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德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儿教育专业;歌唱教学
一、职业院校中幼儿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歌唱教学是幼儿音乐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对幼儿实施启蒙阶段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歌唱课的学习使孩子的歌唱水平、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声乐艺术也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不仅表现创作者的内心感受,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欣赏者心灵深处的某一情感需求。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元素中,节奏好比“骨骼”,旋律好比“血肉”,而情感则好比音乐的“灵魂”,只具备健康的“骨骼”和丰满的“血肉”是不够的。然而,作为教师如何帮助高职学生获得音乐的“灵魂”,做到“以情化声,声情合一”是极为重要的。
二、幼儿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内容与形式
我们知道活动的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我们可以规范几种歌唱方法
1.教授幼儿歌唱的方法
歌唱好像我们每个人身上拥有的一件乐器,在歌唱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的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所以歌唱活动以歌声贯穿始终,培养幼儿正确歌唱的方法是歌唱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能否用好听的声音歌唱、能否唱出美好的声音、能否保护自己的嗓子,都取决于幼儿歌唱的方法。
幼焊璩的方法包括:歌唱中正确的发声方法、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中的音准与听音能力、准确唱出歌词、节奏和曲调的技能、恰当地用歌声表达感情的技能、正确、默契地与他人合作的技能能及正确运用和保护嗓音的艺术表现力,教给幼儿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姿势、呼吸方法,在歌唱中培养幼儿的音准和听辩能力。积极引导幼儿唱准歌曲的节奏和曲调,引导幼儿用美好、自然的声音唱出歌曲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速度的变化,帮助幼儿在歌唱时学会控制的表态情感。
2.教唱适宜的幼儿歌曲
幼儿园歌唱活动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幼儿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唱歌曲是歌唱活动的主要内容。歌曲是歌唱活动主要的学习材料,歌曲的选择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
为幼儿选择的歌曲首先要具有适宜性。
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有些歌曲内容太陈旧偏离幼儿生活经验,幼儿很难理解,我们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他们生活中熟悉、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歌曲内容,歌词应有童趣并容易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曲的内容要旋律简单、形象鲜明、适宜幼儿动作表现或进行游戏;歌曲曲调要节奏较简单,音域要适宜幼儿演唱,旋律要较平稳且以五声音阶为骨干,结构也应短小工整。
幼儿喜爱歌唱,歌曲对幼儿心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歌曲的教育性并非单纯指歌曲歌词一定要具有德育教育的意义,幼儿园音乐教育包括歌唱活动所选择的歌曲都应是积极向上的,能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熏陶幼儿高尚美好的情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再次为幼儿选择的歌曲要具有审美性。
审美是音乐的核心,为幼儿选择的歌曲应符合音乐审美的要求。歌曲的旋律应优美动听,能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歌曲的歌词要体现艺术美,歌词幽默诙谐、朗朗上口、富有意味、优美抒情,易于幼儿感受和表现。
总之,我们为幼儿歌曲从歌词到音乐、从题材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幼儿生活,总体上要风格多样、形式丰富,还应具有纯真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特点。
3.教授不同的形式
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达歌曲不同的效果,对于幼儿来说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帮助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提高歌唱表现力,以达到能够熟练地、创造性地用歌声来表达歌曲内容和情绪情感的目的。
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幼儿可以掌握的歌唱表现形式主要有: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歌表演等。多种歌唱形式。对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合作能力、表现能力都有很大帮助。丰富幼儿的演唱形式,能够增强幼儿在歌唱中对声音强弱、快慢等不同表情的控制能力,增进幼儿在歌唱中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能够增进幼儿在歌唱中的注意力,同时也会提高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因引,教师应在幼儿掌握歌曲的同时,不断引导幼儿尝试并挑战新的演唱形式,为幼儿提供参与、表现和创造的机会,丰富幼儿对歌唱形式的理解,使幼儿在不同形式的演唱中,达到协调一致演唱歌曲的能力。
4.教授幼儿表现歌曲的方法
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教会幼儿会唱歌曲不是唯一的目的和内容,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目标的不断发展,通过歌唱活动提高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和的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培养幼儿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成为歌唱活动中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深入理解“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歌唱活动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在歌唱活动中喜欢歌唱、快乐歌唱、创造性地自主的学会表现歌曲。
三、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1)教育能力,一个教师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刘,需要专业成长,因此,教师还应具有把教育观念、知识转化为教育行业的能力,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如果我们具备了很强的能力,而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操作能力很差,教学效果不好,会导致幼儿的发菜水平低,幼儿的各种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各种知识水平能力的综合运用。
(2)教学组织能力,教师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幼儿音乐教师要有广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也要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在设计音乐教育活动时,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准备大量的教学具,设计幼儿喜爱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能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3)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应有一颗求知心,在学习化社会里,幼儿园教师的生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和学习过程。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学者。幼儿兴趣爱好广泛,好奇好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迅速回应幼儿的需求,及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维持幼儿对周围事物与环境的探知兴趣,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事物。因此,教师要有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利用点滴时间去学习新知识。
(4)反思能力,反思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认识得到提高,实践中又得到新的依据和理论,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作为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获得新经验和积累。教师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
(5)科研能力,今天的幼儿音乐教师不是从前的“有副好嗓子,会唱歌的教书匠”,而是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要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科研提供基本素材,通过科研来促进幼儿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家园合作;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37-02
一、前言
近些年,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头等大事。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对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致力于人才的终身教育和全面培养。幼儿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儿童的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抓好幼儿的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社会中对两种教育方式仍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认为,作为幼儿的两种基本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已家庭教育两者各有所长,不可偏废其一,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家”“园”合作新模式的优势,才是我国开展幼儿教育的正确道路。
二、幼儿园教育及其重要性
(一)幼儿园教育概述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部分,以幼儿园为教育场所对幼儿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肩负着幼儿的知识启蒙和健康成长等重任。幼儿园教育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和社会需求的产物,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幼儿身心和和谐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基本上采取“保”“教”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注重幼儿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此外,幼儿园教育还要求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保证幼儿在社会中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人类是社会的产物,人在社会中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幼儿园教育为人才的早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人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指定的,引导幼儿直接感知自然环境,在对空气、花鸟等的欣赏中幼儿对人类的自然环境产生热爱,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的社会责任感。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幼儿园主要采用合作、分享等教学模式,通过幼儿之间的情感与话语交流,促进幼儿帮助、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加快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三、幼儿家庭教育及其重要性
(一)幼儿家庭教育概述
家庭教育伴随人的终身发展,对人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广义的家庭教育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教育,另一方面指父母对子女单方面的教育。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属于后者,主要指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具有灵活性和连续性。幼儿家庭教育的灵活性格体现在教育的内容和时间上,幼儿和家长接触的时间较长,家长可以随时对幼儿进行教育,尤其是在幼儿出现错误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及时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此外,幼儿的家庭教育不会出现中断,稳定的亲子关系使幼儿的家庭教育具有连续性。
(二)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首先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幼儿营造了爱的摇篮,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安全感,有利于幼儿形成稳定、活泼的性格,反之,不和谐的家庭会带给幼儿心理阴影,从而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以平等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交流,在教育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最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把握对幼儿“爱”的尺度,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行为的素质,做到言传身教,不要对幼儿过分溺爱,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属于我国教育体系,是在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而家庭教育局限于家庭之内,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对幼儿的教学比较随意。再加上家长的工作比较繁忙,家长本身缺乏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教育掌握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即使在幼儿园放假期间幼儿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此外,幼儿的家庭教育要以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为标准,促进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之中都能健康成长。
(二)幼儿家庭教育反作用于幼儿园教育
幼儿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科学、规范的幼儿园教育可以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良好的家庭教育也为幼儿园教育奠定了基础。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保持一致,如果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保持连贯性,幼儿园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能够显著提升;反之,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左,幼儿园教育的难度会相应加大,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随之下降,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具有一致性
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一方面,两种教育方式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进行科学有序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幼儿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另一方面,两种教育方式的教学内容具有同步性,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的基本认知能力和科学逻辑能力的提升,家庭教育则侧重与对幼儿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实现了幼儿的智力、能力、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
五、幼儿教育新道路——“家”“园”合作
(一)“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两翼”,两者各具优势、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我国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幼儿教育的改革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家”“园”合作的幼儿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家”“园”合作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要注重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势互补:一方面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幼儿园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幼儿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定期进行家访,增加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长通过家庭教育在幼儿心中树立教师的威信,言传身教,做到尊重教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严格要求,确保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二)“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1、加大对教师和家长的宣传,增强“家”“园”合作意识
目前,大多数孩子的家长工作比较繁忙,对幼儿的教育有所疏忽也在所难免,“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要增强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进行“家”“园”合作的宣传,比如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共同致力于幼儿的教育工作。
2、开展“家”“园”合作活动,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
幼儿园应该积极的开展亲子活动,引导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亲子运动会、家园主体活动、亲子音乐游戏等亲子活动中,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都进行了深入的情感交流,为幼儿提供知识信息的同时也拓宽了幼儿教育的视野,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要相互信任的关系,在相互信任、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合作。
3、定期进行家访活动,深化“家”“园”合作层次
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机会,但是“家”“园”合作不能流于这些表面的文体形式,“家”“园”合作需要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和交流。家访是增加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联系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在园期间的表现定期进行家访。幼儿园要十分重视家访工作,制定明确的家访目标和家访内容,在家访中深入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素质,结合家访的结果,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提升教师和家长的素质,提高“家”“园”合作的教育水平
提升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素质是提高“家”“园”合作教育水平的基础。幼儿园要十分重视幼师的选拔工作,聘用热爱孩子、有亲和力、专业素养高的综合人才,提高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素养。幼儿园定期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和教育,邀请幼教专家举办讲座,不断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另外,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幼儿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工作中,切实提高“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效率和质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幼儿的终身教育中同等重要,两者各具优势、相辅相成,在具体的幼儿教育活动中,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家”“园”合作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亲子活动等教育平台,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正宏,钟锐锋.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0):239-240.
[2]黄绪云.重视家庭教育 突出育人地位——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1,(2):67-68.
[3]廖贻.幼儿园社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目标与内容[J].学前教育研究2010,(1):57-60.
现代教育认为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启蒙阶段,属于黄金阶段,所以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的国民的经济情况也愈加好,在这样经济良好的影响下,幼儿时期的教育就逐渐受到广大父母以及有关专业人士的重视,当然,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体育教育也是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它不但可以在幼儿时期开发幼儿的智力,也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下文就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建议与看法,对幼儿园教育的体育教育给出几点实质性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体育教育;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是幼儿踏入教育的第一阶段,它也是我国国民培养素质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是针对3到6周岁的幼儿所创办的正规具有保育教育的培养机构,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举步阶段,而体育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所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地位也是本文索要探析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从1990年开始到2001年,我国一共实施了三部重要幼儿园教育的有关规程与条例,从这三部重要教育文件中的规定与要求中幼儿园体育教育也占很大的一部分,这足以说明了体育教育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地位,也能够探知到国家对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的重视,依此来了解体育教育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育可以增强人的体质,对幼儿的身体协调有很大的帮助,若要全面发展,那么体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正是容易模仿大人行为与学习的阶段,这个时期很容易受到一些外来的直接影响而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小孩子的心理活动也容易受到影响与改变甚至停止。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幼儿会受到很多的教育与不断的成长的影响,可以不自觉的发展自己的各方面与行为,这个阶段也是幼儿性格形成的阶段,这种个性虽然不会一直保持直至成年,但是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性格在其以后的终身都会保留一定的痕迹,所以在这个幼儿园的教育阶段,体育教育则有利于启蒙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育观念,体育教育也会逐渐的推动婴幼儿生理与身体的健康发展,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的抵抗能力,有效防止生病,是幼儿在以后学习教育生活的正常保障。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个人的素质是属于先天就具备,但是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需要后天的学习从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优秀的品质。现在人们常说的素质教育就是在普通的知识教育之外,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它也分为身体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其中又可以细分为德智劳美体、道德、思想上的素质教育。近几年,教育部已经有明确的规定,素质教育应该培养在幼儿时期,幼儿园应该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来启蒙孩子的智力等,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欲望、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行为和健康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幼儿园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观念
就目前的教育趋势来看,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可能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将体育教育当成自己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他们对于体育教育的观念还没有真正的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当体育教育涵盖了许多运动训练,可以增强幼儿生理、身体以及心理等素质,所以这样一来,许多幼儿园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可以说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对于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幼儿性格、启蒙智力等许多方面都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对幼儿实施体育教育一方面要有机高效的统一幼儿的运动发展与学习知识的发展,从整体上平衡两者,另一方面来说,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也并不是单一的户外活动,而是在户外运动的同时结合一些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发展幼儿的心智等素质,推动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体育设备的健全
对于幼儿来说,一些好玩且安全的体育器材可以激发幼儿对于体育活动的情趣,如若幼儿园的体育设备完备,那么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对于体育意义的了解,也有利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供了场地与想法。但是,当前形势下幼儿园的体育设备都存在着不合理与不科学等问题,所以要健全幼儿园的体育设备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相关部分给予单独重视,督促幼儿园的负责人完善幼儿园的体育设备,实现幼儿园的发展要求,教育不止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国民自己的责任,为幼儿园建设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确保幼儿能够在幼儿园得到科学合理且完善的体育教育。
(三)科学组织体育教育
科学家表明,人体的生理机能的获得通常是梯字型的规律变化,先上升,然后平稳一段时间后下降,所以对于幼儿的体育教学也应该依照这个规律,但是根据多项调查表明,幼儿的生理机能规律通常是过山车形变化的,很快的上升,在到达一个顶峰之后维持短暂的时间之后就开始下降,这表明幼儿对于急剧的改变是难以适应的,所以要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避免发生对于幼儿不利的体育教学活动,安排适合且利用幼儿发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毕竟幼儿与成年人的机制是不同的,对于体育教育的运动负荷量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未来,科学合理的组织幼儿体育教育也是幼儿园工作者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总体上来看,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于许多幼儿园工作者来说,需要全方位的结合幼儿园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并且带着积极的目的去实施体育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优秀品质与良好素质的全方位人才。
作者:张敏 单位:新乡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周岩.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2009,12(4):71-73.
【关键词】 环境 幼儿园环境 布置
谈到“环境”,谁都很熟悉,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身处在一个环境中,环境可谓无所不在,有大有小,幼儿园环境则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地方,幼儿园的一切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孟母三迁》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流传话语无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与条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要有计划的绿化园地,重视幼儿的环境布置,要使幼儿生活在明朗的、愉快地、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里。”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综上所述,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是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今天,人们把一直所重视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被誉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近年来,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以独具匠心的创意和巧妙绝伦的构思及高超非凡的技巧走出了一条“边学习、边实践、边完善”的成功之路。然而多次外出参观学习便发现,有些幼儿园在具体创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一、只求美观,强调环境装饰性摆设。有的幼儿园在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高档的壁画,这些“高高在上”,缺乏童趣和童真,过于成人化的“精品”,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试问这种毫无意义的墙饰怎能为环境教育主体的幼儿服务呢?显然,这与身高仅有一米左右的幼儿是完全不合理的搭配,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主体白白失去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再漂亮的墙饰也只能是孩子们眼界以外的摆设。
其二、形式单一,忽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当营造一种美好和快乐的氛围,以此激发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喜欢与其中的人、事、物交往,而有些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为了不让幼儿加以“破坏”,有的老师还硬性规定只能看不能动,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点辍。这样,严重缺乏可让幼儿参与的活动变化的内容与机会。
其三、一成不变,轻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些老师为省时省力,节约装饰开支,一学期甚至一年才搞一次环境布置,不管自己布置得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失去时效性,也不管它是否已“黯然失色”,让它成为“永久的装饰”,还把这视为节约材料的好方法。其实不然,正由于它缺乏可变性,不能及时为幼儿传递一种新鲜的教育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它失去原有的兴趣,对它“视而不见”。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发挥环境创设活动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氛围,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呢?我园对环境创设尤为重视,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创设心得:
1 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科学化、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
当家长接送幼儿时,幼儿会很兴奋地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某某的,这是谁谁的……家长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无比自豪。这样创设的版面环境在无意中成为家园联系的桥梁。应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以幼儿为主的版面时应以幼儿作品为主,教师创意为辅,教师的创意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丰富的环境对3~6岁的幼儿而言,是会说话的。孩子不仅受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积累直接经验,而且还与环境互动,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孩子们的作品布满墙面和教室,使孩子感受到“这是我们的教室”的温馨和亲切!
2 让环境随季节、时令变换
不同的季节、时令,周围环境事物都会在不断的变化。通过变换不同的环境让幼儿感知季节时令的转化和更改。如:春天来了,先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感知春天,再进行制作活动,幼儿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绘画、剪贴出相关的作品。“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都是环境布置的重点,这些突出的带有明显季节特征的作品让幼儿一目了然,并由于亲身的制作体验而记忆深刻。
3 让区域环境生活化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半成品和成品材料,并投放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材料。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内容,将他们蕴含在区域、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科学区内收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幼儿对科学的概念是抽象的,当自己亲手播种科学的时候,教师毋庸多说,幼儿就会收获良多。在图书区投放大量的科技图书,投放名人、伟人的图书、图片及资料照片。图文并茂,深深感染着幼儿。在角色区投放若干生活用品——酸奶瓶、卫生筷、果冻盒,易拉罐、小玩具……丰富认识社会的经验,实际交流体验生活的乐趣。在音乐区投放世界名曲,优美儿歌、VCD等,耳染目儒。在操作区投放各类纸张、彩笔、油画棒、铅笔、剪刀、胶水、广告色等,手脑并用。幼儿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完成与主题相符的内容,教师抓住机会引导被激发好奇心的幼儿,一起研究,共享发现的快乐,而不要让他们盲目探索,更不能给幼儿错误的概念。幼儿在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学学做做,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目的。
当区域环境生活化时,孩子周围就形成了一个自主宽松的认知环境,他们在交流中思想进步,在合作中动作迅速发展,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 让环境动静交替
所谓环境动静交替,就是把版面布置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版面上已布置了春天来了的画面,再结合主题知识,引导幼儿学习种植“小豆豆发芽了”,教师每天带领幼儿观察记录豆豆的生长情况,豆豆发芽了,豆豆长叶了,豆豆长大了……在自然角让幼儿主动观察会变的小蝌蚪,是先长后腿还是长前腿,尾巴在长出前腿后还有没有等等。这样的环境动静交替,幼儿充分感知万物始于春,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在与环境,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步产生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掌握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怎样思考、表达和主动建构经验,体验了探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
全国特级幼儿教师应彩云在《孩子是天,我是云》一书中写道:“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环境吸引着幼儿,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使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环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同时也展示着他们的点滴进步。环境虽小,却展示着智慧,滋润着心灵,探索者成长。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前体验着快乐,炫耀着成果,欣赏着自己的美满世界。
总之,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经过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我们应该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让有限的活动环境成为幼儿无限成长的阶梯。
参考文献
1 成功教育,2008(0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大胆解放孩子,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的良好氛围。要让儿童真正享受美术活动的快乐,我们的课堂就必须得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使幼儿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例如:在粘贴画《有趣的春天》时,教师用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教具,引起孩子的兴趣,以提问引导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孩子们理性思维尚未发育成熟,深奥、复杂的美术理论知识,反而让他们更糊涂、迷茫。这时期的他们,感性思维丰富,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总喜欢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理想和愿望。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把美术活动与儿童故事讲述及延展活动相结合。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传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喜欢用统一的绘画工具、统一的绘画方法来要求幼儿完成任务。其结果是幼儿很想去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但最终必将导致幼儿的从众性。因此,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后,教师就从“横向绘画创作”和“纵向绘画创作”两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发展。
人的创造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创造活动的源泉。认真仔细地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资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
怎样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所谓的幼儿教育其实就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它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环境下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其主要包括在思想道德上与言行上的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及关系简述
1.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所以想要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从幼儿开始抓起。所谓的幼儿园教育其实就是结合国家所制定的教育目标与学习任务,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上还存在着较大的误区。而正规的幼儿园具有开放性与整体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发展。我国制定的《幼儿园规章制度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并对幼儿实现全方面的发展,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发展目标,并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幼儿园教育不仅要以幼儿自身的特点为基础,还应当在教育中循序渐进,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任务。随着年龄的不断上升,幼儿所遵守的规矩也就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也就更长,对于这些,需要幼儿能够及时调整自己,这样才能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思考
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影响决定着这个人的未来发展,家庭教育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同时也是在家庭互动的过程中长辈对子女的未来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不仅包括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还包含了子女对父母的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单向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但是在幼儿教育中,所讲述的家庭教育更倾向于第二种,也就是比较狭义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高、连续性好等特点。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不会受到时间与地点等外在条件的影响,教育内容也可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而幼儿在接受这样的教育时,记忆也会更加深刻与具体。且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结合幼儿已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也是幼儿园教育无法达到的。且在这种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幼儿不需要适应期,就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巩固自己的思想道德与言行,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二者互补
想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让家庭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让幼儿园教育辅助家庭教育。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片面性,所以会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的性质上,呈现出了较强的目的性与系统性。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家长对孩子的不听话常常无计可施,这是由于家长对教育的理念与概念不了解,也就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育。虽然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伴随在整个发展阶段,但是也应当借助幼儿园教育的指导,这样才会真正确保家庭教育具有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的教育目标能够反映出社会的需求。
二、促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的策略
要想做好对幼儿的教育,就必须充分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要积极开展亲子活动,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且通过开展亲子活动让教师、家长与幼儿之间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加深对彼此的理解与认识,家长通过参加亲子活动,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实际成长情况,并了解幼儿园教育,从而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学目标。这样还可确保将幼儿的知识体系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最终让幼儿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总之,想要真正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就需要幼儿园与家长联合起来,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样才能够确保幼儿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宋 雯.关于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作用的点滴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
分科课程在我国学前教育中历史悠久,我国幼儿园分科课程的起源要追溯到古代,那时的学前教育课程主要是针对太子、王公贵族子弟进行的早期教育,对他们的教育主要是采用儒家的教育思想进行专门的“六艺”教育。“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中国最早的分科教育,强调思想教育与技能训练并举。直到今天的领域课程在本质上也属于分科课程,这说明了分科课程本身一直是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选择。
然而,人们一提到分科课程就会想到教学形式,想到它的诸多弊端,如,分科课程容易引起传统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讲授,学生听,强调接受学习,忽视或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缺乏个性培养;把课程单纯地理解为教材,对认知价值关注较多,把知识的获得与能力、情感、价值观等的培养割裂开来;认为分科课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培养都是次要的,且与学生生活和现实脱节,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体验,容易引起重知识轻经验的倾向;授课地点在课堂上,很少有其他的户外活动等等诸多弊端。
其实,分科课程还有很多优点,其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内容组织形式。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承功能,强调知识技能的确定性、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按照知识的逻辑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本身就是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也有利于解决当下的幼小衔接问题,促进幼儿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的连续性发展。分科课程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只要提到分科课程的实施,人们总是下意识的想到教学形式。其实,分科课程的实施有很多种形式,除了教学形式之外还有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
二、分科课程的组织实施应以区域活动为主、其他形式为辅
“区域活动是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区其实是分科的表现形式,与分科课程有高度的关联,其根据不同科目的需求和幼儿的兴趣需要而创设不同的区域,具有明显的学科区分。如,区域主要有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角色游戏区(娃娃家、医院、美发厅、超市等)、木工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各个幼儿园和班级根据不同特色设有自然角、棋艺区、蒙氏操作区、艺术坊等,这些区域的设立依据及活动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科性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规定:“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我们知道,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不是绝对对立的,分科与综合往往可以转化互补,因此,区域活动也有综合特征。当前,幼儿园区域的创设引进“共享”的概念,即不同班级及幼儿之间可以“共享”区域空间、时间、材料、经验等,其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时间、材料、经验等的限制,使班级之间、幼儿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互动,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笔者在佛山某幼儿园参观时看到该幼儿园就采用了区域共享的形式,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进行共享。如,某班若设了医院,平行班就没有医院,代之而设的是美发厅、超市等。总之,每个班级除了基本的五大区域外,还各有特色区域,且在每周三次的区域活动时间不同班级根据需要互换活动区域,这就是典型的“共享”,也体现了区域综合,打破了传统材料、经验等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综合的目的。
笔者认为,幼儿园每周应至少有三次固定的区域活动时间,另外,幼儿园课程模式多样,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往往并存,因此,除了区域活动还可以组织其它综合活动。总之,分科课程的实施应该以区域活动为主,其他形式为辅,不要一提到分科课程就以为只有教学一种形式。其实,区域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实施形式。
三、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区域活动应以幼儿“有规则”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幼儿应在区域中自主地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教师的指导进行探索活动,达到区域活动目标。但是,区域活动必须有规则,规则是大家一起遵守、约束行为的纪律。米歇尔·格雷夫斯在《理想的教学点子》中说:“我们坚信,幼儿在一个井然有序但充满刺激的环境中会学得最好,因为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并按自己的选择去执行。”[2]可见,规则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制定规则呢?答案是师幼一起协商共同制定。制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进区、人数及相应的要求等等。如,写文字并配及图案:“请插卡进去”,下面设有四到六个卡袋,因为一个区进去的人不能太多,否则就达不到教育目标。可以通过限制进区卡、小脚印的数量、桌椅的数量及材料的数量等来限制每个区的人数。当然,每个幼儿园、甚者每个班级的区域规则都有可能不同。如,笔者在某幼儿园见到阅读区的规则是:“书是学习好帮手,一页一页轻轻翻,整齐摆放要记牢,安静看书不要吵。”棋艺区的规则是:“安静活动,动脑动手,事前规定,不准争议,玩完归类,放回原位。”益智区的规则是:“一次只拿一个(玩具),不要坐在(箱子)前,遇到(问题)想想,也可以找(老师)。”教师用图示形象地把括号里的字画出来了,如,“问题”就是“?”,“老师”就是“女教师的头像”……当然,这些规则不尽相同,不同的幼儿园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创意。
教师和幼儿共同协商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其中自主的活动,教师根据区域活动目标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区域活动应以幼儿“有规则”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幼儿根据个人的需要、兴趣选择区域和材料,在“玩”中达到了活动目标。
目前由于多数家长期望孩子能早于其他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有个较高的起点,导致幼儿教育走入一个误区,即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使幼儿大多养成脾气大、个性固执、不懂礼貌、心理承受能力差、叛逆心理强等不良的品行。可见幼儿园教育的偏重,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前品德教育失衡,极大影响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
二、学前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家孔子曾告诫人们:“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时期的培养。因此,在幼儿时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塑造幼儿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优秀的个性,使他们从小怀有感恩的心,懂得尊重,成为有文明、有道德的人,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学前品德教育不仅依靠幼儿园的力量,同时需要家庭环境熏陶和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三、德育在学前教育中有效渗透的途径
1.营造浓厚的德育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威力,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应当创设有效的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德育环境,使得品德教育处处体现。
2.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习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指在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得德育与教学有机结合。
3.德育在家庭中延续。学前德育应当充分调动家长的因素,在幼儿园与家庭双重努力下,使得德育教育有效进行。比如幼儿园课堂教学应当积极与家长沟通,安排幼儿完成一项家务活,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独立完成任务良好习惯。
一、“家园合作”的内涵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幼儿园视家长为促进其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合作者,保证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动家长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并对家长的教养方式和与幼儿园合作的方法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家长要向幼儿园提出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对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一切做出反应。
二、“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幼儿教育界流行一个公式:“5+2=0”,意思是幼儿在幼儿园5天生活所取得的成绩只要在家里度过2天就会消失为0。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幼教机构和家庭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尽管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没有太多的学习任务,但幼儿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经常会出现“5+2=0”的现象,这就需要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密切配合。
三、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误区
一是家长习惯包揽一切,忽视幼儿的独立意识。突出表现为幼儿在长辈的关爱和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久而久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事事等别人来为自已做的不良习惯,幼儿的独立意识会被忽略。
二是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忽视身心全面发展。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生存、合作、交往的能力,忽略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是过分溺爱子女,忽视幼儿品德教育。突出表现为父母在生活中一味地迁就孩子,导致幼儿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性格执拗孤僻,不懂得感恩父母,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与人分享。
四、实现“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上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幼教机构的指导,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要在家庭和幼儿园相互理解的基础上,采取诸多方式来影响家长行为从而引导幼儿,使教育的意图逐渐地、自然地转变为家长的愿望和动机,从而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家长要承认幼儿的独立人格,减弱并逐渐消除幼儿的依赖心理。平时多和幼儿平等交谈,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放手让幼儿去做他喜欢且不违反原则的事,使他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让幼儿逐渐意识到,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能力的人,不是事事必须依赖父母。家长要对孩子放心,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
(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并从以下几方面付诸行动:
1.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前准备中,让他们学会自己铺床叠被,自己起床,脱穿衣服、鞋、袜,学会洗脸、洗脚、漱口、刷牙。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会自己取放玩具、图书、其他用具等。
2.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让幼儿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要懂得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并能按教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玩教具等。
3.孩子生活规律化。小学生活正规而有序。家长要提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什么时间不该做什么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如该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收拾利索才能去玩;教孩子养成早起早睡、按时吃饭的习惯等。
(三)重视孩子的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