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

第1篇: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

关键词: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对策

一、投资项目风险的概念

(1)项目风险。投资项目本身就存在的特有风险称之为项目风险,风险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无法准确的评估出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程度。面对项目的特定风险,人们通常采用概率的方法来估测风险有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用项目标准差来进行衡量,从而分析出是否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每一个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的风险,也可以理解为投资本身就是一项存在风险性的经济活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由于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实施结果,所以投资项目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项目风险。对于风险的发生,如果人们不能准确的评估和防止风险发生,那么就会对投资方造成无法预测的经济损失。造成风险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比如在投资初期由于对项目的一些因素分析错误引起的误差所带来的风险,或是筹资过程中的风险,以及项目收益风险和市场风险等。(2)公司风险。公司风险指的是不考虑投资中的其他风险因素,而单纯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来分析出的投资风险。通常衡量公司风险的标准是以公司收益额为衡量标准,构成公司风险的因素也是各方面的,主要包括:资产所占比重所产生的风险;以及公司在投资初期由于缺乏投资方面的经验,所以对即将面临的风险评估不准确从而带来的经济风险;还有的公司在面临投资风险时由于处理方式不当,从而引发了对风险规避不力的问题,这样也会引起一定的公司风险。(3)市场风险。影响投资项目的因素所导致的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的变化能够引起市场风险,除此之外,政策、经济、通货膨胀等市场波动和影响都会引发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与项目风险和公司风险不同,市场风险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完全规避,只能通过投资者和企业及时进行预测并加以预防。另外,由于市场风险是与市场的经济发展与市场活动变化相联系的,所以规避市场风险的有效方式就是分散投资资金来减轻市场对投资项目的影响。

二、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1)投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目前,我国在项目投资方面的规模总体来说有了明显的飞跃,但主要存在的问题仍然是规模偏小且投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首先,投资规模较小就意味着投资资金少,不利于其进行投资风险控制。投资机构所进行的投资资金少,那么在利用资金来分散投资风险时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分散风险,也就等于控制风险能力较弱,所以对有关投资项目进行后续资金投入时也比较困难。另外,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较小也不利于对发展潜力较大的项目进行投资活动,这样也容易引起支配资金困难、抗风险能力较差等一系列的问题。(2)融资渠道不通畅。目前,我国缺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投资的融资渠道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渠道单一,风险投资的主体来源主要集中于政府和金融机构贷款,因此,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很容易受到政府的决策影响。我国在项目投资方面起步较晚,目前也正处于风险投资业的初期,对风险投资各方面始终坚持创新的原则,以政府为主体进行项目投资虽然对于我国正处于风险投资初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的投资产业发展,能够明显意识到这种融资渠道单一化以及投资模式的不合理性所带来的问题。(3)缺乏优秀的风险投资从事人才。目前我国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大多是金融专业,或多为技术干部专业的人员,虽然他们懂得一定的技术专业知识,但缺乏对风险投资的实践和了解,也缺乏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的实践经验。如今,虽然有现代科技设备能够帮助金融人员快速的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和投资知识,但由于这些人员对风险投资没有实战经验,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与发展也没有实践经验,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凭自己的感觉或是以一般项目投资理论来进行风险投资,这样很容易因为自身的判断错误为投资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4)缺乏适宜的文化环境。我国的风险投资能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其投资对象主要决定着风险投资的风险性,因此对于风险性越高的投资对象,就要求投资者能够在投资时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但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体制使得投资人在投资方面已形成惯性思维,在面对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时很容易选择放弃,害怕承担经济风险,也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体制阻碍了我国适合发展风险投资文化环境的形成。这些不适宜性成为了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企业若缺乏传统观念,或缺乏道德性那么就会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影响,导致市场的严重失序,这样的思维使得投资者认为投资资金较大是一种盲目投资的行为,因此不敢尝试;第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与安排,使得很多投资者产生了安于现状的生存态度,在面对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时,缺乏一定的冒险与创业精神,只想固守着自己的本钱,不敢放手一搏;最后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无论是办什么事都存在着讲人情讲关系的现象,没有真正的形成“公平合理”、“以人为本”的文化气氛,这对于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也容易走关系。

三、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对策

(1)把握政策环境变化及取得政府支持。目前,我国国内的经济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投资项目方面还不够成熟,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对投资项目的干预导致在投资过程中产生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因此,对于风险投资企业要懂得如何把握政策环境变化,取得政府支持,这样才能够避免投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而引发的风险。(2)优化投融资机构。在金融危机过后,私募基金领域国际化的趋势明显,但是由于国内相关规则的差异及认知程度、信任度的不同,国内风投整体的水平还很低。从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看,我国还需继续优化投资主体结构,拓宽资金来源,加快建设多层次的风险投资市场,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应进一步增强国内风险投资机构的实力,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的流入。逐步使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成为风险投资的主体。我国应进一步更新投融资理念,充分认识和了解风险投资,并树立积极利用风险投资发展经济产业的意识。(3)开放市场,引进外资基金和风投人才。风险投资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只有懂得金融知识和开拓市场的高科技人才才能够有效的评估到项目风险,并做到规避风险。外国的风险投资业之所以比中国发展的更先进更科学,主要是因为国外的金融视野比国内要宽广,还因为国外对金融多年的研究与发展为风险投资积累了众多的经验,这些都造就了国外的投资家能够在面临激烈竞争的经济市场时依然做出正确的风险判断,对此中国还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必须掌握相关的金融理论知识,吸取国外的经验与成果。(4)优化风险投资环境。首先要建立规范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法律法规,通过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成功结果表明,建立风险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能够有效监督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保证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就等于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严格规范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优化风险投资环境,是保障我国风险投资业顺利发展的必要之路。

结语:总之,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与壮大,风险投资业也将会变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应该在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借鉴外国的投资经验,吸取教训,并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培养投资方面的人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蓬勃发展,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第2篇: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控制

产业投资基金概述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规范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形式,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其特点可以概况为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但是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要比证券投资基金大。从产业投资基金风险产生的环节上看,可以将风险分为两部分:一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二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而这两方面的风险又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构成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因素很多,此外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基金市场发展初期,基金市场中各类行为尚未完全规范,因此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对这些风险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各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使产业投资基金得到健康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本身或者所投资的资金是否具有合理的流动性而产生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的存续期有5-10年,投资对象是特定的企业,需要一定的投资回收期,所以流动性不是产业投资基金的固有特性。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是否能够达到有效规避和防范。其次,由于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见效周期较长的实业、未上市企业或上市企业的未流通证券,因此其投资的资产缺乏流动性。缺乏流动性使资金的周转存在困难,一旦所投资项目经营状况不佳,基金的处境将会十分艰难。特别是当基金的存续期满后,基金仍不能从所投资资产中变现,那么,整个产业投资就以失败而告终。

(二)市场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风险指市场主体因市场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包括经济周期波动、利率变动、通货膨胀导致的购买力变化等宏观经济因素的改变而产生的风险,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所引起的行业供求关系改变所产生的风险。从微观环境来看,市场风险指投资企业产品市场风险,包括:市场容量的不确定性。其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商业总价值,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投资规模较大,最后形成的产品对本行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如果产品市场的容量不大,会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利润甚微或亏损。市场接受新产品的时间不确定性。产业投资基金所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市场中尚未出现的新产品。新产品被市场认可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不管产业投资基金是投资于新兴产业或者是传统产业,都会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如果投资的产业市场竞争激烈,高的预期投资收益一般就难以达到,投资结果不理想。

(三)经营管理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经营管理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的业务能力,及其在具体项目经营管理上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项目选择风险和决策管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指由于对投资项目选择失误而产生的风险;决策管理风险则指由于管理技能缺乏或管理方式不当所造成的损失。产业投资基金运行,通常遇到的经营管理风险有:体制风险。体制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所采取的设立方式,及其基金运作过程中责权利的划分方式而产生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主要由项目选择风险和规模选择风险两部分组成。项目选择风险是由于对项目的选择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项目的规模风险是指项目在选取规模和种类上存在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人才的流失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个别技术人才的流失有可能导致整个技术的崩溃,因此人力资源风险也是时时存在的。

(四)投资环境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环境风险指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政策环境风险指由于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对待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而引起收益变化。随经济形势的变动政策不断变化,从而使产业投资基金政策不明朗。

第二,法制环境风险是指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执法部门执法不力等造成对产业投资基金损害的可能性。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各种规范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特别是投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就可能存在与其它法规产生冲突、甚至由于理解不同而出现触暗礁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国执法队伍的素质原因,在产业投资基金运作过程中与有关部门发生纠纷时,产业投资基金的正当权益保护就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第三,市场环境风险指由于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不完善而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产生收益减少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仍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干扰,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行政干预更加普遍。

(五)市场交易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交易风险指由于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因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风险。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是依封闭式方式设立的,与封闭式的证券投资基金和其它股票一样,产业投资基金一旦上市流通,就要接受市场法则的检验。普通股票的风险同样存在于产业投资基金中,买进卖出、市场炒作等二级市场的各种风险都会发生。另一方面,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变动(通货膨胀)也可能使同样数量的货币在不同时期的购买力产生差异,从而引起产业投资基金收益变动。

(六)道德信用风险

道德风险指基金管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或收益减少的可能性。投资过程是基金管理人对资金的运作过程,除了资金因素,还有投资水平、投资技术等因素。其中基金管理人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对基金收益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投资项目选择、论证决策、经营管理、获取收益等一系列环节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有关人员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秩序还比较混乱,专业性的组合投资和高素质投资队伍比较欠缺,资本市场特别是产权(股权)市场不够有效。最突出的问题可能是企业会计做假账,审计结果缺少诚信,使得产业投资基金无法对项目做出科学判断,增加投资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

产业投资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需要不断探索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对策与方法。

(一)以预期的高收益性抵消流动性风险

由于产业投资资金大都投资于特定的企业,有一定的投资回报周期,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往往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能否有效规避和防范。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流动性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产业投资基金常常是以预期的高收益来抵消。

(二)以科学的管理决策控制经营管理风险

对于项目选择风险的控制,一方面要具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使选择的项目具有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要尽量利用有效的渠道争取到有益的项目。而对于基金管理风险的控制,则要求尽量提高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吸引高素质的基金管理人才。要从根本上规避经营管理风险,还必须建立有效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基金的运作过程有一套高效、健全的投资决策机制。

(三)以规范完善的市场法律体系控制环境风险

对于投资环境风险的控制,要不断地完善市场体系和规范市场行为,理顺政府职能,使行政干预从微观经济领域中脱身,让位于市场机制。同时,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等多种途径逐渐减少和消除这类风险。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并规范道德信用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外,要避免道德风险,最根本的措施是强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将个人收益与业绩真正挂起钩来,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让每一个基金经理在获得合理报酬的同时相应地承担风险及其它责任。

第3篇: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

[关键词] 创新型;中小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一、绪论

在我国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背景下,通过创新实现对新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尤为紧要,创新型中小企业除了拥有中小企业灵活多变的优势外,其还具有创新型企业所特有的本质特征―创新性,以及自主性、持续动态性等特征。创新型中小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体现在中小企业呈现出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趋势,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也大为缩短。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融资资源比较缺乏、经营抗危机能力较差的缺陷。

二、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不同阶段资本运营风险分析

创新型中小企业长足发展的关键点不仅是在产品市场上,更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前者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品牌等;后者主要为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判断能力和对接能力,即要产品运营和资本运营双管齐下。资本运营的合理实现很重要,但同时资本运营风险也相伴而生。资本运营风险狭义上是指资本运营主体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资本运营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资本运营失败或使资本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及其损失。在广义上,资本运营风险一般体现为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息风险、管理风险、法律法规风险等方面。下面结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征,分别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初创、生存、成长、成熟四个阶段的资金需求和资本运营风险进行分析。

(一)初创阶段

初创阶段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未来良好发展的根基,形式上包含企业组织从无到有的建立和企业在市场上得以生存这两部分,产品上是将原始创意转化成有形商品并将商品进行初步产业化的过程。在此阶段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高风险性特征表现最为明显,大多难以进行外源融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和申请的国家相关扶持基金解决基本的运营资本。在这样的资金风险之外,伴随着产品市场定位未明确且新产品仍有待完善,企业还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此时的管理者也缺乏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基本不具有对资本运营风险的预判和识别能力,使得自身也带有管理风险。企业的组织体系仍比较单薄,信用体系尚未形成,抵押担保能力较差,对风险的抵抗能力也较低。如若不慎,创新型中小企业很可能被扼杀在如此颠簸的“摇篮”中。国外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此阶段,也较难以得到很好的外源融资,成熟的风险投资只愿意投入少量资金用以观测行业的前沿发展和未来方向。

(二)生存阶段

此阶段企业力求在初创的基础上求得市场上的立足生存。企业产品开发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要使产品开发趋于成熟并得到市场的认可仍需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仍面临相应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且企业拥有的资产规模仍只有较弱的抵押能力,经营风险也未释放完全,在外源融资上只能通过银行等机构得到短期借款等,无法满足企业长期资本的投入。管理者在此阶段对企业的定位与前景判断也都是决定企业能否继续生存的关键。而国外处于此时期的中小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受到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青睐,有的企业虽然在此阶段就要被迫放弃部分股权,但在此条件下,既解决了基本的资金风险,也随之引入科学的管理方式,原始创业者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技术上。

(三)成长阶段

在成长阶段,创新型中小企业已确立自身的技术等资源优势,开始规模化发展,用主导产品逐步扩大并占领一定的市场,并形成了初步的品牌效应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逐步降低,其盈利已经开始补偿在前期所耗用的资金。但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企业,仍需要继续投入资金扩大生产,也需要场地、设备的继续投入,以及拓展市场的营销投入。在企业发展中,管理机制也日趋完善,雇用专业的管理人员,组织运行效率得到提高,并投入资金和人员制定出资本运营战略和对策,主动识别和规避资本运营风险。筹资途径得到有效拓展,内源融资以留存盈利为主,股权融资在以往吸收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投资入股的方式外,也开始有机会参与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直接融资。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可抵押资产也得以增多,债权融资能力增强,融资期限也得以加长。企业有能力权衡利弊,采取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整合资金来源,规避资本运营风险。

(四)成熟阶段

经过前几阶段的发展,能成功进入成熟阶段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其技术已经成熟,产品在市场上占有足够优势,盈利增速明显,但随着后来者的加入产品缺乏垄断性,企业利润也被迫拉至行业平均水平,进入扩大工业化生产阶段,加大购置设备、材料,扩建厂房,扩招员工,对资金的需求达到起始以来的最大化。企业风险逐步降低,公司价值得到社会认可,企业较易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自身稳定的经营业绩和资产规模的扩大,所需成本低、手续较简单且期限长的债权融资成为企业易行的筹资方式之一。在前期未进行上市融资的公司,在此阶段拥有了更好的条件,不仅能为以后便利地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打下基础,也能帮助风险投资方实现其投资收益。在前期已上市公司如有进一步资金需求,可以考虑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对于达不到进行首次上市标准的公司,可以通过借壳或买壳上市、并购等其他资产重组的方式达到进入资本市场的目的。通过并购或回购等资产重组的方式,还可以加强兼并、收购与被收购企业之间技术与资产的整合,将企业的成熟阶段拉长,并实现二次创业的目标。成熟阶段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管理机制较科学化,公司治理结构较完善,公司管理风险降低,在融资难度大幅度降低的前提下,企业资本运营风险整体降低,也有意识进行资本运营风险管理,有条件的企业会进行全面性的综合风险管理。

三、创新型中小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对策建议

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各成长阶段面临着不同的资本运营风险,而部分企业可能都无法完全经历这几个阶段。除这些企业自身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外,还会受到宏观因素带来的政策风险、经济风险等各种风险,但企业若能正确面对风险并存活下来,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检验,也会使企业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各方面风险,就创新型中小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相关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一)树立健康的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理念

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而言,应树立健康的资本运营理念,明确企业目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度及时调整资本结构、资本投向,将资本运营认识为全方面的经营活动,不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列于企业并购重组、融资投资等资本活动之下。将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目的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相挂钩,注重调整生产技术、产品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关注最基本的方面以达到企业保值增值的目的。在企业发展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不一味求快,更重视企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正确判断企业发展前景,将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全面渗透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之中。

从社会层面而言,要宣传正确的资本运营风险管理观念,不鼓励追捧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畸形发展,不追求利益至上的错误理念,强化风险管理理念,帮助企业主动识别和预防资本运营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

1.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制度

建设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内部治理制度,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保持持续创新和企业活力的持续推动力。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科学管理方法,制定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将制度深化到企业各环节的实际应用之中。要时刻关注市场发展,着力于产品开发,强化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管理,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更要制定企业长期发展规划,规划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建立综合风险管理体系,设立相应的风险控制监督标准,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本运营风险防范能力。

2.提升企业管理层的素质能力水平

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企业能否进行有效的资本运营,并规避相应的资本运营风险。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在确保生产经营正常运作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资本运营。管理层的高水平综合素质能力,决定他们在资本运营方面拥有先进的理念和灵敏的反应,能帮助企业尽早识别资本运营风险,及时对风险进行预判和规避。

3.注重企业的人力资本运营管理

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运营管理是其整体资本运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首先要通过科学的录用机制和有效的筛选制度,确保企业的高素质人才基础。其次要加强企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技能培训等全方面的培养,帮助整体人力资本的再次提升。并积极调节内部员工的友好关系,保障工作的良好氛围。最后,要建立全面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采取股权激励、提高待遇等多种方式激励现有人才,并提供优厚条件吸引企业需要的外来人才。

(三)打造适合创新型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和谐环境

1.政府保持对资本运营的有效干预和相对公平

资本运营是企业的市场化经济行为,政府出于维护市场的稳定性避免其盲目性,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在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活动时,必不可免受到政府的干预。政府会考虑在一定范围内缩小亏损企业数量、节约财政补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经济目的,还要顾虑相关职工的就业安排等涉及社会稳定的社会目的。政府这种求稳的社会导向行为必然与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源优化配置相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在保持社会目的明确的前提下,对相关企业的资本运营保持有效而非过分的干预,权衡多方利益,保证其干预的相对公平性。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资本运营提供制度保证

我国已颁布了《科技进步法》、《加强中小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但这些法律仍存在形式化多于实际化,缺乏可操作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规范不明确的问题。我国政府应在当前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已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进一步落实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逐步深化对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贸易壁垒等相关法律的改革。结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专项法律法规,规范其资本运营环境。如有条件,设立负责创新型中小企业相关事务的专管机构,对相关事宜综合协调,并加强相关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确保维护创新型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

3.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资本市场体系

现代资本市场体系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异常重要,不仅能提高资本运营效率,还能帮助企业规避资本运营风险。一方面,要继续发挥现有资本市场制度的作用,加速银行业市场化发展,拓展现有债权融资的规模,增加债权融资种类,降低集中投资的风险,提高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债权融资倾向并加大直接融资占比。继续发挥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筹资的带动作用,逐步完善新三板市场运营机制,减轻企业的资本运营风险,同时进一步规范转板制度,协助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规范风险投资制度,鼓励建设众筹类互联网融资平台,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高现有社会中介机构水平,着重发展投行业、资信评估业,完成自身在资本运营活动中承担各项任务的同时,辅助资本市场的规范监管功能,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杨楠.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关系型融资的价值分析[J].软科学,2013(1):96-103

[2]曾浩.我国高科技企业风险融资的制度安排和路径依赖[J].财会月刊,2010(9):6-8

[3]张格亮.创新性契约安排与风险投资机构治理机制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0):13-16

第4篇: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

第一章 公司或项目简介

项目的历史背景及现况介绍: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渐渐远离了粗放。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入轨,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的出现,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已经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整个年代,人才与知识成为这个时展与进步的关键动因。高科技带给我们的是日新月异的新生活,高科技也需要更多更好的创意支持着这个产业链的正常运转,而后我们才能看到和体会到更多更好的高科技带来的好生活。人才与知识无疑就是创意的源泉,物化和信息化了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意带来新的发展路径和前进方向。无论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所有的受众都希望接收到新颖的、独一无二的信息。正是趋于这种受众需求,现在的文化产业要发展就要靠创意。我们的工作室也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希望可以靠我们的团队,靠我们的智慧、技能和天赋,靠我们的创意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研究的内容、意义和立项背景:

1.我们的工作室属于文化产业,国家现在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政治、法律因素中前景可观。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这类文化产品上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消费意愿也不断提高。

3.企业和个人都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提升和享受,越来越喜欢能展现个人特点和个性的文化产品,而社会上已存在的这类企业普遍价格过高,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商机。

4.我们的工作室不需要过于复杂和高端的技术支持,产品的核心是创意和绘画能力,这对于我们而言不难实现,为我们的技术因素提供了保障。

第二章 产品及业务介绍

主要业务介绍:

我们工作室主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进行形象、LOGO设计等创新性文化服务。

个人卡通头像设计

根据个体顾客的需求,设计、绘画个人的卡通、Q版形象

个人形象设计

手绘、素描、油画等多种方式方法的个人形象设计

情侣动漫形象设计

为情侣提供动漫形象设计

公司LOGO设计

为公司进行LOGO、吉祥物等的设计

邀请函请柬设计

提供聚会、主题PARTY、婚礼、毕业典礼等邀请函的个性化设计

其他

如顾客有需要,我们可以免费帮助联系相关厂商将我们设计的形象做成马克杯、T恤、钥匙链等具有纪念意义的实物(制作费用由顾客自行承担)

(三)消费对象:在校大学生,普通工薪族;

工作室地址:

选址的黄金地段主要是在福州各大公司及其商家附近,因为这些店面跟公司需求量比较大,消费水平也比较高。也可以选择在公司附近,学校周边。

第三章 市场和竞争分析

市场:

创意产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行业,自20xx年出现以来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蓬勃发展,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有关“创意”、“设计”的公司在中国也不断兴起,据保守估计,至少有超过10000家。虽然数量上很可观,但是目前的市场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滥竽充数者居多;缺乏专业的技术;盗用国外创意,自主创新较少;价格过高等。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更多的开始关注精神层级的丰富和享受,也越来越渴求张扬个性,表达自我,这就给创意产业的相关市场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还是很让人乐观的。

竞争优势:

1. 前景广

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广

2. 需求大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追求与众不同,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更多的追求个性的展现,而我们正可以为他们每个人打造不同的、专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形象,很好地迎合了当下消费者的口味

3. 价格优

作为小型的工作室我们不需要实体店面,不需要过多的运营成本,所以我们在价格方面比一般的广告公司等相似企业具有很大的优势。

第四章 市场营销与策划

策划:

第一阶段:工作室宣传阶段。此阶段我们宣传我们的工作室是首要任务,不以盈利为目标。与一些学生个人、学生社团和周边的饭店、服装店等进行合作,免费为他们设计卡通形象、公司logo等,使周边的潜在客户开始认识、熟悉我们的工作室。

第二阶段:工作室正常营业。此阶段在一部分人和企业对我们的工作室有了基础了解后,工作室开始正常营业,我们将根据项目的不同认真制定合理的价目表,并结合一些营销手段进行营业,工作室开始盈利。

第三阶段:推广阶段。在工作室的运营情况不错并有了一定的资金基础的情况下,我们将进行工作室的推广。我们会争取与松江大学城之外的一些高校、企业进行合作,逐步开始着手建立实体店面,如果有可能的话与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站进行合作,将我们的工作室推广至全上海。

市场营销:

第一阶段(前两个月):

在项目初始阶段(前两个月),我们会与松江大学城各大学生社团组织联络并询问需求,特别是为没有LOGO或者想更换更具有特点的LOGO的组织设计。可以设计社团LOGO,也可以设计拟人形象,例如在他们社团招新或者举办活动时,有一块人形竖牌站在活动现场,并且在显眼的地方有我们工作室的名字,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吸引客户。

在线下宣传的同时,我们也会在微博上进行活动,例如转发并艾特三位好友即可获得免费设计头像的机会。在宣传期间我们所设计的形象以卡通为主,而不是复杂的漫画。并且限制人数,在最少的成本下有最大的宣传效果。

在此阶段,我们积极参加大学城内各项活动,在大学城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并且在网络上积累了一定的客户。

第二阶段:

从第二阶段开始,我们将采取收费设计。收费方式通过淘宝链接,并且完全自愿且提供的作品是没有定式的。但是我们会尽全力并且与客户沟通,希望在设计前达成良好的共识,设计后可以通过略微修改来使客户更加满意。

我们的创作周期视情况而定,一般是3天(会有排队现象),如果所需设计特别复杂,则可能需要5-10天。我们将与客户讨论希望收到何种形式的形象设计,并且通过客户的描述,了解客户性格并且一对一设计出最佳方案。(希望客户能提供有个性特征的照片或描述)

我们的定价是一次30元,在收费初期,我们可以在设计作品上修改1-3次,但成熟后将不接受第二次修改提议。对于公司LOGO设计,我们的收费是500元起,由于公司LOGO设计较为复杂,并且与公司发展相关,因此我们可以接受无限次修改。请柬设计视类型而定,基础价格为60元/次。我们会结合请柬用途、请柬风格以及客户要求设计出独一无二的请柬并保证不会再次使用。

在这一阶段,我们将收回初期对于设备与时间的财务成本,并且开始盈利。

第五章 风险分析

确定性风险分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等):

任何经营都有一定的风险,无庸多言。如何正视风险的存在、防范规避风险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工作室自身的知名度和客源问题,二是同行竞争压力大的问题。首先要打响我们工作室的知名度本身就有很多的困难,而且据预测我们的客源大多会是学生或者学生情侣来做跟人的卡通形象设计,公司、企业这样的大型客户可能很难捕捉。这类的客户一般会选择有规模的广告公司进行形象和LOGO的设计,而不是小型的个人工作室,虽然我们在价格上确实优惠很多,但是碍于专业知识和团队规模他们可能不够信赖我们,这在无形中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压力。总结如下:

1.项目一开始缺乏投资;

2.工作室的知名度很难打响,客源不多;

3.宣传方面有较大难度;

4. 与正规广告公司相比专业度有欠缺,难以抓住公司、企业这种大型客户;

5.来自广告公司、其他创意工作室等相似企业的竞争激烈;

6.潜在顾客的消费认知有限;

不确定性风险分析(市场、政策、研发风险等因素):

1.本服务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可能引起其他与之类似服务的跟风,可能引起较多的模仿。

2.由于我们的服务属于新兴服务,面市之出,可能由于认知水平差异而导致的消费顾虑。

3.由于本服务根据不同客户要求定制,在设计成果与时间控制或许有些许冲突与延迟。

4.市场风险:服务达不到市场以及顾客要求,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占据优势地位。价格等与市场出现错位,新兴公司压低价格吸引客户。

无论做什么行业都有着一定的风险,我们没办法完全摒除,但是我们可以避开这些风险。

1.加强营销渠道,避免恶性竞争。

2.对于服务特性,全面定位,重点介绍。

3.在工作室初具规模时,抓出机遇,争取工作室的壮大,即使有同类服务,也具有绝对优势地位。

4.合理规划各个创业者时间与分工,协调有序,使之产生最大的效益。

5.在提供服务时,要以信誉有力,质量为上为原则。

第六章 团队介绍

团队核心成员介绍:

本团队由

公司未来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综述(培养、引进、员工职业规划等):

我们采取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设总经理一名,设计部总监,市场部经理一名,服务部经理名,财务部经理一名。以及若干个公司职员和助理。

设有设计部、市场部、服务部、财务部四个部门。

设计部:主要负责设计产品,根据顾客的意愿设计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

市场部:负责的工作室产品宣传,促进工作室与消费主体——顾客群体之间的联系。它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关系着工作室的形象及客流,销售情况,是个重要的部门。

主要职责:协助工作室完成销售经营目标,督导员工工作,作好各部门的沟通工作,对客人对工作室服务的评价及时进行研究,调整相应对策,以便为客人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推广销售。根据市场情况与不同时期的需要,组织讨论制定有特色的设计,与各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互相协作,配合,保证营业工作顺利进行。

服务部:服务部作为的重工作室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恰到好处的服务,为工作室树立良好的形象。

主要职责:负责顾客订单的售后服务,及时提出顾客的意见,反馈给设计部的人,尽量做到顾客想要的效果。

财务部:财务部作为一个公司重要部分之一,关系到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公司股东的利益,因此必须认真负责,做好财务工作。

主要职责:做好公司的财务工作,统计每日的收入支出,做到账目准确,无不良记录。

由四个部门分别下设自己的小组,每个小组有自己的组长,所有的负责事项先由小组长处理,在反映给各部门经理,每天召开小组会议,每个礼拜四晚上开一次公司会议。

第七章 财务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报率等):

成本预算

一次性固定投资:100000元,其中包括:

(一)房租一年9600元

(二)装修费10000元

(三)开办费用 5000元

(四)杂项支出 15000元

(五)设备用具购置 10000元

二、流动资金及原材料备用金 50000元

盈利情况:

营业收入:

设计、绘画个人的卡通、Q版形象:45=40=1800

个人形象设计:75*25=1875

情侣动漫形象设计:80*25=20xx

公司LOGO、吉祥物等的设计:1880*10+800*10=26800

聚会、主题PARTY、婚礼、毕业典礼等邀请函的个性化设计:60*75=4500

马克杯、T恤、钥匙链等收入::30*45+15*60=2250

月营业收入为39225元。

减:原材料等 8300元

房租、水电费 120xx元

第5篇: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投资风险 管理

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都举足轻重,据有关资料,美国的中小企业所占比重99.7%;德国占98.5%;我国中小企业的比重大约占99.2%。所谓中小企业,我国目前定义了几个指标,即3亿营业额以下的企业、资产总额小于4亿元的企业、员工人数在2000人以下的企业都归为中小企业。

我国的中小企业分布广泛、数量庞大,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更是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的重要载体。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带点,中小企业的发展、搞活与壮大势在必行,而投资是一个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必要手段,有投资就有风险,本文重点谈中小企业的风险其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在投资时由于自身规模小、资产少、融资难、负债能力有限等,这就造成投资者拒绝投资于中小企业,因为投资的风险系数要比投资于大企业高的多,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所以能否让投资风险小、收益高、见效快,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国家也出台了一些帮扶政策,中小企业要学会利用国家政策,加强投资风险管理水平,让投资活动成为企业的利润源泉。

一、中小企业投资者与投资风险分析

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不屑于投资中小企业或者向中小企业要求很高的风险报酬。另外,中小企业员工水平偏低,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专业水平低下,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日常经营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所以作为中小企业的投资者不得不承受很高的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为获得不确定的预期效益,而承担的风险。它也是一种经营风险,通常指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只要风险和效益相统一的条件下,投资行为才能得到有效的调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类型主要是一些项目投资即相关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这些投资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金额大,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系数高。所以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如果投资决策失误、投资形成不合理的资产结构,达不到预期的投资效益,从而影响中小企业的运营,这种影响可以让企业发展倒退几年或者几十年,严重的会使企业濒临倒闭。当然说这些并不是阻止中小企业的投资,俗话说有危险就有机遇,中小企业要做的是善于抓住机遇,科学有效的管理投资,评估投资。

二、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成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计划实施了许多投资项目,例如更新设备、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投资方式又千差万别,主要有对固定资产、房地产、证券、无形资产等的投资,这些投资方式也产生了不同意义上的投资风险,这里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投资风险成因归纳如下几点:

(一)中小企业投资风险形成的宏观原因

1.政治背景

影响企业投资收益的国内外政治活动总和构成了政治背景因素。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的稳定性,领导者的素质,政策实施的延续性等方面。政治上的变化势必会影响经济的变化,从而改变投资者对证券价格的评估,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供需关系,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即发生变动。

2.经济因素

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利率、汇率的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会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或是风险。

3.竞争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包括产品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之间的竞争。对于投资收益较好的产业,由于利益驱动因素作用,就会有更多的投资者投资于该领域,致使该行业的投资收益率下降,相应的投资风险也会增加。企业在对某一行业或项目进行投资时,应对该投资项目的经济结构、成本结构进行科学的论证,如果所投资的项目处于衰退期,则不适合投资,以避免投资风险的发生。

(二)中小企业投资风险形成的微观原因

1.被投资企业的因素造成的投资风险。

企业将自己的资金、资产等投资于被投资企业,希望获得较好的收益,但由于被投资方经营管理不善而出现经营性亏损,或无法按期向投资企业支付红利或偿还本息,势必给投资企业带来风险,造成经济损失。另外,被投资企业未履行或非完全履行投资协议也会给投资企业造成损失。

2.不会合理利用资金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相对缺乏,主要以实业投资特别是对内投资为主,而且中小企业又缺乏控制投资风险的相关人员和经验,使投资的管理出现薄弱环节,经常出现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和投资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对资金利用不合理,进而对资金投资的未来收益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形成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

3.信息不透明,难于评估

风险投资的主要风险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环境风险等。由于风险投资过程是一种投资期限长、投资结果高度不确定的创新过程,风险投资主体很难获取关于整个风险投资过程的比较完整、准确的信息,即信息是不完全的。投资主体虽然对未来情况(如对某些定性评价指标)有所了解,但对如概率、可能的风险损失、投资收益变动等定量指标很难做出估计。

三、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对策

既然有投资就有风险,那么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管理者都应该对投资风险的特性有一定的掌握,从而能平和公正的看待投资风险。在认真研究投资风险作用机理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着对投资风险可能转化的破坏性有清醒的认识。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小的特点注定了它抵御风险能力差,再加上相关工作人员不专业,在管理投资时没有完善的体系可以遵循,从而造成投资领域的剧烈震荡,危机企业投资安全。本文在具体实施步骤上做了详细的阐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吸引投资者的全面工作

作为中小企业在吸引投资者投资时应该制定一份商业计划书,英文名称为Business Plan,是公司、企业或项目单位为了达到招商融资和其它发展目标之目的,在经过前期对项目科学地调研、分析、搜集与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格式和内容的具体要求而编辑整理的一个向投资者全面展示公司和项目目前状况、未来发展潜力的书面材料。

编写商业计划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或者风险投资资金。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的特点是:关注产品、敢于竞争、充分市场调研,有力资料说明、表明行动的方针、展示优秀团队、良好的财务预计、出色的计划概要等几点。如何吸引投资者、特别是风险投资家参与创业者的投资项目,这是一份高品质且内容丰富的商业计划书,将会使投资者更快、更好地了解投资项目,将会使投资者对项目有信心,有热情,动员促成投资者参与该项目,最终达到为项目筹集资金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建立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方法,就是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选择投资机会、拟定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设计任务书、投资项目的评估与决策、执行投资项目五个部分。

这里重点探讨投资项目的评估,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投资者采用一定评估指标来判定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对此许多研究机构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我国有3,000多家评估机构,大多数挂靠在政府部门或会计事务所等,缺乏行业眼光和专业经验,加上评估方法单一,评估手段落后,使得对风险投资项目或企业的价值估计误差太大,评估结果可信度较差。“高风险带来高收益”是投资行业尤其是风投领域奉行的一贯准则,因此“风险”对美欧的投资商来说,并不可怕。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如何准备的识别和预测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可以接受的风险标准就是:是否是与预期收益相匹配,必要承受的风险。同时也只有精确的、可靠的、科学的风险预测分析结果,才能针对未来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防范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避免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是指在风险投资活动中投资者不希望的结果出现的潜在可能性,或者说风险投资项目失败的可能性。由于风险投资的对象大多是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项目,从技术的研发、产品的试制与生产,到产品的销售要经历许多阶段,而投资风险存在于整个过程中,并来自于多个方面,所以风险投资的失败率极高。因此,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分析,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是风险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

项目评估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分析的系统性2)方案的最优性3)指标的统一性4)价格的合理性5)方法的科学性6)工作人员立场的公正性。

(三)善于利用投资组合降低风险

企业的投资收益与风险大致成正相关,风险越大,报酬率越高;风险越小,报酬率越低。企业进行投资时,各投资类型的风险不同,一般中小企业为减少投资风险,应把资金分别投资在不同的项目上,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由于每个投资项目的风险不同、收益不同,这样,多个项目的组合结果,就有可能在盈亏相抵后还有利润。从当前投资市场来看,投资的形式多种多样,企业可通过联营、重组、兼并等方式进行投资,在整体上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

结束语: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妥善防范和避开不必要的投资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探讨已是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对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和解决风险投资的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得并不全面、具体,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中小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日后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使企业发展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浅谈企业投资经济中的风险管理.广东科技,2007年12月

[2]徐飞.基于知识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分析[J].特区经济,2005年第11期

[3]陈彦华.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时代金融,2009年1月

第6篇: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使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尤其是新创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在我国,能够维持生存并持续发展的新创企业少之又少,如何有效控制企业环境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企业运营能力,保持竞争优势,已经成为管理的核心问题(Ruefli & Collins,1999),也成为理论界与社会创业者高度关注的焦点。“创业风险的根本来源是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赵光辉,2005;陈震红、董俊武,2003),新创企业的创业风险就是由以上原因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刘国新、王光杰,2004)。大多数新创企业处于相对不成熟、不稳定的发展阶段,信息透明度较低,而创业企业的团队规模较小,控制风险的重任一般由创业者承担,因此创业者能否控制好风险是新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有些学者(如袁广达,2010;Robert N. Charette,1989;Kevin Dowd,1999等)从某一类风险的控制方法来探讨风险控制,有些学者(如罗妮,2010;崔海燕,2011;Schwalbe,2002等)根据风险的性质分类(如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提出相应的对策来探讨风险控制,而从风险承担的主体――创业者视角进行风险控制研究的较少。风险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笔者在相关学者研究基础上,从风险控制过程的动态视角,深入挖掘创业者在风险控制的不同阶段所具体涉及到的能力要素,如风险评估能力、决策能力、沟通与人际关系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并对每个能力要素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深化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的内涵,延伸创业风险管理理论,对创业者在各个阶段中如何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提供一定启示。

二、新创企业风险控制过程分析

由于创业风险和宏观经济状况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相关(Peter & Joseph,1986),因而绝大多数的创业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非系统风险。控制是基本管理职能之一,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关键的要素之一(法约尔,1982),风险控制可以使可控风险因素维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为组织提供一种调整路线的机制(Griffin Ricky,2008)。2004年9月,《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识别可能对企业带来损失的事项,并在其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管理风险,保证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过程(朱荣主,2008)。目前,关于风险管理的过程,许多学者依据研究需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表1所示。笔者所探讨的风险控制是创业者根据风险信息合理评估企业已识别的风险,使企业能够利用有效途径降低其所承受的风险损失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风险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系统,由施控主体(创业者)、受控客体(创业风险)和传递线路(控制活动)三个元素组成,其中施控主体对受控客体起着能动作用(潘琰,2008)。对于新创企业而言,风险控制主体(创业者)是这个复杂的“信息系统”的中心,不断接收来自于这一“系统”的有关企业风险和不确定的信息(Arrow,1971)。即在新创企业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创业者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活动直接影响着创业风险。笔者根据ERM框架及研究学者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探讨基础上,将已识别出的创业风险的控制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风险评估、风险应对、资源整合和风险管理活动,如图1所示。

(一)风险评估 首先,创业者必须对已识别出的创业风险进行评估,一般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评估该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其损失的重要程度、损失间联动性的不确定性(Yates & Stones,1992)。由于新创企业成立年限较短、规模一般较小,对风险的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创业者需要根据其所能收集的信息分析判断风险损失的重要性,确定需要进行评估的风险事项。其次,再进一步分析并评估风险损失的性质及其可能的影响。风险评估是风险控制的前提,直接影响着风险的决策行为(党兴华等,2006)。

(二)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创业者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以及自身的风险偏好与风险容忍度,做出合理的风险控制的决策,为风险控制活动提供依据。风险应对策略一般包括风险规避、缓解、转移、自留以及以上应对策略组合。对于相同的风险,风险容忍度不同的创业者对风险的认知不同,采取控制的策略也不同(Sexton & Bowman,1985)。创业者的风险容忍度越低,即风险超出创业者承受程度的可能性越大,为了将风险损失控制在自身风险承受度之内,对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越趋于保守,通常采取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反之,创业者的风险容忍度越高,即风险超出创业者承受程度的可能性越小,通常采取风险自留策略。

(三)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是指“创业者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选择、汲取、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之更具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Michael et al.,2001),以保证风险应对的决策能够有效执行。创业者所整合的资源要能够潜在或实际地影响风险的控制,包括那些企业能够控制的传统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新资源(知识(Anil & Vijay,2000)、信息等),还包括那些企业不能控制或者不能轻易控制的资源(吕立志,2001)。

(四)风险管理活动 风险管理活动是指创业者需要对资源整合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组织结构、设备与工艺、作业与流程、文化制度与机制等进行管理和监控,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的根本是控制风险和某个环境中的不确定性(Thompson,1967),创业者进行管理活动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协调工作,创业者通过检查、改进、监督和评价来改进控制并总结经验。同时,创业者需要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收集更多的相关风险信息,以更好的控制风险损失。

三、基于控制过程的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构架的提出

心理学把能力定义为“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其本质是处理某种任务、配置某种资源的惯例、流程和活动方式。从创业的角度,能力作为创业者的重要的个性特征,是对资源与过程的系统整合(Barton,1992),这与能力具有过程性特征的探讨也趋向一致。笔者将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定义为在一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创业者整合和配置各种资源以有效应对已识别的可控风险,降低风险损失,提升企业绩效的个性特征。创业者的风险控制能力体现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之中,可据此提出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的构架,如图2所示:

(一)创业者风险评估能力的提出 在创业风险的评估阶段,创业者需要正确分析判断风险事项发生的可能性(频率、概率)及其产生的影响。创业者解读信息的能力各不相同,对风险的感知和判断也各异(Weber et al.,1992)。创业者对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对于相同的风险,在心理承受程度不同的创业者来看,可能凭借直觉(不通过分析直接获得认识)高估或者低估风险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从而影响对风险损失的正确分析判断。并且创业者的这种主观性是建立在理性的他们对所掌握的信息的认识以及分析损益的基础上的,理性创业者会通过既往的知识、经验与现状等因素分析现有的风险信息之后,根据自身认识做出相应风险评估。可将创业者对客观风险的直觉判断和主观认识能力定义为创业者风险评估能力。

由此可见,创业者风险评估能力体现为一个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如图3所示。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只能在风险实际发生时得以检验,那么,创业者风险评估能力的评价只能依据风险实际发生后的反馈情况;另一方面,风险评估的结果为决策提供参考,创业者需重新评估风险,调整策略,减少损失。

(二)创业者风险决策能力的提出 在创业风险应对阶段,创业者在综合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自身优势和劣势、威胁和机会等的基础上,还会受到创业者自身的风险认知特质的影响,从而导致创业者的风险决策不同(李时椿、常建坤,2011)。从客观视角看,由于风险环境的不稳定性,创业者所能收集到的风险决策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创业者决策的制定并非理性模式(要求创业者掌握全部信息),而是行为模式。风险控制的期望目标是使风险损失最小,创业者至少需要找到一个可实施的、满足期望目标的备选方案,并判断是否执行所选的方案。简而言之,创业者风险决策能力主要体现在创业者能否及时找到至少一个有效的、可行的风险应对方案或在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可将创业者在面对具体的风险时,能够根据自身风险容忍度、风险偏好和企业现状选择及时、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的能力定义为创业者风险决策能力。

(三)创业者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出 在资源整合阶段,由于个人是资源组合的执行者(Shelby & Robert,1996),这就要求创业者在应对风险时能够及时识别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由于新创企业资源相对匮乏,创业者一方面要探索新的资源,获取的新资源会改进创业者的资源整合能力,减少风险损失,达成满意的绩效(Teece et al.,1997);另一方面要探索新的资源整合方式,选择恰当的资源整合方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Lichtenstein & Brush,2001)。Brush(2001)等认为只有充分的获取资源和配置资源,企业才能发展,相反,如果创业者所获取的资源没有得到恰当地利用,资源整合的能力和资源整合的效率就会降低,企业的优势将不会持久,企业的竞争力将会被削弱(Christine,1997)。可将创业者获取资源并将可利用资源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有效组合的能力定义为创业者资源整合能力。

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创业者资源整合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个体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创业者不但需要将自身尽可能地融入整个企业的资源,使自身的资源能被企业利用,而且需要用企业资源激发创业者和企业员工资源的潜力,提升创业者所拥有资源的价值。 (2)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创业者需要识别、筛选、获取有价值的外部资源,使之与企业内部资源互相融合并融入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的使用效能。(3)新资源与传统资源的有效整合。创业者对传统资源的合理利用会促使新资源的产生,同时,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传统资源的使用效能。(4)纵向资源与横向资源的有效整合。“纵向资源是指某一门类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资源,横向资源是指某一类资源与其它相关资源的关联程度”(饶扬德、宋红霞,2002)。(5)调节资源组合的灵活性。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创业者需要随时针对风险的变化调节资源组合。

(四)创业者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出 在风险管理活动阶段,新创企业所处的创业环境并不稳定,创业者面临的风险系数不断提高(陈春花、徐慧琴,2003)。创业者一方面要重视风险的控制管理,即在了解风险信息之后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并保证其有效执行,使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另一方面要重视风险的预防管理,创业者发现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的漏洞之后,应做出及时调整,即便其带来的损失很小,也可能在企业面临危机时雪上加霜,影响企业的成长速度,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可将创业者通过管理风险控制方案的执行而提高风险控制效率的能力定义为创业者组织管理能力。首先,创业者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激励、考核和监督。风险控制的实施主体企业的人力资源,员工的能力和积极性的提高促使组织中个体效率的提高,使组织高效运转。其次,组织风险控制效率的提高还有赖于创业者对企业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的有效管理。如当企业面临某一重大风险时,创业者应及时根据现状调整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以控制风险在组织内部扩散,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再次,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和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若创业者制定的制度和培养的文化有利于内部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完成任务的动机即能量,有利于企业内部结构和流程的自动调整,有利于企业新资源的产生,那么对企业风险的控制效果必然是有利的。最后,在风险控制效果得到反馈之后,创业者需要评价在风险控制整个过程中的表现,不断培养、积累经验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创业者的管理能力将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一是利润的提高,二是市场占有率的上升(Chandler & Hanks,1998),从长期来看,有效的企业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并提高企业绩效(Calantone et al.,2003)。

(五)创业者沟通与人际关系能力的提出 在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阶段,创业者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决策时都需要有一定质量的风险信息,创业者需要通过人际交流来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作为分析判断的根据。创业者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的形式接收到发送者发送的风险信息后采取控制措施;创业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发送者,将自己的想法或者对信息的要求发送给接收者,由信息的接收者做出反馈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其中,无论创业者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还是发送者,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影响信息的准确可靠的传递。

在资源整合阶段,创业者的人际关系构成社会网络是帮助企业整合资源最重要的因素(Birley,1985),创业者为获得关键资源和能力,必须扩展自身专业网络(Johannisson,1990)。创业者与政府、税务局、工商局、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供应商、客户、同行以及其他企业家保持良好的关系,能够使企业获得一定的外部资源,如政府补助、新技术;外部专业咨询机构、企业管理服务机构提供的建议能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Donckels & Lambrecht,1995;Kent,1994),减少风险损失。

在风险管理活动阶段,创业者与团队成员、雇员保持良好的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内部成员的共同努力,达成企业目标。创业者在有效执行应对风险的方案时,必须与企业内外各个部门之间保持良好关系并进行有效沟通,如创业者与同行共同研发新技术新工艺以谋求新市场分散市场风险等,创业者与企业内部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人际关系能够促成管理活动的进行。

可将创业者与企业内部和外部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定义为创业者沟通与人际关系能力。该能力在风险控制的整个过程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创业风险的控制效果。

四、结论

我国众多的新创企业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创业风险的增加,从而使创业频频失败,笔者通过回顾风险控制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已识别风险的控制过程,提出了从风险控制的动态视角、以创业者为主体的风险控制能力构架。

(一)构建了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框架 以已识别风险的控制动态过程为切入点,构筑了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包括风险评估能力、决策能力、沟通与人际关系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之前的企业家能力研究集中在对整个企业管理综合层面上,单独对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的研究较少,由于企业内外部动态环境的变化而导致风险的产生,而且已识别的风险可能会引发新的风险,创业者在风险控制的各阶段不仅需要以各阶段应具备的能力去管理风险,更需要做好准备以面临新风险的管理。此外,创业者的风险控制能力并不是由其中某个单一的能力决定的,这五个能力综合影响着新创企业风险控制的效果。

(二)分析了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 由于创业者在创业企业的风险控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使得风险控制的研究向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方向发展渗透。目前已有大量的文献对创业者管理活动的研究偏向于心理学范畴,但这些文献集中于对创业者特质(如认知特质)的研究,笔者结合组织行为学对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对创业者在风险控制的动态过程中如何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三)丰富了创业风险管理理论 从某种程度上说,风险控制的效果甚至决定了一个新创企业的成败,对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的更多研究也迫在眉睫。笔者提出的风险控制能力的构架能对以后的相关研究中风险控制能力维度的划分有所启发。

此外,鉴于本文提出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的五个构架是基于理论的推导,还有待于从不同视角深入探讨,并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在某一风险控制过程中的内在机理,或增加创业者的个体特质或认知特质等,详细探究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系统性创业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机制:基于认知视角的实证研究》(编号:712722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创业者特质、创业网络对创业风险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编号:11YJC63025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业者认知偏差、社会网络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研究》(编号:LY12G02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饶扬德、宋红霞:《基于资源整合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机理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第9期。

[2]赵光辉:《论人才创业风险的来源与控制》,《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第4期。

[3]吕立志:《论新资源在新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9期。

[4]党兴华、黄正超、赵巧艳:《基于风险矩阵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1期。

[5]陈春花、徐慧琴:《企业家与团队建设浅议》,《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第3期。

[6]刘国新、王光杰:《创业风险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潘琰:《内部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8]朱荣主:《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李时椿、常建坤:《创业学:理论、过程和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1]C.小阿瑟.威廉斯、迈克尔.L.史密斯:《风险管理与保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Griffinricky W.著,刘伟译:《管理学》(第9版),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版。

[13]Timothy W Ruefli,James M Collins. Risk measure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auld lang syn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

[14]Peter R. Dickson,Joseph J. Giglierano. Missing the boat and sinking the boat:a conceptual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risk. Journal of Marketing. 1986,50.

[15]Tim Dean.Reducing the cost of losses:Th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Hudson Valley Business Journal.2001, 12(4).

[16]Jan Emblemsvag. The augmented subjectiv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Management Decision.2010,2(48).

[17]Arrow K J. Essays in the theory of risk bearing. New York:New York North Holland.1971.

[18]Yates J. Frank,Stone E R. Risk appraisal. In J F Yates (Eds.). Risk taking behavior [C].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Ltd.,1992.

[19]Michael A. Hitt,Leonard Bierman,Katsuhiko Shimizu,et al. Direct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human capital on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in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s: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44(1).

[20]Anilk. Gupta,Vijay Govindarajan. Knowledge flows with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21(4).

[21]Thompson J D. Organizations in a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1967.

[22]Leonard Barton D.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2,13.

[23]Weber E U,Anderson C J,Birnbaum M H. A theory of perceived risk and attractiven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2,52(3).

[24]Shelby D. Hunt,Robert Morgan. The resource-advantage theory of competition:Dynamics,path dependencies,and evolutionary dimen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6,60(4).

[25]Teece D J,Pisano G,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 (7).

[26]Lichtenstein B M,Brush C G. How do “resource bundles” develop and change in new ventures:A dynamic model and longitudinal exploration.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1,25(3).

[27]Brush C G,Greene P G,Hart M. From initial idea to unique advantage:the entrepreneurial challenge of constructing a resource bas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1,15.

[28]Christine Olive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Combining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view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9).

[29]Chandler G N,Hanks S H. An examination of the substitutability of founders human and financial capital in emerging business ventur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13).

[30]Calantone R,Garcia R,Droge C.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y planning.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3,20(2).

[31]Birley S. The role of network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5,16(1).

[32]Johannisson B. Community entrepreneurship-cases and conceptualization.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1990,2(1).

第7篇: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 合同风险 预防 措施 法律思考

一、合同风险分析概述

建筑施工合同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是由合同自身的多种因素导致的,施工项目合同成立的基础是建设工程,而这类工程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与技术性,合同风险的种类,主要包括资金风险、外部环境引起的风险,以及技术性的风险。防范这些不定因素给工程带来损失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对施工合同进行科学的规范,完善其中的权利义务条款,力求实现当事人利益的平衡。

施工项目的规则包括很多,当事人无法利用合同文本,来预设全部的施工过程规则,实际上,在所有可能产生的施工风险中,只有少数风险会对施工进程产生实质性的威胁,同时,许多危险性高的风险因素,都是由较低风险偶合产生的,这就引导我们从基础工作着手,将风险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防止危害后果的产生,要注意防微杜渐,将风险消除在萌芽中。

二、施工企业合同风险种类

由于施工企业工程投资大、周期长,受外界环境和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合同风险按其表现形式或产生原因分为环境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合同签订履行风险四类。

(一)环境风险

(1)现场条件复杂。施工干扰因素多,水电供应、建材供应不及时等都可能带来风险。

(2)政治、经济、自然环境风险。例如:发生战争,通货膨胀、汇率调整、工资和物价上涨,新的法律颁布,洪水、地鹰、非典等,这种风险是不可避免又难以弥补损失的风险。

(3)工程项目所在地公众的习俗和对工程项目的态度、当地的运输和生活供应条件等.都可能带来风险。

(二)技术风险

(1)现代工程规模大、结构复杂、功能要求高,需要新技术、新工艺以及特殊的施工设备。

(2)承包商的技术力量、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不足,投标报价失误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不善。

(三)来自业主的信用风险

(1)业主的经济情况变化,工程款支付不及时。

(2)业主信誉差。不诚实,有意拖欠工程款,或对承包商的合理的索赔要求不作答复,或拒不支付。

(3)业主在工程中苛刻刁难承包商,动辄提出罚款或扣款。

(四)合同签订与履行风险

(1)合同类型本身存在的风险

合同类型不同,承担风险的主体不同,固定总价合同,承包商承担了全部的风险;可调价总合同,业主承担了通货膨胀的风险,而承包商承担了其他的风险;成本加固定百分比酬金合同,业主承担工程项目成本上升的风险。

(2)合同条款的风险

第一,对技术文件、工程说明和规范理解不准确或出错而导致的风险;第二,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承包商应承担的风险;第三,合同文件不严谨甚至矛盾以及台同中的遗漏或错误。用词含糊、规定不具体、不严密等都会带来风险;第四,为了转嫁风险提出单方面约束性的合同条款。

(3)履约风险

合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各种各样的情况交织,增加了合同风险,此类风险是承包商难以预见的,只有在发生时采取及时、有力的攒施,才能使风险损失降低。

三、预防合同风险的基本措施

(一)施工企业方面

(1)施工企业应设立专职的合同管理机构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建筑市场管理力度的加大,合同管理也日趋规范,合同在建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同时市场中各种各样的合同欺诈行为也不少,因此,施工企业应设立专职的合同管理机构,配备和培育一批精干的既懂工程技术,又懂法律法规、经营管理、工程造价、财务税收等相关知识的专职的合同管理人员,而且这些人员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必须懂得合同谈判策略和技巧,专门负责施工合同谈判和订立,并对已订立的施工合同实施监督、管理和控制。

(2)对业主、招标动机和招标条件要认真调查研究

对承揽民营企业、独资企业的建设项目,在议标或施工合同谈判前,应从侧面深入调查了解发包人的资信和该工程的资金到位情况、经营作风以及订立合同应当具备的相应条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是否具备有资质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纸,是否有政府部门批准的立项文件和土地、规划、建设许可手续,“三通一平”工作是否已到位等。如果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应了解其主要业绩。

在响应投标文件实质性条款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投标书中做出有利于承包人的选择,承包人应对发包人提出的合同条件和要求逐条进行研究后,再决定是否做出承诺,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

(3)建立健全程序把关机制

一个大中型施工企业每年签订的各类总承包施工合同几十个上百个,各项目部围绕承包施工合同签订各类采购、租赁、劳务等小合同上千个,其数量繁多,涉及金额庞大,施工企业不得不建立健全合同程序把关机制,尽最大努力降低市场风险。现实中某些施工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合同程序把关机制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总承包施工合同由公司牵头把关,前后有七人会签,即分公司(或项目)经理、公司合同主管、公司经营部长、法律顾问、公司副总经济师、经营副总经理和公司总经理,经过7个人仔细审核把关,不少日后有可能出现的疏漏、隐患,就被消除在签约之前,大大减少了诉讼风险;二是项目部签订的采购、劳务合同,由项目部专人起草、主管项目副经理审核,最后由项目经理签字,其中,50万元以上或内容生疏的重要合同,必须报经公司法律顾问审定;三是尽力做好对联营项目部分包及各类采购合同的管理,重点是对资金、安全、质量、工期和公章5个环节的监管,将合同风险降到最低。

(4)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和灵敏的预防法律风险网络

除大型施工企业本部设立法律风险防范机构外,分支机构、子公司均应设立相应机构或人员,并与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发生联系,如企业中的经营部门、工程管理部门、材料设备部门及各级项目部,均应有专人负责合同的审查与管理,并向法律事务机构以各种形式定期随时通报与合同风险有关的工作,以便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准确无误地掌握总体情况,适时介入,采取行动,加以控制,必要时,向法定代表人发出预警。 “这样结成横向与纵向交错的法律风险预警网络,把可能出现的风险化解在形成阶段。

(5)选择一个好的交易合作伙伴

一是拟选择与之合作的伙伴有资质。建筑市场涉及的主体很多,只要与之合作,就必须审查其有无相应的资质,有资质方可考虑合作,无资质就不能与之合作,以避免日后可能出现无效合同而遭致损失;二是拟选择与之合作的伙伴的确有实力。实力主要是指资金、人才和物资等方面,核心是资金实力强,施工企业可通过银行、同行、市场口碑等渠道,了解掌握发包方实力状况,以便正确决策,不能轻信建设方,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或个体联营伙伴在资金方面的承诺,他们在创业初期经常利用建筑市场的不规范,采取“空手套自狼”的方式搞资本运作,以时间换空问,以图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个时期建设方的行为最具有投机性和社会风险性,施工企业要务必提高警惕,切莫陷入圈套;三是拟选择与之合作的伙伴市场口碑好。主要是了解考察市场对其的社会评价情况,包括其在商务中是否重约守信,有无欺诈记录?在交易活动中,尤其遇到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是否有善意履行随附义务?口碑好,就可与之合作,口碑不好,则坚决放弃。

(二)合同方面

(1)合同谈判要坚持有理有节,注意谈判策略

承包人对发包人和招(议)标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之后,才可进行合同实质性谈判,在合同谈判时,尽可能采用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依据通用条款,结合协议书和专用条款,逐条与发包人谈判。对部分发包人提供的非示范文本合同,往往存在条款不完备、不具体、不平等,缺乏对发包人的权力限制性条款和对承包人的保护性条款,因此承包人要尽可能地提出修改意见,因为这样的合同一旦签订后,就会存在一些隐含风险,最终将导致施工单位的巨大损失。为了防止和减少合同谈判过程中的失误,施工企业在谈判过程中应让熟悉业主知识和精通合同的专业人员参加。

(2)注意施工合同与分包合同及其他采购合同衔接同步

在一个建筑产品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几十个不同法律关系的合同,其中,施工企业与建设方签订的施工总承包合同是主合同,分包合同及其他采购合同是依附于施工合同而衍生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连带关系,共同点是一方提品或材料,另一方支付对价货币,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始终处于微妙的中间环节,因此,工程款和货款在支付时间上的同步显得非常重要,在现实中很多施工企业不明其中奥妙利害,一方面受建设方霸王条款的制约,往往约定巨额垫资至±0以后才回收工程款;另一方面与供货商约定“货到即付”或“货到一周内付清全部货款。”这样,把施工合同收回工程款与采购合同的支付货款在时间上完全割裂开来,使自己处于以资金为焦点的两头夹攻困境,经常出现在建设方拖欠巨额工程款的同时,众多供货商或农民工又纷纷施工单位的极不正常现象,已构成我国建设领域中诚信危机顽症。在我国现阶段过度竞争的建筑市场环境下,施工企业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自身的弱势地位,只有在夹缝中求生存,坚持风险共担的原则,有意识地将施工合同的大风险,分散于施工合同相联系的众多的分包合同及其他采购合同中去,具体讲,其他小合同与施工大合同在付款时间上一定要同步,尤其是大型采购项目,如大型商品混凝土供应一出手就是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货款,在供应合同约定的支付时间上切记与施工大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同步,以避免施工企业陷入被动而引发诉讼。

(3)要及时签订合同,加强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

在工程实践中,往往有些业主利用施工单位急于揽到工程和合同意识不强的弱点,在施工合同未签订之前就要求承包人进场施工,甚至在承包人进场施工后还迟迟不与承包人签订施工合同,承包人仅凭口头协议施工。由于承包人未及时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因而造成承包人最后在与业主洽谈合同时处于被动的地位,使前期发生的有关工程费用因业主不予认可或强加于人而蒙受损失。又由于施工合同管理贯穿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因而履行施工合同必然要涉及到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

(4)合同起草审查

合同订立的预备阶段,对防范合同风险有着积极意义。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应当重视合同与相关文件的起草活动和审查活动。建设项目的招标合同,是指导实际招标活动的技术性依据,是建设工程各方订立合同的标准性文件。招标合同的内容,应当涵盖建设工程总体介绍、设计方式介绍、施工总量、建设资金到位的证明、投标方注意事项、款项支付规则、原料设备提供方法,以及评估办法等。

效果最佳的风险防控方式,应当是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征,预先设定款项支付办法、招标和投标评价办法、原料和设施供应方式等。控制合同风险的核心阶段,就是起草和审查文件的阶段。抓好这一阶段的管理,可以便利后续施工活动的开展,并有效减少文件漏洞带来的麻烦。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冒名参与招标投标、串通压低价格、素要高价赔偿金、法律意识和经营诚信意识薄弱等现象经常发生。因此,依据项目特征,选取合适的招标和投标方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施工成本、有效回避技术层面和施工水平的风险。

(三)增强索赔意识,合理转移风险

施工企业对于可以预测到的合同风险,在谈判和签订施工合同时,可以采取双方合理分担的方法,但由于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合同双方的责权利也不可能绝对平等,承包人存在一定的风险也是必然的。因此,承包人对不可预测的风险的发生,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积极推行索赔制度是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尽可能地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在实际工程中,索赔是双向的,承包人可以向业主索赔,业主也可以向承包人索赔,但业主向承包人索赔比较方便,它可以通过扣拨工程款及时解决索赔问题,相反,承包人向业主索赔就较为困难,在现阶段,由于建筑市场还不够规范,承发包双方的地位还不平等,工程索赔制度尚未普及和推广,承发包双方对索赔的意识都还不强。

四、结论

合同风险是施工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因此,必须重视对合同风险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企业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 勇 施工企业预防合同风险的法律思考[期刊论文]-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6)

第8篇: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

资料显示,2013年底我国贫困人口高达8249万人,尤其在农村高达8-10%的返贫率。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除政府将增加有利于创业的制度供给,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贫困与创业动机成正向关系的“毕海德定理”,激发人们发挥“出于个人寻求自营职业的动机,而不是出于发展新产品、新技术等企业家式的冲动”。由生存性动机引发小微企业创业将是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多数小微企业就是由社会闲散人员包括返城的知识青年创办的,他们在“被雇佣”无门又缺乏收入的双重压力下,被迫走上“自我雇佣”创业之路。因小微企业规模小,所需创立资金少,创业手续相对简单,创业失败风险较小,“正面我赢,反面我也输得不多”,人们创立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会比其它规模类型企业要高,这也就是小微企业为什么在大量死亡的同时,又被更多创立出来的原因所在。然而,小微企业不足3年的生命周期似乎成为创业者难逃的魔咒,也意味着我国绝大多数创业者在创业动机转化为行动之时,注定陷入“失败魔咒”。正如前面分析,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但对失败总结的理论研究偏少。世上没有不败的企业,失败学习也注定构成了创业教育需要拓展的重要方向。在理论界,对创业失败学习研究难度大,主要原因有:

(一)对创业失败价值判断不同,导致研究重点聚

焦在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延长企业生命周期研究上在我国,“失败”一词的含义有多种。在《现代汉语词典》,“失败”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与“成功”相对;二是被对方打败,输给对方,与“胜利”相对。学者倪宁等认为,创业失败本质是创业者没有实现预定目标。这一判定为笔者对失败的分析提供了启示仅仅从目标来分析失败,很难诠释失败的真正内涵,应从创业“收益———成本”即∑R(总收益)与∑T(总成本)之间的关系视角分析:

①当∑R>∑T>0,意味经营企业可以获得收益,即创业成功。∑R-∑T差额越大,创业成功的价值感越强。

②当∑R-∑T≤0,按照倪氏的分析,即创业失败。从投入产出分析,∑R-∑T<0,即总收益小于总成本,企业无论怎样增加要素投入都无法实现边际收益大于边界成本的产量,创业必然失败。从企业生命周期分析,企业“生命之矢指向”是一维的、单向指向死亡即失败。对于创业者而言,总是走向死亡这个预定目标可以指当事人明确的目标,也可以是当事人并不明确而客观存在的目标。由于创业活动是指由创业动机转为创业行为、由概念性企业到现实企业、从企业成立到企业死亡过程。故而从创业过程分析,创业失败是指在任何创业阶段中的创业活动的中止现象。对学者而言,探寻延长现有企业的生命周期对策更具现实性和容易获得企业的资金上的支持,这种研究上的功利性导致漠视创业失败。对地方政府而言,关注创业行为发生,既增加GDP又解决就业民生,更为重要的是创业实践活动会造就一批成功的创业家。创业失败对地方政府而言,失败是创业者个人的私事,从而对创业失败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对创业失败案例收集容易,对失败真实归因分析存在难

如果不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是对最后的成功者具有意义,对大多数小微企业创业者而言,“如果企业失败了,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会在法律、行业惯例、社会规范方面表现得更加宽容。企业消失了,但创业者生存下来了,并学到了宝贵的经验”。一般来说,创业的成功者愿意将自己的失败经历与人分享,号称创业失败后“不死鸟”的史玉柱失败的经历常常被人引证,但像史玉柱成功的典型鲜少,不能代表普遍。对绝大多数在市场上铩羽而归的失败者而言,裸解剖自己的失败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人愿意证明自己在市场机会把握、产品组合、企业管理上的“无能”。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人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在探究失败时往往将内置因素外化为不可抗拒的外部客观原因,导致学者们对创业失败归因的分析结果的真实度降低。

(三)文化水平差异对失败的容忍度不同,导致对失败研究存在难度

德鲁克对创业的失败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失败与成功不同。它不能被拒之门外,而且几乎总引起人们注意。但是,它很少被视作机遇的征兆。许许多多的失败不过是错误、是贪婪、是愚蠢草率以及设计或执行不力的结果。”对创业失败的认识,文化和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存有差异。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创业失败与创业能力没有必然联系,创业者不会被人嘲笑,而往往被认为运气不好所致。即使是内置因素导致创业失败也敢于解剖自己。失败的创业者会从过去的失败经历进行有效学习,放弃低效率项目而选择新的项目。人们把这种不畏失败作为“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涵。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创业失败被认为是耻辱,失败不仅造成资本损失,更被视为无能,也使对失败归因研究难度增加。另一方面,为了不被人耻笑无能,创业者会选择风险较小的项目或者所需要资本较少的小微项目创业,丧失冒险精神。小微型企业作为消灭贫困的重要途径,“使人们过上人性的、而非蚂蚁般的生活”,也为个人发展提供获得“充满活力的企业家身份”的机会。创业失败意味着企业生命消亡,但创业者可能会东山再起,再次创业,从而演绎出“创业———失败———再创业”的动人音符。对小微企业创业者而言,创业失败后会有两种不同的行为结果:一是小微企业自身不复存在,创业者在失败学习的基础上在同行业或者新行业中再创业;二是创业者因失败打击引发对再创业恐惧,不再进行创业。小微企业除了前面分析的经济功能外,还具社会责任,即小微企业既不要徒劳无功地生存,也不要徒劳无功地消亡,小微企业生存和消亡都要变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消亡是雁过必须留声,创业经历者从失败经历中进行有效学习或者留给未来创业者即现在的旁观者失败的教训,而不能仅仅只是创业者的失败经历。学者于晓宇认为“创业失败并不等于创业者失败”。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知难而退还是破釜沉舟,部分取决于创业失败成本的管理。有效管理创业失败成本,可促发高水平的创业学习,并影响其再次创业意向。为此,创业失败应该有其更积极、更有价值的深层意义:它向这些历练的创业者表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通过有效学习获得新的认知,累积经验,增长能力,在再创业中更好地创造和把握机会,绕开失败陷阱。也正是从这层含义分析,相比较于创业的成功经验学习,创业失败学习才是更具有价值的研究对象。

二、创业失败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启示

纵观国外的研究,对创业失败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对创业失败及后续创业活动关系的研究和总结。Shepherd等论证了失败经验与再创业或创业绩效影响呈现不确定性。Yamakawa实证研究了创业失败与再创业之间的关系,认为在特定条件下,创业者的失败次数与再创企业成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相比那些取得成功的创业者而言,经历了失败的创业者可能会因失败返贫被嘲笑讽刺、生理和心理受到打击、伤害甚至出现放弃生命的极端行为。从创业动机分析,创办小微企业的业主动机若是实现自我价值,即使行为结果是失败的,也会将失败看成是创业者的入场费,创业者的后续创业动力会得到提高。通过先前的失败透析,创业者能够明了失败的前置因素,反思自己决策行为能力,克服不足达到自我认同的目标;第二,对创业失败原因的研究。现有创业理论研究偏重创业学习的定性研究,对学习模型也缺乏统一设计,难以定量研究。对于创业失败者而言,要解剖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件痛苦的事情。从现有研究分析,创业失败归因主要有内部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两大类。刘永芳在分析国外学者在探索创业失败原因时,发现不同人会对创业失败的认知产生偏差:①基本归因错误,过高地估计内在因素的影响;②行为者和观察者结论的偏差,在总结失败原因时,行为者倾向于归咎为外部因素,观察者倾向于归咎为内部因素;③创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创业成功的时候倾向归于内因,失败的时候则归咎于外部因素影响;第三,对创业失败次数与再创业信心影响的不确定分析。对于失败程度和种类,学者Sitkin提出了“智能失败”概念。在Sitkin看来,并非所有失败都具消极性,那些相对较小的、无害的失败即严重程度较低的失败会给再创业者增强信心。Cope认为创业失败越严重越会增加创业者自我管理以及处理危机和挫折的能力。也有学者采用实证研究方式,探究不同类型的创业失败与创业者对失败态度的逻辑关系,对失败的态度体现了创业者如何应对失败以及在后续创业中如何识别机会以及再次创业等创业活动的开展。学者Shepherd将“预见性”引入创业领域,创造性则提出了“预见性悲伤”理论,将创业失败带来的痛苦分为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悲伤,由此将创业失败分为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失败两类。“预见性悲伤”是指由于预见到即将面临的失败,创业者具有了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是一个“悲伤———应对———计划———心理、社会重组”的过程,进而有学者提出了情绪成本和财务成本对创业失败修复机制。在Parkes看来,创业者因预见失败,提升了心理承受能力和采取了应对失败措施,有效降低创业失败的情绪成本及财务成本,提高创业者对失败情绪的承受力,也使创业者对后续创业活动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至于失败次数与再创业的关系,理论界目前尚没有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是经历一次失败还是多次失败会对克服困难、迎接再创业挑战变得更有动力和激情,对此,学者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大多数学者认为,经历屡战屡败,会使创业者对未来愿景失去信念,再次创业的动力和信心受到打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变得没有斗志对抗逆境。Ucbasaran等人也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具有失败经历的创业者在后续创业中能够识别更多的创业机会,但失败次数应有限度,在创业者创业经历中,创业失败次数太多,创业者再次创业的意向和动力就会减小,能识别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Yamakawa等人论证了创业失败经历次数与再创业行为的函数关系,认为两者成倒U型关系,当失败次数增加时,再创业行为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失败次数和再创业意向影响关系的研究,理论界出现了消极和积极两种不同观点。国外学者更多是以成功创业的正面显性知识传授为研究点,关注影响创业失败的内外因素和创业失败对个体的影响,从理论上解决了“创业为什么会失败”和“失败后如何进行学习”两大问题,但研究的内容和层次都显得比较单一。

至于如何从创业失败视角来构建创业教育理论则很少涉及。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越小,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死亡率就越高。问题是创业失败的重要结果并不是企业消失而是创业者被保存,通过失败学习变“失败是成功之母”,创业者就会东山再起,演绎“创业———失败———失败学习———再创业”之路。“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人们在创业失败后会历经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并非所有人都明白“失败也是获得创业学习经验的一个内在学习过程”,也很少有高校开设“创业失败学”来为学生提供“创业为什么会失败”的知识积累。可以预见,在我国未来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必定会增设“创业为什么会失败”和“失败后如何进行学习”内容。研究创业失败学习的不同内涵和特征、类型、学习方式对再创业的影响,研究社会如何提高创业失败容忍度等内容,推进创业失败量化研究,可能是创业学发展的趋势。创业理论不仅要聚焦研究如何识别和把握机会并创建新的企业,更要研究如何避免创业失败、失败后如何进行有效学习以便在再创业中避开失败陷阱以及通过失败学习提高再创业的成功率。全球创业观察(GEM)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的创业倾向2005年为28.51%,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2007年,潜在创业者的创业倾向为31.5%,2009年下降为22.6%;到2011年,创业倾向指标高达42.8%,在54个参与国家中排第三位。然而,高达70%的失败率会严重打击和消减人们再创业的激情,降低一国经济活力。就我国高校而言,每年有700以上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传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使大学生往往就业选择锁定在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行政部门等狭小的就业空间,消减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欲望和创业能力。大学生高达90%的失败率和失败后选择再创业的人数不到15%,引发了创业失败的恐惧,究其原因就是创业教育理论在创业失败学习方面存在缺失。从创业结果分析,活跃的创业倾向和创业活动不能代表高创业成功率,要打破小微企业“生命周期陷阱”这一魔咒,创业者进行有效学习可能是破解魔咒的“良药”。如何解开创业者开展学习之谜?Deakins感到很困惑:“我们不明白创业者是如何学习的,然而新建企业里存在一个学习经历,这是人所共知的”。有学者认为创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创业过程中学习不是一个额外的附加品而是一种起核心作用的因素,失败是积累创业经验的一个内在学习过程。笔者认为,创业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创业前的学习(干前学)、创业中的学习(干中学)、创业后的学习(失败学习即干后学)三种。在我国的创业教育理论中,对前面两种学习方式系统性研究较深而对失败学习研究缺乏。作为创业活动一个重要成果———创业失败常常被人们忽视甚至被视为反面教材。正如在前面所分析的,创业失败远比成功更有研究价值。创业经历构成了历练能力的重要平台,失败学习是创业者获得再次创业所需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来源。只有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为失败的创业者和旁观者提供学习机会,帮助创业者降低不确定性,扩大创业机会搜寻范围,谨防重走先前失败之路。尽管各国高校创业教育理论在20世纪末期得到快速发展,但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均认为难以从创业失败中进行有效学习。我国创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与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相比,学者于晓宇认为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我国创业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价值。部分高校以培养优秀企业家为目标,重在以成功的企业家尤其是那些“一夜致富”的经典案例作为激励的“精英教育”,一些高校则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管理技能为目标,重在对创业欲望和创业精神的“普及教育”,而大多数高校在这两种目标之间摇摆。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普及教育,均很少提及创业失败这一事实,展现在大学生眼帘的是创业成功者的微笑而难以见到失败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导致大学生对创业失败缺乏心理准备和承受力;二是创业教育的教师资源奇缺。创业教育是一门跨多学科、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具有商场上“摸爬滚打”历练经历,而现实中具有这种经历的教师非常少。在我国高校教师资格的高学历、高职称、高科研能力“三高”资历认定,把具有创业经历但学历相对偏低的人排斥在教师队伍之外,加上高校教师收入相对偏低,科研业绩的考核也使具有创业经历的人难以融入高校教学队伍。尽管很多高校会聘请具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但这些成功的企业家也很少提及自己的失败。没有任何一所高校会聘请失败者讲解失败过程和失败归因;三是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国情特色不鲜明。我国创业研究起步晚,很多创业学教材多来自国外。因国情、文化差异,创业失败的原因、社会对失败的认同度、失败对创业者经济和心理的影响也不一致,导致我国的创业失败学习缺乏本土化,“创业教育难以落地”。笔者认为,在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要增添创业失败学习的内容,沿“创业教育———创业失败学习———提升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视角开展分析,至少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概念部分

在理论视角下,从成千上万小微企业创业失败的鲜活案例中,归纳我国小微企业创业失败归因、特点,甄别创业失败类型,总结失败学习内容、形式、要素,围绕“创业失败?失败学习?提升能力?增强创业绩效”的逻辑线路,探讨创业失败、失败学习、创业教育绩效、创业能力提升等多维内涵,探寻构建既包含创业如何获得成功正面的显性知识教育,又囊括如何防止创业失败的隐形知识传输以及创业失败学习的创业教育与再创业活动开展的本质联系。

(二)历史部分

从十七大“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到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出发,分析和跟踪小微企业业主开展失败学习与再创业成功几率的内在逻辑关系,探究通过构建以创业失败学习为框架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路径。

(三)现实部分

审视创业失败学习对创业者心理、生理影响和再创业动机、再创业行为及再创业成功几率的影响。将创业失败学习教育与政府激励创业政策互补,对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政策环境、创业文化、创业失败几率、失败学习与创业能力、创业绩效、企业生命周期等对比分析,选择典型案例对基于在以创业失败学习视角下构建的创业教育体系的价值进行研究和判断。

(四)对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