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县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促进我县教育科学研究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教育科学规
划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一、课题申报
1、我县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原则上每两年组织一次,专项课题不受时间限制,申报者可从我县下发的课题指南中选题,也可结合本校实际自定课题。
2、申报人应按规定填写申请书、评审书、实验方案。经所在单位审核后,在规定期限内申报。
3、申报课题必须明确课题主持人(即课题研究负责人),同一人不得以课题负责人身份同时申报两个及以上课题。尚未结题的同类课题负责人不得申报新课题。
二、立项评审
1、经评审确定的课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够用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主持和指导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2)、对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积极作用。
(3)、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
(4)、课题论证充分,目的明确,研究计划切实可行,研究方法科学,经费预算合理,具备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各项基本条件。
2、对通过资格审查的课题,由专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提出评议意见,综合评审后,确定立项课题并予以公布。
3、对公布立项的课题,下达开县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批准书,课题单位应尽快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文秘站:
三、课题管理
对我县批准立项的课题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课题开题后,根据需要对课题进行过程检查。主要内容包括:课题单位是否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研究工作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课题
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是否按课题分工领导和参与研究工作,是否到已取得阶段研究成果及其社会效益等,对不能履行正常研究的单位,限期整改,并视其情况撤消项目。
四、成果鉴定、验收和结题
1、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由课题组向县教研机构提出结题申请报告,并填写“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并提前15日上交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主要成果复印件
等。
2、结题方式可以现场验收,也可以用文本或电子文件上报,到时将由3-5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组成评审组,结题评审组组长对结题评审鉴定意见负主要学术责任。
3、通过鉴定与验收的教育科研课题,将进行登记编号、颁发结题证书。对未能通过的,允许课题组在一年内对成果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并重新申请鉴定。重新鉴定仍未能通
过者按撤项处理。
五、成果推广和评奖
对具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将采取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推广渠道。如成果报告会、学术交流会和信息、报刊杂志、网络等大众媒体,还将定期举行开县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活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xx]16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关键词 教育科研 课题管理 非技术性问题 解决对策
近年来,许多省、市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做出新规定,要求晋升中级、高级职称的教师须有县级、市级课题研究结题成果。文件的本意在于激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与文件初衷相背离的种种乱象。如果任其蔓延,必然贻害无穷。
一、存在的非技术性问题
1.一哄而起,遍地开花
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课题铜牌处处挂,立项证书满天飞。课题成为装点门面的工具,成为晋职晋级的敲门砖。好像教师有了立项课题,就成为专家型教师;学校承担了立项课题,就成为科研型学校;似乎校门口悬挂上课题立项铜牌,学校的品味就与众不同了。
2.只有形式,没有内容
举办课题立项开题仪式时,有关部门、有关领导、有关专家悉数到场,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立项之后,却无后续工作,静等结题。这样的课题承担者,把课题立项作为满足虚荣心和粉饰门面的点缀物;也可能有为数不多的课题承担者,主观上也想努力,想搞出点名堂来,可不具备研究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课题申报立项者芸芸,能结题者寥寥,能真正落实于教学实践者更是凤毛麟角。
3.好大喜功,贪求虚荣
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在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的过程本身也是研究的过程,只要有益于教学工作,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观察论证,从中总结规律、得出方法、预见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课题研究。所以,课题研究理应追求的是真实性、有效性、指导性、借鉴性,与立项的级别不一定有多大直接联系,更不能认为立项的级别越高越好。可现实生活中,不少学校、不少教师在课题选择上,不是从本校实际出发,也不是从教学需求出发,而是好大喜功、贪求虚荣,刻意追求课题立项的级别,从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逐级攀升。学术研究的水平未必有多大提升,学术研究氛围未必有多大改善,但立项课题的级别却越来越高,大门上的铜字招牌越来越鲜亮,一些虽然实用但级别低的课题甚至无人问津。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不见了,却强化了学术研究的喧嚣和浮躁之气。
4.领导专家,挂名充数
许多级别高的重点课题,其研究团队往往由单位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一线教师寥寥无几。应该承认:一些宏观的、战略性的课题,由领导挂帅、专家引领是正常的,因为任务的完成需要团队力量,需要领导和专家的技术支持、政策支持、经费保障、人力配置,但一般的课题,特别是教学中的具体性问题,不必要那么多领导、专家在其中挂名充数。
5.脱离实际,空洞无物
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应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选题须有应用价值,真正解决某方面的问题。而我们常常见到的是选题不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而是沽名钓誉,追时髦、逐新潮,什么问题时髦就“研究”什么,看似研究教学,实则空洞无物。至于是否有益于教学实际,能否解决具体问题,则不在考虑之中。
6.先有成果,后有研究
教育科研本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科学论证、科学规划、科学实施,探寻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不少老师往往是有题目、有结论而无过程,学年初申报课题立项,学年末申请课题结题;或者是先有结论后有过程,依据结论拼凑过程,什么素材能够佐证结论,就罗列拼凑该类素材;所谓实验方案、调查材料、研究报告,其来由要么捏造数据,要么抄袭拼凑,得到的是一份貌似丰富的泡沫化“成果”;有的老师发表了几篇论文或在某机构参加一项教学成果评比获奖,也一律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7.管理混乱,鱼龙混杂
正规的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团队建设,而商业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的所谓“课题”,不仅无助于教育科研,反而败坏了教育风气,加重了经济负担。当前官方的、民间的课题管理机构鱼龙混乱、泥沙俱下。不少商业机构,打着教育科研的名义,滥发广告,滥发文件,拉教师入伙,出售结题证书、荣誉证书。这些机构,虽然从文件、网站等外在形式上看,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专家团队人才济济,他们的立项证书、过程管理、结题审查、证书颁发、成果评奖,一应俱全,但最终都落实在收费上。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细致审查,谨慎立项
课题必须着眼于教学实际,解决具体问题。过程管理须有章可循。经调研后立项的规划课题须由教育管理部门通过网站、文件公示招标,未经公示的课题不得立项;立项审查要严格论证,一要从严审查立项申报人的学术水准、信用记录、科研经历、已有成果,一般不得越级申报;二要审查申报课题是否立足教学实际;三要审查申报者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实力(人力、物力条件);四要论证课题结论有无推广价值。
单位在审查推荐课题申报材料时,要细致分析该课题的主管机构性质、管理规章、收费标准、结题程序等,不必为主管机构大而空的头衔“唬”住,更要看其是否以收费为目的。
2.严格把关,规范结题
各级主管部门对于教育科研成果的验收,应该严格执行结题程序,强化过程检查,把好结题关口。发挥专家团队的集体作用,减少人情因素的干扰,防范少数人暗箱操作,特别要审查课题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具体成果何在?
3.证书认定,正本清源
职称评审中,省、市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是科研成果认定的最高审查机构,不仅要审查结题证书纸质材料,而且要审查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审查由什么机构颁发(是官方机构还是民间社团),政策依据何在,有无体现研究过程。凡是打着科研幌子,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所颁发的证书一律不予认可;对于参与买卖证书的教师予以惩戒。从源头上切断买卖课题证书的利益链条,以严肃科研制度,净化育人环境。
4.制度激励,营造氛围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将教育科研放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内进行综合性评估,淡化为了评优晋职而参与课题研究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长期坚持教育科研的骨干教师,在培训学习、评优晋级、绩效考核、经费落实等方面予以倾斜;改变课题研究中各自为战的分散状态,整合科研力量,增强研究合力,为教育科研提供经费保障和时间保障;用制度激励和骨干带动来营造氛围,促进队伍建设。
5.优化培训,科学引领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1]虽然当前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决不能据此怀疑教育科研对教育发展的重大作用。
从1999年开始,随着高校的扩招,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曾经快速扩张。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小学师资队伍也由数量扩张的阶段进入了素质提升的阶段。近几年,国家明显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从教育部到省市县各级教育机构,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比如:“国培计划”、高中教师省级脱产研修项目、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自主选学远程培训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学科教师培训项目、校本研修骨干引领者培训项目、中小学校长全员提升培训计划等。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应抓住时机乘势而为,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借以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实力;还可以通过专家指导、校际交流、在线学习等形式,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发现、感悟、创新;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观念,“把问题转化为课题”[2],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用舆论宣传和制度规范来净化科研环境,使教育科研风清气正,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解决对策;教育科研;问题
【中图分类号】G335.2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112-02
中小学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体系。很多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逐渐认识到,教育科研在解决学校教育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理论建设等诸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现状及解决对策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上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整体水平仍不够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来看,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误区。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了,但是,从整体而言,部分教师对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
误区一,搞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是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的事。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书匠,充其量“传道、授业、解惑”,搞教育科研只会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误区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校管理人员只是把教育科研与评先进、评优秀挂钩,把科研工作的进行作为考核教师的手段之一。这会导致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科研只是证明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工资的一种手段,是换取名誉的一种途径。
误区三,不少中小学教师把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简单地理解为的数量多少。他们盲目地通过在各种期刊上来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甚至为了增加的数量,不惜把钱花在不知名的期刊上。
(二)学校教育科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育科研的管理方面来看,学校管理者忽视对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很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重视立项和结果鉴定时的管理,忽视整个教育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成功,获得立项以后,科研工作就立刻进入停滞状态,申报人员将其放置一边,学校管理者也没有进行指导和管理。直至结题阶段,申报人员才开始找资料,补记录,编写研究报告,东拼西凑,整理出一套材料,拿到一个国家、省级或市级的奖状或证书就告一段落。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对课题的监督、检查、成果的鉴定上。
2、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存在理论指导不足。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也正是因为此,中小学教师缺少足够的时间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一方面,他们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较少或者比较肤浅,难以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即使掌握了一些教育方面的理论或方法,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也无法用他们所掌握的这些教育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们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薄弱。
(三)科研经费不足造成教师参与科研主动性不高。
一般来说,对于各级规划的课题,相应的管理部门应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但是,科研经费现状是,科研所需要的经费远远高于管理部门所给予的数量,中小学教师申请的科研项目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研究成果价值偏低。
中国教育学者郑金洲曾经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等基本问题。
教育研究成果价值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许多重要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有的还近乎空白;二是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科研的宗旨是要改进实践。教育科研应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服务,真正以改进教学为目的的科研活动并不多。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体水平不高,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工作要求。
二、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论及的各种问题,结合国内外学者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我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想走出误区,不断提高科研素养和科研水平,应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研究型教师已成为新形势下对当代中小学教师的时代要求。所谓研究型教师就是把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实践与理论分析创新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向“研究型”转变离不开教育科研。
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既不同教育专家的教育科学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应该是在研究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理论的充实和创新。这样,既不会把教育科研工作专家化、专门化,又不会把教育科研工作看作教学工作之外的附加工作。
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在发展自身、发展学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摒弃科研是为了“晋级评优”的思想,克服形式主义和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广大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只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
如何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我们认为,从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现状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要从课题选择、评审、立项开始,到课题的检查、鉴定及奖励,整个教育科研过程需要不断完善。不能在一些教师刚开始申请课题时,学校表现很积极,整个科研过程却不闻不问,加上教师自身也很懈怠,使得整个研究过程极为松散,科研成为空谈。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对整个科研的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及时督促,对不能按时完成研究任务的教师取消其研究资格,结题时不予上报。
严格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的教师资格。有的教师平时教学工作质量不高,考核成绩较差,但数量不少,申报课题很积极。对于这种教学工作考核成绩不好的教师,在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在课题申报或者验收时不应给予过高评价,必要时取消其上报资格。
可以设立专门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同时打通科研、教学、教师培训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在申报教育科研课题时得到必要的指导,从而营造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的科研环境。
(三)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培训,以先进的理论指导科研工作。
中小学教育科研加强理论培训是指,中小学教师要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而不是对教育实践遇到的问题或教育创新进行盲目的、无计划的、随意的经验总结。具体说,中小学可以聘请教育理论工作者进校指导或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育培训,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以理论武装自己。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事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科学素养、教育素养。
(四)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
要改变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功利思想,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通过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引导中小学教师端正进行教育科研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实践。
一方面,学校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来评价成果的价值,不能根据发表文章数量来评职晋级,否则会挫伤一部分真正想从事研究的教师的积极性,影响研究结果的价值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充分的科研经费支持,使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时无后顾之忧,从而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五)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科研成果价值偏低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未涉及或未作深入研究,大部分提出的研究成果仍然是口号式的,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可操作性很低,实用价值不大。事实上,评价一项科研成果是否具有价值应该看其对本校甚至中国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是否有帮助,其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论文摘要: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问题,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重点研究的课题,是关系到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适应网络环境下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的大问题,课题组于2007年10月间对湖州城区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的相关问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如何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进行讨论与思考。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I调查对象
课题组成员对浙江省湖州市城区的龙泉、飞英、爱山等六所小学的200名小学教师就教育科研素质等相关问题进行实地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向爱山、湖师附小(简称:湖师)等六所小学教师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200份。采用SPSSI2.0.1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内容与结果
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是小学教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规律性、创造性、应用性的活动,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课题组对小学教师科研课题申报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
其中龙泉小学有92%的教师是“在主管部门要求下参与科研”,远高于其它小学教师,在调查“有申报课题意向”、“参与过课题研究”的项目中,各校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爱山小学教师均为100%,明显高于其它小学。
课题组为深人了解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对小学教师选题来源与级别进行调查,在“论文选题来源”的调查结果中,爱山小学教师有53.3%的“论文选题来源”于“教学问题”,其它几所小学也无显著差异。在“申报科研课题级别”的调查中,多数小学教师的科研选题来源本系统或本校,其中爱山小学教师有33.3%的省级课题,远远高于其它几所小学。调查结果显示:龙泉、飞英、新风小学有近50%的教师“申报课题时常遇到选题的困难”;大多数小学有近50%教师认为“缺乏申报课题知识”,其中爱山小学教师为65.2%,有较强获取科研知识的需求。有关小学教师的信息素质调查,参见表2.
六所小学有近80%教师在“进行科研查找、收集文献信息困难否”调查项目中,选择了“较困难”。在“进行过科研方法或信息检索知识教育”调查项目中,龙泉、飞英、爱山小学教师分别有88%,83.3%,87%选择“经常有”,几所小学无显著差异。在“能否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检索、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信息资源”调查项目中,爱山小学教师有60.9%的选择“经常能”,高于其它小学教师。在“备课时能及时检索、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信息资源”方面,仅有湖师为67.4%选择“经常能”,其它几所小学差异不显著。
调查结果显示:飞英、爱山、湖师小学教师分别为75%,82.6%,79.1%“撰写过教育教学论文”,与其它几所小学有差异;爱山小学教师没有发表过论文仅为4.3%,与其它小学之间有显著差异。在“有记教学读书笔记的习惯”和“在论文写作中产生的困难有哪些”调查中,龙泉小学教师选择“无”记教学读书笔记习惯为16%,与其选择“写作能力不强”的25.8%成正比。其中爱山小学教师认为“理论根底不深”为14.8%,明显低于其它小学平均的41%。
爱山小学教师在“常阅读与教育教学相关书籍”的调查项目中,选择“有”的为91.3%,其中龙泉、新风小学教师选择“没有”均为44%。在“经常阅读哪些类型文献”调查项目中,飞英、爱山小学教师选择“期刊”的分别为72%和87%;其中龙泉小学教师选择“图书”为30.8%,高于其它几所小学,经常阅读“期刊”仅为42.3%,低于其它几所小学。
。
3调查分析与思考
3.1提高教师科研综合素质
3.1.1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意识是指:“教师对教育活动有意识的探索和革新,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性,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1}调查结果显示爱山小学有82.6%教师认为“教师科研能力与教学质量关系”密切;而龙泉、飞英小学教师选择“不一定”的分别为60%和60.9%,从中可以反映出多数教师的科研意识还有待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小学教师中绝大部分人的教育科研意识在逐步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小学教师没有把参与教育科研同提高教学质量联系起来,为此,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小学校长,乃至各位教师,应加强教育科研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小学校长应积极支持小学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
3.1.2掌握教育科研知识
小学教师不仅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不断掌握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而且要努力掌握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课题研究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勇于探索收集、整理、获取、分析、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1.3提升科研选题能力
教育科研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能否在教育教学以及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作为教育科研的选题加以研究是至关重要的。调查中反映出几所小学教师对选题都感到困难,而爱山小学教师对“不知如何选择课题”的调查结果比率最低,其原因是他们均有申报课题和的实践经历,为此教师应善于从教育教学实践、学习与交流、各类传媒等途径寻找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3.1.4提高应用能力
教师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已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中。网路环境下,教师要善于运用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跟上时展的步伐。众所周知,教育科研的成果(案例、论文、著作等)、科研报告是需要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便于快速传播,推动教育的创新与进步,为此教师要善于动笔,提高科研写作的应用能力。
3.2教育教学科研定位
3.2.1以校本教研为主
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科研提升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达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我国,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科研主要以“校本教育科研”为主,调查中也得到充分证明。
3.2.2教学科研相互促进
教学与科研不能错位,科研是为教学服务,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高要求开展教育教学科研,二者处于同一体中,相互促进,切记教师课题的研究内容要与自身经历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联系,不能把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分离开来。调查中反映出爱山小学作为省级重点小学,其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均高于其它几所小学,事实证明科研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3构建教研服务平台
3.3.1构建信息资源保障平台
课题组走访了六所小学图书室(馆),发现其人力、信息资源的匾乏与小学教师不断提高的科研意识、科研参与的积极性对信息的需求不相适应,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小学领导要从教学工作实际出发,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即依托本地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构建信息资源保障平台(如: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传授信息检索技能、教育科研知识等),为实现小学图书室(馆)与大学图书馆、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小学教师与教育信息调研人员的多方合作搭建平台,提供人力资源的指导和信息资源的保障。
3.3.2构建小学教师教研训机制
构建起以网络为载体的小学教师教研训一体化机制,以教研组为主体,小学教师为核心,以教学中教师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并利用校园网设立教研专栏,开展课题讨论,及时报道课题研究进展,以及课堂教学试验或应用情况,及时采纳教师提出的建议,并邀请校内外相关学科带头人或专家作专业性点评,及时将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应为教师搭建教研训机制的服务平台,提供师资、技术、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3.4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远程教育工程 利用率 提高 山西保德县
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以来,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只有硬件设施,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设备利用率,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笔者认为(以山西保德县为例,以下简称“我县”),要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利用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机构健全、领导重视
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我县教文广体局领导班子一班人,与时俱进,超前谋划,在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专门成立了由教文广体局局长任组长的“保德县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为了科学领导,又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文广体局电教馆,由电教馆成员负责具体的工程规划、安装实验,后期培训等工作,由此,整个工程更加专业,深入人心。
二、搞好项目学校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
“三种模式”中各模式的设备已基本可以实现在项目学校中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但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发现,现有模式并非尽善尽美,有的存在设计上缺陷,比如,模式二中卫星接收单元部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不能被保存,而且按照安装要求,节目观看用的电视机只能放在卫星接收室,这对于让学生来看“空中课堂”节目之类的事情来说是不现实的,所以按照现有模式,电视部分并不能很好地被利用。发现问题以后,我们及时研究对策,给学校做出以下三种整改意见,供不同条件的学校选择:第一,为模式二自行添置一如录像机,将好的电视节目录下来,拿到播放室播放;第二,为模式二中的卫星接收电脑添置外置USB接口的视频捕获卡,将电视节目进行MPEG采集存入计算机,然后通过光盘刻录或局域网让师生观看;第三,建立学校范围内的闭路电视网,将卫星电视节目直接进行转播。值得欣慰的是,意见出台后,得到了许多项目学校采纳。他们通过保德县教文广体局网站上公布的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表了解节目安排,有选择地进行录制保存,某些学校还采用了意见三,建立了校园闭路电视网,教学效果很好。
三、加大在“三种模式”教学应用的培训力度
我县从试点工作一开始就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之中。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学校教师培训方案。我们的培训目标是:通过培训,使试点校一线教师和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其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探索远程教育条件下教育教学应用模式,从而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和应用效果。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培训内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概念和应用、教学光盘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设计实践、卫星资源接收和应用中的问题解决、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问题解决、运用卫星资源的教学设计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践、运用网络资源的教学设计实践等,还包括各种模式的具体课例观摩。培训由县电教馆和教研室共同承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形式,打破单纯课堂授课的方式,积极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参与式学习、使用学习等多种方式。使用讲授、研讨、动手设计课例、优秀课例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以提高教师实际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还积极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与学习,在掌握具体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县级培训以后,我们要求受训教师要在各自学校展开校本培训,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且实施。我们还积极组织项目学校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各类远程教育应用培训。到目前为止,我县接受过县级上以远程教育应用培训的教师已达350人次。开展培训的同时,我们在保德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局网站上开辟了远程教育论坛,供我县教师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远程教育的理解、看法并展开讨论,好的经验由此也得到了及时的推广。
四、开展农村中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开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效益,使教师深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县局领导高瞻远瞩,早在工程初期,就已确立要及早开展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并由县教研室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改革的契机,与县电教馆联合启动了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工作,规定凡我县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学校均可申报。课题范围包括: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资源接收与整理、学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与方式、“三种模式”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运用方式的研究、中心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学点提供教学服务的研究、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效果测试与评估的研究等。我们要求,学校要根据“三种模式”应用中的教育教学特点、本校利用选题时也可以不局限于我们所列的范围而自行拟定科研题目。科研课题由各项目学校直接向我县教研室提出申报,经教研室评审后立项作为县级课题。待省市启动相应远程教育课题研究项目之后,再将选题科学、运行正常、有阶段性成果的课题项目推荐到省市级有关部门立项。
参考文献:
[1]王华.开放教育农科专业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
1.从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中寻找课题
我国教育正处在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有许多突出的现实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如:在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网络信息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和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学校、家庭、社会应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
2.从教育部门的科研规划或课题指南中寻找课题
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为便于指导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育科研管理和实施的效率、效果,通常会定期或不定期对教育科研的发展作出规划,推出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如: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2013年课题指南及申报方法,为我们指出了科研的指导思想,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和申报的办法。我们了解了这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找到相关文本,看看其中有没有自己感兴趣且适合的课题研究。如:广西学校、家庭、社会参与教学工作的研究;互联网对广西学生的影响及其德育功能的研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3.从教育期刊的征稿启示或选题要点中寻找课题
我国有上千种正规的教育期刊。有的会在刊物上公布征稿选题,这些题目大都是一些当前乃至今后我国教育界必须思考和探讨的重点或热点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取某个题目来做。当然,这些题目一般比较宏观,它主要是提供选题方向和领域,我们可以采取“抓大放小”的办法,将宏观层面大的问题化为中观或微观层面小的课题来进行研究。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教育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中提出研究课题。在学习教育理论或他人研究成果时,只要我们联系实际积极思考,有时也可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或感悟,从而发现和提出研究课题。
二、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途径
政治教师撰写教学科研文章,首先要考虑写什么,即慧眼识材,确定课题。选题是写文章的关键。
1.在实践中选题
教师的主要实践无非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接受前人知识,并又以何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这也是政治老师写作最主要的选题途径。教师平时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现象,要参加许许多多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方方面面、众多的课题可供我们去发现、挖掘及选择。只要做个有心人,要写的选题是容易抓到的。
2.在教材中选题
教材尽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依据,但由于教材本身的特点和致命的弱点,即教材与生俱来的“滞后性”和实际保存着一段“必不可少”的距离。所以我们政治学科的教师要时常更新,把社会上出现的新情况、新材料、新问题、新内容及时地告诉学生,弥补教材上的不足。在知识的“滞后”与“前卫”上保持了一种较好的平衡。事实上,一切教材都只能是“旧的”,所以要想在教材中选题写点东西,只要你稍加寻找,不难发现可写的题目。
3.在热点上选题
在不同时期,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均有其热门课题,如:爱国主义教育、科技教育、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当前的研究性学习、多媒体问题、说课问题、教学反思,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等等。若能瞄准热点,选取合适的突破口会很容易成功。抓热点,须抓紧时间。假如稍有耽搁,热点就变成了“冷点”,或落后于人,写成的文章便缺乏新颖性,杂志社就不会采用了。
4.在冷点上选题
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上,每一个时期总会有些问题被教学者忽视,成为研究的冷点,就抓住它进行探讨研究,写成文章。这样可能成为异军突起。我的观点是:人云亦云我不云,别人不云我就云。其实,冷与热是相对的,有时还会相互转化。例如: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问题,似乎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其实不然,每个学科都应通力合作共同培养才有效。这个被政治教师所忽视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政治课上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这样的文章一定新颖。
5.在常规上选题
政治学科的教材变化和教学改革始终跑在其他学科之前,这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选题的有利条件。当然,这种研究不能离开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及学法等常规课题。例如:那些做人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尽管都是些老课题,但,只要有新见解、新观点、新突破、新思维,仍是好文章。
6.在时政上选题
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教育是政治学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实,在政治教学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贯串着党的重大事件和党的政治活动。殊不知,政治课教学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宣传、贯彻党的方针和加强党的政策教育,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和增强爱国热情,培养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中国人,这是政治教师的天职。就这方面的选题也是不少的。
7.在试卷上选题
考试一方面是检查教师教得如何,另一方面是通过考试检查学生学得怎样;第三,经考试后发现教和学中的一些问题,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讲透了没有,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方法、技巧掌握得怎样,等等,大有选题可研究。
8.在观察中选题
政治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甚至生活中要有“洞察一切”的眼光,通过对学生、班级、学校、社区,以及对任何一件事或某个问题的观察,联想到某一问题,认为有一定价值,便可作为课题,写成文章。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的困境
1.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为:(1)校际间的教育科研工作发展不平衡。我们对本地区7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查,从“‘十一五’期间课题研究”和“教师”两项统计中发现,有些学校平均5.4个教师就有一个课题(含省、市规划课题,教育学会课题和教师专项课题),而有些学校立项课题还是空白;有些学校教师年平均或获奖达1.8篇,有些学校教师年平均或获奖还达不到0.5篇。调查反映出有些学校教科研虽然基础较差,但发展势头好;有些学校教科研基础较好,但发展迟缓;有些学校教科研基础较差,发展也不快。(2)校内教师的教育科研发展不平衡。调查表明,部分教师能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和探索,积极参加各项教育科研活动,并在研究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而有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缺乏科研意识,科研素质相对低下。
2.氛围不浓厚。
主要表现为:(1)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比例偏低。调查中发现,近三年中有38.5%教师参加过课题研究(包括规划课题、教师专项课题、校级课题),39.7%教师没有参加课题的研究,但撰写了论文,21.8%教师既没参加课题申报又没撰写论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程度偏低。(2)普遍缺乏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查中发现多达43.6%的教师认为应“组织有能力的教师参加教育研究”,33.3%教师认为应“自愿参加教育研究”,只有23.1%教师认为应“人人参加教育研究”,说明大多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和使命感。
3.成效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1)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还没显现。教育科研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还是两张皮,还没有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2)有影响、有特色、有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还没凸现。反映在精品课题少、高质量论文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少。(3)教育科研的应用推广还没实现。重科研轻推广、重成果轻应用的状况普遍存在,多数学校的教育科研还停留在开题、结题上,不少教育科研课题一结题就束之高阁,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总结、推广和应用。
以上情况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这是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教育科研困境形成的原因分析
形成以上困境有多种原因,涉及多个方面,我们运用管理学和批判性思维原理从认知、机制、实践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1.从认识的程度看,对重要性和内涵认识不足制约着教育科研的常态化开展。
(1)领导层面:有些学校和行政部门领导没有真正确立教育科研要先行和科研出质量的观念,把教育科研当作是“锦上添花”,当作嘴上讲的、经验总结里写的口号与成绩,“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往往成为一个口号,缺乏支持教科研发展的环境、措施与行动,不按教育科研规律办事,使教科研成为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可有可无现象。(2)教师层面:虽然教师普遍能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目的是为了自身职业的顺利发展,出于对评职称、评先进和经济的需要,功利性强;有些教师把申报课题和论文写作与教育科研画上等号,没有将教育科研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教学改革联系起来。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作用、内涵,教科研工作才会有目标、方向、动力,教育科研才能成为一种常态工作。
2.从机制的角度看,机制不完善制约着教育科研的深入推进。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思想进一步解放,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改进,着力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所社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学率100%。所长、书记*研究员践行科学发展观,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在工作之余撰写了《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科学发展看*”征文文章。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于6月应邀参加在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坚持科学考评机制,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盛赞这些年来*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对*评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大力表彰,颁发奖金给予高度肯定,说这在全省是第一次,*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先后确定实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协作体,完成子课题申报,研究进展顺利。以《*市课题中期检查评价细则》为依据,组织对县市区在研课题进行了抽样检查。教育科研坚持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先后与中央教科所联合举行了全市“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在*区青山小学召开了全市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表彰了28所教师博客校本研究先进学校和71名教师博客校本研究优秀工作者。*市电视台校园风栏目以《教师博客:为心灵加餐》为题进行报道。将于7月组织教育科研专家在各县市区开展为期12天的教育科研培训,要求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研究参与教师参加培训。积极筹备编辑出版《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集》,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促进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一、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1、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学习活动。所社领导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所长、书记*同志主持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并作了动员报告,成立了所长、书记*同志担任组长,党支部副书记王清卫任副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班子带头参加网上知识竞赛、问卷调查,全所教职工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不留空白,参赛率100%。学习过程中领导班子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长、书记*研究员带领所社研究人员多次下校调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撰写了调研报告《来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调研报告》。*所长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科学发展看*”征文活动,在工作之余撰写了近8000字的《旅游文化与科学发展观——论发展*旅游文化》文章参加征文活动。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网上点击率达到6590人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6月20日—22日应邀参加了徐州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管理高级论坛”为来自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长、中小学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师作了题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其走向》专题讲学。
2、形式多样开展学习,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我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一是利用办公局域网和教育信息网建立建立电子笔记展评和无纸化学习新机制。建立了学习资料共享区,开辟了“科学发展观”学习专栏,建立专题博客群。每一位党员都撰写了不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和电子文档,在网上对学习笔记进行了集中展评和交流。二是强化专家引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组织由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特级教师、名师组成的“科学发展观”宣讲团到*、*、*、*等县市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引领广大教师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实质。三是举办“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PPT演讲竞赛,结合工作实际增强党员干部工作中零缺陷管理能力。四是赠送学校教育大礼包,4月8日为屈家岭管理区长滩中心小学全校400余名学生免费发放新夏季校服。同时,为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期刊与学生素质教育”研究,还为该校教师赠送了清华紫光优盘,总价值16000余元。
3、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坚持以教育科研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单位生存和发展实际多种形式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所社干部职工积极践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理念,学习工作成效显著。全体干部职工就教育科研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期刊如何做大做强,期刊发行怎样做大等关系所社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想大交流。先是在各自部室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分管领导和科部室主任进行交流,最后所社班子成员之间沟通思想。所社对建议梳理后,立即着手筹备编辑出版《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集》,开展教师博客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收集整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案例,开展德育研究论文和教育信息化优秀科研成果评比,研究制定了《房屋出租管理办法》等管理规范。
4、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谋发展。我所按照市教育局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于6月15日下午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总结了我所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绩,向检查组汇报了我所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在会上汇报了个人的分析检查报告,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得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基本实现了问题找的准、剖新原因深刻,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取得了增强团结、互勉共进的效果。市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检查指导组对我所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教育科研指导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不拆台,相互补台,是团结的班子,和谐的班子。
二、以科学发展统领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为重点,坚持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推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科学发展统领教育科研,为重点科学规划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表彰了*市教育科研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表彰了年度教育科研先进教科所、先进学校、先进个人。对评选出的*市一批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了大力表彰并颁发奖金,这在全省是第一次,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到会祝贺,盛赞这些年来*教育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研究》《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和省级立项重点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和省级立项课题《构建和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出现的热点、难点课题研究进展顺利。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国重点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继确定*市为课题实验基地后,市教育局公布56所实验学校,我所先后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立了协作体并召开了协作体会议,组织完成了“学校特色发展校本研究”课题子课题申报。
2、坚持科学考评机制,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开展了课题中期检查。为了加强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将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引向深入,确保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如期完成,我们完善了《*市课题中期检查评价细则》,作为对课题运行状态进行中期督查评价和年度考核课题研究评价的依据。6月组织了5个检查小组分别对各县市区在研课题进行了检查,落实课题的过程管理,检查学校研究情况,及时纠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