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制教育资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子午流注; 纳子法; 失眠; 针刺法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compare with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Ziwuliuzhu method 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thod treatment of insomnia. Method:124 outpatients with insom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62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6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midnight-noon timing by selecting acupoints,this was used by the method of tonifying mother and purging son,according to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in time,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twelve meridians of breath and blood running sequential acupuncture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outine acupuncture acupoint such as Baihui, Neiguan, Shenmen etc,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 at any time, the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8% and 85.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Midnight-noon ebb-flow; Hour-prescription of acupotion; Insomnia; Needle point method
失眠即为睡眠失常,是睡眠质量和数量都达不到人们正常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1]。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不易再睡,健忘,头昏脑胀等症状,每晚入睡困难,辗转反侧,醒后头昏脑胀,甚或彻夜不眠,伴有心悸,健忘,头晕,口干,乏力体倦,腰膝酸痛,多因健康情况不佳,疼痛、感觉不适,生理节奏被打乱,睡眠环境影响等,也有怕睡眠而导致失眠。失眠虽说不是危急病症,但是患有失眠的患者苦不堪言,有的甚至影响了其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者可能合并其他病症。中医学中“不得卧”“失寐”“不得眠”“不寐”皆指失眠。临床虽可用药物治疗,但因其依赖性可选择针刺治疗[2]。
针刺治疗失眠在临床上具有优势,子午流注是时间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纳子法是子午流注法的取穴方法之一,属于阴是根据营气的运行情况而产生的。子午流注纳子法以人与自然环境的观点为基础,是按照一天中十二(地支)时间的变化,同时配合人体内十二条经脉的气血流动次序取穴的方法。《针灸聚英》所载歌诀如下:“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午心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包括按时循经取穴法和本经补母泻子取穴法。笔者在临床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失眠124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针灸科科门诊和住院患者124例,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并征求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的同意,分为定日定时接受“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组和不定时随到随针的常规针刺法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失眠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指定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ND-2-R)1996年修订标准制定。(2)失眠的中医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3]。
1.3 纳入标准 (1)以失眠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的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及醒后有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2)上述失眠表现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失眠可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1.4 排除标准 (1)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部分。(2)年龄16岁以下,85岁以上者。(3)不适宜针刺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取穴:针刺治疗选用华佗牌1寸或者1.5寸的一次性毫针,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规律找到与本病相宜的五腧穴的穴位(本穴,原穴等)归属及其子母关系,并且结合十二经脉流注的五行穴位归属及其子母关系,根据虚实结合“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根据就诊患者安排就诊时间,人体每日气血输注于十二经的时辰定日定时择穴的进行补泻手法。操作方法:主穴按照子午流注纳子法取得定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穴位;配穴随证加减。疗程:针刺每日治疗1次,30 min/次,7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
1.5.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法[4],取穴:百会,内关,神门,四神聪。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血海;心胆气虚者加心俞,胆俞,率谷;心肾不交者加心俞、肾俞、太溪;阴虚火旺者加涌泉,太溪,照海;肝火扰心者加太冲,行间,风池;痰热扰心者加丰隆,内庭,阳陵泉。胃气失和者加足三里、中脘、天枢。操作方法:针刺治疗选用华佗牌1寸或者1.5寸的一次性毫针,常规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或平补平泻的方法,以上诸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期间行针1次。疗程:针刺每日治疗1次,7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
1.6 评价标准
1.6.1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 依据《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的标准[5],分别于治疗前1天和疗程结束后第2天进行评定,填写结果并对其进行评分,观察与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
1.6.2 失眠的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6]。临床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6.3 睡眠率 采用国际标准统一睡眠率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的总时间)×100%[7]。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PSQI量表、睡眠率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典型病例
王××,女,38岁,职员,2012年3月18日就诊。主诉:入睡困难3年,加重1周。现病史:于3年前因工作事情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不易再睡,健忘,头昏脑胀等症。近1周加重,每晚入睡困难,辗转反侧,仅能睡着2~4 h,醒后头昏脑胀,甚或彻夜不眠,伴有心悸,健忘,头晕,乏力体倦,腰膝酸痛,口干心烦,胸闷不舒,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曾长期服用安定片(地西泮)每次5~10 mg等西药[8],近来难以控制遂来本院就诊。查体:神情痛苦、精神萎靡不振,面色暗红,目光呆滞,少气懒言,消瘦;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中医辨证:因肝郁化火,肝火引动心火,上扰心神,加之郁火日久灼阴,伤及心肾之阴,也致阴血不养心神,致失眠日久不愈;而且笔者认为,主要因心肝肾脏腑气机失调,致阴血虚而阳不入阴,气血不畅致病;失眠,心悸,口干心烦,胁胀,头晕,舌质红而少苔,脉弦细数,乃气血不畅有余之征。故诊断为不寐,证属肝郁化火夹阴虚火旺型;西医为失眠症。治则:疏肝解郁,滋阴安神。主穴:照海、申脉、四神聪、安眠。配穴:肝郁化火证:午时,泻神门、少府。经笔者治疗15次,基本痊愈,症状基本消除(即为痊愈)。随访2个月基本平稳。
4 讨论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等,中医学认为,失眠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脑、心,因为脑为元神之府,而心主神明,心藏神。失眠病因很多,失眠的病机特点为各种原因导致阴阳失调,阳不入阴[9-10]。临床分型: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心肾不交证,阴虚火旺证,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胃气失和证。中医认识疾病以整体观念,因此中医疗法治疗失眠具有优势。
尽管西医在临床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有很多类别,但大多数药物有副作用,甚至长期服用引发中毒,而且存在药物难以控制,甚至有不能停药或是停药烦躁等缺点,而与之相比,中医疗法的针灸治疗失眠可以说有很大优势[11]。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脑的抑制与兴奋功能紊乱,所以治疗失眠需要调整脑的兴奋与抑制功能,在这方面,针灸治疗有一定的优势[12]。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针灸各学派取穴方法不同,各占优势;而子午流注纳子法则是根据人与自然环境结合为基础的中医理论,结合十二条经脉流行次序及其气血流注的一定规律,配合五行、阴阳、地支等理论而形成的,按照一天中十二时辰经脉按时开穴的方法,定时取穴进行补法泄法。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病的时辰、穴位及采用补泻的手法,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患者解除失眠的病痛。其中“天人合一”的学术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四时气篇》:“四时之气,各有所在,针灸之道,得气穴为定。”此种针法就是根据不同时间人体气血循行盛衰的情况而定日定时选穴的一种取穴方法,通过该方法对患者的治疗可以调整人体气血的盛衰,使得人体的阴阳达到平衡,改善人体的睡眠觉醒中枢节律,从而提高睡眠的质量和数量。子午流注纳子法是将人体的气血循环,周而复始,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使得针灸不仅是一种针术,更是连接天地人的采气、聚气、行气的通道和载体[13],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泄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悉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14],以调和阴阳,纠正机体的偏盛偏衰来治疗疾病。笔者遵循古训,采用时间针法中的子午流注纳子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综上所述,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失眠的疗效显著,用穴讲究定日定时,辨证治疗,无药物依赖的不良反应,且治疗相应的伴随症状。笔者认为今后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失眠,加强临床针灸的科学性和失眠的研究,并重视精神疏导,预防心理疾病[15],以进一步提高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失眠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司玲,许建阳,刘静,等.针刺强刺激足三里穴治疗失眠症8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74-75.
[2]张红岩,李佩芳宁.心安神针刺法治疗失眠35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3):185-186.
[3]李弘,朱丽.近两年来针灸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60-162.
[4]钟国球.归脾丸治疗失眠症40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43-44.
[5]何采辉.子午流注针法结合耳穴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体会[J].中医中药,2013,3(12):99-100.
[6]罗本华,韦俐.脐内环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症28例观察[J]. 大众科技,2014,16(173):78-79.
[7]刘建,曾姿霈,苏美意.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治疗失眠症29例[J].中国中医药,2013,11(13):44-46.
[8]孙赵峰.子午流注针灸法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7):521.
[9]朱仲余,鲍小敏,张健,等.中医“病因干预”对失眠症的治疗与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52-54.
[10]余德标,王芳玲,廖军,等.耳穴压丸法治疗大学生失眠症6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4-5.
[11]佟帅,吕海波,刘建桥.针刺配合脑病康复治疗仪治疗失眠6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3),27-29.
[12]宋爱利.子午流注针法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8):2551-2555.
[13]朱以蔚,康小燕,龚国胜,等.自编式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3):12-15.
[14]王冠超,肖伟.表解子午流注纳甲法的临床运用[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5):69-72.
当前对聋生的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法制教育被视为聋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多数聋校只把法制教育视为聋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专门为聋生编写的法制教育教材,大多数的聋校法制教育内容随意性强,缺乏统一标准,不完全适合聋生的实际。
2. 法律素质被排除在素质教育内容之外
当前的聋校素质教育没有完全突破传统聋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认识上只承认“法制观念”或“法律意识”的存在,在实践中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3. 法制教育被简单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
大多数聋校的法制教育都局限于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且教学方法简单,主要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缺乏直观的教学方式。
4. 法制教育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多数聋校的法制教育课教师基本上都是由思想品德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兼任。这些教师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而且没有法律实践经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5. 法制教育的形式脱离聋生实际
法制教育课的教学方法多以单纯的知识灌输为主,没有根据聋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现有知识结构来进行通俗易懂的法制教育,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知所云。
6. 法制教育脱节缺乏教育合力
由于缺乏合力,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对已经毕业而还未就业的聋哑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社会没人管,往往是已经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公安机关才开始介入。
加强聋生法制教育的具体措施
1. 加强对法制教育课程的管理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把法制教育列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的管理部门,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还要加大检查督促的力度,避免使聋校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因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聋校应尽快编制出适合聋生的校本法制教材,从聋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结合聋生的实际,特别是要多编制一些聋哑人犯罪的真实案例,这样对他们的教育才会更有效。还应当把法律理论知识和一些影像资料结合起来,或聘请当地公安机关进入课堂给聋生讲课,以引起聋生的高度重视。并配备从法律专业毕业的教师,认真开设法制教育课,将培养心理健康的聋哑人作为教育目标,使聋生在校时学法、知法,走向社会后守法、用法、护法,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合格公民。
2. 将法律素质培养纳入素质教育
聋校应当调整对法制教育的定位,加强对聋生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究,明确法律素质在聋生个体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聋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含、层次和培养规律,对完善聋校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3. 开拓法律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聋校法制教育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和富有成效的,除了正规法制教育课程教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聋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第一,利用聋校部分教师和校外司法专业人员的法律智力资源,开展“周末法制教育系列讲座”,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第二,在学生会的活动中,进行有关法制方面的学习讨论和实践;第三,组织聋生旁听各类案件的审理,切身感受违法与制裁、犯罪与刑罚的必然联系;第四,播放法制教育电影、电视剧和影像资料,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第五,组织聋生参观监狱、看守所等,通过亲身感受增强聋生守法的自觉性……
4. 优化法制教育队伍
聋校的法制教育教师有其特殊的要求,只掌握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是很难胜任的,必须在精通法律知识的同时掌握手语和聋校教育学、聋校心理学、聋校教学法等相关课程。因此,聋校的法制教育教师最好是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培训产生,因为这样做培训的成本相对较低,培训的效果比较好,能够满足聋校法制教育的实际工作需要。
5. 调整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
调整法制教育课的标准,选取适合聋生实际的内容,变抽象的法律知识为具体的法律案例,以案说法。教师应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聋生的法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教育聋生要做到学以致用,明白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聋生读书活动的指导,让聋生通过阅读生动、真实的案例材料来思考违法犯罪行为的违法性、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应受刑罚的惩罚性,往往能震撼聋生的内心情感,增强聋生守法的自觉性。
6. 形成法制教育合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方法
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中渗透法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样的教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生物教学中的看法。
一、在生活中渗透
生物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教学中进行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既将学科内容生活化,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又能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如我们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课时,就应该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看看周围的环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再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从而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我们在学习《健康及其条件》一节内容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后,思考生活中自己的生活习惯是怎么样?自己有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我们应如何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呢?我们周围是否有人在吸烟或吸毒,他们的身体又怎么样呢?结合课本图片和内容,学生讨论后,就会发现如果要有良好的健康身体,就必须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教师再介绍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食品卫生法》《防治法》《药品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一些规定。总之,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在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适当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这种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二、在案例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我们在学习《遗传病与人类健康》这一节内容时,让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小资料《人种学家摩尔根遗恨终身的婚姻》。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如摩尔根的研究成果是什么?他的婚姻出现了什么状况,他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学生讨论后得出了不要近亲结婚的认识。我们也可以举出血友病这样的事实:一对外观健康的夫妇,生了一个小孩,表面上和别人看上去一样,没什么差别,但是一到这个小孩流血的时候,就会血流不止,非要到医院才能止住。医生经过检查告诉他们。他们有血友病,使得小孩遗传了,而之前他们并没有做婚前检查,这样就让学生理解如果夫妻双方不做婚前检查,会造成小孩很大的后遗症,这样不利于优生。学生就能自然地想到为什么要求未婚男女要做婚检的重要性,也就理解了《婚姻法》规定不准近亲结婚和即使不是近亲也要进行婚检的要求了。我们在学习《预防传染病》一节时,先播放2003年春在我国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传染病案例有关图像资料,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组讨论有关话题。如传染病有什么特点?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什么条件?我国又是如何防治这一来势汹汹的传染病的?生活中我们应如何预防传染病呢?教师适时介绍《传染病防治法》。学生看到图像资料后,讨论非常积极,不仅获得了相关知识,又懂得了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在生活中多收集一些有关案例资料和图片,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就会游刃有余。这样让学生在事实中理解更具有说服力,比我们空洞的说教效果好。
三、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教完后适时讲到本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欲呕,河水越来越混浊等,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在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中渗透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内容,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这些活动,在参与活动中教师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学生同样受到教育。如在教学《健康的生活》内容时,可组织学生参观禁毒展览,通过翔实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了解对人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危害,从而树立自觉抵制,珍爱生命的意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在上《合理用药》内容前先收集一些药品的标签,并认真阅读标签上的内容,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分别对这些标签内容统计,关注药品是否有副作用、注意事项、有效期、是否是处方药等,讨论对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应如何处理?是否每一种药品都可以随意购买?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介绍我国的《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等法律知识。再如让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时可先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可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学科代表协调下,每组选择一种要扮演的动物,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在上课时推选代表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进行评价。教师再提问:“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你对动物与人类关系有哪些新的认识?”学生会认识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教师再结合课本内容介绍我国的动物资源状况,以及如何保护濒危动物而制定了《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教师可介绍这些法律的相关内容。通过这样的各种活动,学生受到了法制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20
现今,众多学校都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生法制教育,有学校开始编写教材,有学校聘请专门的法律教师,有学校专设小学生法律课堂,有学校开展了众多关于法制教育的宣传。当然,这些措施对于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法制教育依然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着小学生,形式化、成人化的特点突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加大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总之,这样的法制教育是没有真正触及小学生的灵魂的,没有唤起他们知法用法的热情,没有形成一种法律的信仰。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进行,如果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止于原地,不能顺应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潮流,不能深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不能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不能赢得学生内心深处对法律的敬畏,不能将权利与义务的意识萌芽播种于他们的生活之中,那么法制教育终归只会流于形式,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幻想一个民主与法治的公民社会。从此角度来看,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是至关重要的。
一、 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通俗易懂的法律常识,通过进行法制理念的启蒙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那涉及到小学生相关的法律究竟有哪些呢?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知,主要包括《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的法律法规教育,此外,《民法》《经济法》等其他法律中的相关条款也与小学生有关。
什么是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所谓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是和脱离生活的法制教育相对而言的,法制教育生活化就是要法制教育回归现实生活,找回其本来面目,并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本源来考虑法制教育中的所有问题。这一理念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其一,法制教育在生活中。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法制教育要围绕生活而展开,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其二,法制教育是为了生活。教育目的是引领生活。生活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超越性的过程。法制教育就是为了生活,更好地生活,而不是隔离生活,在知识的"真空"中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满足于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更旨在引领学生逐渐走向未来的可能生活,它旨在塑造合格的公民。
二、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第一,教育本身的要求。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对教育界的影响深远,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教育即生活"的内涵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可见,教育只有与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生活化是教育本质的要求。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其生活化亦是教育本质的要求。
第二,法制教育的目标诉求。法制教育源于生活的需要,法制教育理应为人的生活服务,其根本目标是促使人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在此点上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法制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增强小学生的法律知识,培养他们守法、用法的能力,树立权利义务意识,学会正确地行使权利,积极地履行义务,更重要的是要为培养学会生活的合格公民做准备。可见,"生活"与"法制教育"的关联何其紧密。
第三,小学生心理特点的要求。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注意力不够集中,易受外在事物的干扰,对生动活泼的事物感兴趣,法律知识如果以一种机械的条款呈现,这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法律知识中一些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法律规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这样有理解难度还有些枯燥的法律知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显然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将法制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将法律条条框框的内容与小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相联系,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又进一步促进学生经验的改造。这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三、怎样实现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
第一,小学生法制教育理念生活化:回归生活,培养小公民。
在小学生法制教育理念上,要坚持把法律启蒙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树立教育生活化,实践公民教育的理念。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引导小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了解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了解法律的作用和自己的权利、义务,从而面对困境学会选择,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应牢记我们培养的是公民而不是臣民。
第二,小学生法制教育内容生活化: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事件比比皆是,与其照本宣科,不如将生活中的违法问题、侵权现象以及发生在小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作为素材来进行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小学生从违规到违法到犯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我们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应与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结合起来,对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违反《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进行正面引导、合理教育。许多实施的犯罪行为就是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不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法制教育不仅要重视预防犯罪,更重要的是应当提高对生活中一般违法违规行为教育的重视程度。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所以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要多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多关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对不当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同伴交流,多进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教育,从生活细节上指导他们,总之,小学生法制教育是建立在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之上的,而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正是源于生活点滴,因此,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第三,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法生活化:立足生活,走向实践。
曾看到一则关于学校生命教育的案例,或许对学校法制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案例中,一名学生在学校跳楼自杀,此类事件一般是学校的"封杀"事件,然而该学校的校长却不顾政府、媒体的压力,毅然带领全校师生为这名学生举办追悼会。大多数学校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总是对学生高呼珍爱生命,生命何其珍贵,另一边却对周遭生命的陨落置之不理,这样的生命教育的意义在哪里?同样的,学校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大肆宣扬法律知识,号召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可是当学校公共生活中学生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学校漠然处之,这样的法制教育又怎么会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因此,在学校公共生活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法律知识,还要将保障权利与履行义务落到实处。比如,教育法中明文规定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果在学校中出现此类事件,学生能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学校能保障学生维权的顺利进行,那么,这样的法制教育才是鲜活的,才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将法制教育置于生活情景之中,利用生活事件进行法制教育,将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真正在实践中、在学校公共生活中进行法制教育,才能达成法制教育的目标。
在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我们面对着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成人法律意识的淡薄,违法现象的泛滥,维权意识的缺失。连成人的法制教育都存在问题,我们对小学生的法制教育的期望值不能过高,也不能急于一时,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通过对小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法制教育,在年幼的时候将"法"的意识植于他们心灵之壤,将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种于他们幼小的生命之中,他们心中不会燃起民主法制的希望之光。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就是将法律的条款细化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面对问题学会选择,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的合法权益,最终,学会更好地生活。
参考文献:
[1]过振兰: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载《科研经纬》。.
[2]李翠君:对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方法与手段的探讨,载《学科教学探索》。
[3]许灵:生活化的道德教育,载《天中学刊》2005年6月。
关键词:中职学校;政治教学;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74-02
近年来,我国未成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犯罪低龄化日趋突出,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有些中职学生整体素质较差,特别是在组织纪律观念、服从意识和法制观念方面表现更差。职业教育要想为市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其先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法公民。《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途经和必由之路。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的同时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则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日常政治教学中,我们应当紧抓学科特点,深挖文本内涵,找准恰当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在政治课堂中“润物无声”地渗透法制教育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现在的中职政治教材中有一学期的教材都涉及到法制教育,是渗透法制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在政治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在深入分析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找准契机进行法制渗透,巧妙地将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如讲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时,结合学生们的日常行为进行分析,谈旷课、撒谎、夜不归宿所带来的危害。在讲《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的划分时,从学生们自身所处的年龄段来展开分析,并以法律规定刑事责任年龄的目的是什么展开辩论,最后归纳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违法与犯罪,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法律意识。
二、在平时的文书写作中渗透法制教育
从中职学校学生培养目标我们可以看到,应用文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日常的政治教学中可根据各式司法文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生动的法制教育。比如在讲《合同法》时,除了教会学生各种不同合同的写作格式与注意事项之外,还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查找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要求,知道如何填写合同才能最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单位的利益不受损失,同时要求学生尝试制定不同的合同文本。在讲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要求他们在今后自主创业从事经营时都要诚信为先,学会换位思考,拒绝欺骗或侵害消费者权益。始终谨记自己既是经营者也是消费者。此外,写政治小论文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写小论文时就事论事,我充分利用小论文这种写作形式,指导学生针对班级、社会中的不文明、不规范行为,甚至违法犯罪现象,利用小论文这个交流平台将自己的内心真实地表露出来。同时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消除。这样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加显著。
三、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生活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在德育教育中,我们除了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必须主动拓宽教育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自然也成为渗透法制教育的绝佳途径。首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实施法制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不仅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鉴赏能力推荐有关书籍,并教给他们如何从书籍中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同时,要求学生在家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等栏目,通过对法制事件的思考、分析,不断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其次是开展保质保量的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这也是一个在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有效手段,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主题活动,如举办相关的演讲、辩论、模拟法庭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另外,还可以定期举行普法主题班会和法制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结合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的资料,开展交流讨论,通过广泛参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使学生懂法、守法,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守法的自觉性。
四、用自身的法律素质去影响学生
教师既是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主导,又是开展法制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无疑是直接的,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因此,教师应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法律素养,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既言传,又身教,处处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师德师风陶冶学生,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意使用恰当词语和文明语言,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客观公正,以理服人,循循诱导,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在课堂内外抓住一切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关键词】西部农村 中学 法制教育
中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施效果与整体的国民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加强对于国家、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能够让中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为依法治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基础。
一、西部农村中学法制教育现状分析
1、西部农村中学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地区的中学法制教育教师普遍都比城市要少,尤其是专业的教授法律的教师更是稀缺,而且在西部农村地区,有的地区非常贫困,一个班级也就是七八个学生,学生的教学资料以及基础设施都非常缺乏,大部分有条件的中学也只是有相关的兼职教师来进行教学,他们是专业素质普遍不高,而且,有的地区的中学班主任需要同时管理几个班级的事务,所以在班级学科建设方面的管理相对薄弱,主要管理目标是维持教学的正常进行,至于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容易受到忽视,这种师资力量的缺乏以及班主任管理上的不严格,使得西部农村地区中学的法制教育不能得到实际的落实。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对法制教育的重视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以及教师的参与热情普遍不高,认为这对于提升成绩没有用处,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阻碍了法制教育的落实和有效的实施。
2、西部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缺乏以及教育形式单一
初中阶段是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法制观念,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为学生将来成为一位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1]。学生法制观念的树立除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同时与家庭教育也是关系密切的,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都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再身边,这些学生一般性格比较孤僻,而且自制能力比较差,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且中学生大部分都在住校,平时家长管教时间较少,学生也比较容易出现逃学、参与社会不良活动的问题。另外关于法制教育的活动开展也比较单一,在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下,很多地区都举办了法制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互动,但是参与主体还是城市学生,农村中学生有的只是选代表参与,达到的教育作用比较有限。
二、西部农村中学法制教育的发展对策
1、转变西部农村法制教育观念,增强教育实效性
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应该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对农村中学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教育[2]。首先应该遵守因材施教的特点,西部农村地区与城市的中学教学存在一些不同,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农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对中学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在考试中增加法制知识,加强学生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多增加一些实际案例的讲解,避免学生因为理论性的法制知识而失去学习兴趣。另外,还应在遵循自我教育的原则,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学习好法制知识的关键内在因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法制教学的引导,鼓励学生利用法制知识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
2、西部农村中学教师需要依法施教,增加教学实践
教师法制观念的提升是依法施教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职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律专业知识培训,针对教学需要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3]。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的遵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做到学以致用,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法制素质,另外,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进行充分的尊重,当出现学生违纪情况时,教师应该从思想道德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错误,坚决杜绝体罚学生以及语言侮辱学生行为的发生,进行依法施教,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此外,还应该增加法制教育的实践性,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请进来”就是请交警部门、禁毒部门等走进校园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活动,“走出去”就是到学校外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法律、遵守法律。
结束语: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实际状况将会对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人们的思想以及教育程度比较落后,法制教育比城市地区相对缺乏,师资力量也是一大问题,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学应该提高对法制教育的重视,明确学习目标,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春红.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法制教育 数学游戏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要考虑到众多可能的因素。一方面初中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阶段,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形成法律意识、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另一方面,他们的情绪易偏激、冲动,容易意气用事。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经济和法制的转型期,社会各种阴暗现象腐朽思潮抬头,容易使初中生在困惑、迷惑中随波逐流,走向歧途。且当前学校学生违纪现象突出,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些充分说明提高初中生的法律意识迫在眉睫。因此,数学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数学课,根据学生的实际,多形式、多渠道、灵活多样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我就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数学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在数学课堂中一定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切不可把法制教育当成一节课来讲,法律涉及范围极广,讲起来就没完没了。法制教育只是渗透,是点缀。如果我们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那就谈不上在数学课中渗透法制教育了。在数学课堂中,数学知识的传授是主,其他如法制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是辅助,教师应明确关系,灵活安排。
二、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
在不改变教学计划和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前提下,对各学科专业授课的内容预先进行巧妙设计,在所要讲授的内容中努力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或渗透点,在向学生进行一般知识教育的同时,将法律知识教育自然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之中。如在讲授问题“两辆载重5吨的货车运一批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时,就可以给学生渗透有关货车超载所造成的危害;在讲授有关植树问题时,可讲环境保护的知识;在讲效率问题时,可向学生渗透《产品质量》的知识;在讲教育储蓄一节时,可向学生渗透税法的有关内容;进行“平均数”的教学时,在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要做诚实的人的教育,培养学生诚实的良好品德。这样做的优点:一是可以较好地解决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中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地渗透,这样不仅仅有助于丰富主课内容,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可以较好地解决法制教育与教学计划之间的矛盾,法制教育内容的渗透是依主课内容确定的,无需改变教学计划,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的法制教材,只是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三是可以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具体的课本内容来演绎法律条文,使抽象的条文形象化、实用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结合数学游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法制教育;法治素养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获得良好的法制教育是成为法治社会中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在遵循“依法治国”理念的现代社会,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使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高职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要目标,目的是培养技术型人才,而普通高校则以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教育目标的差异,决定了两类高校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学界对法制教育的研究一般只笼统地针对高校,而未对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加以区分。综合上述因素,专门针对加强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研究是有重要的意义的。
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未获得普遍重视,逐渐丧失了应有的重要地位,从原本独立的一门课程变为被纳入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范畴,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框架内,法制教育受到了严重的束缚。
首先,法制教育的内容被高度缩减,使学生难以获得对社会主义法制的全面认识。“法律基础”课是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法制教育本身应当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核心内容,而现在的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法律基础”部分将上述核心内容高度浓缩后,变为仅仅只有三章,共八十多页,内容上只介绍相关概念,强调“法律精神”、“法治理念”等,缺乏法律基础知识,难以使学生系统掌握成为合格法治社会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相关法律知识。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尽管对学习法律的重要性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但对“法律基础”的学习却缺乏热情。
其次,法制教育缺乏相关专业课程的配套支持。一般而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共计五十四个课时,作为法制教育核心的“法律基础”部分内容仅占全书内容的八分之三,这也就意味着“法律基础”部分只有区区二十个课时。而学生在专业课程之外最多开设与专业相关的部门法课程,其它部门法则只能依靠对法律有兴趣的学生自学。可见,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课时极为不足,而相关法律专业课程开设又少,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法制素养是不可忽视的软肋。
最后,优秀师资队伍的缺乏也是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所面临的困境。相当多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师都未经过法律知识的专业训练,往往由思想政治教师主讲。这导致鲜活的法律运用变成了枯燥的概念、原则的讲述。而且,在有限的课时内,“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手段仅以课堂教学为主,难以吸引学生的足够关注。究其原因,在于很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不仅法制教育的课时极为有限,教育经费也严重不足。
可见,法制教育系统性的缺乏和教育实践中的忽视使得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据调查:“目前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排在前三位的是:媒体、法律课和学校普法教育,但调查发现通过学校普法教育和法律课获得法律知识的只占20%和30%”【1】。可见学校的法制教育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还有待加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中不仅普遍存在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在校期间以及进入社会后难以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法治观念的淡薄,少数学生还存在违法犯罪行为。2003年3月28日,在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南京10所高校成为首批中心成员。之所以要建立这个“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是因为该院通过调查分析发现,2001年该区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比上年上升300%,2002年比2001年上升120%,并且还得出结论,大学生犯罪大多是因为不懂法【2】。
对此,笔者在所任教的高职院校进行了法制教育状况问卷调查,针对二年级、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发出200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66份。通过调查发现,仅有不到5%的学生认为平时所学法律知识能够满足需要,近96.4%的学生很少或根本没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平时所学法律课程除了“法律基础”及选修课中的劳动合同法、合同法外,主要集中在专业法律课程,如财经法规、经济法、税法、会计法规、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导游政策与法规等。至于调查问卷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法律常识,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还处于蒙昧状态,如对“甲杀人后自杀,亲属是否负责”,43.4%的学生回答“应负责任”,12.7%的学生回答“不知道”,这表示56.1%的学生不了解刑事归责原则。可见,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状况,令人堪忧。
二、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定位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工作中的当务之急。对此,笔者以为解决之道在于应当准确地定位法制教育的目标,改革法制教育的课程体系,这是强化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
鉴于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是完善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首先应当思考的问题。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可见,确立法治观念,使人人能够知法、守法、用法是国家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而求,高职院校学生也不能例外。因此,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应当定位为知法、守法、用法的教育。
笔者认为该定位可分为三个层面:即传授法律知识,形成法律能力和培育法治观念。作为社会公民应当懂得权利之所在,义务之所系,而这可以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来解决,可见法律知识是基础。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能力的形成将无从谈起。法律能力是指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法律能力的形成将有助于其维护合法权益和承担法定义务。而法治观念的确立是法制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掌握法律知识、形成法律能力并且具备法治观念的大学生才是符合时展要求的大学生。在实现我国法制教育目标定位方面,我们不仅应当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还应当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只有他们认识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才会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并在各个方面给予有效的支持。
三、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完善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养,从法律知识、法律能力和法治观念等层面推进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培养合格的知法、守法、用法的高职院校学生,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鉴于目前法制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从而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法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社会学科,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应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和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典型案例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将所学得的法律原理能够结合教学案例来进行思考、分析与判断,引导学生思考法律规定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其法治观念。应当注意的是,如美国著名大法官霍姆斯所说的:“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案例应当与学生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这样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逐步普及。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将教学中涉及的文体、图形、图像、声音等媒体资料加以组织来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增进教学的效果,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法律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其成功经验也可以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客体改革所借鉴。
2.课程结构与内容的重点化
现在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是作为公共基础课,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律基础”部分出现,不仅课时有限,内容简单,而且由于其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使学生将其与政治课程相等同而丧失了学习的热情。笔者以为应当基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和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的重要性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而合理安排相关的法律课程,将法制教育的课程单独开设,优化其结构并突出其内容。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曾说:“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那么,学习法律知识就如同在学习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法制教育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法制教育为例,法制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遵纪守法意识,与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之外,潜移默化地接受在今后的从业生涯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业法规。除了传统的法律基础课程应当予以重点化外,还应当结合专业课程开设相关的法律课程,从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多渠道接受法制教育,如旅游专业可开设旅游法,会计专业可开设会计法等。上述法律课程的开设,应当在结合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必修或选修的方式进行。只有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才能够使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人们认为大学是进行理论传授的场所,至于如何运用理论则是学生工作后的事情。受此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缺乏与社会的沟通与互动,过于侧重法律知识的讲授,强调学生对法律知识点的掌握和分析。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教学为主,未足够关注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和法律能力的培养。这实际上导致“向学生掩盖了实际发挥作用的具体法律规范和法律冲突”【3】,而在课程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反差过大的情形下,法律制度本身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其法律能力的培养也难以符合时代的要求。尽管通过课程的科学设置能够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能力,但是法治观念的形成仅仅依赖于课程的设置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学习。因此,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应当注重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则应当注重通过实践性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法律能力,展示并使学生理解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降低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接轨的成本,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为了提高法律素养,还应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旁听法院的审判;参加法制的宣传活动;以学生社团组织为纽带,定期邀请专家举行法律讲座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举办报告会、演讲会等多种教育形式,开展生动的法制宣传,使学生能够切身的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
4.法制教育师资的优化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难以培养出掌握法律知识具备法治观念的高素质大学生。但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师资并不尽如人意,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尤其是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难以满足要求,因此,为了提高法制教育师资的专业素养,应当加强对现有教师的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法律专业知识。同时,各高职院校应当明确法制教育教师的专业资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法律专业毕业生从事法制教育教学,从而使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在师资队伍方面获得过硬的保证。
注释:
【1】王宝生,杨琳:《高职院校学生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一、搞好校园环境建设,推进学校法制教育
校园环境建设分为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学校通过对学生法制意识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来推进法制教育。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提出“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目标,建立了学生自主教育机制;在学校管理上改变传统管理体制,实施了班级责任承包制、班长值周制和学生值周制;建立《文明班集体量化考核评比办法》等评价机制,对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全面实施依法治校起到了导向作用。学校先后举办“教室、宿舍文化评比”、“学生情况调查”等活动,广泛征求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们树立主人翁意识。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加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的养成,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学生中一些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文明礼仪、卫生习惯得到加强,对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将法制教育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改善校园软环境。在学校的围墙、教学楼走廊和教室墙壁上张贴了许多名人名言和警句,让这些名人、名言、警句时刻陪伴着学生,鼓励学生健康成长,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校园的美化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又提高了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在校园广场设置“法制教育宣传栏”,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有计划地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通过剖析法律现象,用触目惊心的实例教育和感化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不断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才干,不断在实践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学校创建“平安校园”,举办“和谐校园,从心开始”、“禁毒教育”等主题班会,举办“做诚信人,办诚信事”演讲比赛、辩论赛、宣传板报等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法律意识,学会了自我保护。
二、法制教育融入班级管理中
采取科学措施加强班级管理工作,也会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班中学生的典型案例,通过家访、心理辅导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形成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不断调整与改进辅导计划,可以取得更好地教育效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加强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成长档案记录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点滴变化,为班主任客观评价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第一手资料,对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教师必须要有一颗宽容之心、爱心以及耐心,要给存在“问题”的学生以改错的时间和机会,及时地帮助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增强法制观念,学会自我管理。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