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投资市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风险投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走入了中国,并且风险投资的发展过程与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基本一致,因此风险投资的发展即依赖于改革开放的发展,同时也受制于转型期的市场机制。因此我国要想快速发展自己的风险投资,就应该对其运行机理以及市场建设加以重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此来使我国的风险投资得以长久发展。
二、中国资本市场中风险投资的运行机理
1.风险投资的运行主体。从广义上来讲风险投资是指风险性高、潜在收益高的一切投资行为,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投资。此外在大环境以及金融体系的支撑下,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以及途径向个人或者是某些机构筹备风险资本,并将其投入到具有发展潜力的风险企业当中,然后通过参与管理和协助相关企业发展的方式得到高回报,以此来使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从而进一步改宏观的经济效益。在风险投资的具体运行中,其主体通常有三方构成,分别是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以及风险企业。其中就风险投资者而言,它的主要供给对象十分复杂,可以是养老、退休,也可以是投资银行、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2.风险投资的对象选择。风险投资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不同,它能够将资金资本以及知识资本进行有效结合,并且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主要为高新技术产业。以美国为例,在去年美国所有风险投资中电脑以及计算机软件行业约占31%,然后是医疗保健行业约占20%,通讯产业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约占10%,生物科技约占14%。由此可见它承担着投资项目中市场开拓以及技术开发的双重风险。因此风险投资在选择对象时应该对项目进行严格的把控以及仔细的分析,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每一家风险投资公司都有其特有的选择标准以及运作程序,但是总的来说都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初审、协商、面谈、责任审查以及清单条款,完成了这些就可以进行合同的签订,以及投资生效后的及时监管。
三、中国资本市场中风险投资运行机理的宏观调控与市场建设
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风险投资运行机理原则。1.1市场主导与政府引领相结合。将风险投资进行市场化运作就是其内在要求以及本质特征,并且还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运行机理过程中必须时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要想风险投资可以在我国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有政府的及时引导,因此相关人员就应该正确处理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之间的关系。在风险投资健康、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化运作以及政府引导两者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协调,以此来从根本上避免风险投资的畸形发展。其中政府应该明确其职责,引导并不是主导,更不是政府包办。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一种投资,并且在整个投资过程中,非市场因素的侵入对于整个风险投资的实际效果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此外,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中,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就使得风险投资完全是靠市场来培育,因此在这情况下,政府就因该对此进行积极的引导,以此来推动风险投资的进程。1.2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在美国,“硅谷”的成功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但是实践证明,这个现象是不可复制的。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制度条件以及不同的国情所形成的区域特色对于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的影响非常大,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等国家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而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各个国家文化理念、商业环境以及民族习惯的不同。就我国而言,我国的社会制度以及国情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就不能将他们的发展模式照搬,应该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出其中对我们有益的方面,然后加以借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我们在风险投资的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并且以坚持中国特色为前提,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2.构造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2.1风险资本来源多元化。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资本来源是其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来说,风险投资的主体单一,并且其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的引导,无法适应风险投资不断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不符合风险投资的发展规律。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就应该对其进行及时并且充分的引导,以此来不断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达到风险资本多元化的目的。首先,我们就应该尽快实现由重直接投资到重间接投资的转变,使政府充分发挥其有限资金的引导以及启动作用,然后通过间接投资的形式吸引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以及民间资本进入到风险投资的领域。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保险事业的持续发展,使得我国保险公司的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但是由于我国实施的管理模式为金融分业管制,因此就会受到投资增值方式的一些限制,导致国内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除了与资金成本挂钩外,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资金沉淀的现象。2.2风险资本组织形式多样化。风险投资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机制,而机制的核心内容为制度,由此可见,风险投资主体高效运行的前提就是科学、合理的组织制度。从国外的发展情况分析,有三种适用于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分别是公司制、有限合伙制以及信托基金制,并且这三种形式都各有各的特点以及优势。在进行形式选择时,主要依据为所处的社会制度、市场环境以及自身的发展特点,由此可见,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是风险资本来源多元化的必然因素,并且也是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的具体要求。3.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撑体系。3.1创业板市场构建要点。由于创业企业具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创业板市场的要求通常来说都是要低于主板市场。因此在设计创业板市场机制的时候应该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从而使创业板市场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资板块,以此来使其逐渐成长为风险投资中最为有效的支撑系统。3.2场外市场构建。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证券和其他商品交易大都采用会员制,但是就当前的发展形势而言,场外市场的组织应该采用公司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点是公司制交易所的决策效率相对较高,第二点是公司制交易所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交易所就应该在市场推广、技术设备以及创新产品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并且还可以引进外部股东,从而使其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4.构建法律法规和政策扶持体系。4.1税务政策。在风险投资中,其承担的主要税种为所得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投资过程中得到的股利,也就是红利收入,以及股权转让的收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当投资方企业的所得税税率比被投资方高的时候,除了相关法律规定的定期减免优惠之外,其取得的所有资金都应该还原为税前受益,并添加到投资方的应税所得额中,然后根据法规补缴所得税。当被投资方和投资方的所得税税率系相同时,被缴税额就是零。但是按照目前的企业优惠政策来执行,双方的税率就会拉开差距,这就使得投资方需要填补的税收差额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使这种矛盾现象不再发生,在风险投资之前必须要在税法上充分考虑风险投资的优惠问题,从而使两者的所得税不发生矛盾。4.2财政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首先需要利用政府的采购,从而进一步刺激对风险投资的有效要求。以《购买美国产品法》为例,其中指出美国联邦基金购买供政府使用的商品,只要不违反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利益,或者是国内产量不足、质量不达标,都应该购买美国的商品。然后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政府采购直接推动了“硅谷”的崛起,从而使美国的风险投资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次,国家以及各地地方财政每年都应该针对新增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专项拨款,然后通过贴息、垫息以及财政担保等方式进一步支撑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风险投资的发展,并且在专项拨款的基础之上,增设专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风险投资还处在发展阶段,运行机理以及市场建设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就需要对风险投资的理论进行不断探索以及深入研究,从而找出风险投资的特点,然后完善市场建设,使风险投资在我国可以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晔.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及监管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2]袁中美.中国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可行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郑秀田.风险投资机构声誉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4]梁成.基于异质易者非线性模型的中国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研究[D].南开大学,2012.
[关键词] 风险投资市场 市场绩效 分析
一、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状况
2001年我国大陆本土公司型风险投资机构有289家,资金总额469.75亿元,投资总额21.6亿元,投资项目171个,平均投资规模1261.6万元。2001年外资风险投资公司共有36家,实际投资额为21.4亿元,投资项目45个,平均投资规模4755.9万元。在考虑外资公司实际投资额的基础上,在2001年,我国风险投资资本总额约为491.15亿元,本土VC和外资VC共投资43亿元,较前4年年均投资量有所减少。从资金来源看,政府投入占65%,仍居主导地位,公司型风险投资是风险投资的主要组织形式,并且大多数地区政府均限制风险投资资金的跨区域流动;从投资领域看,IT、服务和医疗行业,占投资总额的79.04%,其中IT行业最多,而半导体、资源开发工业、核应用技术等行业尚属冷门;从投资阶段看,种子期占10%和创业期占30%、成长期占30%、成熟期占30%。从投资区域看,北京、上海、广东和山东等是风险投资最为活跃的区域。另外,2002年VC公司的成立数量大幅下降。
据统计,截止2001年,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超过7万家,技工贸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为1.05万亿元;资产总额1.46万亿元,实现利润683亿元,上缴税金559亿元,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我国每年有3万多项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与发达国家的60-80%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相比,差距很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政策性融资、金融服务、风险信贷、贷款担保、直接融资、风险投资及私人投资等来解决;全国每年约有200亿元左右的担保额度仍不能满足企业和成果转化的需求。
另外,相关法律制度环境尚不完善,中介机构及服务体系效率低。目前,VC公司的运作主要依据《公司法》和七部委文件,尚不能满足风险投资发展的客观需求。不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不能搭建充分的交易平台。
二、风险投资市场绩效分析
1、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主要反映VC公司之间及VC公司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含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交易关系和地位,反映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风险投资市场结构中的市场集中程度和产品差别化主要描述市场中VC公司间相互关系,及其在市场中的规模、数量分布特征;产业壁垒主要描述市场内与市场外潜在进入VC公司间的关系。
(1)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VC公司(通常取领先的前4名或者前8名)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判断一个市场的垄断或者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贝恩曾假设,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促进了企业(如VC公司)间的合谋,市场势力越大,竞争程度越低,从而行业报酬率越可能高于平均报酬率。根据登姆塞茨的实证研究结论:当市场集中率超过50%以后,行业的报酬率与市场集中度成正相关关系。本文选用VC公司注册资本额和投资量两个参数来计算市场集中度和赫芬达尔指数。
表1: 国内外不同行业的Rm和H指数比较
Rm % H
中国银行业(存/贷) 63.7/61.3 0.405/0.376
发达国家银行业(存/贷) 0.4-0.5 0.1-0.25
2001年中国洗发水市场 57.2 0.12
中国家电业 60 /
① 市场绝对集中度(Rm)反映领先VC公司的集中度,其计算公式为:
绝对集中度Rm =
其中:m为领先VC公司数量;qi为领先VC公司的注册资本额或投资量;Q为市场中全部VC公司的注册资本额或总投资量。Rm指数数值越高,说明该行业的垄断性越高。
根据调查数据(见表2)计算,从全国角度看,当m=8时,按注册资本额计算的Rm值为13%;按投资量计算的Rm值为38%,因此,在本土VC公司中,前八家公司在投资量上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但低于50%的水平,行业报酬率与市场集中度未形成正向相关性,从而说明现阶段我国风险投资业未获得较高的报酬水平,尚未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从北京、上海、广东和山东等经济发达区域看,按资本额计算的Rm指数分别是32%、48%、60%、66%;按投资量计算的Rm分别是81%、80%、90%、90%,高于表1所示其它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市场达到了高的垄断程度,应该具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但据调查,资本额和投资量最大的一家本土VC公司在2001年的平均投资报酬率仅为17.4%,高的垄断竞争格局并未形成高的垄断利润。
表2:2001年资本额和投资量排名前8家本土VC公司(单位:亿元)
VC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Rm
资本额 16 12. 8.3 8.3 6 6 6 5 13%
Vq Vq1 Vq2 Vq3 Vq4 Vq5 Vq6 Vq7 Vq8 Rm
投资量 5.4 3.7 1.8 1.6 1.5 1.0 0.8 0.8 38%
资料来源:《中国风险投资》2002年6月第1卷2期 资料计算.备注:.v1-8为Vc公司注册资本量前八名;vq1-8为vc公司投资量前八名。
②赫芬达尔指数(H)是反映市场内VC公司规模分布的指标,H指数在0与1之间,其越接近于0,市场竞争度越大;其越接近1,表明公司规模分布的不均匀度越高,表明市场垄断性越强。其计算公式是:
赫芬达尔指数H
其中:n为VC公司数目;Xi为第i位VC公司的规模;T为VC公司总规模。据全国调查数据(见表3)计算,按资本额计算的H值约为0.006;按投资量计算的H值约为0.031,不仅较接近0,而且还远低于其它行业的水平,说明市场内VC公司的规模分布不均匀度较低,公司之间的规模差异较小,市场竞争度应较大。
另据统计,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和山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VC公司,资本总额占全国的34%,投资量占全国的43%,公司数量占全国的55%,平均投资规模均高于其他区域。
表3: 2001年VC公司地区分布及投资状况(单位:亿元)
地区 资本总量 占全国比例% 投资量 所占比例% 平均投资规模(万元)
上海 63.8 12 2.9 6 2423.6
广东 58.4 11 7.5 17 1585.3
北京 51.4 10 5.1 11 821.7
山东 9 1 4.1 9 2888.4
津、浙、陕、川、渝、湘 26.6 3 3.12 5 669.7
其他 281.96 63 20.28 52 /
合计 491.15 100 43 100 /
资料来源:根据孙尚敏 “2001年风险投资回顾:美国与中国” 《中国风险投资》2002年3月第1卷1期整理
上述分析可见,从市场总体而言,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集中度总体仍较低,VC公司规模分布差异小,投资报酬率较低,市场应存在较强的竞争性,市场总体尚未形成垄断竞争的格局。从局部市场来看,尽管在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形成较高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但投资报酬率并未与此市场结构呈现较强的正向相关性。
(2)产品差别化:是VC公司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特点而提供的,并与其他公司的产品具有不可替代关系的产品的情况。一般风险投资公司提供的主要是资本加企业经营管理、融资和外部关系协调等增值服务的金融产品,产品形式以股权投资等方式表现。在投资方式方面,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像优先股、可转换债等方式尚不能使用。因而,无法形成显著的产品差别化,难以形成不可替代性。
(3)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
除对外资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在资本额、合资比例和投资方的资产和经验等方面有较高限制外,本土风险投资公司对新进入该市场的企业进入,基本无法形成壁垒,比如在规模经济、运营成本、产品差别化和政策法规等易形成壁垒的领域均未形成相应的进入壁垒,特别是在风险投资人才方面,缺乏对各种风险具备度量、预警、管理和控制专家,现有人员基本上属于半途出家,知识局限性大,专业性不强,从业经验不足,也造成人才进入的低门槛。当新的VC公司进入市场后,较高的退出壁垒使其进退两难。一方面已投入的资金因资本市场制约与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滞后,想退出时却缺乏适宜的变现手段;另一方面,大量的政府风险投资资金退出时又要和政府的政策导向产生矛盾,因而形成低的进入门槛,高的退出壁垒。
2、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VC公司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为提高获利能力和追求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各种战略行为,主要包括:金融产品定价行为与非价格行为控制策略、VC公司的并购等。
(1)产品的定价行为
产品价格水平是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VC公司以投资形式销售金融产品的过程实质是一种产品预期定价行为,产品价格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或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反映,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或其它VC公司购买的成本,不同的定价及实现形式直接影响VC公司获取报酬的水平,即产品价格。较低的市场价格将会对VC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VC公司的定价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即需要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市场价值判断,又要从价格的实现条件考虑。一方面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VC公司很难通过自己的判断和借助现有市场条件下中介机构诚信的评估来确定真实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曲线,故无法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理来进行定价,因而,市场多以历史的和现在的经验数据为基础,采用成本加目标利润的定价行为;另一方面,VC公司的投资报酬是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并通过不同的市场交易渠道而实现预期的产品定价,即通过相应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主板、二板和产权交易市场等)和其他的交易形式而退出企业,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健全,特别是主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未推出,直接影响VC公司的产品定价,产品定价行为的不确定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投资难。研究表明:不同的投资退出渠道可实现不同的产品价格水平,表4是美国在不同投资退出渠道条件下的价格水平即投资报酬率。
表4:
项目 IPO 并购 股份回购 股份转让 亏损清偿
比例% 30 23 6 9 6
投资报酬率(%) 195 40 37 41 34
资料来源:Bygrave Timmmons(1992)对442项VC调查的统计结构。
另据调查,由于存在对2001年推出“二板市场”的预期,1998-2000年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和资金规模分别以每年50%和45%高速增长,但在2002年VC规模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新设VC公司比去年同期减少4/5。目前本土VC公司退出方式中,转让约占42.9%,其次为清算和收购各占18%,原股东回购为15.8%,国外公开上市的仅占5.3%,实际上大大降低了VC公司产品的价格水平,影响投资报酬率。尽管如此,市场中产品价格竞争行为即以不同价格争夺企业资源和协调行为即联合投资等也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地区表现的强弱程度不同而已。
(2)VC公司的非价格行为
非价格行为是指VC公司通过开发和营销金融产品而获得较高利润的行为。在现有条件下,挖掘增值服务潜力是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手段,实质就是风险投资人才的开发问题,通过增值服务的差别化而形成产品的差别化,在进行产品营销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竞争力。由于受专业人才的限制,许多公司尚无产品开发和营销的经营理念,非价格行为弱化,主动性差。据调查,目前VC公司的营销推广渠道主要以科技中小企业上门联系为主,达62.6%。
(3)VC公司的组织调整行为
公司的组织调整行为主要是通过并购和联合等行为来扩大公司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行为对改善市场结构和提高市场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从2000年开始,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外的VC公司及机构就已开始在一些区域采用联合发起设立等方式成立新的区域性公司,如国内最大的VC公司已采用设立区域性VC公司等合作方式,直接或间接管理资金已超过30亿元人民币。但是在大多数区域的VC公司由于自身能力及区域政府的政策限制,都尚不具备进行扩张的能力和条件。
3、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实现一定的市场效果,主要表现在市场的规模结构效率、市场配置效率、技术进步、公司的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从短期看,市场结构影响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从长期看,它们三者之间是双向作用的因果关系,有利于促进市场的动态发展。
(1)市场的规模结构效率
它是用市场内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来考察资源的利用状态,即接近或达到经济规模,能实现盈亏平衡的VC公司的投资量占整个市场的比例。本土VC公司的获利模式主要是采用三种方式:第一,在初期不可能通过投资的套现获利,投资又不允许超过自有资金的50%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股票、债券的投资或者委托理财、利息收入等来实现;第二,投资后获利;第三,后期依靠基金管理收益获利,将公司型VC公司发展成为VC基金管理公司。在国外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投资获利即以营销VC公司的金融产品为主要的获利途径。但据调查,我国本土VC公司平均资本规模1.62亿元,平均单项投资规模1261.5万元,若以公司资本2%的管理费用作为公司的基本运行成本,参照17.4%的投资报酬率,在不考虑委托理财和利息收入等情况下,单个VC公司年投资量在1800万元左右才能基本实现VC公司的盈亏平衡,然而,据2001年的资料测算,年投资量在1800万元以上的VC公司数量仅占全国的6%左右,投资量不到全国总量的40%,说明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中,非规模经济的VC公司是金融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反映出市场的规模结构效率不高,存在着大量低效率的小规模公司。
(2)资源配置效率
它是指同时从资金需求的科技中小企业的效用满足程度和VC公司资源利用效率,常采用投资报酬率指标来衡量。从市场结构和行为结果来看,低的市场集中度和无力的市场行为,较好的VC公司投资报酬率才17%左右,远低于市场公认的水平,较低的年投资量(2001年本土VC中的第11名仅投资3000万元),说明VC公司的产品销售即不能满足科技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又不能在VC公司间的横向合作中进行有效分配,使得VC公司和科技中小企业都无法获得效用满足,反映出资源配置效率实质是较低下的。
另外,从技术进步的贡献程度看,在VC市场中,利于促进市场运行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等对促进市场发展的技术进步应贯穿于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各个方面,但产品的同质化不能体现技术的特点,未达到经济规模和形成必要的壁垒,不能促进技术的发展,VC公司的组织调整和定价行为不能形成不同的技术类型和提供一定的技术进步条件,因此,2001年后VC市场低的增长也反映了技术进步对市场的较小贡献程度。从VC公司运营费用水平看,在低市场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和失效竞争的市场行为下,VC公司即不能通过价格竞争扩大市场占有率,又不能通过非价格手段形成的产品差别化来促进有效的竞争,大多数的VC公司的继续生存,仍需保持相应的营运费用,对有限的资源是一种不合理的浪费。
三、市场绩效评价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尽管在局部经济发达区域从投资量角度分析,已形成较高的垄断格局,但在总体上,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投资报酬水平不足以补偿创新、投资的成本;产品不能有效地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技术进步贡献作用不明显;存在较高的运营成本;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而获得最高的报酬,远未达到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因而市场绩效是低效率,甚至是非效率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VC公司产品价格的实现渠道缺失。无论是总体市场的较低市场集中度,还是局部经济发达区域市场存在的高市场集中度,由于没有较好的退出渠道来实现预期的产品价格水平,即投资报酬率,影响了VC公司的获利能力,造成公司无法通过有效的市场行为促进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和市场结构的改善,最终影响市场的有效竞争。
(2)区域政府的政策限制,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抑制市场的有效竞争。政府主导的VC公司,强化了区域政府对资金投资方向和领域的政策限制,使本应表现出的市场竞争性不显著,资源配置效率必然受到影响。
(3)市场主体整体质量不高。由于发展历史短,许多VC公司对市场经营理念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科技中小企业更是因为自身的环境和条件所限,许多基本素质远远达不到VC公司的要求。
四、建 议
1、加快制定专门化的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鼓励性政策,积极建立和完善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绩效提高的制度体系。如尽快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努力创造有利于公司并购的环境;考虑建立风险投资市场预警机制等。
2、区域政府应积极调整自身定位,明确职责,弱化行政干预,按市场规则要求,促进资源流动。
3、市场主体应重新审视和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市场主体在投融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市场定位,进行目标市场细分,形成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美] 丹尼斯.卡尔顿 《现代产业组织》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98版
2、 [法]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孙尚敏 “2001年风险投资回顾:美国与中国” 《中国风险投资》2002年3月第1卷1期(6月第1卷2期)
4、史忠良等编 《产业经济学》 经济出版社
[关键词]风险投资;政府干预;国别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3/8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9-0056-07
一、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发展中政府干预的具体形式
1.政府直接投资
政府直接投资是指政府作为一个投资主体直接出资创办风险投资公司。政府直接投资可以增加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并将投资对象、投资区域、投资阶段向依靠市场机制风险资金供给不足的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欠发达地区、种子期和初创期倾斜。政府直接出资创办风险投资公司可以增加风险资金的供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因风险投资正外部性导致的有效投资不足进行弥补,有利于新兴企业的发展和实现技术创新,并最终对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国民经济增长和综合国民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做出贡献。此外,政府创办风险投资公司的支出可以看作是财政政策政府支出的一部分,会直接影响一国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并能通过乘数的作用达到促进国民收入增加和就业增长的目的。
我国1995年至2010年政府科技投资增长率与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总额增长率对比情况如图1所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关于政府科技投资增长率。2001年以前,政府科技投入的增长率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呈现阶段式变动,2001年以后,政府科技投入的增长率基本稳定,保持在每年20%左右;第二,关于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总额增长率。1997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数额迅速增长,到2000年达到了一个顶峰,2000年后增速开始放缓,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直到2009年,各国逐渐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衰退,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总额又出现了大幅增加;第三,两者之间的关系。尽管增长率不尽相同,但是两者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吻合的,说明政府科技投入变化确实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有影响,从图中也可以看到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总额增长率变动比政府科技投资增长率的变动更为强烈,说明除政府科技投入变动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风险投资的发展。
2.政府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所谓政府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是指由政府投入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作为种子基金来吸引其他类型的社会资金,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以股份制的形式共同组成风险投资基金并将其交由专业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具体操作的政策性基金。我国当前主要的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如表1所示:
3.政府财政政策介入
针对风险投资正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使风险投资的正外部性内部化,政府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主要包括政府贷款、政府补贴、政府担保、政府采购等。
政府贷款是指政府通过采取贷款优惠的方式对风险投资活动给予金融扶持,风险投资公司和新兴企业均在政府贷款的扶持对象之列。具体的优惠手段包括利率优惠、贷款期限优惠、债务偿还优惠等。从利率的角度来看,政府提供给风险投资公司和新兴企业的贷款利率要低于商业贷款的利率,这种利息差也可以看作是政府对风险投资活动的补贴;从贷款期限的角度来看,政府贷款一般是中长期贷款,为风险投资公司和新兴企业的发展和还款提供了一定的时间;从债务偿还的角度来看,当风险投资公司或新兴企业破产时,可以免予还款。不论是哪种具体的手段,政府贷款都可以降低风险投资公司和新兴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其收益,有助于解决因正外部性而导致的风险投资活动不足问题。
政府补贴是指政府向风险投资公司和新兴企业提供的无偿或低息有偿的补贴,政府低息贷款也可以看作是政府补贴的一种。除此之外,政府可以使用财政资金为风险投资公司和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新兴企业提供补贴,包括研发启动资金补贴、亏损补贴等。政府提供的启动资金补贴与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类似,能带动民间风险资金和外资风险资金的投入,增加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金的供给并能促进新兴企业研发行为的增加;政府为风险投资公司和新兴企业提供亏损补贴可以降低其从事高新科技投资和研发的风险,同样能够促进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金的供给和新兴企业研发行为的增加。
政府担保是指政府对投向风险投资领域的资金提供部分担保。由于新兴企业面临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巨大,从传统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困难或融资成本过高,政府贷款担保可以降低普通投资者向风险投资领域进行投资的风险,增加了风险投资公司和新兴企业获得风险资金的概率并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样能够增加风险资金的有效供给。
1992年沈阳市建立的科技风险开发投资基金是国内首只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贷款担保的基金,随后两年成立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是国内首家以信用担保为主要业务的全国性专业担保机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通过采购新兴企业的产品,降低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增值风险和新兴企业的市场营销风险,提高风险投资公司和新兴企业的预期收益,刺激风险资金的供给和新兴企业的研发行为。风险投资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除了技术和研发风险,新兴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还面临着市场风险。政府采购对象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优先购买本国新兴企业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可以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降低风险投资者的市场风险、提高风险投资的预期收益,有力地促进新兴企业和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具体见表3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风险投资;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前言
风险投资机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的一种特殊的投资机制。在这一机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资金来源单一和资本市场不完善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风险投资机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制约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瓶颈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创业板的构建,成为了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有效措施。这就说明创业板的发展,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一市场还存在着发展相对不完善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创业板市场与我国风险投资问题之间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一、创业板市场给我国风险投资带来的新问题
风险投资的投资者、风险投资的接收方和从事这一业务的相关机构,是风险投资体系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发展过程中,创业板对上述三种因素的影响,使我们在对二者之间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对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创业板给风险投资带来的新问题。在创业板的发展过程中,套现问题成为了创业板市场存在的一大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让风险投资成为了一些别有用心者进行投资套现的重要媒介[1]。第二,创业板带来的投资成本增加给投资风险带来的影响,也是创业板市场给我国风险投资领域带来的一种新问题。
二、问题的产生原因
在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法律环境和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不完善的问题,是引发上述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其中,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的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国家对《公司法》《合伙企I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为风险投资提供法律保障的措施,在最新修改的《合伙企业法》中,有限合伙问题的出现,就对风险投资非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从风险投资企业的自身状况来看,公司制的弊端是影响我国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司法》的修改,让采用公司制的企业在未来的避免了陷入重复纳税的困境之中,这就对风险投资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2]。这样,在风险投资体制的发展过程中,这两种不利因素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改善。巩固这一成果,是国家在投资体系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针对创业板市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给我国风险投资领域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国家法律法规体系有所完善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应该从创业板市场和风险投资领域两方面入手,对解决二者之间的问题的措施进行完善。
(一)对创业板市场运营机制的完善
从创业板的角度来看,监管体系的缺乏,是引发套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让创业板更好地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对自身的监管体系的强化,是促进这一市场规范发展的一种可行措施。从国外的创业板市场发展问题来看,法律法规体系和自律监管机制的共同作用,是保障创业板市场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我国的实际国庆来看,对证券监管机构在创业板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监管作用和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自律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创建自律体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有效措施。除此以外,对中介服务质量的强化,也可以让创业板更好地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中,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势,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3]。从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假账问题不仅仅是在创业板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在经济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为了让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生产,提升会计服务,已经成为了提升中介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也是相关人员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从我国相关中介结构的现状来看,对会计工作和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已经成为了帮助中介机构获得投资者信任的重要方式。
(二)我国风险投资领域的完善措施
在对创业板与风险投资之间的问题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风险投资领域自身的强化作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表现出来。首先,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是对我国风险投资问题进行完善的一种有效措施。风险投资在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法律措施的完善,是保证其公平性和公正性的重要因素。在投资领域,知识产权案件业是存在于风险投资中的一种典型案件。这样,知识产权问题专门法院的构建,就成为了处理这些案件的一种有效方式。2014年以来,我国已经在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国建了知识产权法院,这一措施制定可以让法院更好地对知识产权进行处理,在笔者来看,针对我国企业数目众多的问题,国家也应该在广大二三线城市或在各个直辖市、省会城市中设立类似的审判机构。以解决知识产权案件的诉讼问题。针对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巡回法庭制度,在司法审判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巡回法庭也需要对一些知识产权案件进行关注。第二,针对风险投资的成本增加问题,鼓励对新能源产业、网络相关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吸引投资的方式,降低投资成本。在吸引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各路投资者所引发的集聚效应,对地区投资氛围的创建,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创业板的设立,是国家对中小企业才去的扶持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风险投资是促进本国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方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创业板市场与我国风险投资领域之间存在这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在对创业板的监管机制进行完善的基础上,对知识产权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进行关注,是促进我国风险投资有序发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汪洁.创业板市场与我国风险投资相关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江苏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6%,而GDP却占到全国的11%。“如果在江浙沪地区找不到好项目,那在整个中国都找不到好项目了”,江苏省创业投资协会会长李中和说。
“目前,基金管理人基本上都是在管理境外的基金,用境外的资本投资于中国市场,然后再到境外去寻找出口,其实很累,”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副总裁李建光有着多年投资中国企业的经验,“而国内有很多闲置资金,证券市场又不成熟,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国内民间资本,借助中国资本市场,这将是未来风险投资的大趋势。”
江苏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总经理沈捷尔成为这笔巨额资金的女掌门。作为较早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的江苏省政府,此次设立如此规模的风险基金,目的是要推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因此在与境外基金的合作协议里规定:投资地域范围主要限于江苏省内,可以适当扩大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即:浙江和上海地区;鼓励投一些比较长期的项目,主要是一些有技术创新的初创企业。江苏省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方式是,政府出30%,合作方出70%,这样,6.5亿人民币的资本,就可以吸引到20多亿人民币的资金。作为合作的前提条件还包括,所有合作伙伴,无论是合作基金的模式,还是合资基金的模式,都要求基金的几个管理人员要配套拿出10%的资金,同时主要负责人要拿出10%资金的50%,从而起到对管理者的约束作用。
中外基金的合作模式,一直是业内人士在探讨的一个问题,目前普遍存在的模式大概有六种(见《数字财富》杂志2002年第4期,《中外基金合力突围》),而此次与IDGVC的合作,可以定义为合作基金的模式。
所谓合作基金,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合作模式,合作双方不需要成立新的投资管理公司,资金保留在各自的账户中,需要投资的时候,双方再按照协议,拿出属于自己应投的那一份(美元及人民币合作基金模式图)。而合资基金,是双方要根据协定,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美元或者人民币),合资成立一个投资管理公司,公司所在地可以根据需要放在境内或者境外(人民币合资基金模式图)。
一直对IDGVC推崇备至的沈捷尔说,“跟IDGVC的合作比较特殊,我们采用合作基金方式,没有成立新的管理公司,但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只要是IDG投的项目,我们就要求跟投。”而李建光也非常看好IDGVC此次与江苏省政府的合作。“虽然,我们分属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但是,由于江苏省政府拥有境外投资平台,而我们IDG本身也拥有人民币基金的部分,所以,双方共同投资一个项目没有任何障碍。”
关键词:证券投资 特点 风险性 管理措施
市场经济是面向所有资金持有者的产业平台,社会主义市场交易活动可在法律范畴内任意进行,这些都推动了市场剩余资金的流通运转。为了摆脱传统产业收益不足的局面,现代金融业为资金持有者们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平台,帮助资金持有者实现经营收益的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对于证券投资活动潜在的市场风险,企业或个人投资者也要做好市场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抗风险处理措施,把投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证券投资作用
作为金融产业比较重要的活动构成,证券投资是创造收益的有效方式,由投资者们参与股票、证券等产品的买卖,按照预定周期交易之后赚取相应的差价,最终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水平。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金融行业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其对社会主义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意义。
(一)筹集资金
借助证券活动可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尤其是发展中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到经营所需的资金数目,为日常经营活动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例如,中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中小企业规划对市场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资金缺乏是中小企业难以扩大发展的根本因素,解决资金筹集问题可依赖于证券交易活动,按照特定周期为投资者提供收益,减小了企业承当的资金运作压力。
(二)优化管理
资金链收支是企业经营的主要活动之一,关系着固有资金额度的调配情况,并且对资金收支具有宏观性的影响作用。借助证券投资扩大了资金链的收支范围,同时为企业管理给予了优化性的指导,帮助经营者解决实际营运中的决策性困境。企业可以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利用市场交易方式解决内控管理问题,并且引导资金链收支的均衡性。对于管理局势落后的企业,也可利用证券交易活动锻炼市场营运能力。
(三)辅助调控
国家在发挥经济调控职能阶段,利用证券交易搭建金融产业调控平台,服务于广大投资者的交易活动,这些都是颇具经济意义的交易行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家干预金融产业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这是宏观干预经济事业的有效方式,降低了传统证券经济体制的风险系数。而证券投资能够反映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为国家参与调控给予了先进的指导,广泛收集与金融相关的市场资料,全面提升了国家调控金融经济的政策性作用。
二、证券投资的主要风险形式
作为金融产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证券投资在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对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收益平台,也为集资者们创造了更多的资金储备方式。因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尚处于改革阶段,证券投资活动还处于风险期,任何一项证券投资都有可能带来不同的风险问题。证券投资项目执行阶段,其风险形式主要包括: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等两种,这些都关系着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一)系统性风险
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对所有公司、企业、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种类均产生影响,因而通过多样化投资不能抵消这样的风险,所以又成为不可分散风险或不可多样化风险。例如,国家经济政策变动限制了金融业的发展空间,对金融产业、证券市场、经营企业、投资个人等造成全面性的影响,这种风险是对金融体系的市场冲击,风险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等特点。
(二)非系统风险
是指由非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会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跟其他企业没有什么关系,只会造成该家公司证券收益率的变动。把证券投资主体范围缩小,其是企业或个人投资的一种行为,从主体角度分析投资的风险性,往往是由某一个局限性因素造成的,这类风险不是系统性的,仅仅是对投资主体造成的风险损失。
三、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特点评估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证券投资市场运筹范围不断扩大,为各类投资者们提供了市场交易活动空间,带动了金融产业链的稳步运转。证券投资前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投资者不仅要纵观整个市场行情的变化,还要对各类项目收益额度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找出一套适合本项目投资的运作方案。针对上述两种风险形式,证券投资前期要做好风险特点的评估工作,再提出切实可行的资金调配方式。证券投资风险特点评估结果:
(1)客观性。由于证券市场的风险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其具有客观性特点,这是不受主观意识变动的风险问题。详细来说,证券投资风险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甚大,尤其是市场环境变动会带来价格变动,投资者买入与卖出价格差额超标,直接导致了投资者盈利水平的降低。
(2)未知性。风险是未知的,固然具有未知性特点,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无法预知风险发生的时间。证券投资受到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对于投资收益预期水平无法感应,同时也难以判断风险对行业造成的具体损失,这些都来源于投资决策的不可预知,以及外界环境变动对投资造成的风险影响。
(3)破坏性。证券投资风险问题形成,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或是对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作用,或是对金融体系营运产生危害,这些都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证券投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但其造成的破坏性具有不利作用,投资者往往会蒙受惨重的损失,这也是所有证券投资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四、从投资准则优化风险控制体系
基于金融产业体系优化调整背景下,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投资者们对风险评估与控制方式更加重视。为了避免证券投资决策失效造成的不利影响,投资方应坚持良好的投资准则,严格规范证券交易活动流程,才能把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统筹原则
按照统筹兼顾原则能够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帮助证券投资者带来预定的收益额度。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的不稳定性,证券投资在创造收益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投资者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额,对证券投资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掌握投资风险以提前做好应急处理对策。当遇到市场风险时期,要从收益与损失两个方面给予调控,保障投资项目收益达到理想状态。
(二)分散原则
证券的多样化,建立科学的有效证券组合;证券投资在分析、比较后审慎地投资。市场经济开始走向多元化发展趋势,经济投资活动也应朝着多样性方向发展,从而保障了资金投入的收益性。对于证券投资而言,资金持有者要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向,减小资金的集中密度。例如,购买股票时,可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几种股票进行投资,一方面分散了风险损失,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收益来源的途径。
(三)投资程序
确定投资方案、选择证券经纪商、办理证券交割、办理证券过户。投资程序执行情况对最终收益也有影响,必须要做好详细的投资操作规划,按照特定流程执行证券交易方案,进而实现市场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证券投资前期要做好准备工作,对投资交易活动实施全面性的分析,探讨市场交易秩序的具体方案,对证券交易潜在风险执行综合判断,尽可能减小风险投资失效带来的资金损失。
五、科学应用证券投资方式防范风险
经过较长时间的编制与规划,金融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调控体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执行了一系列的营运决策。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具有广泛的危害性,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投放资金的完全流失,并且对金融体系稳定性造成多方面的危害。科学利用证券投资方式是很有效的对策,根据实际情况执行投资方案,降低了证券投资的风险系数。
(一)证券套利
利用证券的现货和期货价格的差价进行套买套卖,从中获取差额收益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当现货和期货价格差异到一定程度,投资者可根据收益额度大小及时买卖交易,避免证券囤积过久而耽误了最佳收益,这也是减小长期投资风险的可行性办法。证券套利交易方式要考虑投资周期,并且对证券产品价格波动时刻关注,选择最佳时机完成交易。
(二)证券包销
对于新发行的证券,按一定的价格全部予以承购,即在证券发行前线按全价给发行者,再由银行向市场公开发售;发行者按规定付给银行一定的包销费用。“包销”投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投入,扩大投资方在证券市场的占有率,经过分销之后,可大大减小投资者的风险承当范围,并且降低了经济损失额度。
(三)发行
银行利用其机构网点和人员等优势,发行证券的的单位在证券市场上以较有利的条件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从中收取发行手续费的行为。对于这种投资,市场风险系数很小,即便出现了市场性的经济危机,也有庞大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基本可以对投资者全面赔偿,避免投资失效而引起的经济损失。
六、结束语
证券投资是金融产业盈利的主要方式,在总业务项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是近年来市场投资活动比较热门的选择。对于投资者们来说,证券交易必须要做到“风险控制全面化,项目投资科学化、收益分析精确化”等要求,这样才能在金融市场中赚取理想的投资收益。对于证券投资前期风险评估之后,投资企业或个人应当结合具体情况,编制一套合理的证券投资方案,并且在投资活动阶段严格执行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魏涛,陆正飞,单宏伟.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01)
[2]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09)
[3]寻卫国,刘万方.引入“独立监督实体”理念改进基金治理[J].金融会计.2008(07)
关键词: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证券市场风险;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1.引言
证券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证券本来的收益和风险。证券未来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证券的风险可以界定为,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如果证券未来收益仅有一种结果是可能的,则其收益的差异为0,从而风险为0.如果证券本来收益有多种结果是可能的,则风险不为0,这种差异越大,证券的风险也越大。
产生和影响证券投资风险有经济、政治、道德与法律诸因素。就经济方面而言又可以分成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对证券市场来说,上述风险大致可分成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类。市场风险就是内生风险,它仅仅由证券市场内在机制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其余风险可归入外生风险类,它由市场以外的因素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证券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角度研究证券投资市场风险形成的市场内在机制。
2.预期和决策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的调节对所有新的、公开的信息能作出迅速反应,其信息集合除包括市场本身的客观信息外,还包括公开的证券市场相关的场外客观信息。简而言之,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场内外相关客观信息都能在上市证券的价格中得到充分迅速的反映。因此,通过证券市场价格计算的证券收益同样能够充分迅速地反映所有证券市场场内外相关的客观信息。
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过程通常总是通过证券收益客观信息的识别,获得证券未来收益的预期信息,提取证券投资的决策信息,然后选择证券投资行为。
根据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模式的差异,可以将预期分成理性预期和有限理性预期两大类型。
理性预期是利用最好的经济模型和现已掌握的信息所得出有关证券未来收益水平明确的预测。其中包括不直接研究证券市场价格涨落,而直接研究证券市场所有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通过博弈模型进行证券本来收益的预期。
有限理性预期指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经济模型,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收益的经济预测。
类似的,根据证券投资主体决策形成途径的差异,将决策也分成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两类。
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通过合适的证券投资决策模型或者通过证券的技术分析,然后选择投资行为的证券投资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证券投资决策模型,也不采用技术分析,仅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所进行的证券投资决策。
证券市场中,完全不考虑证券未来收益水平和变动趋势的完全非理性证券投资主体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本文研究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的预期和决策两个环节中都具有理性或者有限理性。
3.两类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两个主要环节上是通过经济模型或者技术分析独立获得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故称他们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有限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在两个主要环节上都是凭借自身证券投资经验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他们也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如果,至少在一个环节上,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或者有限理性决策信息,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选择自身投资行为,称他们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
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可能采用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技术分析,也可能凭借各自相似的证券投资经验,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产生客观相似的效应。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基于自身认知的内涵、认知的结构和认知的层次以及投资的经验。投资的偏好和投资的心理的局限,不足以从客观信息中独立获取证券未来足够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对各自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置信程度不足以独立选择投资行为。他们不得不通过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以便获取各自足够的预期信息,提取各自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达到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置信程度,客观上模仿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进行证券投资。因此,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产生模仿的效应。
模仿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比独立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客观上非理性含量更高一些。通过社会心理和认知心理分析,特别是证券投资博奕分析可以得到,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选择的投资策略是随大流的从众策略。
综上所述,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可能存在客观相似性,而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必定存在模仿从众性。
4.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上市证券的价格能充分迅速地反映证券市场所有场内外相关信息。所有证券投资主体都能任意地、不断地获取有关上市证券价格、涨跌幅度和交易量的客观信息。因此,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证券投资主体的客观信息是对称的,证券市场的竞争对所有证券投资主体是公平的。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两类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的模式和决策形成的途径具有较大差异,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未来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不同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证券未来收益的波动也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两类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作用。如引言所述,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就是投资证券的风险,两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风险产生不同的作用,他们就是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通过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独立获得各自的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通常是大致相同的。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凭借各自的投资经验大体相同,他们独立获得的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也大体相同。
上述情况下,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便具有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对称性,通常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产生客观相似的作用。否则,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是非对称的,其证券投资行为也不尽相同,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桑塔弗研究所(SFI,SantaFeInstitute)通过计算机模拟完全由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组成的股票市场发现,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股票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即证券投资风险和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程度及其变化速度有关。
综上所述,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一种内在机制。不妨称为独立客观相似机制。其客观相似程度以及所持资本资产结构的变化速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会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出现复杂现象,价格大幅波动,交易量增加,泡沫形成,甚至累积成危机。正如桑塔弗研究所模拟的股市一样。说明形成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是证券市场内在的非线性机制。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各自独立获取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的决策信息,通常是非对称的。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需要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以便选择各自的证券投资行为,他们的投资行为就会或多或少地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也就是从众选择各自证券投资行为。这种模仿从众行为会在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传染蔓延,他们个体的有限理性投资行为演化成证券市场整体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极度剧烈地波动,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大幅度增加,证券市场风险增大,甚至风险累积成为危机。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模仿从众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另一种内在非线性机制。不妨称为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5.结束语
关键词: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证券市场风险;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1.引言
证券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证券本来的收益和风险。证券未来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证券的风险可以界定为,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如果证券未来收益仅有一种结果是可能的,则其收益的差异为0,从而风险为0.如果证券本来收益有多种结果是可能的,则风险不为0,这种差异越大,证券的风险也越大。
产生和影响证券投资风险有经济、政治、道德与法律诸因素。就经济方面而言又可以分成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对证券市场来说,上述风险大致可分成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类。市场风险就是内生风险,它仅仅由证券市场内在机制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其余风险可归入外生风险类,它由市场以外的因素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证券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角度研究证券投资市场风险形成的市场内在机制。
2.预期和决策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的调节对所有新的、公开的信息能作出迅速反应,其信息集合除包括市场本身的客观信息外,还包括公开的证券市场相关的场外客观信息。简而言之,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场内外相关客观信息都能在上市证券的价格中得到充分迅速的反映。因此,通过证券市场价格计算的证券收益同样能够充分迅速地反映所有证券市场场内外相关的客观信息。
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过程通常总是通过证券收益客观信息的识别,获得证券未来收益的预期信息,提取证券投资的决策信息,然后选择证券投资行为。
根据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模式的差异,可以将预期分成理性预期和有限理性预期两大类型。
理性预期是利用最好的经济模型和现已掌握的信息所得出有关证券未来收益水平明确的预测。其中包括不直接研究证券市场价格涨落,而直接研究证券市场所有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通过博弈模型进行证券本来收益的预期。
有限理性预期指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经济模型,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收益的经济预测。
类似的,根据证券投资主体决策形成途径的差异,将决策也分成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两类。
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通过合适的证券投资决策模型或者通过证券的技术分析,然后选择投资行为的证券投资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是证券投资主体不采用证券投资决策模型,也不采用技术分析,仅凭借各自证券投资经验或者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所进行的证券投资决策。
证券市场中,完全不考虑证券未来收益水平和变动趋势的完全非理性证券投资主体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本文研究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的预期和决策两个环节中都具有理性或者有限理性。
3.两类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两个主要环节上是通过经济模型或者技术分析独立获得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故称他们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
具有有限理性的证券投资主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在两个主要环节上都是凭借自身证券投资经验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然后,独立选择证券投资行为,他们也是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如果,至少在一个环节上,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获得有限理性预期信息或者有限理性决策信息,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选择自身投资行为,称他们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
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可能采用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技术分析,也可能凭借各自相似的证券投资经验,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产生客观相似的效应。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基于自身认知的内涵、认知的结构和认知的层次以及投资的经验。投资的偏好和投资的心理的局限,不足以从客观信息中独立获取证券未来足够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对各自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置信程度不足以独立选择投资行为。他们不得不通过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决策信息和投资行为,以便获取各自足够的预期信息,提取各自足够的决策信息,或者达到选择投资行为足够的置信程度,客观上模仿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进行证券投资。因此,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产生模仿的效应。
模仿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比独立型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客观上非理性含量更高一些。通过社会心理和认知心理分析,特别是证券投资博奕分析可以得到,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选择的投资策略是随大流的从众策略。
综上所述,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可能存在客观相似性,而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必定存在模仿从众性。
4.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上市证券的价格能充分迅速地反映证券市场所有场内外相关信息。所有证券投资主体都能任意地、不断地获取有关上市证券价格、涨跌幅度和交易量的客观信息。因此,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所有证券投资主体的客观信息是对称的,证券市场的竞争对所有证券投资主体是公平的。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两类证券投资主体预期形成的模式和决策形成的途径具有较大差异,导致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未来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不同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证券未来收益的波动也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两类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作用。如引言所述,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就是投资证券的风险,两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风险产生不同的作用,他们就是形成风险的市场内在机制。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通过相同的经济模型或者相同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独立获得各自的理性预期信息和理性决策信息通常是大致相同的。
若两个具有限理性的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凭借各自的投资经验大体相同,他们独立获得的有限理性预期信息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也大体相同。
上述情况下,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便具有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的对称性,通常其证券投资行为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产生客观相似的作用。否则,两个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是非对称的,其证券投资行为也不尽相同,对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形成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桑塔弗研究所(SFI,SantaFeInstitute)通过计算机模拟完全由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组成的股票市场发现,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股票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即证券投资风险和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程度及其变化速度有关。
综上所述,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客观相似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一种内在机制。不妨称为独立客观相似机制。其客观相似程度以及所持资本资产结构的变化速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投资证券的市场风险会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出现复杂现象,价格大幅波动,交易量增加,泡沫形成,甚至累积成危机。正如桑塔弗研究所模拟的股市一样。说明形成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是证券市场内在的非线性机制。
面对客观对称的信息,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各自独立获取的预期信息和独立提取的决策信息,通常是非对称的。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需要参考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预期信息和决策信息,以便选择各自的证券投资行为,他们的投资行为就会或多或少地模仿其它证券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也就是从众选择各自证券投资行为。这种模仿从众行为会在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间传染蔓延,他们个体的有限理性投资行为演化成证券市场整体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被成倍地放大,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极度剧烈地波动,证券未来可能收益间的差异大幅度增加,证券市场风险增大,甚至风险累积成为危机。
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模仿从众性是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另一种内在非线性机制。不妨称为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5.结束语
进行市场投资不但给资金持有者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渠道,同时给资金需求者提供筹集资金的渠道,解决其资金不足的问题。伴随着金融市场进一入开放,市场金融证券投资活动逐渐发展起来,助推了金融产品收益空间不断扩大。因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环境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交易活动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有效预测证券投资风险,那么将带给资金持有者重大的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新的背景下证券投资风险的突出特征,科学评估了其存在的隐藏的市场风险,从而探索出具有现实指导性的风险控制管理策略。
证券投资特点风险性管理措施
一、证券投资的主要风险形式
证券投资是金融产业的核心构成之一,成为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但给投资者创造了更大的收益空间,也拓展了集资者更宽的筹资渠道。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环境还在改革关键时期,各种矛盾日益激化,使证券投资活动风险系数增加,所有的证券投资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证券投资项目执行时期,它的风险一般体现为系统、非系统两类风险,其都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全行业领域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因为整体性大环境选择的投资收益的不可预测性。系统风险全方面影响着与证券投资相关的所有主体,所以利用多样化投资方式是无法面对这类风险,因此也叫做不可分散风险。举个例子来讲,国家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对金融产业进行有效控制,这种影响波及到金融产业的各个主体,对整个金融体系也产生冲击作用,风险呈现出系统、全面的突出特征。
(二)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指不是因为整体性事件导致的投资收益的不可预测性。事实上,每个公司的经济发展实际有着很大差异性,这都是企业本身的原因,出现投资风险,只会对这家公司a生影响。证券投资主体限定在一家公司,这只是企业本身的活动,站在主体角度来阐述风险性,其通常是因为某个环节导致的,这个风险波及范围仅限于该投资主体,具有非系统性。
二、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特点评估
证券投资风险特征主要有:
(1)客观性。因为证券市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体现出客观性特征,其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具体而言,证券投资受到客观环境影响十分大,特别是市场环境变化而导致的价格波动,投资者买入价格远远高于卖出价格,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
(2)未知性。风险是不可预测的,所有企业都一样,不能预测到风险何时产生。证券投资由主观决策者决定,投资收益预期无法预测,对风险更无从判断,以上风险最根本的原因是决策者无法预料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破坏性。证券投资固有的风险,造成损失是必然的。通常小范围波及某个企业,大范围将触动整个金融体系。虽然证券金融风险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但破坏性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成为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一点。
三、从投资准则优化风险控制体系
金融体系进入改革的深化阶段,证券投资风险问题也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投资者们在风险评估上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有效控制因投资决策者决策失误产生的不好结果,投资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一)统筹原则
根据统筹兼顾原则可以保证产业效益的最高,让证券投资者获取更多的收益。社会主义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证券投资风险的存在。针对这一点,证券投资者要实行统筹兼顾的原则,确保对市场进行整体性研究,充分了解如何预测风险及对风险的应急处置。如果出现风险。对收益和损失进行同时调整,确保可以实现合理的收益目标。
(二)分散原则
证券是多种多样的,构建合理的证券组合。进行证券投资方式与种类的对比,选择合适的投资类型与组合。市场经济呈现出多元化的突出特征,经济投资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这样可以确保资金收益更加平稳。针对证券投资来说,资金持有者进行分散性投资,避免因一个方向投资提高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分散风险,确保实现多渠道收益。
(三)投资程序
投资程序是固定的,方案的制定、证券商的明确、办理等。要严格按照这个程序进行投资,首先进行详细的设计与规划,根据规定的流程进行证券交易方案的制定,可以有效保证收益的稳定性。证券投资初期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于市场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对风险做出证券的评估,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四、科学应用证券投资方式防范风险
现阶段,金融行业调控体系逐渐健全与完善,在坚持市场经济前提下,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营运方案。证券投资呈现高风险特征,如果风险认识不足,将会产生巨大损失。合理使用证券投资方式可以将风险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应对证券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证券套利
通过证券现货与期货价格的差额来交易,获得的差额收益的行为。通常来讲,现货与期货价格差异达到某个阶段时,投资者应该按照收益的多少进行交易,否则会产生证券囤积时间长错过收益最好的阶段,其也成为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证券套利方式最大影响因素是周期,同时注意价格的变化,在最佳阶段进行买卖。
(二)证券包销
针对新发行的证券,根据特定价格进行全部购买,也就是证券在正式发行之前以价销售给发行者,然后通过银行进行市场销售;发行者按照相关规定支付包销费。这种模式可以减少成本,提高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通过分销,最大限度降低投资者风险程度,同时减少经济损失。
(三)发行
银行借助于它机构网点与人员的有力资源,发生证券的银行可以进行代售,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的活动。这种投资的风险不高,即使市场出现较大波动,那也有金融体系来抵御,投资者的收益通常处于保护的状态下,损失可能性较小。
五、结束语
证券投资为金融业盈利的重要途径,也是总业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近年来市场投资的最佳选择。
针对投资者而言,证券交易要实现将风险控制到最低,收益保证最大的原则。因此,正确分析投资风险是必要工作,投资者要根据本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投资方案,同时严格按照投资流程进行。
参考文献:
[1]戚逸康,徐晓宁,张蕊.我国股市震荡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研究[J].华北金融,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