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审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称评审 Web 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82-03
建设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建设科学的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建设一流的大学不可忽视的根本要素之一。人才的晋升和考核制度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综合评价的重要体现,是关系到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如何利用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并形成良好的人才管理机制,是当前高校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现状和目的
高校是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学校投入大量的财力为各部门开发各类数据管理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开发过程中没有整体规划,造成数据库之间交换困难,如科技处、教务处和人事处等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现阶段,各类教学、科研相关的数据录入和导出仍然是半手工状态,能用计算机进行的都是制作一些简单文档,把计算机当打字机使用。现行的这种处理信息模式,有很多缺陷,重复劳动多,工作效率低,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公网络和计算机设备,造成一定意义上的资源浪费。
建设和使用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合理配置和有效的开发人力资源,进一步规范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充分整合学校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协同办公的优势,结合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自动提取,减少申报者填写纸质资料的负担,使高校岗位聘用工作以更高效和公正透明的方式完成,同时实现在线完成岗位聘用评聘工作,提高高等院校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系统流程
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系统有:方案设置、个人申报、单位审核、资格审查、指标下达、单位推荐、大学科组推荐、高评委推荐、聘岗结果确认等功能。
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系统各部件的流动情况,而不是表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职称评审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三、系统架构模块
职称评审系统包括权限管理模块和申报人信息模块,权限管理模块包含有4个子模块:登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角色管理模块和菜单管理模块。申报人信息管理模块有2个子模块:基础信息维护模块、申报人信息维护模块。登录模块是给用户分配一个合法账号,根据登录用户的角色选择相应的功能菜单。用户管理模块是对系统用户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角色管理模块是对用户角色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以及对角色的功能的查看、添加、删除。菜单管理模块是对功能材料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
四、 系统设计
(一) 应用领域与使用对象
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系统运用于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相关工作,使用对象主要有: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老师、人事处的老师、学院相关评审工作的老师及学校相关领导。
(二) 技术特点及开发平台
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是一个标准的体系结构,它主要面向使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基于Web的应用开发与部署。J2EE平台的主干是EJB体系结构,它规范了如何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与部署服务器端应用业务逻辑组件。J2EE平台的其他部分,例如JSP和Servlet是对EJB体系结构的补充,提供呈示逻辑及客户交互控制逻辑等功能。J2EE具有以下优点:
1.平台无关性。用户不必将自己捆绑在某一种硬件或操作系统上,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2.可移植性。J2EE作为一种组件技术,已完成的组建能方便地移植到其他任何地方。
3.功能强大。J2EE作为中间件,提供强大的功能,使开发人员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因而能加快开发速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4.节省成本。当用户更换平台时,由于基于J2EE的系统能方便地移植到其他平台上,而无需重新开发,因此能有效地利用前期的投资。
5.广泛的支持。J2EE技术规范得到了从国际性大公司到自由软件开发者的广泛支持,SUN、IBM、ORACLE、NETSCAPE、BEA等纷纷推出了基于J2EE的软件产品。
6.多层架构体系。基于三层或多层分布式计算结构已成为当今的主流模式,多层架构可以有效地分离数据层、逻辑层和表示层。J2EE架构允许开发人员将精力集中在应用的业务逻辑上,而不必关心系统的性能等问题。三层结构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优秀的扩展能力和负载均衡能力。利用J2EE平台,可以构建一个由小到大、可健康发展的系统,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得以持续地利用。
(三) 运行环境和设备要求
1.硬件设备要求
服务器: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ices 03 / 08 , linux ,unix。
数据库:Oracle 11 G 。
应用服务器 : Apache Tomcat 6 / 7 。
运行环境:JDK1.6 以上 和 100G以上磁盘空间。
客户端:
建议安装IE8.0或以上版本;
建议安装有TCP/IP协议,能够支持网络功能;
建议安装Windows 7 操作系统。
2.支持软件
支持WINDOWS XP / 7 操作系统。
五、系统实现
(一)申报人员功能模块实现
申报者以申报人的角色登录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系统。选择当前评审业务(即人事处设置的岗位聘用方案),选择要申报的专业技术职务信息并填写个人的材料有:基本情况、工作经历、教育经历、教学业绩、科研业绩、计划和目标等。资料填写完毕可以保存或导出申报材料,确认信息无误后提交申报材料。进入系统后,个人页面如图2所示:
1.填写申报材料:单击“评审业务”出现如图2子菜单,选择“填写申报材料”。
2.申报人员依次添加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学习经历、工作经历、教学情况、、出版著作以及获奖情况,如图3~4所示:
3.填写完毕并保存提交申报材料,提交以后,院级单位负责对填报材料进行在线审核。
(二) 审核人员功能模块实现
申报人提交申报材料后,首先是由学院审查所有申报者的申报材料。学院管理员可以设权限给本单位工作人员,指定审查申报资料的某一部分(如:工作经历),审查人员可以修改申报材料,系统记录修改痕迹。最后学院管理人复审申报资料,设置指标类型,提交复审资格审查结果。
学院单位审核:授权的学院审核人,只有“单位审核”子菜单并且只有审核“该指定部分内容(如工作经历)”的权限。如图5所示:
(三)校级职能部门功能模块实现
学院在对申报者提交材料逐项审核属实的前提下,向上一级单位学校人事处提交资格审查通过人员名单,单位提交筛选合格名单后,人事处进行资格复审。人事处可以点击“申报材料”查看申报表和一览表。点击“单位审核情况”可以查看单位筛选后各单位的提交人数。点击“资格审查”可以看到申报人的申报信息如:所属“部门”、“系列”、“现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职务”、“申报岗级”,最后审核并填写审核意见后,提交审核结果。如图6所示:
岗位聘用工作的最后一步,聘岗结果确认。人事处管理员登录系统选择“聘岗结果确认”,选择待确认列表中的“确认”按钮,填写聘期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最后提交结果并归档。
六、小结
本文对高校职称评审工作进行了详细业务流程设计,满足了职称评审工作的动态生成报表,通过三个模块(权限管理模块、申报人信息模块、审核人员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实现了职称评审工作中职称申报人员、各级评审人员和系统管理员等相关工作人员所需功能,成功实现职称评审系统的业务需求,提高了职称评审工作效率。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很强的职称评审工作,我们的系统为其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知识管理方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校职称评审系统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长云,饶居华,等. EcliPse与J2EE应用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6).
[2] 余浩东. J2EE应用框架设计与项目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2).
[3] 李胜东,张莉. 职称网上评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 现代教育技术,2012(4).
[4] 谷宁静. 基于 FTP 和 AJAX 的职称评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软件产业与工程,2014(1).
[5] 贺燕飞. 基于J2EE的高校职称评审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D]. 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 杨秉团. 潍坊学院职称评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工作质量现状 改善对策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程度,因而必须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保证高校内部审计增加高校价值和改善高校运营的作用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帮助高校实现其目标。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为全球范围内的内部审计及有关各方提供了统一、权威的内部审计专业标准体系,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现状,找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和差距,提出改善对策,有助于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虽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审计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高校审计部门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审计质量问题仍然是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作用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旨、权力和职责的不明确
内部审计活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通过内部审计章程来表现和反映,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内部审计章程规定的具体内容来行使内部审计的宗旨、权力和职责。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制定的内部审计章程,包括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部审计实施办法、内部审计职责等,存在宗旨、权力、职责不明确的问题,这就限制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开展的依据,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造成内部审计质量的低下。
(二)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损害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机构上已经独立设置,从这一点来看,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上的独立性,但还有很多方面依然在损害着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组织上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在专业判断上的客观性,消弱人们对高校内部审计职业的信心。具体表现为:在开展实际的审计工作中,接触必要的记录、人员和实物资产受到方方面面的干扰;内部审计经费得不到及时、充足的补充,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学习及继续教育;高校财务预算审计时,财务预算无法及时提供;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承担了很多高校的运营和管理责任,非内部审计人员的评价职能。
(三)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的缺失
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是监测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以保证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一种程序。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是对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的具体审计业务整体情况的持续和定期的评估。然而,在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几乎缺失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各高校内部审计很大程度上处于自由发展的状况,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
(四)高校审计项目主要环节的质量控制薄弱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具体审计业务,在主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比较薄弱。现阶段,在具体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方面比较落后,造成开展内部审计具体业务程序上和内容上的随意性,降低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五)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的不完善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一方面,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另一方面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制度。导致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风险意识的缺乏,责任意识的淡化,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随意性较强,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二、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行质量的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宗旨、权力和职责
进一步明确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宗旨、权力和职责,完善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依据,以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具体表现为:在高校内部审计章程中引入新时期内部审计的定义,通过评价并改善高校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高校实现其目标;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在高校中的地位;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接触的有关的记录、人员和实物资产;规定内部审计部门与高校的校长或最高权力机构沟通的方式和途径。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评价内部审计章程中规定的宗旨、权力和职责,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新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高校实际环境,以最高的内部审计质量完成工作。
(二)进一步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只有具备充分的组织独立性和个人客观性,才能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进一步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保证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要求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依据制定的内部审计章程开展工作,并将受到的对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损害,与校长或最高权力机构及时、直接且无限制地沟通,做到尽量避免对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损害;无法避免对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损害时,要在内部审计结果报告或工作报告中进行充分的披露。
(三)建立和保持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
各高校内部审计的负责人应积极建立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监督和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在内部评估方面,包括对内部审计活动的持续监督和定期检查。持续监督包括高校内部审计负责人在项目计划阶段提供指导并批准审计方案;在审计实施阶段评估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以充分支持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在审计结束阶段保证实现审计目标。定期检查包括高校内部审计负责人对不同时期相同内部审计业务的对比,以评估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审计报告的利益相关方的深入访谈和调查,了解利益相关方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反馈。
在外部评估方面,可以设立区域高校审计委员会,定期对各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加大直接监督力度和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方面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四)加强高校审计项目主要环节的质量控制
加强高校审计项目主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内部审计项目的合理确定、充分的审前准备、现场审计的科学组织。
1.内部审计项目的合理确定是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前提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围绕高校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开展工作,帮助高校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部门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要考虑学校目标实现的需要,考虑学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业务和重点事项。
确定内部审计项目要考虑内部审计力量,在内部审计人员所能胜任的审计项目数量、范围和审计事项复杂性、严重性程度内开展工作,要量力而行,保证项目的审计质量。
确定内部审计项目时,高校内部审计负责人要多与领导层沟通信息,多与各业务部门交流业务管理和业务发展,使内部审计项目服务于业务的发展。
2.充分的审前准备是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基础
首先,确定能胜任特定审计项目的审计组负责人和审计组成员。审计组负责人须具备丰富的相关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主要服务于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负责。审计组成员由审计组负责人依据审计项目的业务内容、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确定,相应的专业为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胜任或不能完全胜任的专业。这样可以对审计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连续控制,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
其次,审计组负责人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内容、以前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报告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情况、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诚信情况、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等。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确定被审计单位需要重点关注的业务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设定审计重要性标准。
再次,审计组负责人编制审计方案。依照科学性、严密性、完善性的原则,合理编制审计方案,确保审计方案的可操作性,从而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方案要明确执行的审计步骤和审计方法,突出审计重点;审计方案要合理安排审计组成员的分工。审计组负责人要介绍被审计单位情况、本审计项目的目标、重点和需要关注的事项、审计组人员的分工。
最后,准备现场审计的各种资料。包括准备所需的审计表格、工作底稿样式、民主调查表,这样有利于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归档。
3.现场审计的科学组织是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
审计组负责人负责审计方案规定程序的现场执行,检查和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确保审计组的工作质量;负责定期召开审计组成员碰头会,检查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和分析讨论审计发现问题或问题线索;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要求记录实施的审计程序、收集的审计证据、得出的审计结论,要求反映审计组成员的分工,以便于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审计责任的追究,从而保证内部审计质量;保持与被审计单位及时和适当的沟通,便于进一步了解实际情况和发现新的审计线索;不断充实审计报告初稿,透彻分析审计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五)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细化审计项目的质量追究内容和范围,明确审计组各级人员的责任,定期考核审计质量,给予适当的惩罚,充分发挥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译.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1.
[2]徐启哲,刘.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5).
[3]宋瑞红.浅议如何加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新疆审计,2008增刊.
一、项目立项阶段
高校实行预算管理制,高校的招标采购项目必须按照校内的管理制度落实经费预算,项目可行性须经高校办公会议讨论研究,重大的项目还要上报高校党委会议研究决定。项目一旦经讨论决定后,项目内容和经费就有了明确的界定,而且一般不得更改和变动。因此就这一阶段而言,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必要性必须充分,项目估算及方案确定必须明确、合理、完整,原则上不能出现重大方案变更或重要漏项,这就是立项阶段的风险。
二、招标准备阶段
项目立项后,就进入招标准备阶段,也就是由招标管理部门具体审核拟招标项目的程序是否按照高校内部管理规定进行立项,通俗讲就是审查项目是否“合法”,然后根据项目立项确定的投资估算和方案确定招标采购的方式。就这个阶段风险点主要有不“合法”的项目进入招标准备阶段;应当招标的项目进行分解规避招标;招标采用邀请招标还是公开招标没有按照高校内部规定执行。执行政府采购是高校招标采购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物资采购招标的项目,这和工程采购招标的组织方式是有明显区别的。审计监督应当注重区别工程与物资在招标方式上的不同,尤其是执行政府采购中采用非招标方式采购的项目,采购的方式比工程招标多变,也是监督的重点。
三、招标实施阶段
(一)确定自行或委托招标。多数高校对简单、金额较小的项目实施自行组织招标,金额较大、内容复杂的项目实施委托招标公司进行招标,这就对招标公司的信誉、实力要求较高。对招标公司的监管成为重要风险点,招标公司出现的错误或者违法行为直接受害人就是作为委托人的高校,而作为高校内部机构的审计部门监督的对象是招标管理部门,不是招标公司。因此高校招标管理部门对招标公司的监管情况是审计应当监督的内容。
(二)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招标文件应当严格参照项目立项确定的方案,招标文件的编制要公平合理,不能有倾向性和隐蔽性条款,要杜绝潜在损害高校自身利益的条款,这些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充分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审查和监督。
(三)招标公告或招标邀请函。招标公告的的媒介和期限必须按照国家、地方和高校的规定执行,邀请投标的单位要按照高校内部的管理规定选取。
(四)审查投标单位资质。公开招标的项目潜在投标单位数量多,水平参差不齐,要按照招标公告确定资质条件严格进行审查,杜绝“漏网之鱼”。
(五)编制招标控制价。对于工程招标的项目,高校都有执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而且要编制招标最高限价。最高限价编制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招标的质量。编制最高限价低于市场价会导致流标,高于市场价容易损害高校自身的利益,因此能否科学、合理、准确编制招标上限控制价是工程招标的重要风险点之一,是审计部门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六)招标答疑。在评标之前,招标答疑和勘探现场是主要工作内容,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杜绝各投标单位收的信息不一致,杜绝组织一个或部分投标单位勘探现场。
(七)评标、定标。开标是招标采购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评标委员会的组成是否与之前抽取的成员一致,评标委员会专业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评标委员会是否按照招标文件明确的评标办法评标,废标的确定是否符合规定,中标公示的媒介即期限等都是审计监督要确认的事项。
(八)签订合同。中标后合同的签订要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履行,不能脱离和背离招投标,这就要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监督。
四、项目实施阶段
(一)目变更、主材认价。招标项目尤其是工程类项目的变更客观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发生时要严格按照高校内部管理规定履行,不能任由管理单位随意变更,招标管理单位也肩负着管理责任。审计监督要通过与内部审计业务相结合实施。
(二)验收。招标项目实施完成后,要由招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的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审计监督要注意验收小组的验收意见及纸质资料的备案,另外涉及特殊专业及设备的项目,必须要有专业部门的质量验收。
五、项目实施完成
【摘要】当前各地高校纷纷进入新校区建设的,且建设项目大多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式。它在优化投资决策、规范建设行为、促进项目管理、控制投资风险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种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把建设工程审计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加强高校新区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应准确把握介入时间,合理定位介入深度,把握重点环节,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收费,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关键词】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一、高校新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各地高校纷纷进入新校区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且呈现出投资主体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程序环节多,专业性强等特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闪失,都可能对学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这意味着高校新区建设项目的投资风险在增大,同时也对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合理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资金,加强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监督,控制投资风险,已成为当前许多高校新区建设审计工作的重点,也成为摆在监察、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长期以来,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基本都是沿用事后竣工结算的审计方式,高校建设项目也不例外。实践证明,这种审计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审计工作在规范建设管理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找到了管理漏洞,但问题已无法纠正;查出了损失浪费,但资金已无法挽回;揪出了腐败案件,但人已经触犯了法律。可见,传统的审计方式存在着时效性差、时间滞后、诉讼增多、风险加大的弊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有鉴于此,1994年南京市审计局率先开始探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路子,并对南京长江二桥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取得良好效果。其后,这种跟踪审计模式先后被其它省市的审计系统应用,成为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审计方式。各地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也逐渐借用了这种审计方式。
所谓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接受业主委托,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活动,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有效控制和真实反映工程投资,帮助建设部门纠正偏差,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维护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和投资规模,完善建设项目管理,保障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跟踪审计立足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它一改过去工程由竣工后集中一次结算审计的传统模式,是现代审计制度的创新。它在优化投资决策、规范建设行为、促进项目管理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前,在各地高校新区建设中也应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等措施不断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对建设工程进行全面、详细的跟踪工作,真正实现由“结果审计”向“过程审计”的转变,确保审计质量,从而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实现审计服务的价值增值,协助业主实现投资控制目标。
二、新区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种动态的管理,由过去定期、不定期的审计发展到驻场实时审计,这种“贴身”的审计模式使审计监督覆盖了从项目立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设计、变更、设备材料的采购、隐蔽工程等,直到工程最后竣工决算和资金收支的全过程。它把建设工程审计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审计人员参与各个环节,全过程进行深入了解。高校新区建设中要有专职审计人员驻扎现场,对隐蔽工程、现场变更、签证进行详尽把握,避免结算时产生矛盾,减少审计风险,从源头上控制工程投资。
1.跟踪审计的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跟踪审计的准备阶段,是保证建设项目投资真实合理的前提。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根据建设单位上报的项目情况,组成跟踪审计小组,确定审计负责人,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依据项目特征制定审计方案,编制审计计划,参与审计活动。
(2)认真研究、核查报审的文件和资料,检查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合理,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
(3)严格审查各项前期费用的支付情况,检查各项规费是否合规、合理,征地拆迁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有效控制前期经费的发生,减少工程的投资成本。
(4)进行概算审计,从源头把关,形成制约机制。从节约投资、优化方案、规范程序等角度,及时提出阶段性审计意见。
(5)和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讨论会,共同制定监督制度,明确各方职责,确立跟踪审计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给审计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2.跟踪审计的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控制,其目的是规范管理,控制项目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设计阶段。设计标准、设计方案、结构安全系数等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设计阶段的跟踪审计目标是确定设计单位是否符合资质,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要求,设计是否控制在项目计划投资额内,防止出现“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从而堵塞设计阶段的人为浪费,控制工程造价。
(2)招投标阶段。首先,跟踪审计应根据高校建设资金的使用计划,监督编制工程概算、审查工程量清单并参与标底答疑,以减少造价的变更。其次,审查招标文件并全过程参与招标,监督开标前的程序是否规范,是否执行了回避制度,报名、制标、评标是否三分离。最后,审签施工合同。对涉及专业性较强的条款,审计人员应咨询或通过专家论证,尤其应关注施工方、供应商在履约能力、售后服务、质量保证方面的情况。另外,还应特别注意合同文本与招投标文件之间的统一,避免产生矛盾。21写作秘书网
(3)施工阶段。首先,做好基础工程、隐蔽工程的现场记录,参与验收,做到由基建、审计、施工、监理四方会审会签后才能加以封闭,使工程成本更加切合实际。其次,把好对材料、设备采购的价格关。跟踪审计应根据工程进度,要求施工方提前报出所需的材料,在监理、基建质量把关的前提下,通过咨询、查询、询价,搜集材料价格,通过工程例会,由各工程管理方参与讨论、议价,最后审计综合各方情况进行定价,并经各方签章认可,作为决算价格。工程中使用的设备,也应公开招投标。通过以上的跟踪定价,进一步避免材料、设备供应中的一些不正当行为,维护学校的利益。第三,审查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如发现变更幅度大,审计人员应及时向校方发出超支预警,防止随意增加工程成本,对设计方案不合理或施工地质环境和结构的变化,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变更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尽可能把工程造价降为最小。审计人员务必坚持原则,对弄虚作假、高估冒算的行为给予坚决抵制。
此外,跟踪审计应检查项目概算执行,内控制度建立、执行,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建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等。同时还必须审查确定施工单位的工程量月报,作为学校支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对现场施工情况提出阶段性审计意见。
(4)决算审核阶段。现在工程结算一般采用标底加变更的方法。首先,要严格核实工程量,对平时跟踪的资料进行汇集、整理并全面复核,明确招标确定的范围,严格审查增补协议等,避免加大工程和重复计算。其次,要查看定额、项目名称及规格,把好定额套用审核关,防止高套或重复计算,还应注意材料价格和让利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第三,要重点审计各项费用的计取比例、计算基础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与校方、施工方及监理多沟通,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最大限度地使工程造价得到准确、真实、完整的反映。3.跟踪审计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项目决算阶段制定决算审计方案,组织力量进行竣工决算的审计阶段。主要是做好审计资料的汇集整理和存档工作。每项工程审计结束后,必须按《档案管理办法》及时进行具体而标准化的整理登记,对审计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建立审计档案。档案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对涉及高校新区建设项目的来信来访材料也要依据监察档案的要求,按规定上交上级档案馆,为今后的后续监督检查做好准备。
此外,在高校新区建设中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跟踪审计主要是构筑以防范为主的预警机制,应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介入不包办,独立不孤立”。
第二,跟踪审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项目特征,不同施工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踪方案,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对工程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三、加强高校新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思路
1.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间
高校新区工程建设一般要经历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决算等阶段。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审计资源和成本等要素,确定介入的时间。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审计都应贯穿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的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
2.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
高校新区工程建设综合性强,而审计是以堵塞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是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关并非从事建设、施工、监理等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地运行。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校方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不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强调依法监督。
3.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关键环节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沿着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以工程投资控制为主线,紧紧围绕投资控制这个中心对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实时跟踪。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跟踪审计质量,应对工程投资有较大影响的环节予以重点关注。首先要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其与其他审计内容相结合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其次,在跟踪审计中应找出投资、进度、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制定跟踪细则,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4.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
跟踪审计是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的实时动态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跟踪审计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依法实施,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高校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运转,让跟踪审计变被动为主动,并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5.规范跟踪审计收费,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因自身的力量有限,往往借助社会中介协审,因此规范跟踪审计的收费,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审计机关才能更好地整合审计资源,利用自身熟悉业务、易沟通等优势,结合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储备较好,业务力量相对较强的优点,相互协作,更好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
此外,跟踪审计也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提升政治素养,强化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也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充分了解建设工程全过程理论,掌握最新的技术方法,提高综合能力,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现代审计制度的一种创新,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在高校新区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深化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加强对跟踪审计的研究,使之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促进建设项目规范、有序、有效运行,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乃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更优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合同管理[M].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5.
[关键词]新校区;建设;投资控制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新环境,从1999年至2001年经过三年大扩招,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加至2001年的1214万人,净增571万人。三年内几乎翻了一番。教育部在2008年4月宣布,各类高校在校生达2 700万,跃居世界第一位。
鉴于上述发展机遇,各高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与1998年相比,全国普通高校占地面积增长了80%,校舍建筑面积增长了70%,而且呈逐年加速增长态势。
由于受到原有校区周边环境的限制,各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征地基本在千亩以上,投资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由于高校新校区建设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建设规模大,工程必须在九月份前竣工,才能保证学生在九月份开学入住,工期目标比投资控制更重,因此。探索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如何有效进行新校区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已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意义
高等教育投入渠道过窄,整体社会资源不足。其建设资金来源及筹措渠道少、困难多。虽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仍难有力支撑教育培养规模的扩大,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建设一个节约型校园,工程投资的控制显得至关重要。高校新校区建设,其工程投资的控制和其他建设项目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应认真思考其工程投资控制手段与其他普通项目投资控制手段的相同和差异。本文结合新校区建设实际情况,以高校新校区的全过程工程投资控制为主要研究内容,整理出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建设资料,归纳出一些实际教训和先进经验。提出了部分建议和设想。希望能够为新校区建设提供经验。
三、全过程工程投资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一)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投资控制
1.注重设计单位选择,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投资的决定性环节,设计费用一般占工程投资的1%左右,但设计的质量对整个工程投资的影响却占75%以上。
设计方案应根据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年限,在技术经济指标方面合理化。在满足学校功能的前提下,要适当超前,不能刚建成就因前期论证不够或使用功能不足而进行改造,甚至拆除。在各个项目方案论证阶段,学校组织有关部门、用户、专业咨询公司参与组成价值管理团队,进行价值管理,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有效地减少或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设计工作需要资质等级高、信誉好的设计院和有经验的设计团队来完成。特别是两年工作经验以下的设计师,不应参与设计,要懂得“设计一条线,笔下千千万”的道理。设计师经验对工程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二者需要兼顾。
2.在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注重全寿命周期控制投资
在新校区建设中,不仅要看到建造时期的投资低,而且要注意节约运行费用。整个全寿命周期投资最低才是真正投资最低,而从设计阶段早期进行节能设计或方案处理,减少运行费用可采取的措施有:(1)提倡建设中水站,由于大学校园绿化或水域面积较大,用水量很大。建设中水站后可使用中水灌溉、补充水面、冲厕,节水效益十分明显。以燕山大学为例,建设两座中水站供水共投资710万元,每天可节约水2000~2500吨,按秦皇岛水费3.6元/吨计算。每天可节省水费7000~9000元。每年节省水费250万元左右,两至三年即可收回投资。(2)广泛采用节能设施在教室、学生公寓内采用节能灯具、节水设备,使用保温墙体材料,可很大程度上节约学校的水、电、暖费开支。
3.重视施工图纸的审查
设计图纸完成后,总会存在不足,这些不足发现得越早,对投资的控制越有利。如果在开工前变更。只需修改图纸,其他的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甚至没有损失。如果确需要变更,也要坚持先技术经济论证分析后才变更的原则。避免施工单位因投标报价低,通过变更获得高额利润的做法。充分发挥造价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最好聘请丰富经验的设计师、建造师、监理等进行图纸审查,把问题的发现、解决时间提前。使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二)招标阶段的工程投资控制
1.确定招标文件中的经济合同条款是本阶段对投资管理的关键。这些条款的责任、约定必须明确,有制约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包括:
(1)正确选择施工合同类型:对学校来说,按照风险从小到大的顺序是: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可调单价合同。一般来说。工期短(一年以内)、规模小、施工图纸明确、工艺简单的工程宜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对工程较长、施工图纸明确的项目。优先采用固定单价合同。即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对工期较长、规模较大、前期准备不足的的项目,宜采用可调价格合同。
(2)工程造价结算条款:这些条款包含了本工程造价的结算办法,一经中标不易违背实质性条款签订施工合同。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签证、工程变更是难免的,对工程变更出现后的工程价款处理以及结算方式。都要仔细推敲、认真研究。
(3)工程款支付条文: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工程款支付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投标单位的报价高低,付款条件好,投标单位下浮比例时会低一些;反之,投标单位资金成本更高、风险更大,则报价会高一些。工程款支付一般以时间进度或形象进度为支付节点,在形象进度或进度报告提交、审核、审定时间上要明确。为完善这些条文,选择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和法律顾问进行合同审计,对关键条文进行推敲、完善。
2.对市场的掌握程度是招标成功的关键,学校要对市场价格充分考察摸底。不同施工单位,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利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其报价离散性很大。学校招标工作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原则,最典型的是新校区平基招标,挖方最低报价9.6元/m3,含爆破和场内运输费用,并且填方不算费用。经过市场调查、询价以及对报价最低的公司按此单价承揽的其他工程进行考察后,最终确定该公司中标,当时政府投资工程的价格约16元/m3。学校新校区1000亩土地,仅此平基土石方工程就节省了投资约460万元。
(三)施工阶段的工程投资控制
1.审查施工组织方案。由于建筑产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往往明示或隐含着投资变化的项目。为更好地进行投资控制,需认真审查施工组织方案,鼓励施工单位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采取更加经济台理的施工方案。以及新工艺的使用。对降低工程投资的方案和措施,适当给予奖励,达到双赢。如现浇砼天棚抹灰。施工单位采用清水模板,使砼天棚表面
不抹灰就可达到平整度验收要求,采用清水模板每平方米给予补助或节约的抹灰费用,实行一定比例分成。
2.材料和设备的核质核价。材料费和设备费是建安造价的主要构成,通常占建安造价的60%左右,做好工程材料的价格核定对降低工程造价的作用非常明显。对工程中的主要材料。认真市场调查、分析材料的主要控制指标,如管材的壁厚。特别是一些装饰材料。价格相差很大,地板砖每平方米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采用货比三家,比质量和价格,甲招乙供等材料价格控制方式,不但能有效地控制材料价格、降低工程造价,而且有利于控制材料质量。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所有建筑材料均通过招标询价的方式在质量、服务、价格方面认真比较。进行择优、选型、定价。
3.变更与签证管理。变更和签证是施工阶段容易出现漏洞的环节,为了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必须完善变更和签证程序,责任到人,层层把关。一方面,要保证变更、签证命令源的唯一性,制定工作流程。设专人负责变更和签证汇总、存档工作,防止在结算时只出现造价增加的项目,为结算积累完善的资料;另一方面,应落实分片管理、分片签认的原则,负责人职责范围内的变更和签证才应该有效,跨职责的签证要有负责方的签认。所有的变更和签证,包括设计院出具的变更图纸,工程技术部门应在最后一个环节进行盖章、认可。
(四)竣工审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工程项目竣工后,竣工结算的审计是投资控制的最后环节。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会利用各种方法获取超额的利润。首先学校要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关结算各方面资料的归集整理,主要是工程计量、计价依据、签证、会议纪要等结算资料。审核依据的落实完善。为竣工结算审计创造条件。
在项目竣工结算审计中,需委托造价咨询审计公司进行工程造价的审计。现在的咨询公司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同一工程不同的公司进行审计,审计结果会相差很大,很少有公司设立复核人员进行复核,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很差。有的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败坏,追求个人效益,帮施工单位出谋补设计变更、补签证等手续。学校在委托审计时皮采取的措施:(1)在咨询合同中应对具体审计人员作出经验和资质的要求,并对审计报告明确允许的误差范围。超过误差范围,应当扣减或不予支付咨询费。(2)给学校缴纳廉洁保证金,一旦发生审计人员违规行为,没收保证金。(3)在竣工结算送审时,进行资料核对确认,漏缺资料一律不准补单,在施工合同中就约定视为施工单位对此部分造价自动放弃。(4)施工合同中约定允许审减金额的幅度,超过范围的审计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有效防止了施工单位结算时高估冒算。一般允许审减金额为审定造价的3%~5%。
【关键词】 高校 工程建设项目 全过程跟踪审计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基建项目不断增加,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腐败现象也屡屡发生。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作为高校的审计部门,应切实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不断堵塞内部控制和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以减少职务犯罪,有效配合项目建设,实施费用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服从于学校的发展。
一、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些年,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审计部门加大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力度、探索投资绩效审计的一种有效方式,已得到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所谓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由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延伸的一种审计方法,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预防、控制、监督”三位一体,使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处于受控状态。
当前各地高校纷纷进入新校区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且呈现出投资主体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程序环节多、专业性强等特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闪失,都可能对学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通过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能更好地保障建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规范工程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建设工程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从源头上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对廉政建设产生积极作用。如何更好发挥全过程跟踪审计作用已成为监察、审计人员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二、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的源泉和动力
工程审计和其他审计工作一样,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领导重视就是要协调关系,解决问题,把工程审计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学校各部门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审计的职责,以得到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这样审计的工作环境就会大为改观,工程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调动审计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基本建设服务。
三、科学设计跟踪审计的程序与方法是做好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种将审计监督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新型审计模式,非常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编制和设计科学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是确保工程审计质量的基础。一个好的审计实施方案应该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它指导着审计人员的现场作业,对审计质量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因此,在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具体的跟踪审计前,应针对各工程项目的性质差异、规模大小、具体特点以及所处的不同阶段,分别根据审计内容设计出审计程序和方法,列出审计的重点和关键,编写审计大纲,编制实施细则。
一是深入开展审计前调查工作。应详细了解被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分析调查资料,确定审计目标、审计形式和工作重点。
二是注重跟踪审计方式的可行性。鉴于跟踪审计的实施过程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介入时机和内容是高质量完成建设期审计的关键。目前,跟踪审计的主要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第二种是阶段性跟踪审计方式。究竟选择哪种方式,需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审计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再进行研究确定。
三是合理选择跟踪审计的切入点。这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在审计实施方案中,应明确选择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影响较大及事后不能审计或审计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跟踪审计的切入点,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四、抓住跟踪审计的关键点是做好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的重要环节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沿着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以工程投资控制为主线,紧紧围绕投资控制这个中心对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实时跟踪。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为确保跟踪审计质量,必须有效地把握跟踪审计的关键点。
所谓跟踪审计的关键点就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常表现为下列几个环节:前期决策,勘查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准备,隐蔽工程验收,设计、施工的重大变更,主体工程部位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竣工验收等。这些关键点会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是项目建设和管理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可以变全天候的审计跟踪为对关键点的审计跟踪,从而可大大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降低跟踪审计的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开展跟踪审计,并不是要审计人员去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审计监督,通过对上述工作的审计监督,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地运作。
五、正确处理跟踪审计与施工、监理单位的协同关系是做好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的首要前提
跟踪审计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除技术性因素以外,还主要取决于施工单位的态度和监理单位的配合。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某些工程建设参与单位片面认为,跟踪审计单位除工程结算时,有对工程造价“论理”的资格外,在跟踪过程中没有对工程实施过程各环节的确认、决定和发言权,这样就容易出现参建单位(特别是利益单位)有意无意地将有关事项给“封闭”起来。对此,作为审计单位,最终会因不了解情况,做出予以默认或浅层批露,从而难以达到跟踪审计的目的。因此,对于跟踪审计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正确处理好跟踪审计与监理、施工单位的协同关系至关重要。只有相互统一思想认识,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积极配合、理解和支持审计工作,才能确保跟踪审计的各项工作得到顺利有序的开展。
六、推行“内外审结合式”审计是提高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
在当前高校管理体制下,要做好工程项目审计,离不开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学校审计部门要注意加强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主动与基建处、采购中心、后勤处、财务处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建立起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和业务控制程序,完善内部约束制度,健全基建内部相互制约的权力监督运行机制,最终使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运转,让跟踪审计变被动为主动,并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在理顺内审管理的同时,可以考虑充分发挥社会中介专业审计力量的作用,与社会审计机构合作,有效地解决完全委托审计和完全内审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首先,它解决了内审人力不足和专业缺口的矛盾,提高了审计速度和质量;其次,社会中介机构是具有专业资格的法人单位,其人员具有国家认定的专业资格和专业水平,内审与社会审计合作,很好地弥补了内部审计法律效力低的缺陷,内审人员的参与,可以监督审计全过程和审计结果,及时解决内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因此,“内外审结合式”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
七、规范与落实审计复核制度是提高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
审计复核是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跟踪审计中,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重点做好下列事项的复核:是否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范围和审计目标实施审计;审计工作是否符合相关的审计准则;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是否清楚;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定性是否准确,处理、处罚意见是否适当;审计评价、审计建议、审计移送处理是否适当;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八、审计人员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服务意识是做好高校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的重要保证
要确保工程建设始终能够规范、有序、高效地完成,同时能正确及时应对变化不定的施工现场,提高跟踪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这就要求跟踪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提升政治素养,强化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也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充分了解建设工程全过程理论,掌握最新的技术方法,不断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内抓管理、外促协调”。
首先要努力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其次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倡导“重实际、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要时刻把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牢记在心,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身形象;再次应注重工作方法,在审计工作中,要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坚持原则,维护学校的利益,对一些高估冒算、虚报工作量的行为必须坚决给予纠正,而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应尽量做到少争论、多理解,要学会尊重他人;最后工作中要坚持“到位而不越位”、“监督而不代替”的工作原则。
九、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现代审计制度的一种创新,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工程跟踪审计人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要以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既坚持原则,又注重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好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建设性作用,在审计过程中,与施工、监理、建设管理等工作密切配合,科学合理地选择跟踪审计的“关键点”,准确掌握审计参与的程度,把握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原则,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质量保证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乃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支海坤:高校基本建设中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新思路[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4).
[2] 吕江华:高校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3] 李兆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J].煤炭经济研究,2007(10).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0 引言
高校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不断增多,在经济领域的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这样一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也会更加艰巨,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客观独立的监督体系,是高校经济目标得以实现,会计信息真实性得以保障的手段,因此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以实现审计目标为前提,不断进行审计行为的规划,明确和落实审计责任,从而确保高校内部审计数据的可靠性,进而促进高校事业的全面进步。
1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为了全面促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首先需要进行项目立项,展开立项工作必须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以及重点资金进行设置,以最大限度降低学校风险服务为目的。
(2)为了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积极的进行前期调查是非常必要的,收集相关的法律条文、法规制度等相关资料,通过了解学校的基本状况,结合学校多年来的审计情况,制定更为科学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最终确定审计的时间和计划,将审计工作者进行合理分工,全面落实责任,实现分工的合理化,科学化。
(3)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心部分,首先要确保审计工作是全面依据审计方案进行的,其次应该科学地使用检查、观察以及询问等方法,搜集和整理审计数据,最后,建立相应的指导,检查以及监督制度,并对突发状况进行预测,制定相对应的解决对策,针对不同工作领域进行不同的审核,建立全面,科学地审计制度,全面落实审计工作,发挥审计职能,做到审核到位。
(4)在审计终结的阶段,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针对审计的质量控制工作总结和整理材料,并进行整理和汇总,针对其中的证据以及底稿做好归纳,尤其是与审计工作相关的各种资料,必须要进行及时的分析、整理,建立客观,清晰的审计报告,报告中既要披露问题,又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确保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
(5)最后的阶段也就是审计后续阶段,这个阶段的审计制度,审计一件以及决定和建议都需要一一落实。
2 目前制约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全面分析制约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种种因素,才能够制定更加完善的解决措施,下面具体分析:
首先,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组织体系的不完整,审计机构的工作职能与权利发挥不彻底,这样的问题导致了审计的独立性差,缺乏权威性。现阶段,虽然一部分高校中设置了审计结构或者是相关的办公室,但是却缺乏相对应的财务部门,各种相应的规范与制度都不够完全,审计工作执行不彻底。
其次,内部审计制度的缺失,也是我国高校审计工作所面临的主要趋势,很多高校往往只针对内部审计的业务开展,在内部管理与质量的控制上则很少涉及,这样就造成了审计制度形同虚设,其功能根本无法得到发挥,审计制度只是走走形式,在岗位以及业务的操作上根本达不到效果,这样必然会制约高校审计工作的开展。
再次,还有一部分的高校在审计人力资源建设上力度不够,尤其是缺乏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在高校参与经济活动次数不断增加的趋势下,经济活动的形式越发繁多,学校内部的审计工作也更加复杂,各种数据也越来越多,审计工作的范围更加广泛,因此必然需要更加优秀,业务更加熟练的专业审计人才,同时这些审计人才还需要对相关的其他领域有所涉猎,在知识结构上以及实践工作上都需要具备较高的水准。
最后,高校中缺乏必要的审计考核标准以及制度,确保这些制度,必然会导致审计工作的自控能力差,审计质量得不到有效的衡量,审计人员行为过于散漫,缺乏约束力,这些都是导致审计工作成效不高的决定性因素。
3 健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1)加强调控,完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健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对于高校内审至关重要,目前应尽快健全内审质量控制的人员保障机制,健全内审质量控制的制度保障机制,健全内审质量控制的技术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加大力度。
(2)针对高校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中心内容,全面落实每个环节的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内部审计项目立项的控制,这个环节主要就是严格的依据上级部门以及领导的相关部署,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重点的工作领域,部门以及事项,实事求是的制定完善的工作规划,并精油领导批准和签字。对内部审计工作方案的质量控制。对内部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坚持使用审核,观察,询问以及计算分析等方法,科学地获取审计数据,并通过一系列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建立更为完善的审计数据体系,支撑审计结果。对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控制。在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底稿编制的时候,针对底稿内容、格式以及编制、符合等方面,工作人员必须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并且底稿必须要有审计组组长进行组建,审核,审核的时候注意记录,并书面签字。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主审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证据进行审查,确保真实、可靠和完整,撰写审计报告初稿报审计组长,会议讨论初稿,征求被审单位意见,对有异议的内容经复审后予以认定。形成的正式审计报告必须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表述完整、重点突出、评价客观、定性准确,审计建议应切实可行。对现场审计时间较长的项目,可以期中报告的形式向适当学校管理层和主管领导汇报,便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4 结束语
我国高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其经济活动日渐频繁,审计数据日渐复杂的情况下越发凸显,为了确保审计的可靠性,准确性,强化审计工作力度,制定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考核机制,培养更为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是关键,本文针对三大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所促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化;审计课程;人才培养
作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的审计学课程[1],其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老师难教”和“学生难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无趣、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学习空洞、审计理论复杂,难以学习理解等[2]。信息化审计教学经过多年的研发与发展,其在软硬件方面也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成果,基于此,信息化审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务必要以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第一要务,进而适应信息时代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
一、审计学课程特点及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审计学课程特点
(1)理论性强。审计学课程知识庞杂冗大,理论性极强。对于毫无审计经验的学生来说,无法深入理解审计内涵、内容,学习的过程一定是枯燥、无趣、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因此,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这是非常值得深入研习探究的,除了要求授课教师有着很强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会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积极总结自我内省,帮助学生翱翔审计的天空。(2)综合性强。审计学课程除了会涉猎基本的会计学理论基础外,还会涉猎管理学、税务法、财务管理等等诸多学科知识,因此,往往会给初学者带来极大的困扰,令其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3]。③实践性强。审计学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外,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操作,真正掌握审计工作的技法,做到可以独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在审计中遇见的各种问题,比如,审计原则、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流程等等,只有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才可以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
(二)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审计之于会计,犹如水之于鱼,两者的关系不言而喻。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日益重要,对将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有着核心作用。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审计学课程也是财务会计学的重要组成理论课程。因此,审计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不仅有益于财务会计学科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还能改变传统弱势学科的教学地位,进而充分表现出审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时代优点。对于当前的审计教学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培养目标及培养定位不够清晰准确、审计实践教学内容占比较小、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质量不高等等[4]。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审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审计是一门学科,其中实际工作分为政府审计、组织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取决于各种审计实体,其中注册会计师审计有着最大的群体,业务复杂性极高[5]。尽管专业审计课程中有相当大的理论部分,但实践操作在教学中的地位最高。但是,近年来大多数高校由改建升本的高校教师组成,这些教师主要是应届博士和硕士,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在社会领域的经验很少,即使这些高校招聘往届有社会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这对于审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来源于专业的审计团队。在这种情况下,在审计领域经验较少或仅具有理论知识的教师在教授审计专业课程时通常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而造成教学活动过于“苍白”。对于高校如何扩大和丰富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定位不够清晰准确
作为高校的基础,人才培养应该尽可能发展可以与社会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当前,底层审计师人数更多,而高素质的审计师则相对较少。高级别的审计资格不仅需要更高的学历,而且还要求更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当前,一些高校的目标是针对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发展,忽略了实际的操作能力,锻造了一个教授大量知识但轻实操能力的环境。因此,明确的教学目标,发展方向,深化教学改革以及强调教学技能是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审计实践教学内容占比较小
为了成为一名审计专业人员,需要掌握更强的技能,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目前,由于高校对审计实操的重视不足,因此,尚未有标准的审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由此造成,部分高校仍然仅开设理论课程,忽视了实操课程的开设,无法为学生模拟具体的审计场景,无法再现审计业务流程,学生无法操作具体审计训练,进而造成学生对各种审计环节不能有完全、深刻地认识到,不益于学生积累审计经验。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导致这样的事实,即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弱或者基本没有操作能力,并且不能迅速转换员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四)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质量不高
毫无疑问,对于信息化审计工作的人才培养,例如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不能仅仅满足于审计学、审计实务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不论是计算机审计还是信息系统审计都是难以做到全覆盖的,因此,要正确认识到审计,从审计实务的方向出发,将计算机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结合在一起,并在学生熟知并掌握了会计学、审计学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开设信息化审计方向的专业教学[6]。在高校中培养合格的专业审计人员,需要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设置和高质量教材的编写,其中实习和实践培训课程对于培养专业工作技能至关重要。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针对在审计专业领域的教学质量,通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提高总体上的实践培训的质量。首先,聘请长期从事审计的专家到学校任职并参与教学;其次,选派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实操经验,并获得实践经验。从长远来看,最好的选择是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定期派教师进行培训[7]。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非常重视经济发达的素质,尽管国家政策明确规定,高校党政领导不得以获取利益报酬为目的而在企业中任职,但是,部分地方政策允许普通教师进行兼职或自主创业。从师资队伍力量建设的方面来看,具有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的专业审计人才在高校中任职教学对信息化环境下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百利而无一害。
(二)制定更加科学恰当的人才培养方案
审计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精神面貌,不断吸收新知识,及时更新优化自己。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云服务等准确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更新审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此外,必须根据职业指导和人才培养目标考虑人才培训计划,正确处理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潜力的要求,真正做到培养的审计人才可以“即插即用”。
(三)构建审计实践云平台
通过开放的交互式云平台,学生可以熟悉最新的审计软件,熟悉计算机的审计过程,掌握和依靠计算机学习最新的审计方法。通过开放的交互平台,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在复杂多变的软件模拟中提出的灵活审计方法,不同的审计软件各有优缺点,根据审计的标准和要审计的对象进行选择合适的审计软件。在开放平台的动态情况下,提供各种类型的企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于实务操作者,高校必须遵守培训课程的指导要求,提供符合课程实操的要求,配备复核审计课程的审计软件,指引学生内化实践理论的学习,及时改进学习中的错误。学校应加强校企之间的协作,以便从企业收集数据和审计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平台上体验审计知识,并建立牢固的校企联系。
(四)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多元课堂形式吸引学生随着SDN、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技术、5G通信和人工智能的来临,社会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审计方法不能仅限于理论。在理论教授中,教师不应仅仅专注于理解理论知识,应该侧重于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以及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这要求教师能够采取案例、翻转教室等教学法进行教学。在选择要审计的案例时,教师分享讲解了经典案例后,应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学生之间的交流结果,然后老师对它们进行汇总,以真正实现审计教学目标。通过鼓励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信息时代,必须要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框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相悖于信息时代的发展,必须打开眼界,及时更新自己。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是为适应未来的工作而进行的专业准备,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之匹配,在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下,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审计学信息化课程的改革,进而实现我国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邱婕.信息化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课程改革探讨[J].商情,2019(35):248.
[2]郑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审计学课程改革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27-28.
[3]杨雨晴.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审计学课程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9(20):178+180.
[4]刘文秀.新商科背景下《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0(16):173-174.
[5]郑丽英.基于CDIO理论的审计教学改革[J].会计师,2020(05):77-79.
[6]张巍,唐菊."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财经界,2020(32):251-252.
一、内部审计与廉政风险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
高校内部审计是什么?人们通常会这样理解:查错纠弊,其实不然。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高校内部审计更多的是通过对高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为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规范高校内部管理,促进各单位和部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廉政纪律,防范风险,推动高校事业发展,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进而为高校降低风险,促进高校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内部审计对廉政风险防控的作用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各高校要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方针,紧紧围绕高校经济活动,加大审计力度,全面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项目审计、科研经费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些审计工作在廉政风险防控中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发挥作用:
(1)控制风险。以内部审计为手段,可以发现高校内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针对问题、漏洞加强制度建设或对当事人进行思想教育,纠正方向,可以有效控制风险,预防腐败。
(2)揭示舞弊。审计通过对高校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可以发现高校日常管理、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存在的漏洞,潜在的风险,查处舞弊行为,保证高校整体工作的有序运行,抑制腐败行为。切实杜绝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补贴等违规违纪问题。
(3)合力办案。内部审计可以在审计别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舞弊行为,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问题线索,也可以对纪检监察部门接到的群众举报,进行审计,查出实据,加大案件的查办力度,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
三、高校的廉政风险分析
近年来,高校的腐败案件呈多发趋势,不容忽视。私设“小金库”、教育乱收费、设备采购、基建工程招标程序不规范,校办企业、招生考试、学术活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人事安排等方面俨然已成为风险高发领域。通过对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的梳理,高校的廉政风险点大致如下:
财务管理方面:违规乱收费,不执行“收支两条线”、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
组织人事方面:选人用人、干部考核、职称评审、工资发放等不公平公正。
招标、采购方面:工作不履行工作程序,泄漏信息、对招标文件审核不严,造成采购的物品、工程不合格、收受供应商及机构贿赂。
资产管理方面:设备管理、资产处置等工作不严,资产流失。
基建工程方面:不履行招标程序、工程质量控制不严、对施工单位吃、拿、卡、要。
招生就业方面:弄虚作假、非法招生、漏题泄题,泄漏录取信息、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收受贿赂,不公平公正。
科研管理方面:科研立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工作不严,以虚假发票,套取科研经费。
教学管理方面:评奖评优、考试、成绩管理等工作不严,造成对工作的评价不公平公正。
学生管理方面:辅导员队伍、学生资助、学生工作等考评过程和结果不公正,学生经费管理、奖助学金评审学生经费审批、发放工作不严,违纪学生处理不公平。
形成这些风险的原因,一是由于制度不健全,很多高校缺少一套完成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遏制风险,比如很多高校都没有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三重一大”制度,有的也只是上级文件的翻版,没有落实的具体措施,缺乏可操作性,随意性大,给执行制度留着很大的自由空间。二是监督不到位,高校工作类型的多样,基建工程、学术科研经费、招生就业、物资采购等工作都是风险高发区。由于领导干部权力过大、各项工作的开展与社会各界联系紧密,且又缺乏相对完善严谨的监督体系,这些都给予了高校工作者腐败的机会。
四、如何利用?炔可蠹魄炕?廉政风险防控
近年来,高校各项事业迅速发展,高校基本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高校可调配的资源显著增加,参与市场经济也越来越频繁,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带来诱发腐败和职务犯罪的廉政风险,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因此,要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为抓手,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一)以财务、基建、科研审计以抓手,发现问题线索
(1)财务收支审计方面。一要突击盘点库存现金,查出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乱收费情况或收入不入账等现象,是否将收入用于私下开支。二要检查银行账户是否存在长期未达账项,及时发现和纠正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漏洞。三是检查“暂存款”等往来科目,一般来讲,高校有可能存在通过往来科目隐匿收支的问题。比如固定资产处置收入挂“暂存款”,直接用于发放津补贴、节日福利等。
(2)基建项目审计方面。基建项目的审批、招标、合同签订施工、项目变更、款项支付等环节都存在着廉政风险。单纯的事后审计已无法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风险。因而要提高审计的介入点与介入度,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形成从源头上控制、程序上监督的机制,充分发挥警示作用。也可以将一些项目委托给社会审计机构,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格,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
(3)科研经费审计方面。一要加强科研经费预算审计,审查经费编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监督预算执行情况。二要审查科研经费的管理情况,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能否有效执行,执行手续是否存在漏洞,各部门之间协作的科研项目,上级批复和协作合同是否有效,是否存在挪用科研经费现象。三是审查经费的来源。根据经费不同的取得来源,确定各自的审计重点。
(二)以内部控制审计为抓手,提高风险管理
高校工作的覆盖面较广,人事、财务、资产、科研、招标采购、基建、招生、校产、后勤等重要领域都是风险的高发区,如果管理不到位,存在漏洞,容易引发违法违纪,影响学校稳定大局。加强内部控制审计,一要将对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制度建设、决策程序及会议记录等方面实施调查,了解该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判断该单位内部控制状况,从而有重点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二要创新改进内部审计的程序与方法,提升审计质量,综合运用抽样调查法、分析性复核法测试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到在了解工作业务的基础上,审计财务支出,熟悉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查找程序漏洞,促进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强化风险管理。
(三)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强化责任落实
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一要化被动为主动,坚持先审后离、先审后任,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二要把握操作要点,在具体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审计事项事实清楚、证据齐全、结论准确、程序到位。立足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了解单位决策程序、会议记录以及单位工作人员对领导干部的评价。三要加强审计沟通,提高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对审计工作的理解配合程序,提高审计效率。
通过审计领导干部执行财经纪律和廉政情况,对问题抓早、抓小,加强事前防范,及时纠正错误做法和行为,警示教育领导干部,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落实。
(四)以审计结果落实为抓手,提高风险防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