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处置方案范文

风险处置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处置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处置方案

第1篇:风险处置方案范文

记者通过爱定投官网了解到,目前平台已于1月13日《关于平台部分标的还款逾期的公告》称,确认自2016年1月11日起,爱定投平台部分标的出现逾期。并承诺“经股东协商在3日内解决,所有逾期标的将于2016年1月16日开始还款。”此外,还提到“在此期间乾多多暂时关闭了我们的托管平台,暂时无法提现和投资,详细可咨询乾多多。”

此后,爱定投分别于1月15日、16日、18日、20日继续公告,针对逾期事件“表明态度”,提出解决方案。1月20日下午1点56分的《逾期处理公告》称,将现所有爱定投平台线上逾期用户所持有的债权转换为影视项目股权收益权,受让人为现有爱定投平台的到期需兑付客户。当天晚上9点,平台总裁甘宜泉向投资者致歉的视频公告。

自关注本事件以来,《投资者报》记者多次试图联系爱定投方面未果,总裁甘宜泉本人手机无法接通,平台电话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爱定投官网显示,其在北京有两家线下门店。记者走访其中一家位于朝阳大悦城附近小区底商的星辉金融超市,一位线下工作人员表示“只做线下工作,对于爱定投的事不清楚”。

A轮注资26天即被解除

据爱定投官网资料显示,爱定投于2014年创建,累计成交量达4.2亿元,注册会员人数达22.8万人。记者从网贷之家论坛获悉,近日有投资人前往位于北京华贸中心的平台总部维权,发现该处已经关闭。

经星辉超市线下工作人员证实,因爱定投部分员工与投资人“砸坏了电脑、破坏了办公环境”,运营团队已经挪到他处办公,但新办公地点具体在哪里,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就在爱定投逾期公告的1月13日当天,网贷之家发现,爱定投的A轮注资方北京聚信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信达”)解除与爱定投合作关系的通告。聚信达声明公司已于2015年11月18日与爱定投解除合作关系。

记者在查询爱定投资料时发现,爱定投于2015年10月22日,宣布获得聚信达7000万A轮融资。据此推算,此消息与上述解除合作关系通告之间相距不到一个月。为何“牵手”如此短暂,爱定投并未对“解约”一事做出解释,目前在平台官网仍可找到与聚信达相关的宣传资料。

此外,爱定投官网消息称,今年1月3日,平台所属公司星辉金融宣布获得春申集团亿元战略投资,春申集团正式入股星辉金融,并计划于1月底召开新闻会。鉴于爱定投此番危机出现,合作是否继续仍有待求证。

关联公司线下超市头绪繁多

记者所走访的星辉金融超市,在其大大的红色招牌上,有一处“爱定投――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白色小标。记者询问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该超市是否仍在营业时,前述线下工作人员表示,该超市目前仍在营业,爱定投与星辉金融超市是关联公司,但对爱定投的事情并不清楚,建议多多关注平台的公告。

据记者多次留意发现,一段时间以来,星辉金融超市都是“铁将军把门”,有时甚至中午12点左右仍未开始营业。1月21日下午5点左右,记者再次来到该金融超市,发现店内玻璃门未上锁,但大厅没有开灯,只有侧面走廊的灯光映射到大厅,稍不留意就无法发现里面有人。白天路过时可以看到,该超市的玻璃门内有易拉宝印着“进店免费测量血压”以及玻璃门上“借贷理财”、“免费WiFi 咖啡”的字样。

工商资料显示,爱定投成立于2014年9月,注册资本500万元,法定代表人甘宜泉。2015年6月,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1亿元。

爱定投官网信息显示,爱定投是星辉金融旗下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星辉金融集团旗下还包括星辉投资基金、星辉财富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机构。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信息公示,星辉投资基金成立于2014年6月,注册资本9,900万,法人代表是甘宜泉。同样据工商资料显示,星辉财富成立于2013年9月,法人代表同样是甘宜泉。

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星辉财富是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星辉财富启于2011年,前身为星辉资本俱乐部。股东背景为北京新徽商联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徽商联盟”)。

据网贷天眼调查,一家名为安徽星辉睿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辉资本”)的企业也称公司前身为北京新徽商联盟星辉资本俱乐部,两家公司的业务描述也高度相似。在星辉资本的官网上,也有关于北京星辉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新闻。

债转股“救火”风险不可控

1月13日,爱定告称,乾多多“暂时关闭”爱定投托管平台。对此,乾多多客服人员表示,关闭托管系“公司风控人员的决定。”有投资人在网贷论坛发言称,“最台明显异常,给的红包越来越多,幸好及时警觉撤出资金,否则就要被拉入娱乐圈啦。”

娱乐圈一词,对应的是爱定投的《逾期处理公告》中所推出的“债转股”方案。具体内容为:经董事会研究决定,逾期还款解决方案如下:1.《星辉基金》与合作影视机构商讨决定,将现所有爱定投平台线上逾期用户所持有的债权转换为影视项目股权收益权,受让人为现有爱定投平台的到期需兑付客户。影片拍摄制作完毕上映后,股权受让人将为影片票房的优先受益人。 (1.1)债转股协议定稿、大小户不可区分对待。(1.2)债转股的细则需求,如何签订协议,何时签订会在公告发出当天由爱定投客户电话回访。

第2篇:风险处置方案范文

处置抵债资产和闲置固定资产的难点

近年来,以资抵债方式在清收不良贷款中的广泛运用,以及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闲置固定资产,使得银行的实物资产迅速膨胀。从银行角度看,抵债资产和闲置固定资产既不易变现,也不好处置,以致银行面临资产处置举步维艰的局面。主要存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产权不明晰。有些抵债资产和闲置固定资产的产权不明晰,至今未能取得房产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导致该资产的处置存在法律主体上的瑕疵问题。

变现能力差。目前,商业银行的抵债资产多以房屋、土地为主。抵债的土地多为划拨土地、回拨地或乡镇企业的集体土地,因大部分在抵债时未能取得完整物权,银行的债权未能得到实质受偿,或者虽有价值或者价值高估,其变现能力较差,难以处置,从而导致这类抵债资产在处置变现时困难重重。

两难困境。由于受抵债资产的政策导向以及抵债资产质量等因素所限,抵债资产很难在规定的处置时间内及时处置完毕,导致处置对象陷入管理费用增加、资产损失加大的两难困境。

盘活处置资产的经验探索

健全运作机制,夯实处置基础

抵债资产和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盘活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项经营业务,这项业务的经营成效离不开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坚强保障。

首先,提供领导管理的保障机制。在结合市场、风险、收益、资产性质等情况,制定最优处置方案时,应加强资产处置工作的领导管理,成立由行长、分管风险和计财的副行长以及监察、内审、法律、风险、计财和信贷等部门组成的抵债资产和闲置固定资产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处置工作,负责处置方案的审议确定、评估和拍卖机构的选定、处置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处置保留价的研究确定等工作职能和工作制度以及处置过程的公开性监督,为健康处置抵债资产和闲置固定资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其次,引入市场运作的竞争机制。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处置资产的能量,选择拍卖机构时,引入风险竞争机制,以资质、业绩、管理水平、拍卖经验、客户资源、竞报价、风险保证等方面公开评定,公开招标确定拍卖机构;以竞争招选、风险委托和分档佣金相结合方式进行选择、委托拍卖机构,充分发挥市场约束机制的作用,杜绝委托拍卖机构后,银行可能处于被动地位且与拍卖机构矛盾重重等现象的发生;实现通过评估机构竞标、拍卖机构竞标及竞买人的竞买竞标,达到再次提升资产处置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完善保障制度,规范处置行为

为规范抵债资产和闲置固定资产处置的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保全银行资产,有效防范资产处置过程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实现处置回收最大化,应从强化基础管理人手,重视以下三项制度建设:

建立资产处置公示制度。实行资产处置不少于7日的公示制度,能加大处置的透明度。既提高了全行员工对资产处置的监督,防止暗箱操作的产生,又达到资产处置宣传营销推介作用,营造了资产处置的氛围。

实行处置全程的监督制度。为了确保资产处置过程的公正性、透明性,银行监察、内审等部门不仅参与处置资产的决策,同时还负责监督处置全过程的公开公示、选择拍卖机构以及拍卖会的公正等方面操作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程序、是否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资产处置的严谨性、处置程序的规范性和透明性,防止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实行风险委托拍卖制度。通过明确拍卖行只能拍卖一次,拍卖成交金额不得低于一定数额,否则不支付拍卖佣金,如超过委托人设定金额,每增加100万元佣金相应提高一个百分点,佣金比率最高不超过10%;规定评估费用、宣传广告费、包装费用均由拍卖行承担,实行风险挂钩,使拍卖行与委托人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促使拍卖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卖多不能卖少,从而选择有资质的、有经验的中介机构进行处置。

着力管理创新,有效配置资源

第一,创新处置途径,提高处置能力。资产的处置成功与否受制于多方面因素,涉及多项法律关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因此必须走集中专业处置之路,提高处置成功率,才能取得资产处置变现最大化。2003年初,工行泉州分行在风险资产处置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着手专业处置机构的建设并明确其工作定位和职责,从基层行抽调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人员充实中心力量,配备处置中心专职主任,提高处置的战斗力。同时,通过专业运作处置,摸清了处置资产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处置资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针对性强的处置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在处置资产时始终处于主动地位,防止处置的盲目性,避免处置资产存在隐患的纠纷。

第二,创新处置手段,加速处置速度。面对当前抵债资产已处于较高死滞状态,创新合法的处置手段,采取分门别类、区别对待、一项目一策略、打包分包等新举措,贴紧市场要求进行逐宗调查、分析、定位,有针对性地调整资源配置方案、处置策略和操作方式,调动各种有效资源并进行优化配置,增强处置可行性,加快抵债资产和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进度,化政策优势为处置成效,力争取得规模效应,谋求新的发展。

第三,创新管理流程,防范处置风险。建立抵债资产和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工作的授权审批、集体决策、中介机构选定报批、关系人回避、风险报告和资料存档备查等制度,遵循“尽职调查一预案管理一方案实施一监督检查”等流程操作,增强专业处置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源头和根本上规范处置行为,防范处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进一步推动抵债资产和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工作。

第3篇:风险处置方案范文

一、国资企业不良资产的概念和成因

企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经济资源,而企业不良资产则是以资产形式存在但有确凿合法的证据表明其使用或转让价值已经发生了毁损,已经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或使企业经济利益预期发生减少的经济资源。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会计科目中:待处理资产净损失、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累计结转的亏损挂账、应收账款中“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企业存货中“长期积压的商品物资”、长期投资中“不良长期投资”、固定资产中“未使用和不需要用固定资产”等。

对于企业而言,一旦企业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类似的资产,便可能存在不良资产,而对于企业的不良资产的成因有很多,我个人认为:第一、全球经济、科技、金融发展变化很快,很多问题已不能用已有的理论和经验来应付,金融问题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企业法人、管理层的短期行为形成不良资产。第三、企业内部结构设置及企业绩效考评体系不合理,如:成本利润不匹配,存货积压或短缺、往来款管理制度缺失、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第四、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不完善。第五、在不良资产的形成中,还存在计划与行政干预,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违约,国家安排的关、停、并、转等结构性的调整等原因。

二、国资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及程序

企业在不良资产处置前,应首先对企业资产进行确认。在企业不良资产认定环节,必须先由企业提供成因原因、负责人等充分必要的原始证据,由社会审计和其他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及价值认定,并报国资部门备案。不良资产处置应建立资产招投标制度,建立信息平台,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进行,防止不良资产在处置过程中的流失。

国资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一般公开招标,交给中标单位一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是进行接受资产、管理资产、处置资产、回收现金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收购接收资产之前还要有尽职调查,而管理资产则有建账程序,处置方案的制订要求有方案比较和风险管理,每一个具体的步骤都是整个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1、接受不良资产处置授权文件。国资企业将不良资产整合罗列出来交予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国资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授权文件。

2、签定不良资产交接协议。资产管理公司与国资企业签订不良资产交接协议。

3、审阅不良资产,建立资产管理台帐。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国资企业的不良资产后,对不良资产进行分析,建立资产管理台账。

4、制定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方案。分析完不良资产后,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根据不良资产的分类、规划进行制定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方案。

5、选择具体不良资产处置预案和处置方式。根据不同的不量子场采取不同的不良资产处置预案和处置方式。

6、审核资产处置追索方案。对已制定的不良资产处置预案和方式进行审核,确保采用最佳的预案和方式。

7、设立不良资产处置专门帐户。对不良资产处置设立专门账户,以便更方便的不良资产的处置。

8、组织实施不良资产的清理处置,建立抵债物资明细帐册。

9、处置入库物质和收益。

10、拟写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意见,并做好终结资产资料的移交工作。资产管理公司根据之前的不良资产处置步骤拟写处置意见,将所有资料移交给国资企业。

11、总结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工作。

12、报告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工作情况

国资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要及时、正确,并且要采取多样化的处置方法,才能有效防止不良资产的流失。

三、不良资产处置程序中存在的风险及其解决对策

在当前的国情条件下,由于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良资产种类繁多、涉及法律关系复杂,造成了我们在进行不良资产处置时会遇到巨大的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其他风险。

(一)、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其解决对策

1、不良资产处置方案采取的处置方式必须是国家法律规定可以采取的资产处置方式。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一般可以采取的资产处置措施主要有:债务重组、以物抵债、债权转让或出售、拍卖、招标、租赁、债转股、资产证券化、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诉讼、破产清算等。可以说,凡依法可采取的资产处置方式,公司都可以采取。但在采取某种具体资产处置方式时,应当注意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否则就是违法,就会影响资产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不良资产处置有关协议、程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一是进行资产处置必须签订有关协议或合同;二是所签订的协议内容必须符合《合同法》、《担保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符合国家关于处置不良资产的有关法、政策、制度规定。

(二)、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解决对策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在市场经济行为中,契约的一方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实施了契约的另一方所无法观测和监督的隐蔽性为,从而导致损失或获利的可能性。

1、重视内控制衡制度建设,从建立与完善制度上防范道德风险

首先要从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上去防范道德风险,通过认真总结分析风险防范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和强化内控制衡制度,明确责任,规范处置行为。在具体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双人”制度,即双人调查、双人谈判、双人处置制度;强调“三个分离”制衡制度的有效执行,即处置实施体系与审批决策体系分离、审核审批与处置分离、资产评估与处置分离。坚持处置过程的“三化”和“三公”原则,即公开化、市场化、程序化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择优原则。在审批决策上,实行“集体审查、授权管理、分级批准”制度,遵守审核制度的“强制、独立、保密、监督、指导”原则,在程序上严把处置审核审批关。

2、充分发挥内部监管部门的作用,加大资产处置违规处罚力度

目前国资企业内部监管部门包括审计、公司监事会、纪检监察等部门,这些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司其职,制定并完善《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工作守则》纪律和处罚制度,采用现场或非现场审计检查、受理举报调查、处置项目回访等多种手段进行监管,加大对道德风险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内部监督审查,找问题,堵漏洞,抓整改,将企业道德风险置于内部监控之下,以达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道德风险的违规成本,从而减少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

3、借助企业外部监管力量,建立全方位立体的道德风险防范体系

第4篇:风险处置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升员工事故应急处置和自救能力,检验操作人员遇到突发事件时应急处置和相互配合协作能力,结合质量计量中心工作实际决定在煤化工检验室举行2020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二、目的

1、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处置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处置方案,提高应急处置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员工对处置方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3、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队伍、物资、消防器材等方面的准备情况,针对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

4、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5、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应对能力。

三、演练科目及方案

科目一:滤毒罐式防毒面具佩戴技能展示

由各检验室抽取18名员工现场展示空气呼吸器佩戴技能,要求规范、快速,完成后举手示意。检查佩戴情况完成后,取下防毒面具,收拾整齐。

科目二:模拟干粉灭火器灭火

情景模拟:油品闪电分析过程中,程序控制升温失控,导致油品温度过高,引起油品着火,操作人员慌乱中打翻酒精灯,引起火势蔓延,模拟发生初期火灾,由班组人员进行灭火自救,自救过程中,一人不适,上报领导,启动中心应急预案。对不适人员采取紧急救护,岗位人员参与灭火,无关人员迅速撤离。

四、风险辨识

石油闪电的测定在通风橱内进行,临近窗户,石油洒落地面易造成地板砖地面油滑,测定过程中使用酒精灯,明火、助燃,且酒精流动性大,会造成火灾蔓延,室内环境密闭。救援过程中存在火灾、触电、窒息、摔伤等风险。

控制措施:

1、应急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以及相应防护用品。

2、对应急区域实行管制,控制火源,非救援人员禁止入内。

3、控制火源,按预案正确处置。

五、应急组织

1、应急指挥

总指挥:

副组长:

成  员:

职责:负责指导、协调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向公司报告事故情况和安全事故隐患等,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及时向公司汇报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结束后,负责该项工作的总结、表彰、处罚。

2、事故处置组

由   及安全员负责。负责演练过程中的安全。负责事发状态下无关人员的撤离,室内其他易燃物品的移取。

3、物资储备组

由    、   负责。负责应急物资(工器具)的供应、调配工作,负责报告事故情况和应急救援进展情况,为应急救援提供必要支持。

4、人员救护组

由各班长负责,负责事发时受伤人员的急救处理等救护工作。

六、演练步骤

1、现场人员及时报告主任、报告调度室

2、组织人员展开救援

3、检验室其他无关人员有序撤离,相关处理按预定方案处置。

七、注意事项

1、现场处置:所有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事发现场,不的用水进行灭火。首先确认是否切断电源,再对着火源进行确认。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实际处理。

2、无关人员:不得在事发现场观望,不得随意灭火。

第5篇:风险处置方案范文

    应急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平台日常的管理工作,由风险源管理子系统、应急资源管理子系统、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应急知识库管理子系统及平台管理子系统构成。风险源管理子系统主要完成企业环境风险源的日常管理工作。由风险源申报、管理、识别、分级等功能构成。各企业可登录平台企业端进行本企业的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申报,平台依据区域特征污染物识别区分方法、理化特性、扩散规律等对风险源进行识别与分级,并在政府端对区域内所有风险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统计分析,并在GIS地图上进行标注。应急资源管理子系统提供应急救援专家信息、救援队伍信息、救援保障机构(包括医疗机构、公安机构、消防机构、运输保障机构、通信保障机构)、技术支持机构(包括气象部门信息,水文等监测部门信息等)、疏散目的地管理等信息。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实现各级政府及各企业预案的增加、删除、查询、编辑、预览、、组织评审等功能,还可查询敏感区域内的受体在典型污染物质泄漏时进行规避疏散的路线方案等。同时在这些预案库的基础上提供预案启动条件,以界定事件发生时启动相应级别的预案。应急知识库管理子系统可实现化学品特性及事故处置方法、安全防护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等标准规范信息的查询、修改等。系统还将各种危化品及环境污染事故组织成案例库,供应急时查询相似案例,或日常用来进行应急人员的培训。平台管理子系统可对用户实施严格的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统一管理用户信息和权限,分级分层管理各类数据。

    应急接报管理系统还可查询历史报警事件,跟进每一个警情的处理进度等。风险动态模拟仿真及快速评价系统集成了危险品泄漏、火灾及爆炸模型,并针对煤化工产业区主要特征污染物,建立了大气环境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快速评价系统,可进行基于GIS的大气环境风场及浓度场模拟。这些模拟结果可预测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受影响严重的区域,指导需要疏散及规避的受体,为政府进行应急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及评价。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案例匹配子系统、智能方案生成子系统。在应急状态下,决策系统首先会查询系统案例库,看是否有与之相匹配的案例,查询结果会按照相似度排列,由决策人员根据相似度选择一个最为接近的案例,调用其应急方案,快速展开应急工作。若没有合适的案例,智能方案生成系统则根据动态模拟仿真的结果,匹配应急预案,生成应急救援方案,包括事件处置及资源调配等。决策者还可以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确定最佳救援路线,确定需要疏散的人群范围及疏散目的地及路线,并且根据实时监测信息及模拟预警信息预测事件的发展,及时调整决策方案。应急评估与总结系统应急评估与总结系统主要工作于事件应急的阶段性工作之后,包括应急总结分析子系统、应急预案评价子系统、救援案例管理子系统。可在应急结束后,回放应急过程中的决策及处置救援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且对应急中使用的预案进行评价及修改,将本次应急事件作为案例加入系统案例库中以供后续应急参考。

    系统结构以B/S为主,兼顾C/S(复杂科学计算等),采用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客户端采用JSP技术和支持远程异步调用的AJAX技术,服务器端采用Servlet+Hibernate。另外,系统以XML作为数据交换的中间介质,屏蔽了数据源格式差异,在不影响现有部门系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实现了不同应急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并且不增加原有业务系统的复杂度[7]。系统采用WEBGIS技术作为应用支撑,建立了基于GIS的风险源识别监控、应急救援网络系统,有助于环保部门及时了解、掌握风险源状况,有效地对风险源实施监控及预警、对各敏感受体进行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整个系统由基础服务支撑平台、数据库系统平台、综合应用系统平台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4层框架结构组成,基础服务支撑平台系统的技术设计是否合理、先进,决定着整个业务系统的适应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及决定了系统随业务变化能否长期正常运行和使用。数据库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数据库用来存储系统所需的地理信息,包括属性数据及空间数据,如污染源的分布、城市行政区划、交通网等图层数据集。业务数据库存储大量的属性数据及文档数据、模型数据,如应急处理处置方法、环境污染案例、各级应急预案及大气污染扩散等模型等。综合应用系统平台不仅可以进行事发前的日常管理,如风险源、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资源及平台系统的管理;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在线监测预警,事故接报管理,启动应急预案,动态生成优化的事故处置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给应急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事故应急结束后还能提供事件的总结评估及预案和案例的评估管理。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包括申报登记、门户网站、信息等。在日常管理中企业可通过网站进行风险源申报登记,以方便政府进行统一的识别监管。当应急事件发生时政府可通过门户网站、短消息平台等进行应急预警消息的;应急结束后,应急结束等善后信息。该平台目前已试用于煤化工产业集聚区,运行效果良好,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平台结合应急资源管理、风险模拟预警、辅助决策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技术,以科学化、可视化、网络化的方法,为突发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和处理处置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持,并服务于日常环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该平台易部署,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维护性及可扩展性,可在整体上提高化工区域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外,平台还预留了与安监、公安、消防、医疗救护及专业救援队伍等多方面单位的接口,很容易整合现有的各级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统一的事故救援指挥体系,有助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引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战略转变。

第6篇:风险处置方案范文

中心词汇:商业银行、片面风险管理形式、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整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明天,面对国际金融情势的跌宕坎坷,特殊是弥蔓全球的庞大金融经济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商业银行现存的风险管理形式与其外部环境和内在要求存在严重失衡,无论短期、临时来看,都曾经和将要对其运营和管理带来进一步的风险隐患,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竞争才干和内部管理水平。本文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片面风险管理形式的视角动身,在总结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形式演化开展的基础上,分析其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状况,最终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片面风险管理形式下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整合的基本思绪,以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的片面风险管理才干。

1商业银行片面风险管理形式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同金融自在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开展,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不时深化,衍生金融工具被普遍运用,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出现多样化、复杂化、全球化的趋向。特殊是20世纪中前期以来,一系列银行危机都进一步标明,风险末尾表现为包括信誉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要素交织而成的片面风险。人们对风险的看法愈加片面深化,银行风险管理和技术有了进一步创新,一系列创新思想和技术逐渐运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准绳体系基本构成。1999年和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又先后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范围末尾转向片面风险管理形式阶段。2004年6月正式经过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代表了世界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方向,反映了当今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最佳实际和指引。2004年9月COSO(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委员会公布《片面风险管理框架》以来,国际外银行业都在探求片面风险管理之路,力图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到达一个全新水平。

2商业银行片面风险管理形式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状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运作必需高度注重数据搜集、数据处置、信息传递以及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平安管理。以后中国商业银行的片面风险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尚处于树立之中,目前尚局限于信誉风险管理,风险数据搜集、处置、传递以及系统平安管理均处于测试、运转之中,该系统的内涵与外延都需求不时空虚、拓宽并加以重复完善。

2.1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数据搜集

风险信息经过信息载入模块加以过滤和验证后,构成牢靠的数据信息加以分类保管,等候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置。数据搜集要区别数据种类和信息的特征。内部数据普统统过商业银行内部的业务数据仓库取得,此外还可经过客户化的数据采集软件或添加对前台业务的数据搜集需求来完成数据的拼接和转换。外部数据普统统过推销从专业数据供应商取得。在目前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数据搜集主要经过内部的业务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取得,局部风险管理数据经过客户化的数据采集软件或添加对前台业务的数据搜集需求来完成,外部数据主要由有关部门和人员搜集,外部推销少。

2.2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数据处置

数据处置环节为处置少量数据和信息,理想的是在各环节设置自动化操作、自动生成信息处置形状和异常形状报告,并在必要状况下停止人为干预。主要环节包括处置输入数据(含中间计量数据和组合结果数据)和信息存储操作。在目前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数据处置未完全树立,集中在一般风险范围的风险管理数据处置处于尝试形状,基本上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数据处置属于真空。

2.3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信息传递

先进的、企业级的风险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普通采用B/S结构(BROWSERSTRUCTURE),操作人员以IE方式完成远程登陆。风险分析信息经过预览和这两个步骤。在目前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数据传递主要经过内部企业网,有些采用B/S结构(BROWSERSTRUCTURE),操作人员经过IE方式完成远程登陆。就技术层面而言曾经完成风险信息传递,并予以和预览,但系统性的、先进的、企业级的风险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尚需进一步整合和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传递的途径与组织体系还未最终成型。

3商业银行片面风险管理形式下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整合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时强调增强风险管理,一方面,每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依然居高不下,银行案件频发。另一方面,银行也在自动寻觅新的手腕和措施,在管理结构、制度、组织设置等方面停止革新,强化风险管理。虽然在各方面付出庞大的人力物力本钱,但银行案件频发说明上述举措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面临市场开放和自身革新的双重压力,商业银行构建片面风险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乃至片面风险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目前商业银行已树立了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等,主要针对信誉风险。对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缺少相应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支持。依据对国际外商业银行的统计分析,40%左右的损失事情由信誉风险招致,25%的损失事情由操作风险惹起,30%左右的损失事情由市场风险惹起。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快构建基于片面风险管理思想的风险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推进风险管理片面晋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形式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必需及早整合,强化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的支持和固化,并经过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设计树立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透明化、精细化,实理想时监控。

第7篇:风险处置方案范文

各村委会,派出所,镇相关站室 :

    为有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活动,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按照上级文件要求,镇政府决定,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排查目的

开展非法集资活动摸排工作,制定处置措施、完善处置手段、提高处置效率,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促进我镇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工作有效开展,确保镇域经济金融秩序正常和社会大局稳定。

二、排查内容和重点

(一)重点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各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平台等互联网金融行业,私募股权、电子商务、批发和零售、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行业,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在我镇设立的投资理财分支机构,各类涉农涉牧合作组织等涉农领域,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民生领域。

(二)重点区域。对产业园区、各村等风险渗透蔓延地区加大排查力度。

(三)重点行为。打着“金融创新”旗号,以“消费返利”、“资金互助”、“加盟积分”、“虚拟资产”、“牲畜托管”等名义,没有可持续盈利模式的非法集资行为;假借“一带一路”、“共享经济”、“慈善”等名义,蓄意歪曲国家政策的非法集资行为;以老年人、残疾人员、贫困人群等主要目标群体的非法集资行为。

三、排查时间及步骤

本次排查工作从2018年6月21日开始,2018年7月10日结束。共分二个阶段进行:

(一)排查阶段(2018年6月21日—2018年7月5日)。

由镇政府组织人员开展全面排查工作。对排查发现的非法集资活动案件和线索进行梳理,并逐项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对高风险案件和线索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工作。

(二)汇总阶段(2018年7月6日—2018年7月10日)。排查结束后,认真汇总分析,于2018年7月10日前,镇政府将整理后的排查工作总结上报区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美丽河镇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风险排查工作顺利开展。

(二)科学全面,数据真实。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面做好排查工作,科学、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非法集资的风险情况。

第8篇:风险处置方案范文

高校具有社会影响广泛、人员和组织结构复杂等特点,与此同时高校师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信息传播能力较强,这使得高校的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有的自身演化规律。机制是在一般规律机理与现实情况有效结合的基础上,着眼于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选择实现设立的流程,围绕目标明确发挥作用。机制设计贴近于事物分析,依赖机理但不同于机理,主要以实践和应用为对象,从问题诞生的起点出发,关注事件所处的生存环境,以规律和流程为核心来发挥主要作用,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模型或规则,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终点。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来分析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既要考虑机制的目标选择和单元组成,又要考虑处置模式的时态框架和空间规制。充分考虑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要素和环节的关联度、层次度、影响度和动态度,必将大大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价值诉求维度分析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动态性等特点,其价值诉求不仅仅体现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处置方法和原则等因素上,还体现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预测预警、应急决策和恢复评估的三个不同阶段。

(一)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关联度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关联性表现在处置模式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整个处置过程包含相互联系但又明显区别的不同阶段,因此处置模式中所包含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非常明显,只有从关联的角度才能发现各个阶段的典型特点,把握影响公共突发事件发展方向的主要要素和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从处置模式的局部看似乎是完全合理的东西,但它在与处置模式的整体关联性上却出现了问题,造成整体的关系失衡,那么处置模式从整体上就达不到机制设计的目标要求。所以对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考虑,不能脱离其关联性。

(二)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层次度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针对每个主要阶段的内容在保持关联性的同时存在着层次上的递进性,这是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具有一定功能的内部依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包含丰富的内容,这个特有的系统有机联系着若干要素和环节,这就产生了处置模式层次的递进问题。如果从处置模式的过程着眼,结合公共突发事件的时空发展,就会发现处置模式要综合考虑以下问题:一是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处置要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师生员工具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把有可能发生的公共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公共突发事件发生中的处置要进行应急决策,这是整个处置模式的关键,根据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考虑应急决策的逻辑生成规律,才能科学有效地处理公共突发事件;三是恢复评估模式是整个模式的重要环节,通过恢复评估机制,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推进高校的组织变革与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发展。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这些问题,反映在公共突发事件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发展阶段在整个处置模式中地位不同、功能不同,但彼此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相互协调,从而形成了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一个有机整体结构系统。

(三)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影响度

作为完整系统的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其中包含的不同部分在结构层次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被分为若干部分和层次,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些独立的子系统又面临着小系统之间协调和相互作用的问题,这就是通常需要考虑的处置模式的影响度问题。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各个要素不仅相互作用,而且还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影响,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每一阶段的独立系统既要针对性解决每一阶段的问题,又要和其他要素产生有机作用,保证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每个阶段的各要素能够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发挥出它的整体效应。(四)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动态度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具有整体关联、层次递进和相互影响的机制设计系统,它的各个要素之间、要素和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都存在着持续的能量交换与信息互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符合当时的现实情况,促使事态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变化,这就意味着能量交换和信息互动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与稳定。这种动态的平衡与稳定延伸表现在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动态度上,即通过模式内部各个要素和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自身运动,在模式的功能发挥作用下模式自身与外在环境系统发生作用的相关运动。这不仅体现了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功能存在的必要条件以及表现的基本形式,同时也表明了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动态度要求保持处置模式机构系统的功能性、处置模式结构的稳定性和处置模式更新发展的动力性。

二、基于机制设计的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分析

基于机制设计的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如图1所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各个部分与环节的简单加法运算,而是将公共突发事件的事态发展与逻辑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基于机制设计的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和有机统一的,并且整体与各个部分和环节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是建立在自身逻辑规律基础之上的。它的这种自身逻辑规律性除了表现为整体内部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且也还表现在高校与外部环境的联系,这是它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一)常态管理过程中预警预防机制的制度化构建与完善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机制的常态管理,关键是要进行制度化构建与完善,建立有效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按照常态管理的要求,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预警预防向事前延伸,最大程度地把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相关的机构、人员、岗位统一协调起来,明确相关人员的介入的方式和程度,做到职、责、权和利的高度统一。

1.人员常态

高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很多方面具有社会复杂组织系统的特点,高校自身系统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并且广泛联系社会与家庭。公共突发事件往往处在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景,经常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和不确定性的高度聚集。这完全不同于高校的常规性决策。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常态,将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纳入高校的日常工作系统,将其上升至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工作并成为固定部门的常规工作,安排固定人员专门从事相关工作,专门机构将收集到的危机事件案例整理,并通过案例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软件,为以后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的决策提供比较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公共突发事件的预测信息并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预防和决策等相关措施,这包括问题界定、目标设计、方案选择、人员分工以及绩效评估等内容,最终形成专门的研究报告,向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p#分页标题#e#

2.管理常态

常态化管理过程中,对有可能发生的公共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识别,其目的是在风险转变成危机前认识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按照日常工作的标准要求的管理过程和措施,在“常”字上提要求,在“态”字上下功夫,在“化”字上做文章,将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1]在高校日常管理中,体现公共突发事件预警预防的要求,将高校师生的关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危机教育、关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以及公共突发事件的认识教育纳入高校日常的管理框架和范畴,成为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

3.制度常态

建立与公共突发事件相关的危机监测机制,通过对取得信息的分析,提取风险向危机转化的关键指标,设定临界状态,一旦风险将要转化成危机,及时地做出预警,并随时进入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阶段。这种危机监测机制下的制度常态是从风险识别来源的角度,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指标对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风险状态进行评估,使其处在可控的范围内,一旦风险处于向危机转化的临界状态,应该立刻做出预警,一方面使公共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后果降低,另一方面是做好应急决策的准备工作,以便进行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2]

(二)机制协同过程中应急决策机制的应用与实践

1.方法协同

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过程中,采取适合于现实情况的应急决策方法,对于科学有效地进行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应急决策支持系统,运用各种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系统论、决策论、运筹学的现代数学工具,建立危险性分析的优化与处置技术,提高决策水平,降低决策成本;重视决策咨询系统建设,有效利用先进技术与方法,从动态中把握规律性,从非程序中把握程序性,从苗头性中发现倾向性,从偶然性中捕捉必然性,为快速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应急决策的反应能力;构建应急决策智囊咨询机制,合理发挥行政决策、专家决策、团队决策在应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危机管理专家,建立健全专家会商和紧急咨询制度。

2.逻辑协同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需要在面临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综合考量,还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应急决策方案的最佳实施效果,所以只有从应急决策目标指向、应急决策评估机制、应急决策调整方案和应急决策情境交互等维度来描述应急决策的逻辑生成,才能保证应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能性。明确应急决策的目标指向。决策者在决策目标的指引下将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目标有机结合并统一起来,引导所有系统内相关资源与要素同时围绕决策目标导向发挥作用,在多个维度上树立明确的目标取向,确定可实现的目标路径,实现最佳决策时机下的最佳决策,最大限度地避免应急决策失效。保证应急决策的评估机制。应急决策过程中的一切决策预案都应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估,对应急决策预案可能面临的问题及预期效果进行综合权衡,预测其利益、风险和代价以及规避风险与降低代价的可能性。在分析论证和权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对所提交的预案进行可选性排序,推荐出最佳决策预案和最佳备选预案,以供决策者选择。实施应急决策的动态调整。应急决策虽然是一次决断,但是应急方案在危机处置中,需要不断地通过反馈的信息加以修正和完善。决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依赖于时空变量的随机函数,而不是凝固僵化的,随时对方案进行必要修正的情况并不少见。经过追踪决策使方案进一步优化,从而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确立应急决策的情境交互思维。通过应急决策情景交互这种极具理性的心理信息加工过程,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决策情景的特殊要求。参照理性思维的有关特征,建立与决策结果相承接的内在心理映像到内部表征的动态模型,形成问题的基本判断与认知,通过交互根据情景的客观刺激并加以主观建构后形成相应的认知图式,再经过过程反馈和结果反馈后,利用在动态应急决策方案生成过程中情景类型与决策主体、策略选择和决策模式之间的依赖关系及其内在的共性规律,注重决策目标、决策方案、决策模式等决策行为进行整体的交互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应急决策方案。[3]

3.组织协同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呈现与平时正常运转不同的非正常状态和情况,为了随时应对决策环境的非确定性、约束条件的非常态化和决策过程的非程序性,在全校范围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与框架,按照公共突发事件处置要求,建立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的组织协同,根据公共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机构,这种决策机构最大程度地体现组织协同的优势,做到决策信息最大程度地体现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组织协同的互补性、适应性、协调性、一致性、耦合性和依赖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协调高校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实现人力资源在组合中的最优配置,从而使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实现卓越绩效的结果。

第9篇:风险处置方案范文

一、突发性支付风险的防范措施

㈠我支行要密切关注可能发生支付风险的诱因:

1、已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及类似“非碘”等公共卫生事件;

2、可能引发突发性支付风险的各类谣言;

3、媒体对金融改革或其他方面的负面报道;

4、金融系统发生抢劫盗窃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高级管理人员畏罪潜逃;

5、其他金融机构发生挤兑、限兑或停兑的;

6、可能引发支付风险的其他信息。

㈡非现场监测及预警

1、要根据非现场监管数据及风险监测台帐,按日、旬、月、季定期测算农村信用社资金状况,重点分析储蓄存款变化情况及原因、备付金变化情况、资产流动性等,从中发现可能发生支付的苗头,及时提醒告诫农村信用社要加以警惕和防范。

2、根据《农村信用社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相关要求,定期对县辖农村信用社进行排查,确定可能发生支付风险的农村信用社,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严密监控,及时预警,并要求农村信用社尽快落实各项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措施。

3、对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的信用社,要根据其支付风险状况,立即派人进行现场检查,并拿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

㈢报告

1、接到联社或信用社风险报告后2小时内报告上级,风险报告表在当日起逐日报送。

2、可根据风险处置情况,要求农村信用社和各联社增减报告内容和次数。

3、突发性风险报告中要包括以下内容:金融机构基本情况、风险基本情况,原因、时间、涉及信用社或分支机构数、各项存款和储蓄存款的下降情况,已采取的和拟采取的措施、发展趋势分析等。

二、处置程序

㈠接到联社或信用社的风险报告后,要立即责成县联社实施风险处置和同业救助方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具体化解措施和对策,并监督信用社实施。

㈡要立即组成由行长带队、相关人员参加的专门监管工作小组,进驻金融机构,直接履行监管职责。

㈢要牵头,协调县政府、银监办、联社等有关部门组成风险救助小组,商讨给予财政资金支持等事宜。

㈣督促金融机构及时提出动用存款准备金和紧急再贷款的申请,并协调尽快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