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地质量监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堤防;建设质量;工程管理
镇安县位于秦岭南麓中段,属长江水系汉江支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属湿润、半湿润气候。年降雨分布极为不均,特别是汛期七、八、九三个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0%左右,且时常出现短时高强度降雨过程。加之山高坡陡,河道比降大,洪水流速大,洪水暴涨暴落,均为季节性河流。因此,采用重力式挡墙堤防方案,有利于防撞击、抗冲刷,比较合理。
一 施工准备工作
1.1施工注意事项
提防工程施工前期阶段需要加以关注的是施工河段深泓线的确定、施工材料的选择和运输、区域当中埋在地下的各种管线、建筑物废基等各种需要拆除的建筑物及其相关的处理方案。
1.2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在工程施工当中是十分关键的一项工作,贯穿于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之中。科学、准确的做好测量防线工作,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测量放线需注意的方面:
(1)施工单位要根据建设、设计、监理四方技术交底所提供的基准点、基线、水准点及相关施工资料,进行相关复测、核对,确保原始资料正确无误。
(2)精准度的保障。工程基线是相对于相邻的基本控制点而言的,平面方位的误差不能够超出±30~50mm,高程误差不可以超出±30mm。工程基线放好后,申报监理进行复查、审核,在得到批准之后加以实施。
(3)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对全部的导线点及水准点开展定期复测、校核,并及时认真的填写测量记录,注清测量时间、部位、结果,并交给专门的工作人员加以存档,以便于能够方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随时校核。
1.3场地清理
使用挖掘机、推土机清理开挖空间当中的所有树木、树根、杂草及垃圾,将其运输到监理工程师所指定的位置堆放。除监理工程师有特别的说明外,地表植被的清理一定要拓展到施工图规定的最大开挖线外侧最少5米的范围。
1.4河道深泓线的确定
山区河道比降不均匀,甚至有跌砍、陡坡段,对施工图中标注的深泓线要进行现场测量校对,合理的深泓线是河堤基础埋深的依据,是确保河堤质量安全的基础。
1.5施工材料的选择
河堤施工所需的主要材料有:砌体块石、水泥、沙子。块石须选用新鲜、结构完整、坚硬的花岗岩,且便于开采、运输的石料场;沙子须采用水洗河沙,颗粒均匀,杂质、风化物含量不超过3%的中沙;水泥采用国标合格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1.6基础实验
主要有水泥砂浆配合比实验和砌体挡墙后回填碾压实验两项。水泥砂浆配合比实验是按规范要求,28天前现场提取砂料、水泥送具有资质单位进行检测实验,确定m7.5和m10水泥砂浆配合比。砌体挡墙后回填碾压实验在所指定的料场区域中开展施工的前期现场碾压实验。挡墙后回填须采用自然河道砂砾料,颗粒均匀,无杂质、过大砾石,便于回填碾压。整过实验过程须在监理监督下进行。
第一步填土上料。碾压试验上料需要交给专门的负责人进行指挥,从设计指定料场的挖运到料场现场的取样,都需要对其含水量进行测定。上料车体积按照每车9m3计算,每个试验块上料车数按(铺料厚度×试块面积/每车方量)计算管理,同时需要登记好上料具体时间。
第二部摊铺推平,需要使用推土机摊铺推平,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使用水准仪来对铺土厚度进行检测,可允许误差需要控制在0~5cm,记录时间。
第三步碾压。使用振动碾对所进行的试验块开展碾压,行车平均速度通常为2.0km/h,碾压三遍,做好检测记录。①记录好每块、每遍碾压时间。②从堤基开始,每碾压完成一遍之后都要进行取样来开展压实度的测定(注:每小块取样数为5 个)③量测碾压后的土料的厚度。④遵循碾压遍数规定,振动碾前进之后,按照原迹返回为碾压一遍。
第四步碾压试验完成之后,需要对基层及土层的结合度进行检测,确定出回填方式,报监理批准后执行。
1.7施工导流
施工单位编制施工导流方案,上报监理审核后实施。按5年一遇洪水标准,在工程地上游方用沙砾堆建拦水坝,或用沙袋砌护,沿对岸开挖导流渠,并延长至下游一定距离,导流渠深度要超过堤防基础深度,使水流自然流走。
二 堤身砌筑
堤身结构形式采用M7.5浆砌块石重力挡墙式,主要有以下步骤:
2.1基础坑槽开挖
依据施工图纸,在地面测量先放出堤顶纵向定位线,再放出堤里、堤外开挖线。坑槽里外开挖坡比按1:1计算,并在底部外侧预留0.5米的排水通道,便于施工。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配合,开挖至设计位置后,用人工整修边坡和清理基坑、修复坑槽排水道。同时测量校核坑槽高程,报监理及建设单位抽检、审核合格后方才进行挡墙砌筑。注意:若坑槽开挖至设计高程后遇潮泥、软泥基础时,应报监理、设计、建设等单位现场指定处理方案,一般采取置换回填处理,在开展碾压处理之后及时进行检测,直达达到合格的标准为止。坑槽开挖结束后,须进行联合验收。
2.2河堤挡墙砌筑
采用座浆法进行砌筑,砌筑前应对坑基进行碾压、夯实,按规范要求施工。先均匀铺一层砂浆,再砌石,再铺砂浆,再砌石,以此类推。要求块石要新鲜干净,大小搭配适宜,摆放紧密平稳,里外交错绞紧,座浆密实,分层砌筑,上下层错位不同缝。采用机械上料,人工砌筑。上料和砌筑时要轻放、轻移,防止损坏下层砌体。注意水泥砂浆的配合比是否合格,搅拌要均匀,要加强洒水、覆盖养护。随时校核已砌墙体外形及走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平整度达到标准要求。
2.3砌体伸缩缝
伸缩缝施工按规范规定执行。浆砌块石堤防一般划分10m一个伸缩缝,在桥梁和其它建筑物两侧增设伸缩缝。伸缩缝宽3cm,从基础到堤顶通缝,上下垂直,缝宽均匀,缝内填充聚氯乙烯泡沫板,用水泥沙浆密封。
2.4砌体排水管(孔)
砌体排水管(孔)是为了减少挡墙水压力的重要措施。是在挡墙砌筑时一同埋设(或预留)管径一般为5―10cm,埋设比降1:50,便于排水。排水管(孔)堤后侧须用土工布包扎,并制作反虑层,防治堵塞。砌体高度至出地面1.0m时,布设第一层排水管(孔),垂直高度1.5m,水平距离3.0m,呈梅花状布设,孔距布设均匀、美观。
2.5砌体勾平缝
挡墙砌筑完工后进行勾平缝,施工前须对砌体表面进行整修,并清洗干净、润湿,勾缝砂浆采用m10水泥砂浆,标号不能太高,防止龟缩裂缝。缝宽3-5cm,缝隙砂浆不能填的太饱,防止高出砌体表面。勾缝方法是一次填足砂浆,反复挤压密实、粘牢,特别注意不能有气泡、空洞,待2-3小时后水泥砂浆初凝前,第二次再用小铁铲挤实压光,以堤高勾缝砂浆的粘接性和光洁性,并采取洒水、覆盖保养,保证施工质量。
2.6:砌体后回填
浆砌块石重力挡墙式堤防后回填宜采用自然河道砂砾料,压实指标为:干密度≥2.0-2.1t/m,压实相对密度不小于0.65。回填施工基本与挡墙砌筑同步稍后进行,填筑前应对基础进行清理,压实。填筑施工需要遵循试验确定的铺土厚度进行分层填筑,施工作业段的区分有助于日常施工及相关检测工作的开展。通常按照每一个或两个单元长度将施工作业进行分段,进行全段平行铺料填筑作业。施工方法是:用挖掘机、自卸汽车送料,再用挖掘机进行平料。若填料的含水量超出了有关设计规定,就需要依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数据开展接下来的工作,以达到最终的要求。
在新旧相结合的坡面当中,首先要清除旧堤坡面中的各种杂物,同时需要配合填筑提升速度,把旧堤坡面挖成宽50cm、高30cm阶梯形,各台阶应当跟压实之后的土坯厚度达到一致,临近工段争取能够平衡上土。两工段接头的位置需要逐层交错压实,一定要管理好结合面填料的含水量,使每层的质量达到相关要求。
合理确定铺料厚度是保证回填质量的基础,需根据现场碾压实验确定,每层铺料厚度通常为40cm。合理挑选运土机械设备,是便于提升施工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选择挖掘机、自卸汽车送料,再用挖掘机进行平料,是最佳的施工设备,是能够使得铺料更加平整、均衡,铺料厚度比较容易管理,能够达到铺料与碾压结合,一边铺料一边碾压,提高施工效率。在铺土完成之后在使用挖掘机进行敷平,这样便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设计压实度。而且,选择合理的碾压设备是保证回填质量的关键,根据挡墙后侧空间较小的实际,宜选择轻微震动、自重较大的碾压机械,碾压遍数根据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为3-5遍,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2.7压顶现浇混凝土
挡墙砌筑时,堤顶高程预留10cm,待堤后回填结束后,现浇C13混凝土堤顶,使堤防外观、结构形式更加美观、合理。压顶宽度与堤顶宽度相等,压顶伸缩缝与堤墙伸缩缝位置相同,连通,且一格中增加三道伸缩缝,间距2.5m,缝宽2cm,用聚氯乙烯泡沫板填充,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做好养护,达到预期效果。
2.8质量管理及检测
质量管理要体现在整个施工过程之中。单元工程划分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施工之前,按照规范要求,结合现场实际,认真做好单元工程划分。一般长500m为一个分部工程,每100m为一个单元工程,然后从基础开挖至堤顶混凝土,每道工序划分一个单元工程。注意单元工程划分应与砌体伸缩缝相结合,便于施工。坚持程序管理、工序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实行监理工程师现场旁站、单元工程质量现场评定和联合验收制度,发现质量缺陷,当场整改,直至合格。否则,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质量检测检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从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均应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检验检测,用数据、指标来控制工程质量。采取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的方法控制每道工序、每个单元的工程质量,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合格。
三 结束语
堤防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工作,施工过程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性方面。在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人与材料两种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关键性影响作用,严格的对每道工序进行规范,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标,比如:铺料厚度、压实度等,加强管理措施,以便于有效的提升堤防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到相关设计的要求,实现最终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大明.堤防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
【关键词】焊轨; 质量 ;控制 ;工序
On the base of rail welding quality control of key processes
Ma Lin
(China Railway First Group/New Railway Laying Co.,LTD Xianyang Shanxi 712000)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base of long rail welding on welding quality of key processe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sis, and the related to rail welding technology in detail and summarize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long rail welding.
【Key words】Rail welding;Quality;Control;Procedures
1. 序言
无缝线路是列车高速运行的必备条件,钢轨焊接是无缝线路施工的关键工序。根据高铁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舒适性要求,铁道部2005年对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进行了修订,对焊接标准进行了细化。
钢轨焊接质量可分为焊缝内部质量和焊头外观质量,焊头内部质量是指焊缝的机械性能和断口的宏观特征。外部质量是指焊缝两侧的外观几何尺寸。焊轨生产中的不定因素很多,焊接焊头由于内、外部的缺陷断裂,细微环节的疏忽都可能成为质量隐患,带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无缝线路的内部应力和列车高速运营的冲击对焊接接头的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必须制订严格地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生产各环节受控。
2. 选配轨工序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
由于钢轨制造精度的原因,钢轨的外观(钢轨高度、轨底宽度、断面不对称性等)存在一定的偏差。钢轨断面不对称度的允许偏差为±1.2mm,若选配轨超标,会造成钢轨轨底角、轨腰和非工作面不同程度的错牙,轨底角错牙的理论值可达到2.4mm,加之外形几何尺寸离散性的影响,最大错牙量将达到3mm左右。大的错牙量对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外观几何尺寸影响较大(打磨时难以顺直),不能达到铁标的相关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根据钢轨的实际外型尺寸将其不对称度分为七种情况(在测量时,规定中和钢轨轴线偏右边为正值,偏左边为负值),分别用0~6作为测量值的代号:“0”为-0.1~+0.1,“1”为+0.2~+0.5,“2”为-0.2~-0.5,“3”为+0.6~+0.8,“4”为-0.6~-0.8,“5”为+0.9~+1.2,“6”为-0.9~-1.2。配轨时应注意的原则:0和“1”、“2”可以相配,“1”、“3”可以相配,“3”、“5”可以相配,“2”、“4”可以相配,“4”、“6”可以相配。其余均不能相配。
在焊接前,对待焊轨的不对称度作了详细的分类,将代号在轨端标识。在焊轨前对不对称度进行选配,保证焊接对中时,轨端各部位的错牙量小于0.6mm,焊后的接头外观尺寸效果较为理想。
3. 焊接前的工艺准备是保证焊缝内在质量的基础
3.1 重视轨端除锈和钳口清理工作。
焊前轨端除锈的目的是:
(1)减小钢轨表面与焊机导电钳口之间的接触电阻。(2)防止夹紧钳口与轨顶面之间在顶锻时打滑。在保证钢轨表面打磨质量的同时,使焊机的导电钳口相应保持清洁。闪光焊是利用焊件内部电阻和接触电阻的热效率对焊件进行加热的。
产生热能影响公式为:Q=I2RT=U2T/R
I表示焊接电流
R表示总电阻=2R接触+R闪光+R焊件,R闪=9500k/(F2/3V1/3J);
(F表示焊件面积,V表示闪光速度,J表示电流密度)。
由公式看出,R总减小,可以增加焊件的热效率。因为焊接的过程就是对焊件端面加热的过程,焊件端面的温度场形成是影响焊接内部质量的关键。K1000焊机在使用连续闪光焊的工艺时,各阶段的烧化时间是固定不变的,电阻值的大小对加热过程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故焊前打磨和清理钳口的工作不彻底,会使R总增大,通过端面液态过梁的电流密度减小,降低了焊件的加热效率。
通过导电钳口和钢轨接触面的焊接电流达几万安培,大的焊接电流会击穿表面接触不良的部位,造成钢轨表面局部烧伤。烧伤处的周围易生成马氏体组织和产生微裂纹,带来局部内应力。这样的焊头在线路上可能发生脆性断裂。
3.2 保持轨端接触面干燥。
钢轨与钳口的接触面存在水渍,会增大接触电阻R接触,降低加热效率,影响端面温度的分布。轨面存在水渍更加大了打滑的倾向性。
故此工序作业时轨面打磨光泽应达到母材的90%以上,表面不得出现氧化层,轨面与钳口的接触部位保持干燥。
4. 焊接工序是保证焊缝质量的重要工序
4.1 注意观察焊机内阻抗的变化。
以K1000型交流闪光焊机为例,采用连续闪光焊接模式。该焊机的内阻80μΩ,在同类焊机中为最小,能增大焊接时的有效输出功率。焊机内阻抗Zk,在焊接时对激发闪光和维持闪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焊接过程热效率有明显的作用。实践证明:在焊接过程中,应保持焊机内阻抗Zk<100μΩ,焊接质量是稳定的。
4.2 焊接过程中观察主要焊接规范参数的变化。
末期烧化阶段,钢轨端面形成激烈的闪光,汽化蒸气在闪光面上形成良好的保护层,覆盖在端面,使其不被氧化。同时激烈的烧化使液态金属膜的流动性增大,为顶锻时及时挤出氧化夹杂物提供了保证。末期烧化速度的变化范围在1.05~1.4mm/s时,经过工艺试验,焊缝的机械性能稳定,落锤断口未发现特征性缺陷。
平均烧化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K1000型焊机在低压烧化阶段,由于液压伺服阀的反馈作用,使焊件维持稳定的闪光,使端面的液态过梁存在时间增长,通过液体过梁对焊件进行稳定均匀的热传导,在焊件端面形成较宽温度场(较小的温度梯度)。有利于在顶锻时,产生足够的塑性变形,形成牢固的焊接接头。K1000焊机反馈系统使用非线性波士阀时,平均烧化速度是在加速烧化前50s取样的。焊接PD3高速重轨经过工艺试验确定的平均烧化速度为0.15~0.17mm/s。
在焊接的顶锻过程中,大的顶锻力使焊件端面液态金属迅速合缝,接头产生足够的塑性变形。金属键在顶锻力的作用力下,克服原子之间的排斥力,而形成共同结晶面,获得牢固的焊接接头。K1000焊机的顶锻量是不可控制的,在一定的顶锻力作用下,顶锻量的大小与焊件端面的塑性变形区大小有关。在焊接PD3高速钢轨,顶锻量为10.5~12.5mm,过大或过小时,都为异常,应做落锤试验确定。
K1000焊机无稳压功能,对环境电压的变化很敏感。环境电压变化,焊接电压相应波动,对钢轨端面的加热效率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故各阶段的电压值在焊接过程中应保持较小的变化量。当高压烧化电压为398~408V、低压烧化电压为320~328V、末期烧化电压为380~390V时,焊接性能稳定。环境电压变化时,应调整焊机调压柜内抽头的位置或恢复参数。
4.3 其它环节的影响。
(1)保持液压油的洁净度。
焊机的液压伺服阀是自控系统的执行元件。在焊接过程中,其反馈灵敏度很高。伺服阀内的进出油孔直径很小,对液压油的洁净度要求很高。如果液压油不清洁,会使阀内油孔堵塞,使焊接烧化中断或短路,造成焊件的送进速度和烧化速度不能匹配,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应定期对焊机液压油进行过滤,滤油精度要求为≤10μm。
(2)注意克服环境因素产生的附加内应力。
输送架滚筒表面沾水后,焊头在其上行走时,易使焊缝局部冷却速度过大,产生高碳马氏体和较大残余内应力,焊头铺设在线路上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形成疲劳断裂源。冬季焊轨时,室外的滚轮表面温度低时,高温焊缝与温度很低的滚筒面相接触,也能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3)推瘤余量对焊缝质量的影响。
焊接的顶锻阶段结束后,挤出的液态金属氧化物堆聚在焊缝两侧,在推瘤刀的挤压力下,可能将还未冷却的焊渣挤入温度最高的焊缝区内,形成夹渣缺陷。夹渣存在于钢轨底面及轨底角侧面的边缘上,和焊缝粘和在一起,呈剥离状态,将成为焊头的疲劳断裂源。有夹渣的焊头,焊缝的强度和韧性均有下降,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经探伤确定有夹渣缺陷的焊头,应锯轨重焊。
推瘤刀刃较钝、推瘤余量过小时易产生夹渣缺陷。根据K1000焊机推瘤刀的现状,推瘤800个焊头应考虑更换。修复后的推瘤刀应保证推瘤余量应大于0.5mm,焊接工应检查每个焊头推瘤后的状况。
(4)保证焊前的轨端温度。
焊接前,轨温低于10℃时,部分焊头在探伤时会出现杂波,落锤试验很难通过。断口表现为在轨底位置出现不明缺陷。但对钢轨端头的一定范围加热后,缺陷杂波消失,落锤试验效果良好。经过试验确定冬季焊轨时,钢轨端部的轨温为10~40℃,加热范围不小于500mm。
(5)焊接失败后锯轨量的确定。
在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焊接失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焊接参数的偏离量超标、焊接中断、钳口打滑、焊缝缺陷超标等。处理办法是锯轨重焊。锯轨量应根据型式试验中提供的焊缝正火热影响区宽度来决定。因为热影响区的晶粒组织较为复杂,机械性能不稳定,并存在焊接软化区。因此锯轨量应大于正火热影响区的宽度。
5. 正火是影响焊缝内在质量的因素
钢轨焊接完成后,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温度很高,焊缝区最高可达到1300℃左右。快速冷后会得到粗大晶粒,接头的塑性和韧性降低。如果焊缝区不正火,特别是含碳量高的PD3钢轨,韧性和塑性指标很难通过TB/T1632-2005规定的周期性试验和型式试验。焊头经过正火以后,既可以细化焊缝区晶粒,改善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性,又可以正火消除不良组织。
5.1 保证正火前焊缝温度低于500℃。
TB/T1632-2005明确规定:正火前,焊头温度应降至500℃以下。根据PD3钢轨CCT曲线图得知,焊缝正火加热时,其组织是由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冷却时其金相组织是由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过程。因为焊头温度在500℃以下时,奥氏体组织才能彻底完全转变成较细的珠光体。如果焊头温度高于500℃,奥氏体不能彻底的转变,会得到较粗大的珠光体。若继续加热又是晶粒长大的过程,当其达到奥化温度时,晶粒过于长大。当焊缝再次冷却到常温后,会得到较粗大的珠光体或过热组织,从而降低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综合机械性能。
5.2 冬季焊轨正火喷风后焊缝温度低于540℃。
冬季施工时,车间外温度较低,一般在-15℃左右。在正火喷风后,钢轨温度低于540℃时,焊缝区的金相组织不会发生转变。如果走轨时轨温高,钢轨迅速进入-15℃左右的环境,冷却速率过大,根据PD3焊缝CCT曲线图得知,易得到贝氏体组织而影响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综合机械性能。
5.3 严格控制正火温度。
在正火时,很难做到钢轨全断面的温度均匀一致。由于钢轨断面在横向的不对称性,加热时,轨底角薄易散热,轨底角温度始终低于焊头的温度。轨底角温度过低,达不到细化晶粒,提高焊头塑性和韧性的目的。加热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大,降低接头的机械性能,在落锤试验、δ5、αk检验中很难通过。经过工艺试验确定,PD3新型高速重轨的正火温度为轨头为910℃,轨底角不低于860℃,正火后用0.15MPa气压对焊缝及热影响区喷风2min,使其温度降至540℃,焊缝区能获得较理想的综合机械性能。
6. 焊接焊头外观质量影响因素
焊件正火完毕后,其余的工序作业都是为了控制焊接焊头的外观尺寸,并保证其稳定。
6.1 浇水冷却前温度必须控制在250℃以下。
浇水冷却是为四向调直工序作工艺准备。由于钢轨断面的不对称性,浇水冷却时,表面内外部的温差很大,若轨温较高时浇水,易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甚至形成局部微裂纹。呼和浩特局曾对50Kg/m的U74钢轨做过400℃浇水冷却的试验,从断面应力分布和各项机械性能指标都优于自然冷却和250℃水冷,但是对高含碳量的新型PD3高速重轨应慎重对待,应严格遵循焊头在250℃以下水冷的原则。
6.2 四向调直是保证焊头外观尺寸的重要工序。
我公司焊轨生产线采用的是焊后“冷调直”工艺,其优点是调直后焊头的上拱量和旁弯量较稳定,易于外观尺寸的控制,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注意。
(1)调直量不得过大,避免反复调直的次数。
钢轨焊后,轨腰的残余应力表现为纵、竖向为拉应力,焊缝是拉应力的集中部位。我国钢轨轧制后,母材的纯净差,在焊接过程中,易出现带状组织,而带状组织具有方向性,在垂直于轧制方向塑性、韧性低。带状组织的聚集部位在轨腰,若轨腰的带状组织和焊缝较大的残余应力共同存在时,对侧向调直极为不利,易侧向调断焊头。
环境温度的变化、浇水冷却已在焊缝区产生了附加内应力,调直量过大和反复调直的次数增多,均在增加焊缝区的应力集中。故在调直作业时,应减小调直量和调直的反复次数。
对焊头施压时,会同时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变形相应会带来内应力。如果调直施压时间相对较短,释力后,微量的弹性变形会继续存在很长的时间。长轨条在经过多道工序铺设到线路上,焊头焊缝区的应力释放后,弹性变形量消除,会抵消部分塑性变形量,可能出现“低接头”。调直作业时应保持一定压力至一定的时间,使焊头处产生的塑性变形量增加。但不同轨型和轨种的调直量、施加压力和施压时间等参数应由试验得来。
实践证明,四向调直的竖向调直量应控制在0.8mm内,侧向应在0.5mm内是合理的。
(2)精磨工序是保证焊头外观的主要手段。
经过人工操作的粗磨和细磨整形,焊缝的外观效果仍不理想。对于钢轨端面复杂的圆弧曲线,人工仿形打磨难度大,工作效率低。使用自动化程度高、仿形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精磨机很容易完成。精磨机的打磨余量过大时,易造成焊缝两边出现“马鞍型”,直接影响焊头的外观质量,且易使磨头电机过热。焊缝两边的“马鞍型”是焊缝热影响区的硬度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实践证明精磨工序的加工余量在0.1~0.2mm内,可以消除“马鞍型”缺陷。
7. 周期性试验是考察焊缝质量波动性的重要手段
周期性试验工作是焊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焊接过程中焊机受自身稳定性和焊接材质的影响,可能造成焊接质量的波动性。TB/T1632-2005规定每焊接500个焊头应做周期性试验。在相同的焊接环境下,每焊100个焊头,加焊1个试件,作为批量代表,进行落锤、探伤、外观、断口试验,硬度试验对长轨条随机抽查2个焊头。周期性试验不合格,则代表该批产品不合格。这项工作在焊轨生产中对考察批量产品的质量很重要。故在实际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7.1 认真作好试件取样。
我国轧制的钢轨母材的纯净度差,不同炉号的钢轨,母材的成份分布不均匀。在焊接时,成份偏析易造成焊接质量不稳定。特别对于焊接规范宽的PD3钢轨,母材缺陷更易焊接质量波动。同组试件在取样时,应保证钢轨炉号相同。
7.2 焊件制作时注意的问题。
试件焊接后,不进行四向调直。故焊后应检查焊头工作面的不直度。试件不直度应保证-0.5~+0.5mm/m。探伤时,若发现有缺陷的焊头或不能确定是否合格,应判废。轨底角是焊缝的最薄弱的部位,是应力集中的区域。在制作试件时,保证轨底角、轨底角上表面和轨底面的打磨量控制在0~0.5mm,保证圆角过渡,不得出现棱角。
7.3 试验中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落锤结果和试件的温度有关。温度低时,钢轨的塑性和韧性降低,表现在挠度降低或脆性断裂。落锤试验时,焊头温度应保持在20~40℃。硬度试验时,应保证试验表面打磨的粗糙度≤0.8。断口试验时,应做好资料和累计和分析工作,对特征缺陷应根据焊接资料分析原因。
实验仪器使用前应检定,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检定周期进行校验。没有检定标准的设备,应自定自校标准,如落锤试验机。
8. 结束语
要做好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不但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指导,更需要实践的积累。在焊接工艺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关键工序控制力度,注意观察和分析焊接工艺中的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对焊轨质量的影响。
钢轨焊接工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其生产工艺的实践性很强。各种工艺规程的制定都是以理论做基础,实践去论证。工作中注意工艺数据收集和总结,用数据来寻找规律,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1] 吕其兵.钢轨接触焊工艺、质量及过程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2] 杨乐平,李海涛,赵勇等.Labview高级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吕其兵,戴虹,骆德阳等.钢轨接触焊质量信息的采集与控制研究[J],铁道学报,2003Vol.25No.1.
[4] 《钢轨焊接工》[M]杨来顺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NO.78.
[5] 《铁道行业标准》[S]TB/T1632-2005.
[6] 《2004年全路钢轨焊接及热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铁道学会工务委员会钢轨焊接及热处理学组.
关键词:油田地面工程建设 质量管理 在问题 策略探讨
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其建设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列油气安全生产和平稳运行。工程建设中质量管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则会严重影响油气田各种站、库及设备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制约了油田建设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全面加强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已成为油田建设工程质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思想重视程度不强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序环节繁多,专业复杂。工程参建各方还没有形成一个点点必查、环环创优的思维理念,尤其是部分管理者认为一些细小环节不会影响整体施工质量,从而疏于监管,最终导致实体质量缺陷的产生;另外,建设各方由于对施工质量重视程度不如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工作,工作发生冲突时经常是质量让路,导致一系列质量行为问题的发生。例如,勘察设计不细,图纸缺项、变更频繁,各专业不配套,技术交底、图纸会审不具体,不具备条件就开工,盲目抢进度,质保体系不完善,施工起步低标准,现场监管和制度执行不力,操作工人教育管理不严等,这些都将为实体质量通病的出现埋下不良隐患。
2.现场监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专业不全,检查流于形式
一是施上方质监人员受利益驱动,对偷工减料,违规施工的现象不闻不问,甚至包庇纵容,丧失了职业道德;二是监理方责任心差,该旁站的不顶在现场,该平行检的不到伉验收,个别监理均施工方同流合污,违规操作,根本不到现
场确认就签字,这都是造成质量通病的直接因素。二是各方管理人员专业力量
不齐全。主要表现在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相关专业资质不全或力量不够,
满足不了工程建设需要。例如,我们在检查某一项工程时,发现该项目管理人
员中缺少电气专业人员,从而就暴露了电气安装、接地测试等质量保证资料和
实体质量存在一定问题。
3.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缺乏操作性
质量保证体系是工程建设的综合性文件,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设备机具的配备、制度建设、施工组织、岗位职责、通病防治、HSE管理以及文明施工等各个方面,是科学、合理、有序、高效组织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检查中经常发现,部分单位在编制这一系统文件时缺乏指导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例如,监理旁站点的设置不合理、平行检验标准不科学,施工组织设计脱离本工程实际,甚至照搬照抄;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而且执行不力;不同工种人员分配不均,-些技术工种人员无操作资格证书,施工机具名列不细,执行标淮规范不全,甚至执行作废过期标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粗糙,施工进度规划不符合客观规律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监督检查中经常暴露的一些问题,是导致工程质量通病时常发生的又一大行为因素。
二、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策略探讨
1.坚持事先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
事先监督就是对重点监督项目严格审核相关单位的资质,核实特种岗位持证上岗,审查施工图文件,确定监督重点,及时发现设计问题,事先做出整改方案。事中监督就是实现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按照工程质量监督计划书的内容,对各监检点的施工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和抽查;一经发现质量问题,坚决按要求整改或返工。事后监督就是重点抓好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督工作,即以工程竣工资料审核、核查为重点,对验收过程中遗留质量问题处理实施监督,把好工程质量最后一关。同时,对交付使用的重点工程组织必要的回访、复查,检验监督工作的正确性和总结监督工作的经验教训。
2.坚持质量行为监督和实物质量监督相结合
加强对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即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检测单位、物质器材供应单位质量控制行为的监督。通过检查工程的实物质量,追溯到建设各方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落实情况,通过规范建设各方质量行为,推动工程项目实物质量的提高。
3.坚持施工作业监督和施工资料监督相结合
招工程施工、检查等工程档案资料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部分,工程资料档案管理做到“三同时”,既建立项目档案与项目计划任务同时下达:工程档案资料与工程进度、质量同时检查: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同步验收竣工档案资料。要监督施工资料与施工作业的一一对应,保证工程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4.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
把解决工程质量问题、提高建设各方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和工程实物质量水平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责任。到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建设各方召开质量分析会,制订整改方案,帮助和指导施工单位实施整改工作。通过对标准;规范、制度的宣传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规范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提高工程实物质量水平。
5.努力提高安全意识,不断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油气田应该从提高基建各方的安全意识入手,通过组织安全培训、健全HSE管理体系、依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建设工程各方的安全行为、增强安全责任意识等各种措施,进一步加大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完善安全管理手段,实现施工建设本身安全。二是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认识到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就是生产运行的安全保障,努力完善安全设计、提高工程质量,实现装置设施及整个工程的本质安全。三是抓好试运投产的安全管理。及时组织编制单机试运、联合试运、投产方案,确保试运、投产的安全。四是加强环保管理。各施工单位认真履行施工环保合同,不为后期安全环保生产留下隐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确保油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高水平、高质量、安全按期建设,总结现场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经验,分析目前形势和存在问题,研究、探讨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全面、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是所有建设施工管理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葛丽华;周彦丽;周红霞;. 油田地面工程信息系统在安塞油田中的应用 [J]. 科技风, 2011.17 .
[2]陈自莉;陈磊;. 油田地面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1.
关键词: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监督模式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工程逐步在国内部分城市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它解决了城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有利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建设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其涉及到的专业和工艺较为复杂,没有形成一整套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再加上地铁事故频发使人们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十分有必要。只有不断总结现有问题,加强监督,才能促进地铁工程的发展。
1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状
1.1没有明确的监督机构
在现有的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机构不是很明确。以我国某市为例,该城市属于较为发达的二线城市,在对已经建成的地铁线路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时,一般是由省建设厅统一领导,由专业质监站成立的监督办公室对地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但是,通过对其他拥有地铁交通城市的调查发现,各城市在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管理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督机构。
1.2监督模式较为混乱
就目前来看,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不同,在监督过程中所侧重的方面也不同,监督机构在监督模式上存在混乱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城市中,而且也出现在城市监督站中。例如,部分城市把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交给房屋建筑监督站,部分城市则交给市政工程监督站,但由于这些监督站的质量安全要求不同,且其与地铁工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极为不符,所以对地铁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不能简单地使用这些监督站的管理模式来完成。
1.3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不统一
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对地铁工程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的时候,质量监督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分散在不同的监督站,加上两个部门的工作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信息交流,导致地铁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不统一。就目前来看,地铁工程的质量监督主要侧重于施工现场的永久性结构和实体结构,对临时辅结构的重视度不高;而地铁工程的安全监督主要侧重于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工作,忽视了施工结构对地铁工程安全的影响。
1.4缺乏专业的监督人员
由于地铁工程的建造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技术含量较高,且危险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在地铁建造过程中,会使用到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材料等。但是,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地铁质量安全监督中,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而且现有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监督管理经验,甚至部分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监督部门仅有不到5个人员,导致该部门的监督工作无法有效进行下去,直接影响了监督管理的效果。
1.5报监手续存在滞后的现象
在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过程中,监督部门应当把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的施工方法、出现意外事故时的处理措施、对岩石工程的勘察审核报告和施工图纸设计的审核批准书等作为安全报监的首要前提。同时,由于监督部门的不同,报监条件也不同。一般来说,在地铁工程质量安全报监中,安全报监的手续往往很简单,报监手续也能及时上交给监管部门。然而,在质量报监过程中,由于监督部门对工程勘察和施工图纸的审核文件等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但地铁工程建设会受到征地拆线和地下管道线路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工程勘察和图纸设计单位会根据拆线和迁移的进度更改勘察报告和工程设计图纸。一般来说,我国很难有城市能够做到在地铁工程建设之时就向工程监督部门上交完成的工程勘察文件和施工图纸,甚至有部分城市直到工程建设完成之后,才能把质量报监的手续正式办理完成。因此,在我国的地铁工程建设中,经常存在先把安全监督手续办理完毕,质量监督手续却迟迟未办理的现象,而相关的监督机构也未能及时对出现类似现象的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监督或勒令停工。这种行为既不符合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基本要求,也会对相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
2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的优势
2.1科学配置监督资源
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分离和信息不通的局面,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地铁工程监督机构,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一个专业的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监督站。专业监督站的成立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地铁建设标准滞后的问题,完善相关的建设法规,建立健全系统的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还能够通过已完善的监督模式,实现对地铁建设重要环节、竣工验收和较危险分项工程的监督。
2.2统一了监督模式
在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进行一体化监督管理之时,通过借鉴现今成熟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监督模式,根据地铁工程项目自身的状况,取其精华,逐步形成一整套与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相适应的监督模式,把铁路工程从报监开始一直到竣工验收为止这一系列流程都作统一规范,从而有效解决地铁工程长期存在的监管分散问题。
2.3统一了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
201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联络员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各城市要逐步在轨道建设中加强对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的探究。而在地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地铁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就必须有效管理施工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施工过程。工程质量与工程安全密不可分,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铁基坑的挖掘和钢支撑的架设工作等无法简单地归结到工程质量或工程安全中,而且大多数施工技术的质量和安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质量和安全这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例如,在地铁隧道的挖掘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盾构机始发、掘进和旁通道挖掘等风险较高的环节。如果把控不好安全风险节点,盾构机就很难继续顺利挖掘下去,会对管片的拼装质量和防水性能造成影响,一些城市也存在因隧道推进不平稳而导致地下水倒灌,最后不得不废弃地铁工程隧道的案例。因此,在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的时候,监督站应当实行“一岗双责”制度,使监督站工作人员既具有一定的质量监督知识,又掌握了有效的安全监督方法,并使两者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去。此外,监督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监督时,既要查看地铁工程的质量,也要重视工程的安全。当勘察完施工现场后,要给施工单位签发地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两份监督文书。
2.4引进了专业人员参与监督工作
由于地铁工程的建设涉及到的专业和技术较为复杂,同时,由于自身性质的限制,监督站很难拥有所有与地铁工程相关的专业人才。因此,在现有人才基础上引进专业人员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监督站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也能弥补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监督人员专业知识和经验上的不足。另外,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要建立数据库,记录相关专业人员的特长,然后根据特长分类管理人员。通过引进专业人员,使他们参与到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去,既能发现地铁施工现场存在的深层问题,又能通过细致的讲解,丰富其他监督人员的见识,逐步壮大质量安全监督队伍。
2.5优化了报监程序
2.5.1实现了质量与安全共同报监
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能够实现质量与安全报监要件的有机结合,把地铁项目工程作为一个监督单元,从而实现了地铁工程施工前质量与安全报监的同时办理,最大程度地简化了报监程序,减少了施工单位的报监时间。
2.5.2实现了分段报监
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的实施使地铁施工单位能够根据工程勘察和图纸审核阶段性的实际情况,以项目工程为一个报监整体,根据施工阶段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报监阶段,从而实现了分阶段的报监。
2.5.3实现了提前介入
对于工程勘察和施工图纸审核文件齐全的施工单位,由于在其他手续上存在问题不能办理报监的,可以经过建筑单位向项目建设主管部门递交申请,然后监督管理部门会根据主管部门的批示意见提前介入到项目工程实施的质量安全监督中去,从而避免了因报监滞后而埋下的质量安全隐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而地铁的出现减轻了地上人流量的压力。但是,由于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不健全,地铁事故时有发生。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实现了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优化了报监程序,完善了监督模式,从而提高了地铁工程的安全性,使其质量得到了保障,促进了地铁交通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新伟.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0).
[2]李强.地铁工程监督管理与应急处置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1).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U227.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业是一个密集型产业,建筑的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管理、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管理以及屋面工程的质量管理等。下面,我就简单谈论一下从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检测为例,对建筑工程中地基与基础的质量管理做一下论述。
一、质量管理的内涵
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职责,核心是建立有效地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具体的四项基本活动(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改进)来确保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与实施。”
对施工项目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质量检测的方法、监控措施等,在进行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要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建筑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始终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2.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以预防为主,就是要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移到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的质量检查转移到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的检查和对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3.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质量标准时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对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查,用数据说话;4.贯彻科学、公正、守规的职业规范。在处理质量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客观的事实,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管理
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九大分部工程之一,可以划分为无支护土方、有支护土方,地基处理,地下防水以及混凝土基础等子分部。
2.1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2.1.1检验的数量
对于中控项目,桩基础案总数抽查10%,但不少于5个,每个不少于2点;对于基坑,每20取1点,且每个坑不少于2点。
2.1.2一般项目
对于表面的平整度:没30--50取1点;对于基底的土性,要全数进行检查。
2.1.3验槽
对于验槽,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观察土的分部,走向情况等是否符合勘察报告,坑底的颜色是否均匀,并结合地基的钎探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会同设计等单位进行处理。同时,要填写验槽的检查记录、地基处理记录以及地基的验收记录。
2.2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
2.2.1对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定位放线的检查复核工作,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根桩进行桩位复核;打桩时,对于桩尖进入坚硬土层的短程桩,以控制贯入度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或者桩尖的标高为准,在锤击时,应采用重锤低速击桩和软桩垫施工,以减少锤击应力对桩身的损害;要保证桩体的垂直度,认真的检查桩机的就位情况,保证桩架稳定垂直;接桩时对重要的工程要进行X光拍片检查;在混凝土桩的龄期内,对长桩或者总的锤击次数超过500击的锤击桩,应符合桩体的强度以及28d龄期的双重条件才能锤击。
2.2.2对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进行认真的检查;施工前,应进行“试成孔”,试桩的要求时每个场地不少于2个,此外,还要检查孔径、垂直度以及孔壁的等是否符合要求;对泥浆护壁成孔过程中要检查钻机就位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开孔前对钻头直径和钻具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要检查护壁泥浆电费相对密度以及成孔厚的沉渣厚度;人工成孔灌注桩挖孔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护壁的位置、垂直度,及时的纠偏。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要大于50mm。
2.3地基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
2.3.1对于素土以及灰土地基
对于素土以及灰土地基,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验槽后方可施工;施工前要检查基底是否有积水、淤泥,要将其进行清除干净后方可施工;对于灰土土料、石灰等材料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对于灰土,要搅拌均匀,至少搅拌3变;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的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实时 的加水量、夯实遍数、压实系数等;对于分段施工的灰土地基,留槎位置应该避开墙角、桩基以及承重的窗间墙位置。上下两层灰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500mm,接槎时应该沿槎垂直切齐,接缝处的灰土应充分夯实;在灰土回填每层夯实后,应根据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摊铺。
2.3.2对于砂石地基
在施工进行前,首先要对砂、石等原材料质量、配合比等进行检查,砂、石的搅拌应均匀;铺设前应进行验槽,清除基底的表面浮土、淤泥等杂物;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检查分层的厚度,分层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等;在对垫层铺设完毕后,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严禁人员以及车辆在砂石层面上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
对于砂石地基的质量检查,其检查结果必须符合设计所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以上的工程,每100至少应有1点,对于3000以上的工程,每300至少有1点。
2.3.3对于水泥搅拌桩地基
对于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前应事先予以平整,必须对地上以及地下的一切障碍物进行清除;要复核测量放线的结果,作为承重水泥搅拌桩施工时,设计停灰面应高出基础设计地面标高300―500mm,在开挖基坑前,应将施工质量较差段手工进行挖除,以防止发生桩顶与挖土机碰撞导致断桩现象;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施工记录,并且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包括检查搅拌机的头转数和提升速度,搅拌的桩长度和标高,应随时检查搅拌刀头片是否磨损,当直径小于700mm时,应及时地进行加焊,以防止桩径偏小;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桩体的长度、桩体的直径以及地基的承载度,进行检查时,对承重水泥搅拌桩应取90d后的试件,对支护水泥土搅拌桩应取28d后的试件。
2.4土方工程质量管理
2.4.1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管理
首先,对于土方工程施工前的质量准备工作。土方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保证土方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主要的内容有:工程定位与放线的控制与检查,要根据城市坐标基准点或者建筑物的相对位置设置基准点桩以及水准点桩,要定期的进行复检和检验。按设计平面图,认真检查建筑物的定位桩或者轴线桩。按照基础平面图以及放坡的宽度,对基坑的灰线进行轴线以及尺寸的复核,并认真检查工程的朝向、方位等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其次,对施工的区域内以及周围或者地下的障碍物的清理工作进行检查,做好周边环境监测初读数据的记录。
2.4.2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土方开挖时,要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在用机械进行开挖时,应留基底标高以上150―300mm厚的土层,采用人工清除,避免超挖现象的出现;在开挖过程中,要经常监测与核对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并随时监测周围的环境变化;最后,要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倘若某个地方出现超挖,严禁使用虚土进行回填,对于处理方法要经得监理单位的同意。
结语 综上,以地基工程为例,介绍了施工技术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当中给同行以借鉴。一定要加强施工的质量管理,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伟.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
[2]陈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
关键词:不良地质条件;湿陷性黄土;管道施工;管道地基;处理方法
Abstract: The pipeline is a safer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but in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design, construction pipeline have differen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everal ways to deal with regional foundations in collapsible loess.Key words: adverse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llapsible loess; pipeline construction; pipeline foundation; approach
中图分类号:U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用管道输送各种介质的范围及领域越来越广,距离越来越远。输送管道的设计、施工、维护等有它的特殊性,它和地形、地质、输送的介质、管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距离管道安装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采用直埋的方法最为普遍,而直埋管道的基础对不同地基、土质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不良地质主要有:软粘土、杂填土、冲填土、膨胀土、红粘土、泥炭质土、岩溶、湿陷性黄土等。湿陷性黄土地区在我国土地面积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在这种土质中敷设管道,对地基的处理有着特殊的要求。本文着重掺照天津港散货物流堆场给水管道工程施工,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基础的处理与施工的几种方法。
2工程概况
天津港散货物流堆场工程修建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晶盐场的上水池、盐池。地质情况较差,淤泥层厚度变化较大。其中堆场施工区北临铁路线,西过物流西环线,南贴煤二支路,东麓物流西路,施工区域占地面积近百万平米,堆场区域内均为积水盐池,池塘水域丰富,覆水率98%以上,覆水深度0.3-1.5m的盐池。盐池积淤厚度不均,平均约0.6m,淤泥底为黄土层,黄土在自重或一定荷重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其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以至在其上的建筑物遭到破坏。这是黄土的一种特殊性质,也给我们施工给水工程带来一定难度。设计给水管道采用钢板网管材给水管道。
3管道地基处理
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因此管道对地基强度、稳定性及不均匀沉降有极为严格的要求。
3.1影响地基的几个因素
(1)强度及稳定性。当地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撑上部结构的自重及附加荷载时,地基就全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2)压缩及不均匀沉降。当地基由于上部结构的自重及附加荷载作用而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时,特别是超过管道所能允许的不均匀沉降时,则会引起管道过量下沉,接口开裂,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
(3)地震造成的地基土震陷以及车辆的振动和爆破等动力荷载可能引起地基土失稳。
(4)地基渗漏量或水力比降超过容许值时,会发生水量损失或因潜蚀和管涌而可能导致管道破坏。
本工程施工的管道天然地基存在上述四类问题,故采取了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以确保管道的安全正常运行。在确定管道基础处理方案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几种处理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的比较。合理的地基处理一定是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又能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
3.2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为了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管道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考虑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同时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管道的地基处理不同于其它建筑物地基的处理,管道地基处理主要是全部或部分消除其湿陷性。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如基础下地基处理厚度达到压缩层下限,或达到饱和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等于或小于该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就可以认为地基的湿陷性全部消除。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由于地基的湿陷量和湿陷变形与自重湿陷性土层的厚度、浸水面积有关,而与压缩层厚度无关,所以必须处理基础地面以下的全部自重湿陷性黄土层。
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对Ⅰ级湿陷性黄土一般不需要地基处理。对于Ⅱ级处理厚度为1.0~1.5 m,如处理厚度小于1.0 m时,湿陷性仍要危及构筑物或管道安全。对于Ⅲ级湿陷性黄土,处理厚度为1.0~2.0 m,Ⅳ级应为2.0~3.0 m。此外,应根据土层的湿陷性系数的分布情况,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及管径、管材、介质等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处理厚度。
湿陷性黄土层的管道基础处理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砂或砂垫层、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预浸法等。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
由于管线长,工程地质条件千变万化,而且机具、材料等条件也会因地区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因此,对每一具体线段都要进行细致分析,从地基条件、处理要求(包括处理达到的各项指标、处理范围)、工程费用、材料、机具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以确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3.2.1灰土垫层
灰土垫屋常被用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基础的处理。一般适用于处理1~4 m厚的软弱土层。管道的基础是条形基础,作用于地基上的力也比其它建筑物小,而且是基槽开挖后埋入地下,表面的软弱土一部分已被去掉,所以在管道施工中常用灰土(或素土)垫层来处理湿陷性地区的管道基础,以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力。
灰土垫层是将基础下面一定范围内的弱土层挖去,用一定体积比配合的灰土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
(1)承载力的确定。经过人工压实(或夯实)的12%含灰量的灰土垫层,当压实系数控制在0.97及干土重度不小于15.0 kN/m3时,其容许承载力可达300 kPa。
(2)灰土垫层材料配比。灰土中石灰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其强度随石灰用量的增大而提高,但当超过一定限值后,强度则增加很小,并且有逐渐减小的趋势。1∶9灰土只能改善土和压实性能,2∶8和3∶7灰土一般作为最优含灰率,但与石灰的等级有关,通常应以CaO+MgO所含总量达到8%左右为最佳。
灰土中土不仅作填料用,而且参与化学作用,尤其是土中的粘粒或胶粒具有一定活性和胶结性。含量越多,灰土强度越高,土粒粒径不得大于15 mm。灰土垫层的施工,应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
(3)灰土的质量检验。一般采用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土重度。质量标准可按压实系数确定,一般为0.93~0.95。管道基础压实系数一般采用0.95,不得小于0.90。
(4)灰土垫层的厚度与湿陷变形的关系。垫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使湿陷量最大的上部土层的湿陷性消除,并由垫层扩散到天然黄土层的附加力减少到某种程度,使浸入后的湿陷量减少。垫层的宽度则以沟槽宽度为依据,对于孔洞、沟涧、墓穴及其它回填土、淤土地区,垫层处理范围要扩大。
3.2.2素土垫层
素土垫层是先挖去基坑下的部分或全部软弱土,然后回填素土分层夯实,处理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管径不大的管道基础常采用素土垫层。
素土垫层的土料一般以粘性土为宜,填土必须在无水的管沟(基坑)中进行。夯(压 )实施工时,应使土的含水量接近于最佳含水量,填土的夯(压)实应分层进行,多层虚铺的厚度可参照灰土垫层的虚铺厚度。
3.2.3砂和砂石垫层
当管道的不透水性基础与软土层相接触时,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弱土地基中的水被迫从基础两侧排出,基底下的软弱土不易固结,形成较大的孔隙水压力,还可能导致由于地基强度降低而产生塑性破坏的危险。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材料透水性大,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可以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和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也可采用砂和砂石垫层。
砂垫层的厚度一般根据垫层底面处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的容许承载力来计算。
δ(c)+δ(z)≤R
式中δ(c)--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kPa;δ(z)--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应力,kPa;R--垫层底面处软弱土层修正后容许承载力,kPa。
具体计算时,一般可根据砂垫层的容许承载力确定垫层基础宽度,再根据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出砂垫层的厚度。
砂垫层的宽度除应满足应力扩散的要求外,还要根据垫层侧面的容许承载力来确定,防止垫层向两边挤动。如果垫层宽度不足,侧面土层又比较软弱时,垫层就有可能部分挤入侧面软弱土中,使基础沉降增大。
砂、砂土垫层的材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粒料,其颗粒的不均匀系数不小于10。管道基础砂垫层以中粗砂为好,也可掺加一定数量的碎卵石。
关于质量检查,用容积不小于200 cm3的环刀压入垫层土取样,测定其干土重度,以不小于砂料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土重度数为合格,如中砂一般为15.5~16 kN/m3。
3.2.4强夯法
强夯法处理地基具有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有较好的效果,在管道施工中,若遇到湿陷性黄土层厚、湿陷性变形大,且管道自重大,对管道的安全性要求高的情况下,也可用强夯法来处理基础。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土上进行强夯,当夯击能为1000~2000 kN时,一般可消除夯面下5 ~8 m深内黄土底湿陷性,5 m深度内的土的压缩模量可提高到150 MPa,容许承载力可提高到200 kPa以上。
3.2.5注意事项
管道地基处理不同于其它建筑工程,大部分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效果并不是施工结束后就能全部发挥,还需要在施工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步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每一线段的地基处理存在它的特殊性,而且地基处理效果大都是隐蔽工程,很难直接检验其处理效果。这就要求在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之后注意下面几点:
(1)在地基处理施工中,只了解如何施工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所采用处理方法的原理、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2)进行施工质量和处理效果的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3)作好监测工作,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通过观察收集数据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4)采用可行的检测手段来检验处理效果。 (5)通过分析可获得必要的参考值,可以验证设计,必要时进行设计修改,也可通过分析获得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油田工程;地面建设;工程质量;工程管理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对于石油的顺利开采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下的油田建设领域在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石油领域的发展。我国石油领域虽然在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且其研究在实际的管理当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石油领域的发展,现有的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该领域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石油领域的发展中,要加强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和研究,并且在研究中逐渐的将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纳入到石油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而促进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质量的提高。
一.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特点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是一项具有长期性与连贯性的大型建筑工程。由于近几年来我国油田事业的发展如日中天,故而现如今的油田开采业以及触及到了戈壁、荒滩、沙漠、盐沼、高原、山地等具有复杂的地形地势以及自然条件相当恶劣的地区。这些复杂的地形地势以及恶劣的自然气候无疑是给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加大了管理难度系数,也使得管理上容易在细节问题出现失误。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主要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段,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施工后期质量检测和维护工作,此次探究的重点就是关于如何于施工过程中的通过加强管理手段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促进油田事业的整体发展。
二.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油田领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在承认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当下的石油领域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就是石油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归纳起来,在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管理概念缺失
在油田地面建设工程中,相关人员过多的重视油田地面建设的施工技术,而对于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却不是很重视,还有一些石油建设领域甚至忽视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其所为的管理也仅仅只是一种形式,没有达到管理的目的。
2.2 管理难度加大
近年来,由于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所以,石油的开采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很多石油开采地已经延伸到了一些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如高原戈壁等等。在这一形势下,不仅给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施工技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给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外,再加之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理念不重视,导致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很多的质量问题。
2.3 管理方法不当
关于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专业技术性以及工程衔接来看,一般情况下油田是分为不同的工程期,不同的工期几乎同时竣工,但是这就给工程专业技术上的衔接留下了安全隐患,还需在管理中注意;油田地面建设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细节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面,还需要多多留意。
三.如何有效加强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
由上述可知,我国当下的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面无论是从管理理念上,还是从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油田地面工程的建设,同时也不利于油田领域的快速发展。所以,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此对如何有效的加强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可以为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献计献策。
首先,是在油田地面建设的前期,关于图纸设计以及建筑工程的招投标的管理。这是油田地面建设德尔前期准备工作之一,需要施工的技术人员与设计图纸地位进项细致的交流,以避免建设过程中的因为地形地势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而造成工期失误或者出现建筑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在油田施工的准备期一定要做好招投标工作,仔细核对参与招投标工作的建筑公司,按质取优;
其次,是在油田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材质的购买以及存贮方面的管理工作。在油田地面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制材是建设质量的关键,还需要着重关注,对于子在工程期间建材的贮备,也是极其容易管理不到位的方面之一,还需要注意建筑材质对于耐高温、防腐蚀、耐腐蚀等等贮存条件的要求;
再次,是对于在油田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质量的监控和指导。为了进一步加强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还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做到全程的技术指导,确保减少因油田建设工程技术设备以及专业知识上的失误,建立起全程监控的设施,确保工程如期保质保量的交工;
最后,是关于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与成本的考虑。由于油田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采买建筑材质,而建材市场优势波动的,这就需要在油田地面建设的预期管理中预留一部分的资金,以防变动,切不可滥竽充数,在建筑材质的采买上出现失误导致钢材质量的下降。
事实上,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而以上仅仅只是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几个方面的研究,且每一方面的研究都还比较浅显。因而仅仅凭借这些研究来加强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该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深入的研究。
结语
提高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对于石油领域的快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所以,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所以,在今后的石油领域的发展中,要加强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并且要从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强化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油田地面建设工程,为石油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克勤,麻小轮,王超宾.如何做好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J].科技致富导向,2012,(02):59-61.
【关键词】油气田工程 质量 管理
质量是一个工程项目的生命,在整个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中,质量监督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整个行业来看,油气田的地面建设工程有其自身明显的特点,即大工程量和跨度较大的施工周期。这无疑提升了监管过称中质量评估难度,解决的唯一途径是要求施工方务必强化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的质量监管。
1 质量监管现状
现阶段我国油气田的地面工程整个实施过程参与方多,管理水平以及技术层面的水平良莠不齐,存在诸多问题:
(1)质量行为不规范问题。
①相关人员持证率低,存在效率低下清醒;
②设计人员常常不能实地复查;
③一些违法外包,人员平均素质相对低下;
④无第三方合法独立检验机构;
⑤注册审批不完整;
⑥一些监管技术人等专业水平不和要求。
(2)实体实施中一些细节方面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3)一些质量常见问题反复出现。
(4)相关质量资料不完整。
2 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
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实施前提是健全监理人员的明确组织框架,责任到个人,细化分工相互合作。坚定的为客户负责,不折不扣的按照其需求完成项目,并将其逐渐形成成一套标准机制。监管部门人员务必全面掌握质量管理的实质内容,在习惯中渐渐形成质量意识。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具体实施中,有两类普遍的手段,PDCA质量循环监管以及前中后三阶段监控。选择科学健全的监管手段是保证整体项目工程完工质量的重要前提。
2.1 改变观念
参与单位务必要进行广泛的质量宣传,正确对待项目质量、实施工期及经济化之间的关系。对项目实施的方方面面都作出细致化的质量标准要求,并规范把关,保证项目各方面的长期效率。
2.2 人员素养
设计技术队伍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务必学习相关知识,全面把握实际项目实施中的各种情况,做到最精细准确化的指导。油田方面可以采取一些途径,如和相关实力雄厚的设计院等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为设计相关人员提供一个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平台。合格的监管队伍要想确保其自身的职责无虞,有几点需要具备:学习实践具备相应的资格水准;摒弃传统的狭隘质量监管理念,全面的监管整个项目实施才是长期的发展方向;综合素质永远有提升空间。
2.3 三检
在项目建设的实际实施中,夯实三检的规章机制。首先实施人员要自检自查:其一,每个工种需严格实施资格证上岗制度,一线操作人员是项目工程的实际第一责任人,所以操作者要熟练掌握工艺以及相应的质量要求,相关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也是必备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化的实施工程;其二,培训机制,相关的培训机制必须具体到个人,保证人人的素养均符合生产要求;其三,执行工种标准化实施文件制度,全面规范识别隐患、工艺操作、质量标准以及事故处理等,岗前的认真培训学习是最有效的保证正常施工的手段,以此达到高效化的工程建设。其次互检:其一,相关单位专业队伍制订施工要领规范指导;其二,科学化的编写质监规划,紧密衔接实际项目的各特点,编写全面的质检点,多人核查,防止遗漏;其三,质监队伍专业化;其四,纸质化资料的完整备案,规章制度标准和实际实施的表格务必全面真实的录入进度、各监测数据,且及时作出评估,确保数据的精确实时性。第三专检:涉及到监管项目实际招标与监测以及专项评估,有设备、使用材料、工艺以及监测验收等,特定的环节务必复测,整体科学化抽查,使用材料取样复测。
2.4 质量责任制
端正以往存在的粗犷事态度,实时项目质量责任到人,在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个方面、参与单位、个人等的责任务必明文规定,保证一事一人的科学标准化制度,逐渐建立一套严密质监体质。
3 一些具体对策
(1)采购对策。采购人员必须坚持高性价比与高服务相结合的观念,把“材料质量”摆在首位,养成油田卫士的使命感。每一份采供合同中务必全面实施质量相关要求,有效利用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
(2)防止有质量问题的材料物资进入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切实实施细致化的验收复检方式,本身的具体标识标准作为判定的重要依据,严格规范存库机制、质监体系,落实产名、产地、编号、质检证明资料等各项内容一丝不苟的把关实施验收。对于一些重要的特种物料或者设备应实施相应驻地监管机制。油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其采供过程基本都是大规模化,且每个环节都影响重大,可以夯实产前、过程、验收各个方面的实地驻厂监督。源头严格把关是高效化的一种途径。实施产品的科学化抽查复测,供应部以及质监部门务必健全急用和直送物资的复抽检以及独立第三方监测。一旦不合标准,当即按相关规定处理,改价、赔偿以及退换等方式。实施良好的沟通途径,形成一套各方共同责任的物资设备监管体系。各相关部门联合监测,联合治理,以此确保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建设中重要物资设备的监察力度,保证最快发现最快解决问题,提升质量。
(3)增大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等宣传力度。在某次参与某股份公司年度质量检查工作中,检察人员普遍发现仍存在一些参与单位在相关的质量标准实施上定义不明确,甚至理解错误,如某系列项目工程验收规范应用、无损监测执行标准、工艺评定标准等方面都与规范标准产生出入。故良好的宣传制度意义重大。下属相应承包商们自身控制力度。一项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最终质量的好坏不光靠质量监测部门来保证, 归根到底还是需发挥整个项目主体的施工承包商以及检测方。尤其是要确保施工单位实施者积极主动的控制整个过程的细节质量。提升方方面面质量监理监管把关力度。质量监理方作为受客户的委托方,是独立的第三方,务必要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全面且微观的质量把关。所以,对整个质量监理控制要落实严格的监管计划以及实施内容,明确监检点以及相应的监测手段,处理无作为、造假不顾责任等情况。
4 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为先,作为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性的石化产业的基石,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无论在何时都是值得深思的,只有建立严格的制度并加以实施,才能得到最高的产出投入比,保证整个项目工程的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彭松.提升油气田地面建设项目管理水平[J].中国化工贸易,2012,9
关键词:高层住宅;地基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城市的大规模扩张,房地产在近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区对住房的规划多要求为高层项目,高层住宅是近年来缓解我国住宅面积紧张的重要形式,其建设面积不断扩大,地基基础工程作为高层建筑质量的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建筑施工的核心。而保障工程质量关键是加强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一?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过程是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地基基础工程是高层住宅建筑质量的关键。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受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又因为我国工程所在地的地址情况随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地基基础工程提出的要求更高,必须在前期对地基进行严密考察,以制定合理的地基设计方案,并通过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保障地基基础的质量。当前,我国高层住宅地基基础的工程施工情况并不乐观:建筑施工企业出于对工期的要求,在天气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工程施工常常照常进行,并且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加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建设优质工程,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是核心。
二?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 基础工作: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能指引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施工工作的进行,只有准确、严密的测量工作才能为工程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并保证工程顺利依据图纸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管理使测量工作更好地为施工质量管理服务,提高施工质量。随着科技进步,工程测量引进了很多的高新技术,使得操作更便利、测量更准确、工作效率更高。但这同时需要工程测量人员不断学习高新技术,并熟练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2. 控制要点:施工材料控制
材料质量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若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那么工程质量就达不到要求[1]。所以,在施工前必须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材料控制要注意如下两点:一,对供应材料的厂家进行审核,选择从信誉比较高的供应厂家进购材料。二,对进厂原料进行相关的检验,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
3. 采用水泥灌注桩作为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技术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影响着桩基的施工质量[2],其中,钻孔和灌注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关键,这两个关键工序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实施钻孔工作前,首先要检查钻机的安装是否正确,确保底座与顶端平稳,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移位或沉陷;其次要检查钻机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随后,检查成孔的孔径、孔深以及倾斜度等,最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终孔检验,并填写终孔检验记录。用混凝土作为钻孔泥浆,当前,大多数施工单位从专业公司直接采购成品泥浆进行施工。这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场检验能力。此外,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履行其职责,在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人员检验的同时,监理工程师也应仔细审核,保证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4. 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
保障高层住宅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以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保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5. 加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管理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在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施工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是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与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重大。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等,所以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控制与管理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因操作不当引起了很多质量问题,某些违规操作表面看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质量危害,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必要不断地巡视检查,一旦发现违章操作,就要立即予以纠正。通过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控[3]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能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须遵循若前道工序不合格就无法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此外,还需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的监控力度。在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时,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结构型式、建筑技术经济、机械设备性能等各种因素,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力求取得最优的综合经济效益[4]。对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进行着重的检控,通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来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标准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机械使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四?结论
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在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需通过多方面的控制来确保其施工质量。通过现场质量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对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此外,通过积极建设企业自身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施工部门的质量培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与其工作责任心,切实有效的实施施工质量工作,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彭洪彬.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J].工程监理,2006,7.
[2] 仇欣.建筑施工中施工材料重要性分析[M].北京:建筑工程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