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教育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发展
1.1反思及反思性教学的概念
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Dewey)系统论述了反思活动。“反思”在杜威的《Howwethink》一书中被明确界定:对任何信念或嘉定的只是形式即为反思,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他的趋于达到进一步结论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而英国的洛克(J.Loke)和荷兰的斯宾诺莎(B.Spinoza)等人是较早研究反思的学者。洛克称对获得观念心灵的反观自照为“反思”,与此同时,心灵获得是不同于感觉的观念。而后,在杜威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对教师如何反思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应生了以英美两国为主的维拉(Villar)、麦伦(VanManen)、Pennington、Zeichner、Farrell等人对“反思性教学”的不同表述,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汲取众说之长,一种由教师反思性教与学生反思性学构成的双边性特殊认识过程即为反思性教学。国内只有少数学者提出了反思性学习的概念,钟浩梁认为“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反思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策略、效果等进行深究,不仅仅是一般性的回顾教学过程,具有探求研究的性质。它对教师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学者郑菊萍提出“反思性学习就是学习活动过程中要进行反思,是再认识和检验自己思维过程、结果的过程。”国内学者对反思性学习的理解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如何通过反思对自身教学水平进行提高。该研究认为完整的反思性教学不仅涵盖教师反思性的教,也包含学生反思性的学,教学相长、两者兼顾。
1.2反思性教学的结构
反思性实践的概念由前麻省理工学院的萧恩教授(DonaldSchon)首次提出,它看重实践者在活动中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而不看重实践者对实践的预测和控制,提出了反思思维是不同于“技术理性”的理论思维。受萧恩的影响,“反思性教学”被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从时间的维度划分为实践反思(reflectionforpractice,又译实践前反思);实践中反思(reflcetioninpractice);对实践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又译实践后反思)三类。唐和格里菲斯(SarahTann&MorwenaGriffiiths)两位英国教育者提出了反思时间框架即快速反思、修正、回顾、研究、理论的重构和重建的5个层次反思构架。这五个层次的反思结构更进一步拓展了萧恩在行动中反思、对行动中反思的思想,是反思行为具体化。赵蒙成重视资料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将反思性教学分为明确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建立理论假设、实施行动5个步骤,但没有体现反思的重要作用。熊川武则认为,教学反思的过程包括分析教学现状、提出假说、实施计划、得出初步结论结论。虽然阐述的便于实际应用,但也未能将反思性教学完整的呈现出来。我国学者郑菊萍首先对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概括为反省、评判、察觉问题、界定问题、确定对策、实践验证、总结提高7个阶段,详细列出了反思的过程。
2.1护理教学中反思的重要性
随着不断发展的护理学科,人类逐步提高对健康的需求,这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国外护理教育届对于新概念的接纳程度和敏感度,很快使反思性教学引入护理教育的领域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要“发展和运用更高层次的解决问题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在1998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在修订版本的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中提出的”,而反思性教学的本质就是提高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量文献表明,反思性实践对发展护理教学实践、社区护理实践以及注册护士考核都有积极作用,英国护理产科学委员会(NMC)已经将反思技能的展示与临床能力联系在一起来评判是否能获得专业注册资格。Agaath等研究者认为,对于护理专业终身学习和发展以及日常实践中采取深思熟虑过的决定和行动来说,反思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护理教学中的反思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比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但各个国家没有对护理教育中的反思性教学的应用达成共识。
2.2护理教学中反思的方法及测量工具
2.2.1护理教学中反思的方法
国外护理教学中反思性学习和反思性教学的方法种类丰富多样,比如:反思性学习法包括录音带或录像学习法、日记法、合作学习法、真实性评估和学习档案、绘画、诗歌等;反思性教学方法包括反思日志、教学自传、教研活动或研讨会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到反思,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经验得以提升,同时使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2.2.2护理学中反思的测量工具
国外主要应用SRIS(theSelf-ReflectionandInsightScale)工具,译为自我反省和洞察力量表,该量表是由Grant,Franklin,andLangford等人根据元认知与自我调节理论发展编制,主要用于评估个人自我意识,并被MarilynE.Asselin等人使用。Roberts等研究表明,SRIS对于测量准医学生职业行为的变化是有用的。虽然没有对护士用此量表测量,但是它对护士是有潜在用处的,尚无针对护士的量表来测量反思。目前,国内也没有测量反思的工具,特别是针对护理教育环境中的反思。
3我国护理教学中反思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从重庆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中抽取109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持有执业护士证书;从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工作时间大于或等于1年;自愿参加。排除标准:进修护士。由专人负责发放及收集问卷资料。
1.2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所采用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用姑息护理知识问卷(PCQN)[5],以及根据White等[6]和Botwinski[7]改编的问卷量表。调查量表主要包括姑息护理具体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与新生儿姑息护理相关的8个条目的重要性进行等级评定。采用Likert等级计分法,回答“不重要”记1分,“一般”记2分,“重要”记3分,“非常重要”记4分。共发放问卷119份,回收115份,其中有效问卷109份,有效问卷为91.6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主要采取统计学描述。
2结果
2.1一般资料
被调查的109名参与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75±1.57)岁,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平均(3.70±0.58)年,54.13%未婚,67.89%为本科,56.88%为初级职称。
2.2姑息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者了解姑息护理知识,但是掌握的较差。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新生儿姑息护理培训。本组护生姑息护理知识问卷平均分为(10.73±3.61)分,对姑息护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见表1。
2.3姑息护理需求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者,超过56.88%的被调查者认为疼痛控制是在姑息护理培训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其后依次是怎样告知患儿父母或家庭病情的进展(47.71%)及患儿家属不满意时如何沟通(43.12%),可见,与患儿家庭的交流是一个较大的阻碍,需要加强培训。在护理需求中,最不重要的两项为疾病治疗及相关前沿知识(38.53%)和自我的心理调整知识(24.77%)。
3讨论
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开始的28d内,在此阶段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8-9]。一些疾病较重的患儿,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可能需要人工辅助呼吸及循环支持等。对于这些患儿,姑息护理非常重要[10]。姑息护理在中国还处于起始阶段,相对于欧美国家国内研究的较少,研究显示多数护士对姑息护理知识掌握不够,尤其是新生儿姑息护理知识相对缺乏[11]。本研究显示虽然大多数护士回答疼痛控制对于姑息护理很重要(88.07%),但是对于疼痛治疗如何应用却不了解,回答正确率均低于50.00%,具体的标准及如何应用则明显欠缺。因此,在实际的培训中,内容应该更加具体一些。另外,在对姑息护理方面的教育上也存在不足,大多数护士在学校中学到的此类知识较少,缺乏姑息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甚至不了解。因此,更需要在工作中进行培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对濒死新生儿姑息护理中起到重要作用[12],与其他科室护士相比,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更年轻,护理经验更少,这就使她们对姑息护理需求的培训要求更为迫切。在对姑息护理培训中的需求的调查中,疼痛控制及与患儿家庭交流是最需要加强的。姑息护理是重症监护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对姑息护理的认识及临床护理能力,护士只有正确理解姑息护理的内涵、姑息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给患者和家属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同时,做好其护理工作对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ManciniA.DevelopinganeonatalpalliativecareeducationprogrammewithintheNorthWestLondonPerinatalNet-work[J].JNeonatNur,2011(4):146-149.
[2]WrightV,PrasunMA,HilgenbergC.Whyisend-of-lifecaredeliverysporadic?:Aquantitativelookatthebarrierstoandfacilitatorsofprovidingend-of-lifecareinthe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J].AdvNeonatalCare,2011,11(1):29-36.
[3]卢林阳.130例濒死新生儿的临终关怀与姑息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15-816.
[4]邹敏,徐燕,袁长蓉.国内外姑息护理认知现状的研究与思考[J].护理杂志,2006,23(6):50-51.
[5]黄爱微,单云眉,单云峰.实习护生姑息护理知识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64-66.
[6]WhiteKR,CoynePJ,PatelUB.Arenursesadequatelypre-paredforend-of-lifecare?[J].JNursScholarsh,2001,33(2):147-151.
[7]BotwinskiC.NNPeducationinneonatalend-of-lifecare:aneedsassessment[J].MCNAmJMaternChildNurs,2010,35(5):286-292.
[8]王蕊丽,孙顺清,宋玉振.2794例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6):735-736,782.
[9]BryceJ,Boschi-PintoC,ShibuyaK,etal.WHOestimatesofthecausesofdeathinchildren[J].Lancet,2005,365(9465):1147-1152.
[10]BétrémieuxP,GoldF,ParatS,etal.Palliativecareintheneonatalperiod.Partone:generalconsiderations[J].Ar-chivesdePédiatrie,2010,17(4):409-412.
[11]张毓,周艳,唐晶.国内外儿童姑息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28):3085-3087.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间就诊于我院内科的糖尿病患者,共90例,随机分配到常规治疗组或强化干预组,每组45例。强化干预组患者接受多学科(眼科,药剂科,内分泌科)教育干预。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的眼睛健康和视力检查,并完成了人口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及糖尿病眼睛健康预测试和干预后1周、3个月后测试。所有入选患者均需签署知情同意。患者入选条件:(1)年龄18岁以上;(2)已确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2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比、教育情况和HbA1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施方案
包括一个全面的眼健康和视力检查,患者教育和研究工具完成如下所述。记录患者的基线指标,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化血红蛋白,教育和出生地。干预组患者检查结束后被提供一个书面报告。一式三份,包括眼部检查报告,并有病历记录、主治医生和患者的复印件。患者副本的背面侧包括有针对非专业人士的教育材料,而医生的副本包括初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信息。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由眼保健提供者提供的患者教育,根据美国验光协会临床实践指导方针。初步检查之后,回顾所有医疗记录,并注重与其他卫生保健提供者沟通。在研究结束时,提供给常规治疗组患者额外的教学材料。干预组患者被邀请参加补充研讨会,强化在最初检查时给予的教育信息。一个多学科(验光,药剂科,内分泌科)患者教育课程整合材料,包括全国眼科健康教育项目(NEHEP),糖尿病眼病公众教育计划,糖尿病ABC,互动活动,问答会,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患者。糖尿病ABC回顾靶HbA1c值,血压测量和胆固醇水平以及全身疾病治疗对眼部并发症的影响。基线值还包括评估患者的自我保健指导知识以及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该评估SHEEP’s“Eye-Q测试中的9个问题来进行。随后通过电话于1周和3个月分别进行测试。采用修正的糖尿病治疗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糖尿病预防保健策略知识,涉及到眼睛健康、视力保健和患者眼睛和视力保健满意度。现有的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estimatingequation,GEE)的方法大约需要每组45受试者来充分模拟随机和固定效应。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需要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建模因变量组的效应(治疗组或对照),根据因变量(知识)调整协变量。因变量由3个要点来衡量:(1)预测;(2)干预1周后测试;(3)3个月后测试,而且由于因变量是分类变量(对/错),因此使用二元GEE。第二种方法建模组分配(治疗或对照)效应,根据患者满意度的多级数据调整协变量。用Likert量表衡量患者满意度。之所以选择GEE法,是因为当估计随机效应方差和纵向相关性时,它在误差均方产生显著收益,同时估计固定效应(组分配)。
2结果
2.12组患者的糖尿病眼病知识的基线评估
虽然大多数患者认可糖尿病患者应定期通过散瞳进行眼科检查(90.00%),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出现眼部疾病(88.89%),但大多数患者错误认为唐尿病眼病通常有预警信号(74.44%)。多数糖尿病患者(77.78%)认识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是通过眼部血管病变引起的,而少数患者(42.22%)知道激光手术可以用来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此外,许多患者不知道其他非特异性眼部并发症的风险,如白内障(40.00%)和青光眼(40.00%)。
2.2糖尿病患者眼睛知识整体模型效应
如前所述,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糖化血红蛋白后,用GEE来检测组间的差异(干预和不干预)。相对于患者的知识,发现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4.38,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可能有较高的糖尿病眼睛健康后测得分。此外,有较高的教育水平的患者在测试中可能得分较高。在研究期间干预组患者的糖尿病眼病知识显著增加。见表3、图1。
2.3用GEE模型来评估组内差异
未发现常规治疗组内有统计学差异(χ2=12.44,P>0.05),但发现干预组内采取的措施间有差异性(P<0.05)。见表4。与整体模型效应相似,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人更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分数。另外,使用基本分数作为比较测量,干预组的受试者在1周和3个月时的检测中更有可能得分较高。未发现干预组在第1周与3个月时的测试分数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4患者参加研讨会情况尽管干预组大多数患者(64.44%)参加了夜间的补充研讨会,这会强化最初检查给予的教育信息,但有显著比例的患者未参加(35.56%)。不参加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交通工具,工作需要以及家庭责任。参加研讨会的患者均认为其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患者知识的基线值和干预后的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经干预治疗后,干预组中与未参加者相比,参加研讨会的患者的同一时间点的知识评估无显著改善。
3讨论
本研究通过采用GEE来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糖尿病预防保健策略知识,涉及到眼睛健康、视力保健和患者眼睛和视力保健满意度。结果发现,相对于患者的知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可能有较高的糖尿病眼睛健康后测得分。此外,有较高的教育水平的患者在测试中可能得分较高。在研究期间干预组患者的糖尿病眼病知识显著增加。并发现干预组内采取的措施间有差异性。使用基本分数作为比较测量,干预组的受试者在1周和3个月时的检测中更有可能得分较高。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常规护理和强化干预组之间的患者满意度变量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的连续性和协调性问题也无明显差异。参加夜间研讨会的患者均认为其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患者知识的基线值和干预后的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经干预治疗后,干预组中与未参加者相比,参加研讨会的患者的同一时间点的知识评估无显著改善。
[关键词] 高职护理教育;临床发展;适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73-03
The adap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care situation
FANG Zhao SUN Hui SHAO Hongying XING Lin
Medical Branch of Baoj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Province, Baoji 7210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aption of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care, an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measure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59 cases clinical teaching and 102 cases training students. Results 60.0% of clinical teaching and 57.0%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clinical care had unsuited problem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84.5% of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teachers should regularly participate in clinical care work, 82.6% of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care should be based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ss. Conclusion Students can early exposure to clinic with life care internship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quality care"; design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process, fill new teaching content in a timely manner; increase the opportunity of full-time teachers contact the clinic;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hospitals, founder the institutions model; increase simulation efforts of the training rooms to make the nursing education adapt to the real teaching of clinical nursing care, and culture the high-quality skilled nursing personnel.
[Key words]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Clinical development; Adapt; Countermeasure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护理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我国21世纪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高职护理教育积极推进院校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仍难以完全满足社会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为贯彻落实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精神,使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临床护理发展紧密结合,培养适应护理岗位需求的护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笔者对宝鸡市七所教学医院关于护理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开展调查,为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设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宝鸡市七所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护士长和护士共59人,全部为女性,其中护理部主任和总护士长3人,护士长8人,护士48人;年龄25~55岁,平均(35.7±7.5)岁;初级20人,中级35人,高级4人。调查上述七所医院同期工作的实习护士102名,均为女生,年龄(20.36±0.73)岁。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调查和开放式访谈。共发放问卷161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有效回收率100%。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在征求护理专家及教师的意见后反复修改而成,主要内容包括目前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是否适应、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及对策等3个方面15个条目。调查工作于2011年8月由护理教师实施。将调查问卷分发给临床教师和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教师问卷发放59份,收回59分,收回率为100%;实习学生问卷发放102份,收回102份,收回率为100%,收回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调查
临床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对高职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37.3%的临床带教和42.2%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基本适应临床发展;62.7%的临床带教和55.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存在不适应;1.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完全不适应临床发展。见表1。
表1 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之间适应程度的认识[n(%)]
2.2 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 > 0.05)。见表2。
表2 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n(%)]
2.3 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的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 > 0.05)。见表3。
表3 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发展的对策[n(%)]
3 讨论
3.1 以护理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教学内容及时补新
77.0%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陈旧,80.7%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设计不能体现护理工作过程,78.9%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应及时补新,教学内容补新就是把临床护理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护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发展同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理论和技术都在发生着改变,如真空采血器、静脉留置针、输液泵、注射泵、膀胱冲洗装置、一次性灌肠袋,吸痰管、外科手术手的消毒方法等都在临床广泛应用,而教材中的内容明显落后于临床。要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如果护理教师仍然按照现有的教材“照本宣科”,势必会影响学生将来适应临床工作。要做到教学内容及时补新,就需要护理专职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经常深入临床一线,了解疾病在症状和体征上的改变,医学上有哪些新的治疗措施;护理方面又出现了哪些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临床效果,还可借助护理期刊、网络等途径了解护理新进展,将这些新动向加以整理,及时补充到护理教学中。而关于教材中过时的知识、操作方法,在向学生讲解清楚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新知识、新技术与传统知识技术之间的差异,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护理专职教师还应经常与实习生交谈,与一线带教交流,与患者沟通,邀请一线护理专家从事教学工作,指导实训室建设,真正做到院校融通。
3.2 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依托,强化生活护理技能锻炼
为贯彻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及深化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的重点任务,各医院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责任护士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效果[1]。然而,在护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生活护理相关内容时,缺乏学习兴趣,对模型人进行的生活护理训练操作感到厌倦,影响将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质量。本次调查,74.5%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去医院见习时间少,72.7%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可以借助基本技能早期接触临床,如果能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为患者进行的晨间护理、入院护理宣教、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服务内容,将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3.3 增加专职教师与临床接触的机会,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
72.7%的调查对象认为专职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院校要求教师考取护士资格证书,为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创造条件。然而,由于护理招生人数较多,护理师资缺乏,护理教师授课任务繁重,使得多数护理教师是护理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真正接触临床只是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双师素质”建设,但很多护理院校仅要求专职教师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距双师素质的内含还有很大差距。84.5%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定期参与临床工作。68.9%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加强与带教老师及实习生的联系。相关调查显示,77.9%的教师认为专职教师应参与临床实践,他们认为参与临床实践的益处主要是积累典型教学病例和及时了解临床新进展[2]。护理院校应与附属医院形成有效的合作体质,使教师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或参与临床开展护理科研项目的台作,真正体验护理工作的特点与新进展,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使教师真正成为“上得了讲台,下得了病房”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在护理教师的职称晋升方面,也希望人事部门和有关专家根据护理教师的临床专业能力,授予教师临床中、高级职称,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3]。教师只有真正的“双师”了,才能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落到实处,不是教师只要考了教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就能实现“双师”。
3.4 以学生为桥梁,加强学校与医院合作,创办院校合作模式
2008年5月12日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对护士执业考试、注册做出了新的规定,实现了学生在学校要完成人才培养与护理行业准入的对接[4]。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出现了学校管理与临床实习管理脱节问题,护理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在医院的实习管理存在疏漏。对于目前出现的这一问题,护理教学应积极创办院校合作模式,学生与临床的接触应尽早开始,贯穿整个专业学习过程,学生在医院的见习、实习情况,应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以学生为桥梁,加强护理教师与临床带教的联系,真正做到院校融通[5-8]。
3.5 建立标准化护理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室的仿真力度
65.2%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仪器设备落后于临床,73.9%的调查对象认为某些操作在临床已被淘汰。目前,高职护理实训教学不足之处在于实训课只重视操作,学生感受不到临床的真实情境,学生对枯燥的重复性操作练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83.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建立标准化仿真实训教学基地。如以病区为单元建立实训中心,建立护士站,配备治疗室,将临床真实的情境展现在课堂上,充实病例库,为每个模拟人起名,建立床头卡、健康教育卡、病历档案,将临床典型案例嫁接到模型人身上,体现教学的真实性。要建立现代化护理实训基地,必须从设备到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均按医院要求加大仿真力度,促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时有置身于医院的感觉,满足上岗前技能培训的需要[9-11]。
高职护理教学要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护理教学必须适应临床护理的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需要教学及医院各方面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培养新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朗双婷.“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与控制[J].全科护理,2011,9(5):1293.
[2] 代秀红,赵秋利,李敏.黑龙江省本科护理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4A):883-884.
[3] 马如娅.加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教学与临床的联系[J].中华护理教育,2005,2(1):40-41.
[4] 姜小鹰,高骥.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16.
[5] 李翠萍,刘晓红.《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10,32(3):91-93.
[6] 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 15(5):299-301.
[7] 王蓉.临床护理路径式健康教育在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111-112.
[8] 杨碧玉.临床护理带教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14,158.
[9] 王学英,王丽华.多维评价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34-135,138.
[10] 滕艳玲,黄业娟,黄海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针式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9):1381-1382.
关键词:高等护理;护理教育;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09-03
现代医学护理技术迅速发展、卫生保健服务体制改革和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走向国际标准化轨道的趋势,对于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1]。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实验教学部分对于护士实践技能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在实验教学方面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其中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验内容、评价体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3]。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是培养应用型知识与实践技能。因此,面对国家发展需要,应注重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二、我国高等护理实验教学现状
1.培养目标不能顺应时展。肖国华[4]等认为我国高等护理实验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上存在问题,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仍然停滞在操作技能上,认为操作技能水平代表了学生的能力,从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少之又少。
2.课程设置无法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2011年护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而多数院校课程结构仍以生物医学模式为课程的基本框架,过分依赖于医学学科模式,注重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之间相互独立重复存在,护理特色未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培养模式比较单一[5]。
3.教学方式过于传统。高校实验室教学一直以来均采用由教师主讲、示范、护生操作这样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以及护生的需求[6]。授课方式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且课程平淡无奇,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护理实验课程的考核体系在分值上不占优势,容易使学生们忽视此模块。在对于实验课程的考核上,教师按照评分细则逐条对学生操作的进行评判,致使学生对于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标准化过于关注,无法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更不利于护生沟通、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7]。
5.实验教学资源有待改善。现代医疗工作中采用的大多是一次性物品,而实验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物品,不能保证实验课与时俱进。专职教师长期脱离临床,教学中缺少临床经验和实例[8];查阅相关资料,属于被动接受别人的间接经验,且相关资料与新技术新产品中的时间差会导致相对信息滞后。且护理实验课的操作多依托于模拟人,导致学生操作时无人应对,简单模拟沟通内容,缺少变化性。
三、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改革
1.改革与完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整个护理专业的灵魂,它对教育活动、教学内容、形式和环节等方面起着定向和规范的作用,是专业教育的直接出发点和归宿[9]。改变以往的重视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养理念,树立以护生全方位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培养综合素质强,知识结构合理广泛、专业技术能力和适应性强,能独立承担临床护理以及社区养老机构卫生保健的突出护理学特色的实用型人才[10]。
2.完善课程体系。我国护理实验课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三类,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而在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中,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也突出了优势。如郭娟[11]将综合性实验应用于护理实验教学中研的究认为,综合性实验涵盖面广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用物,适当缩短理论授课时间,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所学知识并进行练习,互相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3.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改革。我国护生的学习步骤为在校实验课学习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实习前短期综合培训―实习―毕业前综合训练这样的模式进行。我国学生往往没有一个中间的过度阶段就投入到真实的临床环境中,使学生对于临床的各种不适应增多,不利于以后的继续学习。对护生来说,早期接触临床,建立临床思维结构框架,能够弥补我国传统护理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并且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完善[12]。
(2)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以教师为主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如PBL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反思日记法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的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13]。
4.改善实践技能考核体系。相应增加实验课所占比重,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细节的考核方式,转变为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针对社会对新时期护理人员的要求,着重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上,沟通交流,应变能力之上进行考察。高婧[14]等认为可以尝试优化整合实验课技能操作评价指标、探索开展动态式和全程化评价模式,可尝试实验报告等级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团队协作评价等。
5.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良好的实验环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仪器与教学模型,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改善实验室环境,将实验室建设成为高度的虚拟仿真病房,充分营造出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环境;对于实验用物尽量与临床同步,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进入实习阶段能够更好地胜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15]。尽可能在没有安排实验课的基础上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供护生们进行操作练习。
6.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参与教学的教师团队需要不断学习,了解临床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注意收集和整理与临床结合紧密的护理技能发展动态,并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零距离。鼓励教师以新的教学手段来营造欢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起相应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16]。
总之,护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7]。对于实验教学的改革,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各项操作技能的充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下临床做充实的准备;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极大丰富了教学的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方向的创新。但是我国现在护理教育实验教学改革仍处于实验教学阶段,并没有整合完善,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情景教学课下准备工作量大,学生时间不好支配;角色扮演中的患者与家属可能实验操作弱于扮演护士角色的学生;扩建实验教学基地,由于学校之间资源分布不均,实验室建设也有参差不齐的情况等;我们对这些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护理实验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玲玲,姜安丽.护理学本科教学内容的构建[J].护理研究,2008,22(9):2333-2334.
[2]张金勇,单志军,高玉霞.改革护理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科学,2013,16(2):55-56.
[3]董晓红,李艳微,贾佩华,等.以研究为特色的护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1):66-26.
[4]肖国华,王丽,沈学清.护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护理教育,2010,7(3):113-115.
[5]杨丽,仰曙芬,隋树杰,等.国外护理课程设置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3):4-5.
[6]朱建华,蒋新军,李东雅,等.情境领导理论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4):1251-1252.
[7]易霞,刘红华,袁群,等.从培养能力型、实用型护理人才看基础护理学考核模式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95-97.
[8]尹娅萍.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5(5):515-516.
[9]姜安丽.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 10年实践与发展的思考[J].护理杂志,2007,24(1):3-6.
[10]刘东玲,杨培常,李伟,等.护理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10):2705-2707.
[11]郭娟.综合性实验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9):1305-1306.
[12]谈益芬,王胜香,李佳,等.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J].全科护理,2014,12(16):1523-1524.
[13]邓颖,王艳玲,吴瑛,等.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成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4):147-149.
[14]高婧,邵珍珍,吴小婉.护理学专业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与趋势[J].护理研究,2015,29(1):260-262.
[15]汪爱琴.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建设初探[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1):77-78.
【关键词】护理英语 教学法 探讨 护理知识更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85-02
随着护理市场的国际化,现今英语护理教学成为教师研究的热点。作为护理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讨,总结了一些有益的教学方法。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前提;其次,好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最后,要成为一名国际护士还需不断更新护理知识。
一、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教育最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1]读医学文章或机械的背单词和句型很乏味,学生常抱怨句子太长、文章难理解,搞得头昏脑胀的,要坚持下去实在太难。所以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老师的课题。
1.英语与护理有机结合
护理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需要在教学中将英语与护理有机结合,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在护理教学中贯穿英语,在英语教学中融会护理知识。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活动作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如,介绍护理程序实行分组教学。针对差一些的学生先用中文讲解,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一定印象之后再用英语强化,如用英语列出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以及一些护理诊断,要求学生将它们翻译成中文。而对于一部分优秀学生,我则先用英文讲解再根据学习的结果用中文简要总结。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后再布置作业对课堂内容进行强化。
又如,演示护理技术操作——静脉输液。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和练习了一些其他护理操作,所以可将操作结合英文来讲解和演示:Check and explain procedure to patient(向病人核对解释);Clear all IV tubing of air(排气);Don gloves(戴手套);Select site for insertion(选择穿刺点);Apply tourniquet 5~10cm,ask patient hold the fist(扎止血带穿刺点上方5~10cm,嘱病人握拳);Cleanse the site(消毒穿刺点);Insert the needle,if success let patient open the hand(穿刺,如果成功松拳);Apply dressing to the site(固定);Recheck and adjust IV drops(再次核对调整滴速);Ask for feeling, thanks for cooperation(询问感受感谢配合)。[2]从双语教学中,学生既掌握了操作流程又记住了英语。布置课后作业:准备有关输液的英语情景对话。在下一次的操作练习中既能熟练操作又能强化英语口语。学生对操作感兴趣,同时对学习英语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都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有益。
2.英语与实践相融合
护理与英语都有一个共同点——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眼、耳、手和脑结合起来。[1]学生喜欢上操作课,在操作练习中将英语融会进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英语。比如:练习注射法、静脉输液等操作,在操作中融入情景对话,鼓励学生用英语给病人进行核对、解释及指导。学生练习老师要进行指导和评价。
如,肌内注射操作。在练习时将学生分组,鼓励他们在操作中相互用英语交流,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做到了手、眼、耳、脑并用,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当然有的学生可能刚开始很不习惯,甚至羞于开口,万事开头难,只要一开口,进步就会很快,所以要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只有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在开始的练习阶段可以给学生一些例子,操作中的一些现成的对话,这样学生会觉得容易一些。在练习之后,让学生推荐优秀的小组上台表演,促进相互学习。
又如,课余讨论。在护理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学生肯定会有一些学习心得,提供机会让他们交流提高。给学生安排课堂或课余时间,让他们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相互交流,老师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将同学们有益的学习方法总结以供相互学习提高,同时也可从中总结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学习小组也是一个好方法,同学们可以自己组织兴趣小组,在小组中讨论、学习及进行对话练习。我调查了一些学生,他们都认为小组讨论学习是一种相互促进、提高的学习方式。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可以在操作与英语相结合中培养起来,有了兴趣他们才会认真投入,使英语与护理真正结合,学英语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有了学习兴趣,老师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起着导向的作用,[3]老师首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让学生背多少知识。医学词汇、句子一般都较长,也较难记忆、理解,部分学生一开始就“知难而退”了,而另一些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后也放弃了,就是因为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认为学习太难。如何才能变难为易呢?教师应该找方法把学习变得简单,比如把复杂句变简单句,将单词分解以及寻找词汇之间的相互联系来提高记忆效果等。
关键词: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临床实践
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中一门独立而重要的学科,要求从学校教学到临床实践中都强化对学生的"三基"教育,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尤其是基本技能(即护理技术操作)的强化教育。但是目前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二者的差异性与矛盾日益突出。笔者以无菌技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三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为例,与临床实践相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旨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实验水平,促进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一、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异
1.1用物不同。
1.1.1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在学校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用物均为非一次性物品(如包布、手套、治疗碗等),而在现代医院临床实践中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率已经基本摒弃非一次性物品,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是使用一次性物品进行患者的治疗。
1.1.2静脉输液由于种种原因,多数护理学校在进行静脉输液的实验教学时都是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法(即头皮针一次性输液法),而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为了减轻患者痛苦,绝大多数医院所采取的都是静脉留置针输液法,两种针头的构造和形状、型号等完全不同。
1.1.3肌肉注射传统的肌肉注射法教学中所采用的吸药安瓿需要用锯片切割以后才能折断,这种传统安瓿由于使用时费时费力在临床已基本摒弃不用,现在所采用的均为不需锯断的易折型安瓿。
1.2方法不同
1.2.1无菌技术传统无菌技术操作法中的铺治疗盘法、无菌容器使用法、无菌溶液取用法以及戴无菌手套法由于用物的不同,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已经大大简化,甚至有些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没有采用,而在学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却依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反复练习。
1.2.2静脉输液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实践研究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约45°角,可以有效减轻静脉输液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感觉无痛或微痛。而在传统的静脉输液教学中由于所有版本的护理教材都写明要求学生以15~30角进针,导致学生在静脉输液这项重要的护理操作技能上会存在一定缺陷。
1.2.3肌肉注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肌肉注射时要求学生将注射器内所有空气排尽才能给患者注射,而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明确发现在排气时留取少量空气在注射器内可以在注射时减轻患者疼痛并使药液能更加充分的进入患者肌肉组织。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与临床实践有一定脱节之处。
二、问题分析
2.1护理专业教材编写滞后与于临床多年。
2.1.1《基础护理学》的教材编写
现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所出版的《基础护理学》教材均为2005年~2006年之间所修订,而修订之前的参考版本多为我国80年代所出版的中专教材,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践的快速发展。
2.1.2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写
我省现行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由省卫生厅在2005年所编写的操作规程。据杨新月对基础护理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报道:教学中涉及的8O项操作中有7项临床上基本不做,占8.75%;有25项由他人完成,占34.25%;由护士独立完成的操作48项,占65.25%。在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存在重大矛盾。
2.2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
从事护理教学的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实践,而在临床工作的护士仅负责临床实习带教。护理教材部分内容过于繁琐,而临床实际则需简便有效,护理实验教学现有的不科学、不切实际削弱了护理教学的效果和操作常规的权威性。
2.3现有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开展临床教学
我国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传统培养模式为集中在校学习3~4a,在临床实习8~10个月。在校学习阶段以教材为蓝本,几乎没有到临床实际操作的机会与时间,以至于临床实践中最新的技术与方法学生完全不知道。
2.4传统理论跟不上医疗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技术、新器材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使传统的理论与技术操作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现象。如目前氧气吸入、电动吸痰等已逐渐被中心控制、管道化所取代。
三、意见与建议
3.1营造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氛围。
护理教学必须以护理临床实践为基础,护理教学人员应参与护生实习带教,参与在职护士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考核。
3.2教材与操作常规要适时进行研讨、修订,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符合现代护理教育。
3.3掌握操作的目的和操作原则。要求护生在学习操作技能时灵活掌握操作目的与原则即可,不死记硬背,教者与学者都用操作目的、操作原则来衡量,而不是刻板地按操作步骤执行,这样才不会使护生进入临床以后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
3.4针对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进一步完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条件。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增加与临床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密切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智光媛.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12(6):57~58.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护理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2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价值、观念及尊重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要求护士在维系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同时,要懂得人、理解人、关怀人,另一方面要求护理教育者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1]。
1医学人文教育的概念
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拥有人文情怀,让医学生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医学技能,拥有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理念来面对患者[2]。医学人文教育就是针对医学生培育医学人文精神、提升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与提高医学人文执业技能,使其成为具有较高医学人文素养的医务工作者的教育形式[3]。
2医学人文教育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研究方法
2.1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统计学工具,了解受培护理群体的人文素养现状。陈少如[4]运用此方法明确了护士职业价值观在人文关怀认知与人文关怀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为护理管理者制定系统的人文关怀能力培训策略、改进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2.2通过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构建新的人文教学系统。高晨晨[5]的研究尝试开发了一套集护理人文关怀叙事素材和配套叙事教学实施方案为一体的护理人文关怀叙事教学系统,为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开展人文关怀教学和培训提供教育资源。
2.3实验研究,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评价不同教学方法对临床护理教学对象的人文素养教学的影响。陈艺[6]等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人文护理关怀教学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开展与效果。
3醫学人文教育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3.1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终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的PBL教学能够更好地构建医学生的价值观,使其认识到临床医学需从科学与人文两个维度考虑[7]。
3.2混合式教学法(Blending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张异凡[8]等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将护理人文关怀的重点内容贯穿于多种形式的培训中,对新入职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张璨[9]等的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法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是提高医学人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模式。
3.3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潘晓女等[10]研究表明实施人文护理情景教学,对提高带教质量有积极意义。
4医学人文教育在护理临床教学的问题探讨
4.1护理临床教学医学人文教育应该贯穿于护理受训人员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见习,实习,规培,低年资培训等的临床相关过程,相关研究也需要对过程进行全面的研究探索。
4.2护理临床教学人员要不拘于形式,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综合各个教学方法的优点进行临床教学,探索最有效的教学途径。
4.3医学人文教育是一个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要求护理临床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去实施和提高,所以对带教老师要求有足够的人文素养的同时还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对学员进行教育和启发。
1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背景
专业学位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为培养社会高端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类型,更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具有从业的基本条件,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相互结合,顺利解决专业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可以看出来,实践与应用是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护理人员更多的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除了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更应具备相应的临床实践能力。发展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是顺应国际形势,与国际接轨,培养更适合临床工作的一线人员。
2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情况2.1人学考试护理研究生招生参加全国硕士统一考试,考察3门课程:英语、政治、护理综合。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人学考试由西医综合改为护理综合,则更为贴近护理专业本身,将本科所学的护理知识更为统一的呈现在一张试卷上,可体现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录取原则是在国家统一医学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招生计划来制定分数线,通过复试,则可正式进人学校正式开始研究生学习。
2.2招生对象高等医学院校数是将护理学连同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统一的招生简章,对报考者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强调的是培养护理实践能力,因此也有大学在招生目录备注里添加了相应的考核方式,例如苏州大学要求考生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在复试中增加健康评估考试,以考査学生所具备的实践_力水平北京协和医学部要求报考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者,应届本科毕业生须在入学前通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往届本科毕业生要求获得护士执业证书。
2.3培养目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制定培养方案的依据和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的实行教学。要求坚实的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承担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
2.4课程设置因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在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于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课程设置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划分。我国国务院委员会建议试行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课:政治理论课、外语等;专业基础课:高级健康评估,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或临床流行病学;专业课: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学术活动:参加学校和医院学术讲座,国家继续教育学习、会议交流等。大多数医学院校则是根据试行方案和学校本身的培养方案来制定课程,无法体现出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特点。
2.5相关能力培养我国对专业学位的护理硕士相关核心能力要求没有明确规定,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护理硕士应具有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护理管理能力等方面,由此也可看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相比科学学位,更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级人才,因此对其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与相关专业相吻合。
3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存在问题
3.1专业方向设置不明确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方向发展,是为了培养出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得我国在培养高级护理人员时,更注重培养一些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护理研究生教育专业方向设置上应与社会接轨,其目的是培养更多专业化的人才。我国是2011年将护理学升为一级学科,但目前护理二级学科的设置尚未明确。高校在招生时,按照原有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心理护理等方向,再次细化,可分为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危重症护理、神经科护理等。这些细化后的学科方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所需人才、学科发展方向和报考者的意向,具体的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尚需国家进一步的规范和确定。
3.2课程设置不能体现专业特色理论课程方面: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对于不同方向的护理学硕士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侧重点,多数院校集中在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学期进行理论授课,内容与国家规定的公共课与专业课大致相同,对于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来说,授课内容基本一致,不能按照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科目,并进行单独授课。实践课程方面: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因其实践性,决定了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规定,对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其护理实践能力为重心,同时注重学生的科研和教学能力W。
3.3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源于研究生教育大规模发展而引发的质量保障需要[9]。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围绕着既定目标,对被评价对象的属性进行分解、并按重要性确定权重所获得的指标群体,其主体框架是评价指标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相比较美国、法国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同时,我国对于护理研究生的评价指标的制定,也尚处在探索之中,包括如何评价教学质量、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
3.4实践能力的培训及考核方式有待规范临床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相比,学生从进人临床科室,就看作考核的开始,并按照培养计划完成各科轮转,由所在科室的带教老师在出科之前对其进行病例书写,手术能力,临床操作等的考核[11]。但是,对于护理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实践能力的考核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数以病历书写,轮转记录检查,操作技术,护理查房等方式进行考核临床实践能力。如何考核、以什么方式进行考核及考核的指标如何定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对策
4.1依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划分更加精细,对所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方向也更加明确。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髙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我们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大目标,确定适合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小目标。
4.2护理实践与课程教学相结合课程设置是体现培养目?^和落实教育原则的实体,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教育成果,全日制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的培养必须突出教育实践课程,课程设置应突出“理论+实践”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美国理学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设计使用的是“科学-附加”教学模式,整个课程体系是由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科门类的课程构成,“附加”教学模块是由与用人单位磋商后一致认可的相关课程和活动组成科学”模块与“附加”模块两者相互补充,所占比重基本平衡,但“附加”模块是课程体系的重点。
4.3开展多种样式的教学模式原有的教学模式多以讲授法为主,可在原有基础上,开展例如小组讨论、PBL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也可利用网络,增加院校和校际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上相互知道,相互学习。李梦诗等认为在教学实践指导形式上,采用校内教师与校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组成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则更多地参与到实践过程、行动研究、论文指导等相关工作,实现了高校学术型教师与实践基地优秀教师的共同参与,构建实践基地学校实习与实验研究模拟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模式。
4.4建立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通过政府,社会和自我评价,其中社会评价是主体,政府评价是支持和保障,自我评价是基础,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互相制约,共同发展,最终形成动态的评价体系,同样,在英国,是以政府和高校双重评价为主,社会评价积极参与方式形成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位我国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W。我国应在政府评价为主导评价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努力实现三种评价体系的平衡发展,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因其实践性的特点,更多的时间是在临床一线工作,采用用人单位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才是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5完善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方案国外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实习研讨会、课程讨论会以及临床实习报告;国内一些院校对护理专业临床实践考核,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轮转科室的出科考试成绩、出科小结、平时表现及相关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另外实习中期的阶段考核,由导师组及研究生处统一组织,包括笔试和临床技能,但这些具体的考核方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复旦大学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考核,是从学生的职业道德、轮转计划完成情况、病例书写、护理查房等方面进行,并且认为从教师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及相关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6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网络的全球化,跨国合作与交流也成为现如今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虽然强调动手能力,但是通过高等院校互聘教师,交换学生、学术交流、开展特色的专题报告等形式,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管理模式⑴。通过这些国际交流和学习,这对我国建立属于自己特色、又符合国际发展的教育制度、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5小结
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是对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完善。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也同时提供了发展机遇,我们应将未来的教育重点放在二级学科设置、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通过政府、社会、高校三者相互协作,共同寻求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