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数字教育市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教育市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教育市场

第1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汉字书写和书法教育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中小学的识字教学和社会汉字应用水平有所削弱。为了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加强识字教学和书法教育。教育部先后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①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②,出台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特别是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中央电视合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反响十分强烈。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凭借,汉字规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汉字书写能力和规范程度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书法艺术是对汉字形体美的开发、欣赏和升华。汉字书写规范化的要求是把笔画、笔顺、部件、结构写正确,书法教育是在书写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力求美观,逐步迈进艺术创作的殿堂。二者的关系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所以,在识字教学和书写训练阶段就应该融入书法审美教育,做到规范、端庄、整洁;在书法教育中又应该遵循汉字规范的基本要求,使用规范汉字进行书法学习和创作,较好地把握楷书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庄美观。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书法作品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既有繁体字、异体字,又有错别字甚至生造字。面对这样的作品,有的人煞费苦心地猜测不认识的字读什么,有的人因"不识庐山真面目"不得不放弃欣赏而离去,作品的美学价值终因"曲高和寡"而大打了折扣。

书法作品中偶尔夹杂一两个繁体字、异体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书法艺术具有传承性,学习书法多半靠临帖,而字帖又多半以古人作品为范本,字帖中难免会有与现代规范字不相同的字体。鉴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书法作品只有使用繁体字、异体字才有审美价值,而使用经过整理和简化的规范字就没有品味。

我们来看书法名家是怎么做的。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启功先生就是使用规范字的表率,他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10周年所写的贺诗,他为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览会的题词,都使用了规范字。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也是汉字规范化的积极践行者,他不但自己坚持使用规范字进行书法创作,而且还编制了《四体简化字谱》,为书法后学提供了珍贵的范本。著名书法家沈鸿根先生曾为1999年的华诞杯全国第一届规范字书写大赛作评述,指出三篇作品中使用了繁体字和错字的瑕疵,严谨治学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书法界泰斗率先提倡使用规范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汉字简化是1964年正式实行的,迄今已经推广了半个世纪,那时候开始上学的人现在已届花甲之年,为什么还有一些人热衷于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呢?

书法作品中出现错别字甚至生造字,更是不应该的。

先说说别字。别字就是把该写甲字的地方使用了乙字,乙字就是别字,多半是同音代替。如:"侦查"与"侦察"同音,"侦查"是司法术语,是公安、检察机关依法进行调查;"侦察"是军事术语,是对敌方情况的秘密考察。如果把"立案侦查"写成"立案侦察",或者把"侦察敌情"写成"侦查敌情",岂非笑话!

再来说说错字。错字就是写错了汉字的笔画、部件或结构,因而不再成字。

常见的写错笔画造成的错字,如:吉、声、志等字的上部件是上横长下横短的"士"字,把下横写得比上横长即为错字;杂、亲、杀、亥、以、头等字的右下部是点,写成捺即为错字;末笔是捺的部件组配在左边时多数把捺变成点,有的作品把"知、和"等字左部件的末笔写成包围右部件的捺即为错字;末笔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折点的部件组配在左边时简去一个折点,并且把尾端变成提,如"辉、改、顿、剜、鸠、颓"等字,但是,"仓"和"包"组配在左边时却不遵此则,如"创、戗、刨"等字,把这些字中的折笔简成竖提也是错字。

常见的改变笔画组合关系造成的错字,如:"冒、冕"等字的上部件框内两横与边框是相离关系,不要写成相接关系;"又"字的两个笔画起笔处本是相接关系,作了左部件后变为相离关系;"敢"字的第一笔是相连的"横折竖",不是先横后竖的相接关系;楷书字中"辶"的第二笔尾端相接于平捺的前部,不要写成相交关系;"身"字的最后一笔、"舟"字的第五笔,与"横折竖钩"的竖段原本是相交关系,作了左部件后变为相接关系;"牛"和"羊"的竖与底下的横原本是相交关系,作了上部件后笔顺变为先写竖后写底横,竖的尾端不再穿过底横,竖与底横的关系变为相接关系。这样的变化往往不引人注意,甚至不被看做错字,这是规范意识不强的表现。

第2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语文;现代教育技术;写字教学;运用;优势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一手好字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可是以往的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工具无非是几支粉笔,一块黑板,选择的也只是单一的“范写、讲解、摹习、点评”等十分常规的教学方法。虽然这种传统的方式对于写字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手段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如:师生眼界受时空的限制、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作品的展示实效性低、学生写字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明显等。如果利用多媒体,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师生互动,有利于指导学生欣赏,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优化写字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再不爱学习的孩子都会对动画感兴趣,在写字教学中将汉字的书写规则与过程制作成简单好玩的动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使教学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写字教学中读帖子这一步必不可少,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学会找到汉字当中的主笔,并充分掌握笔画的特征,如:笔画的长短、粗,用笔的轻重,笔画的取势等等。以往教学过书法的教师都会有一个体会,教学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是最难以被学生所理解与掌握的。如今在教学中如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显示,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其表达直观,所得学生兴趣盎然,同时详细、准确、连贯、清晰的书写过程让学生对于字的书写步骤学习起来更加容易。例如:在教写“里”字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范字投影出来,让学生观察分析哪一笔是主笔,有的说:“最下边的长横”,有的说“中间的竖”。而结合学生的回答,我将刚才学生提到的两个白色的笔画变成红色,并且一闪一闪的,学生一看就知道原来两笔都重要,接着就用实物投影仪示范写字的技法,这不仅令学生的观察与赏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已后学生独立书写时做好的知识的准备。

二、运用多媒体动画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写字时我们总会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喊:注意写字的姿势呀!注意握笔的姿势呀!但收效总不会太明显。此时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影像资料来对学生的写字姿势时行指导与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在写字课前,播放一段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坐姿,知道错误的姿势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就能帮助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很好地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除了有正面的影响以外,我利用有摄像功能的手机随时把写字习惯较差的学生的样子拍下来,然后投影给全班学生看,让大家来说一说、议一议。这样做,不但新颖,而且很有趣味,因此,学生也常常在这种氛围中悄悄地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改正,很快就养成了良好的写字姿势。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创造能力。写字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例如“坦”字,首先从整体入手,分析结构(左右);再看局部(左:“土”字旁,左放、右收、让右;右:“旦”,横分均;“曰”上宽下窄,横托住右);最后看整体(坦左右穿插,“旦”横穿插到“土”字旁的下面;“旦”的首横比“土”字旁首横略高;“旦”的横要上提)。还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字的书写优劣进行比较,添写笔画或移动笔画的位置,而多媒体就具有这样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

记忆力有助于创造能力的提高。写字课对记忆力的要求高于语文、数学课。语文、数学课中记忆的是文字符号,而写字课记忆的是文字的形态、风格。写字教学记忆力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对临、背临、意临这三个阶段中。在第一阶段对临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逐步提高记忆的量。在第二阶段背临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第三阶段“意临”是指学生根据所学字帖的风格、特点,自己创作新的作品。这是分析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统一。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由对临、背临与意临组合训练。先对临、背临字帖,然后根据字帖的风格书写一张内容与字帖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三个阶段的训练,最终目的是通过记忆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综合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创造力的体现。如“添画”“临变”“移位”“比较”等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可写出漂亮、美观的汉字来。既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写字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由开始的引导作用,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自觉地、正确的分析;创造思维要求学生思维活跃,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让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成为教学主体。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更为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创造能否成功的保障和重要手段。在写字教学中创作是最终目的。学生在完整、准确的临摩完古人碑帖的同时,还要从中取古人作品的精华,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风格。首先要有良好的基本功和多种风格作品的临摩为基础;然后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加以引导,适时指出他的艺术风格应向什么风格发展。

结语:总之,要想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字习惯并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决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浇灌,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引。合理恰当地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写字教学,能够优化写字教学过程,提高写字教学效率,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各项能力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3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尝试

自主性学习方法为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发挥重要作用,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建立起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有效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升[1]。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以此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课堂形式化,效果不明显

当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师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而导致学生被动接收教学所讲的内容,通常教师在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学生都会根据教师所发出的指令进行探究并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表面上来看,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互动,但从本质来看学生一直都是跟随教师的指令进行思考,这就无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时,只是将让少部分学生的回答作为全体学生的回答,这就使其他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问题,使整个课堂处于十分紧凑的状态,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最终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提升[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无法掌握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给教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三)探究活动较随意,造成时间浪费

对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探究活动的组织过于随意,一般都是教师直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只需按照教师的指令实施即可,不需要在不必要的非关键环节进行操作性探讨,这种随意性的活动无法发挥其作用。甚至有的活动存在理论与探究时间不合理的现象,影响自主探究式教学质量。

二、对小学数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会对感兴趣的事物积极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学生通常没有较大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解答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锻炼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掌握有效的数学思维与方法。

(二)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其认识自主探究的乐趣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作为一名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更好地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为每位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互相尊重的重要性,使学生不断改善自身不足的地方,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三)丰富探究活动,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遇到难题时都希望教师能够直接公布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逐渐降低[3]。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使学生养成良好自主思考的习惯。小学教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开展丰富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脱离教师的情况下能自主思考相关的问题。例如,开展小组实验比赛、小组讨论活动等,让学生提升实践操作的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加强对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评价

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中,教师还要应用多种形式的u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进行评价,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挥评价的巨大效用,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2):73-74.

第4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在北京市和西城区教委的支持下,北师大二附中认真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认真研究、深入推进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目前,北师大二附中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机制已渐近完善,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根本的数字校园建设已过渡到智慧校园实践探索阶段。

当前,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完备易用的数字化基础环境。为给师生营造良好的数字化教与学环境,学校建设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学校资源一体化管理;建设了高性能、易管理、易使用的校园无线网络环境,使数字化移动学习与办公在校园内能随时发生;构建了融合通信应用、具有技术生态的数字校园基础运行支撑系统,形成了数据融通、应用集成、单点登录、统一权限控制、微应用开发等技术机制,这些基础的数字化环境的搭建,使用户体验真正做到了个性化。

二是支持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从2012年9月开始,学校就创办了数字化学习特色班,选择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开展数字互动课堂实验,并为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学生配备了手持式移动教学终端,搭建了可支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Moodle教学系统、支持课堂互动的iTeach教学平台。目前, 上述软件系统已成为学校数字课堂常态化教学工具,其中Moodle教学系统已在全校范围内广泛使用。同时,学校还引进了上百种iPad应用软件,以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参考。

第5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市场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军.适应与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国际设计教育大会ICSID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1.

第6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传统教育; 出版社数字化转型

    数字出版是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出版行业的一次大发展、大变革,数字化出版一方面丰富了图书内容,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出版的形式,并延伸了出版空间,扩大了消费群体需求。生活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人们,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曾经人们通常是手不释卷,到了今天,大多数人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来查询阅读自己所需求的信息,而且出版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最及时的反馈与评论。由于数字出版涵盖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人们对数字出版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1 数字出版的定义与特征

    数字出版是近年来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出版代表了整个数字出版的整体革命,是全方位数字化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出版业的流程和工艺进行数字化;第二,是我们便于记录二次信息的介质,现在越来越多的存储介质比纸张更易于记录和读取数字化信息,这种新介质叫做数字媒体;第三,就是流通领域的革命,包括我们的电子商务。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出版行业无论是在出版形式还是在出版样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变得丰富多彩,结合时展特点与社会的进步规律,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代表了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数字出版具有以下优势特征:首先,数字出版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多媒体性等;其次,它降低了出版的成本,大幅度减少了传统出版的许多中间环节,与传统出版相比,操作过程更加简单,节省了纸张,使出版产业朝着低能耗、高环保的方向发展。国家已经把发展数字出版和多媒体技术列为科技创新的重点。根据调查表明:我国的传统出版业发展已经走进瓶颈期,具体表现在:第一,纸张图书的售出量明显呈现出下滑趋势;第二,图书的人均购买量也逐年下降;第三,图书出版业利润收益逐年呈现下降趋势;第四,我国居民的阅读率逐年下降,根据调查显示:1999年我国国民阅读率为60.4%,2001年下降至54.2%,到了2005年竟然下降至48.7%,取而代之的是国民花费大量的时间上网,浏览网页,聊天,玩游戏。到了最近几年,人们多数以电子书代替纸张图书,人们多数是利用大量的时间来浏览电子书来娱乐生活,种种迹象表明:数字出版将成为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出版业重量级成员的教育出版业,在网络信息时展的冲击下,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育出版业应该怎样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 我国教育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教育出版业主要负责教育类图书的出版和发行,它的内容具有针对性、侧重性、实用性等特征,存在固定的消费群体,这些消费群体拥有巨大的购买力,而且教育部门的研发能力很强,因此,图书的出版与更新速度也是非常之快,一旦某一类图书打入市场,就会获得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也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我国教育出版业在整个出版行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因为教育出版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接受教育的国民群体的素质的培养,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的出版经济是教育出版经济,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只有教育教辅类读物才拥有最广泛、最众多的读者,只有教育类图书才会有最稳定的收益,每一位国民都需要接受教育,出版教育图书是传统教育出版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教育出版大约占据了整个图书市场的70%左右,教辅图书则支撑了整个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但是现行的教育出版也存在一些问题,正是由于教育类图书的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收益比较好,才导致了各类出版社和民营企业竞相涌入教育出版市场,这一方面加剧了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顾出版物的质量,以单纯的数量为目标肆意发行教育图书,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出版物流入市场,扰乱了市场秩序。近年来,伴随着高考自主命题政策的实施,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教育图书,所以,出版社的市场销售格局受到限制,再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日益把目光集中在互联网信息搜索上,传统教育出版的发展正在迎接新的挑战,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型,走数字化发展的道路。

    从表面上看,出版业的数字化革命并没有给教育出版业的发展带来威胁,因为,现在大多数的教育类图书仍是以纸张的形式发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子类图书更具发展潜力,因为它具有低碳环保,可循环使用,覆盖面广,应用形式多样化的特点,而高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使电子教材应用更加广泛,国家政策也会向这种更为环保和便利的出版方式倾斜,所以,教育出版的数字化发展势不可挡,教育出版业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化水平。

    面对这种形式,我国教育图书的数字化出版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变化。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教育形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我国的教育出版已经从提供广泛化、标准化的出版物向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转变。

    其次是出版社角色的转变,由出版商变成服务商。从数字时代学生与教师的需求来看,他们需求的内容不再仅仅是一个纸课本,而是一套涵盖电子教材,融合多媒体多个行业的个性化的教育解决方案,所以,此时的出版社重新定位自己由教育出版向教育服务转型,是否能赢得客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客户服务的质量。

    最后是产业规划方面的变化,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化出版,我国的教育出版商面临着如何整合资源、技术和资本的挑战。

    3 教育出版如何实现数字化发展

    我国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化发展中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要想实现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就必须明确这些基本问题,从实际出发来探究解决策略。

    首先,出版物的内容资源有限,数字产品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大,然而,单个出版社的信息资源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要加强出版行业的内外联合,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建立数字化出版服务平台,形成数字化资源的聚合效应,这样才能确保拥有足够信息量,迈出数字化出版的第一步。在出版行业强强联合的条件下,信息资源实现丰富化和最大化,构建规模庞大的数据服务系统,这样才能更加吸引消费者,开拓了市场,此外,还要加强教育出版社与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为高校是教育类知识的源产地,是教育出版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把高校研究出的学术成果进行整理并发展为数字产品在构建好的数字内容平台上出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建立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已经成为教育出版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方法,这些服务平台包括:学习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习资料数据库、课后测试系统等,这样就将课上学习、课后作业和家庭辅导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数字化服务平台是数字产品售出的货架,要想实现教育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这一服务平台是基础。

    其次,打造教育图书的数字化精品内容。评价一个出版产品的优劣主要看它的内容质量的高低,一本书版本形式再丰富多彩,如果没有好的内容作支撑也不会吸引来消费者,所以,打造数字化精品内容是实现出版数字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来合理改善数字产品,积极开发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教学资源、网上资料查询等等,通过交流互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这样的教育资源才能获得价值。

    再次,要提高数字化服务质量,在数字化背景下,让读者读上数字化图书并不是最终目的,要想实现其长远发展,就要提高服务质量,教育图书出版服务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形成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的读者建立有侧重点的学习数据库和数字化题库等,创造教育出版数字化服务方式。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为了方便读者学习,可以利用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展示教育资源,让读者利用多种数字移动终端和载体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 国家和社会如何促进教育出版数字化

    未来5年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首先,为了使教育出版数字化运作积极有效地进行,国家应该加快制定适用于网络特性和数字出版的法律法规并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对于不顾出版内容质量,扰乱出版市场秩序的盗版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严格规范数字化出版秩序。

    其次,要培养全体公民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彻底净化互联网环境,从根本上消除数字版权的盗版问题。国家要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传媒手段,加强版权保护宣传力度,使消费者积极参与到版权保护行动中来。在出版人方面,要提高维权意识,全体社会成员要齐心协力共同打击侵犯版权的不法行为。

第7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教育出版;新媒体;融合产品形态;流程再造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涌现正在迅猛改变整个出版业的生态。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企业开始意识到多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纸质出版必须拥抱数字技术的变革,以融合发展来应对其市场份额日渐萎缩的挑战。2014年被称为我国“媒体融合的元年”,中央层面《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无疑是一个重大的信号,给予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发展以坚定的信心。

融合发展并非设立一个数字出版部门,融合的本质是“做到一个内容多个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个产品、一个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个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教育与出版有着天然的联系,相较于大众出版的用户分散和专业出版的用户小众,教育出版向数字化方向转型更被市场所看好。笔者结合多年在传统教育出版领域的工作实践,谈谈对传统教育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打造传统教育出版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出版的本质是向读者提供系统化的知识以满足其学习的需求。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传播终端未成熟之前,教育出版以纸书的方式满足读者对系统化知识的需求。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PC、手机、pad、电子阅读器等终端硬件和电子书、APP、视频应用等软件的成熟,读者对知识的需求不再满足于纸书这种唯一的方式。同时纸书也存在知识讲解平面、不够立体、无法互动等缺陷。

在技术变革和需求变化的大背景下,以纸质图书生产和销售为主要工作的传统教育出版社需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正确的认识。传统出版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在长期的图书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等环节积累的大量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很多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打着在线教育、数字出版等旗号,但他们更多是在技术层面、平台层面有优势,对于内容需求的理解未必比传统教育出版社深刻。就教育出版而言,内容为王仍是硬道理。作为企业,生产产品并实现销售是唯一目的。需求推动生产,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传统出版社而言,新的技术则成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更好的手段。

二、探索数字化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

传统教育类出版社,除非隶属于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一般规模有限,以一社之力很难从平台建设人手去做数字出版,也没有必要。最好的方式仍是从自身有优势的细分领域着手,在特定的产品开发上去满足某一特定领域读者更多的需求。从互联网一切都免费的阶段走来的消费者已逐渐开始接受付费方式。故传统教育出版向数字化融合发展需从已有的盈利模式相对清晰的数字产品形态开始考虑。

教育类图书产品的数字出版大致有如下几种形态和商业模式:

1.纯电子书。内容与纸书基本无差异。目前国内成熟的电子书销售平台分B2B(超星、方正等)和B2C(Kindle、京东、掌阅等)两种。这些平台以其流量入口优势销售电子书,相当于传统书店承担的分销功能。教育出版因其多为应试、学习等需求服务,做题、笔记、深度阅读的需求相较大众出版类产品更多,纯电子书阅读有一定局限。如笔者所在出版社以外语学习和K12教育出版为主要领域,选取纸电同步发展的品种时,会避免有图表、版式复杂的产品,倾向于偏文字阅读、少公式图表类的产品。

2.纸数复合类。原先配CD、VCD等的出版物,取消CD、VCD实物载体形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二维码方式,链接音视频内容。笔者所在的出版社以语言学习类产品出版为主,此种方式是我社现阶段融合出版的主要方式。如我社2015年推出的《周计划:小学英语阅读强化训练》《新小学英语国际音标入门》均采用二维码播放音频,目前共有20种图书采用二维码音频方式。此种方式的销售仍依赖于纸书的物理流通,纸书承载了音视频资源的人口,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实现音视频资源的播放。由于方便了读者,减少了成本,此种方式较受读者欢迎。

3.独立数字产品。如在ios和android市场里的各种教育类APP。这类应用App不依附纸书,以数字形态在应用市场里独立销售。如我社在android市场推出的《日语3000词》和《韩语3000词》两个APP产品,就是以现有纸书的内容资源为依托开发的产品,可完全独立使用,实现了“一次内容多个产品形式”。此类产品对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用户留存率较低,营销的难度较大,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传统出版社大多属于尝试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盈利。

4.纸书捆绑APP的产品。APP可单独使用,是对纸书的增值产品。如人教社开发的《新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随书捆绑ios和android系统通用的APP,总定价78元,购买纸书可以获得激活码,免费使用APP电子书,而单独在应用市场购买此APP则需付费12元。实际上78元的定价涵盖了APP电子书的成本,纸书仍是销售和盈利主体。

5.在线课程。在线教育提供的产品主要是在线课程,在线教育企业有技术、资本、流量和用户的优势,精品内容的缺乏是其短板。传统教育出版社有优质的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这些作者本身即是名师,传统出版社可考虑开发与纸书相关的在线课程,寻找合适的互联网平台实现销售。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做作者的经纪人,实现出版企业、互联网公司、作者三方的收益。如沪江网力推的沪江网校即可通过提供技术实现在线课程的制作和销售,然后与出版社、线下培训机构进行销售分成。出版社与沪江网校、作者共同商议课程的用户群体、课程体系设置、定价等,如同选题策划,课程即选题,在线教育机构变成了排版、印刷、销售一体的机构。

在线课程对于作者(老师)的投入时间要求较高,所以开发的人力成本很高,而销售尚未有大的突破,定价等也不易把握。传统出版社可进行有限度的尝试,在未来在线教育市场爆发之前,实现一定积累,或许在线课程的开发会成为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一个很好的方向。

上述五种数字产品形态中,电子书经过长时间发展,技术和标准层面已成熟,销售平台以及盈利模式也已清晰,传统出版社向电子书市场融合发展的战略逐步明朗。而独立APP的盈利空间尚未打开,传统出版社投入较少,主要还是以纸书为依托出版纸数复合或纸书捆绑独立APP的产品为主,盈利主要依靠纸书的销售。与互联网教育平台合作开发在线课程属于全新的业务领域,有盈利的想象空间,尚需摸索。

三、寻求技术与资本的合作

纸书的出版流程一般经过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排版、印刷、销售这几个环节。排版和印刷环节基本是外包的。如果认清教育出版的核心仍是内容的策划,则向数字出版融合无非是制作形式、传播形态的改变。原先适用于纸书的排版印刷环节,在数字出版如电子书、APP生产方面,则是数字化加工、复制销售一体化而已。数字化产品的销售平台逐渐明朗化,互联网销售平台的选取相当于传统出版对书店的选择。如此一来,是否需要掌握数字化加工技术则不太重要了。

目前一些在传统排版领域实力较强的公司,如南京展望排版公司也在转型做数字化产品的加工,如电子书的转档,即在对纸书排版加工的同时,帮出版社处理电子书的格式问题。这在流程上解决了传统出版社数字技术空白的问题。而类似APP等产品的开发,出版社可以与一些互联网公司合作,如人教社开发的《标日》APP电子书是与沪江网进行的合作,华理社开发的《日语3000词》与《韩语3000词》则是与海词网进行的合作。一般性的电子书开发可交由纯技术或排版公司处理,支付一定的费用即可。对于涉及APP市场或在线教育类富媒体出版的产品,出版社在初期可与一些用户资源丰富、App市场营销有经验的互联网公司合作,双方利益共享则更有优势,可免去技术开发的费用和营销的成本。如沪江网和海词网既是互联网技术公司,又是在线教育平台,有着大量的用户资源,用户人口即意味着销售转化的可能。

四、再造出版流程

前期很多出版社在向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时,多是单独设立一个数字出版部门或者独立公司,希望从选题策划、技术开发到销售都由该部门或公司独立承担,结果进展缓慢,处处掣肘。殊不知出版的核心是内容,源头是消费者对内容的需求。这就回到选题策划层面了,需求没有变,变的只是需求的形式和通路。于是,传统出版人开始意识到流程再造的必要性,重新回归到从内容策划作为源头考虑全媒体融合出版的可能性。

纸书出版环节涉及选题策划(策划、组稿)、生产制作(排版、印刷)、销售(渠道、营销、仓储物流)。数字出版产品的出版环节涉及选题策划(策划、组稿)、生产制作(数字化加工、无印刷复制环节)、销售(渠道、营销、无仓储物流环节)。可见,数字产品除了可以省略印刷复制以及仓储物流环节,其他核心环节如选题策划、生产制作、销售等与纸书无异,故融合出版,做到“一次内容、多种产品形态”是必要和可能的。

第8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校园信息化存储成亮点

面对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存储产品就成为与教育信息化相伴而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图书馆数字化潮流带动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作为校园信息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图书馆的建立除了可以将众多图书资源和多媒体信息放在网上供师生共享、检索之外,对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竞争中的地位都大有裨益。此外,一座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显然不会只有图书,而应该是集成音频、视频、多媒体等各种其它形式的媒体资源,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阅读新空间。

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数据看,最近几年校园网建设蓬勃发展,中国教育网已经联上了1000多所大学,还有很多中小学,包括图书馆等信息资源方面的工作也都蓬勃发展,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存储。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关于教育行业信息存储的研讨会议上,各方也希望业内同行能够进一步探讨技术,共同提高,使教育信息能够得到更普遍的应用。

不难看出,在教育信息化发展逐渐深入的情况下,存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需求已经基本成熟,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成为存储厂商重点关注的一块市场。

“从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来看,已经基本完成了基础网络架构和计算平台的架构,现在进入了信息平台的整合阶段。因而,目前高校的存储应用需求主要集中在数据集中、数据存储方面,对此,我们从产品和方案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浪潮安徽区总经理陈良明告诉记者,“因此,深耕教育行业特别是高校用户,是我们目前在存储市场的工作重点。”

细分市场以用为本

然而,存储产品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也受到其自身业务应用特性和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何提供具备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就成为IT厂商关注的焦点。

首先,教育用户在网络应用中的重点之一就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同时,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开通,更多教学资料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数据量更为庞大,需要存储产品具有大容量的支持能力。其次,教育资源在校园网的不同位置分布往往会出现相对的集中,比如网络中心、数字图书馆、分校区都会成为不同教育资源访问频率相对集中的区域。因此,为了减小整体网络的拥塞,就近提供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服务,实现分散存储就成为教育存储应用的特征需求。

不仅如此,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更多依赖于国家政策性的投入和支持,由于资金投入规模、信息化进展程度等的差别,对存储产品和方案的需求也各有侧重。为此,需要存储设备供应商对其进行细分。陈良明告诉记者:“像211工程等国家支持的重点院校,对新技术的需求强烈,浪潮建议这类高校可采用光纤存储。而对于以自筹资金为主的普通职高、专科院校,浪潮则提供完整的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其实现存储的网络化。因此,如何在最大化保证用户投资的同时,满足教育用户对存储的业务应用需求也是供应商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教育行业市场按照各自特点可以划分成两个子市场--高教市场和普教市场,这两个市场由于信息化建设程度的不同,对存储的需求也有着各自明显的特点。高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对于存储的需求是‘用好’,对技术的理解程度较高,容易接受更新的技术;普教市场则是另一种情况,信息化的深入使得存储需求逐渐凸现出来,目前的需求集中在海量存储这个层面。另外,由于普教信息化主体的多样性,因而其采购状况也比较复杂,有以单一学校为主体的采购,也有以区为单位的集中采购。”陈良明表示:“针对教育行业拓展的系统工程被我们称为‘IF计划’,即准备与教育行业各子市场特点相契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灵活可变。同时,在渠道建设上,我们也加强了与教育行业的契合,一方面,吸纳了一部分在教育行业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系统集成商,以提升服务高端客户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分销系统的构建继续加强对用户的覆盖,以满足普教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努力构建“大存储”

在去年12月份召开的,由教育部主办的2006年教育行业信息存储秋季大会上,加强教育行业的信息、网络存储应用,探讨教育行业信息存储的新问题、新技术、新趋势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大会以“教育信息存储应用”为主题,有关地区教育部门负责人、高校网络信息中心、图书馆的负责人、专家齐聚一堂,通过教育存储专家论坛、案例介绍、技术交流、自由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我国教育网络及教育信息的管理者、建设者、使用者,能充分认识信息安全存储的重要性,调整完善信息存储策略、技术与管理措施,加强教育信息的存储应用。

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长期重点合作伙伴之一,华为3Com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根据权威机构的数据,在今天世界的存储市场,硬件只占了33%,软件占到19%,而服务占到了48%,也就是说,过去大部分的厂商和合作伙伴一起销售的只是纯粹的硬件产品,而不是专门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今天华为3Com是把软件、硬件和服务结合在一起,把单一的存储与整体教育信息化部署结合在一起,把用户的业务需求、渠道合作伙伴的中间开发能力、厂商的技术品质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具有构建整个IT系统基础架构所必需的高可靠、高性能、高扩展性和由网格存储技术、连续数据保护技术、广域网远程复制技术等丰富的数据传输和管理技术组成的“大存储”整体解决方案。

第9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 教育出版; 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5x(2012)04-00116-04

目前出版行业普遍认为, 只要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的操作, 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 [1], 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等。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测算,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约为5.13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38.3%。[2]据国外媒体于2011年11月4日的报道, cisco systems 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 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及30岁以下职业人群认为, 上网如同空气、水、食物一样重要。该调查抽样了14个国家的8000人, 发现半数以上人称, 无法在没有网络的状态下生存, 移动设备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科技产品。[3]在这种新形势下, 数字出版尤其是教育出版将会如何发展, 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话题。

一、 出版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发展现状

在美国, 图书的产生进行了重新配置: 2002年, 其传统图书品种为215000种, 数字图书品种只有32693种; 到2008年, 其传统图书品种为275000种, 而数字图书品种达到285000种, 已超过传统图书; 到2009年, 传统图书品种为288000种, 数字图书品种达到764000种, 已远远超出传统图书。2010年, 美国纸质图书的购买在不断下降, 数字图书的购买在不断增长, 经常购书者中5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1部电子阅读器。2011年美国电子书销售进入“旺季”, 相对价格仍然较低的电子书, 以占大众图书市场①1/3的销量, 拿下20%的市场收入。2011年各种平板电脑产品在电子阅读器角逐中, 成为技术标杆。在我国, 根据方正阿帕比(apabi)的数据显示, 2001年我国的电子书只有960种, 到2011年底全国的电子书资源总量达到70万种。目前, 出版产业融合与升级日趋形成, 数字出版产业链已经发展到出版商、报社、技术商、图书馆、机构用户、运营商、互联网增值商、硬件厂商、传统书店、跨平台渠道、大型网站等。过去, 由于体制的原因, 我国出版机构在体制变革、模式变革方面一直滞后于数字出版的发展, 从而数字出版技术商、产品厂商在产业处于引领地位, 但这种现象一定是暂时的, 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业已成型、阅读终端日益普及、跨平台移动阅读成为时尚的时代, 出版机构终将是推进数字出版变革的主力军而非附庸。

(二)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发展趋势

我们已经进入“十二五”规划期, 数字出版将是“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 也将是亮点, 数字出版将成为出版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深入实践“传统出版物数字化, 数字出版网络化”应该是出版产业今后的目标, 出版机构包括出版内容制造商、版权运营商, 只有与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增值服务商、渠道商、终端商等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的来说, 以下几点将是未来出版产业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4]: ①信息与出版流程同时获取, 生产形式(包括胶印、数字印刷、按需印刷)趋向多样化管理, 技术已不是问题。②经营模式、运作模式成为关键。大中型出版机构趋向一体化运作; 中小型出版机构将走服务外包之路; 出版机构与技术提供商的合作进一步深入; 新型数字出版机构不断涌现, 以互联网形态为主; 阅读器厂商开设网络书店; 传统渠道全面向数字渠道转型; 运营商进入全流程数字出版; 更加细分的专业数据库在线服务将出现。③媒体形式丰富多样, 文字、表格、图像、声音、影像可综合运用, 趋向更多地运用于教材。

二、目前出版产业数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扰

目前我国出版产业数字出版

展存在很多问题, 其中也包括教育出版的数字化问题, 一直困扰着人们, 以致不敢贸然出击, 于是, 数字出版相对落后于传统出版的局面一直没能改变, 归根结底, 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思想认识偏差问题

目前, 有很多出版社的人员对数字出版的认识不到位, 或者对数字出版认识有偏差: 

(1)抗拒接受数字出版

有很多传统出版人, 尤其是教育类出版社的出版人, 还是觉得纸质图书尤其纸质教材会更方便教学和温习, 数字图书或数字教材成为主流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目前, 认为把纸质图书转变为电子书就是数字出版, 殊不知, 简单的纸质图书转换为电子书的出版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真正意义的数字出版远不止这样。充分利用网路的交互性和媒体的多样性的电子图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数字图书也有了“平装”与“精装”的区别, 有了黑白与彩色的区别, 有了静态与动态的区别, 有了不可交互与可交互的区别。

(2)认为数字出版带有狭隘性

还有不少人认为, 数字出版只适合特定类型的图书。欧美数字出版的起步源于科学技术类图书和期刊, 故有些人觉得数字出版只适合科学技术类的图书和期刊。殊不知, 手机阅读已把人文社科类图书的数字出版迅速推上了主导地位, 各门类图书都找到了数字出版的适合模式, 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的需要, 做出各具特色的数字图书也有人认为, 数字出版将全面取代纸质出版。其实, 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不仅仅是载体介质的差异, 将满足不同需要的不同人群, 两者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是共存与互补的关系。

(二)技术运用问题

在过去数字出版发展的10年里, 人们都被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的开发或运用所困扰。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是通过对数字内容进行加密和附加使用规则从而对数字内容进行保护。其中, 使用规则可以用来判断用户是否具有阅读全文、打印、拷贝等权限。但这种drm技术由于加密算法各自为政, 就导致了电子书即便格式相同, 在不同的阅读器之间也可能无法通用, 从而制约着电子图书的流通与使用, 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所以, 这项技术受到的批评和抵制要远远多于赞许和接受。人们一方面觉得开发或购买该项技术可以实现数字版权保护, 但另一方面由于格式不能通用却大大制约了人们携带与阅读, 从而让投资者对此技术的投入存在顾虑。

随着数字出版发展的不断深入,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们更接受pdf、epub等通用格式的电子图书, 市场也涌现使用开放工具, 如academicpub、frankensteinian、flat world knowledge 、connexions等来定制数字教材。借助新的数字工具, 教师们将各种零散的资料整装成新的产品, 而不是简单地堆积而成。这是出版业的巨大变革, 随着像academicpub这样的数字化工具的出现, 教师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利用相关的开源内容就可以编辑自己的教材内容。

(三)运营模式不确定、盈利模式太单一的问题

目前, 市场上优质内容缺乏, 同质化现象严重, 用户上传的内容已造成数字出版内容的泛滥, 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 优质内容很难脱颖而出, 从数量上看, 也造成优质内容比例偏低, 不利于数字产品品牌的创建与打造, 从而也不利于运营模式的确立。

另外, 目前盈利模式也存在单一的问题, 很多出版社只知道正版图书付费下载或在线阅读付费等方式, 还没有充分利用手机终端、平板终端和网站平台进行包月、打包等模式, 甚至利用免费方式增加知名度等方式来运作。

三、教育出版数字化应对策略与实践

(一)利用各种数字保护技术改造传统出版资源数字化, 建成比较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

如今, 在进入数字出版的过程中, 传统出版社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犹豫、等待和观望, 也有一些出版社传统资源数字化运作较早, 目前已形成完善的内部资源数字化流程和数字资源管理办法, 建立起纸书与电子书同步出版的机制, 但大多数出版社仍然没有采取主动攻势。随着数字阅读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接受, 电子书市场将越来越得到青睐, 数字阅读将将无处不在, 与各种技术提供商、运营商合作, 提供多种电子书格式, 如运用drm数字保护技术生成的格式或pdf、epub等格式, 共同开发电子书市场, 开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工作, 从而满足b to b和b to c模式

机构用户、手机用户、平板用户或网站读者的需要, 这是教育出版数字化的最快捷途径之一。

(二)选用优势技术, 完善数字出版平台, 参与平台运营拥有主导权

我们应该知道, 传统出版社与高科技企业的合作, 应该将是一种深层次的新型合作关系。出版社不能仅仅限于向数字技术商提供出版内容, 必须控制或参与其中的平台运营。

假如出版社只是图书内容的提供, 这不仅让出版社难以充分挖掘互联网阅读的市场潜力, 同时还有可能失去对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主导权。目前, 在国内市场上, 超星、书生的数字图书馆网络阅读平台已初具规模, 在未来的网络出版市场上, 如果拥有技术力量的商业机构或技术公司热衷于构建网络出版平台并实施运营, 而出版社并不参与, 那么出版社将会沦为单纯的内容提供者。一旦这些网络平台运营商借助强大的平台优势直接向出版产业链最上游的作者资源延伸, 则将直接威胁到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应对这一局面的根本方法就是出版社掌控数字图书的网络运营, 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方面谋求新的突破。通过自己投资, 选用优势技术, 建立起数字出版平台, 从而实现直接经营网络出版平台, 主导整个出版产业发展, 那么, 如北大方正之类将仅仅是为我们服务的专业技术供应商。通过这种网络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 才能一方面避免以较大的资金成本投资于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 一方面又为其他拥有较强技术力量的商业机构参与产业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 并保证自身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领导者地位。

只有尝试建立起数字出版平台, 出版社才有了运营数字出版的主导权。通过数字出版平台, 出版社可以直接出版网络版图书, 也可以引入按需印刷。教师们使用开放工具如academicpub、frankensteinian、flat world knowledge 、connexions等定制出版的数字教材则有了正式的场所。此时, 出版社的运营模式可以多样化, 网络图书可以单独销售, 也可以片段销售, 更可以与其他图书打包销售, 还可以按需印刷方式打印成纸质图书销售。

数字平台还可以寻找与热衷公益事业的作者合作, 提供免费教材。借鉴电视、报纸引入广告的生存模式, 引入与教材内容相关行业的赞助商来支撑教材的免费提供。免费的运营模式最终将使参与经营的各方, 包括出版社、作者、赞助商都得益。

总之, 出版机构拥有了平台运营的主导权, 才真正拥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三)集中优势资源建立专业数据库和网络教育系统, 实现网络数字教育, “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近年来, 数字出版发展正逐步向互联网领域稳步开拓。在线教育网站的建立有效拓展了教学发展空间, 为广大高校的教与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并为广大用户下载资源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因此, 收集和利用优势资源建立起专业数据库, 并进一步放在网络出版平台上, 实现网络在线资源利用和网络在线数字教育, 建构起一个受众广泛、功能强大的网站群, 通过网络, 真正“走出去”, 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可能。可以预见, 在未来的发展中, 这种母网套子网的网站群将在出版机构的现代化、数字化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虚拟技术的发展, 可对教育资源进行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三维虚拟场景等数字化处理, 将数量巨大、珍贵但散乱的资源归于一个海量数字文化资源库, 再通过构建web信息平台, 建立分类信息检索, 搭建起资源网供人们随时随地检索、浏览、下载、学习。教育部大力提倡课堂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进行一定时间的网络自主学习。我们可以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教学管理数字化为理念,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通过构建多媒体教育核心资源库或网络数字教育系统, 开发基于学校用户定制的教学评估产品和基于教师与学生应用的在线学习产品。构建的网络数字教育系统可包含丰富的学习资源, 包括教学课件、教辅资源、学习测试等板块, 学校师生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使用, 系统除了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外, 还可包含教学管理板块、学习统计板块、论坛交流板块等内容, 通过网络数字技术, 使数据库可以交互地在互联网上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洪建, 周澍民.数字出版的概念[eb/ol].[2008-12-17] news.1

163.com/08/1217/14/4tces94p000131un.html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2012-1-16)[ 2012-1-16] cnnic.cn/dtygg/dtgg/201201/t20120116_23667.html

[3] 孟蕊.互联网统计信息[j].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011, 72(11): 4-5

[4] 陈丹.我国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策略及商业模式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 2009,11: 20-22

the exploration on digit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publica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he li-yu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