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绩效考核体系优化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团场绩效考核体系对团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人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一二一团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优化该考核体系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一二一团;绩效考核;问题;建议
一二一团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232名。团场在农牧业生产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同程度采取了绩效考核管理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团场人力资源管理[1],但是从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的具体实践情况看,仍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现就一二一团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建议探讨如下。
1 现行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1 考核定位模糊
绩效考核双方出现了对绩效考核定位上的模糊,出现为了绩效而绩效,为了考核而考核的怪现象,将个别单位是否开展绩效考核列入工作考核内容之一,结果是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了通过临时补课来应付上级检查的怪现象。而在绩效考核后对考核结果应用不到位,往往是消耗了大量的精力,绩效考核双方却不能真正分享绩效考核带来的收益,导致绩效考核进入了无人信任、难以为继的死循环。
1.2 关键绩效指标缺乏科学依据
一是未按照团场农业生产的总目标逐级分解制定绩效指标,结果是绩效考核内容偏离团场农业生产发展本身,无法客观真实反映农业技术人员工作实绩;二是大量指标难以量化考核,只能依据主观判断。甚至存在可以定量考核的指标没有定量操作,而是习惯于应用操作简单、模糊性大、执行偏差率高的主观定性评价[2]。
1.3 考核关系不够合理,对象不具体
一是被考核单位的负责人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参与绩效考核,出现了因考核者岗位的不同,考核侧重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二是考核结果更侧重于单位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和单位干部班子整体情况,对制定的个人绩效指标则采取较为模糊的评价。
1.4 服务对象评价缺失
团场农业技术人员的服务对象和工作重点是连队生产一线的职工,但在绩效考核体系中未将一线职工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列入绩效考核,结果造成了被考核者只重视对考核指标在数据和理论上的完成,或者在工作中单纯追求和考核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忽视对农业技术服务对象的重视,脱离服务对象,从绩效考核管理角度而言,服务对象绩效考核评价的缺失,导致农业技术人员对绩效考核的根本认识发生偏差。
1.5 绩效考核结果未有效应用
一是考核结果不透明,绩效改进环节难以实现;二是人事部门在开展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过程中,并不依据农业主管部门的考核结果,而是以独立的考核结果做为决策依据;三是考核结果未合理应用于薪酬分配,奖金的分配总是按照职务系数划分,正职系数为1.0,副职系数为0.8,其他干部系数0.7,从事农业技术的人员大多数为单位副职和一般干部,但仍有一定数量的聘用农业植保员不参与奖金分配。在历次工资普调中团场劳资部门没有将绩效考核结果列入农业技术人员调资方案。
2 优化建议
2.1 整合完善绩效考核总框架
一是按照一二一团农业生产发展的总目标要求和特点,设计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基本框架,建立相对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二是注重绩效考核人员的组成,在考核中吸收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避免非专业人员参与到专业技术考核中来。三是要采取关键绩效指标法和综合考评相结合的基本考核方法,严格按照流程开展绩效考核,实现绩效“双赢”。
2.2 确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
采取以关键绩效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一是在绩效计划制定环节,农业主管部门必须依据团场农业生产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对技术人员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制定控制性考核指标;二是在指标的选择方面,必须重点突出反映技术人员工作性质的专业性考核指标,降低以往非专业性考核指标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三是树立“量化”考核思维,不仅要建立一套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难以量化的指标,仍要尽可能通过量化手段开展考核[3]。
2.3 建立畅通的沟通和应用机制
一是在沟通机制的建设上,要建立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开机制,提高透明度,提升绩效考核的公信力;二是人事部门要加强和农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过程中合理应用绩效考核结果;三是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效应,让农业技术人员合理、公平分享团场生产经营的效益,实现农业技术人员个人发展和团场发展的有机结合,建立“激励 努力 绩效 奖励 满足 再努力”的良性循环,提升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2.4 农技服务对象评价纳入考核标准
按照农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连队职工这一工作特性,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引入服务对象为主体的绩效评价机制。农技服务对象评价内容包括:走访次数、服务效果、服务态度、满意度和综合述评等。
3 政策建议
一二一团人事主管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要重视团场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正确认识绩效考核对团场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团场农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全面提升一二一团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素质。
3.1 为绩效考核提供制度保障
一二一团人事主管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要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为团场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提供制度保障。一二一团党委应该成为团场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和落实的核心保障,设立绩效考核监督机构,定期通报绩效考核开展情况,提高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2 强化绩效管理教育
做到绩效考核执行与绩效管理教育并举,普及绩效管理理念,定期开展对单位绩效考核相关人员的绩效管理培训,为绩效考核体系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
3.3 不断创新绩效管理手段
绩效考核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任何一种设定的绩效方案都存在一定的时效性和不适应性,在绩效考核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利弊,实时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春霞,贠谦吉.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0(4):377-378.
【关键词】中职教师 绩效量化考核体系 研究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1.课题提出之前,我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民意测评来进行,但由于当今中职生本身素质参差不齐,对民意测评多采取应付态度,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这使教师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使教师对教学管理失去信心,甚至导致厌教的心态。因此,建立比较客观公正的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很有必要的。
2.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虽已引起教育管理者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为高校和九年义务教育教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研究,以及部分中职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制度和理论的论述,但在桂西北地区的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职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尚属空白。
二、项目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外绩效理论述评
绩效考核最早起源于西方(英国)的文官制度。但真正上升到绩效考核高度应该说仅仅是近三四十年的事情。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国外就把绩效考核引入到教育领域。美国教授泰勒把“评价”理解为“确定目标在实际上被理解到何种程度的过程”,以目标为中心。而斯塔弗尔比姆却认为“教育者需要一个较广义的评价定义,而不只是局限于确定目标是否达到”,评价应“有助于更好地执行和改进我们的方案”。到 1985 年他进一步提出:“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和影响的价值及优缺点,以便指导决策者如何决策,满足教学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与这些观点相对应,斯塔弗尔比姆提出了CIPP模式,他把评价看作是一种工具。比贝把“评价”定义为“系统地收集信息和解释证据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价值判断,目的在于行动”。斯塔克在肯定了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答评价模式。他认为,要使评价结果能真正产生效用,评价人必须关心这一活动所有参与者的需要,通过信息反馈,使活动结果能满足各种人的需要。斯塔克强调“多元现实性”的不同观点。
2.国内绩效理论述评
我国高校首先引进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大体来说,教师绩效考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刘固本,2000):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形成阶段(1949―1965);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停滞阶段(1966―1976);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恢复阶段(1977―1992);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发展阶段(1993至今)。现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行全员聘任制和改革分配制度,其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约管理、按劳取酬、优劳优酬。而这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一个公正、准确的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绩效考核工作被赋予了比以往各个时期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对此投入了更大的关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从此也步入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阶段,并开始注重并突出了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同时在中、小学校和中、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考核中逐步推广。而地处桂西北的我校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构建中职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评估体系是大势所趋。
三、项目研究的意义
1.丰富了国内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法。
2.弥补了教师绩效考核实践研究的不足。
3.通过中职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能够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衡量教师绩效提供一个基本的考核模式,规范教师教学操作行为,为我校教师开展竞争激励机制提供客观量化考核依据,从而达到薪资水平、人力资源配置、教师教育培训和学生学习等方面的优化决策,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校的品牌。
四、项目研究的目标
1.探索中职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的途径与方法,为全校教师开展竞争激励机制提供标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2.探索中职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的评估体系,规范教学操作行为。
五、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讨论并制定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体系。
2.在实践中完善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体系。
六、项目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项目研究的思路
本项目在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综合考虑中等卫生学校教师日常工作因素的基础上,对中职卫生学校教师的工作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解,基于绩效考核的层面对教师工作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和确定中职卫生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相关量化因素;然后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和反馈法验证教师的量化因素。在此基础上,本项目建构了中职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并加以实践,同时分析实践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提出了与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师绩效量化考核有关的设想。
2.研究方法
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研究做了认真地准备,向学校各个教研室主任咨询,选择以文献查阅法、教研室主任访谈法和会议讨论法作为研究前期的主要方法;中期和后期则以教研室主任会议法、学生代表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七、项目研究的主要过程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结合我校日常工作的特点,由教务科和医学教育研究室征求各个教研室主任的建议,确定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思路,提出《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标准》的讨论稿,同时对教师进行思想动员,了解课题背景和条件,再经过各个教研室讨论和学校行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确定《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标准(试行稿)》、《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表》、《河池市卫校优质课课件评分标准》、《河池市卫校授课计划检查表》、《河池市卫校教案检查记录表》、《教师教学进度调查表》、《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学日志检查登记表》、《河池市卫校教师听课评议表》、《河池市卫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学生用表)》、《河池市卫生学校教师量化考核汇总统计表》(试行稿1)。同时利用以该考核体系完成了学校教师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的绩效量化考核工作,并组织各班学生代表召开两次座谈会,重点了解学生心目中好老师和差老师的因素有哪些,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们学习研究。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
2.1实践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两学年,参与考评的人员有学生、教师、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督导组成员,完成了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四学期教师的绩效量化考核工作。分析四个学期教师的绩效量化考核结果,要成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优秀教师,必须优量和优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注意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并把它们转化为教研教改工作,真正地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多元化评价特点。
2.2为了验证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因素的合理性,避开直接从教师的角度而是从学科的角度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的第一、二学期,我们共调查8次,每次都是随机每5人抽选1人作访谈代表,调查对象包括10级、11级和12级在校学生代表共3800人次进行访谈;访谈的项目是10级、11级和12级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科目进行难易度评定,分为易学、难学和一般三个等级,为一般的科目不用列出。第一个目的是从学生代表中了解各个科目难易特点,第二个目的是重点了解到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学生各个学期最容易和最难学的科目分别是哪科。
2.3每个学期采用双盲法重点跟踪调查300名学生,分析的科目分别是《正常人体学》《病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四个学期最难学的科目,根据第一学期《正常人体学》段考成绩无明显差异将学生分为3组,每组100人,段考不及格率为20%,60分到70分的为20%,70分到80分的为20%,80分到90分的为20%,90分到100分的为20%。第一学期是将任课老师主动反思学生期中提出的反馈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的为第1组,由教务科派专人对学生进行难学科目的学习指导的为第2组,第3组是教师既不反思,学生也没有专人指导;第二学期是将任课老师主动反思学生期中提出的反馈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者为第3组,由教务科派专人对学生进行难学科目的学习指导的为第1组,第2组是由教师和学生自然教学和学习,教师不反思,学生也没有专人指导的;第三学期是将任课老师主动反思学生期中提出的反馈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的为第2组,由教务科派专人对学生进行难学科目的学习指导的为第3组,第1组是由教师和学生自然教学和学习,教师不反思,学生也没有专人指导的;第四学期是由教务科派专人对3组学生均进行难学科目的学习指导。每个学期均由教务科统一组卷和阅卷,组织段考和期考两次考核。分析结果的结论是教师积极主动反思和教学部门组织专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均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4针对教师对所任教科目教学评价指标有异议的问题,我们回顾分析教学四个学期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优秀(考核分必须占本学期所有专职教学人员的前30%,即前20名)的人次和任教的科目特点,回顾的信息显示不管是难学的科目还是易学的科目,是基础学科还是专业学科,都会产生优秀的教师,即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优秀,说明教师绩效量化考核指标相对客观和合理。
3.第三阶段:研究总结和推广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
3.1 撰写结题报告。
3.2在实验员管理方面进行推广。
3.3在学生管理方面进行推广。
八、项目研究成果和效果
1.成果
1.1完善我校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方案。
1.2运用绩效量化考核原理制定我校教研室绩效量化考核方案。
1.3运用绩效量化考核原理完善我校班主任考核及津贴发放方案。
1.4运用绩效量化考核原理制定我校实验员绩效量化考核方案。
1.5通过实践和学习,提高了项目团队的教育科研能力,项目成员在项目研究期间共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3篇。
2.效果
2.1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优秀率(总分在90分或以上者)逐年增加,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的三年考核优秀率依次为80.5%,84.5%和91%。
2.2教师主动报名做班主任的人数也逐年增加,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前,班主任工作都是由学校通过行政手段安排的;而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后,每年平均约有10位优秀教师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
2.3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工作,首先是教师在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前平均每年在公开刊物上约13篇,而在实施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后的平均每年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约36篇;其次是全校教师参加教研教改工作的项目数也逐步增加,教师在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前共完成区中等职业学校教改项目1项,在实施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后共参与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教改项目共19个。
2.4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第一,在校生的期评学习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由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前的80%和5.2%提升到现在的90%和12%;第二,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满意度也由实施量化考核前的85%提高到现在的95%;第三,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喜欢度也由实施量化考核前的66%提高到现在的90%;第四,我校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比实施量化考核前提高了12%。
2.5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学习方法交流、课堂上的交流、第二课堂的讨论、学习和生活上难题的讨论等方面大有改善,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满意度也由实施量化考核前的85%提高到现在的95%。
1.6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具体表现为在校生由实施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核前约1800人上升到现在2700人。
九、项目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项目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不统一。
1.2教师工作量与质量的矛盾。
1.3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价值导向失衡。
2.今后的设想
2.1加强师生共同培训学习。
2.2明确质和量统一原则。
2.3加强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关系的培训学习,实现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琨.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6-18.
[2]王致和主编.高等学校教育评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8-9.
关键词:综合目标绩效管理考核
一、“综合目标”绩效管理及考核体系建立的背景
传统绩效管理及考核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地管理体系,虽然对医院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目标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存在诸多管理缺陷。主要表现为科室经营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职工收入分配差距相对偏低,不能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绩效管理及考核的内容不够系统全面,不能充分做到全院覆盖等一系列的问题。
“综合目标”绩效管理及考核体系的建立,有效规避了上述管理缺陷,适应了医院发展,提升了管理效能,确保了目标实现。
二、“综合目标”绩效管理及考核体系建立的基本内涵
以“综合目标”管理为总抓手,建立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实现闭环式管理。绩效管理方面:按照分配管理权重、分段提取奖励、绩效费率提取、量化效率指标、明确管理目标、发挥二次分配作用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体现“医疗主体、技术、风险、效益、效率、质量、安全、服务、工作量”等诸多管理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向一线科室进行倾斜,实现绩效管理PDCA循环。绩效考核方面:量化考核指标、建立考核权重、实行三级质控、实现双向考核、采取多种形式等手段,落实绩效考核管理责任,实现绩效考核持续改进。通过“综合目标”体系构建,使绩效管理及考核更具针对性和目标性,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及利用最优化,确保医院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三、“综合目标”绩效管理及考核体系建立的主要做法
(一)体系构建
制订和完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方案》、《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绩效管理及考核文件,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贯彻执行,为体系运行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完善“制度建设”,为体系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设立“综合目标”,为体系运营明确管理方向;通过“综合目标”管理,实现“医院、科室、个人”三级目标管理体系,确保目标顺利实现;建立“管理模式”,为体系运行提供科学保障,通过“目标建立、体系评估、评估实施、查找问题、整改落实、目标修定”等管理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以 “综合目标”为总抓手,落实全程控制,形成管理闭环,实现绩效管理及考核的PDCA循环。
(二)绩效管理
首先要完善“绩效管理内容”,提升绩效管理水平,通过“效益工资”考核,实现经营效益双挂钩;明确 “管理目标”,激励科室创收创效。降低“运营成本”,做好科室降本挖潜。量化“效率指标”,提升科室效能水平。其次要健全“绩效管理手段”,落实绩效管理效果。引入哈佛大学研究成果“绩效费率”概念,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最后要注重“二次分配”,合理拉大分配差距,医院十分重视奖金“二次分配”工作,通过科室二次分配,合理拉大分配差距,体现“多劳多得”。
(三)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要明确“绩效考核标准”,严格绩效考核兑现。
其次要注重“绩效考核方法”,体现绩效考核成效。一是建立“考核权重”,体现绩效考核管理侧重。根据考核内容和标准,将被考核单位分为“职能科室和核算科室”两大类进行考核,按照“医疗、护理、医技、基层、预防、行管、后勤”等分别设立考核权重,体现绩效考核管理侧重,不断适应医院发展变化新要求。二是量化“考核指标”,明确绩效考核管理目标,实行“量化考核、动态管理”;三是落实“专项考核”,突出阶段内绩效考核管理重点。
表1 绩效考核权重
[\&考核部门\&考核内容\&权重分值\&职能
科室\&各职能科室\&通用部分\&40分\&分管领导\&职责部分\&60分\&核算
科室\&各职能科室\&通用指标\&33分\&科教科\&科研教学指标\&7分\&医务科\&医疗质量\&病房:30分;门诊:50分\&护理部\&护理质量\&病房:20分;门诊:5分\&感染管理科\&院内感染\&病房:10分;门诊:5分\&总分\&100分\&]
(四)“综合目标”绩效管理及考核体系建立的实施效果
通过“综合目标”绩效管理及考核体系建立的实施,职工收入合理拉大,充分体现“优劳优得”,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其次各项任务超额完成目标,实现了超常规、跨跃式地发展。医院业务收入平均年增幅20%以上;门诊量、工作量等效率指标增幅过15%以上;住院病人、手术量年增幅达25%以上;床位利用率、周转率、平均住院日等三级医院综合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绩效考核;优化方案
随着高校面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高校引进了绩效管理这种来自企业的先进管理手段,并创造性地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综合其中最为有效几种绩效考核方法,对教职工进行考评。因此,分析我国高等院校现行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 ,对完善高等院校绩效考核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
1高校教职工绩效考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其运作仍然具有预性,市场经济中,行政部门很多的干预,造成了高校必须依靠行政部门的支持。因此,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都缺乏热情,人力资源的整体效应不能发挥作用.
1.1 考核指标模糊,标准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目前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各系列人员进行统一化的德、 能、 勤、绩、 廉五方面考察,虽也提出了各系列人员的考核重点,但面对具体工作内容还是有所欠缺,使各系列人员绩效考评难以消除诸多主观因素的消极影响,造成考评可信度低,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滋生了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的现象,不但不能激发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甚至会戳伤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2 考核等级划分粗放
按照国内高校普遍实行的考核措施,考核结果采用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考核结果的档次过于简单,大部分人都被定位于合格这个档次,使得考核结果流于形式,这些问题无疑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教职工绩效考核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1.3 只注重年度考核,忽视平时考核
由于绩效考核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考核周期过短,会增加高校管理成本的开支。但是,绩效考核周期过长,又会降低绩效考核的准确性,不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改进,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笔者认为,致使这种情况发生的关键原因在于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的关系没有明确,给大家造成平时考核与否都无关大局的误区。
2高校教职工绩效考核的优化设计思路
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通过考核而激发动机、引导行为,进而懂得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最终达到其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高校教职工绩效考核措施的建立 应与岗位聘任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高校应对考核原则、 内容、等级和标准、方法和程序、考核结果的使用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严格操作程序,确保评聘公平公正。
2.1 定量定性 相互结合
在考核内容和标准的设置上,我们将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做到客观准确,减少模糊度,避免考核内容的空洞。对于难以定量考核的,强化考核指标的可比度和可度量性,最大限度减少主观随意性,并合理确定各考核指标之间的权重。在绩效指标的设计上,主要围绕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四项内容展开。
2.1.1 管理和教辅岗位的考核
管理和教辅岗位的工作任务琐碎,难以量化,可以设计一个考核评分表,把"德、能、勤、绩、廉 "作为总的评价指标,下面再分设具体的分指标,并按其重要程度给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分值。针对不同岗位和层次的教职工,在设计考核评分表时要区别对待。在考核过程中,要选取与教职工利益相关的人员对该考核评分表进行打分,比如,被考核人主管领导、同事、下属、服务对象及其本人。在统计各项指标的得分时,可除去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算出平均分,作为该项指标的评价结果,确定每个教职工的考核等次。
2.1.2教学和科研岗位的考核
教学绩效考核指标不仅应包括教学课时、授课对象人数等客观指标,而且还应综合考虑学生以及教学管理部门等主观评价指标,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考核指标应包括论文数量及刊物级别、科研项目经费多少及项目性质、获奖数量及等级等。对从事基础自然学科 应用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研究的教师,其科研成果评价的内容要有所侧重。对前者主要从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成果转让产生的经济效益来评价其科研成果,对后者主要从发表的科学论文方面来评价其科研成果。
2.2 以360度考评方法全面考核高校教职工
360度考核法被称为全视角考评法,高校的年度绩效考评表也应从多个角度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教职工本人、 同事、部门负责人、学校领导及学生。而中层干部也就是部门负责人的考评表里还包括下属一栏。该考核表总分为10分,德能勤绩各占一定的分值;每类人员的评分取平均值占总分一定的百分比。以一名普通的教职工为例,本人评分占20%,同事评分均值占20%,部门负责人评分占30%,学校领导评分占30%,四项分值相加为该名教职工年度绩效考核评分总分。 当然,前提是学生全年没有任何针对该名教职工的任何投诉,如果存在投诉现象,据查确凿,年度考核直接降为不合格。
2.3 建立多种形式的绩效激励体系
绩效考核的结果必须与激励挂钩,否则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首先,对于绩效优秀人才,要给予个人荣誉奖励,并且在待遇上给与金钱奖励,优先晋升职务,优先校内内聘高一级职称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政策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其次,对于绩效优秀人员要重点给予培养,如外派培训等,给予其继续教育培训等学习的机会,以便能学到新知识,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成绩。再次,对于绩效考评不合格人员不能一刀切,部门负责人要根据他的具体问题给予其帮助,以便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若是多次考评不合格人员,要降级或辞退,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竞争机制。
2.4 实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动态维护
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定期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评审。由于单位目标和管理工作重点都要随着学校政策规定与自身的发展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因此,高校教职工考核指标、绩效评价标准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另外绩效考核体系定期评审,也是确保绩效管理体系有效性、适用性和科学性的重要证。为保证考核稳定性与适应性,笔者建议绩效考核体系评审工作至少每年一次,一般安排在年度考核工作结束后进行。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应对绩效管理的实施情况行全面分析总结,其中应重点审核绩效考核体系,即根据绩效目标实际完成情况预期目标的比较,以确定考核指标、权重分配、考核标准等设置是否合理,并进相应调整。其次是绩效考核体系执行状况和考核结果信度调查,即在全局范围内,行绩效考核体系可操作性、适用性等方面的调查,将调查结果提交绩效考核领导组,绩效考核办公室负责组织召开评审会议,评审成员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评审,并提出调整、改进、完善意见。
3小结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绩效考核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平台。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很多高校以此为契机,推行岗位聘任为基础的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津贴制为核心的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绩效考核对工作业绩进行评定奖惩,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掀起了探索高校教职工激励措施的热潮。
但由于高校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以及教职工绩效价值多元化等原因,导致了教职工绩效考核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如考核主体单一、责任不明确,考核指标模糊、操作性不强,考核办法陈旧、形式化严重,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不足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目前的高校教职工考核体系难以操作和有效运行。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国一些高校绩效考核的实际办法和措施,结合自己学校的办学特点,笔者认为,教职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是可以通过逐步的探索和研究来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刘浩宇. 高校绩效考核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 2010
一、绩效考核、KPI及BSC
1.绩效考核。绩效考评,又叫绩效评价、绩效考核。绩效考评针对的是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成果。运用各类科学的方法,定性或者定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成绩,以及他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或贡献进行的考核和评价。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戴良铁对“绩效考评”的定义是:绩效考评是一种管理方法。它要求必须设立判断标准,并辅以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考察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所完成的程度。目的在于确定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表明,运用何种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企业的绩效考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KPI。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最初由D.Ronald Daniel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应用与普及则是由Jack F.Rockart在 80 年代完成的,并逐渐演化成定义和衡量企业绩效目标的一项管理技术。KPI 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产生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通过各指标的达成促成企业目标的达成,其精髓在于其指出企业绩效指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挂钩。通过从繁多的绩效指标中提炼出少数关键的指标来进行考核,KIP在减少了对员工的束缚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绩效管理的成本。它的成功实施必须要有两个条件:其一,虽然它正确地强调了战略的成功实施必须有一套与战略实施紧密相关的关键业绩指标来保证,但却必须与其他方法(如平衡计分卡)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将绩效目标明确分解到企业的基层及操作人员;其二,必须要提供一套对操作具有具体指导意义的指标框架体系。
3.BSC概念。平衡计分卡法是著名学者罗勃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通过项目研究提出的适用于企业经营业绩衡量和评价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一整套科学方法。其核心假设是:战略的成功实施是三个非财务维度和财务维度的因果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完善的是一套综合全面的组织管理系统,它以企业战略为基础,从企业的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成长四个层面对企业进行综合的考评和管理。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公司管理层把公司战略和发展目标转变为一套连贯的业绩考核指标,不仅能够像其他考核方法一样对企业当前经营管理状况做出客观明确的评价,还能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及学习成长四个方面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评价,准确分析企业未来成长发展的驱动因素,及时调整企业战术和经营管理策略,确保企业按照战略发展的目标前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从国外的研究发展过程来看,至今为止,绩效考核经历了观察性评价阶段、成本收益评价阶段、财务指标评价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四个发展阶段。对于绩效考核的研究。Edward(2004)认为 KPI 的研究应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在企业内部对员工全面地进行效应评价;同时考核企业效益、成本收益率等企业的经营指标。Frank(2007)认为 KPI作为一门科学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学者进一步的研究,对理论加以丰富,同时需要各类型的企业加以实践,发现理论中的不足之处。目前 KPI 体系仍存在一些常见问题,例如指标偏多,针对性不足以及缺乏明确的界定。Kent(2009)认为 KPI 可以在企业完成发展目标的各个阶段,将各类型绩效进行量化,得以衡量。并能对组织的健康程度进行监测。而M. Espinilla等人(2013)则指出,360度考核实际上是用来考核员工的一种工具;并提出了一种关于 360度考核法的整合模型用来整合、计算来自多角度的信息,从而给出每一位被考核员工最终的(定性)评价结果。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的绩效考评,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才逐渐受到各位专家和学者们的重视,从时间上来看,国内的绩效考评研究确实要比国外滞后得多。但国内绩效考评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见表1。
从上述各个阶段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开始走出绩效考评等于绩效管理的误区,绩效考评等相关理论也逐渐被国内企业所采纳,并得到不断深化和完善。
在关键绩效指标方面,张德俊(2013)旨在分析企业绩效考核体系设计过程中KPI的具体运用。刘坦(2014)以A企业为例,设计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进而建立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以促成A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熊茂钧、叶飞(2014)提出以BY公司制造部为研究对象,借助现代绩效考评方法和工具,设计一套基于KPI的绩效考评体系,并通过新旧绩效考评方案的对比评估效果,证明基于KPI的绩效考评体系实施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袁泽君(2015)以临床护士为例对于绩效考核的KPI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刘慧(2015)针对目前一些企业原有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问题进行探讨。刘芳(2016)通过对KPI进行相应的说明,然后研究探讨A公司如何设计和应用以KPI为基础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孔美婵(2016)分析企业传统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研究绩效考核体系改进建议和优化措施,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
基于KPI与BSC理论对绩效进行研究方面,王艳艳(2011)对MBO、KPI、BSC绩效指标体系三者的关系及其比较研究进行了评述,从组织绩效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标准和实践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三者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思想。周志茹(2012)以ZM公司为例,运用BSC理论与KPI理论找出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成功因素,形成企业级的KPI绩效指标框架;再根据每个部门的职责分解成部门级的KPI绩效指标、岗位级KPI绩效指标。梁杰(2014)在介绍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供电公司绩效考核的含义及特点,详细介绍绩效考核方法―平衡计分卡(BSC)及关键绩效指标(KPI),提出薛家湾供电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的对策建议,并就实施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李俭(2015)选择了结合平衡计分卡(BSC)和关键绩效指标(KPI)来重新设计H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一方面按照平衡计分卡(BSC)的思想,从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方面对H公司的经营战略加以分析和分解,筛选出关键驱动因素,确定公司层面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然后层层分解,逐步确定出每位员工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使得员工个人的工作目标能够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一项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最后提出一些保障建议和措施以确保新绩效考核体系的顺利实施。
3.研究综述。综合上述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对基于KPI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理论的研究已逐步成熟,并进入了应用性研究的阶段。从理论研究来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绩效考核本质的观点是趋同的,即都认为绩效考核体系的改进和创新应围绕如何通过绩效考核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帮助企业和员工提高现有绩效水平以及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完善考核体系方面展开。从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来看,平衡计分卡(BSC)、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及360考核法等都已被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管理者认可。但是,在众多绩效考核方法中,各有优劣之处,因而,企业如何正确地选择出适合自己的绩效考核方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便是众多学者研究和企业管理实践的症结所在,所以这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学者和企业管理者们需要共同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三、结论
现阶段,绩效考评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设定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如何收集绩效考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通过分析,对信息进行评价和反馈的一整套系统的考核体系。但是,绩效考核归根结底是应用性的课题,需要结合各个企业的自身特点、战略目标进行具体分析,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更该不断细化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从实践中总结和完善。
关键词:电力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中图分类号: F407.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绩效考核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课题。搞好绩效考核,企业在各个时期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各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问题,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会不断出现。面对这一切,电力企业所能做的就是正视困难,迎接挑战。
1.绩效考核在电力企业员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可以利用考核结果有效指导于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的员工招聘和培训工作。同时,员工绩效考核系统获得的数据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员工报酬制度的制定,促使更加合理和公平的管理报酬。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利用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可以将员工的潜能给充分地激发出来,为了获得更多的薪酬,满足更高的需求,员工会更加努力地工作。通过绩效考核,对上一个阶段内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成绩做了一个总结,这样就可以让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更加的合理和科学。绩效考核的信息可以有效地调整人力资源计划,指导于员工激励和奖惩。企业还可以结合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相应的人事调动。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绩效考核区性,通过绩效考核,可以让企业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战略目标,电力员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感也可以得到显著的增强。通过绩效管理,企业还可以对员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针对措施,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让电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企业选用过于单一的方式来考核员工
通常采用的考核方式都比较简单,也就是上级对下级的单一考核,这样在考核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领导将个人的感情因素以及偏见和喜好给融入了进去,这样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员工必然会对企业以及领导产生不良印象,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2.2企业绩效考核没有较强的针对性
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考核员工时,没有充分考虑同一工种不同岗位员工的个体差异性,标准不够明确,这样就会影响到绩效考核效果的发挥,无法有效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一种效率竞争的有效氛围。
2.3企业绩效考核的周期设置不合理:大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每年只有年终一次,这样就无法有效地考核员工的实际能力。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就需要结合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同的考核周期,减少绩效考核的漏洞和失误,将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4企业绩效考核之后无法快速地公布结果
这样企业绩效考核的实际效力就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在绩效考核时,就需要及时地反馈考核结果,并且保证考核者本人可以及时收到反馈结果,将其纳入到绩效考核基本原则之中。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员工熟知绩效结果,明确不足,持续改进,从而使激励员工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2.5没有正确认识绩效考核的目的绩效考核的目的
第一,对员工的表现予以及时准确的反映,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明确员工需要培训的方面。第二,以绩效评估结果为基础,可以甄别员工,为组织的奖惩系统提供依据,从而确定奖金和晋升机会在员工个人之间的分配。第三,依据绩效考核情况,对员工将来的发展制定计划或建议。而在有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认为绩效考核只是实现管理的有效手段,仅仅被用在工资奖金发放方面。于是造成了企业员工对绩效考核的错误理解,从而使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难以实现。
3.如何更好地构建电力企业员工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行业的市场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需要不断地革新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证企业能够更好地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3.1大力建设企业绩效考核制度
企业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是成熟的,那么不仅可以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也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那么电力企业就需要不断地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结果。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是固定死板的文字,在应用当中,需要将其变为一种有生命的程序和流程,严格依据相关制度来对员工进行考核和管理。
3.2大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发展
通过绩效考评,我们可以有效发现一些员工在人员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某些缺陷,发现本公司存在的一些不足,那么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教育,弥补存在的这些问题,实现员工整体素质水平提高的目的,对员工自身的绩效进行改善,促使员工更快地发展。同时,培训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来检验,将那些无效的培训给去除掉,将公司有能力的员工及时找出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3.3要对企业绩效考核中文化的渗透和应用进行强化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有效地结合起企业的文化建设。大力建设企业文化,以此来将科学管理理念灌输给企业员工,促使员工来认同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宣贯工作,不仅企业管理者要全面掌握,更要让员工通过宣贯知道绩效考核不仅仅是用来考核员工,更是让员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自身岗位,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设计更适合企业不同岗位、不同类型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精细化管理企业员工,将过去企业管理中那种粗放管理的行为进行改变,保证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管理是双向互动式和现场走动式的,从而真正地落实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考核结果运用于优化配置:只有将人才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才可以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工作绩效考核,可以将员工的能力和优势充分展现出来,那么结合绩效考评结果,将员工安排在更加合适的岗位上,将其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在促使员工个人发展的同时,实现整个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3.4构建灵活的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是发展的,岗位要求也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也及时修正。企业管理者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不能固定不变,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员工队伍的变化、企业的中心任务、发展目标不断的更新。在更新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时一定要让员工积极参与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更新,更新出更适合企业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保证绩效考核的作用。
3.5培养专业化的企业人事管理队伍
绩效考核的实施者素质的高低是绩效考核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市场经济的发展向电力企业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容回避的挑战,而目前人事部门的人员素质和人员构成还远远不能适应这种挑战。改造、培养人事管理队伍,使他们走进已经初具规模的人才市场,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从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为充分挖掘“潜能”的市场化管理,从而根据需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有建设意义的考核方案。同时要加强主管的培训,使他们实现5个方面的转变,即“能力开发型”取代‘.记分核查型”,“双向沟通型”取代“主管中心型”,“工作绩效基准”取代“综合抽象基准’,“重视软体型”取代“硬体中志型”,“多面评价”取代“纵向评价”,使绩效考核真正起到作用。
4.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绩效考核在电力企业员工管理中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电力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解决。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引用合理的过程考核,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如何构建电力企业员工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制度,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鹿森林.关于建立岗位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探索[J].中国科教博览,2004,2(9):123-125.
绩效指的是行为过程和最终结果,由此断定医院管理工作必须从行为结果双方面着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由于行为方式具有多样性特点,这就决定其结果的多元化,另外效绩考核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周而复始的评估检讨工作,所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创建,也应符合现实需求,选择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实行绩效考核。
1.1相关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两位著名学者提出“平衡计分卡”理论,这一论断的主要方法就是注重因果关系,将决策方案、实施过程、行为准则、成效结果,这些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此外理论中明确指出,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相互融合,共同进行绩效评判[。通过财务状况、顾客反映、业务流程以及成长速度,全面分析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果,对于每个维度将其列为较小的考核体系,确定相应的评判因素,并且完善指标体系,形成金字塔式的绩效考核指标,对管理工作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估。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医院管理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思维框架和大体模式,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要结合医院自身的发展状况,努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忌讳生搬硬套、照搬照抄等行为,建设符合医院需要促进发展的考核体系。
1.2整体创建框架
维度考核是建设的主要因素,大部分管理机构的组成,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34个,外加评估标准和指标权重。指标权重的作用就是准确反映出指标在考核中走向和发展趋势,相应的不同指标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权重代表。每个指标配合一个评判标准,标准分类共有11个不同的等级,根据管理人员的执行情况如实打分
2绩效考核指标的具体实施路径
结合医院的战略要求和平衡积分卡内容,从多角度着手,优化医院成本费用和开发目标,注重顾客的需求和运行结果,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群众要求。
2.1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方面主要涵盖工作效率和质量两方面指标,工作效率的表现内容是:医院决策落实程度,年度、季度工作量的完成速度,临时任务的表现,重要信息传达。工作质量的表现内容是:独立分析解决困难,目标任务的成果,工作失误率、懒散懈怠的工作态度,安全准确开展工作。通过对效率质量评估标准的分析,合理掌握员工的动态,并且能客观反映出主体的个人形象。
2.2员工满意度
员工满意度的评价对象有上级领导、行政员工和临床部门,上级领导评估内容是:员工的责任心、创新开拓精神、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意识、全局观念。行政员工相互评估内容是:工作的配合性、工作实施情况、对待同事的态度、工作报告。临床部门评估的内容是:公平性、时效性、服务的满意程度。这项内容的考核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服务态度和工作质量,尽量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
2.3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有成本和经济效率两方面指标,成本控制包括:人均资产、公共物品费用、电话费用,经济效率包括: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和资金成本,预算状况和提高运营利润。这项考核标准是为了有效节约医院开支,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2.4文明程度
文明程度指的是员工个人学习能力和思想文明,员工个人学习能力包括2方面,提高自身学历、增强专业技能;思想文明包括5方面,思想认识、党风建设、精神面貌、遵纪守法和个人职业操守。这项内容的考核作用是促进员工专业知识和能力,加强综合竞争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绩效考核结果评估
实行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就是对结果的反馈,以其能达到管理部门的目标,努力完善工作计划,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3.1实施考核的流程
在对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前,首先要组建专门的执行小组,小组成员主要有医院的上层领导、行政部门的资深员工和临床部门领导共同组成,这样分配人员充分体现出医院对管理工作的重视,也有利公平公正,对于考核的次数和时间限制,最佳的安排是以季度为阶段,实行绩效考核。具体的打分标准,可设立百分制,并乘以权重指标,得出最终的结果。
3.2对于结果的评价
3.2.1对制定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在社会和医院双方面的发展要求来看,各指标的级别分布比较合理全面,管理部门考核工作的实施,符合最初的计划要求,得到大部分专家学者的认可。
3.2.2对指标权重进行评价
引入指标权重的内容,能有效抑制因某一项成绩过高或者过低,导致最终结果受到影响,也能有效避免考核成绩失真,给领导和员工一份满意的答卷。
3.2.3实际发挥的效果评估
管理部门作为医院的执行机构,是推动政策实施的主体,管理部门工作会直接关系到指令的落实和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而管理方式的灵活多样,责任意识的增强,专业知识提高都会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因此,创建绩效考核体系对管理部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结语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当重视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目前,虽然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并且在此过程中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但是很少有企业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主动适应市场要求、提升自身竞争力、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积极性,强化以绩效考核管理为重要基础的内部管理。
一、绩效考核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核的目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只局限在一个方面,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分配和奖惩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企业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方式,还是优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二是考核的方向。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人员的考核时,所考虑的角度是多方面的,绩效考核就是要将管理人员的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三是考核的过程。最为重要的就是应该重视对于整个实施过程的考核,不能只局限在施工过程的某一环节中,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考核结果就不会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四是考核的结果。有关人员要对考核的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要坚持必要的评价标准,不能存在不公平或者偏袒其中任何一方的现象,只有科学、公平、合理地进行结果分析,才不会引起管理人员的不满,否则很可能出现负面的影响。
二、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重要性认识不足
现在很多建筑企业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绩效考核手段,但是作为建筑企业的管理层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想认识上,认为绩效考核只不过是奖励优秀者,惩罚落后者,对绩效考核起到的作用认识不清楚。其实实行绩效考核的重要目的在于通过奖罚措施,对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定,督促其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对于管理层来讲考核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考核结果分析原因,使员工意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绩效考核不仅关系到员工的薪酬,而且和员工的岗位调整、晋升等密切相关,不过很多企业只是将其当做下发薪酬的主要参考。
2、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是很多建筑企业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表现在绩效考核内容不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较为严重,甚至有些建筑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无法正确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众所周知,建筑施工企业中不同部门员工的职能不同,因此从事的工作差别较为明显。例如,工程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工作差别较大,行政部门工作的重点是对人员的管理和开发,而工程部门则主要负责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因此对这两个部门的绩效比较较为困难。
不同部门的绩效指标难以达到平衡是绩效考核存在的又一问题。例如,技术部门承担任务目标较多,而经营部门相对来说定量指标比较少,所以这两个部门绩效考核时存在的不平衡性较大,技术部门承担的任务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增多比较容易扣分,而经营部在其自身部门的主观性影响下,扣分的可能性较小。这样以来对技术部门的考核相对较为严格,技术部门做的工作越多扣分就越多,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技术部门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建设的措施
1、树立全员绩效管理意识。要想管理工作获得预期效果,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管理意识,尤其是管理层,应当成为绩效考核的推动者和主要参与者。接受现代绩效考核管理理念,革新传统考核评比观念是前提。为了使每位企业人员都有参与的积极性,需要在施工企业各层面上加大宣传力度,奠定全公司正确进行绩效考核的基调,明确各自在该项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在明确施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时,寻找企业整体目标和分散的岗位工作目标之间良好的契合点,将社会责任要求和战略目标分解成各部门各自的具体目标,确定考核关键点,完成考核要求。绩效考核的成本核算需要有复杂的评价模型和多种测算指标,需面对大量的原始数据,通过人事信息系统、成本系统、企业系统等多个信息系统,应当编制绩效考核管理程序,加强信息的集成度。
2、建立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组织。不仅是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任何工作来说都是一样,工作的开展需要执行力的保障,考核部门的权威对考核工作极其重要。例如,在美国为了保证绩效考核具有超强的执行力,对美国建筑协会、建筑机构联合绩效评估委员会,通过法律赋予很高的权力。首先,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在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方面同样应当赋予适应的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抑制故意破坏管理秩序的不配合行为,强调绩效考核的严肃性。在完善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有国家的高瞻远瞩地法规界定,也需要有各省市配合,加强制度建设。其次,为了绩效考核工作规范、顺畅,需要确保企业框架的构建科学、合理。设置合理的职能机构,同时配以清晰的岗位职责界定,有力地推进绩效考核进行。另外,为了保证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组织,在该组织中,需要科室配备兼职核算员、经济管理部门为核算中心,并且以经理为首监督具体量化指标的执行情况,绩效考核的主要执行者是人力资源部,定期形成考核报告,在此过程中需要有专人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达到考核的预期管理效果。
3、建立适合建筑施工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降低施工企业运行成本,增加经营效益是施工企业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因此,施工企业评价体系要有利于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指标考核体系建立完善之后,需对绩效考核手段进行现代化完善,使绩效考核的方案、奖金核算和分配的方法、成本归集与分摊的方案满足施工企业的需求。在改变传统加权综合评价法和比例分析法衡量有限指标考核办法的同时,应当参加成功的管理案例,走出去考察,与类似企业对管理经验进行相互交流,尝试引进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例如,方案比较法、增量评价法、差额评价法、直观判断评价法、平衡计分卡、综合评价法等,广泛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不仅仅局限于将绩效、成本核算与施工企业的奖金核算等同,使考核结果更可靠、更及时。
4、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制度。绩效考核的最终环节并不是得到考核结果,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拥有科学、合理的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对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制定规范的反馈制度,自始至终地贯彻绩效考核工作,落实适合的反馈人员,确定恰当的反馈方式,对结果进行对比整理后,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其及时进行反馈,让每个参与考核者和相关负责人可以定期看到考核效果,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及时调整,以便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可以真正有效发挥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对称,让被考核者全面地了解自己,客观地认识自己,清楚地认识到目前自己存在的差距和大家对自己的期望,从而明确努力方向,对自己的工作加以改进,取长补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结束语
针对建筑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找出与之对应的措施,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落实,对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建筑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积极性对工程的质量和竣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胡国良.绩效管理“误区”探析[J].科技和产业,2011.
关键词:国家示范院校;KPI;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67-02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岗位操作技能,这些能力的培养决定了示范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性高校教师,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又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并且通晓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及规律。因此,对教师考核体系的设计必须符合教育部对示范院校建设的要求,同时又兼顾学校的实际情况。
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建立KPI关键绩效指标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障示范院校建设的顺利实施
高职院校高水平的示范性建设需要改变传统办学理念,通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出高职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或是中等职业教育简单升格的“怪圈”,在实践教学、工学结合、实验室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建设的关键因素,也是学校整体水平提升的核心要素。将示范建设的关键绩效指标与教师绩效考核相结合,有利于保障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有利于教师职业规划的发展
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改变了以前教师传统单一的以追求教学为主的发展目标,在指标设计上明确了教师发展方向与学校示范建设任务的匹配度。教师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如何多途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与关键业绩指标对比,教师可以理智地规划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明确未来教学任务和需要努力的途径,从而促进自我的职业规划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合理的、科学的关键业绩绩效指标的设计,促使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室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人才梯队培养、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的迅速提升,为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他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参与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为校企合作、教师互聘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
某示范院校KPI关键绩效指标的模型构建
(一)KPI模型的构建
KPI模型采用目前通用的构架,即KPI维度、要素与元素。每个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发展,考核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加明确,教师也明白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努力方向。维度主要由职业道德和成果业绩组成,教师的业绩可分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实验室建设、指导学生实践等多项业绩点。对于不可确定的要素,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确定。见图1。
(二)KPI在各维度的比例设计
根据国家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承担的任务侧重目标不尽相同,每个不同层次的教师所承担的核心职责有所改变,如教授主要侧重于科技服务、教学团队构建,副高职称的教师主要侧重于教学核心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核心课程任务的承担,其他教师则侧重于发展过程中与团队的配合以及个人业务的提高。
根据任务指标,首先设置出专业技术岗位的额定业绩指标,如表1所示。示范院校建设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调节教学、科研与成果之间的比例,通过权重调整达到考核要求。承担基础课和公共课的教师,主要侧重于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当然,要同时考虑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融入程度。由于师德作为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一票否决制的指标,将另行单独计分。
(三)KPI在各维度的模型设计
合理设计各个维度的KPI要素,是教师考核的最关键因素,指标取值是否合理有效,将直接影响到示范建设工作的推进及学校事业的发展。下面主要从师德、教学与科研、成果业绩三个方面设计KPI业绩指标要素,设计过程以及核心指标要与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任务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核心任务指标设定与建设任务匹配起来,从而保障学校的建设任务,达到向教育部承诺完成建设任务的目的。
师德作为一票否决制的关键业绩点指标,其KPI要素单独设计,如表2所示。
教学与科研KPI要素设计如表3所示。
成果业绩点的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示范建设的特征指标,如课程改革,是否按照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来设计核心课程模块,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参加实验室建设也对教师熟悉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对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有积极作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更加突出了职业院校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这些指标对提升整体办学实力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成果业绩KPI要素设计如表4所示。
表4为所获得各种成果在考核中等效的业绩点,并赋予一定的分数和权重。与其他的KPI元素相比,成果业绩点设置的要素范围比较广,教师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发挥自己特长的元素增加业绩点。这样,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优点,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当然,除了表4内的各项目,对于公共基础课,针对其特殊性,也设立了相关的KPI关键要素。
(四)算法设计
对于本套绩效考核系统,可以得出其整体的计算公式:
c为最终所得的业绩点,c1、c2、c3、d分别是教学业绩点、科研项目业绩点、成果业绩点和德育考核业绩点,其中,德育的权重在没有一票否决的情况下取实际测算值。Xa为不同的教学学时,xa为在Xa的学时范围内所对应的当量数;Yi为各类科研项目当年的进款数,yi是不同项目所对应的当量数;Zj为各类成果业绩所等效的业绩点。
本系统可以方便使用软件完成,只需输入教师的各项成绩和成果,先通过业绩点计算系统得出本年度的业绩点总数,然后通过评价系统,判断该教师是否完成额定任务,并且根据额定任务之外所得的业绩点多少来评价教师的业务贡献。
某示范院校实行KPI绩效考核体系后的实际效果
某学校自申请到示范院校建设后,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进行了系统规划,并实施了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团队构建、兼职教师聘任、带头人队伍建设等五大工程,绩效考核作为其中一个子系统,在有效的时间里得到了快速落实,对推进示范院校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自实施绩效考核方案后,教师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校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学校管理更加规范
按照示范院校建设的要求,学校力争做管理的示范,学校党政领导在这方面积极落实,首先从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出发,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因素进行改革。按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总量”的原则理顺了各项关系,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制度。为教师想干事业、能干事业、干好事业提供舞台。针对教师绩效考核,学校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采用无记名票决制,使考核方案更加公开、公正、客观、透明,使教师之间、教师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减少了不必要的矛盾,促使学校管理更加规范。
(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
作为一所职业院校,教师以前的任务基本是教学,很少有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主要按照本科模式进行常规的人才培养,自学校实施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后,各项建设任务十分明确,取得很大的突破。在KPI关键绩效指标的导向下,教师积极追求、多方协调发展,他们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科学研究,参与课程改革,指导学生竞赛,撰写个人论文等。很多教师还积极担任班主任、课外辅导员等工作,积极与学生沟通,寻找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目前,全校教师形成了以示范建设为纲、以学校跨越式发展为荣的局面,同时实现了教师的多元化发展,教师也感觉到个人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三)学校取得的系列成果
学校自实施绩效考核后,涌现出大量的教学、科研、业绩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职业技能竞赛一二等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省市级教学团队等多项荣誉,自编教材、科研经费和的数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当然,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示范院校建设中,设计科学的KPI考核体系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和教师职业规划的完善具有极强的导向意义,对于目前正在实施示范院校建设的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寻找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竞争能力,从而提高示范院校建设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永强,张连勇,崔淑明.基于KPI的高校员工多维度绩效考核模型与算法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2]郑柏松.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
[3]孙琳.基于战略的KPI绩效管理体系设计[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5).
[4]翁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全方位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基于360度绩效考核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