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范文

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

第1篇: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范文

【关键词】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数字教育资源;安全整合;分层框架;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4―0097―04

引言

数字教育(E-learning)的快速发展,使在线资源迅速增加并呈现出分布、异构、海量等特征。由于技术的复杂性、教育的多样性以及资源开发过程的非标准性,各类教育资源系统底层结构和功能接口不一致,数字化教育资源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融合。SOA(Service 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具有松散耦合、平台无关、互操作和开放性等特性,为分布式异构教育资源之间的共享与集成创新提供了新的服务模式。

为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国家支持实施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等多项重大项目,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奥鹏”、“弘成”和“知金”三个覆盖全国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面向服务的数字教育资源安全整合过程中,资源之间频繁的互操作跨越了自治权限的边界,安全需求广泛。设计一个全局的安全架构来屏蔽异构平台差异,构建动态协作的安全环境以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增值共享,是SOA环境下教育资源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难点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数字教育资源安全整合框架(Service Oriented E-learning Resource Secure CompositionHierarchical Framework,SERSHF)模型,分析了数字教育服务资源整合的安全需求,对SERSHF模型每个层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给出了SERSHF在数字教育应用中的系统实现。

一 数字教育服务资源整合的安全需求

(1)多粒度定制

数字教育服务资源安全整合在开放松散耦合环境下实现,用户依照业务流程BPEL所设定的教学逻辑按序访问每个资源。该过程不仅涉及分布式教育服务资源拥有者的权益保障,也涉及资源合成整体的访问规范授权。如何实现单域的访问控制和多域动态授权之间的协调,这种多粒度定制的特点必须反映于数字教育服务资源安全整合框架之中。

(2)自治资源安全机制独立

自治资源安全机制独立保障用户对教育服务资源内容的合理使用,平衡教育资源创作者和社会共享之间的利益均衡。每一个被整合资源的提供者都是自治的实体,他们对自己的资源必须具有自主管理权。资源整合框架需要确保资源内容只能被授权用户使用,用户对服务资源内容的访问只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在跨域的协同应用中,整合资源的安全访问不能以牺牲资源提供者自治控制权为代价。

(3)跨系统的一致性集成

不同的提供者对教育资源的控制程度存在差异,在数字教育资源协同会话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使对每个被整合资源系统的访问策略都加以正确地规定,访问策略之间的交互作用仍可能导致冲突,引起不一致的系统行为。安全整合框架必须适应服务资源集成的动态特性,实现跨系统的一致性集成,保证资源整合系统的健壮性和可靠性。

(4)框架可伸缩

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安全整合框架不仅要支持现有的应用,将各种已有的分布式教育服务资源聚合在一起时,其解决方案和体系结构也必须是可扩展的,以兼容新的安全技术和规范。当有新技术需要部署或者增加时,不需要对现有安全框架进行大量修改,实现可伸缩的访问和整合。

二 数字教育服务资源安全整合框架

1 SERSHF模型的层级与功能

在前面数字教育服务资源整合的安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资源系统开发理论,本文提出基于SOA的数字教育服务资源安全整合层次框架(Service Oriented E-learningResource Secure Composition Hierarchical Framework,SERSHF)模型,如图1所示。SERSHF采用分层结构实现教育服务资源的有序组织和资源安全整合的知识建构,从下至上分为资源管理层、资源整合层、安全管理层和应用层。

(1)资源管理层

网络资源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起了网络媒体素材、网络题库、网络课件、网上教学案例、网络课程等多种类型在线资源。

在SERSHF中,资源管理层利用Web服务技术把现有的异构网络教育资源封装为服务,通过WSDL语言对外规范化描述资源服务接口,具有高度可集成性。无论是CORBA、DCOM还是EJB系统都可以通过标准的Web服务协议进行互操作。具体实现方式是借助SOAP消息与特定协议绑定来完成,如HTTP、SMTP以及对JMS封装等。安全策略通过XML细粒度定义资源访问约束,实现自治安全机制描述和执行机制相分离,便于资源安全存取的快速响应。安全服务Agent处理服务资源整合的绑定请求,同时通过WS-Seeurity规范保证教育资源SOAP消息通信过程中的数据机密性、完整性以及不可否认性。

(2)资源整合层

资源整合层通过应用业务流程BPEL的并行、顺序、选择和循环控制活动,依据教学步骤及教学设计策略,编排和规划被整合教育服务资源的调用顺序,形象地将各教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表现在整合资源之中。

BPEL业务流程引擎解释资源整合流程设计,根据教学设计逻辑有序绑定分布式资源,进行资源访问导航,并对教育服务资源协同共享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维护。质量控制模块从多维度监测系统满足学习者需求的能力,如扩展性、并发处理、响应时间、吞吐量、准确性等,使资源整合应用能获得QoS保障的运行环境。消息管理模块监控资源之间数据的安全传递和路由,完成系统基于SOAP消息的知识架构。为方便用户对整合资源的一站式访问,消息管理模块基于SAML令牌在多个资源提供者之间实现用户身份和安全信息的传递。事务管理模块实现资源服务的自适应协调,在用户可接受的代价范围内进行事务回滚或继续操作,确保资源整合应用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流程管理模块则用于优化资源整合应用,实现目标流程实例的匹配、执行、协调和更新。

(3)安全管理层

安全管理层承上启下,是SERSHF模型的核心。它对上实现用户访问整合教育资源的一站式授权管理,对下实现自治服务资源授权策略的一致性协同,达到从整合资源安全消费到自治资源整合的多粒度定制,从而形成了“安全驱动业务、业务驱动资源”的分布式资源协同安全服务格局。

策略的协同管理从自治服务资源角度出发,解决多安全机制的有效协同问题。通过整合资源访问控制策略一致检测,SERSHF在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自治资源安全访问规则的完整性约束检查和冲突发现。当被整合资源的访问控制策略之间出现冲突时,通过访问控制策略可信推导,模型提取影响资源整合的访问控制策略非一致的规则并进行消解,实现策略之间冲突的解决,保障资源跨安全域应用的一致性集成。

业务流程授权管理从整合服务资源角度出发,解决学习用户对整合资源访问的合法性授权问题。业务流程授权约束把所整合的教育资源看作一个整体,从集成整体的角度定义用户对整合资源访问的授权范围和安全等级的高低。流程授权建模对整合资源业务流程活动之间基于分工性、依赖性和交互性授权的协同及其有序约束关系进行描述。流程信任会话在授权描述和建模模块的支持下,确保整合的教育服务资源只被合法授权用户按规定权限访问。

(4)应用层

应用层是用户消费基于服务的安全整合教育资源的桥梁,它响应界面层的用户请求,为资源用户实现友好的知识服务界面和系统安全管理接口,提供交互应用、资源展示、平台接入、资源新闻、知识宣传等多项功能。

应用层建立了知识服务与用户消费之间的联系,以集成的方式提供广泛的知识资源和多种多样的个性化服务,方便用户的“一站式”知识获取和交流。学习者可以通过应用层信息门户进入学习环境,按照自身的个性化需求选择合适的集成学习资源,以完成由多个分布式优质安全资源依据教学设计思想整合而形成的系列课程学习。

2 SERSHF模型的特点

(1)提供了教育服务资源安全集成的全景视图。针对面向服务的数字教育资源安全整合问题,分层结构使资源开发人员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不同安全功能模块,从而更加专注于资源整合的实现。SERSHF模型简化了资源安全部署和开发的过程,提高了安全开发的复用性、灵活性和系统开发效率,有助于发挥SOA技术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中的整体效应,为资源不同层次的安全协同共享和集成应用奠定了体系结构基础。

(2)兼顾多方面安全需求。教育服务资源的增值安全融合是多个分布式优质资源的集成,也是每个资源创作者经验的积累和心血的凝聚。SERSHF模型在保障自治资源安全机制独立的前提下,从全局角度对资源之间的安全协作进行细粒度管理。通过业务流程授权管理,SERSHF模型将解决融合BPEL流程活动执行的动态访问控制,使用户对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的访问能够规范、非破坏性地进行。在保证资源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优质资源的社会价值,从结构上保障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持续创新。

(3)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SERSHF模型从技术方面给出面向服务架构环境下,一种更高层次的可共享、可重构、可扩充、可定制的数字教育资源安全整合结构。新的安全技术和规范可以很方便地融入该模型,便于数字教育资源安全整合开发人员在数字教育服务资源的安全整合规划中兼顾目前需求和未来发展。

三 SERSHF模型的实现

依托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激励调制视域下分布式数字教育服务资源安全共享机制研究”,SERSHF模型已在实践应用环境中成功实施。模型实现的框架系统如图2所示。系统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身份认证服务器、安全执行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包括策略协同管理和流程授权管理两个子模块)、BPEL引擎、教育服务资源安全策略库和BPEL流程活动状态信息库等。

下面对系统的执行过程进行介绍。

(1)在访问整合教育服务资源之前,用户首先向身份认证服务器证实自己的身份。获得认证信息之后,向安全执行模块发送资源访问请求。

(2)安全执行模块利用数字签名对用户身份进行合法性验证,若用户合法,安全执行模块将用户访问请求传递给安全管理模块。

(3)在教育服务资源安全策略库的支持下,策略协同管理模块对自治资源的安全策略进行一致性判断;在BPEL流程活动状态信息库的支持下,流程授权管理模块对业务流程活动访问授权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如果策略协同管理模块和流程授权管理模块中至少一个可访问判断为“否”,则拒绝用户访问请求,并将请求信息返回给用户:若策略协同管理模块和流程授权管理模块可访问判断都为“是”,系统将授权安全执行模块根据用户请求启动BPEL引擎执行资源整合服务。

(4)BPEL引擎为资源整合提供质量控制、消息管理、事务管理和流程管理支持。它与基于Web服务的分布式教育资源建立运行时会话,并将整合资源通过安全执行模块提供给用户。在整合资源访问过程中,BPEL引擎还将监控业务流程活动的运行时状态信息并动态存储在BPEL流程活动状态信息库中,便于系统动态管理整合资源的访问授权。

第2篇: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资源建设;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

引言

职业教育是“为职业做准备”的教育类别,要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多种岗位提供各类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示范性及操作性,面向教师,构建适合职业学校教学需求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是十分重要的难题。

1职业学校教师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诉求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能够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1.1职业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相对滞后

1.1.1资源建设理念应用不足,亟需相关政策支持职业学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仍停留在教材的数字化、文本的电子化等简单的“书本搬家”,缺乏以学习者为主的学习理念的支持,忽视资源的设计环节,忽视学习者的动手实践操作环节。而教育信息化管理层只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数量,忽视建设的质量,另外,在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忽视与其他职业院校的合作,建设的资源具有共同性,导致重复建设。1.1.2缺乏需求分析环节职业学校生存的重要法则是能够满足市场人才需求,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数字资源是为师生提供教与学支撑,因此,在建设之前应充分了解学习者的需要,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然而,在建设过程中恰恰忽略了这一环节,仅在响应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缺乏对数字资源建设的系统科学规划。1.1.3职业技能特色不足“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1]因此,职业学校的数字资源建设应符合这一目标,依据不同的职业,系统性设计不同的资源,如倾向于操作类、虚拟仿真类资源、提高动手实践类资源,以支持师生的操作,提高示范-操作能力。而实际建设中的资源多以文本、图形或多媒体课件为主,示范演示类资源相对较少。

1.2职业学校教师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多集中于多媒体课件,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甘肃省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化教育硬件资源掌握情况及数字资源使用情况发放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论。1.2.1教师数字化教育硬件资源掌握情况数字化教育硬件资源,是教师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基础,包括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动画处理软件及网络教学平台等。基于教师常用的数字化教育硬件资源掌握情况(如图1),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较熟练的使用Word或WPS(文字处理软件),其次是多媒体教室设备和QQ、微信、BBS、博客;掌握程度最不理想的是动画制作软件。可见,职业学校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水平有限。1.2.2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形式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数字教材资源及微课等。职业学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情况如图2所示,58.76%的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46.38%的教师有时使用试题库,1/3左右的教师有时使用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教材。因此,职业学校教师较为熟悉多媒体课件,其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尚且不熟练。

2适应职业学校教师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育资源类型多种多样,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类型包括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如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虚拟仿真模拟库、资源库、问答库等)、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如教育平台、教学工具或软件等),而面向职业学校教师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应具有教学性、具体性及示范性的特点。

2.1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

2.1.1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根据CELTS-31《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定义描述,“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支撑环境”[2],而精品课程资源则是网络课程中的精品资源,是国家评估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面向职业学校教师的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应满足教师发展需求,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形式,以便教师根据需求设计教学;为教师提供其他教师的优质共享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案例、练习题、实验指导和参考文献等,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学习。2.1.2虚拟仿真模拟库“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是指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模拟各种职业教育实验和训练的工具软件”[3],虚拟仿真模拟库是虚拟仿真工具软件的集合,能够将教学实训大规模、无限制地供师生反复操作,验证原理性知识,有利于节约职业学校的教学成本,减少危险程度高及复杂性操作,便于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实验和训练。面向教师的虚拟仿真模拟库不仅要满足基本虚拟仿真软件的操作性,还应具备让教师直接添加步骤备注与开发的功能,使教师能够验证知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开发为学生提供关于具体课程的操作实践。2.1.3资源库职业教育中的资源库包含课件、视频库、案例库、文献、素材库、资源目录索引等具体资源类型。一般情况下,将其分为三级:专业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及素材级教学资源[4]。(1)专业级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该专业先进的建议,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①为教师提供相关专业介绍,包括该专业的详细信息;②为教师提供该行业标准,指导教师标准地运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③人才培养方案,在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专业优势,进行课程设置,并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开发符合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级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完整的课程资源案例,包括课程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活动、教学任务及教学评价等。①课程大纲,是教师课程设计的标准,保证教师在特定教学目标下完成课程设计;②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课程的具体方案,指导教师按照具体设计实施教学过程;③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具体活动,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最小单位;④教学评价,是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后对学生的测试,是教师判断课程有效性的标准。(3)素材级教学资源,是教师开发课程的基础,按照媒体形式可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及动画等,在符合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需与课程内容结合,优化组合,以满足教师日常教学。

2.2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

2.2.1教育平台教育平台是职业学校师生在线学习获取资源的支撑,同时也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依托。职业学校通常借助企业已开发的教育平台支撑师生教与学,因此,在选择教育平台时应考虑系统功能,可从交流参与、管理、课程传递及内容开发四个维度进行比较,每个维度具备的功能如表1所示。2.2.2教学工具或软件教学工具或教学软件,帮助教师根据课程大纲、学习者需求随时调整课程资源,通常来说,职业学校教师应掌握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动画处理软件及网络教学平台等,但在调研中发现,教师仅对日常应用类工具软件如Word或WPS,多媒体教室设备和QQ、微信、BBS、博客等使用较为频繁,其他工具软件应用有待加强。

3建设面向职业学校教师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策略

建设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性环节。建设面向职业学校教师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过程中,政府是推动资源建设的关键力量,应积极发挥其主导职能,为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共享提供顶层保障。除此之外,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面向企业需求,建设对口资源。企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企业输送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建设对口资源。一是可以利用校企结合的方式,企业直接向职业学校提出人才培养需求,同时为数字资源建设提供实际的要求;二是可以利用市场调研,职业学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资源。(2)充分发挥教师作用,促进区域间协同开发。教师作为本专业技术的掌握者、知识的传授者,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理解学习者学习特征与发展情况,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骨干力量。不同区域间的教师所掌握的行业信息与技能有所差异,教师协同开发,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专业、系统的智力支持。在教师参与的过程中利用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消除教师顾虑,提高教师参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激励机制方面,采用科研资助、职称晋升机会、公开表彰与奖励等方式吸引教师参与;在培训机制方面,利用培训提高教师的资源建设与应用水平,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检测资源,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建立职业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标准,科学建设。职业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标准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必然要求,为数字化教育的资源开发、管理及应用提供技术与标准支持,包括技术标准和资源标准。技术标准为各项技术提供统一的准入标准,并保证各类平台之间的互操作;资源标准提供了不同形式资源的元数据及其属性、描述方式等。在职业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标准下,科学建设资源,既保证职业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满足技术规范,又保证其针对不同专业需求和师生需求,具备个性化的特点,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区别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明霞.职业发展导向的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3(23).

[2]CELTS-3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

第3篇: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范文

一、发达国家的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

国内外大批学校和商业机构涉足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开发出了众多规模不一的资源库。大型教育资源库主要分成三个层次。第一级是国家级教育资源库,或称国家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国家级资源库提供各种与教育有关的资料,任何人都可以从中找到所需要的教育信息,主要是实现各个分类教育资源库的链接,并提供大型数据库检索服务。第二级是分类教育资源库。分类教育资源库按教育领域划分,为不同的教育专业服务,如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特殊儿童教育、职业教育等,一般由由各个协会、学会主办,或者由各学术领域的机构组织开发。第三级是学校、公司、个人网站等。

1.美国

在资源开发方面,美国掀起了一股图书馆内部信息技术革命的热潮,甚至去掉图书馆字眼,更名为信息中心或教育信息开发中心。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原则是强调研制中的协作关系,由高校牵头,联合各级院校、图书馆、学术团体、公司及政府各部门形成数字图书馆的战略同盟。其做法是加大信息技术高科技含量,管理全部电子化,旨在教育资源开发、创新能力和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扩大再生产,使传统的静态藏书变为动态的信息传播和生产部门,以满足美国庞大的信息高速公路所形成的“网络信息列车”的信息资源需求。国家级教育资源信息中心一周的访问量可达60万次。

美国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和教育部共同建立了一个容纳900个教案的图书馆,并利用全国性的专家网和数据来解答教育者提出的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资1亿美元建设的NSF/A8PA/NASA数字图书馆,涵盖了大规模的文献库、空间影院库、地理图源库、声像资源库,还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项目重点是美国历史与文化成就信息。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lcweb2.loc.gov/ammem)项目,选择并复了一部分对研究美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的馆藏,以数字化形式,美国国会仅提供1500万美元,有4500万美元的经费是由John.W.Kluge、AT&T电话公司、柯达公司、福特基金会等私人企业、公司、基金会和个人资助的。

教育资源公司EducationalResources(http://educationresoui'ces.com)是美国最大的教育技术资源库,每年都会提供教师培训项目的小册子及软件介绍。还有众多的基础教育资源库,如,html)Gateway(http://thegatew—ay.org/)GT-Media公司的AllFreeClipArt(allfreeclipart.com/)RossComputerSolutionsLLC公司的ABCGIANT(abcgiant.com/)。

美国教育部支持的ERIC资源信息中心(ericsp.org)是一个包含了既可面向团体用户(如某些学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完整的数据库内容服务,也可面向个人,根据用户需要,定制个性化资源服务。与ERIC相关的门户网站是AskERIC,它包含了丰富的ERIC资源,可供教师、图书馆员、顾问、管理者、家长以及其他任何对教育感兴趣的人查询与教育相关的问题。AskERIC不仅运用整个ERIC的丰富的资源,而且包括各种资源服务功能,如:答疑支持、资源收集、问题档案、课程计划、邮件列表及16个ERICClearinghouse学科专门知识的支持。用户可以在线查找疑问的答案,可以发电子邮件给ERIC的专家。

公司建立了educationalresource(edresources.com)。教育资源内容既有面向基础教育的K12资源,还有各种专业资源,如保健、航天、历史文化等。资源形式以文献居多,以及大量的课程计划和方案,而视音频资源相对较少。

对于教育软件或课件的索取,常以在线定购方式进行,邮寄或快递方式送货。资源中心有其特定服务对象,只有具有该网站访问权限的用户才能使用资源,如波士顿学院图书馆为林奇教育学校提供专门的资源服务。

2.英国

英国于1998年建成了全国的教育门户网站一全国学习网络(NGFL),以求连接所有学校与教育机构。经过几年的建设,己成为欧洲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而且具备强大的搜索功能。2000年8月开通的教师网(TeacherNet)是一个专门面向教师的网络资源门户网站,在那里教师可以方便地获得信息和服务,包括进入政府和协会为教师准备的网站。全国课程网站(nc.uk.net)2001年又増加了新的搜索系统,不仅具有公布课程的功能,而且允许教师直接建立国家课程相应阶段的学习计划和相关资源的链接。网络资源库的建设目标就是使国家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网络资源。

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是政府的引导和管理,并贯穿于项目监督管理始终的计划。英国高等教育基金给‘电子图书馆”计划投资1500万英镑作为启动资金,并由出资单位的代表一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管理。在英国,利用网络链接提供教育信息的方式很普遍。英国物理学网站(phys-ics.org/)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设置了不同的栏目给访问者提供物理知识。“PhysicsLife”是其中栏目之一。进入“PhysicsLife”,所见的是一幅幅熟悉的生活画面:操场、办公大楼、学校和工厂。每个场景都有超级链接。进入操场,可以看到跷跷板、滑梯、天空中的热气球等常见的物体。点击物体就会呈现相关的物理知识、原理和进一步的链接。每一个链接都是对某一知识的具体展开。

二、特点分析

纵观发达国家网络资源库建设的情况,网络资源库建设具有如下特点:

1.付费使用

国外除了基于Internet的免费在线杂志,大多站点不直接提供在线下载,而是以资源目录的方式介绍给用户,并提供一些教育资源属性,如作者、主题、学科和关键词等。当用户找到自己所需资源后,在浏览器中填写表单注明个人信息、通讯地址和支付方式。在美国,很多教育资源库采用信用卡支付,只要用户帐号的资金有保障,都可快捷地获取特定的教育资源。

2.无统一的定位

国外对网络教育资源库大都根据实际的教学和科研需求而提供相应的内容。资源库己发展成具有多种建设模式和各类服务目标的不同形式。资源来自教育机构(如教育部)、社区、高校、公司或致力于教育的个人等多种渠道,资源库之间的数据流通主要通过提供其它站点的链接或搜索引擎来实现。表面上看起来零散的资源却能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国外各类教育资源库对教育资源属性的管理都采取了数据库存储方式,以便于资源的检索和定位,而对于资源文件本身的存储则各有不同。同时国外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我国也有很大的区别。原因在于国外的信息渠道比较丰富,除了因特网,还有大量的图书馆和资源中心,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

3.重视教育资源的评价与审核标准的研究

世界上有很多标准化(学术)组织都正在致力于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标准化的研究,并起草了一些相应规范,其中影响较大的有:IMS的LearningResourceMetadata(学习资源兀数据规范),IEEELTSC(LearningTechnologyStandardsCommitt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的LOM(LearningObject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模型)、OCLE(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DublinCore的DublinCore兀数据标准等。制定教育资源的元数据规范用于描述数字资源,从而有效地发现资源、管理资源,増强资源的互操作性。目前国外的资源库建设中,开发者依据规范将资源以元数据标注,建设标准的教育资源,以便实现资源的共享、重复使用,就可提高资源管理、查询的效率。

4.多种途径实现网络资源库建设

发达国家的资源库建设既有国家、基金投资,也有专业机构投资,还有企业投资;既有免费资源存取运营,也有市场化运营,探索了资源开发的多种途径。在国家统筹、企业参与、地区和学校协调、教师个人制作等多种途径中,鼓励教师自己制作教育资源,鼓励企业开发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建立自己的资源管理体制,国家统筹安排教育教学资源,这种多维度的开发模式,形成了发达国家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能够支持教育教学的发展与变革。

5.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价值

开发高质量的、全面的、使用方便的学习资源需要专业的人士和昂贵的费用。在英国,建立一个拥有15个联网资源中心站的预算是3.7万英镑(大约相当于40万元人民币),其经常运行费用是每年6000英镑(约合7万元人民币左右),并且设备通常3年需要更新一次。在加拿大基于计算机的学习材料开发成本为每学生一小时2600加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到21170加元(约合10.6万元人民币)而在美国,不同呈现类型的材料,每一个三单元的课程开发成本从6000美元到100万美元不等。在我国网络课程开发成本一般每门网络课程(约60学时)平均都在10万元以上。

从经济行为的角度看,教育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一种,必然要通过它所发挥的作用而实现价值的増值与滚动发展,只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电子资源让大量的学生分享,网上教学的优势才能发挥从而达到良好的成本效益。惠特洛克(Whitlock,2001)根据20年来课程学习者反馈的意见,提出了优秀网上课程的十大特征,它们是:明确阐明的目标、富有吸引力的呈现方式、明显的标志、方便的使用、适用的语言、模块化结构、多种多样的问题、反馈、测试和逻辑化排列。课程设计者在设计高质量的在线课程时必须把上述要素考虑在内。

三、几点启示

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加紧建设数字图书馆,使之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纵观国外网络资源库建设的情况,联系我国的现状,网络资源库建设应重视如下问题。

1.加强规划和指导

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和学习资源的开发需要技术人员、教学人员、教育专家以及教育技术人员的紧密配合。教育资源建设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要根据统一的规范标准,进行资源统筹。考虑到资源库建设的巨大投入和艰巨性工作,国家可以统筹规划,分地区分阶段进行建设。当条件成熟时,可将各教育资源中心区域间互联,教育信息网与CERNET相连,中小学资源库与高校资源库的连接,统一进行资源的整合,建设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全国性的资源库,从而创建统一的教育资源共享大环境。

我国有关方面正在积极筹备和启动数字图书馆工作,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正在抓紧进行数字图书馆有关关键技术的研究,把资源建设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大批自主开发或公司开发的教育资源库、教育软件和教学平台己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

2.加强网络资源评价与审核

标准的研究由于我国的资源建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缺乏一种开放的资源评价和管理观,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中存在一种无序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虽然国家教育部颁布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开发标准》,但它只属于上层的技术规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通用性,因而只规定了各类资源的最低技术要求和核心标准,但在实施教育资源建设时,需要根据这一规范制定更加具体的、统一的教育资源技术评价指标和测试评价标准。不同软件资源应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避免各企业、各地区在资源库的建设中采用不同的技术规范,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需要尽早将基础较好的资源库按教育要求及评价标准进行再次修改,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扩充数据库,使之真正成为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优质资源。

3.努力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

目前,国内在网络教育中使用的高质量软件不多,特别是适应网络教育本质特点的自主学习型课件几乎还是空白。有的基础教育网站内容单调,有的专题栏目徒有其名,而无具体内容,或者是有内容但需提供有偿服务。有不少网络教育虽由名校名师执教,但大都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只是传统学校教学内容的翻版而己。

许多学校在开展网络教学时,从教学系统支持平台、教学管理系统到每一门课程都是全部重新开发。网络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相似,如中小学的网络教学基本上是以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主要学习科目为主,而高校开设的都是当前的热门类专业,如计算机、经济类,很多课程基本是相同的。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也导致了软件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只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画面的欣赏性,而忽视了软件本身的教学功能:而有些则是直接套用传统的纸质教案,缺乏生动性。资源短缺使己经建好的软硬件系统仅仅成为一个空架子,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资源的短缺迫使教师在一边使用高性能的信息化系统的同时,一边还得使用传统的教学资源,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4篇: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范文

在云计算时代,互联网的教育资源被虚拟在“云”中,学校,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都可以安全、快捷、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云计算在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云计算的核心能够实现教育的社会化、服务化和合作化的理念,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改变教学方式及建设校园信息化方面做出相应的贡献。实现教育云计算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促使教育资源互通

数字化校园主要是通过校园网来获取和存储教育资源,目前教育体系内存在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相互协作水平弱等问题。如何对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和最大限度的利用,就成为减少教育教学成本,提升院校教学水平的首要的问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服务形式将一切可用信息和资源均封装成服务,教育云的用户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终端实时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跨设备和跨平台访问。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电脑、PDA、手机等设备在线查看和使用“云端”的各类教学资源。使用云技术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正是院校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所需要的。

1.2云计算技术可以构建网络学习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教学资源云主要为学生、教师及院校提供服务与支持。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具有互动性强和资源更新快等特点。校园云服务能够充分满足全校师生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方式的访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当前教育过程中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资源更新速度慢,共享程度低的问题。教师、学生及其它教学管理人员将在教学、管理和交流方式上产生一系列变化。(1)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适应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在教学角色上做出改变,在云计算时代,教师的角色正逐步的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协作者,充分利用云技术的优势来完成教学过程和实现教学创新。云计算技术可以使所有的教育资源安全的实现共享。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课程的特点、实现电子备课和网络教学,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从而很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与数字视频技术,实现教学场景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云计算还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先进教学理念的共享和教学资源的不断开发,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打造一个开放式数字化的资源库。教师可以从共享教育资源库中获取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前沿技术等信息,可直接引用教学资源云平台中的课程资源,获取教学课件、授课案例等。(2)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可以根据教育云服务的类型,构建个人网络学习环境。云计算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可以进行互动学习的资源和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实时在线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仅限于教室和课堂,并且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教育云平台解决。学生还可以通过教育云平台的数字图书馆、共享资源库学习到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云计算学习环境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学习资源,实现互动学习,并记录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工具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书本,所有连入网络的通信设备和计算机都将称为学习的主要载体。(3)云教育平台为学校及学校管理者提供一套从招生管理、教师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就业管理到数字校园平台对接服务的一系列服务。通过教育云计算平台可以完成资讯生成、在线编辑、信息上传与、以及依托课程开展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标准开发以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定制等功能。

1.3搭建学校与企业的桥梁

企业可通过教育云平台建立与行业院校的资源共享,在教育云平台企业信息,为学校和学生了解行业资讯、行业发展现状等提供有力帮助。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库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状况及学生就业信息,及时企业岗位需求,实现在线岗前课程培训,从而实现了企业与学校之间便捷、高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1.4促进节约型数字校园建设

在数字化校园时代,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能力需求,学校需要经常更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这就需要学校大量资金的投入。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将分散在校内的硬件资源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向学校用户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可以有效地减少学校硬件设备经费的投入。教育云技术能把分散在大量分布式计算机上的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构成一个教育资浅析云计算技术对校园信息化的影响刘颖(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摘要: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目标是整合和优化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开放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云计算技术在促使教育资源互通、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促进节约型数字校园建设等方面展示了它的独特优势。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考虑云计算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确保云计算技术能够真正给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带来有利之处,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云服务的平台,实时和动态地把教学资源提供给使用者,实现教育资源的分享与交互。关键词:云计算技术信息化校园教学资源源池,通过网络为学校各级用户提供计算服务,这样就可以降低学校用于购买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交换等硬件设备的成本,同时降低维护费用,节约了学校的开支。由于教育云计算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安全服务,易于管理和升级,使学校的网络中心技术人员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应用和服务中,减少了学校对人力资源的成本投入。

2云计算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

第5篇: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范文

一、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Community Education 或 Community Learning & Development)是在社区中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教育活动,其主旨在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使社区居民能更好地参与社区文化、经济与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区教育作为一种继续教育形式,各国都极为重视。美国社区教育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不仅培养了社区技术人才,还开设了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课程,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英国将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通过广电网络,面向社区居民提供有关生活常识和了解世界的知识。近年来国内社区数字化学习也蓬勃发展,全国各地方政府在社区建立了多个数字化学习中心。在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推动下,社区教育的发展也普遍得到了加强。

二、社区教育网络资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课程资源不断丰富。近年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热潮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又不断兴起。2011年, Udacity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推出; 2012年,MIT和哈佛大学共同eDX平台,平台不仅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还将资源组合为结构化的正规大学课程,并安排在线授课,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在OCW和MOOCs运动的影响下,社区教育资源也在不断网络化。美国的海恩斯社区学院(Hinds Community College)、爱德蒙德社区学院(Edmonds Community College)等,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支持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学员在线学习的机会。

受国家终身学习战略和网络教育发展的影响,国内社区数字化学来蓬勃发展,全国各地政府在社区建立了多个数字化学习中心,方便居民上网学习。与此同时,以市、城区政府为主导建立了数十个社区教育网。例如,上海既有上海市社区学习网,也有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习网;广西也建立了广西社区学习网,为社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政策、社会生活、文化、技术、家庭教育、健康等学习资源,助力广西社区教育的发展。

三、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社区学习者的需求分析,资源针对性不强

社区教育的人群广泛,且社区的学习需求多样化,但目前对社区人员的学习需求仍然缺乏大量深入的调研分析,对资源内容、资源的组织形式也缺乏深入探讨,使得社区学习资源针对性不强。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社区教育机构和资源建设单位缺少科学的调研方法;二是因为大规模的科学调研活动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部分社区教育机构和资源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因而忽视了调研的重要性。

2.缺乏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共享,资源利用率不高

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与协调,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共享面临很大困难,资源利用率并不高。一方面,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开放,学校学历教育资源向非学历教育资源的转化应用不多,社会机构、行业内的培训资源也没有实现共享,各社区教育学习平台之间独立运行,因而社区教育资源很难得到整合优化和共享。另一方面,社区学习资源的建设目前趋向于形式化。资源内容制作简单,大多是传统的PPT或是上课、讲座录像,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

3.缺乏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资源学习的持续性弱

目前,大部分社区学习都缺乏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使得资源学习的持续性不够。一方面是因为很多社区学习都是简单地提供学习资源,缺乏教学交互的学习支持服务,没有建立完善的答疑系统,不能形成学习社区;另一方面是由于社区学校的教师因自身网络技能和学科知识限制,不能及r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因而社区教育资源在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社区学习者无法获得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导致学习无法持续下去。

4.缺乏资金保障,资源没有得到更新,平台运行困难

资金是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社区教育在资金方面还没有形成向传统学校教育那样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大部分地区现有教育政策对社区教育投入所占比例很小,地方也没有建立多元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缺乏资金保障,影响了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资源得不到进一步的更新,学习平台的长效运行困难。

四、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的策略

1.资源的建设应切合社区学习者需求,使得资源更具针对性

尽管网络提供了海量的教育资源,但如何建设最符合社区学习者需求的教育资源,以满足不同社区人群的学习需要,这是社区教育资源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社区教育网络资源的建设应该在社区学习者学习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展开,调研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来了解社区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对社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了解,不仅包括对社区学习资源内容的了解,还应包括对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资源呈现形式等多个方面的了解。社区教育的学习对象具有广泛复杂性的特点,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又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学习资源的内容又有丰富多变性。在切实把握和分析社区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再去确定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方向,制作出有针对性的社区教育优质资源,尤其是适合当下各类社会人员发展的,能够提高社区人员工作能力和生活品质的优质资源,进而不断完善建设社区教育的品牌资源。所以把握社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才能建设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果。

2.依托网络技术,不断整合优化共享社区教育资源

当前,很多地方都在建设自己的社区教育学习平台,但大多平台是基于自身资源的存储模式建设,而社区教育对资源的需求,不管是从资源的数量、质量,还是资源的种类方面,都是任何一个单独的平台所无法承担的。因此我们需要依托网络技术,不断整合优化共享各区域、各层次的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一方面,利用各类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广,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社交平台、移动交流平台以及专属APP空间等各类平台中,这些平台用户活跃度高、资源种类丰富全面,具有网络社区教育的基本条件,通过改造,可以让社区学习者根据自我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的平台及其相关资源进行学习分享,进而整合优化共享社区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建立社区教育联盟。通过联盟,促进各社区平台互相联通,推动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国内首家社区教育数字化合作联盟“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及平台合作联盟”已经建立,该联盟通过引入评优、培训和服务运营等市场机制,促进联盟成员在资源建设、平台运营、业务拓展、师资培训方面的交流,从而推动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的发展。

3.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保障社区资源学习的持续性

社区教育资源的应用所涉及的学习支持服务很多,包括管理上的、平台上的和技术上的支持服务,为社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才能保证社区教育资源学习的持续性。管理角度上的学习支持服务,是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基础,它为社区学习者使用社区资源创设环境,并建立了各种制度进行管理,包括对资源的软硬件进行管理,如维护电脑、更新操作软件等,建立社区教育资源使用的日常管理制度等。平台角度上的学习支持服务,是社区教育资源应用的重要过程。包括对社区教育资源的网络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在网络上如何获取资源,如何参与互动,对社区学习者进行答疑解惑,反馈学习结果等过程服务,是学习者持续学习的重要动力。技术角度上的学习支持服务,是解决社区资源应用中技术问题的重要环节。这类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帮助社区学习者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充分使用资源,达到社区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4.增加资金投入,多方参与,保障社区学习长效运行

确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是保障社区学习长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开展社区教育所需的资源都是需要经费的,场地、设备等物力资源需要维修更换,有了及时的经费补贴,才能适时满足社区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参与。社区教育是非营利性的教育,目前主要以政府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为主,但只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为社区教育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服务,从而保证社区学习的长效运行。

综上所述,为加强社区教育网络资源的针对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障社区资源学习的持续性,在社区教育网络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应切合社区学习者需求针对性建设资源,依托网络技术不断整合优化共享社区教育资源,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并增加资金投入,多方参与,进而保障社区学习长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黄 河.城市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1).

[2]林 鹏,钱玉凤.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保障机制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6(13).

第6篇: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范文

关键词: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03―0023―06[DOll 10.3969/j.issn.1009-8097.2015.03.004

河北省阳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但是对教育却非常重视。2007年,阳原县教育局参加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开展了在“整体优化”理论指导下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引领,强化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学改革试验,使全县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为了进一步促进县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阳原县教科局于2012年6月申报的“贫困地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经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审批立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的子课题,并被协会确定为总课题“全国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实验县”。

本课题研究正是探索在贫困地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 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1 建设教育城域网,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课题组以张家口市教育城域网建设为契机,对全县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进行了统筹规划,使乡村学校和县城学校同步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的目标。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含民办学校)全部通过光纤接入张家口市教育城域网,通过该网络平台组建了阳原县教育城域网,并实现了教学点的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育城域网建成后,整合了“人教数字校园”、河北远程教育网等教学资源,链接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供全县各学校共享使用,扩大了优质资源使用效率,促进了城乡学校的共同发展,为全县实现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2 创建信息化示范校,打造了贫困地区数字校园

2012年9月投入使用的阳原县第三实验小学,是一所贫困地区按照数字校园标准建设的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校园网通过光纤接入张家口教育城域网,学校基本上建成了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实现了以校园网为主干的互联网、校园广播、校园监控的多网融合。同时建设了全自动课程录播教室、网络计算机教室、数字影院。全校有36个教学班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系统,其余教室全部配备了65寸多媒体触控一体机。

数字校园使信息技术的环境与手段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促进了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全方位创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人教数字校园”全面进入了课堂教学。数字校园也为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提供了新的媒介与手段,校园网络及教育技术设备得到了高效率应用,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利用云教育平台提供的资源及教育、教学、教研功能开展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教育教学活动,改变了师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学生学习活动更多地变为自主获取,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借助信息化云教育平台得以逐步实现。

3 加强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教师有了更加开阔的教学视野、更加开放的教学意识,对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更加自觉的追求。

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完善,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现在,乡村学校和县城学校都通过教育城域网共享了“人教数字校园”资源,并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优化了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了教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4 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了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贫困地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使信息技术对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得到了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全县范围内的培训与各学校的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城乡学校逐步实现了学校管理的信息化,进一步形成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促进了学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通过网络实现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交流,依托教育城域网,通过网络公开课的功能实现了远程课堂教学,实现了学校之间校本资源(电子教案、课件)的共享交流。

二 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为了科学地检验课题研究的效果,课题组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课题研究确实对促进阳原县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1 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对比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二五”总课题组曾经提出,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要素,即教育环境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质量均衡。并依此确定了11项二级指标及其对应的47项三级指标,形成了“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阳原县课题组分别以“贫困地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开展前(即“十一五”末的2010年)和课题研究即将结束时(2013年)为时间节点,以课题研究所得到的数据为依据,详细填写了《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分析。为了节省篇幅,在此只列出一级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二五”总课题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曾经给出,当计算所得城乡均衡系数大于0.8时,即可以认为达到了均衡发展状态;在0.6~0.79之间可以认为达到基本均衡状态;在0.4至0.59之间呈不均衡状态;而在0.4以下则为非常不均衡状态。

根据表l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县义务教育区域均衡系数在2010年为0.8596,到2013年为0.9310,经过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均衡系数提高了7.14个百分点,达到了高度均衡的状态;其中和教育信息化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变化最大,从基本均衡提升到均衡状态。从数据的变化看到了本课题研究对于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当然,其中还有一个在高水平发展层次均衡和低水平发展层次均衡的问题。阳原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在本县区域内的教育方面能够有此成绩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其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也正是阳原县今后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2 信息技术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对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影响的研究》一文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信息技术通过对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机会、“学与教”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能够对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显著地影响其评价指标的实现。通过相关讨论,我们建立了信息技术与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关系。为了量化信息技术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总课题组制定了《信息技术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统计简表》,其中“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对应着《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教育环境”要素;“教育资源建设”对应其“教育资源”要素;“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对应其“教育质量”要素。

我们把课题研究的具体数据加入到《信息技术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统计简表》中进行统计,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对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影响的状况,如表2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课题研究,使信息技术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得到了提升。现在,城乡学校顺利访问教育城域网的比例均为100%,均衡系数达到了1,利用教育城域网,乡村学校和县城学校一样在教学中引进了“人教数字校园”资源,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了学校间的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缩小了城乡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城乡教师经常应用信息技术的比例均有明显变化。

但是,从上表还可以看出,城乡学校“班班通”的比例(初中0.4、小学0.3)、城乡学校教育资源校均保有量(初中0.64、小学0.59)、城乡小学教师经常应用信息技术的比例(0.67)、城乡小学教师参加本县优质课的比例(0.5)、城乡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的比例(初中0.75、小学0.63)、城乡教师人均发表研究成果数(初中0.67、小学0.63)等方面,不仅处于基本均衡的层面,有待改善,而且更重要的是总体水平偏低,有待提高。

三 课题研究结论

通过几年来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宽带网络校校通,全县中小学教育城域网的全面接入,教学资源的全县共享与教学应用,全县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本上实现了同步与均衡,极大地促进了县域均衡发展。全县中小学全部接入张家口教育城域网后,为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实现了学校间的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缩小了城乡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

信息化资源的均衡配置与建设是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除硬件基础设施外,还包含教育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几年来,我们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做好乡村薄弱学校的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以信息化为保障打造高效课堂,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一大批乡村青年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实现了课堂教学最优化。经过教育信息化的洗礼,使教育教学环境与条件得到了全面提升。

第7篇: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039-03

1 教育资源开发应用现状

教育资源数字化为实现高校的资源共享提供了资源基础,学习者可以方便地得到更多、更丰富的资源,同时也为我国的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事业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资源共享方式。然而,现有高校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①缺乏统一规划,资源离散严重。各高校独自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多,但教学资源的分割、离散、孤立和匮乏严重,任何一所高校,无论其规模多大,拥有资源多么丰富,资金多么雄厚,其收藏的教学资源都难以适应教学科研的需要。②教育资源总量多,共享应用乏力。各高校图书馆、现教中心、教务处、教师个人等都是教育资源的建设主体,教育资源总量虽多,由于缺乏统一的利用平台和全局的资源利用导航系统,众多教育资源分布于各高校的多种系统,沉寂于各个角落,资源利用无序,散乱的信息资源会造成师生迷航,干扰资源利用和知识的获取,更谈不上充分的共享利用。③资源雷同严重,应用效益低下。各高校的外语、计算机应用等通识课程的教学资源和中国期刊网、维普等文献数据库资源以及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软件平台,存在极大地重复建设。这些建设,不但需要花费资数据源的购买费用,而且还需花费昂贵的硬件基础建设投资,以及长期的管理和维护成本。④合作共享低效。部分高校采用高校联合体的模式,构建区域教学资源库平台,但由于高校之间采用松耦合的模式,缺少后续的维护和更新,导致平台系统建设呈现“虎头蛇尾”。⑤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教育信息化设备投资大,门槛高,更新快,少数高校望而却步,教育信息化程度还较为落后。⑥利用模式扩展性差。当前的教育资源利用一般仅局限于校内用户使用。随着互联网用户、3G用户、移动阅读器(包括手机)用户数量的增长,移动阅读将成为教育资源获取的一种主流形式。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化教育服务,实现 “漫游式”的教育资源利用将成为必然选择,但支持移动漫游式的教育资源利用平台还较为缺乏[1]。

高校信息化建设要得到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尽快实现高校之间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出现的以虚拟化技术和按需租用为核心的云计算技术与理念,为构建区域教育资源云平台,实现数据资源、软硬件计算资源和管理维护资源等区域内广泛共享教育资源利用平台的建设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云技术的区域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不但能够方便地开展教育资源整合共享,更可为用户提供个性配置、按需租用的资源应用模式,使得本该无法承担巨大的软硬件投资和专业维护人员的区域内单位通过租借计算资源建设自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可极大地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效益。

2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新近提出的计算模式,是随着处理器技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宽带互联网技术和自动化管理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通俗地理解,云计算是指利用虚拟技术将计算资源(包括内存、I/O设备、存储、带宽、计算能力等)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资源池,通过Internet网络,以按需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网络用户,是一种资源交付和使用的商业计算模型。其核心是:①云计算实际上是一个“计算资源池”。②提供资源服务的网络被称为“云”。③“云”中的资源可无限扩展、随时获取。④像用水电一样,可按需购买和使用[2]。

云计算的典型应用有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等。SaaS服务是通过浏览器把软件以服务的方式交付给不同用户,用户通过互联网使用软件,降低了服务器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软件授权的购买以及系统运维上的成本。PaaS是指将业务基础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按需配置、按需租用的模式提交给用户。IaaS是通过Internet向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可按需租用计算机基础设施(如存储空间)需求服务。

3 区域教育资源云平台构建

计算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传统上的作用,而不仅仅作为实验室中科学计算的工具,计算机正以多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并发挥其信息处理、存储、通信的作用。目前,网络互联的计算设备已经以各种形式形态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服务的载体——即信息空间普遍存在,同时,也要求信息空间能以适合用户的方式提供能适应变化的计算环境的连贯的信息服务——即信息服务方便适用。因此,区域教育资源云平台构建目标就是:在计算和通信无所不在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以人为本的教育信息服务新环境。

第8篇: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范文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会迅速拓展农村教育的时空界限,可以迅速了解国际国内的教育信息,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师意识到位

学校努力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意识,通过学习、参观、培训让教师充分感受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重大变革,着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2、认真组织、精心安排

为了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组长,以及其他任课教师为组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3、经费投入有保障

本学年来,学校投入了一定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到位。学校还保证信息化软件的投入,每年用于购置软件、教师信息化培训、教育教研等方面的经费逐年递增。

4、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为了使远程教育项目工作常规化,从起步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学校依据县教体局及学区安排,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如: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资源使用登记制度、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管理、收集制度及网络的维护等。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把教师的年终评比、平时的考核与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结合起来,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备若干节课的电子教案,上若干节多媒体课。

二、加大硬件投入,提高装备水平

信息化的建设,需要硬件设备的保障。因此,学校加大对信息化设备的资金投入,确保信息化的进程。计算机教室的更新之后,为教师使用计算机、学习操作计算机提供了硬件保证。这一系列措施都为学校更好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为远程教育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三、加强软件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1、开发信息技术课程

(1)学科课程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开齐开好信息技术课,把信息技术课纳入正式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学生基本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开设活动课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如文字编辑、电脑绘画等,培养学生兴趣特长。让学生上网获取信息,使学生养成上网搜集资料的习惯,自发上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

现代远程教育实施后,学校的资源十分丰富,有教学教育光盘,《师资培训》、《学科教学》等;有卫星数字、视频资源:即空中课堂电视节目、优秀案例、课件制作等;由远教ip接收系统接收的资源。

四、注重培训,提高了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能力

有了优质的资源,不等于就有了高质量的教学,关键还在于能够把优质资源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远程教育知识的培训,学校专门召开了远程教育动员会,从思想上让广大教师了解远程教育,重视远程教育,认识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必要性、现实性及长远性,在使用中体会远程教育实际意义,逐步达到人人爱远程教育、管远程教育,在教育教育工作中离不开远程教育。

我校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培训机制,以校本培训为主要途径,落实培训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学校组织多次大规模的培训,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培训内容尽量选择一些短、平、快的实用技术,让大家尽快进入角色,尽快适应环境,在实践中提高、在应用中精练、在回味中反思。培训内容如计算机基础应用、课件制作、internet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数字校园使用等,从而不断提高全员素质。目前,我校所有老师均能运用远教资源辅助教学,中青年教师大多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和编制课件的能力。

第9篇:数字教育资源及其管理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高校信息化;教学课程中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9-0014-03

一、国内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教育部2001年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正式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以来,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多数高校完成了网络基础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数字校园整合的任务,有不少高校已着手教学课程中心的建设,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和世界发达国家高校信息化成就相比,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1.国外高校信息化的发展

由于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持续发展的过程,而美国是全球信息技术领先的国家,也最早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因此一直走在世界前列。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推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各所大学的网络基础建设、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和学校管理与服务信息化等方面都已相当成熟,信息资源也最为丰富,对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在欧洲,1997年10月英国就宣告启动“国家学习信息系统”建设计划,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学校、研究机构、图书馆等网站联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包括网络课程、教学安排、学术动态、学生管理、生活娱乐到学生个人所需的各类信息。德国高校也在审慎进行E-learning教学试点,以提高大学工作效率、降低办学成本,增强服务学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亚洲,日本于1998年12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计划,以“儿童变化”、“授课变化”和“学校变化”为目标,在大力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发教学教育研修软件和提供各种管理信息服务,并广泛使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教学、科研和管理,而学校之间则利用互联网实现教育内容共享和合作。韩国也从2002年开始大力推动高校ICT(信息通讯技术)教育,到2007年已建立了10个 E-learning支持中心,国立高校统一使用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大学行政管理的标准化、透明化和高效率。

另一方面,21世纪高等教育最明显的趋势是大众化和全球化。尽管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就全球来说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最近才开始发展的现象,并最终将向普及化与终生学习发展。可以说全球化不仅塑造了世界经济和文化模式,它还影响了高等教育,很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涌入北美,同时许多发达国家也希望国际学生毕业后不返回自己的国家并不断调整移民法,试图留住这些完成学位学习的优秀学生。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人才集中加剧了国际学术发展的不平衡。

面对高等教育出现的新挑战,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日益多元化,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并成为很多地方高等教育扩张和供应最重要的选择。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旨在推动免费开放课件。2009年5月以色列企业家沙伊·雷谢夫出资100万美元成立海地“人民大学”,并于2010年1月建成了世界第一所免学费网络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对那些没有条件的地区提供免费的课程、教育方法,同时也给那些不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国内高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总体上看,我国内地高校信息化仍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调研,上海各高校的信息化水平总体上处在全国先进行列,而面向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大大领先于面向教学科研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在面向教学科研工作的信息化方面,我们的水平确实还不高,我们不能忘记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和培养优秀学生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课堂、实验室才是高校的主战场。上海市2011年10月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用三年时间把上海建设成为一座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其中不少内容与大学密切相关,特别是“数字教育工程”提出:要优化教育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和推广上海教育系统跨校认证与应用,构建覆盖不同教育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校际共享及向社会开放;要采用“数字课程资源+移动学习终端+教育服务平台”的模式,开展数字化教学试点,促进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和个性化学习。

目前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云计算、移动计算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等技术代表了当前信息应用技术的主流。大学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内一些信息化先进高校在完成了“有线、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建设之后,已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其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服务教学革新;二是建设校园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跨部门业务,提供“一站式”或“平台式”服务,提高校园活动的便捷性和效率。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思考

面对高等教育出现的新的特征,如何融入这股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潮流,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应用于高校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化更加直接、有效地为高校内涵发展服务,已成为当前的研究动向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认真研究对策。

1.我校信息化发展应用现状

我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已经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学校紧紧抓住新校建设的重大机遇,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新校建设同步推进,为学校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已建成 “万兆主干、千兆汇聚、百兆桌面”的三层校园(信息点超3万)网络架构,且光纤直连奉贤、漕宝两校区;大型机房和数据灾备机房中存储容量已达200TB。2009年启动“数字化校园辅助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制定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数据标准与管理规范”,建成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公共数据库平台,实现了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共享。包括教学管理、图书管理、网上办公、学生工作、科研、人事、外事、资产、后勤和档案等十多项业务管理系统相继开发并投入正常使用。学校网站群已建有近200个二级学院、行政部门以及党务信息公开网站,此外还有信息公开网、校友网和其他专题网站等。网上视频会议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和校园卡业务系统也投入实际使用。另外,初步建成了“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近200门,视频课件总数达到13类共570个。图书馆也建成了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和其他类型数据库数十个。从组织架构来说,学校成立了校长领衔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且各二级学院、部门都指定一位领导和一名信息管理员负责和管理本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应该说我校教育信息化已迈出了起始步伐。但怎样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更直接地参与数字化、网络化教学活动,尽快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差距,是我们当前更应该思考的内容。

摘 要:高校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大多完成了网络基础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数字校园整合的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来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本文所要探讨和思考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高校信息化;教学课程中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9-0014-03

一、国内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教育部2001年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正式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以来,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多数高校完成了网络基础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数字校园整合的任务,有不少高校已着手教学课程中心的建设,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和世界发达国家高校信息化成就相比,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1.国外高校信息化的发展

由于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持续发展的过程,而美国是全球信息技术领先的国家,也最早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因此一直走在世界前列。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推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各所大学的网络基础建设、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和学校管理与服务信息化等方面都已相当成熟,信息资源也最为丰富,对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在欧洲,1997年10月英国就宣告启动“国家学习信息系统”建设计划,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学校、研究机构、图书馆等网站联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包括网络课程、教学安排、学术动态、学生管理、生活娱乐到学生个人所需的各类信息。德国高校也在审慎进行E-learning教学试点,以提高大学工作效率、降低办学成本,增强服务学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亚洲,日本于1998年12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计划,以“儿童变化”、“授课变化”和“学校变化”为目标,在大力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发教学教育研修软件和提供各种管理信息服务,并广泛使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教学、科研和管理,而学校之间则利用互联网实现教育内容共享和合作。韩国也从2002年开始大力推动高校ICT(信息通讯技术)教育,到2007年已建立了10个 E-learning支持中心,国立高校统一使用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大学行政管理的标准化、透明化和高效率。

另一方面,21世纪高等教育最明显的趋势是大众化和全球化。尽管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就全球来说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最近才开始发展的现象,并最终将向普及化与终生学习发展。可以说全球化不仅塑造了世界经济和文化模式,它还影响了高等教育,很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涌入北美,同时许多发达国家也希望国际学生毕业后不返回自己的国家并不断调整移民法,试图留住这些完成学位学习的优秀学生。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人才集中加剧了国际学术发展的不平衡。

面对高等教育出现的新挑战,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日益多元化,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并成为很多地方高等教育扩张和供应最重要的选择。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旨在推动免费开放课件。2009年5月以色列企业家沙伊·雷谢夫出资100万美元成立海地“人民大学”,并于2010年1月建成了世界第一所免学费网络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对那些没有条件的地区提供免费的课程、教育方法,同时也给那些不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国内高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总体上看,我国内地高校信息化仍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调研,上海各高校的信息化水平总体上处在全国先进行列,而面向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大大领先于面向教学科研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在面向教学科研工作的信息化方面,我们的水平确实还不高,我们不能忘记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和培养优秀学生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课堂、实验室才是高校的主战场。上海市2011年10月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用三年时间把上海建设成为一座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其中不少内容与大学密切相关,特别是“数字教育工程”提出:要优化教育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和推广上海教育系统跨校认证与应用,构建覆盖不同教育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校际共享及向社会开放;要采用“数字课程资源+移动学习终端+教育服务平台”的模式,开展数字化教学试点,促进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和个性化学习。

目前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云计算、移动计算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等技术代表了当前信息应用技术的主流。大学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内一些信息化先进高校在完成了“有线、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建设之后,已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其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服务教学革新;二是建设校园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跨部门业务,提供“一站式”或“平台式”服务,提高校园活动的便捷性和效率。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思考

面对高等教育出现的新的特征,如何融入这股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潮流,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应用于高校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化更加直接、有效地为高校内涵发展服务,已成为当前的研究动向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认真研究对策。

1.我校信息化发展应用现状

我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已经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学校紧紧抓住新校建设的重大机遇,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新校建设同步推进,为学校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已建成 “万兆主干、千兆汇聚、百兆桌面”的三层校园(信息点超3万)网络架构,且光纤直连奉贤、漕宝两校区;大型机房和数据灾备机房中存储容量已达200TB。2009年启动“数字化校园辅助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制定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数据标准与管理规范”,建成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公共数据库平台,实现了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共享。包括教学管理、图书管理、网上办公、学生工作、科研、人事、外事、资产、后勤和档案等十多项业务管理系统相继开发并投入正常使用。学校网站群已建有近200个二级学院、行政部门以及党务信息公开网站,此外还有信息公开网、校友网和其他专题网站等。网上视频会议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和校园卡业务系统也投入实际使用。另外,初步建成了“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近200门,视频课件总数达到13类共570个。图书馆也建成了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和其他类型数据库数十个。从组织架构来说,学校成立了校长领衔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且各二级学院、部门都指定一位领导和一名信息管理员负责和管理本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应该说我校教育信息化已迈出了起始步伐。但怎样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更直接地参与数字化、网络化教学活动,尽快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差距,是我们当前更应该思考的内容。

存入我的阅览室

2.学校“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建设项目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每一个人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

根据上述要求,学校紧紧抓住了内涵建设时机,在“085”规划中提出了“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项目,其目的就是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有利因素和条件下,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引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校的社会竞争力,以积极应对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三、我校“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规划和构想

学校所要建设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 应该是一个能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凸显学校特色的、“三位一体”(全球名师、校内教师、学生)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它应该是一个信息量大、涵盖教学全过程、创新型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全球公开教学信息资源与本校优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

1.“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要求

(1)平台架构和采用的技术

无论是新建还是购买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都必须和已建成的“数字化校园辅助管理平台”及其所有业务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以真正建成“一站式信息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因此,平台应采用B/S结构,可运行Unix、Linux操作系统和支持Oracle等主流数据库。开发技术应采用J2EE标准、组件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对XML的支持,使系统功能最优化,同时将整个系统内部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降至最低。平台的开发及运行结构应是基于后台数据库的三层架构,即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从技术上讲“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必须具有先进性和可靠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安全性和足以支持大规模用户访问的并发性等。

(2)建设内容丰富的优质教学信息资源库

在统一整合现有资源(包括图书馆、现代教育中心历年购买或收集的全部相关视频资料和课件,以及现有的精品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大量“引进”中外名校名师的教学信息资源,与学校名师共同构建平台中的名师及优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还要运用统一开发工具,由授课教师借鉴资源库中优质教学资源来制作符合我校教学实际及特点的课程教学资源,逐步形成更为庞大的覆盖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此外,还要遴选部分综合性或实践教学成本较大的实践类教学课程,制作成演示型、模拟型或互动型的数字化实践教学课程,形成契合我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特色的辅助教学资源库。

(3)“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一些特点

由于“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实验环境,因此该平台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通过源源不断地“引进”中外名师和教学信息资源,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平台可以实现三种教学方式:以任课教师上课为主,平台资源课程作为课外补充学习资料;以平台某位“名师”的课程为主,任课老师参与其中,穿针引线,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任课老师导演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筛选编辑资源库中课程教学资料,组织多位“名师”共同讲解课程元素,通力合作,向学生奉献一门优秀的教学课程。

2)“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式、课题研究式学习,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同时又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3)对于应用技术类的高校,尤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平台拥有专业特色的实践类教学信息资源,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主要功能

“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包括:课程信息展示、课程辅助教学、精品课程网站、教师离线备课、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资源库管理、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等子系统,以满足网络数字化教学和对所有资源维护的需求。[3]此外还应加强“图书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和电子资源的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智能化网络化的图书信息检索和服务。

这个基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的教学交互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应包括课堂教学、课程答疑、专题讨论、布置和提交作业、网上考试、远程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以及评价分析等等,并可随着应用的扩大而不断扩充。

四、“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建设”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不少问题,由于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且信息化的现状也不同,因此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从我校来讲,在现有基础环境下,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必须统一规划,健全管理机制

建设和维护“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学校已有校长挂帅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办,但此项业务牵涉部门众多,有教务处、现代教育中心、信息办、计算机学院、各学院的专业教师甚至还需要学生参与,如何协调和管理所涉及的人、财、物和各自管辖的信息资源,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健全的管理机制是难以运作的。

2.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

建设“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立足于现有软硬件基础,必须能与现有平台和业务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而经费则应投向最需要和最关键的地方。从我校情况来看,有几个方面是需要加强投入的:

(1)挑选一个比较先进和成熟的课程中心软件公司,或者寻找一家教学平台开发技术能力较强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

(2)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教学资源的采购与引进和视频教学资源录的制作;

(3)我校网络出口带宽目前还不到200M,需拓宽以满足视频和远程教学的网络通畅。

3.其他可能碰到的问题

譬如个性化培养问题,应该说平台的建立已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一个舞台,但还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应在统一性的原则下满足分类指导与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又比如教师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教学资源质量的评价问题等等,都是必须考虑研究并拿出具体解决措施的实际问题。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教育信息化是当代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属性。“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是应对全球高等教育出现的新形势、新局面的一项有力的措施,有助于学校及时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步伐,迎接21世纪“学习的革命”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刘红梅,吴凤林,夏琼,李颖嘉.本科教学中课程中心的建设及其意义[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528-529.

(编辑:金冉) 阃缡只萄Ш投运凶试次さ男枨蟆3]此外还应加强“图书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和电子资源的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智能化网络化的图书信息检索和服务。

这个基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的教学交互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应包括课堂教学、课程答疑、专题讨论、布置和提交作业、网上考试、远程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以及评价分析等等,并可随着应用的扩大而不断扩充。

四、“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建设”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不少问题,由于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且信息化的现状也不同,因此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从我校来讲,在现有基础环境下,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必须统一规划,健全管理机制

建设和维护“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学校已有校长挂帅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办,但此项业务牵涉部门众多,有教务处、现代教育中心、信息办、计算机学院、各学院的专业教师甚至还需要学生参与,如何协调和管理所涉及的人、财、物和各自管辖的信息资源,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健全的管理机制是难以运作的。

2.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

建设“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立足于现有软硬件基础,必须能与现有平台和业务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而经费则应投向最需要和最关键的地方。从我校情况来看,有几个方面是需要加强投入的:

(1)挑选一个比较先进和成熟的课程中心软件公司,或者寻找一家教学平台开发技术能力较强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

(2)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教学资源的采购与引进和视频教学资源录的制作;

(3)我校网络出口带宽目前还不到200M,需拓宽以满足视频和远程教学的网络通畅。

3.其他可能碰到的问题

譬如个性化培养问题,应该说平台的建立已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一个舞台,但还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应在统一性的原则下满足分类指导与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又比如教师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教学资源质量的评价问题等等,都是必须考虑研究并拿出具体解决措施的实际问题。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教育信息化是当代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属性。“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是应对全球高等教育出现的新形势、新局面的一项有力的措施,有助于学校及时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步伐,迎接21世纪“学习的革命”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刘红梅,吴凤林,夏琼,李颖嘉.本科教学中课程中心的建设及其意义[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528-529.

存入我的阅览室

2.学校“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建设项目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每一个人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

根据上述要求,学校紧紧抓住了内涵建设时机,在“085”规划中提出了“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项目,其目的就是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有利因素和条件下,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引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校的社会竞争力,以积极应对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三、我校“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规划和构想

学校所要建设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 应该是一个能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凸显学校特色的、“三位一体”(全球名师、校内教师、学生)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它应该是一个信息量大、涵盖教学全过程、创新型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全球公开教学信息资源与本校优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

1.“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要求

(1)平台架构和采用的技术

无论是新建还是购买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都必须和已建成的“数字化校园辅助管理平台”及其所有业务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以真正建成“一站式信息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因此,平台应采用B/S结构,可运行Unix、Linux操作系统和支持Oracle等主流数据库。开发技术应采用J2EE标准、组件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对XML的支持,使系统功能最优化,同时将整个系统内部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降至最低。平台的开发及运行结构应是基于后台数据库的三层架构,即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从技术上讲“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必须具有先进性和可靠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安全性和足以支持大规模用户访问的并发性等。

(2)建设内容丰富的优质教学信息资源库

在统一整合现有资源(包括图书馆、现代教育中心历年购买或收集的全部相关视频资料和课件,以及现有的精品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大量“引进”中外名校名师的教学信息资源,与学校名师共同构建平台中的名师及优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还要运用统一开发工具,由授课教师借鉴资源库中优质教学资源来制作符合我校教学实际及特点的课程教学资源,逐步形成更为庞大的覆盖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此外,还要遴选部分综合性或实践教学成本较大的实践类教学课程,制作成演示型、模拟型或互动型的数字化实践教学课程,形成契合我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特色的辅助教学资源库。

(3)“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一些特点

由于“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实验环境,因此该平台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通过源源不断地“引进”中外名师和教学信息资源,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平台可以实现三种教学方式:以任课教师上课为主,平台资源课程作为课外补充学习资料;以平台某位“名师”的课程为主,任课老师参与其中,穿针引线,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任课老师导演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筛选编辑资源库中课程教学资料,组织多位“名师”共同讲解课程元素,通力合作,向学生奉献一门优秀的教学课程。

2)“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式、课题研究式学习,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同时又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3)对于应用技术类的高校,尤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平台拥有专业特色的实践类教学信息资源,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主要功能

“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包括:课程信息展示、课程辅助教学、精品课程网站、教师离线备课、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资源库管理、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等子系统,以满足网络数字化教学和对所有资源维护的需求。[3]此外还应加强“图书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和电子资源的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智能化网络化的图书信息检索和服务。

这个基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的教学交互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应包括课堂教学、课程答疑、专题讨论、布置和提交作业、网上考试、远程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以及评价分析等等,并可随着应用的扩大而不断扩充。

四、“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建设”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不少问题,由于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且信息化的现状也不同,因此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从我校来讲,在现有基础环境下,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必须统一规划,健全管理机制

建设和维护“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学校已有校长挂帅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办,但此项业务牵涉部门众多,有教务处、现代教育中心、信息办、计算机学院、各学院的专业教师甚至还需要学生参与,如何协调和管理所涉及的人、财、物和各自管辖的信息资源,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健全的管理机制是难以运作的。

2.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

建设“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立足于现有软硬件基础,必须能与现有平台和业务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而经费则应投向最需要和最关键的地方。从我校情况来看,有几个方面是需要加强投入的:

(1)挑选一个比较先进和成熟的课程中心软件公司,或者寻找一家教学平台开发技术能力较强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

(2)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教学资源的采购与引进和视频教学资源录的制作;

(3)我校网络出口带宽目前还不到200M,需拓宽以满足视频和远程教学的网络通畅。

3.其他可能碰到的问题

譬如个性化培养问题,应该说平台的建立已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一个舞台,但还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应在统一性的原则下满足分类指导与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又比如教师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教学资源质量的评价问题等等,都是必须考虑研究并拿出具体解决措施的实际问题。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教育信息化是当代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属性。“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是应对全球高等教育出现的新形势、新局面的一项有力的措施,有助于学校及时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步伐,迎接21世纪“学习的革命”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刘红梅,吴凤林,夏琼,李颖嘉.本科教学中课程中心的建设及其意义[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528-529.

2.学校“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建设项目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每一个人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

根据上述要求,学校紧紧抓住了内涵建设时机,在“085”规划中提出了“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项目,其目的就是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有利因素和条件下,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引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校的社会竞争力,以积极应对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三、我校“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规划和构想

学校所要建设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 应该是一个能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凸显学校特色的、“三位一体”(全球名师、校内教师、学生)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它应该是一个信息量大、涵盖教学全过程、创新型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全球公开教学信息资源与本校优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

1.“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要求

(1)平台架构和采用的技术

无论是新建还是购买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都必须和已建成的“数字化校园辅助管理平台”及其所有业务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以真正建成“一站式信息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因此,平台应采用B/S结构,可运行Unix、Linux操作系统和支持Oracle等主流数据库。开发技术应采用J2EE标准、组件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对XML的支持,使系统功能最优化,同时将整个系统内部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降至最低。平台的开发及运行结构应是基于后台数据库的三层架构,即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从技术上讲“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必须具有先进性和可靠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安全性和足以支持大规模用户访问的并发性等。

(2)建设内容丰富的优质教学信息资源库

在统一整合现有资源(包括图书馆、现代教育中心历年购买或收集的全部相关视频资料和课件,以及现有的精品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大量“引进”中外名校名师的教学信息资源,与学校名师共同构建平台中的名师及优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还要运用统一开发工具,由授课教师借鉴资源库中优质教学资源来制作符合我校教学实际及特点的课程教学资源,逐步形成更为庞大的覆盖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此外,还要遴选部分综合性或实践教学成本较大的实践类教学课程,制作成演示型、模拟型或互动型的数字化实践教学课程,形成契合我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特色的辅助教学资源库。

(3)“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一些特点

由于“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实验环境,因此该平台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通过源源不断地“引进”中外名师和教学信息资源,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平台可以实现三种教学方式:以任课教师上课为主,平台资源课程作为课外补充学习资料;以平台某位“名师”的课程为主,任课老师参与其中,穿针引线,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任课老师导演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筛选编辑资源库中课程教学资料,组织多位“名师”共同讲解课程元素,通力合作,向学生奉献一门优秀的教学课程。

2)“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式、课题研究式学习,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同时又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3)对于应用技术类的高校,尤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平台拥有专业特色的实践类教学信息资源,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主要功能

“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包括:课程信息展示、课程辅助教学、精品课程网站、教师离线备课、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资源库管理、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等子系统,以满足网络数字化教学和对所有资源维护的需求。[3]此外还应加强“图书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和电子资源的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智能化网络化的图书信息检索和服务。

这个基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的教学交互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应包括课堂教学、课程答疑、专题讨论、布置和提交作业、网上考试、远程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以及评价分析等等,并可随着应用的扩大而不断扩充。

四、“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建设”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不少问题,由于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且信息化的现状也不同,因此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从我校来讲,在现有基础环境下,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必须统一规划,健全管理机制

建设和维护“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学校已有校长挂帅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办,但此项业务牵涉部门众多,有教务处、现代教育中心、信息办、计算机学院、各学院的专业教师甚至还需要学生参与,如何协调和管理所涉及的人、财、物和各自管辖的信息资源,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健全的管理机制是难以运作的。

2.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

建设“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立足于现有软硬件基础,必须能与现有平台和业务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而经费则应投向最需要和最关键的地方。从我校情况来看,有几个方面是需要加强投入的:

(1)挑选一个比较先进和成熟的课程中心软件公司,或者寻找一家教学平台开发技术能力较强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

(2)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教学资源的采购与引进和视频教学资源录的制作;

(3)我校网络出口带宽目前还不到200M,需拓宽以满足视频和远程教学的网络通畅。

3.其他可能碰到的问题

譬如个性化培养问题,应该说平台的建立已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一个舞台,但还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应在统一性的原则下满足分类指导与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又比如教师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教学资源质量的评价问题等等,都是必须考虑研究并拿出具体解决措施的实际问题。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教育信息化是当代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属性。“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是应对全球高等教育出现的新形势、新局面的一项有力的措施,有助于学校及时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步伐,迎接21世纪“学习的革命”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