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范文

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

第1篇: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范文

关键词军民结合产业能力评测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6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4)03-0045-06

引言

国防与经济、军用与民用打破壁垒、日趋融合已成为当前各国竞相探索的富国强军之路的必然选择。有资料显示,美国、日本等国外发达国家军事装备技术中85%采用的是民用技术,纯军事技术只占15%左右,①民用产品、材料、工艺技术、管理经验和商业惯例纷纷移植到军事系统上,军民资源双向“溢出”和“扩散”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和层次亦逐步提升,据测算,我国军工企业中民品产值已占到军工产值的60%,其中北京、重庆等地民品产值占军工企业产值的近70%。②而陕西作为全国军工第一大省,也已经初步形成航空、航天、军工电子、兵器、专用设备、新材料六大军工行业。截至2012年底,陕西民品实现销售收入大约760亿元,占军工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422%。③可见陕西军地资源统筹发展潜力巨大,军民融合发展能力有待大幅度提升。而军民结合产业作为军民资源深度融合的市场化产物,决定着军民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科学评测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能力状况,将为优化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路径指明方向。

当前,学术界对军民融合式发展理论进行了探索研究。德国学者Erika(1995)基于技术经济学的“溢出”(Spin-Off)理论研究分析军民两用技术融合思路。④荷兰学者Te Kulve.H(2003)通过分析技术演进规律,提出建设“双能网”推进军民技术融合。⑤国内学者游光荣通过对建设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游光荣:《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11期。张春宇从产业组织视角提出要进一步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形成开放型产业链、开放市场,促进公平有序竞争,完善产业行政许可与组织管理机构。张春宇:《产业组织视角的军民融合及其规制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乔玉婷、曾立等通过分析研究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竞争力状况,提出构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乔玉婷、曾立等:《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估及实证研究》,《装备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可见,现有研究视角主要在定性层面,定量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同时,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从军民技术、体制机制创新等视角进行研究,从产业竞争力角度分析评价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能力的成果较少。本文将通过探索建构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能力评测模型,并运用评测模型对陕西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能力进行实证评测,系统提出优化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为破解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难题提供新的视点。

一、军民结合产业属性及成长机理分析

1军民结合产业属性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中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张功让、陈敏姝:《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产业融合有异业融合和同业融合之分,军民结合产业是典型的异业融合类型。关于产业融合动因分析,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由于“技术进步和管制放松”,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需重划产业界限。实际上,“技术进步和放松管理”只是产业融合发生的前提条件,而非必然条件。“资源优化配置的合理化需求”是产业融合发生的内在动力,“市场的有效需求”是产业融合的外部诱导力量。由此可以归结产业融合发生的条件,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化需求和市场有效需求是产业融合发生的根本推力;技术、产品、市场、管理、政策等是产业融合的“保障因子”,在“两种动力需求”的推动下,“保障因子”发生相互作用,产业融合才得以发生并实现可持续推进。而军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化需求愈来愈强烈,市场对军民结合产品需求加大,军民通用技术增多,产业边界模糊,在管制放松和军民融合支持政策共同作用下,军民结合产业应运产生。军民结合产业有别于单纯的军工和民用产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军民技术融合为基础,资源设施共享为依托的一种新兴产业。具有军民资源融合的复合性特征;技术、体制及市场融合的创新性特征以及高技术产业成长的高成长性、风险性特征。

2军民结合产业成长机理

产业在演进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同时,产业系统内源动力也将不断促进产业发展变迁。向吉英:《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与产业成长模式》,《学术论坛》2005年第7期。军民结合产业成长受外源动力系统和内源动力系统支配。其中,外源动力系统主要由消费需求、目标市场容量、投融资及政策规制组成;内源动力系统主要由创新能力、体制机制、营销策略、价值网络体系等组成。其中消费需求及目标市场容量影响着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潜在规模的形成;投融资及配套政策影响着军民技术融合产业化水平及市场拓展能力;技术工艺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变革、营销策略重构、价值网络变迁影响着军民结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产业如同动物生命体,其规模和盈利能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存在成长到衰退的生命周期。张会恒:《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财贸研究》2004年第6期。军民结合产业也不例外,军民结合产业生命周期可划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产业发展变化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7)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重点开发和利用计算机集体制造系统技术(CIMS)、自动识别及传感器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广域物流系统技术以及激光、微光、红外热成像技术等。

(8)新型化工技术。应重点开发和利用苯及甲苯衍生物技术、高品质纤维素及衍生物技术、新型农药技术、工业炸药特种技术、工业雷管技术等。

(9)医药与生物工程技术。应重点开发和利用医药产品及其中间体等新型医药技术、医药产品原料的分析、分离和提取技术、生物工程制药技术、菌种及霉技术等。

2打造优势军民结合产业链

(1)通用航空产业链条。依托西飞、陕飞、西航、庆安、宝成公司,着力打造大中型民用飞机――航空设备――零部件转包――航空维修――航空旅游――航空服务产业链。

(2)航天及卫星应用产业链条。依托航天四院、五院、六院、北方电子科技集团、电子39所等企业,着力打造航天运载动力设备――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应用产业链。

(3)电子设备及元器件产业链条。依托陕西电子信息集团、西光集团、西安微电子研究所、雷通科技等企业,着力打造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应用软件产业链。

(4)专用设备制造产业链条。依托庆安、陕柴重工、宝鸡专用汽车、东方集团等企业,着力打造制冷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柴油发动机――工业专用设备――应急救援装备产业链。

(5)新材料产业链条。依托航天四院、宝钛公司、西部超导、西核公司、华山机电等企业,着力打造碳纤维――钛及钛合金――金属复合材料――光电材料――核级锆材――核材料产业链。

(6)特种化工产业链条。依托惠安、西安近代化研究所、北方民爆、中天火箭等企业,着力打造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氟化工――民用爆破器材――特种玻璃纤维产业链。

(7)极端制造产业链条。依托西飞、西船、航天四院、宏远、中科纳米等企业,着力打造大件装备――纳米科技――重型装备产业链。

3搭建军民融合载体平台

加大整合政府、军工、民用、社会中介机构资源,推进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信息服务平台。

(1)协同创新平台。依托西安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基地及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整合军工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智力资源,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利益分享机制,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协同创新。

(2)企业孵化平台。依托军民融合优势集聚区,加快建设军民融合企业孵化平台,为入驻的中小军民融合企业提供技术、资本、政策、信息及创业综合配套服务,培育壮大“专精特新”军民融合企业。

(3)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基于云服务的军民融合信息资源中心,促进资源共享。采用高性能计算、海量数据并行处理等技术,建设集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空间展示于一体的军民融合信息综合分析平台,进行技术融合、产品潜力、市场预期分析,提高信息综合应用水平和决策支撑能力。

4构建军民利益协调机制

军民结合产业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军队、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多方利益关联主体,当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协调和补偿时,必然爆发利益冲突。从根本上解决军民融合发展障碍,需要构建利益协调机制,统筹解决产业链条中相关利益主体利益诉求。

(1)建立军地共同参加的高效决策机制,统筹制定融合发展总体规划、配套政策措施,协调军队、政府、企业融合发展中的权责划分、利益调整,监督、军地各方推进融合发展的落实情况,确保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领导有力、决策科学、推进有序。

(2)制定并出台《军民融合促进法》,加强军民通用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

(3)加大军民融合式发展考评考核。将基础发展能力、融合能力、产业成熟能力、保障能力、绩效表现能力纳入军民融合发展考评考核体系,分解落实考评考核任务,加大检查督导,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可持续发展。

5设计差异化支持政策

遵循军民结合产业成长生命周期,可综合运用不同政策工具。

(1)起步期政策。制定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思路、布局及重点;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支持军民融合科研立项和研发活动;支持军民结合产业化成果转化、商业化运作;共性技术平台及科研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军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鼓励企业和其他主体参与融合式发展项目建设和军品研制生产。

(2)成长期政策。支持引导企业运用持续采办和全寿命CALS信息化战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建立中小企业联盟,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防采购;建立规范的军工领域市场准入制度,在保证国防军工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安全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招标投标、技术标准、信息等政策,降低民用企业进入军工领域的“门槛”;积极构建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大军民结合产业领域专利、商标、标准等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3)成熟期政策。支持通用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电子设备及元器件、专用设备制造、新材料、特种化工及极端制造产业链条形成;加大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军工电子、军民用新材料基地建设,构建军民融合孵化基地;支持军民融合基地发行债券,吸引外资、民营等各类资本投入;建设产业发展担保机构和各种风险分散机制;推进军工企业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对参与国防配套的民用产品免征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化水平。

(4)衰退期政策。制定军民结合产业转型升级指南和投资导向目录;支持军民融合新产品、新项目开发。

五、结语与讨论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