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调研目的
按照《XX县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以“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XX县,造福各族人民”为主题,以“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重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在城乡建设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城建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完善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调研内容
1.影响和制约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城市管理体系的建设,市政建设、供水、供热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职工队伍建设等。2.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廉租房建设落实情况,各单位优质服务开展,卫生县城的创建等情况。3.建设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
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与“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纲要相结合。在开展业务工作评估检查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如何加强城乡建设服务能力、如何加强城乡建设人才及人力资源建设、如果指导创建卫生县城、如何搞好单位重点工作开展落实的研究规划,加快研究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进度安排
1、3月28日开始调研,4月10日结束。
2、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等;二是各单位、各科室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4月5日前交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4月10日前,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局调研报告及提出的成效机制具体方案报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调研提纲及方法步骤
按照“五进四访三问一会”的方式进行调研。
一、大力开展以“五进四访三问一会”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五进”既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户,“四访”既访村队(社区)干部,访弱势群体,访“两代表一委员”及机关党员干部、专家学者,访宗教人士,“三问”即: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一会”即召开座谈会或讨论会,充分听取社会各界、不同层面人员的意见、建议。
二、局各单位:在城乡建设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在城乡建设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哪些?广大党员干部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如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对建设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
二、社区:对城建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广大村民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就推进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三、群众:对建设系统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在对建设系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六、调研选题
1、如何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发展。2、如何促进县城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3、如何加快建立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七、有关要求
1、成立领导调研领导小组。组长:米吉提,成员:蒋东升、姚永安、何永胜、杜建平。
市委在1月19日,召开了全市学习实践活动转段会,根据市委学实办安排和委党组研究决定,今天我们邀请了市学实办指导组亲临指导,在此召开全委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段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学习实践活动转段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对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一、突出特色,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
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个主题,继续坚持将深化学习贯穿始终,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城乡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特色,注重成效,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在分析检查上突出四个特色:
1、广开言路,在征求意见上突出广泛性。
为充分吸纳各界对建委系统科学发展上的真知灼见,广开言路,在学习第一阶段走访、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弄清影响和制约城乡建设科学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思想理念、制度建设、为民务实、工作作风、党风党纪等方面征求意见。在方式上采取了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个别走访、深入调研、网络调查等方式,征求对象有市直各单位、各部门、各县区、“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离退休老干部、基层单位代表及本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新征求到意见建议40余条,同时,将“三新”大讨论活动查出问题正在整改和没有整改的纳入学习实践活动整改内容。累计发放征求意见表450份,征集意见建议70余条,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打好了基础,为撰写好分析检查报告提供依据。报告形成后,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发函和网上公布等形式,广泛征求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单位、服务对象、委属单位、机关科室及离退休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于1月15日,召开了群众评议大会。会上各位评议代表本着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给予了肯定,五项评议满意率全部达到100%。
2、认真查摆,在查找问题上突出准确性。
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书面向领导班子成员反馈后,按“四对照、四查找”要求,于12月21日,召开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暨年度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作了深入的对照检查,积极发言,摆问题、挖根源、提意见、表建议,以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力求把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找透,明确努力方向,确保整改措施切实可行。
通过认真查摆,查找出建委系统目前还存在的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有: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不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工作力度不够。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意识不强,对村镇建设指导不具体,存在重城市建设轻村镇建设,重工程建设轻城乡建设,重加强工程建设轻建筑业管理的现象。三是建筑市场管理有待加强,科学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秩序上有待进一步规范,还存在一些压级压价、阴阳合同、工程垫资等现象。对做大做强建筑业服务、扶持不够。四是服务意识不强,上门服务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服务质量不高。
3、深挖根源,在分析原因上突出深刻性。
对照查摆的实际问题,建委党组积极挖掘根源,深刻剖析原因,确保原因分析的透彻性、深刻性。在分析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原因上,主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思想解放程度、科学发展的意识、改革创新的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去分析。既查了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查主观原因,努力从灵魂深处、从体制机制深处查找深挖,努力做到不遮丑、不护短、不怕触及矛盾,力求分析原因的深刻性。围绕这些实际问题和原因来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委党组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起草、修改,报告在形成过程中,认真吸纳了“三新”大讨论、学习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的重要成果,有客观地总结经验,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使分析检查报告具有可操作性。
4、边学边改,在学习实践上突出成效性。
市建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的原则,在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创新体制机制上下足功夫,把学习实践活动过程成为推动工作、创新机制、取得成效的过程。在做大做强建筑业上,针对企业反映有些收费对象不合理问题,我们及时研究对策,理顺收费关系,减轻企业负担。在建筑工程交易管理上,研究修改招投标办法,使市场进一步体现了公正性,防止围标、串标问题;在加强两区农村建设、工程建设管理上,出台了有关文件;加大了清欠工作力度,努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努力构建防欠长效机制。最近一段时间,接待农民工投诉64起,协调解决拖欠工程款1100万元,农民工工资127万元。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确保建筑工地不发生任何事故。抓好建筑市场监管,正在研究制定对监理企业、勘察设计企业规范化管理。对XX路拆迁户进行走访慰问,做好委单位困难群众帮扶,举办“和谐之声”迎春联欢会,这些工作的开展,即凝聚了人心,又激励了干事创业的斗志,打造了和谐单位,树立了形象。
二、明确要求,认真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
这次转段会后,整个学习活动将转入整改落实阶段。这一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既是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整改提高的阶段,也是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阶段。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抓住关键环节,把握重点问题,搞好集中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一)明确“一个要求”。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中央、省委、市委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一主题,把握和体现严格要求、求真务实、发扬民主的精神,抓住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工作举措等关键,突出抓好前阶段各单位、各科室确定的24个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紧迫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做到思想上有新提高、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上有新改进、发展上有新进步、民生上有新改善、党建上有新加强。
(二)抓好“四个环节”。整改落实阶段整体时间安排40天左右,从1月中旬开始
,到2月底结束。在整改落实阶段,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时间安排:1月中旬至2月初,15天左右。具体要求:一要制定整改措施。以形成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建委系统工作实际、群众利益、社会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具体的整改落实方案。二要明确整改要求。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做到整改落实内容明确、时限明确、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责任人明确,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三要公布整改方案。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整改落实方案,对重要事项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第二个环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时间安排:2月上旬至2月中旬,15天左右。具体要求:一是认真梳理问题,逐一明确解决的方式、方法和时限。二是抓住重点问题。要重点解决好“四事”,即影响科学发展的大事、制约科学发展的难事、阻碍科学发展的急事、关系民生改善的实事。三是有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到对干部群众事前预告、事中商告、事后通告,向群众公开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果。对重点问题成立专项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要集中力量解决几个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办几件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第三个环节:完善体制机制。时间安排:2月中旬至2月底,15天左右。具体要求:一是搞好制度清理。要对现有的各类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规章制度等该废止的及时废止,需要完善的及时修订完善,需要新建的,按照“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抓紧时间,尽快出台。二是推进制度创新。着力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城乡建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三是确保制度科学。要充分借鉴调查研究的成果,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第四个环节:推动科学发展。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谋划好城乡建设工作。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全会及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谋划好2009年工作。二是推动城乡建设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为主题,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节能、城乡建设改革发展,务求在多个方面取得科学发展的成果,使2009年全年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继续做好24个问题的解决工作。要进一步研究措施、多方协调、积极推进,让人民群众感受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
(三)创新“一个载体”。要充分运用好“三改”这个活动载体。一是围绕提高素质改。就是要切实转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以达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的目的。二是围绕促进和谐改。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更好地把握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办好群众期盼办又有条件办的实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三是围绕科学发展改。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与行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加强学习。坚持把学习理论贯彻始终,切实抓好近期中央、省、市主要领导讲话、会议精神的学习。二是坚持领导带头。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带头深化学习,带头制定整改措施,带头解决问题,带头办实事,带头促进发展,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坚持发扬民主。做到整改方案向群众问计,整改措施为群众着想,整改过程请群众参与,整改成效由群众评判,确保整改方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坚持深化整改。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中深化整改,解决好思想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在解决难点问题中深化整改,结合实际制订解决方案。五是坚持自觉实践。要按照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要求,坚持做到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群众非常关注。一定要强化责任,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尽好第一责任,做到思想不松懈、精力不放松、力量不减弱、标准不降低;分管领导要落实直接责任,深入考虑、周密组织、精心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进展情况,搞好综合协调。
(二)强化活动监督责任。要以诚恳的态度欢迎监督,真心诚意地欢迎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团体、服务对象的监督,要提高活动透明度方便监督,要主动采取措施接受监督。通过“走出去”征求意见、“请进来”听取意见、开展群众测评等多种方式,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的进程,特别是在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带来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突出问题。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正式提出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内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出的耕地可以按照要求,全部置换为建设用地周转指标。指标可以在整理形成耕地前进行使用,即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城镇规划发展区域内,相应增加规划建设用地预留区。同时,必须在规定的年限(期)内整理复垦出相应面积的耕地,完成对已经使用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的置换归还。对于已经超额完成整理复垦任务、形成新的建设用地月转指标的,新指标可以结转到下一期直接使用,不需再归还(其中在满足新的农村居民安置区用地所需后剩余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可以用于特定规划区域内的各项城镇建设便用);对于未能完成整理形成耕地、置换归还任务的,要相应核减其以后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或现行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对于完成归还任务确有困难的,可以缴纳相应的费用,有偿调剂异地超额完成整理复垦任务形成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挂钩项目的实施主体可以自行整理。也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整理。相关费用由自己承担。
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意义
2.1有利于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挖掘土地的潜力,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我国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星,农民进城后,大量的房屋被空置,房屋的闲置率非常高,土地利用十分粗放,农居环境也十分糟糕,而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可以解决房屋被闲置的问题,改善农村居民点“多乱散”的现状。
2.2有效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
增减挂钩政策的宗旨是,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而新增建设用地所占用的耕地数量由减少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弥补,要求补充的耕地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得低于占用的耕地。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保障耕地的数量不减少,还有效提高了新补充耕地的质量。
2.3规范我国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
我国的城镇化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农民有序的进城,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会跟上,不再像以前盲目的进城,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困扰。同时把城乡放在一个项目区内,避免了传统的户口间的歧视。
2.4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在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还有效拉动了农村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不仅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也明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长期困绕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三农”问题的切实解决。
2.5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耕地的数量越来越少,以牺牲耕地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能长久的,这就需要我们去需求其他的发展空间,而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缩减得农村建设用地使得城镇的建设用地增加,节约出来的土地,在留足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后,为当地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用地保障这将使得地方的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
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重指标,轻质量。
很多试点把申报增减挂钩项目作为解决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唯一办法,这就使得各级政府一味的追求建设用地指标,从而忽略了增减挂钩的实质意义。
3.2挂钩形式单一,资金来源不足。
3.3补偿安置不到位,增加农民耕作难度。
4.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建议
4.1政府重视,深入宣传城乡挂钩政策,调动项目涉及单位和群众的积极性。建议各级政府把挂钩列入工作目标考核序列,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检查、监督制度,积极宣传挂钩政策,增强干群开展挂钩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4.2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完善挂钩指标有偿使用机制。资金筹措可以采取上级政府奖励一点,实施单位筹一点,村级出工补一点的办法,同时要出台挂钩指标有偿使用政策,落实用地单位的“占一补一”责任。
4.3创新新增耕地的收益分配机制和项目区的补偿方式,保障集体和群众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搞强制拆迁,切实维护被拆迁户的利益;新增耕地的利益分配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新增耕地的再利用。
区审计局:
按照区委及区人大办的统一部署,2020年5月15日至6月15日区审计局对我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审计。区审计局向我局反馈审计意见,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局党委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落实工作,针对区审计局指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逐条逐项认真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细化责任分工,强化整改措施和具体完成时限。通过全局各级党员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区审计局反馈的两方面问题,目前已经全部整改完毕,并进入长效管理。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涉企保证金清理未按时完成。
整改问题:17个项目602.96万元住宅物业保修金尚未清退。截至2020年5月底,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代管的住宅物业保修金有17笔本金合计602.96万元已到期,未及时清理并退还各建设单位,涉及15家开发商。
整改情况:目前17个项目均已按《浙江省住宅物业保修金管理办法》(浙政发〔2007〕19号)、《嘉兴市建委关于印发嘉兴市区住宅物业保修金管理操作流程的通知》(嘉建〔2017〕4号)要求,将保修金退还事项在物业小区内公示,公示期为1个月。公示期满未收到业主、业主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及属地建设(物业)主管部门书面异议(或异议撤销)的,开发建设单位可按规定持保修金退还申请报告、业主委员会及物业服务企业公示无异议书面证明等材料提出退还申请,经我局按照相关程序审批后,将保修金本息余额退还给开发建设单位。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保修金事项日常管理,完善资金台账,严格退还程序,强化监督检查,做到应退尽退。
(二)整改问题:往来款未及时清理
摘要:本文以贵州省桐梓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为依托,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背景、意义和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可行性,针对当前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迫切性及实际问题,提出促进“增减挂钩”更好实施的工程技术措施、生物化学措施和管理维护措施及效益分析,使研究成果更富有操作性,从而提高研究区土地利用率,达到既满足经济快速发展下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及耕地保护。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技术措施 效益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桐梓县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桐梓县南北最长处81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国土总面积3202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人。桐梓年平均降雨量1038.8mm,年均温14.6℃,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四季不甚分明。
2 复垦措施
2.1 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结合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研究区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工程技术措施:
(1)建筑物拆除工程主要包括房屋拆除和院坝拆除。研究区拆除房屋及院坝、废弃工矿用地、废弃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为334.380亩。据现场调查情况,需拆除的砖屋151座,占地面积21.94亩;木屋74座,占地面积18.95亩;院坝占地面积为16.82亩。砖瓦拆除量为12040.13m3;屋基均为0.6m厚条石,条石拆除量为4448.26m3;混凝土主要是砖房屋板和院坝,砼拆除总量为2536.79m3。房屋及院坝拆除共产生弃渣19025.18m3。
(2)土地平整工程主要对垃圾外运、深埋、土地翻耕、客土、筑坎、施肥等进行处理。房屋和院坝拆除以后,原房屋及院坝占用土地由于土壤厚度较厚,进行表土剥离后可以耕作。对研究区废弃工矿用地需土后方可耕作,由于研究区周边林盘地较多且土壤较好,可作为研究区废弃工矿用地客土地来源。项目周边原有机耕道主要是素土路,雨天泥泞,给周边居民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按照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对房屋及院坝拆除的建筑材料还可以利用的用于新建安置区的建设,剩余废弃砖石料可以用于研究区石埂的砌筑,弃渣采取通过人工挑运铺筑于就近机耕道,用于改善交通条件,多余的废弃砖石料、残渣可以采取就地深埋。
(3)配套工程为道路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改善复垦区土地利用条件,便于日后群众生产生活,在面积较大的研究区内新修生产路等农业基础设施。经实地勘测,研究区生产路为土质路面,多为沿原地形延伸的羊肠小道,无规划性,为原来居民与牲畜行走而成,雨天道路泥泞,无法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因此,在面积大的区域规划新修生产路15条,总长生产路1669.19m,采用5cm厚的C15砼路面,15cm厚的毛石垫层,新建排水沟1034.41m,共8条,新修挡土墙831.43米,梯步576.63米。
2.2 生物措施
在复垦后的土地,要采取一定量的生物化学措施以尽快提高土地肥力。通过生物措施,种植能加速土壤熟化的生物肥料,可以加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绿色植被覆盖,进而提高农作物成活率及产量。因此,建议土地复垦后,豆科植物与其他粮食作物套种培肥土壤,如油菜与玉米等套种。
2.3 管理维护措施
复垦为耕地的土地,土地使用权归集体所有。集体组织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给大户经营等方式利用土地。在土地流转和大户承包前,村集体组织必须通过签订合同等来约束其土地利用行为,防止土地被建设或土地撂荒。对土地使用权人荒废土地或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村集体组织有权力收回土地使用权。
3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3.1 土地复垦结果分析
研究区土地总面积为345.56亩,扣除道路等不复垦面积,复垦面积为334.380亩,土地复垦率为96.76%。复垦后新增耕地面积为328.44亩,新增耕地率为98.22%。通过对破坏农村居民点及废弃工矿进行土地复垦,使被破坏的土地得以重新利用。根据1:10000标准分幅数据复垦区全部为建设用地,复垦后转化为农用地。
3.2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复垦可新增耕地328.44亩。复垦效果显著,根据土地适宜性分析结果,复垦后的耕地可以用于种植玉米、油菜薯等,同时设计相关道路设施,便于农民耕种。根据实地调查,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研究区主要旱地作物品种以油菜、玉米为主,旱地复种指数170%。复垦耕地按种植玉米、马铃薯测算,则土地复垦后研究区年均可增收44.80万元,将给当地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3.3 生态效益分析
复垦的生态效益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复垦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使占有和破坏的土地得到恢复,最终恢复了土地的生产力,建立成了人工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形成新的人工和自然景观。有效改善了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可见此后可将原来农村居民点对生态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改善了研究区生物圈的生态环境。
3.4 社会效益分析
土地复垦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不仅对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复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桐梓县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该村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复垦后的土地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发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合理利用了土地、提高了环境容量、促进了生态良性循环、维持了生态平衡。
4 结论
通过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建设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进行土地复垦,使其恢复到可供农业生产状态。对恢复和改善研究区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桐梓县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俱时期,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十分迫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缓解城镇化用地扩张压力的有力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今后桐梓县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彦随,郑元伟.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胡传景,张玲.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j].国土资源,2008(9).
[3]徐卫东,王增如,等.基于挂钩政策下的山东省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及重点区域[J].山东国土资源,2009.
[4]胡传景.建立出让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制度的初步构想[J].中国房地产,2009.
摘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在实践中通过对农村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将整治节约的少部分农村建设用地以指标调剂的方式按规划调整到城镇使用,对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少数地方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擅自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扩大试点范围、突破周转指标、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等一些亟需规范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农民权益。
关键词:增减挂钩 积极作用 存在问题
引言
200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根据该决定的要求,国土资源部自2005年开始部署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同一县域内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项目区,通过先行下达周转指标,专项用于项目区建新地块的面积规模控制,并在规定时间内用拆旧地块复垦出来的耕地面积规模控制,并在规定时间内用拆旧地块复垦出来的耕地面积归还。2006年至2009年,全国实际安排的周转指标规模约为43万亩,2010年安排了30万亩。截止目前,批准试点共涉及27个省份。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理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二、增减挂钩进展情况
从近年来时间看,一些地方将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相结合,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所获土地收益返还农村用于农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各地普遍认为,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有利于解决耕地保护“缺动力”,工业化城镇化“缺土地”,新农村建设“缺资金”,统筹城乡“缺抓手”等问题。
三、挂钩试点存在问题
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确也出现一些亟需规范的问题:一是少数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擅自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或扩大试点范围、突破周转指标;二是对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重视程度不够,在确定村庄拆旧、建新和集居规模时,对耕作半径、畜禽养殖、居住成本等实际情况考虑不够充分,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侵害农民利益搬迁补偿标准,差异较大,收益分配方式和分配比例的确定在区域内差距较大。同时,一些设计农村土地产权、基本经营制度等深层次问题,需要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
四、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合理运作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准备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行规范管理: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共同推进工作的机制。坚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平台,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资源并积极参与的机制,统筹用好相关资金,强化全面监管。
二是注重统筹规划,有效控制整治规模。农村土地整治坚持规划先行,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用地。通过周转指标控制村庄建设用地整治的规模,周转指标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三是把坚守耕地红线放在首位。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力试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加大农地尤其是基本农田整治的力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国家粮食产能核心区和战略后备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新增耕地的质量监管,整治后新增的耕地作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四是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受益和保持农村特色。在土地互换和利用方式、旧房拆迁、新居建设等方面要提供多种选择,实行公告公示;凡是涉及房屋拆迁等财产权益的,必须征得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同意,不同意的不得实施。注重保持农村建设,满足农民有力生产、方便生活和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际需要。
五是坚持量力而行,防止大拆大建。农村土地整治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顺应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和能力,先示范,后推开,防止一哄而上,禁止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更不能强拆强建。
参考文献:
[1]李君旺、王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利弊分析[J].国土资源报,2009(4)34-37.
城建增加减少挂钩认识措施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质
《管理办法》给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严格定义。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以下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的目标。
增减挂钩实质上,是对农村居民点进行的一种特殊土地整理行为。除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的目的外,还引入了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化的含义。相较于《规范意见》给出的增减挂钩试点概念,增减挂钩的定义更加强调拆旧地块与建新地块“等面积”特点。这个改变充分考虑了前期试点过程中实际困难,是用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的有力支持。
城乡增减挂钩旨在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而非简单地限于土地层面。获得建设用地指标只是该行为的表现形式,绝非最高利益诉求。增减挂钩是让广大农民分享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成果,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表达方式。
增减挂钩的经典模式及评价。经过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探索,根据不同的项目区实际经济、区位和运作情况,总结成不同的经典模型,既有利于进行利弊分析,又能为试点工作的深入推广提供指导和借鉴。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增减挂钩模式可作以下分类。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发展概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为解决此类问题,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程。从2006年至今,已有24个省份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的工作。但是,在试点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农民“被上楼”、暴力拆迁等现象屡有发生,严重阻碍了试点工作的进行,歪曲了试点工程的本意,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挂钩试点过程中的获利主体
项目区范围内的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得以改善提高。农户宅均面积虽为减少,但住房质量和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尤其是在经济改革之初建住房的农户,住房已居住使用近30年,建筑材料、房屋结构、户型、质量等基本落伍,成新度较低,增减挂钩试点的推行,使得这些农户省却不少开支,从中受益颇丰。当然,也不否认有一定比例的农户经济基础殷实,刚翻建的新住房即将被拆除,得到的补偿也没有明显的差别,肯定被拆迁意愿较低。
农民耕种土地数量增加。根据试点经验,原村址复垦后增加的耕地一般仍交由原村集体发包或经营,耕地面积增加。有些集体采取集中发包的方式,交由农业公司承包使用,承包费用由村集体向村民按股分红或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若由政府或出资企业取得复垦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尚需办理土地征收等相关审批程序。
地方县、市级人民政府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后备资源,解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难题。随着我国耕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建设用地指标更是弥足珍贵,有些地方由于建设用地指标亟缺,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增减挂钩试点复垦原村址增加的耕地面积,除归还挂钩周转指标外,尚有剩余以解政府燃眉之急。
出资企业通过出资,完成建新拆旧及农民补偿安置后,可以觊觎增加的建设用地指标。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纯粹为了公益目的出巨资资助挂钩试点是不符合逻辑的,往往是在得到了地方政府承诺的前提下参与进来的。项目验收后,企业以功臣自居,要挟政府索要土地回报是可以想象的。不借助实力雄厚的企业出资相助,地方政府难以启动挂钩试点工作,也就拿不到诱人的建设用地指标。试点完成后,割一大块地兑现自已的承诺,至少指标还可以有所剩余,或者增加地方税收和就业机会。然而,就挂钩试点有机整体来说,企业的提前介入是一种地方政府融资的特殊形式,受补偿、安置的农民与企业是没有任何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企业只不过是政府的人而已。
四、解决增减挂钩中政府权责不对称的对策建议
(1)完善政府问责制,培育服务型的行政文化。问责制是解决权大责小甚至弃责任于不顾的重要途径,是解决责任缺失问题的制度性保障方法。只有构建了问责制度,使政府人员明白自己的本职所在,才能使其执法行为规范合法,才能有效阻止增减挂钩中滥用权利侵害农民根本利益事件的发生。培育服务型行政文化,转变政府人员观念意识,才能使其克服自利性,真正从公共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增减挂钩中相关各方,处理好各种利益冲突,做好失地农民安置等后续保障工作,尽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的责任与义务。
(2)建立有效的立体监督机制,扩大提高公民参与权。要建立政府自身、媒体舆论、社会大众监督相结合的立体监督机制。在增减挂钩中,要保证挂钩项目透明公开,随时接受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的监督。要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健全利益诉讼制度,以做到合理协调相关各方利益的功效。
(3)按照权责对应原则合理调整上下级政府的权责范围。通过合理调整权责范围,可以有效避免权小责大局面的出现,避免土地腐败现象的发生,促使地方政府正确运用手中权利来承担责任,为公共利益而服务,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增减挂钩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增减挂钩;权责不对称;对策建议
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发展概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为解决此类问题,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程。从2006年至今,已有24个省份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的工作。但是,在试点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农民“被上楼”、暴力拆迁等现象屡有发生,严重阻碍了试点工作的进行,歪曲了试点工程的本意,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政府权责不对称现象分析
权责对应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原则,也是保持政治秩序良性运行的关键。政府有推行增减挂钩试点政策的权利,同时也应当承担维护好相关利益主体切身利益的责任和义务。而许多地方政府滥用权力,不对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就强行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程,并且不做后续保障工作。这些都是政府权大责小、权责不对称的典型表现。可以说,政府权责不对称是增减挂钩政策走样的根源所在。 1 增减挂钩中政府权责不对称的表现
(1)不顾农民意愿,强制挂钩,导致民怨四起。政府拥有城市建设用地的分配权,是增减挂钩政策的主要受益者。一些地方政府为拿到额外的建设用地指标,不顾相关利益主体(尤其是农民)之权益,滥用权力,强制挂钩,硬逼农民上楼。由此导致了许多暴力冲突事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以及社会的和谐。
(2)对农民的补偿与后续权益保障工作不到位。政府将集约改造出的土地转手出让给开发商,赚取丰厚的极差利益,却忽视了对农民的补偿。宅基地补偿标准过低、复垦土地质量低下以及先拆后建甚至不建等现象的出现,使得农民的基本生活难以维持。
(3)创租寻租现象丛生。有的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勾结,在开发商的贿赂下低价补偿、低价出让,开发商通过开发获得的高额利润即为政府寻租的租金;有的地方政府还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非法干预,迫使开发商为保证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向政府寻租。政府寻租被视为行政权力的滥用,是政府权力****的重要体现,是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
总之,许多地方政府只顾追求自身利益,滥用权力,根本没有尽到保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义务。 2 权责不对称的根源
(1)政治行政体制的问题。
一方面是上下级政府间权责不对称。我国政府实行的是严格的层级制的行政管理机构,相对于上级政府的巨大权力,下级政府往往承担过多的责任。为了维持自身体系的运营再加上政府的自利性,许多地方政府往往会抛弃行政责任追求权利与利益,由此产生了政府靠地生财、创租寻租的行为。
另一方面是政府自身内部责任机制不明确。责任机制不明确直接导致了权大责小,增加了行政权力的自由裁量权,使得行政主体产生轻率的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为,最终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产生****。在增减挂钩中,政府由于权利过大,责任缺失,极易产生创租寻租行为,导致政府****。
(2)政府及行政人员责任服务意识缺失。
在传统行政体制文化的影响下,许多政府行政人员的“政府本位”观念严重,认为实施行政措施,治理社会是政府的特权。这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相违背的。这往往会使政府官员忘记自己的职责要务是对人民负责,为社会做贡献。增减挂钩中,许多地方政府,只顾获取挂钩指标,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忽略了对农民等利益主体的补偿与安置,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3 解决增减挂钩中政府权责不对称的对策建议
(1)完善政府问责制,培育服务型的行政文化。
问责制是解决权大责小甚至弃责任于不顾的重要途径,是解决责任缺失问题的制度性保障方法。只有构建了问责制度,使政府人员明白自己的本职所在,才能使其执法行为规范合法,才能有效阻止增减挂钩中滥用权利侵害农民根本利益事件的发生。培育服务型行政文化,转变政府人员观念意识,才能使其克服自利性,真正从公共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增减挂钩中相关各方,处理好各种利益冲突,做好失地农民安置等后续保障工作,尽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的责任与义务。
(2)建立有效的立体监督机制,扩大提高公民参与权。要建立政府自身、媒体舆论、社会大众监督相结合的立体监督机制。在增减挂钩中,要保证挂钩项目透明公开,随时接受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的监督。要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健全利益诉讼制度,以做到合理协调相关各方利益的功效。
(3)按照权责对应原则合理调整上下级政府的权责范围。
回顾10多年来的研究,我有两个方面的深切体会:一方面,关于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的思考与建议,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认识——可以说,已经逐渐从学术共识转化为社会共识与决策共识;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对城乡空间发展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多年来,在京津冀区域大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随着大规模新城建设的甚嚣尘上以及房地产的畸形繁荣,特大城市地区出现了人口过分集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住房等生活成本迅速增高、经济社会问题比较集中,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方政府怀有强烈的“土地财政”动机,即通过招商引资,扩大投资,促进新城新区开发,带动土地升值,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维持城市建设的资本循环;
第二,与空间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划“被部门化”。行政部门在制定空间政策、法规和规划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本部门的权力和利益,而弱化相应的责任,甚至偏离国家整体的政策方针和公共利益;
第三,城乡建设长期存在“重城轻乡”的思想。为了发展城市而不惜牺牲农村,为了土地开发进行简单粗暴的征地。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乡村发展形成严重的忽视,“三农”问题日益严峻;
第四,对城镇化问题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长期以来,将复杂的城乡建设与城镇化当作简单的经济现象或物质建设工作。用一个简单的目标来概括复杂的城镇化进程,或聚焦于某个问题,或聚焦于某一方面,复杂问题被简单化,造成顾此失彼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被动局面。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讨论越来越热烈,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如何遵循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相应政策,在顶层设计方面,需要预为思考。建议在下列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第一,充分认识城镇化的复杂性,采取“复杂问题有限求解”的方法。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化错综复杂问题为有限关键问题,寻找在相关系统的有限层次中求解的途径。如果说,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五大系统还处在一个相对均衡、稳定的状态,那么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如今,上述五个系统则已经出现了比重失衡且各自为政的局面,亟须重视系统之间的交叉联系,建立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第二,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别化的发展策略。对于特大城市地区,促进生产要素的灵活流动和重组,在区域尺度上对特大城市过分集中的功能进行有效疏解,同时提高中小城市和城镇的人口吸纳与服务功能,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大中小城市均衡分布、有序流动,形成一种城乡协调的统一体。对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有序推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依据各地各具特色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文化特色等现实情况,积极进行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试点;
第三,加强城镇化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提高城乡规划的决策水平和技术支持。城镇化是一项复杂性、专业性、连续性都很强的工作,有关的决策需要在了解历史和熟悉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各城市有不同的特点与问题,不能照搬别人的成绩,照猫画虎。建议在少数城市工作中试行城市总建筑师、总规划师、总工程师制度,对城市发展进行整体的研究、决策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