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能量学教学范文

数字能量学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能量学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能量学教学

第1篇:数字能量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字故事 课程安排 精彩课堂

一、提出背景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教材内容不断在更新改变,旧教材中注重理论知识但缺乏实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B版新教材里选用生活的实例来开展教学,既实用又好学,但章节间的缺乏互动,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就忘记旧知,记忆无法牢固,无法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标理念[1]下信息技术课堂通过充实的教学内容培养有发展的学生,发掘符合教学又有趣的教学内容让信息技术课堂既高效又有趣,研究高效的教学方式成为一线信息技术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

一段优美的旋律,一个影视片段,几行文字,几张陈旧的照片......我们常常被网络上的一些故事性内容所吸引,并为之感动,这就是"数字故事"。

2010年,我在全国信息技术课例比赛中认识到数字故事的案例,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2第6期数字故事专题上对它有了充分的认识,了解数字故事带来的各种深层的教育意义。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当人脑的记忆镶嵌在丰富的故事背景中时,记忆的效果最好,故事是世界永恒的主题。当历史进入到21世纪的数字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数字故事(DigitalStorytelling)很自然地受到师生的欢迎,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数字故事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利于改进教育方法,增强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深度互动,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教育融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力、媒体素养,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2]

三、数字故事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数字故事是编写文本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所创造的可视化故事,它是多媒体多元素的集合用故事展示出来。它的创作流程主要包括:第一步:选择主题,编写故事脚本;第二步,故事素材收集创作与处理,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元素;第三步,综合各种素材编辑合成,主要通过PPT软件设计合成;第四步,作品展示与共享。

数字故事创作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内容进入课堂,强调不再是"教操作"而是"学创作",其课程教学是围绕"提出创作主题-范例研习-模仿设计-自由创作-分享交流"的过程模式而展开的"为创作而教"的教学模式,我分别在PPT演示文稿教学和第二册多媒体元素软件教学做了教学尝试,根据不同的内容来对教材进行重新设计和编排。

(一) 小牛试刀初尝试--数字故事走进PPT软件教学

创作数字故事最常用的软件是PPT演示文稿,我以数字故事创作为主题开展PPT软件的教学,课时安排及教学内容如图1。

数字故事的引入,主题是我的班级,学生的兴趣高,素材取之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新知的过程又是创作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被启发,对于信息处理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限制了主题,教学安排只有7个课时,数字故事与教材内容无法合理整合,效果不明显,师生的共同感受发挥空间不足,要把数字故事正能量完全发挥出来,还值得再深入研究。

(二) 完美结合--数字故事与多媒体软件教学深度融合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B版中第二册(上)这一册教材内容为图像处理软件PS、音视频处理软件、演示文稿PPT,与数字故事的创作流程非常吻合,如何和教材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的融合,结合初尝试的经验,我对教材内容经过再次组合,以数字故事创作为载体,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软件学习,激发高级思维,在开学的第一课时就开始学习《走进数字故事》,把这学期的所学的新知全部融入到数字故事创作中。

《我的故事--数字故事创作》主题教学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带领学生在认知规律中实践探究。既能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又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教学专题网站有以数字故事创作流程的导航提供了数字故事简介、优秀范例、制作流程、技术仓库、评价标准等栏目,同时也设计课时导航,让学生清楚知道每个课时的知识要点,清晰的导航让学生的学习提供导向,也能顺着老师的教学设计去完成整学期的知识学习。通过多平台的分享展示,让学生享受更多成功的乐趣,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四、数字故事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精彩

数字故事的教学内容加入,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精彩起来;一个个故事成品的出炉,让信息技术课堂也变成一个美丽的展台;作品成为师生间、学生间谈论的热点,信息技术课堂真正走入学生的心里。

精彩一: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天生就是实践家,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将自主学习和讨论学习发挥得淋漓尽致。优美的旋律,影视片段,文字,陈旧的照片......数字故事的自由创作过程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更为学生的提供了自我展现和创新空间,在自由发挥的创意空间里自觉学习新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种素材的融合、不同工具的使用、旧知的知识迁移等等,学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学习方法,学习的能力大大增强,促进多元化全面发展。故事的创作、素材的加工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这是精彩的信息技术课堂最好体现。

精彩二:故事综合创作有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知识体系

这不仅是一个主题活动,而是一个综合性主题活动,"我的故事--数字故事创作"从选择主题编写脚本--素材创作与处理--编辑合成--修改与完善--展示与共享五大模块构成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完整知识体系,由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了解一个电子作品结构、制作流程、评价标准,知识点依据一条线索串联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后领悟信息技术中蕴藏的科学思想和文化内涵。边创作边学习,边创作边积累,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在学习中架构起来。

精彩三: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思想深度互动

新课标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数字故事创作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专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资助,学生通过需求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去自主探究,需求的差异,任务不是模仿性任务,迫使教师脱离讲演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要脱离模仿老师的学习方式,师生双方积极去思考,发掘思维的深度,培养高级思维能力。课堂上学生沉思、小组间热烈讨论、踊跃的提问......师生的思想在交流中提高,在互动中深入,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近。

精彩四:有力的德育渗透,给学生成长正能量

信息技术课堂易成为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讲授,而忽略情感教育的渗透,三维目标无法实现。数字故事的加入,通过观摩别人作品,被动人的故事情节而感动,尤其是八年级的孩子,心理叛逆,此时最需要更多的德育渗透,记得在观看《老师,我可以不爱吗?》时,学生心理被深深震撼,通过他们热爱的电脑作品来传递爱的教育。在每一个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故事中很多学生反映自己的梦想,让孩子找回梦想,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为自己自豪,就是一句"加油",都能给予他们成长的正能量。

精彩五:多平台展示充分展现学生风采

学生把作品上传要校园论坛里,论坛中交流的语言越来越丰富,在互评与自评的过程中,学生在快速成长,而且成长的过程也被好好记录下来。借助校园科技节的大平台,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大投影和图片展示出来,在展览区中,数字故事展厅是最多学生浏览的地方,这就是数字故事精彩的最好体现。

总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下,数字故事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内容进入信息技术课堂,将原本单调枯燥的技术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演绎精彩的信息技术课堂。但数字故事创作的教学实践才刚刚起步,它的应用推广需要广大教师的大胆尝试和运用,期待数字故事带来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第2篇:数字能量学教学范文

一、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在其中

教学是一门艺术。生物教学中的艺术美能引起学生心理、生理上的愉悦反应。“新课引入”是上好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开讲的艺术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强化记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另外,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内容,密度适中。一节课内容太多,教师和学生都会紧张得喘不过起来,就无法谈愉悦。因此,教学中要有张有弛、抑扬交错,质疑、激疑、解疑,驾驭自然,使学生欣然接受。在课堂上留有空白,让学生独立自由思考。如在课尾质疑,能促使学生思考与讨论,往往会收到意外的效果。再加上融趣味性、活动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作业,更是锦上添花。

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更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和及时反馈的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好,施教越得法,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就越浓厚,积极主动性就越高。甚至可以由原来不感兴趣到十分热爱;相反,师生关系不好,老师一进教室,学生情绪马上低落,在感情上就罩上了一层阴影,学生的大脑神经功能就无法得到应有地发挥,彷徨、苦闷,产生“厌学”。因此,师生关系对立是学生厌恶生物课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我了解到有少数男生常怀着好奇心偷偷地去学抽烟,怎么去教育学生呢?在介绍细胞癌变时,我一本正经地对同学们说:“抽烟有两大好处:一是烟草的营养丰富。燃烧的烟草中含有4000余种物质,其中有一氧化碳、砒霜、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是抽烟可成为医学专家。实践出真知嘛!抽烟可亲身体会气管炎和肺气肿,还可以与癌症交朋友,因为烟草所含物质中,至少已有43种被确认为致癌物了!”这样,将急切之意化为蕴藉之语,效果非常好。

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听众。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 巧用比喻化疑难。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 妙用诗词添兴趣。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 口诀谐音助记忆。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铜硼锌氯铁钼猛)。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

4 用科幻法展开联想的翅膀。如:光反应式adp+piatp若能科学利用意义更大。如果我们能制造模拟绿叶的绿色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通过特殊的导管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atp运到我们的体内,那么,我们一个月只需要吃几顿饭就足以维持我们身体生长的需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让绿色衣服来尽情制造吧!非洲难民再也不必为粮食太少而发愁,人类从此再也没有粮食危机了!

三、列举数字

高中生物课本中对不少问题进行了数字说明,但有些问题只用了“高”“大”“多”等形容词,不够具体,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尽可能地对一些单位问题用数字进行补充说明,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3篇:数字能量学教学范文

为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浙江省宁波市围绕主题,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远教网络和教学资源优势,努力拓展阵地、强化功效,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构筑全媒体教育网络。一是精细化“布点”。将全市远教站点转型为互联网模式,全面推进远教区域化中心站点培育工程。将宣传教育从室内向室外延伸,为群众路线教育提供良好硬件支撑。二是多渠道“布线”。开办全国首个党建广播栏目《宁波正能量》,以通讯、特写、访谈、广播剧等形式开展群众路线宣传教育。开通远教数字电视直播频道和互联网直播平台,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远教站点。开设宁波群众路线网,在东方党建网开辟群众路线专题网页。三是一体化“布局”。抓住部里设立宣传信息电教处的契机,构建电视、电台、网络、报纸、手机等媒体功能一体、整体联动、实时高效的宣传格局。

二、打造多功能学用平台。一是党员教育平台。依托远教数字电视频道,滚动展播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和群众工作教学案例片,并举办“四明讲堂”直播讲座。二是服务惠民平台。市本级每月举办“远教大讲堂”专题讲座,以“百姓点菜、组织配菜、专家上菜”的形式,普及卫生保健、权益维护、经营管理、文化生活等方面知识。各县(市、区)依托远教平台,创建远教助创帮扶、民情政策面对面、远程法律援助进农家等活动载体,向基层一线送文化、送技术、送政策。三是互动交流平台。在中国宁波网开展“组织工作贯彻群众路线”在线直播访谈,由部领导与网民进行现场对答。运用手机信息系统开展作风建设专题调研,在东方党建网上开设留言板。

三、制作正能量教学精品。一是聚焦身边典型。策划制作《脚步丈量民情》《志定人生》《为民务实清廉好干部》《小巷总理》等一批乡土视(音)频教材,开展“心相连・情相牵――群众在我心中”党员教育电视微课件征集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干部。二是开讲红色故事。策划并制作“忆党史・聚能量”红色故事会,现场演绎广播剧,以视音辅助的方式还原历史情景,传播正能量。三是创设先锋栏目。举办“与先锋同行・扬红色激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人物直播访谈,先后展播“两袖清风的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颜志定”“爱做好事的象山民警徐祥青”“山村好医生杖锡卫生院院长沈功锵”等先进人物事迹。 (宁波市委组织部宣传信息电教处)

第4篇:数字能量学教学范文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共享、管理智能、服务系统,以及其便捷、迅速、准确、储存量大等特点,为学校的精细化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它能使学校管理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流程化、程序问题信息化,便捷、准确地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下面笔者就我校在精细化管理形态下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谈几点体会。

一、统筹学校管理,打造内容丰富的数字校园

我校在建设数字校园的过程中,依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需求导向、逐步推进的原则,以解决学校管理与课堂教学中各种关键问题与难点问题为着力点,打造流畅、快捷、有效的数字校园。为了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性和各个系统交流的便捷、协调,我们建立了功能如图1所示的学校数字化平台,沟通了各个部门的联系,组成了一个畅通的数字化系统。除了利用数字平台进行有效的精细化管理以外,我们还利用它构建民主、平等、互动的智慧课堂。数字化平台网络连接的广阔性,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足的资料,开阔了他们的学习视野,他们在学习中既可以互动,又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自行解决问题,提高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能及时、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

二、重构管理过程,落实精细管理的办学理念

改进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是学校管理的永恒主题。关于利用数字校园实施精细化管理,我们首先对学校的管理过程信息化进行了重构,对关键部门的工作或工作环节如何程序化进行了分析,及时发现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不易察觉的流程缺陷,将不可测量的变成可以测量的,将不能量化的变成可以量化的,保证学校工作运行的顺畅、有序,实现高效管理。

我校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包括网站管理、流程管理、协同办公管理、学校综合管理、学校资源管理等模块。网站管理中,我们以处室为单位进行分类,相关责任人通过网站及时各个部门的工作计划、实施过程、工作成效等信息,同时每位教师也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各个处室,了解学校各个部门管理工作的情况及有关数据,保证各项工作的公平、透明。对课题管理、文件收发、国旗下讲话、家长会发言稿、主题教研、主题班会等常规工作,我们同样实行数字化流程管理,由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构成,使学校平时比较复杂需各个部门协调的工作通过数字化平台加以简化,提高工作效率。协同办公管理模块主要涉及教师个人事务的处理,比如使用多功能室、请假、调课、外出研修、报损维修等申请都在网上进行,简便快捷。

三、引进智慧教室,构建以学定教的精细化课堂

智慧教室是当下人们为了追求教学的多元性而建构的数字教室,它基于互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环境智慧调节、实时监控及测评于一体,是推进未来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回答教师问题的总是那么几个活跃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判断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情况也只是靠“大约”“可能”“也许”的估计,教学效果的反馈只能通过课后作业与考试来进行。这样的反馈是滞后的,而且给学生和教师增加了不少负担。此外,对于课堂上出现的许多问题,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只能采取事后补救的方法加以改进。这样,在课堂上实现平等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让教师动态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引进台北某公司的智慧教室,智慧教室由互动电子白板(如图2)连接投影机和电脑,整合成具有触控功能的大型互动板,加上能让教室里每位学生及时反馈的反馈系统IRS(如图3),以及数字展台(如图4)、电子书包和Hi-Teach软件系统(如图5)组成。

课堂上每位学生都配置了一个反馈装置,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计的检测题,通过遥控器按钮,把自己选择的结果反馈给老师。教师可以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精准地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后也能精准地给予单独辅导。通过平台,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归因分析,如是认知问题、能力问题还是粗心问题等。在教学中,应用这套技术设备使得教学更加精细、有效、形象。

第5篇:数字能量学教学范文

一、数字时代拓展了工艺美术教育的对象

数字技术的进步已经着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这个影响远比历史中任何一次社会变革要来的迅猛和深刻,随着数字技术软硬件的不断提升,使原本复杂难懂的知识点直观的传递。秉着传承和发展的工艺美术随着近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改革开放至今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工艺美术的地位业发展了转变,呈现出以下趋势:从小众趋于大众化,从博物馆走向美术馆,从纯艺术拓展到商业艺术。一部现代古装剧可以挖出很多传统工美元素,如木家具、金银工艺、玉雕工艺、染织工艺等。数字时代引发了当下人们对工艺美术的认知渴求与,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把玩手串,玉器等传统文玩就能发现,工艺美术已经不再远离普通大众,更多的体现在生活审美中,因此工艺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工行美术从业人员或者技法传承者,同时也开始发挥其“审美”层面的教育和传导功能,通过教育技法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批判,重新探索当下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当下工艺美术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拓展,也是数字时代对现行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的客观事实。

二、数字时代对工艺美术教育提出要求

快速、个性、分享,这些名词是当下时代的特征,影响着从消费到体验的各个生活环节。三年挑水五年磨刀十年授业的传统工艺美术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满足当下的时代节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传道授业是时代对工艺美术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工艺美术的构成来分析它由两个重要元素组成:工艺技法和审美内涵。技法的教学特征决定了某些领域的工艺技法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掌握”,因此对于那些不是从事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以传统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来讲,“认知”就够了。但对于审美内涵则不同,个体的教育经历影响着对审美需求的层次深浅。从教学来讲,引导启发思考不完全依赖时间和反复实践,更多的是思考方法和纬度的拓展训练,期间的工艺技法修炼更多的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更好的理解期中的审美体验。侧重点从教授技法逐步转为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除了演练工艺技法,讲授评估标准,更要对技法和审美间的因果关系做出思考和提炼,并且运用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去实现知识点的物化和传授。

三、数字技术提升了工艺美术教学效率

第6篇:数字能量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EWB 电子技术 仿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10-162-02

“电子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习中它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普遍觉得模拟电路部分比较枯燥难学,尽管以前在上课时将PPT做成动画形式,但因为没有实验效果做基础,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现在我们上“电子技术”这门课时,不仅在PPT电子教案中制作了Flas,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我们用EWB软件实现了仿真,将实验环节带入了课堂。学生通过听老师讲,结合自己在仿真软件是做实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l、EWB软件简介

Electronics Workbench(EWB)是加拿大Electronics Wor-kbench(以前称为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y公司,简称IIT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虚拟电子工作台电路仿真软件,属于该公司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套装的一部分,可以进行原理图输入、模拟和数字混合仿真,以及Spice方式分析。

该软件的特点是采用直观的图形界面,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用屏幕抓取的方式选用元器件,创建电路,连接测量仪器。软件仪器的控制面板外形和操作方式都与实物模型相似,可以实时显示测量结果,并可以交互控制电路的运行与测量过程。

EWB软件带有丰富的电路元件库,提供多种电路分析方法。作为设计工具,它可以同其它流行的电路分析、设计和制板软件交换数据。EWB还是一个优秀的电子技术训练工具,利用它提供的虚拟仪器,可以用比实验室中更灵活的方式进行电路实验,仿真电路的实际运行情况,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测量方法。

2、EWB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应用

2.1 EWB在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的应用

输入信号加在三极管的基极,输出信号由集电极取出,发射极作为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的公共电极时的放大电路,称为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采用NPN型硅BJT,放大作用是利用BJT的基极对集电极的控制作用来实现的,即在输入端加一个能量较小的信号,通过BJT的基极电流控制流过集电极电路的电流,从而将直流电源VCC的能量转换为所需要的形式供给负载。

(1)现场搭建电路,打开仿真开关,双击示波器,进行适当调节,通过示波器观察基本共放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波形的变化。

(2)建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测量电路。利用直流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集电极电压、电流以及基极电流,判断晶体管是否工作在放大区。

图2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输入输出波形图。学生通过做实验,直观地理解了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2.2 EWB在7段LED显示器中的应用

数码显示器按显示方式分为分段式、点阵式和重叠式,按发光材料分为半导体显示器、荧光显示器、液晶显示器和气体放电显示器。目前工程上应用较多的是分段式半导体显示器,通常称为7段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以及液晶显示器(LCD)。LED主要用于显示数字和字母,LCD可以显示数字、字母、文字和图形等。

图3为7段LED显示器共阴极和共阳极的符号和电路图。共阴极显示器的公共端应接地,给a-g输入端施加相应高电平,对应字段的显示十进制数;共阳极的公共端应接+5V电源,给a-g输入端施加相应低电平,对应字段的LED显示十进制数。下面给出常用的共阴极LED显示器7448型的功能表。

7448型7段LED显示译码器输出高电平有效,用以驱动共阴极显示器。从功能表可看出,对输入代码0000的译码条件是:LT和RBI同时等于1,而对其他输入代码则仅要求LT=I,这时候,译码器各段输出a~g的电平是由输入BCD码决定的,并且满足显示字形的要求。该集成显示译码器还设有多个辅助控制端,以增强器件的功能。现分别简要说明如下:

(1)灯测试LT:低有效,各字段显示,检查字段好坏:

(2)消隐输入Bh低有效,功能与LT相反,BI=0各字段熄灭,又称灭灯输入:

(3)灭零输入RBI:低有效,输入=0时不显示,用于灭无效零,可与前级灭零输出配合使用;

(4)灭零输出RBO:低有效,本位是零且灭掉后,RBO=0,可与后级RBI配合,灭后级无效零。

74LS48逻辑功能测试电路如图4所示。

(1)元器件选取后,就可以连接成74LS48逻辑功能测试电路。

(2)打开仿真开关,进行74LS48逻辑功能测试,输入的代码为BCD码0000-1001,对应十进制的10个数0-9。开关电源VCC表示输入代码为1,接地表示输入代码为O。可以看到,图4所示电路状态为7段数码管的显示状态,当前输入代码为0010,所以显示数字为2。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会对7段数码显示器的功能表有更直观地认识。

3、EWB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效果

3.1 EWB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思维

有了EWB仿真工作台,在多媒体教室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演示教学、操作速度快,学生能够直接地、形象直观地观察到电路的工作情况。EWB仿真软件是通过虚拟电子实验室来对电子电路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和创新的,是属于虚拟实践。虚拟实践能够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升华得以同时完成,大大缩短了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得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最有机的统一。

3.2 EWB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教学成本

利用EWB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有效的解决了带学生在电子实验室做实验时,实验材料和设备的准备,试验过程的安全,实验后实验器材的清点以及实验器材的日常维护所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问题。安装了EWB软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实验时,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仿真实践上,而不用担心元器件、测量仪器的损坏和丢失。学生在实验室里花几节课还不能完成的实验,通过EWB仿真软件可能一节课时间就完成了,加快了实验速度,提高了实验效率。

4、结束语

EWB元件库丰富,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极大地扩展了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内容,便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实验由单纯的验证型向启发型、设计型转化,增加了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高了学生做实验课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洁.电子技术基础[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胡祥青.电子技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数字能量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学 情感 兴趣

说起数学这门课程,呈现在我们脑海里的便是抽象、严谨、逻辑性强,枯燥单调。由此联想到数学老师就是一副严肃、呆板、不苟言笑的形象。而如今的儿童,可以说是见多识广,内心丰富,思维活跃,作为数学教师如果仅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还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要在课堂上吸引住学生,还应把情感和兴趣两方面融入数学教学,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我觉得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教师备课用情用心,效果事半功倍

教师在备课时,理解新课标,精通教材,抓住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信息窗的重难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做到了这些还远远不够,怎样能使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理解并及时掌握,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用心用情。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时,数字和字母相乘可以把乘号省略,也就是数字在前字母在后,如x×3可以简写成3x,而有些学生总是写成x3,为了使学生记住这种类型的写法,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跟学生这样交流:你们在小时候学说话时,最先学的是数字123456……呢?还是字母xyz……学生听后开心地笑了,回答说:“当然是数字啦。”这时我接着说:“既然先学会的是数字,那我们就把数字写在前,字母写在后。”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易混淆的知识得到了纠正,印象深刻,使得课堂气氛和谐、融洽。我想这也正是老师用情用心,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

二、情境设计应合情合理,恰到好处

在新课改的潮流中,老师们往往会走进这样一个误区:每节课都要创设别具一格的问题情境。好像这样的做法就能让人感受到这是新课改的气息,实际上这样的理解反而偏离了课改的本真。我认为情境的设计有必要,但应该立足学生的年龄与心理需求,认真斟酌创设的情境是否与本节课的内容契合。要创设真正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而不要过分浮华,不要失去数学独有的特点。我的课堂力求严谨,并追求生动有趣,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情有趣的课堂的迷人魅力在于教学过程始终伴随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有情有趣的数学老师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用心灵感悟、体验,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数学老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而且顺应知识点的情境,这样才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三、重视合作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式。”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在合作和交流中实现本节课的目标,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自身与人交往、倾诉的情感需求,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体验到问题解决的喜悦。

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了解合作探究与解决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愿学、乐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渗透思想教育,要适时适度

数学课堂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必不可少,但也不要刻意地去牵拉,应根据课时内容、学生状态、班级情况适时适度地予以渗透,这也能体现出数学老师的情感。于丹老师曾经用过这样一个比喻:把一把茶叶放在沸腾的水中,茶叶就舒展开来,丰美了,滋润了,把原来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炉香茶,茶叶把它的美、爱、能量传递出去。其实,数学这门学科有很多知识与于丹老师的这一比喻有着相似之处。例如在学习《倍数和因数》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3×4=12,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的同学说:3和4是因数,12是倍数。这时有同学纠正:应该说3和4都是12的因数,12是3和4 的倍数。我马上给予肯定和表扬:回答得真好,非常准确!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就像我们班的同学,每个人都是融入到班集体当中的,也是相互依存的,也应该把自己的美和能量传递给班集体中的每个人。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不仅把课堂上的知识清晰地印在脑海里,而且从中领悟到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

第8篇:数字能量学教学范文

大数据时代科技与科学教育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首先,科学出现了新的形态。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正是伽利略明确地将实物实验和数学推理方法引入到了科学研究之中,科学才得以系统而迅速地发展。从那时起,科学家们开始以实物实验和数学推理的方式认识自然世界,科学因此形成了两种形态,其一是实物实验形态,其二是数学推理形态。随着科学发展到今天的大数据时代,一些科学家和工程师离不开借助计算机手段研究事物,科学出现了基于计算机的第三种形态——计算形态。各个学科的边界变得模糊,科学研究的范式有了新的变化。以前学科分化越来越精细,但是科学发展到今天,信息科学、纳米技术、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认知和神经科学被公认为最具革命性的学科领域,这四种科技的整合,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可能再次改变我们人类的物种。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之上开始走向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特别是开始走向自然与人的融合。基于计算机的整合是当今科学发展与突破的必由之路。但是如何整合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事。

其次,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生命科学中的克隆技术直接挑战人类社会传统的伦理问题;对于自然界的无节制索取,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危机等。此外,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网络的言论自由带来了日益高涨的民主与平等的社会诉求。这些问题可能直接源自高速发展的科技,以致于我们的精神与理解出现相对滞后。诸多危机与问题要得到根治,除了需要加快人类智慧文明发展,还需要科技与科学教育的进一步高度发展,此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科学史上,科学家们为人类积累了丰富的化解人类危机的智慧与知识。

最后,一方面“科教兴国”得到普遍共识,人们开始懂得在科学教育之信息化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人们对技术的发展给生存环境构成影响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看不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革命性影响潜力,或者在现代教育技术面前感到茫然。这种状况除了造成设备因为闲置而带来的严重浪费现象之外,还限制了我们破解当今科技与科学教育难题的思考与方法。

为了解决诸多危机与冲突,需要探讨各种可行而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的科学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如果只是从局部进行个别改动,问题难以有效地得到解决,当今的科学教育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必须运用系统观念,从整体上改变或者构建科学教育体系,换句话讲,需要从整合的角度才能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数字科学家计划

针对大数据时代人类面临的诸多危机,人们提出了一些对策与良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ESCO)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策略:(1)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构建知识。即培养学生认知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2)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既要学会实践,也要学会创造。重视建造可供学生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者通过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实践,通过做事获得知识和能力。(3)学会合作(Learning to together) :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就要学会合作生活,合作学习,从过去的集中教学方式到个别学习方式,到现在提倡的协作学习。(4)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自身的发展。既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在科学教育领域之中形成了一种强调亲自动手学习科学的潮流。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国家科学课程改革方案中,科学探究被列为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关键而基本的要素。“学习必须是主动的”已成为国际上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做中学”、“Hands-on”(动手做)、“Minds-on”(动脑做)、“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科学教育实践。这些科学教育实践旨在使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这些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与实践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但是实践表明,一个好的理念要想转化为教学行为,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培训与转化过程,这个过程是艰难的,特别是对于教师和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解能力。能否综合上述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提出一种直观、易懂而且有效的科学教育模式的推广方案呢?数字科学家计划(E-scientist Project, ESP)给出了一种大数据时代下科学教育模式的推广方案。

所谓数字科学家计划,就是一种大数据环境下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为宗旨,以探究式教学为鲜明特征,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为核心,播种未来科学家种子的教学模式的推广方案。

数字科学家计划主要有两方面特征,其一,数字科学家是一种科学教育模式符号,以“科学家”符号将抽象的科学教育理念人物化和直观化,即准确地表述了现代的科学教育理念,也便于师生理解与实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科学不能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但是科学家们为我们积累的知识、思想、方法、科学精神在过去和将来都是破解社会难题的重要途径;其二,强调发挥大数据环境下第三种科学形态的育人功能,这是当今科技与科学教育创新的重要切入点。

数字科学家的教学模式是在WebQuest(基于网络的主题探究)模式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模块:(1)核心问题:WebQuest的核心是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个问题设定了WebQuest的清晰目标,鼓励学生回顾原先掌握的知识,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探索的动机。(2)任务指南:提供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设计、经历和体验专家的思维过程。“脚手架”将令人望而生畏的探究项目打碎成若干个片段,引导学生研究较为复杂的科学问题。(3)海量资源:创建一些到其他互联网站点的链接来共享网络资源。通过运用多样化的互联网资源,可以为不同学习水平或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提供信息资源。(4)实施“做中学”:要提供高层次的思维指南,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保证动脑和动手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5)交流与评价:WebQuest一般用量规提供了自我评估的标准,提示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并鼓励把这种探究的经验扩展到其他领域。评价人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和同学。

数字科学家计划产生于笔者主持的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数字科学家计划:基于数据探究理论的物理选修课程建设与研究》(2010年立项),已经在北京景山学校、北京一零一中学、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等学校展开实验。该项目在课题阶段探讨了校本特色选修课程的建设,但是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数字科学家计划已经不再局限于校本选修课程,开始运用到正规的物理课堂教学;也不仅局限在物理学科教学,已经开始运用到小学高年级的科学课程与教学;还不仅局限在学校科学教学,已经开始运用于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的科普性质科学课程,并配合教学,于2013年11月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市东城区“数码探科学”大赛。大赛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了学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颁奖会上讲到,这次大赛让人们看到了大数据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在数码探究中有模有样,学到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体验到了数码探究的乐趣。

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数字科学家计划已经从课题研究转向项目推广的初期阶段。初步建设了数字科学家网站,形成了一种大数据环境下的科学教育模式,也形成数字科学家课程的教师培训经验,还形成低、中、高端数字环境装备下课程实施经验,已经具备了在更大范围试验与推广的条件。

数据探究理论——数字科学家计划的基石

探讨破解大数据时代的科学教育难题的途径涉及大而复杂的社会问题,仅凭经验而没有理论的指导是难以理解与完成的。但是数字科学家计划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与教学原理。这些基本概念与教学原理构成了所谓的数据探究理论。数据探究理论是数字科学家计划的基石。

信息(Information)是数据探究理论的逻辑起点。何谓信息?这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概念,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见解,美国数学家和控制论创始者维纳不得已这样定义信息: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笔者考虑到人的因素,对信息进行了如下的定义: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物质的波-粒二像性与人相互作用的存在形式。

数据(Data)是数据探究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而留下的明确印迹。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录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等。对数据背景的解读是获取意义的一种途径。数据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意义准备,即当接收者了解数据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数据或数据组合的指向性目标和含义时,便可以获得数据所载荷的意义。观察数据或者数据挖掘就是对数据背景的解读过程。数字科学家计划的核心环节在于信息观测、数据挖掘和数据价值与交流。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科学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引导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索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依据科学的三种形态,将探究式教学分成实物实验探究、数学推理探究和数据探究。所谓数据探究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探究式教学,是提高学生数据素养水平的必要途径。数据探究与其说是一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手段和途径,不如说是大数据时代的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

第9篇:数字能量学教学范文

一、数学小游戏,降低错误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是新课标中提出来的。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就想到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数学小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四则混合运算》时,一部分学生往往做题不认真,明明是加法符号,却用乘法计算;在一道先加再乘后减得运算中,本应该先算乘法,可学生发现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我就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找5名同学,其中的俩人拿着不带运算符号的数字,另外3人每人手中拿一个带有运算符号的数字,让他们拉手表示“找朋友”,可以3个人拉,也可以是4个人拉,其中必用上两个不带运算符号的数字,然后让其他同学抢答结果,最先答对的学生可获得一颗红星。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近乎沸腾的课堂上有效地练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学生们在游戏中,变得活泼了,计算认真了,学得有滋味了,最终目的达到了――错误率降低了。

二、数学小悬念,带来大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就应该给学生制造小悬念,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迫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快乐地接受数学知识。我清楚记得,那是在教《2、5、3、的倍数特征》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猜倍数,来测测老师的智商。你们只要任意说出一个不管多大的数字,老师就能马上告诉你这个数是谁的倍数。”我的话刚说完,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纷纷举手,说出自己心中想好的数字。学生的话音刚落,我的答案就出来了,同时我指派计算迅速、正确的学生通过计算来证明答案是否正确。通过验证,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个个都急着想知道老师究竟是用什么诀窍来判断的。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油然而生,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对学习倍数无兴趣的问题,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数学小故事,解决疑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涯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兴趣没有持久性。往往是,学着学着思想就开小车了。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抓住小学生喜爱听故事的特性,根据课堂内容,选择适宜的故事来活跃课堂。有一次,在教学生学习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时,我把《唐僧师徒摘桃子》的故事,引入课堂。一天,唐僧命令徒弟悟空、八戒、沙僧3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没多长时间,徒弟3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学生听后,感到纳闷,不知如何下手解答,一个个聚精会神地等待着我的讲解。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先求出3、4、5的最小公倍数,再来解决多“1个”的问题。答案出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