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会计的基本职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二、会计职能之间关系
关键词:公允价值 基本职能 股权结构 使用模式 公允价值审计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与财务会计基本职能的冲突与调和
(一)公允价值与现值公允价值概念是对现值概念的体现,是价值概念的会计表现;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基于价值和现值的会计计量;现值最能反映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是会计计量的最高目标;其只是为运用现值计量属性而需动用的众多替代性计量属性的总称而已(谢诗芬,2004)。由此可见,现值计量是公允价的本质,或者说公允价值计量不断追求现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上的不断完善可以看作是向现值计量的不断逼近。然而现值计量与财务会计基本职能是有冲突的,认识和解决这一冲突是公允价值计量需要解决的问题。FASB第七辑概念公告指出,现值计量应该能捕捉到形成市场价格即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者在更复杂的情况下,是对一系列在不同时点发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对这些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点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内含于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不确定性;其他难以识别的因素,例如变现困难。在计算现值时上述五个要素通过两个数据来反映:即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和合理的折现率。公允价值计量如果以现值作为追求的目标,那肯定要面对估计的不确定性和折现率的选择,而这两点与财务会计基本职能是冲突的。
(二)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是可靠地记录并报告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葛家澍,2003)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基础上,财务报告可能是投资人和债权人等外部主体获取财务信息的唯一渠道。因此,首先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才能保证外部主体利用财务做出正确的决策。即可靠性是所有会计信息特征的保证,相关性也必须是可靠基础上的相关。财务会计的这一基本职能已经被财务会计的目标所决定,也被美国会计学会、会计原则委员会等许多专业机构所支持。美国会计学会(AAA)《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ASOBAT)特别强调:会计报告本身不具有预测的能力,而是靠使用者自己在决策模型中利用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来进行预测。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第4号报告中论述:企业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在下述范围内以货币定量的方式提供企业经济资源及其义务的持续性历史,也提供改变那些资源及其义务的经济活动的历史。特布莱德委员会在《财务报表的目标》中为财务会计定义了12个目标,其中数个目标都在强调为预测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不是“预测信息”。并且该报告在第六个目标特别强调“事实性”和“解释性”两个关键词,从而肯定了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的性质。除此之外,主导美国会计准则决定权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鼓励――但不是要求公众会计公司做出预测(SEC1979年颁布175规则)。由此可见,财务会计在其产生时就具有下列特性:以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所引起的企业资源及其义务的变化为具体的记录和报告的对象,即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是财务报表要素的基础;基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所形成的信息,应当是最可靠、最真实,而且可以稽核;只有以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为基础,才能辨明确认的时间,从而有根据地正式记录并计人财务报表。这三个固有特性在当前及其可预见的未来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就足以证明可靠性是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特征。当然这里强调财务会计应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和真实历史只是在强调真实性应当是财务会计及其报表质量的主流。在保持相对可靠的基础上,对一些特殊项目采取可行的方法作某些估计和判断是必要的,使其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相对统一。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四号公告也认识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冲突问题,但也认识到“有限统一性需求”的存在。
(三)公允价值计量本质(现值计量)和财务会计基本职能的冲突首先,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和财务会计基本职能是冲突的。未来现金流量是不确定的,因为未来现金流和企业未来经营能力、市场、政治、法律等密切相关,即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其现金流量可实现。有人认为不确定性在传统法下可以通过折现率来调整,在期望现金流量法下可以通过确定系数来调整,并且认为调整后的现金流量是可信的。可关键问题是,折现率和确定系数本身就是估计值,这种调整根本没有把不确定性降低。其次,不恰当的折现率歪曲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不论在何种现值计算方法下,如果货币的时间因素用企业资本成本率来代替,该现值将是企业的现时价值,即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和预测。这样的后果是拥有相同资产的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不同。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上述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把预测和评估的职能强加给了财务会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关的信息是非常有用,非常必要的,但它不是会计特别是财务会计的任务”,为何一定要把对企业未来的财务预测强加给财务会计(葛家澍,2003)。
(四)公允价值和财务会计基本职能冲突的协调要协调上述冲突,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财务会计反映经济现实的“客观性”的基础是什么;这个基础和现值又有什么关系;现值如何靠近这个基础。下面来尝试回答这三个问题。首先,“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可靠性”涵义基本一致。Ijiri和JaediCke(1966)把客观性定义为某一组给定的计量者使用相似的工具在相似的约束下,对某一给定事物的同一属性进行计量时的一致程度。显然,市场价格(确切的讲应该是活跃市场价格)将获得最高的一致性。在活跃市场下,价格是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博弈的结果,考虑了所有可能因素,是最公平、公正的。更为重要的是,相同的资产在市场上表现出基本一致的价格,不会因为会计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增强了其可验证性,因为市场是公开的、透明的。在会计计量中,市场价格是最基本的计量属性(计量概念),其他货币的计量属性戒衍生于市场价格。在估计公允价值时,市场输出变量是基本的参照物。这是市场经济作用于财务会计的结果(葛家澍等,2006)。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之所以取得计量的主体地位是因为其严格遵守了市场价格,而且是会计主体“真实发生”的市场价格。其次,市场价格和现值的关系。某项资产的市场价格应该是市场上所有参与者利用该资产获取的现金流量的现值的平均值,这里的现金流量包含利用该资产创造的增值额。假设甲、乙二人同时出卖相同机器设备,甲报价12万,乙报价13万。有A、B、C三家企业想购买(假设这三家企业资产结构、资本结构都相同,只有创造价值的能力不同)。这三家企业肯定会各自估计自己利用该资产获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然后才能决策。假设A企业利用该资产获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9万,B企业为12万,C企业为15万。A肯定不会买该资产,因为得不偿失。B、C肯定选择甲购买,因为其报价低,乙因为销售不出去肯定要把
价格降至12万。如果B企业折现值为15万,C企业为18万,那么甲肯定要把报价抬高,B和C也仍然会购买。市场价格就是这样形成的,随着行业内所有生产者创造价值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应该明白:企业利用资产生产是创造增值额的活动;市场价格中包含了利用该资产能获得的增值额现值的平均额。最后,如何协调现值计量和财务会计基本职能矛盾的方法问题。思路很清晰,就是让公允价值尽量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可行的做法是找到综合计量属性,因时因地采用最接近现值的计量属性替代。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短期的可变现净值都是现值的良好替代,仅当不存在同样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上的市价时才用现值。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替代计量属性都是以现时市场价格为基础,而不是未来市场价格。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排除“未来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影响。这些可替代现值的计量属性及现值本身就统称为“公允价值”(谢诗芬,2004)。这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使用未来现金流量,使冲突减小到最小。在必须使用现值的情况下,不得不估计未来现金流量,但折现率应该尽量保证现值反映价格的本质――市场上所有参与者利用该资产获取的现金流量的现值的平均值。这里笔者以预期现金流量法为例来说明如何以选择贴现率计算现值。第一步,以企业(假设为从事单一行业企业)利润率作为折现率,把未来现金流量折现,这样能够把现金流量还原成不含增值额的价值。第二步,把得到的现值乘以(1+该行业平均利润率)的N(未来现金流量的年数)次方得到一个终值,这样做的目的是把行业平均的增值代入。进而得到包含行业平均增值额的值,而且不同的企业利用相似或相同资产折现得到的值应该是相似的,这个值符合市场价格的内涵,是市场价格的理想替代。
二、公允价值属性在我国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股权结构的特征和西方国家不吻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会计信息要与决策相关。人们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理论基础是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而推动这种理论转变的并不是理论本身,是客观环境的需要,即股权结构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股份公司股票集中掌握在一些显赫的家族手中,股权集中度高。如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和梅隆家族分别在埃克森石油公司和海湾石油公司中拥有20%和90%的股权。在这种情况下,一两家大股东就能绝对控制公司,并且决定公司的实际经营者,这时可以把企业看成是某几个大股东。因此,经营者编制的会计报告主要是向少数几个大股东报告业绩,为了防止经营者随意操纵业绩,会计信息必须是可靠的,因此也就决定了在“受托责任观”下应以历史成本为的计量属性。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股份公司股票逐步分散,公司股东的控制权高度分散(表1)。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控制股份公司不是少数股东所能轻易做到的,加之小股东不可能有判断公司资产的运营情况的能力和查阅账簿的特权,只有靠财务报告信息来决定出卖或持有公司股票。这时公司的经营者编制的会计报告应满足多数股东的要求,主要反映现时信息,即通过增加对计量的关注(不仅是增加披露),或把更多的计量导向方法引入财务报告,以此来提高其决策有用性,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这就是“决策有用观”。顺应美国股权结构的变化,会计学者们为了提高决策相关性,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相对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是为绝大部分股东提供的价值相关。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运用公允价值,因为其经营者不被大股东控制,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中立的,不偏向任何股东。但如果股权相对集中,大股东能控制经营者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无疑给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提供了便捷。而我国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于少数大股东,且多为企业法人。目前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但是股权的集中度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很高,非流通股占有率仍然已过半,见(表2)。这样的结果是大股东容易操作经营者为自己的利益编制报表,如果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大幅度降低,相关性也很难得到保证。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模式尚不清晰公司编制的会计报表是外部报表,主要面对的是那些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税务机关、供应商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股东和债权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计量资产价值,要求后续对资产的原始交易数据进行调整并报告,可是这些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如何使用会计信息尚不清晰。值得关注的是,债权人偏向使用原始会计信息(历史成本下的会计信息)还是加工过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股东有大股东和小股东,在股权份额相差很大的情况下使用会计报表数据方式是否一致,大股东在公司往往有很大的发言权,即使在股权高度分散的美国也是如此。这样在选择董事时就有直接的影响力,董事对企业的经营、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十分清晰的,所以大股东很有可能直接获得企业资产的状况。同时,中小投资者不可能拥有像大股东那样多的信息,只能依靠财务报告。但中小投资者如果不是专业人员也很难利用会计报表,只能借助专业机构和人员。在我国上述问题显得尤为严重:一方面大股东占据绝大部份股份,一般都能获得详细可靠的财务信息,并且有能力对其进行处理,只占据小部份的中小股东却得不到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国外专业理财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众多,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多,小投资者能充分利用这些机构解读财务报告,获得咨询。而我国理财机构和人员匮乏,机构投资者也还不成规模,小投资者几乎无法使用会计信息。从股东的角度讲,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到底为股东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大股东不需要,小股东不会运用,而且运用公允价值还增加一系列成本。从债权人角度看,在给企业发放贷款的同时,有足够的谈判力量迫使企业允许自己查阅公司账簿、原始信息,允许债权人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样财务报表对债权人的作用就值得怀疑。即使债权人的权限没有足够大,也有能力处理原始的会计数据,按照市场情况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现时公允价格,比公司呈报的数据更为可靠。这样,债权人希望获得的将是原始会计数据,而不是经过公司加工过的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需要审计的配合公司编制财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对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进行审计。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要保证审计准则的完善,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财政部于2006年了新的审计准则,对其中1322号审计准则是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审计准则。该准则体现了对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有利于公允价值在实务中得到正确应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会计准则缺乏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审计准则缺乏明确的会计准则的支撑;新审计准则和新会计准则几乎同时制定,并且比较严格的遵循会计准则,许多国际上有益的公允价值审计理论和实践得不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涉及多种计量属性的多重应用,尤其是涉及到现值计量时的未来不确定性和折现率等复杂问题,这会增加审计的风险和成本,我国现有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需要不断提高才能应对公允价值审计这项艰巨的任务。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转变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会计职能出现转变之后,会计的职能就丰富起来了,不仅进对企业的经济数据进行核算、监督,还能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控制,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还能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些职能极大地强化了企业的管理能力,拓宽了企业的管理范围,使企业的管理深深扎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之中,为企业经济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能转变的分析
1.会计的基本职能
在当前的企业中,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核算、反映和监督职能。下面我们分别对这几个职能做一些简要的概述。
企业会计核算、反映职能,是指企业通过搜集、整理各个部门的相关信息、数据,为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合理、科学决策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会计的这一职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它是以各单位的数据信息为主。例如,企业在某个地方投资了某个项目,那么会计部门就要对这个项目的物质成本支出费用、人力成本支出费用和投资回报率等等进行相应的核算、反映,确保各种数据真实可靠。其次,会计核算是以各种清单凭证作为依据。会计部门需要对各种凭证的真实性,做一番考察,保证提供给管理人员的财务信息具有使用价值;否则,虚假的财务信息很有可能使管理人员做出错误的决定。
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督。这种监督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与此同时,这种职能也是为了配合会计的核算职能的。否则,会计部门经常碰到很多虚假的数据信息,势必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会计工作人员主要是根据国家制定的会计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的相关条例等,对企业的各项业务、项目等进行审核、检查,使企业各部门能合理的利用资金,节省成本,提高利润率。
2.会计职能转变的几个方面
(1)预测职能。会计的预测职能,是从其基本职能延伸出来的。从前文的论述可知,会计部门首先要获取各大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核算。会计部门在获取信息之后,也能够对这些数据做一番分析和研究。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为了能迅速的跟上市场的变化,必须能较快的做出相应的反映。而会计部门相比于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来说,是第一手掌握企业经济数据的部门。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物力成本,自然会要求会计部门在获取经济数据信息的同时,分析这些数据,并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状况做出一定的预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部门的预测职能,是由于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管理人员在管理经济活动中,发现并明确提出了这样一种新职能,从而使会计职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2)决策职能。会计职能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职能。这项职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参与企业相关目标制定的决策。会计部门在进行核算工作时,首先进行的就是成本核算工作,通过核算成本,使管理人员掌握企业的成本支出费用。在这里,管理人员的目标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费用,而会计人员对企业的各项成本支出又比较了解。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部门就必定要参与企业成本目标的制定。因为会计部门对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成本费用非常了解,这种客观上非常有利的条件,自然方便会计人员协助企业管理人员参与成本目标的制定。第二,参与企业资金的流转的决策。这个职能是从会计的监督职能延伸过来的。会计部门在监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时,对于各个项目的资金状况比较明晰,对于资金的合理使用与否也非常清楚。因此,会计部门参与企业资金流转的决策,能够帮助企业合理的使用资金,节省成本,同时,又能够使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
(3)控制职能。会计的控制职能,可以说是在预测、决策职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然会计能够预测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经济状况,这就要求企业在相应的时期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未来的经济状况做出相应的反映。从这里可以看到,会计的预测职能,已经内在的包含着“控制”职能,否则,只能预测而不能控制,对企业的发展也不会有太大的益处。会计职能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企业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配置上。一般而言,企业的人力、财力配置都是根据管理人员的以往经营经验来决定的,但是,由于会计在协助企业预测、决策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经济状况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掌握的比较清楚,因而,会计部门协助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人事活动进行控制,也就理所当然。
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会计活动的前提。传统会计模式下有四大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网络会计模式下,需要重新解释四大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主体。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主体是物理概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网络会计模式下,会计主体的概念比较模糊,例如“虚拟公司”“媒体空间”等网络关系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经济实体。网络会计模式下会计主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成为开放式组织,没有厂房,没有办公设备,没有明确的物理实体,依靠互联网,实现远程操作和远程监控。目前,虚拟企业在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先例:美国的戴尔计算机公司通过自身开放式网络组织,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供货商纳入自己的网络,并与其分享设计数据、技术资源和信息;能够在36小时内为客户定制电脑,并送货上门。总体而言,网络会计模式下会计主体假设应该具备的特征包括:
(1)存在于特定的经济实体;
(2)系统具有独立性,系统的经济业务与其他的会计主体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3)系统具有资金的管理权,能够核算并对外报告。
(4)系统能够与外界进行沟通。
2.项目清算假设
传统会计模式下,假设企业将以现有状态持续经营下去,即持续经营假设。这是因为在原有经济模式下,企业相对稳定,风险较小。而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面临较大风险,企业随时都有清算、破产的可能,因此,网络会计模式下,持续经营假设变为项目清算假设。网络会计下成立的虚拟公司,是临时性的,多从事一次易,交易完成之后组织宣布解散,存在周期很短。项目清算假设的基本特点:
(1)项目周期短;
(2)项目成立迅速;
(3)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4)存在清算可能。
3.实时传递假设
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分期假设要求财务信息报告的周期是月、季、年等,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网络会计模式下,突破了原有的周期约束,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性,会计分期假设变为实时传递假设。实时传递假设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向社会公众披露的财务信息是公开、公平的,信息使用者在任何时刻只需登录互联网,就可以查阅各类信息,如果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质量、准确度有任务疑问,都可以通过留言、邮件等方式与企业互动。实时传递假设的基本特征是:
(1)没有明确的周期,信息披露具有即时性。
(2)信息披露是双向互动的,而不是单向的。
(3)具备较强的便利性,信息传递方法多样化。
4.在线货币假设
传统会计模式下有货币计量假设,即核算必须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资源除了有形资源外,还包括无形资源,比如商誉、市场占有率、客户黏性、创新水平、人力资本等,仅仅依靠货币计量,并不能完整的展示企业各方面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来讲,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传统货币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纸质货币的需求减少,币值稳定性较低,传统货币不断被边缘化。在线货币假设指以计算机网络数字符号代表现实货币,代替货币行使价值尺度(在线价格)、流通手段(电子货币)、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二、网络会计模式的会计实务
1.网络环境会计模式下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会计工作的客体,是一切会计工作的起点。传统会计工作中,会计对象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在网络会计模式下,这些会计对象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在对资产的界定中,传统会计模式注重有形资产,如厂房、设备和土地,并不重视商誉、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在网络会计模式下,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微软公司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异,关键就在于其拥有强大的无形资产。
2.网络会计模式下会计确认基础
传统会计模式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当期取得的收入或应付的费用,计入当期,无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非当期取得的收入或付出的费用,即使已经发生了款项流动,也不应该计入当期。网络会计模式下,权责发生制已经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现金流动制。现金流动制下,不仅关注实际已经发生的现金变化,也关注可能和虚拟的现金流量。
3.网络会计模式下的会计基本职能
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控制,核算是基础职能,控制是主导职能。在网络会计模式下,计算机代替人工执行运算和传输职能,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后,自动在后台进行核算,在极短的时间内给出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核算和控制职能变为了管理职能,财务人员和管理者无须进行复杂的财务核算,更加专注于处理输出结果,服务外部信息使用者。
4.网络会计模式下的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现代管理方式的要求,财务工作必须是严格正规、合理合法,在公司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下,我们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严谨踏实的工作。
反映和核算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我作为一名财务工作人员必须对公司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规范记录,反映在凭证、帐簿和报表中,以备随时查阅。我已经对日常工作流程熟练掌握,能做到条理清晰、帐实相符。从原始发票的取得到填制记帐凭证、从会计报表编制到凭证的装订和保存都达到正规化、标准化。做到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今年我们财务部在人员减少并且从八月份开始又增加了国内康辉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量比往年骤然增加了许多,就拿我们平时做的记账凭证来说吧。去年我平均每月做450张,今年从八月份开始,我平均每月要做850张凭证。工作量比去年增加了将近一倍。在整天忙忙碌碌中,还要经常抽出时间帮部门检查一下,还有哪些团未结,借款未还,应收账款未收回,提醒他们及时清帐。对自己所做的帐,也要经常看
以防忙中出错。由于职业关系,我们财务人员经常做到肩背疼得直不起来,但是我们还是忍着疼痛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工作。
监督,是财务工作的另一项基本职能。首先是对每个部门每笔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理性进行监督,保证企业不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例如我在审核付款和往来单位对帐中,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我们单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在实际工作中,本着客观、严谨、细致的原则,在办理会计事务时做到实事求是、细心审核、加强监督,严格执行财务纪律,按照财务报账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进行财务报账工作。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对不真实、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敢于指出,不予报销;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通过认真的审核和监督,保证了会计凭证手续齐备、规范合法,确保了我社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切实发挥了财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 会计工作 办公理念
新的时代背景对会计行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现代元素融入会计行业,使得笔者所从事的职业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现代化的核算工具,打破了时空概念,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理念,使得各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有序、高效,节省了各种数据的查询与汇总的时间,提高了管理工作水平。而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文化素质高低已成为决定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人才能力素质要求是,终身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运用能力,创造能力,获取信息与处理传递信息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输出结果。而上述各种素质的基础,便是诚信。因此,对会计人员诚信教育的加强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诚信是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行动准则,为共建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诚信教育要从大学在校学生入手,使诚信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列入教材,进入大学教程,使诚信深入人心。在岗会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要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依法办事、爱岗敬业,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坚决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以重塑会计诚信。诚信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命脉和灵魂,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操守和立身之本,更是每个会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账,是对每一位会计人员最根本的要求。只有以诚信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才能保证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在财政主管部门统一部署,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认真做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机制,才能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会计人员协会应会同财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以全面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素质。
2、引入现代办公理念,做好会计工作
对会计工作人员,如何运用现代化的办公理念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新课题。网络技术将改变以往企业提供什么信息,对方就接受什么信息的情况,企业内部网和国际互联网的联结,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对外实时开放,还可以得到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合成不同的会计报表,从而满足其更具体、更个性化的需要。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充分认识网络银行的作用。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工作观念正在被现代、高效的工作理念所取代。网络银行的兴起,客户不需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提高了会计人员工作效率,降低银行运行成本,成为金融服务方式的重大变革。其次,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以及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变化,引发了我们对传统会计的思考。电子商务下会计的职能有如下特点:第一,会计的基本职能将向管理倾斜;第二,会计的信息管理职能日渐重要;第三,会计的协调职能大显身手。最后,建立现代会计记录制度。会计内部控制首先是对经营活动中最基础、最基本的会计记录工作进行监督控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有责权分明的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第二,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及时加以记载,并对记录凭证进行连续编号,据此检查所有编号凭证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处理。第三,进行复式记账和科学的凭证传递程序.使每一笔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经办、记账,在会计人员之间形成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第四,建立总账和财务报告控制制度,在一个工作日或一个完整的经济业务完成后,通过总账和明细账、财务报告和账簿记录的核对,使财务报告与总账、有关明细账之间形成一种控制关系。也就是说,现代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形成,离不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正确运用。
3、应对网络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会计工作必须适时创新
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会计信息系统从相对独立、封闭的状况向网络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会计信息系统在逐渐实现网络化后,信息处理效率将成倍提高,会计信息资源将得到进一步的共享,在这一形势下,会计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到创新:
首先,会计人员职能转变。当前,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将全部由计算机完成。除了为数不多的会计研究人员外,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人员将被会计系统开发人员、软硬件维护人员、操作人员所取代,财务分析将成为未来会计人员的主要责任。其次,深化改革会计工作。贯彻好《会计法》、《会计准则》和各项财务制度,同时财政主管部门和会计协会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与基层会计人员研究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及情况,为建立完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深化改革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打好基础。最后,加快环境会计的建设。知识经济时代,注重环境保护,追求健康发展,通过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活动来协调和解决经济发展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内控观念和对现代化办公环境的安全意识,认真做好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现代化会计工作模不仅要求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学习、培训并引入现代办公理念才能真正充分发挥成效。
参考文献:
当前社会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企业都想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要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必须做好产、供、销三个环节。而会计能够对企业的资金运转甚至是整个经济活动进行可靠详实的计量,能够根据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显而易见,会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
一、追求经济发展是会计存在的客观条件
在经济社会中,始终存在着经济效益的问题。随着人们对数量观念的增强,需要对商品的数量进行计量,客观上为会计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经济效益的概念的理解越来越强烈,时刻追求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效益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发生的变化,更加迫切需要会计的产生。因此会计顺应着历史的潮流应运而生。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本文由收集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能够保证资金效益的最佳化。会计通过经济手段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资金的运行及其结果进行核算和监督,并不断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掌握企业的收支情况,如果有问题及时解决,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会计发挥监督职能能够保护财产的安全。社会主义财产是企业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的先决条件。防止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避免各种财物的损失和丢失。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会计更应该及时做好资金的结算,做好理财,保证国家和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
三、发挥会计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从会计的职能上可以了解到,会计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反应和监督。供企业决策者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新的经营决策。
(一)正确反应数据是提高效益的依据
会计的工作是对客服的经济活动利用数量表示出来。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要尽量减少劳动力的占有,减少原材料的消耗。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核算经济活动情况,提供经济信息。对于企业中每天发生的经济活动近视记录,让企业负责人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企业进行有条不紊的管理工作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会计提供的真实有效数据能够帮助企业决策人合理制定决策,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数据的管理,真实可靠的数据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数据存在差异,就不能客观地判断出企业的投入,导致无法正确的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最终导致决策人做出错误的决策。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会计一定要提供正确数据,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
(二)合理的会计分析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帮助
合理分析、评价经济效果,最重要的是要考察指标体系。以会计提供的真实有效的数据位基础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合理分析。如果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单纯的以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没有办法全面合理的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状况,更无法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原因。
(三)建立以成本为中心的指标体系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成本一直被企业所重视。一般来说,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正确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以会计在进行预测和控制时一定要考虑成本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搞好收益的分配问题
对于企业的收益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能够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加大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团结员工,要员工时刻想着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工作。因此搞好收益分配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而会计的工作直接和企业的经济挂钩,因此怎么分配,怎样分配才算是合理的分配?对于会计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会计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以及员工的工作量、工作积极性来进行分配,不断激励员工工作的热情,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加强企业的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在进行监督时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进行活动进行全力合理分析,并进行监督、督促,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综合实力决定着企业的存亡。因此更需要加强强有力的会计监督机制,但是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到时会计的监督工作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出现很多的障碍,存在有些企业要求会计做假账,这些都让会计无法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另外,在当前的经济领域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经济行为,甚至是出现一些违法犯罪的现象,这些都从侧面强调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应当如何处理传统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使得两者能够在财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呢?作者以为应当理两者的边界,让它们各司其职、各擅胜场。(一)让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本位首先应当让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本位,体现其边缘学科的特性,运用其独特的方法一心一意解决新出现的、尚不符合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去以相关性为侧重向外部提供财务信息。对于已经可以较好运用当前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进行历史成本反映的经济业务,财务会计学不必再分心兼顾,放手让擅长使用历史成本处理的传统会计学去解决;(二)使传统会计学回归原本独立学科的地位在使得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同时,理应让传统会计学回归其应有的地位,成为会计学的学科分支之一。传统会计学负责处理已符合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反映),生成最为基础性的会计信息,为此,作者呼吁,加强对传统会计学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处理方法、程序等方面的规范化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为财务信息提供服务。
二、会计学三大分支共同构建的财务信息体系
(一)重新划分三大学科分支
而就会计的职能来看,虽然有诸多主张,但其中有几项职能是共同认可的,如反映(核算)、监督(控制)及预测(评价和决策)职能,作者在此以会计学的这三项基本职能,将其三大分支划分为:传统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对应的会计基本职能是反映、预测(包含计划、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和监督(包含考核、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将此三个学科理解为会计学的三大分支或许更容易被接受,并不难发现现今的财务会计学为何面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时力不从心却又不得不持续疲于应对的原因。传统会计学是反映过去的经济业务的,以历史成本为最主要的计量方法,生成的会计信息最主要解决的就是可靠性问题;财务会计学是重在计划、预测和决策,生成的财务信息主要解决的是相关性问题;管理会计学解决的是内部提供信息的问题,侧重是相关性。这三个会计各司其职、各擅其事,“大分工而小合作”,共同支撑起在会计学指导下所构建的信息大厦,并与其他会计学科如税务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行为会计等一起构成会计学。
(二)三大分支各司所职、各行所道
1、传统会计学司职基础会计信息的生成传统会计学指导下从事核算的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核算”概念的界财会研究定范畴和方法,开展会计工作,直到最终生成会计信息。该会计信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只在很少的情况下使用其他会计计量属性(如某项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很小或不重要,像期末存货计量,某种材料的市场价格下跌造成库存该材料的价值减损,因市场上有明确的该材料销售单价,此情况下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的不确定性很小,便可以使用以可变现净值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因此,称此阶段的会计信息为基础会计信息,原因有二:其一是正如前述其生成过程是最基础的,可靠性是最高的;其二是该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利用以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基础。此外,还可能会有些项目需要说明(如商业票据的贴现、资产抵押等),列作表外说明,形成会计报表的附注。会计报表与其附注构成会计报告。这样得到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报告,以“可靠性”为依重,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从而达到解除或延迟受托责任,同时,它也是第二部分财务会计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会计生成管理信息的信息源头。因此,传统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一层面(会计报告)和履行了第一司职(反映)。2、财务会计学司职财务信息的生成财务会计学指导下的财务人员或会计人员使用传统会计生成的基础会计信息,运用专门的处理方法,以除历史成本外的会计计量属性,对经济业务按照“相关性”为重的原则对基础会计信息予以具体分析并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同时对基础会计信息中未能包含的经济业务中的不确定性予以适当的削减后进行会计处理,两部分结合生成基于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并将依旧无法进入财务信息的信息列作表外附注或补充资料、辅助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而后共同构成财务报告。这里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是完全对外提供并以“相关性”为重,保障其决策有用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助推信息使用者从财务报告中“各取所需”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辅助基础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解除和延迟。财务会计生成的财务信息包含对传统会计生成的基础会计信息二次加工而生成的财务信息和传统会计未予确认和计量而财务会计进行确认和计量而生成的财务信息两部分,这两部分与基础会计信息在数量关系上的差异和非货币形式表现的数量关系部分,正是“相关性”的最好体现,虽然对基础会计信息的再加工会增加一些工作量,但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将不会是大问题。因此,财务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二层面(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等)和履行了第二司职(预测、决策等)。3、管理会计学司职管理信息的生成管理会计学指导下的会计人员(也可能不是会计人员)利用基础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结合管理会计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进行针对性剖析各个环节、各个项目、各个作业,生成管理信息和管理报告,该管理报告主要是向企业内部各层次提供,为企业经营过程提供决策所需信息或直接参与到决策中去,通常不必对外披露,即使有适合和应当对外披露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披露时应当列入“企业信息披露体系”(见下图2)中“其他与财务、会计相关的报告”之内。因此,管理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二层面(管理报告)和第三司职(监督、分析、评价、决策等)。
(三)三大分支共构的财务信息体系
一、对马克思关干会计基本职能论述的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簿记"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会计作为一个过程所具备的功能。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认识角度不同,因此,对会计职能的理解也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首先,从"过程的控制"来看,对于"过程",有人狭义地将其看作"生产过程。而对于"控制",也有人理解为"监督"。我认为,这些都是不够完善的。其一,监督本身的含义为"监察"和"督促",而会计监督则是会计按照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审核经济业务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对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滞后性是它的显著特点。而意义上的会计更需要将会计传统的单一反馈功能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功能,从而形成一种"前导型"会计。人为将"会计监督"概念贱予广泛的含义只会造成人们对会计监督职能理解上的误差。其二,会计监督的依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环境所制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具体表现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法规制度。因此,会计监督很大程度上是外部环境在施加于会计工作时所形成的功能,并非属于会计自身之中,它实际上只是构成会计管理过程的一个具体的分支职能而已。由上所述,我认为,会计本质上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其"过程的控制"应被理解为对广义的生产过程,即包含流通的再生产过程的事初、前中及事后的管理。简而言之,即管理职能。会计也只有作用于这种具体的再生产过程,它的具体职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管理活动包括了事前、事中及事后整个过程,所以,管理职能又可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
其次,在"观念总结"的理解上,也有不同意见。有人将其解释为"反映",也有人将其理解为"核算"。我认为,将"观念总结"理解为核算似乎比较合理。反映过程是会计把大量的数据转换成财务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映不过是对客观经济活动事后的真实写照而已。因而,反映的内涵是消极和被动的。而会计核算则是一种能动的管理活动,从过程看,它可以包括事后核算,也可以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来看,它既包括记录、和反映,又包括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其二,从"观念总结"中的"总结"来看,德文原意是"合成"、"综合",因此,将"观念总结"理解为"反映"有过窄之嫌,因为,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对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搜索、分类、整理、计算及反馈,还要对会计资料进行比较及分析,而这些又都属于会计核算的职能范围,所以,我们可以说,核算职能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
二、会计职能的定位
要全面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会计职能,需要对会计职能有如下认识:
1、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集中表现
目前,在我日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本质的认识最主要有两种观点:会计信息系统论和会计管理话动论。
会计信息系统论的支持者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及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与以往的诸如强调会计是一种提供财务信息的规则和的会计工具论相比,会计信息论无疑有其先进之处。首先它认为会计是一个过程,从而否定了"工具论"。其次,它还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从单纯的财务信息扩大为经济信息。但是,会计信息系统论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杨纪琬教授就曾指出,"以信息系统来概括会计的全部内容有以偏概全之嫌,即使抛开很难用信息系统来概括的管理会计的内容来说,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稽核监督制度、防弊措施等也随处可以显示会计的管理职能。
我国最早提出会计管理活动论的会计学家是杨纪碗教授和阎达五教授,他们在1980年的一文中指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看,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具有管理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我是倾向于"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因为,无论从微观的角度还是从宏观的角度看,会计在组织、综合经济信息方面和利用经济信息管理方面都是紧密结合的。近年来涌现出的宝钢、邯钢经验部已充分证明了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管理作用。
会计既然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就必然要求会计具备相应的职能去体现会计本质的要求,以充分保证会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两大职能,正是在充分体现会计本质的基础上存在的。会计的本质表明,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以经济管理的形式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它通过其特有的方法,对经济信息进行核算处理,并依据自己处理的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并进而作出决策,以实现管理的职能。虽然从表面上看,决策是由最高管理层作出的,但事实上,决策并非仅仅是拍板的一瞬间,它是一个过程,它包括有确定解决的问题、拟订各选方案和选定方案三个主要步骤,而会计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显然是最关键的,它实质上充当着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如果会计核算不正确、反映不真实、预测不准确、分析不透彻,都会导致决策的错误。所以,我认为会计的核算和管理职能是充分体现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本质的。
2、的管理职能是在会计实践的不断深化中起来的
(1)会计职能的形成阶段
当会计处于原始或者雏形阶段时,"单式记帐"会计的职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计量",即人们通过头脑的或帐本上的简单来衡量其劳动成果。当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们通常需要对这种计量进行必要的核查及比较,此时会计的管理职能就诞生了。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一切状态下,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我认为,计量这种最初的会计行为就是在人们"关心"的想法下产生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的看到:计量不仅体现了人类原始会计思想的产生,还体现了人们对生产活动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生产生活资料进行合理配置,
虽然这种管理行为本身也是原始的,但它却是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的。当然在这一阶段,会计的管理职能还远未成熟,会计的职能也主要体现在"计量"、"核查"、"比较"上。如果用一职能来描述时,"核算"应是这一阶段对会计职能较简明及准确的表述。
(2)会计职能的发展阶段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给当时欧洲,特别是英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由此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重大变革。适应资本主义大需要的经营形式-股份公司出现了。而此时,会计已经从原始的"单式记帐阶段"转变"复式记帐阶段",会计的管理职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使资本向有良好效益的企业积聚,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由于股份公司的所有者分散于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多数所有者远离经营实体·失去支配能力。但作为所有者集团,他们又关心其投人资本的保全,以维护其利益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的管理职能就逐渐显得重要起来。马克思在《资本论》申指出,管理工作最初是由财产所有者自已从事的,但他"一旦有了足够的财富,他就会把干这种操心事的‘荣誉’交给一个管家。"马克思的这段话是和会计的核算、管理职能思想相一致的,尽管在这一阶段,会计的对内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但其本身所具备的核算及管理职能的事实已无可质疑了。
3、会计职能的逐渐成熟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泰勒的"管理法"逐渐渗入产业界,为意义上的经营管理打下了基础。科学管理的管理思想给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而会计无论还是实践方面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现为管理会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及"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管理"等会计管理的出现。另外,多种形式的会计方法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会计的管理职能逐渐开始得到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由此产生了急剧的资本集中,许多大规模的投资活动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的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管理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便会计的管理职能开始被社会广大阶层普遍接受。
4、对会计职能基本内涵的认识
会计职能的基本内涵在会计发展的不同时期并没有发生改变,唯有其实现的深度、广度及精度等会因经济的发展及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提到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下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范围及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会计由原来的主要服务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的需要转向服务于包括国家在内的股东、债权人及社会的其他方面。另外,人理论、产权经济学等新兴经济学前沿理论也给企业会计管理提出了新的理论依据。会计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会计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枢。
5、小结
根据上述认识,我认为会计的两大职能是核算和管理。核算职能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地、连续地和系统地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而管理职能是指会计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权人、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等的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管理职能可具体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渗透、紧密依存的。核算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就失去了基石;同时,管理则是核算职能的目的和下一核算过程的出发点。离开了管理职能,核算职能将会失去目标和方向。虽然,核算职能、管理职能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但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本质又决定了核算职能只是为管理职能提供铺垫和服务,管理职能才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
三、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方法、作用之间的关系
会计职能同会计目标、方法、作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理顺人们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
1、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的关系
会计目标概括地讲就是设置会计的目的与要求。具体而言,会计目标就是对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种类、时间、方式及其质量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与会计职能相比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是会计应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才能满足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而会计职能作为会计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它的内涵是会计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另外,会计目标是适应于特定经济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这就使会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变化性的特点,而会计职能则是相对稳定、单一的东西。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会计目标是人们的主观要求,而会计职能则一种客观存在。会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同会计职能相吻合,如果脱离了会计职能,会计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得到实现。这好比一个人只能挑100斤的东西,你硬要他挑200斤,这是力不能及的。所以我认为,会计职能是会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职能在先,目标有后。
2、会计职能和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会计人员运用特定的技术作用会计对象行为的程序或方式。会计工作的进行是有具体的会计方法构成,并有会计人员的行为推动,因此,会计方法是会计职能由潜在的有用性转化为现实作用的关键。会计方法选择不正确或不科学,很可能导致会计职能窒息。要便会计职能得以良好发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方法。所以,我认为,会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就是在于不断改递和完善会计方法,便之更好地实现人们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
3、会计职能与会计作用
会计作用是指会计活动茬特定时期和特定经济环境下实际产生的效果。会计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外部环境,即会计工作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和经济环境;二是会计活动本身,即会计职能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程度。由于会计的作用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会计作用可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会计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会计无论在宏观经济管理还是在微观经济管理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要是在人们对会计职能的有效利用下实现的;会计的消极作用主要集中在会计信息的失真上,它不仅便会计的职能难以有效发挥,而且还会造成人们对会计正面作用的怀疑。所以,我认为,要使会计作用得到充分展现,我们必须在有效利用会计职能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的经济环境,找出当时会计工作实际运行效果和会计职能需求之间的距离,发现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挖掘会计工作的潜力,从而逐步完善和加强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