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

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第1篇: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

一、由题海战术向习题精选转变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必须控制习题的数量,为学生精选习题。要做到:(1)保证质量,所选习题应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题型力求多样化,应包括一定量的开放题和探究性问题,不追求习题的偏、难、怪,使之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潜在发展水平;(2)控制题量,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落实,有足够的时间整理消化。这样题量虽然少了,但由于题目的典型性,所训练的知识和能力没有变,反而由于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效果会更好。这样既达到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巩固,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二、由重知识向重思维过程转变

解答习题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习题课应该重视解题思路的启发与解题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规范化地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呈现出来。习题课如果不从学生的认知过程上找毛病,促使他们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那么错误的根源仍然会存在。这样头脑中的知识缺陷就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弥补,最终会导致知识结构的缺陷。所以习题课不能只是传授正确的解题方法,满足于获得正确的结论,应该使学生学会寻找求得正确答案的方法。学会从具体的知识技能中归纳和提炼出一些简捷而有迁移价值的方法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三、由重巩固掌握向纠错反思转变

传统的习题教学,使学生疲于应付做不完的习题,没有时间进行反思。教师注重的是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解题出错的原因。然而教师所讲的正确解法未必能内化为学生的经验,并自觉应用到解题过程中。一些习惯的思维定式还会左右学生的解题活动。不少学生做了大量习题,解题能力却没有多大提高,原因就在于此。所以在习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习题出错的原因:审题有无错误,有没有忽视某些条件和隐含条件;知识的应用有无错误;计算有无错误;原解法为什么不合适等。另外还要反思正确解法是如何找到的,为什么这样解,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哪些方法更简单,这些方法适用于解决哪一类问题。经过这样反思,才能清除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和模糊认识,形成更加科学、简捷的解题思路。

四、由就题论题向借题发挥转变

习题课不能就题论题,重要的是借题发挥,挖掘习题的多重价值,应把习题作为学生思维训练的载体,以该题为基点,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进行发散思维,把一道题变为一类题,使许多知识连成串,结成片,从而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进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丰富,这样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第2篇: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 美术; 教师。

不言而喻,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然而,很多农村家长及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却这样认为: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学会绘画。其实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绘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既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陶冶他们的高尚人格。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理念就是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 40 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认识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中小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及他们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会缺乏审美意识的培养,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则会视上美术课为他们学习语文等文化课的羁绊。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做简单复述,机械地去执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而没有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得更有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太过单一,难以使学生真正从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具体分为“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设计·应用”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现”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美术老师要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 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主要是加强师资培训。培训的目的旨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拓宽加深专业知识,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与此同时,要做好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带教工作,使他们更快成长。要多开展教学评优活动,搭好舞台,帮助教师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能力,包括教材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等。

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师仅仅依靠教材而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的现象,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术课。例如: 野外写生、萝卜雕刻、泥塑、剪纸、折叠、麦草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资源。

总之,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钻研、思考,改善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孙飞。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观念问题及其出路[j]。 内蒙古教育,2010( 14)。

第3篇: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

关键词:《艺术学概论》;学科设置;人文教育;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艺术学概论》是一门传统的艺术理论课程,也称《艺术概论》。它是研究艺术本体的构成及其一般规律,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及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学科,对艺术学各门类具有重要的勾连作用。因此,《艺术学概论》的课程设置,不仅对于艺术类院校的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同时,普通高校或其它职业性院校也可把它作为一门选修课向全体学生开放,作为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

一、《艺术学概论》课程设置之意义

《艺术学概论》的教学是一种具有情感性并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的活动。它把艺术作为教育内容,通过艺术知识、艺术现象、艺术精神等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艺术基本的概念,认清艺术与非艺术的基本界线,了解艺术的规律 ,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和谐健康的审美观并能激发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艺术学概论》的课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艺术素养,是高校艺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毋庸讳言,因受长期的应试和实用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高校对《艺术学概论》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艺术教育成为教学内容的附属品而长期存在,艺术原理类课程的开设就更不可能了。许多高校的管理者错误地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艺术技能教育,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仅仅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传授,使《艺术学概论》的课程教学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同时,人们往往又把艺术和实际利益联系起来,用艺术竞赛的方式来检验艺术教育的效果,忽略了学生的艺术情趣和艺术素质的培养,造就了大批的艺术“匠人”。

值得庆幸的是,大批有远见的艺术教育家一直在关注《艺术概论》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开设情况,有关部门也曾多次组织艺术理论界的资深专家编篡该课程教材 ,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艺术界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极大地丰富了这门专业理论课的教材容量 ,同时也强化了它在艺术领域的指导性和基础性地位。同时,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已经采用了学分制教学,《艺术学概论》作为一门课程设置,不仅成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应该成为广大非艺术类高校学生的选修课之一。这就使《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考验,同时对其教材的编撰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艺术学概论》课程设置之价值

《艺术学概论》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重建艺术的审美本质,帮助学生认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同时通过揭示艺术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并能够用于指导艺术实践,使其在艺术实践中“道”、“技”并举,在学习艺术理论的同时得到审美享受,受到艺术教育。

1、重建艺术的审美本质

如果说美是艺术作品的灵魂,那审美就是艺术的核心本质。所谓审美,就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的把握和领会,即审美主体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对审美客体中美的形象的发现、感知,或对崇高、滑稽等审美特征的认识和把握等。艺术家通过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把他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传达给观众。而观众也正是欣赏他的艺术作品时得到审美享受,受到艺术教育。艺术的审美的本质决定了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如法国人马塞尔・杜尚在1917年把一个小便器送进美国的一个展厅,名之曰《泉》,且被载入艺术史册。而杜尚本人却原是想揶揄美学的。法国著名画家森・方山也曾经讲过:“有一个在全世界巡展的艺术家,他展出的是四块卵石,上面撒点灰尘,这即是的所谓的‘观念艺术’,有人从旁走过,惊叹道:‘妙极了!’同样是这些人,当他们在沙滩上看到同样的东西时,却视而不见。我认为这很荒唐,令我想起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 [注:转引自王南溟著《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面对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导向,不加选择的照操照搬、简单嫁接等盲目接轨现象出现在各种艺术门类中。西方的各种现代与后现代艺术流派的艺术形式被一些人照搬进来,用某位评论家的话说,我们用二十年的时间就把西方近一百年的各种现代与后现代艺术在国内的艺术舞台上轮番上演了一遍。在这些形形的“艺术”形式中,从二十年多前有人开始在国内的展览馆搞“行为艺术”,到近几年出现的诸如某美院学生群裸、某中学教师在课堂上吃屎等荒唐的“艺术行为”,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对于某些极端者来说,他们早已把艺术的目的、艺术的作用以及艺术与民众的关系进行了曲解,他们的所谓的艺术行为实质上是对人类艺术的消解和亵渎。在某些所谓的“前卫艺术家”看来,“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可以乱搞”,反艺术也是艺术,艺术与非艺术已没有什么界限,找个环境再取个名目做什么都是艺术。到美术馆内洗脚、孵蛋是艺术,到公共厕所内体验蚊叮虫咬是艺术,人和畜生结婚是艺术,在猪身上写上文字进行是艺术,甚至有人有违人性地吃死婴也是艺术……凡此种种,稀奇古怪,混淆视听,令公众既迷茫又困惑。因此通过《艺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让学生重建艺术的审美本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对各类艺术现象教学分析和把握,在当前就显得格外重要。

2、揭示“道、技”并举的艺术规律

如同传统哲学的“道”与“技”中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关系一样,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互相生发又互相影响。因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既来源于实践,又可对其后的艺术实践进行指导。《艺术学概论》所要阐明的艺术规律来自历史上的各种艺术实践。它不仅能够科学、详实地阐明艺术的本质,而且还可以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为我们揭示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以及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艺术创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所以,艺术理论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艺术学概论》既具有科学、严密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如果说艺术实践是一艘轮船在大海上航行的话,那么艺术理论就好比是船上的舵、罗盘或者用于引路的塔灯,它能够指引船的航向,让船行得更稳也行得更远。无论是哪一位艺术家,不论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在创作时,他总要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总要受到一定的艺术理论或者一定的艺术思想的影响。回顾艺术史上的诸多名家,如中国的顾恺之、苏轼、董其昌、刘海粟、傅抱石,西方的席勒、贝多芬、安格尔、罗丹、莫奈等,他们都有各自明确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思想。他们的艺术理论无不受到前人艺术理论的影响,也影响了之后的很多人。即使历史上也有部分艺术家没有留下什么艺术理论,也不能否认他们在创作时也遵循着一定的艺术规律。很难想象 ,一个理论知识溃乏、艺术思维混乱的人能够创作出惊世之作;也很难想象 ,一个对艺术实践一窍不通、只会啃书的“本本主义”者能提出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艺术理论来。因此,《艺术学概论》作为一门艺术学基础理论课程,能够通过古今中外各种艺术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与归纳,系统、科学地探讨与阐述艺术的社会性本质、形象性本质、审美性本质以及情感性本质,帮助公众在形形的“艺术”现象面前辨别是非,而且还能够避免某些人因受到“伪艺术”或者“反艺术”思想的毒害而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荒唐举动。从这一点来说,《艺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无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艺术实践,其指导作用都是巨大的。

三、《艺术学概论》版本评述及编写建言

1、研究现状评析

随着我国艺术学研究的广泛开展与深入,《艺术学概论》作为一门艺术学基础理论课程早已在很多艺术院校或者艺术类专业学科中开展起来。据笔者粗略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作为高校教材编辑、出版的《艺术学概论》或者《艺术概论》已不下数十种。将比较有影响力的七个版本的情况列表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近年来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设渐趋成熟,艺术基础理论教材的编写也晋入一个新的研究局面,如近年来出版的几种《艺术学概论》虽然是建立在既往《艺术概论》的框架之上,但在阐释上更加侧重于学理的深度,同时在方法论上也呈现出多元交错的端倪,体现了我国艺术学学科的逐步发展和《艺术学概论》教学的日趋规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而就总体而言,《艺术学概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完善。譬如,有的《艺术概论》在论述艺术的本质及其规律时往往是以某种单一的甚至僵化的方法论为指导,仅仅强调艺术的审美性和社会性。这些理论在论述传统的艺术现象还可以,但是面对当下缤纷复杂的各种现代艺术或者后现代艺术作品时,有时就显得苍白无力,难以解释了。例如,王宏建的《艺术概论》在我国高等学校的使用率一直高居榜首,但是,就是这样一本广受欢迎的著作,大量的章节也照搬了他与袁宝林合编《美术概论》的原文,而只是将“美术”一词换成“艺术”,孙美兰、顾永芝的《艺术概论》借鉴了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艺术概论》的编写方式,在体例上以艺术的本体论来构建教材的理论体系,但老的艺术思维的影子依然存在。倒是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和南京艺术学院编、丁涛著《艺术概论》采取了一个新的角度阐述艺术的规律性,结构集中,简明扼要。杨琪著《艺术学概论》借鉴了西方艺术学理论对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进行了阐释,其所总结的“首创――繁荣――衰亡”、“由渐进到断裂”、“否定之否定”的艺术规律,对艺术学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现象来说,有时也显得无能为力。

2、编写建言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通用的《艺术概论》的教材编写一直借鉴西方艺术理论的研究框架,特别是苏联的模式。这样在阐述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流变时不可避免会产生隔阂。其实,艺术其实比任何科目更需要一种人的自觉,也比任何科目更需要主体心灵的介入。由于在很长的时间里受制于西方的理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中国古代的文论、诗论、画论、书论、琴论都很发达,形成了很有系统的品藻观,这都是古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经验总结。就此而言,台湾学者蒋勋撰写的《艺术概论》较有特色,他在解读艺术的规律时更重视的民族性的特定审美思维,而不是以一种发诸四海皆准的态度来分析问题。[注:参见蒋勋著《艺术概论》,三联书店,2000年版。]

对于《艺术概论》的编写,我们首先要坚持以民族艺术的特定个性为核心的原则,将中国艺术的个性放在整个社会发展史中加以考察,消除西方学科制度与我国固有的民族艺术之间的隔阂,建立起更科学、更完整的艺术理论的框架体系。

其次,《艺术学概论》作为一门课程,一方面体现了本体抽象思辨的理论特征,另一方面它又离不开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撑,除了艺术史、文艺美学等传统学科知识以外,一些交叉学科如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经济学、艺术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与其交织在一起。也就是说,仅仅依靠传统的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成果,以及依赖原有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艺术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地扩大我们的研究视野,不断地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成果中吸取新的养分,才会有助于艺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新形势下《艺术学概论》的编写,其重要特点就是在艺术学学科的整体构建中,将诸门类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与演绎,最终实现其本体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理论,应该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上很多艺术理论都曾对艺术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它们有的把着眼点放在艺术创作的主体,从唯心主义的角度了解艺术;有的把着眼点落在艺术作品的本体,从形式主义的角度解释艺术;还有的把理解艺术的着眼点放在艺术生成的社会环境,从唯物主义的角度阐释艺术……它们固然都曾有各自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艺术理论在面对各种复杂的艺术现象或艺术作品时,便不免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我们在进行艺术学理论研究时就要以开放、发展的态度看问题。在面对艺术的社会性,艺术与真、善、美的关系及艺术的功能性的问题时,我们要适当地结合现当代新出现的一些艺术现象辩证地看待。(责任编辑:陈娟娟)

第4篇: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改 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44—01

1、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拟和教学思维,不断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将被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自主、合作式的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是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全盘否定,对于传统教学中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然需要借鉴。但是很多初中数学教师由于对传统的新课改要求的理念认识的偏差而造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比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和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新课改要求教学模式为将初中数学教学有传统的抽象变为直观化,所以很多教师就大量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画面和演示图形,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虽然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将现代化教学全部纳为所用,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全盘否定,这样不仅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

还有由于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悟到系新课改精神,并且也没有认真学习过关于新课改的相关的理论,所以在听过一两次的培训或者示范课后,就认为自己掌握了新课改教学理念,所以导致上什么课程都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并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不出来,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全盘否定,这样不仅导致传统的教学精髓丢失,而且新课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利用,从而导致教学水平降低。所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对传统的教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泊”,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学水平。

2、自主学习变成自由学习

在新课改理念下,新课改强调在开展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理论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重视教学而忽略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改理念下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概念了解不全面,所以导致在教学中不能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领导者的地位,任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夸大,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并且在新课改理念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主要是指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主要表现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结果等自己把握,但是自主学习时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但是在实际的自主学习课堂中,一些教师将整堂课的时间都有学生自己安排,要求让学生看书、讨论以及相互提问,但是参与其中几率非常少,从而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变成自由学习,扭曲了新课改下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3、片面追求情景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景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生,在教学中,如果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情景化,从而导致数学自身的魅力的被冲淡,并且在情景化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开端性忽略,从而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违背教学规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2]。如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在展现出一幅情境图,然后让学生结合情景图想问题,结果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所学的知识没有联系,持续了10分钟,依然停留在情景渲染中,没有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涉及其中。这种情景教学形式的创设,虽然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却忽略数学教学的本质。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而且更应该注重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数学知识进行开展情景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实现为学生的数学提供有效的服务…。

4、过分使用多媒体

新课改强调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不仅丰富教学手段,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直观形象、动态的知识,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具有重要的作用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形式化教学,为了渲染课堂气氛,过分使用多媒体教学,甚至出现多媒体教学课件不是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的,而是一种执行课件程序的过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在多媒体画面上呈现出美丽的蝴蝶,想要体现出知识来源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精神,但是由于多媒体下蝴蝶的翩翩起舞、再加上美丽的画面和动听音乐,从而导致忘却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并不能代替人的思维和其他的一些如同粉笔、黑板的这些工具,而是应该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工具相互结合起来,并根据具体的教学换环境、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达到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第5篇: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理财;教育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获得数学系统的知识,并能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以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够深层次的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理财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将小学数学教学和理财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使理论的教学和生活实践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为此本文深入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理财教育理念。

1 理财教育理念

理财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财教育是指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教育,是包含了系统的体系、结构。而狭义的理财教育则只是指学校的理财教育,是针对青少年学生为对象的一种理财教育,是由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密切配合来对中小学生的消费理念和价值观进行教育的一种理念,通过这种理财教育中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有更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使中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 数学教学和理财教育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理财教育理念是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理财教育理念时要以数学教学为基础,在保证数学教学的同时也将理财理念传授给学生。应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将理财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传授出去,但也要理财教育理念的系统性,关键是要还将理财教育理念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联系,让学更多的参与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也能够更好的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理财教育理念,也能够灵活的将这种理财理念应用到其它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渗透理财教育。

2.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理财教育理念

教师要有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渗透理财教育理念的意识和自觉性,首先要对数学教材要有深刻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理财教育目标,在深刻了解理财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巧妙的设计教学环节。在教材中有的一些学习内容是和直接消费理财联系起来的,但还需要教师能够深入的认识到其中蕴含的理财教育目标,并能够将这种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有渗透理财教育理念的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内容与理财教育没有任何联系,但教师本身具有将浓厚的理财教育理念,这时教师就需要将内容加以改动使其和理财教育理念加以关联,这样就自然而然的渗透理财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总会随处看到与理财教育相联系的知识内容,但有些内容仅仅用教材上的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可能不能够很好的了解,这就教师创造一定的生活情景,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其中蕴含的理财教育理念。

2.2 在课外作业中渗透理财教育

可以在课外作业中渗透理财教育,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其中蕴含的理财教育。课外作业的形式可以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与理财教育相关的现象,比如:学习完数学中的“打折”概念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商场中的打折现象,学生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就能够深刻的理解数学概念。也可以让学生查阅更多的关于学习理财概念的涵义,学生在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从而也就提升了其理财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参与一些与理财相关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跟着家长逛超市,或是班级中自己组织一个小型的市场,学生将自己不用的东西拿出来和其它同学进行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都能感受到理财的教育理念。也可以适时的让学生写一下对理财理念的认识,不仅仅是对学习概念的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亲身体会来写一下对理财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写体会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入对其概念的认识。

第6篇: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途径

小学生在接触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认为数学知识比较难,担心学不会等问题。通过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分析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采取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生活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于教师来说通过选择生活中的素材,能够为学生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胆地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效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探索机会,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通过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内容,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比较真实的数学场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可以从小学生爱买的文具、零食着手,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当资金是有限的时候怎么样分配比较合理;或者当班级需要分配数学学习小组时,在总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分配。通过这种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能够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1.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塑造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数学课堂生活化,这样能够拉近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数学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视频的方式来展现数学问题,在具体的内容上可以选择动画片中的某些片段或者具体的生活化场景,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往往兴趣高涨,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最终完成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场景的需要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对于表现好的小组及时地赞扬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以及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应当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将相关的背景导入到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走进数学问题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具体生活结合起来,创造一些具有生活化的问题,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考察。此外生活化教学方式也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对于教师来说,要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例如可以布置一些体验式的数学习题,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来解决问题。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写作数学日记,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思考今天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或者自己观察到什么样的数学现象,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结合,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习惯,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观察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

3.做好生活化评价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尊心强,而且比较敏感,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从生活的角度来做好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生活化评价模式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数学评价习惯,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即便了学生答错了,也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这样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生活化评价能够从更加客观的角度来思考数学,改变非对即错的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兴趣,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当做好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设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感悟和体会生活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方燕,王家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104.

[2]王晓道.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6,32:195.

第7篇: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

一、教学中保持数学的严密性

数学中严谨的推理使得每一个数学结论不可动摇。数学的严格性是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要求和保证,数学中的严格推理方法是广泛需要并有广泛应用的。学习数学,不仅学习数学结论,也强调让学生理解数学结论,知道数学结论是怎么证明的,学习数学科学的方法,包括其中丰富蕰涵的严格推理方法以及其他的思维方法。如果数学教学对于一些重要结论不讲证明过程,就使教学价值大为降低。学生也常常因为对于一些重要而基本的数学结论的理解产生困难而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解惑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根据对于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一些调查,新教材中对于某些公式的推导,某些内容的讲解方面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同学的学习要求,特别典型的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关系判定定理只给出结论,不给出证明,方法上采用了实验科学验证实验结论的方法进行操作确认,就与数学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不一致,老师们的意见比较大,是目前数学教学实践面临的一个问题。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学生思维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结论的真理性、科学性,发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严密性程度的教学把握当然应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作调适,数学教材(包括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可提供严密程度不同的教学方案,备作选择和参考。例如,对于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第一种是初中数学教材普遍采用的,即从特殊的情形作说理,不加证明把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形;第二种是用面积方法来得到定理的证明;第三种则分别就比值是有理数、无理数的不同情况来加以证明,是严密性要求较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也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案。可以肯定,长期不同程度的教学要求的差异也自然导致学生数学能力的较大差异。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认识,当然应该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才能有利于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此外,在数学教学上追求逻辑上的严密性需要有教学时间的保证,中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目前,在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以后,各地实际教学反映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紧的矛盾比较突出,教学中适当地减少了一些对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或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时间比较充裕以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科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数学教育应该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规定为其目标。从具体事物抽象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科学抽象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从现实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提炼过程的教学,又要注意不使数学概念陷入某一具体原型的探讨纠缠。例如,对于直线概念,就要从学生常见并可以理解的实际背景,如拉紧的线,笔直的树干和电线杆等事物中抽象出这个概念,说明直线概念是从许多实际原型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但不要使这个概念的教学变成对直线的某一具体背景的探讨。光是直线的一个重要实际原型,但如果对于直线概念的教学陷入到对于光的概念的探究,就会导致对直线概念纠緾不清。光的概念涉及了大量数学和物理的问题,牵涉了近现代几何学与物理学的概念,其中包括对欧几里得几何第五公设的漫长研究历史,非欧几何的产生,以及光学,电磁学,时间,空间,从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等等。试图从光的实际背景角度去讲直线的概念,陷入对于光的本质的讨论,就使直线的概念教学走入歧途。应该清楚,光不是直线唯一的实际原型,直线的实际原型是极其丰富的。

在培养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方面,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对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程度有所控制,过度抽象的内容对普通中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另外,对于抽象概念的学习应该以抽象概念借以建立起来的大量具体概念作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具体知识准备不够,抽象概念就成为一个实际内容不多的空洞的事物,学生对于学习这样的抽象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认识不足。

三、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第8篇: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

一、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应选择生活化的内容

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所以,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保证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老师可以将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学习资料运用到教学中去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和数学有关的素材,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善于发现这些素材,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样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意识才会提高。

2.在数学教学的时候把数学内容生活化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用生活化的语言和内容来讲数学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二、在教学的时候选取生活化的方法

1.教学语言应该生活化

小学生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理解能力也比较差,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若是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这样学生接受时会更加的容易,比如说,在讲到“>”和“”和“

2.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选择的方式应该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将问题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比如说,在讲到面积的时候,可以将我们的教师作为例子,带着学生去测量,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会更加牢固。

三、在教学情境设置的时候,保证其生活化

1.模拟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若是能够进行生活化情境创设,并让学生进入情境中去,这样不但能够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模拟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一些实际经历进行。比如说,在讲到加减法的时候,老师可以创设买卖东西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找钱。这样学生不但知识掌握得会更快,学习的兴趣也会提升。

2.重视各个环节的生活化

(1)在导入的时候重视生活化

对于一节数学课而言,其成功与否和导入是有直接关系的,若导入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那么学生在这节课中精力会更加的集中。老师在导入的时候若是能够运用生活中的一些情境进行导入,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更加的集中,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2)在题目讲解的时候重视生活化

很多数学教材编订往往会比较滞后,很多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小,这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更好地将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讲题的时候结合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接受的时候会更加容易。并且生活化的讲解也会避免以往讲题的时候学生因为枯燥而产生厌倦的情绪,老师的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四、重视学生生活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9篇: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改革探讨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中职教育作为职前教育以其特有的形式存在。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中职的教学体制和形式也必须围绕这一中心来执行。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工具,更应着重于实践技能的发掘和培养,为其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但就目前中职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形式而言,其重点仍然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以课堂教学为主,没有摆脱老的框框,违背了中职培养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对中职数学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和变革方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制约教学形式变革的几个主要因素

中职数学教学脱离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国几十年来在学校一直实行的那种教师讲课,学生记录;课堂听讲,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师备课、讲课到学生作业、考试等诸环节都是几十年一贯制。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使教师陷入了一种僵化的模式之中,而且也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讲授理解知识,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

其次,中职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排及课堂教学的环境,也限制了教师教学形式的发挥。作为教师,也希望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收到良好的效果。

再者,中职学校的学生,一方面要使自己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适应教学环境,排除外界干扰。另一方面又要熟练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考试。而学生在一节课内完全集中精力听讲是不大可能的,课后还必须去复习、巩固课堂内容。繁重的课程使学生无暇对所学知识做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对中职数学教学形式改革的一些看法

第一,应该在观念上有所转变。这里包括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学生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应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应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更应善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作为学生更应充分认识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应主动去汲取知识,不能只是被动适应教师。

第二,现行中职数学教学大纲与教材已采用多年,是一套系统性很强的教材,不失是一部好教材。但因为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教材的编排,使得教师必须按部就班、面面俱到进行教学。按照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应该舍去。使教师能够根据专业特点选排教学内容,增加灵活性,使学生切实学有所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专业要求和基础理论,对教学的侧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性教学。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职数学课程作为基础理论课,无须有太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实不然,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都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回到实践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从而逐步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数学课的理论性较强,但从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更应重视其实践环节,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拱桥形状可视为抛物线,让学生实地测量计算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电路中L-C振荡回路所产生的渡形在示波器上显示为正弦曲线。教师对这些概念加以引伸可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地接受新概念。

第四,关于中职数学的考试形式。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是不可缺少的。但数学课的考试不能仅局限于演算、论证。对一些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可以通过笔试检验其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更主要的还应该考察其应用能力、理解能力。这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得出。因此,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重点在平时,考察其实际运用能力的权重应增大。

三、数学教学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1、树立学习信心,加强学法指导

可以说职业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不可乐观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首先向学生指出中学数学中解题技巧是难点,这正是过去数学差的主要原因,而数学中更侧重概念、思想、方法,只要从开始学习时就抓住这点,成功并不难。其次,在整个学习阶段,始终要坚持抓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理顺知识结构,注重思想、观念的渗透,突出知识的应用。

2、正视学生的现状,根据学生现有水平教学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过“假如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归为一条原理就是: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明了这一点,并以此教学”,这就需要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是一条永恒的原则。

3、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做到教书育人

在坚持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们不能因此一味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不可能总是一种毫不费劲的愉快学习”,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艰难困苦的承受能力,从而切实地体会更高层次上的快乐,这实际上正是体现了数学精神。

本人始终认为数学不单单是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实际上作为数学知识,如果不用很快就会忘记,但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思维方式会长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事实上,数学中充满了辨证法的思想,方法论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对学生形成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将大有裨益。

4、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知识,可以有多种方法。无论哪种方法,学生都可能“学会”,反映到试卷上的结果可能没有区别,但对学生的发展却有本质的不同。同样是获得知识,有人得到的是知识,失去的却是知觉、悟性和趣味;有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在发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