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和教育研究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核心能力 财务指标 排序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Prahalad和 Hamel首次提出“企业核心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对核心能力做了明确阐述,此后随着许多对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探索,核心能力作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学者和实践者的认同。有关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成为了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核心能力进行研究和探讨,相继形成了众多学派及理论,极大的促进了核心能力理论的发展。
关于核心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核心能力界定;核心能力特征分析;核心能力识别研究;核心能力评价研究。在核心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困难,其中涉及较多的主观因素,但是国内外学者通过构建各种指标体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基于模糊评价的企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而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研究。魏江(2001)、冯蔚东(2002)、王齐(2003)等都提出用模糊评价法对核心能力进行评价的模型。设计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进行模糊分析。杜刚(2000)、郭斌(2001)、张纯洪(2006)等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核心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对核心能力进行分层次分析,选取评价指标,赋权重,进行分析。但是在指标选取上有所区别。
二、研究现状
从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对于核心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无论基于模糊分析方法还是基于层次分析法,都存在两个个问题:1. 是核心能力的维度范围难以确定。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知识、核心人才、核心管理等所形成的一种能够在企业内部共享、协调、传递及整合的能力。其涵盖的范围很广,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维度是否全面合理?2. 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产物,不是某一特定时点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因此核心能力具有动态发展性。但是大多研究中涉及的评价指标都是静态的,很难反应核心能力的本质。而且很多财务指标本身就具有争议,如流动比率一定越高越好吗?资产负债率一定是40%才合理吗?3. 在分析过程中主观性太强。如选用本身就具有较强主观性的评价指标,如资本运营效果、战略调整能力等,这些几乎难以进行客观的计量。严重影响指数的客观性。
三、主要研究思路
因此,从核心能力构成维度来设计评价指标来对核心能力进行评价较难实现。但是从核心能力所表现变化趋势是一定的,核心能力强就一定能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那么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具有核心能力的企业会表现出较为确定的结果。即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在一定的时期会呈现出一些共性的特征,呈现出一种稳健发展的趋势。这些特征可以将企业与不具有核心能力的企业相区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征来对核心能力进行评价分析。
核心能力具有独特性、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动态性等特性,能够为企业的持续竞争提供优势,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使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从而长期保持市场优势及领先地位。表现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盈利能力,投资者能够得到可靠的回报,企业的价值不断的增长的能力。根据这些核心能力的共性特征来制定评价指标,选取可计量的财务指标,从财务角度对核心能力进行客观评价,避免主观因素。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也是本文创新之处。
四、财务指标体系
通过具有核心能力企业一定时期内呈现出的共性特征,对核心能力进行基础维度划分,并选取相应的财务指标,对核心能力进行评价。为了避免较多主观性指标,尽量减少人为偏见的掺杂,我们主要选取可计量的财务指标作为基本评价指标。
从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投资者回报能力、财务稳定能力作为基础维度,选取评价指标。
这些指标从四个方面设定评价指标,从财务角度反映了企业核心能力水平,不同的指标涵盖了影响企业核心能力的因素。并且每个指标都是可以计量的财务数据,这些数据本身不具有不确定性,指标的好坏能够直接得出核心能力强弱。
五、核心能力评价方法
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在规模、产品、市场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不便于进行比较。如制造型企业固定资产相对较多,企业市场份额占有较大,但是信息、服务行业固定资产较少,行业市场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行业之间进行核心能力评价不具有代表性,意义不大。所以我们再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评价时主要在同行业企业之间进行评价。另外在选择评价方法方面,无论模糊评价还是层次分析,在赋权重时都带有较强的主观偏向性,因此本文采用对同行业企业进行排序打分的方式对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对核心能力得出一个整体的分数。这样虽然没有给出企业核心能力一个具体的数值,但是通过对同行业其他企业各项能力的综合比较,能够核心能力较差企业与较强企业的差距,从而针对性的进行企业管理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这对企业具有很总要的意义。
六、核心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下面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行业分类标准,选取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5家上市企业2004-2008年的数据为例,从财务角度对核心能力评价进行实证分析。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因篇幅有限,再次只列出分析结果。
其中各指标数据采用五年平均值,表2中给出各指标在五家企业中的排名,分值设为1-5,最好为5分,最差为1分。
从表中看出各指标排序评分后茅台酒分值最高,根据设计原则,说明茅台的生产企业核心能力相对较强。
七、结论与改进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应用,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可以从财务角度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把握企业内外环境,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明确竞争优势和方向。
当然,由于篇幅原因大量的分析过程不能在文中说明,该模型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核心能力是企业的综合能力,评级指标也应该反应企业的综合能力,那么选取多少指标才够呢?排序样本应该多少才能反映综合排名呢?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1]Prahalad, C. K. and Gary Hamel,1990,The Core Competency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79-90.
[2]Meyer, Marc H., and James M. Utterback,1993,The product family and the dynamics of core capability,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6: 29-47.
[3]郭斌、蔡宁. 企业核心能力审计: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1(9).
[4]张新民、王秀丽,2006,以透视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管理世界11:166-167
[5]杜纲、程继川和陈卫东. 企业核心能力分析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3).
[6]罗伯特.C.希金斯,1998,财务管理分析,沈艺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76-78
[7]冯蔚东和陈剑. 虚拟企业中核心能力的定性与定量识别[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5).
[8]张纯洪.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关键词】: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方法;创新
【引言】: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改变原有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方法,扩大宣传范围,从多方面实现宣传教育方法的创新,加大了宣传力度,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责任,让各层人员及时沟通,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及时应对森林火灾的发生,在较短的时间救助火灾,减少森林资源损失,把森林火灾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宣传的效果。
1.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宣传机制
在红峡林场周边生活的人们多以农业为主,森林防火意识较弱,通过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宣传机制,可以让宣传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发展并形成群众基础,强化人们的防火意识,让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的防火工作有序进行[1]。
1.1扩大宣传范围
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不止把宣传范围放到森林周边,更将宣传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全方面强化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通过走进清真寺、学校、集贸市场、村庄、农户家等多种形式,将森林防火宣传做到家喻户晓,防患于未然。
1.2完善制度的不足
当下,很多林业局尚未明确森林防火各部门的权益与义务,导致发生森林火灾后,各部门互相推脱,为此,林业局需要根据各层员工的职责,明确其森林防火的工作内容,并定期组织防火会议,请林业局及乡领导、村负责人参与,总结上一个工作阶段的成绩和不足,给出下一个阶段的防火任务,根据季节与环境的变化,确定新的防火方案,并不定期审查,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
现在,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红峡林场为了做好2016到2017之间的森林防火工作,已经召开了乡场联防会议,在会上参与的人员已经达成一致的观念,即客观分析目前森林防火面临的挑战,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认识到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及时沟通,保证信息传播的通畅。
1.3建力双向交流机制
防火教育部门要与各基层建立双向交流机制,以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红峡林场为例,其会在林场与村落之间建立联系,由林场向村民提供防火教育的资料,让村民自主学习,让其了解当下森林防火面临的挑战,形成正确的理念。林场负责人会定期到村落走访,了解防火宣传活动进行的情况,为下一阶段防火工作内容的制定提供资料,帮助决策。[2]。
1.4建立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大会制度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大会制度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召开,可以是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会上要求各负责人全部参加教育大会,讲述自己在上一阶段的防火工作内容与效果,以及新掌握的防火知识,各方可以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由其他部门进行解答,或是通过观摩教育的方式,加强防火宣传。相关人员还可以根据全国各地已发生的火灾,总结火灾发生的原因,及时制定预防方案,避免火灾发生。
1.5建立防火宣传教育体系
林业局可以通过培训、讲演、展示等形式,全面贯彻国家对森林防火工作颁布的方针,让宣传工作向精细化、透明化转变。
首先,让教育内容有形化。林业局不仅用说教的方式传递防火内容,而是创新了防火宣教形式,以实际演习或是其他贴近人们生活方式的内容呈现。
其次,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林业局把宣传内容融入真实的火灾案例中,通过对火灾案例的分析,便于人们接受,并形成“蝴蝶效应”,让其时刻关注森林火灾,小心用火,减少森林火灾的出现。
最后,丰富空洞的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宣传材料,增加教育内容的数量,让人们主动阅读材料,在潜移默化中了解防火的相关内容,强化自身的防火意识。[3]
2.创新防火教育内容与形式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方法的创新包括内容与形式的创新,防火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可以进一步扩大教育内容传播的范围,提高宣传的效果,
2.1防火教育内容的创新
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强化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减少火灾的发生,因此,林业部门与各林场的教育内容必须加入新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的创新。
2.1.1加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
在宣传教育内容加入法律法规,让人们了解与森林保护相关的内容,使其逐渐形成自觉保护森林的意识。
2.1.2加入防火灭火的知识
加入这类知识,可以让人们了解出现森林火灾时,可以用哪种方式灭火,以及容易发生火灾的条件与季节,在某种环境或某个季节,加强森林火灾的防护力度。[4]
2.1.3加入典型事例与做法
加入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出人们内心的共鸣,产生心理认同感,起到示范的作用。
2.1.4加入典型火灾的案例
加入典型火灾的案例,可以给人们以警示,加强人们的责任意识,吸取经验,防止重蹈覆辙。
2.2教育宣传方式的创新
林业局和林场的负责人除了用纸张的形式进行宣传外,还可以把内容做成图画册的形式,发到人们手中。同时,现在网络已经在社会中广泛应用,其可以以网络为平台,把文字转化为电子信息,传送到客户端中,比如手机、电脑等,人们会手机查阅信息,接受教育。另外,林业局还可以进行演习,O计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标志符号,或是借助电视台,扩大教育人群。
结语
总而言之,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红峡林场要想实现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方法的创新,必须扩大宣传范围,完善制度的不足,建立双向交流机制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大会制度,以及防火宣传教育体系,并加入新的森林防火宣传内容,实现宣传内容的创新,改变教育宣传的形式,强化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减少火灾发生的概率,切实做好森林防火教育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杨荒源. 如何创新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方法[J]. 新疆林业,2015,01:39-40.
[2]周峻.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在于活动开展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情况。文章主要分析了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校教育;发展前景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在于活动开展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情况,从而得出一定的教育双方的心理活动、教学开展的规律以及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环境是教学场景,主要关注得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和被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教育学和心理学交叉的关键在于将心理学相关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实现教学活动中教育双方的心理健康。
一、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问题
1、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
我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到学习心理,还对品德心理、教学心理、教师心理和心理健康等领域涉猎甚广。但对这些领域在先后顺序、轻重缓急上必须要有一个排序,这样才能做到调理明晰。但是在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现状中,有的重视学习心理,有的重视品德心理,有的重视心理健康,并没有达到统一。这说明,当前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冗杂、体系不清晰。导致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庞杂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没有明确、官方、主流的理论指导。其次,研究课题没有限定、主题花样繁杂。最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方法的变化性较大,难以掌控。
2、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性。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述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强调实证主义,注重自然科学的客观性,采用大量的实证量化分析,利用一系列的数据来说明教育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另一种是强调现象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并不能用自然现象的观测方法,采用大量的非自然的定性方法来说明教育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在整个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大致上只出现了这两种教育方法。
3、理论与实际联系缺失。
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主要表现为:首先,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无法接轨。教育心理研究者的成果跨度是从理论到理论,并没有实践的经验成果作为理论的有效支持;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关注到日常的实践,却没有将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学的理论指导。其次,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在教育改革中但有一定地位。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忽视了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它除了得出一定的教育双方的心理活动、教学开展的规律外,还会对教育体制造成重大影响。最后,学科应用领域不光。目前,教育心理学还仅仅应用于高校中的教学活动和教育双方,制约了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性。
二、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前景
1、研究设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大量高科技统计分析方法被应用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这虽然为研究开展提供了便利,但是也造成了为研究沦为数字化和科技化的附属品。这种现象虽然源于研究工作者对于统计精确度的严格要求以及数据量的本身限制,但是想要站在该领域的尖端,不仅仅要对方法、技能进行高科技创新,更关键的是要提高研究的质量。
2、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创新。
首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双管齐下。定量研究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和精确度,但教育心理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不能仅仅使用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方法注重的是观察性和体验性,并能够深入发掘某种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定性研究虽然能够进行思维的发散,但是过高的主观性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双管齐下才是进行心理学现象研究的正确方法。其次,使用高科技的研究手段作为辅助。传统的研究方法不能摒弃,但也要迎合是代变化采用高科技手段,能够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确度,也为定性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支持。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其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往往仅仅关注到了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而忽略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但,也就出现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脱轨现象。理论研究者们需要意识到过往的研究大多是站在格式化的情景下开展了,无视了社会现实。因此教育心理学研究应更尊重当下的社会现实,以教学现场为背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育双发的心理动态的变化以及背后的规律机制,走出理论研究的禁锢,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学科体系具有地方特色。
首先,了解国内外研究的差异。不能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果生搬硬套,这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而是要在分析和比较中国人的心理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国外研究的成果。其次,保证研究对象的典型性。认真了解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面向社会进行研究对象的招募。此外,也要保留我国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历程中的精华,极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领域。最后,打造一支分工明确、特色显著、跨文化的科研团队。由于我国地广人多,不同区域的研究对象有着不同的特征,我开展大范围的研究需要多方位的人才的支持,只有协同共进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对象有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主要存在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性、理论与实际联系缺失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采取提高研究设计的质量要求、创新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地方特色的学科体系等手段保证教育心理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兴.从思想演变看教育心理学发展宜采的取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
[2]程刚,曾捷英.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J].心理科学,2015(4)
[3]王力娟,张大均.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7(2)
关键词 军校 大学生心理 和谐教育制度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Build Military College Students' Harmoniou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YANG Qiong, LIANG Jing
(Anti Chemical Command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eijing 102205)
Abstract Military colleges contributed their pow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but due to various factors, resulting in military college students compared to students in colleges reflects a mo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an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ilitary college students had a serious imp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gins and meaning of psychological harmon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ilitar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ilitar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armony education, and measures to build military college students' harmonious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military colleg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harmonious education system
1 心理和谐起源与内涵
美国积极心理学提出了心理和谐概念,提议采用对人自身力量与优秀品质有效激发帮助人们挖掘自身潜力从而得到很好的生活。国内学者很快对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借鉴。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题中之义,对个体心理和谐水平不断提高,需要积极开展心理和谐教育工作。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可知,心理和谐教育是指利用可以使人自身内外部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有效协调知、情、意和行,对自身的潜力和积极因素充分挖掘,激起内在的优秀品质,实现人的内心平和,进一步推动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教育。
2 军校大学生心理问题
2.1 很难适应军校环境造成的焦虑情绪
艰苦的军事训练,严格的各项管理,各种条例规范的行为表现,高要求的学习成绩等,需要军校大学生尽快与新环境相适应并积极转变角色,也就是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他们需要具备极强的生活独立性,能够吃苦耐劳,迅速培养出军人的服从意识。新进入军校的大学生面对巨大变化的环境,客观上要求他们整体进行调整,才能够与军校环境完全适应。而军校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平常生活环境十分舒适,缺少生活历练,人际沟通和生活自理能力极弱。
2.2 人际交流不畅带来的孤独感
军校大学生强烈希望人际交往,他们利用各种方法扩展交往范围,得到朋友的承认与接受,进一步达到心理尊重的需求和归属感。虽然拥有美好的交往期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一些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问题,致使沟通不顺。有些因为缺少社会交往经验而交往不善,有些因为自傲对交往非常不屑,有些因为自卑恐惧无法开展正常交往,还有一些受到了人际错觉的影响,而无法有效开展交往,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际交往问题,因此很难被理解和接受,形成封闭心理,时常由于孤独而产生困惑。
2.3 错误评价自我形成的自卑感
军校大学生是经过严格挑选入学的。他们进入军校之后,很快发现附近强手如林,很多人被削弱了学习优势甚至这一优势消失,需要重新面对排列组合学习成绩的局面。他们入学初期的优越感很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危机感,这一变化的学习地位越是激烈,形成的心理落差也更大,其中一些学生无法按照环境特点对自己的认识积极调整,无法对这一情况进行适应,形成了深深的心理失落。也有一些学生面在对严格的组织纪律、军事训练要求时,由于与规范不符合而时常受到责备,导致他们的自我评价逐步从自信转变为怀疑甚至是自卑,这些消极态度容易产生很强的自我否定情绪。
2.4 抵抗挫折准备不充分
军校特别是军校中的优秀学生很多,竞争异常激烈,军人的荣誉感更是加剧了这一竞争程度,部分学生本身做的很好,但是在很多的竞争对手中不能脱颖而出,进一步形成被人忽略或者落后的挫败感。有些大学生面对学习成绩不理想、落选班干部、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困难时,通常很难接受,认为这是不应当发生却又出现在自己身上的倒霉事情。这一不正确的绝对化理念容易造成他们片面极端的对待问题,认为学校生活存在着很多消极的内容,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3 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基本原则
3.1 主体原则
充分对大学生的主置积极尊重,并且在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的同时体现教导员的主导作用,这是教育的重要原则。现代教育的具体要求不但注重培养目标,还应当紧抓培养主体,加强统一目标和主体。就心理与和谐教育目标来讲,本质就是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效促进,而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客观规律,因此从基本上分析大学生成长是一种自主认知的过程,教育者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以及个体价值发展所需的条件,鼓励学生通过主体身份参加教育活动,才能指导他们利用科学的调适方法对自身的心理有效维护,促使心理和谐发展,最终实现成长发展的目标。
3.2 整体原则
心理和谐教育工作具有系统特点。正是这样,建立心理和谐教育制度应当充分尊重大学生心理有机整体性,整体考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构建心理和谐教育制度,有利于利用军校的心理和谐教育制度推动大学生健康发展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综合来说,在建立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制度中,必须坚定系统的整体性。正是由于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属于完整的对象个体,对象个体的心理又属于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应当将完整统一的个体心理,大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等协调发展作为基础,科学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另外,虽然教育拥有独立的各个机制,但是彼此又同属于一个整体,有利于最大化实现整体功能。
3.3 实践原则
学生获得知识、科学利用知识、调试和发展自身心理的关键措施便是实践教学。心理和谐教育制度的重要实践内容是围绕心理学知识的心理调试和素质培训,重点对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积极维护的能力与推动心理发展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建立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制度过程中,不但强调建立传授心理知识的教育制度,还要主动帮助学生灵活利用知识,学会对自身心理状态有效调节与优化。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获得心理知识,还鼓励他们利用心理学知识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效解决,达到推动心理和谐教育发展目标。
4 建立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制度的措施
4.1 建立心理和谐教育体系化制度
心理和谐教育体系化制度,具体是指军校全面、系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建立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制度的基础。综合来说,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课程。军校应当在设置军人心理学课程的前提下,安排与心理学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者是对应的讲座专题会,促使大学生充分掌握对心理健康有效维护的知识,帮助他们客观认清现实、正确作出自我评价,科学处理生活问题。(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包含了个人具体情况、性格、心理健康情况、个人特点等测量心理结果,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学生心理情况的研究等。建立心理档案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教育管理因材施教提供了详细的科学材料。(3)建立心理咨询工作系统。科学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矛盾,改变不科学的行为,提升心理素质。
4.2 建立协调心理和谐教育制度
心理和谐教育的协调制度,主要是指在对心理教育工作重要性积极认识的前提下,将心理和谐教育作为系统工作进行管理,积极建立学校各个部门协作配合的网络工程,对各负其责的领导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真正提高心理教育的实效性,这也是建立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制度的前提。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构建对应的心理和谐教育协调工作机构。这些机构实施的是领导专项负责制度,以便保证有效、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同时配置一定的专业心理指导人员;第二,构建全体人员心理和谐教育协调制度。心理和谐教育协调工作应当在每一个指导人员上贯彻落实,并且在教学和行政管理中积极渗透,做到以心理学指导人员为主,并且向其他政工人员扩大,实施多元化组合,各个人员按照工作性质,从各个角度推广工作,利用协同合作,达到整体优化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工作的目标。第三,构建一般化的心理和谐教育协调工作系统。为了保证全面开展与实施心理教育协调工作,军校应当构建心理教育系统思路,除了必需的心理知识教育之外,还应当构建入学心理教育、各个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系统,积极推进心理教育工作。
4.3 建立强化心理和谐教育活动制度
强化心理和谐活动的制度具体是指教育者利用安排一些活动,对学生心理问题积极解决,提升心理素质,进一步加强他们为了达到心理和谐状态而积极提升心理承受能力的目的,这也积极扩展了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制度。实践活动是新型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教育方式。心理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学会与人交流,调节心理状态,努力解决心理矛盾,有效延伸了课堂心理教学。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是组织团体心理培训。团体心理培训是与青年特点相适合,通过团体成员共同参与活动的形式。通常可以利用团体培训、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到心理调节的技巧。第二是举行心理健康活动。当前,不少军校设置了心理健康活动,形式各样,帮助学员更好的理解心理学知识,深刻认识到自身的潜力,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诚然,为了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培训心理工作人员也是关键的工作。大学生之间拥有很多的相似性,因此他们之间容易形成极大的吸引力,内心更容易靠近。军校有目的性的培训心理辅导人员,能够更好的开展心理和谐教育工作。
5 结束语
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内容,也是达到社会和谐的重点。把心理和谐教育与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互相结合,可以为军校开展心理健康开辟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婷.和谐社会的建构对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诉求[J].社科纵横,2009(9).
1.1一般资料
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人数为27例,女性患者的人数是14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有60岁,而最小的患者为19岁,平均年龄是(45.85±1.34)岁。这41例患者致伤原因与实验组中患者致伤的原因相同,都分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以及重物砸伤,其对应的人数分别人21、12、8例。病情分类依然与实验组患者的分类相同:上肢骨折、下肢骨折、骨盆骨折、肋骨骨折、锁骨骨折以及合并多处骨折,患者例数分别为10、12、5、13、1和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以及病情分类等上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骨科临床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对于出现疼痛的患者,观察疼痛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必要时通知医生后,遵医嘱使用止疼药,减轻患者痛楚,等等),而实验组中的4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然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健康教育综合评价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以及健康教育认知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价。并将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对比。
(1)骨外科患者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在对骨外科进行心理护理工作时,具体的内容包括,①患者入院时,院方应当安排专门的人员接待,主动、热情地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讲解医院规章制度,并要为患者安排舒适的病房。②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③将手术中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告诉患者及其家属,以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减少患者的紧张感。④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并要做好全面的沟通工作,以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教育就是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术前、术中、术后的系统性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手术患者的自觉性健康行为,以主动地改善自身术后的健康。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心理护理的具体内容相类似。术前,要带领患者熟悉了解病房环境,以保持患者的情绪的稳定,并且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地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术治疗的认知度。手术后,还应当向患者做好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疼痛的规律,以及并发症和缓解疼痛方法的宣教工作。此外,还应当建议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体力、心力和脑力休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保证自身营养的支持,就要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素、高能量、易消化食物的摄取量。这样的健康教育,必定会提高患者恢复的速率
1.3观察指标
进行本次调查研究具体的观察指标又分为心理护理的观察指标以及健康教育的观察指标。心理护理上的健康指标包括三个方面,①抑郁自评量表。这一评量标准主要是针对患者焦虑的主观感受的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者越低,说明患者的焦虑状况也越为严重,也就是说患者的焦虑状况与患者的评分结果呈现负相关关系。②焦虑自评量表。这一评量表主要是对患者的抑郁状况以及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病情的变化情况的评价,满分依然是100分,得分越高的患者,其抑郁状况也就越为严重。患者的抑郁严重状况与评分结果呈现正相关关系。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这一调查表就是让患者对于治疗过程中的所接受的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内容等进行主观评价,满分也是100分,分数越高,那么说明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也就愈高,并且这一评分结果与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呈正比。健康教育观察指标,是参照健康教育综合评价量表,对顾客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对健康教育态度、对健康教育行为以及健康教育环境等进行评价,每项指标的满分都是100,患者的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于健康教育认知的能力也就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t分布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护理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在心理焦虑自评量表情况、抑郁自评量表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应情况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两个结果对比表可以看出,41例实验组患者使用常规骨外科护理外加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明显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的影响。此外,健康教育的护理工作,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的认知能力,对于降低患者发生骨外科可能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讨论
骨外科中的患者有非常多的致病因素,例如突发的意外、人为的伤害。具体又可以分为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重物砸伤等。并且这些伤害的共通点都是突发性,由此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强烈的心理反应。骨外科中的患者大都会伴随着不同程度上的躯干或者四肢骨折,所以患者会有非常明显的疼痛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障碍。至此,骨外科患者承受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伤害。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16.5±6.6)分、对健康教育态度(16.7±6.3)分、对健康教育行为(16.5±3.6)分、健康教育环境(16.8±4.1)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评分(52.37±3.08)分和焦虑自评量评分(35.61±2.24)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3.6±5.3)、(24.1±5.2)、(24.3±5.7)、(23.7±6.0)分。因此,医院方面要想提高骨外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在对患者治疗之前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只有在良好积极的心态中,才能得到期望的治疗效果。焦秀红等在《分期健康教育在骨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中将7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另选77例患者进行分期护理,通过临床护理数据的证实,分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该分期护理要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特定的时期护理操作,对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及工作量都是极大的考验。笔者在本文的研究中综合考虑大部分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后续的深入研究中,可以从焦虑、忧郁等不同的心理层面进行开展,通过更完善的健康教育来达到护理目标。
第一,任务和重点。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与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在自我意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择业等方面获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人水平。这是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
2,对于少数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第二,方法和手段。
1,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中,道德教育要与学生管理紧密结合。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提高他们的人格水平。
3,设立心理咨询和指导。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达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健全。
第三,具体年纪目标。
1,初一年级目标: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主动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感。
内容(独立教育):
(1)驾驭控制自己的中学生活(学习方法)
(2)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友爱)
(3)一个快乐的人(乐观态度)
(4)我是谁(自我意识)
(5)兴趣温度计(培养兴趣)
(6)如何诊断自己的行为习惯(自我检测)
(7)自我改变妙法(行为矫正)
(8)筑起防范城墙(防范意识)
(9)当不幸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
2,初二年级目标:
掌握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自我适应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做到能够慷慨大方得体地与异性同学接触。
内容(自我控制):
(1)镜子中的自我(悦纳自己)
(2)青春的喜与忧(认识青春期心理)
(3)交往心态(人际关系)
(4)学会说“不”,学会自我保护(防范能力)
(5)不下苦工何以乐(意志培养)
(6)开发大脑潜能(思维锻炼)
(7)生涯大舞台(职业意识)
3,初三年级学习目标:
培养初三学生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自我控制的心态,调整情绪的方法,提高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作出正确的决定。
内容(挫折的承受能力):
(1)生活发展的六个阶段(心理发展)
(2)品味生活(人生取向)
(3)坚持努力奋斗(意志力培养)
(4)成功者的个性(成功启示)
(5)掌握研究方向(职业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生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的质量优劣,他们的成长理应受到很好的呵护和教育。中职生处于人生的青年、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变化的阶段,出现了诸如叛逆、矛盾的心理。从实际情况看,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市内外中职生违法犯罪或自杀、自残案例的增加,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足够的重视。
(二)研究意义
农村中职生占比大。农村中职生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都在80%以上。因此,中职学校对农村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开展有效干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农村中职生有着与城市中职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农村中职生,大多数属于留守学生,从小受到来自家庭的教育、关爱和引导较少,心理承受能力更弱,更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因此,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经查询,还没有任何研究机构或有识之士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开展专门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填补这一空白。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理论依据:发展心理学,实验教育学,教育学。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三、核心概念界定
农村中职生:指户籍和居住地均不在城镇的中等职业学校在读的学历教育在校生。
心理问题:由于心理问题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因此,本课题着重研究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如心理障碍、对人恐怖症、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问题。
教育对策: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实际情况而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与“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相关的研究有267项,其中有专著1本,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有266篇,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供本课题研究借鉴。
但是从成长环境角度具体到“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目前还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过专门研究。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本研究的创新:从成长环境角度对中职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是全新的视角。
重要假设:农村中职生与城市中职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当前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前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不足。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探索出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适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适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模式。
研究内容:农村中职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农村中职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确定为重庆市内外的在读中职学生,其中以市内中职生为研究重点。本研究拟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来自重庆市内外中职学校的学生共300人,其中男生150人,女生150人,城市学生、城镇学生、农村学生之间的比例拟定为1:2:7。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主要思路:在实践基础上提炼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修正、丰富和完善理论。
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一)课题立项、申报,研究的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9月):酝酿、调查、论证,确定课题的申报,完成申报材料并向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申请立项。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7年10月): 学习、培训、调查、测试、辅导、分析、研究、考察、总结、推广。
(三)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7年8月―9月):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结题资料,上报结题申请书,邀请有关专家、领导进行结题鉴定,召开结题鉴定会和成果交流会。
(四)成果推广阶段(2017年9月以后):将研究成果在重庆市其他中职学校进行推广。
十、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调研报告、论文。
使用去向:在CSSCI上发表系列论文3篇以上,县级以上学术活动交流2次。
十一 、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研究组织:建立完善的课题网络,健全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成立专家顾问组、课题领导组、主研组,并建立完善课题研究责任制。
研究人员分工:李云负责课题设计,制定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姜迪辉负责课题领导、协调及经费保障;张建川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廖瑞兰负责成员的培训工作;李绪寨负责撰写阶段总结和研究报告。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根据各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课题经费管理制度,结合本课题实际,对本课题经费预算9000元。
总之,我们承诺, 坚决按照《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认真做好课题的管理和研究工作,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逆商 贫困大学生 思想状况
中图分类号:G449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高校贫困生问题也渐渐凸现。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生比较起来,存在主客观上的心理弱势,面临着叠加性挫折或持久性挫折。关于逆商视角下贫困生思想状况问题的已有研究表明,高校贫困生的整体思想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大学生,并未实现“精神脱贫”,对于贫困大学生的精准扶贫不只是经济上的精准,也要在思想政治建设和心理健康的培育上实现精准,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脱贫”。要让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能从容应付挫折,立于不败之地。
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 国外针对大学生逆商的研究现状
逆商(AQ)译自英文 Adversity Quo-tient,全称为逆境商数,也被称为挫折商或逆境商,是保罗・史托茨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概念,用以衡量人们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国外对于大学生耐挫能力及逆商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领域,主要都围绕逆境的概念展开。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多拉德的理论“逆境一攻击理论”即“攻击行为往往是逆境的结果”;此外,巴克尔等著名的儿童侵犯行为实验也展现逆境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学者们关于逆境商的理论与原理方面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达到较高的水平。
1.2 国内针对大学生逆商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大学生逆商的研究颇多,但主要集中于在学校和社会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逆商能力,以及逆商能力对于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张定强,曹春艳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调查师范大学生逆商现状并对师范教育进行了反思;龚晓会等人在逆商教育研究中采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使逆商教育研究进一步科学化;唐新华将CDIO 教学模式应用于工程学生的逆境商教育中,这是逆商教育在实践领域的一次突破;鲁楠从家庭、学校、社会、自身四个角度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逆商的因素,并提出了逆商提高的建议;吕静提出了在素质拓展活动中开展逆商教育,是逆商教育实践中的又一创新。
1.3 国内外对于贫困大学生逆商的研究综述
在CNKI中以“贫困大学生逆商教育”检索论文94篇。可见,目前对贫困与逆商之间关系的研究高度不够,在提高逆商措施等方面实践性不强。国内关于贫困生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政策、体制、以及多元视角层面上,如杜志丽研究发现,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不成熟型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减轻或接触心理紧张和压力;雷生的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低于非贫困大学生。曹旭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敏感、缺乏自信心的作用。从目前相关的文献资料看,研究者们对贫困生逆商视角下的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施教对策方面研究较少,因此一线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现实,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同时创新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2 主要研究内容
贫困大学生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但从全面的角度,跨学科的角度研究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有必要,仍是个新课题。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高校贫困生逆商视角下的思想状况做深入研究,进行保罗・史托兹编制的《逆境反应量表》(Adver sity Response Profile,ARP量表)测试,并编制《逆商视角下高校贫困生思想状况调查表》,从个体心理和情绪的角度考察高校贫困生的逆商水平,用以了解贫困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要挫折源,以及挫折事件发生后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并研究其认知结构、归因模式、社会支持系统状况以及个体的挫折应对方式等。
参考文献
[1] 薛峰,鲁武霞,余圣陶等.高校贫困大学生逆境商的培养.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5):121-123.
[2] Almeida,A.Development of a Programmed for Enhancing the Adversity Q uotient of Junior College Student [EB/O L].http://peak .2009(8).
[3] Zhou,H.J.AQ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 [EB/O L].http://peak .2009(5).
[4] 袁满,汪金川.思想政治课中学生的逆商培养策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46-47.
[5] 张定强,曹春艳.师范大学生逆商现状的调查及对师范教育的反思-以西北范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2).
[6] 唐新华.CDIO工程教育在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学生逆商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
[7] 龚晓会,,付斌.医学生的逆商及培养[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6).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适度压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个体适应得更好。但当前,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会引起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这些不良后果可能包括身体的症状、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惧等情绪困扰,以及种种适应问题,甚至引发精神症状。调查表明,中学里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相当高,尤其在特殊家庭学生中表现十分明显。如何从思想、行为习惯和社会不良影响等层面入手,并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特殊家庭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是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校成立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重点围绕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自去年以来,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全校初一、初二和初三三个年级的126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以了解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符合研究对象的特殊家庭学生568人,占学生总数的45.08%。他们在三个年级的分布状况为:初一186人,初二193人,初三189人。
问卷调查过程中,课题组把全部被测对象集中起来,将问卷发给被测学生,并按预定时间测试完统一回收,之后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该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1991年修订的MHT(Mental health text)作为测试材料,统计方法用SPSS10.0统计。
二、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之后,发现有25.8%的学生至少在一个项目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从统计结果看,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者296人,占52.1%,有问题的为272人,占47.9%;其中问题严重的有60人,占10.6%。这说明,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严重的不适应行为。
为了进一步确定特殊家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分布情况,课题组又对各分量表进行整理,各分量检出结果为:
由上表可知,我校特殊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依次是:对人焦虑(41.51%),孤独倾向(26.26%),过敏倾向(17.93%),恐怖倾向(17.39%),自责倾向(9.21%),身体症状(5.02%)学习焦虑(4.44%),冲动倾向(3.81%)。可见,对人焦虑、孤独、过敏和恐怖等心理问题在特殊家庭学生心理上表现最为明显,尤其是对人焦虑成为特殊家庭学生首要心理问题。产生这一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父母离异、被寄养、家庭特困等因素让他们觉得在同学中抬不起头,常常因为一点小错误遭到严厉惩罚,而提心吊胆,唯恐做不好;儿童时期没有建立适当的游戏伙伴;受到父母或祖辈的过分娇惯,等等。对于这些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强化其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来矫正;另一方面要针对特殊的家庭环境,对特殊学生家长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
三、对策措施
(一)探索有效的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模式
1、定期召开特殊家庭学生家长会,分析特殊家庭学生的行为心理、家庭教育误区,采取先进的教育方式方法;2、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科政教处和年级组建立问题学生成长档案,指定责任人和辅导老师,定期将学生学业情况、行为心理等及时向家长通报、交流,家校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进行针对性的辅导;3、举办家庭教育辅导讲座。讲述成功家教案例,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
(二)进行特殊家庭学生异常心理行为矫治
1、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适合特殊家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充满关爱、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从精神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以改善同学关系,消除隔阂,增进友谊;2、成立“爱心基金会”,帮助特困家庭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减免学杂费,切实解决特困生的教育问题;3、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成长档案,做好分类指导和个案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予以疏通辅导。四是开设“心语室”,建立“悄悄话信箱”。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富有教育经验的老师担任心理辅导老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教育干预措施。
(三)加强青春期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特殊家庭学生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但也有共性,即青春期问题。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生理发展迅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这种身心的不平衡性会使他们在与人交往时矜持、闭锁、羞怯。针对这些现象,学校通过专题讲座、宣传册、橱窗专栏、报刊广播等途径,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心规律、情感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丰富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和体验,引导他们恰当的处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冲突与矛盾,促进身心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