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服务贸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发展重点
(一)大力提升住宿餐饮服务业水平。支持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建设,规划建设药王山景区酒店、沮河生态旅游假日酒店、锦阳新城酒店、照金香山景区旅游酒店、花园饭店片区等四星、五星级酒店。鼓励经济型餐饮店进行提升改造,培育扶持一批餐饮大店、名店,着力打造特色餐饮品牌。
(二)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打造一批以农业观光、田园采摘、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农家乐”餐饮旅游项目。发展苹果农庄、核桃农庄、葡萄庄园等采摘体验式旅游。重点建设步寿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小丘农业观光园区、关庄生态科技园区、照金香山景区乡村特色旅游。支持发展旅游示范村,鼓励开设“农家式旅馆”、“农家式酒店”。
(三)着力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强化商贸、旅游与历史文化的融合,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品牌响亮的特色商业街,重点推进锦阳新城现代化商业样板区建设,老城“四大巷”古街坊特色商业街建设,提升商业服务功能。
二、扶持政策
(一)土地
1、项目用地及建设规模: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建设必须符合全区建设规划,用地规模参照国家和行业规范。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建设规模,床位在200个以上,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
2、投资建设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所需用地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建设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可配套星级酒店建设用地面积2倍的商住用地,土地供应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实施。
3、区住建局提供规划选址意见,并选择开发较成熟的地块供投资者选择。星级酒店配套用地位置及建筑设计要服从整体规划。
(二)资金
1、凡在2013年12月31日前,按四星级、五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项目,在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并全额交纳土地出让金后,区财政按其所取得的土地(不含配套商住用地部分)净收益区级部分的80%(四星级)和100%(五星级)的比例奖励该项目,专项用于支持酒店的建设,专项支持资金按工程进度拨付(项目动工建设次月拨付支持资金的40%;工程主体完工后拨付支持资金的40%;工程全部完工并经有关部门验收达到建设标准后,拨付剩余部分)。
2、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被国家(省级)旅游部门评定为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并取得认定证(牌)的,给予一次性奖补,分别奖励200万元、500万元。
3、新建、改建的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投入运营,按营业面积给予经营者每平方米100元的一次性奖补。
4、新建(改建)的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在区注册并运营的,营运第一年企业上缴所得税按区级留成部分80%的比例奖补,第二年企业上缴所得税按区级留成部分60%的比例奖补,第三年企业上缴所得税按区级留成部分30%的比例奖补。
5、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新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等关系民生的商贸服务业项目,建筑面积在10000㎡以上,发展改革、财政、商务等部门优先安排,争取国家及省、市商贸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建成取得证照、投入营运后,按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100元的一次性奖补。
6、对以农业观光、田园采摘、民俗文化体验为主开发的“农家乐”项目,免交区级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规费。对新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分别奖励20万元和10万元。全区每年评定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各奖励10万元;明星农家乐5户,每户奖励1万元。
7、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店实施规范化改造,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对改造营业面积在200㎡以上,操作间面积30㎡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补,并授予名吃“示范店”牌匾。
8、鼓励国内外著名品牌(连锁)住宿餐饮企业及企业总部入驻我区,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新入驻的著名企业及企业总部,一次性奖补10万元。
9、对首次进入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且当年销售收入增速在40%以上的(由统计部门认定),一次性奖补企业5万元。
10、对符合本《意见》规定,新建(改建)的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注册并运营的,在建设过程中占用、开挖城市道路或绿地,完工后恢复原状的,减免城市道路或绿地占用、开挖费用。
(三)服务
商贸服务企业办理工商登记、用电增容、消防设施、城市管理等手续时,各有关部门要简化程序,优化服务。在保证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工商、税务、物价、公安、环保、住建、食品药品监管、质监等执法部门对商贸流通企业推行联合执法,避免多头执法和检查,严禁不合理收费和加重企业负担。
三、保障措施
1、区政府成立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区长担任,成员由区发改、商务、招商、财政、国土、住建、旅游、工商、消防、食品药品监督、税务、统计、质监、金融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办公室主任由商务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负责行业指导、企业备案、项目申报、细则制定、指标考核等日常工作。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1.总体思路。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特点和服务业发展现状,围绕打造浙东商贸强市、浙东优秀旅游休闲城市的目标,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和谐发展、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原则,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大力提升消费业,积极发展生产业,协调发展城乡服务业,全面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融合,与城市化进程相配套,与城乡居民要求相适应的服务业经济体系,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转型的新支撑。
2.发展目标。到201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地税收入比重达55%以上。初步形成商贸流通业、休闲旅游业、商务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服务业经济全面繁荣的局面。基本形成以“一心(中心城区)两翼(以甘霖镇、黄泽镇为中心的辐射区域)三足(以崇仁镇、长乐镇、三界镇为中心的辐射区域)”为重点的服务业区域格局。
二、发展重点
紧紧围绕推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业联动发展这一战略重点,对全市服务业实行分类指导,今后全市拟重点发展以下十大服务业。
(一)优先发展商贸流通、休闲旅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四大主导产业
1.做强商贸业。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专业店等现代流通组织;加快推进世贸广场建设,打造城南新区商务商业中心;应用信息化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改造提升专业市场,加快领带城物流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向农村延伸,加快改造提升浙东农产品批发市场、江滨市场等农贸市场,构筑便利实惠城乡居民商贸服务体系;提升老城区文化广场商圈,加快鹿山路商贸步行街区建设;实施商贸流通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大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我市商贸流通业的综合竞争力。
2.做特旅游业。充分挖掘和整合我市人文、山水、生态、产业等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山水越剧、温泉休闲”的旅游品牌。发展*特色文化休闲旅游,着力推进唐诗文化、越剧文化、书圣文化等文化旅游项目的整合及培育。加快推进浙江崇仁温泉湖国际度假区等旅游业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旅游业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加大基础投入,加强旅游营销,推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的完善配套。
3.做优金融业。强化金融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能力,加大对一、二、三产的信贷支持力度,形成“机构多元化、服务多样化、运行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框架。积极探索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多种金融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加快金融信息化建设,推进金融生态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运行机制。引导各类保险机构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保险产品,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业。
4.做大物流业。坚持“开放带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稳步推进”的原则,依据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特点和物流发展现状,鼓励以多种经济形式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以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区域分拨配送物流和市场配套服务型物流,着力构筑以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为主,城西物流中心、禹溪长运物流中心和*港物流中心为副,多个乡镇物流场站结点为补充的“一主三副多结点”的物流框架布局。
(二)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科教服务、社区服务三大产业
1.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提升电信增值服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水平,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与网络增值、电信与广电运营等服务,加快重点领域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社区、家庭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和其他领域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和再利用。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工作,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基本建成为各产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2.扶持发展科教文服务业。积极培育技术市场,加强科技交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鼓励发展研发服务、技术推广、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科技服务平台,构筑以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等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市科创中心以及现有行业科技中心的创新与服务功能。改造提升艺术村,推进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商品连锁经营等现代文化流通产业。巩固发展义务教育,充分利用职高、技校等职业培训资源,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方式,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3.引导发展社区服务业。探索新型社区管理机制,促进各类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形成配置合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社区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社区服务实体,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康复中心等基础服务设施的民营化、市场化,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信息化、产业化水平,对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的,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全面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
(三)积极发展房地产、商务服务、公共服务三大产业
1.稳健发展房地产业。发挥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调整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加快建设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推动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合理配置各类地产资源,培育房地产品牌企业和品牌项目,形成住宅地产、商务地产、旅游地产和工业地产等多元化的房地产发展格局。合理引导和发展商品房市场,优化和保障供给,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项目建设,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
2.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规范提升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检测等服务业,指定和完善行业服务标准,提升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规范发展环境,扶持法律咨询、工程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会展服务、管理咨询、品牌营销、广告会展、知识产权、服务外包等行业。加快城南新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4.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加快文化、体育、卫生、城乡公交等公共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整合和有效利用重要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发展医疗卫生等产业,使市场成为公共服务资源分工的主导机制,促进公共服务业产业化。
三、政策措施
1.实施集聚发展。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新型专业市场、现代商务产业布局要求,加快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世贸广场、总部经济等服务业集聚区产业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制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加速集聚政策措施,做大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促进现代服务业的集约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配套、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格局。同时,根据服务业跨度大、领域广的实际,分门别类地调整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逐步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
2.培育市场主体。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允许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未禁止的服务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放宽注册资本限制,减少服务业企业审批环节。明确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育建设等社会事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公益性质,对能够实行市场经营的服务,要动员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加快工业企业主辅分离步伐,落实主辅分离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推进研发设计、仓储物流、国际贸易、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推进行业自律。
3.加大财政金融投入。充分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根据财政状况和服务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带动性强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引进,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服务业发展的公共平台和集聚区建设,新型业态的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与公共业发展以及年度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各类服务企业,以奖励、项目资金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加强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增加透明度。改善服务企业融资环境,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和重点项目信贷需求。
4.增强要素保障。加强土地要素向服务业倾斜与集聚。物流企业用地可以享受工业用地价格政策。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年底前完成服务业收费清理,取消和制止不合理收费项目,严禁向服务业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所有检查、罚款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执行。对从事农村客运服务、经营等方便农民出行的运输行业给予支持。
5.强化招商引资。加强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企业投资现代物流、文教卫设施、旅游景区、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吸引境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物流中心以及其他分支机构。同时,加大对我市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积极鼓励其与境内外的大型服务企业合作交流,共同开拓国内外服务业市场。
6.突出项目带动。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滚动发展原则,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加强重点项目管理,完善重大项目统筹协调机制,要抓紧实施一批对产业带动力强、经济转型升级作用大的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要继续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市、乡镇(街道)部门两级重点项目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对项目推进的全程服务。
7.落实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好省、*市和我市出台的有关发展服务业经济的各项扶持政策和规费减免优惠政策,推进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信息、中介等服务业企业快速发展。对主辅分离后企业,税负高于原税额,高出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生产经营用房三年内缴纳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报经税务机关批准,设立起三年内给予减免;所购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原因,可以采取加速折旧。对服务业集聚区的项目和企业优先安排用地和投资贴息补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资金补助;集聚区企业若纳税有困难的,经批准可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税费减免优惠。对服务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享受研究开发费用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
8.实施品牌战略。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联合与合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集团,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争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认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服务企业的标准化培训,推动企业开展服务质量等体系认证,评选各服务行业信用企业并予以大力宣传。
9.加强人才建设。特别要吸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物流管理、信息技术、软件服务、旅游服务等方面高素质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人才、智力和项目引进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落实引进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励优秀人才投身于现代服务业,为优秀人才创业、生活、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完善全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商贸办,负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为扎实推进我市服务业发展,成立若干个服务业发展专项推进组(具体组织机构附后)。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和工作分工,加强联系沟通,形成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完加强对服务业工作领导,推动本地服务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FDI;服务贸易;实证分析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投资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目前服务业FDI占全球FDI的比重急剧增加并已超过一半以上。2011年,上海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4057个,占全市合同数量的比重高达93.7%;而服务业吸收外商投资合同金额与实际到位金额分别为170.76亿美元和104.3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比重分别为84.9%和82.8%,上海服务业吸收合同金额和实到金额的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大规模的外资流入极大地推动了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为了较为准确地考察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对上海服务贸易的影响,有必要对二者进行实证分析。
目前关于FDI的贸易效应主要有替代效应、互补效应和不确定性关系三种。蒙代尔(1957)在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投资与贸易替代模型。而日本学者小岛清(1973)在对日本进行实证研究后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认为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呈互补关系。在前两位的理论基础上,Markuson和Svensson (1985)提出了FDI与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关系,他们认为若贸易和非贸易要素是合作的,那么生产要素和商品贸易的流动表现为互补关系;若二者之间是不合作的,则表现为替代关系。P. Patrie (1994)则认为投资动机不同会导致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也不同。
美国学者W. Hejazi和A.E. Safarian (2001)通过引力模型发现:美国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美国的服务出口和进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Grufeld & Moxnes (2003)随后也利用引力模型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李薇,田英旭(2012)基于VAR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服务贸易进口与FDI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除此之外,盘和林,马建平,陈琦(2011),黄海燕(2011),余红春,李小婧(2011),舒燕,林龙新(2012)等也做了类似研究。
国内学者对服务业FDI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一般集中于选取中国服务贸易和对外投资总额,主要研究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出口额的关系,而对具体某个地区或直辖市服务业利用外资与服务贸易关系的研究却不多。因此本文从东道国的角度出发,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上海服务业利用FDI与上海服务进口和服务出口之间的关系。
二、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是研究上海服务业利用FDI的贸易效应,而服务贸易包括服务进口和服务出口,所以本文分别选取上海市服务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作为两个独立的因变量,而选取上海服务业FDI流入量作为自变量,通过以下两个模型分别分析上海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额(以下用FDI来表示)与上海服务贸易出口额(以下用FEX来表示)及服务贸易进口额(以下用FIM来表示)的关系,为了消除异方差,分别对它们取对数,以下用LnFDIt、LnFEXt、LnFIMt表示,其回归方程分别为:
LnFEXt=?1+β1LnFDIt+εt①
LnFIMt=?2+β2LnFDIt+εt②
其中,?1和?2为常数项,β1和β2分别为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对服务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进口额的影响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t表示时间。如果影响系数为正,说明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对上海服务进口或出口有促进作用,相反,如果影响系数为负,则说明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对服务进口或出口有替代作用。
(二)数据说明
上海服务贸易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上海商务局网站和上海统计局网站上的统计数据,而上海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额主要来源于各年份的《上海统计年鉴》。由于2000年以前,中国的服务业包括上海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服务贸易额较小,并没有分地区分类别的官方统计,也难以对其进行估算,所以,为了保持数据的真实性,确保实证结果的有效性,本文把数据的样本区间确定为2000年至2011年,实证分析均使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6.0完成。
三、协整检验
传统的计量经济分析要求数据变量必须是具有平稳性的,所以,本文在对各时间序列变量做协整分析之前,先对它们进行平稳性检验。
(一)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见表1):
(二)协整检验
为了验证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与上海市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本文运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基于残差的EG两步法对其进行检验。首先,分别对上海市服务贸易出口额,服务贸易进口额与服务业实际利用FDI额做回归分析,然后检验其回归残差的平稳性。由此可得上海服务业利用FDI与上海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LNFEX=1.4121*LNFDIS+0.0013③
LNFIM=1.2551*LNFDIS+0.4022④
从上述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R-square)和调整后可决系数(Adjusted R-square)分别为0.946894和0.940993,非常接近于1,而Durbin-Watson stat为1.896374,接近于2,这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且模型统计量显著。若两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则残差项应具有稳定性,因此我们需要对残差项做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和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残差序列的ADF检验中,上海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的ADF统计量的值分别为-3.431828和-2.956327,均小于1%,5%和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拒绝原假设,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因此,上海市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均与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上海服务业利用FDI与上海服务贸易相关性很强,回归方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具体表现为: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每增长10%就会拉动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分别增长14.12%和12.55%,但对出口的拉动效应更大。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以上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与上海服务进口和服务出口均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否为因果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拟采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其检验结果如下:1.原假设和的F统计量分别为0.32132、0.41490,均小于其概率P值0.4106和0.5427,所以拒绝原假设,可见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是上海服务进口和服务出口的格兰杰原因,即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对上海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均具有促进作用;2.原假设和的F统计量分别为0.63014、1.29898均大于其概率P值0.5782和0.3675,所以接受原假设,可见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上海市服务业进口和出口均不是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的格兰杰原因。
上海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增加并不一定带来上海市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增加,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本文采用的是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忽略了经济增长、技术、汇率、货物贸易等其他影响服务贸易的重要因素;二是选用的数据是2000年至2011年的,样本空间较小。上述原因可能造成实证结果有一定偏差。
五、结论和启示
(一)结论
1.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上海市服务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进口额均与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服务贸易出口方面,FDI流入改善了上海的资本质量,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外资流入也对上海的服务部门产生了竞争和示范效应,有力地提高了上海服务部门的供给能力和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从服务贸易进口来看,上海市利用FDI与上海的服务贸易进口同样存在长期的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早期上海乃至全国对服务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导致现代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外资大量进入所引起的对现代服务的大量需求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
2.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是上海服务进口和服务出口的格兰杰原因,即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对上海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上海市服务业进口和出口均不是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的格兰杰原因。上海市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增加虽然未必能直接带动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的增加,但是可能通过整个投资环境的优化,尤其是生产者服务的发展而带来制造业外资的增加。
(二)启示
上述实证分析说明上海市利用FDI对上海服务贸易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从战略层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来发展上海的服务贸易,从而进一步优化上海的产业结构,增强上海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利用外资优先发展上海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贸易的质量,从而进一步优化上海的产业结构。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开放程度虽然较其他城市要高很多,但是在银行、保险、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行业的开放程度较国外发达城市仍然有很大差距,如果能够更多的吸引这些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上海,必定可以提高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能力,从而提高上海的服务出口。
第二,鼓励国际服务企业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通过其管理决策、采购销售、共享服务、资金管理、物流分拨等业务的整合来增强其运营和控制能力。研发成果的就地转化是上海积极吸引外资服务企业来此设立研发中心的重要目的之一。上海市政府一直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并积极引进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先进技术,上海的本土服务企业应趁此良机有效利用外资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增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发展多样化的利用外资形式,如债权、股权出资,并购,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等创新型吸引外资方式。首先,可以将浦东新区试点中的“中方自然人出资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扩展到整个上海市范围。其次,如果外商投资企业符合政府规定的条件,可以让其在境内外发行中期票据、企业债和股票等,使其使用境内并购贷款,这样可以拓宽它们的融资渠道。最后,可以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对在沪上市的高端服务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或战略投资,促进上海现代服务贸易企业扩大其国际品牌效应,并逐步形成“上海服务”的品牌形象。
第四,完善上海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由于上海服务贸易较国外发达城市起步较晚,所以对服务贸易的各项统计尚不健全,统计数据也较难获得。为了更好的反应和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应将上海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按照服务贸易各行业和上海各区县进行分类统计,并建立一个具有实时查询、分析、预测和信息共享等功能的标准统计系统,实现上海服务贸易统计的规范化和实时性。
参考文献:
1.Mundell. R. A.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7(47).
2.Kojima.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and Trad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73(01).
3.Markuson, J.R. and Lars E.O. Svensson, Trade in Goods and Factor With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y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85 (26).
4.P. Patrie. The Regional Clustering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rade [M].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DEC. 1994 (37).
5.W. Hejazi & A.E. Safarian,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U.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tock and trade[J].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 2001(04).
6.Grufeld & Moxnes.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3(80).
7.Engle R.F and Granger C.W.J.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 [J].Econometrica, 1987, Vol.55, No.2: 251-276.
8.李薇,田英旭.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基于1982~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J]. 特区经济,2012(02).
9.盘和林,马建平,陈琦.FDI对中国服务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23).
10.黄海燕.服务业利用FDI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
11.余红春,李小婧.中国金融服务贸易与FDI关系的经验分析[J]. 经济视角,2011(04).
12.舒燕,林龙新.基于引力模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05).
13.陈立敏.贸易创造还是贸易替代——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10(04).
关键词:批发零售 住宿餐饮 运输仓储 信息通讯 社区服务
20世纪70年代左右,欧美等国均实现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并逐渐形成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且商业服务业业态多样,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断显现。而山东省商业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因此有必要对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服务业发展概况进行分析,找出其成功的经验,服务于山东省的商业服务业发展。
山东省商业服务业主要指标与国外的比较
(一)总体状况比较分析
1.商业服务业附加值占GDP的比重。2010年山东省商业服务业附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9.14%,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分别为58%、72%、78%和77%,山东省远远落后于所选的样本国家,即使考虑了统计口径的差异,仍有很大差距。样本国家比重大都在60%以上,美国、英国最高,接近80%,而中国仅有40%多一点,山东省的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一些。
2.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2007年至2009年,在所选的样本国家中,女性就业者中有接近80%在服务业领域,英国和美国高达90%以上;男性就业者中有接近60%以上就职于服务业,新加坡达70%以上。可见,服务业吸引了这些国家绝大多数的就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加大。2010年山东省服务业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是32.02%,2007-2010年山东省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是30%、31%、31.5%和31.9%,低于样本国家的比重。
3.服务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山东省服务贸易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2006年全国服务贸易收支总量占经常项目收支总量的比重平均为10%,而山东省为5.5%;2010年新加坡服务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山东省,其次是英国和韩国比重都在15%以上。中国、美国和日本比重都在10%以下。可见山东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4.商业服务业的资本开支。美国2009和2010年商业服务业的资本开支占总资本开支的比重分别为24.95%和26.49%。而山东省2009年和2010年商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0.94%和11.37%。可见山东省商业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总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相对较低,不到美国的一半。
(二)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
1.商业服务业内部结构总体状况比较。根据山东省和各国商业服务业2010年的经营收入,大致得出各项业务的比重,山东省、日本、新加坡、美国的商业服务业中,批发零售业比重最大,均超过50%,美国高达78%,日本高达82%。新加坡交通运输业比重高于其他国家,达31%,山东为27%。山东的交通运输业比重仅次于新加坡。山东省信息传输、计算机与软件业比重偏低仅为6%,而美国为11%,说明山东在高附加值的高科技商业服务上发展相对落后。
2.批发零售业比较分析。2010年山东省批发零售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为27.2%,均高于美国(批发-19%,零售6.8%)、英国(负值)、日本(批发1%,零售2%)和韩国,但是韩国批发零售业2010年的增长率也高达22%以上。
山东省统计的是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机构的数据,所以机构平均收入偏大,如果把限额以下机构考虑进来,机构平均值会大大降低。
山东省批发零售业工人人均销售收入逐年递增趋势明显,说明批发零售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平均每年的人均水平为17.57万元。低于韩国和日本的一般水平,说明批发零售业国外机构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工人劳动生产率较高。
3.住宿餐饮业的比较分析。2006至2010年山东省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增长率比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和英国高,山东省虽波动较大,但增长率平均水平较高,平均在27%左右;美国2006-2009年平均增长率在2.5%左右。
山东省住宿餐饮业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从2007年开始呈上升的趋势,从2005到2010年平均值为931.2万元,说明对住宿餐饮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也有物价提高的因素。而新加坡2010年住宿餐饮业机构平均营业收入达100.6万美元,低于山东省的机构平均水平。因为山东省的住宿餐饮的数据只包括了限额以上的住宿餐饮机构,如果把众多限额以下住宿餐饮机构考虑进来的话,所得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会大大降低。
山东省住宿餐饮业工人人均营业收入呈递增的趋势,且从2007年开始递增趋势明显,2005-2009年工人人均年营业收入达10.8万元左右。而新加坡、日本和韩国工人人均营业收入均为山东省工人人均水平的2-4倍以上,尽管机构平均营业收入山东省偏高,但工人人均营业收入偏低,说明山东省工人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4.信息通讯业与运输仓储业的比较分析。2010年山东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机构年平均增加值小于新加坡的平均水平,尤其是信息通讯业机构年平均增加值更是远远低于新加坡的平均水平,约是新加坡的三分之一。并且2010年山东省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工资占增加值的比重高于新加坡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说明山东省该行业仍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劳动使用高于其他要素。
山东省每千人的客车拥有量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很远,甚至不足国外的零头。山东省每千人的客车拥有量为新加坡的1/3、日本的1/10、美国和英国的1/15左右。2009年和2010年山东省每千人客车拥有量分别增至46和59,仍和国外有着较大差距。
(三)效益比较分析
山东省商业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3.74万元/人,远远低于韩国、新加坡和日本,仅为新加坡的1/15左右,是韩国的1/20左右,是日本的1/22左右,日本和新加坡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山东省商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41%)也低于新加坡(50%)等发达国家。说明山东省商业服务业效率相对低下,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带动作用不如国外发达国家显著。
(四)增长比较分析
由于发达国家商业服务业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故其经营收入的增长率普遍较低。2010年山东省商业服务业经营收入增长率(13.53%)低于韩国(33%),但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日本1.11%,新加坡0.17%)。2010年各国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长率(山东-0.64%,新加坡0.98%,英国1.61%)普遍较低,韩国最高达20%。山东省对商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较大,达104.4%,远远高于美国的8.2%的水平。这说明山东省商业服务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在引导和培训工人到商业服务业领域就业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够。
(五)潜力比较分析
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山东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1%,全国平均为4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均占总人口的65%以上,新加坡甚至达100%。
山东省农业人均产值高出中国平均水平很多,2010年农业工人人均增加值山东省为1854.2美元,中国平均为545美元,但是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不足韩国的1/10,仅为英国和新加坡的1/20左右,仅为日本和美国的1/30左右。
山东省的电信通讯能力高于中国平均水平,2010年山东省为14.9,中国平均为9.44,但是和国外差距很大,电信通讯能力仅是新加坡的1/3左右。山东省的电信通讯能力从2009年开始增长速度快,缩小了和其他国家的差距,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国外商业服务业发展对山东省的启示
(一)商业服务业发展需要合理的内部结构
山东省高附加值的信息通讯、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及电子通讯业的发展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在商业服务业中的比重较其他国家低。2010年山东省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机构平均年增加值为313.2万人民币,而新加坡信息服务业为936.8万元,仅为新加坡的1/3,山东省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人均年增加值为0.05万元,而新加坡信息服务业人均增加值为1.04万元,山东省仅为新加坡的1/20,山东省商业服务业效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居民有较高的收入
2010年山东省的人均GDP仅为韩国的1/3,为英国的1/5左右,为新加坡和日本的1/6左右,为美国的1/7左右,人均收入偏低制约了山东省对商业服务业尤其是对现代高科技商业服务业的需求。
山东省农村和城镇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农村人口较大比例,2010年韩国城镇人口比重为82%,美国为82%,英国为90%,新加坡更是实现了100%的城镇化,而山东省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40.1%。 2010年农业工人人均增加值韩国为25771美元,英国为25681美元,美国高达51120美元,而山东省农业人均总产值只有1854美元,仅有美国的3.6%。城镇化比重低和农业人均收入的偏低大大制约了山东省消费者对商业服务业的需求。
(三)商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充分的要素供给
目前山东省商业服务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战略眼光、熟悉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国际规则的高级管理人才相对缺乏,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成为制约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业人才,全面提高服务业人才素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人才支撑力量。
(四)商业服务业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
从基础设施的建设,服务人员的培训,激励机制的完善,政策上的倾斜与鼓励,立法上对商业服务业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需要改善的地方很多。如商业服务业领域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不够健全,绝大部分生活服务行业缺乏必要的市场准入制度和资质认定制度。商业软环境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着力提升商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关吸引外资、贸易促进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仍需要加强。企业发展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在业态、结构和空间布局上仍需进一步优化。
(五)商业服务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山东省服务业长期存在福利化和非社会化的现象。近年来,除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以外,服务业中其他众多领域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市场垄断现象,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服务业中的相当数量行业壁垒森严、垄断过度,致使民营经济难以进入,导致有效竞争不足,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山东省服务业的发展。繁荣和发展商业服务业必须有一个良好市场经济秩序和环境,才能保证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里进行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和宽松的交易环境保证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1.世界银行集团,http://.cn
2.英国统计局网站,http://statistics.gov.uk/
3.U.S Census Bureau Service ector Statistics,Shttp://cencus.gov
4.apan Source Research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http://stat.go.jp/
【关键词】服务贸易统计依据统计范围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F752
一、服务贸易的定义
服务贸易是一国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内或进入他国境内向其他缔约方提供服务的贸易行为。乌拉圭回合协议把服务贸易描述为:(1)从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提供服务;(2)在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3)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的商业存在而提供服务;(4)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事实上这里指的是国际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有四种提供服务的交易方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二、服务贸易的统计依据及范围
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依据的是2012年8月新修订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该制度采纳了联合国等六大国际组织共同编著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中所建议的服务贸易统计基本框架,统计范围主要包括服务进出口统计、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和自然人移动统计三个方面。在具体操作上,以居民与非居民间的服务贸易和通过外国附属机构实现的服务贸易两条主线进行服务贸易统计。而对于自然人移动统计,因其范围难于界定以及可行的统计指标有限,仅作为服务贸易统计的次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统计类别包括运输服务、旅游服务、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费、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根据不同服务项目的业务特点,《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规定,服务贸易统计数据采集的方法包括全数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科学测算,并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进行统计。
三、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新的服务业不断出现,服务项目众多,国际服务贸易交换形式各异,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仅通过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加以分析利用。根据2015年中国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类别,咨询服务发展较快,2012年起已超过其他商业服务。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看,2014年中国服务进出口达6 0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占世界比重6.3%。其中:服务贸易出口2 222亿美元,同比增长7.6%,占世界比重4.6%;服务贸易进口3 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占世界比重8.1%。服务贸易进口远远大于出口,逆差1 599亿美元。
服务贸易进出口快速发展,平均增速均达到17.14%。2014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6 043亿美元与2000年660亿美元相比,增加了5 383亿美元,年平均增速达17.14%。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2014年2 222亿美元,较2000年301亿美元,增加了1 921亿美元,年均增速达15.34%;服务贸易进口额2014年3 821亿美元,较2000年359亿美元,增加了3 462亿美元,年平均增速达18.40%;服务贸易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3.06个百分点。从服务贸易各类别的增速看,除通信服务为7.04%,其余呈现2位数的增速,其中增速排前三名的是咨询、金融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为35.34%、33.33%和30.89%。
(一)长期占据服务贸易主导地位的传统服务贸易格局逐步被打破
中国传统服务业――旅游、运输、建筑和其他商业服务长期是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以来,咨询服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建筑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2012至2014年排在前三位的旅游、运输和咨询服务的进出口总额分别占服务贸易总量的70.18%、69.74%和70.39%,已经打破了传统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占主导地位的格局。2012~2014年旅游服务进出口总额分别占服务贸易总量32.3%、33.4%和36.7%,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主要是受中国居民“出境游”持续升温的影响。
(二)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不断加大
从服务贸易总量看,进出均快速增长,但服务贸易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服务贸易进出口连年出现逆差,从2000年的逆差57.1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 599亿美元,呈逐年加大态势。特别是从2000年以来,运输、旅游、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进出口差距加大,进口服务远大于出口。
(三)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从各服务贸易构成类别来看,进出口总量较大的仍是旅游、运输、建筑这些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有权利服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尽管有较高增速,但目前这些行业规模偏小,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四)从服务贸易类别分析,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
2014年与2000年相比,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增加5 383亿美元,其中旅游服务进出口净增加最大为1 923.7亿美元中进口增加1 516.9亿美元,出口增加仅为406.8亿美元;运输服务净增加1 204.3亿美元中进口增加858亿美元,出口增加仅为346.3亿美元,其他像通信、保险、金融、专用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电影音像等均是进口大于出口。只有咨询服务的净增加额中出口425.4亿美元远大于进口256.6亿美元,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和其他商业服务的净增加值出口略大于进口。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文婷.促进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08.
关键词:现代服务;贸易结构;竞争力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始终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的结构也不尽合理, 传统劳动密集型的消费者服务中品质优秀的服务产品的竞争优势没有得到更好的提升,更具有现代意义的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者服务还不能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的状况进行深入地分析。
1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特点
1.1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较大、增长快、逆差多
从1995年开始,中国服务贸易呈现逆差,且逆差有逐年增大趋势。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大幅下降,而进口额与上年基本持平,由此导致服务贸易逆差显著增加。全年服务贸易逆差达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倍。
1.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落后
目前,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消费者服务,如:运输和旅游,这二者每年都占到了服务贸易总额的 50%以上,但是其中品质优秀的服务产品的竞争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更具有现代意义的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者服务,如:咨询、计算机与信息、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服务部门出口比重总和不到30%,远不能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
1.3政府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政府高度重视。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对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程度加大,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开放部门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 2010 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商务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努力营造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宏观环境,积极建设服务贸易示范区和服务业外包基地,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培育行业协会、加强“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网站建设,培育中国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2 我国现代服务贸易结构变化分析
随着货物贸易的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总量不断扩大,服务贸易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服务贸易总体上由20世纪80年代的顺差转变为90年代的逆差;从内部结构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消费者服务中的旅游、建筑等进一步发展,具有现代意义的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者服务中的金融、保险、计算机与信息等发展迅速。
2.1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情况
1997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0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914.2亿美元,10年间扩大了3.7倍,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到了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3.2%,位于世界第8位;进口额由 277.3亿美元上升到1003.3亿美元,2006年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的 3.8%,位于世界第7位;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2.3亿美元上升到 2006年的1917.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7%,特别是2003年首次超过1000 亿美元以来,发展更加迅猛,3年中增长了近90%。
在总量逐步扩大的同时,服务贸易却出现了连续10年的贸易逆差。事实上中国的服务贸易从1995年起即由顺差变为逆差,入世以后服务贸易 逆差更加扩大,2004年接近100亿美元,2005年和2006年虽有所减少,但尚无明显的扭转迹象。
2.2服务贸易进口结构的分析
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是我国服务贸易主要进口部门,这三大进口部门的总和在大多数年份都达到了80%,但各部门变化幅度较大。运输业的进口比重先降后升,从2003年开始占据进口第一大部门的位置;旅游业所占比重先升后降,2000 年以来逐渐走低,居第2位;其他商业服务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只是趋势逐步放缓。值得注意的是,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部门进口比重总体上逐年增加,9年中分别增加了5.0、4.6和6.7个百分点,而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相比之下,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有缓慢的增加,建筑服务和金融服务表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而通讯服务的进口比重则相对比较稳定,在1%附近。
2.3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分析
出口服务则表现出与进口服务不尽相同的特征。虽然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但表现与进口大不相同。旅游业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比最大的部门,1998年到2002年出口比重都在50%以上,2003年以后比重有所降低,但仍居出口第1位;其他商业服务除个别年份波动比较大以外,出口占比比较稳定,居第2位;运输业的比重从2000年开始逐年增加,到2006年已达到23%,大多数年份居第3位。其余的服务部门历年的出口比重均比较小,其中咨询服务业表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也有缓慢的增长,而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等变化趋势不明显。
3 现代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原是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本国生产的一种产品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同种产品来说,是处于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程度如何。计算公式为:
从现代服务贸易各行业来看,行业竞争力差异较大。中国在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上一直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在咨询、广告和宣传服务上逐渐表现出微弱的比较优势,在通讯服务上比较优势相当不稳定,其他4个行业则普遍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加强服务贸易统计,为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由于我国服务贸易的落后,服务贸易统计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服务贸易统计没有将国际收支统计、FDI统计和其他官方统计衔接起来。没有全面的统计数据就无法全面反映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状况无法全面反映我国对世界服务贸易的参与情况,无法为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宋翔云,姚金安.软基础设施投入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5)
[2]李薇,杨冰.中、美服务贸易结构现状及演变比较分析[J].特区经济. 2013(01)
[3]邓庆.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分析[J].商业时代.2013(19)
[4]王咏.基于天津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01)
[关键词]服务贸易;贸易结构;中国;韩国
[中图分类号]F74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027-03
作者简介:周雪梅(1989-),女,四川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一、中韩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比较
(一)贸易规模比较
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但发展速度较快。如表1所示,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86273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420684亿美元,增长了约49倍,年均增长192%,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85%,进口年均增长199%。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出口额有所下降外,中国的服务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韩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服务贸易,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11年服务贸易总额高达194378亿美元,较2002年增长了29倍,其中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增长27倍和31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6%和134%。
中韩两国的服务贸易长期保持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增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美国2011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为429313亿美元和599649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105%和141%;而中国的这一比重分别为58%和43%,韩国仅为24%和22%。
(二)发展水平比较
1服务贸易差额
虽然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且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但两国服务贸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逆差。近年来,韩国服务贸易逆差在逐步缩小,而中国则有扩大的趋势。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除2006年、2007年有微幅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处于增长态势,2011年达到54482亿美元,为历史最高值。韩国服务贸易逆差额在2006年达到峰值13332亿美元,此后逐渐缩小。
2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的比重
从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中国的水平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基本在9%上下浮动。而韩国这一数据则要高于中国,基本维持在15%左右,最低水平也达到146%,说明服务贸易出口对韩国贸易出口的贡献率要大于中国。
3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是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已超过了60%,而一些发达国家已超过70%,中低收入国家大约为43%。2009―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34%、432%和433%。2009年韩国为604%,2010年为582%。由此可见,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偏低,而韩国则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在服务业就业方面,据世界银行统计,2003年中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仅为293%,而韩国已达到636%;2008年中国这一比重升至332%,韩国为679%,到2010年韩国这一比重升至764%。说明韩国的服务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较高,2010年韩国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595%,而中国仅为389%。
二、中韩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一)出口产业结构比较
就服务贸易出口产业结构来看,中韩两国的出口都集中于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个行业。由于韩国政府实施“电子韩国战略”,其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电信、金融业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特别是金融产业的优势尤为突出。而中国受充裕的劳动力因素影响,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交通运输、旅游、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贸易发展较为迅速,而在金融、信息服务、专利特许等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领域发展缓慢,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小。
2002―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业,2002―2006年三者出口所占比重之和高达91%以上。旅游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的第一大出口产业,但从2007年开始,被其他商业服务业超过,退居第二。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在建筑、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出口有了较快发展,十年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85%、343%和401%。金融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出口额年均增长464%,专利许可服务出口年均增长也达255%。
韩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部门也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业,三者比重之和从2002年的823%降至2011年的719%,其中运输一直是韩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第一大部门,平均占比454%,其他商业服务平均占比184%,旅游平均占比128%。韩国的建筑服务出口所占比重较大,平均可达119%;金融服务及专利和许可服务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专利和许可服务的出口比重上升趋势明显。
(二)进口产业结构比较
中韩两国服务贸易的进口产业结构同出口大致相似,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业均是两国的三大进口产业。除这三个部门外,两国的专利和许可服务进口也较多,在韩国年均占比为69%,在中国为65%。在通讯、计算机和信息、个人文化和休闲娱乐、政府服务进口方面发展较为稳定,金融服务进口比重上升较快。中国的保险、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进口比重高于韩国;通讯、金融等现代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小于韩国。特别是韩国的金融服务发展迅速,2002―2011年一直保持着大额顺差,发展态势强劲,而中国的金融服务发展较为滞后。
三、韩国服务贸易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注重教育,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培育人力资本则需要注重对教育的投入。2001年韩国的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为703%,居世界第二位;而中国的教育投入长期处于落后水平,早在1993年提出的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直到2012年才得以实现。韩国制定了“服务业人才培养体制完善计划”,对不同服务行业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并成立了服务贸易领域的专科学校。中国当前严重缺乏服务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服务人才。因此,政府应提高教育支出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并制定促进政策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引入竞争机制,改善投资环境
早在20世纪90年代,韩国就已摒弃传统官本位金融制度并逐步放松对电力、交通、电信等行业的政府管制,鼓励私人参与竞争。而中国的服务业基本仍在实行垄断经营且管制较多。据统计,在服务业所包含的44个行业中除房地产、娱乐、餐饮、租赁和旅馆业外,其余行业的国有投资比例均在50%以上,有20多个行业甚至高达90%以上。因此,政府必须放宽对服务业的管制,鼓励私人部门进入服务市场,强化竞争,提高市场化水平。此外,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外商直接投资,逐渐放宽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近年来,韩国服务业引进外资的比例高于制造业。中国也应加大服务业的开放程度,降低外资进入的成本,通过吸引外资来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
(三)继续发展优势产业并积极提升劣势产业的竞争力
韩国政府对如游戏、手机服务、海洋休闲、流通、时装、市场调查业等九大优势产业给予政策及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旅游、服务外包、教育、医疗服务等劣势行业。因此,中国应该继续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如旅游、运输、对外工程承包等,扩大其出口。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信息服务、咨询和科技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业,大力发展教育培训、物业管理等相对处于劣势的产业。
(四)有序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问题。韩国政府对优势产业积极开放,一些敏感性强的服务业政府参与度高。20世纪90年代韩国金融业的过度开放导致了一系列问题,随后政府调整了监管体系,对金融开放实施集中统一监管,成效颇大。中国应借鉴韩国的经验,积极对外开放劳务输出、运输、旅游和对外工程承包等优势行业;对新兴服务行业应积极引进与培养;对金融、电信、航空铁路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业要实行渐进适度的开放,建立并完善监管机制,减少或避免过度的开放对国内企业造成冲击。
[参考文献]
[1]徐文吉,韩岳峰韩国服务贸易模式与中韩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J]韩国研究论丛,2011(1)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RCA指数;TC指数
一、研究目的
近年来,上海市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11年上海市服务业生产值为11142.86亿元,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58%。同年,上海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292.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3.5%,其中出口额为473.2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6.4%,进口额为819.6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8%。上海“十二五”规划已将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指向了现代服务业,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服务业,“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预期为8%左右,第三产业生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65%左右。并且上海“国际航运、金融、贸易、经济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同样也表明了上海下一轮经济的增长将与服务贸易发展密切相关。从中均可以看出,上海对发展服务贸易的要求是迫切的。为此,对于上海市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必要的。
二、上海市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定量分析
(一)RCA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RCA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指的是一国或地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该国或地区全部商品或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世界该类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世界所有商品或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RCAij=
在上式中,RCAij表示i国或地区j种商品或服务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 i 国当期 j 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Xit表示 i 国在当期商品或服务出口总额,Xwj表示当期世界市场 j 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Xwt表示当期世界市场的全部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一般的,当RCAij>2.5,则表明该国的商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1.25≤RCAij
根据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6~2011年,从服务贸易总体上来看,上海的RCA指数大于0.8,2011年为1.19,说明上海服务贸易总体上体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从具体的服务部门来看,上海在运输、计算机、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方面,RCA指数均大于1.25,说明上海在这三个部门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在旅游,建筑,保险方面,其RCA指数在逐年下降,说明上海在这三个服务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年减弱,尤其是保险方面,2009年以后,其RCA指数下滑到0.5以下,由原来的很强的比较优势逐渐转变为比较弱势。而在通讯、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个人文化和娱乐方面,其RCA指数都位于0.5以下的水平,说明上海在这四个服务部门显示出比较弱势,尤其是在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文化娱乐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比较弱势。
通过比较2011年上海与香港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得知,从总体上看,上海和香港的RCA指数均大于1,说明二者服务贸易总体均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从具体的服务部门来看,在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方面,上海和香港的RCA指数均大于1.25,说明二者在这两个部门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在旅游,通讯,文化和娱乐方面,香港的RCA指数大于上海,说明在这三个部门,香港的比较优势略优于上海;而在保险,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方面,上海的比较优势略优于香港。在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上海的比较优势明显大于香港,而在金融方面,香港的比较优势明显大于上海。
(二)TC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Trade-special coefficient),指的是一国或地区贸易的净出口额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商品或服务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商品或提供的服务是否处于竞争优势及其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表示:
TCij=
在上式中,TCij表示i国或地区j种商品或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j表示i国j种商品或服务出口额,Mij表示i国j种商品或服务进口额。当TC>0时,表明该类商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强;当TC
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6~2011年,上海服务贸易总体TC指数一直小于零,并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说明上海服务贸易总体的贸易竞争力较弱,表现出竞争弱势。从具体的服务贸易部门来看,上海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文化和娱乐方面,TC指数长期为负值,说明上海在这四个部门表现出极大的竞争劣势。旅游TC指数2006年开始由正值转变为负值,并且成逐年下降趋势,说明上海旅游服务贸易由竞争优势转变为竞争劣势。在通讯,金融,建筑,其他商业服务方面,其TC指数由原来的负值转变为正值,说明上海在这四个部门由竞争劣势逐渐转变为竞争优势;在其他商业服务中,包括咨询,广告宣传在2011年,其TC指数分别为0.48和0.43,说明上海在这两个行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其TC指数一直处在正值状态,说明上海在这一部门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比较2011年上海与香港服务贸易的TC指数得知,从总体上看,香港的TC指数为正值,而上海的指数为负值,说明上海服务贸易总体的竞争力明显弱于香港。从具体的服务部门来看,在运输,旅游,文化和娱乐这三个部门,上海的TC指数为负值,香港的为正值,说明香港在这三个部门的竞争力强于上海;而在通讯方面,上海的TC指数为正值,香港的为负值,说明上海在这一部门的竞争力强于香港。在建筑、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方面,上海、香港的TC指数均为正值,呈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中,在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上海竞争力强于香港,而在金融,其他商业服务方面,香港的竞争力强于上海。在保险,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这两个部门,二者的TC指数均为负值,呈现出竞争弱势。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文的分析表明上海市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薄弱,服务贸易能级较低,服务贸易部门结构有待优化。通过对比分析表明,香港的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明显优于上海,从具体的服务贸易部门来看,香港在运输、旅游、金融方面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在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方面,上海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上海定位建设成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经济中心的城市,但其在运输、旅游、金融服务贸易方面与香港差距较大。为此,上海可以借鉴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的经验,加强两地之间的合作,从而提升上海市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一)优化沪港两地合作的政策环境
一要深化两地服务业市场开放,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扩大上海对香港服务企业的市场开放程度,降低其市场准入门槛,这样可以给上海引入新生的竞争力量,同时香港先进的服务企业产生溢出效应,同时带来学习效应,从而提高上海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要促进两地服务业投资便利化。两地政府在服务业投资审批环节上,争取审批权限下放、减少环节、简化手续,降低目前已开放的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与执行标准,消除服务贸易壁垒,使两地服务企业能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发展。
(二)加强两地服务行业领域的合作
上文的分析结果表明,香港在运输、旅游、金融服务贸易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很强,明显优于上海,上海可以借鉴香港的发展经验,加强两地服务部门的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第一,加快运输方面的合作。香港港是全球最繁忙和最高效率的国际集装箱港口之一,也是全球供应链上的主要枢纽港,其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位于世界前茅。香港在航运方面的主要优势包括完善的司法制度、良好的经营环境及发展成熟的航运服务业群等等。当前业界对于国际航运中心的期望,不仅仅是港口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承载容量,更重要的是智能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航运服务。上海要建成一个优良的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向香港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以及加强专业的航运人才培养。两地可以建立友好的投资合作关系。
第二,寻求旅游方面的合作。香港是一个发展相当成熟的旅游胜地。每年内地赴港旅游的人数数以万计。无论是在城市基础建设、旅游景点等等硬件设施上,还是在酒店管理、餐饮服务、购物娱乐等等软件设施上,都达到了国际水平。上海可以学习香港旅游业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点,促进上海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旅游服务业。
第三,加强金融方面的合作。降低香港银行的准入门槛降,为香港中小型银行进入上海提供便利。吸引香港中小银行进入上海,可进一步激活上海金融业的竞争态势,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业的整体效率。同时上海和香港的金融业可形成错位竞争,上海是交通枢纽和货运大港,具有强大的实体经济作为支撑,可重点发展偏重于支撑制造业、贸易等实体经济领域的金融服务;香港则可以发展偏重于金融本身的衍生服务。
(三)加强两地人才培养的合作
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高端的专业服务人才。上海可以建立相应的香港人才引进制度,从香港引入高端的服务业符合型人才,加强两地的服务人才交流;同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培育高素质服务贸易人才,两地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同培育市场稀缺的服务贸易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国君,刘建江.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07).
[2]李宇宏,张显东.上海浦东新区服务贸易发展及创新突破实践[J].华东经济管理,2012(10).
一、 加快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需要
货物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从2004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货物贸易大国,但在货物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我们既过度消耗了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能源、原材料,付出了生态和环境的代价,还不断引发国际贸易摩擦,这种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难以支撑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而发展服务贸易,一方面既减少我国能源消耗又少占用资源能源,另一方面却能获得产业高端附加值,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中可获取更大的利益。目前一国服务贸易的发达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增长的协调性和持续性,也标志着一个国家贸易增长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实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平衡发展的需要
虽然中国货物贸易位居世界第三并存在较大的顺差,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领域,然而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总体仍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有较大差距,中国服务贸易不但规模较小,且长期以来处于逆差状态,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1570.8亿美元,其中出口739.1亿美元,进口831.7亿美元,逆差达92.64亿美元,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仅占世界的3%,在世界排名中分别为第8名和第7名。1982-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左右,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三)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服务贸易的政策
首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一次确定了我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金额目标,即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要达到4000亿美元。其次制定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目标更加具体化,一是贸易规模到2010年要达到4000亿美元;二是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步减少服务贸易逆差;三是形成更加开放格局,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四是大幅提升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开拓能力,鼓励我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并结合这些具体目标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同时,2007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商务部为促进服务外包的发展,制定并实施“千百十”工程,力争“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成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有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全方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并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并已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如人才培训、企业认证、市场开拓和相应的财税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中国与东盟加快了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
中国与东盟于2007年正式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根据第一批具体承诺减让表,中国将在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基础上,分别在商业服务、建筑、环境保护、娱乐文体服务、运输等五个服务部门二十六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作出新的市场开放承诺。而东盟10国也将在金融、电信、运输、教育、旅游、建筑、商业服务、环境、分销等行业加大开放,例如,中国在机动车保养和修理服务方面允许东盟企业设立独资子公司,在排污、垃圾处理、降低噪音等环境服务方面允许设立独资企业,东盟很多国家也对中国开放了旅馆、餐饮服务,允许成立合资企业,新加坡、文莱等国还向中国开放了海洋客运和货运服务。这些市场开放承诺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双方服务部门的互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而且还可以使双方的消费者扩大选择服务的范围,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服务,可见双方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双方服务贸易自由化,这些都为中国与东盟加快服务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五)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渐提高,有利于加快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
一国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常用TC指数衡量,TCi=(Ei-Ii)/(Ei+Ii),其中,Ei指某国某种产品的出口,Ii指某国某种产品进口。TCi在-1到1之间变动,当TCi大于0时,表明某国在某种产品的出口上具有竞争优势,反之则没有竞争优势,而且当TCi越接近1表明该产品越具有竞争优势,越接近-1表明该产品越具有竞争劣势。
目前中国是进入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前10位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不仅服务贸易规模居发展中国家之首,而且也已形成一些优势产业,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如中国的建筑业、旅游业、其他商业服务业、运输业等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排名,都比较靠前,有着较大的贸易规模,表1是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指数。
从表1看,尽管我国整体上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为负,在国际上没有竞争优势,但我国总体上负数在逐年减少,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所提高,同时我国在部分服务业上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如2007年在较多的行业显示出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中建筑0.29、旅游0.11,计算机及信息0.35,广告宣传0.17,其他商业服务0.19,同时尽管我国运输指数2007年为-0.16,但一国货物贸易的发展往往可以带动本国运输业的发展,因此随着我国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运输出口发展也较快,从2004年以来,运输服务出口速度快于运输服务进口速度,因此,竞争指数负数逐年在减少,从-0.34降到了-0.16,说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状况得到改善,竞争力在逐年提高,更为可贵的是我国过去几年来TC指数一直处于负数的通讯、咨询、电影音像也开始由负转正,这些为加快我国与东盟服务贸易提供了重要产业基础。
二、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统计工作相对滞后
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服务贸易有四种供应模式,即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在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中,分为BOP服务统计(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和FAT服务统计(外国附属机构贸易统计)两种,比较成熟的是BOP统计,其反映的是居民与非居民间的服务贸易,主要是跨境服务贸易,即包括跨境提供和境外消费。以下分析服务贸易的数据主要是来源于我国国际收支表中的统计。而对于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的统计刚起步,还不够全面、系统,而且往往滞后时间较长,对于中国与不同国别的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更是缺乏,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服务贸易统计不能及时反映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不利于加快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
(二)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于货物贸易
尽管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发展很快,2007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025.5亿美元,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占中国货物贸易比重9.3%。但中国和东盟的服务贸易尚处在较低的起步阶段,数量少、起点低,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陆建人所述,2006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额63亿美元,中国存在逆差14亿美元,而中国2006年服务贸易额达到1928亿美元,而据WTO统计,2006年东盟服务贸易额为2809亿美元(商务部统计),如果以半年计算,则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占中国服务贸易比重只有6.5%,而占东盟服务贸易的比重只有4.48%,从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得知,中国服务贸易主要贸易伙伴国前五位是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可见不论从比重还是从排名看中国东盟服务贸易都落后于货物贸易。
(三)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仍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贸易,对于服务贸易中高技术、高增值的金融、保险、咨询、通讯、计算器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贸易的比重仍然较低。根据我国2007年国际收支表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为1216亿美元,其中旅游(372亿美元)和运输(313亿美元)、其他商业服务(269亿美元)分别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0.5%和25.7%、22%,合计占78.2%,其他服务贸易所占比例不到23%,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新型服务贸易如通讯、保险、金融、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加起来出口额只有26.52亿美元,占服务出口总额比例只有2%,而且这些项目大都存在较大的逆差,因此我国应加快这些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以更好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四)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结构相似
东盟五国中,除了新加坡在技术含量高的新型服务业如通讯、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等发展较快,存在贸易顺差,呈现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外,其他国家都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服务贸易领域,即旅游与运输业,如2005年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的旅游业就占其服务贸易出口额的49%、48%、45%、35%,而中国2006年旅游出口也占我国服务出口额的37%,东盟大多数国家在新型服务业方面都呈现逆差状态,竞争力较低,相似的贸易结构说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服务业方面资源相似,这不利于通过优势互补促进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发展。
(五)中国东盟相互服务贸易开放仍有待进一步推进
目前《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涵盖范围只是一小部分,对于中国东盟的经济总量及服务贸易总量的影响不会太大,双方是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的特点,进行渐进式的开放,目前只是第一批开放承诺。在电信业,东盟10国中,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六国均承诺向中国开放电信市场,新加坡、泰国、印尼、文莱没有承诺开放,在没有承诺开放电信业的四国中新加坡、泰国的电信业竞争已十分激烈,中国企业进入的空间也较少;在运输业向中国开放的只有7国,分别是文莱、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而且部分运输服务也仍未向中国开放,如缅甸开放海洋运输、国际客运,但不包括沿海运输、国际货运、以及海运货物装卸服务等部门。其他行业也都是只有部分国家在部分服务业向中国开放,如果要进一步推进双方的开放,仍需要进一步谈判。
三、加快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推进双方服务业的开放,通过进一步加强服务贸易合作推动双方服务业的发展
根据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的特点,其服务贸易开放是渐进式的,目前《协议》所涵盖的减让表是各国的第一批开放承诺。根据《协议》规定,在《协议》生效1年内,双方将就第二批服务部门的市场开放问题进行谈判。此外,未来双方还可就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问题继续磋商,因此中国应积极推动谈判以逐步实现本地区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在以服务业为核心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中国与东盟成员通过服务贸易区内合作,形成区内要素资源重新配置,增强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的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推动双方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
(二)利用优势互补,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发展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服务贸易的需要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而中国与东盟双方在服务贸易的发展基础、产业格局、发展速度和发展阶段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使双方的服务贸易形成了较强的互补性,为双方的服务贸易扩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与东盟在服务贸易出口的产业结构上,中国和东盟成员各有一定的优势,中国在建筑服务、海运服务、旅游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竞争力较强,如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都向中国开放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等部门,这些部门的开放将为中国建筑行业企业在东盟发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此外,我国近几年发展较快新型服务贸易包括通讯、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等,不但出口金额增长较快,而且也开始呈现顺差态势,TC指数表明我国在这些产业开始呈现一定的优势,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向东盟国家的出口。从东盟国家来看,新加坡、马来西亚则在通讯、航空运输服务、金融服务、酒店和会展服务、信息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泰国的旅游服务更是独具特色。印尼、菲律宾在通讯、旅游方面也有一定优势,因此在双方加快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双方应各自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推动双方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快双方的服务业互相投资,推动双方服务贸易的发展
由于服务的“不可储存性”与“不可运输性”特点,许多国家都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促进本国服务的出口,也即通过在消费国内部投资,以商业存在的形式来提供服务,因此商业存在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因此我国一方面应加快对东盟的服务业投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服务市场的开放也应引导东盟国家投资我国的服务业,以此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双方服务贸易的发展。如我国可以利用一些东盟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及在发达国家享有的优惠出口政策优势,设立加工工业,实现制造业的跨国转移,并在东盟国家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通过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同时投资,实现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