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庄规划意见建议范文

村庄规划意见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庄规划意见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庄规划意见建议

第1篇:村庄规划意见建议范文

【关键词】村镇;规划建设;现状;对策

目前我国村镇的规划建设有着非常迅速的发展,于此同时,其也面临着较多的挑战。若是不能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用长远眼光进行总体规划,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脚步必然会停滞甚至是走下坡路。当然,从宏观上讲,我国村镇规划的建设管理工作基本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据相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初,我国村镇建设仅是农村住房投资就已经超过了2200亿元,全国村镇的房屋建设进度在近年来都一直保持在将近8亿平方米上下,其中农房约占地6亿多平方米。然而,由于村镇建设工作的特点较为复杂,如:点多、线长、面广以及规模较小等,造成的工程质量管理不合格,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屡有上升的趋势。从微观上来讲,如今看来,我国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我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现状

1.1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不健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有了基本较为成熟和规范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国家、省、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相对健全,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工机制以及配套的下级单位如建设厅、城市规划局以及园林、环卫等专业部门。而总体更为庞大的村镇建设,尤其是村庄以及集镇的规划建设却较为不健全,没有相对统一的设置,同时具体实施缺乏资金的支持,造成管理失衡、规划滞后等问题。有些地方乡镇并没有力量足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有些村镇甚至于都没有设置此类部门。同时,因为其量大面广、涉及专业多等特点,没有配置专用的交通工具也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增加了较大难度。而且在大多数村镇,其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都没有专业人士进行督促,使得工程质量显得尤为零乱,在这种情况下,有心之士也无法使劲到实处。

1.2囿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紧跟时展。

现在的村镇建设还不能完全跟上社会主义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需求。农村对于税收的减少以及新的乡镇机构改革使得村镇的建设工作没有了原有的权限以及资金保证,这就造成了各级政府对于村镇建设的协调不足,造成了随意选址、乱拉建设战线等情况的出现,大大减少了乡镇建设整体的发展合力。

1.3村镇规划加设工作滞后严重,缺少资金。

国家对于村镇规划建设的扶持资金较少,大部分村镇都没有雄厚的集体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资金供给,造成了发展的严重滞后。如今,乡镇一级的村镇建设服务部门没有经费保障,从事建设管理服务的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水平,使得村镇的建设服务站难以展开正规的工作,甚至于有些服务站已经解散了相关人员,这就更加使得管理机构不健全。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村镇建设的工程,主体结构有致命隐患的现象屡见不鲜,时有工程事故的发生。

1.4业主行为不规范。

有些业主为了一己私利,逃避监督、有法不依,对于施工队伍的选择不按照建设程序进行,使得一些规划好的项目不能从一而终。一些在建的建设工程没有监理单位的管理,也没有乡、县级政府的管理,一直处于失控中,为以后乡镇规划的长远发展留下巨大隐患。

1.5不规范的工程较多。

现今的农村规划建设工程中,许多边设计、边施工、边改进以及没有规划、勘察、设计、报建、质监的比比皆是。大部分农村存在普遍的乱建、改建、扩建等现象。多数的农村户主认为只要有钱投入就能够建房、扩建,却不去在意建设工程的质量。这些村镇住宅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极其容易倒塌,危害户主以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一些户主建房时根本不考虑周边邻里,造成邻居周边环境的恶化,由此引起的邻里纠纷而对簿公堂的情况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将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做好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政府部署的地方建设管理部门要切实做好村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工程中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统一进行规划、管理,并形成有效地书面存档。各级政府的建设主管部门要将房屋建设工程的各项主体涵盖到部门的工作之中,尤其是在进行旧村镇改造时,不能盲目进行,一定要有章可循,切不可呈现处自由散慢之风。

2、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对策

村镇规划建设的管理工作带有很强的科学性,是一套结构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广大农村住户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如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当的近几届会议都提出了相同的历史任务,即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村镇建设管理人员要有长远的眼光,与时俱进的做出适合时机的决策等,尤其是在工业反馈农业的如今,更要以较高的起点和标准来进行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相关工作。

①要做好村镇规划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邀请地方的规划建筑设计单位等,结合当地的自身特征,加以超前的规划理念进行整个村镇的总体规划建设。

②政府部门要积极的引导农民加强工程观念,尽量杜绝其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以及私下与不合格的施工队伍进行合作。当前村镇建设工程的安全事故主要均是因为在建设之前没有进行正规的勘察设计或是设计单位为无证设计、施工材料劣质等原因造成。政府部门要将各个参建单位的行为规范起来,从一开始的设计到施工放线直至竣工验收及投入使用,都要按照条文进行强制性的监督,确保整个村镇建设规划的安全性。

③对村镇建设工程的程序进行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或是改建的公共建筑、建设工程投资在30万元以上或是建筑面积在300以上的所有工程以及两层以上的自建小楼等,都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法律进行严格控制,工程开工之前政府部门就要督促施工方做好施工前的报建工作。

④认真的将村镇工程质量安全落实到个人,形成责权利相互制约的、较为完整的体系。要进一步将村镇规划建设的监督质量和安全的部门的职能明确下来,改进监管体系以及方式,将参与工程建设和工程质量终身制联系起来。工程开工之前,就要将质量以及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以及直接责任人明确下来,避免出现责任人真空的情况。政府的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规定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地抽查以及监督,对于各个参建主体都要严格进行监督,对于相应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要尤为注意检查。

⑤实行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对于在招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承若的质量目标,安全管理部门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在竣工验收完成后,确定符合质量要求的,退还质量保证金。

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尽力提高现有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平均素质,努力建立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以及施工队伍,为之后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坚持可靠的保证。

3、结语

总而言之,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地方建设管理部门要实实在在做好的一份工作。地方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要认真将科学发展观落实起来,结合科学发展观以及地方的实际情况,统一进行系统的管理,相信在此基础上,村镇建设管理必定能迎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村庄规划意见建议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改善农村基本的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进步。

二、工作目标

通过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将我镇的农村村庄建设成为布局科学、合理、有序,农民住宅按村庄规划集中建设,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整洁优美,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社区。力争在20*年7月份完成布点规划,20*年3月前完成建设规划。

三、工作原则和范围

按照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循序渐进、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总体要求,实施村庄规划建设的原则是:一次规划、分布实施、积极引导、稳妥推进。

根据盐政发[20*]6号《关于印发海盐县县城规划控制区农房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和县规划部门要求,此次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工作涉及范围包括:*、*、*星、*、*、*、*(东西大道以西,*线以南区域)、红益(东西大道以西区域)共8个行政村。另外联丰、君原两村,因涉及*镇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根据盐政函[20*]41号《关于*镇工业功能区内农房建设规划管理有关事项的批复》之精神,经调查摸底后,再确定布点和建设方案。

四、工作措施

1、认真抓好宣传动员,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橱窗等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政府的决心以及村庄规划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更是集约土地、整合土地资源的关键措施,让广大群众理解、配合、参与这项工作中来。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主体责任意识。各村是村庄规划建设的具体的实施主体,由村经济合作社负责经营基础设施以及集体土地等资产,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强化领导,创新思路,全力推进。

3、深入细致调查摸底,确保规划科学合理。要坚持试点引路,稳步推进,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制定村庄整治的计划,既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4、切实重视程序要求,确保民主决策到位。要广泛征求各承包组长、老党员、老干部、人大政协代表以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各工作小组、联村干部反映,做好沟通交流,确保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在村民代表会议上通过。

五、工作要求

1、突出重点,注意方法。村庄规划要对针对现行村庄布局中的突出问题,抓住重点,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在规划过程中要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讨论,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布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3篇:村庄规划意见建议范文

今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把检查《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实施情况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9月底召开的常委会第25次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大家对水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农村水环境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建议。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我在南京、苏州工作时就很重视,这次利用带队开展执法检查的机会,又专门走访了苏州、徐州、南通等市部分县区,实地调研江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参观考察一些治理设施和项目,座谈听取部分企业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亲身感受到治理后的明显成效。江苏是全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2007年就着手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无锡太湖蓝藻事件后,结合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力度得以进一步加大。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500多个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其中,太湖流域就有4000多个,说明苏南地区在这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但总体上看,江苏农村污水治理仍处于起步阶段,治理模式仍在不断探索中,尤其是苏南、苏中、苏北不仅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也呈现不同特点,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排查问题、剖析原因、找准关键,方能更好地推进。我认为,目前有这么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到位。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苏南和苏中地区基本上能够做到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但一些地方仍存在设施重复建设、不合理建设的现象,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新农村布点规划和农村污水处理规划指导。有的地方污水处理设施是建了,但配套管网建设跟不上,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特别是目前苏北农村,不少地方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

农村污水收集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分散、量小、不稳定,污水收集节点多、收集难。同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直接面对千家万户,项目实施必须符合村民自治的相关要求,而江苏农村情况又千差万别,生活污水收集难度较大。

项目实施过程中问题多。虽然单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投资规模小,但立项、用地、环评、规划、招投标、施工许可等审批环节一个都不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选址一般在农田、池塘、绿化等区域,有些因条件所限,会涉及基本农田,需进行用地调整才能组织实施,协调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完全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办理,需办理国土、规划、招投标、施工许可证等,手续繁杂,周期较长。

建设运行维护不规范。目前,除国家试点县(市、区)以外,大多数地区是以乡镇为主体建设运行维护,县及以上予以补助和监督考核,而乡镇普遍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力量,造成施工安装质量缺乏有效监管,运行维护缺经费、缺制度支撑,导致前一阶段已建设施稳定运行比例较低。

污染物排放标准未明确。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排放标准只能参照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和省级层面均缺乏能够体现乡村特色、符合农村特点的排放标准。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生活污水治理的期盼,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观望懈怠,应从江苏实际出发,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分类推进、规范管理,尽快取得重点突破,进一步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大地更加美丽宜居,切实增强农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获得感。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2015年年底,江苏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入全国首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省份,全国首批100个试点县(市、区),江苏占了16个,数量最多。今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得到有效推进,实现撤并乡镇集镇区所在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苏南地区规划发展村庄、苏中地区行政村村部所在地村庄、苏北地区规模较大的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从调研情况看,我认为,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迫切需求,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江苏已具备逐步扩大试点示范范围、提升治理实效的基本条件。这方面,浙江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浙江省委、省政府这几年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确定“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思路,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的关键,要求从2014年开始,全面铺开全省有治理任务的83个县(市、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用3~4年时间使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受益率达到70%以上。鉴于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建议以江苏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性会议部署任务,出台文件,传导压力,整体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全力以赴,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让广大群众直观了解治理作用,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激发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进一步突出规划引领。搞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科学规划是重要前提。省有关部门要及时指导各地开展镇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情况调查,全面掌握全省农村污水管道接纳现状、周边受纳水体环境质量、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能力等信息。在摸清家底、理清现状的基础上,坚持城乡、区域统筹,依据优化后的镇村布局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编制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和处理技术,明确治理目标、时序、措施等。从调研情况看,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治理模式:一是接管优先模式。位于城镇周边和邻近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优先考虑将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苏州常熟、张家港等地,通过编制镇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合理布局乡镇污水处理厂,如常熟市69%、张家港市95%的农户生活污水纳入城镇管网处理。二是相对集中处理模式。不具备接管条件、居住相对集中且排放要求较高的农村,采取相对集中处理的模式,将一定范围内的农户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后,就近建设适宜工艺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苏州吴中区金庭镇引进德国一体化小型独立处理设施,尾水达到一级B标准,一部分用于农田浇灌,一部分用于山林防火,一部分达标后排放。南通如皋市着重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生活污水治理,已建成小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74座。三是相对分散处理模式。居住相对分散、管网建设难度较大的其他农村,采用分散处理的模式,就地就近对单户或多户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后,通过户用净化槽、户用型生活污水处理标准化模块、生态卫生户厕等分散式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常熟市引进消化日本净化槽技术,对单户或多户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每台设备费用近2万元,每天运行成本仅需2角多,老百姓承担的费用不算高;徐州市以省级试点示范农村为实施重点,除已建成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50余座以外,对于分散农村采用三格式、四格式化粪池外接人工湿地处理。

进一步实施一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公益性建设事业,经济回报几乎没有,资金筹措压力很大。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乡镇为主体建设运行维护的状况不可持续,全省乡镇经济发展状况参差不齐,特别是苏北地区乡镇一级财力普遍缺乏。建议:一是明确实施主体。要以县(市、区)为单位,依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统一优选实施方案,采用项目总承包、PPP合作等形式,由专业化公司、机构(一个或数个)负责辖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全过程建设管理,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推进、专业化建设、常态化管护,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应收尽收,治理后的尾水稳定达标排放。二是扩大试点范围。在首批16个国家试点县(市、区)基础上,开展并逐步扩大省级试点县(市、区)范围,每个设区的市至少有1个试点县(市、区)。三是加大奖补力度。省级财政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奖补力度,整合中央财政有关项目资金,不能各部门各搞一套,形成不了支持合力,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政府委托代建、购买服务等方式,因地制宜利用PPP模式,鼓励相关企业参与建设和管理,探索农村居民适当缴费的公用设施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多渠道筹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运行维护经费。五是完善政策配套。支持农村公益项目建设用地,简化规范农村公益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探索推行特许经营权制度,尽量缩短项目审批时限,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进一步严格督查考核。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重在抓好落实,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一是明确年度目标任务。要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合格率纳入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考核体系,作为地方政府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发建设覆盖省、市、县、乡镇、村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信息管理系统和处理设施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实时跟踪分析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效。二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既明确牵头部门,也确定各部门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分工配合,共同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三是健全绩效考评制度。明确按效果付费的绩效考评,在处理设施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设置取样检测井,强化工程验收和后期运行维护的跟踪监测,保证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四是严格执行奖惩规定。对任务完成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措施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

第4篇:村庄规划意见建议范文

一、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

坚持学习、改善学习,是适应形势发展和履行政协职能的迫切需要。我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基础和源泉,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不仅学习了与政协相关的知识,还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精神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每次会议上,都认真聆听并记录领导的发言,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思想政治素养、科学决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真正树立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牵的思想,也为有效履行职能、做好政协委员奠定了基础。

二 、积极参加活动,履行委员职责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自己能够严格依照《政协 县委员会关于县政协委员参加活动履行职责的有关规定》,按时出席政协会议,积极参加政协活动。

三、认真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

自己平时注重走访、调研,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焦点、热点问题认真思考、撰写文字材料,特别是关于我们县城镇及乡镇民生的意见建议,将提交提案和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作为履行委员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开展工作

自己在住建局工作以来,能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的工作岗位所属执法大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尊重并服从领导管理,团结同事,下去执法时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的情况,能够与老百姓亲切的沟通并像他们讲解《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做到文明执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为单位财政收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5篇:村庄规划意见建议范文

小城镇建设暨“百城提质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xxxx办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市小城镇建设座谈会召开后,我们立足x书记对我办提出的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小城镇”的要求,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策划方案,明确了“312”的目标构架,即通过三年时间,实施一个战略(xx乡村振兴1336飞鸟型战略),实现两个率先。

(二)主要做法

1、围绕城乡统筹,打造便捷完善的市政服务

一是初步实现了全域谋划规划,聘请浙江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推广中心对我办全域乡村振兴进行整体规划,先后谋划规划了产业、环境、设施等各类项目136个。整个规划瞄准全国标杆、紧贴**实际,真正起到了“看起来心动,做起来激动,完成后实用”的引领作用。二是初步实现全域道路互联互通。我们科学谋划,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围绕村内、村与村、村与景区,办事处外联四个重点,先后改建了xx线,xx线两条县道、新建了8条区内旅游线路,对全域所有村庄的大街小巷进行全面修缮,正在建设联通xx乡的温大线,正在谋划规划联通xx镇和xxx景区的“xx天路”,初步体现了出门不沾土,干活不沾泥,旅游任我行的建设成效。三是初步实现全域旱厕归零。我们紧紧抓住农村“厕所革命”的历史机遇,实施了全域户厕改造,目前,已新建2a级旅游厕所10座,已改造农户旱厕528户,初步实现了入厕没异味,家里少苍蝇,游客喜盈盈的改造目标。四是初步实现全域美丽乡村改造。我们充分利用**小镇确立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的重大机遇,积极谋划,内引外联,把太行山东麓美丽乡村带上升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战略,先后争取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全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力实施安全饮水、雨污管网改造,天然气入户等项目,初步显现了村村换新颜,处处景不同,户户有提升的治理效果。

2、围绕城乡统筹,打造清新优美的宜居环境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聘请省林科所、市林业局、河南农大等单位和高校对办事处进行实地勘察设计,制定了办事处整体绿化方案和各村实施方案,丰富果树档次和品味。二是推进社会化运作,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原则,将办事处绿化工作分段打包给专业公司,解决树木的成活率和后期管护问题。目前,我办廊道绿化、山体绿化、荒山绿化三项工作同步推进,共绿化面积1830余亩,栽植各类树木15.4万棵。三是加强利益连接,累计流转xxx、xx、xxx土地1100余亩,为群众予以每年每亩800元的绿化补贴,连续补助5年,极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热情。特别需要汇报的是:我办克服了去年十年不遇的旱情影响,保证了近90%的树木成活率,辖区自然生态明显改善。xxx等3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xxx等3个村被评为河南省森林乡村;我办被评为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

3、围绕城乡统筹,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一是在**小镇龙头区域,深入挖掘殷商文化、封神文化,与凤凰数字科技达成协议,利用**小镇建成区域,打造主题文化展演区、党建体验区和亲自体验区,深度开发极具本土文化特色的沉浸式和体验式文化产品,共同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数字科技和文化展示有机融合的精品工程。二是在支点区域,以村庄和耕地为核心载体,植入旅游接待、文化体验、农业种植、村庄休闲、农事娱乐等功能业态,全面改变村庄旧面貌,力争实现人在景中、村在画中的宜居目标,打造古风xxx、五谷xxx、水印xxx等村级名片。三是在重点区域,利用xx、xxx国家传统村落,xxx省级传统村落的金字招牌,争取上级古村落保护资金和国开行贷款,以特色民宿、网红体验、红色教育为差异化内容,打造xxx探险研学培训基地、xx**慢谷乡村度假基地和xxx古**民宿体验基地,构建大框架、多层次、立体化,集游、学、研、养多功能于一身的**特色旅游度假区。随着各类项目的建成投用,我办辖区干部群众投身旅游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截至目前,我办新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6个,新开旅游餐饮15家,新办民宿6家,新建旅游游乐设施9处,新增旅游线路8条,辖区群众人均增收4000元。基本实现了村村业不同,户户有特色,人人能增收的振兴效果。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在“乡财县管”的体制中,乡级财政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经费,基本上没有结余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二是土地利用受限,目前还没有配套的土地政策作保障,小城镇建设将无法展开拳脚。三是群众文明素质与小城镇建设的进度还不相匹配,在后续管理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下步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关于资金问题。建议:一是由市、县建立固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将小城镇建设资金纳入财政统筹,按照逐年增加的原则,固定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确保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二是争取发行小城镇建设债券。三是争取国开行长期贷款支持。四是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

第6篇:村庄规划意见建议范文

2、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工作。根据学习实践活动三个阶段11个环节的要求,对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安排,每个阶段有动员、有小结,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总体有实施方案、阶段有工作计划、环节有具体通知,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扎实推进。

3、注重领导带头,抓好理论学习,形成全局良好的学习氛围。局领导班子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有力地推动了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一是带头学。领导班子把开展学习作为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每位领导结合学习的开展还认真撰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二是带头讲。在理论学习会上主要领导带头讲,分管领导认真讲,使宣讲深入人心。通过召开主题报告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

4、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基层,不断探索和创新调研成果。结合当前的形式和任务,认真撰写调研课题和金点子的征集,不断深化调研成果。一是开展专题调研。结合*规划实际,确定了65个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通过走访企业、深入村居,与乡镇干部、村民(社区)代表座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65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二是撰写“金点子”。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为规划科学发展献计献策,就科学规划、审批提速、监察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290余条“金点子”,我们从中评选产生了“十佳”科学发展“金点子”。三是扩大调研成果。为进一步做好调研课题和金点子转换成为实践成果,我们深入开展调研成果交流、典型案例剖析和解放思想大讨论,对撰写的调研课题进行学习交流;对村庄整治、旧村改造、危房改建等问题作典型案例剖析,深入分析成因,提出解决对策;围绕规划科学发展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谋划规划科学发展。

5、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梳理,寻找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为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规划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局领导班子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我局多渠道征求意见:局领导带队进企业,走访直属各单位;向45个市直有关单位、11个局直属单位发送征求意见函,并在规划局网站设立网上在线征求意见;召开市规划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征求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意见;召开市规划局学习实践活动民主恳谈会,征求市党代表、市人大、政协、督察员、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梳理20*年创满意单位活动中社会各界对规划工作的意见。通过以上方法,共征求到意见和建议约200条。经过认真梳理归纳后,形成了关于规划编制方面、公正执法方面、优化许可、队伍建设方面和提高职工福利等五大方面问题。

6、召开局党组民主生活会,认真分析研究问题,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一是召开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局党组成员认真查摆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提出了规划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并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不断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详细阐述了局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规划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上形成的四点共识,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和近几年来城乡规划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绩,认真查找和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规划工作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以及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7、认真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为切实做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我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的通知》,对我局满意度测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测评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请直属各单位负责人、基层规划管理所负责人对市规划局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并要求鹿城规划分局进社区开展满意度测评。第二步,召开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会,邀请部分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督察员等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局机关全体人员对市规划局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测评。按以上两个步骤进行测评,我局共发放测评表130份,收回117份,占发放总数的90%,其中:满意113人,占96.58%,比较满意4人,占3.42%,没有“不太满意”和“不满意”。

8、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显著。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结合规划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特色工作,深入实施“科学规划专项行动、优化规划审批专项行动、破难题专项行动、提升素质专项行动”四项专项行动,并在实践和工作结合上下功夫,主要抓好五个结合: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助企攻坚”相结合;把学习实践活动与“破解难题”相结合;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三大整治”相结合;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提升素质”相结合;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创满意单位整改工作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7篇:村庄规划意见建议范文

在清澈恬静的仙居母亲河――永安溪两岸,昔日的荒滩地、乱石堆,经过土地整理后,如今成了片片良田。桑田里成片的梨树开满了花,婆娑的提子树缀满了嫩芽,翠绿的橘树生机勃发……

据了解,到2006年止,仙居县共实施了48个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区总面积达11.6万亩,建成标准农田8.5万亩,净增耕地2.6万亩。

然而,人们并不知道,土地整理的累累硕果,却凝聚着仙居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人大代表声声疾呼:切实开展土地整理

仙居县素称“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只有0.47亩,不足全国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台金、诸永两条高速公路和永安、现代工业园区等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建设,仙居县建设用地矛盾非常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也日益匮乏。2003年以来,全县共办理农转用地8588亩。为了缓解建设用地紧张问题,县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向外地县市购买了1000多亩土地指标。

农民靠土地吃饭。随着土地面积锐减,农民人均拥有量大幅度减少,部分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加上仙居县土地耕作条件普遍较差,产出率不高,农民增收无从谈起。因此,广大农民纷纷要求加强土地管理和整理,增加可用耕地,提高土地质量,增加产出率。

“如果不进行土地整理,增加土地面积,我们吃什么?子孙后代将吃什么?”采访中,下各镇黄梁陈村村民陈方弟激动地向笔者述说。

土地问题越来越制约着仙居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大代表们也忧心忡忡。在近几年的县人代会上,代表们就土地整理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

2004年3月,在仙居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像约好了似的,纷纷就土地整理问题提出建议。李浩军等12位代表提出了关于要求加强土地管理、有效开展土地整理的建议,要求从仙居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切实开展土地整理,实现耕地总量平衡,满足建设用地增长需要。王均淼等10位代表则提出了增加土地整理项目、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在这次会议上,要求加强土地管理、有效开展土地整理的建议,被确定为重点建议。

2005年3月,在仙居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再次就加强土地整理问题提出建议。代表们在建议中就土地整理的具体项目安排等,提出了要求和对策。

2006年3月,在仙居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2007年1月,在仙居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不少代表又对深入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

早在2004年,人大代表们对开展土地整理的强烈呼声,就引起了仙居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从2004年开始,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把土地整理工作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对每件有关土地整理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都进行了认真的督办。他们还先后组织人大代表就土地整理工作开展专项视察,组织对土地管理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组织对县国土资源局行政执法情况进行评议。

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土地整理重在科学

2005年7月至9月,仙居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县人大代表对县国土资源局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

2005年9月10日上午8时半,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室,行政执法评议会正在进行中。20个乡镇(街道)代表小组的60多位县人大代表、县政府分管领导及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共100多人参加,会场井然有序,气氛严肃。

“当前,土地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在促进已有土地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要加大土地整理和造地力度,努力扩大建设用地的增量。”方建平代表首先发言。

“要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体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和鼓励农村开展土地整理,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针对土地利用问题,徐小华代表提出建议。

“结合仙居实际,开展土地整理,要注重与防洪重点工程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为防洪重点工程顺利建设和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吴才华代表的发言有根有据,显然是经过了充分的调查研究。

此次人大代表们的评议发言,比较集中地针对土地整理问题,县政府分管领导及国土资源部门领导认真记录着每一位代表的发言。

“要认真对待人大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在充分讨论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政策,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和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并强化土地市场管理,规范土地市场体系。”县人大常委会对人大代表们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归纳整理,及时向县政府作了交办,并要求县国土资源局对土地管理和整理工作进行整改,限期报告整改情况。

意见交办后,县国土资源局先后召开局长办公会、中层干部会和全局机关干部会,统一思想认识,对照问题,认真剖析,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制订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他们把土地整理工作进行分解细化,落实责任科(室)和责任人。

县政府进一步组织国土资源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对土地整理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广泛征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县政府制订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建设标准农田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仙居县土地整理折抵指标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等有关土地整理的政策性文件。

县政府成立了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各部门抽调了一批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工作人员专职从事这项工作。

2005年12月30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行政执法评议整改情况的汇报,并对整改中存在的土地整理工作主动性还不够、土地整理实效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县国土资源局进一步研究改进工作,确定要严格把好土地整理立项论证、设计、工程实施、项目验收等“四关”。县政府也结合实际,专门制定了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政策,实行标准农田建设一票否决制。

为使土地整理工作落到实处,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深系乡镇,了解和督促乡镇规范土地整理工作。

2006年5月,仙居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志明带领下,对土地管理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组一行沿永安溪沿线自西向东,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检查。检查组成员一路看到,在美丽的永安溪两岸,土地整理犹如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

在横溪镇土地整理施工现场,连片的荒滩已被整平,十几里的防洪大坝正在建造。几十名施工人员砌坎、拌混凝土、灌水泥浆,个个干得满头大汗。该镇人大副主席方培富说:“村民对平整荒滩造田、修筑防洪大坝非常高兴,也非常支持。对百姓有利的,就会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

下各镇下张村是靠近永安溪的大村庄,因地势平坦,村民最怕下大雨,每逢台风季节就是村民担心受怕的日子。“这次土地整理造起4米高的防洪大坝,村民们再也不怕洪水了,所以整理土地的热情特别高。”该村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张富桂在工地上高兴地说。

站在大战乡车路头村平整的农田小道,扑面而来的泥土芬芳,沉甸甸的油菜籽在风中摇曳,你怎么也想象不出它昔日的凌乱与荒凉。

乡人大主席张锦洲告诉检查组,车路头村村前砂石滩,通过土地整理,改造成了沟渠配套的标准农田,新增耕地182.5亩,造田用的3万多立方米粘土,是从下张村的大岩塘水库清淤出来的,肥力大。在造田的同时,还浇筑三面光渠道2000多米,修建机耕路3公里,建造了两座大桥,大大改善了农民生活生产条件。

在仙居的横溪、下各、埠头、大战等乡镇(街道),到处是一派土地整理的忙碌景象。

到目前止,仙居县共实施了48个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区总面积达14.4万亩,建成标准农田近8.5万亩。土地整理使该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得到改善,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投入资金1亿多元,建成灌、排渠道300公里,新建机埠22间,修建蓄水池15000立方米,河道疏浚85000平方米,建成农道190公里,修造防洪堤坝31公里,新建桥梁50座。另外,2006年在建的土地整理项目8个,涉及7个乡镇,整理区总面积达3万亩,新增耕地面积可达6500多亩。

监督脚步永不停息:土地整理要取得“多赢”

2006年8月,仙居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再次对土地整理工作进行视察。

8月3日,天气晴朗,阳光照耀着金黄色的玉米,缕缕清风拂过,玉米叶子发出动人的音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志明一行,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视察了双庙乡上料村土地整理现场。村党支部书记王子亭高兴地汇报说:“整理后的溪滩地上种的1亩多春玉米,当年收了300多公斤,收成比良田还要好!”

这些比良田还要好的溪滩地,是双庙乡刚通过验收的上料片土地整理项目中的139亩新增耕地。如今,在这片耕地上,已覆盖了厚厚的一层淤泥。

然而,视察组也看到,量的盲目扩张,带来了种种问题:永安溪两岸低山缓坡的开发,破坏了植被,影响生态环境和沿途风景;滩地的不合理开发,影响了沿溪湿地、防护林体系建设,造成防洪能力下降;零星的土地整理,形不成规模效应,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

土地整理与标准农田建设的关系还不够清,土地整理的标准还不够明确,补偿机制还不够健全,规划有待完善……一个个问题引起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深思。

“土地整理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也是落实‘三农’政策的有力举措。目前,我县的土地整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很多地方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还是增加耕地数量,还未全面进入以提高乡村生活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的阶段”。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保工委主任季珊这样认为。他提出:“现在土地整理要从量的扩张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妥善处理好土地整理与相关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着力提高土地整理质量,提高耕地和配套设施标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力发展新产业,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要结合旅游开发,加强生态观光走廊建设,积极发展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志明指出。

2006年9月5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代表视察情况反馈会议,针对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了整改意见。

第8篇:村庄规划意见建议范文

夏日的一个清晨,笔者来到越城区蕺山街道世禾新村,只见这里碧水环绕,庭院幽静,游憩场地齐备,生态绿化宜人。一些老年朋友正在村中心的健身广场锻炼身体,小学生们则手拉着手欢蹦乱跳地去绍兴市少儿艺校世禾校区(世禾新村配套小学)上学。

世禾新村住着原蕺山街道沈家庄、五云、西金、罗家庄4个村的村民,共有72幢住宅,2188套,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住着1469户人家。小区内有幼儿园、小学、卫生室、菜市场、超市、老年活动室、文化中心、健身广场等,各类配套设施齐全。4个村原先同处城郊接合部,外来人员多、基础设施差、生活秩序乱,环境的脏乱差。“像世禾新村这样都市村庄的成功建设、安置,人大发挥了很大作用。”蕺山街道世禾新村党委书记谢茂根告诉笔者。

前期调研――“不能亏了农民”

北海街道塘南村村民周张友是村里较早被征地的农民,2000年开始他就在市区摆水果摊,妻子在一家服装店做营业员,儿子在家附近的元培中学读书,家里有两间三楼三底的楼房,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2002年年初听说所在村即将拆迁,周张友变得烦躁起来。

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就要拆迁改造了,其他村民想法也很多:补偿标准是多少?新建小区在哪里?特殊情况怎么处理?……

拆村建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难题。

村民群众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人大代表们也向区人大常委会发出了呼声。据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同志统计,2002年区人代会期间,共收到代表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建议10件。代表们关注的焦点有两个:一是城中村的位置大多在市区,或者靠近市区,随着城市的向外拓展,这些地段日显位置、利益优势,代表们建议原地重建,或者尽量靠近市区选址;二是城中村改造后旧房变新房,安置的标准、差价是多少,村民们心里没底。希望政府制订拆迁安置政策时,能多考虑他们的实际利益。

为了了解农民朋友的所思所想,2002年4月,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首批涉及改造的14个行政村。

在府山街道余家岸村,余兴荣老伯拉着调研组同志的手,一定要大家去他家看看。他家早些年由于经济比较困难,没有及时建房。后来经济稍好一点想建房时,又受规划限制,建房审批不准。一家三代7个人挤在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他希望村里早些改造,可以住新房。

但是,如何改造,村民们七嘴八舌,意见不一。

“旧房拆除后,新房建在哪里?原居住的尽管是农村,但实际上已处在市区,或者接近市区,改造后所建的新村是不是还会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来自北海街道塘南村的村民代表觉得选址问题是首要的问题,在座谈会上首先发言。

“旧房拆迁、新房安置,自己能住多少面积?要付出多少新旧面积差价?村民很担心。”当时任蕺山街道沈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的谢茂根在参加座谈会之前,对村里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他说,“拆迁中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复杂问题,希望在制定政策时能考虑得细一些。”

座谈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希望政府在制定拆迁安置政策时,能多考虑农民的恋土情节,考虑村民的实际利益。

调研组及时将调研情况整理成报告提交给区人大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又将调研报告向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了通报,特别强调要善待农民,宁可政府多补偿一点,也不能让农民兄弟吃亏。

区政府非常重视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由分管副区长牵头,城改办和有关镇街一起进行专题研究,逐条对照落实。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在规划上采取了“就近、就城、就便”的原则。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整个城中村改造以相对集中的组团形式规划建设。在具体规划选址过程中,充分考虑被拆迁村民大多有恋土情节,力争做到原拆原建和合理布局。对于确实无法原拆原建的,也按顺向选择原则,就近选择好的地块建造安置小区。

为了保证被拆迁农民的居住水平,越城区政府采取了“下保底、上封顶”的政策,即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5平方米的补足到25平方米,最高的人均享受40平方米,在享受面积范围内,每平方米安置价只需要713元,远远低于绍兴市2000至6000多元的市场价。

在已经拆迁安置好的金鸡塘村,笔者了解到,这里的158户居民,每家的房屋资产都接近百万元。王国良原来是农民,夫妻俩加一个独生儿子,原来花了10多万元自盖了一套160平方米的房子。城中村改造中,一家三口都成了市民,按照每个成年人40平方米的标准,再加上独生子女按照两个成人标准计算,家里还是分到了160平方米的面积,生活空间并没有缩小。

“按照前后建筑面积的差距,就可以说明农民利益并没有被损害,居住条件应该是更宽敞了。”区城改办同志说。

中期视察――“不能伤了农民”

在绍兴市区二环线控制范围内,越城区共有41个需改造的城中村,涉及5个街道1个镇,总户数1.5万户,人口约5万,需拆迁旧房建筑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建筑面积为250万平方米,总投资预算超过30亿元。这些村将分期分批进行改造。

工程从2003年年初大面积铺开后,推进比较迅速。首期拆迁的塘南、金鸡塘、五云等8个村,已拆面积达40万平方米。这些旧房已拆的村民,有的投亲靠友,有的到别处租房,生活上有很多困难和不便。特别是不少农户租的是旧房、小房,有的是简易房,甚至是“船房”,条件很简陋,困难较多。

拆迁的声势很大,老百姓总体上也比较支持。但拆迁的量这么大,涉及的面这么广,拆迁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

为了及时了解工程进度、准确把脉改造遇到的问题,2003年6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专题视察。

视察组先后察看了蕺山组团、金鸡塘组团、塔山组团、五云组团、塘南组团、王家庄组团等拆迁建设现场,听取了城改办和有关街道领导的汇报,并召开了由人大代表和有关改造村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改造的进程和碰到的问题。

在座谈会上,大伙比较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建设中的质量问题。

北海街道塘南村有关同志反映:“由于村民们不清楚施工的一些具体过程和质量监督措施,对施工质量产生疑虑,还不时到施工现场‘转悠’,影响了施工。”

有的村干部反映,施工单位虽然聘请了监理公司,却没有业主方的监理人员,是不妥的。另一方面,质量监督的措施也相对薄弱。城中村改造涉及面这么大、这么广,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矛盾。一方面,许多农民朋友克服种种困难在外面过渡;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组团安置房的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一些已经开工的工程,工程质量监督也显得比较薄弱,群众对此意见比较大。”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伟春综合了视察情况。

针对这些情况,区人大常委会着重就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监督问题向区政府提出了书面意见,要求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有关质量监督制度,严格选聘监理单位,强化质量监督。特别是钢筋密度、保养周期等,直接关系主体质量,必须高度重视。而房子门锁、电线护套等,看起来是小事,但事关安全,也不可忽视。同时,还提出尽可能邀请村民代表参与质量监督,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透明度。

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城改办更是想方设法做好工作。在加强沟通协调,切实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有关问题的同时,严格选聘监理单位,邀请村民代表参与质量监督。同时,还建立了优者重奖、劣者重罚的激励机制,以镇、街、村和城改办业务处室为单位,层层分解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建立了确保廉政的制约监督机制,邀请检察、纪检、审计等部门全程参与城中村改造,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对有关人员和施工单位落实了廉政责任制和廉政保证金,确保城中村改造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操作,确保资金、工程、干部“三安全”;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内部管理机制,制定了20多项工作制度,健全机构,配强人员,实行层次管理和程式操作,确保工作规范、职责到位、决策民主、政令畅通;组织了比速度、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的“四比”竞赛活动,有效调动了镇、街、村的工作积极性。

后期监督――“必须方便农民”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五云、蕺山、金鸡塘等组团相继建成。新住宅设计科学、新颖、别致,道路宽敞整洁,处处是绿茵茵的草坪,进入小区犹如进公园。保安24小时轮流值班;电话、数字电视、管道煤气等生活配套设施全部配齐,幼儿园、小学、超市、农贸市场、医务室、老年活动室、警务室等应有尽有。吃过晚饭,村民们总喜欢到新村里去走走看看。

新房行将安置,这时,村民最为关注的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2004年8月、12月,区人大常委会又先后两次组织专题视察。实地察看了即将竣工交付的五云组团、金鸡塘组团,以及其他9个组团,听取了区政府所作的专题汇报,还召开由部分改造村的村支部书记和参与组团建设的施工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

“新房建好了,村民们更关心的是安置方案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车棚与房屋要合理搭配,楼层高的要尽量搭配近一些的车棚。”

“新房安置后,‘三证’是否可以按时办理?”

“城中村改造后,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居民,这是势所必然。但村里的集体资产怎么办?”

参加座谈会的同志纷纷发表意见。

蕺山街道沈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谢茂根说:“世禾新村是由4个村拆迁组团新建的,不少村民认为自己村原有的一些集体资产随着村变社区,会被别村村民享用,希望分完资产,省得夜长梦多;不少村民则赞同改制,期望有‘长流水’;也有村民担心在改制过程中,有些人中饱私囊,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针对视察中了解的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再次向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建议,要未雨绸缪,提前考虑安置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详细的安置方案和工作程序,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新房的套型、面积、层次、车棚(库)等安置信息要及早公开,做到拆迁、建设、分配全过程透明;对村民关注的房屋权证等热点问题,要及时做好衔接工作;对村集体资产处置,应借鉴外地经验,进行股份制改革探索。

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区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安置计划。在蕺山街道世禾新村、北海街道塘南新村、府山街道王家庄新村等安置任务较重、情况比较复杂的组团安置中,还先后组建安置工作组,抽调区、街、村三个层面的骨干,分组开展工作,确保安置工作顺利推进。

笔者在金鸡塘村村民王张友家了解到,他家搬进新居,光装修就花了16万元,花的钱比买房子的钱要多得多,“最主要的是以前的农村房子没有产权,而现在有了‘三证’,可以交易了,所以按照资产来说,我增值了近100万元,现在我也算是百万富翁了。”他高兴地说。

除了硬件建设,越城区还把城中村改造后的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第9篇:村庄规划意见建议范文

皮革重镇遭遇生态危机

周王庙镇位于海宁市中部,有着“中国皮革第一镇”的美誉。全镇拥有上亿元产值的制革企业3家,皮革制品销售遍及全国,是全国有名的皮革生产加工基地。除皮革外,该镇还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5家,造纸厂1家,纸浆厂1家,规模养殖户150多户,肉禽年出栏数在200万羽,肉猪出栏1.4万余头。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周王庙镇的生态环境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仅3家大型制革企业每天就排放6000多吨制革污水,虽经过处理达到污水排放标准,但由于环境容量有限,长期排放使周边的水环境质量受到严重的破坏。原本清清的河道,变得浑浊不堪,水质明显下降。制革过程中大量散落的毛皮在腐烂时产生的恶臭,随风飘散,严重影响空气的质量。而制革污泥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随意堆放现象十分严重。

在工业污染问题突出的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同样令人忧心忡忡。一些规模养殖户将畜禽粪便直排河道,随意堆放。养殖场周围臭气熏天,苍蝇乱飞,河面上起着泡泡,泛着绿光。

黑水、臭气、污泥,环境的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老百姓意见很大,群众集体访、越级访事件经常发生。

皮革重镇正在遭遇一场生态危机。

代表疾呼催生生态决议

经济发展中遭遇的生态阵痛,不仅触动着人民群众的神经,更牵动着人大代表的心。许多人大代表大声疾呼:“如果不能有效治理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将面临巨大的破坏。”

2003年初,身为教师的市、镇人大代表张利华,为掌握全镇环境恶化的真实状况,带领学生兴趣小组对全镇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当看到孩子们用“上塘河在哭泣”、“还我一条干净的河流”等字眼来表达他们的担忧和渴望时,她再也坐不住了。在当年的镇人代会上,张利华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强周王庙镇环境保护的议案》,引起人大代表的强烈共鸣。

根据代表们的强烈要求,镇人大作出了《关于创建省级生态镇的决议》。要求政府转变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切实采取措施,还老百姓碧水蓝天。

从这年开始,镇人大每年都组织人大代表对创建生态镇决议的落实和全镇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视察和监督,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政府贯彻落实好人大决议。2006年镇人大代表的视察意见是这样写的:“政府要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工业强镇、生态立镇的科学发展观,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年’建设和‘生态镇建设规划’落实,把生态家园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些人大代表更是率先垂范。市人大代表、海宁市兄弟制革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志明,一方面积极改进制革工艺,将污染最严重的第一道工序进行了关停;另一方面超前思考,积极采取措施治理制革污泥,利用污泥制砖,使公司的制革污泥得到有效处理。在他的带动下,其它制革企业也积极与砖瓦企业合作,使周王庙镇的制革污泥得到了有效的处置。

全力监督打造生态优美镇

镇人大的持续监督,促使镇政府对环境整治高度重视,全面实施了对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3年来,镇政府先后投入3500多万元,全力打造生态镇。

截至目前,投入750万元的污水管网一、二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全镇3家制革和5家化工企业污水全部纳入污水管网,彻底解决工业污水的排放问题。企业周边的群众再也没有闹事上访的了。另外,由于改进了制革工艺,再也闻不到制革企业散发的阵阵恶臭了。

在加快工业污水治理的同时,镇政府还重点整治养殖业污染,通过建设沼气池,将畜禽粪便变废为宝,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解决了燃气问题。目前,全镇规模养殖户都建起了沼气池,养殖污染得到了有效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