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事的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小爸爸》:《小爸爸》是文章执导,由文章、马伊琍、朱佳煜、王耀庆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剧。该剧讲述了一个生长在美国的男孩夏天回到国内,寻找并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的爸爸的故事。
2、《裸婚时代》:电视剧《裸婚时代》改编自80后网络作家唐欣恬的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由北京光彩世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品,导演滕华涛执导,文章首次担当编剧,文章、姚笛、张凯丽、丁嘉丽、韩童生、万茜等主演,该剧讲述了刘易阳和童佳倩在没有房子、车子的情况下,冲破双方父母的重重阻拦,成功“裸婚”,但一个又一个的麻烦接踵而至。
3、《奋斗》:《奋斗》是由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出品,赵宝刚执导,佟大为、马伊琍、文章、李小璐、王珞丹、朱雨辰等主演的电视剧,该剧讲述80后,尤其是北京80后的青春情感和奋斗历程的故事,不仅将年轻人的愤世嫉俗、叛逆迷茫、情感混沌融入进去,还描写了六个刚毕业大学生的情感生活和事业奋斗。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写作水平 提高 引导 文章 实质
写作是语文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学生能说会写是每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实现这个目标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因为我们学生的写作水平实在不容乐观。以这一届学生入学的第一次作文《我的自画像》为例,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的文章没有重点,没有详略,存在着句子不通顺,表意含糊不清,甚至有的学生的作文是“剃头匠的扁担――不长”,内容苍白到无话可说的地步。至于那些构思好的作文更是寥寥无几了。究其原因无非是“眼中无风景,心中无生活”。怎样解决这一“作文无心”的问题呢?我采取的办法是帮助学生认识文章的实质,让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读写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认为学生怕写作和写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本质上认识文章的实质。如果你要问为什么要写作,一定会有不少人会回答“是老师让我写的”、“考试要考作文我就得写作文”。可见学生还是把写作文看成是与己关系不大的“身外之事”了,没有看成是写自己乃至自己生活,自然也就不能写出富有真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提高写作水平也就成了空谈。所以要解决作文的根本问题,关键是要揭开文章的神秘面纱,认识它的实质,让它由“神圣不可侵犯”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的实质:
1.文章是反映生活的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无论哪种文体都要以生活为基础,如,记叙文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事的叙述和描写,彰显人与事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给人以警醒和启示;议论文主要阐述人们对生活中的人或事的看法和观点,给人以思想的鞭策和人生的指导;说明文则是对生活中事物的客观反映,给人以知识。明白了这些,我们就要自觉地、有目的的去关注社会人生,观察自然,了解社会,积累素材,让我们的写作“仓库”丰富起来。
2.文章所反映的应是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走进生活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看法,这种生活或令作者喜爱赞赏,或曾让作者痛恨憎恶,或让作者赏心悦目,或让作者受到深刻的震撼。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泪之花”“惊心之鸟”即此之谓也。“言谓心声”文章即为心声的再现。明白这一点,我们不仅要勤于观察生活,还要善于体验生活,要满腔热情地感受生活,用心去热爱生活。一个对生活无动于衷的人要写出感人的文章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3.文章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的反映,而非照搬生活
这个星期六,爸爸妈妈出去逛街了,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做,就想:好!今天我来做小厨师,炒个菜给爸爸妈妈尝尝吧。
我决定炒自己喜欢吃的土豆丝。于是,我卷起衣袖,扎好围裙。那样子真像个小厨师。
我学着妈妈平时炒土豆丝的情景,先把土豆洗干净,接着用刀把土豆的皮削掉,因为我没试过自己炒菜,所以削掉土豆一层很厚的皮。随后,我模仿着妈妈的样子,切土豆。我决定把土豆切成片,在切丝。我以为很简单的一件事,可那圆圆的土豆在砧板上滚来滚去,并不容易切。怎么办?我先把土豆从中间切开,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小心的把土豆切成片再切成丝。我终于切好了土豆,可是粗细不匀,样子怪难看的。随后,我又切了些葱和姜片当作料。
开始炒菜了,我洗干净了炒锅,接通电源,把油往锅里放。我想起妈妈曾经说过,先把油烧开了,再把姜放锅里,然后把土豆丝放下去。刚开始我就遇到难题了,到底什么样才算烧开?我又想起妈妈说过:等油锅里起了油烟,就开了。油锅里起烟了,我迅速把葱姜倒入锅内,锅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油花四溅,怪吓人的。我有些紧张,手里拿着装满土豆丝的盘子,我把土豆丝倒入锅中,“哗啦”一声,“哎呀”!我的手被烫到了,好痛呀!我忍着痛接着炒菜,然后加点味精,便上盘了。
对老师的感谢信(一)
送给老师的一封感谢信
亲爱的xx,您好。我很高兴与您共度了一个完美的学期。为什么我这样称呼您呢,这样很让人不解,会让您误认为我是一个不会尊师重道的学生。不!在这样一段短暂的时光中,你给我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快乐,让我没有理由不把您当作我的朋友。所以这样称呼您是有它的特殊含义的。
在这个学期,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关于计算机权限,怎样将物理系统格式由fat32转化为ntfs,word文档怎样加密,物理地址该怎样查询,怎样利用outlook给同学发送e-mail,hub与swich的区别与原理,网上银行的运作原理,自建服务器和网络的程序、条件以及相关费用,电话营销、电子邮件营销以及直邮营销的技巧和特点。
我都明白该怎样去操作。我为我自我拥有这个潜力并能应用它来帮忙别人而感到骄傲,我也为我拥有您这样一个老师而感到自豪。因为您教给我的不仅仅仅是这个技术,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怎样去正确的理解人生。
我每节课都做了一下简单的记录,我热爱您的人生经历。因为这些对我是有借鉴价值的。此刻我经过简单的汇总,在有用之时,把它拿出来让您了解我对此需要有哪些认知与自我改善的地方。
1。最底层负担最为承重,因为它要承担上面的负重,要努力做到上层
我想过很多,认为这句话颇为经典。有点像韩国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在记者问起关于竞争对手时所说的:我们只有两个竞争对手(美国的ge,日本的索尼)。我看到的不是这句美丽的辞藻,而是人性的魅力。人需要的是向上看的精神,老往下面看和比较并且不知廉耻庆幸的人向来是没有什么建树的。
努力争做上层,能够让我去不断进步。
2。在电子商务不会做的时候,你能够透过点击帮忙选项或在电脑上搜索或查阅书籍或问你身边的人,为什么不去呢?-----xx人与人的差距不在于智力,而在于对身边事物的利用程度。此刻的媒体技术很发达,很多信息能够透过不一样的手段来获得。即使大家都处在这样一个信息共享的社会,怎样还会让我与别人的潜力变得有差距?这是我要反省的。
我想我就应改变的是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无论是人,无论是信息,还是资金,我都就应好好的去利用。并且我还得树立一个观念:我想的到的,我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透过一切手段去获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电子商务这个课程因为我们学校没有齐全的教学设备,我期望大家下去要做此刻的大学生,包括我本人,主要的优点是口才高超,但最主要的缺点也是口才高超。我的意思是只会夸夸其谈,到了真正去处理一些事情时。总是像个绣花枕头。老师您给我传输了的一个重要的做人原则:实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觉得简单就行了,我真正需要的是执行力。做任何事不在于口号有多么响亮,那不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也不是什么特有文化。执行力就是文化,就是人的潜力
4。学习电子商务,至少在谈论时,你也懂。与别人有共同话题。让人觉得你有实力,受过教育走向社会,与不一样的社会阶层接触,是早晚的事。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与我接触的人,谈论这个我不明白,谈论那个我不晓得。别人或多或少会认为我的大学是虚度年华,空有其名。没有一点真正值得交际的资本。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会觉得脸红,丢大学生的脸。我此刻学习,不是为别人而学,而是为自我将来而学。我在为以后能够立足社会增加资本。为与别人更好的接触增加谈论的实力。
5。整个社会都在急功近利,包括我们的每一位同学这句话对我感触很深,它让我想起了我过去的学习,并让我对自我的人生态度产生了反思。我记得刚来大学的时候,我是抱这一种学习实际的,能直接运用的知识。态度去学习。此刻想起当时的想法,我认为自我当时很傻。难道必须要这样吗?有用的我就去学,没有用的我就不去学。主修课去认真,选修课就不认真。何必呢?那我还不如直接退出本科,上专科更为实际。做人不也一样吗?干什么事,不管它对自我重不重要,都得去认真对待。做人求的不是什么高起点,而是真正的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打好基础。来不得半点投机与小聪明。
6。明白怎样买房吗?如果是我,我就会分别在早上、中午、晚上看看它是什么样貌,我还要会分别在晴天、阴天、雨天看看它的样貌 ab型血的人,这种人容易走极端,不能从多个角度全面的认识问题。这是科学家经过对人的调查总结出来的。我就是这类血型的人,他们说的的确有道理。根据我的一些人生经历,我很单面化。总是有一个想法,从一个角度思维,然后总是会冲动的干下去,结果做事总是错的不沾边。做人不要冲动,需要深思熟虑,言警慎行,思考全面了再去做,这是很必要的。
7。了解政府的建制是必要的,今后如果你需要办什么事,你连找谁都不明白,还提什么有所成就作为一个营销专业的人,有必要去了解政府。此刻的经济很发达,随之而来的经济纠纷也多。如果出了问题,找政府是必然的。自我要明白该找哪个部门,哪个官员,怎样找?是我们要熟知的。
谢谢您的教诲,我会一向的去努力。走在人生路上,我也会因为以前的你而变得更加自信!
祝您笑口颜开,
永远的幸福安康!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
20xx年9月10日
对老师的感谢信(二)
亲爱的赖老师:
您好!明天就是教师节,属于您的节日!首先,我要对您说一声:节日
快乐!在所有老师中,您是最关心我们的了。您给予我们的真是太多
太多了,犹如天上的星辰,数都数不尽。
在成长的道路上,当我们开始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时,如果能够遇见给予我们启发和鼓励的老师,是最幸运的。我就是幸运者之一,因为
我遇见了您我的语文老师。
在原先老师眼里,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学生。而在您的眼里,我就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小作家,尽管我的作文基础不是很好,可您还是一向
在背后支持着我,犹如一个母亲对子女的爱。
如今,我的作文写的越来越好了,还多次获奖。此刻我已从您的眼
里读到了惊喜的神色!谢谢您,老师!让我明白,我背后永远有一个人
支持着我。老师,我会永远记住您的我的语文老师。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
20xx年9月10日
对老师的感谢信(三)
亲爱的李老师:
您好!您的教导有方,是我们学到了好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感激,有您这样的老师,我感到十分自豪。
您上课上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简直就是在点燃自我的热情为我们讲课。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是开小差的。也就是说明您的教育没有完全成功。如果一个同学举手,回答问题,就说明了那个同学听课了。但是要同学主动回答问题就务必要有勇气,有有信心。所以有培养那些胆小、不敢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勇气和信心。
因此,我提出一个推荐。在活动课上,专门请那些胆小的同学上讲台去进行自我介绍,也能够进行自我批评,并且定下目标,加以改正。如果那些同学声音太小或害羞不说,我们就以掌声鼓励而进行赏识教育。多次进行,便提高了那些同学的勇气。这样一来,课堂上便有更多的人回答问题,课堂就显得十分活跃,您的教育成功了很多,我们学生也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就快小学毕业了,在我离开校园之际,我的推荐希您能采纳,若有缺点,可加以改正。
祝您:
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学生:
20xx年9月10日
对老师的感谢信(四)
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喜洋洋的妈妈。一直以来都想给孩子写封表扬信,但由于工作的关系,总是一拖再拖,这段时间任雨喆小朋友已经跟妈妈正式聊了几次关于表扬信的问题,今天说什么都得写出来。小朋友的心理有时是很有意思的,四岁多的她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立而细腻的思想。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应该予以鼓励。更何况升入中班后,扬扬确实进步很明显,这与老师们细心的呵护和谆谆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扬扬以及扬扬爸爸妈妈非常感谢咱们班的老师对孩子们倾注的心血,老师的鼓励和呵护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渡过了小班升中班的转折期,并且老师对孩子的关爱让他们的快乐延续着。
扬扬在升入中班后,在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进步是显著的。自从入中班以来很少能听到扬扬哭哭啼啼不去幼儿园的声音。升入中班后扬扬似乎也长大了,她会很主动的告诉爸爸妈妈:扬扬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早晨起床后自己就把小脸小牙洗刷的白白净净,晚上睡觉前会主动洗漱干净。看过的书会主动放回到原来的地方,并且做到不折页。扬扬你越来越棒了! 扬扬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抢着干,并且干得还很好呢,比如自己的小袜子自己洗,自己的玩具整理到柜子里,自己掉在地上的东西、洒在桌子上的水会收拾的很干净,还会主动帮助大人干家务呢,每天看到妈妈在厨房做饭、洗碗,她会帮助拿碗筷并摆放好。看到妈妈做家务她都会很高兴的来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我帮你做,一副乐于助人热心肠的样子。妈妈已经不觉得做家务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了,发现原来和孩子一起劳动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既让生活充实了,也让孩子懂得了关心别人。
扬扬也很喜欢把幼儿园里有意思的事情跟我们沟通,甚至把老师教授的东西回家也与我传达一下,例如前段时间老师教唱的《国旗,国旗,多美丽!》只要在路上看到国旗就会停下来唱两遍,然后敬个礼才离开。回家后会认真给我们把幼儿园老师授课的过程在家里又回放一下,她的小老师当的可真棒啊!上周有一天,我们接的稍晚,扬扬看到了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出了校园后她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真辛苦啊!听了这句话之后妈妈真的感到了我们的扬扬长大了!
扬扬小朋友的表现确实不错啊,但表扬的话不能一下子全说完啊,我们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扬扬会做的更好,因为爸爸妈妈和老师相信扬扬会越来越棒!
也许扬扬的表现在班里还不是很好,但我们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扬扬表现的会越来越好。同时也希望各位老师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读一读这封给扬扬的表扬信,毕竟这是她再三争取来的!
衷心的感谢各位老师为孩子们所付出的一切,包括你们的青春、你们美丽的容颜,你们在孩子的心中和我们家长的心中是永远最美丽的!再一次感谢你们,愿你们永远健康、美丽;愿我们中二班的每一个孩子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老师,您辛苦了!
xxx的妈妈
对老师的感谢信(五)
尊敬的老师:
您们好!
孩子开学已有两个多月了,我们发现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比上学期有了进步和变化,做为家长感到由衷的高兴,在此感谢园长和老师们对孩子的爱心.关怀,辛勤的教育和帮助!
孩子在公平,安全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老师也在一天一天的辛苦付出。孩子午睡很难入睡,老师耐心抓着他的小手安抚入睡;孩子尿湿裤子老师及时更换衣服;孩子生病了老师第一时间给予照顾和处理;像这样的细微工作我们举不胜举,记忆感动在我们心中;有事耽误接孩子放学,老师总是耐心等待家长的出现,迎来是她爽朗的笑容和毫无怨言的表情,让我们做家长的有一丝的惭愧,延长了老师的下班时间;每每有作业布置总是不厌其烦的交代与叮嘱,我们感觉和老师沟通很轻松很愉悦,我们很欣慰有这么好的老师带这个班,我们相信她会做的更好,会把她的爱心和知识传给孩子们。
特别感谢老师和老师为这个班付出的很多很多,我们会支持和配合您的工作;同时也感谢帮助过孩子的每一位老师,在此感谢园长的辛勤工作,感谢园长领导出这样出色的幼儿园!
您好!
六年的小学生或即将结束了。我舍不得与母校分别,舍不得与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分别,更舍不得与您分别啊!
因为,是您把我们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毕业,是您想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把我们领进知识的海洋,让我们在里面任意翱翔;是您哺育了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在祖国的怀抱里竞相开放;是您在我们玩耍的时候为我们认真的批改着作业,让我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是您在我们进入梦乡时还在给我们备课,第二天把新的知识传授给我们;也是您在我们的记忆中撒下了五彩的花儿,常常在我的脑海中绽放。
记得有一次,同学的头部被一只球砸中了,她哭了,这是她第二次被球砸中头部。我义不容辞,把她拉到了您的办公室,向您说明了原因。您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干净的卷纸,一边为她擦去泪水,一边安慰她,并让我们在教室里休息。
还有一次是在中午休息的20分钟内,天空霎时间变得乌云密布,整个天都变成了褐绿色再加上时不时地电闪雷鸣让人感到阴森森的。一些胆小的女同学感到浑身上下都好像在颤抖,为了壮胆子,就与别的同学一同在走廊上看闪电的威力。这时,您从办公室里走了出来,把我们带回教室里,您就坐在门口守着我们,让一些胆小的同学们都放下心来。但是,从您凝视天空的神态来看,好像心事重重。我猜那时您一定在想您的儿子了但你又把那种对自己孩子的爱无私的奉献给我们,您是伟大的!俗话说的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给予了我们无限的母爱我们就会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的恩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就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亮,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远也不会忘记……
祝您万事如意,永远年轻!
温岭市市长李斌等15名责任人被给予党纪或政纪处理,鞋厂法人代表及股东2人被追究刑责。(4月1日 光明网)
火灾已经发生,损失也已造成,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对事件中发现的相关责任人失职行为进行追究,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追责市长等17个相关责任人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但笔者认为,对相关责任人追责不是其根本目的,从事故中找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等从而推动安全工作及其它工作有序开展才是最终目的。
从调查组的调查结论中可以看出,这起事故的发生是必然,试想一个极易出现火情的企业,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混乱,主体厂房未经消防审批,厂区消火栓形同虚设,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辖区具有监管职能的部门无检查、无监督,企业出现违规行为不查处、不制止,这样的放任行为肯定最终会造成严重后果。回头看这起事件,在幡然醒悟过错时16条鲜活的生命已经失去。这样的失职行为仅仅追责是无法得到谅解的,但要通过追责,相关职能部门和领导能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工作,类似企业也能以此事故为镜,照出自己的不足,及时处置防范,从而能够有效防范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摘 要]由于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已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不少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导致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认数”不必花过多的工夫进行教学,学生自然就会。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教学分析,我们认为应通过“重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数感”“攻难点,弄清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讲应用,熟练数的组成与分解”“辨数位,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四个途径引导学生认识数,因为“小知识里藏大文章”。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认数 数感 基数 序数 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34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因为他们在入学之前就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尤其是对数的认识,不少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针对这一现象,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认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所以不必多花工夫,学生自然就会。其实不然,对于“认数”,我们需要教的还有很多,正所谓“小知识里藏大文章”。
一、重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并将它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明确提出。灌篮高手能准确地把篮球投进篮筐,缘于他在长期与球的接触中形成了很好的手感,能准确地判断用多大的力气才能投球进筐。数学学习也像打篮球,使学生通过学习能产生敏锐的数学思考能力,对数字产生强烈的直觉,最后能熟练地运用这种感觉解决问题,这便是数感的效应。形成数感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也是公民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数感,从他们第一次系统学习“认数”就开始培养。经过幼儿园的学习以及家长的教育,很多学生都能通过学前的知识储备,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但他们并没有形成强烈的数感,还没有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习惯,这时的数数行为只是为了数而数。所以,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们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感知数的多少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在教学时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一些实物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载体,让学生体会数的多少,感受数的大小。例如,教师可利用课本中的主题图——数一数,引导学生感知数无所不在,让学生脑海中最初的、低级的数感得到唤醒,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先数一数5根小棒,再数一数10根小棒,然后让学生比较5根小棒与10根小棒在数量上的差距,使学生能尝试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并进行交流。在学生充分体验和形成一定的数感后,让他们估计一下手里的小棒根数,然后数一数,看看自己的估计与正确的答案相差多少。同时,教师适当让学生进行一些估算的练习,使学生的数感在应用中得到增强,进而在估算过程中不断完善估算的方法,发展自身的数感。
2.体会数的排序
我们所学习的数存在于一个数集中,让学生熟练数的排序有利于数感的形成。如在引导学生对数排序时,教师尤其要注意0的位置,因为学生能理解0作为什么都没有的含义,但是较难理解0表示起点的含义。教师可以将排好后的数列放到直尺上,使数变成直尺上的刻度,除了能让学生直观感知数逐渐增多的表象外,还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0作为起点的含义。当学生熟练数的排序后,教师也可设计一些找数的游戏,让学生看着直尺上不完整的刻度,完成剩下的刻度的练习。
当然,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为学生代劳。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应用,在不断的学习中进行自我建构,才能生成属于自己的数学感知,形成自身特有的数感。
二、攻难点,弄清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基数和序数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多数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知识点,容易将“第几”理解为“几个”,将基数和序数混为一谈。且不谈数学专著中对基数和序数是如何复杂定义的,简单地说,一年级学生需要知道同一个数作为基数与序数的两种含义,即一排苹果中的前5个与第5个苹果的差别。
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基数和序数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有其自身的原因。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数几乎都只有一种含义,那就是数作为基数的含义。大人们也常常让孩子数一数这是几个或那是几个,对于数作为序数的另一个含义,孩子很少接触,导致对序数概念的生活经验缺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教学中应对症下药,强调数作为序数的含义,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数数的时候指一指“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通过反复强化的练习,使学生明白数字前加了“第”字就是特指“这一个”,而不是将前几个一起算。同时,教师可设计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活动和“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即让一些学生排成一排,然后教师指令第×个学生或前几个学生做规定的动作。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因地制宜,让学生按照座位的顺序分成八个小组,记住自己属于第几小组,也可以让第三组的学生站起来,最后让前三组的学生站起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同样是“3”的不同含义。这样教学,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自己的角色,强化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讲应用,熟练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的组成与分解,是在学生学习数以后进行的后续学习。严格意义上来说,数的组成与分解已算是加减法的雏形,因为学生在思考数的组成与分解时,已经在无形中用到加法和减法的思维。数的组成即加法,分解则与减法异曲同工。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教材安排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的内容,既是为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加减法打下基础,又是学生学习认识数之后的第一次应用。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数一数,感知数的分解与组成。个别数感较好的学生喜欢用加减法解决数的分解与合成的问题,教师对这样的学生应当给予肯定。当然,教师不能强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应容许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在辅助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与分解,进而摆脱学具的支撑,形成自身的能力。如练习环节可设计“总共有5根小棒,左手有3根,右手有几根呢”等“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另外,在教学数的分解时,教师有必要渗透有序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尝试按照一定的顺序分解,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如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学会有顺序的排列分解,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对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深远的意义。
四、辨数位,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认识11~20的数”是学生认数过程中的一次跨越,因为与10以内的数相比,从11开始数位由单纯的一位变成了两位,学生将会面临全新的关于数位的知识学习。在此之前,学生对10以上的数数行为大多是惯性产生的结果,脑海中并没有数位的概念,更不知道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因此,此时的教学目的指向性很强,不仅要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还要让他们理解数位的含义,知道一个十与十个一的对应关系,这是教学的重、难点。学习该内容时,教师可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等需要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产生“把十个一捆成一捆,看成一个十”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理解十的组成,自然接受“满十进一”的计数方式,进一步理解数的进率以及十几的组成。另外,由于计数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计数器的作用,用计数器表示数。“11~20的认识”是更深层次的认识数,在学习该知识中,学生形成了数位观念,明白了数位决定数值的原则,为以后学习多位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内生增长;行为主体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2-0015-05
一、引言
在过去的二、三百年当中,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西方世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和社会成就。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再生产程度空前扩大,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一些前殖民地国家以及其他后进的欠发达国家也先后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围绕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则是经济建设,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远远走在政治、文化一体化的前面。但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世界各国也不断遭遇各种挫折,一些新的问题和形势困扰并将持续困扰各个国家,比如生态和环境危机、日益扩大的贫富分化格局、局部动乱和冲突的压力、社会矛盾积聚和蔓延、人口老龄化趋势、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甚至面临食物短缺、流行病蔓延和战争内乱的生存威胁。这都提示我们注意经济发展的负面结果,重新认识经济发展,将经济建设放在更广阔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中考察,以避免狭隘的经济发展观。
回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围绕着财富生产和分配,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历史学等学科在各自的范式下构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多种视角。然而在丰富和深化认识的同时,各个学科也常常将其他因素分离出去或者假定为外生变量,某种程度上使得我们的认识过于片面,不能客观地认识经济增长的实质,将经济过程“脱嵌”于社会和政治过程也使人们忽略了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和互动过程,在实践中表现为对经济增长的狭隘理解和追求,造成经济发展的代价过高,甚至不可持续,结果导致社会和政治的反复动荡。因此有必要在更高的高度上重新看待经济增长,在真实的时间和空间下理解经济内生增长的过程和实质,避免对经济增长的简单形式化分析。
基于此,本文在回顾已有的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在政治和社会过程中理解经济问题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行为主体、发展过程和发展实质三个方面对经济内生增长作出解释,在此前提下,扩展了政治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社会与经济的互动过程和内在关联,以在真实的时间和空间下理解经济增长以及政治和社会的变迁,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二、 对经济增长的解读
(一) 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
1.古典经济学。为了便于理解和清晰的认识各个阶段关于经济增长的不同观点,本文将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经济学,包括马歇尔之前的重农学派、重商主义学派以及更早的一些经济学家或思想家;新古典经济学,包括马歇尔以来,经过凯恩斯、萨缪尔森等人为主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也即我们通常所指的主流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指的是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将制度因素引进到经济增长的认识中来,从一个更接近实际生活的范式构建经济增长理论。
以最为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亚当·斯密为例,古典经济学家强调劳动分工在财富创造和生产当中的核心作用,分工程度的加深促进了专业化和交换范围的扩大,从而扩大并繁荣了市场,提高了民众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他还阐述了市场发挥作用的机制和条件,即著名的价格机制或“看不见的手”原理。马克思据此指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1]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尽管没有像斯密一样明确提出分工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但也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例如重商主义以扩大本国商品出口规模为目的的政策反映了市场规模对某种商品和某个国家贸易及财富积累的重要性。
2.新古典经济学。自马歇尔以来,或者是出于使经济学科学化的目的,许多经济学家梦想建立一门像物理学一样严谨的学科,经济学逐渐偏离了古典经济学的方向,转而将资源配置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引进供给和需求曲线,运用边际分析方法,使用一系列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将经济学问题形式化、规范化。
20世纪30年代,哈罗德和多马几乎在同一时间提出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一般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其公式表达为:G=s/v,G为经济增长率,s为储蓄率,v为资本—产出比,当v为常量时,储蓄率即资本的多少就决定了经济体系的增长率;[2]随后,索洛放弃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产出比不变这一假设,改而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3]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索洛余值”;但是什么引致了技术进步在索洛模型中不得而知,技术是作为外生变量处理的,从而是不可处理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罗默和卢卡斯建立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他们的模型中,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积累,琼斯在探讨该模型不足的基础上着重指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带来的新发明和新创造,而技术进步是由理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内生出来的。[4]在建立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努力中,Hayami(1985)等人提出的诱致性技术变迁非常具有代表性。具体的,他们在对美国和日本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比较分析中认为,要素禀赋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为技术变迁提供了诱导机制及变迁方向。此外,他们还从过程和时间变化的角度考察了技术变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5]
主流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不断完善,其解释力度也逐渐提高,一些模型也因此声称为内生增长理论,但其逻辑的彻底性和可信性却仍然值得怀疑。首先,该类模型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表现没有区分,没有从时间进程的角度考虑经济增长,因此对经济增长核心要素从强调劳动、资本、技术到知识不断产生变化和摇摆;其次,以代表性厂商和代表性消费者作简化处理忽略了行为人的异质性和能动性,从而大大缩小甚至偏离了经济增长的内涵。实际上,尽管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也发展出各种内生增长理论,将资本和技术内生于经济发展过程,但在根本上,物质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的投资及技术创新都是由行为人这一主体所主导,其动力机制在此类模型中并未被指出,致使模型的逻辑不够彻底。换句话说,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在本质上只是增长本身或是增长的现象,并不能作为增长的原因(North,Thomas,1973)。
3.新制度经济学。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存在的种种缺陷,许多富有远见的经济学家致力于解决该问题,他们将制度要素纳入经济增长理论,在外延上通过放宽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引进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和交易费用,努力修正经济增长理论。尽管新制度经济学内部存在诸多分歧,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得到极大强调,制度是重要的这一点基本已达成共识。围绕着制度决定技术,制度在根本上决定经济发展绩效,经过一批学者如科斯(R.H.Coase)、诺斯(D.C.North)、威廉姆森(O.E.Williamson)等人的努力,发展出了不同方向的理论分支,如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委托-理论、团队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等。
总体而言,新制度经济学可视为对古典经济学的重新回归,并且在形式化和分析工具、方法上都进一步加深和拓展了古典经济学的认识。在推动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对话交流上,新制度经济学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深对经济增长的认识提供了桥梁。
(二)经济如何嵌入政治与社会
经济生活作为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根本上决定和制约着人们其他社会和政治活动。事实上,纷繁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活动所围绕的核心正是经济利益的生产和分配,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制度文明和生态环境下,政治和社会活动呈现多样化形态。无论如何,经济活动都无法脱离社会和政治环境而独立存在。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解决人类经济问题时显示了巨大的能量,经济似乎已主导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其方方面面,经济学也以一种“帝国主义”姿态不断向周围学科扩张。人们逐渐沉浸在市场经济这一体系之内,好像经济问题,金钱和物质文明就是生活的全部,甚至主导一切,傲慢的经济学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主题和分析方法不屑一顾。但经济学正为这种傲慢付出代价,经济发展逐渐遭遇可持续性问题,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严重不足,伴随经济增长出现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日益尖锐,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性逐渐衰减。
正如前文所言,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学流派积极与社会学、政治学展开对话,试图修正狭隘的经济增长理论。布坎南(Buchanan,1962)在构建公共经济学框架时考察了和规则对经济体系的影响,着重从个体行为、决策及其互动中分析政治活动和经济过程;[6]阿塞莫格鲁(Acemoglu)分析了民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真实影响机制,认为产权和政治权力等因素决定市场均衡,进而决定经济的增长。[7]与此同时,一些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如涂尔干(Durkheim)、普特曼(Louis Putterman),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等人都积极和经济学开展对话,相邻学科和交叉领域的互相融合极大推动了对经济增长的认识。综合他们的分析,一种观点认为文化、等社会资本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最有名的例如韦伯对新教伦理和加尔文教义改革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兴起发挥了重大作用;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传统国家较天主教文化传统国家也具有更高的绩效,Knack和Keefer(1995)、Durlauf和Fafchamps(2005)同样得出社会资本与经济绩效正相关的结论,一个鼓励合作与协调的文化价值观和信念体系会增进经济绩效,但单纯强调文化决定经济发展的观点受到Acemoglu的挑战,认为一旦将经济制度因素考虑进来,文化的解释力度便没有那么显著。[8]
总结归纳各个学科之间的对话,关于经济增长和社会、政治因素的关系,大多时候人们的关注点在于社会与政治环境对经济活动产生的结构性影响,尽管这一努力拓展了人们对于经济增长的理解,但其具体过程和内在的机制却并不十分清。有关经济如何内生地、自发地增长,社会与政治体制的规律性变迁,推动变迁的主体和逻辑等问题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化。
三、经济的内生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主体
经济的增长总是要由一定的主体来推动,经济过程是一个不同类型角色参与和互动的过程,每个参与者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以及长期利益的索取和保障,结合自身禀赋和掌握的资源,在一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下寻求对这种权力的控制。首先,所处角色的差异决定不同行为主体信息来源和信息丰裕程度的差异,每个主体都具有特定和无法消除的自身利益,由于行为主体异质性的存在,每个主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解读和计算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行为主体面临不同的效用函数;其次,每个行为主体都不仅作为经济人而存在,还是社会人、政治人,也即每个人都生活在真实的社会和政治过程中。这就决定了行为主体通常不只面临一个效用函数,一个人不仅要在一件事情上作出选择,更要同时面临多件事情,每件事情都带来一定的效用,而时间、精力、资源和能力却是有限的,因此行为主体必须首先在事情间作出取舍,之后才是特定事情上的行为选择。我们将此过程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效用函数的选择,第二个阶段是对具体行为的选择;第三,在时间进程中,不同时点上行为主体连续的面对多个效用函数,每个效用函数往往持续性存在,即事情是一个历时过程,而非转瞬即逝。那么不同的效用函数通常就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例如通过发挥互补作用达到独立效用函数所不能达到的效用,此时,过去就会影响现在和未来,路径依赖性因而得以存在;第四,每个效用得以实现不只取决于行为主体本身的行为,结果取决于行为的互动和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利益的获得是社会交往的结果,因此必须考虑个人行为对其他人行为的影响;最后,效用函数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改变,行为主体的认知相应的发生变化,对环境和行为的认识也会得到修正,相应的,效用函数也得以重塑。
以上过程说明了行为主体在一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的行为逻辑,该逻辑是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被动的行为过程,行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之外,行为主体还必须考虑对利益的占有、享受和处置权。如果将追求利益视作财富的生产,那么对利益的占有、享受和处置就可以看作对财富的分配。在后一过程中,行为主体在更高程度上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他们努力争取改变既有的政治和社会规则和结构,改变自身的角色和定位,以获得更高报酬或奖励。
(二)经济增长的过程
经济增长作为行为主体互动的结果而发生或者不发生,经济增长并不是任何行为主体的直接目的所在,只是作为行为主体追求和长期占有自身利益的诉求而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行为主体的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是一致的,但也可能存在与国家利益相悖的行为主体,这些主体就没有动力促进甚至极力阻挠经济的增长。这一方面是由于追求经济增长需要付出成本,不同行为主体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不同行为主体从经济增长获得的利益也是不一样的,结果经济增长通常并不是普惠式的,有获利者也有受损者。此外,一部分人可能通过搭便车的方式不劳而获,不费成本的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这表明经济增长并不能先验的发生,将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动员所有行为人共同努力达成这一目标也并不总是为行为主体提供可信的预期和激励。
在稳定的政治与社会规则和结构下,各个行为主体为了获得和占有更大的利益而寻求一定的社会交往和互动,并非每个主体都发生互动,互动的程度也因利益大小而在主体间有所不同。如果大部分互动发生在经济行为主体之间,每个行为人要想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必须尽可能多的满足别人的需求,当一个国家大多数人都在从事服务于别人的活动,同时自己也被他人所服务时,大部分主体的效用函数得到实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大部分互动发生在经济行为主体和政治行为主体之间,从而为寻租提供条件,经济增长就变得不确定起来。当大多数行为都是非生产性活动时,经济的长期前景必然暗淡;如果大部分互动发生在经济行为主体和社会团体之间,经济活动的范围就无法得到扩张,社会化大生产就无法实现,这种情形对应着小农经济的自然形态,大多数经济活动包围在一定的近缘文化和种族群体内部。
在不稳定的政治与社会规则和结构下,各个行为主体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其行为就不仅仅表现为竞争形式,而可能演变为斗争形式,通过武力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攫取利益,占取有力位置以获得未来的利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想要打破这种格局就变得极为困难,除非有力量相当的威胁团体存在,才会产生改变现有规则的动力和积极性。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长期持续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
因此,经济增长依赖于稳定的政治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在这个条件下,行为主体才有可能和积极性从事一定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等活动,通过与其他主体的竞争获得更优的资源配置,占得有利的位置,争取更大的权力,目的是获得更大的利益。随着经济增长和财富的积累,人们的认识和能力也不断的发生变化,对利益分配也会提出新的要求,寻求改变现有的政治与社会制度,这一行为具有斗争倾向,但在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斗争的形式会逐渐趋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斗争的程度也会变得缓和。
(三)经济内生增长的实质
回溯世界各国经济历程,经济增长是伴随着经济活动脱离宗教、种族和政治服从而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独立和自由进行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否则交往规模就不能迅速扩大,生产规模也就不能扩大,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就不能发挥,生产率的提高也就成为不可能,现代技术也就无法产生和推广,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也不能产生和存在。
与之相反,经济的内生增长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自发的过程。长期性体现为经济内生增长的生命力,这种增长不是短期性的,而是长时期的、遍历性的满足于广大行为主体的利益诉求而存在的。可持续性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体现为增长不是竭泽而渔式的,牺牲未来和下一代人福利的发展,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体现为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体系的协调和共同发展。尽管经济的内生增长以经济过程脱离宗教、文化和政治而独立为前提,但这种独立不是对政治和社会的背离,也不是对政治和社会因素的抛弃,三者之间仍然相互作用和影响;自发性体现为经济的自然增长,而不需要借助外力,尤其是政府的推动和干预来达成。
就内生的逻辑来看,这种增长表现为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具体的,一定的政治与社会规则和结构下,行为主体获得更大利益的愿望推动他们努力满足其他主体的需求和愿望,这种愿望的实现程度决定所获得收入的高低。另外,正是满足其他主体需求才产生了自我的需求,因为满足别人的需求必须要生产或销售产品、服务,这就产生了对原材料和其他资本的需求,与此类似,原材料提供商也因为供给才产生了新的需求,这样的链条和网络构成了整个经济过程。该过程又是动态变化着的,随着制度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认知程度和能力的提高,一些旧的需求逐渐萎缩甚至被淘汰,新的需求被不断发现甚至创造出来,也就创造和发现了新的市场,最早发现并成功扩大市场规模的主体就将因此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探索失败也将使迈出第一步的主体为此付出代价。成功创新的主体将反过来推动整个链条和市场的革新,这种进步和竞争的力量自发地推动经济的内生增长。但实际上,创新的成本往往极高,失败的可能性极大,一个鼓励和容忍失败的政治和社会文化就有可能走在创新的前列。同样,通过外力干预经济内生增长,即使怀有善意的目的,一旦干扰或将经济调整的路径打破,经济的内生增长就会因此中断或者扭曲。有必要强调,经济的内生增长是一个过程和结果,是一个先后经历了由种族群体、宗教组织主导到政治主导,到企业家主导的过程和结果,而不是作为一个目的而实现的。
四、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内在关联
(一)政治与社会
政治和社会之间的全部关系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着重考察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比重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康豪瑟的大众社会理论为切入点,康豪瑟认为一个正常的社会结构应由三层组成:政治精英—中层组织—民众。但是现代化进程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传统意义上以村落和亲缘为基础的联系,也就打破了社会中层组织。中层组织的多样性导致利益和认同感的多样化,也就降低民众被大量动员进同一个运动中去的可能。缺乏社会中层力量则会使大众更容易受到小部分政治精英的控制,或者导致民粹主义。[9]因此,政治和社会的关系与结构为主体提供了特定的行为预期,社会力量过于弱小,占多数的经济行为主体与少数的政治精英直接对话和讨价还价就会因为刚性过大而过于脆弱,引发暴力、冲突的斗争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反之,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局面就更容易达到,经济内生增长的机会便因此而增加。
(二)政治与经济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最重要的体现在政治精英群体和经济行为主体的互动过程中,互动的规则由政治精英群体制定和实施,并由其他社会群体监督。双方行为主体都有追求自身利益的诉求,但政治活动本身不创造任何财富,财富全部由经济行为主体创造。此外,对权力的占有还是未来占有和享受利益的保证。如果双方的互动是一次性的,政治精英必然选择全部攫取经济行为主体的利益;如果双方的互动是重复的、多次的,政治精英通常不会选择全部掠夺行为,而是通过征收一定的税收为经济行为主体提供可靠的保护,甚至通过实施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产权保护等政策,以期望在扩大财富生产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另外,政治精英群体要同多个经济行为主体交往和互动,因此就必须顾及自己的声誉,以使得和另外经济行为主体交往时的行为和策略可信;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深入,政治精英还面临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促使政治精英努力提高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家能力,从而在长期保证自身利益的占有。
政治活动影响经济行为的同时,经济行为主体也会寻求改变政治体制以获得更好的获利机会,不同的收益——成本差异决定主体寻求改变政治架构的程度和方向。例如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各种手段试图推动和改变政策制度的变迁,当大部分行为主体都有能力影响政治体制及其他政策时,互动的结果可能恰恰是中立和不偏不倚的,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当只有少部分行为主体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时,其他行为主体将会失去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和信心,从而被动的、消极的参与经济过程,整个经济可能就陷入低水平的发展陷阱。
(三)社会与经济
社会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性体现在经济行为主体和社会的互动过程当中。一般而言,经济活动是人们获取利益的主要手段,但人们也具有各种各样的情感和诉求,需要诉诸于社会来达成。此外,社会文化、习俗、规范等非正式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甚至改变人们的效用函数。最重要的是由于社会结构改变的难度较大而较为稳定,使得行为主体的预期得以相对的稳定,人们的行为也因此具有更多的黏性和柔韧性,这样才能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的同时不至于产生过大的落差,为经济的内生增长提供了缓冲和的作用。
五、导向我国经济内生增长的合理建议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多年,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边际效用已开始递减,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和完善现代市场体制仍然必要。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当前中国经济模式不可持续性也已达成共识,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提示我们需要新的发展思路。综合前文,经济的内生增长与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由于激进的政治体制改革会大大增加社会动荡的可能性,鉴于此:
首先要继续扩大和激发更广大主体主动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将经济发展的主体由国家、省、市、县、区扩展到企业家和个人,降低创业成本,鼓励创新,使经济发展的链条延长和更新,形成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内在动力。
其次在经济体制改革边际效用递减的时刻,要重点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强化社会力量,促进各类社会团体的自发形成,以发挥行为主体间的协调和互补作用,通过社会自身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积极创建良序的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强大的社会力量能促使民众运动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形成,从而降低大规模、冲突性社会运动,为改革的渐进创造条件。
最后,要不失时机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但是,大部分的政治体制改革都应在社会体制改革边际效用递减以及社会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自发的、内生的进行,通过这种继起的、渐进的改革和变迁,保持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协调和相互适应。
参考文献:
[1]盛洪.分工与交易[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
[2]陈新斐,张婧.谈知识进步下
内生经济的增长模型[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3).
[3]李雪峰.人力资本、R&D与中
国内生经济增长[J].中国科
技论坛,2005,(6).
[4]李治堂.人力资本积累、研究
开发与内生经济增长[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13
(3).
[5]Hayami,Y.,V.W.Rutta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vised Ed[M].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5.
[6]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
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
[M].陈光金,译.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7]达龙·阿塞莫格鲁,詹姆士·A·
罗宾逊.政治发展的经济
分析——专制和民主的经济
起源[M].马春文,译.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8]魏福成.经济发展的基本因
素: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
评论,2011,(3).
[9]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技能;注意的问题
一、探究目标要明确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探究目标一定要相对集中。刚开始接触物理的中学生面对众多的实验器材,往往充满着好奇,会毫无目的地进行选择和探究,导致大量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控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利用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以便突出探究的主题和目标。
二、从实际出发设计实验方案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往往受到课时安排和课程进度的限制,所以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时,要让学生自己尝试通过探究找出实验结果和规律,不能每次都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成功的探究,要让学生明白不是每次尝试都会有很好的结果出现。于此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时安排要求,不能让学生在屡屡失败的探究实验中失去信心。必要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选择便于操作、便于观察、误差又小的实验方案。总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实验方案,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实验安排。
三、做好实验前的教学辅导
不管是探究实验还是演示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都应针对实验进行相应的教学辅导,包括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需用到的仪器等都需要教师做出必要的讲解。尤其遇到学生没见过没使用过的仪器时,教师要详细的讲解仪器的性能、用途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等,以避免在实验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实验结果的误差甚至实验仪器损坏。只有做好了实验前的教学辅导,才能保证学生顺利安全的进行实验。
四、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
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准备好实验用到的全部仪器和材料,并保证仪器能够正常使用。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帮助学生排除试验中出现的故障。实验准备不但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还要包括知识的准备。每一个实验都是为我们更好地学习进行服务的,有的实验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某个具体的概念,有的实验能够验证某个原理或定律,有的实验可以解释某种物理现象,只有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才能避免在实验中手忙脚乱。因此,教师要在做好实验前辅导的同时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悉相应的教材内容。
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操作规范是指使用仪器的动作要准确、标准,它对于教师和学生同样重要。一般教师都会进行实验示范,这时教师要尤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因为学生在实验中往往会模仿教师动作进行实验操作,如果教师的操作都不能达到规范,那学生要达到实验的规范性就会更难。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不但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也不利于实验仪器的维护,可见实验操作规范非常重要。
六、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十分重要。仔细的观察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认真观察实验过程,才能更好地进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总结,使学生更容易地透过表面的具体的物理现象理解出抽象的物理规律。如果学生不能认识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进行实验,则很难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
七、遇到问题尽量自己解决
多数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都会第一时间向教师举手求助,如果教师一一给出解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非常依赖老师,失去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学生在实验中碰到问题时,教师不必忙于替学生解答,而是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解决,遇到学生实在无法解答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启发和引导,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如:在进行“用电流表测试串联电路的电流”这一实验时,有学生提出所连接的电路,闭合开关时,只有一个灯亮,电流表有示数;松开开关时,两个灯都亮,电流表示数变小。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连接的电路画出电路图,学生便会很快发现电路的连接错误是因为开关和一个灯泡的并联引起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借此给学生讲解一些局部短路的知识。
八、实验用语要准确
在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实验用语的准确应用。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和总结实验结论是都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如果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很可能会对学生正确的认识仪器、掌握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论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对实验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不能完全领会。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实验技巧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教师要从做好实验教学为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参考文献】
[1]孙桂蓉.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2009年20期
[2]苏维茁.初中物理实验应注意的问题.2005年06期
[3]夏明清.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之我见.2012年01期
[4]白艳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