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范文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1篇: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范文

当前的道德教育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呢?不仅学校教育存在问题,而且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都存在问题,不仅在内容上存在问题,而且在形式上和方法上也都存在问题,以致严重影响了道德教育的效能,使得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1 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1 社会各方面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心不够,措施不力。

1.2 现阶段,一些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强,追求升学率,对学校工作的评估,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对“好学生”的评定还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和方法,从而使社会、学校、家长甚至教育管理部门都是以“升学率”来评价教育单位的优劣和教育工作者的成绩.

1.3 家庭教育薄弱也是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不进行教育或教育不力,教育不当。有的家中无温暖,使孩子总想到社会上寻找代替家庭温暖的场所,过早步入社会,上当受骗,最终害人害己。有的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从小形成狭隘的思想意识,任何事都以我为中心。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引发了孩子抵触和怨恨情绪,有些孩子甚至逃离家庭,浪迹社会。 

2 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应当从基本的行为规范教育抓起

2.1 重视预防教育。学生可塑性强,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他们观察事物是表象的,看问题比较孤立和片面,抵制不良风气、防止上当受骗的意识薄弱,道德观念不明确。有些人对不良的诱惑缺乏应有的警惕,往往会陷入泥潭。因此,我们要经常对学生讲革命传统和英雄模范事迹,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组织课外活动,开展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同时联系司法部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典型案例,帮助他们提高辨别力,形成一定自我保护意识。 

2.2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调动社会、家庭教育功能,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应责无旁贷地担起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责,社会和家庭应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网络体系。因为不良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会冲淡甚至抵消学校的教育效果。 

2.3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形成整体的教育网络。学校和当地有关部门联系,不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律、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和所在地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密切联系,加强学生校外生活的管理。

“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这是多少所学校的校训不敢肯定,可一点可以承认,肯定有许多学校的墙上、醒目的地方都写有这几个字。各级领导讲话中对学生的重视也是洋洋洒洒、掷地有声。落实到行动上的又有多少?“以人为本”首先以人的生命、尊严为本。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的做法确实差强人意。

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让中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可发生在中小学生身边的事,让我们的德育教育显得有些苍白,缺乏说服力,精心建造的德育体系,有时在实际生活中一触即溃。以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例,就是评价方式的改变。这不仅又让人联想到今天的评价环境,不敢说全部,只能说这种现象很多,就是在高考、中考中,那些能够为考生加分的荣誉证件的级别是与学生家长的行政级别、财富级别是成正比的。即便不是这样,有例外,学校的领导也是在反复斟酌后,给在成绩前几名中筛选出来冲击名牌大学或状元桂冠有把握的,为学校的日后宣传加重砝码。往往到了关键时候,就以德育不好评价等等敷衍过去。政治体制改革中难以根除的腐败现象在教育领域滋生,无形之中腐蚀了德育大厦中诚信这根基柱。诚信的缺失,可以使一个民族失去健康向上的精神。有大德才有大智,有崇高的人格才有崇高的智慧,拥有爱满天下的胸怀才能做出卓越的贡献。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回归到为学生做人的基础上,在社会转型时期,让学校德育教育在社会道德和价值体系的重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2篇: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古至今都是每个中国父母的最大心愿,而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长必须认真对待、慎重考虑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重症”就是农村的家庭教育。本文以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问题的种类,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提出解决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初中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若有人问:是成人重要还是成才重要?如果二选一的话,大部分家长会说成才重要,许多家长只关注“我的孩子成绩排到全班第几”,平时只和语数外老师联系。2.忽视心理健康。当前人们已形成一个共识: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而且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更重要。初中学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不良的家庭氛围、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最初原因。许多事例可以让我们作出这样一个推断:任何一个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任何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家庭原因。3.缺少情感交流。记得在一次班会上,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记忆里最快乐的生活片断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说与父母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或娱乐时感到最温馨、最快乐,他们把亲情间的交流看得很重。也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他没有这样的回忆,因为从小到现在,他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有管过他,是爷爷奶奶照顾他,他最快乐的事情是放假回家,拿到钱就出去玩。可见在学生们眼里父母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条件并不十分重要,而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亲子间的交流是否温馨更重要。有研究证明,缺少亲子交流的孩子往往显得孤僻、自卑、焦躁、易怒。这样的孩子最容易患上情感缺失症,当他们感到在情感和亲情上找不到寄托时,他们就会去寻找其它寄托:如有可能结交不良的朋友、早恋、网络成瘾等。4.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而言,真诚的鼓励比不当的批评更为重要。有些家长不懂得学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懂得只有通过体验小的成功,才能追求更大的成功这些道理。

二、针对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

第3篇: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范文

不久前去美国,有幸接触了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会长夏保罗先生,听了他关于美国家庭教育的一些介绍和观点,在领略了美国家庭教育风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美国家庭教育与我国家庭教育的明显不同,其中印象最深、启发最大的是对孩子财商的教育和培养。

夏保罗先生是一位为世界各国培养出1000多名CEO的教育家,他说:美国人在如何教育孩子问题上有一个共同认识——要想孩子成才,必须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智商、财商、情商,三者缺一不可,但在这“三商”中,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一定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对他们进行理财教育。

夏保罗先生说:如今流行于世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早被美国人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后,综合素质比数理化要重要100倍。同时很多美国教育专家指出:综合素质虽然包括很多内容,但首先表现为自信心,因此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帮他建立自信心。而自信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之上的,小成功导致小自信,小自信会带来中成功,中成功导致大自信,大自信会带来更大的成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反之,自卑将按照同样的轨道形成恶性循环。夏保罗先生说:“美国人有一个共识:在诸多成功中,赚钱是最能培养人的成就感的,所以必须从小教孩子认识钱和理财,在注重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财商。”

夏保罗先生用自己的亲身例子介绍了对孩子财商的教育培养。

夏保罗先生对孩子财商的教育培养是从教他们记账开始的。他在孩子有了数字概念后就买来账本,耐心地教他们记账的基本知识,要求他们每天把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的每一笔的来龙去脉都清楚地记录下来,一笔也不能少,并要求孩子一周必须对自己的花钱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看看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哪些钱花多了,哪些钱该花的没花出去,然后对他们进行讲评和指导。一次,夏保罗先生在检查女儿的账本时,发现她买橡皮的支出比以往多了6美分,他亲切地将7岁女儿叫到身边,问道:“孩子,怎么这次买橡皮比以往多花了6美分?”女儿笑嘻嘻地回答:“这次买的橡皮上面有我喜欢的卡通画!” 夏保罗先生听后和蔼地对女儿说:“橡皮是用来学习的,改错是它的主要功能,卡通画与它的功能毫不相干,为它多支出6美分,我觉着不划算,这钱不应该花!”接着夏保罗先生耐心地告诉女儿花钱应该掌握的原则……夏保罗先生说:“尽管我的话女儿不一定全部理解,但起码这件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夏保罗先生还从孩子们5岁的时候开始教他们尝试着买卖股票。他细致地教孩子们买卖股票的方法;教他们分析股市行情的基础知识;教他们关于利率、行业、公司、供给等基本常识。夏保罗先生说:“这样孩子不仅能加深对财富的认识,还能逐渐学会节流。同时,孩子学习理财,一方面可以让他不小气,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学会把钱花在刀刃上。”

或许正是这种财商的教育培养,他五个孩子的综合能力都非常高,分别进入了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并全部拿到了MBA学位。现在步入社会后,五个孩子的财商得到了充分发挥,纷纷成为各自行业中的佼佼者,有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年收入最少的也达到上百万美金,很多人称他们是赚钱的机器!

夏保罗先生说,美国家庭培养孩子对钱的认识和理财能力都是比较早的,社会对孩子财商的基本要求是:

3岁时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时认识到我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在购买时做出选择;

5岁时知道钱币的等价物,例如:25美分可以打一次投币电话等。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时能够找一定数目的钱;

7岁时能够看明白价格标签;

8岁时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学会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

9岁时能够简单地制定一周的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时懂得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有大笔开销时使用;

11岁时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有关花钱的事实;

12岁时能够制定并执行两周的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第4篇: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范文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素质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道德水平为重点,以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以创建健康、文明、祥和的家庭为目标,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开辟电视专栏、建立宣传一条街、发放“公开信”、建立家庭档案、签订责任书、组织“巾帼文明队”巡回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多渠道、高密度、高频率地把创建平安家庭的目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措施,倡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广泛宣传到千家万户,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广泛开展“三八”维权周、普法宣传月、“送法下乡”、“法律进万家”、法律咨询等活动,大力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全县100余支“巾帼文明队”结合村情,把一些法律、法规、常识,编成文艺节目进行宣传,影响带动家庭成员学法、守法、用法,教育妇女依法管家、依法治家,深受妇女群众的欢迎。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丰县有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了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改变目前存在的尊老不足、爱子有余这一社会现象,在全县广泛开展了“爱心献老人,科学育子女”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家庭成员从小事做起,为老人做好事、办实事,使尊老敬老、养老爱老成为人们一种自觉行动。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以“好事做在婆家、光荣送到娘家”、“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等丰富多彩的评选表彰活动为载体,教育家庭成员尊敬赡养老人,科学教育子女,夫妻相互忠实,家庭成员之间宽容谦让,邻里之间平等友爱、互帮互助,逐步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和新型邻里关系。明确要求“五好文明家庭”评选不漏村,并总结推广了多年来各镇创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层层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1000余人,“五好文明家庭”20__余户。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我们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注入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之中,以开展“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为抓手,教育引导广大家长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理念,为儿童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等突出问题,聘请教育界的心理专家授课,目前,授课次数达50场次,教育面遍及全县。

二、做到荣辱分明,及时化解家庭矛盾

丰县妇联组织把倡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化解家庭矛盾、指导行动的规范,充分发挥镇街道妇联主席兼任调解中心副主任或成员的工作优势,把家庭矛盾的排查纳入镇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范围,定期排查、主动排查,把工作重心下移,及时了解妇女群众生活现状和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疏导群众情绪,坚持当庭调解、现场调解、预约调解和诉讼调解相结合,及时调解处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家庭、化解在萌芽状态,构筑起建设“平安丰县”的第一道防线。全县100余支“巾帼调解队”、近400支“巾帼巡逻队”利用对本地民风、习俗和家庭情况熟悉的优势,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为推动全社会形成荣辱分明、正气昂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做出了积极贡献。去年,全县“巾帼调解队”成功调解纠纷200余起,成为群众信任的“百姓法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提高到90。

三、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创建实效

我们立足实际,把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平安家庭创建有机融入丰富实效的活动之中,使广大妇女从中受教育、得实惠,从而充分调动了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针对干部家庭,在全县大力开展家庭助廉活动。我们配合县纪委、监察局在全县领导干部配偶中开展了争当“廉内助”活动,通过组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演讲会、事迹报告会、下发倡议书、举办廉内助培训班、观看案例电教片、请有关人员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促使领导于部配偶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教育她们念好“廉政经”,吹好“枕边风”,管好“家中事”,把好家庭廉政关,扩大家庭助廉的社会影响,构筑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

第5篇: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工作

一、新时期小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状况的主流

当今小学生都是21世纪初出生的。在这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城乡面貌,改善了人民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深地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感情。在这个时期,我国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各级党委政府、各类学校都在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因此,当今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

二、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爱国。爱国,实际上是一个公民对祖国的道德观念的体现,是对一个公民的首要的道德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生走上社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培养出学生的爱国品质,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连最基本的要求也没有达到。

(二)守法。守法,是道德的底线,是每个公民必备的道德品质,是现代社会生活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只有守法,才有可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一个不守法的人,必定是不道德的人。如果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法纪意识,离开学校后,就可能危害社会,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三)明礼。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貌开始的。教会学生明礼、守礼,是德育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我们应该要教育学生从点滴起步,从一言一行开始,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四)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世之本。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认知社会,形成初步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就个体而言,是树人,而对整体来说,是重塑社会秩序。

(五)团结。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团结是成功的基石。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体价值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分尊重,同时,作为新世纪一代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更加明显。

三、新时期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团结、向上、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其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家庭环境,儿童一出生,首先进入的是家庭。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力求家长的配合,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家风,为学生创设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以教师品格影响学生

小学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对于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好奇心强、知识少、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三)加强与学生沟通

从理论上讲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的关系。需要得到满足,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这种情感是客观存在的,当学生需要班主任老师爱护、理解和引导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这种沟通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最为明显。

(四)帮助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德育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在当前独生子女增多、单亲家庭孩子较多、学生心理问题日益趋多的情况下,大力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理念和责任,加强家庭教育方法的培训尤显重要。各级教育、妇联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领导,密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举办“特色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开通校信通等平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成才观。尊重子女的人格和自主精神,留给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和思想发展空间,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中学好知识、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结束语

德育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难有大的改观,必须立足长远,常抓不懈。各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制定学校未来一个时期的德育工作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探讨具体可操作的方案,要强化过程管理,在机制建设上有新突破,在方式上有所优化,在路径上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唐瑛.中小学德育工作低效的一些思考[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8).

第6篇: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对策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1 学生自身因素

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是非观念、自控能力相对薄弱,没有意识到诚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不能用为人处事应遵守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们只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和个人品格的修养,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名利,进而做出不负责任、不守信用的事。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

1.2 学校因素

不少学校的德育教学重灌输,轻实践;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个人的道德需求,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将德育科学化,缺乏实践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

1.3 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上的确出现了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政府官员屡见不鲜;证券机构欺诈公众聚敛钱财;文化市场盗版迭出,屡禁不止。这些都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开始动摇,滋生了企图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失信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制裁,客观上也助长了大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

1.4 家庭因素

我国教育现状的一个特征就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节,导致教育的有效性不足。在诚信教育方面,家庭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孩子的个人素质的养成偏离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道德社会化水平,由于受到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以及对社会道德的认知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灌输非诚信的内容,造成孩子价值观的偏差,这与社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是相背离的。

2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2.1 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各界加强对高校诚信建设的重视,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

接班人,关注他们的成长成才,影响自不待言。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要重点强调诚信意识,把高校的诚信教育付于社会实践。舆论界应重视对诚信新闻素材的采写编评,加大正面和负面宣传,营造出一种“坚守诚信利益多,失信于人遭人弃”的风气。政府在就业政策方面,要把是否诚信纳入体系之中,奖惩诚信与否的行为,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另外,各界可以联手设立“诚信基金”,鼓励坚守诚信的大学生和优秀的诚信教育工作者,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会诚信循环系统。

2.2 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诚信氛围

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完美发展和诚信品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学习风气、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一方面,学校应注意体现诚信文化的宣传栏、标语、横幅等的合理布置,让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受到诚信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学校应充分运用校园网站、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的诚信品质,激励学生追求讲究诚信的理想人格,为推进学校诚信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3 利用两课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

结合两课教育改革,一方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让大学生懂得,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经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法律是一种最低的道德准则。现代民法一般都把“诚实信用,公序良俗”作为基本原则,如果违背了则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或者对民事主体的一系列不利后果,而受到处罚和制裁。

2.4 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可以进入网络,利用多种方式参与网络活动,使网络诚信教育活动成为教育广大学生的生动教材。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以提高诚信教育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建立以诚信教育工作为目的的专题网站和网页,有针对性地直接有关信息和资料,达到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目的;开发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诚信教育软件,用人们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富教于乐,寓教于知识和科学技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转变网络使用者的思想;开辟网上交流渠道,实现诚信教育工作资料信息资源共享。

2.5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评价机制

诚信品德的形成关键在培养,核心在建设。建立和完善客观公正的诚信评价机制是高

校诚信氛围构建的关键。可制定《大学生诚信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公约》等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严格要求,以此为据建立一个学生评分标准,从新生一入学时就开始实施,以此作为学生评优的标准,并且在毕业时将之作为向用人单位提供的重要参考。同时,高校也要健全校内信用监督机制,严格、公正、公平地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改革完善诚信评价制度、管理方式,使其合理化、科学化,建立和管理诚信档案、诚信查询系统,加强与校外诚信相关部门、社会信用机构的联系,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各项工作重点,贯穿学生入学直到毕业离校整个过程。

2.6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结合,避免出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节。家庭的诚信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基础,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对子女进行良好的诚信教育,使之养成自觉的习惯。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和关心诚信家庭的建设,诚信的家庭氛围,友好、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诚信观念的形成。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最直接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为子女在生活、工作各方面做出诚信的表率,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对孩子诚信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家庭德育;道德教育

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在社会环境与教育影响下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逐渐形成起来的。自工业革命以来,学校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到上个世纪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规定了义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由于学校教育的强大影响,今天一说到教育,人们就会想到学校和教师,以致于现在的一些家长常常有一种错觉,以为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但品德作为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其养成绝不同于知识传授,不能单纯依靠政治课教学培养出来。诚然,学校教育有其巨大的优势,但对于人的品德培养来讲,学校教育不具有优势也不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才是决定孩子品德发展差异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应以德育为本,承担培养年轻一代品德的主要责任。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定义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教育大辞典》中将家庭教育解释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教育。①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儿童和青少年)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质就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根据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将家庭德育定义为“家庭生活诸因素影响子女品德发展的过程”从外延上将家庭德育划分成两个层次:第一,狭义家庭德育:指直接影响家长教育子女活动的因素,就其表现形式来看是一种显性教育,我们把家长教育观念、家庭德育目标、家庭德育内容、家庭德育方法、家长教育能力五种因素作为狭义家庭德育的评估指标;第二,广义家庭德育:指间接影响家长教育子女活动的因素,通常是一种隐性教育。并把家长道德素质、家长文化素质、家庭生活条件、家庭生活方式、家庭人际关系这五种因素作为广义家庭德育的评估指标。家庭德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家庭德育可以看作家庭成员间以养成善的内在思想、情感和外在行为为主要内容的相互影响活动。

二、家庭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有“育善在家”的观点,认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主要依靠家庭环境的熏陶与父母的倾心教育。《周易・家人》也有“教先从家始”的说法。“教”,《说文解字》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即上行下效。在家庭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受教育者的子女之间,这种上行下效的作用尤为明显。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最初接受的教育,从历史上看也是最早的教育形式。人出生以后,父母成为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再加上遗传基因等因素,奠定了以后成长的根基。家庭是子女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教育首先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它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人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好与坏,不仅对孩子早期能否健康成长起关键作用,而且关系到孩子步入社会后在如何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等方面能否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这种基础启蒙必须与学校德育结合起来,才能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发挥最大的效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②很明显,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这个阶段性飞跃与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或者这个飞跃不能及时实现,儿童长大后无法适应社会;或者儿童遭受难以承受的认知矛盾,对道德丧失信心,长大后对社会安定不利。

三、家庭德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分析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有着许多独特的地方,而正因为如此,家庭德育才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首先,教育双方的关系和角色不同。家庭德育中双方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因为双方是血缘关系紧密共同体,所以我们认为父母的权威更多来源于这种亲情联结。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使亲子之间更容易相互了解,利于父母有针对性地抓住契机,在家庭中言传身教。其次,家庭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独立于政府部门,它在德育上的培养目标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原有的文化习惯和父母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影响。父母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深刻和长远的。因此,父母在德育上拥有更大的自,也负有更大的责任。再次,家庭德育很多情况下是非系统的,它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能够针对学生所遇到的具体道德问题和困境展开,教育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教育的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最后,家庭在制度上是松散的,它依靠的是内部成员天然的依存性,它不是通过规章制度来管理,而是通过强烈的感染力相互影响。家庭教育是非正式的教育,它贯穿于人的一生。由此可见,家庭的确具有教育的独到优势。

家庭教育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家长和学生共同生活、朝夕相处,因而互相间的了解也比较充分。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将道德的、审美的、性别角色的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及其活动过程中,使孩子在无形中接受家庭的道德影响。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父母则可以给予适当的刺激性控制,使孩子对社会要求产生内心的认可与赞同,这会加强子女的合作意向,改善其道德发展,促进其良好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习惯养成。

家庭德育的内容,无论是古代家庭教育,还是现代家庭教育,笼统地讲是无所不包、极其广泛的。家庭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所知识最丰富、内容最完备的“综合大学”,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加油站”。可以说,家庭德育就是对孩子进行的“生活的教育”、“做人的教育”。这是因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最无私的,他们总是希望将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功过得失的经验教训都教给孩子,正是这方方面面的知识使孩子的内心世界逐渐丰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从而步人社会。可以说,没有家庭这所综合学校的广泛的学习,孩子便不能具备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资格,正是通过家庭,孩子接受多方面的学习、教育,初步实现了社会化。

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配合,相互协调才能完成。青少年的品德是在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家长要善于利用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形式,取长补短,从而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教好子女是祖国人民赋予父母的责任,父母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父母的天职。家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率先垂范,自觉履行家庭德育的基本要求,才能促进年轻一代良好品德的形成,这是关系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兴衰,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大事。(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骆风.家庭德育主成分的实证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英]伯特兰・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4]彭迎春,蒋仕梅.品德养成与家庭教育.科技信息,2008(27).

[5]戚务念.试论家庭德育的几个问题.江西教育科研,1998(4).

注解:

第8篇: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范文

人的一生中生命是最重要的,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特别是生命意识的教育。实施幼儿园“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幼儿园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保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道德品质培养成的重要场所,“三生教育”家园合作活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还注重和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召开家长会、在家园联系栏张贴相关知识等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明白“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须性,了解我们“三生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目的,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样家长也从中受益不浅,从而也更加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

11月26日,我园组织开展了“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的感恩节活动,活动邀请了每一位幼儿的家长来参加,在活动开始前,我请家长们说一说什么是感恩节?为什么要过感恩节?可让我吃惊的是,居然没有一位家长能站起来说一说。我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还是害怕自己在孩子和众多家长面前说错而不回答。不过,我班的情况有些特殊,全班34名幼儿,有31名是傣族幼儿,他们全是附近一些村寨里的居民,家长的文化素质都相对较低,也许他们真的不知道也无从回答我的问题。这让我又一次感到了“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在活动中,我认真讲解了“感恩节”的意义以及我们这次活动的教育目的,让家长对我们的活动有所了解,通过讲解,家长们有所觉悟,幼儿也知道了什么是感恩节,许多家长还主动讲了自己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说出了自己最想感恩的人和感恩的话。在我班教师的组织下,家长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亲手制作了爱心卡片,并在爱心卡片上写下了许多祝福的话,孩子和家长有的是感恩父母的,有的是感恩朋友的,有的是感恩老师的…

最后,我们全园师生站成一个大大的心形,共同表演了手语舞《感恩的心》,并真诚的说出了一句发自内心的感恩的话,整个幼儿园融入了一片感动之中。活动结束时,每一位家长、幼儿、教师都把自己亲手制心卡片挂到了幼儿园的感恩树上,以此寄托自己的祝福。

第9篇: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范文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论文摘要: 高职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同时,不能忽视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塑造一种健康、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始于家庭教育,成于学校教育。教师和家长要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使两者有机融合并能以健康、绿色的状态不断向前发展,共同奏响塑造当代大学生和谐健康的人格的华丽乐章。 

一 

校园文化是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阵地和辐射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区[1]。和谐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是实现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谐的高等教育除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创新型人才外,还应当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在看到和谐校园文化重要意义的同时,我们应当花更大的力气去保护、协调和构建具有先导性和广泛参与性的校园文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契合度很低,缺乏战略领导、科学管理;在实际的操作中,偏重于显现的物质文化建设,而忽略了隐性的观念文化建设。对于架构适合中国教育特点的、符合时展需要的、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深入的探索与实践,重其形而缺其意,使校园文化的内涵作用没有发挥好,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没有实现好。 

高职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学生的文艺活动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一角,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反映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和侧重点。因此,不能忽视校园舞台的内容,透过高职院校的舞台能发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弱点和亟待改进的方面。不难发现,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舞台上摇滚主宰,街舞横行,劲歌泛滥,这是当代学生追逐时尚、彰显个性的阵地,仔细分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竞争中的滑铁卢。再看台下观众山呼海啸、群情激昂、乐此不疲,这是十几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走麦城的一种结果。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对人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方法及其走向[2]。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子女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健全的人格、优良的素质,对子女的成长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家庭教育受到了个别遗留封建思想的负面影响,例如:许多家长都有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思想,他们几乎疯狂地让子女在逐级考试的指挥棒下拼命苦读。到了高中更是遭遇一朝文理分,充耳不相闻的尴尬,子女在才艺方面的爱好或者特长自然而然地也就被纷纷泯灭。进入大学后,特别是有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便会被社会或者家长另眼看待,期望值也打了折扣,这是社会用高考分数来区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一种悲哀。没有了父母的约束,面对着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充分满足自己的爱好。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完全以新潮和时尚为判断和接受的标准去参加社团,而且社团往往是数量多质量低,缺乏专业老师的指点,对学生的爱好或者特长不能有规范的指导和帮助。此外,我国教育中存在着一种塑造知识人的现象,“知识被扩张为人性的全部,人性中的其他部分,如伦理道德、审美情操等则都被虚无化”。教育中这种塑造知识人的做法很难对人的精神世界起到全面的作用。高职院校往往将专业技术和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很少开设类似于音乐鉴赏和传统文化等的选修课,这也是阻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职学生内涵素养的原因之一。 

二 

我们要重视高职院校舞台内容的单一性和肤浅性,更要意识到改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去提炼和矫正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因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风雨沧桑、久经积淀、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样也是正被我们慢慢抛弃的一份华丽瑰宝。塑造一种健康、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始于家庭教育,成于学校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转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理念及传统文化传承的认识,家长要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这是现代社会对家长素质的基本要求。孩子的全面发展才是家庭教育的目标,要对孩子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更要重视其良好品德的养成。这就要求家长切实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有的家长希望给自己的孩子物质上的优越感,吃喝穿戴都讲质量,却整日忙于工作、应酬,很少关注孩子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有的家长在外地做生意,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来管,平时的学习和言行疏于关心,形成了懒散和无所谓的态度,高考成绩一塌糊涂,甚至连高考志愿都没有及时填报,最后只能补填。甚至有的孩子升学分数不够,家长不惜用金钱填平,找工作也是用金钱来做砝码。

只给孩子物质上的充裕而忽视了其思想品行上的完善完全,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说到家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要求家长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熏陶孩子,家长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涉猎多而广会使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教育方法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传承[3]。例如:家长可以不失时机地利用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根据家庭的自身情况,家长可以带孩子游览名胜古迹,参观革命圣地,参加素质拓展,等等,使孩子从中感受到爱国主义、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团结协作等良好的品质,从而转化成自身的思想品德和素质。 

如果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形成和谐校园文化的前奏的话,学校教育则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主阵地。要完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首先要彻底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态度,摘掉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有色眼镜。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大发展力度,努力提升自身内涵建设,创出特色,形成品牌。同时,高职院校不能一味地模仿和沿袭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而应该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理想构建校园文化,能融入职业特征、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更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4]。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坚定不移地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做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文明修养和道德素质,这是校园文化的根基所在。在规范和优化制度文化建设,维系学校正常秩序的同时,要重视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倡导制度和行为的协调融合,这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的保障体系[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教育和科研氛围,这是校园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在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社团和舞台建设,对社团要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提高社团活动的水平,丰富校园舞台的节目内容,多开设一些人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真正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情操,这些是校园文化蓬勃向上的外在体现[6]。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和运用,做好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以企业文化指导校园文化,用校园文化来宣传企业文化,这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独特之处。 

透过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可以看到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方面,我们要正确面对这些不足并努力改进,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并能以健康、绿色的状态不断向前发展,共同奏响塑造当代大学生和谐健康人格的华丽乐章。 

 

参考文献: 

[1]潘春胜.关于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8). 

[2]何智明.高职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8). 

[3]李伟.论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8). 

[4]董贵胜,刘万韬,李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