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分析方法研究范文

分析方法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析方法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析方法研究

第1篇:分析方法研究范文

关键词:利比亚战争;石油价格;ARCH模型分析;事件研究方法

一、利比亚战争对国际油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石油是当代战争非常重要的根源,两次世界大战都与争夺石油类资源有关。美国的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曾经认为石油战争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抢夺石油资源的控制权的战争,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3次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英阿马岛之战,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石油而进行的。伊拉克的尚未开发的石油储量比沙特阿拉伯要多,这是美军把萨达姆赶下台的主要原因,而另一类是争夺石油定价权的战争。当前石油供给与需求大致平衡的情况下,石油战争将以期货市场争夺石油定价权为主。随着石油的资源日趋枯竭,而绿色能源尚未得到解决,石油的供给更加紧俏。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日常经济生活,工业生产,航天军工都需要石油作为能源和原料。经过石油分离出的汽油、沥青等化工产品广泛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谁掌握的石油的供应权和定价权,就可以掌握世界的经济命脉。到那时,对于海上石油通道和陆上石油管道的控制权的争夺,也必定成为战争导火索,而海上通道最重要的是中东石油出口的霍尔木兹海峡以及马六甲海峡,而陆上石油管道,主要是从俄罗斯及中亚通往欧美的石油管道。2011年3月,由于受到利比亚战争的影响,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一度升至一桶110美元,创下自2008年9月以来的新高。对于能源危机,我们每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必须提前考虑。随着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围绕争夺最后的油气资源的斗争仍然是21世纪地缘政治的主题。从委内瑞拉到俄罗斯,从地中海沿岸到西非的几内亚湾,从里海到波斯湾,无一不受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石油已经与反恐和人权联系在一起,成为发动战争的理由,世界政局充满了不确定性。究竟是利比亚战争影响了石油还是石油影响了利比亚战?

二、相关理论

事件研究法主要是探讨事件的发生对期货或市场价格数据带来的短暂冲击,暂时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下面诺干方面:平均股价效应、市场收益方差的变化(反映股价波动性的变化)、股票成交量的变化、经营(会计) 绩效的变化等。总体来说,事件研究包括一下几个步骤,即定义事件以及事件研究窗口、选择研究样本、选择度量正常收益的模型、估计异常收益、检验异常收益的显著性、实证结果与解释。

事件包括合并、收购、收益公告或再融资行为等,若研究者关心增发对股东财富的影响,此时的事件即为增发公告。事件研究所涉及的窗口包括估计窗、事件窗与事后窗等,如下图1,

t = 0为事件日;t = T1+ 1至t = T0代表事件窗,其长度为 L1= T1-T0; t = T0+ 1至t=T1为估计窗,其长度为L2= T2-T1;t=T2+1至t = T3为事后窗,其长度为 L3= T3-T2。估计窗的作用在于估计正常收益 (或估计正常收益模型的参数),一般情况下,估计窗的长度应大于等于120天;事件窗是用于检验股价对事件有无异常反映的期间 ,有时事件窗仅为一天(即事件发生的当天),有时为两天(即事件公告当天与后一天),有时为三天 (即公告前一天、公告当天与公告后一天),也有学者将事件窗定义为公告前后10天、20天或更长,事件窗长短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事后窗主要用于考察事件发生后股价 ( 或企业价值) 有无异常变化 ,常见于探讨某一事件长期绩效的研究中 。

三、事件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一)选取估计窗口并进行模型分析

估计窗口年初到2月18日(战争爆发前一个月)

对AR(1)模型保留残差进行Q平方检验,输出结果如下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标注化残差平方序列的Q统计量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下均是不显著的,并且以较大的概率接受了序列不具有相关性的原假设,所以认为序列不具有自相关性。因此,残差序列是白噪声序列。

(二)选取事件窗口并进行模型分析

选取事件窗口3月18号到8月22号(战争基本结束)

得到的AR(1)的模型为:Pt=115.1596 + 0.930935Pt-1+εt

(38.83576) (25.11394)

对上述模型保留残差进行Q平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2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标注化残差平方序列的Q统计量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下均是不显著的,并且以较大的概率接受了序列不具有相关性的原假设,所以认为序列不具有自相关性。因此,残差序列是白噪声序列。

(三)对模型进行J1和J2检验

HO为利比亚战争事件对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动不产生影响,H1为利比亚战争对世界石油价格变动产生影响,很显然,拒绝原假设。即利比亚战争对石油价格的变动产生影响。

用以上模型对石油价格数据进行预测,可以得到一个长期平稳的的预测序列,但与实际序列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实际数据后30天为114.13,比预测的数据要大,实际数据中的石油价格一直处于向上增长的一种的趋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利比亚战争促使了石油的价格上涨,而且上涨的幅度略大。但是这种影响会在什么时间结束?我们需要选取另一个时间段进行建模预测,这个时间段也就是事件窗口即利比亚战争爆发到利比亚战争结束的时间。

运用事件窗口的AR(1)模型对后60天进行预测,通过预测后的60天的数据和实际60天后的数据比较后发现预测后的数据111.645和10月24号(10月22号为周末)为111.67基本持平,这说明利比亚战争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基本趋于稳定。至此,分析结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利比亚战争对石油价格影响的时间区间为战争前一个月(2月18日)到战争基本结束后的两个月(10月24日),这说明利比亚战争对石油价格的波动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11~215.

[2] 袁显平,柯大钢.事件研究方法及其在金融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统计研究,2006(10).

第2篇:分析方法研究范文

>> 乡村旅游国内旅游行为的实证研究 国内旅游研究方法的方向:从理念阐释到理论实证 国内旅游危机管理研究述评及趋势分析 IPA分析法在国内旅游研究领域的应用 影响国内旅游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国内旅游专线公路的外部性分析 对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 影响国内旅游业收入因素的分析 中国国内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国内旅游者角色认知的实证研究 国内旅游管理的困境及解决建议研究 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争议评述 关于扩大国内旅游消费的对策研究 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旅游形象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景区开发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流研究综述 关于国内旅游厕所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国内旅游研究方法的初步分析 国内旅游研究方法的初步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旅游学科的成熟依赖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旅游研究的方法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者通过对《旅游学刊》1999-2003年发表的465篇文章的分析,认为定性研究是中国旅游研究的主导范式,仍基本处于传统定性阶段;旅游研究的资料来源主要是论文书籍和官方统计数据,不同研究方法的资料来源存在差异;研究内容和作者的地理分布影响研究方法的选择;作者单位对研究方法影响较小。

[关键词]旅游研究;研究方法;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P590

第3篇:分析方法研究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分析;战略管理

医院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对一定时期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比较、业绩评价的一种方法。作为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医院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但由于传统医院财务分析的局限性,难以起到决策支持作用。因此,医院财务分析要达到充分为管理服务的目的,就要将其与医院战略管理相结合[1],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基于战略视角,指出传统财务分析的局限性,探讨如何在深入洞察医院内部运营状况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财务、业务与行业信息,对医院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一、传统医院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一)注重定量分析,忽略定性分析传统的医院财务分析经常被等同于财务报表分析,认为财务分析就是对财务报表的数字进行分析[2],导致过分注重对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忽略对非财务指标的定性分析,未能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容易将综合财务分析写成简单的财务状况说明书。(二)未能充分挖掘数字信息财务分析是在数据充分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方法展开分析,基于数字说话但又不是简单的数字评价,需要透过数字的表象来分析运营的实质[3]。由于财务人员的思维局限以及缺乏对业务的深入了解,常常就数字论数字,就报表论报表,与医院业务脱节,不能挖掘数字背后的“故事”。而医院管理者最想了解的恰恰是那些数字反映的问题及原因,而不是数字本身。(三)侧重于事后分析,缺少前瞻性预测传统的财务分析主要对医院过去的业绩进行评价,缺少对前景的有效预测。当医院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按传统的财务分析结论进行决策就会有较大的风险。医院战略是医院未来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实现目标的方针和计划。只有将财务分析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才能恰当评价医院当前业绩的可持续性,为医院的发展决策提供支持。(四)只进行整体分析,未开展专项分析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对医院经济运行进行整体分析,缺少针对存在的缺陷开展专题分析。例如,可以对医院某项经营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财务指标分析,评估医院战略规划及实施的得失,以便及时调整战略,促进医院更好地发展。在财务分析中,只有将综合分析与专项分析相结合、局部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才能找到差距、发现问题,提高财务分析的全面性。

二、基于战略视角的财务分析框架

作为财务管理一种先进的思维和方法,哈佛分析框架有效地将传统财务分析同战略管理结合起来,拓展了财务分析的广度和深度[4]。哈佛分析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及前景预测。在此框架下,归纳出医院财务分析的基本框架,即成长能力分析、战略成本分析、盈利质量分析、经营风险分析(见附图)。(一)成长能力分析“收入增速分析”和“收入来源分析”方法与传统医院财务分析相同,“增长驱动分析”和“业务策略评估”则要与医院战略管理相结合。增长驱动分析。医疗收入的增长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次均费用增长和业务量增长两个方面,由于目前政府对次均费用有严格的管控,医疗收入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为业务量增长,因此在分析时需要将各类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和行业信息进行整合。以我院的财务分析为例,在对某一年度的门诊收入增长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时,结合了“近五年门急诊人次增长趋势”、“周一至周日门急诊病人分布”、“近三年门急诊病人地域结构”、“近三年门急诊病人年龄结构”、“近三年同城其他医院门急诊人次”等业务数据和行业信息,寻找业务量增长(或减少)的具体原因。在评价住院工作量变化时,将“平均住院日”、“平均开放床位数”和“床位使用率”三个指标整合为一个综合性指标———“月均病床工作效率”(月均病床工作效率=床位周转率/12×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2),既考虑了病床的工作量,又考虑了病床的使用率,可用于综合评价医院床位的工作效率。业务策略评估。医院往往会根据经营战略计划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业务策略,这些策略哪些该维持或发展,哪些该收缩或停止,需要通过财务分析加以评估。针对医院不同专科之间因床位使用率差异而导致床位闲置与短缺并存的现象,我们在财务分析中提出了“全院床位共享、跨科收治病人”的业务策略,实施一年后对该项业务策略的管理效益进行了评估,成效显著:合理利用了闲置病床资源,提高了床位使用率,同时缓解了床位紧张状况,全年因此增收住院患者1871人,相当于多开放了87张床位。针对平均住院时间长和住院次均费用高的现状,建议将一些适合日间短期治疗的患者,如内固定拆除与肿瘤化疗患者分流到日间病房,以加快病床周转、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患者次均费用。(二)战略成本分析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不是仅以控制成本为目标,而是提倡成本与效益的最佳配比[5],除了要求对显性成本因素如各种可控成本的控制,更加注重对隐性成本因素如无形资产、人才梯队、学科发展等方面投入费用的分析。战略成本分析包括对服务流程改进费用、医疗质量绩效奖励、新技术新项目研发费用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费用等数据的分析。例如利用互联网开展支付宝、微信+移动支付项目,大大优化了就医流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财务数据分析显示,信息化流程再造项目使医院成本减少、效益提高,在全年门诊人次同比增长8%的情况下,收费窗口人数反而减少了1/4,不仅节省了医院的人力、物力,也方便了患者,使用移动支付的患者平均节省了近一个小时的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就医“获得感”。(三)盈利质量分析盈利质量分析是在盈利能力评价的基础上,以现金流量表为依据,通过对现金流量指标的计算,从发展、风险和收益质量角度评价医院的盈利能力。通常用到的分析指标包括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现金收益比率、现金医疗收入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等。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有利于对医院盈利状况进行多角度综合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医院目前收益情况,而且可以评估医院未来增值能力。(四)经营风险分析医院应预测和分析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在明确战略发展方向的同时做好风险管理计划,以降低经营风险。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就是将医院的成本费用、业务量、收支结余建立对应公式,以此分析三项指标之间的变化关系。盈亏平衡分析有助于提高医院经营活动的计划性和可控性,规范医院收支管理。2013年,在分析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医院儿科门诊经营状况的影响时,我们以预测的下一年度儿科门诊人次为业务量、以全成本核算确定的儿科门诊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以及均次费用为数据,通过“本量利”法计算出每门诊人次贡献毛益和儿科门诊的盈亏临界工作量,并据此提出建议:降低儿科输液比例,减少药品比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2.投资风险分析。常用的分析指标有“负债增长率”和“负债周转次数”。负债增长率=本年负债增加额/年初负债额×100%,该指标反映医院全年新增负债的增长速度与规模,指标值越高,表明医院负债增加越快,运营安全系数越大,提示医院要注意防范债务风险。负债周转次数=业务收入/负债总额,该指标反映医院通过负债筹资投入医院运营的效率高低。3.应收账款分析。通常通过“应收账款占业务收年期总第期入比率”和“应收账款损失率”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应收账款占业务收入比率越高,反映医院在开展医疗活动创造的收入中垫付的资金越多。当医院垫付的资金超过正常额度时,不仅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还会带来经营风险,影响医院发展。因此,应采取各项措施加速应收款项的回笼时间,增强医院的抗风险能力。

三、基于战略视角的医院财务分析思维和方法

(一)要关注大势由于医院战略管理是在正确分析医院内外环境的基础上,认清医院现有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医院的总体目标和方针策略[6]。因此,基于战略视角的财务分析需要财务人员拓宽视野,对政策信息、行业环境和相关经济信息充分了解后,再进行原因分析、战略分析和财务预测。例如近年来大型公立医院业务收入、业务量的持续增长与我国GDP的高速增长、消费升级、医保广覆盖等不无关系。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有助于进行分析和预测。(二)要基于业务财务人员只有深入了解医疗业务和管理业务,才能将财务报表数据与数据背后的医疗服务和相关业务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准确评价和分析医院的经营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我院通过开展“财务联络员制度”,让财务人员与临床、医技、后勤部门进行日常沟通,获取大量业务信息,并用于财务分析,从而解决财务分析与业务信息脱节的问题。(三)将定量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定量分析只关注财务指标的计算结果,单纯用数字说明医院的财务状况。定性分析则是依靠分析者的经验和直觉,凭医院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以及报表以外的信息资料对其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分析方法。只有将侧重结果的定量分析和侧重过程、原因的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对财务指标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做出深入的分析,提高财务分析的实用价值,达到对医院发展战略的全面透视。以我院为例,为摆脱发展空间的束缚,管理层将医院的优势学科———康复医学科以托管合作的方式外迁至另一个区域,一年后在进行效益评估时,单从财务数据分析,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但通过定性分析了解到,在一个新区域,学科的品牌效应要两年才能显现,同时考虑到康复医学科为医院本部腾出了床位空间,因此认为进一步合作的前景是乐观的。(四)从动态角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医院过去或者现在取得的收益情况,还取决于医院的发展能力。因此,从动态角度分析医院的持续发展能力和预测前景至关重要。具体做法:一是可以将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三个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正确评价医院的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医院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使医院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为医院制定、实施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作者:王振宇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徐力新,郑阳晖.结合战略管理,提高财务分析的实用性[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12):89-92.

[2]况景勤.医院财务分析误区和缺陷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8,(2):52.

[3]苏爱莉.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111-112.

[4]郭云波.哈佛分析框架下医院财务分析的新思维[J].会计师,2015,(2):27-28.

第4篇:分析方法研究范文

关键词:桥梁;风险分析;神经网络

桥梁工程面临的各种事故和潜在风险日益严重,一方面表现为桥梁工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比过去大大增加,除受到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外,还会受到由于结构形式创新、社会发展引起的特殊效应、全球变暖引起的极端气候等带来的一些新的风险事态。另一方面表现为风险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大大增加,从目前国内己建和在建的桥梁来看,投资规模动辄上亿、几十亿,甚至数百亿元人民币。这样的投资无论对于投资者还是国家,都是巨大的数目,风险事故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程度将会大大增加,对社会也会产生非常大的不利影响。工程事故的发生使得从事桥梁工程的管理、设计、施工和研究的人员在内心深处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烙痕,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桥梁工程建设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深思、去研究,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工程风险评估涉及到的研究内容,需要通过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的研究才能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

1风险评估理论在桥梁工程领域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桥梁建设突飞猛进。但在大批桥梁工程相继建成的同时,工程风险事故也屡屡发生。从风险事故发生的态势来看,一方面桥梁工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比过去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风险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大大增加,所以桥梁工程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工程风险评估旨在以科学系统分析方法,辨识并分析工程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风险损失,并寻求各种可行的风险应对策略。通过风险评估的实施,除了可以整体检查并消除设计中的盲点、重复或遗漏,还可以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应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将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以提高项目实施的安全水平,减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冲击的目的。桥梁建设过程中,为顺利实现建设目标,往往过分强调规范化和标准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不可预见的潜在因素,如来自于环境、材料、人为及结构自身的原因等,使得桥梁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过程都不可避免面临着各种风险。风险评估在桥梁工程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桥梁工程领域风险评估研究主要涉及的方面有抗灾减灾、碰撞、项目管理、施工、政策与环境、投资等。

2 风险分析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在碰撞方面主要有船碰撞和车碰撞,我国建立了船撞桥的事故数据库,并开发了该数据库管理软件,建立了船撞桥风险评估的一般性框架,在后果评价方面,提出了后果当量的概念。车撞引起的损失可以从对桥梁造成的损失,对车辆及其运送货物造成的损失,造成的人员伤害、在桥梁维修期间造成的交通堵塞等的间接损失,交通系统不畅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对环境造成的损失等方面考虑。在项目管理上,通过对风险管理与保险在钱江四桥工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探讨了风险管理与保险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并对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风险管理机制、风险控制体系等项目风险管理。在施工方面主要有结构施工风险、施工进度风险、施工管理风险。在投资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投资失控问题,分析投资风险因素及其对投资的影响。施工阶段工程投资风险因素,研究项目投资的动态控制原理及方法,建立了项目灰色控制体系,对影响投资的风险因素进行灰色关联辨识。

3 桥梁风险分析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风险识别方法来讲,桥梁工程施工建设期间,可能引起工程风险的因素很多,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不可能将所有的因素完全考虑到风险分析体系中。通过建立风险源普查表,从施工项目的实际工程情况着手,或从己有的桥梁工程事故中筛选确定,进行风险源普查,并根据工程进展和对风险源的认识深化,对风险源动态数据库进行新的扩充或删减。但就从目前收集的文献看,这方面的工作尚未展开。其次,风险概率估计是风险分析整个过程中最为复杂也是最为关键的核心步骤。目前工程风险评估领域里,在缺少相关统计资料的情况下,风险概率估计常常应用专家调查法进行,当然,该方法的前提是专家的判断应尽可能的真实可靠。再次,从风险后果估计方面来讲,定性的后果评价是用定性的指标如严重、一般、轻微等分级来描述损失的严重程度,这种方法对于风险损失难以定量估计情况下,虽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损失估计结果却不可难免的具有片面性缺陷。如何对桥梁施工风险后果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与估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桥梁工程风险事态所建立的后果模型既要考虑模型内部固有的风险,又要考虑模型本身失效的风险。最后,安全与否的判定,需要确定一个风险接受标准。风险可接受的标准实际上是公众愿意承受的经济负担和能够经受得起的风险之间的一种平衡,是经济、技术和安全之间的一种平衡。相对于我国的国情,桥梁工程领域里风险分析研究才刚刚起步,尚没有确定相应的风险可接受标准。 转贴于

4 桥梁结构风险概率综合分析方法

概率估计是指通过对典型风险事态有影响的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确定它们可能发生的状态及相应的概率,计算风险事态评价指标的概率分布,进而确定风险评估对象偏离预期目标的程度和可能发生偏离的概率。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桥梁风险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是在现代神经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生物神经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对生物神经系统的某种抽象、简化与模拟。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是具有优越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联想记忆能力,能够对不易用规则公式描述或需处理大量原始数据的情况,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桥梁在施工阶段结构失效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不确定性、非线性及其规律的非显性性状等正契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特点,故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非常恰当的,这样就可发挥其强非线性逼近能力的优势以重构桥梁结构功能函数。

5 结 语

桥梁工程的基本特点是投资巨大、技术复杂、工程涉及面广、工程寿命周期长、一旦发生事故又影响重大,因此桥梁工程的决策问题也异常复杂,政府决策压力日益增大。建立桥梁工程风险评估体制,研究桥梁工程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将有助于完善桥梁建设管理体制,制定应对桥梁风险的有效措施,达到提高桥梁安全性的目的。近年来,工程风险分析在土木工程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经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各种分析方法也正逐步得以应用。相比之下,国内桥梁工程风险分析受限于资料不足,研究还很不充分,其研究深度和研究水平也参差不齐,没有充分体现工程风险评估工具的有效性,难以满足方兴未艾的工程建设需要,当务之急就是要全面开展桥梁风险分析研究,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对将要发生的风险情况做出预测,并根据预测情况对风险进行处置,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促进行业技术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限.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中的神经网络方法[J].桥梁建设,2001,(6).

[2]陈伟坷,黄艳敏.工程风险与工程保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陈远祥,周高平,宾雪锋.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投资风险层次分析辨识模型[J].广西交通科技,2003,(3).

第5篇:分析方法研究范文

[关键词] 丙型肝炎;检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酶联免疫法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3-125-02

Clin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detection method for Hepatitis C

OU Hui

Zhongs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test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inspection method for hepatitis C. Methods Anti-HCV was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ELISA) and HCV-RNA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 in 209 specimens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methods. Results 138(66.03%) cases were detected positive for anti-HCV,while 128(61.24%) cases were detected positive for HCV-RNA(P> 0.05). 112 cases (53.59%) were positive for both Anti-HCV and HCV-RNA,while 55 cases (26.32%) were negative for both Anti-HCV and HCV-RNA.The total coincidence rate of the two methods was 79.90%(paired x2=2.3810,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detecting HCV between ELISA and FQ-PCR,however,the detection rate of HCV can be improved by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Key words] Hepatitis C; Detection;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丙型肝炎(HCV)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慢性疾病,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为了掌握和了解目前丙型肝炎的有效检验方法,提高HCV检出率,笔者对209例丙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9份标本来自2010年10月~2012年9月到本中心体检人群88例,吸毒人员121例。其中男134例,女75例,年龄18~81岁,平均(32±13.8)岁。

1.2 研究方法

常规采集患者的静脉血,离心取血清备用。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试剂盒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应用FQ-PCR法检测HCV-RNA,采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丙型肝炎核酸扩增试剂和Research公司的Opticon2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仪(PCR系统)。分析上述两种检测法的有效性及差异。

1.3 检验方法

两种检验方法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在有效期内使用,遵循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者,同一批号试剂的实验原则。

ELISA法:任何一例检测结果呈阳性均用同种试剂3孔复检(采血样管1孔、血袋样管2孔),判定标准:阳性:样本A值≥Cut-of,阴性:样本A值

FQ-PCR 法: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间接检测HCV-RNA。判断标准:C1值≤36.0的样本为阳性,C1值无数值的样本为阴性,38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x2检验,P

第6篇:分析方法研究范文

关键词:失效分析

材料失效事故往往是突发性的,失效分析的期限往往要求很短,分析结论要求及时准确,改正措施要求切实可行。导致材料失效的因素很多,加之受力状态复杂,再考虑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则失效原因分析是涉及面广、时间紧、要求严。只有采用正确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才能保证工作效率,提出改进生产工艺方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一、技术内容及思路

失效原因的初步研究:材料本身是否存在原始质量问题,零件设计和加工是否存在缺陷,使用过程中超过了材料本身的负载能力,其工作环境对材料本身的影响等。

样品制备:试样截取、保护、运输、制备和清理。

失效件的宏观分析:用眼睛或者放大镜观察失效零件,粗略判断失效类型。

失效件的微观分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检测设备观察失效零件的微观形貌,分析失效类型和原因。

失效件材料的成分分析:利用X荧光直读光谱仪和O、N检测仪等分析仪器,测定失效件的化学成分。

失效件材料的力学分析:对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分析结果提交:把上述环节所得的试验数据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研究失效过程和规律,提出有效改正措施,这是失效分析的重要环节。

二、实验研究部分

1、样品截取、存放、运输、制备等方法的研究

样品应截取代表性试样,应做好标记单独存放,存放地空气干燥,防止被其他物质腐蚀和污染,断口处需要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细节的损伤造成的重要信息遗漏,不易直接用手接触样品,在运送和试验过程中轻拿轻放,防止样品损坏。

根据研究目的,截取具有试验代表性的样品。试样的切取和裂纹的打开可采用手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较软的材料可以用手据和锯床,硬的材料可以用砂轮片和线切割,但是无论用那种切割方式,都应避免样品过热或变形引起金属组织的改变,试样的规格尺寸应复合当前试验设备要求。试验样品的清洗起到对试验设备的保护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选用适应的试剂来清洗试验样品携带的油渍、水渍和氧化铁皮等。

2、失效样品的外观检查和宏观分析

失效零件外观形貌、表面缺陷检查。例如裂纹、折叠、样品氧化情况等,初步判断失效性质,断裂形式,用放大镜寻找裂纹源,建立裂纹源与材料失效的关联。用数码相机,保存失效样品的宏观形貌照片。

宏观分析是观察失效材料是否存在分层、缩孔、气孔、冷拔空洞、裂纹等,判断其缺陷与断裂源、断裂路径的关联,研究断口形貌与夹杂物、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一次、二次裂纹的走向和分布等。

3、化学分析

利用X荧光、直读光谱仪和O、N检测仪等检测设备对失效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查看是否存在元素成份超标。

4、材料力学分析

分析零件断裂失效的形式和机理,在必要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例如:拉伸、弯曲、冲击、硬度试验等,以校核失效材料实际性能值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金相组织分析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检测失效样品的显微组织,判定非金属夹杂物类别、级别,分析样品组织与断口的关联性。

案例:样品牌号Q235B,冷弯时发生断裂,断口处检测到夹杂物与金相组织上的夹杂物一致,均为硅酸盐类夹杂物,硅酸盐类夹杂存在破坏了基体组织连续性,使其变形过程中发生断裂。

6、断口形貌分析

断口分析是指观察断口附近的微观组织,判断断裂失效与材质的关联。断口形貌及成分分析是断口分析的核心内容,是进行断口分析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该技能是指根据断口的微观形貌、成分、色泽等一切相关的特征信息来判断样品失效的模式、原因和机理。

7、环境分析是对失效零件周围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大气和水质的研究,根据断口上的腐蚀产物类型及其形态来判断样品失效形成原因,这对于分析断口性质,找寻断裂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8、失效分析结果的论证

对失效零件的形貌特征、失效材料的实际强度、失效环节因素、失效相关因素和试验结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论证,查找样品失效的具体原因,判断材料失效的性质、原因、研究失效事故的处理方法,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等。

三、关键技术及创新研究

1、该方法的应用使失效样品得到快速、准确的分析研究,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造成分析失败。

第7篇:分析方法研究范文

关键词: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经验模态分解;局部特征尺度分解;分解能力;相位

中图分类号:TH113.1; TN9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974(2016)02-0043-05

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可以在对信号分解的过程中根据信号本身的特性自动选择基函数或者其参数,从而实现信号的分解.目前广泛应用的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有EMD方法,EMD通过多次迭代将信号分解为一系列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内禀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之和,并通过希尔伯特变换得到分量信号的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1].除EMD方法外,一些新的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被提出与研究,如LCD方法.LCD法自适应地将一个复杂信号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内禀尺度分量(Intrinsic Scale Component,ISC)之和[2].实际上,EMD与LCD的分解思路是相同的,都首先采用基于极值点的局部特征尺度参数定义一种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单分量信号,然后据此进行自适应分解,其中EMD定义了IMF分量,LCD定义了ISC分量.因此,EMD和LCD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缺陷,如模态混淆、分解过程的伪分量问题等[3-4].另外,单分量信号IMF和ISC的定义缺乏严格的数学证明.

受压缩感知理论以及EMD方法的启发,Hou和Shi于2011年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ASTFA)方法[5-6],主要思想是基于多尺度数据具有内在的稀疏时频分布的特点,采用高斯牛顿迭代法解决非线性优化问题实现信号的分解.ASTFA方法以分解得到的单分量个数最少为优化目标,以单分量的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为约束条件,在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实现信号的自适应分解,并直接得到各个分量的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从而获得原始信号完整的时频分布.ASTFA方法与EMD及LCD方法不同,其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7],每个分量信号都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实际上,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并不是对所有的多分量信号都能实现有效分解,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献[8-9]对EMD方法的分解能力做了研究,研究表明EMD的分解能力与分量信号的频率比及振幅比有关,当分量的频率太过接近或者高、低频分量的幅值比太小时,EMD方法不能实现分量的有效分离.类似于EMD方法的分解能力研究,文献[10]通过建立分解能力研究模型研究了频率比、幅值比及初始相位差对LCD分解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初始相位差的影响很小,频率比及幅值比的影响明显.以上研究表明,以双谐波分量合成信号的分解效果来评估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的分解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基于双谐波分量合成信号的分解来研究频率比、幅值比、初始相位差对ASTFA方法分解能力的影响,并与EMD及LCD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STFA方法的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1ASTFA方法

ASTFA方法基于多尺度数据具有内在稀疏分布的特点,在建立包含所有内禀模态函数的过完备字典库的基础上寻找信号的最稀疏表达.ASTFA方法首先建立合适的过完备字典库,然后在过完备字典库中搜索对数据的匹配性最好的自适应基.

1)ASTFA方法的完全分解区明显大于EMD和LCD方法的完全分解区,表明ASTFA方法的分解能力明显强于EMD和LCD方法.且ASTFA方法能够分解的最大频率比为F=0.74,EMD方法能够分解的最大频率比为F=0.61,LCD方法能够分解的最大频率比为F=0.69.

2)ASTFA方法的完全不分解区明显小于EMD和LCD方法的完全不分解区,同样表明ASTFA方法的分解能力明显强于EMD和LCD方法.

3)ASTFA方法的分解能力基本不受幅值比的影响,但是在频率比0.61

4)EMD和LCD方法的区域划分非常相似,同时在低频率比、低幅值比情况下有分量无法完全分离的情况.这种相似性现象的出现是由于EMD和LCD采用了相同的分解思路.

为验证图3―图5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考察式(10)所示的仿真信号x(t),t∈[0,1],设定幅值比A=1.频率比F与EIDC的关系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在式(10)的分析模型下,EMD能够分解的频率比上限为F=0.61,LCD能够分解的频率比上限为F=0.67,ASTFA能够分解的频率比上限为F=0.74,结果表明了计算的正确性.

为验证图3―图5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考察式(11)所示的仿真信号,设定频率比为F=0.4.幅值比A与EIDC的关系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在式(11)的分析模型下,EMD能够分解的幅值比上限为A=3.85,LCD能够分解的幅值比上限为A=3.35,ASTFA的 EIDC值基本接近于0,结果不但表明了计算的正确性,而且表明ASTFA有良好的分解精度.

从图9中可以看出,ASTFA准确地将两个分量信号进行分离.结果证明ASTFA方法除在频率比0.61

2.3初相位差φ对分解能力的影响

前面在研究频率比F,幅值比A对分解能力的影响时,设定初相位差φ=0.现在进一步研究初相位差φ对ASTFA方法分解能力的影响,初始相位差φ∈[-2π,2π].为研究初相位差φ对ASTFA方法分解能力的影响,考察式(13)所示的仿真信号,频率比F=0.4,幅值比A=1,位于完全可分解区域.仿真信号的初相位差φ与EIDC的关系如图10所示.从图10中可以看出,EIDC值变化不大,初始相位差对分解能力基本无影响.

为更具一般性,在不完全可分解区域选择一个合成信号,频率比F=0.8,幅值比A=3,具体如式(14).仿真信号的初相位差φ与EIDC的关系如图11所示.从图11中可以看出,EIDC值变化不大,初始相位差对分解能力基本无影响.综合图10和图11可以知道,对于不同的频率比F和幅值比A,初始相位差φ对ASTFA方法的分解能力基本无影响.

3结论

根据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频率比对ASTFA方法的影响较大,ASTFA方法可分解的极限频率比为0.74,该极限频率比优于EMD和LCD方法.

2)幅值比对ASTFA方法的影响较小,除去频率比0.61

3)初始相位差对ASTFA方法的分解能力基本无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与EMD和LCD方法相比,ASTFA方法的分解能力具有明显的优越性,ASTFA方法将会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ASTFA方法中相位初始值的选择非常关键,需在后续的应用中对相位初始值的选择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HUANG N E,SHEN Z,LONG S R.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the Hilbert spectrum for nonlinear and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alysis[J].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1998,454:903-995.

[2]杨宇,曾鸣,程军圣.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局部特征尺度分解[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6): 35-39.

YANG Yu,ZENG Ming,CHENG Jun-sheng.A new time-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cale decomposition[J].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2012,39(6):35-39.(In Chinese)

[3]汤宝平,董绍江,马靖华.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EMD模态混叠消除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2,33(7):1477-1482.

TANG Bao-ping,DONG Shao-jiang,MA Jing-hua.Study on the method for eliminating mode mixing o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based on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J].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2012,33(7):1477-1482.(In Chinese)

[4]郑近德,程军圣,杨宇.部分集成局部特征尺度分解:一种新的基于噪声辅助数据分析方法 [J].电子学报,2013,41(5):1030-1035.

ZHENG Jing-de,CHENG Jun-sheng,YANG Yu.Partly ensemble local characteristic-scale decomposition: a new noise assisted data analysis method [J].Acta Electronica Sinica,2013,41(5):1030-1035.(In Chinese)

[5]HOU T Y,SHI Z Q.Adaptive data analysis via sparse 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J].Advances in Adaptive Data Analysis,2011,3(1/2):1-28.

[6]HOU T Y,SHI Z Q.Data-driven time-frequency analysis [J].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Harmonic Analysis,2013,35(2):284-308.

[7]HOU T Y,SHI Z Q,TAVALLALI P.Convergence of a data-driven time-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 [J].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Harmonic Analysis,2014,37(2):235-270.

[8]RILLING G,FLANDRIN P.One or two frequencies?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swers[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8,56(1):85-95.

[9]FELDMAN M.Analytical basics of the EMD: two harmonics decomposition [J].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09,23(7):2059-2071.

第8篇:分析方法研究范文

[关键词]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方法;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D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039-01

配电网不仅是电力企业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桥梁,也是为大众提供电力资源的重要枢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配电网系统也在发生着技术性的变革,逐渐由传统供电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等技术形式,将系统内部的各项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配网的一体化、自动化供电目标,同时,对配网系统进行全面的优化,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配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配电网系统概述

(一)配电网模型

配电网模型是指其自身存在的物理特性,利用数学原理将其转化成相应的模型,才能进行计算机分析所以,只有建立完整、科学的配电网模型,才能实现其智能化发展目标。一般情况下,配电网模型是由线变压器、线路、电容器、发电机组等设备为主要构建元素,这些元素按电压等级又可分成双端元件和单端元件,还有一些偏小的的逻辑元件,如:网络保护、熔断器、断路器及开关等,如出现轻微的故障问题则通过计算机就可处理,反之则要经由控制系统才能避免故障的扩散和蔓延。另外,配电网模型通过网络接线分析,可完全将结点模型转化成母线模型,从而有利于电线的维修,通常,网络接线分析包括母线分析和电气岛分析两种分析模式,前者主要是将闭合开关所连接的线路集成一条母线,后者则是利用线路和变压器将母线与电器岛进行有效的连接。

(二)配电网运行状态

确定配电网良好运行的标志,就是保证其内在组成元件都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配网运行状态一般包括正常运行、检修和故障等几种运行模式,并能利用不同控制方法来实现运行状态间的有效转换。另外,在配电网系统中,其整体规划一般都强调各元件及设备的使用寿命,而整体运行方式则强调现有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基于这种形式,要想保证配电网系统的运行和规划达到规范性和安全性,就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优化,并确保优化方案的精确和实用,以便于给相关调度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此外,在对配电网运行方式进行优化时,还要考虑小配电网网架结构,及时改进和调整所有相关的电力设备,完善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从而进一步实现配电网的优化运行。

二、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潮流,就要对配电网运行方式进行大力的优化,这样才能保证配电网的供电质量,使其更为安全、更为可靠,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其一,全面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是当下电力企业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可有效实现整体供电系统的智能化目标。其二,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使其更加安全、可靠,不仅保障了人们的生活供电,也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极大的提促进作用。其三,科学、规范的优化配电网运行,可为其运行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从而提升系统管理和运行效率。其四,配电网运行质量的好坏,可充分体现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水平,因此,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首要任务。其五,要想合理规划和开展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就要对整体配网的运行进行科学的优化。其六,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的损耗,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利润。

三、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的未来发展建议

(一)加强科技技术的应用,实现智能化配电网

1.1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为了早日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就要在其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大力使用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将传统配电系统演变成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的配电网络。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帮助配电工作人员减轻作业负担,一些难度较高的配电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来完成,不仅提高了配电工作效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配电工作的精确度,使其更好的为大众供电需求服务。另外,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配网运行过程中,既要融合计算机技术,还要采用数字化技术、总线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手段,这样才能进一步现配网的智能化发展。

1.2加强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电网未来发展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智能配电网的自动化通信功能,不断深入的研究各种通信技术,提升各种信息接收设备的质量,以便于更好的进行信息移动传输。另外,智能配电网对通信技术的要求十分之高,必须达到一定的精准性和实用性才能广泛应用,所以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对各种通信设备进行实时的检测,降低设备的故障几率,最大化确保整体配电网系统的完整。同时,由于智能配电网无线通信技术会涉及多种承载设备,如:无线光通信发射机、传输天线、接收机等,所以在建设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过程中,还要对相应的信号发送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检测发射机设备。在配网系统运行过程中,要想保证各种电能信息发送的质量,首先就要降低影响发射机工作的干扰因素,全面检测发射机故障,这样才能扩大无线光通信技术的传输距离,增加各种信号的藕合值,从而提升信息的传输质量。第二,检测信息接收机设备。在保证信息接收机质量的同时,增强其灵敏反映,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外界因素的干扰,提升智能配电网通信水平。

(二)加强智能装置检修设备的运用

智能配电网运行全过程,会经常发生各种故障问题,因此,在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同时,还要重视智能化配电网的检测维修工作,使其逐渐向信息化和自动化方向靠拢。首先,要大力采用加各种自动化检修设备,引进先进的检测维修机械设备,切记,一定要对机械采买过程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影响配网的整体运行效果。其次,在智能化配电网运行过程中,要融合数字化光纤网络通信设备,这样可以提升配电网信息的传输功能,使得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更为简便、快捷,同时,通过采用数字化光纤网络设备,还有利于配网的检测和维修,可以及时的处理各种故障问题,为其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智能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要想做好智能化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工作,就要通过各种智能

设备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智能化配网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管理各种智能装置质量,首先,在设备出厂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调试,看其各项功能是否合乎配电标准,如发现任何故障,应采取及时的处理和调整,以免给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带来影响。其次,还要利用各种辅助系统来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如:在线监测系统、遥控安防系统等,这样才能使智能设备安装达到统一性和合理性。此外,在安装调试的过程中,还要彻查各种设备的应用功能,看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便于更好的发挥智能化配电网的低能耗使用功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配电网运行方式进行有效的优化,既是电力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又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配网的关键性手段。因此,在其运行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种科技技术的运用,这样才能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为配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奠定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分析方法研究范文

[关键词] 因素分析;传统因素分析法;理想指数分析法;微积分因素分析法;影响系数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1-0126-03

[作者简介] 杜家龙,荆楚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统计学。(湖北 荆门 448000)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统计学界,已提出的体系较为完整的因素分析方法主要有传统因素分析法(即拉氏指数与派氏指数所构成的指数体系)、理想指数分析法(费雪的理想指数公式)、微积分因素分析法(又称函数因素分析法)[2]和影响系数分析法[3]等方法。其中,后三种方法是为了弥补第一种方法的不足而提出来的。这些方法(以下称四种方法)各有特点,对于完善因素分析理论与方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充分认识和合理运用这些方法,我认为有必要对它们的特点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四种因素分析方法的运用比较

为了比较四种方法的特点和优劣,我们先观察四种方法在因素分析四个主要方面的具体运用,然后再比较、研究它们的特点和问题。

(一)在简单现象三因素分析中四种方法的运用

例1,某企业甲产品有关生产指标如表1所示,现用四种方法对甲产品利润变动情况进行因素分析。

根据表1资料可计算实际润额和相关的假定利润额如下(见表2):

分析计算表明,该企业甲产品利润总额指数为123.75%,它表明利润总额增长了23.75%,增长的绝对额为47500元。这是由于产量、产品价格和利润水平(利润率)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产量增长是主要原因。三个因素的具体影响是:产量增长了24.861%,影响利润增加49722元;产品价格增长10.1584%,影响利润增加20317.4元;利润水平降低11.2699%,影响利润减少22539.8元。

四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函义相同,其数量上的差异是它们对各因素交叉变动和同时变动所产生的影响额的分配方法不同所致。其中,影响系数分析法是将各因素交叉变动影响额、同时变动影响额区分开来,各部分影响额在相应影响因素间按影响大小(影响系数)进行分配,较其它方法科学、合理,对传统方法的修正最彻底,可以说它准确地反映了各因素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可看出,在简单现象三因素分析中,理想指数分析法开始出现不稳定现象,即出现分析指标间的不协调和误差(在相对数体系中各相关指标间存在数量对等关系,但在绝对数体系中却出现了各因素影响绝对额的代数和不等于总指标变动的绝对额的现象)等情况。

(二)在复杂现象三因素分析中四种方法的运用

例2,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产量和原材料消耗资料如表2所示,现分别用上述四种方法,对该企业原材料消耗额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1.用传统因素分析法分析

计算表明,三种产品原材料消耗总额增长了5.03%,增长的绝对额是24344元。其中,由于产量增长8.37%,使原材料消耗总额增加40515元;由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下降6.83%,使原材料消耗总额减少33059元;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3.49%,使原材料消耗总额增加16888元。

比较四种方法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复杂现象多因素分析中,理想指数分析法和微积分因素分析法都表现出不稳定性。其中,微积分因素分析法的不稳定性特别明显,其相对数体系和绝对数体系都出现了2.5%的误差。

(三)四种因素分析方法的特点与问题

从以上分析算例和多种因素分析理论讨论情况看,上述四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和问题可概述如下:

传统因素分析方法计算简便,并且与会计学中的连环替代法比较接近,易于掌握,且具有稳定性(即按其理论和方法计算的各种指标间的数量关系是协调平衡的,不存在误差)。同时由于它最先创立,长期作为教科书内容被广泛宣传和运用,十分深入人心,至今仍占据因素分析理论的主导地位,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不真实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各因素单独变动影响)、不确定性(各因素指标计算顺序不同其计算结果不同)和不一致性(反映总指标变动的相对指标等于反映各因素变动的相对指标的乘积,而反映总指标变动的绝对指标则是反映各因素变动的绝对指标的代数和)缺陷也十分明显。[4]显然,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与方法这些缺陷必须弥补和完善。

理想指数分析法是最早提出的修正传统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理论,其特点是计算较为简便,且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确定性缺陷。但是,由于它实质上是传统方法在指数的权数上作折衷处理的结果,传统方法的不真实性和不一致性现象在此依然存在。同时,由于该方法采用几何平均数方法处理数据,增大了计算误差,由此产生了不稳定性(即有时出现总指标变动的程度或绝对数额与各因素指标变动的程度或绝对数额在数量上不协调或不对等现象)缺陷,这从以上的算例中就不难看出(见例1)。因此,所为理想指数,其实并不够理想。

微积分因素分析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缺陷,计算也较简便。同时,由于它导源于高等数学理论,因而增强了因素分析理论的科学性。但是,由于它对总指标的差异不区分构成情况,而用各因素指标变动率的对数占总指标变动率的对数的比重为尺度,在各因素指标间进行综合分配,因而不可能彻底克服不真实性缺陷。同时,由于它采用对数方法处理数据,增大了计算误差,因而与理想指数分析法一样,也存在不稳定性缺陷(见例3和例4)。

影响系数分析法既克服了传统因素分析法的不确定性、不真实性和不一致性缺陷,又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即在因素分析研究的四个主要方面,其计算结果的各相关指标间都具有严格的数量依存关系,既平衡协调,又不存在误差。其不足之处是,在进行复杂现象多因素分析时,计算过程较其它方法复杂。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从计算结果的真实性、确定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考察,上述四种因素分析方法中,影响系数分析法最佳,所考察的四个方面全部符合要求。理想指数分析法和微积分因素分析法次之,它们虽然存在不稳定性缺陷,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传统因素分析方法最差,所考察的四个方面除了具有稳定性这一特点外,其它三个方面均不符合要求。在因素分析实践中,我们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精度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如果要求的指标精度较低,只判断各因素影响的大致方向和程度,可使用传统因素分析法、理想指数分析法或微积分因素分析法。如果对分析指标要求精度较高,就应当使用影响系数分析法。

参考文献:

[1]胡孝绳.统计学,出版发行者:Log Cabin Society,P.O.Box 1813,Singapore,1976年8月再版.

[2]徐国祥.简论微积分因素分析法[J].统计研究,1985,(4).

[3]杜家龙.关于因素分析新方法的构想[J].企业经济,2007,(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