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级会计条件和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不明确
财务会计学课程一般分为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部分。但对于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应该包含的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难以把握。例如。对于企业最基本、最简单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理论内容。初级会计学阐述过,中级会计学有涉及,高级会计学也有描述,且基本内容差异不大。又如,独资、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学知识,本来属于初级财务会计学知识,但却列入高级会计学,造成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忽‘高’忽‘初”.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毗又如,非货币易,在企业中也是常见业务,其处理的基本内容应放在中级会计。而不是高级会计。
2课程内容体系条块分散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章节安排基本上是按会计要素内容的不同来分类设置的。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这必定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等。例如,现金折扣的总价法、净价法的处理,涉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等,至少在3个会计要素中重复讲述。又如,非货币易本是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顺序来安排,就会造成内容分割,人为增大教学难度。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例如,中级会计学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专业理论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
3.专业理论与实务层次级差不够合理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学的专业理论级差层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初级会计学部分原理、概念描述过多。而实务操作内容简单、数量较少;相对于初级会计课程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造成初级会计学起来太容易,中级财务会计又太难。学生难以适应脚。高级会计本应体现专业理论与实务的高度统一.但实际上该部分内容往往是对初级、中级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出现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有高级会计实务之嫌。
4.实验教学薄弱
财务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越来越难。很多学校都采用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电算化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实际开发的,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好。
二、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调整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的内容体系安排,同时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在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中做重新划分。并加强实践环节。笔者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如下:
1.初级板块
分为3个子模块:会计原理、会计基础、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会计原理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会计的涵义、目标、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等:会计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处理流程);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企业的资金循环业务流程、银行结算方式及简单的票据业务、税收基本业务等一系列内容,应将货币资金的核算、与货币资金收付直接相关的其他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和简单计量、经营成果的简单核算与计量等作为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置于初级会计学部分。
2中级板块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长期采用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划分教学内容的习惯和以会计要素划分基本教学内容具有的简洁、与会计报表要素具有一致性等优势,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内容,如供应、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利润形成和分配等仍以会计要素来划分,有利于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原则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业务本身的整体性,会计要素之间重复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应视情况删减,进行整合。其他仍属于企业常规常见业务,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难度的内容。如投资、资产计价、资产减值、借款费用、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等,应以会计原则为导向来安排。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划分中级会计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从会计原则高度认识和理解财务会计的要求。新晨
3.高级板块
高级会计学主要是从会计原则的理论高度出发。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和具体要求。阐述财务会计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的确认和计量。为全面且高质量地输出会计信息而服务口】。高级板块内容应涵盖企业业务中一些常规内容的延伸,属于成长中不太成熟的内容,如商品期货会计、退休金(企业年金)会计、融资租赁会计、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以及那些突破甚至否定会计假设的特殊业务。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企业清算、重组、破产、企业合并与分立。
4.实践板块
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之间的联系。随着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的调整。应更加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板块内容应包括初级会计实践和中级会计的实践。初级会计实践围绕初级板块内容进行。可将实验室的模拟实习与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认识实习结合。中级会计实习,既应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实习。更应联系企业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荆新,孙茂竹,张玉周.财务会计学课程设计的一种新方案[J].会计研究,2002(6):36.
摘要:当今的中国,经济全球化已经是无法阻挡的大趋势。在这个开放的市场中,涉外企业又成了中国经济中的另一个支柱。宁波市作为一个浙江第二大城市,国家的计划单列市,浙江的经济重心,吸引了无数外资企业的投资,加之北仑港的不断发展,使得宁波对外资企业更加具有吸引性。
作为涉外企业的重要部门--财务部,涉外会计作为另一种会计形式,腾空出世。不同与普通的会计人员,涉外会计人员具有更高的会计专业水平和英语交流能力,因此,作为中美合作会计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加应当对其深入调查与了解。
关键词:涉外会计 需求量 宁波市
1、实践过程
6月24日-6月27日,本实践小组共分为四个队,分别前往镇海,鄞州,北仑,老三区对涉外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就行实践调研。
6月28-7月1日,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调查数据,讨论如果书写论文,总结报告以及心得。
2、实践成果
2.1涉外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众所周知,会计人员的素质专业性很强,因此,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我们以老三区的调查结果为例:1)大部分涉外企业要求会计人员能独立完成记账、报税、结转、审核等财务工作,少部分只能完成记账和报税。
2) 对会计人员要求的相关技能(列表如下)
(注:此调查题为多选题)
2.2涉外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获证要求:
经过调查,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尽量多的获证是找到好工作的必要前提。但是,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资格证是找到工作的前提。如果在工作中,会计人员能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逐渐获得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以上的更好级别证书,这将有利于会计人员日后的工作。
我们以老三区,鄞州区的调查结果为例:
在老三区的调查中,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获证要求是:会计师事务所要求所有人员执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及初级会计师资格证,对于中级会计师资格证及CPA、ACCA、AICPA等证书要求不等。
在鄞州区的调查中,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获证要求是: 100%接受调查的会计人员认为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要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56%认为会计人员要获得初级会计师资格,17%认为会计人员要获得中级会计师资格。
2.3涉外企业要求员工具备的基本品质:
通过调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有如下几点:(1)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大大加快,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日益趋短。会计人员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钻研业务,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会计人员除了需精通会计专业知识以外,还需知晓诸如财务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审计学、统计学、市场管理学、目标管理学、预测学等经济管理知识。(2)沟通能力:会计工作既是经济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服务窗口,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涉及各方面、各层次的不同利益的人群,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能力、具有从各方面听取或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具有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能力。沟通可以澄清许多不必要的误会,消除监督中的敌意,进而改善人们对会计人员的刻板印象,树立新型会计人员的良好形象。(3)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不仅仅是会计这个职业,很多职业都要求其员工具备这两点能力。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我们以北仑区的调查结果为例:
北仑组:
(注:此调查题为多选题)
2.4对于会计人员工资的分析:
会计人员的工资是与工作经历紧密挂钩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经验不足,无法掌握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一般只能成为助理会计或者较为普遍的财会人员。随着会计人员年龄的增长,工作经历逐渐丰富,能力不断增强,会计人员的工资将会不断上涨。相比而言,获得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或者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会计人员,工资状况比普通会计的工资状况乐观。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会计工资水平的调查结果,我们以镇海组的调查为例:
镇海组:
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会计人员工资情况调查结果,我们以鄞州区的调查为例:
鄞州组:
2.5涉外会计被接受的程度分析:
涉外会计不同于普通会计,该专业培养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熟悉涉外企业的会计政策、法规、国际会计惯例,以英语作为语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以财务会计专业为依托,除了学习我国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外,重点讲授国际会计惯例和国际贸易规则,突出培养学生会计英语水平,主要培养涉外会计人才。
但是通过调查,部分企业认为涉外会计与普通会计无差异,部分企业认为相较于普通会计,涉外会计的优势在于知识面更宽,有利于各类型会计工作的开展;了解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并能熟练使用英语,有利于涉外工作。
3、整体总结
3.1基本总结:
通过调查,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涉外会计这个专业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一般企业不会刻意招收涉外会计人才。
2. 会计人员要求在学习中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更需要拓展专业之外的素质。
3.刚毕业的会计人员工资状况普遍较低,随着经验的增长,工资会逐步升高。
3.2对于涉外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
1.扎实掌握书中的专业知识,在大学中培养自身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2.努力学习,在大学期间需获得会计师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资格证,有条件者可以争取中级会计师资格证。
3.发挥涉外会计的专业优势,扎实自身的英语水平,掌握好国际会计的基本准则以及国际贸易的规则。
4.不要过分看重工资等物质条件。经验的积累有助于会计人员自身的发展
4.1对相关企业的建议:
相比于普通会计,涉外会计的优势在于英语能力水平,以及涉外会计精通中外会计体系。因此涉外企业可以适当聘用涉外会计。
【关键词】 社会需求;本科;会计人才;冲击
根据麦可思公司《2010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2010年会计学专业毕业半年就业率已经由2008年位居第3的位置跌至第38位。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有8个本科专业: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因而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就业和失业双重风险,本文对截至2011年3月1日两个月内前程无忧网站上的信息进行了检索,根据用人单位提交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找到会计人才社会需求的变化,并以此来改善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使高校培养的本科会计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一、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一)民营企业成为会计人才需求的第一大户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性质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中,无论是初级会计人才,还是中高级会计人才需求,民营企业都居于首位,且占到总需求的一半以上。民营企业对出纳、会计等初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分别占总需求的57.01%、56.52%;对会计主管、财务经理等中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分别占总需求的57.76%、56.03%;对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占总需求的47.66%、57.32%。相比之下,外资与合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合在一起约为总需求的20%,而国有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则非常的小,约占总需求的5%以下。
(二)从业经验是用人单位的重要考核标准
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对初级会计人才,还是中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均对从业经验有较高的要求,且层次越高对从业经验的要求越严。根据前程无忧网站截至2011年3月1日的两个月中的需求信息统计结果,要求出纳具备1到2年从业经验的用人单位占到58%左右;要求会计人员具备2到3年的从业经验的用人单位占52%左右;要求会计主管、财务经理等中级人才具备3到5年从业经验的用人单位占到53%、73%左右;要求总会计师、财务总监高层次会计人才具备5到8年从业经验的用人单位分别占49%、54%左右,还有一些单位需要1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由此可见,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从业经验。
(三)本科是中高级会计人才需求的主力军
从表3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学历要求还是比较务实的。出纳和会计等初级会计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大专学历,分别占到总需求的57%和52%;会计主管和财务经理等中级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本科学历,分别占到总需求的37%和57%;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等高级会计人才需求绝大多数要求本科学历,分别占总需求的66%和71%。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学历需求并不是一味随层次的升高而升高,高层次会计人才需求要求硕士、博士学位的较少,本科才是高级会计人才需要的主力军。
(四)用人单位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多样化
本文选取了前程无忧网站2011年3月1日前100位的对会计主管和财务经理的需求信息,并对其任职要求进行了分类汇总,相关信息见表4。从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中级会计人才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工作所需的职业素质,还要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职称,中级会计人才至少得具备中级会计师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职称,其中财务经理职位需要中级职称或注册会计师的用人单位占到68%;另一个是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及会计准则等。其次用人单位对熟练使用办公、财务、ERP等软件、较强的财务分析能力、较强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用人单位也愈加重视职业道德、学习能力、承受工作压力、风险管控等方面。
二、社会需求变化对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的冲击
(一)社会需求变化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冲击
1998年,财政部会同原国家教委确定了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会计学的实际工作和本专业的教学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各高校本科会计专业有些直接遵循了财政部制定的培养目标,有些则在财政部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正。可见我国本科会计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经济高速发展急需人才的当时,该目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随着经济及会计专业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社会需求的中高级会计人才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本科学历,另一个是丰富的从业经验。大学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具备了学历要求,但无法取得社会所要求的从业经验。因而,大学不可能直接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求的中高级会计人才。
(二)社会需求变化对本科课程设置的冲击
目前的课程设置主要是服从于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为企业、行政及事业单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主要以大中型生产企业为背景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增设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商业流通企业会计、跨国公司理财等课程作为大型生产企业的补充,进而满足了不同类型企业、政府及事业单位的需要。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民营企业已经是会计人才需求的第一大户。我国民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约占70%,股份公司约14.6% ,90%以上的民营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由最大股东担任,且董事长和总经理合一的占绝对地位,少有外来的职业经理人专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治理是形式上的分权,实质上仍然处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合一的古典集权状态,没有达到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合理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但目前本科会计课程设置基本没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与需求,没有兼顾到中小民营企业的社会需求。
(三)社会需求变化对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法的冲击
用人单位不仅要求会计人才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从业经验,而且还要求其具备多种多样的能力。因而在会计人才培养上,应该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来开展教学活动。传统会计教学主要采用“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方式,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会学生在企业、政府及事业单位等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在考试方式上,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进行考核。因而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参与度不足,缺乏自主分析和研究的机会。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满足度较上届普遍下降。尽管2009届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普遍略有提高,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但同时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达到的水平普遍升高,2009届较2008届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离校时能力的提高幅度低于工作要求达到的升高幅度,因此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满足度较上届普遍下降。该报告调查发现,2009届本科毕业生五大类能力类别中对应的最重要能力是积极学习、科学分析、时间管理(“211”院校)、指导他人(“非211”本科院校)、疑难排解和电脑编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毕业生的最重要的能力满足程度反而低于其他许多能力,能力的培养没有满足社会需求的优先顺序。
三、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我国本科会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法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脱节。因而,今后会计本科教学中要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革新。第一,转变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使之符合社会需求的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作为培养人才的大学也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来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第二,建立以“提高能力为核心”的本科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主动性、个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在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通过科学的教育、训练和科研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挖掘其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适应复杂社会环境和完成开创性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新浪教育. 2010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行榜[EB/OL]. 省略,2010-06-01.
[2] 新浪教育.就业蓝皮书15个专业失业率最高[EB/OL]. 省略,2010-06-02.
[3] 新浪教育. 2009届大学毕业生工作能力满足度普遍下降[EB/OL].省略,2010-06-02.
关键词:会计职业教育;学生;能力;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222-02
为适应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新的需求,各高校也积极地进行着会计教学的改革,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然而也暴露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应对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不能立即顶岗,二是缺乏后劲,三是眼高手低。具体地说:
(一)不能立即顶岗。从实际工作来看,我们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做不到。到单位工作后,仍然需要师傅带徒弟,带上个几个月甚至半年。对于大型组织是可以师傅带徒弟的,但是,对于目前中国的多数中小组织,特别是小型、微型组织是不现实的。不仅是对新进人人员培训成本的问题,其实,培训了能不能用呢?又回到了培训本身的问题上来了。当然,对学生就业不利。这也是绝大多数组织招聘要求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的主要原因。会计这个行业尤其如此。
(二)眼高手低。我国的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教育有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传统的会计教育是指会计知识的普通教育,即学校内的会计课程教育。它侧重于以现有的会计教材作为教学主导,通过教师讲授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是一种不完善的会计职业岗前教育。会计职业教育会计及相关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精确的说就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全日制学员再就业之前,或没有得到很好地实训之前,就像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教他过多的怎么跑和跳的理论和规则,具体地说,教那么多的中级、高级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的理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金钱。大学教育是可以培养一些中级会计人员,但是,必须在学员有了好的实训,特别是有了动手能力后,再进行一些中级知识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行性。这就同国内、国外应用型中高级管理人才、会计人才EMBAM MBA、MPAee的培养,为什么一定要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学员是一个道理。
1 专业划分的眼高手低。我国绝大多数会计学院主要设三个专业: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或者是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方向)、审计专业。其实,财务管理、审计只有在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去做的工作,这是我们行业实际工作的常识问题。本来我们的教会学员操作能力的教学组织就有问题,再去学习以财务管理、审计为主的专业,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市场需求就差距更大。为了培养有潜力的高级会计人员,往往我们开设了中级会计、高级会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浪费了很多时间,结果学生并没有搞懂,既有害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有的课程许多人一辈子再也没有用过。
2 课程设置的眼高手低。我们的会计学院的会计专业经常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有: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一是,线条粗。二是,核心课程中所谓的高、中、低课程都有,既然这些都是核心课程,可能会均衡教学,冲淡了主题,不符合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更谈不上,立即上岗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3 组织教学资源的眼高手低。鉴于这样的专业划分及课程设置,教材和培训对象也就是通用性和单一性,即培训教材不分高级、中级和初级,培训对象不分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等,结果造成培训内容与本职工作需求严重脱节。不适合学生就业和今后发展的内容学得太多,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训的计划、组织、评价粗略,投入远远不足,效果很差。实训效果差,是大家的共识。
(三)缺乏发展后劲。专业的划分、课程的设置会影响教学资源的组织,最终会影响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潜力的培养。一是,从个人的成长来看,一个在初级会计岗位上做得不好的人,是难以进入中、高级岗位的,这是现实。二是,在做好初级工作的基础上,要升到中级岗位的话,需要一些条件。比如:人际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尊重别人的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团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综合能力等。三是,再往高级岗位上升,需要的是概念技能、计划、组织、指挥、领导、控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从我们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并没有充分的体现人的成长规律。
专业的划分、课程的设置会影响教学资源的组织,最终会影响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潜力的形成与发挥。其根本原因,来自于我们会计职业教育本身并没有能够按照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的市场定位之下,做更细致的市场需求分析,做更细化的市场定位,没有重视从财会人员的成长周期来考量我们的会计职业教育。
二、学生能力知识结构的规划
(一)动手能力。这是新上岗会计人员,在初级会计岗位上的操作能力。我们要求第一天上班就能独立顶岗工作。这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基本要求。这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二)人际沟通能力。包括尊重别人的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团队能力、与上级和下级打交道的能力、公开说话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
(三)逻辑综合能力。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系统各部分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因果关系,应教会学生要有发现这种联系的意识和一般方法。这是会计人员对组织经营活动分析的基础。
从实际工作需要来看,大凡能够成长到中级岗位的会计人员。这三项技能最为重要。
(四)管理意识。包括现代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领导、控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要让学生真正树立,会计是经济管理的工具,会计的主要目只有一个,即为经济管理服务。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现在的国内开始重视了,我们的会计学专业也开了管理学的课程。就我所接触到的受过这种管理学教育的会计人员,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不同的报告对象需要不同的信息形式,但是,我们多数会计人员甚至很多高级会计人不懂,拿着会计报表或财务报告向总经理或行政领导汇报工作,结果许多领导特别是中小型组织的领导难以听得懂他们报告的信息。对于平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就更不用说有多难了。
(五)学习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会计、管理和经济知识的方法。显然,这对我们学员今后的潜力自我培养和发挥非常有用。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
据统计,我国有将近40%的高校开设会计专业,会计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占所有在校本科生的10%左右,而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数又占整个所有高校会计专业人数的80%左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其就业率不仅远低于重点会计专业院校,甚至还低于职业技术院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其毕业生职业能力低下,在社会上缺乏竞争能力。
一、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采用。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与重点院校会计专业相比,无论是学生生源、上级对学校的经费投入,还是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等都有很大的不同。重点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学历教育,强调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而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则应侧重于职业技能教育。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普遍定位错误,大部分的地方本科院校不肯降低身份,盲目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级财会人员,在培养过程中实行传统的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现象,既达不到“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达不到企业对会计“熟练工”的要求。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培养模式,使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低下,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从而造成学生就业难。
二、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中级以下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应定位于教学型大学,培养的学生应定位于具有中级以下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体系虽尚未完全建立,多数人认为应以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为标准来评价,并具体提出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会计职业能力是指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按照几项标准实现其职责的能力,包括会计职业知识、会计职业技能、会计职业价值观等。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学习能力和一般的实际操作能力;中级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高级会计人员还应具备会计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中级以下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及一定的应变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应以该种会计教育目标为出发点,从而使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更加具备职业竞争能力。
(二)培养模式应采取“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的培养模式不同于纯粹的学历教育,而是将职业教育融于学历教育中,在注重本科基础教育的同时培养会计师的技能。过去,地方本科院校采取的学历教育强调的是应试教育,该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务发挥能力。“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在思想、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判断能力等方面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可以先人一步地进行职业经验积累,可以迅速更新专业知识,开阔眼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要采取“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评价教师的考评体系,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中级会计师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把培养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纳入学校工作的重点。此举对提高年轻教师的会计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将专业技术职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培养计划
目前,我国对会计人才的评价实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初、中、高)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并行的“双轨制”,如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纳入高校培养计划,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可以评判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符合程度。具体做法是:凡能通过一定级别的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就赋予一定的学分,参考级别越高,赋予学分越多。例如,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赋1学分,通过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可赋2学分。同时,还可考虑将通过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作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纳入高校培养计划。另外,笔者建议国家对大学在校学生开放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逐步建立适合全国各类学校的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营造技能型人才施展才华的社会氛围。
(四)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将“实训”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环节上体现“课程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践”的特色。在“课程实训”中,将实训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纳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的实训;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纳入出纳岗位实训、存货实训等;在成本会计课程中纳入成本核算实训;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纳入全面预算课程实训;在管理课程中纳入平衡积分卡、战略地图等课程实训。专业实训可安排在第六学期,主要体现为对主干学科的分项训练;综合实训可安排在第七学期,主要体现为对专业的综合训练,如ERP训练、沙盘训练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重视出纳岗位的课程实训。地方高校本科生要想尽快实现就业,必须从出纳做起,熟练掌握出纳岗位业务,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出纳岗位是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等的进进出出、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等。作好出纳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出纳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熟练高超的业务技能、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在《中级财务会计》货币资金一章的学习中,应把学习重点放在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上,全面、扎实地掌握出纳工作,认真研究出纳工作的特点。
(五)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通过四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锻炼,其职业判断能力应高于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因此,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赋予学生专业知识及职业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事项时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是十分必要的。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日趋复杂,促使会计教育也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才。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事项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经济业务事项在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环节上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估计与推断。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主观目的性、利益权衡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使会计信息结果尽可能地接近客观,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职业判断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的基本保证。为此,要大力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拓展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会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培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除了设置常规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外,还应加大其他课程的开设力度,如:经济、金融、证券、外贸等课程。其目的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应变能力。
(六)加强学生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强化会计外语教学,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地方特色。近年来,各地经济发展很快,外资企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会计专业学生要提高职业能力,除正常的英语学习外,还应加强小语种的学习。如在沿海地区,地方高校可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开设《会计日韩语》等选修课,引导学生掌握日、韩基本的会计术语,以适应日、韩企业的人才需求。而在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应适当开设与当地经济特色相关的选修课程,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同时,还要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笔者建议对各种实战训练采用计算机模拟进行。厦门网中网系列会计模拟软件较好,值得推广采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书兰,甘璐.会计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评价社会调查[J].财会通讯,2008,(7).
2010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各科目主体特点表现为:总体难度不大;增增强分析推理能力;注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以下就各科目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中级会计实务》总体难度不大
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题目难度,无明显变化。单项选择题方面,今年的题目难度一般。根据考查的知识点可以看出,基本上每章都涉及到了。体现出了覆盖面广的特点。通过分析历年考题,发现“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的知识点连续3年被列入考查之列,且题目基本一致,体现出了“考试突出重点”的特点。其他章节的题目也是如此,如债务重组、无形资产等内容。多项选择题方面,历年来都是考生头疼的题型,稍有不慎,就会多选、漏选。要想在多项选择题上拿到可观的分数,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考生对教材内容要融会贯通,而且知识面一定要广,要学会运用发散思维。计算分析题方面,今年的题并不难。如第1题,该题虽小,五脏俱全。涉及到或有事项、日后调整事项、所得税等内容,但都是简单的涉及,属于基础性内容。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该事项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后,不能根据实际损失调减应缴税费――应缴所得税,应该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本题中原来多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故转回多确认的即可。这一点绕了个弯,考生可以比照日后期间所得税汇算清缴后,发生销售退回,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处理。这是教材原版的题目,只是换了一下事项。所以,对教材内容的灵活掌握是很重要的。正应了那句话,万变不离其宗,计算题关键是掌握分析思路。综合题方面,今年综合题考查的角度确实与往年有些不同,一改历年以账务处理占主体内容的风格。变成以文字表述为主的情况。遇到主观题,一定要学会分析,尤其是从未见过的主观题更应如此。今年这类题目应该先从题目要求入手,把握要求,根据题干逐一攻克。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先去看题干。因为一道综合题,少则千字,多则几千字,读完题干,或许半小时就过去了。考试时,每一分钟的时间都是宝贵的。所以,做题关键要从要求人手,根据要求逐一攻克。《中级会计实务》是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要想顺利通过考试,考生不仅要掌握教材内容,做到将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还应熟悉该课程的命题规律,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
《经济法》增强分析推理能力
2010年《经济法》从整体卷面看,虽然教材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但2010年试题的题型和题量均与2009年相同。单项选择题为25道、多项选择题为20道、判断题为10道、简答题为3道、综合题为1道。主客观题的分数比例大约为3:7,从分数比例来看,考生一定要非常重视客观题,客观题的准确率决定了考生是否能够通过考试。单项选择题单选题的整体难度不是很高,大部分的题目都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题目叙述的复杂程度比较高,这需要考生能对法律、法规有准确和完整的理解。从整套试卷单选题的命题思路和趋势来看,准备参加2011年考试的考生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复习。做到这一点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看教材,教材内容是考试的根本和基础。多项选择题方面,其难度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这一章,其他章节的题目与2009年相比难度不大。对于以“下列关于×××内容的说法中。正确(或错误)的有”这种方式来测试的题目一如既往地增多,可以预测到,这类出题形式将继续保持为中级《经济法》考试题的出题风格。遇到这种题目。需要考生对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而且能够综合运用。在学习《经济法》时一定要注意,单纯的记重点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在多项选择题的选项中,总会有一个选项并不是大家所复习的“重点”,它如果与重点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考查,将是非常难以选择的。判断题方面,判断题有一些题目直接引用的是教材上的原话,本身不难。但由于采取倒扣分规则,让考生做起来胆颤心惊。另外,判断题还出现了几道考点较“偏”的题目。如果题目中故意将一种情况的特殊情形作为条件阐明的,考生就一定要格外小心,也许陷阱就在于此。对于简答题,大部分考生感觉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没有考过于出格的题目。简答题方面,没有考查具体的所得税计算,而是让考生分析企业缴纳增值税申报时的问题。综合题方面,今年合题的考点为《公司法》、《担保法》、《合同法》、《证券法》的结合。该题目的出题风格一改往年分步提问的方式,而以“分析指出上述所有事项有哪些违法之处”一问来作为问题,从提问方式上看,增加了回答和阅卷的难度。只要认真静下心来分析过题目的考点并不难,知识点都是学习时经常遇到的。对于《担保法》部分的考查上,有一个地方稍微要留意,就是关于企业设备抵押登记的问题上。本题要求按照《担保法》的规定来解答而不是《物权法》,此处不太清楚出题人的思路,而且问题中所说的根据《合同法》回答问题,但题目也不涉及《合同法》的考点,需要考生颇费周折。综合各个题型的分析可以看出,中级《经济法》学习中要求全面研读教材,一定要脚踏实地的把每个知识点掌握好。另外,职称考试越来越注重在最短的时间内从题目提示的线索中找到相应的考点。因此,单纯盼记忆是行不通的,一定要在复习中注意对法理法规的理解,通过做题来增强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通瓶颈,突破自我,顺利通过《经济法》考试。
关键词:非企业单位;会计人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必须充分理解辅导教材的内容
辅导教材是根据考试大纲编写的,而考试题目是根据辅导教材出的,因此考生必须充分理解其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可采取下列方法:第一,参加考前面授培训班学习。除了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外,初级、中级考试已举办多年,各地已经总结了非常宝贵的考前培训经验,授课教师的水平越来越高。如果考生能参加考前培训班的学习,可加速、加深对辅导教材内容的理解,少走弯路。第二,参加网上举办的考前培训班学习。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有条件上网的考生可以参加计算机网络上举办的各种考前培训班,如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华会计网校等举办的各种考前培训班。参加网络上的考前培训班的优点是费用低,可以多次听课,教师经验丰富,教学重点突出,通俗易懂。第三,购买好的辅导材料并结合辅导教材认真研读。认准教材上的“知识点”是理解其内容的前提,好的辅导材料往往已经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归纳出来,只要结合辅导教材认真研读,可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购买辅导材料的时候应货比三家,这样才能买到好的辅导材料。
二、必须认真研究往年的考试题目,并做一定量的练习
通过对往年考试题目的研究,可以发现每年的考试题目虽然不一样,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一条题目总是考一个或若干个“知识点”、特定内容可从不同角度出题(即题目很灵活)、题目的覆盖面比较广泛。作为对策,考生必须做一定量的练习:第一,重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的练习。在初级、中级考试中,这三种题型所占分数比重往往达到50%左右,例如,最近几年《中级会计实务》课程,上述三种量型占48%,而《财务管理》课程,上述三种题型占53%。但是辅导教材上并没有有关这些题型的例子,因此,考生必须在辅导教材以外,购买好的配套练习或模拟练习册,做有关这些题型的练习。第二,重视业务题(包括计算题、分析题、综合题)的练习。辅导教材上有关业务题的例子往往较多,考生应举一反地掌握。但是,光掌握辅导教材上的业务题是不够的,其原因之一是这些业务题与考试时的业务题不太一样,考试时的业务题有明确的资料和要求回答的要点,而辅导教材上的业务题的资料和要求回答的要点不是很明确;原因之二是辅导教材上的业务题缺少综合性和技巧性。因此,考生还应在辅导教材以外,多做有关业务题的练习。第三,对于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应做一定量的案例分析题的练习,因为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只考案例分析题。做案例分析题练习时应理解题目中的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
三、必须进行自测,以便检查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职财会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教学环节,成绩考评,师资队伍建设
从事中职财会专业教学十几年来,发现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教学质量下降,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或倾向,学习自觉性、自信心差,没有学习热情。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初中级会计人才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必须适时地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加以调整,由原来传统的重理论、重体系的学科教学模式向重实践、重技能的模块教学模式转变。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一谈财会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生源减少,相对来讲生源文化课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施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学科教学模式的束缚,仍然受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按部就班,没有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调整,虽然加大了实习实训教学的力度,但由于受学科教育的影响,不能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账务处理,其实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账册、凭证上而已。
虽然倡导素质教育,但中职学生整体素质教育欠缺。
2.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然而,在长期的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掌握得较好,到实际工作中却难以适应。由于课堂上不可能提供一个仿真场境,让学生直接参与经济业务的处理分析,也不可能顺序地、真实地再现整个财务账套的制作过程,只能简单地介绍几大流程的步骤,而去企业实习又有诸多条件限制,因此,学生很难有真正实践的机会。目前虽然部分课程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但教学重心没有真正向实践技能训练方面转移,受“通才”教育理念的束缚,仍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针对性,没有以理论够用为度,导致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弱化;教学内容注重于准则、制度的讲解,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内容;教材内容陈旧老化、交叉重复、内容偏多、理论偏深,造成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也影响到实践教学的安排;由于缺乏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认识和调查研究,没有按照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组织教学,使实践课内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3.成绩考评方面
学生成绩考评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仅以一次成绩作为成绩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测试。这种“纸上谈兵”式的应试教育,造成校方认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却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呈现出严重的高分低能、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现象。也有学校在笔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训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测算作为成绩评价标准,实际效果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成绩考评体制合理,会使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得到锻炼和综合素质提高,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师资队伍建设
一、构建符合会计职业要求的“4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将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1)4个专业核心技能。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提炼4个专业核心技能,即会计核算(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技能、报税与审计技能。(2)3种工学结合方式。会计教学中与会计职业准入制度结合,实施3种工学结合方式。“学中做”方式。一是第1至第4学期,主要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初级、中级)、财务管理等,这些课程在具体实施中,按照“14:5”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前14周主要进行课堂教学,后5周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集中进行实践实训;二是“做中学”方式,即第5学期主要进行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对抗、电子商务、数据库,按照“5:14”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三是“做中考”方式,即第6学期按照“15:4”的比例分配校外实习与毕业考核的周数,安排15周时间进行校外定岗实习,4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和会计综合技能考试。(3)2个证书。结合会计职业的特点,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获取“双证书会计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一学年),助理会计师证书或会计师证书(第二学年),会计电算化技能证书(第三学年);学历证书(第三学年)。
二、建设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是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高校访学、企业进修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使其取得“双师”证、取得博士学位;具备专业理论功底深、实践操作水平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组织协调能力强,把握会计发展的前沿,能够负责会计电算化专业论证、撰写论证报告;研究会计专业建设方向,确定专业特色;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二是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通过到高校进修、下企业或业务对口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使其取得“双师”证书、硕士学位。具有会计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把握专业某一核心课程的发展动态与前沿理论,并具有该学科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该学科的实践教学,有一年以上同专业企业工作经历,历次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具有乐于教学、甘于奉献的精神。能协助专业带头人做好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组织相关项目培训。三是让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一年以上,或者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另外,还可以聘请在职财税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从财税管理部门或中介机构聘请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财务主管和财务总监,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三、建立开放型会计实训基地
建设三个中心(会计环境仿真中心、会计业务仿真中心和会计服务中心),9个实训室(虚拟企业实训室、虚拟会计工作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电算化会计实训室、工商企实训室、银税审实训室、ERP实训室、ERP认证培训中心、财务咨询公司)。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四、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与企业财务专家联合开发课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制定等既考虑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又涵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内容和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需要的技能。二是创建“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单项技能训练与会计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会计单项技能训练。细分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技能,根据培养计划将会计单项技能分散到会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第二阶段会计分岗综合实训阶段。采用“会计分岗综合实训”方式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创新,弥补了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以会计理论为主线,单科会计专业课程讲授为主,从而与企业实际财务工作操作流程脱节的缺陷。实训贯穿每个学期,共由三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分岗实训。学生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实训,按目前企业财务办公室的设置,将会计实训人员(学生)进行分岗,并按岗位设置职能,按职能安排实训流程,学生模拟企业会计人员的人事安排和实务传递,更接近财务实际操作,主要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第二环节综合实训。主要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培养学生的手工账务处理技能、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纳税及报税技能,财务管理及分析技能。第三环节实岗实训。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主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流程,企业各个部门(生产、供应、销售等)与财务工作的相互联系与协作,真正感受会计实岗的财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