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污染事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突发性环境事故不同于普通环境污染事故,它具有迅速扩散、危害严重和污染物不明等特点,在瞬时或者短时间内向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质,造成巨大人身和财产损失。研究以株洲市“5•6废酸倾倒环境污染案”为例,就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工作展开了分析。在损害评估鉴定工作中,从污染物性质、事件发生时间和污染路径进行了分析认定;就倾倒强酸废水量进行了事故反演分析,并对时间损失进行了定量分析。污染损害鉴定结论科学可靠,提出了环境污染事件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中相关建议。
关键词:
废酸;环境污染;损害鉴定
前言
据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统计,2013年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高达712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突发性环境事故不同于普通环境污染事故,它具有迅速扩散、危害严重和污染物不明[2-3]等特点,在瞬时或者短时间内向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质,造成巨大人身和财产损失。针对事故原因,有文献统计1999年-2009年国内突发性重大或特别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是:危险品存储运输过程中发生爆炸而泄露或尾矿库和污水池渗漏[4];违规偷排和各类交通意外事故[5]。为遏制突发性环境事故频发的恶劣态势,贯彻落实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的中央精神,发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对环境司法、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支撑作用,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1月印发关于《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机构名录(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推荐12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湖南省环境风险与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作为首批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试点机构,受株洲市公安局石峰分局委托,对株洲市“5•6废酸倾倒环境污染案”开展了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工作。本中心本案是典型偷排所致的环境污染事件,评估鉴定结论被法院采纳,具有技术示范和司法实践意义。
1案件基本情况
2013年5月6日12时30分,株洲市环保局监察支队在株洲市石峰区汇亚市场现场巡查时查处一槽罐车通过雨水收集口向城市下水管网倾倒废液。倾倒口位于霞湾污水处理厂进水口上游约3.6公里。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倾倒废液为废酸类危险废物。经株洲市公安局石峰分局和株洲市环保局联合调查确认,自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株洲市某化工贸易公司刘某、肇事罐车主李某和司机贺某共从长沙市某钪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运强酸废液约132车,共计2524t,其中株洲龙泉洗水总厂先后共接受19车,共310t;案件肇事方口供承认于汇亚市场私自倾倒24车,共计约460t;其余强酸废液去向尚待查明。
2范围界定[6]
2.1污染物性质确定
株洲市环境监测站对槽罐车含酸废液监测结果表明,槽罐车内水样pH为0.21,化学需氧量、锌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限值分别为10.3倍、450倍。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该案中含酸废液来源于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生产过程,属于HW34废酸类危险废物(废物代码261-057-34),危险特性为C。
2.2时间范围
根据案件肇事方口供,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6日株洲市某化工贸易公司共私自倾倒强酸废液24车,共计约460t。经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检测,事故现场槽罐车和长沙市东方钪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废酸储罐样品废液样品pH约为0.2。霞湾污水处理厂提供厂区进水异常资料证实从2012年3月开始频繁出现水质异常情况,正常生产运行受到冲击。霞湾污水处理厂应急预案规定厂区进水pH<5时属于水质异常。根据案件肇事方口供、结合槽罐车单车运输量、倾倒时间、管网及生活污水流速等调研分析,可初步判断本次污染损害鉴定时间确定为从2012年9月至案发当日。对霞湾污水处理厂提供的2012年和2013年霞湾污水处理厂进水异常资料统计可知,从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霞湾污水处理厂受到pH<5的含酸废水的冲击累计31次,持续影响时间累计约为80小时。
2.3空间范围
通过株洲市生活污染管网流量和流向分析以及管网关口实地调研可判断:肇事槽罐车从“5•6环境污染案”事发地点汇亚大厦倾倒的强酸废液,通过汇亚大厦雨水收集管道进入生活污水管道,然后在八字口通过明渠汇集流向云峰驾校霞湾污水管网入口,经霞湾污水管线输送进入霞湾生活污水厂进水口,总输送距离约为3.6公里。从以上迁移途径分析可知,人为倾倒强酸废液的环境污染损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对明渠和生活污水管网腐蚀作用;对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冲击;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超排强酸废水对厂区下游环境产生影响。
3倾倒强酸废水量分析
根据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水质异常数据统计和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报告分析可知,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进水pH低于5的总持续时间为80h,平均pH约2.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以下公式:综合监测结果强酸废液pH取0.5~1,代入上式可推算出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受到人为倾倒强酸废液量范围为:378~1196t。
4损失评估
倾倒强酸废液影响生活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及下游地区[7]。其中,强酸废液对生活污水管网的损害具有较强专业性,建议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另行鉴定;由于时间与技术所限,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超排强酸废水对厂区下游环境生态损害暂不列入本次损失计算范围。本次鉴定评估主要针对该案件对霞湾污水处理厂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根据《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I版)及其编制说明,人身损害、财产损害及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可理解为直接经济损失,其中财产损害目前可操作的主要包括国家财产损害、单位财产损害及个人财产损害。在本案件中,尚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存在人身损害;所排含酸废水经城市生活污水管线(霞湾线)进入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对该厂正常运行造成冲击,从而产生了单位财产损害;在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采取投加片碱等额外措施处理后,该部分废水对周边生态环境资源造成的损害很小,因此本次损害评估对象主要为霞湾污水处理厂所受的财产损害。根据霞湾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特点及生产运行情况,对其所受的财产损害主要从运行成本增加费用、停产损失及额外处理费用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具体见表1。
5鉴定结论
(1)根据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槽罐车含酸废液监测结果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界定,从“5•6环境污染案”事发地点倾倒的废酸属于HW34废酸类危险废物(废物代码261-057-34)。该含酸废液可通过霞湾污水管线(约3.6公里)直接进入霞湾污水处理厂,导致该厂进水口pH超出设计处理范围,对该厂正常运行造成冲击,导致该厂生活污水处理成本增加,造成停产损失及额外处理费用。(2)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6日期间由含酸废水对霞湾污水处理厂冲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计39.73万元,其中运行成本增加费用17.30万元,造成停产损失17.84万元及额外处理费用4.59万元。(3)根据水质异常数据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6日期间,进入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倾倒强酸废水量范围为:378~1196t。若依据最大倾倒量1196t计算,折合每吨倾倒强酸废水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32元;若依据最小倾倒量378t计算,折合每吨倾倒强酸废水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51元。
6结语
本案是典型因违规偷排所引发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由于第一次作案到案件查处当天时间跨度大,肇事者作案时间随机,造成部分直接证据无法收集保存,增加了后期环境污染损害评估的难度。随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逐年递增和新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势必对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工作提出更高的技术和规范性要求。通过本案的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工作和司法实践,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和建议:(1)因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受害方,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应第一时间报案并保存收集事故现场物证。(2)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开展中,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储备和创新,特别是生态损害评估的技术储备。同时,应建立评估机构与林业、水利、海洋、住建等相关技术权威部门沟通衔接机制,以提升综合损失的有效性。(3)在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建议参考借鉴美国《1980年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与责任法》,对赔偿责任人进行严格界定,并厘清污染设施所有者、运营者及运输者的连带责任。
参考文献:
[2]刘耀龙,陈振楼,毕春娟,等.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12):116-120;144.
[3]傅晓钦,胡迪峰,翁燕波,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监测,2012(1):107-109.
[4]魏科技,力,宋永会,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研究进展及体系构建[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6):64-70.
[6]李海杰.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案例分析与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5):81-83.
关键词: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现存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8-0033-02
环境应急监测事业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事业,如应急监测工作的落后将导致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妨碍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指出,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
1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现存的问题
1.1技术设备不足、质量差
虽然国家财务部和环保总局要求环境监测部门的人员经费、科研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等要纳入经费预算,但在实际中,环境监测工作中经费短缺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资金的短缺,就配不上大型的环境监测仪器,导致应急监测部门缺少很多专业的仪器和设备。目前我国很多地级市以上的环保部门都成立了专门的监测小组,但却没有配备仪器设备,造成应急监测技术手段的落后,直接制约了应急监测的速度和准确性,延误了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在有限的仪器设备中,这些仪器设备的配置较低,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的配置,监测手段落后,测量常规污染物的仪器种类不足,不能很好的对污染物进行成分分析,不能满足应急监测工作的需要。
1.2应急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
虽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性已经被环保监测部门所重视,环保部门也成立了专门的应急监测小组,但是却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训练,使得应急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快速准确的处理突发环境污染问题。在环境问题出现前,应急监测部门就应该时刻做好准备,出现环境问题后也要及时的做出解决方案,进行周密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办事效率。但是在实际中,环境监测部门的准备很不充分,主要表现在:用于应急监测的仪器设备没有准备充足;没有对这些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使得仪器设备存在质量问题;没有明确的项目负责人;没有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调查;没有及时收集材料;没有更新检测技术、没有调查环境污染事件的隐患;没有对特殊地理环境进行监测等。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对问题的处理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1.3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要想提高应急监测部门的工作水平,必须要对组织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才能适应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需要,虽然国家对监测站已经按照不同的层次划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上层应急监测部门的管理,而不重视对基层应急监测部门的管理,使得上下环节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导致正常的应急监测体制运行不畅。监测部门的内部机构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监测站,有的是按照监测的内容分为物理监测站、水质监测站、大气监测站;有的是按照监测的流程分为现场监测站、质量控制室、中心分析室、综合信息室;有的是按照监测的任务来源分为污染源监测站和常规监测站等,这使得内部机构出现混乱的局面。
1.4应急监测机制不完善
应急监测机制包括应急监测的制度和方法,在机制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制度化和立体化,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的性质要求监测制度必须法制化,但目前我国缺少环境监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即使有,也是很古老的了,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没有对应急监测的技术、质量、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应急监测机制的立体化,就是要求建立各部门相互合作的管理机制,使各部门加强交流,查漏补缺,但是目前各个环境监测部门还很少与社会上的监测力量结合在一起。由于突发环境污染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给环境应急监测的预测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加上有些环境监测部门没有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不能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有效的预测。
1.5应急监测部门人员的素质不达标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工作是一项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工作,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对应急监测部门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但在应急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培训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高等院校的环境监测专业非常稀少,而环保部门却需要大量的环境监测人才,造成了供需不平衡。其次,环保部门缺乏对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或者培训不专业,针对性不强,使得应急监测人员都是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再总结经验,积累知识,不能有效的预防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加上检测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较差,导致很多检测人员对防化服和防毒面具等安全设备都不会用,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2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能力的措施
2.1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体系
科学完善的预警体系能够有效控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因此,环保部门应该加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体系建设,成立专门的预警排查小组,对环境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制定具体的排查任务和治理方案,把有害的危险因素及时的排查出来,并及时的消除隐患,应急监测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要认真细致,排查的范围包括建筑规划设计建设阶段、事故的紧急情况、产品的运输过程、人为的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建筑及生活废弃物的处理、自然灾害等,在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进和完善预警体系,对在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做好整理和记录,最好归置到预警档案里。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单位,要定期组织应急演习和理论演练。
2.2提高监测部门的监测能力
提高监测部门的监测能力,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发挥监测部门的作用。环境监测部门应该改善应急监测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应急监测机器设备,建立一个先进、准确、高效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体系。要定期对监测部门进行实战演练,提高他们的应急监测能力,在突发环境污染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妥善的处理污染事件,危害发生后做到快速响应、控制事态、及时解决,降低污染造成的危害程度。利用资金更新机器设备,实现应急监测自动化,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监测设备的建设,提高监测车的快速鉴别能力。监测部门应该根据污染物的特点,掌握污染物的传播速度和危害大小,控制污染物的污染范围,进而做出分析和决策,做好污染发生后的抢救工作。
2.3建立统一的应急监测管理系统
由于环境突发事件涉及的范围广,因此涉及的工作部门也多,不仅包括环保部门,还包括卫生、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甚至会涉及到行政区外的地方政府,我们需要建立区域的应急合作体系。为了确保国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安全稳定,不但要正确处理与中央的关系,还应该建立应急合作体系,坚持统一指挥、分级管理、保护环境的环境应急方针,促进应急管理系统的综合化和跨越式发展。要适时的转变应急管理机制,从过去的注重问题的解决转为加强对问题的预防,从过去单项的应急管理机制转向部门联动、加强交流合作的应急管理体制,共同分享区域的资源,由政府统一指挥,分工负责,提高应急监测能力。
2.4环境监察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
环境监测部门要重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明确各级负责人的工作,实行责任制,加强对日常危机的管理和防范;监测人员定期学习和研讨,对管辖区内的环境安全隐患制定出应急预案,对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都十分了解,以利于加强对突发环境污染问题的监测;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应急监测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鼓励全民积极参与,树立环境安全意识,提高整体应急能力。要落实监测人员的值班制度,保证工作人员随时在岗位上,由于突发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明显的突发性,这样可以使监测部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应急监测,并及时处理。
2.5提高应急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由于应急监测人员的工作强度大、难度大,对监测人员的身体素质和知识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关心和培训,让他们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技能。监测部门应该逐渐建立一支高素质水平的应急监测队伍,因为只有这样的队伍,才能满足应急监测部门的要求,在突发环境污染问题出现时,监测队伍能够拉得出、测得准、解决得快,发挥应急监测部门的作用,让国家和人民满意、放心。
3结语
虽然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工作已经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但是目前应急监测工作还存在着技术设备不足、质量差、应急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应急监测机制不完善、应急监测部门人员的素质不达标等问题,应急监测部门应该尽力解决问题,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带来的危害,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国,杨志峰,李玉红.城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与对
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9):711-714.
[2] 吴宗之,孙猛.200起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统计分析
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2):3-8.
[3] 李慧敏.对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B12):151-152.
[4] 万本太.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5] 姚,曹璐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J].中国
高新技术企业,2009,(5).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 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83-1
随着社会环境污染的加重,现阶段对于防治污染的呼声也愈加高亢。为了有效治理现阶段的环境污染,一般的检测地都配置了具有相应检测和预防功能的环境监测实验室。长期以来,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监测项目种类繁多,在实验过程便会产生一系列的废水、废渣以及废气。就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来说,与社会层面的重大污染相比虽然影响较小,但是由于长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小型的污染源。
1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主要污染种类分析
从上文的相关叙述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现阶段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状况,在对其有效防止措施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具体的污染种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对症下药。就环境监测实验来说,大部分监测实验项目都属于化学试验范畴,加上采用的监测实验手法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因此,除了噪声之外,就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的种类来说,基本所有类型都具备。
1.1废水污染
有效环境监测的进行,离不开一系列的样品,并且由于实验的过程,会剩余一些样品以及相应的分析残叶,或者是一些失去效用的储藏液等,这些监测实验产生的系列废水将会给实验室的环境带去极大的污染。从环境监测的项目来看,除了大气自动监测项目,噪声监测项目以及放射性污染的监测项目之外,其他几乎所有的常规监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废水污染的问题。
1.2固体污染
就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来说,除了液态污染之外,同样也存在相应的固态污染。与液态污染相似,就实验监测的过程中来说,会剩下一部分样品以及分析监测出来的产物,或者是监测实验过程中损耗的一系列实验用品,这些固体废物的成分都较复杂,如果物物接触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除开它们本身的污染之外,还会产生新的污染源,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如果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出现重大的污染事件。
1.3废气污染
废气污染主要是指在环境监测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试剂的相互作用以及样品的挥发,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气。而且,在这些废气中,除了少量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之外,其中绝大多数气体种类都是有毒气体。虽然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会要求直接产生废气的实验在通风橱进行,这样固然能够减少相应的废气污染,但是有些实验中产生的不一察觉的气体,也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如酸雾、甲醛以及苯系物等。
2防止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了解到,就现阶段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来说,基本已经具备了所有的污染类型,那么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分类进行,针对性预防”的方针指导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针对目前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预防意识的有效培养
就现阶段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存在的主要原因来看,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没有提高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进行污染防治管理的过程中,污染预防意识的有效培养,不仅是改善现阶段环境监测实验室现状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创造良好实验室环境,提高监测分析质量的有效保障措施。因此,在防治环境实验室污染的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相应的宣传教育,在密切配合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正视现阶段的污染现状,根据有关部门污染标准对现状进行整改;加大教育学习力度,争取培养每一个的污染防治意识,争取第一时间将污染源扼杀在摇篮里。
2.2有效管理制度的实施
所谓制度出效率,在防治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的这一问题上,制度的作用依旧关键。制定严格的标准是发挥相应监督职能的基本保证,只有做到有据可循,才有可能开展科学的管理。另外,就规定的制定来说,不应该仅局限于落实在纸上,应该深深烙进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心里,最终体现在行动上。完善试验的每一个步骤,争取采用一套合理规范的实验标准,提高监测试验的精准度,降低相应的浪费和耗损;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以及实验结束后,善后工作还应做到位,从而防止污染的产生。
2.3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
就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防止工作的开展而言,除了人员防治意识以及相关制度的落实之外,还离不开监督这一有效的防腐剂。就环境监测活动来说,虽然绝大多数是属于个人的独立活动,但是相应的监督工作依然同样重要。
3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的产生来说,虽然不及社会污染的危害大,但是却是典型的污染源。就实验室污染的防治来看,落实相关制度,培养污染的防治意识以及充分发挥监督功效等,都是重要措施,希望在这一系列建议和措施的引导下,不久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室环境的有效改善,为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宏伟.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及预防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7:169+175.
[2]万丽兵.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1:153-154.
民用建筑工程是指用于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非生产性建筑。主要包括商住楼,综合楼,办公楼,教学楼,宾馆,宿舍及其他的民用建筑工程。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居民楼就是民用建筑工程。当今我们买房,一般都是毛坯房,很少有人买精装的住房。买到手的毛坯房,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装修,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想要住皇室气派的房子,就要装修欧式风格;想要住时尚简单的房子,就要装修现代简约风格;想要住温馨甜美公主味儿十足的房子,就要装修韩式田园风格等等。对居住的环境都充满着种种向往。可是,当我们离理想越近时,现实随之也会带给我们很残酷的回报。
在我们选用装修材料的时候,再环保的也会释放有污染性的物质,只不过是多与少的问题。在对某一建筑项目施工时,工地上所选用的水泥、沙子、石头、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等一切的建筑材料,它们都是具有放射性的物体。这些污染性的物质都严重危害着我们人类的健康,尤其室内装修材料更为严重。
二、室内装修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影响
室内装修污染,主要是指装饰材料、家具等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释放到家居、办公环境中造成的污染。国家已经颁布了五种所用装修材料释放的有毒气体,分别是:甲醛、苯、氨气、挥发性有机物、放射性氡。这些污染性气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主要有如下几点:1.室内装修造成的污染可能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异常、肝损伤及神经中枢受影响;2.室内污染对眼、鼻、喉、上呼吸道和皮肤会造成严重伤害,可能会出现过敏性鼻炎、皮肤出现红肿、还有呕吐、呼吸困难等现象;3.室内污染还会引起慢性健康伤害,减少人的寿命;4.室内污染严重的可引起致癌、胎儿畸形、妇女不孕症等;5.室内污染会对小孩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可导致白血病、记忆力下降、生长迟缓等;6.室内污染对女性容颜肌肤的侵害,更是不在话下。由于甲醛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接触后会出现皮肤变皱、汗液分泌减少等症状。汗液分泌减少会阻碍毛孔内脏物和人体新陈代谢。
下面介绍一个案例,2001年,北方张某家的新房经过两个多月的装修顺利竣工,放置不久后便带着两岁大的小孩入住新房,可是入住新房没多久后,小孩便出现呕吐现象,随后眼睛以及整个头部都肿胀了起来,经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是皮肤对某些物质过敏以及伴有中毒现象。类如此事件的案例有很多,这都与我们装修所用的材料以及注意事项有关。所以为了减少装修带给我们的危害,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
三、加强控制环境污染措施
要想很好的控制环境污染,就必须要制定合理的计划以及实施方案。在选用装修以及建筑材料方面,不一定价廉就会物美。污染环境的物质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1.氨气藏在卫生间;2.油漆涂料含有大量苯;3.木质家具易藏甲醛;4.瓷砖石材释放氡等。所以,在材料进家之前就要把好各项关。
装修后一定要对空气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污染程度和主要的有害成分,检测要安排在装饰、装修彻底完工至少7天以后进行。很多人都认为刚装修完立即检测最好,但实际上油漆、涂料的保养期一般为7天,7天之内正是挥发各种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时候,7天之后基本能降低到稳定状态,这时才是检测的最佳阶段。然后根据有害气体超标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理方法,清除有害气体。
开始进场用的各种管道,买前先要闻下味道,并且还要看是什么品牌,知名度高的合格率也高。在选用板材时,一定要选环保的,因为板材是暴露在外边,会散发有污染的物质,比如甲醛,环保性能高的必定会减少污染。装修材料最重要的应该是油漆,因为油漆的味道最浓,它主要含有大量的苯,油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还有墙纸、地板等等,所以在我们装修竣工时,一定要开窗通风,把新房放置两个月左右,在放置期间,我们还要买些活性炭来吸附有毒气体;买一些植物,专门吸收甲醛等其他气体的植物;还可以把我们吃剩下的水果皮,比如柚子皮放置在家中,这样就能更好更快的吸收有毒气体及物质。如果家中有小孩,放置的时间延长久一点更好。
其实,控制环境污染的方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一定要开窗通风。在选用材料的时候一定不要懒,最好亲自去挑选。由于室内空气污染直接危害健康和生命,我们应当认识到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寻求检测和治理办法。让我们住进安全、舒适、放心的家。
【参考文献】
[1]刘海伟,石志辉.室内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的几点浅析[J].科技风,2011(01).
【关键词】噪声监测;城市区域环境;污染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城市建筑施工和道路交通、工业生产、娱乐场所等引起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城市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噪声污染投诉事件数量一直居各类环境污染诉讼事件的首位,直接影响了社会安定和社会正常秩序。如何有效地对城市环境噪声进行监测,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已成为环境热点问题。
1.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及噪声污染的特性分析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凡是人们不需要并能够使人们感到厌烦的声音都被称为噪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声音是人耳对物体振动的主观感觉。从物理学角度讲,声音可分为乐音和噪声两种。凡是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叫乐音;频率和强度都不同的各种声音杂乱组合而产生的声音称为噪声。噪声污染不仅影响到人们的心情,干扰了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还会对人们的视力、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产生一定的危害。环境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与其他工业污染一样,是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指的是由于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产生的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对附近区域造成干扰的声音。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等化学污染有着本质的不同,简要的讲其具有即时性、多发性、间接性、局部性等特点。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通过对其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噪声污染是一种物理性污染,它与化学污染不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噪声污染具有即时性。这种污染采集不到污染物,当声源停止振动时,声音便立即消失,不会在环境中造成污染的积累并形成持久的伤害;噪声是暂时性的,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消失。噪声污染的危害是非致命的、间接的、缓慢的。但对人心理、生理上的影响不可忽视;环境噪声源分布是分散性的,噪声影响的范围是局限性的。噪声污染具有时空局部性和多发性。在环境中,噪声源分布广泛,集中处理有一定难度。其具有即时性、多发性、间接性、局部性等特点。具体来讲,它不会产生可供采集的污染物,更不会产生积累的、持久的污染。它造成的危害是间接的,而且是缓慢的非另外,一种声音是否为噪声,不仅取决于这种声音的响度,而且取决于它的频率、连续性、发出的时间和信息内容,同时还与发出声音的主观意志以及听到声音的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情有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两种,前者主要受城市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环境绿化情况、区域规划情况和管理情况等影响,后者受道路布局、道路质量等影响。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监测技术和相应措施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监测是各城市环境监测部门重要的监测工作之一,只有及时、准确的采集环境噪声污染信息才能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近年来,噪声自动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天候、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可对城市各类环境噪声的多个测点进行同步连续监测,能提供实时、准确的噪声监测数据,对及时掌握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状况、采取科学的监督管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控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控制声源法、控制噪声传播途径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以及加强噪声管理等方法。
2.1监测技术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监测点的选择、监测时间和监测方法随不同的噪声监测内容而异。若厂界围墙紧靠厂内建筑物,或以建筑物墙体做围墙,以及厂界设有绿化带时,选择围墙或绿化带外1米处。调研中发现,重建设轻运维的现象仍存在,在建设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时,应注意在设计论证初期就进行合理规划,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确定建设规模和对应的能确保落实的运行维护措施。CDMA 1X是一种先进的承载业务,能够提供便捷的数据业务。环境监测部门在各监测点安设监测设备,通过CDMA 1X传输监测数据。
2.2监测措施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噪声污染的空间分布状况,评价声环境质量水平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在无法进行声源噪声控制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吸声、隔声技术或安装消声器等方法对其传播途径进行控制。分别在昼间和夜间进行监测,在规定的监测时间内,每次每个测点监测10min 的等效声级。同时记录噪声主要来源(如社会生活、交通、施工、工厂噪声等)。昼间监测要选在正常工作时段进行监测,并覆盖正常工作的整个时段;夜间监测从入夜开始,覆盖夜间的整个时段。监测时间需要避开节假日等非正常工作时段。对监测的结果按照公式进行平均计算,进而得到昼间和夜间的整体环境噪声水平。
2.3交通噪声监测措施
交通噪声监测是为了了解交通的噪声状况,分析道路交通车流量、道路质量等因素与噪声的关系,并总结出交通噪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在选择监测点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监测点的位置能反映快速路、次干路等各种道路的交通类型、车辆速度、道路宽度等噪声排放特征。道路交通噪声:每年监测一次,测量时间选择春季或秋季。考虑到行政区域和空间分布适当均衡,优先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的设置。测点优化可有效地减少监测点数,大大降低日后环境噪声测量的相关人力和物力消耗,为实现城市环境噪声实时自动监测提供前提保证。测点高度为1.2m,并设立在人行道上,距离路面20cm;在选定测点位置时需要考虑非道路噪声源的干扰,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监测工作的安排与上文所述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分道路种类、分车辆类型等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2.4各功能区噪声监测措施
居住区道路网规划设计中,应对道路的功能与性质进行明确的分类、分级、分清交通性千道和生活性道路。城市区域内各功能区噪声监测能够反映各功能区的声环境状况,并分析出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城市噪声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应有计划地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等等。监测点的选择需要依据以下原则:监测点与该功能区的平均噪声水平没有过大的差距;监测点能够反映该功能区声环境的特征;监测点位置能够保证监测仪器长期、安全、可靠的进行监测;监测点能够避开固定噪声源和反射面。
3.结语
目前,区域环境噪声的防治与监测已成为环境保护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环境监测部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普及噪声宣传,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以更好的发挥植物降噪的作用,做好城市区域的整体规划和各小区规划。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保护环境,通过有效的环境噪声监测,有效控制和减少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努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这才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实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新博.国内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9,25(3):37~39.
[关键词]市政道路 环境污染问题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77-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齐全,市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基础上,越来越关注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生态环保问题。目前,我国各地正在快速推进城镇化,城市开发建设强度较大,由于忽视市政建设和管理过程污染防治工作,由此带来的沙尘、灰霾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市民环保投诉的热点之一。市政道路的建设地点往往处于建成小区周边,并且道路贯穿的区域较大,因此市政道路在各项市政工程中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市政道路目前实施的的污染防治措施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升市政道路建设和营运过程的污染防治效果已经引起了管理部门和有关学者的关注。
一、市政道路工程的环境问题
市政道路工程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期,包括占有土地产生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生态问题和工程产生的扬尘、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市政道路工程在运营期的环境污染相对较少,但是对车辆事故、汽车尾气带来污染也应进行关注和有效防治。
1.施工扬尘问题。扬尘污染主要是指由于空气中流动的风力或者施工作业的车辆带动,将施工现场的粉尘扬起,导致空气中弥漫着各类灰尘。灰尘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粒径小于10微米的粉尘,极易被人吸收,或沉附于支气管中,或吸入肺泡,长期吸入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这些小颗粒的灰尘尘是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也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堑开挖、路基填筑、土石搬运、物料装卸、建材运输等过程均将产生扬尘污染。根据对道路施工现场的调查,施工前期路基填筑过程是扬尘产生的主要环节,而这当中又以汽车行驶引起的路面扬尘和堆场引起的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为突出。
2.施工车辆尾气及沥青烟气问题。在施工中由于使用压路车辆、柴油机等设备,将有少量燃油废气产生,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沥青路面由于具有消声减振的作用,多被新建市政道路采用。沥青路面的摊铺过程会产生少量的THC 、TSP和BaP等污染物。
3.施工废水问题。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场地、混凝土转筒、料罐等冲洗会产生冲洗废水,废水中悬浮物约为5000mg/L。市政道路如穿越河道,在桥梁工程的钻孔灌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钻渣和泥浆,其泥沙悬浮物高达10000-20000mg/L。这些废水如排入周边水体,将使水体中的悬浮物质、油性物质等污染物大大增加,引起施工现场周围的水体污染。此外,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如果妥善收集处理而随意排放,也将影响周边水体环境。
4.施工噪声问题。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不同施工阶段使用的设备不同,并且道路施工影响范围较大,不同时间其影响区域不同,导致施工产生的噪声污染具有极大的无规律性和随意性,另外,不同的设备产生的噪声类型不同,使得噪声污染具有突发性和脉冲性,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会使人产生烦躁感。
5.施工固废问题。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包括路基开挖土方、表土以及桥梁施工中灌注桩产生的钻渣以及石料、砂、石灰、沥青等建筑废料,生活垃圾主要是建筑施工人员产生的垃圾。施工固体废物往往临时堆置于露天场地、秩序混杂。石灰、水泥等经雨水冲刷会渗入土壤或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使土壤理化性状破坏,造成土地资源损失。生活垃圾会孳生细菌造成臭气,产生各类健康问题,会对城市环境和施工人员健康带来一定危害。
二、道路施工中的污染防治措施
市政道路施工应倡导职业、安全、环境、健康管理,树立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配备有助于控制污染的施工设备,采用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努力减少施工建设的污染。通过市政道路的污染源的总结可以得出,污染防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扬尘污染防治。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因此,限制车速和保持路面清洁是减少车辆行驶动力起尘的有效方法。
2. 施工车辆尾气及沥青烟气污染防治。这部分废气产生量较小,对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但是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对施工人员会造成一定影响。沥青 烟气有较浓异味,尤其在敏感的居民小区周边进行沥青浇筑施工时,要对其进行有效防治。目前,这部分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常常被忽视。为减少这部分污染,保障施工人员健康,应加强施工管理,一方面要加强车辆及施工机械的维护,加强施工人员的劳动保障,配备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另一方面要禁止在现场进行沥青拌和,采用密闭式罐车运输沥青,即摊铺即碾压,对多余废弃的沥青及时清除。
3. 噪声污染防治。施工期间的噪声一部分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针对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自身的施工特点,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及时淘汰落后设备,并且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其次,在原有设备的基础对旧设备进行改良来降低噪音,普及吸音、消音、隔声的降噪技术,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三、道路运营后的污染防治措施
1.路面初雨径流污水的防治。一方面市政管理部门通过加强对路面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清理路面上累积的尘土、碎屑、油污和吸附物等,减少随初期雨水冲刷而进入到路面径流污水中的SS 和石油类等污染物量,最大程度地保护道路沿线的水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建设初雨径流污水的收集系统,将径流污水通过排水沟引入溢流井。一开始初雨污水排入污水管道去污水处理厂处理,随着降雨的持续,雨水量增大,径流污水将通过溢流井溢流到雨水管网排入环境,而此时径流污水污染物含量较低,对水体环境影响较小。
2. 汽车尾气污染的防治。加强市政道路两侧及隔离带的绿化,多种植梓树、黄杨、栾树、女贞、油松、法桐等汽车尾气吸附能力较强的乔木、灌木,即可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
3.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道路建成运行后,应完善道路警示标志;加强道路的维修保养,保持路面平整,尽可能减少路面下沉、裂缝、凹凸不平现象,减少汽车刹车、启动过程中产生的高声级,减少交通噪声扰民事件的发生,同时限制车辆行驶速度;设置电子警察,对超速的车辆自动拍照后进行罚款。市政道路紧靠居民区等敏感点的一侧应加强绿化,必要时设置隔声挡板。
四、结语
只有对市政道路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发现、解决,才能有效的保障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作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才能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作出真正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兰天龙.浅议市政道路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治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11:292.
由于环境监测站的监测对象多而复杂,在进行监测分析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废气,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大致分为试剂以及样品挥发物和分析中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因此实验过程中必须要通风,并在通风橱内操作,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室内气体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其次是废水,实验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有样品残夜、实效试剂和大量的洗涤水等,大多数环境监测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废水污染。而废水主要成分有重金属离子,阴阳离子,以及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是非常复杂的一类污染物;最后是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大致分为分析产物,剩余样品以及破损的实验用品等。这些固体废弃物的成分大多数是各类污染物和实效的化学试剂,如果不能谨慎处理,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事故。
2环境监测实验室治理污染物所存在的问题
2.1污染物难以收集
由于环境监测实验室所要监测分析的对象多而复杂,使得所产生的污染物量少,同时也比较分散,这样就不利于对它们收集。加之,较长时间内,实验室内环境污染都不被重视,导致了污染物收集和治理工作都难以展开。即使实验室已经广泛开展了标准化建设,但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实验室对环境污染管理方面都不能严格履行规范化要求,导致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不仅仅是难以收集,而且在收集和处理的设备上也很落后。
2.2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危害较大
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实验室污染物是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大多数环境污染物种类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类和酸碱类污染物以及部分刺激性气体等,实验室环境污染物种类多,危害大,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带来很大的危害。
2.3污染的治理方法较少
总的来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一直都未收到上级部门的重视,这样也就致使污染治工作无法得以有效的进行。虽然很多实验室也已经根据化学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分配不同放置污染物的残液缸,而事实操作过程中却没有按类别放置,而是一概丢向下水道。然这种状态是普遍存在的。上级管理部门一直都未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管是进一步进行规范化监测实验室的建设,还是增强对环境监测实验室问题的意识,都离不开监测能力以及质量管理。
3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治理措施
3.1合理有效处置实验室污染物
尽管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污染物在数量方面并不出奇,可是由于污染物的种类多而复杂,而且这些污染物的成分以及危害也相差很大,所以在处理实验室的污染物时,要严格按照它们的性质和状态,对它们进行分类收集,从而避免二次污染。除此之外,实验室的这些污染物必须要及时回收,不同的废液分类装入相应的回收瓶中,并安排相关的负责人员妥善保管,然后将它们送至专业的单位处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治理成本,有效的进行循环利用,以此来处理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中的污染,对于那些不可回收利用的有毒实验室废弃物,统一收集后交由资质的污染物处理单位统一处理。
3.2充分提高认识
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实验室在治理环境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提高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认识,并且严格按照实验室站点的实际监测工作的特点以及重点,找出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实验室的污染状况。除此之外,实验室的重要工作人员还应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调动专业人员对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进行更彻底的调查和研究,并根据实际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具有很好的操作性的技术规范,而且还要及时的把这些技术规范落实到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中去,使得这些技术规范切实的成为能力建设的重要成分,为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的贯彻落实提供可靠地依据。
3.3控制环境污染源头以及改进分析方法控制
环境污染的源头,不得不说这是降低实验室环境污染的产生量的根本措施,在满足实验分析的要求下,要对分析污染物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分析测定方法要尽量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试剂毒性小,取样量少,试剂消耗量少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例如在对COD进行分析测定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是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而不是利用传统的重铬酸钾法进行测定,利用ICP以及ICP-MS对重金属进行分析,可以一次性对多种物质同时分析,同时这种方法所消耗的试剂量要远远低于光度法;在分析测定多种阴阳离子的时候,采用离子色谱法要比光度法以及滴定法效果好的多;在对有机污染物分析测定时,密闭的固相萃取法或者密闭液相萃取法更占据优势,不但降低了有机溶剂的挥发,还减少了有关操作人员与污染物的接触时间。
4结束语
农药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害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式已由温饱型逐渐转向保健型,无公害农产品越来越倍受人们的亲睐,但农产品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污染现象时有发生。
如:2013年5月4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记者在山东潍坊地区采访时发现,当地有些姜农使用神农丹种姜,神农丹的主要成分是涕灭威,是一种剧毒农药,50mg就可致一个50kg重的人死亡。涕灭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被植物全身吸收。当地农民根本不吃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还有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kg。2013年5月6日上午,在南京众彩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车来自潍坊的生姜被查出农残“氨基甲酸酯”超标,市场已将这批生姜进行封存,并将取样送有关农残检测机构进行定量检测。
农药污染事件屡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少数农民对农药的认识不强,施用农药时,没有按照农药操作规程施药,甚至明明知道是有毒农药,为防治病虫,为了高产,为了赚钱,还在喷施。还有的农民盲目混用多种农药,这样反复不合理使用农药,使病害虫抗药性增强,致使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进而破坏了农业环境。
二、农药污染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农业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施用农药会有三种途径进入农业环境。
1、施用农药污染了大气。
农药多数是以液体形式喷洒使用,在喷洒过程中或使用后,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耕地及农产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中的农药还可能随着气流漂移,扩散到附近地区或更远的地方。空气中的除草剂浓度较高时,还会对敏感作物造成药害。污染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对人体健康及整个生态平衡造成威胁。
2、施用农药污染了水环境
水体中农药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向水体直接施用农药,如防治鱼、虾病喷施农药;农药随雨水落入水体;植物或土壤粘附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生产农药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等进入水体等。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不仅可造成鱼、贝、虾等水生生物中毒死亡,同时还可能污染饮用水,威胁人体的健康。
3、施用农药污染了土壤
土壤中的农药来源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农药直接进入土壤,如除草剂的施用;第二种是防治病虫害喷撒农田的各类农药;第三种是随着大气沉降,灌溉水和植物残体。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通过生物链形式进行转移和传递而蓄积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体中,人类处在食物链的顶端,最易受到农药残毒生物富集后的危害。据文献报道,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造成对土壤的污染,受污染的农产品,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对人体身体产生间接危害。
三、保护农业环境,减轻农药污染的对策
1、用沼液防病虫,减轻农药污染。
沼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氨基酸、微量元素、植物生长刺激素、B族维生素、某些抗生素等。其中有机酸中的丁酸和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吲哚乙酸以及维生素B12,对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沼液中的氨和铵盐、某些抗生素等对作物病虫有直接作用。实践证明,沼液防治病虫害,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同时,沼液对粮食、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13种作物中的23种病害和14种害虫有防治作用。
据资料显示:用沼液喷施果树,对红蜘蛛成虫杀灭率为91.5%,虫卵杀灭率为86%。用沼液防治玉米螟一般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取过滤后的沼液1份加水3份,混合均匀后叶面喷施黄瓜,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效果可达90%以上。用浓度为50%以上的沼液处理黄瓜能有效地抑制白粉病。喷施沼液防治番茄早疫病。取过滤后的沼液1份加水3份,混合均匀后叶面喷施番茄,可防治番茄早疫病,效果可达80%以上。因此,大力提倡用沼液防病虫,可以减轻农药污染。
2、合理使用农药,正确诊断,对症用药。
当农田中发现病虫时,首先,要了解田间发生的是病害还是虫害,是什么病或是什么虫。其次,还要了解所购农药的成份、特性、用途。如菜青虫选用阿维茵素防治;蚜虫、飞虱、叶蝉选用吡虫啉防治;菜青虫选用敌百虫防治;白粉病选用粉锈宁、烯唑醇防治等;总之,在施药前,我们必须根据防治对象选用适宜的农药,切实做到对症下药,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用药,方可充分发挥药剂本身的效能。
3、搞好预测预报,适时施药。
一般防治病害要掌握在发生初期,防治虫害掌握在低龄阶段,防治草害掌握在杂草萌芽期或幼苗期,结合田间实际调查,搞好预测预报,适时施药。同时,还要根据病虫害发生为害不同的特点和不同药剂的性能,抓住关键时期,及时用药防治。如在防治虫害时,应在害虫3龄期以前,利用害虫幼龄期抗药性弱的特点,施药较合适,效果会更好。
4、交替施药 轮换用药。
对同种作物长期、反复使用一种农药,害虫易产生抗药性,久而久之,这种农药就达不到它原来的防治效果。因此,对防治对象要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可延缓产生抗药性,充分发挥农药药效。同时,要注意长期使用一种或同一类农药防治某一种害虫或病菌,易使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要尽可能轮换用药,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5、科学混用农药。
科学地进行不同农药混用,可以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兼治多种病虫,降低毒性,增强人畜安全性,延缓病虫抗药性,节省人力和用药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防治效果。但有些混用不科学,将会降低药效,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锌、苯菌灵、福美双等不能与铜制剂混用。
[关键字] 环境 有机污染物检测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57-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机污染物、尤其是持久型的有机污染物本身所具有的含量低、毒性高等突出特征,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环境的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对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 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特点以及监测情况概述
有机污染物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通常都具有持久性,在土壤、水以及大气环境之下不容易降解,具有高毒性、能远距离进行迁徙以及具有生物积累等特征。为了实现有机污染物的削减以及淘汰,2001年5月下旬,联合国环境规划部门在瑞典组织缔结《斯德哥尔摩公约》,在公约中,12种环境有机污染物被划入受控制的范围之中,其在我国国内正式生效的时间为2004年的11月[1]。接着在2009年5月上旬,缔约会议将全氟辛基磺酸等其他9种有机污染物划入控制范围之中,这一公约对实现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探索展开进行重要指导。
当前,经过发展,我国环境的样品之中,主要的几种有机污染物的执行标准内容如表一。
如图表所示,该执行标准中的地表水的质量标准将其他执行标准类别中的环境有机污染物都囊括在了69大项目的有机物之内,事实上,除了东部较为发达的省级环境监测站之外,国内最近几年才能对该69项的环境有机污染物实现分析,包括河北省围场某少数民族自治县的环境检测站仍须全面提升监测和分析的能力。
2 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监测趋势探析
2.1有机物检测控制的介质多样化发展趋势
在实现对环境有机污染物的监测过程中,各级部门除展开对废气、废水等方面检测外,已将监测范围拓展至对危险废物、农用的污染泥土以及土壤的范围之内[2]。如,自2006年开始,国家就已经成立了土壤污染情况调查与防治项目小组,对国内的土壤环境进行监测,评估关键地区的土壤污染的程度、类型,并对污染原因以及污染导致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加强了对污染土壤的修复工艺的研究,建立起与国情实际较为符合的标准体系,实现对土壤环境的监测能力。
在实现对土壤污染监测过程中,相关环境监测范围在国内设置了8km×8 km类型的土壤污染情况普查点,其中监测的有机物的项目包括酞酸酯、有机氯农药等,石油烃以及多氯联苯则为选测的有机项目。为了提升监测质量,在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周围的牲畜养殖中心、蔬菜基地等地点做重点监测,对草甘磷、氯丹、艾氏剂、灭蚁灵、氯苯、敌稗以及二恶英类等有机物进行选测,另外,可以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所规定的12种有机物、监测有机污染物的方法等内容,对环境有机污染物实施有效监测。这一发展趋势说明,当前控制危险的废弃物、土壤环境等多种介质中包含的有机污染物,受到环境监测部分的高度重视。
除此之外,食用产品、生物、植物等介质之内的有机污染物监测虽然属于环保体系不同部门的管辖范围,比如分属于药监、检疫、农林等部门,但是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全面的开展,环保部门对土壤、空气或者水环境等介质内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已经达成共识,朝着有效监测方向不断发展。
2.2监测有机污染物的种类逐渐增多
受国内排放标准以及环境方面的限制,能够实现控制的有机物种类比较有限,当前控制种类最多的为地表水环境之中的有机物[3],在《斯德哥尔摩公约》执行的过程中,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不断发展,能够控制的有机物种类正日益增多。在最新修订的土壤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标准中,有望增多有机污染物的控制类型。
在公约之中,将持久有机污染物定义为人类合成并在环境中持久保存,利用食物链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难以降解的化学成分或者物质。在2001年,首次公布了12种持久有机污染物种类,包括灭蚁灵、氯丹、狄氏剂、滴滴涕等,在2009年,增加了9大种类,包括了3类杀虫剂以及3类阻燃剂等,我国不断深入分析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为提升监测质量提供坚实技术前提。
2.3监测设备自动化水平得到提升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一般都比较低,必须提升提取手段除去不必要的干扰物质,实现定量监测。传统的物质提取技术会耗费较多溶剂量,难以掌握监测的可靠程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监测仪器实现了自动化,有效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如在提取水环境样本之中,使用自动化的吹扫设备、顶空仪器等,保证采集样品处于密封状态,提升监测可靠度,而在对沉积物、土壤等固体环境取样过程中,超声波或者微波萃取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3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环保部门加强对有机污染物监测的手段技术的研究,增多了监测种类,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降低了监测难度,全面提升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实时监测质量。当前还需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加强监测手段研究,对有机污染物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环境下的科学结论,有针对地控制有机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郝英群.环境监测科研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3(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