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商贸服务业范文

现代商贸服务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商贸服务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商贸服务业

第1篇:现代商贸服务业范文

一、重庆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需求新变化

1.人才数量要求。随着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流通方式的迅速发展,使重庆各大企业对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物流专业人才的热度直逼IT 人才,物流人才更是受到追捧。人才资源供不应求,尤其是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与技术骨干人员的匮乏。

2.人才质量要求。随着“一带一路”的进程,重庆商贸流通服务业将要更加直接面对跨国流通集团竞争的巨大压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等都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这就使商贸流通人才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事实上,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人才问题依然是现代流通业发展中的一个“软肋”。虽然现代流通人才整体素质比过去有所提高,大学本科、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管理层的人数不断增多,一些大型民营批发企业甚至还吸收了硕士以上高精尖人才参与企业决策。但目前现代流通业仍然存在人才基础薄弱、中高层人才、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

二、重庆高职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专业设置滞后于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目前,重庆高职院校商贸管理类专业设置不能完全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设置,新增专业一般都在国家现有专业范围内。根据笔者发放的1000 份调查问卷(回收率90%) 显示: 涉及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专业大多为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商务管理、连锁管理等专业,专门为培养综合型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而设置的专业较少,也少有开设与零售业对口的专业,同时重庆市高职院校在商贸流通服务业领域内有建树的教授也屈指可数。

(二)学生职业能力与实战结合不够。重庆高职院校开设了一些商贸流通类专业,以培养中高级管理和运营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相对比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但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并且很容易理论脱离实际。而且培养周期长,加之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的一段实习和适应学习的过程,很难满足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对专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重庆高职院校培养的现代商贸流通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物流专业的高职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竞争,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专业学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放弃本专业,另谋他路。另外,与房地产、IT、金融等行业的工资相比,初出茅庐的高职学生要在一线的店铺实施多年且工资待遇不高,愿意真心真意为流通事业奉献的人比较少。

(三)师资设备不完善。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是实践能力非常强的行业。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信息,接触最前沿的管理活动,高职教师应首先走入实践,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国外的企业管理教师大都具有在大公司任职的经历,这种从商的背景在转入高等院校后就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他们通常以咨询顾问的角色与企业保持联系,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从而使他们有可能在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最先进的理论提供给学生。目前,重庆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师大多缺乏对企业的认识和了解,讲课拘泥于书本或现成的案例材料,而较少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亲自动手编写案例,使商贸流通管理乃至企业管理的实践性大打折扣。这当然主要不是教师个人积极性的问题,而是教学体制问题。

三、重庆高职商贸流通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一)教学体系的改革。强化对现代商贸流通业人才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勇于标新立异、大胆实践创新。突出并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商贸流通类服务类专业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专业课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内专业教学实验室和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构建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交叉融合的平台,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接触了解社会,巩固加强专业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践、服务实践的思想观念和实践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选择的多样化。在教材方面,除了使用现行国内外优秀教材外,还可以按不同职业分类,由产学研多方专家编写实用培训类专门教材。尽量贴近行业,贴近企业发展的需要教材,还可以根据重庆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发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岗位认证类教材、职业培训案例教材。

(三)校企资源共享的师资设备。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学以致用、开拓视野、反馈教学。同时,应有“能者为师”的胸怀,把国内成功的经营管理者请到大学讲台上。要突破传统思维,打破门户界别和条线界别,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充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只有让商贸流通管理理论真正体现出实践的要求,重庆的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才会真正发展成熟起来。同时,企业通过对员工培训,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延缓其折旧的速度,而且还可能使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得到调整和更新,最终达到校企双赢。

(四)推动职业资格认证与企业需求的衔接。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改革乃至高等教育改革的有效切入点。为了使职业资格认证更具有权威性,应效仿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整合现有职业资格认证形成一套权威性的认证资格考试制度,努力与企业需求对接。

(五)关注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国际化战略。重庆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站,在商贸流通服务业中将会有涉及较多的跨国企业。这就必须实现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应在对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进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通过中外联合办学,积极引进国外教师,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材、教学方法和管理政策,学习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教学标准和培养规范,借鉴国外高职院校的成熟经验,提出一套适合商贸流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肖怡.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江苏商论,2012(4).

第2篇:现代商贸服务业范文

一、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1、指导思想:围绕服务一二产业、服务城乡统筹、服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整合现有商业资源,加快规模集聚、要素重组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在加快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2、主要目标:从今年起到2010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8%以上,初步建成与滨江生态型现代化和谐城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行业齐全、业态先进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体系。

3、重点任务:加速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市场,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大力提升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

二、政策措施

(一)鼓励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大项目

1、鼓励商贸服务业上规模。凡属批发零售、餐饮、市场、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商贸服务领域,对年度经营规模(销售收入)比上年度增长10%以上,且综合实力跻身省内同业排名前100名、绍兴市内同业排名前10名的,分别奖励企业经营者3万元、2万元。

2、引导商贸服务业提升档次。对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的新建、改建、扩建商贸服务业项目,实际投资额(不含土地出让金)分别在1000—2500万元(含2500万元,以下同)、2501—5000万元、5001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的,分别奖励投资业主20万元、40万元、80万元和100万元。若经营场地采取租赁形式,建成并开业的面积分别在3000—5000平方米、5001—10000平方米、10001—20000平方米和20000平方米以上的,分别按8万元、15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奖励。

3、鼓励市内外企业来*落户、经营。为优化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对新建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予以优先落实;对符合规划并对*经济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大型物流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按照仓储、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给予供地;对建城区内属“退二进三”性质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并经市规划、国土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政府批准,给予企业在用地价格上优惠,充分调动企业“退二进三”的积极性。

4、每年确定一批对全市服务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营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商住楼投资),对实际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且原有企业规模排名全市服务业企业前20位的,以上年实缴税费为基数,增加10%的超额部分,根据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大小,由市政府确定给企业适当奖励。对新办服务业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必须上交上级的以外,一律免除,期限三年。

5、鼓励服务业企业落户城北新区。为鼓励服务业企业入驻新城区,对从20*年1月1日起,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落户在城北新区的服务业企业,在原投入奖励政策基础上再加奖30%。

6、对新设立的商贸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从设立起3年内:商贸零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3亿元、0.8亿元、1亿元,住宿餐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1亿元、0.2亿元、0.3亿元,并上缴各类地方税费达到6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的,对企业经营者按年分别奖励5万元、8万元、10万元。

7、商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指主营业务收入,下同)在1亿元(含)以上,商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在0.8亿元(含)以上,其他流通服务企业在0.5亿元以上,住宿、餐饮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在0.2亿元(含)以上,当年实际缴纳地方税费环比增幅在15%以上的,每家奖励8万元。

8、投入2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和大型商贸服务企业,采用“一场一策”或“一企一策”。

(二)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

1、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对投资新建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络、商贸企业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交易等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其软件及配套硬件实际投资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按5%的标准予以奖励。

2、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和以产业基础为依托的区域物流节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可以由其总部统一纳税;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以享受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现代物流企业用地,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按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占地较大的,且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后,给予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标准给予奖励,其投入的设备比照工业企业享受技改贴息。

3、加快专业特色街建设。凡符合全市商贸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的专业特色街(专业特色街标准另行制订),按照乡镇(街道)实际投入额给予3-5%的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4、支持发展连锁商业。凡在本市由总部统一配送结算的连锁(直营)企业新开设连锁(直营)店,实际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一次性奖励业主2万元;实际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奖励业主1万元;新建符合商贸流通规划的配送中心,实际投资额在1000—1500(含)万元的按3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1500万元以上按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投资总额不包括土地价格。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凡已注册登记,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公司,安置就业人员年固定在30人以上,每年给予1万元的奖励。物业管理规范,住户满意度较高,且获得绍兴、省、国家级先进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当年分别按1万元、2万元、3万元的标准奖励物业管理公司。

6、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凡新办独立核算的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技术、教育、外贸等咨询中介服务企业,经批准,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给予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鼓励企业品牌创新

1、鼓励服务企业引进名牌,凡引进国内外著名商贸服务企业(按国家商标局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品牌所列为准,国内前10位、国际前100位),投入在500万元以上,且经营在5年以上,除享受投入奖励政策外,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引入国际高端品牌(详见国际品牌目录)投入50万元以上,且经营3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2、鼓励企业新创服务品牌,凡创绍兴名牌奖5万元,创浙江省名牌奖20万元,创全国名牌奖100万元。

(四)积极引导商贸服务业管理规范化

1、鼓励商贸服务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新组建或改组的商贸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势商贸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按所募资金万分之二(不足100万元的按100万元)予以一次性奖励。

2、鼓励发展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凡新组建的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经市民政局、市商贸办审定,且运作规范正常的,每家一次性补助工作经费3万元(组建时补助50%,正常运作时补助50%)。

3、引导企业管理上层次。对通过ISO9000、ISO14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通过SA8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

4、加快高级服务人才引进,特别是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业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用于对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五)努力构建商贸服务业安全体系

1、积极创建“放心店”工程。对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完成政府下达任务指标达100%的,每建成一家放心店,经市工商局验收合格后并挂牌经营的,奖励商品主配送企业300元;在验收合格的“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中,按1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示范放心店,给予一次性每户1000元的奖励;按10%的比例评选出农村维权优秀监督员,给予一次性每人500元的奖励。

2、加快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对经有关部门验收达标的规范化农贸市场(规范化农贸市场标准另行制订),一次性按10万元标准给予奖励;对列入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计划,创建活动中设施改造投资规模在150万元以上的,每家再给予3万元奖励。对个别基础设施特别陈旧,通过改造达标的农贸市场,经审核后报市政府研究同意,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3、凡从事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的厂(场)购置用于机械化屠宰设备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本辖区生猪屠宰率达100%,按设备投资额的1%给予补助(最高限额为10万元);新建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的屠宰(场)项目,征用土地按工业性用地指标征用;相关地方性建设规费按照政府性投资项目予以优惠。

4、对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已登记的运送鲜活商品的小型货车,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给予市区通行、停靠的便利。直营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登记、许可证等手续,由连锁企业总部向有关审批机关统一申请办理,并报所在地部门备案。

5、对商贸流通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性政策扶持上,参照工业企业优惠性扶持政策执行。

三、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商贸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全市在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贸办。各相关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乡镇、街道也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工作的协调指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序地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

2、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其他宣传舆论阵地的导向作用,广泛进行宣传,强化新闻。大力宣传服务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一、二产产业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创新舆论载体,通过不断宣传服务业的发展成果和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件,大力宣传从事服务领域的突出单位和优秀代表,提高企业和群众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形成发展合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企业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完善统计制度。建立科学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切实抓好服务业普查工作。统计部门要认真做好服务业各类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及时反映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

4、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切实承担政府对企业的部分管理和协调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和政府等方面的作用。

5、实施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服务业考核细则。

四、其他

1、加大商贸服务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从2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设立商贸服务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本政策意见的奖励、补助项目。并设立突出贡献奖,在商贸服务领域的批发、零售(连锁)、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中,开展“*市十强商贸服务企业”、“*市十优商贸服务业优秀经营者”评选活动(具体评选办法另行制订),对当选企业及经营者由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相应奖励。

2、享受本扶持政策的商贸服务企业(含集贸市场),必须是财务制度规范,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企业。企业所获得的奖励资金必须用于扩大再生产,并纳入相应的财务科目。涉及新建、扩建的投资项目,其实际投资额不含征地费,奖励项目不重复计算。对一个企业享受上述所有奖励项目的奖励资金总和,要以该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度为限。对存在偷漏税、侵权、仿冒等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有关部门查处的企业,以及当年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一律取消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资格。

第3篇:现代商贸服务业范文

一、围绕三化联动,完善商贸规划

坚持三化联动是广安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商务工作必须在三化联动上,找准工作突破口,在规划上与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城乡建设有机衔接、协调发展。市发展和改革委会同市商务等有关部门,已编制和完善全市商务发展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和修订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目标是构建畅通物流通道,建设便捷信息服务网络,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农业发展服务渠道,大力发展农村新兴服务产业,切实为“三农”服务。围绕增强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城镇建设与商贸发展相协调,积极构建商贸中心,不断繁荣商贸经济。

二、打造骨干卖场,完善商贸设施

把改变小而散的现状,建设大型专业卖场和集中成片街区,作为当前商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及县城核心商圈,各区市县以城市拓展和改造为契机,加快建设骨干商贸设施,加大商贸招商力度,引进国内外理念新、服务优、品牌响的商贸企业发展大型商业网点,引进浙江省四川商会建设广安国际商贸城,打造辐射川东北的大型购物中心;各区市县扎实抓好商贸流通载体建设,强力推进城区核心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打造,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入驻。

三、培育规模企业,做大商贸总量

目前,我市商贸流通业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做大做强、提升档次。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扶持规模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力度,将项目资金向商贸骨干企业重点倾斜,商贸项目建设相关手续优先办理,信贷额度、利率给予优惠,努力在百货商场、综合超市、连锁经营、物流批发、餐饮娱乐企业、生活服务等方面,培育一批商贸服务骨干企业。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态,完善商贸体系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研究制订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物流整合商、物流地产商,建立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二是支持发展金融保险业。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搭建投融资平台,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增加居民消费预期,鼓励居民信贷消费,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服务产业链发展,加快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推进社会信息化应用,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企业,提升社会信息服务水平。四是发展农村和城镇社区服务业。以“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农超对接”、“双百市场”等商务惠民工程为重点,加快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五、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拓国外市场

一是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在稳定现有出口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巩固欧美和港澳市场的同时,利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大对东南亚和南亚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外贸出口目标任务。二是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好、环境破坏小的项目为重点,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发展,包装一批新项目、大项目面向国际知名企业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广安。三是实现外经工作新突破。抓好外派劳务培训,打造外派劳务品牌,拓展外派劳务规模,创建外派劳务基地,发展外派劳务产业,鼓励市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承接工程,吸引市内人员就业,努力增加外派劳务收入。

六、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第4篇:现代商贸服务业范文

关键词:张店区 现代服务业 对策

一、张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2009年,张店区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山东地区重要的金融、商务、商贸中心城市。2009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2.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49.11%,同比提高了2.83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27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85.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60%以上,全区现代服务业框架体系初步建立。突出表现在:1)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2)文化创意产业稳健发展;3)会展经济快速发展;4)休闲旅游优化升级;5)增创现代商贸优势。

二、张店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问题

(一)生产业和制造业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几十年来,张店区一直以工业基地而自豪,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竞争力强、工业大企业多,但也由此形成了“工业经济时代”的顽固思维定式。善于抓制造业,不善于抓服务业;习惯于抓工业大项目,不习惯于抓服务业小项目;知道如何做大工业企业,对做强服务业企业还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在全区还没有形成与制造业相关联的生产业体系,张店区的生产业发展不足,生产业总量较小,比重偏低。生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和质量。比如,张店区的物流业发展已落后于许多城市,包括临沂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无形之中加大了工业产品的成本。

(二)现代服务业优秀人才缺口较大

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需要高技术性、知识性的高级专业人才支撑,需要高薪笼络人才。同时,服务业知识更新较短,需要不断对从业人员进行再培训。目前,张店区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高级专业人才,尤其是行业领军人才缺乏。长期以来,由于在战略上没有充分重视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张店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结构与工业化进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脱节。如现代物流人才严重不足,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人才每年缺口至少在3000人左右。

三、张店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率先优化产业布局,放大现代服务业规模效应

围绕城市圈、区域经济、产业中心统筹规划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服务业板块,加快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升中心城区的服务能级。一是中部现代商贸板块。对中心商业区实施连片改造,逐步淘汰低层次业态,全面退出工业生产功能,高标准、高档次发展商贸、金融、信息、文化、休闲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商业商务高度集聚的现代中央商业区。二是南部商贸物流板块。以淄博商贸物流园区为重点,立足鲁中,重点发展陶瓷、汽车贸易、五金机电、建筑装饰等大型商品集散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及关联产业,建成集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加工配送、商品批发、展览展示、电子商务交易于一园,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商贸物流基地。三是西部现代综合服务板块。以淄博新区建设为依托,城市和产业同时规划、同时布局,重点发展外向程度高、产业层次高、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打造集商务办公、休闲娱乐、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区。四是东部休闲旅游板块。以淄博动物园、玉皇山游乐园等休闲旅游区为基础。依托炒米山、玉皇山等东部山区和沿路、沿河形成的4万亩林带,加快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项目,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城市近郊休闲旅游区。

(二)加强生产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互动,推进生产业发展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现代服务业又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最佳的条件。要坚持“两轮驱动”,一方面坚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可以降低产品20%~30%的成本,把现有的物流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张店区的工业销售就可以新增利润4个多亿。要着力构建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综合性物流配送区和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框架,使物流服务直接渗透到企业、园区等各个终端,成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二是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商务服务业。张店区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在张店拓展业务,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同时,积极发展地方金融、保险机构,建成全省金融创新发展的先行区。要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完善监管体系,加快发展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策划、中介等新型业态,逐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三)加快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人才

人才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张店区需要将服务业人才政策提高到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导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培养机构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如物流、软件等专业,且要与实践接轨,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重点引进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张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多渠道增加现代服务业的投入

区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扶持力度,主要用于鼓励发展生产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研发、设计、创意等技术服务企业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国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

第5篇:现代商贸服务业范文

我国服务业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这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必然选择。为此,国家首先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沿海地区综合开发的重要战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大力发展港航物流、海洋旅游、科技创意等海洋服务业,充分发挥海洋服务业对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然而,服务业的概念极其宽泛。按照生产业、生活业和公共业的划分方法,涉及生产、生活、民生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乎所有领域;以信息化、知识性水平来分,又可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定海区是舟山市“两县、两区”之一,曾经是舟山市政府行政办公地,是舟山群岛新区核心区之一。2010年,定海区及时编制了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谋划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但由于规划所涉及的服务业门类较多,重点难以突出。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区域竞争态势和自身优势,坚持“宜精不宜泛,求特不求全”的原则,立足现实,把握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支撑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正确处理竞合关系,在新区发展规划的安排下,采取科学的战略手段,重点突破3-4个服务行业,形成定海区服务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由此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均衡发展。

一、物流业的突破重点在于工业物流

舟山市港口物流业未来发展推行的是岛屿型保税港区和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贸易区的建设思路。因此,北部、南部等更靠近国际航线的一些岛屿被规划新建港口物流园区。定海区虽有先发优势,但有可能得不到发展政策的优先支持。实际上,在本岛(如定海区西部和西北部),或者离本岛比较近的岛屿发展以矿砂、煤炭、油品、木材等为内容的大宗商品储运中转物流业,不仅对周边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也将制约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对于定海区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以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为主旋律。要继续保持金塘岛集装箱综合物流的先发优势,抓好保税物流园区、现代仓储物流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等重点功能区块的开发,大力发展集装箱中转物流业和国际采购、分拨配送业。在西北部沿线,可以凭借油品、石化仓储能力的优势,支持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探索开创仓单质押等新型融资途径,再以此为基础争取保税政策,发展贸易和专业市场,尽量延长服务链。粮油物流园区在我省仅有两个,在长三角区域具有较强的需求,应以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争取尽快建成国际粮油集散中心。定海区港口物流业的突破重点是充分把握舟山群岛新区临港工业大发展、海洋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的趋势和抓住临港工业、海洋产业对物流的需求,率先发展工业物流。这是当前舟山市、定海区临港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也符合国家、省市关于发展生产业的战略导向。

二、发挥海岛优势,以养生为主题构筑海洋旅游业高地

伴随人类对健康和休闲度假的追求而衍生的新兴朝阳产业,养生正逐渐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的“第三次消费浪潮”。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养生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而在国内,随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对休闲养生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养生产业也正成为各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争夺点,如陕西咸阳、安徽亳州以及山东乳山、文登等,都在大力发展养生产业,据预测未来中国的养生市场容量将达到6000亿~8000亿元,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养生休闲旅游作为一个养生产业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旅游业的新宠和高端产品,它以养生为目的来选择地点,安排内容和进展,考虑节奏快慢,强调饮食、健身、娱乐等诸多方面,促使休闲参与者尽量保持身体各机能的平衡,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养生休闲旅游活动适合各年龄层次的人参加,市场开发潜力大。而海岛具有养生休闲旅游的天然优势,海岛也是定海区最有竞争力的海洋旅游资源。定海区要充分发挥这一自身优势,把握舟山市美丽海岛建设战略和生活的布局需要、未来国内外游客对高端海洋养生休闲游的需求,以“海洋食物养生,以海岛风情养神,以佛教文化养心”,打造定海区服务业集聚区,构建海洋旅游业高地,实现定海区海洋旅游量和质的同步突破,在全国、长三角和舟山市确立定海旅游的地位。

三、实施错位发展战略,打造文化创意产业

从定海区自然、人文环境来看,应该具有发展科技服务业、创意产业的硬环境。科技服务业、创意产业是一座城市及其工业竞争力的核心。因此,定海区要主动谋划发展这两类服务业。首先可以实施区域合作战略,运用“接”、“借”的策略融入杭州、上海等中心城市,借力发展海洋科技服务业。“接”指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充分利用定海区与上述城市之间存在的资源差异性和互补性,通过政府协调、企业合作等方式,将动漫、软件等新兴服务业逐步接纳过来,使定海区成为上述城市的重要战略伙伴;“借”指借船出海、借力发力,就是要借助这些中心城市,参与国际国内分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和活动空间。要充分利用上海国际大都市等平台,进入到国际生产和消费市场的主流领域;利用上述地区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势,使得海洋科技服务业在定海区萌芽、成长。

但在新城主要定位发展科技创意产业,全力推进海洋科教城建设的情况下,当前重点是充分借助定海城的百年文化积淀,错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伍玖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园区还可以做得更大,文化创意产业还应更加凸显舟山海洋文化特色。因此,可以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园区建设的经验,以“旧厂房、旧城改造”为基础,在充分保留“旧厂房”、“旧城”原貌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在推进“退二进三”时,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逐步打造成融办公及配套的生活、娱乐、商业设施为一体的,集房地产业、旅游业、商贸业等多种服务业共生发展的综合性产业聚集区。

四、融合发展商贸和流通服务业

商贸流通业作为服务业的一个门类,是在2007年3月19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正式提出来的,这是对流通作为商贸服务业发展重要性的高度概括。在新城与东港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定海区商贸服务业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以中小型商场和特色商贸街为主导的商贸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亟须构建更加通畅高效的营销和配送网络,提升定海区商贸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而流通与消费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发展流通业是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型的重要途径。现在商业企业已不是单纯的商场,还要有仓库、物流中心、食品保鲜冷库等配套设施。因此,应充分发挥定海区作为大桥进入舟山本岛的第一区、第一站和主人口的新区位格局优势,紧紧围绕城市发展对生活配套的扩张性需求,以打造购物新天地、日用品采购中心、“舟山大厨房”、小商(食)品和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海岛特色商品(农产品)会展中心为主线,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大力推行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培育发展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完善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不断提高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以配送、批发为核心的商贸流通业,增强定海区商贸流通业对半岛和周边海岛地区的辐射能力,助推舟山市形成大型零售商厦、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连锁店等多种业态集聚的商贸流通格局。

第6篇:现代商贸服务业范文

【关 键 词】生态文明 转型升级 购物节 管理创新

生态文明背景下开展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商贸服务业是重点之一。举办浙中购物节,政府搭台,企业商家唱戏,传媒推动,市场化运作,打响了浙中购物节品牌,推动了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举办浙中购物节扩内需促消费的“金华模式”引起了省领导高度关注。浙江省副省长龚正在批示中说,金华市通过举办购物节,对外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外地到金华购物、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金华商业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拉动内需效果明显。在龚正副省长看来,金华浙中购物节已成为撬动内需的有力杠杆。举办浙中购物节扩内需促消费的“金华模式”引人关注在于它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及其他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商贸服务业的标本示范意义。

一、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商贸服务业

1、发展商贸服务业是生态文明背景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当前经济快速增长与结构性矛盾并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我们要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而商贸服务业是以科技和人力资本投入为主,属于“无烟产业”,基本无污染排放,能耗也相对较低。据国内有关测算,服务业单位产出能耗不到二产的1/3,只有一产的40%。如果浙江服务业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即可下降0.92个百分点。商贸服务业可算是一个低能耗、无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所以,商贸服务业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生力军”。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对促进经济增长,节能减排,以及提升城市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发展商贸服务业是总需求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的需要

在近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和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分工格局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拉动经济增长的总需求结构失衡。而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面临较困难的局面,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均显乏力,这就更要突出消费这驾马车的拉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今后几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转变。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情况下,发展商贸服务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需求,是调整和优化总需求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3、发展商贸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的需要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途径。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演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格局由原来“一二三”格局,逐步向“二一三”和 “二三一”过渡,最终向“三二一”格局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由此可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最终向“三二一”格局演变,大力发展服务业,是适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需要。美国一位城市经济学家说过:“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同时发达的商业又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繁荣的商贸服务业是都市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纽约、巴黎、香港等城市国民生产总值70%以上都来自于商贸服务紧密相关的第三产业。繁荣的商贸服务业必然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聚城市,这是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加速器。

4、发展商贸服务业,打造浙中商业购物中心

对于金华市区来说,发展商贸零售业具有交通区位、投资环境、商务成本、产业基础等较多的比较优势,提升金华商业经济中心地位,增强城市的内聚力和对外的辐射力,可以在做大做强服务业中有所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把它作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来抓。商业购物中心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主要体现城市人气、商气的聚集度。围绕“打造浙中商业中心”这一目标,切实把商贸服务业作为促进消费、带动生产、保障民生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推进商贸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商贸服务业,建设浙中商业购物中心的平台:浙中购物节

结合金华加快生态文明背景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市委市政府整合金华城市商业资源,创新商业模式,举办浙中购物节。通过浙中购物节模式,进一步提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来促进金华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繁荣。

1、掀起消费,扩大服务业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重要动力。服务业规模扩大,比重提高。目前为止,金华市共举行了四届浙中购物节。2009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举办的两届购物节,共实现销售额13.1亿元。2010年,“五一”购物节仅家电数码通讯类产品销售总额就突破1.5亿元,市区8大家电企业销售增幅最高达一倍左右。“十一”期间浙中购物节,据不完全统计,购物节期间仅金华市区就吸引了300多万人次客流,直接拉动消费逾10亿元,全市服务业间接拉动消费难以计数。

2、立足金华,辐射周边,打造浙中西部商业购物中心

通过连续举办四届浙中购物节,使金华城市商业对外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外地来金华购物、消费的比例进一步提升,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10年第四届浙中购物节,由于商品丰富,打折促销力度大,商业品牌和集聚效应显现,迅速吸引了大量来自周边及省内的消费群体,节假日外地来金的消费比例上升至55%左右。浙中购物节的举办,使我市的外来消费比例大幅增长,浙中商业购物中心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浙中购物节的举办,大力发展了商贸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市区经济活力,提高了市区集聚和辐射能力,为打造宜居宜游宜购城市,加快推进浙中商业购物中心的建设搭建了平台。

3、完善业态,提升商贸服务业竞争力

商贸业作为服务业的传统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打造浙中商业购物中心这个目标的引领下,通过浙中购物节这个平台,经过精心培育已经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大大提升了竞争力。商贸服务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业态结构、企业规模、品牌培育和资源整合等四个方面。

从业态结构上看,我市积极引导和支持商贸企业改造、新建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商场、商厦和商业街区,仅仅零售业态就有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大卖场、便民店、专业店、专卖店等10多种,再加上餐饮、足浴、健身、咖啡馆、文体用品、洗衣、建材,电子商务、物流、会展等等,目前我市的流通业态已近20种。

从企业规模上看,尽管相对规模还较小,但发展势头很好,一批扎根于本地城乡的本土企业已深入民间,深入民心,并在进军城乡市场的持续经营中,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在电子商务领域,我市拥有中国服装网、中国包装网、中国五金网、中国食品产业网、中国大众消费网和5173游戏网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商务网站,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l00榜单,浙江省有百强网站40家,其中金华就有10家。

从品牌培育上看,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创牌奖励活动,积极推进各类企业品牌争创工作,目前已有福泰隆等10家单位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品牌称号21个,其中国家级商业名牌企业3家,中华餐饮名店1家,省知名商号3家,省诚信示范企业7家,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2家,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2家,四星级旅游店(市场)3家。

在资源整合方面,从物流业近年发展情况看,我市全面加快现代物流中心、金三角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物流市场培育和资源整合,不断增强市区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物流设施及企业规模在不断提升,涌现出中宇货运、经纬货运、广深物流等一大批上规模的物流企业,据统计,目前我市从事国际物流服务的企业已有100余家,它们在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合作、增强区域物流功能、发挥国际商品流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推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商贸服务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创业起步门槛较低、提供就业岗位较多的行业。商贸服务业发展了,能吸收大量劳动力,有利于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解决群众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就是解决民生的根本问题。而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创业环境、创业条件。举办浙中购物节,培育发展金华商贸业,加快建设浙中商业购物中心,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特别是增加城市下岗职工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机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更多的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也有利于通过发展商贸业,带动交通、银行、房地产等其它行业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民生的改善,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三、启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目前,要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以消费为改革成效的最终标准,以“三二一”的产业格局为最终目标。金华市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传媒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活动模式举办浙中购物节很好的扩内需促消费,发展了服务业。那“金华模式”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启示呢?

1、管理创新,拓宽新思路

各级商贸服务业主管部门要主动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拓展新思路,实现“管理创新”。随着商贸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对管理思路和方式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重点要逐步由原来侧重于生活服务业转向生活和生产业并重,由原来注重行业管理向整个服务环节延伸、向全社会大服务业发展;方式上要逐步从原来注重各类审批和许可,逐步转向促进和指导商贸服务产业发展;手段上要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要加强统计监测体系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建设要逐步推进,确保商贸流通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2、各方动员,制造良好环境

发展繁荣的城市商业环境,不断提升商业中心购物消费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需要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关注产品、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风险,加强对生产、服务行为过程的监管,形成商家与消费者共荣的诚信商业软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规划引导,科学谋划商业购物中心的总体布局,通过交通、购物网点、购物环境、金融、税收、物流等方面的完善,形成有利于消费的硬环境。 2009年8月,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浙中商业购物中心的框架设计方案终于基本确定,设定以“两主两副两核”的钻石型框架为未来几年内我市商业格局的方向。

3、注重宣传,营造消费氛围

要强化整体形象宣传。金华依托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农产品、海量的小商品等为特色,以浙中城市群的整体面貌进行宣传。加大在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在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形成覆盖广泛、信息畅通、长期稳定的金华宣传渠道,树立金华宜居宜游宜购的城市形象。针对购物节活动,政府通过主流媒体、主流网站、户外广告、DM杂志等对金华市区展开购物节宣传,选择省级主流媒体、当地主流媒体及主流网站对衢州、丽水和金华下属各县(市)展开购物节宣传,适度辐射闽、浙、赣、皖四省九地市。召开新闻会介绍浙中购物节活动安排情况,媒体总动员。购物节期间,营造城市购物氛围。深化“浙中购物”品牌和平台建设,精心办好浙中购物节

4、谋划服务,完善购物节

购物节制定了包括组织机构、活动主题、标识口号、活动宣传等各方面的实施方案,为整个购物节活动顺利的实行做好谋划工作。并精心筹划购物节各项活动,动员购物、休闲、旅游、家居等商家参与购物节活动,组织金华秋季汽车展,家居建材展等展会,特别是组织的一些“国”字号展会,也为购物节增色不少。为更好的服务于购物节活动,为商家和消费者构筑消费平台,组委会还安排制作编辑发行《浙中购物导图手册》,将金华的购、游、吃、住、行、乐等制作成专业地图,在购物节期间随金华日报、金华晚报发行。还利用三维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实体的呼叫中心、物流中心和电视购物的传媒渠道,拓展网上购物市场,展现多元化、立体型的网上购物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购物氛围。

5、经营创新,发展新型流通方式

新型流通方式是流通产业活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现代会展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并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要积极探索直销、网上购物等最新出现的营销模式,选择适当领域、适当行业进行推广。要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在商贸服务业中的应用,实现“经营创新”,提高流通领域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争取尽快建立融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为一体的大商贸流通体系。如传统商业一旦和网络信息联姻,就会产生无穷魅力。在购物节上,“100元吃遍天”是七天网络公司承办的一次完全基于网络平台开展的美食节活动。网友可在金华热线网上下载打印该优惠券到参与活动的餐饮店享受超值服务,消费者还可在线发表消费点评、撰写消费心得等。在消费者的网络点评之下,参展商户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有效监督,对提升整个餐饮行业服务水平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该活动省钱、省力、省时,又有效,参与活动的商家营业收入超过投入额的10倍。

6、提高收入,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食品、耐用消费品等物质产品的需求趋于饱和,人民对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娱乐、保健等精神产品的需求日渐增长,消费需求将得以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重要动因。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意愿转变为有效消费需求,提高收入水平是基础,同时合理控制收入水平差距也是关键。因此,第一,要继续想方设法,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特别是要形成农村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能力。第二,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性的消费观念,改善消费结构,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提高整体消费水平。第三,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增强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引导城乡居民增加服务消费,继续发展消费信贷,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完善消费信贷办法,提高信贷服务水平。鼓励消费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

在未来,根据市场变化,浙中购物节将紧紧围绕促消费、扩内需目标,适时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在做大做强商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对GDP的贡献度。还要完善商业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合作,将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及商业购物紧密结合,进一步调动商家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让更多行业广泛参与到购物节中来,整体推进商贸服务业的大发展,建设浙中商业购物中心。

参考文献:

[1]徐朝晖.金华浙中购物节模式有望全省推广[N].浙江市场导报,2009.12.11

[2]浙江省发改委课题组.加快浙江生产业发展的若干研究,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网站.2008.3.26

[3]魏杰,赵俊超.启动消费需求:2009年经济增长的关键[J].中国金融,2008(12)

[4]浙中商业购物中心的框架设计方案,2009年8月

第7篇:现代商贸服务业范文

坚持把灾后市场服务体系恢复重建作为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重要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市场服务体系项目重建,加快已纳入规划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时加大市场服务体系项目的包装、储备力度,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央、省灾后市场服务体系恢复重建规划。力争20*年完成80%的项目建设,20*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市场服务体系恢复重建任务。

二、构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

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发展乡镇直营连锁店和建设配送中心为重点,整合粮食、供销、烟草、医药、电信、邮政、再生资源回收等资源,实现“一网多用”,推动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和粮油应急网络工程建设,提升农村商品市场体系。用好国、省“双百”、“双示范”工程支持政策,规划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快信息系统、检测系统和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物流配送等设施建设,发展粮油、生鲜连锁店,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建设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农产品网上电子交易平台,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不断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规范农村“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健全农村家电售后服务网络,构建农村家电销售网络,促进农村消费升级,扩大农村消费。

三、加快完善城市商贸功能

以建设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大型专业店、综合性超市、商业步行街、专业特色街区等商业设施为重点,加快打造城市中央商务区,并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城市商品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健全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农贸超市和标准化农贸市场。引入现代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引导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商业地产开发的全方位合作,促进城市商业设施建设上等升级。重视社区便利店、便民店、家政服务店、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及维修店等社区商业网点的发展,房地产小区开发须规划建设配套的社区商业中心,集中布局社区商业设施,提升小区居住环境质量。各地要根据城市商业发展需要,做好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和规划修编工作。根据商业网点规划与建设管理需要,新增商务部门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例会成员单位。未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城市,不得审批新建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城市商业网点(包括商品交易市场、零售商店、购物中心、餐饮店等)的新、改、扩建,必须符合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新建大型商业网点的选址以及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过程中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需征求商务部门的意见。对重要商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商务部门须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四、扎实推进流通现代化

支持20户覆盖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的商贸流通重点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促进资源整合,加快做强做大。通过“五方联动”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快速发展。支持海底捞、汇鑫超市、德盛电器、金迪飞龙、长城超市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跨区域连锁经营,加快配送中心和信息系统建设,扩大全市连锁经营规模,提高连锁率,促进我市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物流产业化,促进地方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结合现代城市建设需要,各地要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园区公共设施,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集中布局和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五、加快推进循环消费市场建设

加快制订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划,制订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培育再生资源龙头企业,以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市场为重点,加快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健全旧货流通网络,鼓励零售企业和生产厂家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业务,带动新产品销售和资源节约;规范二手汽车市场准入和经营行为,倡导品牌汽车经销商开展二手车经销和置换业务,完善二手车市场信息系统;推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达标,提高回收拆解的技术水平。

六、继续抓好市场调控

重点抓好日用消费品、生猪屠宰、酒类流通、茧丝绸、生产资料等行业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增强监测信息服务功能。各地要根据财政状况,逐步建立关系民生的猪肉、粮油、农资等重要商品政府储备制度,完善市场应急流通体系,加强市场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强化部门协作和联合执法工作,加强对商品流通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生猪屠宰、酒类流通、鲜茧收购、典当、拍卖、直销、报废汽车回收等领域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推动“放心肉”、“放心酒”建设,规范特种行业经营行为,保障食品安全,营造良好市场秩序。

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依托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和旅游经济。支持商贸企业开展各类促销让利活动,鼓励各地举办各种节会活动,带动相关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积极培育汽车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换代。加强银商合作,提升电子结算水平,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鼓励刷卡消费。

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市政府建立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政状况逐年增加额度,扶持商贸服务业发展,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建立商贸服务业发展资金。从20*年起,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商业用电、用水实行与工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市商贸企业配送中心集中区、社区便民商业设施建设按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予以政策支持。金融机构要根据商贸流通企业特点,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制定差别化的授信条件,创新担保方式,通过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质押等方式解决商贸流通企业贷款抵押问题,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发展。

第8篇:现代商贸服务业范文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服务业增加值完成情况。1-6月,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6亿元、增幅10.2%,完成目标任的50.4%。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情况。1-6月,预计实现社消零19.1亿元,增速13%,占目标任务39.6亿元的48.2%,差序时进度1.8个百分点。

(三)新增限额企业完成情况。1-6月,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1户,占目标任务24户(5月调整目标)的45.8%。

(四)物流园区完成投资情况。1-6月,完成物流园区投资0.5亿元,占目标任务0.9亿元的50.4%。

(五)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情况。1-6月,新培育金都货运、蜀华物流、县城乡物流有限公司3家物流企业,占目标任务5家的60%。

(六)各类新型商贸业态培育情况。1-6月,高明新区星级宾馆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80%;完成了和特色街打造和廊桥商业街区改造;已完成整体工程的70%;完成了3个示范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和肉丁面、千味面庄、好味道小笼包3个社区示范早餐网点建设与改造;建成超市、2个蔬菜直销网点;完成存款108亿、贷款42亿,金融存贷比达39%,直接融资2.8亿元;名优土特产品网络销售额累计完成80万元,占目标任务的80%;牧业上市进入辅导期;商贸连锁企业连锁销售率达到26%。

(七)外贸外资完成情况。上半年完成外贸出口13.8万美元,占目标任务2300万美元的0.6%,5月底已与通穗商贸有限公司达成外贸出口协议,预计7月底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华润燃气公司增加注册资金302万美元,已到位待审批。牧业公司已与英国永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增资问题进行了协商,预计9月中旬达成增资协议。全年目标任务预计9月底完成。

(八)商贸服务业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县秦巴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已于5月21日正式签订投资协议,正在实进行拆迁及场地平整,目前已完成投资0.3亿元,占总投资0.9亿元的33%。亿品家居商贸城项目(市重)已完成投资1.65亿元,占年度投资额的55%,完成了家居馆4层、建材馆3层主体工程建设,预计7月底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10月1日试营业。

(九)培育川东北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完成情况。县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原冷链物流)已完成了银耳展示中心(9号楼)第二层主体钢筋搭建待混凝土浇筑,启动了银耳交易中心基础开挖工作,预计在2014年8月底前完成银耳展示中心、交易市场主体工程建设;新培育了县力诚实业有限公司1家创意设计型公司和红乡人力资源服务公司1家高端服务企业;建成钻石特色商业圈1个;完成了红星酒楼、桥头火锅、百佳购物广场转型升级。

(十)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完成情况。1--6月,引进重点项目1个(农业公司),招商引资项目共到位资金2.64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3万元的88%。已完成招商专案2个,占目标任务的66.6%。

(十一)“民生实事”完成情况。上半年完成商品蔬菜基地建设610亩,占目标任务1000亩的61%。目前竹子坎村搭建大棚380亩,园内四季豆、辣椒、甘蓝等蔬菜长势良好;擂鼓寨村流转了土地200亩,已搭建大棚150亩;姚家坝已发展露地蔬菜80亩,种有西红柿、辣椒、豇豆等蔬菜。

(十二)旅游业发展情况。1-6月,全县各个景区景点及幸福新村共接待游客12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22%和20.15%。

(十三)送文化下乡活动情况。1-6月,共放映农业公益电影4755场,夏日清廉文化进社区30场,文化下乡服务队深受群众欢迎。

二、工作成效

一是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服务业迅猛发展,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结构优化。

二是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明显,县委、县政府对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全县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旅游、金融、送文化下乡活动等重点行业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服务业市场拓展步伐加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利用社会资本的规模逐步扩大,一批县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刘一手火锅等经营红火,各种品牌的总经销、总、专卖店、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县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对提升我县服务业发展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是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城乡青壮年就业的主要渠道。

五是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上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购物难”、“吃饭难”、“住店难”、“理发难”等服务短缺的问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速度慢。我县由于区位劣势明显,交通条件较差,物流成本较高,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表明,我县服务业发展速度纵比进步大,但横比差距大,服务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结构不合理。从产业结构看,目前我县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比重小,为一、二产业服务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涉农服务业发展不快,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农村“买难卖难”问题依然存在;从企业组织结构看,服务业上规模、有影响的企业较少,竞争力不强。

三是民生服务业发展不足。全县金融网点、社区服务设施、边远地区便民设施等民生服务业发展不足,群众消费不方便、不实惠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待省、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我县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全县发展服务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加强规划衔接,实现服务业规划既符合总体规划,又体现一二三产业互动的要求,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协调发展。目前,将按照《县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要求,引导服务业规范、有序发展。

(二)加快培育市场主体。一是放宽行业准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信、金融、健康养老及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促进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推进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发展格局。二是保障要素供给,在财政投入、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用地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强对专利、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保护开发,引导服务业加快创建一批享誉国内外、省外的知名品牌。三是抓企业主体培育,积极储备项目,加大现代服务业重大设施建设,组织实施重点流通建设项目,以农村市场体系、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农村服务业、文化服务业、信息科技服务业、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服务业等11个行业为重点,做大做强服务业企业,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大企业,重点抓好家居商贸城、高明新区星级酒店、农产品批发市场、文化商业综合体、特色农产品商业综合体、再生资源回收及产品开发利用、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和蔬菜园区、高明物流中心、秦家岭物流园、水产品中心、乡镇农贸市场、商贸中心、特色商贸镇、新居便民店等20个项目。四是加大财政投入,认真落实兑现《市商贸流通业发展鼓励扶持办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创新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财政支持方式,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每年将预算一定数额的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

第9篇:现代商贸服务业范文

发达的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繁荣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区新的城市定位明确提出,xx是京津城市发展主轴上的重要新城,建设成为京津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加快提升我区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服务业呈加速发展势头。

1.规模不断扩张,作用更加明显。20*年,全区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23.9%;占全区GDP比重由2*0年的34.4%增长到36.9%;从业人员16.4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31.2%,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服务业在提升城区功能、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门类日趋齐全,结构逐步优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形成以批发零售贸易为主导,房地产、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为支撑,信息中介、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产业竞相发展的服务业体系。20*年,批发和零售贸易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9%。在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和会议培训等需求的带动下,房地产业、餐饮住宿业得到快速发展,超过服务业平均增速。20*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5.2%,占服务业比重11%。

3.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特色集中发展趋势显现。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加速推进,有力带动了现代商贸设施开发,服务业呈现大项目多、投资规模大、现代服务业投资比重大的新特点。目前全区列入市级29个重点项目中,服务业项目14个。服务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年的26.7%上升到20*年的54.6%。城区1*国道沿线京津时尚广场、优联第六城、华北国际工业品原料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商业商贸主轴带框架基本形成。国际保税物流园“两库”投入运营,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基础条件明显提升。随着开发区软体区、中国艺术家聚集区、大黄堡湿地开发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休闲宜居等面向京津现代消费需求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但我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总量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36.9%,低于**市40.4%的水平,也低于全国39.3%的水平;人均服务业占有量略低于全国水平,不及**市的1/3和塘沽区的1/4。在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真正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等新兴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影响范围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还比较少。二是集聚度低,结构不尽合理。业态比较分散,产业不够集中,没有形成体现城市服务功能和形象的服务功能区,缺乏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产业结构不均衡,生活业比重大,生产业比重小,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配套和服务的能力薄弱。三是服务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业科技水平低。特别是会展场馆、影剧院、体育中心等文化休闲设施欠账比较大,现有旅游景点设施比较陈旧,接待能力差。服务业整体科技含量低,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现代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还不广泛,服务方式和手段还比较落后和单一。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和京津区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区现代服务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有利。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政策措施实施意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到战略任务的高度;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专门意见,明确了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这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由初级向中级迈进的阶段,工业生产规模加速扩大,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将有力带动物流仓储、商贸流通、信息科技等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相关行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xx新城开发建设的全面推进,将为服务业创造更多的载体和空间,同时进一步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三是京津同城化趋势显现。随着京津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受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制约,京津两地的服务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溢出趋势明显。xx作为京津重要节点和枢纽,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和环境综合优势,有条件通过对接京津、服务京津,承接两大城市服务产业转移,实现服务业发展层次、规模和水平的提升。四是社会消费需求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热点逐步转向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旅游休闲等领域,特别是京津两大城市现代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我区现代服务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对其今后发展形成严峻挑战。一是在发展空间上,受京津两大服务高度发展城市的抑制性覆盖比较明显,特别是金融、科技、技术服务、咨询等辐射力强的服务业在我区发展空间有限;同时由于相似的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与周边地区在服务业上很难实现错位发展,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潜力大的产业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二是在观念上,受传统思维限制,有的部门和人员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应有的信心和决心,服务业发展难以真正摆上位。三是在体制上,缺乏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特别是对物流、中介等一些行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服务和引导,影响了服务业的规范和发展。四是在政策上,长期以来注重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相对较少,带有导向性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影响了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五是由于收入、创业成本、发展机会等方面原因,有些领域存在“自己的人才难留住、外地人才难引进”的现象,造成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重点

1.指导思想。围绕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改造传统服务业与引进培育新兴服务业相结合,发展生产业与巩固提升生活业并举,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改善发展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创新服务业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进一步做大服务业总量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打造“借势京津、广域辐射、特色鲜明、集群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2.基本原则。一是处理好发展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加强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特别是与制造业的分工合作,形成协同和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处理好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关系,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传统服务业,使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三是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

3.发展重点。按照服务业发展规律,围绕发挥xx比较优势,优先发展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行业,集中力量在具有相对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领域突破:一是现代物流业。发挥我区区位、交通优势,依托京津工业化大生产需求,通过国际保税物流园、华北工业品原料城、环渤海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等大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以及运输枢纽和场站建设,形成规模合理、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建设辐射能力强、组织效率高、与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联系紧密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使xx成为京津两大城市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物流结点。二是现代商贸业。大力实施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态,形成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业态先进的零售商业格局。结合xx新城开发建设,以1*国道、前进道开发为带动,加快在建商业项目建设,引进一批新的商贸龙头项目;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社区市场;进一步提升农村“三进工程”建设水平。三是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开发区软体区、中国艺术家聚集区等龙头项目,重点发展科技创意和业务流程外包、艺术品创意等产业领域,大力支持产业链延伸、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建成京津之间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四是休闲旅游业。发挥xx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势,通过运河、湿地、森林公园、水库等开发发展文化休闲旅游,通过中国自行车王国、地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带动工业旅游,通过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形成旅游产业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发展格局。五是会展业。挖掘京津会展服务需求,积极推进会展场馆和设施建设,引进培育专业化的会展经纪、咨询、策划等服务机构,积极承接和举办各类论坛、展会,带动餐饮、住宿、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四、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区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强力推进。做实现代服务业工作机构,理顺工作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搞好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为项目运作和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我区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准确反映发展状况与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考核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重要指标,调动各方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形成发展合力。

2.制定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从我区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城市功能出发,尽快完成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加快物流、旅游、商贸等产业的专项规划编制,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按照分类聚集、适度集中的原则,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各种功能区或专业街,推动产业集聚,扩大产业影响,形成聚集和规模效应。

3.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干部培训,在全区上下形成重视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对重点领域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尽快发展壮大。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对法律、法规、规章未禁入的行业全部放开,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自由进入,破除行政限制,降低进入门槛。在放宽入口关的同时,加大行业管理规范力度,搞好行业诚信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健康、有序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