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范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第1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引导;分层练习

分层教学是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并根据他们的实际学情进行同质的小组分层,然后再整合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其实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步和提高的教学方法。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从分层引导和分层练习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知识分层,引导认知

分层引导的立足点是教学内容,是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教学内容层层细剥,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数学到高中阶段,概念和运用变得相对抽象,乍一描述,学生可能云里雾里,懵在那里,或者看着能理解,实际运用就忘却细节,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分层咀嚼,细嚼慢咽。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分层讲解的情况很多,便于细化知识,让学生薄物细故,充分理解。

比如,高中数学第一节的集合知识,乍一看很简单,集合就是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但是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理解不到位,我们就可以这样分层设问引导。问题1:大家根据集合的概念说几个集合?学生纷纷回答:(1)我班所有同学;(2)老师黑板上写的字;(3)三个数字123;(4)组成宿舍号321数字……

根据学生说的我们进行一一分析。第(1)个,我班所有学生,成员确定,每个人不同符合集合的概念;第(2)个,黑板上写的字不可避免地有重复的,违背了集合互异性,所以不是集合;第(3)个和第(4)个符合集合的概念,但是囿于集合有无序性,所以他们是同一个集合。

这样针对抽象概念,我们层层引导,将所有问题进行详尽剖析,层次分明,步步为营,更容易让学生拾级而上,彻底掌握集合的概念和意义,最终扎实理解基础,提升分析技能。

二、学生分层,差异教学

囿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存在客观上的差异,优等生和后进生必然存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一线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能进行能力层次分组,这样便于同层次内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基础学习的同时得到对应层次的能力提升。

比如,在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时,笔者就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置了基础性和发挥性两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

解下列不等式:

(1)4x2-4x>15;(2)x(x+2)<x(3-x)+1

第二层:

已知不等式kx2-2x+6k<0(k≠0),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2},求k的值。

第一层是基础层习题,紧扣概念和知识细节,所有层次的学生都应该完成。第二层是针对学习好的学生的能力发挥性试题。这样的个性化作业和分层布置,使全体学生都有了解答的任务和欲望,并且都体会到了各种成功的快乐,不同学生学习后都有不同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都能“吃好”和“吃饱”;设置多层次的思考题,或者稍微有些深度和广度的作业内容,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行探究。

本文是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分层和教学对象分层两个方面对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的讨论与分析。概括地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要切实根据学生认知整合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此方能对症下药,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第2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目标 课堂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08-02

高中数学本身属于逻辑严密、抽象性极强的学科,但是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考试成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教师很容易将重点放置在逻辑推理形式化以及数学严谨性等方面,忽视学生的创造以及探索等内在需求。在新课改推行的模式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赢得改革的契机,而分层教学的出现,就可以完成因材施教的目标。

一、教学目标分层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备课就是备学生。基于新课标“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原则,将学生分层,就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所以,教师不仅要对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熟稔于心,同时还能够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知识结构,这样才可以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置层次目标,将学生更多潜能发挥出来[1]。

对于各个层次目标确定,可以遵循下述原则:

C:基础起点,做好查漏补缺。学生需要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能够完成课堂上所布置的教学任务。

B:扎实基础,逐步前进。在“双基”掌握的前提下,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A:积极创新,巧学秒用。学生应该具备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索的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懂得实践探索。

如,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中,就可以制定下述的分层教学目标:

C:能够按照实例引入相应的指数函数表达式,同时对于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简单应用等都能掌握。

B:能够得出指数函数本身属于一种特殊的函数,对相关的运算和应用有所掌握;可以通过图像对函数的性质加以探究,同时也能够了解事物一般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A:学生能够熟练的解决指数函数的相关问题,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以及数学本身的严谨性和理性。

情感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帮助其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课堂教学分层

1.讲授新课

在新课讲授中,先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对章节的任务目标有所了解。分层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课堂,切忌出现“满堂灌”的局面,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与发现空间[2]。

A:通过预习,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B:对于预习之中未能突破的环节,可以在课堂上作为疑难点给A层学生提问,然后由A层学生解答,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C:对于预习之中未能突破的环节,可以在课堂上作为疑难点给B层学生提问,然后由B层学生解答,再由教师掌握课堂。

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同时也给予学生一定的锻炼机会,进而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这才是由学生生成的课堂。

2.课堂例题讲解

在课堂例题讲解中,可以选择梯度性的方式。一般讲解两道三个例题,教师先通过基础知识来进行示范性的讲解,然后配套相对应的课堂练习。在练习中注重难、中、易三个层次的搭配,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基础性的练习,不但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帮助B、C层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同时,思考题的存在,可以让A层学生培养探索精神。

3.课后的巩固

在课后的巩固中,可以由教师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来布置作业,将基础题、提高题和思考题相互的搭配起来。对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言,基础题必须做,提高题建议做,思考题鼓励大家去做。对于基础题还存在问题的学生,则可以让教师进行个别的辅导,以便C层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基础题的练习。

三、学生评价分层

第一,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选择差异化的评价方式,也可以称之为个别性评价。这样才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收获不同层次的喜悦。

第二,针对学生各个学习环节,可以给予准确、及时、动态的评价,也就是开展过程性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不同层次的考试等环节,针对不同的环节,给予不同的评价,就能够让评价更具价值。

第三,按照不同阶段考试成绩的纵向比较,再结合学生平时的学生情况,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客观的评价,也就是阶段性的评价。阶段性评价主要是讲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全面的反映出来。因此,阶段性评价也是高中阶段开展分层教学中显性分层、隐性分层以及层次调整的关键性依据[3]。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师,就是要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的水平,就“最近发展区”的基本目标,遵守学习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利于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就应该注重分层教学对于高中数学的本质意义所在,能够大胆的尝试、勇于创新,从而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新局面,提高所有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邹巍巍.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第3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范文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应试教育”只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面对21世纪的教育,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面临极好的机遇。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第三,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设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准备阶段。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能不能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前提。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1.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首先必须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分组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差生”一词,如我分 A组为金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铜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C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

2.分层备课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我在备课时对某些习题的安排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层设计,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

3.分层作业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对学生的课堂作业也是分层布置的。

4.分层辅导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办法是,课外直接对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C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

5.总结与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对他们多提问,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对他们进行鼓励,培养其自信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第4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是存在差异的。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很有必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对班级内部将学生按照学习上的差异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要求,将学生置于最近发展期,以分层教学、分层训练、分层辅导、H等方面来区别对待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实施的基础是学生的差异,实施的方法是将学生按照同质或异质原则进行分层,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中,对学生都以层次来对待。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差异。通常以班级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根据不同层次进行区别对待。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积极意义

首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充分的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造成了他们对事物认知的能力、接受速度和方式都存在一定差异,加之学生个人的数学基础知识也存在客观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只会使这种差异越来越大。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体现,有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试想,总是学自己怎样也学不会的东西,怎么会有成就感,又怎么会愿意学呢?而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可以针对性的营造外部环境、创造合适条件,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抵触变喜欢。

再次,高中数学分层教学避免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现代社会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所需要的人才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分层教学便于根据学生的定向目标,整合教学资源,突出重点,抓出成效,为将来学生形成“有效”的知识层面节约了时间和资源。

三、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教学

1学生科学分组

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

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现状,做到有的放矢。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可以采用测试的

方式,使用难度适中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成绩测试,据此进行分组,通常分为三个

小组:A 组为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命名为竞赛组;B 组为成绩中等的学生,命

名为提高组;C 组为成绩一般的学生,为基础小组,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

能在分组过程中体现出差等生的概念。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定期的考核与

检测,可以实施进行分组的调节。

2备课分层化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 A、B、C 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课前预习层次化

根据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比如,可要求C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A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作业分层化

课后布置多层作业是分层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环节,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水平,针对性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C层的作业以基础性题目为主,尽量使C层学生在 20 ~ 30 分钟内独立完成作业,要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层的作业是提高性、应用性作业为主,要布置那些体现灵活性、一般应用性的题目,使他们达到基础应用的水平。

4单元考核分层化

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上次考50分的,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

5辅导分层化

辅导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笔者将学生进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辅导方面,采用了让学生之间通过互相交流达到学习辅导的目的,结果收到了很大的效果。我在课外,直接对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然后B组的同学由A组同学带领,最后C组的学生由B组带领辅导,结果是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高涨起来了。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并不能说明你真正弄懂了,你真正懂得可能性在于你把题目讲给别人听,别人也懂了。此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一部分,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也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学校行政方面的事情比较繁琐,事情之多是可以想象的,给学生讲清楚了这样,学生都支持以及配合我的工作。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系列针对分层教学的课堂改革,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在课堂上能够“听得懂”,以前基础差的学生也增强了自己学习的信心,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分层课堂教学可以极大的改善课堂学习的效率并且在学习中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刺激学生想着问题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黎跃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4)

[2]殷凤莲.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N].河北师范大学,2007(09)

第5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范文

对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和激励性教学的实验和研究都很成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方法,然而对于高中数学这两方面理论相对不够成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笔者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将二者在教学上的优势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者有所帮助。

一 分层激励性教学的要求和意义

由于高中生数学基础素质参差不齐,不同的学生群体对知识的掌握和领悟能力的差距很大,分层激励性教学在此教育现状下理应做到: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以及测试四个环节实行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如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自我认知情况和潜能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思维敏捷;B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但学习比较刻苦;C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稍差,思维能力一般且不爱学习。三个层次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依次减弱,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相应依次降低。

二 分层激励性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因材施教是针对学生间的个别差异而产生的教学方法。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既顺应学生个体的优势领域进行发展,又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劣势领域。

三 分层激励性教学的实施方法

实施分层激励性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安静的学习环境,友好的同学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此外,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得到学生家长支持和配合开展分层激励性教学,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合理的引导。

1.学生分层,合理分组

学生分层是高中数学分层激励性教学的首要环节,一方面要求切合实际,不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合情合理,尊重学生的自愿,了解学生所需要的学习环境。因此,学生分层策略如下,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确定学生的基础层次,初步形成一个分组模式。其次,学生根据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已有的数学基础自主确定所在层次。自主选择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教师应注意要避免部分学生出现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应付学习任务的情况,所以在学生自主选择后,教师应根据对学生的性格了解程度慎重分组,兼顾成绩层次和学生自愿。最后,建立各层次间的流动机制。对于不能适应所在层次的学生,及时予以调整;对于抵制调整的学生,可与其交流谈心,分析利弊,动员其流动;对于实在不愿意调整的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中给予更多关注,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调整后,最终达到C层次逐步解体,A、B层次不断壮大的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分层,精心引入

教学目标把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晰化、能力要求层次化,将教学目标层次化,以新课标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此,鼓励创新。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完成学习课本知识之余,另外完成教师布置的较有难度的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注重提高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鼓励他们挑战稍有难度的题目,提高其自信心,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C层次的学生,要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耐心地鼓励和教育他们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并按时完成课本习题。

如教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部分的教学目标如下:A层次:(1)牢固掌握公式S(α+β)与S(α-β),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求值;(2)较熟练地运用公式的变形解决化简、求值问题。B层次:(1)掌握公式S(α+β)与S(α-β)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求值;(2)初步运用公式的变形解决化简、求值问题。C层次:了解公式S(α+β)与S(α-β)的推导过程,牢记公式,并能用公式求值。

3.课堂教学分层,启发性教学

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是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时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而启发性教学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的最佳教学方式之一。因此,高中数学分层激励性教学在分层授课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启发性教学。

如“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例题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基础练习,巩固公式的应用。

例1,(1)已知,,求tan(α+β),tan(α-β)

的值。(2)已知,,求tan(α+β),tan(α-β)

的值。

设计意图:(1)巩固公式,直接应用;(2)明确公式的使用范围;(3)提高对应用公式识辨能力。

第二,铺垫练习,分解难度,强化公式的应用。

例2,已知tan,tanβ=-2,求tan(α-β),tan

(α+β)的值。(其中0°

设计意图:(1)进一步加强公式的应用;(2)初步熟练应用公式,求值求角。

第6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分层教学;科学分层;评价机制;数学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上是按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授课,课堂上以教师为主,讲授思路是由教师先备课,通常采用教师讲解、举例、学生模仿记忆,练习作业、分析错误、改正错误、总结等环节。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就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让个性都发展

在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前提。主动走进学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甚至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分层时应对学生作全面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意志品质、课堂表现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等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要想进行分层。人的心理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坚强乐观,有些则脆弱自卑。对学生分层次,是对优秀学生的肯定,可同时也是对落后学生的伤害。分层次教学对一些学生有鞭策作用,但对另一些学生是严重的打击。所以分层次教学也需要考虑一下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教师制定了分层教学调查表,并根据调查情况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后三个层次,做好每个学生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对教学内容合理分层,让学生都“吃饱”

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层。首先要根据所教年级的教材,去钻研分析,明确教材的前后联系,灵活地选择教法,合理地组合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必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找准切入点。教师统一授课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懂的那些知识及其掌握程度,由浅到深,又简到繁,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教学有利于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层学生略有提高,优生层学生充分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三、建立分层评价机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导向性,激励的功能。以分层目标为依据, 充分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适时评价, 一方面是指学生出现“闪光点”就要抓住时机予以评价激励, 另一方面是指要及时组织检测以便调整学生层次, 促使递进。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成为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催化剂。对后进生采取表扬评价,并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寻找闪光点,肯定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对中等生,针对成绩采取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阶段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等级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建立动态的分等定级机制。对有退步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不但可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陷,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中等生,也需要让他们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做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分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 是对素质教育方法的新探索,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对学生分层教学,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授课重点、难点,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创之见,又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但是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董丽楠.浅析分层的高中数学教材[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5):64~66.

[2]梁昊.实施分组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科技信息.2007,(9):45.

[3]赵伟.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与体会[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350~351.

第7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与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091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但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特别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分层教学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这一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对班级学生实行分层教学,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分层教学的涵义及内容

分层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把一部分学生根据知识学习、能力形成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与个人愿望相结合进行分组,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难度有别的课程来达到每名学生的学习目的。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在具体实施中,笔者把分层教学设置为四个基本环节: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价。

1. 学生分层

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首先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成绩(或参考开学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其中甲为最基础的层次,乙为成绩中等层次,丙为成绩优秀层次。为鼓励学生,可以对学生说明分层是依据当时的成绩,经过一个阶段学习,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层,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参加更高一层小组的学习。这样对激励学生的上进心是非常有益的。分层只是一种帮助学生进步和良性发展的手段,并非最终的目的。

2. 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夯实基础、强化技能、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诸方面考虑,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目标分层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我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例题,设置不同目标难度,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对甲层的学生制定基本目标,以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对乙层的学生,在甲层目标之上还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针对丙层学生,不仅要使其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其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哪些内容对各个层次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要提高的目标,哪些是只作了解的,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视线之中。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以高二代数《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为例,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之后,笔者便给学生讲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题策略,便是将不等式进行转化,利用函数单调性求解。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笔者先用例1和例2讲解具体解法。例1. 解不等式4x>22x -1 ;例2:解不等式log2x>log2(2x-1)。

通过对例1和例2的详细板书解答,笔者向学生指出:解指数和对数不等式的根本方法就是利用函数单调性,甲层次同学要多练习这种基本方法。对于指、对数不等式,我们首先要看能否将它们化为底数相同的不等式,然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指数间的关系。对于对数不等式,特别地给学生强调,对数的真数为正数这一条件,然后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将其转化。

接下来笔者又给出例3. 4x-2x-2>0,对于例3这种较为复杂一点的指数不等式,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例3中数字间的关系,4=22,因此4x=(2x)2,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引导学生先将其变形为(2x)2-2x-2>0,然后可用换元法t=2x,得不等式t2-t-2>0,将t解出(注意t>0),最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解t=2x>2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1}。这样的例题针对的是乙层次的学生的转化问题、综合解题能力。

对丙层次的学生笔者除了要求他们掌握例3的换元法外,对他们的综合能力,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笔者给出了例4,要求丙层次的学生切实掌握例4的解题思路及能力要求。

例4.设a>0且a≠1,比较loga(a3+1)与loga(a2+1)的大小。

在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中,分别用到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更为重要的是,例4中含有参数,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例4是培养优秀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例题。对于例4笔者主要以分析思路为主,不详细板书,但是要求丙层次的学生课后上交解答情况。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并且在最后总结时再次强调甲层学生重点掌握例1和例2、例3和例4可以作为了解内容;乙层次学生要能解决例3;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清晰、更明确。

3. 分层布置作业

在实施分层教学后,要有针对性的布置各层次作业,以达到巩固效果、培养能力的目的。为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作业还是统一布置,但是个别题目作为选做题,给学生事先说明,在较好地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才能做选做题。

例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第一课时),以求S=1+2+3+……+98+99为例题,介绍倒序求和法,推导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n。课后有以下三个练习:①求等差数列2,4,6……2n的前n项和;②求等差数列2,4,6……2n的前100项中奇数项的和;③【选做题】设f(x)=,求和S=f(-2) +f(-1)+f(0)+f(1)+f(2)+f(3)。

这些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目标不同,①引导甲层次学生运用公式法解决问题;②引导乙层次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发现新的等差数列再利用公式解决问题;③引导丙层次的学生能将倒序求和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并项求和中去解决问题。

4. 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及时进行激励调节工作。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所存在的问题,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

(1)对甲层学生主要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甲层学生,及时作心理辅导,克服惰性;

(2)对乙层次的学生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培养其与丙层学生竞争的意识。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乙层学生,面批部分作业,指导学习方法,增强自信;

(3)对丙层学生以鼓励和激励为主,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对分层教学的认识

笔者是在2013-2014学年的高二(19)班(文科)进行分层教学实践。自从笔者采用分层教学之后,笔者的课堂丰富了,并且有了创造力,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效果十分显著,每次考试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的四个文科平行教学班中名列第一。

实施分层教学,转变了笔者的教育观念,由过去的“学”适应“教”转变为“教”适应“学”;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控制、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 丽.关注教学反思,促教师专业发展[J].文教资料,2009(3).

[2] 叶 琳,刘文霞.分层教学目标反思[J].文教资料,2009(8).

第8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范文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

二、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三、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二代数《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题策略,便是将不等式进行转化,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课上睡觉现象。

四、分层辅导

第9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范文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课堂教学设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准备阶段。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能不能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前提。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高中生常有以下一些学习障碍的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2、做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3、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4、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5、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6、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7、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信心不足

以上均为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利于不同的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具体实施如下

一、教学内容分层次,保证各有所得

1、课堂讲授内容分层次。教师备课时要兼顾基础与提高两套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基础课为主,适当渗透提高课内容。

2、课后练习分层次。每节课的课后作业除按基础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留必做题外,还适当加一至两个提高教学大纲要求的题作为选做题。

3、考试内容分层次。学校组织的每次考试,在试题的分量和难易程度上都加以区分,一般基础内容占80%,提高内容占20%。这样便保证了各类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二、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我认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之点是教会学生学习。所以,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变换了辅导方式。我采取了“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具体说,就是:

1、对各学科的尖子生,教师要有目的的布置题目,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

2、对大部分中下等生,教师要在基础课的基础上适量加提高内容,以促进其知识的加深和拓宽。

3、对差生(包括单差生和双差生),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以强化基础内容的巩固。由于采取了不同的辅导方式,针对性更强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变换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1、利用好我校多媒体的便利条件,大胆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课堂 的可懂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2、利用好我校多媒体的便利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勤学好问的学生总能掌握学习的主动,在我们高中这也是大多数学习较好学生的“法宝”,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很重要。

1、学生自我设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各人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问题,只有实践才有所得。

2、学生之间设问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他可以直接向其他学生询问。对于某些方面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学会“协作”学习。

3、及时问老师

在同学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向老师请教,这样学生手中要准备好一本错题集,能做到随时问积累起来会有很大收获。

五、测试试卷的分层设计

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功感,高分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我将测试题设计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提高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胜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四层次为高考级,提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试题分析与解答。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我们进行了阶段性小结或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都表明:

1、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2、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

3、单差生、双差生转化很快,厌学的学生大大减少。

4、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