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银的化学性质范文

银的化学性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银的化学性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银的化学性质

第1篇:银的化学性质范文

一、“隐性知识”定义和分类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Reber和Weiskrantz、Warrington几乎同时分别在内隐学习、内隐记忆领域开展实验研究,其中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891~1976)于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和1966年出版的《隐性方面》是西方学术界最早对隐性知识及隐性认识与科学研究进行较为系统地探讨和分析的著作。按照波兰尼的理解,显性知识是人类能够以一定符号系统(最典型的是语言,也包括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体语等诸种符号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显性知识相对,是指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分为基于身体的隐性知识、基于言语的隐性知识、基于个体元认知的隐性知识、基于社会文化的隐性知识。后来很多专家对隐性知识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典型的分类法有日本野中郁次郎(Nonaka)的形成方式分类、英国Ted Hedesstrom and Edgar A.Whitley形式化情况分类、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David Perkins表达形式的隐显性分类等。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及作用

笔者借用“隐性知识”的概念来定义“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隐性知识”,从范围上缩小到化学教学,从具体内容上略加扩展,是指中学化学教材没有写出来的,分散在教学参考书、课外教辅或相关杂志中的;有的甚至这类书都没有写、靠教师自己摸索或有经验的教师示范或言传心授才能把握的教学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能用语言和符号表达出来的,有的不能。如果教学中没有关注到或者不补充这类隐性知识,学生就会听不懂,教学效果差,学生的成长也会受影响。我们从知识本质新论的知识表征形式作一些分析:

陈述性知识:是能用语言和文字描述出来的知识,例如: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密度、硬度等)、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方法等。在大脑中处理过程是:感知理解贮存提取再现。

程序性知识:处理或做某件事的方法、步骤。在大脑和行为上表现为:学习分类记忆、或反复练习形成下意识动作,运用时就是:匹配执行。教师对某类题型、某种操作,教给学生处理的方法,学生一遇到这类问题时立即照此方法处理。这些应该归结为教学中的“隐性知识”。

三、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分类和实例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可以分为:教学方法和策略类;教学态度、教学风格类;教学情境创设类;知识点间过渡类;关键词分析类;解答习题的思路类;知识解释类;知识补充拓展类;实验操作补充和解释类等。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年段的学生、以及不同层次和不同班级风格的学生,同类隐性知识的补充和渗透方式也不同。

3.1教学方法、策略类

在初中化学教学时,由于初三生学的年龄特点,又是化学的启蒙教育,要更多地要采用激发兴趣的策略,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最好较多地利用有趣的实验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并辅以教师的情感投入等。

3.2教学态度、教学风格类

我们在现实中会发现,部分头脑不那么灵活、表达和教法欠佳的教师相对受学生欢迎一些,教学效果相对也较好。为什么?笔者认为:这可能是教学态度、责任心、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和处理学生事务是否公平等。例如备课上课是否踏实?是否在课外多花时间收集资料和素材服务于教学?是否向优秀教师学习?对自己的教学有无反思和总结?是因为学校要求或评职称才写论文、搞一点儿课题研究?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自我发展积极主动地写论文和开展课题研究?这些都影响着一个教师的教学受欢迎的程度及教学效果的好与差。

3.3教学情境创设类

恰当情境可以将学生轻松地带进要学习的新知识中,或者使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教师的点拨和讲解解决了这个冲突,并轻松地引导学生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教学情境的创设切入角度可以是:化学史实、生产生活实例、实验展示、学生的错误等。教学情境创的方法可以是提问式、现象激疑式、要点导引式、实验探究式等。

3.4知识点间的过渡类

讲课时从一个知识点到下一个知识点,没有经验的教师总是非常地生硬或直接抬出,而有经验的教师却有很好的过渡性语言,利用知识的延伸、知识的来源、核心知识的应用等过渡到新的知识。

3.5关键词分析类

一个概念的定义、一道习题的题干都有其关键词,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找到,并能理解关键词的意义。

3.6习题解答思路类

如果学生解答练习题出现错误,教师讲评不能只公布正确答案,要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讲评时抓住重点,展示思维过程,并配以恰当的板书。

3.7知识解释类

对一些相对难以理解的知识,往往需要教师针对知识点进行一些辅助说明、举例类比才能使学生明白。

3.8知识补充类

或者运用这一知识的范围、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错误。这一类知识也可以算作“隐性知识”

3.9知识拓展类

教师的教学尽可能要做到“浅入深出”,“浅的能讲深、深的讲得浅”。浅入,就是要由学生明白的、理解的、身边的、熟悉的实例创设情境切入;深出,就是要将知识总结、升华,与古诗词、谚语、人生、哲学和辩证法联系起来,这也是知识的拓展。

3.10实验操作补充和解释类

第2篇:银的化学性质范文

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8只)、实验对照组(8只)和空白对照组(2只)。解剖分离兔的股动静脉血管束,将其包裹于溶液浇铸-颗粒沥取法制备的同轴双层PLGA支架中央。实验组支架的外层加注PDGF,内层加注VEGF;实验对照组支架的外层为空白,内层加注VEGF;空白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于支架植入术后第7、10、14、21天观察新生血管的形态特征,空白对照组于支架植入术后第7、10天观察作为对照。结果 术后第7天,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股动静脉血管束可见少量呈放射状分布的血管芽;术后第10天,两组大量的新生血管芽沿支架孔隙空间向内层支架放射状生长并贯通支架全层,密度由内向外梯度递减;术后第14天,实验组血管壁较厚,呈分层结构,实验对照组以单层内皮样细胞衬里的幼稚血管为主;术后第21天,实验组支架内以成熟血管为主,而实验对照组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空白对照组始终未见明显血管结构。结论 同轴双层PLGA支架复合VEGF/PDGF可有效促进早期血管化。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血管化; 动静脉血管束; 血管新生

[中图分类号] Q 8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2.022

组织工程骨因具有无抗原性、来源不受限制、可预先设计塑形和具有生物功能等独特优势,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如何提高并确保骨组织工程的早期血管化,迄今仍是影响其规模化及实用性的瓶颈之一[1-3]。组织工程血管化的关键是功能血管的数量及其营养能力,而不是仅仅在于成功诱导新生血管的总量。真正有实际价值的早期血管化过程,应既能诱导新生血管在支架空间结构内大量增殖,又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其结构成熟以形成稳定有效的血循系统[4]。本研究设计同轴双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支

架,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分别复合于内外层支架形成空间差异分布方式,并将股动静脉血管束包裹于支架中央,观察支架内部早期诱导血管化的效能及其时间-空间动态变化与转归。

1 材料和方法

1.1 同轴双层PLGA支架的制备

将PLGA(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为50∶50,相对分子

量50×103,固有黏度0.24 dL·g-1,山东医疗器械研究所)及粒径150~300 μm的氯化钠颗粒混匀溶于氯仿,浇铸于轴型模具[5]内,按溶液浇铸-颗粒沥取法[6]制备大小两套中空管状支架各18套,套迭形成双层结构。Co60 25 kGy辐照灭菌,-20 ℃保存。

1.2 股动静脉血管束分离及支架植入

将18只3月龄成年雄性新西兰大耳兔(天津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8只)、实验对照组(8只)和空白对照组(2只)。全身麻醉下于兔左侧中份纵行解剖游离股动静脉血管束,结扎分支,显露约2.5 cm,包裹于植入体内的同轴双层PLGA支架的中央管腔内。根据分组,实验组双层轴型PLGA支架的外层用微量注射器加注含PDGF 0.5 ng的溶液50 μL,内层加注含VEGF 0.5 ng的溶液50 μL;实验对照组的支架外层为空白,仅在内层加注含VEGF 0.5 ng的溶液50 μL;空白对照组植入支架不予特殊处理。将支架与毗邻肌合固定,分层严密缝合。

1.3 标本取材及检测

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分别于支架植入后第7、10、14、21天各取2只动物处死,切取包含支架周缘5 mm肌肉组织在内的完整组织块。-20 ℃直接冰冻包埋后行7 μm切片及苏木精-伊红(hematine-eosin,HE)染色,观察新生血管的形态特征。空白对照组于支架植入术后第7、10天各取1只动物,进行对比观察。

2 结果

术后第7天,实验组(图1A)与实验对照组(图1B)表现相近,均可见VEGF诱导下,股动静脉血管外壁向内层支架多孔间隙内呈放射分布方式,长入条索状新生组织,周围植床组织亦可见少量纤维样组织长入外层支架孔隙,新生组织分布以内、外层支架表浅区域为主。高倍镜下股动静脉血管束可见少量由单层内皮样细胞衬里的幼稚血管芽。空白对照组(图1C)仅见少量纤维组织,未见明显血管结构。

术后第10天,实验组(图2A、B)、实验对照组

(图2C、D)标本可见大量新生血管芽广泛长入支架

内部,沿支架孔隙空间向内层支架放射状生长,走行呈迂曲状,贯穿支架内外全层,血管外周的纤维结缔组织基质丰富,新生血管密度由内层支架表面向外梯度递减。两组对比可见,实验组近外层支架

(PDGF)区域内新生血管的管径较粗且管壁较厚,腔

内聚集血细胞,近内层支架(VEGF)区域内的血管则以单层内皮样细胞衬里的幼稚血管结构为主,内含少量血细胞;实验对照组仍多为单层内皮样细胞衬里的幼稚血管。空白对照组(图2E)仅见少量纤维组织,未见明显血管结构。

术后第14天,实验组(图3A、B)标本可见双层支架腔隙内广泛分布新生血管网络并贯穿全层,其管壁较厚且结构较成熟圆润,清晰可见逐步过渡的内、中、外膜分层,同时可见少量幼稚血管。实验对照组(图3C、D)则以单层内皮样细胞衬里、形状

较不规则的幼稚血管为主,成熟血管相对较少。

术后第21天,实验组、实验对照组血管密度均降低,实验组支架内以成熟血管为主(图4A),沿新生血管轴的纵剖面尚可见血管芽(图4B)或丰富分支架构,管腔内含有大量的血细胞,支架内可见少量血细胞。实验对照组(图4C、D)管径较粗的血管数量较实验组明显减少,支架内可见大量散逸的血细胞。

3 讨论

皮肤、软骨及角膜等少数组织细胞可通过周围血管的扩散而得到充分的氧气和养分[3]。但这种扩散

能力仅限于血管周围200 μm范围之内。对于骨、肌肉等较大工程组织的成功应用,血管化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7]。当组织工程支架植入体内时,虽因手术

创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和支架内部种子细胞在缺氧条件下释放的成血管因子可共同诱导支架血管化,但此方式形成血管的速度较慢,无法转运充分的氧气和养分至支架内部的种子细胞。因此学者[4]通过改变

支架构型设计、复合诱导血管再生细胞因子、体内外预血管化等方式促进工程组织的血管化进程。

诱导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的关键是要形成结构成熟、功能稳定、能够长期提供血运的循环系统,因此,血管新生应包括两方面:内皮细胞的迁徙、增殖及周细胞维持新生血管芽的稳定[8]。只有依靠早期

形成的有效血循网络,方可在组织工程支架内,为受控的组织细胞分化增殖及最终形成具有预期形态及功能的组织/器官提供有效的供氧/供养功效。

Richardson等[9]认为VEGF在血管化早期促进血

管新生,PDGF在血管化后期诱导血管成熟,联合应用这两种因子将能更好地促进血管的再生与成熟。在组织工程领域,构建一个具有复杂功能的组织,其关键是要精确地协调好干细胞所处微循环环境的时间及空间变化。本研究中,将股动静脉血管束包裹于构建的同轴双层PLGA支架中央作为轴型血供来源,通过在其外层复合PDGF、内层复合VEGF的设计方式,使两种分别作用在血管形成不同时期的诱导因子利用空间分布的差异方式,形成对血管组织诱导再生的时间差异效应。VEGF接近股动静脉,利于早期诱导大量血管芽生及幼稚血管生成。PDGF位居外层,利于促进后期放射状向外生长,并促进最终与周围组织血循沟通的新生血管结构的成熟与稳定。事实上,这种后期的血管成熟与稳定,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支架血管化的组织结构基础。与此同时,在外层管壁支架上的PDGF,还依赖渗透方式逐步作用于较靠内的新生血管丛,使之最终稳定下来。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第10天时,随着两种因子在双层支架内部逐渐形成的不同浓度梯度,由外层支架到内层支架可见新生血管由成熟到幼稚。第21天时,实验对照组新生血管密度较前明显降低。动静脉血管束早期在VEGF的诱导下,支架内部形成大量的幼稚血管,这些幼稚血管成熟之前在VEGF的持续作用下可以避免退化及内皮细胞凋亡。但随着VEGF的逐步降解,新生的幼稚血管急剧退化而大量血细胞残存于支架内部。实验组早期在VEGF诱导下大量新生幼稚血管伴随纤维组织贯穿双层支架,后期在PDGF作用下,幼稚血管逐渐改建成熟,虽然VEGF和PDGF不断降解,但仅少部分未成熟的新生血管逐渐退化,最终形成贯通双层支架内部的成熟稳定的循环网络。

在VEGF及其他成血管因子的诱导下,内皮细胞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周围的细胞外基质,内皮细胞增殖并向高浓度因子部位迁徙[10],内皮细胞迁

徙至降解后形成的腔隙最终形成新生血管。其过程受黏附蛋白、生长因子、连接分子、内源性抑制分子等的联合作用[11]。新生血管进一步改建为成熟血

管则需要多种功能不同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10],但

是Greenberg等[12]发现在诱导组织工程血管化过程中

联合应用VEGF和PDGF并不能获得持久的血管效应,认为VEGF受体2抑制PDGF受体β信号通路,进而干扰血管平滑肌功能及血管成熟。关于不同因子之间的协调机制,尚须从分子层面及细胞信号通路方面等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表明:同轴双层PLGA支架构建方式可显著改善组织工程支架内部的早期血运环境,提高氧气和养分的输送效能。

[参考文献]

[1] Arkudas A, Pryymachuk G, Beier JP, et al. Combination of ex-

trinsic and intrinsic pathways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s axial vas-

cularization of bioartificial tissues[J]. Plast Reconstr Surg, 2012,

129(1):55e-65e.

[2] Jain RK.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vessel maturation[J]. Nat Med,

2003, 9(6):685-693.

[3] Novosel EC, Kleinhans C, Kluger PJ. Vascularization is the key

challenge in tissue engineering[J]. Adv Drug Deliv Rev, 2011, 63

(4/5):300-311.

[4] Rouwkema J, Rivron NC, van Blitterswijk CA. Vascularization in

tissue engineering[J]. Trends Biotechnol, 2008, 26(8):434-441.

[5] 乔峰, 陈刚. 轴型血供骨组织工程双层梯度控释支架模具: 中国,

201120216196.X[P]. 2012-04-11.

Qiao Feng, Chen Gang. The double-layered gradient controlled re-

lease scaffold mold of axial blood supply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China, 201120216196.X[P]. 2012-04-11.

[6] Liao CJ, Chen CF, Chen JH, et al. Fabrication of porous biode-

gradable polymer scaffolds using a solvent merging/particulate lea-

ching method[J]. J Biomed Mater Res, 2002, 59(4):676-681.

[7] Johnson PC, Mikos AG, Fisher JP, et al. Strategic directions in

tissue engineering[J]. Tissue Eng, 2007, 13(12):2827-2837.

[8] Carmeliet P. Angiogenesis in life, disease and medicine[J]. Nature,

2005, 438(7070):932-936.

[9] Richardson TP, Peters MC, Ennett AB, et al. Polymeric system

for dual growth factor delivery[J]. Nat Biotechnol, 2001, 19(11):

1029-1034.

[10] Yancopoulos GD, Davis S, Gale NW, et al. Vascular-specific growth

factors and blood vessel formation[J]. Nature, 2000, 407(6801):

242-248.

[11] Laschke MW, Harder Y, Amon M, et al. Angiogenesis in tissue

engineering: Breathing life into constructed tissue substitutes[J].

Tissue Eng, 2006, 12(8):2093-2104.

[12] Greenberg JI, Shields DJ, Barillas SG, et al. A role for VEGF as

第3篇:银的化学性质范文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运用;方法;策略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第一种,学生对于新知识是完全陌生的,而且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也是比较困难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对于吸收新的知识就需要适当的上位概念,就比如在对物质的量、化学键、原电池等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第二种,学生对于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但也不太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虽然有一些适当的概念,但也不是稳定的、清晰的,很难与新知识形成有意义的结合点。比如在对强弱电解质、燃烧反应、金属腐蚀等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对这些内容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又不能对这些概念进行准确的回忆和描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想要让学生不受阻碍的把新旧知识进行同化顺应,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有效地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桥梁,这样学生才会避免机械学习,为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并进行有意义地学习奠定基础。

1生活体验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把“生活化学化,化学社会化”的理念很好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就是所说的生活体验策略,这是一种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组织者的策略。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著名的心理学家的知识构建理论也指出:学生都是基于自己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知识进行主动构建的。让化学更加贴近生活更贴近社会就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所以老师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化学原理和化学概念理解和解释一些生活中现象和社会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高二学习的对于化学反应的碰撞理论,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学生倍感抽象,老师要想讲解透彻也非易事,这时就需要设计“先行组织者”。以投篮为例,对于投篮很多学生都有体验过,自然就会理解力度和方向性是投篮时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不可或缺。经过这样引导,学生不但容易理解化学反应中微观过程,而且也会深刻理解有效碰撞的概念,从而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2化学实验策略

化学实验策略是指老师把化学实验当成“先行组织者”来指导学生对新的知识进行构建的一种教学策略。实验可以说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利用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在初中就是通过磷的燃烧实验进行燃烧条件学习的,而在高中在进行燃烧概念以及燃烧条件的学习时,就要对初中学习掌握的知识进行修正,所以如果老师只是口头进行讲解是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时候想让学生全面掌握燃烧的概念就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由实验作为“先行组织者”,学生在新旧知识冲突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和研究之后,才逐步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从而建立新的知识认知结构,自然而然的就得出了燃烧的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3设疑的提问策略

设疑提问策略就是老师以设疑提问的方式对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一种教学策略。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往往就是设疑提问组织者主要的出发点,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容易出现错误的出发点设置“先行组织者”。比如学习 “盐类的水解”时,就可以有意的结合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进行提问,学生大多都会根据旧的认知结构进行回答,当实验的结果和学生的回答形成了矛盾时,学生就会疑惑,同时对问题的答案感兴趣,接着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不仅对于盐类水解的本质进行了理解,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对自己主动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的提高。

总之,“先行组织者”本质就是把准备工作放在学习之前,以达到让学生对新课程知识更容易接受的目的。展现“先行组织者”对学生学习思维可以起到引导和激发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关键性思维方法和认知技能的培养。设置良好的“先行组织者”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对学生有效的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大有帮助。但是也要注意到设置“先行组织者”这种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创造力还有开拓性思维方面的局限性,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有效地把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结合到一起,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第4篇:银的化学性质范文

【关键词】 职业素质;岗位;个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1

职校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在职校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意义重大。

职业素质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所体现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技能是显性的,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是隐性的,是决定职业素质好与不好的关键。因此,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注重职业精神和毅力的磨练。

在教学中提高职业素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能胜任什么岗位,并努力做好。我们以苏州工业园区企业为“工学平台”,以电子专业核心课程《无线电装配与调试》为案例,探究职业素质引领的岗位式个性化教学,力求在岗位情境中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1.设计“典型产品项目化”的工学模式

1.1确定项目—模块—任务—终极目标

由职业分析岗位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的途径制定课程标准,选取苏州市“无线电装配与调试中级工”职业技能考核8块典型电路板为教学项目,并针对项目划分模块、设计任务,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完成符合岗位工作逻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无线电装配与调试中级工的职业素质,并获取中级无线电调试工技能等级证书。

1.2实训室岗位环境课堂

本课程采用实训室岗位教学,所有项目均在无线电装配与调试实训室完成。实训室岗位环境设置如图1所示,学生在岗位情境中边学边做,实现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无线电调试技能水平,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职业素质基础。

1.3“阶段目标”递进教学方式

本课程先确定总目标,按照总目标来设置阶段目标,分解具体任务,循序递进教学。学生在熟悉和掌握岗位相关知识点和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在学期末考取无线电中级调试工职业技能证书,从完整的学、做过程中明确自己“能做什么”,并努力做好,以实现课程终极目标。

2.按岗位“分工”,教师个性化地教

“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已成为实现职校办学目标、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主要教学方式。课堂融合于实训室,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突出,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变得复杂、困难。教师必须运用任务分组、角色换演、竞争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在我校08级电子2班(42人)的专业核心课程《无线电装配与调试》教学中,我们探索并实施了岗位式个性化教学,有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目标。最可贵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角色地有序“忙活”,知道了、会做了、明白了、自信了。具体操作如下:

2.1将全班学生按岗位工种分组:6个装配调试小组(6条生产线);PCB质检;PCB排故;仪器仪表工具维护与维修;纪律安全卫生监控。

2.2培养6名能力较强的学生任装配调试小组组长,负责考核、记录本组成员存在的问题,交给指导教师存阅。

2.3培养2名学生对PCB装配工艺质量进行评分,解释、说明原因并记录。

2.4培养1名学生对电路板进行故障维修,记录问题。

2.5培养2名学生对实训室所用仪器、仪表、工具进行维修和维护,记录问题。

2.6培养1名学生监控实训室6S管理,记录相关问题。

3.于岗位情境中操作,学生个性化地学

职校电子专业学生一直是园区电子企业的“生力军”。职校学习时期是中职学生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职业素质引领的《无线电装配与调试》岗位式个性化教学无疑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成长和优质企业的用人愿望。“装配调试组长”,协调完成任务,考核别人,自己必须熟练项目并规范操作,是课程学习的“领头羊”,如同企业生产线组长,要有“备飞”的能力;“电路板装配工艺质量评分员”,为电路板焊接与装配打分,自己要熟悉装配工艺与质量检测标准,学会评价,学会严格,学习沟通;“电路板排故技术员”,是技能大赛和创新的苗子,“没吃饱”又愿意“跳起来”摘果子,肯思考,不放弃,还能带动更多的同学自己处理电路板故障,增强职业技能;“实训室仪器、仪表、工具维修和维护员”,喜欢和老师一起修理“大件”,体验自豪;“纪律安全卫生监控员”,6S检查监督提醒,强化学生的工作纪律、安全意识和社会公益观念。

总之,实施职业素质引领的《无线电装配与调试》岗位式个性化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聚成堆因争论而思索,越来越多的“师傅”在相互切磋后将经验交给自己的“徒弟”,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学后不愿离开,越来越多的学生下课后主动留下来清扫、整理、关电源,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修理和维护实训仪器仪表、工具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对电路板故障现象进行分析排除,有的学生还创意性地将精心调试好的OTL电路板、扬声器、改装的连接线和手机组合在一起播放乐曲……。

职业素质引领的职校岗位式个性化教学,在岗位情境中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学生的个体特点、激发了学生的自信、鼓舞了学生的创新热情、磨炼了学生做事的毅力,是职校教学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第5篇:银的化学性质范文

一、保持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地方也有着不同的音乐表现力,不同地域的音乐让我们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了多样性的特点。在中国这个大家族中,汉族约占全国人数的百分之九十,所以汉族文化最为丰富,具有汉族民族风格的音乐也是最多的。而其他五十五个民族的人数仅占全国人数的百分之十,带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制约,很多民族音乐文化濒临失传。

(一)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

谈起少数民族的本土音乐,我们首先想起的便是广西壮族的歌声,一部《刘三姐》红遍了大江南北,家喻户晓,让我们在对电影中的美好人物折服的同时,也对广西壮族的地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除了广西壮族的音乐,还有苗族的音乐文化也让我们记忆深刻,例如苗族的《龙船节》、《绕三灵》。朝鲜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具有本土文化的音乐有很多,例如:最为耳熟能详的《桔梗谣》、《海棠花》以及《阿里郎连曲》等。具有满族文化的音乐并不十分常见,在此,笔者举一个例子,摇篮曲《悠悠扎》,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传遍了大江南北。还有一个具有本土特色并且人人都知道的音乐,那就是京族的《高山流水》,人们可能对京族不是很了解,但是对这首音乐却是印象深刻的,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无论这个民族的发展如何,是否有人了解,但是只要音乐令人难以忘怀,那么这个民族就永远在人们的心中留有一席之地。

(二)具有地域特点的音乐

草原歌曲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歌曲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这里不仅有蒙古族的音乐文化,还包含着藏族的民族特色,藏族的音乐中一般具有两种特点,一种是具有佛教文化的音乐,例如萨顶顶的《万物生》。另一种就是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了,高亢而嘹亮,例如韩红的《天路》。蒙古族的本土音乐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长、短调的运用,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腾格尔的歌曲,他的歌曲中蒙古音乐长、短调的运用就十分多,例如《天堂》,不但将对草原的热爱表达得淋漓尽致,也将蒙古人的豪放、热情、执着的精神也完美的展现出来。

以上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些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音乐,当然还有其他具有本土文化的歌曲没有一一列举出来,它们同样也是我们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要想在高校的声乐课堂上将本土的音乐文化融入其中,保持音乐生态文化环境的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多变的环境、不同性格的民族、信仰差异的本土文化,这一切因素都是使得音乐在表达上的呈现不同风格的原因,只有保持着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才会使得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音乐中所隐藏的神秘,才会使民族的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

二、传承与创新本土音乐的需要

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的音乐,除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民族文化的弘扬、振兴。民族文化的弘扬在音乐上的体现就是在传承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外还要对音乐有所创新,不仅要使得国人的民族精神得到凝结,还要在国际音乐的舞台上有发挥余地。

(一)本土音乐文化的继承

在本土音乐文化的继承中,各族人们都有各自的继承方式,例如壮族“刘三姐”的传承活动,现在已经有了第三代的“刘三姐”,而且还会有更多的“刘三姐”的诞生。这样,本土的音乐文化就藉此得以保存和继承。再如各民族节日中的本土歌曲会一代代的传授,或是信仰上的精神传承也会随着歌曲的继承而得到发展。

不仅具有本土文化的音乐在寻找可以继承的人员,具有本土文化的乐器也在寻找它的继承者。比如:朝鲜族的长鼓以及伽??琴、蒙古族的马头琴、傣族的葫芦丝和象脚鼓、水族的芦笙等等,这些乐器的传承也是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涌进,西洋乐器也随之流入中国,在流入中国的初期,就使得许多具有先进文化思想的人们进行学习,可能是新鲜感的作祟或是“国外的和尚好念经的”心理作用,国民对西洋乐器的兴趣要远大于具有本土文化的乐器。近年来,喜欢西洋乐器并且去学习的学生也变得越来越多,钢琴辅导班、小提琴兴趣班也变得越来越多。这样就让我们具有本土文化的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了限制,对本土的音乐文化的发扬也受到的严重而影响。

(二)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如何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这不仅是高校声乐课堂上老师所考虑的,也是学生们所需要思索的,是歌曲的改编、重写,又或是多种歌曲的串烧,这些都是对本土的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浏阳河》,在人们快要将早期的《浏阳河》忘记的时候,不同风格的《浏阳河》就出来了,歌声悠扬的原著、节奏感强烈的广场舞版本以及声乐结合的“玖月奇迹”版,众多的版本带给了人们不同的感觉,再一次记住了《浏阳河》那个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那里的文化。

除了《浏阳河》外还有一个几乎人们都会唱的歌曲――《茉莉花》。《茉莉花》的版本有很多了,由众多不同特点的歌星所唱的,有英文版本的,有日文以及法文多个版本的,虽然多数人不一定都听过,但是知道后也是满满的自豪感,为我们的音乐文化得以发展和流传而感到骄傲。除了这两首具有本土音乐文化歌曲的创新外,还有好多的歌曲也有所发展,像是《在那遥远的地方》、《走西口》、《大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刘海砍礁》、《北京的金山上》、《太阳出来喜洋洋》等等众多的具有本土文化气息的歌曲都受到了继承、发展和创新。

总之,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会唱这些具有浓郁本土文化的声乐作品,还要让学生在会唱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让本土的音乐文化名扬四方。

三、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的需要

每个人所具有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对声音的敏感程度,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音色、悟性以及理解给予学生不一样的音乐辅导让其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有的学生声音浑厚有力,具有感染力,就适合演唱赞美祖国的爱国歌曲;有的学生声音缠绵、柔和又具有感情,就适合演唱情歌;有的学生声音柔中带刚、感染力强,就适合伤感类型歌曲的演唱;对于民歌的演唱,多数是声音高亢、嘹亮、活泼的学生。故而,高校声乐课堂中是否要植入本土的音乐文化还需要看学生的类型是否合适。

我国现阶段的音乐多是流行类、草原类、爱国类,但具有本土音乐文化的歌曲或者戏曲在声乐课堂上的比重并不大,所以要对其有所传承和发展,这不仅是音乐教育上的需要,也是民族文化上的选择。

第6篇:银的化学性质范文

留置针就是俗称的套管针,近些年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它可以减少穿刺的次数,保护患者血管,不易损伤,保证输液顺利和安全,配合多次用药,提高疗效,减少患者费用、减轻患者痛苦,已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静脉炎,以化学性静脉炎尤为突出,现将本人在临床上所碰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发生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

选择血管不当:选择关节部位及有静脉瓣的血管,留置针固定不牢靠,易滑脱,损伤血管,选择小静脉进行留置时小静脉血流量少,没有充足的血液稀释药液,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增高,易出现化学性静脉炎。

留置针的型号选择不当:大型号的留置针相对小型号的留置针在血管内所在的空间大小不一样,对血管壁的刺激也不一样。临床上外周静脉输液常用20~24G留置针,其中20~22G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24G留置针。

药物的渗透压:临床上很多颅脑损伤的患者都需要20%甘露醇125ml间隔几小时静脉快速滴入进行治疗,而20%甘露醇的渗透压是1100mosm/L,发现这类患者发生化学性静脉炎的机率几乎100%,因为高浓度药物的输入会引起局部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还使血浆渗透压增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变性,从而导致液体外渗,血管变硬。

消毒剂未干:有些护士在进行留置针穿刺操作时,消毒液未完全干燥时就进行局部穿刺,将一些消毒剂带入到血管中刺激血管壁,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一般72~96小时,但在临床上有时出现留置针留置到第6天时液体输入速度依然很好,患者也未感穿刺部位有疼痛,但护理人员没有引起重视,认为液体输入速度好,局部没有明显症状就可以一直留置,其实留置针对于机体是一个异物,在体内的时间越长,对血管壁的刺激就越大越持久。

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输入刺激性药物后未充分冲管时,刺激性药物会残留在导管内,刺激局部血管。

护理措施

合理选择血管: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量丰富,避开关节部位及静脉瓣的血管,首选前臂血管。

在满足患者输液治疗的前提下,选用最短、最细、最少腔的导管。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皮肤要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要大于无菌敷贴面积,直径不<8cm,消毒液应充分待干,以达到延长消毒时间、保证灭菌效果;避免在穿刺时将消毒剂带入血管,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合理输液:在输注渗透压高的液体时,应安排在顺序中间,且宜相互间隔,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应减慢输液速度,此外,护士应加强巡视,观察输液是否顺畅,输液过程中应湿热敷患侧肢体,促进血液循环。

合理的留置时间:一般情况下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不超过96小时,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留置针知识的培训,改变她们的一些观念,既便有些留置针留置时间超过96小时后输入液体速度较快时,仍应拔除留置针,另选静脉重新穿刺。同时各班的护士应加强巡视,如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痛,应立即拔除留置针,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局部湿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7篇:银的化学性质范文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________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汽油挥发,蔗糖溶解水中。

2、________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例如:木炭燃烧,铁生锈。

3、物质在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毒性、腐蚀性。

4、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________。例如:溶解性、导电性。

二、选择题

1、你正在做的这套练习题所用的纸张,其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

B.不溶于水

C.白色

D.易撕碎

2.下列叙述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常温下,碳酸氢铵是白色粉末状固体

B.加热能使碳酸氢铵分解

C.煤油能燃烧

D.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火柴能燃

3、下列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小

B.无色无味

C.能跟氧气反应

D.难溶于水

4、“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好

D.化学性质稳定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冰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6、需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

A.白醋与水

B.铁丝与保险丝

C.铜与铁

D.煤粉与黑火药

7、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A.

台风

B.

雪灾

C.

山体滑坡

D.

森林火灾

8、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

B.

木已成舟

C.

百炼成钢

D.

大浪淘沙

9、下列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A.

蒸发

B.

燃烧

C.

爆炸

D.

变色

10、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

颜色

B.

状态

C.

硬度

D.

可燃性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状态、熔点

B.

硬度、密度

C.

溶解性、可燃性

D.

导电性、挥发性

1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

A.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碱式碳酸铜呈绿色,受热易分解

C.

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传热

D.

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

13、需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

白醋和水

B.

铜和铝

C.

食盐和蔗糖

D.

煤粉和黑火药

14、下列叙述表明化学性质的是(

),表明物质化学变化的是(

A.

用粮食酿酒

B.

镁条能燃烧

C.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D.

金属易生锈

15、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16、下列有关我们所熟悉的物质的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食盐能溶于水

C.蔗糖是甜的

D.铜制容器久置于空气中会产生铜绿

1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

三、填空题

1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在下列物质的应用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利用蜡烛燃烧发光,用于照明

②利用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充满氦气的气球升空悬挂标语

③利用铁的导热性,制作铁锅炒菜

④利用氢气燃烧放出的能量推动运载火箭

⑤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19、小龙特别喜欢看一些有关战争的书籍,通过看书他了解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在比利时战场上使用了一种叫作氯气的化学武器,使法国士兵大量死亡。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小龙立即上网查找有关氯气的资料,得知: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能溶于水,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其用途广泛,可用于消毒,制盐酸、农药等。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

氯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C.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3)写出氯气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语句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⑤钢铁能变成铁锈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1、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之一,填写下列空格。

(1)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煤气燃烧

(3)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4)铝箔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22、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①在0℃时水结成冰(

②汽油可以燃烧(

③煤块变成煤粉(

④酒精易挥发(

⑤煤气燃烧(

⑥鸡蛋变臭(

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

第8篇:银的化学性质范文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高中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9篇:银的化学性质范文

[关键词]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缬沙坦;炎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 R9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b)-0015-02

Effects of valsartan on inflammatory factor in rats hyperlipidemia athrosclerosis model

REN Xiaobo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2n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sha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valsartan on athrosclerosis in rats hyperlipidemia mode,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 Methods Thirty male health Wistar rats were selected, and feeded adaptabilit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high fat model group, and losartan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a week. The levels of serum lipids TNF-α, IL-6, IL-8 of the hyperlipidemia and atherosclerosis model rats were monitored dynam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valsartan. Results Serum TNF-α, IL-6 and IL-8 in hyperlipaemi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group (P < 0.05). The expression of IL-6 in valsarta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hyperlipaemia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valsartan group and hyperlipaemia group (P < 0.05). The expression of TNF-α and IL-8 in valsarta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hyperlipaemia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While valsartan can effectively lower blood pressure, and can play the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 by reducing some inflammatory cytokine.

[Key words] Hyperlipidemia; Athrosclerosis; Valsartan; Inflammation factors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以前被认为是一种脂质沉积性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炎症参与的慢性疾病[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8(IL-8)是重要的促炎症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过程[2]。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除降压作用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笔者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动态、系统地监测了缬沙坦干预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缬沙坦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于2010年6~10月选用30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进行实验,所有大鼠体重100~120 g,1月龄,清洁级。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高脂血症模型组10只和缬沙坦干预组10只。3组大鼠在体重、月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高脂模型,从第9周开始,高脂血症模型组和缬沙坦干预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和缬沙坦14 mg/(kg・d)灌胃,于第10周末,处死大鼠。采用放免法,应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8(IL-8)的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均数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高脂模型组的TNF-α、IL-6、IL-8均升高,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应用缬沙坦治疗10周后,IL-6的水平均降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 < 0.05);TNF-α和IL-8的水平均降低,但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目前公认动脉粥样硬化(AS)与脑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存在着密切联系。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从疾病的启动、进展到继发病变都有炎症事件的参与[4-5]。因此,针对炎性因子在AS作用的研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炎症过程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表现,参与此过程的组成成分包括直接参与炎症反应有关的细胞(如单核细胞等)、间接参与炎症反应有关的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促炎因子(如TNF-α、IL-1、IL-6等)。白介素-8是趋化因子cxc亚家族的一员,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可以诱导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使单核细胞在内皮细胞上的滚动转变成强有力的黏附,IL-8的增多进一步放大及加重炎症反应[6]。IL-8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及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IL-8升高主要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脂纹期。总之,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多,进一步促使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向内膜下迁移、增殖并发生表型转化,除形成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外,还导致更多的炎症介质释放,炎性因子可引起细胞坏死、血栓和新血管形成。

有研究报道[7],高脂肪饮食即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本研究证明,高胆固醇饮食可明显增加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高脂模型组的IL-6和IL-8的水平都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主要活性物质,其受体分为AT1和AT2两型,通过阻断AT1发挥降压作用。有研究[8]发现其还具有抗AS作用,特别是心脏、血管局部AngⅡ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多个环节中起作用。本实验证实缬沙坦可能减少炎性因子释放TNF-α、IL-6、IL-8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缬沙坦能够有效地降压的同时,能减少部分炎性因子释放的作用,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昕琳,顾仁樾,章怡. 丹参多酚酸B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1):63-66.

[2] 李娜,张林. 小陷胸汤加味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医杂志,2011,52(2):147-150.

[3] 孙宝红. 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后期的实验研究[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8):5-7.

[4] Staub D,Schinkel AF,Coll B,et 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vasa vasorum: from early atherosclerosi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unstable plaques[J]. 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10,3(7):761-771.

[5] Takahashi M.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J]. Nippon Rinsho,2011,69(1):30-33.

[6] 范照冬. 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核因子-κB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影响[J]. 中医学报,2009,24(5):31-32.

[7] 马毅. 缬沙坦对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药物研究,2008,17(15):14-15.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