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78-01
物理规律反映了自然界的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物理是对己有的物理规律的一个有组织的学习过程,它虽不像物理史上建立物理规律那样曲折漫长,但也是极其复杂的,需要在一定的背景知识指导下,对感性认识进行思维加工。
一、学习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
1、实验归纳法。初中物理建立规律最常用的方法是实验归纳法,即在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取得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归纳,从中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或建立假说,再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这样就可以建立与发现物理规律。如牛顿第三定律、焦耳定律等等。
2、演绎推理法。演绎推理法就是从己知的规律或理论出发,对某些特定的物理现象、过程进行演绎推理,从而得出在一定范围内的新结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形成规律。采用这种方法发现的规律,一般叫做定理或原理。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等。
3、假说方法。假说方法就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假定性的科学解释,它是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式和研究方法。当研究过程中遇到一种新的事实,运用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时,人们常常提出仅仅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实验为基础提出新的解释,就是假说,假说被证明是对的就发展成为理论,假说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分子动理论假说等等。
4、等效方法。等效方法是根据等效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保证某些特定方法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理想的、熟悉的、简单的事物代替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事物进行研究,使研究变得简单。换句话说,是在保证物理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绕过解决复杂问题所遇到的障碍,对问题或问题的部分要素进行变换,通过变换,把相对不熟悉的、比较复杂的、现有知识难解决的问题,转化成较熟悉的、更为简单的用己有知识便于解决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5、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就是在决定事物规律的多个因素中,先控制一些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观察实验,如此多次进行,然后再综合出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也叫单因子实验法。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
6、在初中阶段物理中出现较多的其他几种科学方法:直接定义法、实验归纳法、比值定义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出现最多的科学方法是直接定义法,像压力、摩擦、大气压强都是直接定义的。可见,在初中阶段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大多数都是直接定义的,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大量的物理概念都是刚刚接触,这些物理概念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漫慢积累的,规定的名词,慢慢的流传下来,被大家所接受的。符合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思维特点。再就是实验归纳法,像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等都运用了实验归纳的科学方法。在初中阶段实验归纳法比较多,这也符合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物理学的特点,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实验开始。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物理规律、物理概念是每个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会的基本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上培养的基本能力。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因此,他们对实验大多数呈现较强烈的直接兴趣,初中生还具有强烈的操作欲望,尽管他们的操作动作还很不协调,所以在初中阶段大量的实验归纳法的运用是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的。比值定义法也是出现频度比较多的科学方法,初中阶段的重要的概念有很多用到了比值定义法。比如说密度、速度、压强等等。可见比值定义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学生掌握的方法。比值定义法前面己经做了详细的阐述。
二、按照科学方法的逻辑来进行教学设计
我们目前的教学,往往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的程序。这样做虽然也能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科学方法,但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并且是零星的、不连续的,收效甚微。由于科学方法并不直接由学科的知识内容来表达,而是有它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往往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支配着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所以使得科学方法既不易学习,又不易掌握。如果按照科学方法所展示的路子去组织教材,安排教学进程,即把方法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则情况就大不一样。这样来进行教学,把科学方法体现在知识的认知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认知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教学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去经历这一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领略到科学方法和物理知识的内涵,并得到能力的提高。
一、巧记力学知识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我们可以这样记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样叫做简化记忆。
G=mg公式。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式G=mg,可用谐音记忆:大鸡(G)等鱼(等于)摸(m)小鸡(g)。
m=■,可用谐音记忆:莫(m)要大鸡(G)压小鸡(g)。
g=■,可用谐音记忆:小鸡(g)在等(=)大鸡(G)吗(m)?
g=9.8牛顿每千克:可用谐音记忆为,记(g)得九点把(9.8)牛(牛顿)牵克(千克)吃水。也可以这样记,小鸡(g)进酒吧(9.8)。
重力公式G=ρvg。计算重力的公式G=ρvg,其中大写的G可记作“大鸡”,ρ像P字母,V谐音“喂”,g可记作“小鸡”。因此,公式谐音记忆为:大鸡(G)等着(=)放屁(ρ)喂(v)小鸡(g)。
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应满足“一物二力同直线,大小方向等相同。”其中指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是最容易忽视的,因此二力平衡的条件也可记为:要想吃两个等大的梨(力),可在同屋(物)内同一直线的相反方向去找。这里包含了“同物”“等大”“同线”“反向”四个方面的含义。
二、巧妙理解“蒸发、吸热和致冷”
在物理中,蒸发、吸热和致冷等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但是其形成原因却有点难于理解,对于这样抽象的问题,学生往往理解不了。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而蒸发是吸热却有致冷作用,两种气化方式的不同怎样理解?而且蒸发时吸收热量,为何温度又降低?这些内容往往困惑着学生,是学生学习时的一大难点。
液体蒸发时吸热,即使在常温下也可以进行,但又不像沸腾、熔解有明显的供热源。蒸发只能从周围物体和未蒸发的液体中吸收热量,这样,未蒸发的液体因放热而温度降低。确切地说,吸热的液体是液体中已蒸发的那部分,而放热降温的却是未蒸发的液体和周围其他物体。
三、巧记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物理应用较多的一个定律,准确把握好欧姆定律有利于学生对电学的理解和把握。首先来看一下欧姆定律的因果关系。有人根据欧姆定律I=■的两个变形公式U=IR和R=■,得出“电压与电流强度成正比”“电阻与电流强度成反比”的结论,这是混淆了自变量和函数的因果关系。
电压是电源提供的,其大小由电源及电路结构决定。电阻是由导体的材料、几何形状(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它们都不随电流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恰恰相反,电流的大小是由电压和电阻决定的。这里,电压、电阻的变化关系是“原因”,电流的变化是“结(下转59页)(上接57页)果”,因果关系不可倒置。
假设有人说:“这人长得真像他的儿子,一模一样。”听众一定感到非常可笑。虽然这话反映了两个人相像的事实,但却颠倒了因故关系。只能说儿子像爸爸,不能说爸爸像儿子。用我们方言说就是儿子随爸爸而不是爸爸随儿子。同理,是函数随自变量变化,而不是自变量随函数变化。
巧记欧姆定律:欧姆定律I=■可记作,我(I)有(U)儿(R)子。I是英语的我,U谐音有,R谐音儿。
U=IR可记作,有(U)爱(I)就有儿(R)。
R=■可记作,儿(R)有(U)爱(I)。
四、巧记凸透镜呈像规律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记作:平行必过焦,过焦必平行。
凸透镜呈像规律可记作: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正来实像倒;(虚像是正立的,实像是倒立的)虚像同侧实像异,(成虚像时,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一侧,成实像时,像和物在透镜的两侧。)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即物近;像距离凸透镜就越远即:像远;所成的像会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一、产生台阶的原因
首先,初、高中学生在心理及认知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知识、概念、规律时,往往以记忆为主,并且需要具体形象来支持,需要教师举例子、打比方。而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得到较好地发展,他们能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并能主动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因此,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其次,初、高中物理教材在编写方式及内容要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初中物理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重记忆、重静态的描述,内容浅显直观,以定性分析为主,并且图文并茂。为了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材料中提供轶闻趣事,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先入为主,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这为以后的高中教学带来了一些障碍。高中物理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重理解、重动态的描述,并以定量计算为主,物理概念相对抽象、严密,在数学工具应用的要求上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会产生台阶。
最后,许多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前,就已经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高中物理难学,升入高中之后,自然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恐惧感,特别是对于部分女同学,由于受错误观点的影响,认为女同学天生不会学物理,所以干脆放弃。
二、消除台阶的措施
首先,把握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形成知识的可持续发展。现行教材的知识编排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上升的。初中教师应明确初中的许多物理概念是不严密的,甚至是错误的,应该正确看待这些概念,高瞻远瞩,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避免照本宣科或讲解不当。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时,教师应讲清楚这个定义是对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而言的,由于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等于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于物体做变速运动,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不同的,这样定义出来的速度只能是平均速度。这样一来,为高中物理学习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有,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往往在认识上会形成许多误区。例如:许多学生认为摩擦力总是阻力,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清楚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并不一定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例如:人在走路时,就是依靠人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这时静摩擦力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相同。
同时,重视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有机衔接起来。例如:欧姆定律的内涵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外延是,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即全电路欧姆定律。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衔接。由于初中生在思维上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初中物理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并且图文并茂,加强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教材中也不乏有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等抽象概念的教学。因此,要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概括等过程,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实现从“实物”到“质点”的跨越。
还有,教师要把科学方法的教学放到比知识的教学更为重要的位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将对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重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在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正确选用实验器材,以及读数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并且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再次,高中物理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要求较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还没有学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率”、“极限”等数学知识,这对物理教学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及时补充一些数学知识,对于学生学好物理肯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也会提高学生对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综合素质 物理教师
新时期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新世纪大面积培养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健康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劳动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及各种类型人才,下面谈谈物理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素质观
传统教育重知识的教学轻能力的培养,一直把学习成绩作为对人才的标准,限制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扼杀了众多人才。今天,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应以全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从整体素质和社会需要评价、衡量人才。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科学家、专家、学者,而且需要更多的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劳动者。学习成绩好的能考上大学的是人才,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有较强组织能力、活动能力、操作能力的同样是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能对社会作贡献的人就是人才。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素质观。我国有十几亿人口,仅靠培养少数人为目标的天才教育或精英教育是无法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才能把人口的包袱转化为人才的优势,才能在当今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以足够的人才优势稳操胜券。因此,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做人。
二、在物理课教学中树立科学思维的意识
初中物理中的“欧姆定律”的教学,依据大纲和编者的意图,补充和调整教参上拟定的教学目标。调整后的目标是:(1)知道“分离变量法”是探索物理规律的一种基本方法,知道列表对比法是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的基本方法之一;(2)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会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电路的有关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亲自参与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和数据分析过程,不仅能理解实验结论和定律的内容,而且知道结论和定律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的。归纳得出欧姆定律后,再引导学生反复讨论记录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把每一组U/I的值与导体的电阻值相比较,自然使学生明白变形公式R=U/I的物理意义。应用欧姆定律解答简单电路的有关问题不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只要引导学生讨论一两个例题即可。这样的教学才能揭示物理的研究方法和学法,才能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足迹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科学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连接教与学、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现有的初中物理教材有了较大的进步,虽增大了实验容量,但大部分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较少。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发展水平及未来社会的需要,做到:一是对教材中某些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使之更适合学生学习和社会需要。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完成课本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提出新的问题:在上述实验中若只允许你使用电压表,实验能否进行?需要补充什么辅助器材?教师作适当点拨,让学生充分思考、酝酿、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进行实验,使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和思想在学生头脑中得到进一步理解和升华。同理,引导学优生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并进行补偿讨论,培养尖子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另外,电学中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等演示实验,都可以大胆地作为学生实验、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自己归纳实验结论。这样不仅能掌握知识和规律的内容,还能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会研究方法。二是精选教学素材,真正把融于教材中的思想观点、方法内容、智力价值和精神素养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举例讲解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发学生的智慧。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电阻的教学中,都应渗透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四、物理教师要善于转化薄弱学科的学生
教师可以进行问卷调查,综合起来物理薄弱成绩差异主要体现在:
1.学生层面分析存在的问题。(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始终认为物理学科不重要。(2)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听讲效率不高,不能当堂掌握所学知识,课下又不能训练巩固,致使知识的负积累越来越多。(3)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物理的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思维习惯的培养。但学生课上不按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慢慢地和教师的思维逐渐脱节,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4)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2.教师层面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学生不熟悉,只关注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和个别成绩差的学生,对中间学生的关注不够,致使有很多有潜力的学生没有被发现。(2)由于赶进度,课上提问力度不够。(3)课堂效率低,有的知识不能做到堂堂清,对学生扩展和兴趣方面的知识关注多,忽视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练习量小,能力提升靠课下作业。(4)学优生培养力度不够,且作业检查力度不到位。
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物理学科的教与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面对新课改初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上不断创新,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当中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研究分析能力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分析和研究能力,这种理念已经在所有科目当中得以推广。可是,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课堂讲授仍然是物理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会主动研究和分析物理知识。因此,新课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断重复教学,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冷静处理,不仅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还要给予耐心的指导,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另外,在设计物理实验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下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
例如:教学“电压”一节时,电压的概念非常乏味、枯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难以理解,产生不了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因此,物理教师可以用相对直观的“水流”来比喻电压,使学生产生联想,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原理,激发他们自主研究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在新课改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研究实验,锻炼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物理实验兴趣的最佳途径。第一,在做物理实验之前,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了解实验目的、操作方法及科学原理等。第二,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严格遵守实验纪律,理解整个实验的重点和有关事项,保证学生在物理实验当中遵守实验纪律,认真对待,分析研究物理实验的相关知识。
如:在教学“滑动变阻器”的实验当中,应该把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新课改下的物理实验教学,改为人工实验操作,让每个学生都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在一旁耐心讲解。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会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和理解“电阻线长度的改变,可使电阻改变”的定律,使实验和理论相统一,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讨论,真正做到全面研究物理知识,做到手脑并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如:教学“石蜡与冰的熔化”的实验时,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做“石蜡熔化”的实验,一组做“冰熔化”的实验。两组实验完毕后,让他们交流实验的感受及经验,并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通过各式各样的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研究、分析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是实验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创新,形成科学的实验价值观,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引导及组织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正安.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新校园(学习),2012,(03):62.
关键词:物理素养;物理兴趣;物理现象;物理原理
G633.7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是一个全民学习的社会。学习的对象不再是局限于在校的学生了,而是社会中所有的人了。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各项生产部门的细化都在促使着生产过程中的人不断地学习各种技术、掌握各项技能,使他们在一定的生产领域内具有该领域的工作素养。那么,我们的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物理素养呢?我们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呢?
学生经过物理课堂的学习,随后走上社会,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在物理课堂中学习和研究的物理事实和物理定律很可能被学生忘记。那么,我们的物理课堂希望学生能够留下什么印记呢?是我们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理性思考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所拥有的物理学的素养。让这些物理学科的素养成为他们行为的习惯,成为他们的一项基本素养,这也是我们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价值。
知识是人类在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是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创造和发现的;我们的物理知识就来源于前人的生活中,来源于他们对生产实践的总结与概括;所以,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知识及生活。同样,知识也在人类的历代替换中被继承和发展着,时代的社会烙印总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知识记载着;社会在人们不断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知识的价值存在于我们的社会,只有在社会的发展中才能体现,我们的物理知识价值也只有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才具有价值,物理及社会。
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素养,就是要将我们的物理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社会。让学习物理的学生们喜欢我们的物理课堂,热爱物理学习,对物理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并能够挖掘出其中的物理原理和更多的内涵;让我们的学生着眼于社会,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产中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跃进。
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
一、用实验引导课堂的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在内容上是眼于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过程。物理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多做实验;在实验内容的讲解模拟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合学生的生活,缩短学生认识上的差异;在实验的组织上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最大程度地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我们要改革我们以往的老师或学生简单呈现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法,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观察物理现象,产生疑问,从而提出问题;再大胆地猜想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再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同学之间再相互交流讨论。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还更深层次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物理学习中,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会逐渐被培养起来的,那时学生们就会主动喜欢我们的物理课堂,热爱物理学习,对物理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挖掘出物理现象中的物理原理和内涵?
一、老师要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我的物理老师要研究好初中物理教材、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做到有针对性地挖掘重点知识点的应用空间,把握好问题的方向,学会用设计连环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已发现的物理现象的思考,老师要做到精点问题的要点,要有的放矢。让我们的学生容易理解问题,也能学会思考,更能轻松挖掘出物理现象中的物理原理和内涵。
二、老师要给学生的物理课堂创建思考的空间
物理课堂内的时间是有限,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老师对物理理论部分做到精点精讲,用动画展现出物理现象,用实验描述物理现象、变化的过程;要求我们的物理老师在解剖物理理论时要能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出物理知识点,能够把深奥的物理理论简述成一个个通俗的片段,能够把复杂物理变化过程变成一个个简单的流程让有疑惑的学生们容易理解,能够理解,。尽可能地留出更多的时间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讨论。
三、老师要学会多闭嘴,少说话。
物理教学核心就是让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让他们能够研究问题,能够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有创新的意识。所以我们的物理老师们要学会多闭嘴,少说话,把时间留给学习中的学生们。不要代替学生分析、解答,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和方法,去发现物理现象中的物理原理和内涵。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产中的问题呢?
一、物理课堂中,我们的学生要学会思考,要积极思考,还要要学会逆向思考。物理的学习离不开思考,课堂内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去认真思考,学会用自己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案与别人的方案相对照比较,比较优劣,慢慢扩展自己的思考空间,积累自己的思考能力;当问题出现时,当思路无法展开时,感到思绪不前时,可以尝试另一种思考方式―--逆向思考,也许会豁然开朗。
二、物理课堂中,我们的学生要多开口,多发表个人看法,多讲讲个人的疑问。同学之间要多讨论问题,多争论问题,相互之间要多合作解决问题,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想法,要不怕犯错误;要想说,要多说,这样就会逐渐完善个人的物理思维,也将提高自己的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
希望我们的学生有的远大的人生理想,能够融入课堂,投入到课堂中;对我们的物理这门学科有兴趣,能够做到埋头钻研,拥有很深物理素养。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在社会中应用物理,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产中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跃进。
一、做好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 “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二、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对高中物理知识及概念的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必要条件,也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对各种做题方法的积累。这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时,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三是对所学的知识不断的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出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三、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自学归纳的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7—0068—01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过好衔接关,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重要任务。笔者愿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做好教学衔接工作。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跨度大。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绝大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
2.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行的。
3.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高一物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搞不清楚,到高中物理阶段,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就更差,直接导致了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恐惧。
4.学生在以往生活中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所研究的力学现象,如杠杆原理、浮力问题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更本质、更抽象一些,甚至有时一些生活现象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
二、对策
1.注意新旧知识承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消化理解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和顺应新知识。
2.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3.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白,但一解题就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的规律和实验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那么如何搞好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笔者认为着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注意在演示实验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学生让学生以“小物理学家”的身份重新探索这些物理基本知识。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对课本知识作为基本内容,用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再发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尝到自己发现物理规律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探索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一定要遵守好物理实验的主要教学程序,这就是教师提出探索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探索、实验数据分析、总结规律几个阶段。如在《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中,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与电流的大小与因素有关。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提出电流的大小可能与电压有关系,电流的大小可能与电阻有关系。那么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这可用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从上述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出发来设计实验装置,从而使学生对实验的设置思想和实验装置的原理有透彻的理解,进而共同实验,首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然后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学生分析数据不难得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这一正确结论。
二、分组实验中应掌控好几个环节
1 加强预习,让学生有目的走进实验室。物理实验课上,也有一部分学生不预习实验内容。直接走进实验室,因对内容不熟,实验时无从下手,因为时间不允许,操作不熟练,甚至会在慌乱中出错,影响实验效果。对学生来说,不预习不应进实验室,我们应做出规定,学生做分组实验的前一天。物理任课教师必须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只有目的明确,学生实验时才会做到胸有成竹,实验的过程中才不会出错。
2 按规范操作,不违背操作规程。物理实验要求科学、缜密。因此我们一定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和程序,如果不按规程办事,不仅会造成很大的实验误差,使实验失败,而且会损坏仪器。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当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不意味着要学生机械地、不动脑筋地操作,相反。要求他们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实验。实验操作的顺序不是绝对不可变的,但有的步骤是不可颠倒的,因此应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某个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 认真核实数据,不能凑结果。不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得到不一致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改数据,凑结果。在对待不一致结果上,我们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为结果改数据是十分错误的,简单地归结为仪器粗糙。是误差所致,对自己也无益处,实验教师应当让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经过和实验条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必要时可重做一次实验。虽然这样看上去实验失败了,但对一个认真实验的学生来说。收获肯定不小,一定会受益终生。
4 观察要细心,认真描述实验现象。从初中学生的好玩的特点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分组实验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的深处却常常隐藏着不同程度的“好玩”心理,对现象的实质观察不细致或不全面,当实验完毕要求回答现象的原因或得出什么结论时,往往回答不上来。还有的学生实验做得很成功。现象也很明显。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描述不够准确。作为物理实验教师来说,应着力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把看到的现象或得到的结论随时记录下来,避免因贪玩而遗忘,实验结束后加以整理,往往会收到良好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