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实践教学范文

课堂实践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实践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实践教学

第1篇:课堂实践教学范文

关键词 高校课堂 课堂实践教学 课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课堂实践教学就是指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理论的接受、理解和应用的相关活动,从而达到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目的。只有不断增强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实际能力,才能使他们早日成为顺应时展的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所以高校课堂的实践教学就成为高校教师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1高校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遵循的指导理念相通

1.1高校课堂教学的指导理念

目前在我国教育界有两种理论影响较大。一种是“知识传递型”教学,强调教师是主体,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R;另一种是“知识建构型”教学,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知识建构型”教学建立在默会知识的维度上,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教学过程一定要涉及人类“默会知识“的维度。也就是强调任何学习都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活动,都要注重对话性的实践,而不是教师的单面性的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活动。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亲身考察,了解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发现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训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增强更直接地介入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1.2课堂实践教学的指导理念

高校课堂实践教学强调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要围绕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要求,积极推进高校课堂教学的改革,采用多种新方式、新方法、新手段,以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二是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引入实践的内容,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从而实现课堂实践教学达到甚至超越课外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课堂教学在指导理念上是课堂中融入了课外实践教学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设备等条件中达到微观课堂实现大社会效果的目的,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实现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的课外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1.3高校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相融互补

1.3.1课堂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新的结合方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强调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才可以进行,而高校课堂实践教学是将学生的实践教学搬入了课堂,使高校课程的实践教学得以在课堂上进行,这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新的结合方式。

1.3.2课堂实践教学是课外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

高校课堂实践教学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形式,使实践教学由单一的课外进行发展为课堂上和课外都可以进行,从而使实践教学不再受时间冲突、空间容纳、人力多寡、经费是否充足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更顺利地进行。

1.3.3课堂实践教学是学生将来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有益教学模式

高校课程不仅是一门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让学生培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就国际社会的复杂形势而言,中国的全面发展与自身的民族问题、、邻国关系问题等也都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命运,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生活的社会大环境,与学生长远发展密切相关,也是学生平时喜欢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高校课堂实践教学优于课外实践教学之处

2.1高校课堂实践教学大大节约了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时间和空间

高校课程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所有的教学活动全部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与教学中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课外实践教学相比,课外实践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要求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才可以进行,特别强调一定的空间和条件,需要联系校外实习单位,真正进入到社会中或生产一线单位进行等等。所以课外实践教学需要走出课堂才可以进行,同时还需要和相关单位或部门的配合,对人力、物力、财力有一定的要求。

2.2保障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的准确度,避免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

学生课外实践就是必须在课堂以外进行,如果没有相应配备的教师跟随,那么学生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其实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课外实践教学也会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有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果学生掌握的不够精准,就很难实现学生运用的效果。课堂实践教学是一边学习,一边反思,一边由教师指导,从而实现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精准掌握。

2.3高校课堂实践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在课堂上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提供活泼有趣、渗透力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高校课堂实践教学在两个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1)高校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核心思想,真正实现教学的“以学生为本”的指导理念。追求学生在现有基础的情况下,主动去学、乐于去学、真正去学。

(2)由于课堂实践教学的方法多样,形式新颖,所以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掌控能力。要具备与学生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对教师的教辅工具(多媒体、网络等)的使用、教授方法的运用和自身知识面的广博与专业知识的深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2篇:课堂实践教学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规律 教师主导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课堂教学的成败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

一、探索课堂教学方式,掌握教学规律。

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预习提纲,要求学生用心预习,为上课做好必要的物质与思想上的准备。有效课堂离不开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细节预设是对教学环节、教学流程等所作的一系列展望。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体验过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做数学不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是在数学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发现、自我建构与自我创造,是一种有效的数学体验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经历操作体验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乐思、会思、善思,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包容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错误,善于帮助学生分析错因,科学而理性地加以解决。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生成。例如在《质数和合数》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教学中,我着眼于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概念,揭示出质数与合数的内涵,对共性的问题集中讲解,研讨解决,让学生相互商讨,共同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

根据培养目标和数学教学的具体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制定一个最佳教学方案,然后灵活地执行这个方案,以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转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具体工作。教师必须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学素质上狠下工夫。必须根据教学新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主导作用。

第3篇:课堂实践教学范文

1.教学内容的评价

课堂教学内容不同于教材内容。教材呈现的是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地理学科知识与技能,是一种服务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同年级学生的共同学材。它所反映的重点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而未必是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课堂敎学内容是依据课标并基于学情差异而选定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它除涉及知识与技能外,还涉及地理思维的方法策略和地理学科思想,其内容的呈现逻辑不拘泥于教材的编写逻辑,通常是对教材内容再加工的成果。评课者应着力评价授课者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水平。

2.教学策略的评价

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地理教学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教学策略,但在实施这种教学策略时必须高度重视保持地理学科特色,尤其要注意地理学科逻辑与教育逻辑的有机整合,充分关注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性逻辑关系。例如,学习区域地理时,让学生分组学习,第一组归纳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第二组归纳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第三组归纳福建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第四组归纳厦门市的自然地理特征。由于这四个区域是由大到小层层嵌套的空间关系,课堂进行组际汇报交流时,学生必然会发现各组结论中的共性与差异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把握自然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教学设计就充分体现了学科逻辑与教育逻辑的整合/如果让四个小组分别研究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亚洲的河流、亚洲的地形,随后各组再进行课堂汇报交流。这种教学设计就只重视教育逻辑,而忽视了地理逻辑。因为本节课学习的是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各小组分别只学习了自然地理的某个要素,没有把握自然地理的整体特征,没有学习自然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学到地理区域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而且小组间的交流缺乏交集,难以形成有效争论,无法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当然也无法形成必要的地理素养。

3.主导作用的评价

教师应在创设情境、问题引领、铺设台阶、营造氛围、点评激励、拓展迁移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基于“先学后教”的理念,提供课堂研习的生活化案例,呈现足以引发认知冲突的学习问题,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同伴互助。具体观察可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1)问题的引领能否启迪思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是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二是应有适当的挑战性,三是通过设置相互联系的问题链呈现问题解决的逻辑思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方式。(2)提供的帮助是否适时适度学生通过自学或相互交流能学会的内容,教师不应讲解。出于应试的考虑,不少教师未经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直接详解问题思路、途径和方法,并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加以强化,即让全体学生简单复制教师的思维过程。这种过度帮助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和学习素养的形成,导致学生难以面对新的问题情境。(3)点评纠错是否鼓励创建归类整合不同观点,充分肯定合理部分,倍加赞赏创新观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指正典型的错误,并及时进行拓展性思维训练。(4)学法指导是否具体有效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应注重地理图表解读规范的方法指导;应注重地理观察、地理思维、地理表述的规范化指导。学习方法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等选择恰当的、富有艺术性的学法指导。(5)课堂调控是否得当有效课堂调控主要关注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恰当,如讲与练、个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等;教学互动的方式、时机和效率如何;教学反馈的时机、方式和效果如何;意外事件处理是否得当。

4.主体地位的评价

(1)学习内容是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学习的内容过难或过易,都将大大降低学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如在高一阶段,让学生学习解决高考层面要求的地球运动方面的问题,必然使学习陷入困境。(2)学生活动是否占据课堂的主要时间立足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理念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活动(包括阅读、思考、动手、交流)显然必须占据课堂的主要时间,但不同的学习内容占用课堂时间应有所区别,不能简单地硬性分割。如有的课型以阅读、讨论为主,有的课型以练习为主,有的课型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判断学生活动是否占据课堂主要时间,应以整体学习单元课堂的总学时为基点较为合适。(3)小组交流讨论是否有效小组交流讨论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的问题必须有讨论的价值,通常是地理学科的重难点知识或是易错易混的知识;二是学生个体必须带着疑问或观点参与小组讨论,讨论过程不断产生新观点、新思想;三是交流互动井然有序。(4)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否主要依靠学生活动评课者评价学习效果时,不仅要评价学生地理双基知识、思维方法的掌握情况,更应该关注其获取的途径与方法是否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活动。通过自主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

二、地理课堂教学评课的实践反思

第4篇:课堂实践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教学

在教育体制改革引领下,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孕育而生,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度和理解能力,能够加强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探究式课堂概述

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与方法,对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探究式课堂的教学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形成于发展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加强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

1.课题新颖,激发兴趣

一个新颖独特的课题名称或者提问方式,能够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能够聚精会神的进行课堂内容的听讲。当在《小数乘以或除以10,100,1000……》一课时的学习时,教室可以这样的引出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数点搬家的游戏,”学生们听到小数点搬家,立刻就会产生好奇的心理,小数点怎么搬家?小数点为什么搬家?搬向哪里?众多的问题在小学生的脑海里浮现,自然就会认真听讲。

2.利用资源、扩展思维

生活是教学中的最大课堂,生活中有无穷尽的东西可以被利用,有广阔的空间可以引发思考。数学教学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操场、树木、体育器材等多种物体进行周长的测量,从而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3.增强体验,引发探究

对于一些比较开放性的习题,要不断进行多种方式的尝试,增加学生们的体验感,从而是学生理解更深刻,见解更独到。在五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通过装满水且规格大小明确的玻璃容器,计算出一些不规则石块体积的应用计算题。教师通过具体实验的方式,启发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计算。课前准备好石块、水、玻璃容器、量尺,学生们自由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有的同学先把石块玻璃容器,然后再倒入水,然后再把石块拿出,分别量出石块拿出前后的水面高度;而有的同学则是先把容器注满水,然后放入石块,分别两处石块放入前、后水面的高度。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实验方式,都可计算出石块的体积,通过这个实验不仅使学生们懂得了石块体积的计算原理,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还加强了学生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们之间的团结协作。

结束语: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很多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从而进行问题的解决与应用。目前,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领域的应用不够完善,还需要不断的研究与突破,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实现学习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课堂实践教学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舞蹈教学;课堂教学;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19-01

实践教学是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K且又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部分。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一种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强调学生亲身参与与实际操作,意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技术技能的能力,得以巩固和展现,掌握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组织,编排、创作及表演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学习和掌握文艺演出各相关环节组织和编排的知识,从而,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教学理论相结合,完善和巩固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并重在提高了实践能力。

一、 实践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在舞蹈教学中,教学形式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一直以来,许多舞蹈院系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但却对实践教学则重视不够,认为实践教学会影响课堂教学。本人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后认为: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并不矛盾,特别是如果在实践教学中强化课堂教学,既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又可使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问题。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提高教学水平。

在实践创作的过程中,通过编导老师的启发,通过在一定的情感氛围里舞蹈,慢慢地学生就会发现舞蹈动作的内在情感及联系,于是,形随情动、身随情舞,很快在舞蹈表现中就有了“感觉”。同样,通过演出实践,我们也发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讲授动作的规范性,不注重讲授动作的内在情感和相互联系。在演出实践中,这些问题就暴露了出来,这样学生把这些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一起探讨并能够帮助老师们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同时更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 实践教学提升整体的创作水平

在舞蹈教育中,教学科研的重要一环就是剧目创作。然而,剧目创作是要求一定条件的:需要一定的资金,相应的作曲、演员、服装、道具、舞美等等。因此,学校在平时要启动一个剧目创作的项目十分慎重,并且很不容易。而实践性教学方式则正好创造了这些条件,为师生们提供了大量创作的机会和演出的平台,使我们有条件不断地进行创作尝试,在创作中磨练碰撞,使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外请来的国内外著名舞蹈编导老师之间的交流切磋,而且在参与与操作的过程中也极大地拓展了师生的艺术眼界和创作观念。在这些帮助指导、磨练碰撞的过程中,师生们的创作思路、创作手法和创作水平有很大提高,使其逐渐形成了十分活跃的舞蹈创作力量。

三、实践教学培养了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及拥有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舞蹈专业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国舞蹈事业发展对高校舞蹈本科教育的要求。然而,创新思维和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平台,而实践教学恰好为之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在我们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对客观材料进行分解和重组,并与我们原有的知识进行结合。在进行分解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对客观材料进行过滤试分析,也就是对收集来的初级事物信息进行筛选,记住事物的本质。在记住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人的爱好进行有方向的选择内容,加以各自独到的见解,从概念上打破了当时的旧观念,从而超越前人。所以在我们舞蹈创造中,首先要进行思维创造,和观念的改变。这就是一种创新思维。例如学生在进行某一个舞蹈作品的排练,在过程中,作品反映的是怎样的情景,事态是如何发生发展的,那么演员应怎样根据剧情进入表演状态,随着情节不断发展,演员的情绪和肢体语言应怎样渗透情感,最后完美地完成二度创作,这都是需要有应用能力以及创新的思维的,而不是按照单一的一个模式进行人物塑造,是私下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都有着各自的体会与理解,在不断钻研与实践中,在不同的创作思维中塑造出不同人物背景、性格特征、生活经历的舞蹈形象,使得作品在表演形式上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

我们在舞蹈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上述有益探索,证明了实践教学对舞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并使舞蹈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激发和促进了师生舞蹈创作的热情,使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术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强化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更符合舞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今后,我们还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不断探索和开拓实践教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为促进我国舞蹈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于平.高教舞蹈总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张林.舞蹈语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第6篇:课堂实践教学范文

一、确立了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并逐步完成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引情导学――合作探究――展示提高”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辅导者、培养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该教学模式的提出、实践、探索、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动态地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5个环节

“引情导学――合作探究――展示提高”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起来,主要由5个环节组成:自主性学习、互学习、反思性学习、练习性学习、补偿性学习。

1.自主性学习:教师预设问题(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时间、内容、方法、要求)――自学(学生带问题看书)――自主练习(学生做自主性测试题)――学生质疑。

2.互学习:组内交流(学习中的体会与收获、疑点与困惑)――互助答疑(生生互动)――点拨、升华(教师总结、归纳具有规律性的知识、方法、技巧等)。

3.反思性学习:自我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效果、存在的问题)――小组反思(互助解答)――集体反思(以小组为单位概括学习中的得与失)――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针对上述问题)。

4.练习性学习:教师精选练习(教师集体备课,选择针对性较强的题目,确立删、留的依据:练习设A、B、C、D4个梯度,分层施教)――学生练习(所有同学必须独立完成A、B类题目,自选C、D类题目,分层施教)――交流质疑(思维的障碍)――教师重点点拨(总结规律、解法或技巧)。

5.补偿性学习:反思测试或练习中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补偿性测试题(若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则进行同类问题的拷贝,由教师拟题:若为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则可由其自拟自测,或小组内互拟互测)。

三、高效教学模式在几何课上的应用

该高效教学模式可以应用到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下面笔者以几何课上“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教学为例,说明该模式的应用过程及成效。

1.引情导学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语言表述、图片展示、播放音乐、点击视频等方式;出示三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出发点与归宿;分发学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师(出示一个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它是怎样定义的?

生: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而成的图形。

师:以此类推,你能告诉我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吗?

(教师对这些图形进行概括归纳,指出什么是多边形,并介绍多边形记法)

2.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在展示了多边形的图形之后,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多边形,并结合已学过的三角形回答问题)

师:大家认为有哪些部分值得我们研究?

(有的学生回答“多边形的边”,有的学生回答“多边形的角”)

师:那么今天我们不妨先来研究一下多边形的角。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

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是否可以猜测一下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度。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生:连一条线。

师:怎样连?

生:连接两个对着的角。

师:这种线段我们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它是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连呢?

生:这样四边形的内角和就分成了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这位同学把多边形分割成已经学过的三角形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体现了一种很好的数学思想。那么是不是对所有的多边形都适用呢?除此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分割多边形的方法呢?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学习,让各小组展开讨论,并完成事先设计好的表格(略)。

3.展示提高

教师组织学生发言,交流探究结果,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并解决更深刻的问题。

生1: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分割多边形,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度。

生2:看多边形的边数,发现规律: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度。

生3:我们组发现这样分割也行(注:从多边形内部一个点出发分割)。这样n边形的内角和是(n×180-360)度。

师:这几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了几种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想法很好,都能运用创新思维把问题简单化。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分割方法?

生4:从多边形的一边出发连线也行。

师:此时n边形的内角和是[(n-1)×180-180]度。

(多媒体显示这几种分割方法后,教师进一步归纳小结)

师:虽然这几种表达方式形式上不同,但经过化简都可以表示成一种形式:(n-2)×180度;而且在分割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分割出来的三角形必须是不重不漏!

在该步骤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所学内容;同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其拓展所学内容。例如,围绕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度这个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编题练习,可以鼓励学生相互提问并解答。

生1:12边形与10边形的内角和之差是多少?

生2:360度。

生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900度,则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生4:七边形。

在补偿性学习部分,可以提出进一步学习的任务: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

师:七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度,那么它的外角和是多少?为什么?

生1:1800度。因为在三角形中,外角和为360度,是内角和的2倍。

生2:360度。

师:回答的很正确,是360度,与三角形比较没有变化。你是怎么考虑的?

生2:因为它有7个平角,是1260度,减去900度的内角,就是360度。

师:这样看来多边形的边数并没有影响它的外角和度数,这说明n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度。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提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用内外角和知识去解决问题。

第7篇:课堂实践教学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教学;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资源共享;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验

1. 实践教学的提出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然而,我国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者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由于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不可能太多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出来的结果。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2. 在实践教学中探讨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怎么学?学什么?教师该如何教?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本人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试验和探索,下面就信息课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心得。

2.1 采用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情况

首先我认为在学生入校后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以不必急着向学生“灌输”新的知识,而是应该先和学生熟悉一下,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个别提问,集体提问或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从中了解学生在中学时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人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爱好。根据学生最后的反馈信息,教师不仅可以在授课时较为合理的把握课程进度快慢和难易程度;还可以从中选出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课代表),使他们在协助教师工作的同时还可以简单的指导其他同学的计算计操作,从而带动全班同学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2.2 培养学生兴趣,营造活跃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电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去探索电脑知识。因此,在电脑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据了解,学生们喜欢玩电脑主要是喜欢在网上玩游戏、QQ聊天交友或者是听音乐、看电影之类的。这些东西看似娱乐性很强跟学习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都是离不开电脑基础知识的。例如玩游戏的多少要懂得点键盘操作,玩QQ的必须的会基本的电脑打字,而听音乐和看电影首先要会下载必备的软件等等。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抓住学生的喜好讲点他们喜欢的东西,再以此为契机将课本知识纳入进来,学生的兴趣高涨了,课堂气氛也会相应变的活跃起来。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积极的了解时下流行的信息资料,做一个信息时代的赶潮人。

2.3 精讲多练,丰富授课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其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拘泥于教材原有的编排设计,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并参照教学学时安排对教材作合理有效的调整,制定有效的教学授课计划。另外教师也不应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而应该将更多的操作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使他们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逐渐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计算机信息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在一个知识膨胀的当代社会,学生们仅仅汲取课本知识必然会落在潮流之后。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还可以穿插介绍一些计算机的辅助知识给学生,在丰富他们书本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索和创新精神。

2.4 融合其他学科,淡化学科界线

从学科的基本属性来讲,信息技术不仅具有其独立性又有与其他学科的相容性(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可以作为信息技术学习的载体)。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其他学科内容尽可能多的融进信息技术课中,使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的同时,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如在教授WORD文字处理任务时可以要求学生输入本学期的古诗文、精彩的课文片断、或者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在电脑上写短文等;在教授EXCEL电子表格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表格里进行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和其他复杂的函数运算;在教授PowerPoint幻灯片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贺卡和简单的小动画;在教授lnternet网络知识时还可以让学生学着在网上查找资料,并把查找到的内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师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们会亲身感受电脑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还取得了其它学科老师的信任与支持。可以这么说:信息技术课只有以其他学科内容为载体才能营造出的生动活泼课堂氛围。

2.5 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践应用型学科,在实践运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同时在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电脑操作的规范性,帮助学生在模仿中养成良好的电脑操作习惯。近几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些不良的东西也随之带入,青少年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差,容易在网络中误入歧途。因此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教育。

3. 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于是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1 采用实践教学法,可以使他们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一般地操作键盘或鼠标即可,这样他们就很自然地走近了电脑。

3.2 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教学过程是非常实在的过程,忌的是教师空谈。自然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这么个道理。你说氢气能燃烧,学生可以接受,但并不一定认同,除非你给他看一下实验的结果;你介绍电脑的各种种功能时,他会觉得你可能在吹牛,演示一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不得不相信。在计算机系统组成中,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解剖整台计算机也会非常自然的,硬件、软件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了;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语句写得对不对,程序能否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在机器上运行一下,马上就能知道。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错误、疑点当堂就已经解决,也不会留到课后,或者是下一次课。

3.3 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4 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因人制宜,因材制宜。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城区的学校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而在偏僻的学校连一台计算机都没有,且电脑的档次相差很远,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曾出现过优等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失去信心的现象。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个别化教学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在个别化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进度,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有能力的教师最好根据学生的情况自制一些教学课件进行个别化教学,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并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网络资源,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的教学,适当开放服务器的部份资源,让学生自己上校园网获取各自所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生的自学能力,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课堂实践教学范文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

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从而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设计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去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其实,任务型教学的途径,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也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

二、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途径运用于教学中,能大大推动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而在实施任务型教学途径中,关键在于任务设计,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自动化和自主化。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任务设计要具有趣味性,真实性,能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任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下面以SEFC Book2A Unit9 Saving the earth的Reading一课为例,说说我的一些做法。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运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动画的三幅图片:Polluted water; Polluted air; Cut down trees,让学生欣赏,然后我提出以下问题:

1) What is the biggest problem facing the earth? Why do you think so?

2) What causes the problem?

3)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4) What new words do you think will be useful when you talk about saving the earth?

这些直观生动的图片,贴近生活实际,迅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主动求知欲。

2.任务设计时要具有层次性、可操作性,要面向全体学生

设计任务越容易,可操作性就越强,获得成功体验的人就越多,学习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因此,设计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这样学生就会显得跃跃欲试。起点不同的学生,可以参加不同的任务,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例如,我为学生定下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

1) Learn useful expressions:summarize, content, introduction, take notes, take action, wipe out, put an end to, advise sb.(not) to do sth.

2)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3) Help students learn how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earth, and use their own words to expres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3.任务设计更具有互动性、多样性、能培养素质能力

互动性是指语言交际方式是双向性。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活动形式是pair work 和group work 。这是一个交流、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应该设计多种形式的智能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成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如在进行组际交流中,有的组提出:Why are conferences like the Earth Summit important?看到学生余兴未尽,我赶紧在屏幕上呈现一组“黄埔江水污染”的画面,让学生自设话题,并讨论。学生情绪很高,纷纷提出问题,我把其中两个较典型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1) Suppose you were the mayor of the Shanghai City,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to stop the river from being polluted?

2) As a citizen, what should you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还特意用红色和大号字体来呈现两个问号,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和符号语言不仅引发了学生对当今世界的污染问题的深入思考,而且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学生讨论2分钟后,各组代表发言:

代表1:If I were the mayor, I would further look into the problem and take immediate actions.

代表2: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this matter. Its our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代表3:Everyone should be educated to have a good sense.

代表4:We mustnt throw anything anywhere, but throw it into the dustbin.

这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讨论得很热烈,很深入,内容也丰富多彩,充分表现了当代青少年关心时事、爱护环境的纯真情感。有些学生甚至把环境与去年的“SARS”病毒联系起来,给这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的这一步倡议、引导了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充分体现了英语的实用性、交际性原则。

三、对任务型教学的反思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

1.任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从实践课堂中看,课堂气氛热闹,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参与性高,口语表达能力强。合作意识较强。

2.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关注学习过程,丰富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课堂呈开放式,注重情景创设,重视任务设计,以运用语言为核心,以交际的互动为目标。

4.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标准,使其产生成就感和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不足之处:

第9篇:课堂实践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剧本课堂 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089-01

“剧本课堂”就是以课文为载体,将语言训练融入剧本里,巧妙植入听说读写训练,教师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引领学生或说或演、或编或创,从而使语文教学“活动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剧本课堂”由于其形式新颖、内容活泼等特点,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喜爱。但由于语文教材中课文文体不同,其“剧本课堂”的实施方式也不尽相同。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小语课堂中常用的“剧本课堂”操作形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寓“人”于戏,创编故事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是以写人记事为主,教师一般通过对人物事件、经过的了解,总结概括人物品质的教学方法。对于人物对话分明的课文,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按照“电视剧本”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真情演绎”展开语言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人本合一的教学境界。在教学语文S版第九册《武松打虎》一课时,教师采取如下形式引领学生展开课堂教学:1.以“说”梳理“读”,感知人物角色。教师让学生以“导演”的身份,把课文内容大致述说一下,使常见的“整体感知”环节变得有趣。2.以“演”创设“读”,诠释人物个性。这个环节是在学生对台词充分了解熟悉的基础上,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增强学生对武松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需要指出的是,在道具安排、神态动作的场景设计上,要尽可能与文本内容相符合。3.以“议”交流“读”,解构人物内涵。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使教学目标不再片面地停留在表演的层面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人物表演的品评,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这样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演绎了语文教学的精彩。

二、寓“诗”于戏,创编诗意文本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如能通过“剧本课堂”的实施,则可以有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震撼,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语文S版第五册《早发白帝城》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操作形式:1.诗中寻景,入戏先入境。首先以“诗词微电影剧本”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画、找、想象等形式,将诗人笔下白帝城的景象具体化,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立体画面,即“景”,然后通过微电影画面的捕捉,让学生清楚地领悟诗人此时内心的情感。2.“本”中构景,入戏必悟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主要让学生从“白帝城”“江陵”“轻舟”等几组镜头中,任选一组融情于景,以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3.心中悟情,入戏须走心。在前两个教学环节中,微电影使学生的情感有了寄托的方向,教师结合诗词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一段独白作为微电影剧本,创设出诗意的剧本课堂,从而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从表层走向深处。

三、寓“景”于戏,创编风情剧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状物类文章,这些文章语言优美,描写景色绘声绘色,可以使学生产生美的享受。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手法,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资料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当课件展示结束时,学生学习趣味也消失殆尽。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去开启探索发现的大门呢?剧本课堂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瀑布》一课时,笔者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引领学生展开活动:1.剧组采风,分镜取景。教师主要通过《瀑布》宣传片“剧组采风”的活动,让学生默读思考课文围绕瀑布的哪些方面来描写,通过阅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对课文整体结构有一个大致清晰的感知。2.导演定位,按序布景。在学生通过默读明白课文主要从瀑布的声、形、色三方面来刻画,教师引领学生自己去欣赏美景,品味语言表达的特色。3.演员配词,诗意释景。在前两个环节完毕以后,教师再让学生为瀑布的“声、形、色”配上合适的解说词,并进行美读训练,给剧本课堂画上完美的句号,为学生打开自主探究学习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