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寄语学弟学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连日来,记者在洛阳师范学院采访时,始终被一种浓浓的爱和深厚的离别情谊所包围,一场以“感恩・成长・使命”为主题的2010届毕业生主题教育月活动正蓬勃开展……
文明离校:让精神之花校园绽放
“是离别,是开始,知谦进傲退,懂风雨彩虹。”“铭记师长教诲,立志成就大业。”“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担当,努力书写灿烂辉煌的人生。”……在洛阳师院校园里,欢送毕业生的条幅随处可见。
在校园文化长廊里,宣传栏里贴满了校领导亲手书写的寄语,表达着对毕业生的殷切期望;张贴着毕业生对母校、老师和在校生的深情祝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学弟学妹的关爱;张贴着在校生对毕业生的美好祝愿:愿学兄学姐前程似锦!
扫地、擦桌椅、清洗水池……将宿舍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是每一名洛阳师院2010届毕业生离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在这里生活、学习了4年,在离开宿舍关门的时候,我希望留下的是一间干净整洁的寝室,以便新一届学弟学妹入住时能够感受到学兄学姐给他们留下的便利,而这种文明之风也会一届一届传递下去。”数学科学学院毕业生杨秀娟说。
曾几何时,每到毕业时节,一些毕业生经常狂喝滥饮,深夜喧嚣叫嚷,宿舍周边遍地是垃圾和被砸坏的玻璃等物品,而离校前夕更是各类事故集中暴发的时期,为此,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成为近年来高校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
洛阳师院党委学工部部长曾涛介绍说,为加强对毕业生的文明离校教育,学校在毕业生主题教育月活动中开展了“五留下”和“三个一”活动。“五留下”即给母校留下好形象、给同学留下好印象、给学弟学妹留下好榜样、给老师留下好感觉、给自己留下好回忆。“三个一”即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善始善终,发扬优良传统;毕业生要自觉上好最后一堂课,与老师、同学深情话别;做好毕业前夕最后一次宿舍卫生清扫和整理工作,将宿舍打扫干净,为新一届学弟学妹的到来营造良好的环境。
据了解,除了学校规定的活动,洛阳师院各院系还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文学与传媒学院在毕业生中开展了新“三个一”活动:为母校做一件好事,向老师说一段感恩的话,做一名文明毕业生。商学院在毕业生公寓附近设置捐赠工作站,对毕业生捐赠物品进行回收、登记、整理,并将捐赠者的留言或寄语保存在捐赠物品中,在新学期赠送给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曾涛告诉记者:“毕业捐赠是一种很好的文明教育活动,它不仅能够引导、带动广大毕业生文明离校,继承并发扬学校‘厚德博学、励志笃行’的优良校风,而且能够使毕业生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为在校生树立榜样。”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毕业离校之际,在校园里拍照留念的学生随处可见,却很少有毕业生在教学楼里来回走动。“现在正值期末考试,教室里还有很多学弟学妹在复习备考,为了不影响他们学习,我们就不到教学楼里拍照了。”文学与传媒学院一名毕业生说。
洛阳师院党委副书记张辛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毕业生离校这样一个特殊阶段,由于就业、恋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别年轻人有过激的行为可以理解,学校要做的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去教育、引导学生,让他们安全、文明离校。近年来,学校通过毕业生文明离校签名、为毕业生统一免费发放毕业纪念册、毕业生共唱校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毕业生的情绪有了充分表达的渠道,不文明的行为越来越少,毕业生文明离校蔚然成风。”
感恩教育:大学生的“必修课”
几年求学,母校为我含辛茹苦;一朝离别,铭记师长教诲。在即将离别母校之际,洛阳师院信息技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不忘母校多年培养之恩,共同捐资为母校添石加绿,留下永恒记忆。
据信息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赵社民介绍,由全体毕业生捐赠的石头上刻着的“铭诲”二字取义“铭记师长教诲”,以小篆书体题写,既体现了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折射出莘莘学子追求知识、追求文化、追求完美的愿望;石上纹路清晰、排列有序,皆由地面绵延至顶峰,象征着无数条成功之路,预示着每个学生只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向前奋进,就终会达到成功的顶点。
在洛阳师院东校区花坛中,一块题有“博修商理”4个红色大字的石头常常引来众多师生驻足观看。这是商学院2010届毕业生在离校之际,为表达对母校的热爱和感恩之情而集体捐赠的,石头上的题字取自商学院的院训。商学院2010届优秀毕业生林宏说:“之所以捐赠这块纪念石,是因为母校给予我们太多,我们想在母校留点纪念,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并提醒学弟学妹要常怀感恩之心。”
“商学院学生的行动升华了毕业生的思想品质,加深了毕业生爱校、荣校之情,学院将定期组织在校生对纪念石进行清洗和维护,以加强在校生的感恩教育,让他们时刻心系学校发展、常怀感恩之心。”商学院院长刘玉来说。
政法学院团总支书记吴瑶告诉记者,通过感恩教育,毕业生的思想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想尽一切办法在毕业前夕提前偿还助学贷款,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95%的学生提前偿还了贷款。
在洛阳师院201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省级优秀毕业生、信息技术学院学生李雪妮代表全校4138名毕业生发言。她说:“4年前,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带着自己的青春和期待;4年后,我们往五湖四海去,肩负着学校的教导和嘱托。请母校的领导和老师放心,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将谨记‘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的校训,心怀感恩,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无愧于母校对我们多年的培养!”
“感恩是大学毕业生文明行为、奉献精神最精确的标尺,感恩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用感恩的心去关爱和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感恩的心去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是一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必备的素质。因此,加强对毕业生的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活的最后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卫民说。
学会担当:时代赋予每一名毕业生的使命
6月3日,洛阳师院2010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召开。座谈会上,毕业生们畅所欲言,结合大学4年的切身体会,交流了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感受,同时针对一些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教学、管理、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言辞间始终洋溢着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之情以及对母校发展的期待和关注。
“要像迎接新生一样欢送毕业生!”这是洛阳师院党委副书记张辛卯对做好2010届毕业生工作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张辛卯告诉记者,学校对今年的毕业教育特别重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确保毕业生“天天有活动,处处受教育”。为此,学校提出了“四个到位、两个突出”的原则。“四个到位”即做毕业生离校工作时,要高度重视,心系毕业生――思想到位;要缜密安排,为毕业生排忧解难――工作到位;要营造气氛,树立正面典型――宣传到位;要建立毕业生工作负责制,细化工作、责任到人――制度到位。“两个突出”即一要突出辅导员、学生骨干的作用,全员参与;二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6月12日,在洛阳师院201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院长时明德动情地说:“毕业生朋友们,洛阳师院是你们的母校,也永远是你们的‘家’。几年的同窗共度,我们成了师生,你们成了同学,洛阳师院也因此把你们和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这样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希望大家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或者是你们成家立业后,都不要忘了母校。希望你们多关注母校的改革与发展,在百忙之中‘常回家看看’。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无论你们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们取得多大的成就,洛阳师院都将永远关注着你们、永远伴随着你们,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时明德院长激情澎湃的讲话让不少毕业生热泪盈眶,他们懂得虽然只有4年时光,但是母校已经与每一名毕业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虽然离开母校,但是我们会始终关注着母校的改革与发展,我们也有义务为母校的繁荣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政法学院毕业生张欣欣说。
毕业前夕,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席、2010届毕业生吕伟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他写给母校的毕业寄语是:“大学是我人生最骄傲的一站,我将以此为起点,飞得更高,看得更远。”在接受采访时,吕伟激动地说:“母校不仅教给我知识,而且让我学会思考、懂得感恩,没有母校优良的校风、学风,没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辛勤辅导,就没有我的今天。将来无论在哪里工作,我都将永远铭记母校所给予我的帮助,始终关注母校的发展。”
“不能忘记那些我们共同走过的时光,它承载了太多太美好的记忆。今天,你们就要以出色的成绩毕业了,不管是通过研究生考试的从容镇定和公务员面试中的机智敏捷,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踏实勤勉,抑或是独自创业时的勇气和决心,你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前进的标杆。我们将接过你们手中的接力棒,上好每一节课,尊敬每一位老师,维护好美丽的校园环境……”管理科学系2008级学生欧阳林冲代表全体在校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时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亲爱的同学们,四年的大学生活如萍聚般短暂,随着毕业号角的响起,你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请各位优秀毕业生带领全体同学安全离校、文明离校、开心离校。用你们的实际行动去呵护、关爱母校与学弟学妹们的发展和成长,在__大的史册上留下你们美好的篇章。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优秀毕业生致辞,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优秀毕业生致辞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参加我校__届优秀毕业生座谈会。首先请允许我对取得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的全体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
四年来你们与__大共同发展,与时代一起进步,你们为学校注入了青春与活力。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是你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让我感到责任之重大;是你们一次次的进步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学校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无论从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四年来,同学们见证了学校的发展,领略了学校为大家成才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在__大学这片沃土上,你们肩负家长的期望、老师的教诲和学校的培养,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素质,为你们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储蓄了动力。你们勤奋努力,追求进步,你们用自己的行动秉承“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__大精神。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事件发生时,你们自觉倡导理_爱国、支持奥运,慷慨为灾区同胞解囊相助、募集善款……用金子般的品质,用智慧和热情,用真诚和汗水,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就是对你们最好的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培育的结果,更是同学们勤奋努力的结晶;是你们的荣耀,更是学校的光荣!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为你们的成长感到由衷的高兴。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团结一致、顾全大局、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__大年轻一代的成长,看到的是__大的美好明天。
绿草又一次铺满校园,夏气又渐渐浮起,六月的暖风中也开始飘散着离别的味道。书香四溢的图书馆,情谊融融的宿舍楼,人头攒动的食堂,窗明几净的教室,绿草荫荫的操场……很快,你们就要带着所有的眷恋与不舍、希望与憧憬,告别那些属于阳光、欢笑、泪水和友情的日日夜夜,告别曾经生活了四年的家——__大学,背起行囊去迎接生命中的再一次腾飞。在你们新的人生征程上,有着全体老师对你们的殷切期望和祝福:
希望你们坚持学习,勇于实践,不断进取
"因生而学,因学而生"。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所以,我衷心地希望每一位优秀毕业生将来无论是走向工作第一线,还是选择继续深造,都能够不断地、踏实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在学习中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从零开始,从小事做起,虚心向他人学习,真诚向实践请教。你们毕业后会面对很多选择,但不管它是否符合你的专业,只要能发挥你的才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你就大胆去实践,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希望你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百学需先立志,做事需先做人”。学会做人的根本就是学会与人交流,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团结合作是当今社会每个人应有的群体意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团结合作品质就显得更加重要。大家走向社会就会发现只有依靠群体智慧的力量,在团结合作中你的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你的个人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希望大家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在各方面都不断地完善自我,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
优秀毕业生致辞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05级城市规划班的叶顺利,今天能够代表建筑学院2010届全体毕业生在此发言,我感到非常的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领导、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出席我们毕业典礼的各位家长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此刻,我不想用“白驹过隙,时光飞逝”类似的字眼,去临摹毕业典礼发言中惯有的言语,我想在这有限的几分钟里说说我们的心里话,做真实的自己。
大学五年它意味着什么?
五年里,我们目睹了福州大学的蓬勃发展,我们亲历了建筑学院从建院到逐渐成长的过程,我们与全校师生共庆母校五十华诞,前不久我们又迎来了建筑学院专业教育评估,并最终获得可喜的成绩;五年里,我们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一路上大家互相帮助、共勉奋进,知识的给养,社会实践的历练,让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五年里,我们去过很多地方,曾在厦门鼓浪屿集体等候日出,在上海外滩、苏州园林,在黄山脚下、西塘河畔都有我们游览写生的身影,也曾在安徽南屏爬上屋顶绘制马头墙的大样,在宏村西递定格朝阳与夕阳的美景,这是属于我们这个专业特有的实习经历;五年里,有太多感动,师恩情同窗谊,五载共处刻下无尽回忆。就在十六天前,2010年6月9日,送旧晚会上几十个人相拥痛哭,在场的老师也纷纷落泪,这一幕,我想大家定会和我一样永远珍藏。哭泣,是因为我们站在离别的浪尖难舍这浓浓情意,但哭泣过后我们仍会绽放笑脸,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的是那份从容与坚强。
大学五年,它意味着付出、意味着收获、意味着感恩!
我们感谢父母,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是那么优越,或许他们会为了你下一年的学费而加班加点劳累至深夜,或许他们为了让你在学校生活好一点自己却省吃俭用,他们总是默默的付出,将朴实无华的爱融入在生活的点滴里。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同学为爸爸妈妈们深深的鞠一躬,感谢你们二十多年来的含辛茹苦,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我们感谢老师,是你们引领我们步入知识的殿堂,是你们为我们画的第一根墨线,为我们裱的第一张纸,是你们授予我们专业知识、教诲我们做人的道理,就连在毕业答辩结束后老师们还特地聚集在一起语重心长的为我们指点走出社会后该注意些什么。感激的话千言万语,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表达我们对您的尊敬与爱戴。学生即将远行,就让我们深情的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我们感谢母校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求知的环境,为我们成长成才构筑了坚实的平台;我们感谢所有同学五年来的关心与支持,我们珍视那份难得的纯真友谊。
毕业是伤情而张扬的告别——低眉处无奈流年似水,行有志风华如火。
毕业是大学五年的精彩谢幕,更是下一段征程的郑重开始。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是梁启超先生在1__年前,为唤醒中国青年所作的《中国少年说》。1__年后,我们毕业的今天,我想与在座的所有同学一起共勉。让我们带着那份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规划师,为国家的建筑和规划事业做出贡献;让我们发扬建筑学院多元化人才培养的精神,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尽情施展我们的才华。今天,我站在这里为大家发言,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管你是80后还是90后,都能够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慷慨激昂,精彩陈词,书写自己的成功与辉煌。
最后,祝我们的领导、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祝我们的父亲、母亲们永葆青春、万事如意;
祝我们福州大学、祝我们建筑学院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祝我们2010届全体毕业生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优秀毕业生致辞3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07级同学们,可爱的学弟学妹们,我想换成为任何一位同学站在这里都会和我一样,百感交集。脑海里从__年9月到现在的点点滴滴,已经自动进行了蒙太奇的组接。我只能感叹时间过得实在是太快了!今天我想说四段话:回忆,反思,感谢以及送给学弟学妹的话!
首先,回忆---
至今还记得军训时的汗与累,红歌汇获奖时的兴奋,健美操比赛时的向往,各种班级活动的团结心。。。大一的张狂,年轻的我们自信得有点过头,但也是凭借着那份自信,我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活跃在校园的每一个舞台,斩获了不少奖项。大二开始渐渐碰壁,找过兼职的同学应该知道,外面的世界和学校简直就是两重天!大三开始收敛,为各种考试考级,工作奔波,也同时思考着好多项不明白的问题,张大嘴不可思议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仿佛什么都没有学到就要毕业了。这一个过程,一届又一届的学子的心路历程,面对新入校的学弟学妹,我们即便是告诉了你们,你们半信半疑的点头,其实只有亲身经历亲自感受才来得真切来得刻骨铭心。
其次,反思---
在这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其实感触最深的就是对自己的不断否认和不断的怀疑又不断肯定的过程。现实中有那么多的困境,心理的外界的。曾经和你们一样,怀疑自己选这个专业是否真的是对的,曾经也和你们一样,我不只一次抱怨学的东西太多太杂,曾经对于将来要做一名幼儿英语教师的自己不断失望。可当我真的成为一名幼儿英语教师的时候,我想说:“我不后悔!”书到用时方恨少,是的,当你真的走向社会,你会发现自己学的那些东西真的是太不够用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永恒的主题,它注定发生在每一人身上。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有对生活的热情和自己认知。我会一直努力,攀爬一座又一座的人生高峰!
第三,感谢---
感谢放在最后,因为这当中的情思太沉重。在这里每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第一次实习,第一次上课,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学生,第一次有人称呼自己为某某老师,第一次自己的课程得到掌声的回报;在这里每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知己,自己的创作伙伴;或许某些人还有了自己难以忘怀的纯粹的爱情。感谢304班的同学,感谢304寝室的姐妹,谢谢你们!在这里我们有了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尊敬的老师。感谢你们,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予我们指引;在我们叛逆的时候,拉我们回头;在我们启程的时候,给我们力量!谢谢你们!
最后,给学弟学妹们的话---
面试:不要寄希望于那几分钟,真正的面试从你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秒,已经悄然开始!
成功=积极的人生态度+扎实的知识+广阔的人脉+能抓住机遇的双手!
生活寻着亘古不变的轨迹在悄然继续,刚刚上路的我们盲目且无助,我想说,我们或许还需要打磨,还需历练。但是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我相信目光里的真诚,生命中的感动,只要怀揣不灭的希望,总有一天自然就会走到那梦想中的美景。
优秀毕业生致辞4尊敬的家长朋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隆重举行“___”欢送会,我感到特别的欣慰和高兴!欣慰的是,我们8名学子,经过三年的勤奋努力,不仅圆满毕业!而且在全县举行的__届初三五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荣获“一中精英学子”称号!高兴的是,我们洼中因你们的努力而再次扬眉吐气!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次对以上8名同学能够进入一中学习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取得的优异成绩!祝贺你们踏上新的征程,并以此为起点,走向新的生活!更希望你们把中学子的勤奋、正直、坦诚、善良、友爱永远传承!
作为校长,我感谢你们为母校赢得的荣誉,母校因你们而自豪!在全县录取的240名考生中,二中5人,黄中5人,回中4人,除四中和小中,我们最多!而且李方超同学取得了第36名的好成绩!你们展现了洼中的风采!作为你们的校长,我很满意!
今天,我更要感谢望子成龙、为我们付出全部心血的父母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老师!
在此,我也希望七八年级全体同学以学哥们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讲究方法,在明年,在转年的这个时刻有更多的同学升入一中就读!
一中,应该成为我们洼中每个优秀学子高中就读的理想选择。单独编班,独立的校区,优雅的环境,一流的师资。被录取考生成立四个“”,在环境优雅的西校区上课,所有任课教师均为市级以上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而且被录取的考生三年的一切学习费用全免,并每人每月享有“精英学子奖”300元。
我们的学苗一年好似一年,我们的管理水平更是不断提高!我们的学风也日益浓厚!我相信我们越来越多的同学会进入一中就读!每年的这个时刻,我都愿意为你们隆重欢送!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老师由于中考阅卷需要,不能为你们送行,未免有些遗憾。但他们给你们留下了寄语,我转达给大家:
初三一班老师:老师会永远记住和你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祝你们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一路走好!
初三二班老师:你用才智和学识取得今天的收获,又将以明智和果敢接受明天的挑战。愿你永葆一往无前的精神。
初三三班老师:祝你们学习、生活一切都好!
初三四班老师: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彰显英雄本色! 初三五班老师:你有涌泉一样的智慧和一双辛勤的手,不管你身在何处,幸运与快乐时刻陪伴着你!
初三六班老师:祝你们永远健康、快乐、平安、幸福!
初三七班老师:愿你们各有所长、人生大进步、大发展!初三八班老师:衷心地祝贺你们,用智慧、才情、胆略和毅力,开辟出一块属于你自己的土地。姚主任也寄语你们:你长着一对翅膀,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雨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香甜的蜜汁所陶醉。朝着明确的目标,飞向美好的人生!
作为校长,我寄语你们:
带着老师的美好祝愿,带着自己远大的理想,带着三年经历的美好回忆,带着洼中的拼搏精神去开拓更加美好的明天!
也希望同学们“常回家看看”!
最后祝愿各位家长朋友和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祝愿七八年级全体同学期末考出优异的成绩!
谢谢大家!
优秀毕业生致辞5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的作为第一届毕业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感谢我们的母校和老师,感谢你们这三年来的悉心教导和精心培养!
今天,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此时此刻,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喜悦、伤感、忐忑同时占据着我的脑海,喜悦的是,通过三年多时间在重大城科的努力学习,我即将圆了我的大学梦。它是我多年来一直梦想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我刻苦学习,努力上进,今天终于要实现了。伤感的是,从此,我将告别培养我成长的母校、告别给予我无尽帮助和辛勤培养的老师们,也将告别与我风雨同舟的同学们。忐忑的是,我们——第一届城科人,在社会浪潮中该如何发扬我们的文化,又该如何再次基础之上有所超越?
回首三年的大学生活,今天来看,竟然像昨天的事情。还清晰记得第一次站在校门口的那个瞬间。带着对大学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我们开启了通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大门。转眼间,时光的年轮她匆匆转过,我们的回忆中多了足够一辈子品味的东西。今天,我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大学里最后一段共同的回忆。三年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选择了这个充满了自由,激情的校园。日月辗转,光阴似箭,眨眼之间,离别的钟声就在耳旁敲响了。“相见时难别亦难”,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忘不了课堂上老师那循循善诱的教诲;忘不了教室中你我孜孜不倦的身影;忘不了运动场上生龙活虎的腾跃;忘不了舞台上激情嘹亮的歌声;我们经历了大一的纯真年代,告别了大二的紧张与忙碌,来到今日大三的依依别离。大学三年,我们见证了学校的飞速发展,从主教的建设到投入使用,从运动场的修建到我们的首届运动会,等等……更有幸的是我们是城科第一届学生,一同陪伴母校走过了三年的风风雨雨。回顾在城科的学习生涯,我们在母校的怀抱里结下了不可替代的深厚友谊,在学习与生活中,在研讨与争辩中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忆的情景与往事。今后,无论是深造还是工作,我们都将打点行装、各奔东西,然而这份大学的同窗之情都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同时,学院领导、各位老师更是对我们情深义重,传知识之道、授强国之业。是他们原谅了我们的懵懂无知,是他们宽容了我们的任性而为,也同样是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成熟而早生华发!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中,我们学会了求知,更学会了做人、做事。这些丰厚的收获,宝贵的财富,无疑使我们走向社会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无疑使我们在竞争中更多了一份信心和勇气,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高、更远!
让我们再一次向学院领导和老师们说声“谢谢”,是你们用自己的德行和爱心让我们得到了远比书本知识更宝贵的信念;让我们对自己的父母说声“谢谢”,是他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才让我们在人生路上充满了朝气,让我们对这美丽的校园说声“谢谢”,它的静穆、祥和,均记载了我们的奋斗与成长。让我们再一次相互拥抱,互相说声“谢谢”,让我们回想起那纯真的笑容、纯洁的心,感悟关爱的甜蜜,忘记种种的不愉快;让我们再一次握手,化解心中的矛盾,让我们用会心的微笑,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在这里,我还想给我的师弟师妹们提两点建议:第一,努力学习,掌握好专业基本技能,这样才做到一名学生最起码的要求,到毕业时才不愧于我们所学的专业。第二,珍惜大学时光的分分秒秒,多吃苦,多磨炼。相信最后我们都会硕果累累地走出校园。
就要离开了,让我们共同相约,决不辜负母校的培养,决不辜负老师的教诲,我们将牢记母校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争做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我们以师专为荣,明天师专将以我们为荣!最后,我代表06届所有毕业生,衷心的祝福所有的师长万事顺意,每一位学弟学妹鹏程万里,祝愿我们的城科永远年轻美丽!
关键词:团学活动;生涯发展;经验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45-01
高中生涯教育关乎高中生的成长,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是目前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探索生涯发展与规划是高中生涯教育的核心内容。所谓的生涯发展与规划就是利用个人生活上的经验来寻觅人生的方向,走自己该走的路。在高中三年,学生通过参与团学活动,可以促进自我探索,从而去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倾向、价值观等,同时通过学姐学长的"传帮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涯觉察意识以及促进对专业和职业等的探索,从而初步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提高学习动力,发展自己,增进生涯发展。
1.团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涯觉察
生涯觉察与意识是生涯辅导的起点。目前很多高中生缺乏生涯规划,缺乏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意识,缺乏对自己和未来的工作的认识,缺乏学习的动力。高中生参与团学活动有助于学生认识生涯发展任务,认识生涯型态,检视个人的生涯发展,引起生涯觉察,引发生涯自主与责任。
我校2014届足球社社长在团学跟踪调查"寄语学弟学妹"时谈到"高中是一个很美好的阶段。你们会面临着一些选择。我个人比较喜欢在密集的生活里能够加入一些自己的色彩,比如说我会坚持踢足球或者音乐,一些爱好在我看来必不可少。有一些人在高中尤其是高三活得很禁欲,也有一些人一直活得非常闲适潇洒,我无法评定哪一种生活方式最好,因为这很难论证,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我校2013届口才社社长在团学跟踪调查时谈到"从社团的各项活动中,我的交际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团队活动需要集体的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我学会更好地和搭档沟通、交流、合作,并且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调动各项资源有效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作为社团的负责人,我学会协调各成员间的关系,为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是集体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些在我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是相当宝贵的财富。"
2.团学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对自我的探索是生涯规划的基础,包括了解个人所追求的生活型态,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工作价值观、性格,并整合个人特质的探索,建立生涯期待,找出暂定的生涯目标。高中生参与团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发展自己,甚至为将来的专业和职业选择提供参考。
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成长是学生参与团学活动的最大收获。在近几年毕业跟踪调查时,学生谈得最多的是团学活动提高了他们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遇见了一批优秀的人共同成长。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例如在紧张焦虑的场合保持镇定;树立了责任感;细心耐心;即使很小的事情,都要在短时间内尽量做到最好,效率和质量都很重要;提升了交流沟通能力;收获了友谊;积攒了一些做事的经验等。
我校2013届文艺部长在团学跟踪调查时谈到"我的收获在于获得一些组织活动的经验,锻炼了胆量,但更在于发现自己在领导和组织能力上面的不足,同时吸收借鉴共事的同学们的经验和能力。"
我校2014届团委会办公室主任在团学跟踪调查时谈到"团委办公室的工作不同于文艺部,持续的时间更长,也更需要细心和耐心,最大的收获就是即使是很小的事情,都要在短时间内尽量做到最好,效率和质量都很重要。"
3.团学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资料探索
对生涯资料的探索是生涯规划的应有内容,也是目前高中生比较薄弱并急需加强的方面。这包括依个人暂定的生涯目标,进行教育与职业资料探索,了解相关类型的职业特点、职业技能及学术背景等。高中生参与团学活动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启发,尤其是学姐学长的"传帮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等的探索。
团学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干部选择专业的缘由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同学说是受到家庭的影响,有的同学说是个人兴趣,有的同学说是适合自己的性格,有的同学说是考虑到就业前景乐观(或较为实用)等。
团学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干部选择大学的缘由个体差异也较大:有的同学说该大学的气氛与五中一样自由而稍有约束;有的同学说是因为该大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的同学说是社会声誉高,综合排名靠前,周围牛人多;有的同学说是大学不理想,但是冲着专业去的;有的同学说分数吻合,名气不错等。
我校2014届学习部副部长在团学跟踪调查时谈到"中学阶段对金融、法学等专业都有一定的兴趣,觉得挺适合自己的性格。于是高考成绩出来后,在周围人的推荐下,选择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我校2013届生活部部长在团学跟踪调查时谈到"个人的话学习成绩中等并不算优秀,但是在学生会的工作中,虽然是比较累,但是对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首先,让人增长了自信,在同学交往过程中及各部门的合作中收获快乐。其次,学生会在学校的工作为以后社会的工作也提供了一个小社会的环境,让人能从中反思思考,总结经验,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团学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资源的探索与掌握
对资源的探索与掌握包括认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重估个人的生涯资源,善用个人的基础资源,增进生涯发展。生涯规划不应该仅仅是将来专业和职业的规划,还包括对中学生活的规划。学会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健康管理、压力管理和休闲管理,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生涯规划的落实,有助于学生的生涯发展。参与团学活动,对学生的时间管理和平衡能力是很大的挑战,对学生的生涯发展是很大的挑战。学生干部参与团学工作挖掘了自己的潜在能力,培养提高了所属学生活动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了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尤其是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论文摘要:媒介地理学以密切联系人文地理为基础,注重开展媒介与地理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比较特征研究。当代语境中,人文地理的整合与分层,对于特定媒介形态的生成具有重大影响。同时,现代媒体也以想象和虚拟的方式塑造着媒介中的地理形象。城乡地理与网络虚拟地理是当下中国两个具有广泛覆盖面和深度辐射力的媒介地理样本。媒介地理学的当代思考必需应用立体的空间化思维方法。
人类对地理的认识和理解,从来都离不开媒介的帮助;任何媒介形态的生成、发展和嬗变,也必然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展开。媒介与地理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媒介地理现象的广泛存在,以及媒介地理学研究视野的学术必要性。作为交叉性的学术空间,媒介地理学是“一个曾被长期忽视的学术领域和审视窗口”①,需要综合传播学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展开深入的探讨。
在通论的意义上,地理学一般有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大基本分支,前者研究地球的自然特征,后者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媒介地理学视野中的地理概念,主要在人文地理环境的意义上展开。人类的文明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类适应、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又不断发展和创造人文环境的历史。这决定了媒介地理学的两种基本的研究路向,其一是历史性的回溯研究,其二是当代性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动态的前瞻研究。回溯是为了清理和总结既有的知识以及方法积累,前瞻是为了进一步开拓新的理论空间与思维。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传媒与不断更新的人文环境,当代性的前瞻研究无疑更具有理论的实践意义。
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同媒介、地理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②。规律的总结需要以关系的辨析为前提和基础。关系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影响关系,二是差别关系。从根本上说,媒介地理学展开的就是一种关系研究与比较研究,即以人为焦点,一方面透视特定人文地理环境对于特定媒介形态的影响关系,一方面比较相同、相似、相关媒介中地理形象景观的差别特征。本文试图立足本土中国的当代视角,对此展开初步的思考。
一、地理中的媒介:整合与分层
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定性主要表现为传统与现代两个方面。文化的现展以趋同为大势,在当代中国,由于政治意识较统一、市场经济的整体开放以及人口的跨区大规模流动,文化区域的传统差异已经变得非常微弱。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地理状况的不同等一系列原因,也在形成着新的人文地理环境的分化。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当下中国的经济龙头区域和信息高地,当地在媒介发展战略上显示出整合利用区位优势的明确意识。广东卫视和浙江卫视都以财富为基本定位,以地方经济强势为基础发展特色媒介传播。上海东方卫视则成为唯一一个“以新闻见长”、敢于用资讯打新闻牌的省级卫视,在国内外的重大新闻直播报道中,初步形成与央视、凤凰卫视三分天下的态势。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媒介品牌的树立固然以区域地理优势为基础,但其传播辐射的根本指向却是追求跨区域的全面覆盖,无论财富还是资讯,都无法用单纯的地方性来解释。广东、浙江、上海的省级卫视都是以本土优势为基点来实现超地方化的发展策略,它们走的是最大化的受众路线,即通过捕捉观众群的最大化,来争取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市场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地域边界特征的模糊性。通常认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更关键的是要看这民族性、地方性是否有人类的共通性,否则就无法走出地方、走向世界。现代媒体,尤其是电子、虚拟信号成为主导性传播介质以后,时效性和覆盖面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力量,传统意义上的地理区域必然被打破。事实上,广东等地省级卫视的发展策略,与江苏卫视的情感定位、湖南卫视的娱乐旗帜、安徽卫视的电视剧集中营、重庆卫视的电视版故事会,并无本质差别。因此,我们在研究特定人文地理环境对于特定媒介形态的影响关系时,必需改变传统的平面化地理思维,而应树立跨域界交融的整体宏观视野。
与整合相联系,现代文化地理版图的另一个重要发展维度是立体分层。区域文化的历史积淀不可能根本消泯。在当代社会,它往往向两个方向流动分化,一方面是区域性雅文化传统转化为小众文化的精英风尚,另一方面是区域性俗文化传统转化为大众文化的市民趣味。流动分化的结果不是走向截然对立,而是交融互渗,从而构成了现代文化地理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不再体现在传统地域的平面差别上,而是表现为空间层次上的立体并生。在多层次的现代空间人文地理版图中,媒介的发展也必然分层化,特定的媒介形态针对特定层次的人文空间而生成,并由此形成媒介传播功能的层级体系。以吴文化的代表苏州地区为例,当地电视节目的两个特色栏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个是以“姑苏繁华图”为名的文史掌故节目,一个是吴方言演绎的电视栏目剧“都市故事会”。前者取名来源于清代画家徐扬的同名书画作品,该画长达三十米,大气淋漓又精细入微地再现了乾隆盛世姑苏城的百里风景和街市繁华,可称之为苏州版的清明上河图。电视台颇有创意的每天选取画卷的一个片断加以评介,创作了一个颇有书卷气息的人文电视栏目。而“都市故事会”则以方言短剧的形式,讲述都市生活和情感,日常性、时尚性和传奇性兼具,并以“民星”选秀的方式吸收普通市民参与演出,颇受普通市民阶层欢迎。两档节目一雅一俗,篇幅短小,分别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有效地利用当地的地域文化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这种立足地方的传播定位,由于受众目标明确,以及短平快的低成本运作,有效而且稳定地实现了特定区域市场的占有。现代人文地理环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现代媒介的传播功能指向也是综合的而非单一的,无论影视、报刊还是网络,都无一例外。只有在人文地理与媒介形态这两个立体空间的接合中实现准确定位与合理布局,现代媒体方能建设通达的信息传播渠道。
二、媒介中的地理:想象与虚拟
媒介与人文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地理影响改造媒介传播形态和方式的同时,也必然成为媒介书写和塑造的对象。媒介中的地理,固然具有客观性一面,但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想象性和虚拟性的存在。现代传媒的高科技手段,使人对生存空间的认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电脑与网络、影视与报刊,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遍知天下、游历四海。在信息地球村的当代,每一个具体的人,大都会从现代媒体的虚拟地理和想象地理中,在一定程度上如同数百年前的欧洲人那样,获得马可·波罗游记式的阅读。媒介中地理形象或曰地理景观,寄托着特定地理空间的人对于身外世界的复杂诉求和期待,大到政治经济文化,小到个人的情感心理,无所不包。对此的分析和研究,是一项庞大的跨学科系统工程。
就当下中国的具体社会现实和媒介发展的最新形态来说,有两个具有广泛覆盖面和深度辐射力的媒介地理样本尤其值得重视。
首先是媒介中的城市与乡村。现代文明的基本进程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在这样的文明进程中,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城市和乡村成为了现代人最基本的两种生存地理空间结构。城市是主流和强势的文化代表和象征。以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国际化都市为例,《文汇报》侧重从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描写上海,《新民晚报》主要从平民阶层的视角看上海,而《上海一周》、《申报》则着力营造年轻都市白领所陶醉的小资上海。上海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地理空间,需要通过媒体的分工定位来展开多维透视。但在这些纷繁的维度中,敞开与掩盖、强调与忽略、导向与回避、放大与缩小常常彼此交织渗透,都需要从媒介地理学的视域进行深入的清理。乡村往往成为城市人的自我抚慰的想象性建构,各类媒体发现和关注古村古镇的持续热情就是一个明证。这种热情的背后,文化生态的保护意识、都市人疲惫心灵的精神想象、商业利益的消费驱动已经搅拌混合为一体。在中国当下的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进程全方位的展开,带来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城与乡,成为当代中国媒介地形图中重要的两大板块。媒介学视域中的城乡地理研究需要深入探讨一系列重要问题:第一,媒介如何成为确定当代城市主流文化地位的重要力量;第二,媒介作为塑造并跨域界传播现代都市文化想象的重要手段,其表现形式具有哪些重要特点;第三,媒介在城乡文化关系的建构与调试中起到了哪些正面或负面的作用;第四,媒介对于城市、乡村的虚拟和想象是否会造成一种真实性的遮蔽,是否有悖于媒介社会责任。
其次是互联网络所建构的虚拟地理空间。网络虚拟地理是现代高端科技与现代人复杂心理世界互相合谋的产物,其表现形式基本有网络论坛、网络通讯工具、即时聊天室、电子网络游戏等等。虚拟不等同于虚构,其实也是一种实在,即“虚拟实在”③。对于参与者来说,这种后工业时代人们通过计算机创造出来的电子表象具有主观心理的真实性,它既可以是对实在世界的一种模拟,也可以是一个想象的世界。在网络虚拟地理环境中,主体是相对性的,身份是面具化的,空间是流动性的,信息是随机性的,形式是变幻的,真实与假象、责任与戏谑、高尚与卑下……都混杂莫辨。这就好像一条决了堤却又流淌不尽的大河,裹挟着泥沙和鱼龙汹涌而来。强制性的阻塞肯定是无效的,任意性的放纵也不可取,唯一的办法就是有规划地疏导。媒介地理学的重要责任之一,就在于为实践网络虚拟地理的规划疏导提供理论的依据,这需要展开诊断式的批评和反思。
三、思维的创新:立体的空间
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线性发展的时间——历史观念的逐渐确定,人类社会由此进入所谓的时间社会时代:“空间在以往被当作僵死的、刻板的、非辨正的和静止的。相反,时间却是丰富的多产的、有生命力的,也是辨正的。”④但是,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开始全面步入空间化的时代。空间化的时代需要空间化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视野,这在当代物质语境和思想语境中越来越凸现出其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现代人文地理版图与现代媒介多元形态,都已经在对平面的超越中向立体转型。
立足于当代语境的媒介地理学建构,必需完成的就是视野的转换和思维的创新。人们历来认为,媒介的传播是线性的过程,是从信息的发送、接收到反馈的环型结构。但是在空间化的时代,多层次立体的地理空间和媒介形态,已经初步形成了信息传播的球型系统。时间性的历时观察,将难以全面地应答现代传播课题,必需以空间性的、共时性的、并置式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予以补充。当代媒介与当代地理的结合,带来的就是对线性过程思维框架的突破。这种结合将带来两个方面的深层次变化。
首先是媒介书写、传达方式和战略的变革。“为了提供现有情况的一个代表图景,地理学切过时间量度的断面具有一定的厚度(期间)”⑤,这种地理学的空间取样方法,也正是现代媒介传播的重要方式。它的优势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快捷的时效性和信息含量的扩容,扩容后,非同质性的各种信息又进一步在互相参照比较中发生增殖,从而实现深度传播的效能。例如,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对德国世界杯报道冠名为“豪门盛宴”,对比赛进行奇观式的叙述。尤其在决赛时,中央电视台派出记者分别在德国柏林、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以及在北京意国和法国球迷观赛的酒吧中进行同步报道。四地报道来回切换,胜者欢呼,败者失意。央视的报道意图非常鲜明,就是要展示世界杯这一全球化狂欢节所带来的全球性感受的深广度。实现这一意图的方式,就是通过现代化的传媒手段,拓展媒介覆盖的地理空间,通过典型性的媒介地理取样,以共时并置的方式加以呈现:光荣与失落、辉煌与黯淡、欢呼与哭泣、喧嚣与沉静……画面的不断切换,带来的是跨域界、超地理的深度心灵、情感的对比,而以他者身份参与观看的中国观众,则获得一种多样化的感同身受的体验。这一例证,反映出共时性并置思维运用于媒介传播所带来的奇观效应。再如,好莱坞大片全球同时公映也体现了空间化的传播战略。早期影片公映总是先在大城市开始,然后根据票房情况逐渐向小城市、县、乡推进。现今网络媒体使得公映过程的传播速度大大缩短,甚至降到零,这就使得大片公映常常实行同步化策略,以追求最佳的票房回报。
第二是媒介研究方法的更新。“将‘空间分析’引入媒介研究当中,对‘媒介空间’的分布与建构进行研究,这将有望建立起媒介地理学研究的‘媒介空间分析理论’”⑥。媒介空间分析有四个基本层面,一是相近或相同地理区域中不同媒介的分工布局分析,二是某一媒介内部的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的规划定位,三是目标性的受众阶层分析,四是针对性的人文地理层次分析。四种分析的整合起来,就是“媒介——人——地理”的互动和融合。如,合肥晚报报业集团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都地处省会,为了避免资源浪费,避免市报与省报同在一个城市而造成地位尴尬的局面,合肥晚报的定位是具有晚报色彩的党报,这在全国范围都是一个特例。虽同在一地,因为资源合理配置,各有不同的受众群,形成了一个合理的媒介空间布局。在当代文化地理环境中,媒介空间分析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深刻地把握媒介发展的动向与趋势,对于构建合理健康有序的媒介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①邵培仁:作为最新研究视野的媒介地理学[J].媒介方法,2006年第1期。
②邵培仁:媒介地理学:行走和耕耘在媒介与地理之间[J].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3期。
③参见王治河主编:后现代主义词典[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年版,第681页。
④福柯语,转引自[美]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王文斌译,第10页。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大学教育是中国几十年来取得社会良好发展的重要原因,其中理工科的数学教育功不可没;同样,美国近年来也在不断强化大学各专业的数学教育。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基于专业特色,在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需要专业研究,以保证实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实践表明,对中美两国的大学低年级数学教育进行深入比较研究,是提高我国大学理工科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实用性;课程教学;高等教育;数学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科研启动基金(NY214170)。
作者简介:余瀚(1984—),博士,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
王少辉,博士,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在“中国梦”理论的指导下,十分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有必要继续坚持以往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实践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吸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方可持续培养出更有利于国家建设的人才。大学低年级的数学基础教育在理工科的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中美两国都很重视且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在美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作者发现大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想处处存在,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其实用性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美国计算机类的教学为例,其中密码学和数据结构等相对高年级的课程,其相关内容已经在线性代数及微积分课程的教学和作业中不断出现,突显了数学课程的应用性。美国很多科研机构或企业并不一味追求高、精、尖的科技去培养人才,而是更多地去培养实用型的工程科技人员,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观点在美国人的理念里根深蒂固。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了解美国的大学教学在实用性方面的可取之处,这样可以使我国大学在教学中不仅坚持对学生扎实功底的培养,同时充分融入实用性内容,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1 精选实用的教学内容
美国大学的教材十分注重延续性和可读性,以本科微积分(Calculus I、II、III)教材[1]为例,和中国一样,一般来说美国大学并不频繁更换此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本。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涵盖了大量的相关工程实践训练习题或小型工程设计,如:有体育运动方向如链球比赛场地的设计,有水利工程建设中已知胡佛大坝水库横截面表达式推算其储水量的问题,还有电信电缆架设最小投资优化问题等。中国大学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其理论性较强,因此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实践性内容和例题会在某些章节集中阐述,但仍需加强这部分实用性内容,以面向科技成果转化和生产实践。这里简单举例说明,以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材为例[2],在讲“连续”问题的时候,是在先传统意义下用极限定义连续的数学语言定义,然后再去讨论连续的类型、间断点等问题,这个定义理论性较强;美国的微积分教材一般只讲判定标准:函数在某点左极限存在,右极限也存在,并且两者相等,且等于这点本身的函数值。这样的判定条件不仅可以使学生非常牢固地把握概念,而且可较为直观地结合图示说明,但弱化了ε-δ语言的形式化定义。即使是理科学生,也只在后续的分析课(Vector Calculus)上再讨论缜密的定义和分析,所以学生不需要知道太多理论就能利用此类判定条件去处理实际问题,也相对容易感性上理解。
2 提高教学软硬件的使用效率
在教学工具的使用上,美国的大学非常注意使用各类软件,诸如:Matlab、Maple等。这一方面中国大学已经逐渐赶上,并在某些方面超越,不过由于语言上的天然优势,美国大学生相对更容易理解此类软件的各个功能而不必去对照看帮助文档。编写程序方面,中国学生功底深厚且平均强于美国学生,这主要归功于我国扎实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但是在各类工具包的使用上,还需引导加强应用训练。如Matlab中的pdetool等包就是解决实际工程计算的非常好的包,而不必要一定了解方程解的各个理论细节,再去使用这样的包。充分使用现有工具解决问题也是人类之所以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有经验教师引导下的动手能力往往应先于理论解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笔记方面,很多美国学校使用smartboard可交互式电子黑板,可以播放ppt,同时教师可以用特殊的笔在电子板上写下笔记,这类软硬件的使用也极大方便了教学,教师可以在需要写板书的同时,把板书以文档形式记下来供学生共享,极大缩减了工作量,也可方便进行远程教学,避免只放PPT的尴尬;缺点是,此类设备造价昂贵,并且容易造成学生惰性,过度依赖于课后发笔记,相对于我国使用的传统白/黑板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3 结合专业实际,提高训练效果
在课堂上,两国教师均有采用不定期的十分钟左右的小测验(quiz)考查学生,通过若干次这种类型的测试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持续给学生一定压力,而不是仅通过一次考试评价学生,且让学生更重视掌握重要知识点。在课后作业方面,很多美国学生使用如Ti-84的智能计算器,使得工程和科学计算更加灵活方便,这样的设备在中国目前推行开来可能成本还比较高,但近期已有其它基于移动设备的App开发出来,相当程度上避免了使用此类硬件工具的成本。同时网上流行的Mathematica等工具可以使得我们更加合理地在线使用软件解决工程问题,也不失为相当好的学习手段。此外,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如生物或化学专业)的学生,美国的课程设置相对灵活,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要把多元微积分学完,只需掌握一部分重要思想即可,以后若有需要可继续扩展学习。
4 结语
理工科往往涉及到较强的实践性,大学数学教育也应从低年级开始以实用性为基础,强调其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的实用价值。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结合专业实际,带着实际问题将述论理论知识,通过实例训练强化知识记忆和应用。几年来,我们在《密码学》[3]教学中也进行了初步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扬长避短、继续探索,争取获得深层次成果。
参考文献
[1][美]Ron Larson,Bruce Edwards.Calculus[M].Seventh Edition.Publisher:Brooks,2009.
[2]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M].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小学低年级 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以其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
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例如:教学音节“she”:(1)电脑出示“e”(2)再出示小女孩推着卡片“sh”,告诉学生一个声母“sh”和一个韵母“e” 碰到一起可以拼出一个音节“she”。(3)课件演示动画效果。小女孩推卡片“sh”变成音节“she”。告诉学生在拼读时,声母“sh”要翘舌,单韵母“e”要读得响亮些。把“sh”和“e”快速连读成音节。借助“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不留空”的要领帮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方法。这一动画形式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一拼读规则。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从“乐学”入手,积极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拓展识字范围,丰富识字途径,坚持识写结合、识用结合,努力做到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在端正写好汉字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在传统教学中,生字教学一直是老师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或几张灯片,单调地、机械地、抽象地教学生“读字、认字、记字”。学生学起来无趣,教师教起来乏味。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因而,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让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坐”与“座”这两个字,可放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小人坐在一座小山上,就是“坐”字,与“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另外,有些生字的笔顺较难记,可利用多媒体出示字的笔顺,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着重强调易错的部位。学生看到字幕上放大的、一笔一笔地书写的成字过程,就会激发起学生模仿练习的欲望,也就能用心地书写好每个字了。
三、多媒体可以帮助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
语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我们成功了》这一课中除识记生字为重点外,另一个重难点是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中国人民欢呼、庆祝的情景。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了让学生理解内容,我播放了当年申奥成功的视频片断,让学生感受当年激动人心的情景。与此同时还利用网上查找的资料,介绍了奥运会的来历及世界影响,中国申办和参加奥运会的历程。然后让学生再一次看当年申奥成功,人们欣喜若狂,激动流泪的场面,学生们被震撼了。当问,“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想说说吗?”一些学生说:“太高兴了”“太值得自豪了”“能举办奥运会,我们国家真了不起”……当提到2008年奥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有什么想法时?学生们发言更为勇跃。这节课,在多媒体的协助下,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解决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不是教学的目的。对于多媒体,我们既要使用它,又要慎用它,要让它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为优化教学服务。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以“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认真考虑课件的使用价值,缜密思考、科学设计,使多媒体辅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陈秀珍.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2]美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4).
一、活动主题
本次教育活动以“温情送别,感恩母校”为主题,使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对待就业,顺利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奏响成人、成才、成功三步曲,为父母争气,为母校争光。
二、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8日——4月28日
三、活动内容
各班级要围绕此次教育活动的主题,结合班级和学生实际,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好以下活动。
1、“回顾校园往事,感悟青春历程,我的中职生活”征文活动。各毕业班级要广泛发动毕业生参与撰写,积极投稿,每班挑选2到3篇送交学生处进行评比(原稿及电子稿),学生处将优秀作品编辑成《我的中职生活》一书,并作为今后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料。征文要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感恩家长、母校、老师、同学的内容。
投稿截止时间:20XX年4月25日
2、开展“师恩难忘--向母校老师说声感谢”活动。各班级要引导毕业生通过祝福墙、祝福短信、毕业纪念展板、毕业生寄语留言册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对学校和老师的浓浓深情。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主动为毕业生真情寄语,激励他们做好“四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祝福他们平安、快乐、幸福,开创成功的人生;要引导学生干部主动为毕业生留言,共叙友情,共话离别,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3、召开一次“我为母校添光彩,母校为你送祝福”毕业生主题班会。各班级要根据学生处的总体安排,组织开展“我为母校添光彩,母校为你送祝福”主题班会,通过交流和畅谈学习、生活、毕业实习的体会,进一步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加深友谊。在4月25日前将班会记录上交学生处。
4、组织一次“关爱学弟学妹,奉献真情实意”主题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让每一名毕业生给一名低年级的学生赠言,一方面让毕业生把自己良好的学习生活感受传授给低年级学生,另一方面,也可引导毕业生增强关爱别人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5、“爱我母校、共建和谐”义务劳动。各班级广泛开展为母校、为师生义务服务活动,清理卫生死角、消除白色污染、清理乱写乱画,最后一次擦拭教室桌凳、最后一次打扫教室卫生,并引导学生把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升华为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爱,激励自己积极进取,不断奋斗。
6、“祝福母校,难忘青春”毕业联欢会。为使毕业生能在欢乐、祥和、友好的气氛下离开自己深爱的母校。学生处将组织安排全体毕业生和校领导、老师合影,并举行毕业生联欢会,让毕业生与母校、老师共叙情谊,共话未来。
7、优秀毕业生评比。优秀毕业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优秀典型和榜样。为此学生处决定在毕业班级开展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各毕业班级于4月20日前评选出一名优秀毕业生报学生处,对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的学生将在毕业联欢会上进行表彰。安排优秀毕业生给低年级同学作报告、讲座、座谈,留下好的学习经验、工作方法、处世态度、成功经历等,发挥传、帮、带作用,活跃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8、倡导毕业生文明离校。学生处将发出文明离校倡议书,组织毕业生举行文明离校签名活动。各班级要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主题班会,让毕业生保持良好心态,促使毕业生文明离校。4月25日前将主题班会记录本上交学生处。
四、活动要求
1、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本次感恩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认真按照学生处的部署做好相关工作,作为本学期学管工作提升的一个突破口。
2、要结合实际,细化活动内容,规定动作与自选工作结合,按照学生处总体要求体现班级特色。
3、要广泛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本项活动成为今后的常态化活动。
一、诵,体会古诗的美
古诗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节奏匀称,最适合吟诵。让孩子反复地吟诵,读出诗的情调气韵,读出诗的跌宕起伏,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美妙的古诗意境中,感受古诗独特的韵味。比如学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时,不必急于让学生理解诗句,而应先让学生自由而大声地朗读,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之美和创作艺术之美,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对李白的诗歌奔放、洒脱、飘逸、雄浑的风格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理解字、词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潜在含义。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凝练含蓄的句子要把它们形象化,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如:在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这一句时,教师可以这样指导:
师:谁能抓住诗句的关键词来朗读,让大家感受紫烟缭绕的美景?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读“生紫烟”时,语气很重)
师:我怎么感觉香炉峰在冒着滚滚的烟火?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读“生紫烟”时,声音轻轻的,柔柔的)
师:再轻柔些。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再读“生紫烟”时,眯着眼睛,陶醉在紫烟里)
教师的巧加点拨,让学生读中感悟诗句的意境美,吟中入境,学生自然做到“情动而辞发”。
二、画,欣赏古诗的美
古诗有很美的意境,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通过读者的再想象,人们头脑中形成的画面就不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丰富的。画画更是富于想象的孩子们的专利,他们最擅长也最喜爱用画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又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如教学《小池》,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画出涓涓细流、清澈见底的小池、将展未展的荷叶、轻盈的蜻蜓……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诗的基础上,画出诗外画。画,使古诗的美在儿童的幼小心灵中更加形象、生动。
三、歌,唱出古诗的美
古诗本身就是流动的歌。小学低年级孩子,特别喜欢唱歌。一首古诗能用歌唱出来,会使他们觉得有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给孩子们编的新学堂歌,便是十几首古代诗词。如《春晓》《咏鹅》《悯农》等等。古诗教学时,可以先播放相应的歌曲,让优美的旋律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而让孩子给古诗配上自己熟悉喜欢的曲调,更是他们极其愿意做的。如教学《所见》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见》的意境,选择曲调。有《小红帽》版的,有《数鸭子》版的,还有《世上只有妈妈好》版的,等等。课堂上歌声起伏,笑声不断。古诗本来就是唱出来的,用歌唱出古诗,古诗更美了,学生更喜爱了。古诗所散发出的芬芳也随着美丽的乐曲深深地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四、背,积累古诗的美
从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诸如意境美、音乐美、结构美等等美的形式,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教育。古诗的积累,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底蕴,提高人们的审美追求。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优秀古诗,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可以受到古诗中所表达出的中华美德的潜移默化,达到言谈举止上“质”的提升。低年级学生如何积累古诗呢?首先,课堂上的引导很重要。如在《游园不值》这首诗的教学中,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这首古诗的同时,又让他们接触一首或几首与所学古诗有关联的古诗,如《访戴天道士不遇》《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这样既能帮助理解《游园不值》这首古诗,又能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虽然学生不可能在一堂课里把它们全背下,但课堂上的引导便是积累的开始。其次,课后,要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门别类地去背诵古诗。可以根据诗的内容分门别类背诵、根据时间背、轮换背、接龙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等。
五、趣味活动,诗美的延伸
1. 形成古诗学习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1)诗上墙。在校园墙壁醒目位置和教室内贴挂古诗文名言警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感染。
(2)诗广播。利用每天的红领巾广播台,播放有关的配乐古诗朗诵和诗文歌曲。
(3)诗欣赏。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配画、配乐诗音像,从中想象、体会、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
2. 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活动,让古诗渗透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让古诗的美熏陶孩子们的心灵。
(1)诗朗诵。推行每周一诵。将教室黑板报一角辟为古诗园地,每星期一抄上一首新的古诗,让学生读、悟、吟、背。
(2)诗故事。鼓励学生广泛收集诗文故事和诗人趣闻,或把诗改编成故事,通过举行班级、学校故事会,评选出“诗文故事大王”。
(3)诗健体。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拍手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课间活动。那么,一些短小精悍、节奏感强的诗词,也能成为孩子们快乐游戏时口中吟诵的歌儿,如拍手游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基于前车之鉴,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是当前社会文化的理论热点(生态美学),而且成了经济领域实践的难点(低碳经济)。21世纪势必是人类对自己以往疯狂掠夺和蹂躏自然的过错行为进行矫枉过正的开始,也是人类生态文明蓬勃发展的时期。
低碳经济与城市生态美学的关系
发展低碳经济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国内外的热点话题之一。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认为低碳经济就是希望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而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英国鲁宾斯德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1]
城市生态美学是生态美学在城市空间领域的一种延伸,是针对当前经济与文化发展状况而提出的一种以追求人、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生态审美观,它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狭义的城市生态美学仅研究城市中人与自然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而广义的城市生态美学则研究城市中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城市生态美学要求人类在城市关系中构建人与自然平等、共生的关系,从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关系出发探究美的本质。
城市生态美学是人类和城市面临极其严重的生态危机之时的产物,它的出现,既是对现代城市发展中人类所面临的困境的回应,反映了城市居民对完整的、幸福的生活的寻求,同时也是对现有美学理论的突破。
首先,低碳经济和城市生态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这个问题就是21世纪人类正在反思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低碳经济是人类反思人与自然问题在经济领域的反映;城市生态美学则是人与自然问题(在城市这一独特的人口聚居空间)在文艺美学领域的反映。生态美学无论是对人类生态环境进行美学思考还是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美学探讨,都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
低碳经济与生态美学在对待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是一致的,都致力于尊重自然、平等地看待地球生物,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平衡的生态环境。它们的精髓都是和谐——人类与地球其它物种的和谐共生。
如果说,生态美学是将自然科学的生态学引入美学领域的成功范式,那么低碳经济可以看作是将生态学引入经济学领域的一种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次,低碳经济和城市生态美学都是经济社会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的产物。
城市生态美学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出发点推动现实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是适应经济社会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理论。低碳经济同样是适应这种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实践。
再次,低碳经济是城市生态美学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支持。
低碳经济不仅为城市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而且为城市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支持。
低碳经济与我们之前所提倡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是一脉相承的,是生态经济的前期形态,它们在致力于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环境及尊重并平等对待自然态度方面,与生态美学是惊人的一致。低碳经济是生态美学的现实表现形式,也是生态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低碳经济在某种层面就是生态美学观念的外化,是其现实意义在经济中的表现;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突破口。
最后,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与生态持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低碳经济是解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城市生态美学是解决人类如何更好地生存与更好地发展的问题。
城市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化规模的日益扩大,人类对自然界的强大干预,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自我调节能力,原生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活变得越来越远离自然,远离生态,人类自身也面临着生态危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为了重建人类美好的家园, 城市生态美学应运而生,城市生态美的研究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和必然[2]。21世纪将是重视城市生态美的世纪,在城市发展的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必须对生态对于一个城市的命运做重新认识,予以足够的重视。人们在呼唤人与大自然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呼唤城市生态美的建设。城市生态美的建设,就是建设人类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它以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生态审美创造为目标,以人类能够与周围的生态环境走向和谐共处,共存共荣,达到人与自然相和谐、真善美相统一的自由人生为境界。这是城市生态美学的根本目的,它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现实关注和终极关怀[3]。城市生态美主要体现为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基础上,融合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景观,实现城市与城乡的生态环境的大融合,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对减缓气候变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是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必需条件。由于人类使用碳基化石燃料,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的浓度在短短的34年间就猛增了70%。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应对,21世纪的地球继续变暖的趋势势必愈演愈烈。据2007年IPCC评估,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2.5℃, 20%-30%的物种可能面临灭绝风险;亚非拉至少2.07亿人缺少引用水,亚洲至少1.3亿人将挨饿。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持续下降,2050年中国的粮食总生产水平可能下14%-23%[12]。近30年来青藏高原的冰川总面积已经减少了1/10。喜马拉雅冰川可能在2035年之前完全消失。这一“亚洲水塔”的消融将直接影响到亚洲地区24亿人口即全球40%人口的饮水和吃饭问题。气候变暖,海水浸漫,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增长将减缓甚至衰退。
为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威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强调,我们必须抱着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效;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展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等等。各级政府动员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鼓励和引导社会大众转变传统消费观念,提倡绿色消费,摒弃炫耀消费、奢侈消费、过度消费,践行健康、文明、节约、节俭的生活方式。人民大众选择高碳还是低碳的产品和生活方式的广度、深度和持续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社会生产、产品、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宣传与转变社会大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的基本的低碳知识和低碳生活方式。在2011年12月联合国在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力排欧盟与美国设置的障碍,坚守正义,积极斡旋,督促欧美履行《京都议定书》承诺,会议才得以胜利闭幕。
湖南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生态城市方面的探索
湖南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创建生态城市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为长株潭生态城市群的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第一,制定“绿色湖南”总目标。
2006年初,湖南省提出了建设“生态湖南”的奋斗目标,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科学发展必须坚守的重要底线。为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进“两型社会”的进程,2010年8月湖南提出“绿色湖南”的总目标,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以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发展绿色经济为核心,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湖南成为绿色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的绿色家园。2011年1月,“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建设“绿色湖南”作出了具体部署。目前,建设“绿色湖南”的热潮正在全省兴起,在推进“四化两型”、加快富民强省中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把绿色生态资源作为核心资源优先保护。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管理,增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构建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资沅澧四水为脉络,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为自然屏障的“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形成区域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开发格局,提高生态安全水平。在实践中,着力抓好“三大创建”:创建绿色生态资源保护和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流域、区域统筹的生态补偿办法,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生态工程建设,加大对林地、湿地、风景名胜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和修复力度,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创建绿色生态示范区,把昭山建成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心”,打造成东方的“维也纳森林”,把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把长沙建成显山、露水、见秀的山水文化型城市;创建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推进城市景观林、城区公共绿地、环城绿带建设,把生态网络从城市拓展到城市郊区和山区森林、农田果园、江河湖泊等。通过保护绿色生态,使湖南成为一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繁荣的生态宝地。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湖南努力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高的新兴产业。在实践中,着力发展“四大产业”:1、以绿色核心科技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打造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轨道交通等领先全国的品牌;2、生态农业,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生态化,打造“湘”字品牌;3、环保型产业,推动资源再生、污染治理、新能源等产业发展;4、包括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湘菜、旅游、文化创意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
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在实践中,注重建立“三大体系”:建立绿色技术研发体系,加强低碳、清洁生产、高效节能、污染治理等绿色技术的研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建立绿色技术应用体系,加强共性、关键和前沿性新技术的应用,推进工业节能、建筑与生活节能、绿色再制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培育等8大工程,加快形成企业循环经济联合体,重点发展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环境治理产业等3大产业;建立绿色技术市场开发体系,以大型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服务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培育节能和环保服务市场,有序推进合同能源管理。
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实践中,努力从四个方面倡导绿色消费:大力生产绿色食品,加紧绿色食品研发,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可再生能源和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建筑中的应用;大力开展宜居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创建活动,使湖南成为中部乃至全国最适宜居住的地区;大力推广绿色交通,打造高速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节能体系建设。省长徐守盛7月6日在株洲骑自行车出行,用实际行动支持绿色交通建设,产生了积极示范作用。
第三,积极践行“两型社会”。
“两型”产业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发展目标,以清洁、低碳、循环、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发展“两型”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有力支撑。湖南从正在进行的“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实践出发,坚持以“两型社会”建设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把建“两型”与转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和目标。省长徐守盛指出,“两型社会”决不仅仅是个生态目标,它必将引起思维方式、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府管理方式的巨变。为此,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坚持“两型”引领,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贯彻到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体制机制,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两型”发展之路。
湖南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坚持把发展和壮大“两型”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长株潭的产业基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加快传统产业的“两型”化改造,加大“两型”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做大做强“两型”产业。近年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电动汽车、文化创意等“两型”产业,纷纷落户长株潭城市群,并引领全省形成了机械、食品、文化创意等9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第四,提出“四化两型”战略。
当前,湖南处于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特征表现在:工业化、城镇化处于加速发展的中期,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民生需求整体上从生存型迈入发展型,今后五年,经济将继续高位运行,但竞争态势更加激烈;工业化纵深推进,但转型提质更加艰难;城镇化带动力增长,但发展瓶颈更加突出;社会建设全面加速,但和谐发展任务更加繁重;“两型”建设有望突破,但“两难”选择更加明显。面对发展阶段的新特征,省委、省政府分析认为,谋划湖南发展战略,必须立足现实,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发展不足、发展不优的问题,顺利推动调整和转型,努力在突破“两难”中实现新发展。正是在立足发展阶段新特征的基础上,湖南提出了“四化两型”战略。
坚持“四化”带动、注重“两型”引领、加快“四个转变”(经济结构由不合理不协调向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转变)、实现“四个发展”(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人本发展)、建设“四个湖南”(创新湖南、数字湖南、绿色湖南和法治湖南)、做到“一个率先”(率先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争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等一系列部署和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战略整体,为推动湖南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有理由相信,湖南在21世纪会成功地走出一条低碳而生态之路,完美地实现它的转型。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生态美学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编号10C0037)
参考文献:
[1] 刘晔,耿涌.低碳经济认识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