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部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部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部调研报告

第1篇: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市××镇认真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深入贯彻××市委关于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意见和全民创业的意见精神,大力发展庭工业,切实增加农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经过几年的实践,如今的××镇家庭工业发展迅猛,干部带头、党员示范,发展家庭工业已尉然成风,农民收入年年增加,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稳步推进。该镇的家庭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给该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带来怎样的推动作用?近日,笔者对该镇家庭工业的发展进行了调查。

一、家庭工业发展现状

所谓家庭工业是指有生产场所、有固定设备、有从业人员、有工业产品、有营业收入的家庭经营实体。走进××镇,到处可见村民的住房中、小屋里摆放着各式车床、机床等生产设备,村民们都忙碌着加工各类工业产品。据介绍,自XX年××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以来,该镇积极响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双带”示范户辐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有能力的农户大力发展家庭工业。截止XX年底,该镇从事家庭工业的有255户,其中XX年新增105户,完成产值8000多万元,实现利税900多万元,吸纳从业人员近XX人,人均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其中,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发展家庭工业的有48户,占整个家庭工业户的19%,通过党员干部带动发展的家庭工业户有112户,占整个家庭工业户的47%。家庭工业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102户,10-50万元的114户,50-100万元的25户、100万元以上的有14户。从要从事箱包配套产业、灯具配套产业、电子产品等。

二、家庭工业发展措施

家庭工业是××镇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更是当前农民致富最现实的选择,××镇党委、政府意识到培植它的唯一方式就是为之做好服务,为之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因此,该镇多措并举,有效推动。

1、舆论引导,政策扶持。自XX年以来,该镇已分三批组织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外出参观考察,帮助大家理清思路、开阔眼界,并专门召开会议,表彰一批家庭工业户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成功事迹,让先行者倍感致富光荣,使其他人学有榜样。该镇还根据家庭发展现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家庭工业的意见》,鼓励、支持和规范农户自办家庭工业。同时对全体镇干、部门负责人有具体的要求,即要求他们采取盯人战术,对那些有市场经济意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村能人,逐户上门宣传引导,鼓励他们创业。每人每年至少要联系帮扶3个新发展的家庭工业户,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拿出40%的年终资金,专项考核帮扶联系新发展的农庭工业户的情况,使镇村干部平时有责任,年终有考核。通过统一全镇上下网思想,激发了方方面面的创业热情。现在该镇已形成了人人想创业、人人争当小老板的浓烈氛围。

2、服务促进、典型推动。发动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在全镇已有38名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创办家庭工业的基础上,XX年再增加18名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兴办实体,让村组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组织镇村干部定期走访挂联的家庭工业户,及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帮助解决问题,确保企业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家庭工业户宣传产品,捕捉商机,使之能耳聪目明,及时生产。积极发挥能人在销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其在一定范围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南茶村副支书吴长余办起了冲压件厂,富了以后,帮助村会计王桂友也办起了冲压件厂,帮助村委会副主任钱寿江办起了塑料件厂,同时帮助村上四户人家办起了家庭工业。殷河村原支部书记朱文龙搞纺织,自己富了以后,带动了全村15户办起了家庭工业,帮他们借贷款、租厂房、找业务,帮他们解决征地、用电、用工的矛盾。现在这15户每户年纯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在谈到家庭工业发展时,朱文龙自信地说,现在的政策只要会动脑筋,能吃苦、肯吃苦,一年赚几万元笃笃定定。

3、加强培训、规范生产。该镇定期举办家庭工业户户主培训班,组织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市场营销技术,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网力。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从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合理有序流动。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对他们的监管,迫使这些家庭工业户提高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配备安全保障设施,减少事故发生率。规范生产行为,形成有序竞争、有序生产的良好氛围。

三、家庭工业发展效果

可以这么说,哪里有兴旺的家庭工业,哪里就充满了活力,哪里就将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源泉。家庭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镇工业经济的发展,致富了百姓,加快了该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也为全市的“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经验。

1、家庭工业的发展,致富了农民,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发展。该镇自大力发展家庭工业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该镇只愁建厂用地不够,只愁用工不够。如今来该镇打工的外地人员已超过3000人,这里吃闲饭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妇女们纷纷离开了麻将桌,一心帮助丈夫料理厂务,成了致富人手。大家富裕了,他们也不忘反哺社会,仅XX年、XX年两年中,全镇带头致富的党员干部共帮扶52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13个贫困生重新走进课堂,先后捐资35万元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他们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富。

第2篇: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

盯紧农时农作物种植意向早知道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加强了价格监测工作,研究编制“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按时相关数据产品,编发农产品批发市场日报224期、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44期、最低收购价监测34期;围绕市场热点问题及时开展跟踪分析,及时向国务院办公厅上报《2016年主要“菜篮子”产品价格变化情况》《近期生猪蔬菜生产供应及价格总体形势》等信息。组织开展早稻、小麦、油菜籽、棉花和玉米的成本收益调查工作。为做好玉米临储制度改革,在辽宁开展督察调研,形成《关于辽宁省玉米收储及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同时调查会商形成《2016年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成本情况》,对东北地区玉米成本作了全面、详细的测算。紧密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紧盯关键农时,及时调度农作物种植意向和早稻、春小麦、夏粮及全年粮食生产情况。

数据共享首发中国农产品供需平衡表

2016年,农业部印发了《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生猪全产业链数据监测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和重庆启动了试点工作。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示范,印发了《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在全国21个省区开展试点,探索涉农数据共享、单品种大数据建设、市场化建设运营机制以及大数据应用的机制和模式。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数据指标体系的梳理和完善,初步完成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统计指标体系设计。

组织研建了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模型系统(CAPES),整合30多家行业协会和相关市场主体的力量,组建了“供需形势分析评估组”,建立了农产品供需形势“闭门”会商制度,从去年7月起,以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名义,每月定时、定点中国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5个品种的农产品供需平衡表,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熨平市场波动。

继续完善中国农业展望制度。于2016年4月20-21日召开2016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以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名义《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中文版和英文版,并派员参加FAOOECD《世界农业展望》的编制工作,初步形成了国内外联动的中国农业展望制度。

开展“镰刀弯”重点品种产销信息调研和。对“镰刀弯”地区调整种植结构的21个重点品种开展系统产销调研,调研结果将通过多种渠道于今年正月十五前对外。

在2015年启动第一批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试点品种扩展至马铃薯、花生、葵花籽、油菜籽、甜菜、糖料蔗,初步构建起覆盖14个品种、21个省(区、市)的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团队。

价格形成立足保护农民“钱袋子”

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农业部积极参与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协调机制相关工作,牵头负责研究测算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研判玉米市场供需、玉米产业发展和2017年东北春耕生产形势,研究推进养殖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并配合财政部等部门统筹安排2017年东北农业财政支持政策,并在玉米收储改革部门协调机制框架下,负责辽宁省的改革督导落实。密切关注东北玉米市场收购形势和农民卖粮情况,先后多次赴主产区开展调研,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送国务院领导参阅。目前,玉米收储改革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改革总体进展顺利,玉米改革后2016年东北农民收入评估也正在委托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紧锣密鼓开展。

稳定和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客观评估,坚持稳定农民收益与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并重,在精心测算生产成本基础上,积极争取发改委、财政等部门连续三年稳定小麦最低收购价,连续三年基本稳定稻谷最低收购价。2016年早籼稻价格虽比2015年每斤略降2分钱,但主产区农民售价基本保持稳定,对农民收入影响不大,早稻面积还较2015年增加了30多万亩,农民种粮积极性基本稳定。

完善棉花、大豆目标价格试点。继续密切跟踪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基本就三年试点期结束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完善方向达成共识。同时,立足保护农民利益和产业效益,2016年经过努力争取,将棉花目标价格稳定在每吨18600元,将大豆目标价格稳定在4800元,棉花目标价格虽比2015年下降500元,但去年棉花亩种植成本同比下降50-100元,棉农收益能够保持基本稳定。

加法思维农业市场风险防范路径多

开展产销衔接试点。落实国务院有关部署,在河南延津县、永城市、滑县、临颍县、尉氏县开展小麦产销对接试点,在江西上高县开展水稻产销对接试点,鼓励生产者与加工厂等终端直接联系,开展订单销售,促进生产提质增效和产业融合发展。

开展“保险+期货”试点。支持辽宁、吉林、黑龙江开展玉米、大豆“保险+期货”试点,支持中国期货行业协会在大连开展了农业生产管理者期货知识培训,与证监会、保监会共同举办第五届风险论坛。在去年玉米市场环境下,参加“保险+期货”试点的辽宁、吉林种植户玉米价格最高能保到每斤0.80元,黑龙江大豆价格能保到每斤1.87元,不仅能保本,还有比较可观的盈利。推动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研究推动白糖、豆粕期权交易和棉纱期货。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与农业部信息中心合作开展生猪价格指数编制与,为开展生猪指数期货交易奠定基础。

拎稳菜篮子推出都市现代农业样板区

为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主体责任,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积极推动出台“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

2016年5月,印发《农业部关于开展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选择上海、武汉、合肥、河南三门峡、成都、重庆璧山区等6个市(区)开展试点。

2016年4月27-28日,在北京举办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副总理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会议主题鲜明、节奏紧凑、内容充实、交流深入,初步建立起45个大中城市的直接交流机制,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

积极指导和支持各地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分别召开了都市现代农业专题会议。为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提升发展质量,拟重点打造和推出一批都市现代农业样板区,目前正在制定样板区评价标准体系。开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我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已列入农业部2016年度重大问题调研课题,完成上报《我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田头市场旺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更健全

全面启动8个田头市场示范点建设,同时对已启动的30个田头市场示范点建设情况、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评估。启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数据平台建设运行方案制定工作,形成《农产品批发市场大数据平台建设运行方案》,制定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大数据平台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平台建设工作。

与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物流短板促进有效投资和城乡居民消费的若干意见》,与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棉花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与商务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与交通运输部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与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成立农业部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农产品流通标准工作推进机制,提出了标委会委员建议名单,起草了《农业部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表》,推动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体系建设。

直面“滞销卖难”积极开展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

农业部启动“农商互联”工作,与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商互联”工作的通知》,探索建立“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方式变革。把握重点,围绕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支持农产品市场协会组织批发市场经销商到扶贫地区与产地开展产销对接,在湖南湘西州、宁夏平罗和固原、新疆阿克苏和石河子分别举办了现场产销对接活动,开展了湖南道县农产品、恩施马铃薯、黑龙江年货大集、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展示推介等20余场农产品推介活动,加强京津冀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为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有效解决了产区农产品销售,对促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开拓销售渠道,保障农民增收,解决销区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3篇: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

摘要:随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战略转型的关键时

>> 金融支持“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传统农业结构调整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发展 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原则 引导粮食生产核心区土地有序流转的探讨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模式研究 河南900亿元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 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民收入现状与增收对策分析 关于湖南省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若干思考 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农业保险问题探析 气候变暖对甘肃陇中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关于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服务模式的思考 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思考 关于新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对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9年11月3日。②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6》,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tjsj/ndsj/2016/indexch.htm。③乔金亮:《我国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北移》,《经济日报》2013年1月15日。⑤李华林:《新型主体唱主角适度规模有效益》,《经济日报》2016年11月23日。⑥高云才:《农产品加工业将更有活力》,《人民日报》2017年1月2日。⑦魏后凯、王业强:《中央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1期。⑧张先锋、程瑶、李敦瑞:《我国耕地保护的约束条件分析与政策取向》,《科学・经济・社会》2005年第3期。⑨“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⑩《关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部网站,http:///sjzz/qiyeju/dongtai/201505/t20150514_4594357.htm,2015年5月14日。薛江华:《广东粮食自给率仅32%》,《羊城晚报》2015年2月8日。

Abstract:While the deepening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become the main line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and rural work in the next period,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critical period of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The core area of national grain production is the core area of guaranteeing the production and safety of the national grain.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ts important position and demonstration role are more obvious, meanwhile, its own problems and developing bottleneck are more prominent, the reform task is more important, and challenge is bigger. The core area of national grain production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support,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ransformation of processing,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adjusting the product structure, production mode and industrial system.

Key words:the core area of grain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recommendation

第4篇: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

一、开展调查调研,底数清才能方向明

全面细致的开展调研工作是做好培育试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查阅资料、数据统计、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农户等形式,山东省农广校掌握最新的第一手数据和材料,完成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调研工作,并形成调研报告。以桓台县为例,桓台县被调查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68.78%,平均年龄达51.9岁;全县以粮食产业为主,耕地面积37.1万亩,种植50亩以上的农户约800户左右,经测算,种植面积在60亩以上的农户,年收入与外出打工收入基本持平。同时,还发现以下特点:散户或规模化经营较少的农业从业人员,对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不高;年龄偏大对教育培训的吸纳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农业扶持力度较小,对农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外出务工人员不愿放弃土地,造成目前土地流转困难;受传统观念束缚,农业从业人员地位不受尊重等。摸清了6个试点县的农民基本素质情况、农民教育培训情况、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支农扶农政策情况等,这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基本依据,成为制定三大制度的重要参考。

二、理清思路,夯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基础

1. 明确培育主体。山东省农广校发挥体系优势和农民教育培训主体作用,指导市、县两级分校,全面承担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一是制定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做好统筹规划和具体安排,组织实施农民教育培训任务;二是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分产业分类型分批次开展审核认定;三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对认定后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年度考核,实行动态管理,落实相关扶持政策。

2. 领会精神实质。组织专题研讨班,学习领会关于职业农民培育的会议精神及中央农广校提出的建设性指导意见,并按要求部署逐步落实。同时组织有关专家,多次赴各试点县,召集农业主管部门、农广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举办专题培训班,反复讲解工作切入点、关键点和要点,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任务、目标要求、工作进度。

三、科学设计,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

(一)做好教育培训工作

1. 聚焦教育培训对象。在培训对象的遴选过程中,按照个人申请,基层推荐,部门审批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认知态度、文化程度、产业规模、年龄性别、村级意见”等为条件,择优遴选培育对象。选择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性、有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意愿、有一定产业规模、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进行重点培养,使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用在刀刃上。

2. 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山东省农广校组织专门力量,对农业系统专业知识课程体系进行开发研究。分别通过收集产业生长周期中的不同环节和农民所需的知识点,设置培训内容,开展应时、应季、应需的“菜单式”生产技能培训;通过调研,掌握当地主导农产品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发展理念、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营销、家庭农场和合作的园区规划、资金筹措与风险防范等为内容“模块式”的经营管理培训。

3. 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在具体教育培训过程中,重点打造了四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一是以“农民”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的农民田间学校模式;二是以案例式、互动式教学为内容,以提高学员实际操控能力为目的的情景式模拟训练模式;三是以现场实战操作为内容,以达到学以致用为目的的岗位训练模式。四是以增长产业发展知识为内容,以拓宽产业发展思路为目的的专业见识模式。

4. 切实培训组织管理。为切实做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山东省农广校制定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培训组织管理办法》,在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职责分工、学员组织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培训工作绩效考评等各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要求。

(二)相继出台扶持政策

国家、省、市、县现有的各项扶持农业产业和农民发展的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优先落实和倾斜。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同时,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试点县实际,制定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土地流转、生产补贴与农业发展专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与技术服务、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评优奖励等。如招远市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农民将享有职业教育培训专项经费,按规定获得年度补贴、产业发展补贴等;郯城县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农民提供免息贷款担保;桓台县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农民享有100元、150元和200元每亩不等的种粮补贴;对新型职业农民产品取得品牌认证的,可凭认证证书等有关材料给予一定的奖励等。

(三)稳步开展认定工作

山东省农广校组织各试点县的发改、教体、财政、人社、蔬菜等部门参与,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

1. 设置认定指标与认定标准。根据年龄、从业地域、从事相关产业生产的时间与收入比重、接受农业教育培训的经历、生产经营规模和效益等,制定试点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指标与认定标准。认定指标力求明确,认定标准尽可能量化,易于判断。

2. 宣传措施到位。通过网络、明白纸、电视、报刊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指标与认定标准。

3. 分期认定管理。分产业、分类型、分批次、分级别进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以能力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比较效益、劳动生产率、示范带动作用、群众认可度等为要素,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指标体系。按照方便农民和易于管理的原则,制定认定管理工作流程和制度。

4. 建立信息平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建立信息档案,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定期考核评估,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5篇: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

一、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工作目标:巩固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成果,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机制,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一)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实施流转合同制、登记备案制为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探索在乡镇一级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二)切实抓好延包后续完善和土地承包规范管理工作。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成果,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指导开展农村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户;指导做好调整和转让承包地农户承包经营权证变更和补发工作。加强土地承包档案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土地承包与流转信息化管理项目实施,在有条件的区县、乡镇推广应用。

(三)探索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继续推进奉贤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在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试点。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指导。做好农业部土地承包纠纷上访与调处情况月报制度工作。

(四)深化《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培训。围绕农村改革**周年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5周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规政策宣传培训,进一步营造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社会氛围,提高各级农经部门和基层干部土地承包政策法规水平和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

二、扎实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权利,提高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水平

工作目标:贯彻落实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市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暂行标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开展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本市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夯实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基础,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机制;贯彻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年,本市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村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扎实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深化实施本市第二批92个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加强本市第一批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村动态管理和跟踪检查。筹备召开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交流会。总结推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全面提高财务公开质量。完善推行“村帐镇管”会计委托制度。全面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

(二)认真贯彻农村集体会计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和培训,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规范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

(三)加强以集体经济相对困难村为重点的村级组织财务运行情况动态监测。会同市统计部门,规范完善村级组织可支配收入调查口径,联合开展村级组织可支配收入调查工作。组织开展以集体经济相对困难村为重点的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情况动态监测,加强扶持政策绩效评估。试行村级组织财务运行情况报告分析制度。探索村级财务网络化管理新机制。

(四)加强农村财会人员培训。指导开展农村财会人员会计实务知识、“三农”政策法规和农经管理业务培训,推行农村财会人员持证上岗。组织开展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培训,提高民主理财能力。

三、努力提高农经统计工作质量,发挥基础性参谋作用

工作目标:深化实施农户收入抽样调查与负担监测工作,加强农民收入预测分析,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统计制度,努力提高农经统计质量,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决策参考。

(一)加强农民家庭收入预测分析。完善农民收入抽样调查和负担监测工作方案,健全工作体系,根据要求,做好本市和农业部安排的农民家庭收入半年度、年度预测分析工作。

(二)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统计工作。健全完善、组织实施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统计年报工作。

(三)加强统计工作业务培训。提高统计队伍政策法规水平和分析、研究、预测能力,提升农经统计队伍整体素质。

四、不断深化农经工作调研和信息工作,努力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工作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发挥农经工作参谋作用,提升农经工作水平,突出重点,开展调研。全年完成调研报告5篇以上,组编《**农经信息》36期以上。

(一)开展农经工作专题调研。根据市农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抽调骨干力量,重点开展或参与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以及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两大专题调研。组织开展规范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核算办法、农村审计情况、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统计年报制度以及推进本市农经信息化建设和农村财务网络化监管等专题调研。

(二)加强农经信息工作。健全农经信息工作体系,提升《**农经信息》平台作用。加强农经工作宣传。协助办好《**农村经济(农经专栏)》和《东方城乡报(农经专版)》。

五、切实抓好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机构履职能力

工作目标: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农经队伍整体素质,推进落实农经机构政府职责,努力构筑一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经管理机构和队伍。

(一)切实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强化工作调查研究,推进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营造干部成长成才的工作氛围;公开招聘优秀人才,改善队伍整体结构,全力提高队伍整体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法规水平和农经知识水平,增强农经干部调研分析能力、工作执行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协调协作能力。

第6篇: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市农业局文件下达给我县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000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500人,其中农民信息员专业200人,畜禽养殖员专业200人,沼气工专业100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由县农广校承担完成,农业专项技术培训由农机校承担完成。

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从10月17日开始培训,至11月9日结束,共举办了三期9个班次的培训,实际培训502人,考核合格502人,任务完成率100.4%。农业机械化学校自10月16日开始培训,至11月30日结束,共举办培训13期,培训学员1006人,任务完成率100.6%。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早谋划、早准备,我局高度重视阳光工程工作。早在今年三月上旬便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需求调研。调研工作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三大支柱”、“四大区域”和农民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从而展开,初步确定了我县培训培训重点,即畜禽养殖员、农民信息员、沼气工和一些实用的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并按省市阳光办的要求进行了相关材料的上传申报,为任务落实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省市农业部门的工作安排,对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重新认证,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了资料上报。我县农机化学校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被列为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顺利争取到2013年阳光工程培训任务1500人。

2、广泛宣传,取得各方支持,依托镇村开展培训。上半年我县结合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需求调研活动等,深入农村宣传国家阳光工程政策,让广大农民对阳光工程政策先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后半年的实际培训招生做了铺垫。同时主动与相关镇村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例如今年阳光工程的畜禽养殖员专业培训第一期就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该期培训在距县城最偏远的镇顺利开班。我们之所以把培训地点选在镇,一是该镇是乌鸡的种源保护区域之一,并有大量的乌鸡、生猪养殖户;二是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热切期盼,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接官亭镇是我县沼气建设重点镇,沼气池建设率达到70%,是全县18个镇沼气建设利用较好的镇,镇政府也很支持阳光工程培训,群众热切期盼掌握更多的使用管理技术,所以我们将阳光工程培训的沼气工专业放在接官亭镇进行。农民信息员专业也得到了包括荣程中学在内的相关单位的支持。

承担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任务的县农机校,积极与扶贫部门联系,结合“镇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和国家扶持发展产业项目结合,举办培训班,聘用本县农业系统的农技、畜牧、蚕桑、蔬菜、烤烟的专业教师,配合扶贫办、中药局专业教师及本校农机专业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阳光工程培训骨干。按照“镇村整体推进”发展项目,制定专业培训计划,进购专业培训书籍。学校专门翻印《农业科技入户手册》一书,学校和聘用教师密切配合,深入农村给农民传输了需要的科技知识。

3、严格执行八项监管制度,培训基地精心组织培训。局里成立阳光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局长兼任,农业科、办公室相关人员为成员。10月8日我局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民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并分别与两个培训基地签订责任书,要求两个培训基地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迅速开展工作。培训基地在完成选择教材、联系教师、确定培训地点、后勤保障等前期工作后,向我局提交开班申请,2013年10月17日农广校负责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民信息员专业第一期培训在荣程中学顺利开班,截止11月9日陆续完成了200名畜禽养殖员和102名沼气工的培训任务。农机校与我县扶贫部门联合,深入镇村,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关于农机具操作、农业种植、烤烟种植、畜牧养殖、魔芋、茱萸、食用菌、黄精等特色项目的13期培训,激发了农民专业培训兴趣,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提高了种养殖户技术水平。组织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将农民是否需要、是否满意、是否欢迎作为培训的基本标准。在具体培训监管中我们严格执行“一二三堂课制度”等八项监管制度,保证了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培训基地按要求给学员兑现了补助。从参训学员反馈的信息来看,培训效果较好。

4、规范培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时开展检查验收。我们在培训工作开展前期,强调培训资料规范整理的重要性,在培训工作开展时,动态抽查培训基地资料是否规范、齐全,对存在问题的,要求及时整改,在培训基地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后,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其项目申报文件,任务下达文件,培训计划,培训工作总结,培训班教学计划,培训制度,培训时间安排表,学员信息登记表,培训台账,点名册,测评表,结班考核试卷,成绩单,补贴发放表等。自始至终要求培训基地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收集与整理,确保培训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5、调研职业农民培训现状,整合资源抓住培训新机遇。全县按照产业布局和种、养业发展,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积极探索和调研,培育和发展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是近年抓技术促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按照市阳光办的按排,我县积极开展卓有成效,县阳光办与学校教职工分成两个组,深入镇村,了解全县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选择有共性特点的产业项目,提出发展思路。经过走访调查,镇与镇、村与村各自发展水平的规模、种类不同,地域、经营规模大小不一,按照调研数据,撰写了《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农民技术培训》的调研报告。不但为上级部门提供了工作依据。也为我县今后开展职业农民技术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意见建议

1、适当放宽培训对象的户口限制。根据文件要求,培训对象为省农村户口,年龄在16—65周岁之间,有培训意向的农民。然而我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通过婚嫁进入我县的外省人口较多,虽然他们部分户口在外省,但确实在县农村定居。按照文件规定,他们无法参加培训;其次我县农村的部分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部分户口已经转入学校(外地)且是非农户口,导致此类人群也无法参加培训。

2、扩展培训专业,投放更多培训指标。今年我县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仅限于农民信息员、畜禽养殖员、沼气工三个,但是在培训学员满意度测评表的建议意见中我们收集到关于开展蔬菜(含食用菌)、果树(含核桃)、马铃薯高产创建等方面的技术培训需求。另对畜禽养殖应该投放更多的培训人数,因为我县地处山区,大部分是坡地,农民主要以养殖业为主。

第7篇: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

始终围绕天伦公司中心工作和老板提出的重点任务去做,对原来的企业基础工作采取的方针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对新开辟的工作本着把工作做实、做细、做精、节简的指导思想。

二、20xx年工作总结

企划部的工作是从20xx年5月8日起步的。5月28日营销中心成立以后,企划部的工作围绕两条主线进行工作的:一是天伦集团公司总部;二是大连营销中心。

(一)完成天伦公司及领导交办的各项文字综合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项:

1、关于天伦公司企业简介的调整、充实和完善;已形成两种方案(精简版和详细介绍版);(2000余字)

2、拟写企业法人创业历程和修订企业法人简介(1800字、图片);

3、关于天伦海参基本宣传资料撰写,形成宣传稿;(3500字)

4、关于天伦公司企业管理奖惩制度的起草(1200字);

5、完成天伦公司审报大连名牌企业满意度材料筹备和递交工作;

6、配合企业iso9000认证工作的有关材料的起草;(1500字)

7、起草了《大连天伦水产公司海洋生物园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该项目的《审报立项申请》(27700字);

8、起草了《大连天伦水产公司杂交海参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该项目的〈申报立项申请〉;(2700字)

9、关于天伦商标获辽宁省省级著名商标的评估报告;(12200字)

10、起草天伦海参获得辽宁省用户满意产品的审报文件;(1860字)

11、起草民营企业创新情况调查工作中关于天伦公司的自主创新路程报送材料;(2900字)

12、申报大连海参商会副会长单位的材料起草和海参商会成立宣言;(1500字)

13、配合多家新闻单位拟稿:如《大连天伦海洋生物科技园破土动工8000万元助推天伦品牌腾飞》、《天伦首创盐水海参填补国内深加工空白》、《天伦盐水海参系列宣传文案》、《与大海结盟的人》等6篇新闻稿;(13000字)

14、起草董事长在天伦公司“海洋科技园”开工奠礼上的讲话稿;(300字)

15、配合产品开发部门,①完成盐水海参生产标准及公司其它系列海参产品生产文号、产品标签的报审工作;②完成企业产品的条形码报批工作(1个主项20个子项);③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签申订工作;(5200字)

16、对公司网站进行调整、充实、提高和推广工作:①起草了大连天伦水产有限公司网站改进方案;②对网站域名和中文网址进行全面调整,重新注册了网络实名——“长海县海参”和通用网址——“大连海参”;③对公司网站图片、文字说明、栏目设制全面调整和更换;

二、围绕公司新产品开发和营销工作做好企业产品包装设计、广告宣传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项:

1、公司总部和酒店楼顶大字的设计和组织安装;

2、组织了大连十家广告公司进行企业产品包装设计竞标工作,形成产品标识和五项产品内外设计稿和多项包装小稿、标识的设计,最后北大广告公司设计的“天伦”方案被采用;

3、天伦吉祥物设计与推广;

4、配合营销工作搞好市场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一份;

5、组织印刷包装公司竞标生产包装系列

组织大连十二家印刷包装公司进行企业产品的包装盒生产制造竞标工作,形成精品盒样品和简装盒样品;以及产品包装产品内外多项包装小稿;采取货比三家的方法基本确定了生产厂家;具体产品有五项:

①干海参(淡干和盐干)精品盒;

②天伦盐水海参包装系列(盐水红盒、盐水蓝盒、大礼包、手提盒);③盐渍和半干海参包装(一斤和二斤装蓝盒);椭圆罐头瓶贴(蓝色、红色);

④天伦即食海参(红盒、小塑料袋);

⑤手提袋系列(纸制大手提袋、纸制普通小手提袋、纸制精品小手提袋、普通手提方便塑料袋);

6、广告设计系列

已完成编写天伦海参文化和产品说明书、产品简介;结合大连地方《企业年鉴》征定工作设计企业和产品对外宣传专页,配合企业新产品上市和招商及时推出宣传单:

①企业简介宣传样本;

②产品三折页宣传单;

③组织产品照系列;

④组织星海会展产品宣传展示;

⑤落实车体广告(出租车,公共汽车车帖广告);

⑥《大连晚报》、《新商报》报纸广告系列;

⑦167个中高档小区户外广告宣传板设计与落实、高速公路收费口专递宣传册广告两期;优惠卡、贵宾卡、会员卡设计制做;年历设计与制做;

⑧电视台广告片的制做与播出

形成企业形象广告5秒和10秒片各一套;天伦海参产地广告片5秒和10秒各一套;《天伦海参》八分钟专题片;以上广告片分别在大连一套天气预报;大连四套七点、七点半15秒广告;大连五套《今天吃什么?》栏目分别播出。

⑨配合天伦各专卖店季节、节日活动设计制做条幅、不干胶、kt板、x展架易拉宝等宣传品。

7、各专卖店设计与装潢:

①中山家乐福专柜设计与装潢;

②沙区西安路专卖店设计与装潢;

③西安路麦凯乐专柜设计与装潢;

④西岗乐购专柜设计与装潢;

⑤友谊商城专柜设计与装潢;

⑥潮阳专柜系列设计;

⑦哈尔滨专柜系列设计;

三、经验与教训

经验主要是一条:市场化运作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佳途经。

教训主要有:

第8篇: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时间:2005年7月6日~7月20日

调研地点: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

基本情况: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东,现辖51个行政村,2个街道社区,总人口84296人,18769户,耕地面积11.3万亩。镇域自然环境优越,水陆交通发达。

该调研采取抽样调查,以调查问卷,采访当地农民、村级干部以及镇级干部,收集和分析税费改革前后的相关数据等方式,来分析税费改革以来改革对农民收入以及村级管理的具体影响。

中国的中部优势在农业,中部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粮食主产区,是多种大宗农产品的主要产区,是农产品加工的密集地。俗话说“湖广足,天下平”,在农村税费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近两年,本调研报告选择华中地区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作为调研对象,展开调查。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石牌镇作为国内一个典型的镇(镇管辖的村里居民几乎都是纯农户,农民收入的绝大部分也都是来自农作物收入),其税费改革对农民收入以及村级管理的影响。本次调研,我们选取了其中较为典型的彭墩、横店、三喜和姚台4个村庄作为调研对象进行简单的抽样调查。

整个报告分五个部分,以下内容节选自其中的第三、四部分,编辑有删改。

石牌镇税费改革对农民负担的影响

1.政府部门做了什么?

税改前,该镇各级政府包括镇级、村级机构过多,人浮于事,而且管理费用支出庞大。该镇根据实际需要情况,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精简,最大限度地减少干部职数,使运作更有效率,有效地降低了费用的支出。镇村干部由2001年的570名精简成现在的246名,大大地减少了行政人员的工资支出。每个村只保留了3名村干部――村长、村书记和会计,在更大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的费用。同时,对众多的小组进行合并撤销,并组之前的358个组,目前只保留了194个组。

该镇结合村组规模调整的实际,填发农民负担卡,实行“一年一卡,一卡管全年,一卡管全费”,杜绝卡外加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每家农户都有一个镇政府发的“明白袋”,袋子里装的是农民负担监督卡、上年各村税费情况、收据等与农民税费支出紧密相关的资料。通过明白袋,石牌镇保证了税费的一定透明度。针对调查问卷中的“除了国有规定的必须上缴的税收外,你还缴过其它由地方政府或村里规定的杂费吗?”,超过91%的农户表示税改后没有缴过了。

该镇实行村级收入公开、支出公开、财务公开、债权债务公开、利益分配公开和农民负担公开,通过民主监督控制不合理开支。目前,各村建立了以村务公开、农民负担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档案。并且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加强了对村级各项费用开支的管理。

2.农民怎么看?

通过调查问卷的第一个问题(您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的程度如何?),我们统计得到如下四幅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户对农村税费改革绝大部分认为是有成效的,只有极少认为很少或者没有减轻负担。其中,彭墩村和横店村的田较多,农户对税负减轻的程度有较为明显的感受,在比例上反映出来就是超过50%的人认为税负减轻了很多。三喜村对税负减轻程度的反映较为不理想;从调查问卷看来,该村道路、水利等公共设施供应不能满足需要;与此同时,较多的农户表示税改后,村干部对村事务的处理没有税改前的负责和及时。

3.农户税改后的收入及税负情况

在石牌镇的会计管理中心,我们取得了最近4年的会计数据。总的来说,就被调查的4个村,其总收入都是增加的,且增加幅度不小。从收入来源上看,农民的收入在2001年和2002年都很大部分来自于外出务工和在当地乡镇企业务工的工资性收入,打工收入在各村农户收入中占着不小的比重,在姚台和三喜村甚至成为支撑当年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但税收改革慢慢发挥作用,在2003年以及2004年外出打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例大为降低,虽然姚台村降低的比例较小,这主要是因为该村的耕地面积比较少,而且向来举家外出打工的占很大的比重。图5是通过对上述4个村的农民收入进行简单的加权平均得到的。

在石牌镇,被抽查的4个村2004年每个村的负担率都没超过5%,其中彭墩村的人均负担额低于全国的人均负担额。

从随机走访的178户农户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石牌镇农民人平负提总额基本控制在100元以内,占上年人平纯收入的比例也都控制在5%以内。在走访了农户后,我们又找村干部了解了各村农民的负担情况。各个村的农民负担减轻程度不一,有轻有重,这主要是因为各村的耕地面积不一样。另外,从全镇情况看,农民税费负担的比例从1995年起,连续9年控制在3%以内,并呈下降趋势。

4.什么是影响农民负担的主要因素?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该镇影响农民负担的主要因素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

(一)受化肥、农药和种子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减轻的负担被抵消了

在问及问卷的第二题“请您从以下选项中选择3项对您种粮积极性最有效的措施”,52.8%的农户(4个村178份问卷里,94位选了该项)选择了需要化肥补贴,20.79%的农户则选择了需要良种补贴;而且,即使该题没有选择“化肥补贴”、“良种补贴”的,也提及今年由于化肥农药价格的上涨导致他们的家庭总收入减少的幅度不小。

(二)村级资金的不足,公共设施赶不上,在某种程度上加重负担

税费负担的减少却带来了村级资金的不足。被调查的4个村,由于税改,其村级资金收入每年减少的比率分别为:13%、20%、11%和17%。资金的不足,使村干部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调动起资金来修筑道路、水利等公共设施。公共设施跟不上,比如道路坑坑洼洼的,也就加大了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难度;比如水利没有弄好,天旱导致粮食歉收,也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三)“一事一议”的操作缺乏一定的透明性

在调查中,有不少农民反映明税已经改革了,但是上级还会以其他形式来征集税费,如暗地变相收取费用。“一事一议”在表面上看来可以使税改具有灵活性,实际操作上却容易为政府工作人员用来乱收费。

(四)教育经费的不足、医疗保障的缺少造成隐性负担

税改后,为减轻农民的负担,石牌镇取消了以前的教育附加和教育集资,教育经费由中央、省一级和市一级来共同承担,这必然使得中小学教育在资金方面受到更加紧张的约束。可是,因为财政资金的不足,教师的工资总拖欠着,教育质量无法提上去,教学设施落后,甚至存在着不少的危房没有资金进行改建。同时,石牌镇撤并了大部分的村小学。2001年税费改革以前,该镇有中小学39所,其中初中4所,小学35所;2001年税费改革以来,每年都进行一次布局调整。截至目前,全镇共有中小学23所,其中初中仍保留4所,小学则只有19所。集中教学可以减少经费,但苦了住得较为边远的孩子,一大早得从老远赶过来上课。这些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负担――农民的子女无法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

相对城市居民能享受到的医疗保障而言,农村社区由于缺乏政府的财政支持,农村医疗等社会福利长期得不到发展,许多农民得了病也没钱去医院,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每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不在少数。这种情况在石牌镇也同样存在。

改革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石牌镇的税费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从制度上规范了农村分配行为,从本次调查的4个村看,对“除了国有规定的必须上缴的税收外,你还缴过其它由下面政府或村里规定的杂费”这个问题,98%以上的农户回答“没有”。这表明了政府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好地遵循了税改政策。而且改革后,农税征管工作实现了由乡镇党委政府主导型,向财税、农业部门执法主体型的转变。这一转变从客观上加速了乡镇政权职能的转变。将直接管理乡镇集体经济活动的职能转变到落实各项政策、抓好行政执法、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强化了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功能。税费改革还促进了该镇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

农村税费改革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税负不均,纯农业户的税收负担相对加重

随着人费向地税的转化,承包耕地较多的农户,拥有耕地较多的乡村,负担相对增加;而不承包土地或土地较少的农户,拥有耕地较少的乡村,负担大幅度减轻。收入较低的纯农户上缴税收越来越多,而无地的农民或只承包口粮田的务工经商户和养殖专业户,则只需缴纳一定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即可。这就造成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相对增加,而中高收入群体的负担大幅度减轻,导致种植业的比较收益进一步下降。

(二)计税土地面积不准确引起税负不均

计税土地面积账实不符,“有地无税”、“有税无地”的现象同时并存。其中,“有地无税”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许多村组在第一、二轮承包时少报和漏报耕地面积;二是农村综合开发、开荒垦荒新增地到免税期后没有负担农业税;三是农民撂下的抛荒地。“有税无地”也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同一块地既缴农业税又缴农业特产税的“重税地”;二是人为因素占用的土地,由于未办理审批手续,土地被占用后没有核减农业税;三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耕地减少而税负未减。上述情况都可能造成农业税实际税负与名义税负不符,从而导致税负不均。

(三)乡村收支缺口较大,存在着农民负担“反弹”隐患

税费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确保基层正常运转,但实行税费改革后,乡、村可用财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村级财力。就乡级财政来说,改革后,新的农业税收入要比原来征收的农业税与统筹之和少很多。但因为乡镇机构改革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支出在短时间内不会大幅度减少,这就造成改革后的一段时间内,收入相对减少而支出不减少的局面,加大了乡财政收支矛盾。石牌镇51个村,其中就有17个村存在着资不抵债或者公积金、公益金有赤字。税费改革后,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和村办公经费,除原由集体经营收入开支的仍继续保留外,凡由农民上缴村提留开支的,统一采用新的农业税附加、农业特产税附加方式收取,但附加比例最高分别不超过正税的20%。附加比例偏小,改革前后相比,村级收入减幅达到60%~70%,实现正常运转难度较大,除集体经济较好的村组外,大部分村组都在低效运转。乡村两级财政收入锐减,农村义务教育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受到制约。从调查的4个村情况看,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学校的设施90%以上是农民集资建设留下来的,10年都没有怎么改变。教育经费的投入在一些村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税费改革对村级管理的影响

以减轻农民负担为根本目的农村税费改革,打破了农村原有的分配格局,减少了村集体收入,对村级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各种潜在的矛盾开始浮现,对如何做好村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调研小组对石牌镇4个村的村级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现以彭墩村为例将村级管理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如何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管好村级管理等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们一共走访了石牌镇13个村支书和村长,调查税费改革对村级管理产生了什么影响。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村级干部普遍认为税费改革对村级债务,乡村基层正常运转,公共设施供给和村干部工资这四方面村级管理影响较大。

一、村级债务额度大,债务化解困难

农民减负,乡村可用财力就会减少,化解村级债务这一问题立刻凸现出来。村级债务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形成:(1)兴办公益事业;(2)借款办企业;(3)旧债衍生新债;(4)村组借贷包干垫付;(5)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部门达标等。村级债务虽然近几年已下力气进行了化解,并得到一定收效,但村级债务包袱仍然很沉重,税费改革后,化解债务的难度越来越大,并且新的村级债务仍在继续增长。乡村债务原来主要依靠统筹、提留各种摊派集资来周转和逐步消化。农村税费改革后,统筹、提留和各种摊派一律取消,债务偿还成为难题,债务负担缺乏有效化解途径,这无疑给村级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乡村债务问题不是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却是影响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村级债务的大量存在,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一大障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的重要隐患,严重影响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村级资金缺口增大,正常运转困难

比较表格数据,2004年收入虽然比2003年有所增加,但是总的相对于2002年都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支出基本没变,2004年的资金缺口相对于2003年有所下降,但是总的来说,都比2002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调查发现61.5%的干部认为税费改革导致严重的村集体资金缺口问题,30.8%的干部认为影响程度为一般,而认为没有影响的只有7.7%。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的负担轻了,但从农村税费改革前后村级财务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村级资金缺口增大,致使基层工作难以正常运转,主要表现在:(1)村干部报酬低、兑现难,过去村干部的工资补贴基本由收取的村提留支付,改革后改为农业税附加支付。虽然村级干部队伍已经相应地进行精简机构,但资金缺口仍使村干部报酬低甚至发不了工资,一些地方出现了村官无人当或不想当的现象,我们调查中发现部分村官宁愿辞职外出务工挣钱,也不愿当官的现象;(2)日常工作经费紧张。村组织承担着上级党政部门安排办理的各项事务,这些事情都没有相应办公经费作支撑,如禽流感、猪链球菌等疫病防治、粮食直补落实、林权证、土地经营权证换发等,村级组织管理事务越多,经费就越紧张,迫于无奈,一些村只得千方百计负债,甚至不惜代价去违纪违规挪用专项资金。虽然有上级财政补助收入为村社干部报酬和办公费的财政转移支付部分,但这部分收入不仅数额有限,而且大多由乡镇统一管理考核、支配、使用。

三、税费改革对公益事业造成影响

第9篇: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

3月初春,皖北平原上的阵阵晚风仍然略带寒意。张亚洲站在土地流转后的麦地田埂上,把用标准A4纸打印的《十年以后谁来种地》拿给本刊记者。从这份材料上看,定稿时间是2012年2月19日。

宿州市桥区时村镇植保协会会长、濉河村村主任张亚洲说话声音洪亮,站在他的小麦地头,张亚洲把自己日思夜想的一个大问题――谁来种田、如何种田,重复了许多遍,并一再强调要把他写的材料看完。

这称得上是一位中国普通农民的“忧思录”,他的背后是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的严峻现实。因此,怎样找到一条农业经济发展的新道路,像张亚洲这样发自最基层的声音,更有意义。

但是,这个问题不能仅仅停留于思考层面,在基层实践与国家层面的规划中,张亚洲所在的桥区、宿州市,已经迈开探索新路径的铿锵脚步:2011年12月,宿州市成为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市级试验区;此前的2010年8月,桥区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安徽省获批的只有两个,另一个是芜湖市南陵县。

有了这两块“国字号”招牌,宿州被称为现代农业“试验田”、农村经营组织体系创新的“样板区”,在打造农业版“经济特区”的路径探索上,又将有怎样的启示?

“地保姆”

在位于宿州市桥区时村镇的办公室里,张亚洲的办公桌对面墙上,写有“科学发展观”5个大字。在办公室的四周,是各种各样的照片,有农业新机械、集约化种植、农田服务队的照片,还有描写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土地流转的诗歌,这些散发着淳朴乡土气息的诗歌与领导视察的照片,并排放在一起。

土生土长在宿州桥的张亚洲,1989年开始在家经营种子和农药,到20世纪90年代初,张亚洲尝试进行土地集约化种植,被称为桥区第一人。

在接受本刊采访前,张亚洲特意带着我们走进他承包的麦地,绿油油的小麦随风摇曳,但一埂之隔的另一家农田里,小麦明显泛黄,一眼就看出区别。张亚洲介绍说:“这就是管理到不到位的差别,同样的天时,只要多施一遍肥,效果马上显著。”

“最开始做土地管理服务是因为什么?”当本刊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张亚洲讲述了一件发生在8年前的小故事,恰是这件小事触发了他。

2005年的小麦打农药时节,一位老太太弯腰驼背提着一篮子鸡蛋,来到张亚洲的农药店,她要用卖鸡蛋的钱来买农药。但由于儿孙们都在外打工,她看不懂怎样用农药,而且她也干不了打农药这种体力活,于是,老太太对张亚洲说,“你能不能帮我家打农药,我多给钱都行。”看到这种情况,张亚洲就帮忙找人到老太太的麦田里打农药。

打完农药后,老太太又特地来表示感谢,这件事让张亚洲萌生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成立一支队伍,给农民做田地管理服务?于是,植保协会在张亚洲的牵头下诞生了,一场被称为“土地服务承包运动”的田地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张亚洲对《决策》记者作了一番比较分析,实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外出务工人员像“候鸟”一样往返城乡之问,来回一趟进行几亩地的田间管理,一是浪费了打工时间少赚钱,二是花费来回路费。但是家里的几亩地又不得不进行除草打药灌溉等田间管理,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这种情况下,由留在农村的人组成一支管理服务队,就可以进行田地集中管理。“这是一种能够实现外出打工者赚钱、田地管理和粮食丰收的双赢办法。”张亚洲告诉《决策》:“我就是一个联结点,需要进行田间管理的地块告诉我,我打电话组织人来进行管理,每亩地收取6元左右的服务费,每一位参与管理的人还可以获得一定量的报酬。”

张亚洲将这种模式总结为“三统一代”:“就是统一粮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代收粮食。外出打工者不愿意回家种田的可以自愿委托给服务队耕种管理,为农户服务的田块产量保证不低于农委每年的上报产量,低于上报产量的,服务队按上报差距赔款,收获后结账。责任服务收费种田,省钱、省事、增产。”由于张亚洲解决了众多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被当地人称为“地保姆”。

实际上,早在2007年,张亚洲第一次500亩连片经营就已成功。到2008年,他又总结推广了多种土地组合服务形式,有单季承包、保底承包、收服务费、全包。张亚洲告诉《决策》:“这些操作模式就是给农民工做个后方的‘大管家’。”从实践效果来看,2008、2009年连续两年粮食产量比单户种植增产20%,成本降低15%,两项相加相当于增收35%。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呢?张亚洲告诉《决策》:“因为连片大面积集约化种植,有利于大型机械操作,好管理,能及时防治病虫害,使用测土配方肥料和良种换代,还可以秸秆百分百还田有效利用。”

2010年,张亚洲的“三统一代”集约化种植,扩大到4186亩。同年,宿州市委、市政府以宿发[2010]12号文的形式,《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张亚洲也许不会把自己的集约化经营实践与宿州市的文件联系在一起,但这份12号文件,已经成为宿州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总纲。

张亚洲7年的集约化种植证明,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发挥高科技、先进农机的作用,充分利用水利资源设施,减少土地浪费,还便于推广优良品种,节省开支多打粮食。于是,当地便流传起这样4句话12个字的顺口溜:“交出地、去打工、多收粮、乐轻松。”在宿州当地,多家专业合作社纷纷仿效推广,仅宿州市科技专业合作社,一年就集约土地2000亩。

“农业达人”

在担任时村镇植保协会会长的同时,张亚洲还有个身份,是天益土地流转合作社负责人。

2010年,天益土地流转合作社与时村镇红旗村108户农民签约土地流转合同,签约面积366亩,合同金额18.3万元。天益合作社对签约土地实行连片种植,2010年收获小麦平均亩产1050斤,比分散种植单产增加10%。张亚洲告诉《决策》:“土地流转承包合同5年一签约,500元一亩,现在我流转有600亩地。”

在张亚洲的办公室里,有一段他自己创作的诗,来形象地概括土地流转:“农业要想大发展,土地必须要流转,统一耕种统一管,粮食绝对能增产。耕地还得集约化,省了时间把工打,挣到钞票寄回家,生活改善新变化。”虽然没有严格的诗词押韵,但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流露出张亚洲对土地的无限情感。

如今,天益土地合作社已成为桥区土地流转的3家试点之一。在2011年,全区共流转土地35万亩,并在25个乡镇建立起土地流转服务中心,325个村全部建立流转服务站,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快速化,实现适度规模经

营。

不仅仅是桥区,在整个宿州市,土地流转的形式创新正在涌现。萧县天之润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3月正式注册,现有社员2000多人,带动农民30000多户,已成功流转土地10000多亩。还先后带动40000多农户与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国家甘薯中心、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合作,采用订单生产,亩均增收70多元。

实际上,张亚洲不仅仅是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实践者,还是个地道的农机发明家。在张亚洲合作社的一楼,展示着他的许多发明,有电捕虫器、高效轻松喷雾器,还有灭茬播种联合机、肥料播撒机等。其中,利用电光原理发明的捕虫灭虫灯,早在2004年9月就申请了专利,张亚洲告诉《决策》:“我得到了发明型、实用型两种专利,还有2000元专利费。”2009年,张亚洲被评为宿州市“十佳科技致富之星”。2011年10月,又获得了蛹桥区专利优秀奖。

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农业信息,从未上过学的张亚洲,不仅自学农业科技知识,还学会了使用互联网,并注册了名为“关注三农”的网易博客。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张亚洲称得上是一位“农业达人”。对于现代农业如何发展,这位“达人”也有自己的思考,张亚洲告诉《决策》:“就是要鼓励年轻人科学种田,一个村不用太多,只要有3位懂科技会管理的年轻干部,现代农业就会迅速发展。”

3月14日,当本刊记者走进张亚洲的办公室时,一张农机分布网络图格外引人注目。目前,张亚洲的合作社拥有大型农业机械6台,打药机械128台,每台农机在什么地方,这张图上一目了然。

但张亚洲仅仅是一个缩影。截至2011年11月30日,宿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2个,社员发展到3041人,服务农户24.8万户。2011年耕、种、收、灌溉、植保等作业服务面积达到530万亩,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总收入达1.02亿元,比2010年增长153%。

实际上,在整个宿州市,像张亚洲这样的“农业达人”越来越多,比如伟丰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伟、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素兰、化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化东、八张村党支部书记张茂义……他们共同支撑起宿州现代农业“试验田”的创新实践,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字――“人、地、钱”。

“人、地、钱”

“我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深知农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投入和科技问题,更重要是‘人’的问题。虽然科技投入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现代机械把劳动力从繁重的耕种收中解放出来,但这些只是种田的一个环节,要想从长远角度提高粮食产量,必须依靠科技,必须依靠‘人’来实现科技。种地成了打工者的负担,依靠老人、妇女、儿童组成的农民队伍是无法胜任科学种田的。当前农民队伍出现断层,十年以后广袤土地靠谁来耕种,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张亚洲在《十年后谁来种地》的开篇部分,就提出了问题的核心――什么人来种地。

以濉河村为例,全村共有人口3253人,土地5208亩,18-60岁的劳动力外出打工者占96.8%,年轻妇女和女青年外出打工者占68.6%,全家外出的占总户数的12.3%。

就在张亚洲写出这份调查报告的一个月前,1月12日,农业部举行新闻会,宣布了全国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宿州市成为其中之一,具体承担“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试验项目。

就在张亚洲成立植保协会的2005年,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宿发[2005])17号)。截至2011年12月底,宿州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666个,“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进入到一个数量持续增长、质量逐步提高的发展阶段,已经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依托主导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新模式。”宿州市委政研室和宿州市农委的联合调研报告如是说。

距离张亚洲所在的时村镇20公里的灰古镇,是桥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灰古镇八张村富民瓜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2月,在会长王守兴的带领下,现有社员130人,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户2400户。富民合作社施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在产业操作上“五统一”: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检测、统一商标品牌、统一市场销售。

宿州市委政研室和宿州市农委的联合调研报告认为,农业内部缺乏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是最突出的问题。本刊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宿州市农村改革试验区的主要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培育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三大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