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联网网络服务范文

物联网网络服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联网网络服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联网网络服务

第1篇:物联网网络服务范文

关键词:物流服务网络;产品供应链;协调发展;互联网+

随着现代分工日益细化,外包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有效的发展形式,在供应链不断升级发展的基础上,物流企业如何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实现与供应链的互动协作,对于物流企业发展及满足产品供应链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1物流服务网络和产品供应链

1.1物流服务网络。物流服务网络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物流活动,其主要涉及物流的路线及节点两个方面,其主要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下,将现代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物流服务中,发挥信息网络技术作用,实现物流网络运营模式体系化建设,物流服务网络具有自身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细分领域明显。现代物流服务是细分市场较为明显的产业发展类型,在现代经济模式和社会发展形式的推动下,现代物流服务更加趋向于专业化和细化,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现代物流网络建设的关键,这同时是提升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全球化发展思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物流服务网络不再局限于本国发展领域,更走向了国际市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构建全层次物流服务网络是现代物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动力。1.2产品供应链。产品供应链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它是产品发展的全过程,包含了一个产品形成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企业组织、生产组织、加工组织、运输组织等,代表了一个产品的整个服务体系,这也突出了产品供应链在产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优化产品供应链,处理好产品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利于产品供应链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随着“互联网+”战略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实施,进一步加快了社会分工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制造业来说,制造业的物流服务外包比重逐年提高,在深入开展“走出去”战略的同时,物流服务网络的构建对于深化多领域合作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1.3“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物流需求。随着整个供应链效益最大化发展,单个企业建立完整的物流网络显然不切实际,而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物流服务网络是重要的实践,在“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物流需求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及不确定性。例如,产品供应链需求既有原材料供应的物流需求也有生产物流需求,同时产生的产品存在分销物流需求,这一系列的需求变化,本质上需要对物流服务的升级,单单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维系自身有限物流资源的供给,不能满足供应链的各方面需求,而对于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走向整合发展之路,并且只有这样,才能扩大物流企业的边际效益,将社会化的物流服务满足于现代供应链物流需求,实现现代物流的现代化转型。

2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联动发展演化过程

物流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之间的联动有助于提高产品供应链效益,从而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效用最大化,下面分析下物流服务网络与供应链联动发展的全过程。一是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之间的“弱联动”。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社会化分工日益明显,企业管理模式逐渐从传统纵向一体化转变为横向一体化,企业开始认识到在发展物流的过程中不能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实现与对手竞争,应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有的放矢的开展多领域合作,这对于供应链节点企业增进彼此互信,在网络连接中,企业要逐渐走向集成化供应链,摆脱传统的松散型合作模式,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发展模式推动产品供应链长久发展。同时,产品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组织开展功能,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努力形成一个统一的以物流服务继承商为主导的物流服务活动,各个功能性的物流服务对于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一种创新和发展。针对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由于缺乏信息交换渠道,许多信息在处理上更加的谨慎,在学生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渠道,可以说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网络在不断细化中变得更加的成熟可靠,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的滞后,产品供应链在深度与物流服务网络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产品所产生的弱联动。二是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之间的“点”联动。对于点联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针对集成化较高的企业,在设置物流服务时要征询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要紧随市场及产品的变化而变换个性,转变传统松散产品供应商,从而在活动中产生优势。其次,集成化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形成。由于产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不确定性,物流集成商直接与消费者取得联系,逐渐形成了对于个性化需求的一种重要指标。这个阶段主要分为三级传播体系。即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对于产品要素的整合和发展;产品供应链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需求的掌握以及整合物流需求外包给物流服务整体承接商。三是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之间的“线”联动。伴随着物流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融合的不断深化,服务的频次、反馈都得到了明显地提升,因此,产品供应链企业要提前介入产品供应链运作过程,深入产品供应链内部,从而将生产供应链中的每个角色和人物都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产品供应链体系。四是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面”联动。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及产品的准确性,深挖潜在需求,根据产品供应链发展战略以及趋势对未来物流需求的规模及需求结构进行预判从而能够提前规划物流能力,同时做好物流资源与网络的布局,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增值业务和服务,在这个阶段的产品供应链和服务要进一步深入到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而打通内部结构,树立内部关系,深挖内部关系对于物流的影响。产品供应链核心是企业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调发展,物流服务提供商对于企业的各个节点情况要有深刻地把握,实现物流供需主体的直接对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失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网”联动。首先,要实现“去中间化”增加物流服务的难度和技巧。未来随着“互联网+”深入推进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整个产品供应链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实现供应链的扁平化,去除中间环节是未来物流服务及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产品制造商直接面对最终消费群;其次,构建基于“互联网+”物流服务交易平台,物流要跟得上现代企业发展步伐,建立基于“互联网+”是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趋势,同时对于采取需求端补贴的方式吸引消费者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有效手段,二者的联动要充分发挥整合、集成及交互的功能,从而形成一张巨大的“网”。六是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生态”联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产品供应链发展要基于企业转型发展的竞争优势积累,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物流服务提供的优质服务,也要考虑物流服务供应链围绕物流服务形成的一整套生态系统。

3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协调发展建议

3.1提供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物流服务本身是为产品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物流服务只有深入到产品供应链内部才能优化信息配置,打破传统信息壁垒,解决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既要实现弱联动、点联动等多联动体系又要不断发挥作用和功能,不断提升供应链中物流服务的“性价比”。因此,在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性价比”驱使下,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要实现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转变,就要不断提高供应链服务的“性价比”,从而盘活和带动物流服务网络和产品供应链的有效统一。3.2产品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和改进。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产品供应链中提供物流服务的供应链,其本质是通过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及相关增值服务,不断优化整个产品的供应链运营,在持续优化的驱动下,物流服务供应链和产品供应链发展从初级的联动转向更高级的“生态”联动。无论是点线面网及生态联动,都无不体现了物流服务和产品本身的密切联系,作为产品附加值的重要体现,在巩固和提高产品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产品供应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形成物流服务继承交易平台,为消费者和客户提供体系化服务,最终形成“互联网+”开放网络和共享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同时对于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综合物流服务水平,改善产品供应链绩效,实现产品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具有重要意义。3.3实现物流服务网络效益最大化。产品供应链在实施“去中间化”时,会导致物流服务的“中心化”变得更加严重,所以增加供应链物流服务的难度,保证产品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质量,要加大对于物流服务的继承化建设,通过实现物流服务网络的效益最大化,保证物流服务网络和产品供应链实现良性的互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去中心化”带来的负面效果,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去中心化”的物流具有可持续性,在实现物流服务经济效应最大的动力驱使下,要进一步打造生态系统,使产品供应链能够在持续优化的背景下,实现物流服务对于各个节点的控制和约束。同时,“去中心化”能够进一步缩减交易成本,有利于物流服务商发展。提高了物流服务提供商对于产品供应商的积极性,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实现了多方共赢。

4结语

物流服务网络和产品供应链在发展和演化过程中要尊重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到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和产品供应链的内在关系,逐步将二者的发展推向生态系统结构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互联网+”战略部署的时代,在物流服务网络与产品供应链深度合作基础上,实现协同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建军,赵启兰.两级物流服务商参与的供应链最优决策与利益分配研究——基于多种合作模式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9(06).

[2]宋丹霞.基于服务外包的生产供应链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第2篇:物联网网络服务范文

免安装、智能化产品是趋势,但仍然需要服务。

今天,我们看到净水领域的产品也在互联网的潮流下不断改变和升级,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改变让净水设备不仅仅只是一个过滤设备,我们赋予它超越净化设备的概念。现在很多增加了智能元素的净水器已经面市,客户在使用时可以通过APP进行流量和滤芯使用情况的监控。我想,很快还会有一些更加智能和概念化的产品面市,比如:结合可穿戴设备,提示消费者何时喝水、喝什么水,甚至可以通过对消费者身体状况的监测,制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季节的喝水方案。

厂家都在推APP,那么用户装完这个APP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提醒、推送消息换滤芯吗?往后的环节怎么办?客户要换滤芯是不是还要回到传统的打电话和上门的环节?真正要做互联网+就是要全程去做闭环,比如手机直接续费,后台和服务都能同时知道,第二天直接就上门了。否则现在这种所谓智能就是概念,概念炒得越凶,服务后台压力越大,最后成了虎头蛇尾。所以厂家不要着急去想着卖噱头,后端服务压力过大,必将导致整个行业的崩溃。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营造了更美好、更健康、更便利的生活。未来,净水设备一定可以进入大健康领域,成为家庭必须使用的产品之一。但是,净水行业无论怎么样发展,总归绕不开服务。为了减少服务环节,我们看到一些厂家也推出了免安装产品,我认为未来这种产品是趋势。但产品可以不需要安装,滤芯总是要更换的,产品出现问题,维修也总是需要的。净水行业,总归有客户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总会有需要服务的地方。

通过开放的互联网平台提升服务标准和质量。

在IT行业,很多大型的IT厂商都把自己的平台进行开放,让更多的合作伙伴接入到这个平台,通过这种方式能让更多合作伙伴更容易获得成功。行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企业家会发现,没有一家独大的可能,一定是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放眼净水行业,大家都在忙着圈地,透支着这个行业的未来,少有人关注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很担心因此牺牲掉客户的信任和满意度,辜负这个时代和市场给我们的机会。

“无忧服务”一直致力于打造成净水行业里专业的安装服务平台,我们希望开放给所有需要它的人。帮助销售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服务落地。而这个平台上,有很多可以增值的内容,比如客户机器购买之后需要换滤芯、需要维修都能轻松地找到之前购买的商家,如果之前的商家不做了,还可以找我们来服务。工程师也能在这个平台上快速获取厂家的培训资料,并获得技能提高。优质的工程师,完成的服务越多,排名越靠前,就越能方便厂家第一时间找到他们。甚至可以实现部分客户的订制服务,通过这样的平台,降低大家各自在服务上的投入,让服务更加公开和透明。

目前这个平台从技术层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我们去推进这个工作的时候,我们发现净水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很多厂商都没有认真、深入地去思考过。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厂商很少有自己做净水服务的,厂家的关注点还是在销售上,服务永远放在销售之后去考虑。所以净水行业发展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完善和系统的行业服务标准,这就形成了今天净水行业的服务现状,在整个家电领域纠纷率最多、投诉最多,客户意见最大。

利用互联网+提升服务效率。

如何理解互联网模式的服务?它和传统服务的区别在哪里?

互联网模式的服务是将整个交易链条完全打通,超越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信息完全同步,让客户拥有的服务体验更高。同时形成闭环,为二次增值销售提供基础,并可循环重复增加和客户之间的黏性,体现了效率和效益,既能克服服务落地后的区域差异、又能保证现场反馈的实时和高效。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可以再度被分析、被运用,用来不断提高服务标准,也为产品升级提供支持。传统的服务,一般是接受单向指令,完成安装之后此单完成,效率低,客户二次激活率更低,客户资源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

今年双十一“无忧服务”闪电安装再次显示出互联网的高效率。高效率的背后,是基于公司的系统、工程师的终端和我们直营站点的仓储条件决定的。双十一前的一个月,根据往年的销售预测数据(区域分布、购买型号分布)提前预估了今年双十一需要备货的站点、数量和品牌。提前完成备件、工具、耗材、甚至是产品的调拨。客户零点拍下,天猫的订单直接导入了我公司的后台系统,各站点的工程师是按照片区划分好服务范围的,所以派工系统直接将工单信息发到工程师的手持终端上,如果是带货上门的服务,系统里会有销售人员的备注,工程师和客户确认好安装时间,直接带货上门。

和传统的服务相比,速度提前了1~2天。但亮点不仅仅是效率,最关键的是工程师完成后实时将完成的图片、设备条码上传到后台了,系统自动结算,工程师安装完成就已经能看到自己此单的提成,只不过要等回访组的同事确认了客户满意,此单提成才能生效。而在同时,系统已经将此客户信息跳转到增值服务小组的权限内,并已经设定好下一次提醒回访的时间。如回访后,客户更换耗材,再次下单,循环上面的环节。

互联网+下,提升客户满意度才是最好的服务体验。

很多委托我们安装的厂商,从来不认为在客户面前,服务商和他们其实是一个团队。有时候十万火急的客户投诉,厂商会在电话里面先和我们讨论这个费用谁出?没搞清楚前,先不着急回复客户。还有些时候,我们因为客户着急没给厂家沟通先处理了客户的问题,厂家反过来会说“谁让你们这么干的,这个费用我不认啊”EEE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服务和销售永远分不开,而在净水行业里,比起销售商,服务商的数量真的不多。

我经常听到部门同事给一些厂商打电话,要求厂家先提供一些配件,方便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客户问题,但多数厂家是不会同意的。不知道是公司费用不支持,还是和我们对接的人想省去向老板汇报的麻烦。但这些事情不得不让我质疑厂家对服务的重视程度,因为服务如果很重要,就不是这种做法和态度。如果真的很重要,一定会体现在培训、指导、现场跟进、出现问题的应急预案、定期和工程师沟通收集改进数据、充足的备件保障、给到服务商主动解决问题的权利等方面,不是服务外包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作为净水行业的服务商,我建议厂家在确定开发一个产品前,最好能与安装工程师一起到消费者家里做下调研,根据消费需求研制产品。这样厂家也知道了真正的优质服务不是满足厂家想要强加于设备的概念,而是让服务的人和使用的人得心应手,没有负担。服务落地不是靠噱头,靠的是务实。

与其把“客户体验”挂在嘴变,不如动脑筋想一想,如何让产品界面更友好,指示更清晰;如何简化一下产品说明书,让工程师一目了然……这一点,海底捞做得最好,一定是先提高员工满意度,才会有客户满意度。在净水行业,销售人员未必都能看到客户,但工程师却是天天和客户打交道的一线人员。如果产品让净水设备安装工程师头都大了,那客户就更没有“体验”可言了。

互联网+下,合作发展的意识更重要。

互联网+服务整合落地要破哪些局,我认为不是技术层面的,是意识和态度层面的。在我们接触到的厂商中,经常会有一些厂商主动找到我们承接服务,都是因为电商销售马上要启动了,原来的服务体系都是经销商负责,满足不了电商销售的需求而找到我们。他们选择的标准一般是三点:1、站点要多。2、价格要便宜。3、相对专业。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厂家没有培训,更别说提供样机、备件了。对于连培训资料都没有的厂家,可以想象出他们对服务的态度。

很多生产厂家都认为净水机的安装很简单,安过几次就会了,但是他们没有想过,净水行业品牌、型号数不胜数,而电商销售最不能确定的就是,你不知道产品会销售到哪里去。也许所销售到的这个地方很偏远,工程师半年跑一趟,也就装这一两台机器,工程师总不能到了客户家中现装现研究。

第3篇:物联网网络服务范文

摘 要:服务产品具有无法库存等特征,要求服务供应链结构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因此需要找到一种能适应环境和通用的动态供应链重构模式,而分形供应链具有自相似性、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兼顾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基于分形理论,将服务供应链分解为若干个分形供应链元,建立分形供应链元间相似性测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研究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结构。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仿真实例的分析表明,可以利用自相似维数的测算结果更好地认识现实复杂的服务供应链网络。

关键词:分形理论;服务供应链;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供应链网络结构;分形维数;分形维谱

关键词:分形理论;服务供应链;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供应链网络结构;分形维数;分形维谱

中图分类号:F016;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2)02-0059-07

中图分类号:F016;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2)02-0059-07

Research on Service Supply Chain Networks

Research on Service Supply Chain Networks

Organization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Organization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Taking Port Service Supply Chain as an ExampleYANG Yang, LIN Guo-long, HU Zhi-hua

―Taking Port Service Supply Chain as an ExampleYANG Yang, LIN Guo-long, HU Zhi-hua

(Logistics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35, China)

(Logistics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35, China)

Abstract: Service product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non-inventory and so on and require service supply chain structure with stronger self-organizing ability, thus, a general dynamic reconstruction model adapting to the environment needs to be found and fractal supply chai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elf-similarity, self-organization, self-optimization and the like and can balance the s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supply chai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service supply chain is decomposed into a lot of fractal supply chain cells, the calculation model o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fractal supply chain cells is constructed and service supply chain network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an be accurately studied. The analysis of simulation examples on port service supply chain shows tha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self-similarity dimension can better study present complex service supply chain networks.

Abstract: Service product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non-inventory and so on and require service supply chain structure with stronger self-organizing ability, thus, a general dynamic reconstruction model adapting to the environment needs to be found and fractal supply chai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elf-similarity, self-organization, self-optimization and the like and can balance the s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supply chai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service supply chain is decomposed into a lot of fractal supply chain cells, the calculation model o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fractal supply chain cells is constructed and service supply chain network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an be accurately studied. The analysis of simulation examples on port service supply chain shows tha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self-similarity dimension can better study present complex service supply chain networks.

Key words: fractal theory; service supply chain; fractal supply chain; self-similarity; supply chain network structure; fractal dimension; fractal spectrum

Key words: fractal theory; service supply chain; fractal supply chain; self-similarity; supply chain network structure; fractal dimension; fractal spectrum

一、引言

一、引言

由于服务产品无法库存等特征,要求服务供应链结构具有自组织的能力;波动的市场需求要求服务供应链具有弹性的服务能力和灵活的服务组织。多系统(multi-agent systems, MAS)、仿生(bionic) 和分形(fractal)等理论为动态供应链的结构组织提供了新颖的研究方法。

由于服务产品无法库存等特征,要求服务供应链结构具有自组织的能力;波动的市场需求要求服务供应链具有弹性的服务能力和灵活的服务组织。多系统(multi-agent systems, MAS)、仿生(bionic) 和分形(fractal)等理论为动态供应链的结构组织提供了新颖的研究方法。

多系统从分布式模拟和微观决策个体仿真的角度为供应链复杂性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平台,从复杂系统机制设计的角度为供应链系统设计提供了机制的启发来源。虽然MAS能够较好地表达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但是群体的整体行为与结构表现的动态性往往具有反直观的特征,从个体交互机制设计角度出发难以发现动态供应链重构的内在模式。

多系统从分布式模拟和微观决策个体仿真的角度为供应链复杂性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平台,从复杂系统机制设计的角度为供应链系统设计提供了机制的启发来源。虽然MAS能够较好地表达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但是群体的整体行为与结构表现的动态性往往具有反直观的特征,从个体交互机制设计角度出发难以发现动态供应链重构的内在模式。

杨 阳,林国龙,胡志华: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研究分形供应链(Fractal Supply Chain, FSC)是基于分形方法论而构建的,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系统刚性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的可重构性。对于一个供应链系统而言,分形理论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建模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一种思想理念,其本质核心是使供应链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将供应链分解为具备一定完成任务能力的分形供应链元,各个分形供应链元之间能够根据任务的需要重新配置,从而实现低成本、快速的重组织。分形供应链元(Fractal Supply Chain Cell, FSCC)指以任务为驱动力,具有完成特定供应链运作功能的运作单元,它们在组织结构及运作模式上具有一定的相对的独立性以及自包容性(范小军 等,2008)。分形供应链元及其自组织、自优化的特性共同构成分形供应链可重构的基础。分形供应链元可以实现供应链任务的部分或全部运作,在环境或任务变化时,分形供应链元的自组织可以实现供应链系统的重构。

杨 阳,林国龙,胡志华: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研究分形供应链(Fractal Supply Chain, FSC)是基于分形方法论而构建的,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系统刚性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的可重构性。对于一个供应链系统而言,分形理论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建模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一种思想理念,其本质核心是使供应链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将供应链分解为具备一定完成任务能力的分形供应链元,各个分形供应链元之间能够根据任务的需要重新配置,从而实现低成本、快速的重组织。分形供应链元(Fractal Supply Chain Cell, FSCC)指以任务为驱动力,具有完成特定供应链运作功能的运作单元,它们在组织结构及运作模式上具有一定的相对的独立性以及自包容性(范小军 等,2008)。分形供应链元及其自组织、自优化的特性共同构成分形供应链可重构的基础。分形供应链元可以实现供应链任务的部分或全部运作,在环境或任务变化时,分形供应链元的自组织可以实现供应链系统的重构。

分形企业管理理论将企业系统看做是非线性发展、不能精确预测、内外边界模糊的企业形态,分形企业构建的目标是不断进行动态完善(周建频 等,2005),追求尽可能的低成本、无废品、零库存等精益生产模式,具有自相似、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于艳飞等(2007)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分形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认为分形供应链所具有的自相似、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罗勇(2008)将分形理论用于供应链经济,建立了具有自优化、自组织和自相似特点的供应链,以使供应链在竞争中获胜。在供应链网络组织方面,Nagurney(2010)研究供应链网络组织与重组织的最优化设计,分别对供应链网络组织和重组织建模,以实现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最小化成本,并使用实例验证文中研究的实用性与灵活性。Saman 等(2011)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网络鲁棒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个鲁棒优化模型控制闭环供应链内在的不确定性。Yang等(2009)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网络组织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客户和恢复中心的通用的闭环供应链网络模型,其目的是通过使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制定和优化供应链网络的平衡。

分形企业管理理论将企业系统看做是非线性发展、不能精确预测、内外边界模糊的企业形态,分形企业构建的目标是不断进行动态完善(周建频 等,2005),追求尽可能的低成本、无废品、零库存等精益生产模式,具有自相似、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于艳飞等(2007)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分形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认为分形供应链所具有的自相似、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罗勇(2008)将分形理论用于供应链经济,建立了具有自优化、自组织和自相似特点的供应链,以使供应链在竞争中获胜。在供应链网络组织方面,Nagurney(2010)研究供应链网络组织与重组织的最优化设计,分别对供应链网络组织和重组织建模,以实现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最小化成本,并使用实例验证文中研究的实用性与灵活性。Saman 等(2011)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网络鲁棒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个鲁棒优化模型控制闭环供应链内在的不确定性。Yang等(2009)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网络组织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客户和恢复中心的通用的闭环供应链网络模型,其目的是通过使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制定和优化供应链网络的平衡。

当前的研究趋向于从传统的稳健型供应链向具有更高敏捷度的动态供应链模型进化,并且服务供应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动态供应链往往因为过于关注敏捷性而导致资源整合周期过长、运作失衡等问题。而分形供应链所具有的自相似性、自组织性及自优化功能可以使其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为了平衡供应链构建及运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本文基于分形理论研究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问题。

当前的研究趋向于从传统的稳健型供应链向具有更高敏捷度的动态供应链模型进化,并且服务供应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动态供应链往往因为过于关注敏捷性而导致资源整合周期过长、运作失衡等问题。而分形供应链所具有的自相似性、自组织性及自优化功能可以使其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为了平衡供应链构建及运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本文基于分形理论研究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问题。

存入我的阅览室

二、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及其分形模式

二、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及其分形模式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构建动态供应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其中的机理并未被深入研究。港口服务供应链自身资源和能力容量,往往在吞吐量波峰时紧缺,波谷时大量闲置。因此,港口服务供应链需要一种动态演化以及自组织的机制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及其组织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分形理论,提出港口服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分类机制,并以此作为分形供应链的组织机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构建动态供应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其中的机理并未被深入研究。港口服务供应链自身资源和能力容量,往往在吞吐量波峰时紧缺,波谷时大量闲置。因此,港口服务供应链需要一种动态演化以及自组织的机制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及其组织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分形理论,提出港口服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分类机制,并以此作为分形供应链的组织机制。

港口服务供应链主要涉及对物流对象的集疏运活动,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良好的物流服务满足供应链下游货主企业需求。港口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任务输入、任务处理、任务输出这样的业务流程上,通过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一般结构及其业务过程的分析,将港口服务供应链分解为处理、策略和接口三类。其中,服务处理实现的是具有领域知识库和进行计划、监督的功能,并且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服务;服务策略包含知识规则库、目标、信念和评估等组件;服务接口实现之间协调、协商的信息沟通,并且负责输入和输出沟通。各的具体职能如表1所示。虽然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但是本文提出的概念与方法均试图体现服务供应链的一般性。

港口服务供应链主要涉及对物流对象的集疏运活动,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良好的物流服务满足供应链下游货主企业需求。港口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任务输入、任务处理、任务输出这样的业务流程上,通过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一般结构及其业务过程的分析,将港口服务供应链分解为处理、策略和接口三类。其中,服务处理实现的是具有领域知识库和进行计划、监督的功能,并且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服务;服务策略包含知识规则库、目标、信念和评估等组件;服务接口实现之间协调、协商的信息沟通,并且负责输入和输出沟通。各的具体职能如表1所示。虽然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但是本文提出的概念与方法均试图体现服务供应链的一般性。

表1 服务供应链及其职能

表1 服务供应链及其职能

类型职能说明服务处理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策略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等服务接口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

类型职能说明服务处理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策略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等服务接口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

供应链的分形结构是一个随需求变化动态演化的过程,针对具体应用环境和目标,利用供应链的分形模式框架可以对供应链进行重构,并可以将各模块按实际需要进行融合或分解,可以按实际需要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功能集合体和组织环节,图1展示了分形结构的服务供应链框架,图2则展示了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融合方式,而分解则是融合的逆向过程。

供应链的分形结构是一个随需求变化动态演化的过程,针对具体应用环境和目标,利用供应链的分形模式框架可以对供应链进行重构,并可以将各模块按实际需要进行融合或分解,可以按实际需要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功能集合体和组织环节,图1展示了分形结构的服务供应链框架,图2则展示了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融合方式,而分解则是融合的逆向过程。

图1 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框架

图1 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框架

图2 同层分形供应链元间模块的融合

图2 同层分形供应链元间模块的融合

以上对于分形模式的探讨,体现了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相似性,而对三类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融合和分解模式的研究,则体现出服务供应链的动态目标、策略和重构模式上的一般性。

以上对于分形模式的探讨,体现了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相似性,而对三类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融合和分解模式的研究,则体现出服务供应链的动态目标、策略和重构模式上的一般性。

三、基于自相似性的供应链网络组织

三、基于自相似性的供应链网络组织

港口作为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中集成服务的核心企业,显然会对整个服务供应链的形成和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Tongzon et al,2009)。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中的任意节点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网络,同样的,他们也会与其他供应链的成员发生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供应链网络即是将其中的企业作为节点,将企业间的需求和供应的合作关系作为边,从而形成网络。实际运作中,企业在供应链内部的合作关系是基于企业之间具有大量信息传递而产生的,那么就可以认为企业之间是通过某信息传递上的相似性而连接在一起的。分形维数和分形维谱是分形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在基于分形理论建立分形供应链结构和模式的前提下,能够采用这两种分析工具对供应链结构及其演化进行研究,发现和分析分形供应链结构组织的机理与模式。

港口作为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中集成服务的核心企业,显然会对整个服务供应链的形成和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Tongzon et al,2009)。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中的任意节点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网络,同样的,他们也会与其他供应链的成员发生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供应链网络即是将其中的企业作为节点,将企业间的需求和供应的合作关系作为边,从而形成网络。实际运作中,企业在供应链内部的合作关系是基于企业之间具有大量信息传递而产生的,那么就可以认为企业之间是通过某信息传递上的相似性而连接在一起的。分形维数和分形维谱是分形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在基于分形理论建立分形供应链结构和模式的前提下,能够采用这两种分析工具对供应链结构及其演化进行研究,发现和分析分形供应链结构组织的机理与模式。

1.测度的复杂性

1.测度的复杂性

服务分形供应链具有整体的不规则性和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规则性,因此在整体上只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显然这种相似性建立在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基础上。在服务分形供应链的分形维测度中,我们需要证明度量上等价的集合具有相同的分形维,即假设度量空间(X1,d1)和(X2,d2)在度量上是等价的,即θ:X1X2。

服务分形供应链具有整体的不规则性和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规则性,因此在整体上只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显然这种相似性建立在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基础上。在服务分形供应链的分形维测度中,我们需要证明度量上等价的集合具有相同的分形维,即假设度量空间(X1,d1)和(X2,d2)在度量上是等价的,即θ:X1X2。

令A1∈H(X1)有分形维D。由于两个空间(X1,d1)和(X2,d2)在θ下是等价的,故必存在正的常数e1和e2,使得:

令A1∈H(X1)有分形维D。由于两个空间(X1,d1)和(X2,d2)在θ下是等价的,故必存在正的常数e1和e2,使得:

所以,我们在研究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时,可以通过测量度量上的等价集合的分形维得到。

所以,我们在研究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时,可以通过测量度量上的等价集合的分形维得到。

2.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2.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是其所具有的诸多特性中最基本的特性,正是基于此特性,服务分形供应链才能具有相对稳定的运作基础,同时使得服务分形供应链具备自组织及自优化等特性,从而服务分形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以实现供应链内部资源的最佳配置。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的基础即是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本文从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出发,选取子相似性侧度模型的指标,并以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为背景,建立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是其所具有的诸多特性中最基本的特性,正是基于此特性,服务分形供应链才能具有相对稳定的运作基础,同时使得服务分形供应链具备自组织及自优化等特性,从而服务分形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以实现供应链内部资源的最佳配置。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的基础即是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本文从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出发,选取子相似性侧度模型的指标,并以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为背景,建立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将所有指标分为评价型指标和计算型指标两类。其中评价型指标包括: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计算型指标包括:地理位置接近度、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平均订单处理时间。

将所有指标分为评价型指标和计算型指标两类。其中评价型指标包括: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计算型指标包括:地理位置接近度、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平均订单处理时间。

设k位专家对评价型指标进行百分制评价,其评价结果为:

设k位专家对评价型指标进行百分制评价,其评价结果为:

计算型指标的指标值可由zi=1-1-xiyi计算得到,评价型指标可由zi=mi/100计算得到;其中xi和yi分别为两分形供应链元各自的指标值,mi为进行比较的分形供应链元的第i项指标均值。

计算型指标的指标值可由zi=1-1-xiyi计算得到,评价型指标可由zi=mi/100计算得到;其中xi和yi分别为两分形供应链元各自的指标值,mi为进行比较的分形供应链元的第i项指标均值。

这样,z1,z2,…,zn就成为n维空间上的集合,我们可以定义zi为n维空间上坐标轴上的点。下面可以根据测度关系来求z1,z2,z3的分形维。设包含于以原点为球心,以r为半径的球形内部的点数为M(r):

这样,z1,z2,…,zn就成为n维空间上的集合,我们可以定义zi为n维空间上坐标轴上的点。下面可以根据测度关系来求z1,z2,z3的分形维。设包含于以原点为球心,以r为半径的球形内部的点数为M(r):

显然M(r)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令R=max{z1,z2,z3},则limrRM(r)=K,limr0M(r)=0。

显然M(r)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令R=max{z1,z2,z3},则limrRM(r)=K,limr0M(r)=0。

当r位于某适当区域内时M(r)随着r的变化呈现出幂函数的形式,集合zi| i=1,2,3,…,K具有分形特性。在分形理论中,分形维数是表示系统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征自相似性结构的定量性质。分形维数D服从当r0时的r指数关系即M(r)~crD,那么显然有:lnM(r)~lnc-plnr,则分形维数D=lnM(r)lnr。

当r位于某适当区域内时M(r)随着r的变化呈现出幂函数的形式,集合zi| i=1,2,3,…,K具有分形特性。在分形理论中,分形维数是表示系统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征自相似性结构的定量性质。分形维数D服从当r0时的r指数关系即M(r)~crD,那么显然有:lnM(r)~lnc-plnr,则分形维数D=lnM(r)lnr。

定义相似度离差dev(x,y)=|D-N|。相似度离差用于刻画的是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指标集之间的相似程度,该离差越大,则意味着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相似度越小;反之,离差越小则代表着相似度越大。相似度离差为0时即为两个服务分形供应链元的各项指标都相同,其分形维数为n。

定义相似度离差dev(x,y)=|D-N|。相似度离差用于刻画的是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指标集之间的相似程度,该离差越大,则意味着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相似度越小;反之,离差越小则代表着相似度越大。相似度离差为0时即为两个服务分形供应链元的各项指标都相同,其分形维数为n。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lnM(r)~lnr的分形维谱,通过该分形维谱可以形象地表示分形维随子集的变化情况。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lnM(r)~lnr的分形维谱,通过该分形维谱可以形象地表示分形维随子集的变化情况。

四、实例仿真

四、实例仿真

为了验证本文所构建的自相似度模型,我们构造了一个实例加以说明。假设某港口服务供应链有多个分形供应链元。现需要考察其中的A、B和C三个同级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相似性相似程度。表2为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对各项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后可得到两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各项指标相似度,如表3所示。

为了验证本文所构建的自相似度模型,我们构造了一个实例加以说明。假设某港口服务供应链有多个分形供应链元。现需要考察其中的A、B和C三个同级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相似性相似程度。表2为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对各项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后可得到两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各项指标相似度,如表3所示。

表2 A、B、C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

表2 A、B、C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

A分形供应链元B分形供应链元C分形供应链元平均订单处理时间(小时)2.803.102.70平均服务处理时间(小时)9.8010.109.70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小时)0.310.350.33

A分形供应链元B分形供应链元C分形供应链元平均订单处理时间(小时)2.803.102.70平均服务处理时间(小时)9.8010.109.70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小时)0.310.350.33

请5位专家对A和B、A和C、B和C之间各指标相似度进行评价,其对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地理位置接近度十三项指标给出的评价如下:

请5位专家对A和B、A和C、B和C之间各指标相似度进行评价,其对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地理位置接近度十三项指标给出的评价如下:

存入我的阅览室

二、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及其分形模式

二、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及其分形模式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构建动态供应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其中的机理并未被深入研究。港口服务供应链自身资源和能力容量,往往在吞吐量波峰时紧缺,波谷时大量闲置。因此,港口服务供应链需要一种动态演化以及自组织的机制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及其组织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分形理论,提出港口服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分类机制,并以此作为分形供应链的组织机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构建动态供应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其中的机理并未被深入研究。港口服务供应链自身资源和能力容量,往往在吞吐量波峰时紧缺,波谷时大量闲置。因此,港口服务供应链需要一种动态演化以及自组织的机制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及其组织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分形理论,提出港口服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分类机制,并以此作为分形供应链的组织机制。

港口服务供应链主要涉及对物流对象的集疏运活动,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良好的物流服务满足供应链下游货主企业需求。港口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任务输入、任务处理、任务输出这样的业务流程上,通过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一般结构及其业务过程的分析,将港口服务供应链分解为处理、策略和接口三类。其中,服务处理实现的是具有领域知识库和进行计划、监督的功能,并且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服务;服务策略包含知识规则库、目标、信念和评估等组件;服务接口实现之间协调、协商的信息沟通,并且负责输入和输出沟通。各的具体职能如表1所示。虽然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但是本文提出的概念与方法均试图体现服务供应链的一般性。

港口服务供应链主要涉及对物流对象的集疏运活动,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良好的物流服务满足供应链下游货主企业需求。港口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任务输入、任务处理、任务输出这样的业务流程上,通过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一般结构及其业务过程的分析,将港口服务供应链分解为处理、策略和接口三类。其中,服务处理实现的是具有领域知识库和进行计划、监督的功能,并且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服务;服务策略包含知识规则库、目标、信念和评估等组件;服务接口实现之间协调、协商的信息沟通,并且负责输入和输出沟通。各的具体职能如表1所示。虽然本文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但是本文提出的概念与方法均试图体现服务供应链的一般性。

表1 服务供应链及其职能

表1 服务供应链及其职能

类型职能说明服务处理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策略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等服务接口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

类型职能说明服务处理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策略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等服务接口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

供应链的分形结构是一个随需求变化动态演化的过程,针对具体应用环境和目标,利用供应链的分形模式框架可以对供应链进行重构,并可以将各模块按实际需要进行融合或分解,可以按实际需要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功能集合体和组织环节,图1展示了分形结构的服务供应链框架,图2则展示了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融合方式,而分解则是融合的逆向过程。

供应链的分形结构是一个随需求变化动态演化的过程,针对具体应用环境和目标,利用供应链的分形模式框架可以对供应链进行重构,并可以将各模块按实际需要进行融合或分解,可以按实际需要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功能集合体和组织环节,图1展示了分形结构的服务供应链框架,图2则展示了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融合方式,而分解则是融合的逆向过程。

图1 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框架

图1 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框架

图2 同层分形供应链元间模块的融合

图2 同层分形供应链元间模块的融合

以上对于分形模式的探讨,体现了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相似性,而对三类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融合和分解模式的研究,则体现出服务供应链的动态目标、策略和重构模式上的一般性。

以上对于分形模式的探讨,体现了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相似性,而对三类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融合和分解模式的研究,则体现出服务供应链的动态目标、策略和重构模式上的一般性。

三、基于自相似性的供应链网络组织

三、基于自相似性的供应链网络组织

港口作为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中集成服务的核心企业,显然会对整个服务供应链的形成和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Tongzon et al,2009)。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中的任意节点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网络,同样的,他们也会与其他供应链的成员发生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供应链网络即是将其中的企业作为节点,将企业间的需求和供应的合作关系作为边,从而形成网络。实际运作中,企业在供应链内部的合作关系是基于企业之间具有大量信息传递而产生的,那么就可以认为企业之间是通过某信息传递上的相似性而连接在一起的。分形维数和分形维谱是分形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在基于分形理论建立分形供应链结构和模式的前提下,能够采用这两种分析工具对供应链结构及其演化进行研究,发现和分析分形供应链结构组织的机理与模式。

港口作为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中集成服务的核心企业,显然会对整个服务供应链的形成和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Tongzon et al,2009)。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中的任意节点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网络,同样的,他们也会与其他供应链的成员发生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供应链网络即是将其中的企业作为节点,将企业间的需求和供应的合作关系作为边,从而形成网络。实际运作中,企业在供应链内部的合作关系是基于企业之间具有大量信息传递而产生的,那么就可以认为企业之间是通过某信息传递上的相似性而连接在一起的。分形维数和分形维谱是分形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在基于分形理论建立分形供应链结构和模式的前提下,能够采用这两种分析工具对供应链结构及其演化进行研究,发现和分析分形供应链结构组织的机理与模式。

1.测度的复杂性

1.测度的复杂性

服务分形供应链具有整体的不规则性和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规则性,因此在整体上只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显然这种相似性建立在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基础上。在服务分形供应链的分形维测度中,我们需要证明度量上等价的集合具有相同的分形维,即假设度量空间(X1,d1)和(X2,d2)在度量上是等价的,即θ:X1X2。

服务分形供应链具有整体的不规则性和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规则性,因此在整体上只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显然这种相似性建立在微观分形供应链元的基础上。在服务分形供应链的分形维测度中,我们需要证明度量上等价的集合具有相同的分形维,即假设度量空间(X1,d1)和(X2,d2)在度量上是等价的,即θ:X1X2。

令A1∈H(X1)有分形维D。由于两个空间(X1,d1)和(X2,d2)在θ下是等价的,故必存在正的常数e1和e2,使得:

令A1∈H(X1)有分形维D。由于两个空间(X1,d1)和(X2,d2)在θ下是等价的,故必存在正的常数e1和e2,使得:

所以,我们在研究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时,可以通过测量度量上的等价集合的分形维得到。

所以,我们在研究服务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时,可以通过测量度量上的等价集合的分形维得到。

2.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2.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是其所具有的诸多特性中最基本的特性,正是基于此特性,服务分形供应链才能具有相对稳定的运作基础,同时使得服务分形供应链具备自组织及自优化等特性,从而服务分形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以实现供应链内部资源的最佳配置。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的基础即是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本文从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出发,选取子相似性侧度模型的指标,并以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为背景,建立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相似性是其所具有的诸多特性中最基本的特性,正是基于此特性,服务分形供应链才能具有相对稳定的运作基础,同时使得服务分形供应链具备自组织及自优化等特性,从而服务分形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以实现供应链内部资源的最佳配置。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的基础即是服务分形供应链元间的相似性。本文从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出发,选取子相似性侧度模型的指标,并以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为背景,建立服务分形供应链自相似性测度模型。

将所有指标分为评价型指标和计算型指标两类。其中评价型指标包括: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计算型指标包括:地理位置接近度、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平均订单处理时间。

将所有指标分为评价型指标和计算型指标两类。其中评价型指标包括: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计算型指标包括:地理位置接近度、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平均订单处理时间。

设k位专家对评价型指标进行百分制评价,其评价结果为:

设k位专家对评价型指标进行百分制评价,其评价结果为:

计算型指标的指标值可由zi=1-1-xiyi计算得到,评价型指标可由zi=mi/100计算得到;其中xi和yi分别为两分形供应链元各自的指标值,mi为进行比较的分形供应链元的第i项指标均值。

计算型指标的指标值可由zi=1-1-xiyi计算得到,评价型指标可由zi=mi/100计算得到;其中xi和yi分别为两分形供应链元各自的指标值,mi为进行比较的分形供应链元的第i项指标均值。

这样,z1,z2,…,zn就成为n维空间上的集合,我们可以定义zi为n维空间上坐标轴上的点。下面可以根据测度关系来求z1,z2,z3的分形维。设包含于以原点为球心,以r为半径的球形内部的点数为M(r):

这样,z1,z2,…,zn就成为n维空间上的集合,我们可以定义zi为n维空间上坐标轴上的点。下面可以根据测度关系来求z1,z2,z3的分形维。设包含于以原点为球心,以r为半径的球形内部的点数为M(r):

显然M(r)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令R=max{z1,z2,z3},则limrRM(r)=K,limr0M(r)=0。

显然M(r)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令R=max{z1,z2,z3},则limrRM(r)=K,limr0M(r)=0。

当r位于某适当区域内时M(r)随着r的变化呈现出幂函数的形式,集合zi| i=1,2,3,…,K具有分形特性。在分形理论中,分形维数是表示系统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征自相似性结构的定量性质。分形维数D服从当r0时的r指数关系即M(r)~crD,那么显然有:lnM(r)~lnc-plnr,则分形维数D=lnM(r)lnr。

当r位于某适当区域内时M(r)随着r的变化呈现出幂函数的形式,集合zi| i=1,2,3,…,K具有分形特性。在分形理论中,分形维数是表示系统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征自相似性结构的定量性质。分形维数D服从当r0时的r指数关系即M(r)~crD,那么显然有:lnM(r)~lnc-plnr,则分形维数D=lnM(r)lnr。

定义相似度离差dev(x,y)=|D-N|。相似度离差用于刻画的是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指标集之间的相似程度,该离差越大,则意味着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相似度越小;反之,离差越小则代表着相似度越大。相似度离差为0时即为两个服务分形供应链元的各项指标都相同,其分形维数为n。

定义相似度离差dev(x,y)=|D-N|。相似度离差用于刻画的是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指标集之间的相似程度,该离差越大,则意味着两个分形供应链元的相似度越小;反之,离差越小则代表着相似度越大。相似度离差为0时即为两个服务分形供应链元的各项指标都相同,其分形维数为n。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lnM(r)~lnr的分形维谱,通过该分形维谱可以形象地表示分形维随子集的变化情况。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lnM(r)~lnr的分形维谱,通过该分形维谱可以形象地表示分形维随子集的变化情况。

四、实例仿真

四、实例仿真

为了验证本文所构建的自相似度模型,我们构造了一个实例加以说明。假设某港口服务供应链有多个分形供应链元。现需要考察其中的A、B和C三个同级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相似性相似程度。表2为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对各项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后可得到两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各项指标相似度,如表3所示。

为了验证本文所构建的自相似度模型,我们构造了一个实例加以说明。假设某港口服务供应链有多个分形供应链元。现需要考察其中的A、B和C三个同级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相似性相似程度。表2为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对各项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后可得到两分形供应链元之间的各项指标相似度,如表3所示。

表2 A、B、C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

表2 A、B、C三个分形供应链元的计算型指标数据

A分形供应链元B分形供应链元C分形供应链元平均订单处理时间(小时)2.803.102.70平均服务处理时间(小时)9.8010.109.70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小时)0.310.350.33

A分形供应链元B分形供应链元C分形供应链元平均订单处理时间(小时)2.803.102.70平均服务处理时间(小时)9.8010.109.70平均应急事件反馈时间(小时)0.310.350.33

请5位专家对A和B、A和C、B和C之间各指标相似度进行评价,其对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地理位置接近度十三项指标给出的评价如下:

请5位专家对A和B、A和C、B和C之间各指标相似度进行评价,其对服务准备、服务执行、服务交付、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过程控制、服务需求管理、服务供应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服务营销管理、服务关系管理、地理位置接近度十三项指标给出的评价如下:

存入我的阅览室

使用MATLAB编程后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分形维谱lnM(r)~lnr曲线,如图3所示。图3 lnM(r)~lnr分形维谱

使用MATLAB编程后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分形维谱lnM(r)~lnr曲线,如图3所示。图3 lnM(r)~lnr分形维谱

同时,根据对分形维谱中的数据进行拟合,我们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的分形维数,如表4所示。那么,dev(A,B)=|15.24-13|=2.24,dev(A,C)=|11.07-13|=1.93,dev(B,C)=|17.32-13|=4.32,因此dev(A,C)

同时,根据对分形维谱中的数据进行拟合,我们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的分形维数,如表4所示。那么,dev(A,B)=|15.24-13|=2.24,dev(A,C)=|11.07-13|=1.93,dev(B,C)=|17.32-13|=4.32,因此dev(A,C)

z(A,B)z(A,C)z(B,C)D值15.2411.0717.32

z(A,B)z(A,C)z(B,C)D值15.2411.0717.32

五、结论及展望

五、结论及展望

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研究为解决如何兼顾服务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所具有自相似性、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兼顾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研究为解决如何兼顾服务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所具有自相似性、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兼顾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本文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服务分形供应链相似性测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供应链网络组织。模型较为准确地阐述了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的结构特征,在分形模式下,服务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从而实现供应链内部分形元的自组织。在模型提出后,我们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具体实例,分析表明,自相似维数的测算结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中复杂的服务供应链网络。

本文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服务分形供应链相似性测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供应链网络组织。模型较为准确地阐述了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的结构特征,在分形模式下,服务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从而实现供应链内部分形元的自组织。在模型提出后,我们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具体实例,分析表明,自相似维数的测算结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中复杂的服务供应链网络。

在本文基础上有以下几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一是考虑服务企业供应链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比如每个节点企业自身的目标及抗风险能力以及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进化博弈等;二是考虑更多影响因素下的服务供应链结构;三是改进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四是在分形元间自相似性的基础上研究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演化等。

在本文基础上有以下几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一是考虑服务企业供应链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比如每个节点企业自身的目标及抗风险能力以及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进化博弈等;二是考虑更多影响因素下的服务供应链结构;三是改进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四是在分形元间自相似性的基础上研究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演化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范小军,陈宏民.2008.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6(6):61-66.

范小军,陈宏民.2008.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6(6):61-66.

罗勇.2008.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经济研究[J].现代商业(2):13-14.

罗勇.2008.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经济研究[J].现代商业(2):13-14.

于艳飞,王效俐,刘红. 2007.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分析[J].工业工程,10(2):38-41.

于艳飞,王效俐,刘红. 2007.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分析[J].工业工程,10(2):38-41.

周建频,杜文. 2005.制造业分形供应链的适应与协调[J].控制与决策,20(4):459-462.

周建频,杜文. 2005.制造业分形供应链的适应与协调[J].控制与决策,20(4):459-462.

NAGURNEY A. 2010. Optimal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and redesign at minimal total cost and with demand satisf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1(1):200-208.

NAGURNEY A. 2010. Optimal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and redesign at minimal total cost and with demand satisf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1(1):200-208.

SAMAN P,MASOUD R,SEYED A T. 2011. A robust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under uncertainty[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35(2):637-649.

SAMAN P,MASOUD R,SEYED A T. 2011. A robust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under uncertainty[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35(2):637-649.

TONGZON J,CHANG Y T,LEE S Y. 2009. How supply chain oriented is the port secto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22(1): 21-34.

TONGZON J,CHANG Y T,LEE S Y. 2009. How supply chain oriented is the port secto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22(1): 21-34.

YANG G,WANG Z,LI X. 2009.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45(1): 16-28.

YANG G,WANG Z,LI X. 2009.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45(1): 16-28.

存入我的阅览室

使用MATLAB编程后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分形维谱lnM(r)~lnr曲线,如图3所示。图3 lnM(r)~lnr分形维谱

使用MATLAB编程后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分形维谱lnM(r)~lnr曲线,如图3所示。图3 lnM(r)~lnr分形维谱

同时,根据对分形维谱中的数据进行拟合,我们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的分形维数,如表4所示。那么,dev(A,B)=|15.24-13|=2.24,dev(A,C)=|11.07-13|=1.93,dev(B,C)=|17.32-13|=4.32,因此dev(A,C)

同时,根据对分形维谱中的数据进行拟合,我们可以分别得到z(A,B)、z(A,C)、z(B,C)的分形维数,如表4所示。那么,dev(A,B)=|15.24-13|=2.24,dev(A,C)=|11.07-13|=1.93,dev(B,C)=|17.32-13|=4.32,因此dev(A,C)

z(A,B)z(A,C)z(B,C)D值15.2411.0717.32

z(A,B)z(A,C)z(B,C)D值15.2411.0717.32

五、结论及展望展望

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研究为解决如何兼顾服务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所具有自相似性、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兼顾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研究为解决如何兼顾服务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分形结构下的服务供应链所具有自相似性、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兼顾服务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本文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服务分形供应链相似性测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供应链网络组织。模型较为准确地阐述了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的结构特征,在分形模式下,服务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从而实现供应链内部分形元的自组织。在模型提出后,我们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具体实例,分析表明,自相似维数的测算结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中复杂的服务供应链网络。

本文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服务分形供应链相似性测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供应链网络组织。模型较为准确地阐述了港口服务供应链网络的结构特征,在分形模式下,服务供应链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从而实现供应链内部分形元的自组织。在模型提出后,我们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具体实例,分析表明,自相似维数的测算结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中复杂的服务供应链网络。

在本文基础上有以下几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一是考虑服务企业供应链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比如每个节点企业自身的目标及抗风险能力以及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进化博弈等;二是考虑更多影响因素下的服务供应链结构;三是改进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四是在分形元间自相似性的基础上研究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演化等。

在本文基础上有以下几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一是考虑服务企业供应链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比如每个节点企业自身的目标及抗风险能力以及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进化博弈等;二是考虑更多影响因素下的服务供应链结构;三是改进服务供应链的分形模式;四是在分形元间自相似性的基础上研究服务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演化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范小军,陈宏民.2008.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6(6):61-66.

范小军,陈宏民.2008.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6(6):61-66.

罗勇.2008.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经济研究[J].现代商业(2):13-14.

罗勇.2008.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经济研究[J].现代商业(2):13-14.

于艳飞,王效俐,刘红. 2007.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分析[J].工业工程,10(2):38-41.

于艳飞,王效俐,刘红. 2007.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分析[J].工业工程,10(2):38-41.

周建频,杜文. 2005.制造业分形供应链的适应与协调[J].控制与决策,20(4):459-462.

周建频,杜文. 2005.制造业分形供应链的适应与协调[J].控制与决策,20(4):459-462.

NAGURNEY A. 2010. Optimal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and redesign at minimal total cost and with demand satisf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1(1):200-208.

NAGURNEY A. 2010. Optimal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and redesign at minimal total cost and with demand satisf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1(1):200-208.

SAMAN P,MASOUD R,SEYED A T. 2011. A robust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under uncertainty[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35(2):637-649.

SAMAN P,MASOUD R,SEYED A T. 2011. A robust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under uncertainty[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35(2):637-649.

TONGZON J,CHANG Y T,LEE S Y. 2009. How supply chain oriented is the port secto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22(1): 21-34.

TONGZON J,CHANG Y T,LEE S Y. 2009. How supply chain oriented is the port secto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22(1): 21-34.

YANG G,WANG Z,LI X. 2009.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45(1): 16-28.

第4篇:物联网网络服务范文

【关键词】北京地铁 TETRA 应急演练 覆盖场强

北京无线政务网概述

经过7年多的稳步建设和运营,北京市数字集群无线政务网(亦称北京正通数字集群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级数字集群网络,该网络由北京正通网络通信公司建设和运营,由EADS(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提供全部TETRA数字集群系统设备,网络中现有6个EADS DXT交换机,300多个EADS TB3基站,网络覆盖了北京市城八区,郊区平原地区、主要高速公路、重要旅游景区以及重点建筑物,并针对奥运通信保障的要求实现了对北京市所有奥运场馆、签约酒店,以及各条地铁运营线路以及首都机场等区域的覆盖。

目前,北京市数字集群无线政务网,主要服务于市委市政府、应急办、公安、交管、武警、医疗急救、城管、司法、电力、水利等各个政府及应急相关部门。作为国内第一个数字集群政府共享网络,该网络已经成为北京市城市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指挥调度专用网,提高了政府各部门的指挥通信效率,用户反应良好,并多次圆满完成了全市重要事件的通信保障工作。如“北京国际马拉松接力赛”、“布什访华”、2006年“春节”和“两会”通信保障、中非论坛等重大勤务工作,在北京的大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球瞩目、规模空前的第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北京无线政务网圆满完成奥运会通信保障任务,在网用户8.6万,从18个区县的火炬传递,到奥运会、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历时近二个月的各项赛事,北京无线政务网经受了大话务量的冲击,确保了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节俭奥运”和“平安奥运”的双丰收,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奥组委、市公安局以及相关用户单位的充分肯定。

2北京无线政务网地铁信号覆盖及演练

地铁是目前世界上能够有效解决大中型城市人们出行最为便捷、经济和高效的一种交通工具。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国内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到目前为止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包括有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13号线、八通线、奥运支线和机场专线,运营线路总里程200公里,共有123座运营车站。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们出行的需求日益增加。2009年以来北京地铁日峰值客流达350万人次,运量运能矛盾突显,运行中的故障及事故时有发生。

一旦在地铁内发生了事故由于地铁环境特殊,给灾情的侦查和灾害的施救带来很大的困难。在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的恢复地下与地上的指挥调度通讯是保证抢修救灾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

由于北京市无线政务网是北京市公安、消防等重要部门的指挥调度手段。所以,当灾情发生时地下空间的无线政务网覆盖问题就成为了指挥调度通信保障的首要问题。

因此,出于对地铁应急事件中政务网络信号覆盖的全面考虑,北京市政务网络管理中心倡导并组织北京无线政务网运营商北京正通公司、北京地铁通号公司进行了一次地铁突发事件政务网络信号覆盖的应急演练。这次演练从技术方案的研究、人员的调度安排到软硬件准备工作的完成历时两个月,于2009年6月15日凌晨在北京地铁1号线五棵松站顺利进行。演练中对地铁站台和地铁隧道政务网络信号的覆盖范围、信号强度等多项指标进行了全面测试。

2.1 技术论证

建立隧道传播模型,无线电波在隧道中传播时具有隧道效应,信号传播是墙壁反射与直射的结果,直射为主要分量。根据北京地铁隧道的几何结构结合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对自由空间传播衰耗模型进行了修正。

修正后得到下式

Lpath=20lgf+30lgd-14.87dB

对模型进行仿真后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

2.2 应用可行性

假设覆盖距离为800米,经过计算数字集群下行信号衰落:

L=20lg866MHz+30lg800m-14.87

=130.97dB

如果用10W直放站覆盖,直放站的输出为40dBm,为了保证直放站的稳定工作选2dB的回退量,直放站输出为38dBm,采用增益为8.5dB的对数周期天线,链路计算如下:

P手台收=39dBm-0.5dB(跳线损耗)+8.5dB-130.97dB

= -83.97dBm

根据计算得知,隧道内在800米处手台的理论接收电平值为-83.97dBm,已经接近-85dBm的通话质量保证门限,用10W的直放站覆盖800米已经是覆盖极限。经过调研北京地铁1号线最大站间距为3.74公里最小站间距为0.424公里,1号线最大站间距为2.228公里最小站间距为0.824公里,按照最坏的情况,如果事故正好发生在站距最长隧道的中间部位,再使用此方案事引入点就不能选择在站台的隧道口,而是应该选择距离事故点最近的隧道通风口将馈线及天线放入,从而使事故点及救援通道内都能够有较好的数字集群信号覆盖。

2.3 覆盖技术方案

针对地铁空间覆盖需求的特点基本决定采用应急通信车+直放站的方案。根据对不同灾难的场景的分析和测试,最终确定对于站台事故首选射频直放站、对于站台及隧道内联合事故首选光纤直放站的技术方案。

方案一:应急车+射频直放站的方式。如图2所示,用同轴电缆将应急车基站的双工信号引入地下,使用射频直放站对信号双工放大,经过全向天线发射到空间中。地铁站内的站厅站台空间大部分为视距覆盖,使用射频直放站和全向天线可以很好的满足大部分空间的覆盖,如果临时需要覆盖隧道内的较近距离,可以在隧道口架设TMO/DMO网关。

站台内覆盖场强如图3所示。射频直放站下行输出功率为38dBm(6.3W),天线在东侧进站口第一节台阶上,东侧进站口及候车站台电平值在-66dBm以上,通话质量良好,西侧检票口及两侧出口电平值稍弱,在-67dBm至-86dBm之间,通话质量良好。网关转发器天线位置在站台西北角处,指向五棵松至玉泉路的隧道,进入隧道约400米信号良好,400米至800米信号渐弱至-94dBm左右,800米至1100米信号微弱通话断续,1100米以外无信号覆盖。按照相关室内覆盖标准,优于-85dBm为有效覆盖,东侧进站口及候车站台西侧检票口可以通过射频直放站得到有效的覆盖,在隧道口架设TMO/DMO网关可以使隧道内320米内得到有效的直通模式覆盖。

方案二:应急车+光纤直放站系统的方式。如图4所示,应急车基站的双工信号直接引入光纤直放站系统的近端机,经过近端机将射频信号转换成为光信号,通过光缆引入地下,在地下光分路器将送来的光信号均分为两路分别送给光远端1(站厅)和光远端2(隧道口),光远端机将光信号还原为射频信号并进行功率放大,经过天线发射到空间中。光远端1位于东侧站厅发射功率为38dbm(6.3w)天线(5.5dBi全向)在东侧进站口第一节台阶上,光远端2位于站台西北侧隧道口,实际发射功率37.5dBm(5.62w),天线为最适合覆盖隧道内的对数周期天线(8.5dBi)。

该方案下的覆盖场强如图5所示。光纤直放站天线在东侧站台检票口位置,东侧进站口和候车站台信号在-66dBm以上,西侧进站口和两侧信号在-76dBm以上,光纤直放站覆盖隧道的天线位置在站台西北角处,指向五棵松至玉泉路的隧道,进入隧道约500米信号良好,500米至1000米信号渐弱,1000米至1200米信号断续,按照优于-85dBm的标准,隧道内的有效覆盖距离为830米。

2.3演练总结

通过实际的演练,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实际覆盖效果得到了验证。从演练的时间上看,应急车通信车的开通时间为15分钟,光纤直放站系统的架设和开通用时为16分钟(当人员充足的时候两个步骤可以同时进行),单一架设射频直放站的开通历时约为13分钟。从覆盖效果上看,两种覆盖方案均可以满足站厅站台的覆盖,光纤直放站配合对数周期天线对隧道内的有效覆盖距离为830米满足了一般站间距离一半的要求。从演练中遇到的问题看,射频直放站及光远端机都不属于便携式设备,重量约为40公斤,给搬运造成了一些困难;本次演练中使用的是普通管道式光缆,最小弯曲半径较大无法在应急车内存放,这种光缆容易因外力而损坏;地下设备的供电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从实战角度出发,当地下发生灾情时地下的供电是非常不可靠的,如果从应急车引电到地下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动作,如果发生了火情地下可能有大量救火剩下的水,将直接威胁到设备的供电安全,一旦发生短路轻则可能跳闸导致通信中断,重则可能引起次生事故发生。

总之,此次演练圆满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为处置地铁应急事件增加了宝贵的经验。

王振久: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主要从事电信网的维护与技术支撑工作,现就职于北京正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数字集群网的技术支撑工作。

第5篇:物联网网络服务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EPC;体系结构;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1)02-0058-05

0 引言

物联网的基本思想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99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为全球每个物品提供唯一的电子标识符,实现对所有实体对象的惟一有效标识。这种电子标识符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电子产品编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物联网最初的构想是建立在EPC之上的。物联网这一概念来自于同互联网的类比,物联网不仅是对“物”实现连接和操控,它通过技术手段的扩张,赋予了网络新的含义。物联网内涵的起源是利用RFID技术来标识客观物体,并进行数据交换,通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而形成“物物”互连的网络。物联网的技术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物联网需要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的能力,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送的能力,并对信息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连接人与物体的信息网络。

本文以EPC系统为基础,探究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内在原理、系统模型和体系架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物联网物品编码方法和识别技术,研究了物联网网络的运行和服务模型,提出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并对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在信息与通信的世界里获得了一个新的沟通维度,它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连接,扩展到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和连接。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物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物品将被智能化,这样,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物联网技术将对全球经济和个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物联网的概念示意图如图1所示。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人与物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小了;而继互联网之后的物联网时代,则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变小了。物联网是全新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

2 EPC系统架构

EAN和UCC是两大国际物品编码标准化组织,2003年11月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联合收购了EPC并成立了EPCglobal,以推动EPC技术的商业应用。EPC global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日本、韩国、中国、澳大利亚和瑞士建立了7个Auto―ID Lab实验室,有五个世界著名的研究性大学参与研发EPC,EPC技术得到了沃尔玛、可口可乐、宝洁和Tesco等100多个国际大公司的支持。

作为EAN.UCC的会员组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ANCC)也积极参与到EPC的推广中。EPC系统是实现自动即时识别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通过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和技术,可以提高供应链上贸易单元信息的透明度与可视性,实现全球贸易的实时识别和跟踪。

2.1EPC的标准化

在提出EPC的概念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标准化和应用测试工作进展十分迅速,短短几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示范实验和全球标准的工作。

2.1.1示范实验阶段

自1999年提出EPC的构想到2003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已经完成了EPC应用3个阶段的示范实验。第1阶段是货堆阶段,Auto―ID中心成功地读取了工厂货堆上的EPC代码;第2阶段是货箱阶段,对配有EPC标签的货箱进行测试,尽管从货堆到货箱大大增加了传输的数据量,EPC系统仍然运行良好;第3阶段是单个物品阶段,电子标签被加载到单个物品上,EPC的目标是为全球每一个单品建立开放的标识标准。

2.1.2全球标准阶段

2004年,EPC global完成了第一代EPC技术的全球标准,从而宣告了第一代标签标准的完成,并在部分应用中完成了测试。随后,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将EPC搬出实验室,使EPC技术在商业上得到了实际应用,从而迈出了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的里程碑意义的一步。EPC虽然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已不可阻挡。

2.1.3EPC代(Gen)和类(Class)标准

根据版本号和基本功能的不同,EPC标签有代(Gen)和类(Class)的概念,Gen是指EPC标签规范的版本号,Class描述的是EPC标签的基本功能。

EPC global第一代标准,即EPC Genl标准是EPC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EPC Genl主要是保证测试EPC技术的可行性。EPC Gen2标签在2005年投入使用,EPC Gen2标准主要是为使这项技术与实践结合,以满足现实的需求,但EPC Gen2标签不适合单品,EPC Gen2技术主要面向货箱级别的应用。未来将采用的EPC Gen3标准则可以实现单品识别与追踪,解决EPC Gen2技术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根据功能级别的不同,EPC标签可以分为ClassO、Class 1、Class 2、Class 3和Class 4共五个类别。为了降低成本,EPC标签通常是被动式电子标签。现在EPC测试使用的是Classl/GEN2标签。

2.2EPC系统总揽

Auto-ID研究中心指出,物联网将建立在物品编码、射频识别和互联网的基础之上。EPC系统由EPC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3部分组成,表1所列给出了EPC系统的构成。

2.2.1EPC编码体系

EPC编码体系是新一代与GTIN兼容的编码标准,它是全球统一标识体系的延伸和拓展,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EPC系统的核心与关键。目前已有的EPC编码体系有EPC-64、EPC-96和EPC-256。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参与EPC测试所使 用的编码标准是64位数据结构,实际应用则采用96位编码结构,未来将采用256位编码结构。

2.2.2EPC射频识别系统

物品编码可存储在物品的标签中,由读写器对标签进行读写,标签与读写器构成一个识别系统。EPC射频识别系统是实现EPC代码自动采集的功能模块,主要由射频标签和射频读写器组成。EPC射频标签与射频读写器之间利用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读写器与信息系统相连,是读取标签中EPC代码并将其输入网络信息系统的设备。

2.2.3EPC信息网络系统

EPC的信息网络系统是在全球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和信息服务EPCIS实现信息管理和交换功能,进而实现全球实物信息的互连。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ONS类似于互联网域名系统DNS,物品的信息传递给互联网后,通过互联网Internet向名称解析服务ONS发出一条查询指令,名称解析服务再根据规则查得存储物品信息的IP地址。物联网信息服务EPCIS中存储着物品的详细信息,其收到查询要求后,可将该物品的详细信息以网页形式进行。物联网信息服务EPCIS的目的在于共享物品的详细信息,这些物品的详细信息既包括标签和读写器所获取的物品相关信息,也包括一些商业上的必需附加数据。EPC信息网络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3 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探究

物联网将网络的触角伸到了物体之上,因此,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由物品编码、物品识别和网络服务三部分构成。物联网是全新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这需要从公共物联网的角度探讨物品的编码方法,使全球物品都纳入到统一的编码之中,因此,物品编码是物联网体系结构的骨架之一。物联网能够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使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得以融合,从而达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因此物品识别是物联网体系结构的骨架之二。物联网通过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与信息共享,物品自身的网络与人的网络相互连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需要从系统运行和系统应用角度给出物联网的网络服务体系,因此,网络服务是物联网体系结构的骨架之三。

3.1物联网的物品编码体系

物品编码可对实体及实体相关信息进行代码化,通过统一、规范化的编码来建立全球通用的信息交换语言。编码应该提供对单个物理对象的惟一标识,应该有足够大的地址空间来标识全球所有实物对象,并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表2给出了几种64位和96位数据结构的编码结构。

物联网的编码体系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1)有足够大的地址空间。从世界人口总数(大约70亿)到世界大米总粒数(粗略估计1亿亿粒),编码有足够大的地址空间来标识所有这些对象;

(2)必须保证编码分配的惟一性,并寻求解决编码碰撞的方法;

(3)编码由各国管理机构、物品标识的管理者共同管理,并实行分段管理、共同维护、统一应用,使编码具有组织保证。

3.2物联网的物品识别体系

物联网的物品识别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获取、自动识读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物品自动识别技术种类繁多,在物联网中使用最多的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中的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利用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具有非接触识别的特点,可以识别快速移动的物品,并可以同时识别多个物品。射频识别系统为物品数据采集排除了人工干预,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是物联网的重要环节。电子标签与读写器构成的物品识别系统如图3所示。

射频识别系统中的电子标签是物品代码的信息载体,未来标签在标识物品的时候应该达到单品层次,可以对物品的成分、工艺、生产日期、作业班组、甚至是作业环境进行描述。标签价格应该足够低,国际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只有当标签的价格降到5美分,物品大规模“使用”标签才能成为现实;

读写器的功能是触发作为数据载体的电子标签,并与这个电子标签建立通信联系。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的一系列非接触通信,均由读写器来处理。同时读写器在应用软件的控制下,也可与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以实现读写器在系统网络中的运行。

3.3物联网的网络服务体系

电子标签编码的容量虽然大到能够给全球每个物品进行编码,但标签主要是给全球物品提供识别ID号,编码本身存储的物品信息十分有限。有关物品的大量信息需要存储在物联网的网络中,而不能用标签编码表示出来,这就需要物联网的网络服务。

物联网的网络是建立在Internet网之上的。有关物品的大量信息存放在Internet网上,存放地址与物品的识别ID号一一对应,这样,通过ID号就可以在Internet网上找到物品的详细信息。物联网的网络服务体系应该提供网络服务和系统应用功能,其中物联网信息服务器用于存放物品的信息,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器用于解析物联网信息服务器的IP地址,物品的相关信息应该采用实体标记语言表述和传递,物联网最终应该完成信息传输和信息管理的功能。

4 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建议

2009年11月3日,总理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发表的《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并着重提出“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成为我国信息产业下一个新的战略高点。发展物联网,形成泛在网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我国已经在各方面着手全面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我国发展物联网首先需要探讨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在分析物联网内在原理、系统模型和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规划。分析表明,物联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管理上需要政府主导,在实施上需要建立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和建立标准体系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

4.1 政府主导

物联网是涉及众多领域和多个层面的网络架构,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需要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二是流动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而只有具备了流动性,才能真正反映实时数据,这需要各个领域与物品都能随时实现对话。正是由于上述因素,与其它概念不同,物联网实施的源头在于官方。

发展物联网,形成泛在网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物联网的建设将带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催生新的产品、新的产业,形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物联网相关技术还会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的水平。通过物联网的发展,一些尖端的信息技术会得到很好的推动,我国会逐步确立在信息领域的领先地位。

4.2制定标准体系

物联网标准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和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如果说一个专利影响的仅仅是一个企业,那么一个技术标准则会影响一个产业,一个标准体系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是由物品编码、物品识别和网络服务三部分构成的,因此,我国应尽早建立物品编码标准、物品识别标准和网络服务标准。物联网在中国刚刚倡导,标准之争却已显现。目前全球有EPCGlobal、UID、ISO/IEC、AIM Global和IP―X五大射频识别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国家的利益,这些不同的组织各自推出了自己的标准,这也给我国大范围物联网应用带来了困难。

标准体系的实质就是知识产权,是打包出售知识产权的高级方式。物联网标准体系包含大量的技术专利,关系着国家安全、战略实施和产业发展的根本利益。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良好的技术积累,应加快制定物联网标准体系,以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全面发展。

第6篇:物联网网络服务范文

移动互联网具有便捷性、移动性、多样性、开放性、隐私性、移动性、融合性、局限性、智能性等典型特点。具体而言,便捷性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在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种移动网络使用。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者应当综合考虑多样化、个性化的移动用户,实现移动互联网业务渠道的高度融合和开放。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终端用户能够在移动状态下随时享受到互联网服务,方便携带和使用移动终端产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主要借鉴Web和SOA业务模式,实现移动互联网内容和业务开发者对移动电信网络业务的合理开放。移动互联网的隐私性主要体现在对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实现对移动终端用户内容和服务个人隐私方面的保护。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外发展现状简述

现阶段,美国的移动互联网主要由接入网、主干网、近距网络和编队网构成,并且开启了研发空间互联网路由器的网络历程。国内外互联网主要存在传输时延大、传输距离远和传输误码率高等问题,使得移动互联网中的数据链路资源容易流失,造成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延较大,使得移动互联网的空间环境受到严重干扰,降低了传输协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降低了移动互联网的功能指标,限制了移动的空间网络和移动宽带,使得移动网络空间资源的互联操作受到制约,不利于异构网络的传输安全,削弱了移动接入资源的互联互通性和互联网的可扩展性。

2.2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主要是WLAN利用的速率有待提高,能够增加移动互联网能源的消耗和蓝牙的能耗,降低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传输速率,不利于移动设备的有效识别和连接,不利于蓝牙技术的运用率,降低了WLAN技术在数据传输中的速率,降低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发挥和创新,不利于整体网络系统能耗的减少和终端定位节能技术的运用效率。因而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定位过程中,降低移动接入资源的耗能是我国遇到的技术瓶颈。此外,我国在移动操作系统、网络定位技术、移动应用程序、移动网络接入和管理等服务技术还应当不断完善。

三、未来趋势及展望

3.1向着多样化和便携式发展

融合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的移动互联网作为传统互联网和电信网络的融合产物,其向着便携式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主要向着宽带化、多样化的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接入技术,实现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实现移动网络用户内容体验和制作的丰富化,进而促进多元化移动网络业务模式的形成,促进各种业务应用的快速发展,实现移动接入网络无线接入手段的多样化。

3.2向着高校定位发展

未来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将向着高效精确、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提升高校定位技术研究的精准度。尤其是在多类定位技术的重叠区域,应当提升移动互联网感知定位和网络定位的综合利用率,以便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精确高效的定位服务,进而提升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的效率和质量。因而,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提升了信息定位的效率。

3.3与物联网高度结合

物联网作为绝大多数国家大力推广和创新发展的一种信息网络技术,其用途十分广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丰富物联网的功能,提高物联网的信息传输效率,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络应当努力实现与物联网的高度融合,优化移动终端的识别和网络信息采集等重要节点,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创新和接入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物联网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的提升。因而,未来应当完善物联网的传输、定位和节能等环节。

3.4与高效智能化接轨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传送地址无法满足移动终端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与高效智能化完美接轨,信息传送设置应当保护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进而满足网络结构的规模化需求,实现移动互联网传送数据的完整性和技术的安全性,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点的自动化配置和计算,有利于保持网络路由聚类的有效性,提升网络服务的质量。

四、结语

第7篇:物联网网络服务范文

社交网络墙内墙外大不同

2004年,Facebook横空出世,开始只是哈佛内部交流使用,随后向其他院校开放,几年以后全面开放。今年四月Facebook披露,它现在的用户总数已经达到9.01亿人,而且很可能会在今年年底之前超过10亿人;每日接收到的评论数为32亿条,每日新增图片3亿张;网站上的好友数量达到1250亿对。据Facebook称,在9.01亿用户中,有5.26亿人是每日均上线的活跃用户,大约有4.88亿人还使用过Facebook的移动产品。数亿用户奠定了Facebook的帝国根基,现在的Facebook有更大的底气和实力完成从被动社交网络服务到主动社交数据挖掘定向服务的转变。

相比于Facebook的气象万千,国内的社交网络落寞许多。2003年,国内最早的社交网站Uuzone在南京成立,又名优友地带,曾获得晨兴创投100万美元投资,这个社交网站在2009年就已经停止所有服务。2005年,声称自己是“中国目前最好的社交网站”,并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稳定安全的数据存储空间和便捷的交流平台,曾被认为是Myspace模式在中国实现的佼佼者,在2008年获得C轮融资后,逐步淡出了公众视线。现在依然存在并仍有一定影响力的独立社交网络可能就剩下开心网和人人网了。

2005年12月,最火爆的人人网(当时叫)成立,标志着中国最早最大的校园社交网络社区建成,当时风靡一时,在各大校园内推广,不久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同一时期,开心网()成立,该网站主要是针对白领市场。开心网在2008年“开心农场”产品,开始爆发式增长,提供的服务有日记分享、短消息传递、照片分享、在线聊天等,并具有小型休闲游戏、音乐点播分享等功能,一段时间偷菜、挪车、买卖好友几乎成了开心网的代名词,2011年初开心网用户突破一亿,彼时的开心网是毋庸置疑的国内社交网络老大,很多白领用户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开心网,甚至导致很多公司在办公区域内屏蔽开心网。但仅仅过了一年,开心网的每日用户量就跌去了70%,开心网的发展走向形成了一条陡峭的抛物线。

2011年10月底,腾讯正式宣布战略投资开心网,期望将开心网融入腾讯的社交服务,致力于共同打造一站式开放社交平台,实现用户与开心网和QQ好友的无缝交流,真正实现跨平台间的零距离沟通。这次并购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依托腾讯巨大的用户关系使开心网重新焕发生机并打造一个基于社会化网络开放平台的期望并没有达成。

社交网络跨界虚拟和现实

强调人际交互的社会化网络成为了用户对互联网服务更核心的需求,社交网络的开端只是获取你的个人资料和好友列表。而现在社交网络作为Web2.0阵营中一个典型的技术应用架构,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越单纯的社交网络服务的概念,通过参与者自主创造的内容与平台体系,其应用已经能够扩展到互联网上的多个层面。有一种趋势,社交网络会逐渐将线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流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这让虚拟社交越来越与现实世界的社交出现交叉。

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不同的社交网络形态,通常是建立在“深度交友”的基础上,即个人通常要以“真实姓名”的方式登陆,即便不是真实的名字,在长期进行自我的照片、兴趣爱好展示等行为后,也会具象成一个真实的个体,有性别、有年纪、有生活区域、有交际圈,有自己的喜好、价值观,这些将会取得他人的信任和了解,也让用户之间形成了一个显而易见而又相互关联的社会网络。个体之间在网络上的联结不是最终目的,为线下建立联系提供一种潜在的可能才是社交网络的真正价值所在。只有能够实现关系真实化的社交网络才具有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社交网络跨界PC与移动终端

社交网络的关键词是分享,分享起于PC但最终一定会跨界到移动终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内容分享可以从文字、图片、音频到视频逐步深入和立体化。文字分享是初级阶段,图片与视频交互将会是未来的主流。社交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照相设备的产生,特别是拍照后可即刻分享的移动设备的产生。

相比于文字,照片具有更强的普适性,也有更为强大的表现效果。照片分享正是Facebook之所以风靡全球的一个重要原因, Facebook每天上载照片数量达近千万张。绝大部分是个人生活照,这些生活照拉近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促进用户间更快速的建立某种联系,所以说数码相机,特别是拥有照相功能的智能手机的发展是社交网络发展的加速剂。

第8篇:物联网网络服务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融合

21世纪初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2008年以后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经济强国的美国把开发新能源和物联网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中国作为新兴经济大国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物联网成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感知中国”成为时代最强音,物联网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和学术职业。

1新兴的物联网

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第一次提出物联网概念的是美国科学家艾什顿教授,他在1999年从事RFID研究时提出,2005年国际ITU组织进一步扩展了物联网的内涵,直到21世纪初经济危机后,世界各国陆续发表了各自的发展计划。但这并不是物联网的统一定义。欧洲和美国称其为“物联网”,而东亚的韩国和日本把物联网理解成“无处不在的网络”。“物联网”,从字面意思分析,可以理解为通过网络实现任何物品的连接,实现信息交换、智能服务和管理。这是物联网在物理世界的延伸。它可以被定义为:是指采用一定的感知手段对世界物品的相关信息进行感知,并利用相应的信息网络传输技术将物品互联成网,实现信息的相互和远距离传输,最终实现实物系统一定程度的自我智能管理以及人们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互联网络。

1.2物联网的基本结构

1.2.1感知层

物联网的终端是通过传感器实现对所连接物品的信息感知、传递和控制。信息感知部分的功能主要是感知物品的相关信息,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将所感知的信息按照规定格式以有线或无线的形式发送到信息传输网络。

1.2.2控制层

控制部分也称嵌入式综合技术,这种技术把传感器、集成电路、计算机软硬件、电子应用等完美结合,实现智能终端控制。它主要负责网络信息传输和对接收的信息发出控制指令,从而满足人们对物品的需要。

1.2.3网络层

网络层是物联网信息传输的中间环节,它由计算机物联网、本地无线网络、公共移动通信网等多种信息传输网络构成。信息传输网络的主要功能是连接信息,对各个节点进行控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实现安全管理和传递管理,同时为上层信息的应用及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

1.2.4应用层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高级管理层,主要由多种应用程序和系统构成,它主要负责对网络对象的位置进行监视和管理。物联网日常收集到的信息是海量的,对如此庞大的数据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有必要采用数据挖掘和云计算技术来实现。技术人员通过信息的应用环节,即人与物的接口,能够查询有关信息并能够进一步进行定位或监控。

1.3物联网特点

1.3.1节点数量大、覆盖面广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中包括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通过物联网实现对物体的使用和管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例如自动警报系统、远程控制系统、报表系统等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而人们实际生活中物品的数量远远多于人的数量,所处位置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此说物联网的特点是节点数量大、覆盖面广。为了节约物联网投资成本并提高使用质量,对于节点如此密集广泛的物联网,采用布设线缆的方式进行节点互联是不现实的,所以物联网采用封闭或远程传输的无线网络来实现信息传递将是必然发展趋势。

1.3.2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

物联网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对象多数具有私有特性,不同于计算机信息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物联网信息特征表现为专有性、封闭性和安全性。物联网信息特性决定物联网必须具有极高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信息传输安全和用户接入安全。信息传输安全是要求信息在传输过程不会被非法窃取;用户接入安全是指只有特定合法用户才能接触到特定物品信息,才能实现对特定物品的控制。否则,失去安全性能,联网物品信息呈现混乱状态,毫无疑问会给联网系统相关的个人、家庭、单位甚至城市、国家的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物联网连接的大都是行业、城市或者家庭的专有物品网络,用户要求能够及时获取物品的状态信息并能随时实现对物品的控制,这就要求物联网的信息传输必须高度可靠,以保证相关物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而只有这一点得到保证,物联网业务才能够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

1.3.3网络管理和运行

为了实现信息的特殊性、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物联网必须具备一个管理良好的网络,这样才能使信息传输和用户访问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只有由专业的运营商来管理物联网,才能实现完善的管理。因此,物联网运营过程中,要选择一个可操作网络。在多年的实践中,电信运营商已积累了大量的公共信息网络运营经验,物联网的运营由他们负责更能实现物联网安全可靠性。

2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

2.1物联网与移动通信融合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由于信息节点数量巨大、地域覆盖广泛,且部分联网的信息节点又具有一定的移动性,无论从建设成本还是从实现技术考虑,无线通信都将是物联网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而物联网的可运营、管理的要求,也需要由专业网络运营商满足。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城市都已覆盖了移动通信网络。由于网络负载和网络通信,大型信息传输网络并不容易运行,移动运营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非常适合网络操作。因此,有必要实现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全面融合,加快物联网建设速度,推进物联网建设进程。

2.2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基本融合的途径

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的基本途径是将物联网的信息感知和控制节点看作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终端,将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传输网络同时作为物联网的信息传输网络,将物联网的信息应用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增值业务,从而将物联网叠加到移动通信网络上,实现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机融合。

2.3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具体融合的途径

我国现阶段的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工程等方面,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是在传统的语音通信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但现阶段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2.3.1移动通信终端改造

作为一个节点控制、信息融合与控制网络通信终端的传感器,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终端对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功能和对象进行改革,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提高传统通信终端信息感知和目标控制能力。作为网络信息传感器节点,它们不仅具有控制器、传感器和传统移动通信的功能,也是移动通信的终端。

2.3.2移动通信网络改造

我国现阶段的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工程等方面,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是在传统的语音通信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语音通信,在信息传输方面还存在缺陷,因此,必须对融合后的物联网进行改造,增加物联网的信息传输和管理功能,让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发挥最大的作用。要区分对象对应的终端节点的信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和管理效率。

3结语

物联网研究和建设的推进是各大国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结合了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物联网能够实现无缝覆盖和便捷接入,物联网的数据通信能力不断增强。物联网与移动通讯相融合可以节约建设物联网网络的资金成本,对于物联网应用快速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莹,冷锦,刘中华.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发展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1(7):25-29.

[2]高华.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研究[J].移动通信,2011,35(19):55-58.

[3]高旭东.物联网(智能家居)中无线异构网络融合网关的设计与应用[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

[4]杨建栋.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6.

[5]丁杰.新型高效协作式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第9篇:物联网网络服务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产业;应用推广;专项行动计划

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驱动,众多专项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也正是“应用推广专项行动”。计划方案显示,到2015 年,我国将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推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0个行动计划还在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政策扶持、法律保障、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为物联网应用及其产业化解除各种束缚,使其得以轻装上阵,迎来新一轮实质性的增长。

示范推广为规模应用注能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物联网在公共安全(城市安防)、交通管理(智能交通)、能源管理(智能电网)、工业生产及物流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尽管如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却指出,目前我国物联网的应用虽然很多,但很多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究竟投入进去会产生多大效应仍心存疑虑。因此都在试验,没有足够大的动作,动作也不会那么快。这就需要国家层面给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并以国家级的示范试点为带动,促进物联网应用的推广和规模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腾飞。

从此次行动计划的重头戏《应用推广专项行动计划》看,到2015 年,我国通过应用示范和应用推广,将形成一批物联网综合集成应用的典型解决方案,显著提升物联网应用水平,使物联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在工业领域,将以流程工业和装备工业为重点,在煤炭、石化、冶金、汽车、大型装备工业中各选择4~5个重点企业开展面向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和节能减排的物联网应用示范,推动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与经营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转变,提升生产和经营效率。

在农业领域,将面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管理精细化需求,选择2~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或相关重点区域,组织实施国家精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开展大田作物、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以及农资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加快实施国家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在流通领域,将加快实施国家航空运输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航线应用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国家远洋运输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国家快递物流可信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和进出境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物联网应用示范,提升我国物流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在城市共同配送方面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动技术应用和产品标准的统一,加强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物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推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统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挖掘,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在生态环境领域,将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应用示范,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选择2~3个河湖分布数量较多且水质安全隐患较大的省份,支持地方开展水质量监测应用示范,为实现水质改善提供技术手段;选择若干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支持地方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应用示范,对火电、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等行业企业进行重点防控和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选择若干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火电厂开展污染源治污设施工况监控系统应用示范,提高污染治理监管水平。

在安全生产领域,将开展煤矿安全设备监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实施国家矿井安全生产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逐步扩大应用规模,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覆盖井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实现矿井安全生产信息的网络化采集。

在交通管理领域,将面向交通领域智能化管理和调度需求,选择2~3 个大中城市和2~3 个内河流域,实施城市智能交通和智能航运服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车辆识别、航运服务、交通管理应用示范,提升指挥调度、交通控制和信息服务能力,推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交通统计信息的采集;推广客运交通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提升公共交通的协同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开展4~5 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联网新技术应用示范,包括导航定位、紧急救援、防碰撞、非法车辆查缉、打击涉车犯罪等,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发展,提升交通安全和社会服务水平;开展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及推广。

在公共安全领域,将加快实施国家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深化婴幼儿乳粉及酒类应用,建立健全肉类、蔬菜、中药材等重要商品追溯体系,逐步扩大监管食品品种和应用范围。

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领域,将面向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网的精确诊断和一体化管控需求,选择5 个城市,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实现对地下管网、立交桥、井盖设施、无线基站、城市内涝、供排水设施、地下空间安全等状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在线监控、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

在智能家居领域,将在大中城市选择20 个左右重点社区,开展1 万户以上家庭安防、老人及儿童看护、远程家电控制以及水、电、气智能计量等智能家居示范应用,解决制约规模化推广存在的产业链协作不足、成本过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带动智能家居技术和产品突破,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顶层规划将针对应用产业急需

由于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协调,近年来,各个地方在产业发展重点和应用上多有布局重复的弊病,且各地对物联网的概念理解不一致,政策扶持的对象也各有差异。尤其是在涉及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联网标准上,各个地方政府很难协调达成一致。这一方面造成本来就薄弱的物联网产业资源的分散,另一方面各个地方政府此起彼伏的优惠政策,也使得物联网产业背上了第二房地产的坏名声,被业内有识之士诟病为虚热。专项行动计划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针对的就是这些弊端。

在我国,目前标准化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时由于物联网起步较晚,因此整体产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物联网已经在很多领域有了实际应用,但是远没有达到规模应用阶段,同时核心传感器与传感网络技术还不够成熟,包括RFID (射频识别技术)、M2M(机器对机器通信)等方面仍然有很多技术需要突破。当前紧迫的工作是要加快物联网标准的顶层设计,确定物联网标准体系和标准制定的优先级,统筹谋划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着力突破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确保安全和发展的主导权。

可以看到,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中,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例如,《标准制定专项行动计划》设定的目标是,到2015 年,研制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同步推进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争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组织中取得实质性突破。我国将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空中接口协议等射频识别领域、组网技术等传感器网络领域、微纳传感器等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物联网感知关键技术标准;超宽带技术等短距离通信领域、机器到机器(M2M)、异构网络融合等网络传输领域的物联网网络关键技术标准;协同信息处理、服务支撑等物联网信息处理关键技术标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将优先支持应用急需的行业标准,继续推进公安、环保、交通、农业和林业5个重点应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新成立5个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研制40 项急需的应用标准。后续则将重点推进各领域的应用标准化工作,完善物联网应用标准体系,基本覆盖各重要应用领域。

技术研发方面的专项行动同样也将围绕应用和产业急需。《技术研发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将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探索形成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培育和打造技术创新链与产业生态链,支撑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到2015 年,将突破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与智能信息管理、行业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与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融合发展,加快物联网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培育形成我国自主的物联网产业链,全面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了顺利实施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行动计划还提出要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部门资源积极推动物联网应用,协调物联网应用推广过程中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建立信息采集和信息开发利用的共享机制,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和造成资源浪费,避免重数据采集、轻数据处理和综合应用,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投资。这一举措,无疑再一次为物联网的轻装上阵解除了一道关键束缚。

电信运营企业将成为关键“三者”

在物联网应用推广和产业化进程中,电信运营企业应扮演什么角色?是应用服务的先锋还是通信管道的支撑,或者是运营平台的主导?此次行动计划给出了明确的回答:电信运营企业是物联网应用服务的重要提供者,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前驱创新者,也是物联网产业的主要组成者。

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中,电信运营企业将成为重要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各领域示范工程运营推广的主力。《应用推广专项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电信运营等企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建立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的市场准入机制,支持电信运营、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积极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重视信息资源的智能分析和综合利用,促进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对物联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

物联网产业链包括传感器、芯片制造、设备制造、网络服务、网络运营、软件开发、内容服务、应用标准、行业应用咨询等,运营商将在其中扮演智能通信管道和运营支撑平台的作用。《产业支撑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将支持与物联网通信功能紧密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发展,推动物联网运营服务业发展,支持高带宽、大容量、超高速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业与物联网应用的融合,鼓励运营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服务新业态,着力推动物联网基础设施服务业、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业快速发展。《政府扶持措施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和“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中,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重点支持传感器器件、物联网核心芯片、近距离无线通信、机器到机器无线移动通信增强、物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测试仪表、物联网网关等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由此可见,通信技术的进步对于物联网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互联网和电信等传统领域的成熟商业模式,对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商业模式专项行动计划》提出,要研究物联网商业模式系统中基础电信运营商、增值电信业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主要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服务提供方式和收益分配机制,借鉴互联网和电信等传统领域的成熟商业模式,总结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思路并制定相应的普及推广方案,指导建立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多方协作、互利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增值电信业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参与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多种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提升物联网专业服务水平。加速物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融合应用,推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探索发展新的物联网专业服务。到2015 年,形成若干应用范围广、实施效果好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并借此显著增强各方参与物联网建设与应用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水平。

在亚太地区受访的IT专业人士中,35%表示物联网使企业增加了信息获取的渠道,32%表示有利于改善服务,24%表示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员工生产力。

作为一家由11万名IT安全、保障、治理和风险专业人士组成的全球协会,ISACA组织的“信息科技风险与回报测量研究”询问了ISACA会员中2 013名IT专业人士(其中包括343名亚太地区专业人士)对于主要趋势的风险与回报的见解。

物联网包括与互联网及相互之间连接的设备、传感器、车辆、测量仪表和其他物品。预计至2020年,接入互联网的设备数量将达到500亿台。

亚太地区受访者表示物联网将带来显著的效益和风险。38%的IT专业人士表示“安全威胁上升”是最大的治理隐忧。32%的受访者表示数据隐私性是最大的隐忧,另有8%的受访者最担心身份和访问权限问题。

亚太地区半数的受访者(50%)认为更紧密的互联网连接对消费者而言效益大于风险,但受访者也提到了消费者可能面临的风险,特别是“不了解哪些人有权访问收集到的信息(40%)”和“不了解信息是如何被使用的(28%)”。

ISACA国际总裁、获得企业信息科技管治认证(CGEIT)的Tony Hayes表示:“物联网将不断发展,机构应制定相关策略,以保证从相互连接的设备中获益。但是,提高设备的相互连接也会带来安全风险。机构还应判断如何保护数据。”

提高灵敏度的五个步骤

ISACA建议企业通过以下五个步骤提高在物联网时代的灵敏度(AGILE):

1. A:企业必须快速行动,而不能被动反应;

2. G:管理各项计划和活动,确保数据安全性,防范风险;

3. I:识别预期效益并确定测量方法;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