才能够及时的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及时掌握与当前社会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我们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中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先进的知识和与音乐相关的信息,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加强学生自身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不仅仅是学生,我们的音乐教师也要不断的进步,把自己得到的感知、领悟告诉学生,这样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音乐教师。
(二)创新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
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总体设置而言,应该做到及时的更新。最初各大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分布并没有跟上当今时代的发展,而且有些高校还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别的专业课教师把本应该上的音乐课给改成了自己专业课的课程,以至于很多的学生一个学期甚至一年都没有上过音乐课,这样的话,学生怎么能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有的高校所可设的音乐课程,他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应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音乐教学的创新。
二、歌唱教学
因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主要教材就是歌曲,而歌唱教学又是目前大众化的综合素质型的音乐教学最佳的方式之一,所以现阶段各大高校都在运用歌唱教学法来为学生们传授音乐方面的知识。歌唱同时也是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试唱、重唱等不同形式的歌唱,其实学生歌唱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手段。因为歌唱可以提高学生的韵律感,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到唱歌时的不足。以便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
三、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方法和路径
(一)学科渗透与交叉学科
在对音乐教育专业进行改革之前,我们要先了解音乐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关系,这样做可以帮组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做到知识活学活用,而对其他专业进行音乐渗透时,教师要实时的分享各地高校教学中已经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教学经验。比如,我们为了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学生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应该付诸于实践,于此同时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组合方面
我们为了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实现学科课程的整体优化组合,因此必须对之前的一些传统课程体系进行相对的合并或者简化。我们可以把一些联系密切的学科合并在一起,创建一门新的学科,还可以把一些关联很少的学科进行简化处理。在此,我们推荐增加一门即兴弹唱课程,这门课程的增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这门课程的增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可以说它是音乐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而且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还考验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三)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我们提高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发现,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合现今的社会发展需求,而且音乐教育专业是我们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专业,我们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社会的需求。学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就要注重自身的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的研究与改革,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及时的了解音乐教育当中的缺点,及时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经过不断努力,使我国的音乐专业人才能够得到运用,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艾伯利斯.音乐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小学音乐;游戏;浅谈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然而,游戏却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我读小学时,音乐课还没有让老师完全重视,就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率究竟有多高也没有认真研究过。我是一名刚走上讲台的农村音乐教师,教学条件相当于城镇学校还是薄弱了一些。学校以前也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理解就是唱歌,他们甚至把音乐课改名叫唱歌课。对于一群无知的孩子,我显得力不从心。开始我尝试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进行不了,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讲,一堂课乱哄哄的。课后经过反思,反复实践,发现了在音乐课堂中适当采用游戏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非常高。通过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发现他们非常爱上音乐课,只是他们不知道音乐课除了唱歌外还会学到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
经过一学期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我们要清楚音乐游戏具有哪些意义:
一、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 ,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 ,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二、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智慧豆快快长大》的游戏。在黑板上“种”下智慧豆。当哪一组的同学表现最好,老师就让哪一组的知会豆发芽,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就让智慧豆长叶,最后看哪组同学的智慧豆开花结果。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如果你是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师,那你一定会去细心的探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该怎样去运用音乐游戏呢?总不能让整个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为了游戏而游戏,最后学生只感觉到好玩儿,真正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你必须要探究音乐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且要求他们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服 从 老师的指挥。
关键词:小学音乐 “双课堂” 教学框架
音乐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的不足越来越明显,新的教学模式呼之欲出,在经过不断的探索后,“双课堂”教学模式脱颖而出。本文对小学音乐“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双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双课堂”教学的要求及框架
“双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把教学课堂和活动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形成一个既具有知识技能有充满娱乐美感的教学框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通过音乐的滋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使“双课堂”教学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对“双课堂”教学体系的框架进行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课时的合理安排
在教学课堂和活动课堂的分配上,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等,灵活调控安排。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喜欢群体性的活动,五六年级的学生逐渐开始学会独立性思考等,都是一些需要注意、参考的问题。
2.教学课堂与活动课堂的相互渗透
合理的课时安排是对“双课堂”教学理念和形式的把握,但要真正的做到做好“双课堂”,绝不是简单的1+1=2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并把这种优势相互融合,做到课堂教学中充满娱乐,活动课堂中巩固基础知识。
3.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称中的变化和进步。如对音乐的爱好,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在体验中的表现能力、模仿能力等,从各个方面全面的考核,使学生可以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二、“双课堂”教学的作用
小学教学课堂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音乐的基本知识,训练音乐的听唱技能和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老师为主导,即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来说,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调起他们的兴趣,课堂效果也大打折扣。活动课堂,小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各种游戏有都乐于参加并表现出很好的合作能力,但经常出现活动仅仅流于形式的局面,一节课下来,突然发现学生仅仅是玩了一节课。
“双课堂”教学模式恰恰可以解决这种局面,通过上面对教学课堂和活动课堂的优缺点的分析,我们发现:
1.活动在教学课堂中的作用
教学课堂中的活动是指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采取的各种教学手段,如小组的分组讨论、教学情境的预设、个人才艺表演等。首先,这些活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像在个人表演时,选择的对象是随机的,每一个学生都会随时准备着自我表现的机会来临;其次,小学生都有爱玩的天下,而游戏活动正好可以为他们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环境,音乐的表现是再创造,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所以,教学中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是至关重要的。
2.教学在活动课堂中的作用
活动课堂的目的是对音乐知识的实践练习和巩固,为了避免活动课堂的盲目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老师要合理的选择活动素材,把重要的知识点寓于其中,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其次,所选素材也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只有有了趣味性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有可以实现活动课堂教学的目的;最后,素材也要应有内在价值,这里的价值特指情感教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爱国情操和审美情趣。
3.“双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关系
“双课堂”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教寓于乐。“双课堂”的相互渗透,就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的,使学生在娱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如合作工作的意识,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健康的人生太多等。
三、“双课堂”教学的实施
“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游戏活动为手段,以传授音乐知识和培养音乐感知能力为目标,因此“双课堂”的实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学生的主体
认真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平时的喜好和感兴趣的话题等,选择小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2.活动的形式应多样性、新颖性
小学生对什么都有新奇感,因此,应该尽可能的采取多样的活动形式;当然,每天一个也不是太现实。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小组成绩分工发、游戏竞赛法等,可以多多借鉴。
3.教学评价应该以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应该以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评价的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如建立档案袋法、课堂表现评价法,以及专项技能评价法。
通过对“双课堂”教学框架的研究分析,“双课堂”教学是利用教学课堂和活动课堂优势的互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因此,“双课堂”教学符合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是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之一。
参考文献:
[1]朱则平,廖应文.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黄娜.论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M].山东师范大学,2007.
[3]杨春萍.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3(3).
关键词:小学音乐 双课题 教学
一、“双课堂"的统一宗旨
“双课堂”的统一宗旨是:在音乐教学课堂和音乐活动课堂中都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双课堂"是音乐教学课堂与音乐活动课堂的统称。在“双课堂”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和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音乐情感的培养都应该建立在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让小学生在“双课堂”中充分得到音乐的滋养。
二、小学音乐“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1、通过音乐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课上进行有意识的节奏训练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环节。老师启发学生根据所学歌曲的情绪和特点,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为歌曲伴奏,可以提示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为歌曲伴奏,如:拍手、拍肩、跺脚等。教师也可以根据所学歌曲的内容,提供适当的打击乐器或者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学习用具敲一敲打一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打击乐器或文具发出的音色特点并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所学的歌曲伴奏,学生一旦自己能用乐器同学的演唱伴奏,就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愿意继续学习下去,使学生的音乐技能得到更好的巩固。在音乐活动课中鼓励学生同样用自己的身体或打击乐器或学习用具为同学们自己创编的歌曲伴奏,并鼓励他们自创适合歌曲的伴奏型,音乐教师要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指导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或者可以让学生模仿老师所拍出的节奏型,这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活动。小学生对节奏训练非常有兴趣,音乐教师就要抓住这个兴趣点,把歌曲中不好掌握的节奏,当做“节奏”训练的素材,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它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有趣的游戏练习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所谓音乐游戏就是将学习音乐和做游戏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活动”,它把音乐学习渗透在游戏过程中,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以及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与游戏活动融为一体,通过音乐游戏发展小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音乐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1)我们可以利用简单易做的教具、学具进行再塑造来感知音乐。如:利用矿泉水瓶子、玻璃杯、易拉罐、铅笔、纸等物品,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也可以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这样,既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处处留心生活,时时关注生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音乐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找寻音乐,在音乐中体现生活,以此来加深小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2)学生平时喜欢玩的普通游戏中蕴涵着丰富的节奏、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等,在音乐课堂中引入学生所熟悉的游戏来帮助音乐知识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剪子、包袱、锤”的游戏,它是:2/4剪子︱包袱︱嘿呦呦呦︱锤—。游戏中的节奏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正是最基本的三种音符。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边玩游戏边读节奏,在简单的游戏中感受三种音符的不同时值,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很有兴趣。接下来,把节奏练习运用到歌曲的学习中,进行按节奏读歌词的练习,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好歌词的节奏。根据所学音乐知识的难易还可以增加难度,变换不同的节奏型,如:增加附点音符就变成:2/4剪子︱包袱︱嘿呦呦呦︱锤—;加快速度就变成了:2/4剪子包袱︱嘿呦呦呦锤,在“嘿呦呦呦”这里出现了十六分音符。由此可见,这样的小游戏在“双课堂”中适时应用,提高了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
3、通过引入生活化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师要从小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他们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影视音乐、网络音乐等内容。我相信在音乐教师的积极、正确的引导下,小学生会从自己有兴趣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并把学习音乐看成是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情。让小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音乐教师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和忠实的合作者,从而使音乐教学焕发无限生机。例如,三年级的教材中大部分都是既难学篇幅又长的歌曲,有时一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身心疲惫。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唱《放飞》,而且会乐器的同学在音乐活动课上还自己翻译了曲谱,有的用小提琴演奏、有的用长笛演奏,于是,我请他们把乐器带来,上音乐课时到各个班去为大家伴奏,和同学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教师要善于把课堂音乐教学与大众音乐生活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形式,把那些好的时尚元素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从多角度上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双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1、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从情感上看,他们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丽变化,并且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不善于掩饰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从意志上看,他们意志自觉性比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从总体上说,其意识品质还是较薄弱的。因此,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首先,教师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美的感受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音乐活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快乐愉悦的教学氛围看着孩子们听音乐而主动做律动,闻声蓊起舞的神态,足以证明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首先,创编表演,激发兴趣;其次,自制打击乐器,激发兴趣。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仪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识谱麓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最后,恰当评价,激发兴趣。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情境教学 课堂教学 应用研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尚未被约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太严谨拘束,不然会严重阻碍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将情境教学引入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投入音乐课堂学习,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必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利用情境教学带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现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意味着教师需要积极创建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跟随自己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体系,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最终教学目标。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作用
(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学习没有兴趣筑基,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对于音乐学习来说,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无法取得音乐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无法感悟到音乐的美。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所具有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影像、故事等方法积极创设有趣的教育情境,不仅能调动课堂氛围,还能带动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其学习动机。
(二)有效开发学生多种思维。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除了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音乐知识外,还需要不断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进行开发,实现多种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有效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锻炼。合作能力是人的一项重要能力,在不断地开展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能提高人的合作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通过组织表演等活动,在实现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同时,能有效让学生在相互合作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团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音乐是有情感的,在传播过程中会对欣赏者产生传递,并激起其作出情绪反馈。翻看小学音乐教材,我们会发现其中大部分歌曲都是健康向上的,在这样的内容感染下,配合学生的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
三、情境教学在小学课堂上的有效利用
(一)充分借助游戏创建情景。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好玩的天性,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通过引入游戏,将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够更乐意接受的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在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思想情感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苏少版六年级第三单元《友邻多佳音》的时候,可以通过事先收集好的不同国家的国旗,开展知识抢答游戏,答对了奖励一颗小红旗,游戏中小红旗最多的小组将获得教师现实准备的礼物。这种形式不仅能最快速地将学生带入教学内容中,而且能更好地与学生实现情感互动。
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当中,教师需要事先强调游戏的规则,确保游戏中的教学秩序,不然不仅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反而会影响正常教学。
(二)充分利用语言进行情景创建。在一定程度上,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对于歌曲来说,歌词帮助欣赏者理解歌曲,歌曲又帮助欣赏者理解歌曲的意境。在小学音乐课堂很多没有歌词的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讲解创设语言情境,帮助学生欣赏。比如在欣赏孟加拉国的《脚铃舞曲》的过程中,教师用语言为学生介绍孟加拉国的一些民俗风情,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所描述的场景。
(三)充分借助多媒体进行情景创建。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进行内容展示,不仅能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而且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六年级第三单元时,教材中所描述的国家很多学生根本没听过,更不要说了解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图片、短片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课本上提到的国家,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国家的音乐。
(四)合理利用课堂表演创建情景。音乐具有表达性,需要借助一定的中介进行传达,这种中介形式一般有唱歌、演奏、小品、话剧等,而教学具有实践性,需要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利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情景创建,让学生在自我的表演过程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对于个人来说的价值。
比如在学习《跳蚤之歌》的过程中,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剧本发放给学生,组织学生将跳蚤之歌用话剧的形式进行表演,将相关音乐背景融入背景中,让学生在表演中识记歌词,让课堂更具有互动性,在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在亲身参与音乐实践中直接触摸音乐,体验其中的情感,掌握好一定的音乐技能,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五)充分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故事为主线,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思考,实现情感与知识的迁移与衔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故事情境的创设容易被接受。
在故事创设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故事化,运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向学生普及课堂主旨,一般来说,会借助一些图片或者动作语言,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比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六年级音乐《山村来了售货员》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张相关的图片向学生描绘出相关的故事,按照乐曲的起伏将故事设置为不同环节,将学生由课堂带入北方大山里,帮助学生理解《山村来了售货员》的内容,对北方特色乐器唢呐有所了解,并在课堂上配合一系列的音乐欣赏强化,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唢呐。整个课堂,教师都在利用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把握唢呐的特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教师的一种课堂再创造过程。
参考文献:
[1]赵桂荣.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探讨田.速读(下旬),2015,(1):142-142.
魏坤 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
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音乐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国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对于体校的学生来讲进行音乐
教学改革更是至关重要。文章从体育运动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入手,来探究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及措施,
提高体校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研究;体校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运动学校
由于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在开展文化艺术类课程的过程中同其他
普通学校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音乐教育教
学改革的需要,体校的音乐教育必须跟上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
要,不断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音乐教育在人才培
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当前体校音乐教学现状
(一)注重体能专业课的训练,忽视音乐课等文化艺术类课程
当前,在一些体育运动训练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
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只注重加强学生体能训练课的教学,
忽视音乐等文化艺术类课程的开设。甚至有些体育运动训练学校
不开设音乐课。这些情况的出现,与素质教育要求的人的全面发
展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不利
于学生专业的发展,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我
们体育运动训练学校提高认识,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合理的设
置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音乐课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课程的课堂教学想要达到预期
的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性,学生对于该课程课堂教学的兴趣很重
要。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以及相关外在因素的影响,体育运动
训练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还在沿用传统说教式授课方式,这种教
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
趣,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法得到保证。
(三)音乐课教育教学设施无法满足音乐课教学的需要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体育运动训练学校根本
不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教学设施自然而然跟不上
时代的发展。有些学校甚至连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室都没有,音乐
课教育教学设施更加是少的可怜,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影响体
校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要想提高体育运动学校的课堂教
学有效性,需要体育运动训练学校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设施投
入,学校领导需要进一步重视音乐教学,只有这样体育运动训练
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
(四)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把握处理不当
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是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
发挥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有些音乐教师在处理
教材内容的时候愿意走极端。要么是全盘否定教材,大量引入自
己喜欢的教学素材,要么是机械的利用教材“以本为本”,不会
变通。这些做法都不利于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影响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还有很多,想要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
跟上时代的发展,加大对音乐教育教学的投入,这样才能真正的
提高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发挥音乐教育对学生人才培养
的重要作用。
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所谓教学有效性,通俗的讲是指通过教学可以实现的教育教
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既包括短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同时还包括长
期的教育教学目标。短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强调的是教学的实际效
果,长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前,我们
只重视短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往往忽略长期的教育教学目标,这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音乐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去理解:第
一,音乐课教学目标的有效。音乐课课堂教学能否有效,首先教
学目标要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推进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第二,音
乐课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第三,教学过程有效。具体说来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合理的设定音乐课教育教学目标,力求做到教学
目标有效
教育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以及教
学效果。因此,必须要严格制定音乐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力求做
到科学合理,目标明确。
1.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追寻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的
统一。音乐教学目标是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而制定。首先依
据大纲及学生年龄特点把握年段或学期总目标,再将总目标与每
单元每课设有的“唱歌、音乐知识、实践与创造、音乐欣赏、器
乐”等栏目相对应,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力求教学目标与教学
大纲相统一。
2.追求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音乐课教学要切实的分
清立刻能够实现的短期教学目标与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长期教
学目标。有的放矢的开展音乐课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
音乐课教学的有效性。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之外,还要注重合理实施教学目标以及科
学的评价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式有效——选择恰当,促成发展
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应体现“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
则,通过教学方式的活用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运用有效的方法
拓展教学空间,拓宽活动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
不断体验音乐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在好奇
中学、在探索中学、在自主中学。
(三)教学过程有效——充分展开,恰到好处
有效教学目标是基础,关键还看怎样有效实施,教学效果来
源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
科学思维方法、技能技巧的培育者。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能提高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形成使学生真正
成为处于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准确细致地把握教学目标,优化运用教
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自己的言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
习内驱力,使学生在音乐课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就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是相互交织、
融合在一起的,必须整合起来考虑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努力
营造一个更有成效的、对学生发展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教学;目标分层;音乐活动分层;多元评价分层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基本理念指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然而,现在许多音乐课堂教学中,参差不齐的学生生源构成的学生素质现状使得音乐课堂难以实现这样的目标。所以,要想改变这些现状,就必须改变旧有僵化的教学方式。
笔者在所在学校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将音乐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及音乐课程内容和学习音乐方式进行重组;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和辅导。学生因材择学,学习音乐能力、积极性、兴趣都得到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一、了解学情
在学期开始时,以调查问卷、听唱、音乐知识问答、访谈、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形式进行诊断性评价,进行音乐基本素质测验,建立学生档案。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学生前一阶段学习中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学生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识别学生发展的差异,适当安置学生,以作为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的依据。
二、课堂教学分层
(一)教学预设 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按照音乐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几个层次,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A、B、C三级指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比如,在学习歌曲《丰收之歌》时,教学目标就可以预设分层要求为:C级指标能够在钢琴或录音的伴奏下,较完整地演唱歌曲《丰收之歌》中的一段,要求90%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B级指标能够在伴奏下,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较完整地演唱《丰收之歌》,要求75%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A级指标能够在伴奏下,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并富有感情地演唱《丰收之歌》,要求30%左右的学生能够完成。A级指标为最高要求,其要求中包含B和C级指标要求,B级指标包含C级指标要求。
依据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分层教学时教师要着眼于完成B级指标,同时兼顾C级指标和A级指标。力争90%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C级指标,75%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B级指标,对能够完成A级指标的30%左右的学生可以额外提高要求,布置加强任务。课堂教学进度以学生完成B级指标包含C级指标要求为准。
教师教学目标分层后,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中选择自己实际可行的歌曲、音乐欣赏、器乐、舞蹈、活动创作、戏曲等学习目标。这种突破了 “一刀切”、“一把尺子量全班”的传统教学的做法,体现了音乐教学的 “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的教育理念。
(二)平等参与 小组分层
音乐课堂分层教学首先是分组,往往有的分层教学教师会把学生直接分成ABCD优良中差几个层次,这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分层教学在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中万万不可取。老师课堂分层教学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层教学的时候尽量做到隐形分层,就是不直接按等级分层分组,保护学生心理的一种分层组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个性特长、兴趣和音乐知识水平现有状况,采取抽签、随机、按座位、自由组合等方式,学生自由选择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推举出1名有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任小组长(拟定为小老师)。他们可以是音乐不同方面特长的互补组合,也可以是相同爱好的共同组合。
比如,学生选择“歌唱组”时,有一两人歌唱的很好,其他可以是喜欢唱或喜爱聆听歌曲的同学,没有特长;“舞蹈组”组合中一两个人有舞蹈学习基础的,其他可以是舞蹈爱好者或是好朋友,并无特长;选择“器乐组”的有吹竖笛特长的学生,有电子琴特长的学生,有小提琴特长的学生,其他几个学生可以什么特长都没有,但是他们特别喜爱乐器的演奏。还有的小组是为自由组,音乐学习以及音乐欣赏都是随机性,无定性的组合。如此,等等不同的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小组就产生了。
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了解学生的不同水平,而学生之间、小组之间是自由的、和谐的、平等的、无等级之分,使各个层次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交流合作 互动分层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可以选择以主题为主的本组学习合作分层,也可以选择以形式划分的跨组学习合作分层。如:学唱《丰收之歌》这一节课时,“歌唱组”中一人歌唱的很好的同学能够完成最高A级指标,他可以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B级指标和C级指标要求。完成本组内的合理的帮扶分工第一层任务后,还可以跨组向“舞蹈组”同学学会一个相关的新疆舞的动作,“舞蹈组”的同学完成本组内的第一层指标任务后,也可以跨组向“歌唱组”同学学会一个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怎样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同小组内或自由选择跨组与其他小组组间的学生通过各种“艺术的表现”方式进行切磋、讨论,相互启发,诱导表现手法,探索音乐表现技能的深度及艺术审美的答案。引发学习的问题,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学习,根据内容,音乐表现形式,完成较有一定难度的多层次音乐表现方式,并相互传递学习的过程及结果。而教师则要提供必要的音乐表现实验设施,创设一个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一个“动而不乱”的课堂,小组讨论到什么时候为止,以90%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C级指标为终止;教师及时展示与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使小组成员获得成功、获得自信,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合作热情。
小组自由合作分层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激情,多方面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有利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发展,张扬个性。同时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也得到了增强和增加。
(四)适当引导 辅导分层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加强个别辅导。对能够完成A级指标的班级30%左右的学生和少数音乐特长学生要重在指导自学提高,教师要积极鼓励并密切关注,尽可能的给予相应的指导,并鼓励和引导他们以自身特长切实帮助其他同学的音乐学习。对一些音乐学习能力较低,甚至音乐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能厚此薄彼,更要给予帮助和辅导。应看到学生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分别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
三、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考查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渠道,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监督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新课程评价改革更加注重评价的“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对于音乐课程而言,尤其要着眼于音乐的“人性化”而非“标准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程度,制定分层评价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实行“同分不同值”,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进行多层评价。
(一)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音乐课堂分层教学中,要有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教师要使教学评价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回答、交流、唱、奏、舞、创”等学习行为,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客观的评价,可以多采用“支持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对于能够完成B级指标包含C级指标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对能够完成A级指标的班级30%左右的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可以适当额外提高要求,布置课外加强任务。
(二)开放阶段性评价
在学期中期末进行阶段性评价,举办一次“音乐沙龙”活动,以自然小组为单位,个人参赛或集体合作参赛。让同学们在演唱、演奏、舞蹈、知识抢答、作品听辨等方面自由选择找到一个“最近发展区”,选择自己能够做到的项目,展示自己阶段性学习的效果。
(三)综合终结性评价
学期末分别以“班级音乐会”和“音乐评价测试”(卷面涵盖乐理知识、音乐常识、听辨、音乐评论等)两种终结性评价。“班级音乐会”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这是一种定性述评。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通过“班级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学生的演唱、演奏、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演出照片、录音录像等,达到相互交流和相互激励的目的。“音乐评价测试” 是一种定量述评,教师ABC三级指标的不同要求将试卷难度比例确定为6:3:1(60%为C级指标内容,30%为B级指标内容,10%为A级指标内容)。
音乐教学评价还要利用各种评价源,展开学生之间的自评,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家长和社会之间的他评,这些都是分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各种层次的评价,教师都应该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依靠最后的分数,而是看重学生学习过程、主观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后应归纳入各自层次学生的群体中去比较,进行动态分析,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他们自己设计的发展蓝图下都能发展进步。
经过音乐课堂分层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最重要的舞台,成功源于对教材的理解,基于对学生的设计,源于对学生的尊重。“在音乐教学互动中提升质量”是关键,“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音乐潜能”是音乐课堂分层教学目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兴趣的差异,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所有学生都能因材择学,积极主动地性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官思渡.初中音乐学科学习评价标准(实验稿),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