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建设现代化范文

经济建设现代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建设现代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建设现代化

第1篇:经济建设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无为而治;老子思想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0084-03

1 老子无为思想的综合性分析

伴随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在社会中人们思想矛盾日渐明显的同时,人们逐渐重视发展自身道德修养。老子思想作为人类文化发展中重要精神财富,为现代人们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学习资源。现代人们通过对老子哲学研究学习,有效提升了自身道德情操,也为社会法制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而对老子思想展开的现代化学习不仅意味着学习老子思想内涵,更应注重社会现实与老子思想融合,通过对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探究实现老子哲学现代化发展。

1.1 老子思想内涵

老子思想核心内容在于“无为而治”,无为,是对行为内容加以定义。传统意义上无为是指不作为,无所作为,含有贬义色彩,而老子思想中无为,实质是在对不为进行强调,不为即不去作为,是指不以自身思想为依照随意为之。无为是对自身行为进行强调,强调自身思想对行为有效约束力,通过自身意志控制使行为内容顺应自然发展,不随意做出违反自然规律的举动。无为虽是建立于人主观意识之上,但行为内容不完全受主观支配,而是更加注重与自然发展和谐统一,通过顺应自然事物发展规律,进而实现对事物有效引导与控制。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实质是对自然发展规律的遵守,以顺应发展规律的手段进行管制,达到有效治理目的。

从更为广阔意义分析,无为不仅是对人行为方式加以引导,更是对个人精神建设中思想方向有效指引。在思想精神领域,无为着重强调个人心理状态,以平常心态对待任何事物,不因事物好坏影响心境,也不因得到或失去产生悲喜,淡看实际事物价值,注重充盈内心世界。无为实质是强调在个人生活中,不把物质追求作为生活主要内容,而是更加注重对精神层面追求,通过精神充盈健全个人内心,提升自身对事物领悟能力,建立起独特处事方法,丰富自身经验,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1.2 老子思想的现代化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开展对老子思想学习,不仅要认清老子思想内涵,更应注重与社会思想发展实际相结合。社会现实行为中,无为即无所作为,是思想消极的直观表现,是个人精神状态的一种病态形式,病态心理对实际行为产生影响,进而使个体脱离社会群体而单独存在,而这恰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是社会建设进程中一种阻碍形式。对老子思想现实意义开展学习是对消极思想摒弃,对正确思想内容展开学习。结合现实发展意义上的无为是指在社会发展中,注重对个人内心修养,通过隔离外界浮躁,喧嚣状态,建立起独立内心世界,以平和充盈精神状态进行发展,追求个人思想与精神顺应社会正确方向发展。面对社会中现存多方面矛盾,现实意义中无为则是指对社会中思想价值实质的追求,具体表现形式是通过节制自身行为而实现有利于他人进步与促进社会发展,不以个人私利谋求为最终目的,通过实际行动来教育他人,有效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他人发展。面对社会中现存多重矛盾与冲突,应注重对人心中思想实质进行教育开导,在事物中懂得合理取舍,以自身行为对社会中现存现象进行影响,在随别人教育同时注重思想内容传播,进而有效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整体进步。在社会中,思想多样性以及欲望追求使得社会中事物实质不为人们所认清,多数人在对事物狂热追求的过程中迷失无法认清事物本质,进而迷失自我。老子思想在现实中传播学习能够有效解决人们精神思想问题,通过对人们自身心灵思想进行指引,使人们从本质上对事物展开认知,在有效分析事物实质与价值基础上做出行动,这是老子思想对现代人们行为的指导意义所在。

2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现状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为有效保证企业运营并获取效益成为企业建设发展主要目的。为有效保证企业稳固发展,始终以盈利状态不断进步,就要针对企业各部门能力进行提升,在客户维系中注重建立起长期稳定客户合作关系,在产业运营中强调经营细节,通过对交易各部分展开职能细化而进行全面掌握。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有效经营手段固然重要,但有效展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则是企业文化素养。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科学建立起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发展长足进步中更为有效促进手段。

2.1 企业文化定义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发展历程中,基于长期稳定的企业运营模式下对企业及其员工进行企业整体观念与企业发展观建立,企业文化建设不同于企业运营,不是对企业提出物质要求,而是注重在企业运转中,对组成具体人员进行思想侧面统一,在企业运营中以个体高度自觉性组建起企业稳定文化系统。企业文化建立,实质是对企业精神发展与建设,通过在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之间建立起共同精神素养,来实现对企业工作进一步规范和企业运营传统有效维系。就现代市场中企业建设规模分析,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企业建立伊始形成的固有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企业运营体系,在企业体系建立基础上展开更大规模企业发展,以此继续巩固企业运营体系,巩固过程不仅是对企业发展有效促进,也是企业运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二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精神文明风貌,这一点无法在企业实际运营中得以展现,但却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支柱,一旦企业整体发展中忽略对企业团体精神风貌建设,企业发展就会失去中心凝聚力,团体力量就会形如一盘散沙,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无法在市场经济中获得长期稳定发展。注重在企业运营中建立稳固文化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维持企业运营,还能通过对企业中精神思想统一建立起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与进步。

2.2 企业建设中文化建设重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有力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现代市场竞争竞争形势日趋激烈,面临同等能力水平上企业竞争,如何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具备高层次文化底蕴与企业精神,而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在企业中树立建设起集体意识,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开展素质水平建设,通过提升企业综合素质水平保证在企业今后发展中能够具备稳定文化素质。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自身发展中建立起企业精神的传承与维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向管理人员及员工灌输企业精神,使其在企业运营中逐渐融合到人们内心中,并在个人价值观中得以确立,这样就能有效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稳固性与基础性。不同于企业经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侧重点在于:在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员工精神面貌塑造,通过以经营中的良好精神文明面貌来赢取客户关注,以此有效维持企业与客户关系。企业发展中良好精神面貌,是企业活力的直接体现,不论市场竞争形势如何发展,企业运营面貌所吸纳客户量不会因此改变,因此,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是建立稳定客户群体有效保障。

2.3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发展

伴随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现代企业运营中更加注重趋从国际发展形势,以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手段对企业进行有效管制。企业发展历程中逐渐注重多元化发展方式,通过将科技进步与信息网络建立科学应用到企业建设中,提高企业业务处理效率。其次,现代企业通过对市场管理手段开展全方位学习,并以此为基础依照企业发展实际作出相应调整并加以利用,企业科学发展方式及运营理念融入,都是企业文化建设范畴,通过企业各部门间共同努力,将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落实,并为企业运营发展发挥更为重要作用。

在现代市场中,企业之间竞争究其根本是企业综合实力之间竞争。在企业运营竞争中,不仅是对企业业务处理能力考察,也是对企业产品性能测试,通过市场中企业各方面能力对比,评定出企业发展形势,其间,对企业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素便是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建设企业文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建设与发展,即使现阶段企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但保持对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有效维持企业良好发展态势,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逐渐建立起企业稳固发展方式,并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企业业务办理能力和产品性能市场竞争力。现代企业注重对文化建设与发展,实质是在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以此丰富企业发展底蕴,只有企业建立起稳固浑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企业未来发展中切实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有效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综合竞争力与发展动力。

3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面临问题

现代激烈市场竞争能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文化建设,但由于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多方面受到市场发展限制,市场经济发展又无法紧跟世界经济进步趋势,这就导致现阶段我国企业发展中文化建设进程中多方面出现问题。问题出现不仅阻碍企业文化建设,也严重滞后企业经济发展,为企业现代化进步带来诸多困难。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3.1 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

在世界经济建设潮流推动下,如今我国众多企业竞相模仿国外企业发展模式,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而形式上跟从不意味着本质上认知,市场经济发展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却无法使企业真正领会精神文化建设本质,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背离了文化建设本质,在社会发展影响下,加之以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不深入了解,造成现代多数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表象,如在工作日中建立起工作口号,平时加一些员工问题活动等,而这些表层行为无法对员工进行更为深入的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建设无法切实落实,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无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使得企业文化建设仅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企业文化发展实质,不能够切实反映企业发展中价值取向和管制风格,对企业自身价值取向无法全面认知使得企业长期文化建设无法跟从企业发展实际,甚至与企业发展方向产生背离。企业文化建设一旦无法与企业发展切实相关,就会直接造成企业资源浪费,资源投入却无法达到预期时效,这在企业运营进程中会造成一定程度上阻碍。

就企业文化建设实质分析,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发展实质集中体现,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在企业文化中表层活动只是表象,不具有实质性意义,只有通过丰富其内涵,才能有效实现表层现象下的实质意义,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落实与发展,不仅丰富企业运营实质,也在员工工作得到有效普及,使得企业运营更具时效性意义。现代市场中面临文化建设形式化是文化建设一大弊端,对表层现象进行实质改良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3.2 文化发展不具备兼容性

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逐渐带动企业经济进步。在市场经济发展作用下,企业文化建设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由于现代企业中多种发展因素制约,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只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建设,而忽略企业文化素养提升与塑造。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企业着重强调对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确保企业运营发展。而将重心全部投入经济建设,虽然有效提升了企业资产,却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被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进步两者之间不均衡发展逐渐降低企业经济增长速率,也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发展中问题,二者不均衡发展严重限制了企业进步发展。

现代企业发展中对于经济增长片面性追求导致企业建设中缺乏兼容性,激烈市场经济竞争虽对企业经济发展提出挑战,但市场经济对企业促进目的是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企业经济一时增长并不代表企业经济能力水平,真正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水平发展是企业长期稳定运营,在此基础上获取稳定经济收益,促进企业建设与进步。这正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兼容性展现。现代企业在发展中过多注重眼前发展态势,没有对企业将来发展做好完备规划,使得企业发展过多看重当下经济效益增长,忽略了文化建设在其中重要性。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中重要软实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均衡才能有效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济增长与发展,因此,解决企业文化发展兼容性问题有效处理方式是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4 基于无为思想的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4.1 增强企业文化超前化建设

现代化企业发展中,无一不在对经济效益进行强调,过分注重经济效益提升使得企业忽略了对文化与精神建设。现代市场中企业发展普遍形式是通过最初经济进步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后,才发觉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重要性,而这使得企业思想建设严重滞后。在企业中,应注重充分发扬老子思想,在对经济进行发展时,注重与企业思想建设和谐统一,以老子思想中无为而治对企业文化进行建设。无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实际意义是指不刻意强调企业中文化建设,过分注重对文化发展只会使企业在文化发展中注重表象,无法对文化建设实质进行理解。因此,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中与老子思想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建设,还能够有效带动企业文化发展。

老子思想中强调思想意识超前于现实行为,因此,对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时应注重首先发展文化建设,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来奠定发展基础,以精神文化发展为指导展开企业建设,不仅明确企业发展方向,还能对经济建设起到稳固促进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对老子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将其思想文化有效融入到企业文化管理中,通过此方式在企业建立之初便确立稳衡企业价值观,以此鞭策企业之后的建设发展,以信念与文化传统作为企业传承内容进行延续并在经济建设中发展,以此方法有效调动企业员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企业员工的个人能力,提高工作热情,主动为企业建设贡献力量。

4.2 无为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之根本,是企业从建立到发展中不断增厚的底蕴,对企业发展方向指导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老子思想内涵中包括极为丰富的文化建设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将文化建设与老子思想进行有机融合,能够有效实现企业文化基础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着重加深对老子思想内涵分析,将老子思想中“道”的建立应用于企业实际建设当中,对企业文化建设,应顺应市场中企业发展规律,以现实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有效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老子思想中,道的概念具有一定笼统性,要根据不同适用环境进行相应改变,对于企业发展来讲,盲目学习不能够解决文化建设根本问题,通过对老子无为思想与道的概念进行综合后,对企业文化建设方法进行分析。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顺应市场客观发展规律,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建立起相应文化建设,抓住市场文化建设弱点进行改进,在企业中建立并发展,定会使得企业文化得以快速建设,并有效促进企业经济进步。

4.3 对老子思想辩证开展文化建设

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企业发展进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仅凭老子思想与建设融合远不能对企业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推进作用。老子思想中蕴含丰富辩证思想,在对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对辩证思想实际应用,有效解决企业实际经济发展中面临问题。老子辩证思想是通过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来得出问题实质,进而以有力方式加以解决。在文化建设中,老子思想辩证方法应用还包括对事物矛盾性分析,老子思想中,矛盾现象在事物发展中普遍存在,对矛盾进行辩证分析能够深入了解矛盾实质。在文化建设中,加强对老子思想矛盾分析方法应用,是对辩证思想实际性质应用,通过对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矛盾进行哲学分析,将问题形式进行有效转化,制订有效解决方案,通过此方法进一步丰富企业运营经验,稳固企业发展基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开展对老子思想辩证方法学习,能够有效实现企业对市场实际问题处理,以老子思想内涵为有效指导,不仅保证问题处理方式哲学性,还能针对问题分析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建立。因此,在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对老子辩证思想学习与应用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综合能力提升。

4.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职能授权

市场发展需求带动企业运营,而并非每个企业都具有处理每项业务能力,因此在企业文化发展中建立起职能授权机制,能够将企业文化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在各部门处理业务同时,共同为企业文化建设而努力。企业中详尽部门职能规划也是老子思想“道法自然,善利万物”实际展现。这一思想内容本质是指在依照“道”自然发展规律对待事物,以自然之道处理,定会有利于自然中事物发展,顺应发展趋势才能有效实现管理。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着重对企业部门职能进行合理规划,依照市场与企业发展客观规律进行职能管理,进而在企业发展同时展开文化建设,使企业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紧密相关,形成统一发展体系。就企业发展实际意义上讲,依照老子思想中善利万物观点对企业职能进行有效授权划分,并以此方式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建设中企业文化发展一大时效性策略。

5 结 论

老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一大瑰宝,所包含哲学内容值得当今社会研究并学习。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老子思想内涵科学性融入,不仅有效解决企业现实发展所面临诸多问题,也为企业今后文化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当下市场经济发展逐渐使得企业建设偏重与经济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开展对老子思想学习应用,是对企业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企业保持高速科学发展的思想原则,强化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当今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环境下的护身符,能够使企业不被激烈的商业竞争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周止礼.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管理思想[M].北京:中国学林出版社,2006.

[2]葛荣晋.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曹格军.道家思想在现实经济中战略应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第2篇:经济建设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电气技术安全可靠经济性

1 引言

合理设计建筑电气的各个系统和运用先进的电气设备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及节约基建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是现代化背景下的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理念。在实际的设计中,往往由于设计的周期短,时间紧,任务重,而对设计的经济性合理性忽视,致使在建筑初期电气设备投资的浪费。建筑电气设计的经济性就是电气设备的初期投资与运行费用达到经济合理。

2 强电

一般来说,建筑中变配电系统主要包括:高低压系统、变压器、备用电源系统等;电力系统主要包括电力系统配电及控制;照明系统则包括室内外各类照明;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防雷电波侵入、防雷电感应、接地、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等等。

在这短短二十多年中,这些系统的技术和产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设计的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高压系统中的高压开关柜,其最早采用的断路器为油断路器,后逐渐发展到少油断路器,不仅体积大,而且不防火。所配置的高压开关柜体积大,还必须独立设置在自己的隔间内,占用了很大的建筑面积。现在所采用的真空断路器和SF6断路器,不仅体积小,而且短路容量也高,柜体尺寸也比原来的柜子小了许多,由于断路器无任何油,防火性能大大提高,并且可以与其它低压设备共置一个房间内,既节省了空间,又方便了管理。低压断路器已从过去的体积大、短路容量小发展到大电流、高分断能力、体积小、性能稳定,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并给设计带来了方便。近些年低压断路器又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可将断路器的多种参数通过工业控制总线,直接将信号传送给计算机。

干式变压器的出现,为建筑电气设计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不存在由于变压器油泄漏而发生火灾的可能,使之可以方便地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更直接深入到负荷中心。另外也消除了建筑内对油变压器容量的限制,建筑中干式变压器可以采用更大容量。

应急电源所采用的发电机组,从其性能和体积上看,都比过去有很大进步。除在工程中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外,作为应急照明,可采用EPS,对于允许中断供电在毫秒级的设备,则可采用UPS。

强电系统产品的技术发展,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们设计师所亲身经历的。如此巨大的发展,为我们的建筑电气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建筑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创造了条件。随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深化应用,有些设备或系统的控制,逐渐走向由专业的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并向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开放其通信协议,达到系统间的互联和互通。例如建筑物的电力自动监控系统,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集中进行监控,达到对变配电系统的遥测、遥调、遥控和遥信,实现变配电所无人值守。系统能不断进行采集和分析,提前给出必要的提示或警告,便于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电力自动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可基本取代传统的二次回路,具有接线简单,性能可靠,易于维护等优点。 电力自动监控系统使整个配电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它能根据用电负荷的供电等级要求调整运行方式,保证供电的连续性,稳定性,可靠性。

电力自动监控系统使整个配电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灵活性表现在具有适应发展的可能性,系统扩展方便。配电主结线简单、没有多余的电气设备;投入或切除某些设备或线路的操作方便。这样就可以避免误操作,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处理事故也能简单迅速。

电力自动监控系统使整个配电系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保证在进行一切操作切换时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以及能在安全条件下进行维护检修工作。

电力设备的控制,从过去的单一继电控制走向了自动控制,除了各类元器件性能更好、体积小,使控制箱体体积减小外,更主要是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控制,使受控设备处于最佳控制状态,进一步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3弱电

弱电部分包括:楼宇自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

3.1楼宇自控系统

二十世纪80年代主要采用计算机集中监控的方式,由于可靠性较差,运行速度较慢,90年代以后已经很少采用,取而代之的是集散式控制方式。在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结合,建筑设备监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3.2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包括闭路电视监控、入侵报警、通道控制(门禁)、巡更、对讲、周界防越,停车场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安防系统从最初的各子系统相互独立,发展到如今的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极大地提高了安全防范的严密性、可靠性和实时性,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3.3通信网络系统

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和电话通信网络等,前两者作为智能建筑宽带骨干网集中了几乎全部的信息应用和信息管理资源,连接了几乎全部的用户站点。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种类型的网络均有一定的市场和用户,但在90年代后期,以太网以其投资合理、布线灵活、性能优越、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逐渐在各种网络通信技术中独占鳌头。接入网技术是智能建筑与外部网络连接的关键,它使有形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智能建筑接入城域网或Internet,要求接入的带宽越来越高,以满足用户数据通信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有线网络发展的同时,无线网络以其接入的灵活性,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4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消防联动系统当确认火灾发生后,联动启动各种消防设备,已达到报警及扑灭火灾的作用。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设备组成:主机主板、回路卡、手动控制盘、多线制控制盘、直流不间断电源、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消防电话系统、CRT系统、机箱。以前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采用多线方式系统通过处理模拟信号达到使用目的,而现代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采用总线方式通过处理数字信号实现,各模块间通过通讯协议联络,因而比以前系统更稳定,智能,布线更简单,扩展更方便。

3.5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是智能建筑中数据、语音以及多媒体通信的基础平台,自该项技术进入我国市场以来,由于其优异的性能,给国内的智能建筑市场带来了一种新理念、新技术,并立即在建筑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各类智能建筑所广泛采用。为了适应网络传输带宽和速率的发展,综合布线新产品相继问世,从最初的3类线、5类线到6类线,甚至出现了超前于标准的7类布线系统产品,以满足千兆网的需求。随着网络传输速率的提升,为适应其发展的万兆光纤网也已投入市场,新型的多模和单模光纤将作为良好的传输介质得到广泛的应用。铜缆从三类到五类、超五类、六类甚至更高类别,从铜缆发展到光缆,技术和产品不断更新,充分体现了IT产业发展的迅速以及智能建筑应用新技术的广阔前景。

智能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是通过对建筑智能功能的配备,强调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在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现节约能源、提升建筑使用功能、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筑的实施,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注重生态、注重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从工程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实用和适用为标准,不盲目跟风、片面追求智能化系统的先进性和全面性,而是以在技术上适度超前,又做到投资合理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工程的使用功能、投资标准和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出先进性、可靠性、合理性与经济性的最优交点,这一观念目前己成为智能建筑行业的共识。

第3篇:经济建设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儒家文化

基于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了解,对儒家文化的吸收和利用是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但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和良好的内容支持,也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育者应当认识到儒家文化的优势,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做好对儒家文化的吸收与利用。

一、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认真分析儒家文化的优势

1.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了解和分析儒家文化

从目前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来看,儒家文化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做好对儒家文化的了解和分析,找出儒家文化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契合点,从而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通过对儒家文化的了解可以发现,儒家文化包含仁、义、礼、智、信等内容,在宏观上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有一定的关联。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利用儒家文化的内容和思想,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过程,使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跳出原来的教学思路,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

2.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找出东西方设计理念的差异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以西方的设计思想作为主要的教学理念,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五千多年文化的重要代表,与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文化思想有一定的区别。基于这一差异,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找出东西方设计理念的差异,并将儒家文化和西方的设计思想进行比较,总结儒家文化的特点和优势,概括儒家文化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影响,从而使儒家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做到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因此,找出东西方设计理念的差异,是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前提。

3.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找准

儒家文化与景观设计的结合点通过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理解,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时,必须找准儒家文化与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结合点,使儒家文化更好地为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服务。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儒家文化的吸收和利用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当结合教学特点和教学需求,对儒家文化进行有效的解构,快速找出儒家文化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结合点,通过分析两者的结合点、把握儒家文化的特点,做到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重点讲解儒家文化的内涵及其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启发,兼顾其他设计风格,进而提高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吸收儒家文化的优点

1.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吸收儒家文化全面性优点

儒家文化具有诸多优势,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有效地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在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讲解儒家文化的全面性优点,使儒家文化的全面性优点得到有效的彰显,并进行设计理念、设计内容、设计方法方面的教学,提高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整体质量,保证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因此,吸收儒家文化的全面性优点,是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

2.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吸收儒家文化中庸性优点

儒家文化除了具有全面性优点外,还具有中庸性优点。中庸是儒家文化一种重要的理念,将其应用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可以使设计风格保持统一不张扬,避免过分张扬的设计风格给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应当吸收儒家文化的中庸性优点,并且有效地发扬这一优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用儒家文化的中庸性优化设计理念,使设计方案能够体现中庸这一理念。这既满足了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需要,又提高了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质量。因此,吸收儒家文化的中庸性优点,应当成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好对儒家文化的中庸性优点的吸收和利用,才能够保证儒家文化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3.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吸收

儒家文化兼收并蓄的优点结合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需要,在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吸收儒家文化兼收并蓄的优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内容相对较多,不但要对西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理念进行全面的介绍,还要对中国传统建筑景观设计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西方的建筑景观设计理念还是东方的建筑景观设计理念,都应当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吸收,做到兼收并蓄。基于这种教学需求,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吸收儒家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教师应强调兼收并蓄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吸收多种设计理念和设计经验,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设计方案中,提高自身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积极利用儒家文化的内涵

1.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理念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地利用儒家文化的内涵,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理念。儒家文化强调准确性这一理念,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可以正确地指导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向,促进学生正确地理解设计理念。教师应当认真地分析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理念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学生错误的设计理念进行及时的纠正,使学生形成系统、完善、科学的设计理念,从而达到提高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质量的目的。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理念,是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关键,也是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重要切入点。

2.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原则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还应当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原则。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既要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也要保证设计的建筑景观能够与周围的建筑物和谐统一,避免不合理的设计造成不良的影响。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在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将正确的设计原则作为重要的教学切入点,使学生在建筑景观设计中更好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3.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思路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思路。正确的设计思路与儒家文化有一定的关联,体现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理念。现代建筑景观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且体现主流的设计思想。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选择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合理的切入点,使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吸收和利用更加娴熟、有效。

结语

儒家文化不但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也提供了完善的内容和方法指引,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者应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保证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能够更加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王磊.先秦儒家礼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太原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鲁晓松.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构建.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4篇:经济建设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园林花境设计;花境造景;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花境的内涵和分类

自然界中各种花草错杂丛生的景致,经由人为模仿,艺术处理使花丛呈现形状各异,规模不同的花带,这便是花境的形成。花境多采用球根花卉和宿根花卉,以及一二年生花卉和少量的花灌木和小乔木来进行培植,花境是以带状自然式进行栽种,花境用以表现自然中花卉生长中自由配搭的美。花境是其他花卉形式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花境首先反映的是自然中植物的自然之韵,其次反映了现代人对自然渴望重新回归的心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花境所用的植物种类多,且艺术设计层出不穷,形式丰富唯美。所要布置的场所也随各种因素而变换,不拘泥布置场所,而且在维护中较为省力简便,费用低,景观随季节丰呈绚丽,花期长短搭配合宜,景观富于变化,且可观赏期持续时间久。

对花境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许多不同分法。若按照植物的种类来分,可分为专类植物花境、混合花境和草本花境。若按照开花的花期来分,则将早春开花的花境成为早春花境,而偏于夏季开花的称为春夏花境,秋冬季花期为秋冬花境。据观看者的角度对花境分类为双面花境和单面花境。若按园林应用形式,有草坪花境、墙垣花境、滨水花境、林缘花境和岩石花境。

二、花境的植物种植设计

(一)植物材料的选择

进行花境植物选择前,要对花草的习性全面了解,选择适宜的花草来栽培设计。光照和温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如在偏阴,局部半阴的环境下则选耐荫花草。植物的根系深浅、抗逆性、随季节变化的特性,以及可观赏性都是选择植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的。在花境的设计中,花草的观赏性是首要考虑的,所以种植设计中将植物的花色、株型高矮。花期长短,花质等错落有致地进行配搭,呈现艺术的观赏性。在花卉的配搭中,要选用花期较长的宿根花卉分散栽种与不同季节的花草间,要选用观赏性高的花来培植。

(二)花境的色彩设计

花境中景色的主要颜色是花色和植物叶子一系色调。宿根花卉所呈现出来的花色纷繁,与一些球根类花卉配搭,则会使花境花色效果更美。花境色彩的配搭设计并不是独立呈现的,还与周围的环境建筑,建筑色调来相互协调和,相互衬托,并要随季节性而变换不同。开花植株要分散种植到整个花境中,每类花开花后的花色效果要了解清楚,并在设计中将较为显眼的大型花合理分布来种植。花境设计中,不能够只顾花卉的种类繁多,而忽略突显和整体的 观赏效果。

(三)花境的季相设计

花境的季相设计应做到季季有景,季相交替性是花境的特征之一,在北方寒冷地带则要满足三季有景。花境的季相景观是由花卉的季节性开花特征和花期长短来创造的,如春之报春、夏之福禄考、秋之菊等。花境的季相主要是由植物的花色和花期来表现,所以花境季相设计时要保证植物开花应接不暇,而且花境中的植株形态、数量和高度也要随季节呈现出相宜的协调感,使花境的整体效果任何季节都处于绝佳观赏状态。

(四) 花境的立面设计

花境的立面设计是指要根据植物的株型、植株高矮以及花开的质感和花序来设计花境的立面景观。单面花境设计中,植株由低到高,形成斜面坡状,宽度约为2-4米。双面花境则呈现两面植株由低渐高,至中间时最高,宽度通常为4-6米。花境的立面设计应该遵循高低有致,错落配搭,轮廓变化有致,植床两边要平行,或是曲线平行,两边要栽植常绿矮生木本。花境的立面设计要结合平面和立面的双重观赏效果。植物有水平型植株,开花密集而且花序成伞形状,单花顶生,水平色块易显且浓重,而直线型植株开花呈穗状花序,花开呈明显竖直状。独特型植株则兼有水平型和直线型植株的特点。

(五)花境的平面设计

花境的平面设计,应该采用混植块状的方式,面积不限,但是不能因面积过小且各类花种分布杂乱繁琐而使整体失去观赏效果。块状混植中的每块仅为一组花丛,一般在花期过后景观较差的植株培植面积就小,为了使开花植物花开效果均匀,但不因种类繁多而致杂乱,所以将主花材植物应该以丛种数来进行分散栽植。在使用一二年生花草时,应注意植株的定期替换,用以保证花境的观赏效果。注意花卉植株之间的品种互相排斥性,以及生长的互,花草之间的高矮是否影响光照度,错落之间不因季节性花期而显出明显的空秃。

三、园林花境展望

花境起源于英国,其中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相似,都是以多年生花卉以及灌木为材进行配置创造观赏价值。花境设计中植株的材料选类丰富多样,景色自然而不失艺术的错落有致。花境随着时代的变迁日益受到人们的赞赏和肯定。

目前仍然有许多人对花境造景不了解,在他们的观念中,花境无疑各种花草的混合栽培,或是繁琐堆砌。再有人认为花境造景耗费人力物力严重,因为花材需要不断地进行跟换,而且仅仅是起到供人观赏的作用。然后对于花境的实质意义来说,花卉植材的选用上不只是常用的那几类花草,而且对于植物中花灌木鸡针叶树木等多种植物都能够选用进行造景。花境的设计形式呈现开放形的多样式,可以规整,亦可以自然,花色的搭配中,整体呈现可艳丽,亦可以素雅,花境造景时与周围环境相互衬托辉映,从而使造景更具观赏效果。

由于目前花境艺术的发展在人们的心目中被认可度极高,典雅的花境设计常用于公共建筑周围,如广场、公园以及商业街等,而自然随意的花境则常用于道路绿化带以及风景区的林园造景中,整体显现出自然而随意的美感,并于环境搭配相得益彰,当前花境设计的基本理念是选材多样化、自然配置式、养护低成本。

目前在我国的花境造景中,花材的选用上种类希艾娜勾兑有限,园林设计人员对花境造景的理论和各类花材的生长习性不能了解充分。所以在我国的花境造景中,园林设计人员多以本地植物为材进行选择,在花草植物的供求方面上,应该形成产业化结构,从而使花草材料在园林造景时有求必供。实际运用中,花境设计应该避免多数使用一二年生花卉,这样便不至于造成花境的常年更换植材现象,养护管理中亦能减少人力物力。

以生态化为体现核心的花境植物造景,不尽满足了现代人对自然的重新回归的心理需求,而且在城市的绿化工作中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春旺. 浅析花境设计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05.

[2]陈杭芳. 园林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花境配植”模块教学为例[J]. 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5:22-24.

[3]谢志慧. 花境植物的选择和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4]张金平,徐婕. 园林景观花境设计要点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186.

[5]卓身权,陈家秀. 园林花境设计在现代植物造景中的理论与实践[J]. 民营科技,2010,10:277.

第5篇:经济建设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 水利经济 水利现代化 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23

The Study 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Take Jing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G Li[1], LI Fang[2], XU Haoran[3]

([1]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The 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2]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3] College of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Abstract Water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can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water conservancy.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economy. This paper takes Jingjia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tudy 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water economy and modern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explore its significance to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nomy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synergistic effect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化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格局。水利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国民经济新体制的要求,水利经济和谐发展体系的构建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该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①在水利方面进行了大规模且持续的投入,并且促进水利相关产业的发展,致力于推动水利发展和改革,引领水利创新发展,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

1 水利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根据水利经济,水利现代化不同的特点,我们把水利事业发展历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主要致力于水利经济的发展。

水利经济作为位于国民经济基础的一种行业经济,涵盖了水资源的勘探、 开发、保护、利用、经营、管理及在水旱灾害防治过程中的全部社会关系。水利经济包括水利基础产业和水利基础设施这两个主体。②在这里我们把水利经济阶段理解为主要注重增强水资源的基础产业功能,即以水利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在这一阶段靖江市把水利建设重点放在充分利用水利优势,发展船舶运输等港口经济的发展,以此带动靖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靖江市在这一阶段同时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调配能力,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与利用,为全市医药,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主要工业门类的发展和靖江市农业的发展提供水资源的基础保障功能,使人民安居乐业,逐步走上以水致富的道路。

第二阶段为水利建设工作重点逐步转向水利现代化的建设。

水利现代化是指将现代化的手段应用于水利,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的需求和发展。它包括的内容:一是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的现代化;二是先进的规划水平和设计能力;三是安全可靠的防灾能力和资源保障水平;四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装备。③在这里我们把水利现代化阶段理解为在科学技术的带领下,改变水利发展模式,实现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和信息化水利,主要注重增强水利的基础保障功能,水利建设重点逐步转向水利现代化。

在水利现代化的建设中,靖江市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在长江、界河以及横港进行三条控制线的建设,有利地增强了防灾减灾的能力。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加强了小型涵闸,灌排渠道的建设;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有很大的投入,靖江市不断开展了水利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体系,并且致力于实现靖江市水利综合信息化和自动化,显著提升全市水利综合管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为水利现代化的最终实现和成熟提供强大的科技保障。

第三阶段为水利现代化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持续加强水利现代化的建设并同时重视水利经济的发展。

我们把这一阶段理解为注重协调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的发展,使水资源基础产业和基础保障两个基本功能均衡发展,使水利经济和水利现代化在促进水利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促进并且力争达到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即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和动力。

2 水利经济发展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1 在经济社会建设初期,必须重视水利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初期,也就是本文所述的水利发展第一阶段,水利的作用更多在于实现水资源的供给,促进水利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利用发达的水运交通和优越的地理环境等使沿江开发势头不断增长,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本来就是一种生产要素,发展水利经济,重视水利的基础产业功能,有利于发挥水利行业特有的自身优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2 水利经济的发展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建设

水利经济发展阶段,主要重视水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在过去水利的发展历程中,对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科技带领水利建设,实现水利信息化,科学化等方面明显不足,为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水利的发展必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而只有在水利经济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之后,水利现代化的提出才能认准方向,找准目标,才具备实力使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3 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经济的发展

(1)水利现代化是水利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水利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水平,必须重视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水利现代化是水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须经历的阶段,也就是本文所讲述的水利发展第二阶段。在加快防洪除涝,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推动水利科技化信息化发展等目标的引导下,必须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的建设,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实现资源集约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民生和生态安全等都必须靠水利发展提供更加完备更加可靠的基础性保障。由此水利现代化是未来水利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2)水利现代化推动了水资源更好的整合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增强了水利经济的基础产业功能。靖江市本地水资源量不足,通过建设150余座涵闸,极大提高了沿长江引水能力, 实现了城乡饮用水安全供给和保障了重要工业的用水,这为靖江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靖江市也大力提倡建设节水型社会,特别是在工业用水方面实现重复利用率达到46%。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经济效益。

(3)水利现代化大大降低了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损失,更好地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果。水利现代化过程中注重防洪除涝的建设,靖江市已经初步形成以内部骨干河道和配套设施为主体的西引东排,北纳南泄,分级控制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这为保障居民安全生活及依靠水资源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保障,使水利经济得以在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中发展。通过提高水利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了水利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进一步实现了水利经济。

(4)水利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致富治水,治水致富”为导向,促进了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靖江市全面落实各项水环境管理措施,加强靖江市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监督力度;在城区河道疏浚方面有很大的投入,大力实施了农村“双清”工程;在生活和工业污水收集和处理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靖江水利的发展适应了可持续发展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从改善现状,预防发展,改变居民用水理念等方面努力,使水利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5)水利现代化注重水利工程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改变水利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水利改革创新。水利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注重水利科技化发展,靖江市在水利建设和水利管理中普及高新技术,致力于实现工程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目标。这为靖江市之后的水利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必须改变传统的水利发展模式,与时俱进,利用科技手段推动经济改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

4 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呈现协同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1 水利发展呈现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原本为一种物理化学现象,又称增效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④同样的,我们把水利发展中的协同效应理解为在水利经济和水利现代化的共同作用下,其达到的经济社会效应大于水利经济或水利现代化单独发展所带来的效益。

近几年来,靖江市沿江开发的势头迅猛, GDP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靖江市经济能得以如此快速的发展,与靖江市水利的跨越式发展是分不开的。近几年来,靖江市的水利发展呈现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共同作用的特点,处于本文所述的水利发展第三阶段,即靖江市在加强水利现代化建设以增强水资源基础保障功能的同时,也注重水利经济的发展,来增强水利的基础产业功能。水利经济和水利现代化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协同效应。而正是在其协同效应下,靖江市水利的发展呈现“目标明确,科技带领,不断提升”的特点,很好地适应了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4.2 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相互促进,并不矛盾

正如前面所述,水利经济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水利现代化不可能跳过水利经济阶段而直接产生,需要在水利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水利现代化是水利发展的必经阶段,水利现代化的提出更好地明确了水利发展的方向,即推动水利发展模式改革,提升水资源基础保障功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在水利发展中并不矛盾,只是在不同时期,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水利发展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以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水利经(下转第56页)(上接第50页)济与水利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促进水利行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4.3 水利发展呈现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的协同效应

水利经济的发展为靖江水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水利现代化则为水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水利的发展必须在科学技术的带领下,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改革创新,不断改变水利发展模式,改变水利发展理念。使水利的发展能够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送去源源不断的动力。水利发展的进程中,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水利经济,即正如我们前面所谈论的把水利建设重点放在水资源的基础产业功能上,就可能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方面得不到很好的重视和提高;同样地,如果只注重水利现代化的建设而忽视水利经济的发展,水利的基础产业功能可能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对于水利发展而言,缺一不可,只有重视两者的发展,才能很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双重效益,使水利行业得到良好的发展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靖江市正是在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共同作用下,极大地发挥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基础保障功能和基础产业功能,不断加快了靖江市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5 结束语

我们必须意识到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使水利起到更好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水利的发展必须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处理好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的关系,使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能实现其最大的协同效应,以促进水利向更高阶段的发展,并以此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基金来源: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的协同效应研究――以靖江为例(项目编号:201410294048X)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廖丽霞.实现我国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6).

② 耿颖.关于加快我国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

第6篇:经济建设现代化范文

一、突出品种结构调整,推动攀钢经济总量和核心竞争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近年来,面对钢铁行业的激烈竞争,攀钢积极调整发展思路,以发挥攀钢资源和技术特色优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有限相关多元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精品战略统领市场营销、生产组织和新产品开发,推动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品种、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一)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为品种结构调整提供准确的市场导向

2001年以来,攀钢突出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和资源流向。一是完善销售网络。先后在北京、重庆等大中城市成立了9大销售分公司,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销售网络。二是强化市场研究分析,建立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品种、重点用户、重点区域市场需求情况的动态跟踪和研究,形成了市场信息、销售信息和生产信息的实时传送,提高了市场变化的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三是按照供应链管理思想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开展顾客满意度管理,构建了顾客服务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并与美的、二汽、格力、长虹、南骥等重点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攀钢通过突出营销的导向作用和中心地位,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生产经营跨越式发展,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二)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抓好“双高”产品生产

攀钢根据市场反馈信息优化资源配置,按效益最大化均衡稳定组织生产,在适度追求规模效益的同时,着力抓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产品品种结构调整取得突出成效。2005年,攀钢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566.94万吨、619.27万吨和555.7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04%、3.52%和2.41%。其中重轨、无缝钢管分别达到63.27万吨、68.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39%、1.55%;高钒铁、中钒铁、钛精矿、钛白粉分别达到3574吨、2002吨、25.52万吨、5.8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01%、26.95%、14.47%和7.05%。

(三)坚持特色精品战略,大力开发新产品,培育攀钢知名品牌

一是按照用户和市场需求,大力开发新产品,推动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攀钢新产品试制总量逐年上升,2005年达到78万吨,开发出了一批有市场、有特色、有效益、有资源优势的新产品。作为国内第一家开发出的100米长尺高速钢轨,重轨产品已打入美国等市场;攀成钢开发出直径340mm热连轧无缝钢管,填补了国内空白;建材和特钢分别开发出500Mpa级钢筋、高级模具钢等一系列新产品;立足资源优势,开发出了独具攀钢资源和技术特色的新型钒钛钢品种,含钒贝氏体高强度钢轨、DX54D超深冲镀锌板、380系列车轮用钢等相关产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二是坚持特色精品战略,大力推进品牌建设。攀钢被评为“中国钢铁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重轨、无缝钢管、热轧汽车大梁板、冷轧家电用板、钒钛等五大类产品被评为“中国钢铁十大影响力品牌”,其中重轨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强做大钒钛产业和打造钢铁精品基地

近年来,攀钢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三期工程建设,并立足钢铁钒钛主业,稳步实施多种形式的资产并购重组,大力拓展金融、贸易等产业领域,推动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一)大力实施三期工程建设

攀钢三期工程建设于2001年6月正式启动,重点进行钢铁主业技术改造、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三大系统,十大标志性工程已有八项建成投产,基本实现了“材变精品”的转变。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加快钒钛项目建设,深度开发钒钛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稳步推进钢铁项目建设,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打造钢铁精品。目前,全连铸项目、热轧技改、轨梁万能轧机生产线等钢铁项目已建成投产。其中,新钢钒完成全连铸改造,顺利实现全连铸;建成国内第一条世界一流的镀锌铝生产线,生产的无锌花板、镀铝锌板、防指纹板、自板均可以替代进口;热轧三期技改采用了系列新技术,总体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品种规格和质量大幅度提升;攀成钢建成的Φ340mm连轧管机组,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均达到国际一流。

(二)积极审慎地实施资产重组

一是整合四川省内钢铁产业,做精钢铁产业。“十五”期间先后兼并成都无缝、成都钢铁厂、长钢,组建了攀成钢和攀长钢。兼并重组后,攀钢通过严格管理和加快技改步伐,同时给予新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及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企业文化融合,推动重组企业快速发展。攀成钢生产经营连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着眼于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稳步推进国内钛产业联合重组,打造全国最大最强的钛白粉生产基地。通过兼并重组,攀钢确立了钛白粉产能全国第一的地位,使我国钛产业整合度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钛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控股锦州钒业,推动攀钢钒产业快速发展。攀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快整合国内钒产业步伐,于2003年6月与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锦州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锦州钒业有限责任公司,攀钢出资445万元,参股40%,并在2005年实现控股,进一步巩固了攀钢在中国钒产业的龙头地位,提高了市场控制力。

(三)稳步推进贸易、金融的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新的产业支柱

一是大力推进贸易产业化。2004年,攀钢国贸积极拓展对外贸易业务,既“做自己的产品”,也“做别人的产品”,完成攀钢外部贸易额47亿元,并开始涉足汽车贸易、原燃料补偿贸易等领域,贸易产业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二是加快金融产业化发展。攀钢坚持通过集团财务公司稳健经营实现金融产业化的思路,增加财务公司资本金,积极为集团成员提供金融服务,扩大金融产品,拓宽服务领域,初步实现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融合。

三、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工艺技术持续优化,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提供有力

支撑

攀钢以市场化、产业化为目标,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形成了一批有攀钢资源和技术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成果。攀钢2001年以来共取得科技成果927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达到6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6项。申请专利252项,获得专利授权166项。

(一)着眼于资源综合利用实施科技强企,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

攀钢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与20所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攀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难题,努力实现钒钛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钒钛技术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占领了国际钒技术和产业制高点,先后自主开发三氧化二钒、钒氮合金等生产工艺技术,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钒氮合金生产技术打破美国独家垄断,工艺上优于美国,实现了常压、连续生产。该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二是钛资源利用技术实现了国内领先。攀钢通过引进关键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开展自主创新,攻克微细粒级钛铁矿回收的世界性难题;独创出专用型高档造纸钛白、化纤钛白的常压水解技术;掌握了纳米钛白制备和应用技术;硫酸法钛白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围绕工程建设和生产开展科技攻关,推动工艺技术和技术经济指标全面优化

一是抓好三期工程达产达效攻关。重点是围绕钒钛磁铁矿冶炼、全连铸、轨梁万能轧机、热轧、冷轧、Ф340mm机组等开展工艺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好制约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确保工程按期建成投产,使一流的装备优势尽快发挥出一流的效益。科技攻关为三期工程达产达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使攀钢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钢铁生产工艺技术总体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工艺技术世界领先。二是抓好设备挖潜技术攻关。突出挖掘规模潜能、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等重点,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开展设备挖潜技术攻关,实现钢铁生产工艺和技术经济指标全面优化。完善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强化冶炼工艺技术,使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40t/m3・d以上,高炉利用系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大高炉领先;优化炼钢工艺技术,大幅度提高转炉炉龄,转炉平均炉龄达到8544炉,提高废钢消耗能力,实现了吨铁吨钢;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采选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阶磨阶选工艺技术研究取得成功,改变了过去铁精矿品位提高,钛含量也要提高的不良状况,使精矿品位从52%提高到54%,而钛品位不提高。节能降耗、提高成材率攻关取得突破,与2000年相比,(集团)公司2005年吨钢综合能耗达到906kgce/t,降低93kgce/t;钢材综合成材率达到90.58%,提高5.51个百分点;材钢比达到89.73%,提高16.13个百分点。

(三)积极推广环保节能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7篇:经济建设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丝绸之路济带”;土地退化;策略对策;河西走廊

[引 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为了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协调区域发展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枢纽,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交通、文化、经济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西社会经济文化交融碰撞的国际通道。但同时,河西走廊地处内陆荒漠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安全问题突出。

所以,本文以河西走廊为例,探讨该地区土地退化以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策略与对策,服务于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河西走廊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

1、 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作用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北部、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位于祁连山与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之间(37?17′N―42?48′N,92?12′E―103?48′E),长约1200公里。河西走廊作为咽喉要道,对于中西社会经济文化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地理和交通优势方面,由于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和寒冷的内蒙高原不利于交通,位于两者之间气候温和、地势平坦的河西走廊是连接内地和西北边疆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河西走廊在地理和交通方面的“连接”功能尤为重要。在文化优势方面,在东西文明的交流过程中,河西走廊经过吸收各种文明,促进了自身文化繁荣展,形成了独特的河西文化。其不但传承和发扬了中国文化,同时河西走廊文化作为重要的枢纽,加强了区域之间的文化理解、尊重及认同,为中国文化传播做出极大贡献。在产业优势方面,河西走廊不但自然资源丰富,制造业发达,同时凭借其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河西走廊的生态旅游业和文化旅游不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互动。

此外,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沿线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河西走廊地区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为河西走廊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新一轮的机遇,更重要的是为河西走廊生态建设提供了更好的合作交流平台,两者互惠互利,实现共赢。

2 、河西走廊土地退化及风险分析

祁连山山区的冰雪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是下游属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的河西走廊的主要水源,石羊河 、黑河、疏勒河三大内流水系均发源于祁连山。但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50年间祁连山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420.81km2和21.63 km3。这也就意味着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流水系将面临着枯竭的压力,本已受到土地退化威胁的河西走廊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另一方面,河西走廊地区人口增长导致的粮食需求引发区域耕地面积的快速上升,而农业生产活动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进一步挤压了生态用水的量,石羊河流域民勤地区自然植被经历了从沼泽植被到盐生草甸植被再到荒漠植被的退化过程,物种的多样性也呈现下降趋势。上游地区农业和生活用水增加的同时,导致下游地区地表水资源匮乏,从而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下游地区地下水水下降和水质恶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该区域荒漠化土地面积在1999-2009年不断上升,虽然2014年略有下降,但是仍维持在高位。同时,从1950S-1990S之间,沙尘暴次数不断的增加。

土地退化对交通、文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一方面,土地退化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和质地的恶化不但导致作物产量降低,而且导致生态效益下降,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另一方面,土地退化导致的地表植被退化,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尘暴直接危害着绿洲农田设施、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安全以及文化设施的保护。2010年发生在民勤的特大黑风暴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此外,土地退化也会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物保护,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近30年来敦煌月牙泉水位持续下降,水域面积不断缩小,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冲击。土地退化导致的风沙不仅使敦煌莫高窟露天壁画腿色,而且风沙中所携带的粉尘使壁画龟裂和脱落,给文物的保护带来极大的麻烦。

3 、策略和对策

3.1建立土地退化监测和应急响应体系。

河西走廊是国家发展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地区,但也受到土地退化的威胁。因此,在该区域进行土地资源与生态安全监测以及应急响应具有重大意义。要针对上游地区冰川、水源涵养和下游地区土地退化、沙尘暴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农业、交通、旅游等产业针对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体系,进行风险预警和管控。

3.2建立区域统筹协调治理和管理机制

由于不同区域土地退化不一致,所以各个区域要因地制宜,同时不同地区间是相互影响的,决定了在河西走廊进行土地退化治理要统筹协调各个区域。在上游地区进行植被恢复增强水资源的涵养能力;中游地区进行产业调整保障下游水资源供应;下游地区进行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来恢复自然植被。在管理方面也需要建立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

3.3加强国际交流与科技合作

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均遭受到土地退化的威胁,所以有必要加强各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各国行动方案,为河西走廊生态系统恢复获取国际技术与资金援助。此外,还应针对土地退化监测、治理等进行科技合作,提升沿线国家对土地退化的科技应对能力,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顺畅运行。

4 、结论

本文以河西走廊为例,探讨该地区土地退化以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策略与对策。主要有以下结论。

4.1河西走廊作檠屎硪道,在地理交通、文化交流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2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西走廊地区在水资源、植被以及土地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对该地区土地生产力、交通设施、水利设施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不良影响,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4.3最后就土地退化监测、治理和合作分别提出了建立土地退化监测和应急响应体系,建立区域统筹协调治理和管理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科技合作三项策略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 外交部, 商务部.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 外文出版社, 2015.

[2] 袁新涛.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 理论月刊, 2014(11):5-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5年度报告[R]. 北京, 2016.

[4]郭军凯. 穿越历史与地理的“河西走廊”等信息四则[J]. 地理教育, 2016(5):61-61.

[5]张肃斌. 河西走廊生态系统退化特征与恢复策略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6]邵如林, Zhao, Dengming. 丝路咽喉--河西走廊[J]. 丝绸之路, 2014(11):42-53.

[7]徐黎丽, 王悦. “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黄金段”作用的发挥[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22-28.

[8]王世金, 白永平, 石惠春. 河西走廊地带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思路[J]. 经济地理, 2007, 27(2):327-331.

[9] 孙美平, 刘时银, 姚晓军,等. 近50年来祁连山冰川变化――基于中国第一、二次冰川编目数据[J]. 地理学报, 2015, 70(9):1402-1414.

[10] 常兆丰, 刘虎俊, 赵明, 等. 民勤荒漠植被的形成与演替过程及其发展趋势[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21(7):116-124.

第8篇:经济建设现代化范文

一、宁东基地工业和经济发展概况

(一)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项目进展顺利

宁东基地煤炭已探明储量270多亿吨,居全国第六位。基地引进了神华、华电、华能、中盐等多家国有大型控股能源企业,2011年项目总投资逾400亿元,其中华电二期首台100万千瓦机组,鲁能、京能电厂一期工程实现并网发电,建成宁东至华北±660千伏直流联网工程、红寺堡风电场及太阳能发电项目已开工,宁东基地“南北互动,优势互补,两翼起飞、竞相发展”的战略格局日趋成熟,并将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国家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

(二)经济增长态势迅猛

自2008年起,宁东基地高速发展的工业能源经济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宁夏经济发展的龙头。据统计,每百吨标准煤直接销售可实现工业增加值2.67万元、税收0.61万元,百吨标煤发电消费可实现工业增加值4.03万元、税收0.94万元、政府基金收入0.42万元。仅宁东至山东直流输电工程每年直接增加的税收及政府基金收益就约15亿元。规划到2020年,宁东基地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和拉动相关产业增加值1500亿元,产业工人将达到10万人,带动沿黄经济区新增就业岗位30万个。

(三)重视发展节能循环经济

宁东基地在建设中,注重发展循环经济,除积极完善园区道路、消防设施、防洪排水、环境监测等基础设施外,还完成生态绿化3万亩。计划到2020年,发电煤耗控制在300克/千瓦时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矿井回采率在8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工业废水利用率在95%以上,将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环保示范园区。

二、宁东基地金融支持和税收增长情况

(一)能源信贷成为推动宁东基地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自宁东基地启动建设以来,金融机构逐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能源产业与金融业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11月末,宁夏主要全国性银行宁东基地贷款余额355亿元,占这些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8.7%,累计向宁东基地提供信贷资金858亿元,约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0%以上,信贷资金的大量投入成为宁东基地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区内银行大多通过与宁东基地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在基地或邻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做好对项目的前期介入、信贷跟进和配套服务,并结合宁东基地实际需要,积极开展信贷创新。

(二)宁东基地已成为自治区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1.各项税收收入增长快速。自2008年起,增值税以每年101%的速度增长,2011年较2008年增加了22亿元;企业所得税的年均增速为286%,2011年较2008年增加了13亿元;个人所得税的年均增速达到了84%(附表一)。税收收入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税收贡献率明显高于第三产业,中央级收入贡献大,占总收入的70%,地方级收入增长快,同比增长了231%。

2.税收收入占全区税收的比重日益加大。自2008年以来,宁东基地建筑、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保险业等服务业的营业税额大幅提高,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和城建税地方税持续增长。随着能源化工产业的陆续投产运营,以煤炭、电力、化工三个重点项目为基础的增值税、所得税增幅强劲,其他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营业税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稳步增长,各项税收占全区同类税收的增势强劲,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四大流转税约占全区税收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资源税约占全区资源税的半壁江山,宁东基地已成为自治区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附表二)。

2011年,宁东基地全年税收收入突破47亿元大关,各主体税种和各级次收入大幅增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增长态势迅猛,其中增值税25.8亿元,占全区的26.7%,所得税13.5亿元,占全区的22.2%,贡献率居行业之首(附表三)。

三、宁东能源基地税收和国库服务特点

(一)个税积数快速增长

宁东基地生产经营规模大,现有职工人10万人,未来5年内宁东基地产业工人人数将达到20万以上,迁移的人口增加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个人所得税和个人五险基金入库金额将迅速增长,导致个税积数大,日益增长的个税收入入库使得税务和银行缴费压力增大。

(二)税种类型多,分成计算复杂

宁东基地大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大多为跨区域生产经营,仅神华宁煤集团在宁东地区的20多家单位,就涉及煤炭开采、洗选、深加工、出口、矿井建设、机械制造、冶金、化工、建筑、建材等业务,2011年每月就需缴纳各项税费数千万元,跨区域所得税、预缴所得税等种类多,涉及大量财务会计知识和税收政策,分成计算复杂。

(三)退库种类和优惠政策多

宁东基地多为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实行优惠税收政策的企业,退库种类多、减免优扶政策多,退库类型有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减免退库等,大部分企业享受“三免两减半”、“资源综合利用”和“西部大开发所得税减免”等多项税收退付优惠政策。

第9篇:经济建设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关系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环境之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进而保证了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良好发展对实现现代化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时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城市化进程的实现会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本文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模式策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为现代化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一、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在建设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那么就会影响这一城市的经济发展。为此,应当重视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发展建设。不过,这种重视程度的提高往往存在于一些高层次的人民群体,而对于那些城市中的底层劳动人民来说,并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大多数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会聚集更多的劳动人民,而这些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却没有通过城市化经济建设进程而得到更好的结果,反而城市化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导致群体压力的增加。我国正处在多元化的发展建设的道路之中,为此,必须保证清醒的头脑和严格化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针对城市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予以针对性解决,进而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关系模式的策略分析

1.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之间属于双向的作用关系,城市化的建设会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实现城市化建设,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农村人口正逐步开始向城市转移,进而导致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3个方面予以体现:技术方面、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工业化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技术方面就是说城市化建设进程和经济发展过程都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予以辅助,只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演变则是指城市化经济模式的转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方向,城市化经济的结构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工业化生产中的专业化程度是与传统的经济体系相比较,现代化经济发展所具备的先进性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城市化经济的建设,最终实现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我国城市化具有非常快的发展速度,与以往几年相比,现代化经济发展建设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主要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并以此为基础确保城市的良性建设。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会提高城市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保证经济发展的良好方向,重视城市化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模式的策略

(1)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优化城市化进程的结构布局

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有助于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是确保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城市化进程是判断一个区域现代化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城市化建设进程可以进一步强化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已经成型的城市来进一步实现自身城市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其中可涉及文化行业、医疗行业、教育行业、金融行业、商务区等功能区域以及现代化服务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确保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既可以保证优美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在此环境下施展城市的优势和魅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重视城市的环境问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存在污染环境的现象,要想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保证城市建设的生态化发展。

(2)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

制定城市内产业升级发展战略,并将产业提高到城市经济建设过程的重要项目之中,从而确保产业结构得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优化升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应当重视调整产业的整体结构布局,调整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在城市总产值中的比值,并不断调整统筹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实现城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优化升级,将城市各个产业的各个环节充分统一起来,建设一个环境污染较小、技术水平较高以及经济效益良好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化c经济发展是彼此不可相互脱离的两个方面,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之间始终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为保证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城市化进程的积极作用,通过更为先进、有效的发展模式带动城市化进程的实现,维护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良好建设。城市化进程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根据城市化进程提供合理的发展对策,以便保证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星,唐志鹏,白永平,张晓平.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对钱纳里模型的参数重估(英文)[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5,(08):991-1002.

[2]陈明星,唐志鹏,白永平.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对钱纳里模型的参数重估[J]. 地理学报,2013,(06):739-749.

[3]薛光明. 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演进――基于经济发展模式影响的分析[J]. 党政干部学刊,2010,(1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