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产管理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缺乏具备高校资产管理专业素质的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日常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大部分的独立学院还没有设立资产设备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工作一般由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兼职,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及业务能力都有待提高。在对于独立学院的资产设备管理工作中,还缺乏一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对于固定资产的建账、登记、粘贴条形码等一系列工作上还不够规范统一。
2.对于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规范。许多独立学院的院系部门领导对于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更注重资产购置的管理,忽视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学院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缺乏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漏洞,众多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
3.日常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较差。大多数独立学院存在资产管理日常工作不严谨。学院的固定资产和资产类别均比较多,大部分系部门没有设兼职资产管理员这个岗位,各系部门也没有建立部门自己的资产明细账,有些资产设备的使用系部门早已将设备报废淘汰,却没有及时到资产设备部门办理资产报废手续;有些系部门的资产早已购买很长时间,却没有及时办理登记入账手续;有的资产领用人发生变更却没及时通知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做好变更移交手续;随着时间延续,导致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不符,各系部门每年例行的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只是应付差事,没有真正做到帐、卡、物一致。另外,没有专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导致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相对薄弱。
二、独立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改进与完善
1.注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业务水平强、有工作责任心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是提高独立学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不断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学院内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使每一位专兼职管理人员熟悉固定资产的申请、采购、登记、验收、建账到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再到固定资产的清查、报废、核销等一系列相关的程序和手续,确保各项制度、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切实有效地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2.独立学院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头执行固定资产的相关规章制度、要求责任明确、落实到人,一套健全、完善、合理的适合学员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是资产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只有将固定资产的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才能将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科学化管理。做好充分的思想动员工作,对学院固定资产树立“人人有责”的意识。同时,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新的问题会不断地出现,这就需要固定资产的规章制度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
关键词:调整;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12 —0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国企资产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升资产收益,要以建立和完善“全员参加、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运作、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构建“信息集中化、经营市场化、效益型资产管理模式”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按照“提高质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控制总量”的工作方针,细化管理,规范运作,多渠道搞好盘活存量资产,加大不良资产的管理力度,提升资产创效能力及整体资产运营效益,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南京朗驰集团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调整经营思路、狠抓内部管理、提升资产收益”为工作指导思想,以“高起点、抓重点、解难点、破盲点”为工作思路,通过狠抓内部管理、扎实练好内功,促进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通过拓展经营思路、抓准市场机遇,促进资产租赁效益不断提升。
一、打破原有组织架构,优化人力配置,提升全员战斗力
近年来,公司针对企业资产多、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的实际,从保证资产安全和全面掌握资产状况出发,切实在管好、用好、监督好三个方面下工夫。通过掌握资产状况,管好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本着坚持从细化资产基础管理入手,努力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资产利用率和资本运营效益的原则。公司对原有以区域、库划分为运作考核单位的组织架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改四部一室为两部二室。即将传统的宋库、郭库、石库、对外租赁、综合办公室和基建管理调整为租赁部、物业部、综合办公室和基建管理办公室。结合员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进行重新组合。并且将力量的重点配置在租赁业务上,通过调整有效的调动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潜力和工作效率,使租赁业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物业管理服务得到加强。
二、完善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管理工作制度化
组织架构调整后,如何提高运行效率是面临的首要问题。资产公司把确立与新架构相匹配的新型理念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管理员以上人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并根据经营管理发展的需要和变化结合实际对27 项内部规章制度及工作操作流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员工岗位工作有制可循、有章可依。为使工作有序高效开展,还坚持周五下午工作例会制度,以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总结讲评一周工作,布置下周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成就感。为提高运行效率提供了基础保证。
三、明确岗位职责、严格奖惩考核,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
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各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坚持做好经常性的员工职场素养教育,从点滴要求,形成良好的职业行操。在日常业务往来中,工作纪律严明、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的不良风气,做到令行禁止。注意抓典型,发现违反制度、纪律的任何事,绝不姑息坚决处理,明确了管理人员的职责,规范了工作内容,理顺了业务程序,同时,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强化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地落实企业资产管理目标。使得员工都能在各自岗位上尽心尽职,自觉维护公司利益、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四、加强调查研究,把脉市场动态,把握租赁市场行情
一方面,组织人员对集团房产周围的市场租赁价格进行摸排对比。走访周边租户及中介,分区域、多批次深入调查,为确定门面房、仓库、办公用房租赁的价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部分物业的租赁价格获得较大提升。
另一方面,多渠道、多形式、拓展招租市场。通过广发租赁信息,在各房地产网站信息、各出租区域张贴广告、到各大市场发放招租名片、报刊上刊登广告等方式,变坐商为行商,积极拓展市场。
同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各区域租赁底价和各区域租赁水电、物业费收取标准,统一租赁期限,付款时间,保证金收取比例等主要条款,明确票据与款项到位要求等,做到所有租赁商务政策公开透明,并将讲诚信、产业前景看好的租赁大户引进和保留下来,以保证租赁的稳定;对不守信,做二房东的承租户坚决清退,较好地掌握了租赁工作的市场主动权。
实践证明,做好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工作要始终注意固本强基,求精求细,坚持把夯实基础、精细化管理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一是要树立全新的资产运营理念,引导资产管理人员树立存量资产持续优化重组、合理流动就是增效、闲置就是最大流失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观念的转变到管理方法的创新。
二是要坚持做到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掌握企业资产的总体运营状况,实施动态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强资产的入账、实物管理和处置工作,并且根据资产的使用状况的改变而对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三是要以效益为目标,用好资产、盘活存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努力盘活存量,通过加强市场化运作,增加资产收益。
四是要夯实基础、精细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资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基础工作扎实,精细化管理,才能创出高水平,进而实现高效益。
一、以深入开展资产清查为基础,准确摸清家底,解决遗留问题,吹响规范资产管理工作的前进号角
房山教委装备站新的领导班子在2005年上任初期,一个棘手的现实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由于多年来清产核资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各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帐物不符情况,各种遗留问题比比皆是,“家底不清”的问题十分严重。我们一致认为,要想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必须要下决心搬掉“帐物不符、家底不清”这块拦路石。在进行广泛动员的基础上,我们以新出台的《房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系统其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为指导,组织各单位于2005年年底至2006年上半年开展了一次彻底的资产清查活动。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都非常高涨,登记实物、核对帐目的工作开展得紧张有序,许多单位的领导都是亲自带人串科室、钻库房盘点实物。在清查过程中,我们装备站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帮助各单位妥善解决了大批难于处理的遗留问题。通过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开展,各单位不仅摸清了家底,而且提高了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为后来规范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完善教育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实现制度建设创新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前我区有许多学校的领导不是不想抓好固定资产管理,而是不知从何抓起;有许多资产管理人员不是不想规范管理行为,而是不知如何规范。在建立和完善我区教育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方面,我们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于2005年年底出台了《房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系统其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我区教育系统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部门职责,固定资产的包含范围、分类、计价,以及资产的管理、维护、处置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这是房山区教育系统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而专门制定的首部管理办法,成为我区教育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随着规范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这几年我们又陆续制定了《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撤并校固定资产处置工作意见》《规范手工帐目管理工作意见》《规范出入库手续管理工作意见》等管理制度。前不久我们又出台了《房山区教育系统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暂行)》。
这些管理制度,符合资产管理工作需要、针对资产管理工作实际,突出了政策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全区统一的要求下,各校涉及资产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也得到了逐步健全。目前我区形成的这种较为完善的多级教育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正在资产管理工作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我们顺利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坚强制度保障。
三、以开展资产大检查活动为主要手段,加强对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实现管理手段创新
从2006年起,房山教委装备站每年上半年都组织开展一次全区范围的教育资产大检查活动。装备站成立检查小组,依据《固定资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中小学、幼儿园及直属其他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帐目手续及实物管理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指导,做到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指导改进、督促提高,在根治“帐物不符”顽疾、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促进了各单位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房山区教委还将装备站的检查结果列入对各单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开展资产检查工作的力度。
连续几年的固定资产检查活动,我们都是本着“讲服务、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和“想基层单位之所想,急基层单位之所急”的服务理念来开展的。每次到校,我们都要虚心征求学校同志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呼声,并踏踏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力争使每个基层单位都能满意我们的工作。
四、以严格资产处置手续审批为基本措施,把住资产“出口”,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实现监管措施创新
按照《房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系统其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我们加强了对报损报废、校际调拨等资产处置工作的监管,克服人情因素干扰,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坚持实行报废资产上交制度。对于撤并校资产的处置工作,我们依据《撤并校固定资产处置工作意见》,对处置方案制定、资产分配交接及帐目手续处理等各工作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此外,对于一些还有利用价值的闲置、淘汰的装备,我们都积极通过再次调剂,调拨到有需求的单位。通过上述措施,有效防止了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浪费和流失,进一步发挥了资产的再利用价值。为贯彻落实《房山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房政办发[2008]99号文件)精神,我们紧密结合我区教育资产管理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房山区教育系统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并已于2009年11月20日正式颁布实施(房教发[2009]55号文件)。《实施细则》的出台,将对进一步规范我区教育资产处置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以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为主要途经,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实现队伍建设创新
通过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员、实验员、图书管理员的业务素质,是我们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05年至今,我们每年都组织一次全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员集中培训活动。像新任资产管理员培训、撤并校资产处置业务培训、转制校资产清查工作培训等小规模培训活动,我们更是经常性地开展。此外,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了市级图书管理员培训、实验教师新仪器新设备使用技能培训,并多次组织各校领导参观全国和市级的教育技术装备展览。经初步统计,这几年我们组织开展的“三员”业务培训的参训人员多达1600余人次。这些培训活动的内容,涉及到制度学习、软件操作、帐目处理、实物保管、使用技能等各个方面,重业务素质提高,重实际技能增长,受得了广大实验教师的普遍欢迎。
在认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树立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营造良好声势,来进一步激发调动学校和老师参与资产管理的工作积极性。我们于2006年11月份和2009年10月份,两次召开了全区教育系统的资产管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资产管理工作方面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
以赛代训是我们这两年开始尝试的一条加强队伍建设的新途径。2008年年底的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和创新大赛、2009年年初的自制教具及论文评比活动的成功举办,使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六、以教科研活动为先导,努力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管好固定资产的最终目的是“用好”,即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过去几年,我们是以抓规范管理、抓帐实相符为工作重点的。随着教育装备管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的全面实施,现在我们已经将工作思路调整为以“管好”为基础,以“用好”为重心,不断加强使用管理的研究和工作力度。在这方面,我们努力树立“科研兴教”意识,积极参加了北京市教科院基教所开展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研究”的项目研究活动,其中“硬件设备使用效益”和“学校发展变化”两个子课题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研究协作组的工作也已经启动,我们是成员之一。
在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我们密切关注学校在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方面的情况,并把“资产无闲置情况,仪器设备利用率高”作为检查、评价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针对我区部分学校专用教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使用(借用)及实验操作记录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我们正在会同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等有关教学工作主管部门进行研究,准备予以解决。在我们的引导下,许多学校除了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的业务技能培训活动外,还积极开展了本校的仪器设备使用技能培训、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对于资产的使用管理意识及师生使用仪器设备的技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和增强,有效促进了教育资产使用效益的提高。
七、以推广应用软件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几年来我们在推行《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系统》这两套软件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扎实开展软件使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人员应达到的软件操作水平有明确的标准,对软件数据质量有严格的要求。通过资产管理软件的推行,显著提高了我区中小学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软件数据统计工作方面,我们每年都认真开展阶段性和年终性数据的收集、审核及上报工作。由于我们严把数据质量关,所以各单位软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普遍很高,这不仅使全区教育资产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更为高效和快捷,更为我区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这些资产管理软件作为我区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数据平台和管理平台,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全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运营还是粗放式、分散型的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能,有必要将全区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实行集约化运营,并通过项目运作,充分发挥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杠杆作用,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根据区政府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区国有经营性房产集中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将区属各街办事处经营性房产划转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区国资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具体意见如下:
一、管理的原则和方式
各街办事处经营性国有资产按照“集中管理,集约运营”的原则,将各街办事处经营性资产划转到区国资公司,由区国资公司统一管理和运营。各街办事处应划转经营性资产具体包括,街道办事处所属经营性房屋、土地(含有证和无证),承租的国有公房(经营性用途)。
二、资产经营性收益的管理
各街道办事处经营性资产划转到区国资公司后,其资产收益(主要是房屋性资产的出租收入,简称收入基数)按“收支两条线”原则,由国资公司作为非税收入全额上交区财政,区财政局与税务部门协调确定缴税额度,再由区财政按划转资产2010年实现的收入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额为基数(简称划拨基数),单独列入各街道办事处年度财政预算。
三、资产的处置
街道办事处经营性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划转到国资公司后,国资公司要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不流失。资产需要处置时,须由公司经理办公会提出处置方案,提交公司董事会讨论形成决议,经区国资办审核,报区政府批准后方可处置。处置时要严格按国有资产处置规定公开挂牌。
四、划转移交管理的工作要求
(一)各街道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于2012年5月31日(周一)前向区国资办上报2010年的租房合同及租金收入收据复印件,经区国资办会同财政局审核确认后,于2012年6月9日前同各街办事处签定收入基数确认书。
论文摘要:通过对现行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入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再运用产权理论和委托理论,提出了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新型框架,这对于加强高等学校资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数量增加、办学规模扩大,高等学校拥有庞大的国有资产,同时高等学校国有资产也呈现多样化、巨大化、复杂化的特点。因此,面对新形势,正确分析高等学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有效地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使其尽快适应新形势和高等学校建设的需要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高等学校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现行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对高等学校国有资产实行的是“国家所有,政府各级有关部门共同管理,高等学校占有、使用”的管理框架,即高等学校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共同管理,高等学校拥有资产占有权和使用权。随着社会与高等学校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1 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基本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在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上,对国家投入的国有资产的地位、作用以及管理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对所属国有资产缺乏产权意识,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缺乏系统严密而有效的监督机制,短期行为普遍突出。高等学校普遍存在重支出轻回收,重购置轻管理、轻保养的问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1.2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和行政管理权三位一体,缺乏或难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运行机制。原因是由于高等学校资产的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故资产的管理职能只能分别由财务、物资管理部门兼任,表面上看国有资产固然涉及到每个单位和每个教职工,但实际上对国家财物谁都负不了责任。因此,在高等学校内部并未形成,事实上也较难以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1.3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金来源实行的是财政拨款、计划划拨、部门和单位无偿占用的事业型机制。这种机制没有科学严格的经济核算,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资产评估和变动,也就不可能通过自身运作创造的价值及时有效地投人运行。“重钱轻物,重用轻管”的思想普遍而明显,管理制度中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松散,校内单位间重复购置,随意处置资产现象相当普遍,资产入账手续不严,账外资产数量增加,资产报废、报损、外调、变价处理等审批手续不健全,资产管理缺乏有效审计监督。
1.4 国有资产浪费严重
高等学校资产相当一部分是来自财政无偿拨款,一些高等学校不顾现实和可能,相互攀比,贪大求全,千方百计地多要经费。不少高等学校存在无计划购置、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一些部门宁可让资产闲置,也不允许其他部门使用,出现了一方面资产闲置,另一方面还要重复购置,再加上日常管理维护不当,造成了大量资产的闲置和浪费。根据世界银行调查,我国部分高等学校教室、实验室的使用率仅为30%;另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统计,我国高等学校的仪器设备中有30%处于闲置状态。
1.5 经营性国有资产未实现保值增值
由于法律法规缺位,管理手段滞后,经营性资产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仍未根除。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未能实现保值增值,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1)高等学校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运作过程中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产权转移手续。不进行资产价值评估,不确定投资方与受资方责、权、利关系,造成投资不明,产权关系不清,致使转为经营性的资产有人经营使用,却无人对国有资产经营者进行监督、约束和追索投资收益。(2)有的高等学校将国有资产无偿提供给所办经济实体使用。经营单位不但没有使用资产要承担保值、增值和上缴资产收益的概念,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承包者的更替,产权关系和经济关系日益模糊,大部分资产无法收回,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措施
2.1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强化国有资管理意识是改善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前提。要抛弃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树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市场经济意识,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要广泛宣传树立国有资产全民管理意识,对学校财产的管理,从校领导到广大教职工,要做到人人关心,人人有责。增强保护学校的国有资产权益的主动意识,自觉维护学校的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树立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观念,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有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和前提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才会得以顺利进行。
2.2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完善的管理机构,这是改善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为此,应当设立资产管理处,作为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一级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全校资产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制定、审批学校资产计划,制定资产管理内部规章制度及账卡的管理、效益评估;负责资产的调度、清产核资和报废工作及仪器设备的回收利用工作。资产管理处应下设采购与调剂管理科、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科、房地产管理科、无形资产与图书资料管理科等机构齐全的管理科室。同时设置后勤产业处,分管校办产业、公司、后勤集团等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工作,并代表学校同后勤集团商谈一系列的服务收费价格,对后勤集团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考核、评价等。 转贴于
2.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只有建立一支思想好、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才能适应当前高等学校发展的需要,提高国资管理水平。目前,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后勤管理、教学仪器管理或财务管理部门,他们往往会停留在原有的工作思路上,后勤管理和教学仪器管理人员偏重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仅仅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部分,这显然是不够的;而财务部门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倾向于流动资产的管理,这同样不能满足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鉴于此,需要加强对原有管理队伍的培训和岗前培训工作,严把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关,建立一支具有国有资产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专业性管理队伍,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与学习交流,使他们能够从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两方面对各类国有资产进行科学管理。
2.4 建立国有资产资源共享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制定闲置资产调剂管理办法,对各单位长期闲置或使用率不高的固定资产和仪器设备,本着物尽其用原则,进行集中管理、合理调剂,使闲置资产合理流动,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国家应加快发展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和建立资产调剂机构,为闲置的国有资产流动重组和转让,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专业化服务平台。打破“学校所有,部门所有”的观念,促进高等学校国有资产跨地区、跨部门流动,对高等学校长期闲置和低效运转的国有资产,报经政府国资管理部门批准后,主管部门或资产使用部门有权调剂使用或有偿转让,对于拒绝处理的,有关部门可以采取对其缓拨或停拨有关经费等措施。
2.5 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高等学校为了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将部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这给国有资产管理带来新的要求,即如何提高资产的经济效益,保证资产的安全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是要严格论证、规范审批。高等学校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是一项严肃而慎重的事情,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在可能的收益和风险中决择。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要经过学校最高决策层集体研究决定,避免少数领导和少数人的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难以挽回的损失。二是要加强监管与考核。高等学校的非经营性资产一旦转为经营性资产,经营者很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背离学校的目标,即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学校应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发挥资产所有者权利,加强对投资企业的监督,下达考核任务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奖惩制度,以确保资产的投入能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
总之,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随着高等学校招生数量、办学规模的扩大,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总量日益增大,加强和改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促进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严延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228.[2]严章瑜,陈少晖.国有资本财政收入制度的重建——基本原则与模式选择[J].国有资产管理,2004,(3):112-113.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造成施工企业工会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想要分析并对企业工会财务风险并加以防范需要把这诸多因素加以衡量、抓住重点。首先是工会的资产管理,工会资产是受国家法律保护、通过多种渠道形成的、由工会享有所有权的动产和不动产,是工会开展活动和工会组织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工会建设发展的物质保障,也是工会成为社团法人和工会全面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条件。其次,是企业工会日常的资金收缴情况以及建家建线资金的拨付情况。最后是工会制度完善情况。所以,针对这些导致施工企业工会财务风险的因素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分析。
1施工企业工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1.1施工企业工会资产管理状况
企业工会占有、使用的资产按所有权划分有两种:一种是所有权属于企业工会的资产(工会经费及用工会经费购置的设备等)另一种是企业拨给工会的开展工作、举办活动的房屋及设备等。但无论是工会的或企业拨给工会使用的资产,企业工会都应当管好、用好,充分发挥资产的效能,使之更好的为工会工作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服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施工企业项目众多,遍布地域广,导致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且长期以来,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的思想影响,一些企业工会的资产管理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导致工会资产流失;一些施工项目对工会资产不进行定期清理,对现有资产心中无数,家底不清;部分施工项目没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导致资产管理不到位,存在工会资产流失的风险;购进物品不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导致账卡不符,账物不符;对设备、物品没有专人负责管理,丢失、损坏无法追究责任;购物缺乏计划性,乃至购非所用,造成物品闲置,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1.2施工企业工会经费的收缴及下拨状况
在工会经费收缴过程中,存在部分项目工会经费应缴未缴、拖欠多年,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监督处罚措施直接导致经费收缴难。在工会经费收取实际工作中,基层单位交与不交、多交少交、是否及时缴纳都没有对其工资发放或奖金兑现情况造成影响,有的基层领导则认为项目效益不好,连职工五险一金保险等都拖欠了,工会经费也可以拖欠。导致工会财务账上有钱手里无钱的局面。在工会经费下拨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仍然实行着“以拨代管”的方式,只要新项目上场,按项目投资规模、主管领导职务高低等按标准直接拨付了事,对资金如何使用不闻不问,缺乏有效的监督。更有甚者,“人情拨款”、“回扣拨款”的现象也是有发生,谁关系好、谁给的好处多,就给谁先拨款、多拨款。这也是工会管理最易出现风险及腐败之处。
1.3施工企业工会财务制度建设状况
施工企业工会是隶属于国家总工会的一部分,工会组织对企业的意义重大,财务制度也影响着企业的日常发展,事实上,工会财务风险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工会的财务制度,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合理科学的工会财务制度,企业的工会只有其名未有其实,针对企业的工会财务风险没有制定一个合理科学的处理方案,出现各种类型的工会财务风险也没有列举出应对的方法,一旦企业出现了工会财务风险,也没法针对源头责任人进行问题批评指正并加以惩治。所以,在想要控制企业工会财务风险,一定要重视建立企业的工会财务制度,将企业工会财务风险尽可能降低。
2企业工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企业工会财务制度
(1)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工会财务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各工会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工会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有义务更有责任建立健全工会财务制度,使得工会财务制度管理成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维权到位、服务有力、作用明显、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促使企业顺利发展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惠及更多员工。(2)建立健全工会经费收缴奖罚制度。根据工会经费收缴过程中额度及难度逐渐加大的严峻形势,需要企业每年制定各基层单位、各项目经济指标时,要严格按规定比率下达工会经费收缴指标并计入绩效考核中去。同时要求企业各部门在日常检查、督查各基层单位、各项目施工完成情况的同时,要检查、督促工会经费收缴进度。项目考核时,要把基层单位负责人是否依法足额缴纳工会经费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在签订企业集体合同、签订施工生产责任状时,同时也要明确按时完成工会经费收缴指标。另外,也要区分效益好坏项目,哪些项目可以缓交,哪些项目可以有行政代缴,将工会经费缴纳也纳入一票否决事项中,对有能力上缴、而拖欠不交的单位,取消所有奖金的兑现资格,逐步形成缴纳工会经费的强大氛围和奖罚机制,扭转工会经费收缴难的局面。
2.2解决企业工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单位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要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二是工会业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在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上当好领导参谋助手;三是要加强对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1)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对购入、调入调出的设备及物品要进行验收、入库、建账登记;(2)对资产要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资产的领用、调拨、报废等要经过相关领导审批;(3)向外借出、使用物品必须经过有关领导审批,物品损坏、丢失应由借用人或使用人赔偿;(4)对价值较高的设备,要提高关注度,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5)对各基层单位闲置不用或项目下场调出的设备要进行重新调配组合,做到物尽其用;(6)对库存资产要进行定期清理、盘点,对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有问题的资产要认真核对,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按规定报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7)对已无使用价值的物品,经过清查,提出报废报损的意见,经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后,予以核销;(8)对十万元以上的大宗物品采购要实行招标,防止少数人通过购置资产违法违纪,谋取私利。
2.3提高企业工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金,这就要求工会资金的直接管理者即财务管理人员,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不允许有一丝的马虎,更要有专业的能力和素质,有专业处理工会资金流转的能力,资金流转一旦出现问题,要有及时处理这个问题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对待财务风险要有直接的反应,有直接的条件反射,面对这些财务风险要及时针对具体情况想出解决措施,及时调整相关办法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3结束语
随着工运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也同样需要不断进行研究,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落实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管理工作的实践中,还需要继续对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用创新的意识去开展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拓宽管理工作思路,真正降低施工企业工会财务管理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徐良豪.遏止工会资产的隐性流失[J].中国工会财会,2016,02.
[2]鲁艳峰.对当前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企业经营管理,2014(20):73.
[3]王晓军.浅谈企业工会财务风险及如何防范[J].企业管理,2014,02(16):386-390.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军队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全面分析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着力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卫生经济管理水平,成为面临的必然选择和全新课题。
1“十一五”军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
军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挖潜改造、节能降耗、减员增效为基本途径,推行全成本核算和综合绩效管理,走出了一条服务质量优、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节约发展道路,推动了医院建设由投入驱动向科技推动、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1]。
1.1理清工作思路管理氛围逐步浓厚军区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面向战场,积极适应市场,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在新的起点上思考和谋划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各医院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制订实施计划,分解细化指标任务,保证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区医院形成了层层抓管理、个个参与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的良好氛围。
1.2打牢工作基础管理机制不断创新以提高医院建设质量效益为主题,以集中统管为核心,立足新视角,运用新机制,采取新办法,大胆创新实践,以深化综合绩效管理促进规范建设,以推行全成本核算提升经济效益,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能,大力推进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理论内涵、制度规范和人才学科建设。
1.3把握工作重点管理内涵持续深化将管理的内涵范围由注重管钱向管钱管物并重延伸,管理的着力点由控制支出向节能降耗和挖潜增效延伸。通过完善计量设施、加强智能管理、合理搭配高中低设备和开展修旧利废等手段,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最大效能。同时,坚持适度规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医院资本运作效率,使投入、消耗、收益、再投入合理运行,保持了医院建设资金的充足供应和效益的稳步增长。
1.4狠抓工作落实管理效益显著提升建立岗位责任制,将管理目标、管理任务和管理责任细化分解到每个部门,落实到具体人身上,新上项目、合作医疗、成本核算更加科学有效,超财力办事、盲目决策、违规操作的现象明显减少。通过成本控制、降低消耗,效益明显提高,有力推动了医院全面建设,有力提升了卫勤综合保障能力。
2推进军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思考军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将以全面建设现代卫勤为目标,以实施数字化卫勤工程为依托,着力提高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是实现管理规范化、基础标准化、手段智能化、人才复合化。
3.1管理规范化牢固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充分认清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抓好“四个规范”。
3.1.1规范机构建设按照卫生经济管理特点规律,明确职责制度,理顺工作关系,确保科学顺畅、合理规范。
3.1.2规范运行机制从有利于深化卫生经济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效益出发,进一步研究内部机构设置、职责职能划分和工作流程安排等,切实理顺管理关系,提高运行效率。
3.1.3规范数据流程在确保安全准确的基础上,建立数据的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数据采集、传输、汇总、报表生成自动化,为全成本核算管理提供服务[2]。
3.1.4规范考评标准进一步完善综合绩效管理体系,严格组织考评,对经费预算、收费结算、军队患者成本消耗、药品器材收发领取等重要环节,实行全程全方位绩效管理。
3.2基础标准化深化卫生经济管理是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只有把基础性工作做扎实,才能使工作取得实效。重点是“四抓”。
3.2.1抓成本归集将各类医药开支、物资消耗、水电气暖、人力成本、资产折旧、服务保障和管理费用等全部纳入成本范围,按照业务和管理属性进行分类,准确界定成本;医疗过程中的间接成本,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按比例分摊到具体部门和科室,打破吃“大锅饭”的现象。
3.2.2抓分级核算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和收入分配管理,逐步推开项目成本管理、单病种核算、作业流程重组等卫生经济管理新方法,完善自下而上、相互配合的多层次成本核算体系,明确各层次核算重点,统一核算口径和操作流程,保证层层参与核算,层层纳入核算。
3.2.3抓资产管理推行全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管控,新购建资产需求测算,纳入统一安排,严格限额控制;推行全寿命管理,加强对资产购置、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管控;推行全资产管理,认真落实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药品器材、医疗设施设备集中采购范围和份额。
3.2.4抓合作管理按照“规模适度、统筹设置、严格审核、归口管理、按级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总部和军区医疗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对医疗合作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合作项目的预计收益率不低于上年度医院平均收益率。
3.3手段智能化按照数字化医院建设的要求,以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突破带动卫生经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重点是着眼“三高”抓落实。
3.3.1高起点建设信息平台推进以网络、软件、数据库和一体化工作平台为重点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抓好现有设施设备、网络系统的升级改造,为智能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3.3.2高标准融合系统软件把“军字一号”、医院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与科级核算、物资管理和合作项目管理等辅助系统联起来,实现多个系统的有机融合,整体发挥作用。
3.3.3高水平应用先进手段不断拓展“条形码”可视保障、“零库存”直达保障,利用“楼宇控制系统”、“一卡通”等智能化管理手段,使核算更加准确、管理更加精细、效益更加真实。
3.4人才复合化卫生经济管理工作专业性、政策性、综合性很强,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岗位,对人员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都很高。重点是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3.4.1管理骨干队伍选拔创业型、研究型、学习型医院领导,配齐配强机关职能部门骨干,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策略和管理艺术,进一步加大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力度。
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00-03
近年来,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国有资产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不仅拥有大量土地、房产、办公家具,而且配备了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且每年都再大幅度增长。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遇到的难题将越来越多;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采购任务必须严格按规定上报采购计划才能得到落实,诸多复杂程序无形给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增加了许多工作和更大的责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实施,进一步要求高校加强资金管理的计划性,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高校学科调整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资金需求空间也在增大,适度举债筹措到资金的管理也亟待加强;另一方面高校对校办产业投资管理弱化,形成诸多管理的瑕疵,将来难免会造成被推上法庭的局面。因而,探索适应高校发展的国有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管理体制和模式不顺。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颁布至今,规模较大的高校已经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出台了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形成了有序的管理状态。但仍有许多的高校没有专门的建制或建制不完整,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细则,国有资产管理无序。启如:有的高校虽然将资产管理权限集中了,教学科研设备、实验材料、工程物资等都纳入了统一管理,但为了相互牵制同时又设立相互独立国有资产管理处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一个负责监管、一个负责政府采购。这样虽然各自权责和管理目标得到明确划分,职责也清楚,但只是解决了某种程度上的多头管理,无法完全解决监管不彻底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一体统筹规划管理。有的高校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处,虽然将资产管理权限集中了,工程物资、教学科研设备、实验材料等都纳入了统一管理,也实行了政府采购,但由于管理体制处在磨合期,各种抵触情绪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制度建设与工作流程还亟待调整与完善,实际的管理工作亟待进一步协调处理;有的高校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挂靠在财务处,更是举步维艰,实际上仍是各相关职能部门来承担各项资产的管理,内容相互交叉,甚至有的管理职能缺位,尤其是对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校办产业投资的管理等,由于缺乏足够的号召力、协调力,造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2.管理和法律意识淡薄。长期以来,高校各级领导关注的是发展需求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对于资产存量和现有资产质量的高低及管理责任落实都缺乏意识与努力,最终造成使用率低、流失严重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由于教学科研工作的特殊性,一些操作程序在采购、验收、使用、调拨、报废等环节上显得不够规范,导致监督形同虚设,甚至有随意行为。如有的高校中一些单位把办班收入、技术服务收入视为单位利益,自购设备逃避监督;有的高校在校办企业筹建初期,随领导的意志未对转入经营性的资产进行产权认定、评估,未办理有关资产转移申报审批手续,随意将学校资产转作原始投资,缺乏基本法律意识,管理中又存在诸多漏洞,难免造成将来会被推上法庭的局面。有的高校仍保留一些不合时宜的管理办法,至今未加以修订,一直沿袭着旧有的管理模式,甚至于有些资产管理部门对管理范围、内容、着力点都没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学校就更难拿出一套长效的资产管理措施,一本涵盖各类资产存量及利用状况的账实相符账簿来。
3.人员管理素质不高。在高校,由于管理层面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以至于资产管理队伍的管理素质偏低。在未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处的一些高校,从事国有资产管理的队伍中多为兼职人员,长期分散在各个部门,从没进行管理培训,加之由于编制所限常常是以工代干,兼职管理,管理资产仅占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业务水平就相当于登记员,财务部门与其交流难度很大。某些高校,长期以来沿袭一种增加添置仪器设备只填个单子签个名;资产报废则自报自填;家俱、图书只有年终才统计上报的管理模式。很显然,根本没有教育成本核算的概念和意识,更谈不上注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和成本效益了,队伍管理素质和水平就更低,干起工作来相当被动,部门间的协调很困难,所以更难实现与社会期望相一致、与教育规律相符合、与时展相合拍的大趋势。
4.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国有资产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目前除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外,还有许多高校都只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财务管理方面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和处置制度或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无形资产和资产投资甚至自己没有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认为只要有财政部和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政府采购法规就行。然而,实际运行中由于管理体制理不顺、领导关注不一,人员管理素质不高,最终导致执行出现走偏、走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某高校办公家俱管理执行的是旧管理条例,算是有“章”可循,然而在人员多次变动之后,出现无人专管的局面,最后演变成平时自置自报、年终统计估计上报的管理模式。这说明制度残缺不全,只会加快国有资产流失。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优化管理环境。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和财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部门预算、预算外资金管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制度的实施,高校财务处管理职能将被进一步细化,原国有资产的职能同样面临着重大转变,高校应抓住机遇,解决资产管理领导到位问题。
(1)建立集中层级的管理模式。即在高校建立起三层级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财务、基建、后勤、图书、科研、产业等部门的资产管理职能剥离,并入统一管理中:第一层级是代行所有者权利的专职机构。成立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在分管校(院)长直接领导下,代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决策层,对全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下设国有资产管理处,作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级机构,对全校国有资产统一进行归口管理,拟定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承担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向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负责,汇报工作;第二层级是学校各单位(各院、系、研究所、实验室、资产经营公司等),负责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第三层级是资产最终使用部门,对资产的直接使用人实施监督和管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三个层级逐级负责,同时彼此之间又具有明确的权责划分,完成各自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这一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首先是所有权关系清晰, 其次职责明确, 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职责不分,多头管理等问题,从而彻底克服实际管理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监管效率,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一体统筹规划和持续发展管理。
(2)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注入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思路,通过借鉴企业经营方略,对国有资产实行价值化管理;建立与高校业绩挂钩的国有资产利用效率评价制度,建立质量目标量化管理评价体系,促使资源集中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使各级领导管理思路、理财方法逐步统一到规范化的轨道上来。通过组织财产大清查,摸清家底,梳理问题,分析症结,提出方案,督促领导研究解决。通过有偿占用资源等一系列措施,运用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循环,将决策信息贯穿政策制定、管理执行、手段优化过程中,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出效益,都落在实处,从而降低高校的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2.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队伍建设。高校应针对校情和自身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对照财政部和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相关的财政法规制度,从加强内控制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办法,形成一整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控制流失渠道,盘活资产存量,实现资源共享。当前,亟待制定或修订的管理制度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制度、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规定、无形资产认定管理制度、国有资产清查办法、经营资产考核管理办法、通用设备定期抽查制度、离岗移交财产规定、物品借还办法等等。当然,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同样需要一支觉悟高、责任心强、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干部队伍。因而在队伍建设上,应注重吸收一部分敢于较真的经济或会计人员,充实管理岗位;学校人事、财务应周密考虑设岗定酬方案,促进三层级管理队伍梯队建设;在设置专兼职管理人员时不得随意变动,一旦确定须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备案,以确保队伍稳定;如变动,必须经两部门签署意见,并派专职人员监督办理交接手续。同时,注重加强平时的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做好管理评估工作和年度考核评比。
3.抓好重点管理,确保安全完整。高校要形成一套切实可行、重点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从目前来看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项目资金管理。在高校,项目资金数额巨大,类别繁多,使用方向各异,程序环节复杂,自从执行部门预算之后,其管理涵盖的范围变得更宽泛了。因此,高校必须加大研究规范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方面的力度,以便从项目申报立项、可行性研究,到经费预算、组织实施,每个环节都参与监督把关,严防因决策失误、管理失误产生巨额不良资产。例如: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在决策科学性、透明度、招投标和议标、材料采购、工程现场管理、预决算办理的各个环节都加大监管力度。非基建项目工程、大宗货物、服务项目的采购,应根据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规定纳入相应的方式采购,制定公开、公正、公平、规范的招标机构和政府定点供应商遴选规则;最终从程序上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配套建立起完善的项目资金检查、考核、评价办法,全面推进项目责任制。
(2)房产使用管理。高校房产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生产实习、生活服务、校产经营等,占总资产比重最大,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重点。一些高校存在实际使用中,部分单位为了小集体利益,随意变换房产用途,有用于出租的、有用于合作经营的,特别是一些投资校办产业的项目,由于法律意识不强,签订合同或协议随意,难免存在瑕疵漏洞,以至于最后出现合作者以协议相要挟,或提出苛刻条件,极力拖延占用,导致学校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处理。很多现实的例子表明,由于管理不规范,在经济责任制上留空子、在利益机制留了机会,让某些单位自得到无限放大,最终给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增加难度,给学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最后影响了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设与发展。所以,高校应建立起房产使用的分类管理、分类运作体系,有效地对使用方向,使用效率,使用效益进行监控,确保安全完整与保值增值。
(3)通用设备管理。通用设备历来是高校资产管理的难点,许多高校都存在流失严重的现象。从许多高校进行的财产大清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处理最多的资产管理积案就是解决通用设备不在其“位”的现象,尤其是一些方便携带、价值较高的通用设备如手提电脑、数码相机、通讯设备等等,很多都以丢失、捐赠为由处理。实际上,却是自主决定的假性丢失、捐赠的想象。高校要控制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必须完善建立完善的财产管理交接制度、借用制度、考评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定期核定通用设备细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积案。
(4)资产存量管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细化资产存量的管理工作,从价值形态和时间角度对存量资产的利用情况进行考核调研,逐步构建起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从配置的结构、日常利用率、占有率、可用率、共享率、更新率等方面对各级部门占有、使用资产进行效果评定,综合评价各级单位的使用效能,从而促进高校各级部门改善资产的管理,也为来年制定合理的预算提供依据。
(5)闲置和报废管理。在闲置资产管理方面,高校应建立闲置资产调节管理库。及时将各级部门因学科调整或职能转变,闲置下来不用的资产进行归库管理,然后再根据申请需要进行适当调剂,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在资产的报废管理方面:一是要抓好资产报废的认定;二是将报废的资产统一由学校集中处理,从而防止随意降低报废标准,随意处置报废资产,突击报废等现象发生。同时,高校还应建立报废集中库,实施建账管理,强调经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须保持其完整性,使用部门不得擅自拆除部件,必须全部上交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对有利用价值的零部件,须经国有资产管理处同意,方可拆卸,并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说明用途。在国有资产管理处处理报废资产时,应当会同财务、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以招标、询价等公开方式处理,使整个操作过程透明起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6)无形资产管理。在高校,无形资产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上,科技成果又是评价一所高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直接体现高校的水平和影响力。因此,以科技成果为核心的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正成为高校发展的一项中心工作。因此,在高校无形资产的实际管理中应当特别注重加强以下几点:
一是管理机构设置。目前,在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对国有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专门机构。在高校机构设置中,资产管理处、科技处、财务处、审计处、科技开发公司、后勤集团,虽都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但对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都不够全面,职责不够明确,缺乏给力的管理措施与细则。因此,高校进一步明确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的机构,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相关职能与运行机制。
二是闲置与科技成果转化。目前,高校国有无形资产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问题。一方面,很多高校和高校教师都是为了完成课题任务而搞科研,有的纯粹为了科研而科研,在科研的实际应用价值不是十分注重。另一方面,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上,没有注重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因此,高校科技成果不应当局限于满足教学或科研的需要,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三是保密工作。高校国有无形资产中,大量的科技成果在没有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时其价值是无法确定的,一旦泄密就无价值可言;有的专利或科研成果甚至涉及高科技、国防、军工等内容,属于国家秘密。因此,高校特别应当注重加强这方面的保密意识和保密工作。
4.利用校园网络,提高管理水平。实践证明,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和手段已不适应高校发展,利用校园网络建立高校资产管理数字化平台,将成为现代化管理一种必然趋势。通过高校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运用,可以实现对高校国有资产多维、动态、实时的监管,确保每一件资产都做到来源清,去向明,有效地杜绝了流失现象。运用高校资产管理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同步管理和纵横多维沟通,让学校各层次不同身份的管理者和决策者经授权可在任何地点同时实施不同的管理活动和沟通交流,确保信息对称和畅通,彻底解决资产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利用系统信息从管理上盘活存量资产、避免或减少重复购置,从而提高效率;运用高校资产管理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精密、贵重及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还可发挥平台系统中丰富的账、表、图体系的功能,做好相关统计分析,指导使用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提高,从而改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辉.关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0)
2.路玉华.关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0(2)
3.刘家旭.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1(1)
4.邓卫华.浅谈高校国有资产流失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2(2)
5.孙春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国有资产管理,2007(5)
高校设备资产基本特点概述
要实现设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提高设备资产管理效率,必须清楚高校设备资产的基本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具有普遍存在性。高校设备资产无处不在,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行政办公、后勤服务等都需要大量、不同的设备资产,设备资产直接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普遍存在,不容忽视。
2.具有复杂多样性。设备资产具有“实物”、“反复使用”、“有一定使用周期”等特点,高校的设备资产除满足正常教学及各类管理工作外,也因专业发展及科研需要不同对设备资产的需求不同,高校设备资产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3.具有多层档次性。小到价值几十元的电话机等低端设备,大到价值上千万满足科学研究需要的尖端设备都属于设备资产,设备资产的购置价值三六九等,但只要属于设备资产都接受着设备管理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使用。
高校设备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设备资产主要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购置设备资产旨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高水平科研产出、促进社会服务职能水平提升,在日常使用及管理过程中,高校设备资产存在以下情况:
1.设备购置分散,缺少统一规划。有的高校设备资产缺少前期规划和集中管理,出现设备购置需求分散,造成设备的重复购置,既浪费了资金,又降低了设备的使用率。以电子计算机为例,凡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涉及到计算机作为教学辅助的学院部门都提出建立计算机房、购置计算机的申请,本单位基本都设有计算机房,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建立的计算机房仅用于满足本专业教学科研所需,机房除专业教学科研需要开放外,其余时间大部分处于关闭状态,大量计算机闲置。
2.设备分配及使用频率不均。高校设备资产数量大,分布广,仍以电子计算机为例,各学院部门因专业设置对机房数量及机房所含计算机数量需求不同,对计算机硬件配置、计划教学课时量等要求不同,因而,各单位的计算机房开放率、计算机使用率各不相同,存在设备资产分配和使用频率不均的客观情况。
3.设备使用监督不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设备日常维护不到位、设备消耗过度、设备流失的现象。设备管理部门在完成各部门对设备的需求配置后,缺少对设备日常使用情况的掌握,有的设备使用需求量大,因维护不到位,设备损耗大;有的设备使用率低,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未实现购买设备的初衷。由于高校设备资产属于“公家”所有,设备日常使用人员缺少自觉保养维护设备的意识,出现问题的设备没有进行及时的报修、维修处理,随意搁置,当设备数量不能满足所需时,再提出申请另行购买,造成资源和经费的浪费;设备日常管理人员规范化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做到设备的定期核查、清点,借出的设备不能及时收回,甚至出现设备遗失、丢失,造成设备资产的流失。
4.设备处置流程不规范。设备资产的处置是设备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备更新换代、提高设备效能的关键,设备资产处置流程管理规定的制定和设备管理人员的执行情况决定着处置的规范性,设备资产处置不规范现象在高校资产处置中部分存在,主要表现为账实不符,资产实物与资产数字不能对应。
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高设备资产管理质量
资产的购置与使用维护等费用都需要通过预算安排来实现,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和严格执行预算是进行科学资产管理的保障和前提;同时,资产存量的大小和使用现状,以及真实的必要的新增资产配置需求是编制预算的基础,资产管理的好坏影响着预算编制的质量,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影响着预算分配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总之,预算管理促进着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有利于预算方法的改进。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科学有效结合,有利于实现设备资产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利于充分利用经费、合理分配经费,实现资金效能的最大化;有利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质量,提升高校办学层次。笔者认为,加强高校设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盘清资产家底是进行科学预算决策的前提。盘清设备资产家底是进行科学预算决策的关键,只有全面、准确的把握设备资产现状,才能扎实推进设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不留于表面形式。设备资产家底主要包括设备资产的数量、种类、分布、性能等,同时包括现有资产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与高校发展需要、上级要求之间的差距等,在此基础上明确资产调整意见,以便科学进行资金预算规划决策,优化资金分配结构,并建立与预算管理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开展全校性的设备资产清查工作是盘清家底的主要手段。
2.统筹预算决策,实现部分设备资产的集中采购和管理。在高校专业教育中,部分设备资产,特别是满足专业基础教育、具有普及性的资产设备可集中采购、集中安置、集中管理。在预算管理中,对这部分资产预算(财务)部门可撇开具体部门学院,站在整个学校的层面进行统筹考虑,统一编制采购预算,能够有效避免设备资产的重复购置,实现设备资产的集中管理和维护,提高设备使用率,节约办学成本,合理资金分配。还以电子计算机为例,在全面分析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需求基础上,可取消各部门学院计算机房,集中设立学校计算机房,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维护,通过教务管理部门协调机房需求时间段,确保各部门学院教学使用。财务部门在摸清全校对计算机房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针对计算机采购、处置的整体经费预算决策,从而避免经费的分散和浪费。
3.重视购前论证,规范设备资产购置预算决策。设备资产的购前论证除明确预购设备的购买价值和可能带来的效能外,更是要结合着资金数量、资金支出计划等全面统筹购买的意义。购前论证能够充分结合着学科发展规划,科学制定设备资产的购置预算,有利于严把设备购置入口关,确保设备购置质量和购置数量,避免资产浪费,也有利于规范购置标准,同时,通过严格的预算决策,有利于实现对设备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